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开发

2024-09-03

产业开发(共12篇)

产业开发 篇1

摘要:本文针对彭山旅游的发展现状, 结合彭山旅游产品开发, 城市环境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及旅游宣传等方面提出彭山旅游发展当前面临的几大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旅游产品开发,区域协调发展,旅游宣传

一、彭山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简介

彭山历史悠久,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 置武阳县, 属蜀郡, 历经改隶, 西魏为隆山县, 唐改为彭山县至今。建县以来, 名人倍出, 尤以汉晋为多。在长达2300多年的历史中, 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风景区内彭祖山为上古时代八百寿星彭祖居住及墓葬之地。1986年恢复建设, 己接待百万游人。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面积约50平方公里。

彭山县拥有稳定的能源供给。主要表现在:天然气供给稳定;水资源十分丰富;景区内通讯畅通。另外, 彭山所具备的投资兴业的良好条件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 彭山区位优势特别突出, 其二, 彭山交通条件相当优越;其三, 彭山可开发资源非常丰富。

二、彭山旅游发展面临主要问题

1. 旅游产品开发建设脱节

成熟的旅游产品是由开发建设成熟的旅游景区、配套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以及在旅游市场中运行相对固定的旅游线路共同构成的。彭山县在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上还未达到较高水平, 且对彭祖养生长寿文化、忠孝文化、崖墓文化、茶文化等主题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包装还不够, 区域内其他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没有合理开发利用, 传统观光旅游产品趋于平淡, 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会议、会展等旅游项目开发与观光产品尚未能有机结合, 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不强

2. 旅游环境建设滞后

彭山县的整体形象不够突出, 城市建设与景区开发不协调, 城市个性不鲜明, 城市经营力度不够, 与西部中心城市成都未能做到有机融合。旅游环境氛围营造不够, 作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服务接待支撑中心的综合功能还不完善。市内旅游配套设施不足, 娱乐和购物活动单调, 缺少有地方娱乐特色的民俗娱乐活动和专营旅游商品和土特产的购物街区。旅游宏观协调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统筹开发力度不够, 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未全面形成。

3. 区域协调发展不够

彭山县与成都口岸旅游区中开发较早、较成熟的旅游景区, 与区域内其他旅游景区如三星堆、西岭雪山、大邑鹤鸣山等在产品项目和产品线路设计上未有机融合。尤其是作为成都到乐山、峨眉的黄金旅游干线, 成 (都) 乐 (山) 、成 (都) 雅 (安) 高速公路在彭山青龙交汇, 未能有效发挥旅游区位优势, 对自身在区域旅游环线中的作用不清晰, 大旅游、大发展、大推动的发展格局还未形成。

4. 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较小

营销体制不够完善, 机制不够健全, 促销职能划分不明确;旅游品牌形象不鲜明, 长期局限于传统的风景观光, 难以适应未来旅游形式日趋多样化和专项化的趋势;宣传促销方法陈旧, 手段单一, 影响小, 力度不够;缺乏高层次的宣传促销人才, 影响旅游品牌整体效应的发挥。

三、彭山县旅游产业开发设想

充分依托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打造世界级养生文化圣地, 利用地理优势, 全面整合景区和城市旅游要素, 打造世界一流的精品景区;深入挖掘彭祖长寿文化内涵, 突出历史文化和养生文化, 搞好节庆营销战略, 走老年生态旅游发展之路;开发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旅游产品, 建成国际著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1. 打造世界级养生文化圣地

彭山旅游形象定位应从全球、从旅游者心理感应和需求的角度来考虑, 树立彭山地区的整体旅游形象, 推出长寿乡、彭祖养生文化系列旅游形象理念, 彭山山川隽秀, 土地富饶, 资源丰富, 文化灿烂。突出彭山古老、美丽、充满生机和活力理念, 突出纯朴原始、雄浑奇特、山川秀美的自然风光;古老、神秘、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养生文化, 浓郁民族风情和现代建设成就, 营造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独有旅游形象, 对广大国内外游客极具吸引力。

