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鸡的饲养管理

2024-06-28

生态鸡的饲养管理(共9篇)

生态鸡的饲养管理 篇1

生态鸡可以选择的品种很多, 以舍饲和森林饲养相结合, 主要以自由放养为主, 自由采食林间昆虫与杂草, 人工补料为辅, 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阳光充足, 这样的饲养, 饲料质量高, 消耗少, 体重增加快, 疾病发病率就低, 肌肉比较结实。所以说采用这种饲养方式的话, 生态鸡肉质即嫩又鲜美, 现在的人们都喜欢这种散养的鸡, 市场上销售价格相对比较高的, 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由此看来生态鸡养殖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绿色养殖技术。近几年来, 通过对七台河市几家生态鸡养殖大户跟踪调查总结了以下几点养殖技术和经验。

1 选好场址

环境条件是生态鸡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一般宜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高燥、取水方便、远离村庄、交通便捷、树冠较小、果树稀疏或者选在天然林地环境条件下饲养的。要求鸡舍周围30km范围内没有大的污染源, 有高压线在鸡舍内通过更好。舍的大小设计标准, 育雏保温舍每千只鸡按10㎡计算, 运动场按每只鸡1㎡计算, 运动场周围最好用选择网状的绿篱围起来。

2 选好生态鸡的品种

养鸡成功与否, 鸡的品种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要选择品种较纯、体质健壮鸡的品种。一般的肉鸡种、兼用鸡种和蛋用型鸡种的公雏及农村的笨鸡都可作为生态肉鸡品种, 兼用型鸡种最好。七台河市几家鸡场饲养的罗曼小公鸡和宫廷黄来饲养。宫廷黄具有对环境要求低、适应性广、抗病力强、活动量大、肉质上乘等特点, 比较适合我们本地区的野外养殖。

3 选择好育雏时间

生态鸡的饲养必须选择好合适的育雏季节, 以利于生态鸡的放牧饲养。最好选择3~5月份育雏, 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 育雏成活率高, 到中鸡阶段, 由于气温适宜, 舍外活动时间较长, 可得到充分的运动与锻炼, 因而体质强健, 对以后天然放牧采食, 预防天敌非常有利。春雏性成熟早, 产蛋时间长, 尤其早春孵化的更好, 所以多选择在春季育雏。

4 抓好围养训练

雏鸡经过3周在舍内调养, 体重达到130g以上, 改为院内散养, 训练它听声音采食, 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 雏鸡听到这种声音就回来吃食。在院内分区种植牧草或用饲草训练雏鸡自由采食, 经过3周以上训练, 雏鸡增强了扑食的能力和预防天敌的本领, 这给放养创造了条件。放养密度不宜过高, 林间草多时, 可多放一些, 放养密度为每亩林地500~1000只为适宜。

5 生态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1) 在院内经过4周以上喂养后雏鸡一般可以达到300g以上, 夏季30日龄, 春、秋季40日龄开始放牧, 具备了放养的条件, 这时可以把它散放到森林里、林地边, 草甸里, 雏鸡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扑捉昆虫, 吃草籽、吃嫩草, 并相互玩耍嬉戏。这一时期长达15周, 在补料上可由院养喂5顿, 逐渐减少到2顿, 但在喂2顿中早晨放出时少喂点, 晚上回来时多喂。在放养过程中, 一定要搞好安全防范, 预防天敌的危害, 天敌主要有鹰、黄鼠狼、山猫, 它们利用天然树林做屏障, 随时可能捕捉鸡只, 因此在放养时期抓好安全, 提高鸡的成活率非常关键。

(2) 搞好环境卫生。按时清扫鸡舍和周围场地, 定期用2~3%烧碱或20%石灰乳对环境和用具进行消毒。对鸡粪、污物、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合理的搞好轮牧时间。一个场地饲养时间太久, 场地会受污染、病菌增多, 对鸡群健康威胁大, 影响成活率, 而且容易将场内的草根、树根、树皮啄尽, 造成土地板结和环境污染, 影响树木生长。时间太短, 投资重复, 成本增加, 造成浪费, 影响效益。一般2年一轮可以避免上述弊端。

6 必须选用好特定饲料

6.1 人工饲养

饲喂生态鸡的饲料必须是有机饲料。料用玉米、荞子、麦子、洋芋、红薯及少量混合饲料, 为此种植生态鸡饲料时, 必须按有机食品要求耕种。人工补饲的动物饲料, 也必须按生产有机食品的标准执行。采用科学技术养殖的蝇蛆、人工诱捕的昆虫者是生态鸡优质的动物性饲料, 在人工饲料生产过程中严禁添加化学药品, 以保证生态鸡的肉质。

6.2 天然饲料

天然饲料的质量取决于自然环境。主要有天然饲草、成熟的草籽, 各种天然昆虫等。只有生态鸡的天然饲料充足、营养全面, 才能够生产出高营养和滋补用的优质产品。

7 做好疫病防治

生态鸡养殖过程中与林地、滩地等外界接触广泛, 随时都有可能受到传染疾病的威胁。并且生态鸡周期相对较长, 一般需要4~5月出栏, 为防患于未然, 必须有计划的对鸡进行免疫接种, 以获取强免疫力。商品生态鸡生态免疫接种可采用以下程序。雏鸡出壳后7~12日龄进行新城疫。饮水中加0.2%脱离脂奶粉放入饮水器中。30~35日龄对雏鸡进行新城疫二免喷雾接种, 间隔1周进行中等毒力法氏囊1倍饮水二免。2月龄时进行新城疫I系肌注接种加强免疫和霍乱苗肌注免疫接种。留作种鸡按常规春秋各一次新城疫和霍乱免疫接种。

养好草原和林下生态鸡的几点体会 篇2

1 养鸡场地的选择

养鸡场地的选择,对草原鸡和林下鸡的养殖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在戈壁滩上要选择靠近树木,避免鸡群中午高温暴晒,同时要建设坚固简易的避风挡雨遮阴休息场所。在森林中要选择地势开阔、高燥、背风向阳、光照良好,离树林有一定距离,排水良好的空地建设高脚简易鸡舍,鸡场周围至少有约6.67公顷(100亩)的林地或果园,确保鸡只采食林草和运动。鸡场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鸡群能及时召回,保证有效管理,同时要有防鼠、防野犬、防盗设施。

2 品种的选择

不能选择生长速度快的速生肉鸡品种,这样的鸡对营养的要求高,不适合运动,营养不平衡时就会发病。要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耐粗饲,食性杂,觅食能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的地方良种鸡(如、芦花鸡、狼山鸡、九斤黄鸡)或地方土鸡等。并且要考虑市场需求,选择消费者喜欢的品种,最好选择优良土鸡品种如草鸡、乌骨鸡、固始鸡、梅林鸡等。

