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留守儿童的世界(精选9篇)
走进留守儿童的世界 篇1
“走进留守儿童的世界, 我的心是快乐的。我熟悉了他们的声音, 看惯了他们的眼神。那表情里的音乐、小说、诗歌和散文是我怎么也读不厌的。对他们的爱已深深根植于我的心里, 他们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愿悲伤着他们的悲伤, 幸福着他们的幸福……”这是我作为留守儿童代理妈妈的心声。
在和他们一起度过的日子里, 我倾注了我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做到这些不是容易的事, 但我没放弃过对他们的爱。我知道, 他们是非常特殊的群体, 他们比一般的孩子更需要关怀, 更需要爱。
当我成为他们的代理妈妈的时候, 首先开展了心理教育。当时的留守儿童中有许多孩子不听代理家长的话, 个性非常古怪, 在学校显得孤僻。我没有急于去教育他们, 而是先让孩子去认领或者种一棵“倾诉树”, 在这棵树下, 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说出来, 同时还设立了“代理妈妈知心信箱”, 让孩子把心中的委屈痛快地表达出来。
在我所任班主任的一个班中, 有个男生, 他和自己的姑妈生活, 但是姑妈平时很忙, 没有多余的时间管他的生活和学习。可是他的自理能力差, 洗衣不会, 做饭不会, 卫生习惯、学习习惯都很差。更严重的是学习成绩一天天下滑, 发展到后来根本不做作业。于是, 我和他的姑妈进行了交流, 了解了他的情况。我找他谈心, 每天都过问他在家学习是否有困难, 都做了些什么家务活。我经常去他家, 教他洗自己的衣物, 教他做简单的饭菜。特别是在学习上, 我给他辅导功课, 给他鼓励, 让他树立自信心, 勇敢地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我把他的进步都记在我的日志上, 并经常在班上表扬他。渐渐地, 他的许多坏习惯不见了, 更可喜的是, 他不再不写作业, 回答问题也积极了。作为代理妈妈的我, 这是多么欣慰啊。
还有一个低年级的女孩子, 她的父母在她3岁的时候就去打工了。她总是对我说, 爸爸妈妈每年都说回来过年, 可为什么每次都骗她。我知道说教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只有让她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无私和父母博大的爱才能让她释怀。我先让她打亲情电话, 倾诉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当她听到父母也非常想她, 要她听爷爷奶奶的话的时候, 她哭得很伤心。过后我告诉她, 父母一定很爱你们姐弟, 他们在辛苦的为你们挣钱啊……从那以后, 当他们缺少衣物, 想买学习用品的时候, 我都给予资助;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 我就给他们讲解, 辅导作业。同时我让她和所有的留守儿童一起, 阅读课外书籍, 丰富她的知识, 使她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 淡化她对父母的思念。
作为教师, 我让他们在学习上即使没有父母的督促, 也能独立学习, 勤动脑筋。上课听讲要注意方法, 在没有人陪伴着复习的情况下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品德教育方面, 我也非常重视。大多数孩子都有不良品行:不诚实、做错事善于撒谎、自私、乱花钱等等。针对这些问题, 我经常家访, 与孩子的代理家长交流, 共同督促孩子, 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学校的教师一道, 从行动上真正关心他们, 爱他们, 用身边的、书中的感人故事去打动他们, 教育他们, 改变他们。从一点一滴中去改, 肯定他们看似不起眼的进步, 鼓励他们做得更好。在课余时间, 我让孩子在“留守儿童之家”听歌、看书、做游戏。参加体育活动, 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 让他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培养自己的爱好、特长。
我们相信, 留守儿童在大家的关怀下, 在“快乐家园”和“亲情港湾”的帮助下, 会健康成长的。记得有位名人说过:“成功的教师是用一百种方法教一个孩子, 不是用一种方法教一百个孩子。”对留守儿童更应如此, 我倾注了我全部的爱, 和关心他们的人共同努力, 把可爱的孩子带到健康向上的道路上。
注:该教师被评为县级十佳代理家长称号。
走进留守儿童的世界 篇2
到了那我们走进了当地条件较好的一所学校:“周岭小学”,一走进那所小学,我们就遭到村里人的热情款待,吹喇叭的吹喇叭,踩高跷的踩高跷,扭秧歌的扭秧歌,有的孩子还穿上小动物的服装欢迎我们。我首先看到了:一个教室那么大的操场,操场是一片土地,上面有着许多小石子,操场旁有两棵大柳树,中间有一口井,打上来的水,喝起来又苦又涩。
到了那,第一顿饭是午饭,先说说饭菜有什么:带鸡屎的鸡蛋,几乎没有味道的面条,发黑的凉馍。我们谁也不想吃,最后在老师的“逼迫”下吃了20个面片,半个馍,可带屎的鸡蛋谁也坚决不吃,最后老师给我们出了个主意:把鸡蛋送给贫困孩子,这个办法得到了我们的赞同,我们争先恐后的把鸡蛋往自己的口袋里塞,不一会我们的鸡蛋就被抢光了,我们便到别的桌上要鸡蛋,每人口袋里至少有2个鸡蛋,回到宿舍,我们把拿的鸡蛋,送给那里的孩子,我看见,当我们给他们鸡蛋的时候,他们眼里露出的全是兴奋。
老师用最快的速度给我们安排完床位,就带着我们去种地啦!因为要在山上种,所以我们每人拿了一瓶水后,就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向山上走去,最窄的路,就跟一个文具盒差不多,终于到了山中央,农民伯伯拿着锄头,开始耕地,耕了一会儿,就让我们耕,任可欣拿着锄头费力的耕,可老是耕歪,任可欣耕了8下,就胳膊疼了,我想我可能会耕得好一点,可我也老耕歪,还耕出许多蜘蛛!