2. 走老年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从泛生态的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出发, 构建全套新型的绿色体系, 使绿色体系应该体现在旅游发展的各个方面, 首先要强调的培育绿色观念, 其次绿色开发, 再次形成绿色产品, 推广绿色经营, 从而构建新型的绿色体系, 强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推动彭山旅游业绿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3. 搞好旅游保健产品开发

大力推出一批反映彭祖长寿文化, 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保健产品, 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抓好旅游纪念品开发和旅游知名产品打造。积极开展旅游商品开发领域, 以彭祖长寿文化、江口汉崖墓文化、李密孝文化、武阳茶文化为依托, 着力抓好“天下第一吻”、“陈情表”、“彭祖长寿养生书籍”等旅游纪念品的研发, 力争打造成为四川省旅游知名纪念品, 引导八百寿酒业、江口寿酒、彭祖寿柑、李密脆红李等旅游产品的包装宣传, 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

4. 建设旅游精品示范工程

围绕“彭祖长寿文化”主题, 精心打造“中国长寿城”建设彭祖养生博览园、彭祖养生健康文化乐园、金秋乐园、养生保健护理教育基地、养生保健品研制基地、长寿村等, 发挥精品工程示范效应。深入挖掘长寿文化、忠孝文化、汉代崖墓等文化内涵, 变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资本, 积极开展有特色、有创意、有品味的文化商贸活动, 按照眉山市提出的“一年一节活动”, 策划好我县的节庆活动。聚集人气、商气和财气, 大力宣传彭山, 提高彭山国内外知名度, 喊响“生态宜居, 长寿彭山”的城市名片。

5. 打好文化传播牌, 做好文化旅游文章

召开各种形式的彭祖文化研究会, 进一步深度挖掘彭祖文化, 弘扬长寿文化, 让更多人学习长寿文化, 使长寿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加强对外宣传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各类报刊、杂志、电台、网络、营销网点等传播载体, 积极宣传我县旅游业。与省、市、县的多家新闻媒体、网络机构达成友好合作伙伴。

参考文献

[1]吴传清:关于西部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经济前沿, 2000, (05)

[2]杨敬:甘肃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 2008

[3]张红:郭英之.西部旅游产业开发战略.经济管理[J].2001, 19

产业开发 篇2

一、xxxx县煤炭产业开发基本情况

(一)招商引资情况

125对保留煤矿中,84对煤矿通过部分或全部股权转让吸引县外投资51688.14万元,是保留初期投资的8.6倍,其中仅xxxxxxxx集团在xxxx的xxxx煤矿、xxxx的xx煤矿、xxxx的xx煤矿三个煤矿的计划投资就在8000万元以上,大部分煤矿从炒作煤矿向务实办矿方向转变,投资整体趋势良好。

(二)煤矿转让情况

125对保留煤矿中,以各种形式转让的达到84对。其中:部分股权转让未收取转让金的达30对,全部股权转让的达47对,全股权租赁形式转让的达 7对。部分股权转让未收取转让金的最高持股率达60%,最低的为 3 %;收取转让金但持有部分股权的煤矿中,收取的最高转让金为1350万元,最低转让金为 8万元;全部股权转让的煤矿中,最低转让价为14万元,最高转让价为800 万元,平均转让价为293.2万元,每矿平均转让价高出转让前每矿平均投资130.2万元,增加163万元;租赁形式转让的煤矿中,最高租金为150万元每年,最低租金为10万元每年。

(三)煤矿安全达标情况

125对保留煤矿中,xxxx年初定达B类标准的53对,C、D类或未定级的70对,今年六月份省安全评价中心复评29对煤矿还未形成报告。以安全达标复评的最后时限xxxx年7月13日止,125对煤矿均未通过xxxx年的安全达标复评,极少部分煤矿递交了复评申请,更多的煤矿正在为安全达标复评紧锣密鼓。

(四)煤炭生产情况

由于所有煤矿都在进行安全达标整改,除了xxxxxxxx山(日产量400吨左右)、xxxx富华(日产量150吨左右)、xxxx兴源(日产量200吨左右)等少数煤矿形成采煤工作面的煤矿基本正常生产外,其余煤矿仅在布置采煤巷道和准备采煤工作面能出工程煤10吨至100吨左右不等,如果安全整改能顺利完成,今年煤炭产量应在300万吨左右,民用煤、工业用煤、烤烟用煤将从量的供给上得到缓解。

