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矿经济

2024-11-20

中国煤矿经济(共11篇)

中国煤矿经济 篇1

一、前言

煤矿经济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整体发展, 近年来, 我国的煤矿经济已经有了跨越式的改变, 这和现在的新型经济形式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不断对经济进行优化管理, 加大新经济形式的推广, 才能够让煤矿经济发展的更好。

二、经济管理的含义和管理的形式

所谓经济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是对公司的运营过程实施分级的处理使其能够相互的牵制。这种管理不但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还可以提高整个公司的收益, 增加公司的经济效率。更是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经济管理贯穿在企业生产运作的全过程。实施生产以前需要进行很多的准备工作, 如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对生产的数量进行合理的预算, 进行各种订货量的核算, 还需要进行原料的采购和生产设施的准备。实施生产时要对生产线上的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 科学合理地进行废品率的控制, 还有原材料和产成品需要进行合理地储存和调配。产品生产完成以后还要注重产品的销售过程, 这个过程中个关系到很多的方面需要进行合理地分配和管理。如销售人员的安排, 合理的制定销售的广告, 产品进行运输时的物流情况, 还有产品的售后的服务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意义

1. 提高煤矿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煤矿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使国家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这样国家的资金就不断增加, 国家就更有实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实施发展和生产的主要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优势的到充分的发挥。积极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断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 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2. 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是一种专门的经济组织, 为了使其能够快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就需要实现生产经营的企业利润最大。与此同时, 现在的社会进行企业发展情况衡量的重要参考标准是企业在发展活动中所获得的经济利润。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在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向前发展, 这就需要企业用最少的投入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对于煤矿产业来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就必须提高生产的技术使生产的成本降低, 不断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 是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3. 满足人类发展需求

众所周知, 社会资源在我国是非常有限的, 那么各大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就是应用最少的资源来获得最多的产品和劳务, 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国民经济是由若干的企业组成, 推进生产力的发展的方式是创造的财富。现阶段的煤矿企业也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更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财务管理所具有的积极影响

1. 煤矿企业的预算管理

预算必须要将销售的需求量当做基本前提, 煤矿企业主要业务是供应能源, 虽然煤矿的需求量非常的大, 但是煤矿企业的主要销售对象还是发电厂以及企业单位等一些机关部门。预算是企业进行生产策略以及计划制定时候的重要保障, 对于煤矿企业的正常运作有着一定的影响。

2. 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

如果想要有效的提升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对于煤矿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当中的成本费用就一定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煤矿企业生产运营过程当中, 合理规划生产程序, 最大化降低生产时所产生的损耗, 对于在岗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 加强其综合素质。

五、举例说明如何在新经济形势下让中国煤矿经济发生跨越式发展

内蒙古平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进行资源整合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煤炭资源是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 在中国能源供给结构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其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十八大报告精神的同时, 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八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和各项重大任务上来。平庄公司以打造创新型矿井为目标, 不断加强环节改造和装备投入, 完善安全技术设施, 大力推进安全信息化建设。

平庄公司在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同时, 还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开展了岩巷“三小”施工技术, 树脂药卷快速锚固锚索技术, 过上山连续综采采空区原位留巷技术, 锚网支护分步旋转综采新技术, 急倾斜煤层走向长臂综采关键技术, 下组煤开采、防治水、防灭火、沿空留巷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多个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或国际领先水平, 向创新型矿井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由一个中型矿井快步跨入大型现代化矿井行列。平庄公司还坚持产业发展和资本经营相结合的道路, 选择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的多样性来优化生产目标, 由以煤为主向煤炭深加工、精细加工、高端铝型材等系列产品加工的转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把资源整合与资源拓展结合起来, 实施:“走出去”战略, 创新境外投资与合作方式, 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强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理念。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 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结束语

在这个处处都存在竞争的时代, 无论任何行业任何企业, 如果想要做的更好, 只有多去学习先进的经营方法, 相信通过努力, 我国的煤矿企业将会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摘要:本文结合内蒙古平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例分析, 总结了新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煤矿经济的发展, 并介绍了经济管理模式的意义以及管理形式, 希望能够对相关企业带来有用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经济形式,中国煤矿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明德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新财经 (理论版) -2013- (7) :132-132.

[2]张刘钰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运作中的作用[J]河北企业2013- (1) :22-22.

[3]饶德江, 莫梅锋.上下求索中创新开拓——2003~2004中国媒体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04, Z1:42-119.

[4]强月新, 熊燃.变革扶持普及承担——2010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J].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11, 00:3-89.

[5]王谋霞.中国煤炭经济发展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34:19+84.

中国煤矿经济 篇2

这些对煤矿企业的经济管理都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煤矿企业众多,一直以来一个通病就是经济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完善,所以煤矿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已经迫在眉睫,需要企业在内部提高对煤炭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对市场和经济的有效结合,做到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自动化。

做好煤矿企业的高效经济管理方式、综合体制管理,可以在企业今后的事业发展中锦上添花。

一、煤矿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

任何一个行业的企业,要发展都必须重视企业管理并加大企业管理的改革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方式与经营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变。

科学技术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为了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各方面的管理,特别是企业经济管理。

做好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为今后的企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煤矿企业经济管理体制

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体制来管理经济非常重要,经济管理的好坏对企业而言就像人的骨架是否健康,企业的命脉靠着它去支撑,所以在经济管理上必须是专业化的人员来管理,而且通过技术上的创新来完善企业的整个管理体制。

事实上,内部分工过于细化、专业化,协调监督也会变得复杂,导致管理环节增多、管理成本增加、管理效率降低等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网络化是必然发展趋势,而且信息还具有开放性,通过计算机管理可以大大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机构,降低人员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二)企业管理方式

成功的企业在管理方式上都是很先进、很科学的。

管理技术的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基础,也是成功的保证和前提。

近些年来,一些迅速崛起的企业都很注重在管理上下功夫,所以煤矿企业应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全面的创新推动经济化、科学化的管理来提高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以此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在经济管理落实的实际情况中,我们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一旦发现不合理或者出现问题时,一定要进行研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煤炭企业必须去适应信息网络化的趋势,管理方式由传统管理转向整合管理。

整合管理就是以组织各种软硬资源作为基础,以实现社会责任作为目标,以优势互补、整合优化作为手段,兼容各种管理方式,在整合对象互惠互利、协同推进中实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

在经济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财务管理。

财务是和金钱直接打交道,所以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很重要,必须是个非常认真负责的人。

对于新人来说第一步就是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培训,如果需要,应该每年定期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进行选拔考核,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软实力。

财务可以说是煤矿企业的灵魂。

财务在资金管理方面要有严格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预算、收入、支出以及负债水平,保证资金方面的平衡。

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煤矿企业的发展,所以财务管理是重中之重。

三、煤矿企业的水电管理

煤炭企业离不开水电,就像人离不开水和空气一样,所以在水电方面煤矿企业的支出比其他行业的企业要高很多。

当前正处于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势下,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科学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是煤矿企业的灵魂, 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所以科学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是煤矿的整个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减少了煤矿企业在用水方面的支出。

虽然电没办法循环利用,但是煤矿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设备能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本着节约的基本原则来进行管理,这样也能为煤矿企业降低成本,对社会有所贡献,也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不但煤矿企业自身要节约资源,还可以通过宣传来提倡员工节约,在一些显著位置贴上“人走关灯”等标语。

最后是减少中间管理层次, 使管理组织结构由原来的宝塔型结构转变为平房型结构, 从而大大降低成本。

四、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

煤矿企业是一个事故高发行业,一旦发生事故,对员工的生命和企业的财产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煤矿企业安全隐患的管理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而且安全隐患的管理牵涉到了企业的利益,所以做好安全隐患的预防管理是煤矿企业进行生产的重中之重。

无论是什么情况,人的生命都要放在首位,安全人员在检查设备的工作记录中一定要如实记录仪器显示的数据,绝对不能作假,否则事故发生了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上要不断创新,促进企业稳步快速发展。