3 饲养管理

1)草原戈壁滩养鸡要准备足够的清洁饮水,要设置足够的防晒遮阴棚,防止鸡中暑、饥渴死亡。草原戈壁滩养鸡是利用无污染,场地大,在草原觅食活动量大,可以吃到虫子和杂草及草籽的优势,使鸡肉的风味香纯、紧致、自然、安全。

2)林下鸡饲养要有高燥、可以照射阳光的空地,防止鸡长期在阴湿的环境中发育不良,体质差,易生病。林下鸡饲养是利用无污染,场地大,在林下觅食活动量大,可以吃到虫子和大量优质杂草及草籽的优势,同样使鸡肉的风味香纯、紧致、自然、安全。

3)选择合适日龄的鸡到草原或林下放养,不能将雏鸡直接放到草原或林下饲养,选择4周龄以上的鸡比较合适,太早可能导致鸡只死亡率增加,太迟则增加养殖成本和影响生态鸡的肉质味道、品质。做好前期免疫和适应性训练,然后进行放养,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成活率,提高养殖的成功率。

4)无论是草原鸡还是林下鸡,靠自然觅食都无法满足鸡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必须进行定时定量补饲,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鸡的相互啄肛现象,出现大量死亡,补饲除了补充营养外和微量元素,还可以养成定期回巢的习惯,通过补饲可以观察鸡群采食和健康状况,有无丢失,死亡等数量减少的情况,对发病等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对其他情况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5)做好防疫工作,草原鸡和林下鸡都可以轮换场地饲养,保持饲养场地病原微生物的相对洁净,但也不可忽视防疫工作,除做好新城疫、禽流感、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的防疫外,还要做好鸡白痢和球虫病的防治工作,尤其是球虫病的防治,因为林下阴湿,容易发生土源性感染,要及时观察和检查粪便,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同时要建立高脚屋或鸡架,使鸡养成在鸡架上栖息的习惯,既可以防治球虫和禽白痢的土源性感染,又有利于打疫苗、防鼠害、出栏捕捉等工作。

4 提高饲养户的生物安全疫病防控意识

草原鸡和林下鸡的饲养者认为远离村庄和其他饲养者,不会传染疾病,所以生物安全的意识较差,当发生疫病时手足无措。因此必须强化生物安全措施,要禁止临时购鸡,收鸡混群饲养,拉出去的鸡不能再回来饲养,禁止收鸡车辆进入饲养场地,建立必要的制度,进行定期消毒和清除粪便,对死亡鸡及时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地进行休养和轮换制度。

5 提高经济效益

适时出栏,提高饲养草原和林下生态鸡的经济效益。

1)要树立品牌,做好品牌宣传 要通过视频和消费者入场体验进行宣传,展现绿色生态鸡的品质优势,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和可信度,提高产品的价值。

2) 了解行情 生态鸡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买点在生态绿色,出栏时的市场价格对生态鸡饲养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因此,饲养户要经常了解、掌握生态鸡市场信息,根据本地区生态鸡的饲养量、毛鸡的需求量等决定进雏时间和数量,最好有固定的销售地点和销售渠道。

3)适时出栏。一般草原鸡和林下鸡适时的出栏时间是105~120 d。超期饲养,鸡的食量增加而增重率降低,饲养的经济效益降低,另外饲养期太长肌纤维老化,鸡肉品质也不太好,影响销售价格。

6 结论

发展养殖草原和林下生态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非常明显。林下鸡既可以除去林间和树下杂草,又可以补充鸡生长的营养来源,鸡粪为树木的生长提供养分,还可以减少雇人除草的人工支出。草原鸡和林下生态鸡有效利用了闲置空间,减少了良田的占用,鸡粪成为牧草的肥料,牧草是鸡的饲料,循环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尽管草原鸡和林下生态鸡饲养简单,经济收益好,但要确实养好也非易事,必须注意文中讲到的选择合适的场地,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定时定量补饲,做好防疫工作,做好防鼠害防盗工作,紧盯市场适时出栏,只有这样才能养好草原和林下生态鸡,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山区生态鸡的养殖方法 篇3

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并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将传统养殖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天然农牧区的林地、草场、果园、农田、荒山、竹园等土地和物产资源,实施散牧结合半舍饲的无公害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充分满足了鸡群喜觅食昆虫、嫩草、树叶、籽实和腐殖质等自然食源的动物福利,同时实施人工科学补料为辅,严格限制化学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禁用任何激素和人工合成促生长剂,通过良好的饲养环境、科学饲养管理和卫生保健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鸡群的营养、生理和心理需要,提高鸡群本身的免疫力,标准化生产,使肉、蛋产品达到无公害食品乃至绿色食品的标准。抓住原始、生态、无污染环节,满足现代饮食业追求纯天然的要求。

2 饲养管理方式方法

2.1 选苗建群

在优选雏鸡苗的基础上,当达到最佳放养日龄时(快大型肉鸡20~30日龄,体重达0.5~1kg;土鸡30~40日龄,体重达0.25~0.4kg左右),一般选择3~5月份育雏或购苗,此阶段气温由低到高,光照充足,能满足雏鸡生长的基本环境条件,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提高雏鸡成活率。建议新购进雏鸡群应舍内封闭饲养(网养、笼养)7~15d,维持较高室温(20~25℃),待完全达到脱温状态,视诊检查鸡群运动能力、消化能力、抗病力较强,体重达到一定指标(土鸡、笨鸡为150~200g,快大肉鸡200~300g),此时放养可保证有较高成活率,能降低不利环境条件应激性综合症发病率。林果地单位面积上放养规模一般按100~200羽/hm2比较适中。

2.2 雏鸡群饲养管理

脱温前雏鸡群应根据供种方原用饲料加上饲料混搭饲喂5~7d,之后再完全投喂饲料,以免引起换料应激;新进的雏鸡可能暂时不适应外界温度,一般要求不低于22℃,若外界环境低于临界温度,建议室内恒温(22~25℃)饲喂5~10d,循序渐进降低温度,以防止雏鸡对低温产生的应激;雏鸡期(7~30日龄)地面放养较容易感染球虫病、肠道寄生虫病,且有极高的发病、死亡率,所以建议网养或笼养,待达到理想的放养指标再实行放养。

