艺术设计相关问题

2024-09-21

艺术设计相关问题(共11篇)

艺术设计相关问题 篇1

艺术设计是在实用和消费领域中, 按照审美规律和与人类生存有着直接关系的环境来进行创造, 以满足人类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要。新时期, 艺术设计已成为我们文明和文化的一部分, 它既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 又创造着新文化和新文明。在进行艺术设计时,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艺术设计中的组合思维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 组合思维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组合思维诞生了不同的艺术设计形式, 所以, 设计师要积累多方面的知识, 应该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很好的美学鉴别力, 进行深入的、全面的艺术设计分析。设计师要具备将社会学、市场学、人口统计学、物理学、心理学、材料学、美学等方面知识综合在一起的素质和能力, 应该具备抓住人们观感的能力和多样的手法, 才能使艺术作品让人过目不忘。同时要不断建立新模式, 开发新的设计思维, 使设计思维和艺术形式相统一, 使设计的能力逐步提高, 并不断挖掘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法, 使人们的审美心理得以满足, 这便是组合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意义。

2、艺术设计的社会功能

艺术设计作品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揭示出这些艺术作品所处的社会的独特的信仰和习俗, 起到一种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 影响人类生活方式。设计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新的设计也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以至有时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一切。第二, 满足精神需求。艺术设计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 处处关注人的需求, 不仅满足人的物质需求, 更高度关注人的精神需求。总之, 艺术设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到调解人与自然、沟通人与社会的作用, 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因此, 一个成功的艺术设计, 不仅要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 而且要从人自身存在的价值出发, 关注人类文化, 关注人类生存环境, 关注人类未来, 从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信念, 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3、艺术设计的审美意义

艺术设计在实用功能相近的情况下, 它的经济价值、商业价值往往取决于它的审美价值。艺术设计一个显要的意义是审美意义。第一, 审美创造意义。艺术设计的审美创造意义, 表现在它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活动。对于艺术设计来说, 必须重视独创性、前瞻性, 要能预见公众审美观念和审美爱好的发展趋势并据此推陈出新不断创造, 使自己的作品产生新的功能美、形式美, 引领审美潮流的发展, 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审美需求。第二, 观赏意义。所谓观赏, 是指在对审美对象的感受、鉴别、体验、玩味中获得审美愉快和审美享受。设计只有以富有创意的独到的美吸引人的眼, 才能抓住人的心, 艺术设计的审美观赏性对于美化人们生活和环境的作用正在日益显著和扩大。

4、艺术设计的色彩内涵

由于艺术家个人情感心绪的不同, 他们的色彩使用常常形成限定的独立系统, 构成极富个性的风格与流派。在设计中, 实用与审美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色彩在其中已经不再具备独立的艺术品格, 它只能在物质的实用价值中体现其审美作用。艺术设计中色彩使用的基本原则是:形色共生, 色彩功能与外在形式同构。用色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表现特定的主题形象和为了让人产生愉悦感。如何才能形色同构, 求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关键是色彩物质功能与色彩调节技术的运用。总之, 艺术设计色彩的美是一种由实用功能体现出来的合目的性的美, 色彩具有的物质功能和价值均依附于物质产品而存在, 必须与物质产品结合才能发挥色彩的物质功能。

5、透视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透视”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观察, 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它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透视效果的强化运用, 在现代视觉艺术中得以充分体现。所谓强化运用, 就是用一种极端化的表现方法, 把透视孤立起来, 绝对化, 作为独立的艺术语言和唯一的主体, 通过点、线、面有规律的结构组织, 构成凹凸、深度、闪烁、体积、渐变的空间变化。艺术设计中应熟练掌握透视规律, 从艺术的高度运用透视规律, 提高画面空间的表述能力, 提高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魅力。

6、加强艺术设计的民族文化理念

民族文化理念既关系到艺术设计能否在新的历史时期健康发展, 也关系到民族文化精神的建立和国家的经济建设。 (1) 艺术设计中的民族精神。在艺术设计领域中要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这是艺术设计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2) 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要发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设计出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作品, 将中国文化的精髓注入现代设计理念之中, 从而创造具有“中国风度”的现代设计。 (3) 民族文字。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字中, 中国的文字是以象形见长的最具特色的文字。它以字的高度创意之方法, 显示了中国文字的强大的生命力, 是对文字艺术、视觉艺术的极致的表现。它不仅是设计的内容, 更展现了民族的个性特征, 能形象、准确、简洁地完成视觉信息传达的设计功能, 从而树立中华民族的形象和个性。

总之, 艺术设计从本质上看, 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统合的产物, 它以科学技术为基础, 用艺术设计的方式创造实用与审美结合的产品, 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满足人的物资和精神方面的多种需求。设计者在进行艺术作品设计的时候, 必须充分融合现代艺术设计文化形态和科学技术美学形态, 才能不断创作出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摘要:艺术设计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积极改善和美化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艺术设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影响着大众的审美时尚、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也影响艺术语言的表达。本文就艺术设计相关问题做一探讨。

关键词:艺术设计,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徐晓庚.现代设计艺术学仁[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2]黑川稚之.世纪设计提案——设计的未来考古学[M].王超鹰 (译)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梁梅.信息时代的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艺术设计相关问题 篇2

关键词 计算机 环境艺术设计 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 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

自上世纪中期旋风计算机问世以来,人们就开始不断地探索利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并取得了惊人的效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计算机也不断被人类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内,当然也包括环境艺术设计领域。自上世纪中期旋风计算机问世以来,人们就开始不断地探索利用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并取得了惊人的效果。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就是环境艺术设计师通过计算机表达设计目的,并以计算机绘图的方式向鉴赏者展示环境艺术作品,进而使观众明白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设计意图的创作意义。

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最初的研究以及应用基本上都是由高校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运用相当广泛,涉及到电视、电影、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时装设计等各个领域。计算机辅助环境设计给艺术设计带了全新的高度,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加便捷、快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艺术工作者的工作劳动强度,并且丰富了人类的创作手段,提升了创作能力,使艺术以更加多元形式展现给人们。

2 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1)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增加了环境艺术的创作方法

计算机技术给艺术创作者带来了全新的艺术创作手段。使艺术想象能够在最短上的时间内转化为艺术作品,使艺术创作过程更加的可控、可行,就相当于给艺术创作者按上了三头六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绘图软件的出现、成熟,计算机建筑效果图主要通过3DS MAX、Lightscape、Photoshop等计算机软件制作静态效果图,其中3DS MAX软件具有三维动画功能,能够完成计算机漫游动画的表现。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使得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做出的作品具有更强的真实性、可预见性。

(2)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极大的提高了艺术创作的速度

在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出现以前,环境艺术设计者主要依靠人工手绘、记录艺术构想,这样在艺术家产生构想到作品设计出来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并需求耗费艺术创作者很大的精力。而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不同,艺术工作者只需移动鼠标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艺术创作,提高了创作效率。

(3)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促进了艺术审美的改革

借助计算机后,艺术创作者能够极大程度地表达自己的艺术意图,欣赏者可以更加方便的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在多样的表现形式,快捷的操作形式的基础上,给人类的审美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4)计算机辅助环境设计使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

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运用科学技术使环境艺术创作到达全新的高度,艺术创作也是科学技术取得充分地利用。两者相辅相成,使科学技术力充满艺术内涵,也是艺术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 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不足及发展方向

虽然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优势突出,计算机绘图也逐渐成为目前效果图主流的表现技法,艺术设计者也越来越重视计算机绘图软件。但并不代表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提升,计算机的各种辅助绘图软件只能辅助环境艺术设计,而环境艺术设计更需要具有艺术性。过多的注重计算机辅助技术,而忽略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就会造成环境艺术作品格式化、机械化、不能满足人的艺术体验。

计算机辅助绘图便捷、高效,但这并不能表现出手绘所带来真实感与艺术意境,手绘能够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灵感,激发灵魂,这都是计算机所不能代替的。计算机辅助绘图建立在较好的像素质量上,而像素是一个个像素单元组成的点阵列,没有手绘带给人的细腻感。

因此,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应充分地与传统艺术创作手段等多种艺术表达方式结合起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冲破艺术创作的禁锢,勇于创新,既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也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

4 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正在因为计算机的普及以及计算辅助环境艺术设计成熟发生巨大的转变,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优势也越来越突出。环境设计师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依靠传统手段来表达艺术,他们找到了一种更加便捷、迅速的表现方式,但是,正如上文所说计算机并非圣物,没有一点点瑕疵,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往往忽略作品的艺术性,所以计算机辅助环境设计不但要在技术上有所提升,更应提升艺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孙捷.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8(15):83-85.