媒体企业做好安全管理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迎接信息化挑战, 内部模拟市场化管理。

要把外部市场压力转化为内部压力, 原煤生产线、经营管理线、非煤产业线、后勤福利线之间以及线内各部门、班组之间不再是上、下级或者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比如可以花更多的钱来保障工作人员的人生安全和煤矿企业的财产安全。

在安排任务时一定要考虑员工本身的能力,以保证井下作业时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只有把人身安全放在首位,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就是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则, 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经济杠杆和竞争机制的作用, 模拟市场交易方式来组织企业内部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二)将防患工作纳入经济管理体系

和谐管理是指使组织系统达到内外协调、调和、融洽、和谐的管理。

和谐理论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的框架之上的。

企业组织是一个系统, 它与外界各系统及其本身内部的各种要素都是密切联系的, 和谐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如何在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种和谐状态, 从而达到企业组织整体和谐的目的, 以实现效率最大化。

新时代安全管理的新理念就是实现和谐和人性化管理,安全状态就是人、物、环境三者之间达到和谐。

煤炭企业只有高度重视隐患的预防工作,将其纳入企业的整体经济管理体系,防患于未然,才能保证企业的顺利、和谐发展。

五、结语

管理、决策、战略、组织、人才、制度、形象等理念的创新是一个相互依存、互为补助、相互联系的有机结合体, 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展开,甚至给企业带来损失。

煤矿企业只有在经济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财务管理、水电管理和人力资源配置等不断加强其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才有可能使我们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闫春,刘新民.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研究述评[J].中国矿业,2009(3).

[2]申稳稳.煤矿企业绩效管理[J].煤矿现代化,2006(6).

[3]李占琳.深化班组经济管理提高矿井成本控制力[J].山东煤炭科技,2010(5).

露天煤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篇3

关键词:露天煤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内涵

就自身运行模式而言,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甚至被作为社会发展模式广泛推广的。

统经济的物质能量转化是一个简单的单链自发过程,即投入资源、形成产品、排放废物,(Resource→Product→Castoff),可称之为“P-R-C”开环型经济流程。

传统的经济模式从十八世纪以来就一直沿用“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模式或“先污染,后治理 ”,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通过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重视经济增长,轻视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破坏了环境,然后再花巨资来治理环境和改善环境。治理环境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自然资源日渐短缺,这种传统的经济模式弊端越来越突出。

循环经济与传统的经济模式相比,它是以资源的高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即“资源利用—产品形成—废物利用—再资源化”,称之“3R”闭环循环经济流程。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循环经济是一种闭环式的经济模式,它力图依照自然界中质能转化和传递的规律来构建经济系统,使经济的运行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倡导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理念和模式。其本质上是通过将物质在产业链或产品链上循环使用,用“资源-产品-再资源化”的循环方式重新构建经济运行过程,降低资源开采强度,实现资源高效率利用,减少向环境的污染排放,达到生产、消费和排放的最优化,实现经济集约型发展。

二、露天煤矿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一)煤矿加工转化技术落后,循环经济运行成本较高

目前,煤矿加工转化从技术含量、附加值的角度进行划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直接利用或简单初加工,如筛选、洗选、炼焦、发电等;二是以煤制醇、煤制醚为代表的煤化工;三是以燃料电池、煤基合成油为代表的新型煤矿高技术。另外,水煤浆、煤地下气化也深受关注。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煤矿加工转化主要以第一阶段为主,其它基本处于空白或研究论证状态。已经实施的循环经济技术由于项目规模小、管理经验缺乏,运营成本太高,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不合算,所谓的“循环经济”有其名无其实。

(二)员工循环经济意识不强

虽然,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对循环经济从概念提出到具体实施,从时间上已经有相当长时间了,从效果上也成绩斐然,但对多数员工特别是部分管理人员来说,因为缺乏对其精髓的掌握,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仍仅仅停留在一般概念层次上,并没有在思想意识里、从更高层次上充分认识到“循环经济”,不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因而就难以在生产过程中无法以“3R”原则,甚至会在无形中不自觉地阻碍企业推动循环经济的实施。

(三)露天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露天煤矿开采的过程就是将大量岩石搬运转移的过程,这本就是对自然环境进行破坏的过程。由于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进行煤矿开采是必须的。但人们在开采过程中只关注经济效益,使用的开采方式不合理,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

三、露天煤矿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一)生态修复

对于露天煤矿来说,其循环经济发展的实现首先就要对生态环境进行相应的生态修复。由于在对煤矿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对地下中的很多资源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就进一步对建筑物以及各种因素有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改善此种问题的产生,就要使用高压注浆的填充技术对塌陷的地方以及裂缝的地方进行相应的填充,而且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将以采矿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工、农、牧、副、养多元化产业结构过渡,积极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生态产业。除了这些措施之外,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产企业也要支持政府的工作,二者相辅相成,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体制,对生态环境进行相应的修复,变土地塌陷赔偿为购买塌陷地,并且对产生塌陷的土地进行相应的整理和治理,并且利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相应的使用和治理。

(二)做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循环经济实施规划

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是涉及到各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提前进行必要的科学规划,确保其实施既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又与社会、环境相容是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没有规划就是没有思路,没有思路也就没有出路。就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而言,规划既要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又要立足于行业特点,参照借鉴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项目实施不能仓促上马,更不能一哄而上,应重点推行有一定经济效益的资源再利用和环境治理方案做示范,循序渐进,逐步探索。以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促进和保障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反过来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又推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二者相得益彰,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发展与矿区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

(三)采取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循环经济本身是一项内容庞杂的系统工程,高新技术、先进设备、高端人才,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少则几十亿,多则上百亿。仅仅依靠企业的自有资金积累,既不现实,也不合现代企业的运行规律。因此,为了解决巨大的资金缺口,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应采取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可以利用在经营管理上的自主权,积极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开展市场营销,多措并举,拓展营销渠道,保住老客户,发展新客户,以稳定的煤矿销售收入作为资金来源之一。也可以申请国家、政府机构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国家循环经济政策的有力执行者,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国家应当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特事特办,实行必要的融资政策倾斜,给予有力的金融支持,这既能够满足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资金需求,也符合政策要求。再次,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可以采取借贷、争取银团授信或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循环经济的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货币资本既考虑盈利能力又考虑风险,大型企业集团是其是其资金主要流向;发行企业债券也是一种基本的融资方式。

(四)构建良好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无论多么宏大的战略,最终都要依靠人去实施.离开了人,一切都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构建一支良好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当务之急。人才队伍的构建主要是创建人才引进、人才管理和人才培训的综合机制。

员工培训是智慧投资,企业所有投资中所冒风险最小、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各行各业都在建立学习型组织。作为大型煤炭企业的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要实施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与之相逢适应的人才队伍,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培训应针对岗位性质,因岗而异,分类进行。

(五)大力使用高新技术

企业可以按照国际惯例,采用直接从国内外的有关科研院所、企业购买或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协议,获取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先进设备和关键技术。只有在技术上不断革新,才能为企业注入不竭的活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减量化和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企业也可以采取合作创新的模式来获取高新技术。煤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但是有资金和实践优势。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推进及技术革新,因为说这些单位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这种合作是一种双赢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企业获得了所需的高新技术,又为这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们的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因为结合了企业的实践,科研成果也能得到不断地优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产企业要想将整个矿产的循环经济工作的质量进行进一步的保证,就要将各个影响其因素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控制,并且对生态环境进行进一步的保护,保证每一个产业链都能够相互关联,进一步提升煤矿资源的使用效率,对其经济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转变。进一步促进我国煤矿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淑斌,贺昌斌,孙宽.安家岭露天煤矿发展循环经济初探[A].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2010.

[2]栾忠志,侯星野,黄晨.露天煤矿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03.