2.3 育成鸡群饲养管理

一般20~30日龄以后的雏鸡(育成鸡)基本上能独立生活、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具备相当的疫病抵抗力,此时选择放养比较合适。天然草地、林果地下野生草资源、昆虫资源、作物籽实、蔬菜、瓜果等应有尽有,尽量满足食物源的“纯天然性”。这些纯天然的食品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矿微等,加之充足的光照、运动及良好空气质量等,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鸡群的“动物福利”,鸡群的整体免疫力大大提高,综合生产性能也得以相应的提升。当雏鸡生长及代谢旺盛,放养的同时还需要地面撒喂一定量的粮食或配合饲料(小米粒、玉米破碎颗粒、专用破碎仔鸡料等),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增进体质、降低发病;投喂料次数以1~2次/d为宜,喂量早上宜少、晚上宜多,直接投喂谷物类饲料(稻谷、玉米、大小麦、米糠等),或搭配一些农区富足的青绿饲料(白菜、甘蓝、野菜、胡萝卜等),另加少量矿物质和砂砾、蛋壳粉、食盐等(1~2%);放养时间从早上7:00至晚17:00左右,任其自由采食林果地下杂草、昆虫等天然饲草料,期间若遇狂风、暴雨、寒流等不良气候变化,应以固定的召唤方式召回鸡群,在舍栏内躲避危害。

黑凤鸡的饲养技术 篇4

现将一套适应农户饲养黑凤鸡的全面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一、鸡舍建造。鸡舍建在通风向阳处,其前后可每隔3米开一个70厘米x120厘米采光透风窗,在向阳面开一高160厘米、宽70厘米小门,门外设置铺有沙子的运动场。

二、孵化宜采用人工孵化。

三、饲养出壳30天内一般为育雏期,育雏期内关键是保温,保温方法和其他鸡一样。出壳3天内以33cc为宜,以后每周降低2摄氏度,其原则以雏鸡均匀分布在热源周围即可。先饮水后开食,全日饲喂全价雏鸡料,每日喂料4-6次,育雏期内还要注意通风透气,密度一般10日龄每平方米养40-50 只,20日龄40只.30日龄30只。30日龄后如为商品鸡,则全日供料,自由采食,日粮粗蛋白要求18%-19%,可喂快大中鸡料,后期可喂一些青菜或青草,一般占总饲料20%左右,但不混入干料中喂,中鸡每群可养200-300只。30日龄后如留种鸡,采用定量喂料,防止早熟与过肥,种鸡每群可养100—200只,种鸡除限制饲养外,有条件还要限制光照,最好8周后开始改为黑凤鸡舍,每日光照8小时,至20周龄改为自然光,逐步增加光照,至开产前光照每日达15小时,产蛋高峰达 16小时。饲料可用全价种鸡饲料,在饮水中加入水溶性多维素等。(四)疾病防治疾病预防贯穿于整个饲养过程中,出壳苗鸡要注射鸡马立克氏疫苗。雏鸡在 1-5日龄、12-14日龄、病多管理差的在35-37日龄投药一次,每次3-5天,预防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首选药物为恩诺沙星,用10%溶液100毫升溶于100千克水中饮半天,或按每千克体重用10毫克。另外用泰龙(泰乐菌素)、强力霉素等药物预防霉形体、支原体等呼吸道疾病;经常用百毒杀等消毒药饮水消毒。在3周前后注意预防球虫病。7-10日龄进行鸡新城疫ii系苗滴鼻或饮水,同时接种鸡痘疫苗;12-14日龄,首免鸡法氏囊疫苗饮水,最好一免二周后再加强一次。种鸡要做好鸡新城疫、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灭活油苗接种预防工作,具体根据当地家鸡免疫程序来制订。

生态型肉杂鸡的生产和优势 篇5

1 生态型肉杂鸡的概念与地位

(1) 生态型肉杂鸡是肉食鸡的一个类型, 是与“快大型白羽鸡”、“优质型黄羽鸡”三分天下的一个流派;

(2) 生态型肉杂鸡是生态化饲养的肉食鸡, 是在草地上、林地里、果园内放牧饲养的肉食鸡;

(3) 生态型肉杂鸡是肉蛋杂交鸡, 是利用海兰、罗曼等商品蛋鸡做母本, 用快大型白羽鸡做父本, 采取经济杂交方式生产的商品代肉鸡 (商品蛋鸡♀×父母代肉公鸡♂=肉杂鸡) ;

(4) 快大型白羽鸡以生长快, 个头大著称;优质型黄羽鸡以品质优秀取胜;生态型肉杂鸡是健康鸡, 以健康为特色来立足。

2 生态型肉杂鸡是节约型畜牧业

2.1 节约煤炭能源

生态型肉杂鸡实行季节性饲养, 选择在四月初至十月末的夏秋季养肉鸡, 在寒冷的冬春季则休鸡空舍。在夏秋季养鸡, 充分地利用太阳光能取暖, 不用烧煤提供热源, 节省了煤炭能源。

2.2 节约电力资源

生态型肉杂鸡白天在林地草地上放牧饲养, 不使用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不采用机械给水, 不采用机械化喂料, 也不采用机械排污清粪, 既节省投资, 又节省电力。

2.3 节约耕地资源

近年来, 由于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 临夏市人工林地、草地的面积逐年增大, 给生态化方式饲养家禽带来广阔的空间。家禽饲养活动由庭院村庄转移到户外田间, 并不需要占用耕地, 不会减少耕地。生态型肉杂鸡的放牧场地是树林果园, 包括速生林、稀疏林、灌木林、果树林、荒地草地等, 不占用短缺宝贵的耕地, 所以是节地型畜牧业。康乐县、积石山县、临夏县有大量的草地、林地, 发展生态型肉杂鸡饲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4 节约淡水资源

工厂化养鸡是机械化或乳头饮水器或普拉松饮水器, 生态型肉杂鸡则是人工饮水器。生态化肉杂鸡用水量少, 仅供人鸡饮用, 也不用大量水冲洗粪污, 所以节约水资源。

2.5 节约建材资源

工业化的养鸡小区需要水电配套等基础设施, 建设的是标准化的鸡舍, 固定投入较大;生态型肉杂鸡在林地果园草地上放养, 不需建设高标准的鸡舍, 仅建设简易鸡棚, 用于防雨保温。因而, 节省砖瓦、水泥、沙石、木材等建筑材料, 投资仅是同样面积标准土建鸡舍的五分之一。

3 生态型肉杂鸡是环境友好型畜牧业

3.1 改善了对村庄庭院的环境污染

庭院养殖对村庄庭院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生态型肉杂鸡牧场, 建在远离村庄的林地里、草地上、果园内, 畜禽粪便不再污染农民的庭院, 不再污染村庄的街道, 有利于建设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新农村。生态型肉杂鸡模式, 改变了农民人畜混居的落后习惯, 有效防止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对农村居民的威胁。