[2] 李诚.试论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相关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5:160.

[3] 颜超欢.浅谈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2:49.

机械设计相关问题探讨 篇3

关键词:机械设计,相关问题

一般来说, 产品成本主要是由设计来决定的, 设计水平的优劣是影响产品成本的关键。所以,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好设计质量这一关。笔者认为, 做好机械设计工作,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虚拟装配设计的应用

在产品设计中, 产品装配过程和仿真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虚拟装配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帮助进行与装配有关的设计决策, 在虚拟环境下对计算机数据模型进行装配关系分析的一项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机械产品的配合性、可装配性和可维修性是设计人员常易出错的地方, 以往要到产品开发的后期, 或最后装配甚至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能发现, 导致零件的报废和工期的延误。而虚拟装配技术在设计阶段就能检验产品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方便装配和维修。这些技术主要包括:虚拟现实技术、高级可视化技术、仿真技术、决策技术、装配制造工艺及工具的开发等。技术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机构的各个零件进行运动分析, 这样无须付出昂贵的代价, 就可以得到产品生产的可行性, 从而降低研制费用;利用虚拟装配设计系统也能分析维修过程中的问题, 可以考虑所需工具、安全性、视线以及拆卸等, 这样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可靠性等。

2 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CAD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系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物质基础;软件系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核心, 它决定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在机械产品设计中, CAD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1) 计算机二维绘图。使用CAD技术后, 无论是绘图的质量、速度、规范程度、标准化程度还是效率都比手工绘图时代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多数企业的图形CAD系统只能将设计过程的最后阶段—————绘图阶段搬到计算机上, 设计过程仍在设计师的头脑中完成, 总的设计效率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2) 三维实体造型。实体造型技术的应用还局限在单个零件的造型设计、自由曲面设计等方面。建立实体模型的目的仅仅是求解产品的质量大小、质心位置、惯性矩大小等物理量特性、进行交互的计算机模拟装配、干涉检查和三维机构运动检查、为有限元和动力学计算提供物理模型等。

3 均匀设计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的实质就是在一定的约束范围内寻求满足某一技术经济指标的相对最优解, 而均匀设计则是通过在整个可行域内对均匀分布的可行点进行计算比较, 来确定最优解, 这些可行点均匀散布在整个可行域内, 并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在程序设计时的基本步骤如下:1) 输入均匀设计水平数及变量的上下限;2) 生成均匀设计表;3) 按设计表顺序匹配设计变量, 判断各水平时设计变量是否满足约束条件;4) 计算满足约束条件的水平所对应的目标函数值, 并比较其大小;5) 选取其中最小目标值所对应水平的设计变量值为设计结果。

4 公差原则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公差原则是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相互关系的原则, 依据两者的不同关系要求, 将公差原则又分为独立原则和相关原则, 相关原则又分为包容原则和最大实体原则。1) 独立原则的应用场合。对形状精度有严格要求, 不允许尺寸的变化影响到形状精度。采用独立原则后, 合格零件在验收时, 线性尺寸用两点法测量, 形状误差用通用量仪进行测量, 其工艺性较差, 但合格零件的精度较高。2) 包容原则的应用场合。包容原则常常用于有配合要求的场合, 若是基孔制, 配合轴的上偏差即为最小间隙或最大过盈;若是基轴制, 配合孔的下偏差即为最小间隙或最大过盈。3) 最大实体原则的应用场合。首先由于最大实体原则将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建立了联系, 因此, 只有当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为中心要素时方可应用最大实体原则;其次, 只要求零件具有可装配性, 比如用螺栓连接法兰盘, 其通孔的位置度公差采用最大实体原则, 既可满足功能要求, 又可充分利用图样上给出的公差值, 提高零件的合格率,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设计中到底选哪一种公差原则为好,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设计者应深入理解不同原则的含义, 熟练掌握其适用场合, 灵活运用, 努力取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

5 机械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应用

机械设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 在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设计人员考虑机械的材料、力学、温度、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和频率等因素外, 还要求充分考虑人-机-环境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及工程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综合地进行人体结构、功能、心理以及力学等问题研究的学科。通过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与应用, 可为机械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寸参数, 为机械设计中考虑“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 为机械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操作者身心健康和人性的尊重, 才能发挥和实现机械设计的全部效能。

6 有限元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1956年, Turner、Clough等人把刚架位移法的思路推广应用于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他们把连续体划分为三角形和矩形单元, 单元中的位移函数采用近似表达式, 推导单元的刚度矩阵, 建立结合点位移与结合点力之间的单元刚度方程。1960年Clough首先将这种解决弹性了学的方法称为"有限元法"。在机械设计中, 采用有限元法的优化设计, 不仅可以减轻机械设计自重, 优化零件形状, 降低对材料消耗与制造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性能, 而且能够大大缩短产品设计周期, 减少试件的制作, 降低成本。有限元在产品设计和研究中所显示出无可伦比的优越性, 使其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一个重要工具, 已经愈来愈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可以预见, 不久的将来, 有限元法的应用, 必将更加普及, 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必将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并且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7 注重机械设计的标准化

机械零件是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 对于机械零件设计工作来说, 标准化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所谓零件的标准化, 就是通过对零件的尺寸、结构要素、材料性能、检验方法、设计方法、制图要求等, 制定出各式各样的大家共同遵守的标准。必须用标准化手段, 从严把好产品设计这一关, 遏制因各种不重视产品成本的设计所造成的浪费, 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加快新产品开发。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标准化手段, 处处随意化、多样化, 缺乏标准技术储备, 产品开发就不可能很快生产出来, 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必定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艺术设计相关问题 篇4

一、关于学校机构等相关问题

(一)学校机构已撤并,机构已不存在,但数据管理中心中仍有该机构?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删除,市、省审核提交数据管理中心,删除成功后不再计入统计。

(二)新增学校或学校合并、变更(名称或办学性质),数据管理中心找不到该机构,无账号和密码?

1.处理渠道:应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计财股/科)申请增加、修改或更改机构名称,市级审核、省法规处审核上报。教育部每年9月集中发布一次,3月、6月、12月维护各维护一次。国家数据管理中心将采用教育部发布的学校机构和代码,按规定给予账号和密码。

2.处理办法:各级各类学校均应对学生进行测试、分析、统计,保留好相关数据。如有新增、合并或变更的,请抓紧时间与计财(法规)机构联系,及时申报,争取12月份完成更新。

如不能完成更新,区别对待并按以下方法处理: ①新增的不报数据不统计;

②合并的暂保留一个机构以便正常上报,删除其他;

③变更的若原机构还在按原机构报,若原机构不在了则不报数据不统计。

二、数据中心下载的模板数据与实际学生情况不符

(一)模板中有A学生,实际学校没有A学生(如转入转出等),怎么处理? 处理办法:添加新增学生信息-导出学生信息模板-删除部分学生信息-导入成绩-点击上传(此时网站会提醒有多少名学生为上传)-点击确定即可(此办法保证数据真实,无法保证人数的100%)

(二)模板中没有B学生,实际学校有B学生(如转入、新生等),怎么处理?