(五)民用煤及烤烟生产用煤情况

据调查统计群众每年生产、生活用煤和烤烟用及工业用煤为160万吨左右(其中工业用煤20万吨)。县委、政府出台了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及烤烟用烟供给政策,各乡镇也出台了相应供煤政策,多数煤矿业主也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但供煤政策能够真正得到落实的不到30%,更多的是靠群众自发解决为主,调研组走访了种烟区部分农户,有六成的农户有烤烟用煤准备,这六成的用户中,超过80%的农户靠市场价购进烤烟用煤,价格最高达320元每吨。出现供煤政策难以落实的原因有五,一是乡镇助供难度较大,由于所有煤矿均在进行安全整改,即使保留煤矿在2个以上的乡镇满足本乡镇供煤也存在困难,如xxxx虽有六对保留煤矿,但能够用整改期间产生工程煤进行供给的只有两个煤矿,要向茶木供煤显然极不可能。从地图上看坪上离以古直线距离较近,但因交通原因,以古到坪上的距离超过到县城的距离,而且交通状况很差,供煤政策形同一纸空文,离以古最近的安尔只有一个保留煤矿,尽管安尔丰盈煤矿产量还算可以,但以古人民在安尔享受的只能是市场价格。场坝有3对保留煤矿,但能产少量工程煤的只有安家坝煤矿,另两个煤矿则尚未见煤,所以以古乡实质上就成了政策供煤的死角。茶木、以勒、花朗、盐源等乡镇也面临同样的供煤问题。二是乡镇自供也成问题。由于煤炭产量和布点问题,很多有保留煤矿的乡镇自供也成问题。如芒部虽有两个保留煤矿,产量能够满足全镇需求,但两个煤矿离政府所在地近30公里,再加上交通较差,所以能够享受政策供给的只有元孔一个村,其它村即使供给了其成本也超过周边市场价,所以只能自行从周边乡镇按市场价购煤。中屯乡有三个保留煤矿,但张家院子煤矿因未能处理好与周边群众的关系,无法正常生产,平顶山煤矿正全力投入整改,马路煤矿因地质灾害被停产,所以中屯乡的政策供煤也难以落实,群众生产、生活及烤烟用煤主要依靠从xxxx和毗邻贵州按市场价购进。泼机镇虽有六对保留煤矿,但其年产量现不足四万吨,泼机是人口大镇、烤烟大镇,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及烤烟用煤年需要量在9万吨以上,其供应政策能够落实情况显而易见。不少

有保留煤矿的乡镇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三是多数煤矿以安全整改为由故意放慢生产步伐。四是部分乡镇煤矿占着交通优势和外销之利,淡化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和烤烟用煤的供给。五是部分乡镇只注重制定政策,忽视政策的落实,没有安排落实专门的工作人员到煤矿负责,也没有在煤矿落实专门的供煤地点,导致整个政策供煤混乱。

(六)煤炭外运情况

由于全县所有煤矿集中安全整改、镇毕路封闭建设、威信到叙永因公路建设交通时通时阻、外运煤税费增加、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和烤烟用煤供给等因素影响,全县外运煤量有所下降,但通过到八个煤炭过磅服务站调研,每天外运煤量近300车,5000吨左右,年外运量180万吨,大量煤炭外运虽然增加了税收,但也给本地用煤供给导致了较大困难。

(七)煤炭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情况

煤炭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是一对矛盾的事物,一种是不可避免的生态问题,如煤炭开采对地质的影响,一是大量煤从地下挖出,对山体结构发生不可避免的影响;二是几乎所有的煤都与水共生,煤被开采后,水径流被切断,水从煤洞引出,对地表水的影响是直接的,一度时期后,难免对群众用水造成一定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三是煤炭开采中,科技开采力度不一样,都将不同程度使用一定量的坑木、枕木和撑木,在调研的125对保留煤矿中不到10对煤矿使用金属摩擦支柱、单体液压支柱、混凝土枕木、砖体支护,其余煤矿均全部采用木料,每生产600吨煤就要用一个立方米的木料,如果年产煤300万吨,将使用木料5000立方。另一种是可以避免的生态问题,如污水排放、矿渣堆积对周围土地的侵害、煤炭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两种类型生态问题的有效处理,将是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八)基层党委、政府和相关行业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情况

