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设计

2024-05-13

视觉艺术设计(共12篇)

视觉艺术设计 篇1

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 视觉用于传达信息的作用日渐突出。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导致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迅速。在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等诸多媒体形式上, 视觉传达设计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发挥视觉传达设计在传达信息的作用时, 首先, 要充分理解“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然后在其基础上发展视觉传达设计。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内涵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运用各种形式的视觉符号, 以达到信息传达目的的具体应用设计[1]。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是媒介的发展, 通过形式多样, 内容广泛的媒介载体进行数据信息的传播, 以具体的符号形式为信息传达的主要内容, 由此可见, 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内容是符号, 运用媒介载体, 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

二、视觉设计的特征

视觉设计是通过有创意的设计内容, 刺激公众的视觉, 从而达到吸引公众视线, 完成视觉信息传达目的的设计。其中有创意的设计内容包括打破公众固有的对生活常识的理解, 通过改变原有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来刺激公众行为。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中包括产品的封面包装设计、广告印刷设计、品牌标志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等。由于符号的使用有其局限性导致, 视觉设计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对概念的传播具有单一性, 对公众的影响弱, 对公众只起到引导作用。

三、信息设计的特征

信息设计是以交流信息、保存信息为目的, 其主要设计内容包括符号、公告、网页、地图、PC终端等数字终端设计。因此, 其基本内涵以信息传达为目的, 对信息进行创意化呈现。信息设计的过程有助于信息的传达以及公众对复杂知识的理解, 更有利于提高公众对于移动终端的用户体验, 使信息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的差异性

(一) 信息载体不同。视觉设计以图形符号为主要的信息载体, 信息设计以图表、文字为主要信息载体[2]。视觉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视觉感染力, 而文字的视觉感染力低下, 因此, 视觉设计的内容多数是将文字符号转化为以图像。图表等具有强大视觉感染力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传达, 使整个视觉设计内容更具吸引力, 但视觉设计将文字符号的过度转化, 使公众对视觉设计的内容理解不同, 导致传达不明确信息现象明显。对于信息设计而言, , 其目的是记录和保存信息, 将信息内容完整明确的传达给公众, 因此, 信息设计主要是把产品的信息传达为主要设计内容。

(二) 设计权力不同。在信息设计的设计权力中, 受众权力是信息设计权力的核心[3]。信息设计内容的传达其主要作用对象为受众, 是完成信息发布者目标的重要手段。只有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才能达到信息传送的目的。另一方面, 受众是信息的反馈体, 受众及时的反馈是衡量信息传送的效果的重要标准。对于视觉设计而言, 其设计权力为信息的发布者。从设计中满足信息发布者的需求才是视觉设计的目标, 在视觉设计过程中往往忽略受众的需要。设计的内容在进行市场调研之前便已敲定, 信息的发布者忽略受众的反馈, 以吸引公众视线, 引导公众行为为视觉设计的主要内容, 导致受众的地位下降, 使受众在信息的获取中失去主导地位。

(三) 检测标准不同。视觉设计的检测标准为设计的信息适应发布媒体的程度, 设计的内容对吸引公众视线的作用明显程度, 对公众的行为引导程度的大小, 对信息发布者者的经济效益影响程度。对于信息设计的检测标准而言, 其检测标准为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用户体验效果是否反响热烈, 信息设计是否通过技术的检测, 信息服务是否符合受众满意程度。

(四) 专业技能不同。视觉设计的工作人员对其专业技能的要求是对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分析出市场潜在的需求和市场发展的趋势。在对市场充分了解的同时, 对受众的需求以及印刷技术也要有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 视觉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良好的艺术修养, 活跃的思维以及艺术表现能力。对于信息设计而言, 其专业技能的要求比较单一, 要随着科技发展, 新媒体, 新技术的出现, 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通过团队的信息设计师之间的合作达到信息设计的目的。

五、“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的联系性

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虽然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但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 一个设计作品的出现, 要包含视觉设计和信息设计两种设计形式, 充分融合视觉设计吸引公众视线以及信息设计在说明内容上的作用, 从而设计出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作品。例如, 在网页设计中, 网页整体的信息结构以及网页的版式应由信息设计来完成, 对于网页的突出特色及其形象设计上要有视觉设计完成, 从而形成一个文字内容清晰且具备形象特色的网页。

结论

综上所述, 全面了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 要在充分了解其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 进行差异性以及联系性的分析。在全面了解“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之间的关系后, 以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 从而发挥视觉传达设计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詹伟锋.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 2012, 03 (01) :27-31-84.

[2]曹文琦.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 2012, 08 (02) :216-219.

[3]邢向阳.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 2014, 17 (03) :100.

视觉艺术设计 篇2

视觉传达设计视觉语言的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讲,视觉传达设计就是“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化图形”的过程。为了达到信息传达的目标,设计师需要始终不渝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最佳的视觉语言,借以表现传达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19世纪和20世纪的许多艺术和设计运动都是以探索视觉语言新形式为基本目标的,一种新的形式往往就是由反传统的艺术通过反对过去时代的艺术而创生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现代主义”、“波普设计”和“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设计运动在形式方面的试验与革命,以及为寻找并获得体现时代特征的形式和视觉语言而进行的探索都说明了这一点[2]。视觉语言创新的重中之重在于对图形、文字、色彩这三大视觉元素的创新以及这三大元素相互之间的美学性构成的创新。而对于设计师来说,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是其表现自己设计作品的功能与风格的基本要素,在选择这些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时,应该突破一般视觉所习惯的东西,力求以简约化、符号化的形式表现最为丰富的内容。

视觉艺术教学 篇3

数字影像广泛普及

我在美院的多媒体专业给学生们上课,学生们从小接受美术教育,造型和色彩的基本功都比较好,动手能力也比较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对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这个教学阶段,基本功已经不是主要的训练方向,更强调学生对各种新媒体的掌握和使用,强调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让他们学会用新的技术、新的媒体来表达,做出好的作品。数字影像已经渗入各个领域,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创作,肯定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媒体。

高清进入课堂

最近我在给学生们上视频基础课,以前我们都是用标清的机器来给学生用,而最近我这里有了佳能XH A1之后,就带着他们用这款机器做了两部实验影片——《多重门》和《失忆》。对于囊中羞涩的学生来讲,可以有机会操作这么好的机器也等于是给予他们很大的鼓励:一方面机器本身的许多优点,使他们可以尽可能的做出专业性很强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们要求的提高,鞭策他们更多地严格要求自己。

出众的产品设计

可能由于我是美术专业出身,对产品设计一直比较注意,在以前使用的标清DV当中,我曾经使用过佳能XL2,我觉得佳能的机器,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都是非常成功的。如今佳能的产品设计在HDV产品上得到了延续,机身由白红相间变成了全黑,更突出了专业高清的稳重和素质。

精确的焦点

我们这次的两部影片,一部是外景日光较多,一部是室内的夜戏较多,而且节奏也有所不同,室外的有很多戏是在楼顶拍摄,光线充足,室内的则光线昏暗。在使用XH A1以前,也使用过别的高清机器,素材采集到电脑之后,才发现高清的焦点容不得半点马虎,自动状态下偶尔出现的一个焦点不实都会毁掉整个镜头。所以在使用XH A1之前我仔细地查看了说明书。根据说明书的介绍,我找到了镜头遮光罩后面那个凸起的部分:一个很小的透明窗口,这就是新增加的Instant AF窗口。因为XH A1的尺寸定位在便携的专业HDV摄像机,所以用自动对焦的时候可能比较多,这就对自动对焦的反映速度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拍摄中,为了焦点的安全,我们用光圈优先模式,将光圈稍微收小,这样夜里的戏就要打开3-6db的增益,不过还好,后期采集后发现噪点并不很明显,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但是通过收小光圈增大了景深,又同时打开了Instant AF功能,对焦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焦点在不知不觉中精确地跟随主体运动,竟然没有发生一次失焦的现象,Instant AF对焦点的保障令人刮目相看。

高品质录音

我们的影片《多重门》有很多主人公在空旷室内惊恐而急促呼吸的镜头,这些镜头中声音是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空间感很大程度上要靠声音来塑造,恐怖的气氛也要靠声音来传达。我们使用外接话筒到机器的卡农口上记录声音。

