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通用4篇)
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篇1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成立于1973年5月,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国联邦政府机构,CPSC负责消费品安全监管,通过教育、安全标准活动、法规和执法保护公众免受与消费品有关的不合理伤害风险。
CPSC对上万类在居家、外、工作场所以及学校使用的消费品进行监管,涵盖从儿童玩具到便携式发动机以及烤面包机等产品。尽管委员会的监管范围非常广,但还是有大量的产品不属于CPSC的监管范围。
为了履行对消费者保护的使命,力求保证消费者免受与消费品有关的不合理伤害,CPSC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核心措施。
(1)与各利益相关方紧密合作,包括消费者、行业及其他相关代表,推进有效的自愿性标准的制定;
(2)如果没有可行的自愿性标准可以充分地保护公众,CPSC将颁布并且执行强制性标准,或禁止某些消费品;
(3)对具有潜在风险、可能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的产品进行召回或采取纠正行动;
(4)对潜在的消费品危害展开科学研究;
(5)通过新闻媒体和社会媒体、国家和地方政府、民营组织以及回复消费者的咨询来通知和教育消费者;
(6)鼓励行业实施全球认可的最佳生产实践,确保生产安全的消费品。
CPSC的监管权力延伸到消费品的制造商、零售商、进口商及分销商,不论其规模、员工数量或收益情况如何。CPSC不会支持或推荐某一具体品牌的产品。取而代之的是,CPSC致力于打造一个安全的消费品市场,不懈地对制造商和进口商提供培训,要求他们遵守CPSC的产品安全原则,并指导其建立有效的操作标准.
CPSC自正式开始运行以来,一直通过丰富的资源收集伤害、疾病、死亡以及其他的消费品安全事故信息,如:消费者或消费者组织报告、医院和诊所报告、行业报告等。CPSC主要通过以下三个主要来源汇总事故报告。
(1)全国伤害监督电子系统(NEISS);
(2)从州政府购买的死亡证明;
(3)伤害数据库或者潜在伤害数据库(包括:通过CPSC网站、热线电话或电邮提交的投诉;法医和验尸官的报告;新闻剪报;公共安全团体提交的报告;由其他政府机构提交的报告以及来自制造商、零售商的报告)。
CPSC向医院提供笔记本电脑并培训专职的医院报告录入人员,数据每天都会通过因特网传送到CPSC。每年,NEISS系统总共收到约70万条的记录,其中约30多万条是为其他联邦政府机构如美国国家疾病控制防制中心、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还有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收集的。
CPSC每年通过“国家电子伤害监管系统”(NEISS)收集到超过36万条报告,8,000份死亡证书,还有多达23,000条来自于制造商和零售商就产品安全问题所提交的报告。
在2009年,CPSC通过www.cpsc.gov网站及热线电话收到大约15,000条事故报告。
每年CPSC都会受理数起来自国会的官方查询要求,此外,还有几百起来自消费者、媒体、其他联邦机构及其他州的关于已经被识别的产品危害的查询要求。
多样化的信息提供者和报告来源使得如何监控,如何标准化,以及对比这些大量的安全信息数据,从而跟踪伤害报告,识别新的风险情况变得非常困难。长时间以来,CPSC收集到的产品安全数据无法及时地以常规的、可搜索的方式向公众开放。
200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作为CPSIA的一部分,CPSIA第212章要求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必须在2011年3月11日前建立一个可搜索的公开数据库(www.SaferProducts.gov),供消费者提交伤害报告。国会要求该数据库对公众开放,可搜索,并且可以通过CPSC官方网站链接点击进入。这些要求为数据管理创造了新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从二手/零售的消费品市场收集数据的需求也变得更为迫切。
2011年1月24日,CPSC开始对www.saferproducts.gov系统进行在线测试,从在线测试到正式启用,CPSC收到了大约1,500份由消费者在线提交的报告。已经通过“商业门户”通道注册的制造商可以及时地通过电子邮件收到关于其制造的产品的伤害报告。
2011年3月11日,网址为www.saferproducts.gov的CPSC消费品安全信息数据库正式上线投入使用。从当天开始,CPSC鼓励消费者们及时通过www.SaferProducts.gov消费品安全信息数据库提交产品伤害报告或者报告伤害风险,同时,消费者可以利用这个数据库搜索关于他们已经购买的,或打算购买的消费品的相关安全信息。消费品安全信息公开数据库为消费者和制造商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源,关注产品安全问题,了解已被报告的消费品安全危害,从而进入一个由消费者为主导的伤害监控时代。
通过这个新的、方便使用的数据库系统,消费者可以随时报告消费品安全事故,这将有助于CPSC更快地发现产品危害,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在居家住所中使用的产品安全信息。
图1为消费品安全信息公开数据库的工作流程图。
CPSC按照美国国会指令如期在财政预算内开发了这个新的数据库系统”,CPSC主席伊内兹·特南鲍姆说:“通过这个消费品安全信息数据库,消费者们可以随时搜索、查询他们以前没有看到的消费品安全信息,这个新的信息系统将有助消费者做出更安全的选择。”
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CPSC将对所有消费者在线提交的报告进行审核,报告提交后5个工作日之内,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CPSC将把符合若干条件要求的报告转交给相关产品的制造商。接下来制造商可在10个工作日内对消费者提交的报告进行评论或发表声明。在10天制造商评议期即将结束之际,如果满足所有相关要求,消费者提交的报告和制造商发表的评议都将被公布在CPSC的消费品安全信息数据库中。