终于一天过去了,我来到了宿舍,用冰凉的井水洗了脸和刷了牙,开始铺被子,睡觉了,床上非常挤,只能把几个人调走,老师进来了,把灯关了,我们宿舍里一片惊呼,老师只好把灯开开。任可欣在拉被子的时候,发现一只蜘蛛,一个农村小姑娘见了,急忙用手抓住,踩死,可我们的心还安静不下来,还怕再有蜘蛛,在老师的安慰下,我们才乖乖的躺下,过了一会儿,老师把灯关了,我本想快快的入睡,可总有人窃窃私语,把手电筒的光乱照,还得我们到12还没有睡,老师进来了,把那些窃窃私语,把手电筒的光乱照的人臭骂了一顿,可那些人在老师睡了以后,装鬼、僵尸,又挨了一顿臭骂后才睡,那时已经2点了。
早上6点,我们起床了,在有着柳叶的井水里洗漱,今天我们要到周岭村最贫困的一家,沿着陡峭的山路,我们来到了这户人家,的确,这家很穷,土盖的房子裂了缝,最宽有我的一个食指宽,他们的布鞋开了口,衣服烂了长长的一道,小孩流着鼻,很羞涩的看着我们。当一个小记者给这家小孩照相时,那个小孩躲到了一边,我和任可欣给那户人家的阿姨钱,那个阿姨不要,还说:“我要着干啥,你们留着。”我们没有办法只好放在她腿上跑了,过了一会儿,老师呼吁我们捐款,最后我们捐了354元,把这钱分给2家人。
走的时候我把我带来的本子送给了一个小姐姐,这时我想到了我在蓝田的好朋友苏倩,他们的生活更苦,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走进留守世界,让爱勇往直前 篇3
关键词:用“爱”帮助;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我们都知道“爱”是永恒的主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今天我们祖国就有这样的一大群缺少关爱,缺少人们正视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很痛苦、很悲伤,他们就是留守儿童,他们不知道爱是什么?怎么去爱别人?他们对社会,对别人充满了仇恨憎恶。每当他们内心无法承受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要么轻身,要么破会他人,他们就像定时炸弹随时会爆炸,让人无法想象他们下一步会干什么?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留守儿童已是社会面临的难题,他们的比例以达到了占全国的47.7%,为了让他么能健康成长,长大后不再危及社会与他人,作为一线的我们就应该进早走进他们冰冷的世界,用我们的爱温暖他们受伤的心灵并呼吁广大教职工都献一份爱心,让留守儿童感悟爱的真谛,将来用爱回报祖国,感恩他人。
一、关心留守儿童从身边做起,用“爱”呼唤他们
留守兒童相对其他学生来讲,他们很可怜,内心很痛苦,他们不但没有父母的疼爱还会遭到别人的歧视:因此我们关心他们不能停留在表面,我们应走进他们的心田,用真心换取他们的信任,这就要求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做起,让他们不再感觉孤独无助。我们班有一名学生叫王熙江,他父母离婚以后就一直和年迈的奶奶住在一起,生活很困难,时不时他就会偷拿别人的东西引起了其他学生的攻击,为此我并没有去责骂他,而是动员其他同学不要伤害他的自尊心,不要骂他“小偷”我们应帮助他,让他改掉坏毛病,不久同学们都愿意送他橡皮、小刀、铅笔等。作为班主任的我时时鼓励他每做一件好事就会奖励他一些生活用品及学习用具。在我和班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他再也没有拿过别人的东西还常常主动去帮助别人。虽然我们给留守儿童的东西是有限的,但至少我们用我们真诚的爱心去感动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让她们明白正确的生活方式这样不但能给自己带来幸福,还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二、关心留守儿童从心里关注开始,用“爱”感动她们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问题,孩子情感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性格脆弱。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经常拿到父母的的钱,不会打算再加上监护人的宠爱,导致他们往往胆大,随心所欲,蛮横,暴躁,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会开展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主体班会,我会收集一些外出打工父母艰辛劳作的生活短片,在班会上播放给他们看,从而让他们知道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明白父母挣钱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让他们知道感恩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其次一些不能与父母及时交流的学生我会开通学校的爱心电话,让他们与远在天涯海角打工的父母得到交流,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真切的体会到世界上最爱自己的人依旧是爸爸妈妈让他们内心充满希望,从而刻苦学习,坚持努力为有一天与父母团聚奠定基础,就这样在孩子一天天长大的心灵中种下爱的种子,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三、关心留守儿童,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用“爱”拯救他们