管理和服务是引导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但多数乡镇没有煤炭产业发展的计划,没有将煤炭产业做大做强的管理和服务支撑体系,有个别乡镇连对县委、政府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的总体要求都缺乏足够的准备和认识,个别乡镇甚至把先交清煤炭税费作为管理和服务的前提,但他们忽视了不加强管理和服务,煤矿业主没有收益,又哪来的税费?部门之间各行其是,各用其权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没有整体服务意识。

二、对我县煤炭产业开发的总体估价

自xxxx年全国范围内煤矿的安全专项整治以来,我县的小煤窑从1290口降至125对,量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质的变化。4年来我县的煤炭产业开发大体经历了四个过程,第一过程是苦口婆心劝保留,由于更多的人没有意识到安全整治标志着煤炭生产将从传统的作坊式挖煤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所以面对花费几千元到几万元投资争取一个保留煤矿指标缺乏热情,乡镇如此,煤矿老板也如此。第二个阶段是取得指标无投资,取得保留指标的煤矿很少有实力雄厚的老板或个体,多是一些靠砸锅买铁投资保留下来的,年产三万吨的生产能力,在今天看来很小,但在当时与日产几吨或十几吨的作坊式采煤相比,其投资和产量无异是天文数字,以吨煤投资至少60元计算,实现年产三万吨规模,至少也要投资180万元,125对保留煤矿业主基本上没有这点投资实力,所以几乎所有煤矿都是慢慢整改求残喘。第三阶段是等待观望始炒作,尽管保留煤矿没有实力投资,但煤炭产业开发在全国开始出现良好势头,一方面是由于煤矿数量极剧减少,量的不足导致煤炭供不应求,煤炭价格开始大幅上涨,打击私挖滥采仍呈高压态势,保留煤矿看到了自身的优势和希望,另一方面华电集团、东源集团、鲁能集团、地奥集团、福海集团、xxxx集团等纷纷亮相xxxx寻求投资开煤意向,保留煤矿一下身价倍增,于是煤矿炒作风起云涌,对于很多保留煤矿业主而言既摔掉了无力投资的包袱,又赚得大把的银子,何乐而不为,这一阶段,很多虽没有太大的实力,但还有点闲钱做花架子的人卷入了炒作行业,他们只是随便造造型就又炒走了大量现金,于是煤矿炒作屡试不爽、越炒越烈、越炒越火,有的历经四轮以上炒作,有的是“不知洞中物,仍作神仙价”,分明直奔资源和规划指标而来,作秀式的炒作严重影响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整改和技改进程。第四个阶段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经过几轮炒作,一些真正的投资者看到了xxxx煤炭资源的优势,定下心来,不少在内蒙办矿、山西办矿、东北办矿的投资业主看准了xxxx这片资源的热土,将大量的资金投往xxxx,有的甚至举家全往xxxx,企图将煤炭产业做大做强。现在处于第四个阶段的煤矿占到所有保留煤矿的70%以上,处于第一至第三阶段的占到30%左右。代表我县煤炭产业开发主流70%以上的煤矿至少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安全生产有了明显突破。由于提高了安全整改标准和煤矿伤亡赔偿标准,煤矿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安全投入明显增加,在整个安全整改和技改的过程中,煤炭生产五大系统中安全投资占总投资的70%左右,安全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加,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井下自救器装置、瓦斯断电仪等先进的安全生产设备在大部分煤矿逐步就位,安全防范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监控、安全防御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生产规模有了明显突破。以前除了东源集团朱家湾煤矿、长岭一号,大顺煤矿外,其余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均为三万吨,但通过嫁接、融资或转让,大部分煤矿业主年设计生产规模在6万吨以上,xxxxxxxx集团、xxxx福海集团、湖南联邵集团所持股分的几个煤矿年设计生产规模均在15万吨以上,已经拥有xxxx近一半煤矿股权的温州客商年设计生产规模也多在9万吨以上,预计到xxxx年,xxxx煤炭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格局将大面形成。