3.2 实现了种养结合生态平衡

生态型肉杂鸡, 不搞大规模的养殖场, 不搞集中化的工业化养鸡小区, 不实行工厂化高密度饲养。养鸡农户化整为零各自为战, 把养殖业疏散在远离村庄的林地里、草地中、田间地头上。畜禽粪便既不污染庭院村庄, 也不会集中排放污染环境。生态型肉杂鸡在林地、草地、果园里放养, 家禽粪便等排泄物, 被绿色植物吸收利用, 变废为宝, 实现了种养业紧密型有机结合。

3.3 改变了环境的污染

工厂化、规模化养禽场或工业化养殖小区, 大量的粪便污物集中排放, 污染土壤、空气、水源等环境。生态型肉杂鸡粪便排放在林地草地里, 由绿色植物吸收利用。部分排泄在鸡棚中的粪便, 实行人工清粪, 进行堆肥等无害化环保处理后还田。

4 生态化养殖的防疫成本低、效果好

(1) 通风是重要而有效的防疫措施, 生态型肉杂鸡在林地草地上放牧饲养, 比舍饲笼养通风效果好。即使有病原菌存在, 也会被大气稀释, 浓度迅速降低, 密度变小, 且空气是流动的, 病原菌会在空气流动过程中, 迅速因失水等原因失去致病能力;

(2) 生态型肉杂鸡不实行高密度的舍饲笼养, 能够在草地上自由运动, 生存空间拥有量扩大, 保证了动物福利, 使其得到运动锻炼, 因而身体健康。生态型肉杂鸡为季节性饲养, 冬春季休鸡空舍4个月以上, 病原菌与寄主脱离, 打破生物循环圈, 起到了消毒灭菌的作用, 为第二年的饲养创造了良好的饲养环境;

(3) 生态型肉杂鸡为亲缘较远的肉蛋杂交鸡, 发挥了生物多样性优势, 具有杂种优势, 抗病能力增强。生态型肉杂鸡不追求人为的超出鸡生长极限的高速度, 顺其自然地生长, 生长速度适宜, 其免疫系统的发育同体重增长同步, 在注射疫苗时, 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 抗病能力大大增强, 防疫效果好;

(4) 工业化养殖饲喂的是全价饲料, 又被封闭在鸡舍牢笼里, 无法自由寻觅到大自然中的食物。生态型肉杂鸡在林地里草地中自由活动觅食, 有条件采食绿色植物、植物籽实、杂草中的小虫、沙砾等, 补充了身体发育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提高了免疫能力, 提升了自身的抗病能力。

5 从源头解决鸡肉产品的安全问题

工厂化养殖采取的是舍饲笼养方式, 鸡群得不到运动的机会, 没有运动的空间, 也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由于剥夺了动物的福利, 也危害了动物的健康。工业化的养鸡模式, 把用化学药物消毒防疫治疗, 作为对付畜禽疫病的主要手段。生态型肉杂鸡采取生态化方式, 把从单纯依赖药物转变到提高动物自身免疫系统的抵抗力上来, 使药品使用大大减少, 可有效控制疫病与药残, 从而大大提高鸡肉的安全水平。

6 生态型肉杂鸡的品质优势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篇6

1育成阶段的划分及饲养目标

现代养鸡两阶段饲养大多从第7周至20周为育成期, 育成阶段的饲养目标是保障育成鸡的正常生长发育, 有良好的整齐度, 降低死亡率, 提高成活率。合理控制性成熟和体成熟, 为顺利产蛋做好准备[1]。

此外, 在饲养过程中最好保证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饲养人员在14周的育成期内最好留在育成舍内进行饲养管理, 没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离岗, 这样对于提高育成效果大有好处。

2育成舍的选址与规划

育雏舍的选址必须遵循公共卫生原则, 远离居民区排污口、屠宰场等。与居民区不少于300~500 m的距离, 与其他鸡舍有至少有100 m的距离。育成舍门口设置消毒间或消毒池, 人员进入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为防止发生疾病, 要定期对鸡、设备、器具等进行清扫、消毒, 保持清洁的卫生。

育成舍的样式最好单独建设, 建成有窗式。经济条件好的鸡场可建成密闭式, 方便管理和对环境控制。

育成舍可以使用平养 (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 和笼养, 一般多采用笼养, 可以提高劳动效率, 增加饲养密度, 节省占地面积。笼养可根据需要采用两层、三层全阶梯或者半阶梯的笼养。对于种鸡饲养者, 育成阶段的公母鸡最好分开饲养。

3育成期饲料的营养及饲料过渡

育成阶段前期饲料营养要满足鸡的骨骼、肌肉和消化系统的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育成阶段中期肌肉和消化系统的生长迅速, 生殖系统发育强度不大。育成后期大部分器官的生长基本结束, 但是生殖系统的发育进入了快速生长的阶段, 脂肪沉积能力较强。

此阶段的营养供应在保障骨骼和肌肉的充分发育情况下, 控制性器官过早发育, 这样对于提高开产后的生产性能大有好处。

从育雏期到育成期, 饲料的更换是一个很大的转折。若体重和趾长达标, 7周龄后开始更换育成期饲料, 可按照每日更换20%饲料的比例用5 d的时间更换完毕, 也可以分别用1/3、1/2和2/3的育成鸡料替换育雏料, 更换期为1周[2]。如果达不到标准, 可继续饲喂雏鸡料, 直至达标为止, 并查明原因。

4饲养密度

无论是网上平养还是笼养, 都要保持适宜的密度, 才能使个体发育均匀。网上平养14只/㎡;笼养6~12周龄按照24只/㎡, 13~20周龄按照14~16只/㎡, 保障有5~8 cm的采食和饮水长度。

5限制饲喂

限制的目的是防止性器官过度发育和控制育成鸡适宜的体重, 防止过肥, 为顺利开产做好准备, 可节省10%~15%的饲料成本。蛋鸡育成期一般从8~18周龄开始进行限饲, 18周龄后根据该品种标准给予饲喂量。限饲必须与控制光照结合, 限饲期间, 切不可用增加光照等办法制激母鸡开产, 这将会对其后的产蛋产生有害的影响。

限饲的方法可定量限饲, 如喂给鸡群自由采食量的90%。或者停喂结合, 如1周内停喂1 d, 3 d内停喂1 d或2 d停喂1 d (隔日给饲) [3]。也可以限质饲喂, 降低饲料的营养浓度, 但是要保证各种氨基酸的供给。根据鸡群情况决定不同的限饲方法, 停饲日所占的比例越多, 则限饲越严格。

