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教学管理

2024-08-28

生态化教学管理(共12篇)

生态化教学管理 篇1

1 可持续发展对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挑战

1.1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摒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2 可持续发展对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挑战

在不考虑环境资源限制的条件下,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历经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1]等过程。这些目标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环境污染、资源缺乏尚未严重的情况下,对于引导企业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环境问题日益威胁人类生存、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的今天,自然资源的匮乏、生态环境的恶化、竞争的加剧、环境污染的处罚,企业生存和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剧。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已经不利于社会、经济、生态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挑战日益明显,因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需要逐步改进创新。

1)可持续发展在资源方面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挑战。

追求利润最大化[2]的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断地生产产品,扩大市场占有额,获取利益,而这些的代价就是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然而,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已经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企业的这一财务管理目标对资源的利用无疑是雪上加霜。

2)可持续发展在环境方面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挑战。

大多数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在经营中注重生产效益,不关注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向空气排放污染气体,向水中排放污染物质等,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严重的污染了我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也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3)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观方面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挑战。

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尽管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却往往并不能随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甚至出现危及未来生存的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

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的是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持久利用,实现社会的持久发展。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中积极地解决环境问题,既要推进人类发展,又要促进自然和谐。表现在财务管理中从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转向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发展,这要求财务管理的目标要实现经济一社会一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2 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的提出

2.1 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出现的背景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使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并把可持续发展明确定义为:“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中,单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没有考虑环境资源限制的条件(或仅考虑排污费、绿化费等简单因素)。在环境问题日益威胁人类生存、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的今天,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已经愈来愈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于是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应运而生。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保护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资金运动和协调企业与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3]。其实质就是要求企业管理者当局及企业全体员工,树立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思想,兼顾与企业相关的各利益集团的利益,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追求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增值。

2.2 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点

1)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

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要求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4]。首先,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能更好地满足企业所有者利益上的要求。它通过设置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如资本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等,来促使企业通过提高业绩来提升公司的股价;其次,可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经济效益指标中设置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债权人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判断自己的债权是否安全;再次,能满足经营者利益上的要求。它能从产量、销售、资金周转速度等指标中看出经营者的业绩,从而使所有者能通过业绩评定确定给经营者的报酬;还可以满足政府、社会利益上的要求。经济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在内,以“经济效益最优化”为目标,有利于促使企业注重社会效益;最后,还可以满足员工利益上的要求。

2)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最有效地体现了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

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要求企业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兼顾环境,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就体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体现社会目标的财务管理目标的特性;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的提出,也是考虑了企业选择何种方式发展下去,是追求短暂的利益还是长久的生存。要求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这就体现了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前瞻性的特性。

3)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能克服传统目标的弊端。

传统财务管理目标以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5]等为目标,这些目标必然会导致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顾对环境的破坏,毫无节制地利用资源。而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则要求保护环境,这就克服了传统目标在环境方面的弊端;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要求企业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这就意味着,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要对社会作出相应的回馈;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追求的是短暂的经济利益,是短暂的发展,无法获得长远的生存,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寻求的是一个协调的发展,注重的是企业长远的发展。

3 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的构建

3.1 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的界定

20世纪4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迅猛发展而来的是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制消耗和惊人的损失浪费,并由此带来了自然灾害频繁、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均衡持续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趋严重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生态目标的协调发展已为世界各国所共识。

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是将资源的有限性(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社会的效益性(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保护性(使环境不受破坏,保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企业的盈利性综合考虑的一种理财目标,是在保持和改善生态资源环境的情况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3.2 构建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应考虑的因素

1)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应实现社会利润最大化。

现代工业文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也极大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得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危机。这就要求企业应站在社会的角度,担负起对资源环境的责任,以考评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对企业的评价,应以社会利润为标准,社会利润应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将社会利润最大化纳入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其实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化[6]。因为其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目标,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进行社会利润的量化。如社会收益包括:职工工资福利的增加、就业岗位的增加、土壤的改良、大气质量的改善、水污染的治理和能源保护与二次开发等。社会成本包括人类生产要素的减少而引起的社会成本(如人才的外流、耕地的减少等)、大气污染引起的社会成本、水污染引起的社会成本、土壤流失和森林破坏引起的社会成本,等等。此外,还会发生一些社会管理费用。社会收益与社会费用(包括社会成本和社会管理费用)的差额就是社会利润。

2)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应承担社会责任。

根据社会经济观,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但包括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对投资者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还包括安排就业、保护环境、稳定社会秩序等责任,因而企业的“责任”重大。

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认为企业管理的责任不仅是使利润最大化,而且还要保护环境和增加社会财富,企业的领导人员应该注重利润的时间价值。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更为广泛和深入,社会目标在企业中逐渐得到重视和提高。社会要求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多,如:保护生态平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支持社会慈善事业等等。这些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提出更高要求:要求企业通过财务管理活动致力于履行社会责任,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改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

3.3 构建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的内容

企业的目标是生存、获利与发展,而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也是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可见,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与传统的目标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要求企业在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环境资源,进而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7]。

正如绿色会计要力求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一样,生态化财务管理也同样应该追求这三者的最佳结合点,以期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数量和质量全面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根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一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我们可以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原理,并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不确定性和非独立性,构建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的内容如下:

其中:V—综合考虑三大效益的企业价值

V0—传统的只考虑经济效益的企业价值

V1—考虑社会效益的企业价值

V2—考虑生态效益的企业价值

β1、β2—衡量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不确定性的系数。在目前的财务会计水平上,由于无法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单独计量,因此可以将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合并为非经济指标,于是上述模型又可变为:

其中:VM—综合考虑三大效益的企业期望价值

β—不确定性系数

综合考虑三大效益的企业期望价值VM可以采用前述的社会利润进行计量。可以看出,三大效益模型与改进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模型实质上是一回事,都是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模型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改进。

综上所述,生态化财务管理目标要求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追求经济效益,也要对社会负责,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要对社会负责,就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庆成,孙茂竹.我国近期财务管理若干理论观点述评[J].会计研究,2003(6):40—43.

[2]易龙.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性选择[J].现代商业,2008(2):76—77.

[3]王谦.刍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 (1):67—68.

[4]王跃.生态化财务管理初探[J].科技资讯,2007(5):170—171.

[5]常国华.财务管理目标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08(2):18—19.

[6]王化成.企业财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4—22.

[7]罗斯.公司理财基础[M].方红星,译.5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9—11.

生态化教学管理 篇2

一、生态化课堂教学背景 1.现实依据

课程改革深层次推进遭遇困难,基础教育面临新的发展要求,推进统筹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担负着更为艰巨和复杂的历史使命。中小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高要求不相适应。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益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大,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依然存在围绕单纯的分数提高,满堂灌、满堂练、课后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而产生学生的辍学、失学现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等,仍然是中小学教学研究的疑难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中小学教学研究需要找到新视角、新思路;提高教学效益需要探索新策略,新方法。因此,“中小学生态化教学实践研究”适应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可以另辟蹊径,找到新的生长点。

2.理论依据(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本课题研究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以人为本,把关注教学生态,关注师生的生命生长作为重点,以期通过对中小学生态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促进中小学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中国教学史中曾经有发达的“自然之教”的传统,这个传统缘自老子的“道法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尔后由孟子、柳宗元、陆九渊、王阳明、龚自珍等发扬光大。孟子以“揠苗助长”影射“人为之教”的弊病,柳宗元主张教育要“顺天致性”;龚自珍则对“病梅”之举大加挞伐。“自然之教”的传统使教育尽可能地关照儿童本身,使儿童自然而然地、主动的发展。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增添了亮色。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原则,主张教育要“顺应自然”。他强调说:“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美国进步主