三是煤炭生产科技含量有了明显突破。管理方面,大部分煤矿不惜以高薪聘请工程师加强管理,逐步扭转了以往煤矿粗放或盲目管理的格局。生产方面,多采用了壁式采煤技术,增加了回采率,有效地降低了采煤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运输方面多采用了电瓶机车、皮带运输、刮板运输机、电力绞车等先进采运设备,降低了人力,加快了采运速度,提升了生产水平。装载方面,基本上都采用了装载机车。部分煤矿使用替代产品代替开煤过程中对木料的依赖,有效地缓解了采煤过程大量用木料造成的生态矛盾。部分煤矿还装备了筛煤、选煤设备,大大提高了综合生产能力。

四是集团化投资有了明显突破。以前xxxx保留煤矿投资基本上是个人投资或家庭投资,而且始终没有完全摆脱农民式的投资风格,由于投入较少尤其是安全投入较少,有的煤矿在建设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xxxx保留煤矿投资方向发生了明显的转变,除了东源集团、xxxx集团、福海集团、联邵集团外,具有较强投资实力的温州客商纷纷云集xxxx,其投资总额已达五亿元以上,集团化投资规模的形成,大大加快了我县煤炭产业开发的总体水平。由于投资实力的加大,煤矿自行解决煤炭生产交通、电力、水利等制约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如为了解决煤炭运输的交通问题,xxxx、亨地几个煤矿共同投资150万元,修建xxxx乡娃飞村白坟至菜子丫口的公路,中屯平顶山煤矿业主个人投资100万元修建头屯到哲庄坝的公路,尖山长运煤矿仅在融资不到一个星期就购进近200万元的各种设备,以前很多煤矿几年未解决的电、水、通讯问题,这些实力较强的投资业主进驻后,短期便得到解决。而且这些实力较强的业主,能够舍小利、谋大利,自觉处理与周边群众关系的能力也明显增强。这对加快我县煤炭产业开发的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是煤矿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突破。一年前大部分煤矿多半是无办公用房、无管理设施、无机械设备的三无煤矿,现在由于引进了具有投资实力的业主,各煤矿基本上都有了办公用房、工人住宿区、工人娱乐场所等,而且办公设施也逐步齐备,有效地树立了企业的形象。

六是煤炭税费征收有了明显突破。从税费征收数额上看,我县xxxx年煤炭税费为23万元,xxxx年为580万元,xxxx年为1100万元,xxxx年计划2000万元,但如果加大外运煤的税费征收力度,税费将突破2500万元。从征收的难易程度来看,xxxx年、xxxx年虽然征收数额较小,但征收难度较大,不少煤矿是一拖再拖,甚至有的煤矿是靠贷高利息支付税费,延续保留指标,但xxxx年,从调研组调研的情况看,85%的煤矿业主已经有了积极的纳税意识,大部分煤矿业主基本上按月、按季度或一次性交清了所有税费,只有15%左右仍处于第一至第三发展阶段的保留煤矿业主自报纳税困难。

七是煤炭企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了明显突破。大部分煤矿都建立了工会,签定了劳动用工合同,购买了劳动保险,对保障广大煤矿工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八是煤矿管理制度建设有了明显的突破。所有煤矿都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并对所有制度都明确了专门的责任人员,煤矿的管理向正规的企业化管理方向迈进。

尽管我县煤炭产业开发从目前的情况看,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或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煤炭产业开发起步较晚,缺乏总体规划和目标。我县是煤炭资源大县,但与山西、内蒙、贵州、xxxx、曲靖、宣威等地相比,开发时间晚了10年至50年,而且是起步于全国范围内的安全集中整治和国际的战略能源形势,对煤炭产业开发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对如何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煤炭产业做到什么程度为大为强、做大做强煤炭产业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和目标是什么、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没有配套的政策、没有支撑的管理服务体系和投资环境、没有强劲的煤炭产业开发管理技术力量、没有较好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基础设施条件保障,以至于出现引资门坎较低,没有针对煤炭产业开发问题的处理预案,对煤炭产业开发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缺乏很好的应对能力。