处理办法:使用临时学籍“L+身份证号”的办法增加上报;如果提示出错,要测试要告知,可不上报。

(三)班级数目与学校实际班级数不符? 无法删除班级信息(?)。为保证正常上传,首先在体质测试数据上传网站上按照要求建立测试环境和班级信息,学生信息保持为空,此法能够上传,但学生人数与实际出入较大。

1.如体测网上的人多了,不能在体测网上删除,可以从体测网下载学生数据模板,从模板中删除记录,不能录入导入没有的学生的数据。2.如体测网上的人少了,用导出的数据与学籍实际数据比对,将体测网上没有的学生做成学生信息模板导入体测网。

3.一年级新生,在网上学籍没有同步时是 下载不下来的,那么要先导入新生的基本信息(教导处查询),在导入测试成绩。

4.具体表格格式,请按要求填写。

体育、艺术年度报表 相关问题答疑和处理办法

一、具体操作请下载“操作指南”,或者进网站下载填表说明。

二、须注意事项:

1.发给大家的体育艺术和五年行动计划年度报表帐号密码分别是:尾号为1的用于填报学校体育艺术年度报表,尾号为2的用于填报学校五年行动计划报表,建议大家第一次登陆以后将两个账号改成相同的密码,便于记忆和使用。2.村小或分校统一归口到中心校或者包联学校填报(即村小、分校不单独填报)

3.体育艺术年度报表和往年在阳光体育网上填报是相同的,至于网上的“前一年数据”这个不用去管,因为往年是在阳光体育网上填报的,今年改了系统,那么填报的内容是2016年的。

4.由于艺术年度报表的某些数据是从体育年度报表而得,所以必须先填写体育工作年度报表再填写艺术年度工作报表。

5.具体内容说明如下:

* 体育课开足数:是指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学校数。

* 大课间体育活动数:是指每天统一安排全校性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数。

* 体育教师缺额百分比:是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以及工作量计算办法,短缺的体育教师人数占国家规定教师总人数的比例,达标人数可以参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

* 体育教师参训人数:是指体育教师参加县级(含县级)以上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的人数。

* 体育场地经费支出:是指学校每年在体育场地建设、修缮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体育专用器材经费支出:是指学校用于购置并按财会制度规定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体育专用器材支出及大件器材补充、添置的费用。

* 体育工作经费:是指学校组织定期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体质测试、比赛、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费用以及地方财政专项用于学校体育的费用。

* 体育专项督导覆盖率:是指地方教育督导中对学校体育工作督导的学校数量占地方学校数量的比例。

* 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包含在相应办学层次统计数据中。

三、填写完成后,点击汇总数据,查看与导出,导出后交学校领导查看并签字盖学校公章,交纸质资料到教育局刘老师处存档备查.然后点上报等待审核通过.四.艺术年度报表的填法同体育年度报表

体育艺术五年行动计划相关问题

一、请按文件要求填写

二、《学校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报表》要求上传新增达标运动场、体育器材、音乐教室、音乐器材、美术教室、美术器材等佐证材料。

三、佐证材料可用WORD文字、图片或EXCEL表格形式呈现,主要介绍基本情况、资金投入、建成前后图片对比等。多项佐证材料由1个文档构成。佐证材料的电子文档命名规则为:机构名称+五年行动计划建设佐证材料。

四、为准确统计全省体育和艺术教师增配情况,《学校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报表》中“新增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填报对象仅限于当年招聘录用的在编在岗新就业教师,不含区域内交流、轮岗或调动教师。填报时请准确填写新教师录用聘用文件号。

五、查看,导出电子表格,导出后交学校领导查看并签字盖学校公章,交纸质资料到教育局刘老师处存档备查.然后点上报等待审核通过.体质健康测试统计表相关说明1、2、3、注:

1、请足球特色学校及时完成阳光体育网上的相关工作,每年的11月-次年的4月是冬季长跑活动,请各校及时上传资料。

2、以上工作是每年体育艺术常态工作,请各校及时完成,并于12月20日前完成并上报。

请不要改表格的格式 请汇总三年的数据

室内装潢设计的相关问题研究 篇5

关键词:室内装潢;风格;艺术0引言

室内装潢设计就是针对建筑物室内环境所进行的设计活动,通过以建筑物室内空间布局作为基础,充分运用技术手法,综合分析艺术要求,对建筑室内环境所进行的功能设计与空间改造。室内装潢设计是一项整体性与系统性非常强的设计工作,设计目的主要是满足人们生活或者是工作中对于室内环境的各种功能要求。特别是在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科技飞速发展,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在室内装潢设计过程中,更应该深层次的理解装潢设计的内涵实质要求,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法,准确的按照风格定位做好室内装潢设计,进而为建筑用户提供舒适性高、艺术美感强的建筑室内环境。

1建筑室内装潢基本原则分析

(1)遵循功能性的原则。在建筑室内装潢设计上,设计工程师应该综合考虑分析建筑用户对于建筑功能的各种需求。要按照建筑用户物质以及精神等多层次的需求,增加科学、合理、人性化的设计内容。例如,在装潢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老人、幼儿的使用需要,需要考虑人际关系需要、地理气候环境对建筑功能要求,按照功能至上的原则开展设计,为建筑用户提供良好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2)整体性的原则。对于建筑物室内装潢设计上应该在建筑物整体空间结构布局设计的基础上,对室内的环境、空间要去进行调整与创造,通过整体性的对建筑物室内环境以及空间要素的各种重现组合与创新,确保建筑物室内环境的艺术性与实用特性。(3)经济性的原则。在进行室内建筑装潢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到经济性的原则,由于建筑物用户的经济条件水平不同。因此,在装潢风格、材料选择等方面也应该遵循经济性的原则,通过设计出不同经济层次的装潢设计方案,满足同一建筑布局种不同建筑用户的需求。(4)艺术审美的原则。建筑物室内环境是建筑用户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室内环境的营造上,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美学特性。特别是装潢方案中色彩的选择、墙壁的布置方式、各种器具用品的布置,除了满足舒适性以外,还应当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审美要求,满足建筑用户的精神需求。(5)环保原则。建筑物室内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用户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各种材料的运用上,必须重视环保性的原则,通过尽可能地选择各种天然绿色装饰材料,将室内环境打造成为经济性高、生态环保、绿色自然的室内环境。(6)创新性原则。建筑物室内装潢设计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设计工作,更像是一门艺术。因此,这就要求设计工程师必须具有创新性的理念意识与审美眼光,能够为建筑用户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室内环境,特别是能够将空间创造意图与建筑空间完美的结合,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2建筑物室内装潢常见风格

(1)现代气息明显的简约风格。简约风格主要是强调建筑装潢设计中的功能组织与空间布置,主要是通过发挥建筑物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通过各种简洁的造型完成建筑物室内装潢设计。同时,在材料的选择搭配上不讲究多余的装饰,更强调材料本身的质地、造型以及色彩,强调的是选择搭配形成良好的室内环境效果。(2)田园风格。田园风格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能给建筑物室内用户恬淡的感觉,尤其是在装潢材料选择上大多采用各种自然材料,诸如木、石、藤、竹、棉线、麻布等天然材料。通过这些自然之感与乡村风格相结合。同时,通过采用各种绿化布置,将室内打造成为乡村气息明显的绿色空间,让用户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舒适感。(3)中式风格。中式风格大多以稳重成熟的布置为主,在内部装饰上大多以木结构为主,各种窗花、博古架、中式花格、顶棚梁柱等衬托出装潢风格的古朴自然,并搭配以山水字画等墙面装饰,形成清新典雅、端庄含蓄的室内环境。(4)欧式风格。欧式风格类型较多,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欧式风格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欧式风格的共性就是在平面布局或者是各种立面造型上讲究对称,代表装饰就是墙边壁炉、地面波打线、拼花以及拱形门窗等具有明显欧式文化特征的装饰元素,重点在于通过这些造景衬托出一种色彩艳丽、装饰典雅的效果。(5)混合型风格。混合型风格讲究多种装饰元素的兼容并包,在建筑物室内的布置上集古今中外于一体,既有现代实用家具,又有传统文化特征的搭配材料。这一种装潢设计风格的设计内涵最为丰富,色彩材质选择、墙面、门窗装修、灯具样式、避免装饰、家具形式搭配选择比较多,但是如何营造出最自然完美的效果,需要设计师必须具有独到的艺术审美眼光。