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煤矿节能减排 篇4

煤矿是国家发展的主要能源之一, 是国民经济发展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是关系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 我国煤矿开采技术得到不断提升, 煤矿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 同时, 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如过度开采, 开采设备、方法落后, 造成煤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导致一些可以循环利用资源白白浪费, 还严重污染了环境。

二、我国目前煤矿行业在实施节能减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节能减排基础比较薄弱

一是我国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基础工作比较欠缺薄弱, 能源消耗的技术操作规范、标准不够完善;二是节能减排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 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比较少, 与节能减排有工作难以落实到位;三是节能减排的设备比较缺乏。设备性能老化, 能耗较高, 设备性能改进和先进设备的引进工作展开缓慢。

(二) 节能减排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只注重通过开采获取效益, 没有将节能减排作为煤矿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 很多煤矿企业的就是通过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 维持煤矿的运行, 节能减排的配套设施和技术却相当缺乏;二是节能减排技术落后问题在中小型煤矿中比较突出。有的小型的私营煤矿连节能减排的基本设备、技术都没有, 采用的是高耗能的老式设备, 对于煤矿产生的矿井水等没有经过有效地处理, 进行合理的再利用, 就直接排放, 大大浪费了煤矿资源, 也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

(三) 节能减排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一是不少煤矿企业法人或主要负责人, 往往只看着煤矿近期的生产效率, 而错误地认为节能减排只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不会带来实际的效益, 因此, 有的煤矿还是采用的粗放式的生产管理模式, 节能减排要么结构残缺不全, 有的有人无钱, 没有办公经费, 有的挂着牌子, 却没有实际执行, 形同虚设, 有的干脆就没有设置节能减排的机构;二是节能减排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煤矿企业为了应付有关职能的检查, 就采用临时抱佛脚的形式, 临时从网上混乱下载一些制度, 然后挂在墙上, 只做到了制度上墙的“墙化”措施, 而没有落实到实际中去“强化”;三是现有不少煤矿的生产系统、运输系统、和他生产配套系统存在着明显不匹配的问题。有的煤矿企业长期以来只重视生产, 不注重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及时有效地维护、升级、更新等, 使运输、机电、排水、通风等设备在严重老化的状态下超负荷、超期限服役, 性能大大减弱, 工作效率非常低下, 致使能耗增大。

三、实施节能减排, 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的建议

作为煤矿企业,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根本途径就是通过实施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煤矿节能减排的主要思路是:要从源头做起, 节能减排思想要充分融入到煤矿的设计理念中。按照煤矿科学合理地设计, 进行系统优化, 再从建设和生。

(一) 提高节能减排认识, 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

一是从煤矿设计上提高认识。在进行节能减排设计时, 必须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 认识到“坚持节能减排, 就是发展经济”的理念, 切实做好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的设计工作, 企业规划一条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 选用符合节能减排生产的技术、工艺和设备, 切实处理好生产工艺的“三废”、伴生资源、废气和余热等资源的综合利用, 如果根据现有的科学技术无法实现综合利用的, 务必确保其能耗最低, 排放符合标准。

(二) 合理规划节能减排, 实现循环经济效益

地质构造对开采的影响。煤矿开采特别是井工开采, 区域内及井田内的地质构造对井田布局很重要, 特别是井田内的地质构造分布情况, 直接影响到开拓布局的合理性。所以要加强地质勘探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还要开展地质的勘探研究和创新, 推动地质勘探、高精度三维地质构造勘探等现代高精度装备研究, 这样才可提高煤炭开采效率, 也可使煤炭开采安全保障程度提高, 也为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地质技术保障。

(三) 优化开拓布置, 减少井巷工程量

煤层间距影响到开拓水平的划分, 以及煤层厚度、稳定性、可采性的影响。要优化开拓布置, 减少井巷工程量。除服务年限较长的水平主要大巷和硐室外, 一般不采用岩石巷道。科学合理确定掘进断面, 推广岩巷光爆锚喷、煤巷锚网、锚梁等主动支护工艺。选择合适采煤方法, 严格遵守作业规程, 减少煤矸石的产生量。

(四) 合理规划工业场地, 加强综合利用

工业场地应选择在便于矿井供电、给水、运输。要充分利用地形, 使地面生产系统、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及地面运输合理。合理规划工业广场内供热供暖管网的布局, 优先利用煤矸石、煤泥来发电, 综合利用电厂排出的余热, 推行集中供热替代分散供热,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太阳能、地热等方式供暖。矿区其他联合建筑及生活区的建筑, 必须按照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设计。

总之, 发展循环经济是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 实施节能减排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煤矿企业只有坚持实施节能减排, 加大资源的综合化、循环化利用, 坚持走发展循环循环经济的道路, 才是一条使煤矿企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张建平, 任蓉.山西焦化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若干问题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1) .

[2]郝继锋.煤炭企业节能形势与对策[J].煤质技术, 2009 (01) .

中国煤矿经济 篇5

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资源;营销水平

一、进行资源整合,抓住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

冀中能源股份葛泉矿在进行资源整合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煤炭资源是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在中国能源供给结构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葛泉矿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十八大报告精神的同时,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八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和各项重大任务上来。根据当前的煤炭市场形势,加快了对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的整合步伐。走“科技含量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煤炭经济工业化道路。葛泉矿以打造创新型矿井为目标,不断加强环节改造和装备投入,完善安全技术设施,大力推进安全信息化建设。顺利通过了职业安全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0)安全质量标准化达到一级水平。葛泉矿在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同时,还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开展了岩巷“三小”施工技术,树脂药卷快速锚固锚索技术,过上山连续综采采空区原位留巷技术,锚网支护分步旋转综采新技术,急倾斜煤层走向长臂综采关键技术,下组煤开采、防治水、防灭火、沿空留巷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多个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或国际领先水平,向创新型矿井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由一个中型矿井快步跨入大型现代化矿井行列。葛泉矿还坚持产业发展和资本经营相结合的道路,选择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的多样性来优化生产目标,由以煤为主向煤炭深加工、精细加工、高端铝型材等系列产品加工的转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资源整合与资源拓展结合起来,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境外投资与合作方式,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强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理念。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二、积极构建煤炭企业营销战略,突出高效产品的销售

随着煤炭市场形势的好转,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是葛泉矿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和实施适合自己的煤炭营销战略。葛泉矿以现代化营销理念为指导,以产品质量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户需要为归宿。建立起以品牌为支撑,质量为基础,信誉为保障的现代化营销体系,来确保销路畅通。针对市场的客户要求,对营销市场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塑造出了产品与公司的形象。以市场定位为基础,制定出葛泉矿的煤炭营销的组合策略,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我们根据用户需求,确保企业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数量,加大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力度,着重扩大高质量、高效益产品的市场份额,这样就突出了产品附加值。用高技术含量,高销售收入、高利润来突出产能的发挥。葛泉矿能够抓住当前的机遇,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以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为前提,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的稳定,并增强环保意识,选择洁净煤矿的路子。增强服务意识,维护品牌形象,以优质的服务来赢得用户,并与用户保持稳定的供求关系。加强了服务营销理念,改善了对用户的服务水平,并且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向客户提供“超值服务”。从而提高了企业信誉,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

三、把握煤炭市场机遇,拓开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葛泉矿还充分把握煤炭市场机遇,拓开市场,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户为需要中心的信息收集、市场开发、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营销网络,拓宽信息渠道,加强对国内外煤炭行业的研究。科学预判、及时分析,坚持营销策略的灵活性、准确性,坚持快生产,快销售,快回款的营销原则。按照区域所需的品种来确定不同的营销策略。认真分析研究当前煤炭市场竞争对手的情况,根据不同品种的同类兄弟企业,采取积极灵活的应对措施,来确保产销畅通。葛泉矿把开拓市场作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紧紧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科学把握市场商机,能够快速出台价格调整政策,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通过实践,深刻认识到加强市场营销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来开拓市场营销的新局面。现代企业必须有以客户为中心,最大限度为客户着想,满足客户需求。因为在市场交易中,客户掌握市场博弈的主动权。市场营销被赋予了产品销售、生产与供给、市场需求和协调平衡公共关系等重要管理职能。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顾客为上帝的服务理念。

四、结束语

葛泉矿始终以质量赢得市场,以信誉赢得客户。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面临的机遇也前所未有。我们正满怀豪情地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科技支撑引领未来的方针,把技术创新作为品牌发展的灵魂,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把技术创新作为转变经济方式的中心环节,使葛泉矿的创新研发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拓宽了品牌的发展空间。不断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加强煤炭资源的规划管理和资源有效保障能力,坚持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坚持资本经营与产业运作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牌产品,在增强自己的品牌效应的同时,来增强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促进葛泉矿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惠卫峰:谈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J],中国煤炭2009(8).