丰富的操作模式

我的学生,都有数码相机的使用经验,其中大多数人经验比较丰富,很熟悉相机上的各种曝光模式,比如光圈优先和速度优先。佳能XH A1像以往的佳能专业摄像机一样,继承了曝光模式拨盘的设计,学生们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光圈优先或是速度优先,这样对景深和曝光时间都有了很好的控制:在拍摄人像的时候,旋转模式拨盘到AV模式,可以很好地控制景深,而在拍摄有电脑显示器或者电视屏幕的时候,将拨盘旋转到TV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被拍摄屏幕闪烁或滚动的现象。这样基于手动控制的自动曝光,既保证了效率,又实现了对画面的良好控制。从训练美术类学生对影像器材的理解这个角度来说,要比传统广播级摄像机的全手动设计要实用的多,这才是真正的从根本的影像原理上理解影像控制。学生们使用过这些拍摄模式之后,会更好地理解画幅、景深、光圈、速度这些概念和它们对控制画面所起到的效果,对今后他们的影像拍摄工作和艺术创作都非常有好处。

适合影像教学

视觉艺术设计 篇4

视觉传达艺术是现代新型的一门艺术, 其中的“视觉”是指人们用眼睛所看到的, 而“传达”指的是信息的发送方向信息的接收方传达信息的具体过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历经了许多的曲折, 到目前为止,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经历了从商业美术到平面美术等多个发展阶段, 在我们身处的21世纪,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设计方式已经开始运用设计符号这个途径来对信息进行传达。

显然设计符号的产生通过概念视觉设计来完成, 在概念视觉设计过程中, 设计者能够有意识发掘概念视觉设计潜在的系统, 找到解决视觉问题合适的设计方法, 将创造性的过程变得更加可能性和可行性, 那么概念视觉设计的过程也会更加科学与合理, 同时也为概念视觉设计提供了创作思维的多样性。在这里概念视觉设计的潜在系统正是视觉修辞, 它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文学修辞, 通常的解释是“对语言的修饰”, 从而使表述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生动形象。这的确是修辞的特点, 对于视觉修辞是新兴的修辞研究方向, 是修辞研究视觉转向的产物。

二、为什么要将视觉修辞和教学方法联系与结合

目前, 视觉传达专业的某些课程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似乎只能凭借直觉与经验或者潜在的设计方法使用它。通过这些年的专业课程方法的基础研究, 课程包括图形创意、插画设计与二维动画设计, 发现这三门专业课程的设计行为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并且引起对以下问题的特别关注:第一, 课程教学中只有明确的各种设计方法进行视觉图形的创作, 而没有提出设计方法与思路的来源问题。第二, 视觉概念设计中如何以视觉方式创造意义。第三, 从文本内容 (或创意点的说明) 中抽取一个概念, 并且用图形、插图或者二维动画将它通过视觉的方式表达出来, 整体设计方法与思路是否具有多样性的表达方式?第四, 这些视觉表达方式与文本之间的关系的性质如何?以上四点内容说明视觉修辞对于局部课程教学涉入的必要性。

三、视觉修辞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学生通过视觉修辞方法进行概念视觉设计出现的问题“运用抽象的概念手法去设计较为抽象的概念视觉”。例如:插画课程中角色设计“自我”, 本身概念表现较为抽象, 运用视觉修辞方法, 运用抽象去解决抽象, 思维的跨度较大, 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抽象化。如果能将这个概念修辞的主题用语言的形式呈现, 如“我是一个喜爱美食的人”, 然后将这段自我的描述加以语言修辞的对比形式中的对立:“我的生活是一半美食一半自己”, 相似形式中的隐喻:“书的价值在与阅读, 美食的价值在于品尝”, “在享用美食的道路上必要付出代价”在这些“自我”为主题的语言修辞的描绘中, 将主题材料进行文学修辞, 添加进这一步骤在学生的创作中, 为设计思维的具象表现打开了多样性的表现空间。

四、视觉修辞与教学结合产生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设计修辞与相关课程教学方法的结合, 提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局部关联课程设计——思维整合式通用教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局部关联课程有:图形创意、字体设计、插画设计、包装设计、壁画设计、广告设计课程可以利用“思维整合式通用教学方法”来完成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最终服务于相关课程“以图说话”的创意环节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在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局部课程与文学学科中的修辞方法跨学科研究。

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 通过视觉修辞在课程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 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立足于21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发展的需要, 以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为目标, 学生的专业设计理论与创作思维方式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设计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学习中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的设计环节和主题, 启发新思路, 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从事相关工作, 奠定理论与技能基础。

摘要: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视觉修辞研究与运用较为普遍, 在这篇文章中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学相关课程教学法为本文的研究切入点, 如何科学合理的运用视觉修辞融入到教学当中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重点。本文以以下四个层面进行分析与研究:第一,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与视觉修辞之间的关系。第二, 为什么要将视觉修辞和教学方法联系与结合。第三, 视觉修辞设计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第四, 视觉修辞与教学结合产生的价值与运用。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说明获得设计方案的过程, 本课题将检视修辞学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 探索其基本原理与设计教学中的结合与应用。

视觉设计论文 篇5

视觉设计是针对眼睛官能的主观形式的表现手段和结果。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异同:视觉传达设计属于视觉设计的一部分,主要针对被传达对象即观众而有所表现,缺少对设计者自身视觉需求因素的诉求。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视觉设计经历了商业美术、工艺美术、印刷美术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几大阶段的演变,最终成为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传达信息的设计。

创新是设计本质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作为“为传达而设计”的视觉设计,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是每一个设计者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但是,在当今社会,仅仅把传达信息的关键词定位于正确和充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把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重视起来,从设计理念、视觉语言和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入手,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表现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就视觉设计来说,创新同样也是灵魂,是本质要求。不论是纵观历史,还是着眼现实,一幅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都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对其所表现设计主题的信息进行正确、充分地传达。没有创新的视觉设计,就千篇一律、失去内涵、底蕴,甚至毫无价值。对于视觉设计而言,创新就要做到:创新设计理念、丰富设计语言、美化表现形式、增强感染力,坚持人性化发展方向。唯此,才能赋予视觉设计以内涵、活力乃至生命力,推动视觉设计繁荣发展。

一、创新视觉设计理念

视觉设计的创新的根本是创新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中,视觉设计的主要功能是调动所有平面的因素,达到视觉传达准确的目的,同时给观众以视觉心理满足。视觉传达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发达,设计师在视觉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视觉心理,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接受者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受纳器,而是一个具有积极主动的内驱力的主体,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有关视觉心理的知识之后,才能更好地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各种现代制作技术的优势。其中,观者的视觉经验对视觉信息的准确传达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者应根据观者的视觉经验充分调动观者视觉心理的能动反应,使其“所看”与“所知”同时发生感觉,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设计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之中,让观者通过欣赏与设计者的审美体验相沟通,以此来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

一是对过去设计经验和知识进行创新。视觉设计应以一种开放性思维探索新的经验,以一种全新的观念看待熟悉的事物,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形式。简言之,就是对过去的设计经验和知识的创新。创新根据性质、程度的不同可以理解为继承传统式的创新和激进式的创新,后者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一种否定和反叛,尤其是对于长期以来自我潜意识所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框架的否定和反叛。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创新就是事物螺旋式上升的运动。在信息时代,人类生存方式上新观念的介入,在思维的引导和情感的表达上,以往贯穿于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的法则正逐渐被打破,人类在跨越世纪的里程中力求找到合理化的视觉空间。个性化、多元化、民族化、国际化、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怎样才是好的新的视觉设计?视觉设计怎样才能正确体现未来的价值观?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浪潮的冲击,面对设计的平庸化、程式化,设计师不得不面对现实,让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接受信息化时代的洗礼。设计师只有始终以明锐的目光、独特的角度、多重的层面去观察生活,更深层次地挖掘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在不断肯定与否定的思索中碰撞出设计的火花,并执着地坚持对设计理念的探寻,才能不断地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二是注重视觉设计的冲击力。我们所看到的视觉设计作品都是将各种元素整合在一起的视觉设计作品,然而在实际的设计工作过程中,它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设计者要将所有创意分成若干个小的创意单元,然后添入图形、文字、符号、色彩等元素来提高其视觉冲击性。随着人们对于视觉设计审美标准的不断提高,设计师在突出视觉冲击性的同时,还应保持广告整体内部的各个组成语素的相互联系。注重突出色彩、形状、姿态之间的细节差异,来体现组成与结构形式的视觉冲击性。比如:如今使用较为广泛的大型户外广告而言,设计师通常更注重突出其视觉冲击性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由于该种户外广告的特殊性,通常还会采用效果显著的表现形式来增强其连续感。在此过程中,设计师会更注重对于文案、图形以及色彩的变化来增强广告的空间层次感,以给消费者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感。