3建筑物室内装潢设计程序

(1)装潢设计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明确建筑物用户对于建筑物功能以及文化艺术风格的大致需求,以及建筑物室内现场实际调查情况,参考同类型的设计方案,确定设计规模以及标准,明确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并按照方案类型大致估算装潢实施总成本以及装潢进度计划。(2)装潢方案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便是对各种设计参数资料进行收集,如不同房间布局平面尺寸、立面尺寸,重点是对比例与尺度进行大致的了解与控制。在确定初步装潢设计方案之后对于建筑物的整体建设布局进行细部的塑造,然后综合采用photoshop、3dmax、AutoCAD等设计软件,完成装潢方案的效果图与布置图。并与用户对装潢设计方案效果图进行商议调整,让建筑用户对设计方案进行整体的把关,明确装潢方案施工详细图纸以及成本造价。(3)建筑室内装潢设计方案的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要求建筑装潢设计师向施工单位明确设计意图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在施工工艺、材料选择、设备配备等方面,通过协调施工单位进行装潢方案的技术交底,确保装潢设计方案能够在施工过程中真正地体现出来。

4结语

随着建筑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装潢设计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对设计人员能力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项技术与艺术要求均较高的设计工作,需要装潢工程师具有较强的空间布局整体把握能力与艺术文化修养。在室内装潢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建筑物空间布局实际特点、室内环境功能要求、业主对于装潢风格选择,遵循整体、功能、环保、创新与艺术审美等原则,不断优化创新室内装潢设计方案,满足业主的功能、审美以及成本方面的要求,提高室内装潢设计与艺术美学水平,为建筑用户提供舒适宜居、优雅自然、安全绿色的建筑物室内环境。参考文献:

[1] 张智炎.简论室内装潢设计的基本原则[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125126.

[2] 祝婷,祝勇.试论室内装潢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常见设计风格[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11):252.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相关问题探讨 篇6

关键词: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技术措施

引言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住宅建筑本身是巨大的能源消费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也逐年增加。在我国政府提出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2020年建筑节能远景规划目标”的今天,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节约能源,已成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工作。

1. 住宅建筑节能的内容

1.1 住宅建筑节能的定义

住宅建筑节能是指通过采用合理的建筑设计和选用符合节能要求的新型墙体材料、屋面隔热材料、门窗、空调等措施,执行建筑节能规范标准,加强住宅建筑耗能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合理设计建筑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其照明、采暖、排水及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及利用可再生资源的能力,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1.2 住宅建筑节能的控制内容

(1) 合理规划节能方案

根据住宅所在地环境特点,依照国家及地方住宅建筑节能标准,综合考虑住宅开发、利用、维护成本,合理地规划设计节能方案,保证住宅建筑节能效果。

(2) 合理利用节能材料

节能材料进场前应按照规范标准及设计要求认真核对,审核有关质量保证资料、技术推广证书。对于保温隔热材料、隔热型材、外窗及中空玻璃、幕墙玻璃、散热器、风机盘管机组、低压配电系统的电缆、电线在使用前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取样试验合格。

2. 现有住宅工程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2.1 节能材料的选择

目前,建材市场上主要供应的节能材料种类单一,且大多为一次性能源,其中大多节能材料是从国外引进,价格较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形成主流产品与技术的不多,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推广使用节能材料带来难度。另外部分开发商片面的追求降低住宅建筑节能成本,不会综合考虑节能效果、建筑节能的全部费用等因素,或者缺乏对节能新产品的了解,往往造成节能材料选择使用不当,影响住宅建筑的节能效果。

2.2 住宅建筑节能规划与设计

目前,多数新建的住宅建筑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仅考虑建筑物的外观及造型,不重视绿化景观设计及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相关规划部门也只要求住宅的方位与周围的有关参照物相一致(如道路),忽视住宅小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未考虑住宅建筑的日照及自然通风要求,不能保证房屋的最佳朝向。

住宅节能设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还没有一套成熟、通用的体系,某些不成熟的节能技术,通常会产生一些垃圾建筑及建筑垃圾,降低了住宅的耐久性,不利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损坏建筑结构主体,缩短房屋的寿命,例如外墙内保温、外墙自保温、夹芯保温等做法所产生的一些问题正在加剧一些垃圾建筑和建筑垃圾的产生。

2.3 节能住宅的检测与验收方法不完善

建筑热工法是目前国内外检测建筑节能达标与否常用方法,建筑墙体的传热系数是建筑热工法的一项重要指标。热工法现场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热流密度、室内外气温、保温建筑墙体的内外表面温度以及热流计的两表面温度。此测试方法是以被测试墙体单元的热工性能代表整栋楼或整个小区的墙体热工性能。此方法的缺点是具有代表性的测点难以确定,难以准确而全面的确定整个住宅小区内所有建筑墙体及屋面的热工性能。

另外,保温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分项工程,目前仍缺少相应的检测验收标准,国家建筑安装统一验收标准中也没有相关内容的规定,施工质量难以检验、保证。

3.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措施

3.1 既有住宅的节能改造措施

非节能既有建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已装修的并居住多年的,这类建筑往往是建成多年的老房子,装修比较简陋,居住结构也不合理,各类设施老化,居住者本身为中下等收入群体;另一类是未装修过的新住宅。对于前者,节能改造要首先考虑成本,以最经济、效果最明显的地方下手,无需大动干戈;后者在装修环节中需加入一系列的节能措施。这二者都可以通过墙体、屋面、房屋结构、门窗的改造达到节能效果。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技术改造的推广与实施对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节能目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不仅在节能改造的技术上需要进一步探索,用最简便、最经济的措施达到最好的节能效果,而且还需要改变陈旧的观念,加大经济投入力度,推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

3.2 新住宅的节能设计措施

应该从可持续发展及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来定位节能住宅以及节能技术,根据住宅的全生命周期来规划设计建设。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 节能住宅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住宅建筑的布局规划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使建筑物的整体布置和平面布置有利于利用太阳能和利于自然通风,保留小区内自然水域面积,尽量减少硬化地面,增加绿化,形成适合居住的小区气候。规划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建筑物的最佳朝向,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使得建筑物可以合理利用太阳能,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房屋的单体设计应控制其体型系数,应该增加房屋的进深,减少体形系数,以减少其外围结构的热损失,减小建筑能耗。

(2) 提高建筑结构的保温性能

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影响建筑能耗最直接的因素。建筑围护结构主要有屋顶、外墙和外窗三部分组成。屋顶应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屋面,其传热系数和热工性能应满足规范规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屋顶绿化等措施;外墙采用新型的低热转移值的节能墙体材料;外窗是建筑外围结构热工性能最差的环节,因此提高建筑外围结构节能性能的有效途径是控制窗墙比,提高窗户的保温隔热性能。

(3) 提高设备的能效比及利用新能源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南方地区的居民夏季对空调的需求和使用逐年增长,另外北方地区冬季还需要供暖。能效比是空调、供暖等设备的重要的竞技性指标,能效比越高,说明该设备越节能。所以应优先选用符合国家规定的节能型空调和供暖设备。

要实现住宅节能,一方面要通过降低建筑能耗;另一方面是利用新能源,减少消耗常规能源。例如,合理利用太阳能,采用太阳能集中供热水系统。

(4) 完善节能设计规范标准

节能技术与传统工艺有着很大的区别。节能技术的施工技术要求更高,技术难度更大。目前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也相继出台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节能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有些规范可操作性差。因此,在节能建筑施工前,要结合现有规范标准制定详细的技术交底,编制完善的、操作性强的、能够指导施工全过程的施工组织文件,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

(5) 完善对节能住宅的检测和验收方法

节能住宅的检测和验收主要包括节能效果的检测和施工质量的验收。首先要对住宅节能体系进行认真检测,根据其离散程度,确定可靠的保证率。同时加强对各施工工序的专项检查和监理工作,规范、完善对节能效果和施工质量的验收方法。要通过检测建筑物外围结构的热工性能和房间气密性检测住宅节能效果;要通过检测住宅的耐久性、抗风性、抗渗透性、抗冻融等检测其施工质量。从而形成一系列完善、科学的检测和验收方法,来保证住宅节能效果和推动节能技术和节能住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M].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6.1.

