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利市场

2024-09-22

微利市场(精选7篇)

微利市场 篇1

工信部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行业运行状况》报告显示, 2014年一季度手机上市新品607款, 同比下滑9.5%;手机出货量为1亿部, 同比下降24.7%。仅从智能手机来看, 第一季度出货8 911万部, 也下滑了9.8%。第一季度智能手机销量下滑的现状, 远比分析机构预测的更快。这也是手机出货量连续7个季度增长以来的首次下降。

点评:经过多年的发展, 智能手机产业链已经高度成熟, 同质化严重, 一部千元机就能囊括多种功能, 整个行业的利润也被拉下, 再加上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崛起, 以后智能手机面临的挑战将更严峻。

微利站场:市场的挤压下须清醒 篇2

客运站场的普遍问题

选址偏离城区

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 为了尽快带动城区的发展, 通常采用捷径方式:

搬迁车站, 以车站的人流效应带动城区的发展。由于配合城区发展, 车站选址大多选在郊外或新开发区内, 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与车站方便市民、服务市民的宗旨背离。同时搬迁也给车站经营, 特别是最初几年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 搞不好, 就要亏损。

建站规划短视

许多地方在客运站规划建设过程中, 没有长远的规划和眼光, 只看到当下运输企业的现状需求, 对地方今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路客运发展缺乏战略层面的规划。因此, 在站场建设用地规模上没有预留今后发展的足够空间, 新站投入使用没几年, 就已不适应市场需要, 又要重新规划建设, 造成浪费。

建设形象化

现在国内许多汽车客运站是当地城市的标致性建筑, 站场建设美伦美奂, 建站成本非常高, 建筑面积大, 装修规格高。在一些大中型城市, 班车多、人流多的车站还勉强可以承受成本的压力, 适应市场的需求。但如果在一些小城市和县 (区) 也追求这种站场“大排场”, 则会因为班车、人流量的不足, 造成车站完全是亏本经营, 不利发展。

站场多, 管理混乱

目前, 不少城市都是在同一城市内有多个客运站。部分欠发达的城市由于多个客运站存在, 特别是一些民营客运站存在, 带来了恶性竞争, 安全隐患大。

如何科学建设运营站场?

合理选址

在城市的宏观规划下, 新客运站场已经很难在城区中选址, 但必须尽量贴近城区并设在交通要道上。客运站场如何选址, 将直接影响客运企业的经营, 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因而, 客运站场的选址要综合考虑方便市民出行、城市规模、城市总体规划、多种运输方式的配套等多方面的因素。客运站场选址不在中心城区的, 不能过于偏离城区。

如过于偏离城区, 将造成市民出行的不便, 导致减少市民出行的意愿, 有的人就会选择自驾车等其他出行方式, 最终造成客运站场因客流量不足而难以维系正常的经营秩序。如广州的东圃客运站、深圳的福田客运站等, 由于站场远离城区, 市民出行都选择城区的客运站或其他方式出行, 使一部分远离城区的客运站人烟稀少, 客流量不足。

对于城市单一客运站场, 还可通过设置辅站的形式, 为周边郊县的旅客服务, 方便旅客进出城区。

控制规模

为实现企业客运站场的可持续发展, 站场建设规规模必须先考虑确保投资回报期, 防止盲目投资, 在客运站场的建设之前, 必须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的生活指数情况, 做好合理、全面的调查研究, 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公路客运的需求, 结合城市的地理位置考虑线路的经营、发展情况, 做好量、本、利的综合分析。不能盲目求大、求靓、求地方标志性建筑特色, 放弃成本控制, 避免站场建成之后在运营中无法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而经营亏损状况。如深圳某汽车客运站, 在政府的规划下, 投资6亿多元兴建, 现在的客流量不足一万, 亏损严重。

合理布局

在客运站场的建设上, 宜采用“小站房、大车场”模式, 有利于满足旅客出行的需求和企业经营发展。“小站、大场”就是减少站场建筑面积, 降低建造成本, 大场就是满足班车发展的需要。当前, 运输市场的发展是旅客在站停留时间越来越短, 亦即客运班线班车密度越来越大, 专线运输、公交模式运输比例越来越大。站房建设可采用框架结构, 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既降低建筑造价, 又可使站场的采光、通风自然化, 节能又环保。