注意限饲开始, 必须要有充足食槽, 使每只鸡都有一定的槽位, 使鸡都能同时吃料。每1~2周, 定时随机抽取鸡群的2%~5%进行空腹称重, 如体重超过标准重的1%, 下周则减料1%, 体重如低于标准重1%, 则增料1%。称重应认真, 必须准确无误。在限饲时间, 如注射疫苗、断喙、转群、鸡群发病或处于其他应激状态等, 应停止限饲, 改为自由采食。

6均匀度

均匀度反映了鸡群的发育程度。均匀度的计算按平均体重±10%计算。均匀度在70%~76%时为合格, 70%以下为不合格, 77%~83%为相当好, 84%~90%为特别好。

7光照、温度和湿度等

育成鸡光照管理原则是光照时数应由长变短, 或者是保持恒定, 光照长度不能增加。一般8~10 h, 光照强度应由强变弱, 光照强度10 Lex。

温度以16℃, 相对湿度60%左右。通风的控制加强通风换气, 保持舍内空气清新。

改善舍内环境, 降低饲养密度, 预防啄癖, 在转群进入产蛋期前, 对断喙不当或漏断的鸡, 进行补断。

卫生和免疫。鸡舍定期消毒。检测抗体水平, 适时免疫接种。转笼前, 进行驱虫。

8注意事项

注意育成期前要有计划, 包括流动资金及人员, 饲养器具要备齐, 有光照设备、风扇、水槽、料槽、拖车、消毒设备以及温湿度计、注射器、水桶、盆、工作服、饲料、兽药和疫苗, 记录用的各种表格、笔、光照表、日操作程序等。

当转群时要尽量减少应激, 抓鸡时, 动作不可粗暴, 抓双腿不要抓翼降低舍内的光照强度, 以减少应激反应, 同时淘汰病弱残鸡。

参考文献

[1]徐海涛, 王立力.育成鸡的饲养管理.吉林农业, 2006 (06) :30.

[2]师亚玲.育成鸡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养禽与禽病防治, 1995 (05) :26-27.

优质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篇7

笔者从事优质鸡的饲养工作十多年,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此期间, 引领山区广大农户饲养优质鸡, 进行饲养示范和技术指导, 使一大批农户脱贫致富, 村财收入大大增加, 乡村经济得到极大改善, 因而发展优质鸡生产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现就如何做好优质鸡的饲养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1 场址选择与使用

提供优越的鸡舍环境是养好鸡的首要条件。农村空闲的山地、林地、果园都可以作为养鸡的场所, 但场地要求开阔, 空气畅通, 地面相对较为平坦, 周围活动场所宽畅, 场与场有足够距离, 相对远离公路和生活区, 场与外界有隔离带, 有围墙或围网与外界隔开, 场内有足够活动空间, 鸡活动时使其不与其他禽类或动物接触。一般一个场年饲养3~4批, 实行全进全出制, 每平方米饲养12羽, 不过度放牧, 提倡轮牧。每批出栏后应彻底清洗消毒, 空置2周以上, 消毒3~5次以上, 每次更换消毒药品种, 以达到彻底消毒目的。

2 育雏管理 (0~30日龄)

2.1 育雏前准备

清洗消毒育雏舍, 准备好水槽、料槽、垫料、饲料、常用药品、保温设施等, 进苗前1周将所需用具, 连同垫料 (谷皮) 一同薰蒸消毒24 h, 进苗前12 h应做好预热工作, 若鸡苗到达时温度达不到, 应先加热。将所有带有鸡苗的箱盒放在保温房内 (注意远离热源) , 此时可先加入水、饲料, 待室内温度足够时, 再慢慢将鸡苗放入育雏舍内。

2.2 保温措施

保温是第一关, 是养好鸡最关键的一关。首先要求育雏舍能保温, 但也应设有窗, 雏舍高度1.6~1.8 m, 最好用木制天花板 (吸水性较强) 。一般保温方法可采用地炕升温法、铁皮箱管道升温法、红外线灯泡升温等。雏鸡1日龄时舍内温度应达30~32℃, 以后每周下降2℃, 直到脱温。夏天保温时间10~20 d, 甚至更短, 冬天保温时间应达到40 d, 甚至50 d。观察雏鸡温度是否正常, 关键看鸡分布是否均匀, 活动、进食、饮水、睡态正常, 有无尖叫声。若温度不够, 容易发生鸡白痢, 此时, 雏鸡发出尖叫声, 稀粪粘于肛门或见肛门潮湿, 此时应给雏鸡加温, 并添加药物治疗。

2.3 免疫程序与预防用药

雏鸡1日龄时用3倍量MD疫苗作颈背皮下注射;4~5日龄断喙, (可用加工有直径0.4 cm孔洞的电烙铁烧烙鸡喙, 既简单快速, 又达到最小的应激目的, 断喙时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维生素K、预防量抗菌素) , 同时刺痘 (此时选择刺痘, 可减少抓鸡次数, 减少应激。要求鸡痘疫苗稀释浓度足够, 一般每瓶疫苗500羽, 加入注射水1/4疫苗瓶的量即够, 用钢笔尖沾取少量疫苗在鸡翅内侧无血管处刺1针) ;5~6日龄用1倍量新城疫-传支LH120二联疫苗滴鼻免疫或2倍量饮水免疫 (免疫前后3 d内添加适量多种维生素。免疫前将饮水器彻底清刷干净, 不可消毒, 停水2 h后将疫苗按每千羽1 kg饮水量稀释, 疫苗中最好加入保护剂, 均匀添加于饮水器, 再将饮水器均匀放置舍内。雏鸡饮完水不能马上加水、稍休息半小时后加水) ;1~6日龄预防鸡白痢:除了做好加温工作外主要依靠饮水中加入药物如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或氯氟沙星等药物防治, 连用5~7 d;8~9日龄鸡法氏囊双价弱毒疫苗2倍量滴嘴或饮水免疫 (方法同前) ;12~15日龄用禽流感疫苗作颈背皮下注射, 每羽0.35~0.40m L (注意抓鸡、围栏时应有足够空间, 不要让鸡太挤造成事故) ;10~20日龄注意保温, 同时注意适当通风, 此时可根据天气状况决定开关窗户的大小, 宜开单边窗户, 通过开窗大小来调节空气, 使其不形成空气对流;15~30日龄时在饮水中添加预防量抗球虫药如氨丙林或球必清等, 预防时每天1~2次, 发病时应及时增加药量, 甚至在10 kg饮水中添加青霉素800万u, 此时应更换垫料, 达到清除垫料中卵囊的目的;21~23日龄时用3倍量鸡法氏囊双价弱毒疫苗饮水;25~28日龄用1倍量新城疫-传支LH52二联疫苗滴鼻免疫或用2~3倍量饮水免疫。