留守儿童许多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在农村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了9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向辍学道路。我班这样的学生我会给他们开小灶,我主动抽时间帮助他们,让他们把多余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我还会推荐一些励志方面的书,让他们从内心深处, 从思想上真正知道如何去改变命运,如何打造自己,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上主动探求,感受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兴奋。现在我班留守儿童已形成你追我赶的趋势,很多孩子都为他们的进步感到高兴。
四、关心留守儿童,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用“爱”成就她们
大多数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的影响。作为班主任我常在班会课上让他们看一些有关法律常识的短片让他们知道如何做人?如何体现自己人生价值。例如我班留守儿童李淑莉同学他从小立志,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努力拼搏通过自己的奋斗做一名对家乡,对社会,对祖国有益的人;将来考上大学凭自己的实力去北京见离别多年的母亲,让年迈的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那些与自己经历一样的孩子,感恩亲人,回报祖国。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虽是社会的重大问题,但人人都用爱的双手去帮助她们,用爱的目光去鼓励他们,用爱的行动感化他们。从身边小事开始,从一言一行开始让他们体会爱的神奇,爱的伟大。坚信他们会从一个冰冷残酷的孩子变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有用之才。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携手共进,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让留守儿童在爱的浇灌下茁壮成长。
带儿童走进音乐世界的实践探索 篇4
一、边唱儿歌,边做动作,提高学习兴趣
儿歌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产物,不仅有朗朗上口的歌词,而且有美妙动听的旋律。儿歌歌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和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所描绘的事物主题单一,具体、形象、生动,能够直接反映事物的本质,让孩子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便于幼儿理解、记忆,更容易引起儿童兴趣,为儿童所接受,也是儿童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和愿望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
比如儿歌《蚂蚁》第一段唱到:“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仅仅用了24个字就形象、具体地描绘了主体、地点、事情的发展、表现,简单、直接,符合儿童特点,易于儿童接受。第二段唱到:“小小蚂蚁想一想,想出好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抬着一起走。”也是仅仅用了24个字,就把蚂蚁的开动脑筋、想出办法、如何实施、快乐表现展现得淋漓尽致。歌曲的旋律也是极其符合儿童特点的,篇幅短小、结构简单,仅仅用了8个小节,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节奏也是以均匀的八分音符为主,为了增加歌曲的动感,在第5小节和第7小节用了附点八分音符,为歌曲增添了不少活力,易于儿童演唱。加上他们的情感易于激发、易于显露,在唱的时候还会随着音乐做着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儿歌《学做解放军》特别受男孩子的喜爱,曲调简单、质朴、坚定,朗朗上口、易学易记。歌曲共有三段歌词,第一段唱到:“敲起锣,打起鼓,吹起小喇叭,排好了队伍,学做解放军。哒哒哒哒哒嘀,嘀嘀嘀哒嘀哒,人民呀解放军,多呀么多光荣。”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学做解放军时的激动心情,把对解放军的崇尚描绘得淋漓尽致。第二段唱到:“向左转,向右转,齐步向前走,挺起了胸膛,跑步向前冲。哒哒哒哒哒嘀,嘀嘀嘀哒嘀哒,人民呀解放军,多呀么多威风。”描绘了孩子们学做解放军的动作、姿态,内心的感受。第三段:“挎着刀,握着枪,背着手榴弹,勇敢呀杀敌,争取立大功。哒哒哒哒哒嘀,嘀嘀嘀哒嘀哒,人民呀解放军,多呀么多英雄。”抒发了对解放军的赞美之情。歌曲篇幅不长,只有4个乐句,结构简单,一段体曲式结构,中间模仿小喇叭的衬词“哒哒哒哒哒嘀,嘀嘀嘀哒嘀哒”每段都有,非常符合儿童特点,深受孩子们喜爱,每唱至此,孩子们都会模仿吹小喇叭的动作,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也是整首歌曲的点睛之笔。
边唱儿歌,边做动作,不仅可以表达孩子们内心对音乐的感受,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儿童的音乐感觉。随着时间的发展,这样的歌曲唱多了,动作做多了,孩子们的乐感自然就培养起来了。
二、强化儿歌在儿童技能技巧学习中的运用
学习一门音乐技能技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为了强化孩子的基本功,往往会布置一些枯燥、无趣的基本练习,诸如音阶练习、手指练习、旋律性不强的练习曲等等,这类教师不懂得儿童教育学、心理学,不知道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大的动力,严重抹杀了儿童学琴的积极性。