三是追求新颖、奇特的创意。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视觉视觉设计作品都是以视觉美感为基础,然后通过对于各种元素的概括、夸张或取舍来得以实现的。这种形式的视觉语言虽然具有一定的功能美,但在后期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消费者已经对其司空见惯,甚至存在着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现象,这也就使视觉设计发挥不出其应有的功能。但是,如果能够在视觉设计中注入一些新颖、标新立异的元素,如一些与自然规律相悖的元素,便能够更好地吸引人们的关注。这种巧妙地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理,通过新颖、奇特的表现画面来带给消费者微妙感觉的视觉传达方式已经成为现阶段广告设计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对于视觉设计的创新,新颖、奇特的创意设计已经成为关键环节。

二、丰富视觉设计语言

视觉设计创新的重要途径是不断丰富设计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传达意义的媒介。从某种意义上讲,视觉设计就是“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化图形”的过程。为了达到信息传达的目标,设计师需要始终不渝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最佳的视觉语言,借以表现传达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19世纪和20世纪的很多艺术和设计运动都是以探索视觉语言新形式为基本目标的,一种新的形式往往就是由反传统的艺术通过反对过往时代的艺术而创生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现代主义”、“波普设计”和“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设计运动在形式方面的试验与革命,以及为寻找并获得体现时代特征的形式和视觉语言而进行的探索都说明了这一点。丰富视觉设计语言要做到:

一是找寻时代视觉语言,突出时代特色。视觉设计的各种视觉语言,具有不同的诉求职能,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建立起美好的形色世界,即视觉传达设计关系到各设计语言之间的美学性构成。对于设计师来说,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是其表现自己设计作品的功能与风格的基本要素,在选择这些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时,应该突破一般视觉所习惯的东西,力求以简约化、符号化的形式表现最丰富、最深刻的内容。设计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突出时代特色。经济在不断的飞速发展,设计要适应新环境,就必须丰富设计语言,找出设计语言的最新、最佳、最优设计方法来解决设计中的不断涌现出的问题,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审美、道德、文化、价值等等。因此,探索发现时代的经济、文化、观念的特征,找寻时代的视觉语言,突出时代特色必然成为新时期“好的设计”的着力点,所以要求设计师通过新颖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极具创意和内涵的构图秩序传达预想的意义。

二是开发和利用高科技的。视觉设计对于高科技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对于新型材料和高科技技术产品的运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视觉传达的科技水准。如对于全自动化操作的电脑彩色喷绘技术的利用,在增加广告视觉传达表现空间的同时,也使广告所突出的表现元素更为贴切、感人。同时,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也有效提高了关高视觉传达的效果,设计师可以借此设计出图形准确、效果好的二维、三维作品。人类的每一次科技进步势必会给社会各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也必然会给设计师带来更大的创作自由度与空间,从而使视觉设计作品重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与视觉感染力,这也使视觉传达超出了其应有的范畴,从而迈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因此,视觉设计也发生了由原来的静态化、平面化和单一化逐渐向动态、立体化方向发展的转变。同时,新思维、新技术以及新媒体的应用也为视觉传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借此设计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借用艺术视觉语言来反应现实。毋庸置疑,对于高科技技术的开发应用也已经成为丰富视觉设计语言,推动视觉设计创新的重要手段。

三、美化视觉设计表现形式

视觉设计的魅力在于视觉设计表现形式的美化,视觉设计与美学的有机融合。艺术品最终的功能在于重现美感经验,而设计除了捕捉美感,更注重实用与使用的功能。所以设计活动与设计作品,通常比起艺术品更加与生活密切结合,这也是设计中的美学愈显重要的根由。作为“为传达而设计”的视觉设计,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并将美学融会于设计中,是每一个设计者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

视觉设计表现形式的美化即视觉设计必须遵循美学的原则,还要坚持创新。第一,是提升美的感受能力以及由此所开拓的技术。第二,事、物、情的感受能力以及由此所开拓的技术。第三,美感与诗意的结合能力及由此所开拓的技术。设计要捕捉美感,特别是视觉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擅以文字、符号、造形来捕捉美感,捕捉表达意象、意念与企图,进而达到沟通与说服的效果,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也可称为商业设计,这层领域还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识别设计、橱窗设计、展示设计、舞台设计等等,主要以传达讯息、注重“视觉”效果,以达说服消费者的目的。另一方面,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对空间设计、产品设计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如舞台、景观设计与之相辅相成,以及同产品语意表达的敏感性等等。视觉设计过程中,除了对造型美的感受能力之外,如何从日常生活事件中,找出“着力点”,这种能力就是心眼的开发。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受到设计的目的性、材料性、沟通性的条件影响,设计者必须具有一种对于事务描述及沟通的能力,称为“心眼”,也就是巧思、想点子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了:文学性、沟通性、两面性、生活性、议题性、语文性等。公益广告、竞选海报、立体包装等运用媒体电视、网际网站等的设计作品之共同因素,第一就是运用视觉媒体材料,第二就是以沟通、说服为目的。所以可以说,视觉传达设计是运用视觉因素来进行沟通、说服,视觉的要素,除了点线面体以及明度、彩度、色相的组合与探讨之外,还须有心理层面与文化知识层面的探讨。心理层面,即是指美感的捕捉,只是不同时期的定义不同而已。文化层面,需要运用受众的文化习俗里熟悉的文化代码来完成美感的捕捉,以实现视觉设计表现形式的美化。

四、增强视觉设计感染力

视觉设计的生命力在于视觉设计作品与受众的共鸣,得到受众的认可。视觉设计元素是否能引起观者视觉经验的共鸣,取决于刺激物的结构所拥有的力量与它唤起的有关记忆痕迹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将视觉设计的视觉表现置于特定文化背景中来感染受众的精神世界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视觉设计在体现民族化、地域化的同时,还应利用传统的、地域的图形语言优势来表现现代的精神观念,用解构的民族化图形与现代设计思想相结合,创造一种既有传统文化元素又具现代意识的形象,以独特的个性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国人有对万物祈福的心理,并由此形成了特有的吉祥文化,希望事物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标志设计中有吉祥的寓意就容易被受众接受。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设计,就是针对人们吉祥如意的心理期待,标志中的“中国红”是蕴含着中国人几千年情结的颜色,无形中又增加了企业形象的亲和力,进一步拉近了与观者的距离。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作品就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在作品中我们时时发现设计家对简约空灵的水墨语言精妙的阐释,还不时可见中国传统文人智慧与现代商业文明的和谐对话。如果一幅画、一个图形、一种抽象的形式可以唤起观赏者丰富的审美感受,那是视觉“调动”了观者兴趣,产生了共鸣。

因此,创新视觉设计,增强视觉设计的感染力、生命力,设计者必须感同身受,与观赏者所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以观者的共有经验为根据,充分考虑到观赏者视觉心理的能动反应,与观赏者一道,把与传达信息有关的知、情、意等心理联系起来并统一到“一种经验”中,从而形成互动。

五、把握视觉设计人性化的发展方向

一是视觉设计要坚持面向大众化。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由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对于视觉设计,尤其是对于广告视觉传达的设计,越来越注重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消费者的心理观念、消费观念等都会随着社会进程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进行视觉设计时,应把握住影响消费者观念发生变化的因素,并借此来提高消费者对于广告视觉传达信息的认知程度。因此,对于广告视觉传达的设计应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以其消费心理为出发点,在充分把握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情况下,积极为他们塑造出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为使视觉设计满足社会不同群体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在对广告视觉传达方式选择时,应从不同人群的视角出发,以便于他们对于广告信息的接收和转化,从而使更多的消费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二是视觉设计要更加注重符号化、简洁化。在快节奏的现代化信息社会中,人们时时刻刻都面临着林林总总的视觉设计信息。因长期处于这样一种频繁的信息覆盖氛围中,人们已经疲倦了对于广告信息深层含义的挖掘,唯独等够感觉得到的是来自于感官上的短暂刺激。因此,在今后的视觉设计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采用简洁化的传达方式来准确完成信息的视觉传达。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对于简洁文字、图形符号信息的利用来完善信息的视觉传达,并借助对于简洁图文符号的构建来引发人们对于信息的深入思考。这种简明的视觉传达方式能够有效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官,同时也满足了当前社会环境下对于视觉传播形式的要求。这种将组成语素进行简化的视觉传达方式,能够将相对复杂的物理价值概念转化为简单的视觉符号元素,以实现消费者视觉感官与理性消费观念的有效结合,从而真正达到高效视觉传达的目的。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技术正在重新构造我们的现实,它已经成为一种强大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决定了社会、经济、文化及其未来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使人们直接面临“数字化生存”,与此同时,它们也冲击着传统的传达方式,视觉设计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的革命。而这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探索设备、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为设计师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机会。因此,只有主动地迎接信息时代的洗礼,从设计理念、设计语言、表现形式、增强感染力等方面入手,牢牢把握人性化发展方向,才能推动视觉设计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参考文献:

[1]门德来.现代图形设计创意与表现[M].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李砚祖,芦影.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尹定邦.设计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end)[4]熊琴琴.视觉传达设计艺术 [J].艺术百家,2005(3).