二是煤炭资源和政府规划指标炒作频繁,管理混乱。煤矿炒作从引进资金壮大煤炭产业的角度看不是一件坏事,但由于不规范的转让或炒作,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良影响。第一是造成管理混乱,有的在转让过程中经过当地党委、政府,有的经过煤炭工业局,更多的则是私下成交,没有规范的转让程序。有的经过几轮转让,但在册的仍是原业主,如xxxx大水溪煤矿出现顶板事故,按处理程序应追究原业主责任,但原业主之后也是几易其人,出现推诿扯皮,很多外省人参与炒作,炒到钞票后便音信杳无,有的煤矿你今天去看业主是张三,明天再去看业主就变成了李四,有的煤矿有人自称是业主,但真正的业主又是其它人,不少煤矿总处于一种不规范的动态之中,以至出现管理上的盲区。第二是造成税费流失。由于所有保留煤矿均未收取资源税,有的煤矿是凭自己的神通到省上去争取,想扩多大就扩多大,先做出一个“马歇尔计划”,把国有资源圈大,把圈大的资源作为个人的转让资本,有的煤矿巨额转让,巨额出租,大量税收流失,如最初招商引资的两对大矿之一的大顺煤矿,以1600万元高价转让后,没有缴纳任何转让税费,xxxx富华煤矿、xxxx兴源煤矿分别以每年150万元和128万元租赁,也没有缴纳任何税费,如果算上资源费,我县煤炭产业开发近四年来流失的税费在1亿元左右。第三是转让形式多样,或暗或明或偷换概念,给官煤勾结或党政人员参与办矿滋生了土壤,影响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第四是影响了安全整改和技改的进程。由于上级整改和技改要求标准的不断改变,给了大部分煤矿在整改中炒作,在炒作中整改的机会,以至于所有保留煤矿四年来一直在整改,有的煤矿甚至给人一种整改无期的感觉。

三是买煤难、难买煤,煤炭在广大农村出现饥荒和恐慌。由于煤炭价格上涨幅度太大,仅煤价上涨因素一项,每年将增加农民和城镇居民负担1.5亿元以上,造成广大农村买煤难,烧柴的比例明显攀升,群众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调研组所到之处随处可见,群众周边林地里能捡的柴捡光了,房前屋后能修理作烧柴的枝条都修完了,煤矿上能勉强燃烧的煤都从矿渣里捡光了,在坡头调研组亲眼目睹了最低4岁、最高84岁的捡煤人,倒矿渣的车还没完全倾倒,所有捡煤人便奋不顾身蜂涌而上,矿主看了头疼,调研组看了辛酸,场坝发生的捡煤事故就是广大农村因买煤难造成饥荒的典型缩影。由于煤炭生产量的不足和部分煤矿业主受外销利益的驱使,很多群众到煤矿上买不到零星的煤,花山有一位农家妇女,牵着马在矿上转了三天,也没买着煤,有的煤矿表面上按政策限价供应,但实际上短斤少两,坑民害民。由于买煤难和难买煤,很多群众将煤炭视为珍品,以前乱堆的煤现在转移到了里屋,以前亮燃的火炉,如今也没有光彩,平时只是维持一点火种,到做饭时用柴提温,还有的家里堆着一点煤,但仍然一直烧柴,煤就象年货一样放着,要到冬天才用。由于买煤难和难买煤,再加上今年旱情严重,传统的烤烟产业将面临最后的考验。

四是煤矿安全化、合法化、规范化程度低,管理难度大。由于煤矿七证尚未发放,全县125对保留煤矿没有一对真正意义上的合法煤矿,同时安全隐患与安全整改目标管理的脱节,使得煤矿安全生产状况难以界定。由于煤矿的合法性没有得到认定,许多煤矿即使能够正常生产,也只能打着整改的旗号生产,有的煤矿日生产能力已达到几百吨,仍然叫工程煤。由于没有合法化,显然就难有规范化,七证没有发放,煤矿业主没有完善相关财务及生产报表,税务部门无法按生产情况核定税收,税费征收以主观核定为主,有人情化因素,缺乏真实性和严肃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不知煤矿真正的业主和法人代表是谁,再加之县里没有具体的政策和管理机制,使得任何部门似乎都可以管,但又都无法管的现象,这些原因也是导致大量税费流失的主要原因。