一体化运营

站场功能综合一体化就是把城市公交、出租车、公路客运及货运物流统一规划在站场中, 使长、短途运输及出租车运输有机联合, 实现旅客“零距离换乘”。汽车客运站的基本功能是有机衔接城市内部和外部交通, 只有将公路、出租车、公交一体化, 通过加强公路客运、出租车、公交客运之间的协调, 做到统筹规划、合理选定城市内外交通换乘组织模式, 才能减少旅客中转环节。

按以往的管理经验, 但凡客运站场坐落的地方, 旅客必然会对接驳的出租车、公交车需求增加。若在站场规划阶段不合理布局, 会造成站外的旅客秩序得不到控制, 存在安全隐患;旅客难以换乘, 造成不便;站外非法营运车辆增多, 增加运管的执法难度。

微利企业经营之略 篇3

1 微利产生的原因

1.1 在工程中标时, 不惜血本, 依靠低价中标

目前在建筑工程投标领域, 以“不惜血本、低价中标”已形成风势, 在投标实施过程中, 评标委员会受雇于招标人, 听从于招标人, 利用买方市场压级压价, 将“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的投标方式灵活地演变成原始的、绝对的最低价中标。当前的建筑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许多建筑企业不结合企业的情况, 以低报价作为中标的筹码, 甚至有些企业通过挂靠的方式, 以绝对的低于成本价格承揽工程。施工单位之间为了自身的利益, 在报价悬殊20%~30%的情况下进行投标, 甚至有的企业报价差距达50%而让人震惊, 出现有“最低价中标”变成了“最低价抢标”情况, 建筑行业的利润有多大, 弄得大家一头雾水。

1.2 工期漫长费用增加

工程施工不同于普通的商品生产, 规模大、周期长是其特点, 工程从开工到竣工, 持续时间少则几个月, 长则达几年, 在漫长的施工过程中, 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很多, 其间各种“吃”“拿”“卡”“要”比比皆是, 司空而不见惯, 在此其间, 由于设计变更、工农纠纷、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影响, 工期往往更长, 施工单位的各项费用不断在增加, 企业依旧要按照合同进行工程施工与管理。

1.3“九个一块”的无奈

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中, 无奈地被“九个一块”包围撕裂着, 举步维艰地生存着。这“九个一块”包括即投标中被业主或招标委员会恶意压价, “压”掉一块;其二是工程开工前需交掉的各种保证, “交”掉一块;其三业主要求的让“利”“让”掉的一块, 不让“利”则不与你签订合同, 施工单位忍痛割爱“让”掉一块, 其四是业主方面在合同中要求施工单位垫资, “垫”掉一块;其五是在工程竣工结算时, 业主自认为不合理“砍”掉一块;其六时交付业主使用时, 无奈地再被业主“欠”掉一块;其七是施工单位自身在经营过程中, 常遭无形地被各种关系“蚀”掉一块;其八是各种税费企业还要“缴”掉一快, 其九是施工单位承建工程施工时, 资金紧张时银行贷款施工时, 银行利息“付”掉一块。这“九个一块”像一副枷锁套在建筑企业的脖子里, 挣脱不掉。

1.4 企业管理跟不上、盲目性强

个别建筑企业盲目追求产值, 企业利润风险意识不强, 不论什么工程只要能承揽到手我就干, 有没有利润或利润多少先不算, 预算成本是否合理, 有没有漏项或漏算没人检查, 这样就为工程的实施亏损埋下伏笔, 没有做好工程报价前工程利润预测与施工过程中控制工作, 再加上管理上的松动与不到位, 以承揽工程为目的而不以盈利为目的地进行投标与施工, 是企业出现亏损的必然。

1.5 低效扩张与经济纠纷

中国加入WTO后, 许多建筑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但是由于我国实现严格的资质管理制度, “挂靠经营”成为一种资质资源与项目和资金资源相结合的经营形式, 被众多的建筑企业所采用, 目前此种形式被广泛采用。然而在采用的背后却出现了许多问题, 由于有些挂靠人实力较差、管理混乱, 甚至不符合工程施工的最基本条件, 只顾眼前小利, 投标中盲目降价, 施工中粗制滥造, 出现“豆腐渣”工程, 为资质单位埋下祸根, 盈利时, 趋之靠前;赔钱后溜之大吉。在我国“挂靠经营”是法律明令禁止的, 稍有不慎, 官司连连, 建筑企业将付连带责任而被官司缠身, 蒙受重大的经济与信誉损失。