义教育家杜威创立“儿童中心说”,主张教育应符合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个性发展。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符合儿童的天性;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自然主义教育的观点在课程改革中再次得到重申,足见其影响深远。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本课题研究具有理论引领的作用。

(3)教育生态学研究

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Education)”一词,并列专章进行讨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研究的“生态潮”现象有增无减,近几年更为兴盛,学术界已出版关于教育生态的多部专著,多篇关于教育生态的研究论文公开发表。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教育学和生态学是它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研究的对象。

教育生态学以其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验的研究,具有开拓领域、启迪思维的积极作用。

3.基本条件

沙坪坝区多年来实施“目标教学研究”、“主体教育”研究、“创新学习研究”、“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等,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经验;区进修学院教研员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我校开展的“提升教师创新素养”的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因此,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完成具备现实的、可行的条件。

综上所述,传统教育科学研究的经典思想、国内外教育生态学研究的成果和区域教学研究的丰富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支持。本课题研究切入课堂教学的实际,从微观层面研究生态学对于教学的具体影响和启示,在实践操作上探索生态化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课堂教学,以期通过对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拓展课堂教学研究的思路,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能力提供参照,促进课堂教学优质化。

二、课题界定 1.“生态化教学”:

依据生命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的观点,生态化教学顺应学生“自然生长”,适应师生生命成长需要,通过构建中小学教学平衡、协同、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然生长”与教师

“助长”的有机结合的理想的教学情境。它具有鲜明的特征:它是一种崇尚自主的课堂,是一种互为互动的课堂,是一种整体和谐的课堂,是一种持续发展的课堂。

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稳定性、可操作性。

本课题借助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以所形成的教学系统为中轴,以师生个体发展为主线,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审视小学教学,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原动力,优化教学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化课堂教学,生态化教学实践活动,追求教学的平衡、协同、和谐、高效,促进师生生命成长,从而实现教学优质化。

三、理论假设

以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教学环节之间具有“整体关联性”,各教育生态因子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生态化教学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着眼于教学的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和生活性。教学中主体因子的正向变化影响着教学环节和过程的优化,反之,教学中主体因子的逆向变化影响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如果能够建起 生态化教学模式,通过实施生态化教学促进师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无疑是一种贡献,而这种探索与研究是具有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的。

四、生态课堂目标及内容 1.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

生态化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源动力,建构自学、自主、自由的课堂,凸现教学的生长性、生成性;抓住预习指导、情境创设、目标导向、交流展示、反馈拓展等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2.师生心理因素对构建生态化课堂的影响

将健康的心理融合到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促使课堂上师生心理情感的和谐。重点研究生态课堂教学健康心态的构成要素;建设宽松、平和、协调的课堂。

3.生态化课堂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两者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上。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习的引导者、潜能的开发者,要做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教助学,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达到互动、交流、合作的教学情境;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者、学习的自主者、潜能的发挥者,要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教师分享到“教学相长”的喜悦,达到互勉、互助、互进的和谐氛围。

五、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通过研究拓展教学研究的思路,对区域学校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为全面提升教学水平提供参照,促进教学优质化。通过研究,从教学实践中催升理性思考,丰富生态化教学的理性认识,形成具体可行的操作模式。通过实施生态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六、研究思路

我校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立足教学的实践,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针对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活动,探索改进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教学效益。

七、生态课堂原则

本课题的将坚持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1.实践性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聚焦学校课堂教学现场,重点研究生态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的具体策略,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突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发展性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从发展的角度观察问题,以发展的思路致力于问题的解决,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重要目标。在新的理念与传统教育经典之间理清源流,寻求融合,谋求发展。

3.本课题研究注重传统、借鉴基础上的创新,在学习、吸收、消化传统教育经典中寻找创新点,取得新突破。研究成果力求做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新。能够推广运用,在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八、课程评价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课堂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数据分析法。

1.课堂观察法:围绕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对资料进行研究。

2.文献法: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查阅有关教育生态学研究的信息,为课题研究找到理论根据,丰富理性认识,提高研究质量。

3.经验总结法:我们将对研究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概括和组合,从而获得比

较深刻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4、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侧重应用研究,研究人员必须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5.数据分析法:围绕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分析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研究其因果关系。

九、课程措施

1、积极组织,形成课题管理、研究网络,组建务实、有力的研究队伍,调动主研人员、实验学校的积极性,落实研究目标和任务,针对课题研究的关键性问题,开展科学、规范的研究。

2、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加强研究人员的理论学习,增强研究人员的科研实践能力。立足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活动,丰富理论素养,提高科研水平,推进课题研究的有序、有效进行。

3、加强资源共享、协同攻关,形成合作、互助、和谐的研究氛围。开展学术争鸣,集思广益,促进课题研究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

生态化城市绿地规划管理策略 篇3

关键词:生态化;城市绿地;规划管理策略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担,造成了我国生态环境失衡的现象。为了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城市建设部门开展了生态化绿地建设的工作,通过扩大城市绿地的面积,我国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尤其是绿色植物吸附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净化了我国的大气。不过,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管理,导致我国城市绿地建设的效率较低,城市规划部门一定要重视城市绿地建设工作,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我国生态化城市绿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的“生态优先”的意识淡薄

对生态化城市绿地进行规划管理可以保障城市绿地建设工作顺利的进行,做好城市绿地规划管理工作是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1]。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生态化城市绿地的规划管理工作重视不足,“生态优先”的观念淡薄导致我国城市规划部门在建设城市绿地时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绿地建设虽然能够有效的控制我国环境污染的状况,但是在进行城市绿地建设工作时,工作人员必须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和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划分出合理的绿地面积,不能盲目的进行绿地的建设工作。

(二)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对绿地管理工作重视不足

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比较重视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一般会将城市建筑工程放在首要位置,而忽略了对城市绿地的规划管理工作,所以导致我国城市绿地建设发展较为缓慢,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一直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长期以來只注重城市建筑工程的质量,但是建筑工程给地球带来了很大的环境负担,我国政府必须针对这一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治理好我国的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三)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偏低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偏低,而且只重视表面工作,在实际的建设工程中出现了很多纰漏。比如,管理人员不能合理的规划城市绿地建设的进度,而且无法对商业区、绿地、居民区等做出合理的划分,所以在生态化城市绿地的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很容易出现混乱的状况。此外,建设绿地时,没有专业的、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的技术人员做技术指导,施工人员在工作时没有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一定程度的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种情况不利于新植株的生长,城市绿地建设并不能发挥出其吸附有害气体、提供氧气的作用,而且增加了城市绿地建设的成本,给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生态化城市绿地规划管理的策略

(一)树立“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

为了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2],我国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必须加强对生态化城市绿地规划管理的力度,重视城市绿地规划管理工作。首先,工作人员要树立“生态优先”的观念,在进行城市绿地建设的过程中,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维持当地的生态环境,然后增加绿地面积,同时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选择合适的植物,保证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生态化城市绿地完工后,工作人员也不能松懈对绿地的管理工作,应该时常对城市绿地进行灌溉、打理的工作,保证绿地中植物可以健康茁壮的成长,从而更好地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我国的大气环境,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二)重视城市绿地的规划管理工作

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要优先进行绿地建设工作,然后再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环境问题。园林建设是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缓解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可以提高城市的观赏度,给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憩场所。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可以适当的增设一些园林建设,以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此外,农田、果林也可以优化我国的环境质量,我国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还可以统筹城乡的规划建设,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这样既可以维护我国的生态环境,还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人们创造出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

管理人员是生态化城市绿地规划管理的重要保证,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我国城市绿地建设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所以,管理部门必须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和管理方法有效的提高管理部门的整体水平,规划出合理的生态化城市绿地建设方案,保证城市绿地建设可以顺利的进行。此外,在绿地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城市建设部门应该聘请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的专家作为绿地建设的向导,最大限度的维持原有的生态环境,这样绿地才能充分的发挥出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净化我国的大气,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生态化城市绿地规划管理工作可以保证城市绿地建设顺利地进行,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进程,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目前已经认识到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性,所以加强了对生态化城市绿地管理力度,对城市土地进行了合理规划,增加了绿地面积。同时,管理人员树立了“生态优先”的理念,优先开展绿地建设的工作,加快了绿地建设的进程,此外,管理部门还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的维持当地生态环境不被破坏,选择了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这样,植物才能健康的成长,充分的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魏胜林,徐梦萤,张辉.我国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与养护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生态理念融入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与养护管理的可持续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0,27:15224-15225.