浅谈煤矿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篇6

一、煤矿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

任何一个行业的企业, 要发展都必须重视企业管理并加大企业管理的改革创新。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方式与经营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变。科学技术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必须加强各方面的管理, 特别是企业经济管理。做好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为今后的企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煤矿企业经济管理体制

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体制来管理经济非常重要, 经济管理的好坏对企业而言就像人的骨架是否健康, 企业的命脉靠着它去支撑, 所以在经济管理上必须是专业化的人员来管理, 而且通过技术上的创新来完善企业的整个管理体制。事实上, 内部分工过于细化、专业化, 协调监督也会变得复杂, 导致管理环节增多、管理成本增加、管理效率降低等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的网络化是必然发展趋势, 而且信息还具有开放性, 通过计算机管理可以大大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机构, 降低人员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二) 企业管理方式

成功的企业在管理方式上都是很先进、很科学的。管理技术的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也是成功的保证和前提。近些年来, 一些迅速崛起的企业都很注重在管理上下功夫, 所以煤矿企业应通过深化内部改革, 全面的创新推动经济化、科学化的管理来提高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 以此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在经济管理落实的实际情况中, 我们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 一旦发现不合理或者出现问题时, 一定要进行研究, 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在知识经济时代中, 煤炭企业必须去适应信息网络化的趋势, 管理方式由传统管理转向整合管理。整合管理就是以组织各种软硬资源作为基础, 以实现社会责任作为目标, 以优势互补、整合优化作为手段, 兼容各种管理方式, 在整合对象互惠互利、协同推进中实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

在经济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财务管理。财务是和金钱直接打交道, 所以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很重要, 必须是个非常认真负责的人。对于新人来说第一步就是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培训, 如果需要, 应该每年定期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进行选拔考核, 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软实力。财务可以说是煤矿企业的灵魂。财务在资金管理方面要有严格的科学的管理制度, 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预算、收入、支出以及负债水平, 保证资金方面的平衡。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煤矿企业的发展, 所以财务管理是重中之重。

三、煤矿企业的水电管理

煤炭企业离不开水电, 就像人离不开水和空气一样, 所以在水电方面煤矿企业的支出比其他行业的企业要高很多。当前正处于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势下,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 科学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是煤矿企业的灵魂, 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所以科学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是煤矿的整个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也减少了煤矿企业在用水方面的支出。虽然电没办法循环利用, 但是煤矿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 在设备能正常运转的前提下, 本着节约的基本原则来进行管理, 这样也能为煤矿企业降低成本, 对社会有所贡献, 也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不但煤矿企业自身要节约资源, 还可以通过宣传来提倡员工节约, 在一些显著位置贴上“人走关灯”等标语。最后是减少中间管理层次, 使管理组织结构由原来的宝塔型结构转变为平房型结构从而大大降低成本。

四、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

煤矿企业是一个事故高发行业, 一旦发生事故, 对员工的生命和企业的财产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煤矿企业安全隐患的管理涉及面广, 管理难度大, 而且安全隐患的管理牵涉到了企业的利益, 所以做好安全隐患的预防管理是煤矿企业进行生产的重中之重。无论是什么情况, 人的生命都要放在首位, 安全人员在检查设备的工作记录中一定要如实记录仪器显示的数据, 绝对不能作假, 否则事故发生了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上要不断创新, 促进企业稳步快速发展。媒体企业做好安全管理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 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迎接信息化挑战, 内部模拟市场化管理。要把外部市场压力转化为内部压力, 原煤生产线、经营管理线、非煤产业线、后勤福利线之间以及线内各部门、班组之间不再是上、下级或者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比如可以花更多的钱来保障工作人员的人生安全和煤矿企业的财产安全。在安排任务时一定要考虑员工本身的能力, 以保证井下作业时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只有把人身安全放在首位, 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就是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则, 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经济杠杆和竞争机制的作用, 模拟市场交易方式来组织企业内部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二) 将防患工作纳入经济管理体系

和谐管理是指使组织系统达到内外协调、调和、融洽、和谐的管理。和谐理论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的框架之上的。企业组织是一个系统, 它与外界各系统及其本身内部的各种要素都是密切联系的, 和谐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如何在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种和谐状态, 从而达到企业组织整体和谐的目的, 以实现效率最大化。新时代安全管理的新理念就是实现和谐和人性化管理, 安全状态就是人、物、环境三者之间达到和谐。煤炭企业只有高度重视隐患的预防工作, 将其纳入企业的整体经济管理体系, 防患于未然, 才能保证企业的顺利、和谐发展。

五、结语

管理、决策、战略、组织、人才、制度、形象等理念的创新是一个相互依存、互为补助、相互联系的有机结合体, 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展开, 甚至给企业带来损失。煤矿企业只有在经济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财务管理、水电管理和人力资源配置等不断加强其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 才有可能使我们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闫春, 刘新民.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研究述评[J].中国矿业, 2009 (3) .

[2]申稳稳.煤矿企业绩效管理[J].煤矿现代化, 2006 (6) .

[3]李占琳.深化班组经济管理提高矿井成本控制力[J].山东煤炭科技, 2010 (5) .

煤矿设备大修理经济界限值探究 篇7

一、煤矿设备维修经济界限值的提出及模型设立

一般情况下, 从定性角度分析:煤矿设备的修理费的经济界限值由以下几个因素确定:投资使用、设备的使用费、设备的生产率、设备的折旧余额、设备报废时的可回收残值、大修使用的周期和费用变化, 其中, 技术经济学中规定:设备的经济补偿费用主要来源于设备提取的折旧。故从定量角度分析煤矿设备维修经济界限值时, 首先要确定设备的折旧额及设备折旧后回收的残值。

(一) 煤矿设备提取的折旧

企业常用的计算、提取折旧的方法是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 (或产量法) 和加速折旧法等, 煤炭生产经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

即:V=Ρ (1-η) a

式中:V——设备年折旧额;

P——固定资产 (设备) 原值;

η——净残值率 (一般为3%~5%) ;

a——折旧年限 (根据《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条例》规定:矿井的综采、综掘设备按8年, 一般采掘设备按10年;其他设备按15年) 。

(二) 煤矿设备经济补偿界限

设备的磨损分为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不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与第Ⅱ种无形磨损, 其中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与不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可通过设备的修理与大型零部件的更换予以补偿。

设备磨损经济补偿总额可能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有时甚至超过了设备原值的若干倍, 因此在技术经济学中确定了设备大修理具有合理性的最低条件, 即最低经济界限。

即: Krn≤K-Vln

式中:Krn——第n年设备磨损经济补偿费;

K——同种设备的重置价值;

VLn——第n年旧设备被替换时的残值。

即:存在∑Krn≤∑ (K-VLn)