2 建筑企业如何做好微利经营

2.1 认真做好投标工作

建筑企业在对工程投标时, 要有选择地进行投标, 加强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投标预算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计算工程量、定额套项、取费、汇总, 标书应严格按照业主发标要求进行做出本企业合理的标书, 企业经营主管部门负责人要切实做好把关工作, 认真审核。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情况屡见不鲜, 所以施工单位造价人员也应认真做好工程量清单的查疑补漏工作, 在工程量计算时仅可能地使用快捷的计算机算量软件, 以较少的时间和人员高效地完成工程量清单的核算工作, 同时建立企业自身的投标工程信息库, 从而对重点的有关键的项目的工程量进行核查。

2.2 增强风险意识

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 尤其是实行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后, 有些省市、地区采用合理低价中标、有些省市、地区采用公示标价栏标价, 使工程造价降低至少10%甚至更高, 这样无形降低了建筑企业的利润水平与空间, 而先定价后施工一又可能因工程施工期间工期跨度大而出现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的上涨。因此, 建筑企业在报价时要建立风险意识, 做好报价风险的预测工作, 从而规避风险。

2.3 依靠科技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与应用, 有利于企业项目降本增效、有利于降低投标报价为明确目标, 高效管理模式、先进工艺工法是企业局部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的必然, 是企业增效的一剂良药。

2.4 实施扁平化管理降本增效

企业在生产管理时, 实施扁平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作效能, 建立更好更快的市场反馈机制。因此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上要简化管理层级, 不“以包代管”, 企业要做好对各生产经营要素的宏观指导、过程监控, 从而达到降本增效。

2.5 加强工程款的回收力度

建筑企业在工程合同签订时, 与业主方面就要明确工程款的支付方式与时间, 以及双方的违约责任、后果和解决办法。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承建单位要明确工地负责人的同时, 也要要求工地负责人把工程款的催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工程款的催要要及时, 设立工程款催要奖励机制与办法, 责任到人, 加大工程款回款力度。

2.6 以品牌工程, 稳定信誉好的业主

良好的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法宝, 品牌工程像一块快宝石闪闪发光, 吸引着业主。建筑企业对信誉比较的业主工程, 要有选择性做好工程创优工作, 强化品牌战略, 增加互信, 以此保持与信誉好的业主长期合作, 降本、降风险。

结束语

钛白粉“微利”时代到来 篇4

据悉, 2012年第三季度钛白粉生产商整体盈利状况非常令人失望———特诺公司钛白粉销售收入同比下挫30%, 美国洛克伍德 (Rockwood) 控股公司钛白粉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9%, 亨斯迈公司颜料业务销售收入同比下滑30%, 降至3.19亿美元, 杜邦公司高性能化学品业务 (包括钛白粉) 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9%, 克罗诺斯公司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4%, 国内钛白粉企业同样面临整体盈利下降的局面。

随着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 2011年至今钛白粉市场价也呈现持续下滑态势, 这拖累了钛白粉生产企业的效益, 2012年钛白粉市场处在产能过剩的困境之中, 这直接导致全年的价格与交投都相继下跌。

业内人士直言, 当前全球钛白粉产业目前或进入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微利”时代, 产业重组震荡不可避免。

保本微利前提是完善招标机制 篇5

在大病保险的试点阶段,部分地区出现一种怪现象。一方面保险公司抱怨在招投标过程中,社保部门过于强势,基础价格(人均筹资水平)确定偏低,另一方面,各家公司却又竞相压价,力争获得业务经办权。这种价格大战的恶果是进一步扩大亏损,导致“保本微利”原则无法有效贯彻落实。

究其原因,很多地方主管部门通常采用最低价评标法,即报价越低评标的得分越高,将竞标人的焦点单纯引向价格领域而忽视质量提升。针对此种做法弊端,应规范大病保险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明确服务内容和费用管控指标,合理定价,防范恶性竞争。加快引入大病保险招标综合评标法,从管理承办能力、人均筹资额、盈利率(即费用成本)等多个方面对参与投标的保险机构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人均筹资额的评分占比降低,管理服务能力的评分占比提高,引导保险机构更加注重服务质量。有了公司管理承办能力的综合评价,公司也就有了合理的议价空间,从而可以有效遏制不理性低价竞争,形成规范有序的竞争格局。