[2]罗玉雯,母少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可操性的思考及编制策略——以杭州绿地系统规划修编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S1:137-143.

大学英语写作“生态化教学” 篇4

有学者大胆预言, “现代教育向生态化方向发展, 这可能预示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时代——教育生态化时代。”生态化教学是“使教学生态化”的客观表现, 是将生态学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 认识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挖掘教学本身具有的生态性的实践活动。

要建构生态化教学, 必须破除传统教学目标传授知识单一, 教师教学思维和教学行为受到束缚, 教师只能严格地按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施教, 严重地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弊端。以生态化教学目标为导航, 创设学校和课堂和谐的生态环境, 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下的老师和学生只有的展开动态交流, 促进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和谐的环境中得到最大的发展。

二、实现大学英语写作“生态化教学”的途径

1.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英语写作

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以下几点。第一, 写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点是带领学生走出写作学习误区的最主要的一点。如果以完成教学大纲要求为标准, 以通过考试为目标, 写作就成了僵死的形式。第二, 写作不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规定的写作任务, 学生绞尽脑汁, 冥思苦想, 写出一篇作文, 作业的完成质量实在是令人怀疑。第三, 写作教学不是“非人性”的完全枯燥的教学。在生态化的写作教学中更多的具有人性化的色彩, 教师和学生在写作教学中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智慧的碰撞, 教学相长, 共同进步。

2.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

学生是教学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 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学生的英语写作不好, 原因有很多:词汇掌握较差, 词语辨析及正确选词的能力差, 习语运用及词语搭配能力差;语法能力差;内容空洞。大多学生认为英语写作课堂得枯燥乏味。所以, 教师应该更多地帮助学生认识英语写作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循序渐进地将知识传输给学生。课堂环境应该是自然和谐的, 学生的写作练习的难度不能太难, 因为学生的某一次的写作失败, 很有可能阻止其再次进行写作。布置的练习应该多设几个选项, 让学生能够选择与自己兴趣相一致的东西来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 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相互获取了知识技能。

3.调整写作教学的内容

生态化的课堂教学要实现教学的开放, 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开放。生态化教学的内容绝不仅仅是教科书, 需要考虑学生最想了解、最感兴趣的知识, 凡是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材料与内容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

如在讲解对话的写作时, 要求学生根据某一特定场景写出一段对话。当完成对话的写作后, 有些学生会有疑惑。这时, 教师可以在提供给大家一些经典对白, 可以是小说、戏剧、电影里面出现过的, 比如, 莎士比亚的“to be or not to be”对白, 《Titanic》中的Jack死亡前的对白, 甚至是《大话西游》“Once I let a true love slip away before my eyes”对白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对白的呈现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教师和学生一块欣赏完这些对话后, 教师提出:Try to find one piece of dialogue you love most and present it to us next time.在下一次课上, 学生们都找来他们觉得最经典的对话与大家一块分享, 学生们不仅感叹:How beautiful those dialogues are!接下来, 教师就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了:So, read your own dialogues and improve it to be a better one.在这个过程中, 教学内容是开放的, 学生的意识和思维都是不受限制的, 可以充分享受知识带来的愉悦。进而使得在大家的交流和讨论后提供质量较高的写作练习变得可能。

4.写作练习的设计、辅导与批改

英语作文教师更大部分的教学任务是写作练习的设计、辅导和批改。在设计练习时需要考虑作文题目的“关联”性, 即作文题目应与教材内容或与他们的生活相关。这样的题目能激发他们的思路, 使写作变得轻松而容易。布置的写作任务的要有可选择性, 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并且能够有所发挥的内容来进行写作。练习布置以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能影响到学生的写作行为。如在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两篇日记后,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到:Have you ever met somebody who interests you at the first sight?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him or her? Write it in your diary.练习完成后,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教师对作业冷淡对付, 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努力被忽视, 以后就不会再努力;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 教师对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个不妥之处用红笔改正, 那么“这样的要求必然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工作量, 使他们不胜负重” (刘海量语) 。对此王初明等学者提出“不改或少改错误”“多改错的最大害处是挫伤学习积极性”的观点。所以, 我们在评估学生的英语作文, 应该更多的寻找学生习作中优秀的地方, 让学生让他们的优点继续发扬, 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得以提升, 写作兴趣油然而生。随着写作的进步, 写作中的错误也将减少。

三、结束语

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成效与对其实施的写作教学方法息息相关。如果在教学生态系统中, 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协作, 共同实施教学计划, 采用切实可行又能激励学生的教学、辅导和批改作业的方式, 学生可以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进行写作, 自如地发挥, 那么英语写作教学的成功也就不远了。

摘要: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写作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倡导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平等、和谐、开放的生态系统, 在此生态化教学中, 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 而是创造和谐的写作生态环境, 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认知和写作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写作,生态化教学,写作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杜福兴.学习动机与大学生英语写作[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7) .

[2]刘海量, 刘亚宁.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基本构想[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 (8) .

生态化教学管理 篇5

一、中国人口状况 我国人口的特点:

1、绝对数量大,增长速度快

o 增长速度快:建国以来增长速度超过历史任何时期 o

人口基数大:13亿

o

年龄构成较轻,但人口老龄化在加速

2、人口分布不均

二、人口问题的影响

 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剧

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压力严重 

城市人口膨胀,城乡矛盾激化 

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三、人口的资源环境影响

(一)、人口对耕地的影响:

(二)、人口对水的影响

(三)、人口对能源的影响

(四)人口增长与生态平衡

第二节 资源问题

一、资源特征

1、资源种类多,总量大。

2、人均资源不足

3、资源利用率低。

二、资源利用问题

(一)水资源和水能资源(1)水资源特点

①总量丰富(年江河径流量世界第六)②水资源分布不均(2)水能资源特点

①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②地区分布不均。

(3)我国水资源短缺与解决措施:

①表现:我国人均水资源少;北方城市严重缺水(“资源型”缺水),南方一些城市也出现“水质型”缺水。②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③解决途径: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二)森林资源

特点: ①宜林地区广,树种丰富 ②森林覆盖率低,林木蓄积量不足 ③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④森林资源破坏严重:重采伐,轻抚育;滥伐森林、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和虫害。(三)土地资源 特点:

①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③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较少;

④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草场资源普遍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

(四)能源问题:

①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的能耗高

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对环境影响大

③进口原油超过1亿吨,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④进口原油4/5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过分依赖水道,不稳定因素多 ⑤国内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不平衡

第三节 生态环境问题

一、生物多样性丧失 1.受威胁物种比例增加

2、种质基因被破坏甚至消失 3.正在走向灭绝的物种 4.野生动物的贸易和消费 5.外来物种入侵

二、生态服务功能的退化

1、森林

我们面临的情况是:  总量不足。 分布不均。 质量不高。2.草原

3、湿地

(1)开垦湿地、改变自然湿地用途和城市开发占用自然湿地,已经成为我国自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2)湿地环境污染