[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11-2007) [M].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7.10.

[3]林涛.建筑节能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与应对措施[J].建筑经济, 2005, (7) .

[4]盖广清等.既有住宅建筑墙体节能改造方法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 2007, (3) .

建筑结构设计相关问题探讨 篇7

1对建筑结构设计当前相关状况的分析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日益进步和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对建筑结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 大型工程结构在各种复杂因素作用下, 分析要求强化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概念设计的理念;另一方面, 目前, 人们在对具体的空间结构体系的整体研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仍采用了许多假定和理想状态的前提条件和简化条件。运算能力的剧增要求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建筑结构设计分析理论和方法。为了适应科技的进步, 结构工程领域科技人员的角色作用也正在发生许多根本性的改变, 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结构工程设计人员要以科学运用为主线;以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规律为出发点;以工程实践为背景, 以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根本目标

2对建筑结构设计相关内容的概述

任何建筑物的设计都要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暖气通风设计和电气设计等。所有的设计都要遵循以下四步:方案设计—结构设计—构件设计—绘施工图。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即是对建筑物结构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的设计计算和验算, 使其满足各自对应的容许条件, 从而保证建筑物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建筑结构设计主要是指建筑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由于建筑结构受到的恒载主要以建筑物的自重和竖向静力为主, 其上部结构主要确保结构在受到以上荷载时能够保持稳定性在容许设计范围内。建筑物受到的地震荷载一般是呈纵向传递的, 而静态荷载与地震作用一般是相反的呈垂直传递, 为了有效、合理地平衡建筑物结构的上部和下部的地基复杂条件, 因此选择基础结构就显得非常核心和重要。

3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选型原则的简述

进行结构设计时, 首先要选择各类结构的形式。结构选型是否合理, 不但关系到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和结构受力是否可靠, 而且也关系到是否经济和是否方便施工等问题。结构的选型的基本原则是: (1) 满足使用要求; (2) 受力性能好; (3) 施工简便; (4) 经济合理。

4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相关问题的注意事项以及解决方法

4.1 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的相关问题

由于通过阳角面积的区域占整个综合基础底面积的比例很小, 因此可以直接将其设置成斜角或直角等都是可以的。如果底板的钢筋是双排双向布置, 且在悬挑部分保持不变, 则阳角不需要加辐射筋。

4.2 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的相关问题

当箱、筏基础的底板处的钢筋以常规的处理办法来处理布置时, 不会出现其总数影响全部钢筋的情况, 从经济、节约以及合理的角度去综合考虑, 不但有助于规范边跨底板部分的钢筋, 而且在费用上还是非常节约而经济的, 往往还便于计算。当设置好出挑板之后, 能够有效地降低地基的附加力, 使其明显地减弱。假如基础的形式位置是在人工及天然位置的坎上的时候, 加挑板一般使用天然的低级, 可以减轻总的下沉现象, 如果出现受力不均衡的话, 可以在特定的部位设置挑板, 或者还可以采用调节沉降量和整体倾斜等。另外, 如果有特殊需要还可以使用周圈窗井进行工作。

4.3 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的相关问题

一般来说, 专业教科书或相关专业资料上所涉及到的本部分的内容, 如净跨的1.05倍等说法, 一般情况下只适合于那些日常比较常见的建筑结构设计中, 而当遇到宽扁梁的跨度计算时, 此种硬性规定就显得不太适合了。关于梁板的结构构件, 从简化式的角度去分析, 可以看成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个刚性支座, 消除了单一的梁本身的概念, 统一将梁板看成是一变截面的板。在宽扁梁结构构件中, 如果梁的高度尺寸比板的厚度尺寸多出的部分并不是很大时, 其计算长度应该取至梁的中心, 并且选梁中心处的梁厚以及弯矩, 同时选取梁边弯矩和板厚配筋, 在二者中选取计算值较大者作为计算数据。 (以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定义为例说明问题)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 柱子也可以近似看成是一个超大的截面梁, 因此梁在计算配筋时应该取柱边弯矩。一般存在削峰, 实际认为是比较正常的, 假如不存在削峰, 往往认为是存在问题的。

4.4 关于当主梁有次梁时要加附加筋的相关问题

一般来说, 当遇到主梁有次梁时, 在这种情况下, 应该先考虑添加箍筋, 附加的箍筋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在此梁的截面范围内无法加箍筋或是箍筋缺乏时, 在此梁的两侧补上箍筋 (以在板上的洞口布置附加筋为例说明问题) , 通常情况下附加筋都是要有的, 而且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规范中也有明文的规定, 但是这样的规定并非是绝对的。目前, 规范中已明确地对其进行了叙述,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 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 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作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是不需要添加附加筋的。总之, 添加附加筋的原则是: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该添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 且次梁的荷载较大时, 应该添加附加筋;而当主梁高度很高, 次梁的截面很小、荷载也很小时, 而且快接近板上的附加暗梁, 这时主梁可以不用再添加附加筋。再如由于工艺的原因而形成的主次深梁的截面都比较大时, 但是荷载却不算大时, 此时的主梁也可以不用再添加附加筋。总的来说, 当主梁上的次梁存在开裂的问题时, 如果次梁的受压区顶至主梁底部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添加了箍筋, 并且确保能够承受次梁产生的剪切力时, 那么主梁就不需要再添加附加筋。同样, 当主次深梁以及次梁的截面相对于主梁截面、荷载较小时, 以上论述同样适用。梁上的集中力与产生的剪切力在整个梁的范围内都是一样的, 即只要满足抗剪要求, 则集中力也满足要求。

4.5 关于沉降计算的相关问题

建筑物的基坑在被开挖的过程中, 由于坑边的基底土在摩擦角范围内是受到约束的, 因此它是不会发生反弹的, 但是坑中心位置的地基土则是会发生反弹的, 回弹的方式仍以弹性为主, 回弹的部分则需要以人工清除的方式处理。而如果当基础较小时, 其受到的约束就会相对比较大, 这时就可以忽略回弹的那部分, 所以在对其进行沉降量计算时, 则应该遵照基底的附加应力计算。反之, 假如当基坑非常大时, 通过对比, 就可以看出它所受到的约束就会不是很大 (以箱基为例说明问题) , 所以在对其进行沉降量计算时, 则应该遵照基底的应力进行计算, 而被坑边土约束的那部分可以作为安全储备, 这也就解释了导致经过计算得出的沉降值之所以大于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值的重要原因。

4.6 关于回弹再压缩的相关问题

由于建筑物的基坑在被开挖之后, 必然会出现反弹性 (坑边的基底土在摩擦角范围内是受到约束的, 因此它是不会发生反弹的) , 所以在对建筑物的箱基础进行沉降量计算以及定性分析时, 都要遵照基底处的压力进行计算和分析, 而被坑边土约束的那部分可以作为安全储备,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经过计算得出的沉降值之所以大于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值的主要原因。

4.7 其他的一些需要注意和值得重视的相关问题

4.7.1 柱子纵筋量的相关问题

一般情况下, 建筑物中柱子的使用不是非常地多, 其费用自然而然在整个建筑物构造费用中所占据的份额也就不是很高, 但是柱子对于整个建筑物结构构造的稳定性的影响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量的实际工程实验显示, 当柱子的纵筋的总量在大约2.4-2.6倍左右的计算值时, 柱子上的塑性铰才有被避免的可能性, 因此作为结构工程的设计人员不得不重视该项工作。