换一种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基本功训练的同时穿插一些孩子们熟悉的儿歌,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可以想象,如果将孩子们熟悉的儿歌配上伴奏融入到技能课教学中,孩子们一边弹着琴、一边唱着自己熟悉的儿歌,那岂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如著名作曲家陈歌辛创作的充满喜庆色彩的歌曲《恭喜恭喜》,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唱的一首儿歌,也是每到过年的时候在大街小巷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一首歌:“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歌曲篇幅不长,仅有6个小节,结构简单,一段体曲式。旋律极有过年气氛,朗朗上口。如果教师将其进行一下简单的改编,或在钢琴谱上配上简单的伴奏,让孩子在过年的时候给大家表演一下,岂不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孩子既练习了基本的技能技巧,又培养了对所学乐器的兴趣,孩子在表演的同时大家还可以跟着孩子一起歌唱,抒发一下情怀,烘托一下过年的气氛。
强化儿歌在儿童技能学习中的运用,不仅能使儿童从枯燥、乏味的技能技巧训练中走出来,而且通过在所学乐器上的儿歌演奏可以让儿童享受到学习乐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愉悦,也可以满足他们情感表达的需要。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启迪了心智,陶冶了情操,完善了人格,教学的意义真正得以实现,因为“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功课、技能的最终目标。
三、多欣赏一些节奏明确、曲调优美、欢快的乐曲
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宽容性。儿童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由于他们所能运用的自我表达手段有限,音乐就成为儿童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自我表达是音乐的主要功能之一,这种功能是音乐的各种特性所决定的,它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儿童教育的规律。音乐的宽容性可以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自我表达、自我发挥的均等机会。
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土耳其进行曲》节奏简单,以八分音符为主;结构简单、工整,采用二部曲式结构:A+B+A+B+A+ 尾声;曲调欢快、活泼,伴奏部分辅以八分音符、半分解伴奏音型。A段主题坚定、朴实、明朗,表现了士兵们气宇轩昂、生气勃勃的形象。B段主题轻快、灵巧、诙谐、活泼,使人产生心情愉快的感觉。这首作品充分运用了钢琴跳音、连音等不同演奏方法,两个主题交替出现,具有诙谐的气氛。再加上力度不停变化,音量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土耳其士兵们迈着矫健的步伐气宇轩昂、生气勃勃、充满愉悦心情地从远方渐渐走来,又渐渐远去的生动形象,非常适合儿童欣赏。儿童还可以借助欣赏此曲对钢琴的形状、演奏方法、音色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我国著名作曲家黄海怀创作的二胡曲《赛马》表现的是我国内蒙古人民在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上进行赛马比赛时的场景。乐曲主题采用的是蒙古族民歌《红旗歌》,将蒙古风格的音阶和节奏同汉族音乐中常用的装饰音巧妙地结合使用,使乐曲既有欢快奔腾的场景,又有优美抒情的景象。同时运用二胡拨奏和连奏的技巧,使乐曲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欢快、热烈。乐曲开始时描写了奔腾激越纵横驰骋的骏马,来刻画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第二段的开始二胡奏出引用民歌的全曲旋律,曲调欢乐、抒情。接着二胡通过对民歌进行加花变奏,又一次重复旋律,再一次展现蒙古人民的愉快心情。接下来二胡创造性地运用大段落的拨弦技巧,使赛马妙趣横生。第三段是二胡模仿马头琴,把草原的辽阔美丽和牧民们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乐曲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这首作品曲调欢快、热情、奔放,形象地展现了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景象。儿童借助此曲不仅可以展开对二胡形状、演奏方法、音色等的认识,还可以展开对马的认识,还可以随着音乐自己做各种动作,表达内心的感受,让欣赏变得更有乐趣。乐曲结构较工整、旋律流畅、一气呵成,非常适合儿童欣赏学习。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出的上述三个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便于操作、行之有效,以期让更多的孩子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走进音乐的美妙世界,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摘要:笔者通过实践探索从边唱儿歌,边做动作,提高学习兴趣;强化儿歌在儿童技能技巧学习中的运用;多欣赏一些节奏明确、曲调优美、欢快的乐曲三个方面论述让儿童走进音乐世界的有效方法,以期让更多的孩子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走进音乐的美妙世界,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读《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有感 篇5