2.4 饲养管理要点

2.4.1 新鲜全价饲料

选择高档鸡花料, 满足雏鸡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能量13.40 MJ/kg、粗蛋白21%、足够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建议10~20日龄雏鸡使用正大牌饲料510#或华龙400#, 鸡花料用量为250~300 g/羽;添加饲料时应少量多次, 吃完再添, 料桶每周清洁消毒1次。21~40日龄使用正大中鸡料511#或华龙中鸡料402#, 中鸡料一般用量为800~900 g/羽。

2.4.2 洁净、卫生饮水

一般使用颗粒料, 药物、添加剂添加于水中较为方便。添加药物应做到均匀, 按说明或加倍药量。首先溶于水桶, 再按比例扩容后添加到每个水壶。育雏期间, 雏鸡在疫苗免疫注射、断喙、生病、天气恶劣、转舍、消毒等应激时饮水中应加入适量水溶性多种维生素, 加水要及时, 水位要足够, 至少每天清洁饮水器1次, 饮水器每月消毒1次, 彻底清洁饮水器难洗的部位, 如槽位、壶口内侧。

2.4.3 清洁卫生、消毒全面

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不要停留在口头, 要重在落实。一切用具定期清洁消毒, 定期清扫消毒环境, 垫料定期更换, 保持松软、干燥, 每周带鸡消毒1次, 一般使用高效低毒广谱消毒剂, 如消特灵、烧碱、菌毒敌、过氯乙酸等, 轮换使用。

2.4.4 适时分栏

雏鸡进栏时饲养密度为40~50羽/m2, 20日龄时20~30羽/m2, 40日龄降为20羽/m2。

2.5 注意事项

1) 把握好育雏温度, 注重判断标准, 新手应在舍内挂温度计, 利于判断, 要准备好缺电时的加温燃料, 如木炭、木材等, 如果温度达不到要求, 晚上应把雏鸡抓到纸箱内过夜。

2) 育雏头3 d, 雏鸡宜饮用30~40℃温水, 并加抗白痢药物, 判断白痢的标准主要是看雏鸡肛门, 羽毛有水样粘于肛门即说明有白痢。

3) 育雏温度尤其头3 d应保持32~33℃, 以后逐渐下降, 每周降2℃, 至脱温, 但温度也不宜过高, 过高时会引起雏鸡脱水, 表现尖叫声, 烦燥, 远离热源、暴饮等。

4) 雏鸡舍地面应保持干燥、干净、松软, 不应有任何异物, 因为有异物时雏鸡会产生异食癖, 垫料应及时清除, 一般1~2周清垫料1次。

5) 进雏前, 预先将多种维生素、少量抗生素加入水中, 在食盘、料桶中添加少量鸡花料,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 观察舍温是否达到32~33℃, 若达不到先不放鸡苗, 待舍温达到要求时, 再放入鸡苗并关上门。

6) 晚上应当有值班制度, 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如断电、堆压等。

7) 雏鸡饲料应选择高档料, 以增强体质。

8) 适时调整雏鸡密度, 让鸡羽生长、活动有足够空间。

9) 根据气候, 增减空气流通量, 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

10) 养好雏鸡应做到手脚勤快, 认真观察, 各项工作及时跟上。

3 育成期管理 (30~42日龄)

育成期管理相对容易, 要分疏密度, 保温通风, 预防用药, 卫生消毒, 增加运动, 添加青料 (多雏) , 及时喂料, 充足饮水。育成期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中鸡生长快速, 必须有足够氧, 应及时分疏密度, 及时转群或分栏, 密度一般为15~20羽/m2, 转群前后2 d添加预防量抗生素, 天晴时开始放牧, 雨天不放, 突然下雨时及时赶回并预防用药。

2) 中鸡的生长强度虽比育雏期低些, 但体重增加仍较快, 采食量不断增加, 是骨胳、内脏器官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因此, 中鸡饲料营养也应全面, 一般要求能量为12.14 MJ/kg、粗蛋白19%、氨基酸、维生素全面。从小鸡料过渡到中鸡料, 应采用逐步过渡的办法。即2种料对渗拌匀饲喂2~3 d。及时调节料桶高度, 其高度应与鸡背平高。

3) 根据冷天、热天、早晚温差情况, 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 及时开、关门窗, 避免鸡得感冒等呼吸道病, 一旦轻微发病, 立即用泰乐菌素、环丙沙星等药物治疗。

4) 应搞好卫生消毒, 每周带鸡消毒和地面环境消毒1次, 每周清洁水池1次, 必要时水池清水消毒。水槽每天清洁1次, 料桶每周清洁1次, 垫料每2周更换1次, 若垫料管理不好, 太脏、板结甚至如烂泥, 鸡容易患大肠杆菌病, 这时应立即更换垫料, 饮水中加氟苯尼考、利氟霉素等药物治疗。

5) 中鸡放牧, 在野外吃些青草、虫子, 一般羽毛生长亮丽。若不能从野外补充摄食, 应在水中适当加多种维生素, 晚上10:00过后关灯, 让鸡充分休息。

6) 水位应足够, 水位降低时要及时增加饮水, 以满足生长需要用水。水位高度及时调整, 让鸡顺畅饮到水。

7) 注意消毒, 换上雨鞋, 穿上工作服, 谢绝参观。

8) 注意认真观察, 夜间值班时, 要细听鸡群呼吸有无异常声响, 鸡群是否安静。

9) 做好各项记录, 饲料、用药、鸡群状况, 死亡数量、温度、密度等。

10) 若养混合苗时, 此时最好采用公母分群饲养, 降低残次品率, 利于增重。

4 育肥期管理 (43日龄以上)

育肥是为了促进脂肪沉积, 增加肥度、改善肉质、增加羽毛亮度。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1) 加强鸡新城疫疫苗免疫1次:时间安排在50~65日龄, 使用I系疫苗1倍量皮下 (肌肉) 注射或NDC30-86株疫苗3倍量饮水。

2) 适时分疏密度 (以12羽/m2为宜) 或剔除残鸡, 可先出售部分鸡, 以降低密度, 减少成本付出。

3) 提高日粮能量水平, 即使用大鸡料, 能量水平一般为13.40 MJ/kg、粗蛋白16%。

4) 水槽、料槽数量应足够 (1个/100羽) 。

5) 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保持室内环境干净、舒适。

6) 光照强度宜弱, 晚上10:00过后应关灯。

7) 减少饲料浪费, 降低饲养成本。饲料占总成本70%~80%。注意以下几个环节来减少饲料浪费: (1) 使用正规料槽, 料槽数量要足够, 料槽高度要适合; (2) 用正规厂家饲料, 饲料颗粒应大小均匀, 口感好; (3) 喂料应一日多餐, 一次给料不能太多; (4) 精确断喙, 利于减少饲料浪费; (5) 饲料贮存间要密闭, 防止鼠害。