(3)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也对我国湿地造成严重威胁,并有不断加重的趋势。(4)生物多样性下降 4.淡水

1)水资源短缺和用水浪费并存 A.水资源短缺是基本事实 B.用水需求以及供需关系展望

C.用水效率低 2)水的污染状况 3)水污染与人类健康

4)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系统的退化现状与趋势 A.水资源过度开发的现状 B.我国主要水系退化的现状 C.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5.土地 6.海洋

三、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不确定性

我国北方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增加,青藏高原的冰川可能是我国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地区。

我国森林生产力可能有所提高,各类树种分布区都将向北推移;草原、草甸面积呈减少趋势,草地退化,质量和产量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迁移和消亡的概率明显增加。华北及东部地区土地盐碱化将继续发展;

第四节 绿色发展

一、新世纪资源环境国情:现代化的最大制约因素  自然资源供给面临的巨大挑战 :

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土地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得耕地面积继续减少,进而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 水资源短缺仍然是制约中国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  能源需求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国民经济的能源密集化趋势十分显著

 主要大宗矿产品也将面临长期短缺 更为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

 首先是土地资源大规模严重退化  水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 草原的退化情况相当严重  森林赤字扩大

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稀有物种迅速减少  城市空气质量远远低于国际标准

 自然灾害的受灾率、成灾率继续上升,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越来越大  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中国发展的巨大代价:自然资产损失

三.中国发展模式转变: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 中国增长模式:

 第一代增长模式:赶英超美、四个现代化  第二代增长模式:三步构想

 第三代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从传统工业化到新兴工业化,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

21世纪的新发展观

 21世纪世界发展的核心是人类发展,人类发展的主题是绿色发展。中国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要从传统的“黑色发展”转向“绿色发展”;从生态开发到生态建设;从生态赤字到生态盈余。绿色经济的特点

 大幅度减少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量  提高就业率

 是一种服务和流通经济,更好的保护和服务于赖于生存的生态系统。改变了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的关系。不一定购买,可能是租借;提供可长期使用的、可升级换代的耐用品服务;产品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 材料使用的最小化,产品耐用性的最大化,产品保养的方便化,顾客不是购买商品而是购买服务

 增加对自然资本的投资,支持人类社会和所有生命支持系统 绿色经济的内容  绿色生产  绿色能源

 绿色食物: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物, 绿色消费: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 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使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 绿色市场  绿色服务  绿色农业

 绿色技术与绿色技术标准(ISO14000) 绿色教育

绿色发展战略:中国的必选之路 四.中国绿色发展战略

 绿色改革:建立促进绿色发展的激励机制  绿色贸易:建立促进绿色贸易的激励机制

 绿色产出:绿色消费增长,绿色资产增长,绿色福利扩大

 绿色效率:单位GDP资源消耗量下降,单位GDP污染排放量下降,单位GDP能耗下降  绿色竞争力:只有克服西方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和环保壁垒,才能够扩大贸易市场份额

 环保已经是21 世纪最重要的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 生态文明概述 第一节 生态文明概述

一、生态文明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观念,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运转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文明形式。

(二)生态文明兴起的标志:

1、生态环境的改善

2、生态政治的兴起

3、生态经济的发展

4、生态文化的繁荣

(三)生态文明的系统构成:

1、意识文明

2、行为文明

3、制度文明

4、产业文明

生态文明的评价指标:绿色食品、绿色环保、绿色能源、绿色科技、社会信息化水平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总目标:使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最优化和良性运行,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人的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2、社会的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3、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五)生态文明建设途径

1、构建绿色文化

2、发展绿色经济

3、建设绿色家园

4、开展绿色教育

第二节 生态文明的构成

一、生态意识文明:

1、生态忧患意识

2、生态科学意识

3、生态价值意识

4、生态审美意识

5、生态责任意识

6、生态道德意识

二、生态行为文明

1、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行为

2、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企业行为

3、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行为

三、生态制度文明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三同时”制度;

3、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4、许可证制度;

5、生态恢复补偿制度;

6、限期治理制度;

7、清洁生产和清洁生产审核制度;

8、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

9、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淘汰制度;

10、应急处置制度。

四、生态产业文明

1、生态工业

2、生态农业

3、生态旅游业

4、环保产业

第三节 生态文明的公共决策

第六章 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一、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定义

(二)循环经济的内涵

1.物质资源减量化是内在要求。

2.清洁生产是重要的实施手段。

3.生态工业链是发展主线。

4.以生态工业园为载体。

5.旨在构建和谐生态城市。

6.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协同发展是终极目标。

(三)循环经济的三R原则

(四)当今世界循环经济四种模式

(五)我国推行循环经济的具体步骤

1、推行绿色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2、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

3、节约资源,把它当成基本国策

4、四维求解,尽力追求最优模式

二、清洁生产

(一)清洁生产的定义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二)清洁生产的内容

1、清洁的能源

1)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 2)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3)节能技术

2、清洁原料

3、清洁的生产过程

4、清洁的产品

(三)清洁生产理念的普及

1、清洁生产理念普及于农业

2、清洁生产的理念用于水利事业

3、清洁生产理念应用于建筑业

4、清洁生产的理念普及于交通运输业 第二节 生态建筑

一、生态建筑概念和特征

1、概念: 是指建筑设计、建造、使用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的要求,把建筑物与种植业、养殖业、能源、环保、美学、高新技术等紧密结合起来,在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有益于使用则的身心健康,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结构

2、主要特征:

采用无污染能源

按生态平衡原则安排生产、生活、游乐等各种 设施 

保证城市建筑和设施不影响人体健康

二、绿色建筑实例

三、绿色建筑的原则包括:

 资源经济和较低费用原则  全寿命设计原则  宜人性设计原则  灵活性原则

 传统特色与现代技术相同一的原则  建筑理论与环境科学相融合的原则

四、绿色建筑的具体内容

1、绿化

2、节约化

3、资源化

4、无害化

第三节 低碳生活

一、什么是低碳生活

就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和维护,达到低碳量的排放。也是个人为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的一种表现。

二、低碳生活方法

(一)如何低碳——家居篇

(二)如何低碳——交通篇

(三)如何低碳——办公篇

三、低碳生活-案例分析

四、明星低碳生活-趣谈

五、如何计算碳排放-计算公式

生态化教学管理 篇6

[关键词]生态化教学 地方院校 财务管理专业英语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0;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103-03

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财务人员精通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外语。同时,为了熟悉经典理论、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拓展学术视野,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外语水平。地方院校作为培养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主力,单独开设课程或采用双语教学方式将财务管理专业英语列入培养计划已成为共识。教学实践表明,在财务管理基础课程之后单独开设专业英语,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掌握难度,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传统的“翻译式”授课模式,强调专业词汇的掌握和英文资料的阅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导致财务管理专业英语的授课效果有限,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如何改革教学设计提升财务管理专业英语课程的内在价值,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态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生态化教学利用了生态学的理论解决教学问题,强调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和谐性、开放性和动态平衡性等特征。按照这一理念,教学活动就成为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生态系统(张红,2008),该系统由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三个主导因素构成。其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加工者和传播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而学生不应简单作为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要为两者的角色互换提供可能。教学环境则最大限度地为上述主体的互动交流提供平台,协助实现生态化教学过程的动态平衡。

因此,作为教学组织的重要环节,融入生态化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需要将教学要素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环境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令其多元化的学习兴趣和价值选择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并在学生之间形成竞争与合作的有利态势,从而营造和谐共生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

二、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现有的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失衡状况,具体表现为师生二元对立、缺乏互动交流,学生学习自主性及创新意识不足,教学评价手段单一等。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学效果完全受制于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