五是煤矿发展极不平衡。我县的煤炭产业总体态势较好,但发展也极不平衡,第一种差距是大型集团和个体之间的差距,不管是投资实力、管理实力还是科技化程度都有天壤之别,有实力的煤矿一天可以打8米巷道,但很多煤矿一天推进1米都比较艰难;第二种差距是县内业主和县外业主之间的差距,走到煤矿厂区,基本上不需要问就知道投资业主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本地人办矿,要大型设备没有,厂房是勉强拼揍,设施更是横七竖八,厂区生产生活环境更是一目了然,有的煤矿其形象还不如私挖滥采的小煤窑,有的还是靠人背马驮转运,哪来什么生产能力。第三种差距是县外投资商之间的差距,除了几大集团外,县外投资商中,温州投资商投资实力明显高于其他省市投资商实力,温州投资商解决周边环境关系的能力明显高于其他省市投资商的能力,而且温州投资商逐步出现对xxxx煤炭产业的垄断合围之势,仅温州平阳县水头镇对xxxx煤矿控股的煤矿就达50对以上 ;第四种差距是技术力量,50%左右的煤矿技术力量基本上依靠短训的形式产生,只有少部分煤矿有固定的工程师。第五种差距是思想认识上的差距。有的煤矿业主思想不稳,还想伺机炒作,有的煤矿业主安全意识缺乏,到洞口抽烟,将拜神用的香火都烧到了洞里等。这几种差距的存在,注定我县煤炭产业开发实现“四化”还要经历较长的过程。

七是技改进度总体推进迟缓,生产能力不强。我县的煤炭产业由于从冷到热到稳的过程经历了较长时间,而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安全整改上,生产技改步伐相当缓慢,生产量也显得严重不足,这也是造成民用煤和烤烟用煤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八是煤炭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从地质方面看,全县125对保留煤矿中有83对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群众房屋开裂,群众生活用水受到影响时有发生。由于更多的煤矿为了降低短期成本,不愿意使用替代材料代替坑木、枕木、撑木和巷道支护,给林业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煤炭价格上涨,群众用柴数量剧增,仅花山黄连一个村,每天就要消耗6万斤柴。而且大部分煤矿重安全轻环保,污水到处乱排,没有防尘设施,矿渣堆放处不支砌保坎,任由矿渣对周边环境进行侵害等。

九是煤矿与周边群众关系紧张,热点难点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因为煤炭价格上涨,群众与煤矿的对立关系越演越烈,第一方面是由于历史或现实的煤炭开采对周边群众房屋造成影响,群众漫天要价,随时阻挠煤矿生产,阻挠时间最长的如xxxx示范二矿,长达八个月的时间没有正常工作。第二方面是煤矿依赖的土地、水源、公路、电力等与群众发生利益纷争,群众不依不饶,有的甚至撕毁原已达成的协议。有的群众对煤矿用地要价达年租10万元,有的则任何条件都不容许煤矿用地,如芒部的大地煤矿、xxxx煤矿,xxxx的大营煤矿等就遇到这样的问题。第三方面是,煤矿业主不能正确看待周边群众的合理要求,片面追求自身利益,伤害了与群众的感情。第四方面是黑恶势力开始向煤矿渗透,影响煤炭产业的稳定发展。一种是由于地方政府不作为,煤矿在无奈的情况下依靠黑恶势力扫除阻碍,另一种情况是地方一些滋事之人与黑恶势力勾结,企图从煤矿上榨取不合法利益。第五方面是一些党委、政府或部门,收费不管事,任凭影响煤矿生产的事态发生和发展。