式中: (Κ-VLn) =nV+12n (n-1) V (式中V——设备年折旧额) 。

ΚrnnV+12n (n-1) VΚrnnΡ

(1-η) a+12n (n-1) Ρ (1-η) a

假设该设备在折旧年限的最后一年更换, 即n=a。

得:ΚrnΡ1-η+12 (a-1) (1-η) (式中a——折旧年限) 。

则设备年平均补偿费用与设备原值之间的比例存在:ΚrnaΡ1-η+12 (a-1) (1-η) a

(三) 煤矿设备的低劣化指数

煤矿设备的低劣化指数即煤矿设备每年增加的修理费。

由于设备的磨损, 使设备的维护修理费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年增加, 这种现象即设备的低劣化, 假设这种低劣化以每年λ的数值增加, 则使用N年后低劣化数值变为Nλ, N年中平均低劣化值为12Νλ, 则设备年成本费用为:

AC (Ν) =12Νλ+ΡΝ (式中P——设备原值)

以年平均成本最低的使用年限为设备最优更换期, 则存在N使得:

AC (N) =0 即:dAC (Ν) dΝ=12λ-ΡΝ2=0解得:λ=2ΡΝ2 (在这里设定N=a, 即设备的更换期为国家规定的设备折旧年限) 。故有λ=2Ρa2

大修设备费用的主要用途是补偿设备磨损, 即设备大修费为λ, 设备磨损补偿费为Krn, 则存在β (0<β<1) 使得:

λ=β·Krn

因设备补偿磨损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原有设备提取的折旧, 故在此假定Krn=V。

综上: λ=β·V。

即:2Ρa2=βΡ (1-η) a

求解得:β=2a (1-η)

因年平均补偿费用与设备原值之间的比例为ΚrnaΡ1-η+12 (a-1) (1-η) a, 故存在:X¯2-2η+ (a-1) (1-η) a2 (1-η) (X¯即为设备年均修理费占设备原值的经济界限) 。

二、煤矿设备维修经济界限值的确定

根据《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条例》规定并结合确立的设备大修理的经济界限的方法, 我们可测算得矿井设备年均修理费占设备原值的经济界限值 (见表1) 。

但是, 即使在满足以上必要条件的大修理, 在经济上仍有可能是不合理的。即当设备在大修理后, 生产技术特征与同种新设备没有区别的话, 则以上的经济界限值才是衡量大修理经济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然而设备经过多次大修理后, 常常缩短了到下一次的大修理间隔期, 同时, 修理后的设备与新设备相比, 技术故障多, 设备停歇时间长, 日常维护和修理费用多 (见图1) , 故以上经济界限值是取自各年份修理界限值的保守平均值。

摘要:机械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磨损, 设备磨损经济补偿总额可能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有时甚至超过了设备原值的若干倍, 因此在技术经济学中确定了设备大修理具有合理性的最低条件, 即最低经济界限。

试论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措施 篇8

一、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意义分析

煤矿经济效益的提高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功能就是增强煤矿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使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煤矿企业能够从其经营活动当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一般对于企业而言, 经济利润就正是衡量其发展阶段和经营状况的重要参考依据和指标。如果希望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就要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利益,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获得一席之地并持续性发展。其次就是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和提高国民经济水平, 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国家经济收入也就会相应的得到提升, 从而使得我们国家能够有更为充足的资金和力量来推动社会进步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能够满足全人类发展的实际需求, 这主要是因为, 社会资源, 尤其是煤矿资源等, 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有限的, 如何通过最少的资源利用获得最多的产品和劳务, 就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煤矿企业所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这实际上也是煤矿企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核心途径。煤矿企业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合理的管理, 来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同时又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 进行合理的成本预算

福建煤炭仍然面临着经济下行影响大市场竞争加剧, 内部管理不够精细规范, 安全生产压力大, 特别是煤矿生产安全条件更趋复杂、标准提高, 资金投入及管理防范难度加大等困难和问题。而煤矿经济效益本质上还是由投入到煤矿企业生产和经营当中去的成本所决定的, 因此对成本进行合理的预算和管理就是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首选和必要手段。一般情况下, 企业会通过自身规模的扩大来获取优势, 这对于企业基础以及管理方法都是有较高要求的。除此之外, 企业竞争力强弱本身也和企业成本管理有脱不开的关系, 但是纵观当前煤矿企业, 相当一部分都并没有充分认识和重视成本管理工作, 正是因为如此, 在煤矿企业内加强合理的成本预算工作, 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成本预算的加强, 第一是要摒弃传统的煤矿企业管理模式, 根据现在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成本预算与管理工作的分解落实, 从根本上控制成本;第二就是要开展合理的奖惩工作, 让企业内所有的员工都能够有动力有兴趣去了解和认识低投入、高产出对于煤矿企业的重要意义, 从而最大程度地调整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试着在企业内建立起煤矿企业核算体系, 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 避免过程中错误导致的经济损失, 这实际上也就是成本管理工作的精细化。

煤矿企业的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和安全成本, 降低成本是企业增加盈利的主要手段。所以在大力开展煤矿产业经营时, 也要努力降低成本。一方面要把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结合起来, 不能单方面的重视降低安全成本和人工成本而偷工减料, 影响煤矿企业的安全。另一方面, 从增加经济效益的角度来降低成本, 不能简单地削减企业其他费用的支出。如在安全成本和人工成本的比例上就要始终保持一个固定的比例, 任何时候都要把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首位, 优化安全成本和人工成本的管理, 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现代煤矿企业中, 人工成本过高, 资源消耗造成的浪费也很严重, 但是不能简单地通过缩减开支的方法减少成本。应该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和配置人力资源。同时, 也要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工艺,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煤矿生产, 降低生产中的能源消耗, 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二) 坚持以人为本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 工作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员的身上, 因此完全可以认为, 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也就正是人才的竞争, 基于此, 想要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人才也同样是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煤矿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当中, 坚持以人为本聘用优秀的管理人才和生产人才, 才是实现经济效益提升的要务所在。在实际工作当中可以通过三个具体的点来实现:一是整个企业内要树立起人才就是效益的观念, 只有优秀的管理人才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谋取切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也只有优秀的生产人才才能够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最大化企业利益。二是煤矿企业内人才的利用要任人唯贤, 不仅需要以开阔的视野去发现和招聘人才, 更重要的还是要对企业内既有的人员进行良好和必要的培训与教育, 使得人才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的进步和优化。三是要树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来, 对于人才的选择和聘用要坚持严格的标准, 要注意对年轻人的培养和利用。四要坚持安全投入和以人为本的结合。在煤矿企业的生产中, 只有加大安全投入, 才能保证煤矿企业长远的经济效益, 既可以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也可以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煤矿企业的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加大安全投入, 双管齐下解决煤矿企业的安全问题, 也使煤矿企业的生产无后顾之忧。

(三) 加强设备管理

加强对于设备的管理在煤矿企业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实际上是由煤矿企业自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其生产设备的状况良好与否将直接的关系到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需要消耗的成本, 因此想要对煤矿企业内的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 对生产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管理同样十分关键。重视煤矿企业内生产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不仅能够将煤矿企业的生产计划、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效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更是能够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降低企业成本, 实现煤矿企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煤矿企业生产设备对于操作的要求较高, 除了要求操作本身的简便性以外, 还需要较高的精确性, 因此, 设备的选择同样重要, 这一点是在设备的选择与投资阶段所需要考虑的。对于设备而言, 日常维护与管理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维护与管理不仅能够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企业本身的成本控制, 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转和寿命延长。当然, 这也就相应的对设备的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提出较高要求, 不仅需要操作技术娴熟, 也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加强设备材料管理。建立健全材料定额管理、主要材料消耗考核管理、材料领用登记管理、井下材料定制管理和物资管理等制度, 确保材料周转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到位。

加强供用电管理。统筹考虑系统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 优化完善机电提升运输系统, 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技术, 做好“移峰填谷”用电管理, 进一步减缓因矿井延深而增加原煤电耗的上升速度。