4.7.2 钢筋的搭接长度及有关问题

建筑物构件中, 纵筋的搭接长度等于N倍钢筋的直径D, 一般来说, 这个D值取钢筋中直径相对较小者 (前提条件是:较大直径的钢筋并未被充分使用, 否则D值仍然取钢筋中直径较大者, 甚至有可能纵筋要向下延伸一层) , 实际施工过程中, 为了将两根钢筋捆靠在一起, 使用的工艺往往是用细铁丝捆在一起, 其实这样做所起的作用不但与设计要求相差甚远, 而且这样做还减弱了混凝土和钢筋的共同作用的默契, 即弱化了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所以, 应该尽量采用焊接的方式来处理。

5结束语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极其关键的环节之一, 其涉及到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的设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要求, 而不是盲目地照搬照抄规范, 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参考和方向, 从而在实际工程项目结构设计中作出科学而合理的选择, 不仅如此, 更要分析具体的结构构件的特性, 对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相关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 对任何细节的分析都要求设计人员有自己个人的理解和观点;另一方面, 还要求我们的设计人员及时、有效地与具体构件的操作人员进行时效沟通和交流, 如此按照这样的思维模式开展下去的结构设计, 才可能从根本上去逐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和质量。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核心环节之一, 因其一直将伴随着建筑物的产生和发展, 而且具有长期性、系统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 因此, 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应予以高度关注。一旦这些前期工作做的不到位, 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建筑使用年限等问题。主要针对介绍了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并作出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浅析,内容

参考文献

[1]朱慈勉, 张伟平.结构力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董春玲.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几个常见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3]黄彦计.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房地产业, 2011.

建筑暖通设计相关问题及建议 篇8

暖通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建筑的整体功能和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建筑的暖通设计涉及到管线的布置、暖通设备的安装等多个环境, 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从整体上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审核, 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施工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的施工质量。

1 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 我国建筑产业中暖通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成本过高、与其他环节的衔接性不高、设备的负载过大等, 给建筑整体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建筑暖通设计立体图见图1。

1.1 项目方案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建筑暖通设计方案缺乏良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暖通设计时通常只考虑到方案的直观可行性, 没有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深入的考虑, 更没有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 因此往往在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才发现前期方案的不合理性, 需要临时加以调整, 打乱了建筑施工原有的秩序, 还极易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和工期的延长。

1.2 建筑暖通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预算控制问题

许多暖通设计人员对建筑暖通设计的预算控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认为工程造价的控制是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建筑暖通的设计过程对工程的整体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可以有效的减少材料的浪费和返工的过程, 从而控制施工成本。因此, 设计人员应当将工程预算的控制放在与设备管理、施工过程控制同等重要的位置。

1.3 建筑暖通设计和工程其他设计不能很好的协调

当前的建筑暖通设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设计人员在确定设计方案时往往只考虑到暖通环节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而没有与建筑工程的其他设计环节结合起来看待, 因而在暖通设计完成后, 经常出现无法与其他设备相协调的问题, 这样既影响了暖通设备功能的发挥, 还影响到建筑整体的质量。

1.4 暖通设计中对于空调载荷设计的不合理

暖通工程设计中时常出现对空调负载量计算不准确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计算方法的选择和精确度仍没有达到要求。当空调载荷计算不合理时, 就会导致计算值与实际值存在较大的偏差, 由此致使建筑施工的成本显著增加。

2 建筑暖通设计问题的改进策略

在对建筑暖通设计问题加以解决时, 应当做到有针对性, 切实抓住问题的本质,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上文中总结的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下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从项目方案的确定、暖通设计成本的控制、暖通设计与其他设计环节的配合、空调负荷计算的准确性等方面做出了探讨。

2.1 项目方案的合理确定及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要提高建筑暖通设计的质量, 首先要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进行设计时, 设计人员应当根据相应的标准来展开工作, 这样才能确保设计方案符合要求, 并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其次, 设计人员要对设计方案中所涉及的设备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 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 考虑到设计方案的经济性, 制定最佳的设备组合应用方案。对于设备的选择要做到与时俱进, 尽量选择较为先进的设备, 由此不但有助于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 还能大大缩短工期,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成本。在设计方案确定后, 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 对方案加以适当调整, 一旦发现问题, 则应及时进行解决。在建筑工程中的暖通设计时, 要符合行业的相关设计标准, 但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不断的进行创新。应当强调的是, 在制定设计方案时, 要充分的考虑到环境因素对施工的影响, 以此确保施工方案能够有效执行。

2.2 建筑暖通工程成本的设计

建筑暖通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 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方案的经济性。相当多的设计人员认为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只由投标和招标人员负责, 事实上, 在暖通设计的环节也会对工程的整体成本产生极大的影响。暖通设计中包含着对设备的选用、施工环节的控制等, 而这些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成本。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在建筑项目的设计过程投入越多的精力和资金, 在工程的实施阶段就能更好的控制工程成本。因此, 在建筑暖通的设计过程中, 做好对项目成本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在设计方案中应当考虑到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此外, 在运行成本上也要做到合理的分配。

2.3 建筑暖通设计应当与其他环节的设计紧密配合

我国建筑暖通的设计存在着相对孤立的问题, 与建筑其他环节的设计联系不够紧密。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有所欠缺, 无法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这就导致建筑暖通的设计与其他设计环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衔接, 无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给工程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建筑暖通的设计人员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不断进行学习。相关部门应当组建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和水平的暖通设计队伍, 并为设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加强对设计人员的培训, 不断完善他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在设计人员内部也应当定期展开一定的交流学习活动, 通过相互的学习来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和能力上的缺陷, 促进设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4 提高空调负荷计算的准确性

我国建筑暖通设计中空调负荷计算不准确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计算方法的选择不合理造成的。为了改善这一现状, 在暖通设计的前期, 首先要对暖通设备的相应数据信息予以全面的收集, 包括材料温度、外墙结构等信息;其次, 在暖通设备的安全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设备的尺寸和材料的配比;再次, 建筑部门应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 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好监控, 并与暖通设计人员保持紧密的沟通和联系, 根据实际运行的状况, 对设计方案作出及时的调整;最后, 在暖通设计中的参数选择上, 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对参数进行合理的筛选, 以提高空调负荷计算的准确性。

2.5 打破常规, 勇于创新

建筑产业在近年来经历了显著的发展, 无论是在建筑要求、建筑标准还是建筑工艺上都进行了极大的创新。相应的, 在建筑暖通的设计上, 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将新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及时有效的应用到具体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 把最先进的理论融入到设计方案中。在创新的过程中也要做好风险的评估和技术的分析, 不能进行盲目的创新。通过不断的完善和调整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3 结语

在建筑的暖通设计中, 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其中大多数是人为的可控因素, 而只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完善, 才能提升建设暖通的设计质量。在建筑产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 建筑暖通设计的完善有着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所以, 应加强对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 并对设计人员做好培训, 同时设计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继而为居民打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茹.暖通设计常见问题与对策[J].福建建筑, 2011 (6) :236-237.

[2]梁斯麒.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科技促进发展, 2010 (2) :55-56.