需要强调的是,当消费者向CPSC提供信息的时候,必须在其所知的情况下,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果报告中被要求的信息缺失,这份报告将不会被公布。同样,在由制造商进行评议的10个工作日内,如果伤害报告中的信息被确定包含实质性的不准确信息,这份报告也不会被公布。如果报告中包含潜在的商业机密信息,在报告公布之前,这些机密信息会被从报告中去掉。
“我相信,一个知情的消费者应该是一位有权利的消费者”,特南鲍姆主席补充到。“为了保证家庭的安全,父母或者消费者们具备对消费品安全信息数据库进行搜索查询的能力,他们可以对已经购买或打算购买的产品进行相关安全事件的了解,再独立地做出自己的决定。”
“CPSC会继续接受消费者通过信件、电话及传真等方式提交的报告,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这么做”,特南鲍姆主席说。“与以前的报告流程相比,全新的、重大的变化是:我们开始使用最新的系统,以便让消费者们查阅相关的消费品安全报告,包括制造商对此报告发表的评议。”
CPSC保持着与时俱进,开发新的工具,建设新的能力,除了启用新的消费品安全信息公开数据库,CPSC还成立了世界一流的检测实验室。这些措施帮助CPSC更快速地识别危害,保证消费者的安全。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负责保护公众,不让他们因使用上万类受委员会管辖的产品而遭遇伤害或死亡的不合理危险。委员会向消费者及其家属承诺,他们使用的产品不应对他们构成火灾、触电、化学或机械性伤害的危害。委员会致力于确保诸如玩具、婴儿床、电力工具、香烟打火机以及家用化学品的消费品安全。在过去30多年里,由于委员会的努力,因使用消费品而酿成的死亡和受伤事故率显著降低。
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篇2
今天早上一醒来,妈妈就对我说:“今天你和爸爸到外面去看看有些什么活动!”我一脸纳闷地问:“干吗要去呢?”妈妈回答到:“今天是3月15日,也就是消费者权益日,你忘了吗?”于是,我和爸爸赶紧起床,吃过早饭后出发了。
我们首先来到潘天寿广场,发现那里没在举行有关消费者权益日的活动,我们却发现有十几位老年人正在全神贯注地学跳扇子舞,好看极了,看的我有些眼花缭乱。
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篇3
一、我国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现状
相对于国外来说, 我国金融业起步较晚, 但近几年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在金融行业这个日益繁荣的市场中, 个人对金融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主要表现为货款、投资、理财等多元化的金融消费格局, 而不再是简单的银行存取款业务。但是由于金融行业的不规范性、金融产品的复杂性以及金融交易的特殊性, 使得金融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更加突显, 金融消费者的风险程度也日益加剧。他们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我国金融消费者缺失法律主体地位
在我国的法律正式文件中, 并未出现过“金融消费者”这个概念, 而是被划分为好几类, 以不同的经营模式分散开来。在一些领域与规则中, 消费者被冠以“顾客”“投资者”之类的称呼, 而这些法律法规并未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所以金融消费者的法律适用性与主体地位比较薄弱。
(二) 我国金融监管的机制不够健全, 不能有效地实行问责机制
在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来负责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目前的金融监管模式就是“三行一会”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 按照纵向监管权限, 分别监督各自领域内的金融交易活动。但是金融监管机构未能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 而是偏向于把控市场秩序, 营造出良好的国企改革环境, 因此带有深厚的政治色彩, 大大削弱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力度。
(三) 我国金融消费的纠纷处理机制不够完善
金融消费纠纷产生以后, 消费者首先考虑的是向金融机构投诉, 如不能达成满意的解决方案, 消费者才会诉诸法院。但是, 我国的金融机构内部并未建立一种专门的纠纷处理机制, 面向消费者的投诉进行专业有效地处理。而所谓的信访制度也很难取信于消费者, 缘于在调查纠纷、处理效力方面缺少法律的强制约束力。另一方面, 金融消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 所以金融机构的处理能力有限, 诉诸法院又因程序繁杂而不能快捷有效地处理纠纷, 这些都导致金融消费的纠纷处理过程越来越难。
二、我国金融消费者实现权益保护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一) 金融产品创新性与金融风险性之间的矛盾
金融产品的创新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提供给金融消费者更多自由的选择, 推进金融市场不断向前发展, 但金融创新活动一旦不受约束, 则必定会大大影响消费者的认知, 使其丧失一定的判断力, 甚至对监管机构的评估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在市场占有率及市场利益的吸引下, 金融机构由于其误导、欺诈市场的行为导致金融风险的扩大, 进而引发金融危机。反之, 若一味地限制金融创新, 采取单纯的强化监管方式也会阻碍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 金融监管机构的问责机制与司法救济存在着冲突