专业英语不同于双语教学,其要求学生巩固已有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并实现知识拓展,因此教学目标具有双重性,既有专业知识的深入获取,又有英语技能的训练提高,并且后者应为前者服务。目前,各地方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方式多以翻译式为主,教学过程注重专业词汇的解释与记忆,进而注重英文资料的阅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完全寄托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上。由于地方院校相对缺乏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或者英语培训背景的专业教师,因此出现了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趣的现象,这门课程如同选修课,陷入了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二)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行为特点

在教师主导课堂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难以培养,从众行为表现突出。具体而言,学生习惯于课堂“大合唱”式的问答方式,尤其不善于开口讲英语。小组讨论也不积极参与,“搭便车”的情况难以遏止。学生抄袭作业的情况屡禁不止,对于英文文献的翻译任务更是普遍依赖各种翻译软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性。

(三)大班授课,单一的课堂教学环境难以支撑教学主体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在地方院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班级容量逐年增加导致教学资源更为有限。例如我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办学10年,招生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班级容量由30人左右增至70人左右,班级的扩容与课时的有限,增加了差异化教学的难度。课堂教学环境是教学主体的不可控因素,如果不能及时拓展并有效利用其他教学资源,将难以支撑教学主体的和谐发展。

三、生态化教学理念下的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设计

针对目前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英语非生态化的教学现状,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有必要引入生态化教学理念改革教学设计,变单纯的知识传播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变简单的“平时+期末”成绩评定方式为多元化成绩评价体系,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解决难题能力以及探究学科前沿能力”三位一体的学习能力体系。

(一)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安排是生态化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内容生态化的核心是打破原有的单一教材内容模式,拓宽知识来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搭建教学互动平台。

首先,教材选用有国外原版教材、国内编写教材和国外财务类资格考试用书三种选择。从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来看,原版教材和编写教材相对具有优势,因此可以根据课时及学生英语水平来选择教材。教材选择解决了基础知识系统性架构问题,便于通过课堂讲授建立基本内容框架、表述及思维方式。

其次,配合课堂教学的知识拓展也十分必要。课后学习小组合作进行英文文献的查阅及研讨,将为学生熟悉经典理论、把握学术前沿动态提供契机,考核文献阅读成效的方式是文献综述的撰写。如此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课上课下一体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及学术思维方式,激发创新潜力。

毋庸置疑,专业英语是一门工具。结合财务管理理论性及应用性的学科特点,学习与掌握这门工具的目的是提升理论水平,有效解决公司理财实际问题。表1根据财务管理知识单元特点,基于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理论,将财务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定位于方法应用及理论提升两条主线上,形成财务分析、投资决策案例研讨和学术训练三个模块。其中财务分析模块,旨在引入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训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并兼顾专业词汇掌握和听力训练;投资决策案例研讨模块,采取“课堂+课后”讨论模式,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训练其英文表达及沟通能力;学术训练专题,是对教材阅读的深度拓展,旨在训练学生的英文文献查阅能力,培训文献综述、英文摘要写作技能,并采用小组互评方式提高写作能力,为毕业论文环节奠定基础。

上述每个专题都集中训练了一类能力,未涵盖的内容可以作为课后学习资料发放给学生进行自主训练,如此安排教学内容,不但兼顾基础知识和学科前沿,而且还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训练,可充分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渠道也需拓展,除了传统的课堂交流外,还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网络教学手段,增加教师与学生个别交流的机会,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二)考核体系设计

生态化教学设计必然要求打破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因此案例研讨不仅有助于提升知识运用能力,而且还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创造机会;学术训练专题关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能力的拓展和提升。教学方式的改进意味着简单的“平时+期末”的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需要,应综合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拓展知识的探索效果,兼顾个人在小组研讨中的贡献以及个人、小组的进步程度。评价内容包括课堂出勤、基础知识测试(期中、期末考试)、个人及小组案例研讨结果以及文献综述写作等。考核点包括学习主动性、个人学习能力及小组协作研究能力等。考核体系侧重过程,并对学生的阶段性进步加以激励,期望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的考核机制中,通过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表现,尽量消除大班授课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教学生态系统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以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红.论教学生态性的本质、特征及功能[J].教育学术月刊,2008(2).

[2] 余嘉云,顾建梅.生态化教学:教学研究的生态主义取向[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 胡剑.营造生态型教学平台,激活“创新基因”——以“分子生物学”教学设计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1).

[4] 李忠宝,王梓.生命化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2012(12):79.

[5] 宋铁花.地方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化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

[6] 赵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2011(6).

高中美术课程生态化教学的探索 篇7

一、基于生态视野下的高中美术课程 的特征

1.开放性。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承载了智慧、情感、信仰、理想、道德等人文特征,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放性地解读其不同的意义形式。美术课程具有开放性, 模块之间各具专业性, 教师不能困囿于书本, 要开放性地使用教材, 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内化知识, 并产生自发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注重完善学生人格, 因而美术教学在作品中应融入情景性、社会性, 使各因子之间相互融合, 从而让学生产生正确的审美情趣, 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评判, 从而成为美的生活缔造者。

2.人文性。美术教学要让学生广泛接触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 通过雕塑展示、参观考察、播放影音等多种途径拓展学生视野, 领悟人文内涵, 增强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同, 从而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 提高人文素养。

3.多元性。美术作品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积淀, 是各民族特有的表现语言, 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其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表现方式也是多元的。教师要摒弃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的错误审美观, 要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包容、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内涵。

二、高中美术课程开展生态化教学的 意义

1.有利于美术教学的有效实施。美术生态化教学基于全面发展的理念, 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 能改变传统单一的知识学习模式, 引领学生通过对比、讨论、解释、分析等活动进入美术生活, 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 构建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知识体系。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美术教学强调知识的单向灌输, 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 课堂缺乏互动交流, 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抑制。美术课程生态化教学通过引领学生观察、体验、探究等活动, 激活思维、丰富情感, 也使“美”与“术”呈生态化的珠联璧合。

三、高中美术课程生态化教学实践

1.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生态化教学实践。传统的美术教学中“, 教师权威”催生“审美包办”, 教师以自己的思维替代学生的审美感悟。高中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 他们有一定的主观审美能力, 教师实施生态化的教学,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出发, 引导学生欣赏、思考、分析、合作、交流、表达, 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构建桥梁。如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教学中, 以古筝音乐创设情境, 营造艺术氛围, 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文化遗产的知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 激发学生的保护意识。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 感受江南私家园林的美, 陶治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 从而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古代园林艺术集工匠的智慧于一身, 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等便是源于园林艺术的灵感, 它已经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要有意识地渗透应用意识, 设计实用美术作品为日常生活服务。

2. 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的生态化教学实践。在研究性学习中, 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出发, 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 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问题切不可随意抛出, 要在学生处于愤悱之机、欲言又止之时提出, 要能诱引学生的思维, 引领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如在“认识绘画艺术”教学中, 许多学生一提到美术, 认为就是指绘画, 教者为了消除学生错误观念, 分别呈现工艺美术、摄影艺术、绘画作品、建筑、雕塑, 学生会发现绘画只是美术的一个门类而已。教师还创设交流的氛围,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有效的互动, 构建富有张力的空间, 让学生按不同的形式对绘画进行分类, 对不同的作品表现手法进行比较, 感受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感, 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3.以美术模块化教学为基础的生态化教学实践。高中美术教材分电脑绘画设计、雕塑、篆刻、书法等多个模块, 教师要根据各模块的特点, 采取有效的方法实施生态化教学, 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如篆刻教学中, 教者在设计教案时, 要考虑篆刻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 能展示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 要思考:如何使生态环境更加和谐?有哪些实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篆刻技艺, 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从篆字临摹到篆刻临摹, 再到篆刻创作, 循序渐进地教学能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提高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总之, 高中美术课程生态化教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 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育人功能, 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环境,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高中美术课程具有开放性、人文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以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和美术模块化教学为基础的生态化教学实践, 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建小学英语生态化教学课堂 篇8