杜卉
我的带教老师向我推荐了这本书《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Sheila Riddall-Leech,主要讲述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通过观察能获得什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结合理论、观点和学说帮助幼教工作者设计符合儿童个体需要的适宜活动,除此之外,本书的最后几章分析了观察对于0-3岁幼儿教育框架、基础阶段课程的重要内容。这本书让我学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观察前的准备
观察之前要使观察具有保密性,保护儿童的隐私,所以有必要先得到父母的许可,纳入幼儿园的许可程序中,将其保存在儿童档案中,之后要确定观察的对象和目标,对观察的对象的名字也要匿名,或用代码来代替,制定观察的计划,如什么时间,在什么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观察,设计观察的表格,记录下被观察者的语言,活动范围,活动过程。同时,观察者的位置也很重要,因为儿童很容易产生好奇心,分散注意力,所以观察者应在不被发现的地方进行观察,最后得出观察的结果和相应的措施。有关儿童的全部记录要放在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使用观察的数据要得到学校,教师和监护人的同意,以保证观察的保密性。
2观察的方法
观察有描述、表格、图解和取样四种方法,针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和观察目标使用合适的方法。
描述的方法可以用在快照式得记录下发生的事件,可以是自发的记录,得到开放的信息;也可以用在儿童个体发展日记中,比如记录儿童午睡的时间,吃了多少东西参加了什么活动等,作为家园活动的一个内容与家长之间保持沟通。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于结构性的观察,如设计一个剪纸活动观察一个幼儿能否用剪刀剪下图片,评价幼儿使用剪刀时的手眼协调能力,控制能力和精细动作技能。
表格可以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或教师,合作者设计的表格,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可以用来记录儿童的技能发展,或者比较几个儿童的发展情况,以及个体儿童在同一技能的发展进度。
图表的方法包括直方图,社会关系图,饼图,流程图等。可以用来调查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所有儿童的睡眠状况调查,活动参与程度,活动过程中的位置记录等。
取样观察包括了目标儿童观察,时间取样发和事件取样法可以用来记录儿童一天的活动概况,或儿童一天中某些事件的记录。
3观察的结果
观察之后要与理论结合,所以要求观察者要阅读一定的理论书籍,从而深入得认识儿童。也可以将观察的结果与发展常模联系在一起。常模是在身高,体重,语言等方面规定代表性数值和变化的量化尺度,从而让观察者了解被观察的幼儿的发展情况,从而设计出符合幼儿个体的活动方案。
走进儿童画创造的世界 篇6
关键词:童心;巧;新;妙;奇
从教多年,看过许多儿童绘画作品,雷同现象非常普遍,如,荡秋千、捉迷藏、彩虹桥等。画面都停留在描绘事物的表面现象上。有些作品通过老师“童心”的加工,变得模式化,铅笔房子、苹果娃娃等。画面千篇一律,仿佛出自一人之手笔。为此,我认为儿童绘画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构思往巧处想
构思是一幅作品的灵魂所在。构思的好与坏决定着整幅作品的命运。我上过这样的一堂课,让学生改变观察点,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猫、一只兔子、一只小蚂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
二、题材往新处想
题材不要总是千篇一律,应画些别人没有想过画过的作品。这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想象创造。有一位学生画了一幅题目叫“小猫钓……”的画,这个省略号就勾起了大家的兴趣,只要看到“小猫钓”这几个字,就会想到,那么这个同学“……”是什么意思呢?只见他画的是一只小猫钓上来一只小小的红靴子,我再仔细一看,原来这只小猫只穿了一只靴,它在钓掉到河里的另一只靴子呢!
三、構图往妙处想
一般儿童绘画的构图都要求所画的主体物要突出、醒目。而有一次,一个学生的作品正好背道而驰,她画了几棵茂密的大树,在其中的一棵树下,画一个树洞,树洞中露出只探头探脑的小刺猬,画名《几点了》。这位学生把冬眠醒来的小刺猬画得睡眼惺忪,可爱极了。
四、题目往奇处想
一幅作品的题目能使人产生联想,所以,要在题目上下功夫。有一位学生画了一幅画取名《抓错了》,画面是这样的:一只老猫抓了只老鼠,猫的爪子摁在了老鼠的身上,而老鼠一点不害怕,笑嘻嘻的,旁边还有来看“戏”的老鼠。这样看画的人就会奇怪了,难道老鼠不怕猫吗?原来在画面的右下角不显眼处,有一个小小的遥控器,这只老鼠是只机器鼠。多么巧妙有趣的题目呀,这样的作品有谁不喜欢呢!