经典艺术的视觉盛筵 篇6

艺术北京·经典艺术博览会于9月16日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开幕,相比5月份的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的前卫和现代,今次更呈现出典雅与精致的风格,价值不菲的古董、珠宝,油画被精心地陈列,讲究的灯光与布景设计衬托出展品的价值和展出者的心思。北京秋雨绵绵的天气毫不妨碍开幕式的熙攘,会场内随处可见参观的收藏家,艺术家或者艺术品爱好者驻足端详着一件艺术品的画面。

经典艺术博览会充满了话题和悬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新增的中国传统艺术单元,参展商包括本地及国际知名的10家古董商及艺术机构,展品则包括了古董珍玩、古典家具,中国传统绘画、东方典藏珠宝及闻香等。另外,如简经典、哈格曼等画廊带来了多幅西方大师人物的绘画作品,如法国印象派巨匠阿尔弗雷德·西斯莱的风景大作《维利耶尔的小路》,标价近3000万元人民币,以及巴比松画派柯罗的《草原两姐妹》和特罗雍的《驱赶牧羊》等。

中、西古董及艺术品交相辉映,与第一届相比,本届经典艺术博览会更加成熟和多元化,正如董梦阳对于经典艺术博览会的定义:“这是—个中西结合的经典博览会,既包括中国的经典艺术品又涵盖了西方的经典艺术品,预计未来还会持续甚至有可能扩大中国古董艺术品部分,因为我们至今仍远远没有充分挖掘这块资源。”

视觉传达设计与视觉思维 篇7

一、视觉传达设计与视觉思维的含义和特点

1. 含义

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通过图片的语言来形容完成传达过程的,促进传达者和受众者的交流,达到最终目的。因此图形是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素,视觉传达借助图片的色彩、形状、组成部分,让人们理解视觉思维的情绪和含义,最终决定视觉传达设计效果是否成功。

视觉思维:人们通过视觉思维获得信息,根据图片、文字交流形成生动的感染力和视觉色彩,从而让视觉设计师能够更好地设计作品,突出视觉思维的重要性。

2. 特点

人们在追求视觉思维的过程中,只注重整体效果,忽略局部的作用。

视觉思维的特点:建立在人体大脑上的思维,接触其他辅助图片、文字达到视觉思维效果。视觉思维是一种积极的、完善的理想的行动。

视觉思维传达设计特点:通过视觉思维的传达,人们观看、创新、联想,将其表现为思维,进行分析、深加工、整理。视觉传达设计总结为传递各种信息结合体,具有明确、清晰传达的特点。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的几点要素

1. 注重比例

视觉思维对图片、文字比例要素很关注,比例大小是影像视觉的主要因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形成各个事物都有其大小的比例,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整体的立体感,达不到视觉传达设计者表达的主旨。完美的比例,适当的尺度作为设计的基础,才能真正看出设计者的功底和对艺术的欣赏力,以及设计者的水平。

2. 重视个人的视觉感觉

视觉传达设计是给观看者看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个人视觉感很重要,个人视觉的特点是只对自我感兴趣的设计进行深度分析。对于一个艺术作品欣赏,每个人欣赏的角度都是不同的,第一眼的感官放在整体布局上面。从设计者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他侧重关注哪一部分,设计者的视觉中心越明确,作品整体感越强。所以,设计者应该从观看者角度换位思考,设计出作品。

3. 注重对称和统一

对称和统一两者相互辅助,在两者的基础上可以看到作品不同艺术价值和色调机理。对称:每一个设计者的传达设计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从颜色、形状、大小、表达、线条及设计、形态等,这些都是设计者运用到作品中的要素。统一:每个作品的比例是统一的。设计者要有序地安排,把握整体的美感,亚里士多德曾说:艺术作品是根据作者内心的原理而合乎目的的统一起来的。因此,在设计中统一和对称有相当的审美重要性和美学意义。

4. 整体、局部完美布局

欣赏者在观察一个作品时,首先关注的是创作的整体效果,其次才从局部分析设计者的功底。所谓整体感就是设计者能够运用各个元素,把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整体版面上能有优美的感觉。局部的各个要素要相互协调,共同设计,相互依存,页面和布局安排得当,处理合理,才能使整体看起来更协调,所以说整体和局部都要完美布局。

三、视觉思维运用和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1. 培养视觉设计者联想思维

视觉思维培养设计者的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对不同的事物产生的一种没有固定性思维的想象。联想分为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和因果联想。无论哪种联想都是视觉创造者在思维创作时最普通的一种视觉思维方式。联想思维是人们很容易做到的,视觉设计者通过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合,创造出自己需求的资源,注入新的需求资源,产生一种新的思维创作方式。

2. 培养视觉设计者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把设计者引入一个创作的王国,设计者根据提供的创作题材运用视觉思维能力。统一的一个事物,可以利用发散性思维让设计者思想跳跃,灵活运用。发散性思维是设计者创作的重要的思维模式之一。设计者在创作时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发散性思维正好可以让设计者运用自我独特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只属于自我的创作。虽然发散性思维运用范围比较广泛,但设计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作适合自己的好作品。艺术来源于生活、创作与生活,对于视觉设计师而言,只有真正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把发散性思维用到生活中去才是艺术的体现者。

3. 培养视觉设计者的逆向思维

在艺术发展的浪潮中,艺术作品如果过于平凡,则它的存在生命力几乎是没有价值的。剥离出来,人为地添加一些逆向思维的素材,用一些夸张的手法进行创作。一个作品想在短时间内打动人就要设计者发挥自身的逆向思维,让作品拥有特点个性,引起关注者的重视,这才是设计者的目的。当视觉设计者采取逆向思维的素材创作时,作品往往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4. 培养视觉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

在个性发展的年代,如果作品不能吸引人的眼球,没有创新意识,就会在艺术作品的浪潮中淹没。创新是设计本质的要求,也是艺术时代的要求。如今人们文化水平逐年提高,对艺术的欣赏水平逐步提高,高雅设计逐渐登上新时期的舞台。设计师要充分发挥自我的创新意识,加之自我的生活阅历,培养自我的创新意识,设计出符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形成属于自己的设计思维方式,体现出艺术作品的时代性和艺术效果

四、结语

视觉传达设计与视觉思维关系密切。视觉思维对我们有引导性的作用,让我们具有对未来的探索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视觉传达就是其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是21世纪设计最本质的要求和目的。无论什么品牌的设计师都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自身的视觉传达设计与视觉思维相结合的手段,有效地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主旨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体现艺术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法国埃克斯市中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分析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

摘要:随着海外汉语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法国学生出于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汉语。学习动机是指在学习情境中能够激发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它是产生学习行为的直接原因,能够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指向特定的目标。了解法国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情况,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策略,有助于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更好地推广汉语及中国文化。

关键词:法国学生汉语学习学习动机

近年来,法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急速增加。法国目前有19所公立小学、535所公立初中和高中开设汉语课。2011至2012年,有29505名学生进入初中、高中和中文预备班学习。在师资方面,除了400多名法国教师外,法国教育部和中国国家汉办还派出志愿者辅助法国教师的汉语教学。截止到2010年年底,中国国家汉办已向89个国家派出了1万余名汉语志愿者。除了汉办派出的志愿者外,法国教育部还招聘中国法语专业的学生担任汉语助教。2011年,法国教育部通过法国驻华使馆招聘的汉语助教有61名,由汉办派出的志愿者为42名。这些助教到法国后,通常被分配在法国的高中和初中。笔者利用在法国担任汉语助教的机会对埃克斯市两所初中和一所高中的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做了相关调查。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习动机是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才能保证学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了解法国中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课程设置、安排教学内容、实施合理的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法国埃克斯市Arc de meyran,Chateau double初中和Emile Zola高中学习汉语的学生,共77人,年龄为13到18岁。其中,初中生为17人,高中生为60人。对于这17名初中生而言,汉语都是他们的第三外语。而高中生里,选汉语作为第三外语的有31人(高一20人、高二9人、高三2人),选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有19人(高一2人、高三12人)。从被试的性别上看,男生有21名,占35%,女生有39名,占65%。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埃克斯市中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呈现如下特点:

1. 二外学生的学习动机普遍高于三外学生

目前,汉语作为外语在法国中等教育中位于第五位,仅次于英语、西班牙语、德语和意大利语。在接受调查的60名高中生中,将汉语作为二外的有19人。这19名学生都是从初三开始学习汉语,升入高中后,汉语即成为他们的第二外语。相对于高一才开始学汉语的学生,这19名学生的学习动机更为明确。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汉语水平的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越

来越浓,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动机也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了解,于是学习起来更加努力。尤其是对于一部分想进入大学汉语专业学习的二外学生而言,汉语还关系到他们的个人发展,即未来工作就业的砝码,因此,他们的汉语学习动机尤为强烈。

2. 初中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呈现模糊性

在本次调查中,学习汉语的初中生年龄为13岁和14岁。受年龄的影响,他们的汉语学习动机呈现出一定的模糊性。在17名被试中,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汉语,他们学汉语基本是出于父母的意愿。在法国的中学外语教育中,英语以95%的比例占据第一外语的位置,而西班牙语以34%的比例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通常情况下,法国中学生选周边国家的语言,例如意大利语、德语作为二外或三外。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很多法国家长开始意识到学习汉语将为子女创造不错的就业前景。由于学习汉语是父母的选择,加上初中生年龄小,对未来还没有规划,无法意识到将来的就业压力,这就造成了他们汉语学习目的的不明确性和学生动机的模糊性。

3. 学习动机的变化性

法国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师的授课方式、学习成绩、家长的期望等都会对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一部分学生刚开始学汉语时,学习热情很高。但是学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教材老旧、课时太少、教学方法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汉语学习积极性降低。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汉语发音困难、汉字难记、语法复杂,学习效果不明显,不愿意继续学习。在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中,高一和高三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比较强烈。高一时,由于刚接触到汉语和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学生们的汉语学习充满了新鲜感,学习效果显著。但是到了高二,由于学习内容过少,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有限,课后也少有时间巩固复习。而且平时缺乏汉语语言环境,学生们鲜有机会练习汉语,难以学以致用,于是学习兴趣又有所下降。高三时,由于临近毕业,选择汉语做二外和三外的学生高考时需参加汉语口试和笔试,学生的学习动机又有所增强。

二、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1.选用合适的教材

在法国,使用最广泛的教材是《汉语语言文字启蒙》。该教材编写于1989年,以白乐桑的“字本位”思想为指导,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有效地组织了字、词、句和文化的教学。20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该教材适合初级汉语教学的需要,但是教材里对于中国文化的介绍已经与国内现实脱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除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外,多数学生都渴望更快更多地掌握日常交际用语。尤其是对三外学生而言,简单有效的口语交际词汇是最有效的,因为他们学习汉语更多是想到中国旅游时能听懂当地人说什么和顺利地与之交流,但是教材里却没有相应的内容。此外,由于埃克斯市的学校尚未采用多

参考文献

[1]赵孙杰,张舒予.视觉表征在创新思维培养中的应用探析[J].中小学电教,2010(10).

[2]张亚菲.视觉思维在画册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2.

视觉艺术设计 篇8

一、视觉传达设计是最主要的信息传递方式

(一) 视觉传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认知。

“视觉传达”是近年来设计界、学术界常常引用的热门词汇。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很早就出现了, 19世纪下半叶, 西方国家把它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来研究并广泛付诸于实践。“视觉”, 顾名思义这是需要通过视觉器官, 也就是眼睛来进行的一项活动。但人们并不是仅仅的通过事物反射到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认识他们, 完整的“视觉”不仅仅是视觉成像的生理反应, 还有更为重要的心理感知。“传达”是一种信息授受行为, 也就是将思想、情感或是一些客观信息传授给接收对象。“传达”最终的目标不只是是传递信息, 还需要带来信息的授予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而“设计”, 则是将已有的设计元素, 通过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设计师根据自身所需要表达的情感与信息内涵通过组合方式的不同来赋予信息接受者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 视觉传达设计中所需要考虑的地方很多, 不仅仅要考虑到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还要考虑到美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理论。它是一个综合学科。

(二) 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

从“视觉传达设计”这门学科建立起来, 有关其领域范畴就有这不同的声音。前面我们已经说过, 视觉传达就是利用视觉作为载体进行信息的传递, 因此, 我们可以说只要是与视觉载体有关的的设计领域都应该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传播媒介由原来的较单一的几种已经发展成为综合化, 多元化的多媒体时代, 视觉传达设计的范围在扩大, 设计语言从“静态”走向“动态”, 从平面走向“三维”乃至加上时间的“四维”。视觉传达设计范畴的变化也同时导致了设计理念的改变。设计师们已经不能只局限在单一的媒介中进行设计考量, 而是需要同时考虑运用多种的媒介或手段来进行设计, 这也同时创造了更为丰富的设计语言。

二、设计语言的概念以其内涵

视觉传达设计是研究怎么通过设计使得视觉形象能够给人带来视觉生理上的舒适, 并且进一步产生心理上的美感。既然要运用到设计这个环节, 那么就必须要有设计的元素与设计的规律。

设计语言又可以说是视觉形象的语言表述功能, 设计师和信息接受者通过设计语言来进行交流与沟通。因为视觉形象, 尤其是具体形象, 在理解上是没有地域限制的。设计语言比起文字语言, 语音语言在表述一个意图的时候, 似乎更依赖于人的生理感受和直觉, 更能激发人的心理共鸣。虽然, 设计语言具有理解含义上的共同性, 但不同的生活背景, 不同的文化底蕴也会导致对视觉元素理解的差异。而且, 这种对图形的认识, 又可伴随着各人不同的生活境遇与情感感受而产生不同的认识理解。因此, 视觉具有随情性、多变性以及个性化表露的语言趋向, 这也是其语言价值最终转向为审美性、艺术性与文化性探求的问题所在。

三、设计语言通过视觉思维来表现其含义

设计语言组成了视觉传达设计, 而想要“看懂”视觉传达设计, 则需要人们的视觉思维。

(一) 视觉思维与格式塔心理学。

当我们人类在用自己的眼睛判断外界事物时, 并不只是完成把物体映像投射到大脑皮层上这么一个简单的操作机制, 而是在大脑进行理性认识同时, 就已经开始了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视觉思维。那么, 何为视觉思维?当人们看到一个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时候, 通常会对其产生各自的理解, 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明白”了作品所想表达的含义。这时的“理解”、“明白”其实都是视觉思维在起作用。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 也称为完形心理学派, 将视觉与思维之间的界限打破。它主要是研究我们怎样才能把视觉信息组织成一个富有意义的整体以及怎样理解这一过程。格式塔理论揭示了知觉的性质和规律。

较早且较详尽研究和阐明提出“视觉思维”这一概念的是著名的设计学家, 同时是格式塔心理学重要的研究学者鲁道夫·阿思海姆。他出版了《艺术与视知觉》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一书。作为一部艺术心理学著作, 其中虽然尚未明确使用“视觉思维”概念, 但却已提出了“思维并非属于视觉之外各项心理能力的特权, 而是视觉本身的构成成份!”这个观念彻底将视觉与思维联系在了一起。

(二) 视觉思维是创作不可或缺的过程。

每一个创作的过程, 都是一个主题与元素的反复冲突、来回协调的视觉思维过程。它与理性思维是同时发生的, 相互补充的, 缺一不可。视觉思维拥有几个特性:

1. 受客体自身结构制约。

视觉思维源于对客观物象的感知, 是在主体与客体直接交流中进行的。观者是用视觉来感知设计语言, 并将设计者赋予设计语言的含义通过视觉思维传递到自己的身上。因此, 设计语言也就是客体, 决定了传达信息的内容, 而人的视觉思维则由客体所引导的进行理解与感知的。换句话说, 知觉客体自身的结构在某种意义上制约着视觉思维的逻辑建构。

2. 人的视觉思维具有选择性。

人们总要试图将所见到的视觉形态与先前的某种经验或是自己此时的需要相联系。例如当一个感到饥饿异常的人, 看见一个圆形的物体, 就会自然的把它想象为食物。而在一个落水的人眼里, 它就变为了一个救生漂浮物。视觉思维的建构总要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因为被知觉的对象最终是通过其在意识现象中的显现来构造自身的。人的视觉思维的选择性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人的视觉习惯和人的兴趣爱好。

3. 视觉思维具有一定的定势。

前面我们说过, 人在第一次看到一件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时候, 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客观引导, 都会找到一个视觉焦点, 也就是寻找到视觉核心。于是, 人的视觉思维模式就产生了一种定势, 而后再接受到的视觉信息, 都被纳入了先前发现的视觉核心之中, 都为这个视觉核心所服务。因此, 如何将核心信息表达准确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件工作了。