8) 夜间售鸡, 适时上市。夜间出售时要关灯, 用手电照着抓鸡, 不惊扰其他鸡。因为饲料转化率随日龄增长而逐断下降, 料肉比增加。为减少成本, 提高效益, 应适时上市。把握市场信息, 分析价格走势, 决定最佳出栏时机。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篇8

育雏期6~8周龄, 体重 (体质量, 下同) 达到标准后至17~18周龄为育成期, 育雏结束后, 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如体温调节, 消化等机能基本健全。雏鸡开始脱温, 采食量增加, 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处于旺盛时期, 机体本身对钙质沉淀、积累能力有所提高, 母鸡12周龄以后性器官的发育尤为迅速, 对环境条件和饲养条件非常敏感, 因此保证鸡的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充分发育, 严格控制性器官过早或过晚的发育, 有利于提高开产后的性能。

2. 育成鸡的培育目标

育成鸡的培育目标是体重的增长符合标准, 具有强健的体质, 能适时开产。骨骼发育良好, 骨骼的发育应该和体重增长一致。鸡群体重均匀, 要求有80%以上的鸡体重在平均体重的0.9~1.1倍范围之内。产前做好各种免疫, 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保证鸡群能安全渡过产蛋期。

3. 蛋鸡的生长模式及体成分变化特点

6~8周龄前增重不十分明显, 增重潜力不大, 此后至10~12周龄前增重潜力很大, 增重明显, 其后增重缓慢, 从体成分变化特点来看, 6~8周龄前主要是内脏器官的发育, 所以增重不十分明显, 而此后至12周龄前, 除内脏器官继续发育外, 骨骼、肌肉发育很快, 增重明显。13~14周龄骨架基本形成, 增重开始缓慢, 此后体脂沉积明显加快, 体组织中变化最大的是卵巢, 因此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重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有利于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 蛋鸡的体重增长一般在36~38周龄才停止。

4. 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的重要性及如何达标

(1) 体重与性成熟 (1) 10周龄以后, 从胫长发育为主转向体重达标为主, 特别是18周龄时体重是关键, 决定产蛋量的高低和整个产蛋期蛋重的大小。体重大的青年鸡先开产, 体重小的鸡后开产。 (2) 鸡的体重大小大致在12~15周时已经基本定型, 在这之后无论怎样努力, 体重小的鸡也难于改变其在鸡群中体重小的位置, 所以在育成前期必须注意鸡群的体重及时分出体重小的鸡单独组群, 给予优良待遇。 (3) 体重小的鸡不仅开产晚, 体质也差, 一般产蛋也少, 体重大的鸡易提前开产, 过肥的鸡身体负担重, 一般产蛋也不会持久, 所以维持鸡群的正常体重 (标准体重) 具有重要意义。 (4) 中型蛋鸡的体重标准与饲料消耗 (见表1) 。

(2) 鸡群均匀度与产蛋性能对每只鸡来讲, 开产的第1周是产蛋的练习阶段, 第2周开始进入高产期, 如果鸡群体重均匀, 大多数鸡能在相近的日龄开产, 开产之后产蛋率上升很快, 几乎在2~3周之内就能达到产蛋高峰, 体重差异大的鸡群中有些体重大的鸡开产很早, 而体重小的开产又很晚, 因此产蛋率上升缓慢, 产蛋高峰不高, 高峰也很难维持长久, 所以在育成期每周或至少2周抽测鸡群的体重, 了解鸡群均匀度的变动, 并及时调整饲养管理。

(3) 体重及均匀度达标的主要技术措施 (1) 营养调控: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特点研究表明, 蛋鸡育成前期 (0~8周龄) 体重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日粮粗蛋白质水平, 育成后期日粮能量水平对体重的影响较大, 并且能量比蛋白水平对蛋鸡开产体重影响更大。为了保证机体良好的生长发育, 20周龄前蛋鸡能量的摄入量应保证在87 923 KJ以上, 要求日粮能量水平保持在11 514~12 351 KJ/kg, 蛋白摄入量应达到1.0~1.2 kg。 (2) 建议全期采用有控制的自由采食, 即根据品种有所建议的营养水平日粮及推荐的采食量供给饲料, 及时根据鸡的体重来通过增或减或停下日 (或下周) 供料量来进行体重控制, 因为随意的自由采食容易造成体重不增重和负增长, 而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 使用高浓度的日粮进行随意的自由采食或限制饲喂 (尤其是培育后期) 更容易控制体重发育。 (3) 换料方式:当育雏期向育成期, 育成前期向育成后期过渡时, 换料应遵循的原则是根据体重达标情况一致性及发育情况而定, 而不应机械地根据日龄去换料, 而且换料应循序渐进, 逐渐过渡, 以减少换料应激对鸡体发育的影响。 (4) 无论是体重偏小或超重都不应急于求成在短期内使鸡体重迅速达标, 而应当循序渐进逐渐来达标, 偏小时在短期内使体重达标 (尤其是后期) 极易造成小而肥的个体, 从而影响生长性能, 偏重时通过减料来使体重迅速达标, 使增长停止或负增长, 这将会影响到正常器官和组织发育, 尤其是后期即使是超重也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速度, 有利于生殖器官的发育。 (5)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是影响培育成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育成期对饲养密度的要求 (见表2) 。 (6) 育成期温度管理与通风换气:育成期的鸡对温度的变动有很大的适应能力, 但应避免急剧的温度变化, 日温差的变化最好能控制在8℃以下, 如果舍温在10℃以下, 或30℃以上可能对育成鸡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应该采取适当的对策。育成鸡对环境湿度不太敏感, 湿度在40%~70%范围之内都能适应。育成鸡必须供应足够新鲜空气, 但不要有贼风, 良好的环境条件可避免羽毛生长不良、生长下降, 鸡只大小不一致、饲料转化率下降及疫病的发生。