一般而言, 司法救济的法律效力要远远高于金融监管机构, 司法保护是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时的最后一道救济途径。但现行条件下, 司法保护执行起来相当困难, 司法救济对处在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来说也会花费较长的诉讼周期与诉讼费用, 所以金融消费者一般采取向金融机构投诉的处理方式。而我国金融监管机构的问责机制不够健全, 监管力度明显不足
三、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机制创新
(一) 在立法方面制定专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适时保护其合法权益
为了有效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应当制定一部专门针对金融消费者的法律, 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一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模式, 逐步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 要实现司法救济途径的创新与完善
在我国可以采取小额诉讼制度, 这样有利于实现诉讼的效益化, 避免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权益保护的情况, 既可节约诉讼成本, 又能保证司法公正。因此对于处理众多金融纠纷, 调整复杂金融关系,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大有裨益。另外, 可建立专门的金融消费纠纷仲裁机构, 针对各种金融纠纷问题进行专业性处理, 提高处理效率, 保证处理质量, 同时可与消费者协会配合, 共同高效地解决金融消费纠纷。
四、结语
现在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法律保护机制的严重缺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已是刻不容缓。相信随着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订、优化与完善, 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机制也将会得以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志娟.论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D].河北大学, 2010.
消费者权益保护 篇4
(一)主要法律依据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
3、《反不正当竞争法》
4、《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
5、《广告法》、《广告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
6、《商标法》
7、《产品质量法》
8、《食品卫生法》等
(二)消费者申诉的受理、解决
1、条件:
(1)有明确的被诉方
(2)有具体的申诉请求、事实和理由
(3)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范围
2、书面材料
(1)消费者的姓名、住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
(2)被申诉人的名称、地址
(3)申诉的要求、理由及相关的事实根据
(4)申诉的日期
3、自收到申诉书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4、受理申诉,可以立案,填写申诉立案报告表,同时附上有关材料。
5、受理申诉案件后,应当在5日内将申诉书副本发送被申诉人,被申诉人收到申诉书副本后,应当在5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
6、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制作调解书,写明申诉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办案人员签名,加盖工商行政管理局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7、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在收到消费者申诉书之日起60日内终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终止调解。
(三)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查处
对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四)受理部门
【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推荐阅读: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家规件12-16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06-03
保护消费者07-13
保护消费者权益10-22
消费权益保护体系10-08
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08-29
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07-04
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08-17
消费者保护法06-19
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