(三) 视觉思维对设计语言和视觉传达设计进行再创造。

由于视觉思维是对构成客体的各个部分的建构, 其中包含着主体的理解与解释, 因此, 在知觉的过程中, 知觉所获得的意义就要超出构成知觉对象的东西。视觉思维是一种典型的创造性思维, 它自始至终都是借助“意象”来进行的。它同时也具有运用视觉意象操作而利于发挥想象作用的灵活性, 这种操作是通过直接的物象或摹拟“象”的符号来完成, 它具有便于产生顿悟或诱导直觉的现实性。因此视觉思维帮助主体去认识、把握客体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性空间。

视觉思维其实也是对一个视觉传达设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人在客观的认识到了设计作品之后, 思维并没有停止, 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充实。

参考文献

[1].余义虎.视觉传达设计多元特征与表现[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2004

探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互动 篇9

一、视觉传达“不完整”, 给观众以想象

东方艺术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对世界美术史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 往往表达含蓄, 简约, 读完一幅作品时, 常常会给人一种完全没有感觉要完的意思, 让人陷入无尽的遐思之中, 往往会脑补作品, 给人无穷的想象力。视觉上这种作品“不完整”的传达, 减少了作品的无味性, 为作品增添了活力和生机, 让观众更加积极地与作者去互动。作品看似不完整, 但实际上这是作者的意图与表现手段, 让读者在无穷的遐想中感受到自己作品的魅力, 制造出意无穷而笔有尽的绝妙。

二、视觉经验影响视觉互动的能力

在观赏作品时, 与作者在作品上达到互动、心理上的认知, 需要观赏的群众在生活上有一定的经验, 对美术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才能清楚地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对视觉美的观赏水平并不是天生的, 它需要多年生活经验的积累, 日积月累, 才能在观赏能力, 水平上有很大的提升。观众的生活, 个人习性, 文化差异等都会造就审美的差异, 经验的积累。如果一个人, 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世代画家之中, 从小就对美术作品耳濡目染, 自然而然地, 他们的视觉经验就较其它人相比, 经验丰富。视觉经验丰富了, 自然就能很好地理解作品的理念, 欣赏到作品美的地方, 在作品欣赏中与作者交流。

三、个人文化差异影响视觉互动

人们在观看作品时, 常常会通过视觉上的冲击, 刺激, 很容易将自己看到的东西与自己的阅历、文化联系起来。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对作品的理解不同, 因此对美术欣赏有专攻的人和常人来说, 在欣赏作品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的, 当然, 专家和专家虽然文化水平都差不多, 但是在理解上也会有细微差异的。没有在美术方面有过资深教育的, 不可能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文化水平对美术鉴赏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有足够经验, 文化的人会根据作品中呈现的色彩, 具体物象读懂作者的表达意图。作者在看到红色时, 常常会联想到艰难的红军长征, 革命, 血腥战场, 人性暴力等。通过乌鸦, 枯藤, 老树会联想到秋天的孤寂, 萧条, 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通过柳树可以传达出作者怀念亲人等思乡, 思人之情。以前的生活经历, 文化的积累, 有助于对视觉美感的欣赏, 更高程度地对作品欣赏领会, 了解作者的意图。

四、视觉传达对象影响在视觉上的互动

设计作品在设计上要考虑视觉传达对象, 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准确传达出自己的设计理念, 作者在设计作品时应考虑观赏者的生活理念, 例如, 所处国家的文化, 宗教信仰, 社会公众的标准等等。生活的国家不同, 文化价值观, 对美的心理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 设计作品要以视觉传达对象为考虑前提。

中国人在创造美, 设计作品的美感时常常会传达祝福的情感在作品之内, 例如作品中常会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类似福字之类的祝福, 设计的专利图标都会在设计作品中注入祝福的理念, 深受中国的古老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人在看了这样的设计作品后都会不言而知, 感受到作者的设计理念, 深受大众的追捧, 在商业上突飞猛进, 可见, 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 视觉传达对象的考虑是极其重要的。

五、视觉传达中视觉系统的能动性

视觉活动中, 视觉心理能够引导人们有选择, 有意识地观看作品, 人们往往会把感兴趣的东西下意识地去观看, 不感兴趣的东西一扫而过, 视觉作品根据群众内心心理设计, 那么作者的作品就会吸引更多的人群, 得到社会广大群众的思想认可, 这就是心理需求影响视觉系统的结果。

广告的设计作品就是以广大群众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 在群众的心理需求研究中完成作品的设计, 只有自己设计的作品被人们认可, 得到认知, 才能称之为作品。设计作品在考虑了群众的内心需求后, 才会吸引群众, 让群众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作品中来, 实现跨时间、跨场地的交流。很好地研究群众的视觉系统, 是吸引作者参加到作品交流中的关键, 是一件成功作品的必备因素。

六、设计作品简约化、特征化

设计作品上要注重风格上的简约, 简约的风格可以给人以美感, 给人视觉上以冲击、刺激, 对作品设计时要突出自己的理念, 对作品特征强烈渲染。

简化, 是人追求美感的追求, 它可以让人心情愉悦, 吸引人的目光;追求作品的特征化, 能让人过目不忘, 很容易领悟作品的传达精神, 直观了当, 对很大的群众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七、小结

设计作品就是将作者的设计理念通过作品呈现出来, 达到观众在作品上的认知。设计作品需要具有正能量, 符合群众的观众理念, 宗教信仰, 与宗教文化不冲击, 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追捧, 让群众与作者在作品上更深层次地互动。

设计作品时, 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速率, 完全利用先进的设备进行绘图设计, 完全忽视了视觉上的美感, 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只会生硬, 没有美感, 更别提观众与作者在作品上更深层次地互动了。我们要了解, 作品的欣赏, 观众在欣赏上具有自我选择性, 不是处于被动状态, 只有好的设计作品才会得到观众的赏识, 在作品上实现观众与作者理念高度一致。

摘要: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通过依靠所有平面的因素, 向观赏的人们传达设计者的理念, 让观赏者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内心表达, 同时让观众在视觉上心理上得到满足。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价值有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两种, 人们欣赏的过程就是该作品文化价值体现的过程,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视觉传达特点的研究是次要的,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观赏者的心理需求, 将观赏的人们内心需求考虑在内, 通过作品的完美呈现, 达到观赏者的高度认可, 让作者与观赏者在作品上可以得到互动, 交流。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互动

参考文献

[1]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J].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45) .

[2]夫龙.反向思维艺术[J].福建美术出版社, 1994 (3) .

[3]钱家渝.视觉心理学[J].学林出版社, 2006 (25) .

[4]鲁道夫阿斯海姆[J].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17) .

[5]谭旭红.当今媒体艺术邂逅视觉传达设计[J].文艺评论, 2010 (8) .

视觉艺术设计 篇10

1 色彩感

有效的视觉识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通过色彩信息来完成的。设计师结合人们的心理诉求对自然界中色彩进行提炼, 最终概括成为抽象色彩信息, 来唤起人们的企业文化共鸣, 产生情绪的波动, 达到先入为主的视觉心理效果, 从而增强了企业品牌的竞争力。自然界的色彩也被称为“客观色彩”, 具象色彩又被称为“主观色彩”。

1.1 客观色彩。

客观色彩是具备正常视觉生理机能的人都能感受到的自然界的真实色彩。由于物体间的组织结构、表面质地、所含色素成分和光源等都不尽相同, 物体的吸收和反射光亮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视觉信息。这些信息进入人眼被分解导入大脑, 形成人对色彩的感知, 让人们认识了五彩缤纷的自然界, 所以说客观色彩是光线、视觉对象、眼睛以及心理的综合产物。其中, 由人脑的视觉中枢来判断颜色的心理效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客观色彩生动反映自然美的同时, 人们的科学、技术、文艺、生产、生活等各领域几乎也都可以找到客观色彩的切入点。以VI设计为例, 国家军事形象设计中的海、陆、空三军所选的基色分别是象征着自然界中大海、陆地、天空的蓝绿色系;城市中公园的形象识别多采用象征植物的绿色;乳制品的包装设计也多为自身的乳白色等等。这些颜色的选择都与其自身最基本的属性相联系, 既深化了客体的意义, 又更加丰富了主体的感情。概言之, 任何一件设计品都离不开色彩, 任何设计色彩都来源于客观色彩的理解与概括, 在编排中以客观色彩为支撑, 不仅能准确地表现和烘托主题内容, 而且完善了自身的属性, VI设计也是如此。