另外,对于招标文件中筹资标准的设定,应逐步引入第三方专家团队,根据历史数据测算确定标底价,参与投标的保险机构也应根据基本医保数据,发挥保险精算优势,综合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情况、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等因素,建立大病保险定价模型,这项工作应当逐步成为公司参与招投标的必要条件之一。

按经办特点确定保本微利内容 篇6

按照上述要求,“保本”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主要包括:(1)办公场地租用;(2)专门人员聘用(如服务及医疗管理人员);(3)承保、缴费、医疗审核、调查(疑难案件及异地等)、理赔、增减人员或费用(保全)等基本运行管理费用;(4)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如结算接口、管理及智能审核系统、联合办公管理系统及其相关设备等;(5)后台(省级分公司及总部)支持和运行维护费用等。此外,根据很多地区社保部门的要求,承办该业务的保险公司还需提供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管理所需的:(1)医疗专家聘请费用;(2)政策宣传费用;(3)异地案件受理、查勘、理赔等费用;(4)健康管理等增值服务费用。仅考虑上述基本运营项目费用,其成本大概占总保费的3%-5%左右,其费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水平(包括信息化管理程度、标准化建设、医疗管理等)、参保人员规模等。

“微利”主要指:扣除上述成本、相关责任准备金(已报案的、已发生未报案的等未了责任)及其大病保险风险调节基金等项目后,按结余费用的一定比例留存下来的利润。如有结余,各地一般执行的比例为1%以下。

但多数地区还是按照一定成本及利润打包,统算一定费用比例,付给经办机构。同时,对直接赔付给参保人的理赔费用,考虑到疾病风险变化和医疗费用自然上涨等因素,多设定了一定超赔线,超过一定比例后(如97%以上),另付给经办机构专门的赔付费用。

微利时期养猪业如何搏利 篇7

1 养猪模式必须符合市场规律

国内市场近期表现出北方因天气问题造成交通不便导致猪源紧张, 使得猪肉上涨, 生猪价格上扬;而南方也因为天气变化促使肉类需求上涨, 业界人士称之为“需求旺季”已经来临。这就符合了市场的供求规律:供求变动引起价格变动;反之, 这种商品供求变化与价格变动相互作用, 供给与需求相互适应, 形成均衡价格的规律性。

那么, 养猪企业要如何在供求规律中谋得一席之地呢?

精明的消费者在消费时, 总是货比三家, 尤其是对所需产品, 更是要求获知产品的质量、性能、技术、服务等方面。

毕竟, 只有群众认可的食品, 才会有市场、有前景。例如沈阳出现的“天价猪肉”, 每千克346元……这些地区或者企业向消费者首推的就是消费者所需要的绿色、健康。

因此, 越来越多的养猪企业或者个体已经在转变养猪模式。例如由单一的养猪模式向多元化甚至一体化模式转变:从仔猪到育肥猪到屠宰场直至到消费市场, 将一切历程都展示在消费者面前, 以一种公开的方式来取得消费者的认可, 从而获取市场、获得利润。

2 市场竞争必须符合经济规律

微利时期的到来无疑是受消费者欢迎的, 因为在微利时期更能从细微处检验出企业的信誉度。一个值得信赖的企业, 其后续获得的利润在这个追求知名度的时代是可想而知的。

养猪企业在经济规律当中所反映的竞争与供求关系、价格变动、资金和劳动力流动等市场活动之间的联系, 都说明了养猪企业对资源配置的处理。也就是养猪企业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综合支配。

降低成本的方式, 并不是损害猪产品的质量、性能、技术和服务, 否则就会在竞争当中被市场淘汰、被经济规律遗弃, 这样的企业是不会有发展前景的。

综上所述, 既要在市场降价大战中脱颖而出, 又要在符合供求规律的前提下良性竞争, 就像沃尔玛推出的“天天低价”策略, 通过指甲刀、袜子、打火机等看似不起眼的微利产品来获取巨大的利润一样, 养殖企业需要在开发新产品、保障质量以及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入手, 从而打开市场、获得丰厚的商机。

上一篇:绿色生态有机肥的制作下一篇:侗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