加大材料回收复用力度。重视材料回收复用工作, 制定材料回收复用管理办法, 认真制定材料回收复用年度计划, 做好材料回收前清点、材料回收入库盘点等工作。工作面材料回收前, 应由生产办组织人员现场核定在籍材料情况, 明确回收任务、回收工期和回收率。

(四) 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煤矿经济效益管理与保障之中, 安全行为规范管理工作的实践也是同样必要的, 甚至也是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的核心追求。我们国家煤矿行业发展到目前为止, 在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上已经有了相当大程度的提升和进步, 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仍然有着较多的威胁。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对于人身安全的关注和重视之上, 在煤矿经济效益当中同样是有重要意义的, 任何不良事故的发生必然伴随着巨额的经济损失, 因此通过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加强与重视来保障经济效益不被损失, 既是必要的, 也是行之有效的。

煤矿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命脉本身具有相当大的特殊性, 除此之外, 因为安全性问题、能源消耗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煤矿企业生存与发展始终都存在着相当多方面的问题, 其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必然需要从这样一些多方面问题的解决与处理来着手实现。

摘要:煤矿资产在我们国家经济中占较大比重, 因此煤矿企业的管理状况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煤矿企业的经济, 更是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经济稳定和发展。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是进行合理的成本预算,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设备管理, 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煤矿经济,提高措施,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孙海丽.煤矿物资供应经济效益的评价[J].中国外资, 2013 (8) .

[2]王小娟.对提高煤矿经济效益措施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 2013 (10) .

中国煤矿经济 篇9

关键词:近代,煤矿业,煤矿事故,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开采和利用煤炭的国家,有长达六七千年的煤炭开发利用历史。中国发现、利用和开采煤炭的历史悠久,至少在1800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开始进行煤井开采了[1]。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和煤炭工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是紧密相连的,煤矿安全生产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深层次原因也与煤矿业的发展历史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中国人对煤的发现和利用,就其本身来说,其意义与作用并不亚于中国其他方面的伟大发现[2]。就今天而言,也是一份难得的珍贵遗产,对于当代煤矿业的发展仍有不少值得借鉴和加以继承之处。因此,在研究我国煤炭工业现状时,首先概括地分析研究我国煤矿业的发展历史是有益的。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历来就是一个热点,但从煤矿业这一角度关注中国近代煤矿业发展状况的文章却不多见,特别是系统全面地剖析煤矿事故概况更是寥寥无几。本文主要是从煤矿业这一视角,对中国近代煤矿业的发展及其煤矿事故概况及原因做一系统、全面地分析,以期能为今天的煤炭工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1 民国时期煤矿业发展概况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门户被迫打开,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出现近代航运业和机械工业,需要大量的煤炭,而中国旧式的手工煤窑生产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清廷洋务派积极酝酿引进西方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设备,从而进入到近代煤矿业的发展时期。

我国古代煤矿业生产和技术水平在世界上曾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几千年来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及生产力的提高起过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后来封建王朝没能很好地注意总结经验以求进一步发展,也没有及时注意吸收和采用世界上其他国家出现的新的科学技术成就,致使中国近代煤矿业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

中国近代煤矿业是从机器采煤开始的。台湾的基隆煤矿和河北的开平煤矿是中国最早的近代煤矿。基隆煤矿是在1976年由清政府两江总督沈葆祯雇用英国煤师开办的,1878年开始产煤,年产量约3~5万吨,是中国第一座近代化煤矿,但后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投产不久产量就日渐下降,1884年中法战争时,矿井被炸,停止生产。开平煤矿是直隶总督李鸿章1876年命唐廷枢等筹建的,1877年筹建开平矿务局,1879年开始使用外国机器开采,1881年建成唐山矿,以后又建成林西、西山等矿,到1894年,平均日产达到1500吨,最高日产达2000吨。至1889年年产量已达247000吨。这期间还先后开办了规模大小不同、寿命长短不一的近代煤矿14个,或官办,或官商合办,或官督商办,都有官僚资本主义性质。后因管理不善、资金不足、规模很小,大多数都归于失败。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国势日益衰败,西方列强乘势接踵而至,外国资本也随之大量侵入中国煤矿。外资煤矿的产量占当时中国近代煤矿总产量的83.2%,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煤矿业。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从1903年起,掀起了收回矿权运动。另外,中国的爱国绅商,不满利源外流,在人民开展收回矿权斗争的运动中,也集资开办了一批煤矿。官僚买办见开煤矿有利可图,不愿坐失良机,也想方设法开办煤矿。于是,从1895-1936年中国近代煤矿呈现出发展的趋势。

根据黎安德(Tim Wright)的研究[3],在1896~1936年间,中国大矿煤产量增长率年平均为10.9%,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以前成长迅速,1896~1913年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7.4%。而1914~1924年之间,煤矿业虽然继续发展,但年平均增长率只有8.1%;1925~1933年间更下降为3.6%,可以说进入了停滞期,1933~1936年间却又迅速增长。整体而言,1914~1936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有5.2%,而1912~1936年则为5.6%。(参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煤矿业发展的某些特点:(1)就煤炭总量而言,1924年达到一个巅峰,该年煤炭总产量是1912年的2.87倍。此后虽然略减,但1927年又开始增加,1930年的产量已超越1924年的水平,而1936年的数据则为1912年的4.38倍。(2)就主要产煤省的产量而言,河北省的产量在1924年以前位居全国之首,但1925年开始被辽宁省所取代。(3)就发展趋势而言,虽然中间经历过所谓的停滞阶段,但大致是呈上升趋势的,尤其是1932~1936年间的上升幅度更大。

这一时期煤矿业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二是在煤矿提升、通风、排水三个生产环节上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提升机、通风机和排水机,其他生产环节仍然依靠人力和畜力。这种状况差不多一直延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其中即或有所变化,也只是局部的、细微的。这是近代煤矿业区别于古代手工煤窑和现代机械化矿井的主要技术特征。

2 抗日战争至建国前夕煤矿业发展概况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绝大多数煤矿,包括外资经营的,都陆续被其霸占,开采方式完全是掠夺性的。从1931~1945年,日本共霸占我国大小煤矿200多处,掠夺煤炭4.2亿吨,被其破坏的煤炭资源不计其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直辖煤矿29处,还采取资助经费等办法,鼓励私人开办煤矿,共59处,年总产量约为600多万吨。在解放区,也办了一些小煤窑,供当地军民作燃料。据战后统计,晋、察、冀边区共有小煤窑473个,日产煤炭共计2739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霸占的煤矿小部分由解放区人民政府接管,大部分被国民党政权接管。这些煤矿在解放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解放战争初期,受政治、军事形势多变的影响,有些煤矿几经易手,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1947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步崩溃,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些煤矿才陆续回到人民政府手中,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战争期间煤矿生产形势表现为:1939~1944年的产量激增,尤以1942年为最,其中,1939~1942年,煤矿产量增加幅度很大,可以说是直线上升的,但此后则直线下降,直到1949年才逐步回升。抗日战争期间,煤炭产量的变化趋势,与日本对华侵略行动的展开息息相关,也受到当时国际情势的影响,更与中国国内的政治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联。抗日战争时期至建国前夕,中国煤矿业的发展趋势,可以从图2中窥见一二。

3 近代煤矿事故概览及分析

近代,我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煤炭产业的主体由土法手工开采的小煤窑向大部分采用动力机械的近代煤矿转变。由于大部分煤矿被帝国主义列强侵占,进行掠夺性的开采,煤炭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但是,大多数近代煤矿的安全设施与装备又跟不上生产发展的要求,煤矿安全状况日益恶化,煤矿事故,特别是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

20世纪30年代以后,全国的近代煤矿几乎全部沦陷于日本手中,由于日本变本加厉地进行掠夺性开采,煤矿产量都大大超过生产能力而急剧增长,矿难事故也随之愈演愈烈。例如,近代全国最大的抚顺煤矿,被日本侵占后,自1907年至1919年的13年中,死于矿难的工人达2715人,百万吨死亡率达到123,至1942年达到极点。1942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6568.6万吨,为1949年以前的最高水平,其中,日占煤矿的产量为5950.8吨,占90%。根据《中国煤炭志》的记载统计,这一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达到2897人,其中日占煤矿死亡2849人,占98%。