作为教师,应积极主动给孩子营造一片自由想象的空间,积极走入儿童的世界。通过不懈的思考,巧妙的引导,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想儿童之所想,乐儿童之所乐。儿童的绘画是发自心灵的绘画,是智趣的绘画。
走进儿童世界领略别样风光 篇7
当你面对儿童, 走进他们的世界, 你的心灵会得到净化, 你会领略到在成人世界中无法寻觅到的风光。
记得去年我把拼音教完后, 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学生回家默写声母表, 并口头强调:一定要默写。晚上有个学生家长打电话来焦急地说:“杨老师, 我家孩子就不默写声母表, 问他原因, 他说是您强调了‘一定要默 (莫) 写。’所以无论我怎么解释他就是不写……”我和家长都笑了, 我立即认识到这是我的疏忽造成的, 没有向学生说明白什么是默写。于是, 我让这个学生接电话, 告诉他什么是默写, 他这才非常乐意地去完成作业。此时我明白了老师的话在孩子听来就是“圣旨”, 在觉得欣慰的同时, 也对自己从事的育人工作产生了一种敬畏。我意识到, 在教育教学中, 只有走进这些单纯可爱的孩子的世界里, 了解他们的思维和语言, 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
有了上次的“笑话”后, 在教学中, 我力求站在儿童的角度想问题, 用儿童的语言来教学。记得孩子们开始学写汉字时, 有一次, 我一笔一画地示范书写后, 让孩子们自己在练习本上书写。我强调:“孩子们, 书写汉字时一定要写美观……”话刚出口, 我突然意思到, 也许孩子们不明白美观的意思。为了证实我的判断, 我说:“孩子们, 知道什么是美观吗?”顿时, 安静的教室一下热闹起来, 无数双小手举了起来, 嘴里喊着:“老师, 我知道。”于是我随便点了坐在中间的一个小男孩, 问:“你说说看, 什么是美观?”那男孩站起来, 用稚嫩的声音大声说:“美观, 就是每一关都要过。”我扑哧一声笑出来了, 说:“哦, 这是你心中的美观, 就像打游戏是吧?和他一样想法的孩子举手。”没想到, 竟有十多个孩子举手。于是我跟他们解释:“美观就跟我们班的小朋友一样, 漂亮、好看, 看起来很美。明白了吧?”是啊!美观对于我们成人来说, 太简单了, 有谁会想到在儿童的心里有另一种理解——每一关都要过呢?
走进儿童的世界, 你会发现离你远去的童年就在你身边, 于是, 你会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所有语言和行为, 从他们自在的生活中去发现生活丰富的乐趣。
记得前几天, 我教孩子们写话, 我说:“孩子们, 今天你们来写写杨老师我吧!”于是, 我按写人的方法指导学生描述我自己。真是不说不知道, 一说吓一跳。有孩子说:“杨老师的头发黑黑的、卷卷的、湿湿的, 就像在头上倒了一碗泡好的方便面。”——我怎么也想不到我天天精心打理的头发在学生眼里会这么不堪。有的孩子说:“杨老师有时穿一套衣服 (可能是套装) , 有时不穿一套衣服……”——这不让人误解我有时上课只穿上衣或下装吗?有的孩子说:“有一次上课, 我一直在座位上玩我新买的橡皮泥, 杨老师说了我几次, 我都舍不得放好, 于是老师对我大吼了一声, 我就像被我家的小狗咬了一口。”——在他看来, 老师生气和他家小狗一样……多天真可爱的孩子啊!他们的语言也许会让人啼笑皆非, 但是只要你走进儿童所感知的世界, 用儿童的思维去思考, 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变得很纯洁。
走进儿童的世界, 你会发现儿童尽管没有能力应对社会中工作的快节奏、强刺激, 可他们却能比成人更深刻地体会到亲情, 更直接地触摸到自己的灵魂。
记得前段时间, 每天上课时, 总有一只马蜂从窗户飞进来。为了使课能顺利进行, 也为了避免马蜂蛰到孩子, 开始两天, 我都是用长条抹布驱赶它飞出窗户。可它仿佛约了时间一样, 每天准时报到。于是, 我说:“孩子们, 今天我要来消灭它, 你们注意点, 别让它蜇着。”于是我拿起一把扫帚去追打它。教室里顿时像开了锅, 尖叫声、吵闹声混在一起, 孩子们兴奋得不得了。突然, 有个女孩子跑到我面前, 哭了。我赶快让学生安静下来, 问她哭的原因。没想到她说:“老师, 别打它好吗?”我问:“为什么?”她说:“它是我奶奶!”我惊讶极了, 我知道, 她的奶奶在这学期开学不久去世了。我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我奶奶那么喜欢我, 肯定她想我了, 就变成马蜂天天来看我。”多么纯真可爱的孩子啊!她竟把对奶奶的思念寄托在一只让人害怕的马蜂身上。我的心颤了一下, 鼻子酸酸的。是啊, 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满足她?于是我让孩子们坐好, 说来也怪, 教室安静了, 马蜂自己飞出了窗户——这就是儿童, 在成人眼里微不足道、啥也不懂的乳臭未干的小孩, 却比我们成人拥有多得多的人类的良知和天性。
走进留守儿童的世界 篇8
一、英语教学中“联觉”的内涵及生成基础
所谓“联觉”是指由一种感官的感受、体验而引起另一感官活动反映的综合心理现象。“英语联觉”是“英语”和“联觉”的复合词,既可以理解为“联觉”在儿童英语学习中的运用,也可以指儿童英语学习中产生的联觉现象。
1.“联觉”基于儿童的“感受性学习”特质。