1.2 主观色彩。

VI设计中主观色彩的创造也是以客观色彩为依据, 通过人脑的主体色彩意识结合专业方向特征深入研究企业或品牌的中心理念, 感受其象征意义所形成的独特表现方式。这一思考过程是一种来自心灵和情感的意象体现, 伴随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审美观念, 实现内心世界对现实世界情感的表达和对生活更高的感性追求。随着时代的进步,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加之企业营销和品牌竞争的需要, 主观色彩凭借新的审美价值取向在现代设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VI设计的版式编排通过色彩感性的表达产生了不同的目的性和象征意义, 成为塑造视觉传达和个性风格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受众的视觉思维里, 白色会联想到干净、纯洁、简洁, 多用于饮用水的形象宣传;蓝色象征着稳重、理智, 常作为IT企业形象的基本色;儿童品牌钟情于色彩对比感强、鲜艳且较为张扬的高纯度色调, 增强其感染力及冲击力;女性品牌更青睐于温柔、妩媚、典雅的纯度高、明度低的色系, 体现了女性的心理特质。需要强调的是, 色彩在VI设计中的应用同其他设计语言一样会受到地域性和时空性的范围约束, 因此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到地域、民族、文化等背景差异再进行归纳与应用, 做到有的放矢。

2 整体感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 任何“形”都是思维中的经验对感觉的积极组织和有效构建的结果, 是由人的思维经验和心理特质通过整合而成的完整形态, 而并非客体对象本身所具有的。编排设计是视觉识别系统中最基础的设计阶段, 整体的内容形象决定了画面风格和部分的设计定位, 影响了画面对不同内容的结构要求。为此, 编排设计一直将沿着艺术的美感表现和整体的布局作为主线贯穿始终。

2.1 形式语言。

随着VI设计的发展与完善, 一些设计弊病也随之显现出来:视觉表现元素的多样化容易产生繁杂无序的视觉污染, 画面上“处处是重点”随即也形成了“没有重点”的局面, 这正是整体性缺失的表现。优秀的的版式编排设计应具备统一的形式语言作为连接各元素的主干, 无形中牵引着受众的视线, 做到企业或品牌对不同条件的信息传播, 并实现大众审美多样化的需求。完美的形式语言必须符合企业理念的思想内容, 科学的将内容与形式整合为一体, 让内容决定形式, 使形式合理地表现内容, 才能取得版式编排的社会效应和艺术价值。加强对形式感的表现不仅提高了视觉美感, 更有助于浏览者的阅读, 重复统一的节奏形式感, 井然有序的对称形式感, 简洁明了的空间形式感等都使VI设计的效果更生动、有序、充实、独具调和性。在受众的精神需求逐渐扩大的今天, 艺术感强的形式语言更能让受众瞬间瞩目, 把主题形象传达出的内容即刻领悟在心。但需要注意的是, 视觉元素的编排形式应尽量考虑企业与产品的性质, 使画面风格符合企业一贯的公众形象。

2.2 布局格式。

个性化的形式表达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起到很好的视觉记忆作用, 其原因在于它强调了各个元素的差异性。完成这种视觉表现是建立在画面整体感的基础上的, 要以有序的布局来把握编排的整体性, 在差异中求得统一, 把各种具有不同特点的构成要素按照视觉美感、力学或心理学的原理进行重组, 将受众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进行整合。VI设计中画面的质量和品位的高低取决于各元素的大小比例、位置关系等因素。大小在比例上掌握要适度, 它是一种几何语言和数比词汇表现现代生活的抽象艺术形式, 常常表现出具有一定规律的样式:等比数列、等差数列、黄金比列等。成功的编排往往都会运用此类数列关系, 呈现出的视觉效果符合了读者的视觉心理, 给人以有序、明朗的视觉感受。而设计元素之间不同的位置关系会产生风格迥异的画面特色, 画面中的上下左右及对角线的四角都是视线的焦点, 例如在标志位置不变的情况下, 与其组合的标准字的横向或竖向会产生不同的方向感。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可识别性是版式编排的追求目标, 元素间位置关系的改变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 而整体性设计是表现视觉效果条理性的基础, 只有强化整体布局, 将画面要素在结构设计上及色彩应用上统筹规划, 才突出整体的结构组织构成, 增强视觉的秩序感, 更便于视觉信息的传达。设计时应尽量使布局简洁明快, 整合后能做到繁而不乱、异而不散, 突出企业理念或品牌特色, 给人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从而完成信息传达目的。

3 秩序感

VI设计的版式编排中, 每一项内容都不是随意的堆砌, 而是在视觉经验或心理感受可感知理解的基础上, 按照一定的信息比重和主次程度, 将画面的各个元素有序地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 人的视线只能产生一个焦点, 人们在接受视觉信息时, 视线总是随着各种视觉元素在画面中流畅的运动, 在人们的认知心理上形成秩序性从而 (下转150页) (上接208页) 引导人们进行有规律的阅读以获取信息。要做到这种符合受众心理的视觉接收习惯的编排设计, 视觉层次的突出和保持画面中各元素的关联是基本条件。

3.1 视觉层次。

人的视觉具有先后顺序, 可以引导读者的视线随着设计元素进入一个组织有序、主次分明、条理清晰、传达迅速流畅的视觉信息空间, 并按设计师的意图接受信息。作为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的传达者, 视觉识别系统应起到抓住受众视线, 领导受众完整地领会品牌意念的作用。组织合适的视觉流程, 并在形式上追求完美是设计成功的关键, 在辅助图形、导向牌、名片、宣传手册等都有所体现。在视觉元素所组成的综合体中, 不同元素经过面积、色彩、明暗、空间等对比关系和它们微妙的联系, 构建出多层次多内容的视觉层面。面对各异的设计元素, 设计师应充分了解每个元素的传递作用和其应用的实质性, 从中分类归纳, 削弱次要部分的活跃程度, 凸显出主要部分编排在最易被人注意的视觉区域, 建立起良好的层次关系, 使受众可以根据有效的视觉路径认清每个部分的先后顺序, 在观察和识别中产生兴趣从而深刻地感受作设计内涵, 并可以在日后铭记于心。

3.2 结构关系。

在VI的应用上要讲究秩序性, 使受众轻松、准确地获取企业或品牌所有的资讯信息。视觉流程清晰、线路明朗、重点突出, 信息就容易被传送, 这是VI设计中版式编排的主要诉求所在。视觉流程往往是贯穿整个设计的主线, 但他在版面中却没有明显的线路, 而是附在各元素在画面上的结构关系和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上对受众进行视觉引导, 结构关系处理不当会导致其内在联系上的混乱造成部分视觉元素喧宾夺主的错误表达。因此设计者应加强整体的结构组织以及方向视觉秩序, 如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斜向结构、曲线结构等, 利用各元素的位置关系和内在联系将标志、文字等符号进行组合、排序, 来提高结构上的关联性, 才能使画面更具条理性, 给予受众流畅的阅读程序, 并加强传达感情的功能和视觉上的美感。

结束语

VI的功能是以展现企业实力与形象为主要目的, 用来加强读者对企业的认识。展现的方式是通过版式进行表达的。作品视觉传达力的强弱,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排设计的水平。视觉要素、视觉诱导、虚实、对比、比例等艺术手段进行有机的整合, 使其能清晰、快速、完整地将信息传达给观者。在具体的编排设计中需注重色彩的合理配置, 提高识别性与感染力;注重整体统一的原则, 加强权威感与信任度;同时还需保证秩序上的顺畅, 来表现视觉上的连贯性与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成朝晖.VI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6.