这一时期,土法手工开采的小煤窑仍然大量存在于许多地方,抗战大后方的小煤窑也有较大发展,但小煤窑的安全条件较差,煤矿事故呈增加趋势,因其产量在全国所占比重很小,因此发生的矿难事故大多不见记录。

近代(1912~1949)全国煤矿共发生重大事故297起,死亡17089人,其中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38起,死亡9706人(参见表1、图3、图4)。

注:按照有文字记载的事故统计,实际发生而未见文字记载的不计算在内。

从表1与图3、4中可以看到,瓦斯灾害占第一位,共128起,死亡9119人,分别占事故总起数和死亡人数的44%和53%。其中,最大的一次瓦斯事故是1942年发生在日占辽宁本溪湖煤矿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共死亡1594人,比原先世界最大煤矿事故——1906年3月10日发生在法国库里耶尔煤矿的瓦斯爆炸事故,多死亡409人[4]。

居第二位的事故为水灾,共98起,死亡5597人。如1928年4月9日,日占抚顺煤矿大山坑透水事故,井下进水量达到80万m3,正在井下采煤的482名工人全部被淹死;1935年,日占淄川炭矿北大井重大透水事故,死亡536人,这是发生在我国的最大一次煤矿水灾。淄川矿区在日占的20年间(1925~1945)连续发生透水80多次,共死亡1900多人。

井下火灾居事故第三位,共30起,死亡1007人。近代煤矿井下火灾与瓦斯灾害紧密相连。有的火灾由瓦斯爆炸引起,有的火灾又引起瓦斯爆炸,死伤非常严重。

另外,还有顶板事故和其他矿难,其中,有些性质的事故为首次在我国煤矿发生。如,1926年6月30日,开滦唐山矿地面一处矸石堆在大雨中发生爆炸,死亡4人,是我国煤矿矸石山发生爆炸的首例;1933年,日占抚顺煤矿胜利坑发生冲击地压,死亡80人,是我国煤矿首例由冲击地压造成的矿难。

4 结论

近代的煤矿事故,无论是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还是事故的严重程度上都远远超出前代。这一方面是因为近代煤矿大多采用现代化机械采煤,煤矿规模扩大、采煤工人增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也相应增加;另一方面,近代大多数煤矿兴办之初或兴办不久即被西方列强所侵占,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全国的煤矿几乎全部沦陷于日本手中。他们充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把煤矿系于战争机器上,进行掠夺性的开采,完全不顾矿工的生命安危,再加上煤矿各方面的安全设施和管理远远跟不上产量的扩展,安全隐患比比皆是,得不到及时治理,致使煤矿事故不断,伤亡惨重。但实际上,列强入侵对于中国近代煤矿业的影响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仅仅是一个外部因素。近代煤矿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煤矿事故频发,伤亡惨重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煤矿旧有的发展模式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没有有效地吸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管理模式,以致近代煤矿经历了一段崎岖不平的发展历程。从中国近代煤矿业的发展模式及煤矿事故分析,将其经验和事故教训进行归纳和总结,改变中国矿业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发挥安全科技的推动作用,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素质,保障现代煤炭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煤炭志.综合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222.China coal marks compiling committee.China coal marks[M].Beijing:Coal Industry Press,1999:222

[2]吴晓煜.中国古代煤炭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8~106.WUXiao-yi.Main achievements of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s acient times[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Mining&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2007,(4):98~106

[3]蒂姆.赖特.中国经济和社会中的煤矿业,丁长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11~12.Dim Wright.Coal industry of China economy and society.Beijing:The Eastern Publishing Co.Ltd,1991:11~12

中国煤矿经济 篇10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煤矿企业;干部管理

煤矿企业干部管理是煤矿企业现代化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对煤矿企业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和监督等相关的管理工作,能够全面提升煤矿企业干部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经济趋于平稳发展的情况下提升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煤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所以全面了解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干部管理的实际状况,强化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提升煤矿企业干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对经济新常态下煤矿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更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执行力,而煤矿企业干部工作素质和能力更是直接影响煤矿企业的关键,经济新常态下进行煤矿企业的整改非常有必要,目前总体上看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还可以,但是内部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煤矿企业干部任用考核深度不够

考察考核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国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衡量干部素质和检验干部业绩的关键因素,但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在干部任用考核上还没有建立客观的评价标准和体制,尽管目前我党对干部任用提出了统一的考核标准,但是由于每位干部所处环境和岗位的不同,也就對干部考核和评价工作不能给出一个客观和明确的标准,进一步影响煤矿企业干部考核工作。

1.2 煤矿企业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作,确保煤矿企业顺利的发展,煤矿企业内部各种活动以及煤矿企业的发展都需要煤矿企业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保障煤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提升煤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干部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不足,直接影响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影响煤矿企业员工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3 煤矿企业干部权力制约存在薄弱环节

煤矿企业干部存在于煤矿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中,并配合各管理部门的工作,确保煤矿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干部在权力制约方面还存在不很多的不足,干部与干部之间权力相抗衡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配合,这样大大影响了干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煤矿企业干部权力有很多是需要干部之间相互配合完成的,这样才能使得煤矿企业干部管理的权力不至于集中,干部权力过分的集中以及干部没有管理权力,这样都导致煤矿企业不能正常的运行和发展。

2 经济新常态下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2.1 做好煤矿企业干部监督考核管理

煤矿企业干部监督考核工作也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对煤矿企业未来干部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强化煤矿企业干部监督考核,建立完善干部管理工作考核体系,保证煤矿企业干部管理的完整性和严肃性,对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整个煤矿企业干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健全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考评体系

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考评在整个干部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健全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考评体系,对煤矿企业干部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提升干部管理工作的水平,确保管理工作的严谨和完整,煤矿企业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也获得提升。健全和严格的工作考评制度和奖惩措施的制定,能对煤矿企业干部的工作以及员工工作进行记录,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干部管理工作效率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2.3 加强煤矿企业干部作风建设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重于一切,安全压倒一切,这是我们既定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践行“走、管、教、听、看”五字决工作法,管理干部下井、跟班要做到走一路,管一路,干一路,教一路,听一路,严格履行下井、跟带班制度,想到了就安排,看准了就干,不放心的地方就到现场去。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更要落实到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处罚到人,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

煤矿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安全,用好的作风筑牢安全防线,以自身过硬的作风影响带动感召职工战胜困难,牢固树立安全“零事故”理念,从零开始、向零奋进,着力推进安全“零事故”理念在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扎根,确保经济下行时期的矿井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把安全的果牢牢地拿到手。

2.4 对煤矿企业干部监督管理的基础培训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煤矿企业体制改革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伴随着煤矿企业组织的庞大,煤矿企业管理工作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结合新常态下市场形势,做好煤矿企业干部监督管理培训,让煤矿企业干部对现代法律知识和管理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全面提升煤矿企业干部的综合素养,更好的开展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实现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与煤矿企业深化改革的同步。

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干部管理对煤矿企业的发展还是具有重大的影响的,但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完善,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做好干部任用制度、监督制度、考评制度以及干部培训等三方面的工作,更全面提升煤矿企业干部管理水平和质量。让煤矿企业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能够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从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秀伟.刍议企业干部管理培训的有效提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3).