一、创造生态化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差异性会影响到生态化课堂的创建, 教育者要创建小学英语生态化教学课堂的首要问题是把生态化的学习环境处理好, 它是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者组成的。教师应该重新装饰英语课堂教学空间, 可以将一些与教学英语相匹配的教学模型和一些人物动作、动物、果蔬等之类的图片有条理、科学性地布置到墙壁或者桌椅等可有效利用的位置上, 形成一个“英语教学宝殿”。学生可以身临其中, 可以去讨论英语知识, 可以尽情享受英语知识带来的欢乐。教师在营造人文环境时, 要懂得科学分配, 可以构建教师和学生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关系, 尽可能多地使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讨论, 学生就可以在学习中共同进步, 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态化教学环境, 可以将直观形象的画面、清晰悦耳的声音和丰富鲜明的色彩展现在教学课堂上, 可以让教师就地取材, 课堂活跃气氛连绵不断, 同时, 生态化环境可以挖掘学生的右脑潜能, 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能力, 为英语学习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施情境化的教学模式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动力, 通常是来源于学生自身学习的兴趣, 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才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取得优异成果。因此, 教师需要抵制传统的教学观念, 引进新的教学模式, 将过去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抹掉, 转换成学生是教学课堂上的主体。还需要教师去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应用情境模式教学, 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自主开放、热爱生命、支持情感、自然和谐的情境特征的教学空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导。

比如, 在教学Unit 8 Happy New Year时, 为了取得更佳效果,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模式, 教师和学生共同在教学空间构建一个符合新年气氛的环境, 共同收集红色剪纸、对联、中国结, 利用多媒体播放新年英文歌曲, 还有投影和新年有关的图片和场景, 在各个教学材料和工具的辅助下, 共建一个充满浓厚新年气氛的教学环境, 教师就可以扮演外国人来探访中国, 融入交流中, 通过扮演不同角色进行一定程度的英语交流活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指导学生, 进行情境化教学。

三、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

结合生活实际是建立生态化教学课堂的要求之一, 传统教学往往都会忽略这一重要性, 没有充分利用生活实际内容, 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进行教育。这必然会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很大阻碍, 因此,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教师在利用教材时, 应该从教材中提取有关的知识点, 然后再进行加工, 最后在教学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来。例如, 教学Unit 7 At Weekends时, 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一下人们需要进行的活动场景, 可以是一些关于“go shopping , have a movie , play games”等周末娱乐场景的图片画面或者是简单的视频, 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相应新词和词组的记忆。然后, 师生可以进行互动交流, 结合课文知识提问:What about your weekends?等相关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果没有充分借助多媒体或者是相应的教学模型来为学生展现对应的生活场景, 怎么可以对学生的视听思维有个更好的冲击呢, 充分地将课堂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 让学生有所体会, 同时师生进行生活角色扮演来演示生活的实际交流场景, 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 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和交际表达能力。

四、创设有实践性的活动

有符合生态课堂的标准规划就要展开更为实际、更为开放自然的实践性活动。教师还可以从实践性的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促进生态教学的发展。在实践性活动中,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方式, 完成实践活动的任务。在教学Seasons时, 教师可以布置实践活动任务, 让学生走进活动中, 可以在操场上粘贴关于该课文的英语单词标志, 然后以3 人组来进行一场奖励赛, 要求学生收集规定的相关英语单词标志, 搜索符合的一个标志可以得分。如果随便都收集的话, 收集的标志不在规定范围内的要减分, 最后活动结束, 教师统计, 为获奖小组颁发奖励。往往这样刺激性的活动, 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动力, 发挥小组的合作力去完成探索结果, 使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室, 融入具有活力、开放、有趣的实践活动中, 使学生可以轻松学习, 在学习中感到欢乐。

综上所述, 教师要在创建小学英语生态化的教学课堂前提下理清生态教学的具体理念和相关的教学方法, 持续地投入生态教学的思考和探索中去, 把学生带到有价值的生态教学课堂进行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怡明.美国小学课堂生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篇9

生态化的教学课堂更加关注教育过程中教学环境与学生以及教师之间的和谐状态,旨在开创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路,利用“发生认识论”的相关知识了解人类进行语言学习的规律,掌握学习发生和构建知识框架以及学习环境的相关内容,构建一种以学习者自身为主体,以教师为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教学课堂,其实学生对于英语的理解,是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学习的,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帮助者和促进者,各种教材等资源只有通过学习者自身充分利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视听媒体也进入到教学中来,为学习创建了更好的意境和条件,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好的认知工具。

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大学英语不应该是侧重于适应四、六级之类考试导向下的语言基础教育,更应重点培养学生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和工作的能力,国内很多行业在岗位招聘时都对英语水平提出明确的要求,倾向于外贸专业人才的单位,会更加重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既要能够独立阅读外语文档,翻译专业技术资料,进行外语快速沟通交流,还要能够独立设计贸易合同,进行专业技术谈判,熟练使用英语进行生产流程图、技术标准及操作流程简介;熟练描述行业现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等,这些不是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可以满足的,因此必须做出改革,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生态化教学认为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应该首先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然后再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讲解,最后要让学生就相关主题进行写作,其中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提起学生的兴趣,主要内容的讲解可以解答学生的困惑并掌握重点知识,最后主题写作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巩固课堂知识,还可以拓展思维,利用英语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二、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软件和设施,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译以及看电影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悟英语文化的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电影英语视听系列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日常教学,在课堂上放五分钟的电影,让学生解释其中出现的新单词、俚语、谚语等,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其中的人物,进行复述,当然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新,进行即兴表演,这样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愉悦学生的心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很好了解国外文化背景,培养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当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放一些生活化的电影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国外真正的生活方式,进行情景假设,模拟外国人的交流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应该首先给学生展示有关于课文主题的图片,最好配有相关的漫画和简单话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活动,交流意见。然后对课文主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对重点知识再三强调,此时的课件应该图文并茂,包含单词讲解以及疑问解释、难点注释等,并且尽可能的补充一些课堂之外的知识,增加英语学习的活跃性和趣味性,也可以增加一些提问、讨论环节。在课堂知识讲解环节结束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梳理整篇文章的结构,抓住文章的线索,当然也要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比如在分组讨论的环节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比赛,可以就文章主题进行辩论,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更加透彻的了解全文,了解作者的思想。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性的写作。教师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选择一篇适合学生学习的文章,制作成幻灯片等媒体课件,将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到语言表达的方式,重要的语法知识,然后给出要求,让学生写一篇类似的文章,教师进行认真的批改将其中典型的错误和优秀的文章传达给学生,一边引导学生改正错误,一边利用优秀文章给学生指明方向,总结有效的写作技巧,通过生态化的教学来提升课堂的质量和效果。

三、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购进生态化的教材。教材是英语知识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应该选购能够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的教材,实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重视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为自己负责的能力,也具备了规划未来生活的能力,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基本形成,因此此时的教学应该适应成年人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习的热情。另外教材的内容要富有体系,体现教育的现代化,即教学的内容要与时代相结合,讨论的话题要与时俱进,抓住学生更加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讨论与时代发展、人类生活相关的问题,使得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和时代性,同时教学的内容要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在英语学习中融入中外文化的差异对比知识,改变英语学习纯粹工具化的现状,使其成为中外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成为学习其他外文知识的重要媒介,为了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在购进教材时还应注意教材内容设置的自主化和弹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程度学习的需要,能够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更加具有灵活性,能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多方位的学习。

多元化的评价体制。对于大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看考试的分数,而应该更加综合更加全面的去看待学生,建立多远化的评价机制,实现对学生更加客观的评价,具体而言要结合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力,以语言能力评价为最终目标,加强方法的评价,同时考虑同学们的评价建议,考虑学生日常感情的培养,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

四、总结

教育工作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行业,因此对于教育的改革创新从未停止,全力推进生态化课堂体系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的生态学强调生态环境的和谐,具体而言在于构建生态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阐述培养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人才的教育理念。大学生英语课堂的生态化就是应该发挥课堂的效用,采用有效的教育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摘要: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模式的构建,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伟大创新。本文结合语言学理论和教育生态学相关理论,对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简要介绍,对生态化教学的开展做出具体阐述,并且提出生态化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致力于构建教师和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课堂。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教育生态化

参考文献

[1]管文信.课堂教学监控生态化的关键因素[J].教育探索,2010(08):124-127.