艺术设计相关问题 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概念设计,相关问题

前言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使得城市建设用地急剧减少。为了缓解日益紧张的人地矛盾, 满足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 建筑逐渐向着高层化的方向发展, 高层建筑在城市形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做好建筑的结构设计, 凸显建筑的造型创意, 在建筑中更加完美地展现设计时的设计理念, 对于城市形象工程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1 概念设计的相关概念

概念设计, 是指由分析用户需求, 到生成概念产品的一系列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 表现为一个由粗到细, 由模糊到清晰, 由抽象到具体的不断进化的过程。具体来讲, 概念设计就是利用设计概念, 并以其为主线, 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 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对于建筑设计领域而言, 概念设计主要是建筑设计人员根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 以及对建筑整体结构布局的了解和判断, 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构思, 从宏观层面, 决定建筑的结构、形态等基本问题。要想确保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必须有正确的概念设计为指导, 以避免因经验不足或者错误判断而产生不符合客观事实的现象。

2 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相关问题

在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中, 需要遵循几个一般性的原则:

(1) 合理选择设计方案:这里的设计方案包括基础方案、结构方案等, 以结构方案为例, 在建筑建设前, 需要对施工现场的进行全面调查, 了解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地质水文条件、建筑材料的准备情况, 以及用户对于建筑的要求等, 以此为基础, 制定多个不同的设计方案, 然后择优而选, 确保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靠性。

(2) 合理选择计算简图:计算简图与实际结构之间不可能完全一致, 必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只要这些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 都可以正常使用, 但是如果误差较大, 就需要重新进行处理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 计算简图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选取不当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需要相关设计人员的重视。

(3) 正确分析计算结果: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不断普及的现在, 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 很多时候都会采用各种各样的专业软件进行设计, 但是由于软件程序等因素, 设计出来的建筑结构可能不会十分精准, 从而导致计算结果的偏差和错误。对此, 设计人员需要正视计算机得出的结果, 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 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 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里针对高层建筑结构中几个关键性的部位, 对其概念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

2.1 楼层平面刚度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 由于建筑自身的复杂性, 计算数据庞杂, 因此一般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计算。当前常用的计算程序, 通常都是将楼层假设为刚性楼面 (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 , 极个别的软件会考虑弹性楼板的情况。如果确定楼层为刚性楼面, 则认为其在平面空间内, 只作刚体运动, 而不会发生剪切和弯曲变形。而由于采用了刚度无限大的假设, 则在对建筑楼层进行结构设计时, 楼面的构造需要保证楼板刚度的无限大。在现行的标准中认为, 当楼板在自身平面内的挠度小于1/2000, 可以将其看做刚性楼板。在这种情况喜爱, 模拟计算的结果基本上可以准确地反映建筑结构的真实受力情况, 以此为基础所设计出来的建筑结构, 是比较合理的, 在安全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保障。反之, 如果设计的楼板变形较为明显, 如楼面宽度狭窄、平面上存在较长的外伸段、存在错层结构等, 如果按照刚性楼面进行计算, 则很难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结构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也就存在很大的不足, 对于这种情况, 需要按照柔性楼面对其进行计算和设计。

2.2 抗震设计

建筑自身的抗震能力直接影响着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 建筑设计人员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 需要将建筑的抗震概念设计充分考虑进去, 以减少强烈震动对于建筑的影响和破坏。从建筑的整体结构来看, 不仅存在有敏感薄弱的部位, 也存在有坚固抗震的部位, 当震动到来时, 震动波作用在建筑上, 如果集中于建筑的敏感薄弱部位, 则很可能造成建筑结构的损坏, 甚至可能瞬间倒塌。而为了使得建筑具备较强的抗震能力, 设计人员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 使得建筑可以在面临强烈震动时, 对受到的冲击作用进行分散, 从而确保建筑的稳定和安全。建筑抗震概念设计需要考虑几个基本原则:首先, 结构应该简单。当地震来袭时, 建筑应该具有直接而且明确的传力途径, 以确保对作用力的快速分散。其次, 结构规则而且均匀。规则均匀的建筑结构, 其承载力也会分布的比较均匀, 传力途径突变的概率也会比较小, 建筑自身的安全性更强。然后, 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在地震中, 建筑承受的作用力方向是不规则的, 可能来自任意一个方向, 因此, 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 需要确保其在各个方向上都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 在结构设计时, 对结构的刚度进行合理选择, 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于建筑的破坏。

2.3 基础埋深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 由于自重较大, 对于基础的承载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 建筑设计人员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 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需要适当增加建筑基础的埋深。在相关规范中, 对于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 有着非常明确的标准, 如果采用的是天然地基或者复合地基, 则基础埋深应该为建筑自身高度的1/15, 如果采用的是桩基础, 则基础埋深应该为建筑高度的1/18。从这个标准来看, 建筑基础的埋深仅仅需要考虑基础的型式以及建筑自身的高度, 但是在实际施工中, 基础埋深的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裙房底座宽度、地下室底盘宽度、高宽比等各方面的因素。当建筑的高度和基础型式相同时, 如果高宽比较大, 则基础埋深应该适当增大;当地下室面积与塔楼投影面积相同时, 基础埋深同样需要加大。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充分理解高层建筑基础埋深的本质涵义,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进行灵活运用, 以确保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 结构概念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建筑设计人员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 使得概念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推动了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允.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3, (12) :57, 60.

[2]王荣书.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5) :241.

[3]范小平.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中相关的几个问题应用分析[J].福建建材, 2008, (6) :47-48.

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相关问题思考 篇10

1.建筑结构设计概述

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并改变了建筑结构设计的模式。在此背景下,也给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设计主要涵盖了四个部分即方案设计、结构设计、构件设计及设计图纸绘制。对建筑结构强度、刚度、延性等进行设计、计算、验算是建筑结构设计最基本的目标。通过上述工作让建筑物各项属性达到标准要求,以保证建筑的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建筑结构所受的恒载主要来源于自重与竖向静力为主。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保证结构在受到以上荷载处于允许范围内。通过合理筛选基础结构,可让建筑上部结构与下部地基达成平衡,进一步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2.建筑结构设计原则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设多道预防。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特别是对于抗震设计而言,应该设定多道预防,并将不同的构件相互关联起来,以形成有效的结构体系。即便某些构件受到破坏,其他的构件还可发挥顶替作用,进一步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2)打通关节。受力传递是建筑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受力传递受到阻碍时,会对构件间的连接产生影响,甚至破坏静态平衡。通过打通关节,可促进外力传递并消减多余的外力,可让体系静态平衡控制在合适范围内,有利于让建筑保持稳定。(3)平衡设计。对于建筑结构而言,每一个构件都具有自己的作用,实际设计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完全兼顾。因此,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各构件之间的平衡性。优先考虑结构的整体性,再充分把握构件细节,做到“抓大放小”。另外,建筑结构设计应尽可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在性能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施工的复杂程度,合理控制成本,让建筑项目获取更大的效益。

3.建筑结构设计关键问题及策略分析

(1)伸缩缝

建筑物长期受到温度变化影响,会造成混凝土出现冷缩热胀,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一定程度变形。若变形过大,必然会对结构本身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由温度所造成的内力变化计算较为复杂,若仅仅遵循弹性结构进行计算,会使内力出现较大程度偏差。当建筑长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可设定伸缩缝来降低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伸缩缝设定过程中,除了依靠计算外,还需要结合实际施工经验来确定。伸缩缝设置通常采取两种方法进行:(1)添加膨胀剂。在混凝土当中添加适量膨胀剂,可降低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作用;(2)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浇筑时应选择气温较低时下进行。可在水泥当中添加含微量铝粉的混凝土,以增加后浇带的强度,避免新老混凝土之间产生裂缝。

(2)回填土

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回填土问题,回填土质量与建筑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存在密切联系,所以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对回填土质量进行充分考虑。在灰土搅拌时,可能会出现搅拌不够均匀而影响到回填土质量。部分情况下,灰土夯实的部分临近于地下结构,可能会造成地下结构受到破坏。通过增强回填土质量,可将建筑结构水平位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预防地坪开裂及建筑沉降等均可起到促进作用。采取压密注浆的方法将土体挤密,构成新的浆脉复合地基,以改善土体的强度及防渗性能,并改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促使软土地基承载力提升。

(3)剪力墙设计

剪力墙布置时,应均匀分布,尽可能保持建筑物质心与刚心重合,并让横向与纵向的刚重比保持接近。同时,要避免出现一字型剪力墙。楼面主梁平面不能外搁置于剪力墙上,若无法避免,就需要在相应位置处设置暗柱。若梁高超过墙厚幅度较大时,尽可能拉长转角出墙肢。剪力墙配筋与建筑结构安全性及经济性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配筋时,要求将水平钢筋置于外侧,而竖向钢筋放于内侧,保证配筋满足计算规范建议的最小配筋率。