儿童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儿童多感官感受过程。儿童通过听音、识图、动作与表情的演示来学习语言。例如“listen,look and repeat,listen and act out,look and say,listen and colour the pictures,let's read,let's write,play a game,let's sing”,等等。在这里,一方面儿童的手、脑、眼、耳等多感官协同活动,打开多个英语信息接受通道;另一方面,儿童的外显英语活动和内隐英语思维有机结合。如此,英语活动成为儿童“英语思维”的外化,“英语思维”表征为儿童外显的英语活动。
2.“联觉”基于英语的“综合性学习”特质。
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学习,而语言学习是一种“整体性的学习”。例如英语中的词汇教学,不是让机械地背单词,而是应努力让词汇在情境中出现,以帮助儿童理解词汇的含义,并且猜测词义。又如语篇教学,以译林版英语“story time”板块为例,一个个意义丰满但篇幅短小的微型语篇,非常适合教师采用“课本剧”、“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因此,“联觉”运用于英语教学,可以更立体地展现英语材料所表达的主题,更能成为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动力。
二、英语教学中“联觉”的发生机制探寻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有声而无形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唤醒,让儿童的感官活动联动起来,形成“通感”,必将能让儿童形成英语语感,感受到英语的语词、语音、语义乃至语法之间的微妙关联。
1. 视听联觉,增强儿童英语学习的情感形象。
英语主要是一门诉诸儿童听说感官的语言。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组织儿童由听入手,感受文本,然后让儿童依托生活经验,借助“想象”这一手段,让儿童形成画面,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On the farm”的“story time”(译林版英语三下Unit 7),该板块的场景是在农场,Liu Tao带着Mike去爷爷的农场,在参观农场的过程中,他们谈论着看到的动物和水果。教学中,笔者用欢快的歌曲“Old Mac Donald had a fam”引入话题,然后让孩子们聆听小动物的叫声,同时出示各种小动物和水果的图片。视听联觉,让儿童轻松习得本单元词汇,同时激活了儿童的生活体验,为孩子们的英语语篇学习注入了情感。
2. 体态联觉,激活儿童英语学习的生命律动。
儿童英语教学要听觉为先、动觉切入。在儿童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形体律动”的切合作用,让形体运动在儿童的大脑皮层留下印迹。译林版英语教材中的“Sound time”、“Rhyme time”板块内容有许多都可以诉诸儿童身体(手、脚等)拍子的体态律动。再如教学“Our animal friends”(译林版英语五上Unit 3),在孩子们对文本初步感知后,笔者做动作,让孩子们猜动物单词(fish/dog/rabbit/parrot);然后让孩子们彼此间合作,同组伙伴中一个孩子用动作表演,其他孩子用语言描述。不难想象,孩子们的学习兴致很高,这种引入体态的“体验型学习”必将通过儿童的身体表现内化为儿童对英语言语的认知。
3. 多感官联觉,抵达儿童英语学习的感觉深处。
在儿童英语学习中,教师要努力让儿童形成“联觉感受”。例如看到某一个英语语篇,有孩子通过朗读,就能将应有的朗读语气、语速、声调、情绪等把握得非常到位,这就是孩子对文本理解后表现出的“通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读者剧场”,让孩子们体验到“联觉感受”。例如教学“At Christmas”(译林版英语五上Unit 8),笔者设计“圣诞节活动”,让孩子们根据老师的语言表述来表演,以此激活儿童的圣诞感受。“First,we buy presents for our family and friends.Next,we put some pretty things on the Christmas tree.Then,Christmas Eve comes.We put a stocking on our beds and wait for presents.Finally,it is Christmas Day.We wake up early and open our presents.…”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根据描述装扮“圣诞树”,设计“圣诞卡”,扮演“圣诞老人”,吃“圣诞布丁”,等等。多感官联觉,直抵儿童英语学习的感觉深处。
走进留守儿童的世界 篇9
一、重视每一位学生
从心理积累来看,马斯洛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是对尊重的渴求,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重视,渴望得到社会的承认。根据这一观点,我们的学生是多么希望能获得老师及周围人的重视、认可啊!