中国煤矿经济 篇11

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拥有的一项重要资本,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能够为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存在着显著区别, 它是无形的, 不能够使用货币价值来精确地衡量, 具有高度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体现于企业的各种现实性运作能力与潜在运作能力之中。一般而言, 财务资本的存量与知识资本的存量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财务资本存量较大的企业, 并不一定具备丰富的知识资本, 同样, 知识资本丰富的企业, 其财务资本总额也可能较低。按照目前的财务统计方法来分析, 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的交汇领域仅是财务报表上的无形资产, 其它方面不存在显著联系。

目前, 尽管知识资本的探讨仍停留于概念性的定性研究时期, 远未进入量化分析阶段, 但是, 知识资本的重要性已经为人们所深刻认识。在知识经济时代, 几乎所有的西方大中型企业都实施了知识管理战略, 逐步加强知识资本的培育, 激发知识资本的活力, 以充分发挥知识资本的功能, 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样, 我国煤炭企业也认识到了知识资本的价值, 积极地实施程度不等的知识管理战略, 积极地为知识资本的运作创造条件,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 知识资本的研究在煤炭经济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国内学者结合于我国煤炭企业的实践经验, 对煤炭企业知识资本的各种要素进行了深入探讨, 有效地指导了煤炭企业知识资本的开发与利用。

然而, 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给我国煤炭企业带来了强烈冲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濮洪九认为, 在金融危机环境下, 由于火电发电量的下降、钢铁产量走低、高耗能产品价格降低、煤化工行业煤炭需求增长幅度不大等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造成了国内煤炭市场的需求减缓, 从而导致大多数煤炭企业销售不畅、库存增加、价格下滑、成本上升、回款困难, 预示着我国煤炭行业将面临着严峻考验。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竞争战略。同样,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金融危机时期, 知识管理是我国煤炭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一项有效措施。由于知识资本的结构解析是企业实施知识资本管理的前提, 并且, 知识资本在形态、性质和功能上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必须与煤炭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相一致, 因此, 在金融危机环境下, 在现有的煤炭企业知识资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煤炭企业知识资本结构的解析是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的首要内容。

二、知识资本体系的重构

在知识管理研究领域, 知识资本并未形成统一的概念。T.A.Steward (1994) 认为, 知识资本常以潜在的方式存在, 是无法触到, 但却是使人能够富有的东西;Edvinsson&Sullivan (1996) 认为, 知识资本是企业真正的市场价值与其财务价值之间的差距, 是知识企业物质资本和非物质资本的合成;M.S.Malone (1997) 认为, 知识资本是能够为组织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应用经验、组织技术、顾客关系和专有技术等的财产;OECD认为, 知识资本是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与顾客资本的总和。尽管知识资本在概念上存在着差异, 但在知识资本的应用价值上却存在着高度的统一, 即知识资本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的垄断利润。

如同财务资本一样, 知识资本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 由不同的知识要素所组成。知识资本的结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因为知识资本结构解析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前提。T.A.Steward认为, 知识资本的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之中, 即H-S-C结构;A.Brooking认为企业的知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和基础结构资本;Edvinsson&Sullivan将企业的知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两类, 人力资本指未编码的知识和技能, 结构资本指已编码的知识资产和经营资产;K.E.Sveiby将知识资本分为雇员能力、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三部分, 其中的雇员能力与前述的人力资本的内涵与范围相同, 内部结构指企业管理机构等组织的内部运作能力, 而外部结构则指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等外部组织的关系及合作能力。

根据我国煤炭企业运营的特征, 张同健、吕宝林 (2008) 将我国煤炭企业的知识资本分为五个要素:人力资本、管理资本、技术资本、顾客资本和市场资本。其中, 人力资本是指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 是对人的投资而形成的并体现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经历、经验和熟练程度等, 即人力资源使用价值的资本化。管理资本指蕴含于企业内部的并体现于各项管理职能上的竞争能力;技术资本指应用于企业运作的各项技术的应用能力、开发能力和转换能力;顾客资本指企业对于客户群体的依存性以及客户群体相对于企业的稳定性;市场资本指企业显现于外部营销市场上的各项竞争优势。

在金融危机环境下, 我国煤炭企业的内外部运作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财务预警机制的建设已引起煤炭企业的高度重视, 资本运作能力的滞后有可能迅速导致企业运营的失败。资本运作的对象是财务资本, 但是资本运作的能力则属于知识资本的范畴。二是突发事件的处理已成为煤炭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 是关系到煤炭企业能够稳定发展的前提。一次偶然的突发事件处理的失当可能为企业运营带来严重挫折。金融危机环境下, 企业利润降低, 员工收入减少, 企业均存在着程度不等的裁员倾向, 从而导致社会成本增加, 加剧社会动荡。然而, 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是并不提倡企业以裁员的方式度过难关, 希望能够在保持现有员工规模的前提下另辟蹊径。三是安全问题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主导着煤炭企业的运营中枢。安全防范一直是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本管理意识的增强, 安全生产实施是煤炭企业的首要管理目标。没有安全, 就没有生产。四是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已不适应煤炭企业的发展, 因此, 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正在实施程度不等的组织结构变迁, 以适应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五是为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各种企业风险, 部分煤炭企业正寻求有效的合并战略, 以提高企业的风险抗御能力。因此, 集团化经营是我国煤炭企业新的发展趋势, 许多煤炭企业正努力实施各种内部机制的调整, 为集团化经营的开展创造条件。六是煤炭企业的信息化运作已进入创新性阶段, ERP、BPR、CRM等已成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向, 特别是BPR已成为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各种运营风险。

根据以上分析, 本研究设计的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煤炭企业知识资本体系如表1所示:

三、模型验证

其一, 技术思路。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效度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是结构方程模型的一种特殊形式。结构方程分析, 也常称结构方程建模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 是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来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 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含测量误差, 还可以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 容许更大弹性的测量模型, 估计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

本研究已将我国煤炭企业知识资本体系分解为5个因子 (潜变量) 和20个指标 (观察变量) , 因此, 可以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来验证模型的收敛性, 同时验证因子负荷的显著性、因子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和指标误差方差的显著性, 从而得到相关研究结论。

其二, 数据收集。本研究采用里克特7点量表制对20个观察指标进行数据收集, 向200个独立核算的煤矿企业发出调查问卷200份 (包括实地采访29份) , 调查时间自2009年5月1日起, 至2009年6月31日止, 历时72天, 回收问卷180份, 回收率为90%。然后, 用列删法、对删法与均值替代法对有数据缺失的问卷进行处理, 得有效问卷141份, 样本量与观察指标数量之比为7:1, 满足结构方程验证的基本要求。5个构面要素的Cronbachα系数最小值为0.719, 表明调查结果信度较高。

其三, 验证结果。采用了SPSS11.5和LISREL8.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固定方差法) , 得因子负荷列表如表2所示:

得因子协方差矩阵如表3所示:

得模型拟合指数列表如表4所示:

四、结论

根据验证结果可知, 本研究设计的金融危机环境下的我国煤炭企业的知识资本结构具有较好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同时, 结合于煤炭企业知识资本管理的现实性实践, 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 因子X15、X17和X19的因子负荷较高, 且具有较高的显著性。因此, 我国煤炭企业普遍具有集团化经营的趋势, 至少为集团化经营的实施进行了积极的准备。其次, 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普遍提高,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充分地考虑到环境保护、员工福利、能源节约等因素。再次, 由于人本管理思想在煤炭企业的深化和扩展, 我国煤炭企业, 尤其在民营煤炭企业, 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各类风险事件的危害。

第二, 因子X2、X5和X7因子负荷较低, 且缺乏显著性。因此, 在我国煤炭企业知识资本体系中, 管理层的教育程度与企业绩效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即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地受到管理层教育程度的影响。其次, 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没有得到有效调整, 从而很难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再次, 煤炭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 (BPR) 建设尽管近年来呼声较好, 然而总体上仍处于停滞状态, 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三, 由因子协方差矩阵可知, 煤炭企业知识资本体系各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较低, 因此, 各要素并未进入高度协调与支持的系统状态, 知识资本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

参考文献

[1]张同健、吕宝林:《国有煤矿企业知识资本微观体系经验分析》, 《煤炭经济研究》2008年第1期。

上一篇:品质修养下一篇:静态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