[2]涂伟.编排创意&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招贴设计的视觉流程 篇11

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招贴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传达大量信息的设计。招贴分布在各街道、影剧院、展览会、商业闹市区、车站、码头、公园等公共场所,在国外也称之为“瞬间”的街头艺术。目的是使招贴的画面整体的视觉效果美观而易读,以激起观看和阅读的兴趣,并便于阅读理解,实现信息传达的最佳效果。

一、招贴设计的视觉流程及类型

了解招贴设计特征之后,不难发现招贴设计中视觉是传达的重要途径。视觉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视觉运动是有规律的,例如,一条垂直线在画面上,会引导视线做上下的视觉流动;水平线会引导视线向左右的视觉流动;斜线比垂直线、水平线有更强的视觉诉求力;矩形的视线流动是向四方发射的;圆形的视线流动是辐射状的;三角形则随着顶角之方向使视线产生流动;各种图形从大到小渐层排列时,视线会强烈地按照排列方向流动。由此不难看出,人们在通过视觉接受信息的感知过程中,由于受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视线的流向是有一定顺序的。所以我们将这种由人们的视觉特性所决定的,视线在观赏物上的移动过程称之为视觉流程。

在招贴设计中,视觉流程的类型有:

(一)线型视觉流程

①竖线型视觉流程:引导我们的视线做上下地流动,具有坚定、直观的感觉。

②横线型视觉流程:引导我们的视线做左右地流动,给人稳定、恬静之感。

③斜线型视觉流程:笔直水平、垂直的视线有更强的视觉诉求力,会把我们的视线往斜线型方向引导,以不稳定的动态引起注意,产生动感。

(二)曲线视觉流程

曲线视觉流程不如单向视觉流程直接简明,但更具韵味、节奏和曲线美。它可以是弧线形“C”具有饱满、扩张和一定的方向感。也可以是回旋形“S”,产生两个相反的矛盾回旋,在招贴画面中增加深度和动感。

(三)焦点视觉流程

焦点,是指视觉心理的焦点。每个页面中都有一个视觉焦点,这是需要重点处理的对象。在视觉心理作用下,焦点视觉流程的运用使主题更为鲜明、强烈。在具体的处理上,一般沿着视觉焦点的倾向与力度,来发展视线的进程。通常以鲜明的形象或文字占据招贴某个位置,或完全充斥整版,完成视觉心理上的焦点建造。另外,向心、离心的视觉运动,也是焦点视觉流程的运用形式。

(四)反复视觉流程

相同或相似的视觉要素作规律、秩序、节奏的逐次运动。视线的流动就会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流动,虽不如单向、曲线和重心流程运动强烈,但更富于韵律和秩序美。

二、招贴设计中视觉流程的过程

一幅成功的招贴设计作品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视觉流程,而这个视觉流程也要分步骤才能完成,从人们看到这幅招贴开始,到招贴所传递出的信息,再到画面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每个过程都有它们的作用。

(一)由招贴设计的特征我们可知,招贴是给远距离、行动的人们观看,所以招贴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人们很容易匆匆扫过作品而并未留下任何印象,而设计师所需要的是人们看到招贴之后视线还能够继续停留在画面上。通过夸张的形式、鲜艳的颜色的刺激将人们的视线吸引过来的方法叫做视线捕捉,而用于吸引人们视线的形式或者颜色等因素则被称之为视线捕捉物。招贴作为“瞬间”的街头艺术,因此招贴设计必须要通过各种视线捕捉物的冲击力刺激人们的视觉,捕捉到人们的视线。当一幅招贴中的视线捕捉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时,就容易为视觉所感知,人们的视线就会移动到这里,成为有意识注意,这是视觉流程的第一阶段。

(二)当人们的视觉受到刺激被视线捕捉而对招贴中的信息产生注意后,视线总是最先对准刺激力度最强的视线捕捉物,然后刺激度由强到弱的流动,形成一定的顺序。因为人们的视觉运动时极其自主的,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视觉物象而放弃其他,所以视线流动的顺序还要受到人们的生理及心理的影响。由于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因而在视察视觉物象时,容易先注意水平方向的物象,然后才注意垂直方向的物象。人的眼睛对于画面左上方的观察力优于右上方,对右下方的观察力又优于左下方,因而,一般招贴设计均把重要的构成要素安排在左上方或右下方。视觉重要信息要能够进一步引起人们的视觉兴趣,按一定顺序进行流动,并使人们接受招贴所要传达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汤义勇.招贴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陈琏年,黄吉淳. 广告艺术设计[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3]鲁开疆.视觉传达流程设计[M].安徽:安徽美术出版社,1998.

视觉艺术设计 篇12

一、视觉疲劳的概念

什么是视觉疲劳呢?笔者查阅众多文献资料,发现对于疲劳并没有统一的解释,各种说法都有。医学上认为疲劳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或是机体过度活动造成机能暂时性降低的状态。本文中笔者所说的疲劳指的是人们过度浏览网页或书籍,造成视觉疲劳的形成。现代社会使用电脑终端工作的人,眼睛频繁在屏幕、键盘与文件等移动,造成眼睛出现酸痛等症状[1]。导致视觉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网络终端媒介,当然传统媒介也是因素之一,但并没有网络媒介如此明显。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媒介正逐渐被新媒体设备取代,我们需要重视媒介带来的视觉疲劳问题。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疲劳现象

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疲劳现象很常见,主要有以下因素构成,笔者从眼睛过度使用、视觉干扰因素及审美疲劳展开论述。

1、眼睛过度劳累

当用眼过度时人们会出现疲累的感觉,这点在色彩识别上表现最为明显。英国埃克塞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xeter)研究表明,眼睛识别颜色并不是同步的,存在先后顺序,具体顺序为黄色-红色-蓝色绿色。该学校研究表明,人类眼睛对颜色感知的前后顺序为,黄绿色变化感知最灵敏,对光谱两端的变化感知最迟钝,除此之外色彩搭配方式同样会对眼睛感知产生影响。例如,实际生活中当人眼持续盯着红颜色时,会比盯着绿色感到视觉疲劳,这也是网络终端护眼模式背景选择绿色的原因;再如观看黑白色块时,黑块间的白色比白线交叉处的白色更为明亮,前者颜色呈现略微灰些,当人们持续观看黑白格图时,会感觉有若隐若现的灰色斑点出现在黑块与黑块间。这种黑白对比强烈的视觉环境,会对色觉功能产生阻碍。比如,人们在看白纸黑子的书籍时,当时间一长很容易出现视觉疲劳,视网膜中受到白纸全反射的白色光,阻碍锥状细胞,使得眼睛处于疲劳状态。暗色系对视觉有着强大的冲击力,当进行版式设计时选择黑色为背景色,正文选择白色,整个页面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吸引人,但这类背景的网站字数不宜过多或长时间阅读。原因在于对比强烈的黑底白字给眼睛产生强烈刺激,进而产生一种刺眼的感觉,长时间阅读视觉中极易出现闪烁,最终产生视觉疲劳情况[2]。

2、视觉干扰分析

科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人眼的视角张度在45°左右,当大量杂乱无序的信息出现在人们视域内时,视点在各类信息上来回转移,容易出现视觉疲累情况。这里以网页排版为例,当网页版面不合理,信息众多,刺激视网膜神经。当使用者通过网络终端浏览网页过程中,很多网页版式设计中有不相关的弹窗或和页面不相关,分散受众注视力,当这些干扰占据受众视野的主导地位时,会给受众造成严重的不舒适感与视觉疲劳,视觉环境噪音比越低,观看效果越好。主体位置较为醒目,背景与图形变化多样,内容疏密,确保阅读的连贯性与视觉缓和。与此相反,当版式内容过密,与背景主体不分,加大视觉负担引发视觉疲劳。页面设计清新整洁,内容明确,确保阅读连贯与视觉的舒适度。

3、审美疲劳因素

视觉心理喜新厌旧,希望看到新鲜的东西,再好的版式时间久了也会让人心里厌烦,这就是视觉审美疲劳。字典可谓是排版最密集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书籍,从目录页到正文内容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多翻几页就会产生视觉紧张感,观看时给人强烈的阅读疲劳感[3]。如果处于学习或考试环境中,有需要查阅文字时,受到心理影响忽略掉某些信息,密集的句子吸引视觉,造成视觉高度集中,获取信息的速度被延迟,造成心理与视觉综合性疲劳。

最常见的版式形式就是图文结合,这里以娱乐周刊为例分析:八卦娱乐类杂志一向图文并茂,色彩斑斓,但图片排版混乱,板块分割无序造成视点来回转移,主要文字字体变化没有规律,版式整体呆板无趣,阅读无趣产生视觉疲劳。

想象这样一个版面,上面挤满密密麻麻的文字与广告,使用者阅读时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辨识上面的信息,很容易出来视觉疲累情况。正确的做法是设计过程中给人清晰的视觉感受,主要在于版式规整且主次关系明确,巧妙结合图片与文字,减少眼睛的视觉疲劳感。

三、结语

现阶段信息数据时代全面来临,高效的信息传达与舒适视觉体验是未来发展趋势。未来设计手段将向着更为舒适的视觉表现方向发展,设计者追求更加完美的视觉与心理享受。本研究中笔者结合实际简单分析视觉是传达设计中的视觉疲劳现象,并给出具体的应对措施,提高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戴红萍.视觉疲劳不可忽视[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2(10):12-14.

[2]邵鑫.眨眨眼睛缓解视觉疲劳[J].农村实用技术.2010(03):28.

上一篇:农业水利设施下一篇:氯乙酸甲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