对这一点,我曾有过深切的体会。我班有位学生,虽说学习成绩一般,但对班级的工作非常热心。上个学期,每回要上交的作业,他总是第一个抢着要送给老师。每次送交作业回来时那神采飞扬的样子,真像是凯旋归来的大将军。可这学期,由于班级产生了课代表,每门功课的作业发送都有了专人负责,他再也没机会来送交作业了。几星期下来,我发现他情绪低落,做什么事都是无精打采的。当我向他了解原因时,他说了一句让我心痛不已的话:“老师,你不对我好了!”原来,那位学生每次送交作业过来时,我都会对他报以微微一笑和真挚的一声“谢谢”,他觉得老师对自己特好。而现在,他没机会来我办公室了,他觉得自己失落了很多。虽说我也是经常笑容满面地出现在教室,但照他的话说,我那微笑是给全班学生的,而不是给他一个人的,所以,他觉得自己不受重视了,老师不对他好了。多质朴、纯澈的童心啊,却被我在不经意间给疏忽了,给冷落了。从那以后,我时常提醒自己,学生需要我的重视,我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多么的在乎他,重视他。于是,我常微笑着面对每一位学生,用眼神来传递自己对他们的关爱,用语言来表示我对他们的重视。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特别是老师的看法。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能满足孩子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心理沉淀,就会积累孩子的成功感,种下自信的种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理,已成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呢?
首先,要学会赏识学生。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教师应转换评价角度,睁大眼睛,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适时地给予发扬。老师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回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以驱散学生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找回他们宝贵的自信,可以唤醒他们的潜能。如我班的学生,只要做得好,每天都有机会得到我的赞赏。我根据班级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成绩的高低,分别设定了各种奖项。只要学生有了某个方面的进步,我就加以赞扬,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表扬。只要有信心,每个人都会在班级这个晴空中闪亮。
其次,教师要以多种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能完成的事,教师尽量不插手,放手让学生去做。即使做得不好,也没关系啊,失败乃成功之母,总结经验,再来一次。只要我们告诉他“你能行”,学生就会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如我班每个星期一次的班队活动课,我都是由学生自己主持的。从班队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乃至总结,各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做主,但要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以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再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正视自己。由于家庭、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自高自大,对自己作出过高的评价,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有些学生却苦恼于自己处处不如他人,丧失了信心。像这样自我展示过度和自我展示不足,都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既要发扬自己的优点,也要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只有正确地评价和认识自我,勇于面对挫折,才能有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以真挚的感情与学生交流
根据儿童心理学,大部分小学生都有害怕老师的倾向,对老师的防御心理也十分强。但一旦消除了防御心理,其内心就会像“广阔的草原”一样,没有了任何屏障。所以,与小学生相处,教师要抱着一颗爱心,以真挚的感情、诚恳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取得学生的信任。这样,他们才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如实地反映出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他们,使他们觉得我们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心理研究发现,具有较高人际沟通技能的教师所带的学生极少出现捣乱活动或极少招致一些严重的问题。这种关系有力地表明,大约三分之一的课堂捣乱行为归结于教师人际关系沟通技能水平的不同。温州教师培训中心的吴郁葱老师在给我们上心理辅导课时,她所举的几个例子让我感触很深。对于一个被老师批评了的学生,沟通艺术不同的老师会问出不同的问题。粗暴的老师会说:“说!为什么又犯错误了?”而大多数的老师会问:“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批评你吗?”只有懂得儿童心理的老师会与学生产生同感:“孩子,你觉得很难过,是吗?”
是啊,“理解万岁”!作为教师,我们要设身处地:像体验自己那样去体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要用一颗爱心去宽容,去理解。儿童的年龄还小,他们的心理、思考问题的方法、社会阅历都还稚嫩,对许多事情的看法还不全面,不透彻,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更需要教育者以自己的真诚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教育学生。无庸置疑,最后一种老师那诚恳的话语,会一下子触动学生的心弦,融化学生心中的冰川,缩短师生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