5. 光照管理

不同季节培育的雏鸡性成熟日龄不同, 10月—次年2月生产的雏鸡由于生长后期处在日照时间逐渐延长的季节, 容易早产, 4月—8月生产的雏鸡生长后期日照时间逐渐缩短, 鸡群容易推迟开产, 鸡群过早或过晚开产都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如果鸡群还没有长成就被催促开产, 常使小母鸡采食的饲料不能满足各个方面的营养需要。结果导致体重增长迟缓、瘦弱, 蛋重长期不见增大, 脱肛和啄肛的现象增多, 由于体质差, 缺乏维持长期高产的体力, 一般产蛋高峰期维持的时间短, 同时, 鸡体质弱, 抵抗力下降, 容易感染各种疫病, 死淘率高, 所以鸡群不是越早开产经济效益越高。而开产过晚, 又会增加育成费用, 且易造成鸡体过肥。避免这种由于育种季节的不同造成性成熟不协调的矛盾的措施是:育成后期处于夏至 (6月21日—22日) 之前的鸡群, 在育雏前期光照时间逐渐减少的阶段, 不应将光照最终减少到与该群鸡18~19周龄左右时的当地自然光照时间为止, 通过补充人工光照来使鸡群18~19周龄以后, 根据体重发育、品种要求等具体情况增加光照时间, 刺激性成熟, 做好产蛋准备。育成后期处于冬至 (12月21日—22日) 之前, 则完全利用自然光照, 光照对雏鸡性成熟影响不大, 可利用较长时间光照来延长采食时间, 弥补雏鸡采食量不大的缺陷, 最大限度地加快生长速度。

6. 防止开产推迟的方法

实际生产中, 5月—7月培育的雏鸡容易出现开产推迟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雏鸡在夏季期间采食量不足, 体重落后标准, 在培育过程可采取以下措施:育雏期间夜间适当开灯补饲, 使鸡的体重接近于标准;在体重没有达到标准之前, 持续用营养水平较高的育雏料;适当地提高育成后期饲料的营养水平, 使育成鸡16周龄后的体重略高于标准;在18周龄之前, 开始增加光照时间。

7. 育成鸡的日常管理

鸡群的日常观察。发现鸡群在精神、采食、饮水、粪便等有异常时, 要及时请有关人员处理;经常淘汰残次鸡、病鸡;经常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保持照明设备的清洁;每周或隔周抽样称量鸡只体重, 由此分析饲养管理方法是否得当, 并及时改进;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和程序, 进行防疫、消毒、投药工作, 培育前期尤其要重视法氏囊病的预防。法氏囊病的发生不仅影响鸡的生长发育, 而且会造成鸡的免疫力降低, 对其他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 如新城疫、马立克等。切实做好白痢、球虫、呼吸道等疫病的预防, 以减少由于疫病造成的体重不达标和大小不匀。

8. 补喂沙粒

鸡的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 篇9

1 饲养管理

1.1 观察鸡群

饲养人员要经常仔细观察鸡群, 发现鸡群的异常情况要及时记录并报告。观察鸡群的健康、采食情况、活动状况, 挑出病鸡、死鸡、淘汰鸡等, 并检查饲养管理是否符合要求。

主要观察:鸡冠及肉垂颜色、羽毛状况、食欲情况、精神状态、肛门污浊情况、粪便等。

1.2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 鸡群的活动空间小, 易产生应激, 导致环境恶化, 影响鸡的生长发育, 容易发生传染病, 发病后也容易传播。因此, 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 见附表。

1.3 通风换气

一般养鸡户只注意鸡舍保温, 而往往忽略鸡舍的通风换气, 使得鸡只呼出的二氧化碳、粪便分解产生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及灰尘浓度增高, 舍内空气及易污染, 在冬季和塑料大棚养鸡时最容易出现。有害气体尤其是氨气不断刺激鸡的呼吸道粘膜, 降低呼吸道粘膜的屏障作用, 降低鸡的抗病力。

1.4 控制相对湿度、温度和光照

鸡舍内的相对湿度对舍内的环境影响很大, 温度太高时, 舍内太干, 容易产生尘埃, 尤其是在厚垫料饲养、温度太低时。舍内太湿, 又容易产生氨气、硫化氢及其他有害气体, 同样会导致鸡舍内环境恶化。控制湿度最好调节适宜的温度配合垫料管理。合理光照, 可以促进雏鸡采食、饮水和运动, 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

1.5 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消毒要全面彻底, 要做到定期对鸡舍用具和环境清洁消毒, 定期灭蚊、灭蝇、灭鼠, 定期更换消毒池内的消毒液;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随意进出鸡舍;坚持带鸡消毒, 坚持全进全出;妥善处理粪便、病死鸡、污水和生活垃圾;保证饲料饮水无污染等。

1.6 严格选择饲料

一定要根据家禽的不同生长阶段科学配制日粮, 日粮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必须充足且比例适合。饲料的选择是鸡只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 一旦采食被病毒、细菌、虫卵等污染的饲料, 就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 鸡饲料的选择也是防止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1.7 做好记录

详细记录鸡群采食、用药、疫苗接种等情况, 便于日后查看。

2 疫病防治

2.1 病慢性化和非典型化

目前, 依据鸡病发生状况和剖检变化, 多数鸡病表现为慢性化和非典型化。如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病等, 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大都表现病程长, 发病率和死亡率低, 而且临床症状也比以往轻微。在临床诊断上必须借助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免疫状况或必要的血清学检验, 进行综合分析, 才能做出确诊。

2.2 超强毒株出现

超强毒株的出现给鸡病防治带来困难, 如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用常规免疫程序, 均控制不了病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极具典型性, 主要危害1月龄左右雏鸡, 死亡率在20~30%, 个别可达40%。

2.3 旧病不断以新面目出现, 且一病多症

一些危害养鸡生产的疾病, 在饲养环境、疫苗接种程序不断变化、疫苗种类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不断以新面目出现而继续流行, 为有效控制鸡病带来了诸多障碍, 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先后发现了呼吸型、肾型、腺胃型等。

2.4 发病日龄跨度大

部分传染病发病日龄变宽, 如传染性法氏囊病, 发病日龄最小的仅8日龄, 还未接种疫苗就感染发病, 大的可见于110日龄育成鸡。又如鸡痘, 有的雏鸡仅8~9日龄便感染发病, 按4周龄进行首免, 许多鸡可能已感染此病, 200天的产蛋鸡也可发病。

2.5 混合感染病例增多

近几年, 混合感染病例日渐增多, 已超过单独发病病例。常见的有病毒病之间合并感染, 如传染性法氏囊病与新械疫, 新城疫与传支;病毒病与细菌病混合感染, 如新城疫与大肠杆菌病, 传染性喉气管炎与支原体病;细菌病之间的混合感染, 如大肠杆菌病与传染性鼻炎, 大肠杆菌病与葡萄球菌病。这些疾病的发生, 给临床诊治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2.6 病原耐药性增加

上一篇:供电节能下一篇:基础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