(4)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需要把握以下关键点:(1)结构弹塑性分析。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共有两种:①弹塑静力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空间协同平面结构模型与平面三维空间模型进行分析,地震波不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②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采取结构统计模型进行分析,模型构成较为简单,应用较为简便,但地震波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并且存在多个结果,需进行筛选。(2)可行性分析。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功能需求、所处环境及施工工艺特点等进行可行性分析,以保证建筑抗震性能达到标准。在保证抗震性能的同时,尽可能控制抗震材料使用量,以节约成本。(3)加强隔震及消能减震设计。

结语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质量的保障基础,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伸缩缝、剪力墙、回填土及抗震设计等关键环节上进行准确把握,确保建筑结构性能达到要求,以提升建筑物整体质量。

基于公路路基设计的相关问题分析 篇11

一、公路路基设计常见的问题

1.1公路路基高度问题

公路路基高度在公路设计和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样是影响公路质量和使用寿命的一个关键因素。路基高度由路面建筑高度和地面开挖深度组成, 能防御自然灾害和稳定公路。通常影响路基高度有公路自身需要和自然因素。

(1) 抵御自然灾害需要, 对于平原地区来说, 洪水是主要考虑问题之一, 山区则重点考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路基是保障公路在发生自然灾害时的正常通车的前提, 更是抵御自然灾害的主体。

(2) 自然因素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地质环境条件, 土壤的黏度、坚固程度等成分在不同地质环境下都会存有差异, 如果没有从综合角度分析公路沿线地质环境, 长期以往会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路面下沉、坍塌是公路建成后常出现的问题, 造成上述现象多是由于路基建设高度与实际地质环境不符。所以, 路基设计要提前考虑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灾害类型及沿路自然环境, 便于后期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设计。

1.2公路路基排水系统设计问题

一般情况下, 在公路建设完成后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环境中水的影响, 比如地上水冲刷、地下水侵蚀和路面积水等, 而排水系统的设计则在于保护路基不受水流破坏。但是排水系统设计较难, 从目前国内公路实际情况考察得知, 大部分公路路基的排水设计存在较为严重的水流破坏现象, 如河流水排水、隔离带排水、边坡排水、地下水排水等, 使公路的正常使用受到严重影响。其中路基积水问题相对来说较易解决, 但部分路段仍然有积水问题, 影响高速行车安全和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 排水系统的设计与修建在路基修建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

1.3公路路基材料选取问题

公路路基材料指的是填充构筑基本路基的土, 路基用土分为粉性土、砂土、重黏土、砂性土等, 每种土的黏性、坚固程度、成本、稳固性都各有差异, 有着不同的特性和用途。所以,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其使用需求, 从经济成本和公路需求等不同因素的综合角度考虑, 选取最可靠与最适用的路基用土。现如今, 我国在路基的设计中, 往往会出现对公路现实情况考虑不是很周全, 或者填充的路基土选择不是很适合等这些问题, 还有由于只想着节约成本这个目的或因不恰当的设计工艺没有合理使用填充土, 最后致使填充用土不达标。使得路基稳固与承重要求难以得到保证, 影响公路安全和使用寿命。

1.4公路路基边坡防护设计问题

影响公路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路基坡面, 坡面排水、坡面坡度及坡面防护设计对路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若坡面设计不合理则会破坏坡面的外在力量, 进而出现滑坡等问题, 路基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根据路基高度和公路使用需求的不同, 路基坡面不应过陡或过缓, 目前路基设计常存有防护不足、坡度不合理的问题, 上述现象也是引起路面下陷和公路坍塌的最直接原因, 抵抗自然灾害能力降低。

二、公路路基设计常见问题的分析

2.1公路路基高度问题分析

公路路基高度出现的问题, 在设计路基高度时可考虑以下因素:

(1) 路基高度设计要和所处环境土质的承受能力相符;所有公路路基设计的人员都清楚, 一般公路建设完成投入后会出现路面凹陷和开裂, 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和不合理的路基高度设计息息相关。如果所设计公路路基区域的土质较为松软且含有地下水, 应降低路基建设高度, 以此避免路径的沉降。

(2) 路基高度要达到相应技术规范标准。例如:高速公路要尽可能地使路基高度设计能有效抵抗洪水、泥石流等周围环境带来的危害, 以此确保在发生危害时依旧能顺利通车。

2.2公路路基排水系统设计问题分析

如果路基排水系统基于地表水, 那么其设计则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分别为路面雨水的排水设计、河流的排水设计、边坡排水和中间隔离带排水。

(1) 路面雨水的排水设计:该部分的排水设计工作相对简单, 只需在铺设路基时保证路面中间略高于两边且要具有一定的坡度, 由此一来雨水就能顺利地排到路基两侧的排水沟中。 (2) 河流的排水设计:河流的最大流量为河流水, 准确判断河流所在区域是否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在于了解河流水的来源。可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抗灾害设计, 研究分析河流的最大流量, 对合理选择排水系统规模起着指导作用。

(3) 边坡排水:路基两侧修建排水沟是路基边坡的排水重要措施, 排水沟的宽度和深度取决于中间隔离带和路基边坡的综合排水量。

(4) 中间隔离带排水:在设计路基地表排水时防止中间隔离带的水主要在于减少路基所含地下水流量。一般路基中间隔离带排水设计需在隔离带下面铺设防渗漏材料, 同时还要排放汇聚带防渗层, 因此为将隔离带的水疏导至路基两侧的排水沟, 可安装排水管道于防渗层的两侧, 防止路面积水现象的出现。

2.3公路路基材料选取问题分析

应合理选取公路路基材料, 然而路基填充用土的塑性指数、粒径、液限指标及各种土质的坚固程度、可塑性都各有差异, 可根据路基的不同选取不同用途和特性的填料。例如砂性土石, 它是路基设计和修建的最理想材料之一, 其组成中既有粘性较大的泥土, 也有粒度较大的粗颗粒, 所以其透水性和水稳定性较好, 同时还具备粘土成分所有的粘度。如果与粘性较大的土一起使用时可改善其粘结性。粘性土可塑性较大、膨胀性较大、粘结性较大, 在路基铺设时使用该图时需对路基进行压实处理, 方可建成稳定的路基。

2.4公路路基边坡防护设计问题分析

路基边坡防护有修建防护墙、合理选择边坡坡度及植物护坡等。

修建防护墙。该方法也是边坡防护最常使用的, 可在边坡周围用钢筋和水泥修建可靠牢固的网状防护墙, 不仅能节约修建防护墙的成本, 最重要是能很好的保护边坡。

合理选择边坡坡度。边坡坡度的合理选择主要适用于路基高度较高的情况。因为对于高路基来说, 若选择过大的边坡坡度, 较易导致发生路基滑坡等灾害, 反之如果选择过小的边坡坡度, 则会在路面宽度一定的情况下导致路基基底占用过多的土地, 从而浪费土地资源, 所以要合理选择边坡坡度, 有利于提高防护效果。

植物护坡。植物自身具备的防水土流失功能对土壤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通常会在公路路基的防护中将植物种植于网状的水泥防护墙内, 对边坡的保护起到加固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路基是公路的载体, 对公路的使用安全起着直接影响作用, 通过分析公路路基设计中的常见问题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提升公路的使用寿命。不同等级的公路对路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尤其在设计、质量、日常维护和使用年限方面都存有差异。因此要高度重视路基设计, 正确处理其中出现问题, 提高公路路基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保证公路安全可靠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柳四萍, 李明祥公路路基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西建筑, 2014, 11 (20) :181-182.

[2]王违建, 朱星龙公路路基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价值工程, 2013, 29 (25) :84-86

上一篇:小学儿童记忆能力培养下一篇:改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