[2]单岩.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0):135-138.

[3]陈坚林,谷志忠.要求更完善,方向更明晰——对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新解读[J].外语电化教学,2011(01).

论城市绿化工程生态化的管理 篇10

1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城市绿化行业逐渐成为当前的热门行业, 园林工程绿化施工管理更多的被提上话题, 虽然我国在城市绿化施工管理中取得了成绩不菲, 但在施工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施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知识缺乏, 绿化工程施工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加强规范。在园林工程上许多人认为绿化施工没技术含量, 施工技术要求不高, 园林企业在聘用人员时多没有选用素质高, 技术水平高的。由于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技术水平不高在施工中往往不能科学的掌握施工效果, 并且对土壤、基肥、树坑规格等标准也要求不严, 在种植苗木的过程不能科学进行种植管理, 从而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

2 城市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

2.1 清楚建设意图。

在施工前, 项目管理者要对施工图纸分析透彻, 要与项目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建设意图, 并到项目施工现场收集第一手资料, 了解施工范围内的各种情况, 并及时与市政、电讯等配套部门联系沟通, 在充分理解施工图纸的基础上, 科学的制定施工计划, 进行施工前期的工作准备, 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 确保施工有的放矢。

2.2 熟知施工地质条件。

土壤是城市绿化工程施工的基础。为确保植物种植的成活率, 在工程实施前要对施工区域内的种植地土壤的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进行化验研究分析, 然后依据施工种植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土壤条件, 选择种植穴的深浅, 并结合土质情况进行合理的施肥和客土。

2.3 要根据施工区域情况科学选择种植种类。

种植前要对植物的基本情况熟知, 并严格把关苗木的品质和质量, 确保所选苗木完全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而且在栽植前要对所选用的苗木进行合理的修剪, 清理一切可能影响种植成活率的垃圾和因素;栽植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科学的种植方法进行种植, 种植后并且要将种植后的苗木轻轻上下提动几下, 使苗木根与土壤充分接触, 然后分层填土并压实, 不留空隙;栽植后24小时内要进行浇定根水。

2.4 种植时一定要严格遵循植物生长规律进行种植和管理。

苗木的成活率关系着城市绿化工程的质量, 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依据每一种种植的苗木生长习性进行种植, 并且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种植苗木的生长规律进行管理, 只有确保了苗木成活率, 才能提高园林的工程质量。

2.5 保证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的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 不仅要科学的对所种植的苗木进行管理, 在城市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 还要严格确保证施工中所用的搅拌机、挖掘机、土方车、割灌机等工程施工设备使用的安全和质量, 并且要对城市绿化中的土方、苗木、草皮、土建、水管、化肥、农药等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确保每一项都严格达到工程的要求。

2.6 做好施工质量监督监管。

在施工过程中, 项目单位和工程施工监理要全程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 全程监督工程质量, 确保项目符合图纸的设计要求。

3 提高城市绿化工程质量的保障措施

3.1 实行绿化工程招投标制。

绿化工程施工必须要经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 公开承招符合绿化工程项目施工资职要求, 并且绿化施工业绩记录良好的园林施工企业进行施工。

3.2 要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

针对施工人员普遍技术水平层次差异较大的现状, 园林企业要经常性的多组织相关的技术知识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确保施工人员能掌握设计图纸的意图, 了解工序的技术、工艺和验收要求;城市绿化监理人员能够做到工程建设全过程跟踪, 确保工程环节不出现差错。

3.3 确保种植所需材料的质量。

在苗木采购前必须认真阅读施工图纸计算工程量, 避免因测算失误出现屡次进苗, 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苗木采购前, 负责施工的企业项目管理者要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各种所选用苗木的市场价格, 在采购时坚持选择那些质量优、价格合理的苗木供应商, 以确保工程质量科学有序发展。

3.4 做好后期养护管理。

种植植物俗话有“三分栽七分管”的说法, 充分说明城市绿化项目后期的养护管理非常重要, 如果后期的管理跟不上, 即施工项目质量再优良, 在恶劣的绿化养护管理下, 也会造成种植植物死亡或损伤, 都将会严重影响城市绿化工程景观效果。

4 结语

我国园林施工管理工作虽然在近些年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因为城市绿化工程的性质特征决定, 园林施工管理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 只有管理者在植物种植管理技术、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等方面知识掌握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才能创建更多的城市绿化精品工程。

摘要:本文论述了当前城市绿化工程生态化管理的现状及管理要点, 并对如何加强城市绿化工程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城市,绿化工程,生态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雷燕峰, 王所.城市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新产品, 2010 (13) :213.

[2]刘有新, 罗小琴.城市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浅析[J].中国园艺文摘, 2010 (6) :55-57.

[3]文嘉燕.城市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J].现代园艺, 2010 (5) :66-67.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化浅析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态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何谓“生态化教学”

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ance Cremin)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的概念,从此,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开始渗透到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被用于研究各种教育现象。以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审视教育“终端"环节——课堂教学,教学被认为是一个生态系统,即“在这个系统中教师、教材、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模式、课程设置等都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要素,具有一定的生态位。学校中的教学活动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所具有的信息的采集、编码、翻译和利用过程,也就是人和环境的对话过程。” 从教育生态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角度看,教学活动系统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它的生态性,它不是僵死的物质系统而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生态系统。

二、语文课生态化教学的基本特征

1、教学系统各要素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因此,也是良好教学生态特征的表现。生态化教学的开放是全方位的,涉及教学系统的各要素,既有内容上的也有形式上的,既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他们的意识、思维都是开放的;第二,教学目标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

2、教学活动具有动态平衡性

生态学中,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他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而且是在人为的有益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发挥更有效的功能和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

三、初中语文课生态化教学的建构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从教学价值观、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基本要素入手,对语文课生态化教学的建构进行探究。

(一)确立生态化的教学价值观

生态化教学价值观认为教学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活动,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人“天生”具有认识外部世界、求知于外部世界的本性,乐于自己去探寻、去追问、去创造。如果教学中漠视人生而具有的求知欲、创造欲,把外部世界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那么学习会成为一件疲于应付的苦差事,会越学越“没味”,因为学生从中感受不到自我生命的力量、自我存在的价值。人还“天生”具有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本性,如果教学埋没人的自我认识的本性,不去发展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教学是缺乏活力、难以持久的。

生态化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追寻自我、提升自我,它所追求的不只是学生通过自主而非被动地学习,更好地获得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说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只是把自主性作为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自主性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索世界、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性,在自我不断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力量与意义。

(二)建立生态化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语文课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领导者、灌输者、控制者,学生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是被领导者和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在生态化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得到全新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是教学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

生态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的参与下设计出生态化教学目标,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确立各自的学习子目标,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和策略,主动收集信息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期间,教师给于每个学生积极引导,根据不同情况,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策略,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具有强烈的动机、浓厚的兴趣、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心、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学生成为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者。

(三)形成生态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进行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有效组合。

生态化的教学方法主要特点有:

1、整体性、综合化。生态化教学方法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它吸收了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是具体方法的综合,是体系化了的一般教学方法,坚持多种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借鉴。

2、启发式教学为基本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贵在启发、引导、点拨、激励,实现教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统一,强调学生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实现系统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情感教学法等都可做为生态化教学方法的具体教法。运用生态化教学方法,能够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和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促进教学相长。

3、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参与性。生态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创设现实生活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和形式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教师把课程上的理论和现实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饶有兴趣、相互促进的活动化课程。另外,教师在语文课教学中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将传统教学中教师支配行为转化为多元化教学行为,师生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中开展互教互学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7,(5):18-19

整合框架下外语教学生态化研究 篇12

一、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

本研究涉及黑龙江省内的两所高校,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以定性、定量研究为基本方法, 进行分析论证。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大学英语实施教学改革后的课堂活动情况; (2) 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外语课堂教学的看法; (3) 信息技术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和自主学习状况。两所高校各30名学生回答了问卷。

(一) 关于英语教学的课堂活动

我们一共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涉及教师的课堂活动, 其中包括利用多媒体授课情况, 讲解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模拟试题情况, 组织学生讨论、角色扮演等情景对话情况等;第二个问题有关学生的课堂活动, 其中包括听课情况, 课堂词语操练、做四、六级模拟试题情况, 小组讨论并协作完成课堂任务情况等。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总体上两所院校的课堂活动有所不同, 但是各项活动所占比例的高低基本趋于相同。院校A和院校B分别有81.33%和76.23%的学生认为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主要教学活动是“使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知识点”, 还分别有76.43% (院校A) 和58% (院校B) 的学生选择了“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篇章结构和文化背景知识”。这两个选项是所有选项中被选率最高的。只有12.16%和5.87%的院校B学生认为教师应“讲解四、六级模拟试题”以及“练习使用词汇、句型”等, 而院校A的学生分别只有1%和20.36%选择了这两个选项。相比之下, 学生的主要课堂活动在“看课件展示和听教师讲解记笔记”的选项上有着较高的一致性, 院校A有85.63%学生选择此项, 而院校B有高达92.33%的学生选择此项。而院校B学生对其他选项的选择分别是6.57%, 17.33%, 15.66%及14%。

(二) 关于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看法

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信息技术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其中, 选项包括使课文讲解更生动、扩大了课堂信息量、丰富了课堂内容、没什么改变等;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收获;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的态度等。根据调查结果, 一半以上学生 (院校A 54%和51%以及院校B 52.33%和50.66%) 认为信息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使教学生动有趣、信息量增大,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说明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两所学校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都持有比较积极的看法, 只有9.89% (院校A) 和6.13% (院校B) 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与传统教学无区别。然而, 有近半数的学生 (院校A 51%和院校B 49.33%) 认为通过信息技术学习英语的收获一般, 院校B竟有11%的被调查同学认为没有收获。对此笔者进行了个别访谈, 据访谈对象反映, 学校的电脑设备老是出现故障, 浪费了许多时间;教学软件设计的与课本内容一样, 没什么新意, 课后自主学习效果较差。

(三) 关于信息技术的作用和自主学习

共有四个问题:是否希望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自主学习, 其中包括利用计算机还是通过协作学习、与老师或同学或外国朋友在线交流情况、练习听力及阅读等情况;采用网络学习后, 自主学习能力如何;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否因信息技术的运用而有所提高等。绝大多数的被调查学生 (院校A 92.33%和院校B 85.67%) 认为信息技术应该在外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 仍有6.57% (院校A) 和12.33% (院校B) 的学生持否定态度。这说明, 在学生心目中目前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上的应用还不尽如人意, 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两所院校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方面的不同点比较明显。院校A学生在利用网络完成学习任务 (77%) 和听力训练方面 (61%) 占据了前两位, 而院校B学生的选项较为平均, 占据前3项的分别是:四、六级模拟试题 (49.44%) 、以小组协助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30.66%) 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任务 (29.59%) 。这说明院校A的计算机网络学习系统相对要完善一些, 两校相比, 在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任务方面有着明显差距, 院校A是77%, 而院校B只有29.59%, 原因是院校A的网络自主学习中心要比院校B完善得多, 从而导致两校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意识会有所不同。在两所院校中, 认为利用信息技术后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学习兴趣有所提高的分别占被调查同学的66%和67.67%以及58.67%和60.21%。有20.67%的院校A学生和24%的院校B学生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没有什么变化, 认为兴趣方面也没变化的占被调查学生的27.33% (院校A) 和21.33% (院校B) 。

二、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 信息技术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高校越来越倾向于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外语课堂教学, 并且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也越来越大。计算机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则显得尤为重要。Kern (2006) 认为, 随着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部分, 将计算机看成是语言学习与使用的外部辅助工具的理念已经过时。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下, 计算机不能只看成教学的辅助工具, 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改革目标和效果。然而, 如何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一转变呢?笔者认为, 关键是外语教学生态化环境的建立。生态化环境包括宏观生态系统和微观生态系统。外语教学中的宏观生态系统包括课程规划、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或手段说明、课程计划执行等;微观生态系统以课堂教学子系统为例, 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等。这些子系统相互兼容、和谐共处和动态发展 (陈坚林, 2008) 。计算机角色的转变得益于外语教学生态化环境的建立, 而如何建立和谐、稳定的生态化环境将是今后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交叉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 生态化环境的建立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生态学”最早来源于自然领域中的生物科学, 进而被学者引入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差学科, 依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以及协同进化等原理和机制, 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 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 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教育学、社会学、教育生态学等多视角, 选取连接主义和教育生态位 (Niche) 原理等为切入点, 对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研究进行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研究, 进而创建一个动态的生态化外语教学环境, 将是我国外语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研究发现,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 高校越来越倾向于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但是信息技术的功能在教学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尽管我们一直认为以计算机与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 但是提高不是很明显。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生态化环境的建立。实际上课堂活动、计算机网络和大学生自主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因此, 如何使计算机更有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发挥其最大的潜能, 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的最佳效果, 则是外语教学生态化研究的主要课题。

(三) 教学模式的转变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通过上述研究, 我们发现, 现阶段我国外语教学实践中, 部分院校已经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承担教学实践的引导者、促进者、设计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而学生成为实践者和操作者的角色。但是, 调查也反映出在计算机网络全面地应用于我们的英语教学时, 学生对教师作用的期望值更高;学生普遍较为认可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似乎不够理想。上述问题的解决也涉及到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建立, 只有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等子系统协调发展, 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以及教师作为促进者答疑解惑的作用等, 并配以教学资源和设备等其他教辅生态子系统的建立和协调发展, 使这些外语教学的子生态系统相互兼容、和谐共处和动态发展, 才能真正实现网络语境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模式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 而计算机就是这个大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位。根据Siemens (2004) 的连接主义观点, 连接主义以网络学习为基础, 网络通过节点和连接两个元素起作用 (胡壮麟, 2008) 。只有外语课程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才能使语言技术不断开发和研究, 真正实现网络语境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从而使学生达到较理想化的自主学习。

摘要: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研究背景, 以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为切入点, 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 根据调查分析, 探讨外语教学生态化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课程整合,生态化,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Kern R.Perspectives on Technology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Language[J].TESOL Quarterly, 2006, 40 (1) .

[2]Siemens, George.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t the Digital Age.Elearningspace[WE/OL].2004.

[3]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J].外语电化教学, 2006, (6) .

[4]胡壮麟.谈Siemens的连接主义[J].外语电化教学, 2008, (5) .

上一篇:摄影技巧下一篇:实验室电源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