十是部门条块分割,责、权、利不配套,吃拿卡要现象严重,投资环境较差。很多部门对如何支持做大做强煤炭产业没有足够的认识,相反对如何在煤炭产业开发中发挥或放大自己的权利乐在其中,调研的煤矿中,大部分业主认为xxxx的投资环境太差,有的想撤资,有的感觉倍受委屈,更多的则是一脸的无奈,他们说不就是要点钱吗,折财免灾好了。有些部门xxxx大张口,管理就是罚款,服务就是收费,动不动到煤矿就是坦白从宽、罚款从严,今天张三来讲法律,明天李四来讲政策,后天刘锣锅来送文件,为的就是把煤矿作为唐僧肉,追求罚款的可持续,很多业主说到xxxx办矿生存都费劲,更谈不上发展了。业主反映最强烈的一是交警、运政、路政部门,外地空车进入xxxx就要罚款,还没有拉着煤有的就已经被罚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有一个外地驾驶员,被罚得太伤心了,纯粹把一车煤炭倒掉走人。二是基层派出所,动不动就要拉赞助,不给赞助就不给开炸药,就不给解决治安问题,某派出所所长从甲地调往乙地,要求乙地所有煤矿业主都要派车去接他,且要求所有煤矿分别赞助2万元给买车,这些煤矿没有去接,也没有对赞助作出回应,就遭到了他的百般卡拿。还有一个派出所,因为没有拉到赞助,就对煤矿发生的偷盗案件不立不理不管。第三是林业部门,天天查处煤矿占用林地、宜林地、用木,在查处煤矿用木方面,不查砍的,也不查运的,专到煤矿上拣现货,又不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成天就是罚款罚款限令恢复,恢复什么呢?其实质就是关闭所有煤矿,停止使用一切木料,煤矿所占土地全部造林,煤炭产业显然就谈上发展了。第四是电力部门,由于电力保障不足,经常停电,客观上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而且所有煤矿安全都依赖电力,势必产生安全隐患,另外电力部门所谓的初装费、坐机费、增容费等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也加重了煤炭企业的负担,增加了煤炭生产成本,不统一的用电价格也影响了供电秩序。第五是质量技术监督局,一台瓦斯检测仪价值就560元,但其检测费就要收取680元,也许这有文件规定,但这种收费也是极不客观的。其它一些部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如靠近泼机镇的泼机光明煤矿,装一部普通电话就花了3000元,其中1500元为押金,另1500元为安装费,平时一部普通电话的装机就308元,收3000元显然是没有任何根据。另有反映,执法部门部分工作人员购进一些运输车辆,所以故意排斥外来车辆,他们的车不仅要先装煤,而且煤价也要比外来车辆低,影响了正常的煤炭经营和运输秩序。

十一是煤矿布点不合理,部分煤矿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的煤矿采区资源面积达到6个多平方公里,显然可以开采一百年不动摇,但有的地方不到2平方公里,分布煤矿就达4个以上(如xxxx木蜡湾一片),最小的煤矿采区面积仅0.14平方公里(xxxx的林沟煤矿)。采区面积在0.5公里以下的占68对,煤矿业主再有信心也只能是短期行为。

十二是小煤窑私挖滥采死灰复燃,零状态管理难。尽管调研组并没有把小煤窑私挖滥采作为调研项目,但只要算算帐就不难发现我县目前私挖滥采的状况,我县xxxx年煤炭理论生产量为161万吨,就算加点虚报的水分,估计生产量也不会超过250万吨。群众每年生产生活用煤、烤烟用煤、工业用煤量应在160万吨左右,年外运煤量为180万吨左右,产销相抵,销大于产90万吨,再放宽一点假如有20万吨是从县外周边购进的,仍有70万吨没有着落,这50万吨算来算去也只能算在私挖滥采的份上。据了解,至少板桥、杉树、以勒、xxxx、茶木、牛场、花朗等乡镇虽然加大了打击力度,但在私挖滥采零状态管理上他们是不敢拍胸脯的。

十三是煤炭用工培训力度较小,工人思想认识、技术能力、安全认识偏低。本地煤工中技术工种较少,大都从事艰苦的井下作业,而且在思想上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平均采煤能力也远远低于外地矿工的水平,对明摆着的安全隐患也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至本地矿工中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远高于外地矿工,xxxx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又将成为一个煤炭产业开发大县,煤炭行业用工尤其是技工的培训势在必行。

三、对我县煤炭产业开发下步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认真开展煤炭资源详查,摸清煤炭资源家底。

我县煤炭资源丰富,远景储量达74亿吨,但这只是根据地质八队在xxxx工作期间局部勘查推断的结果,具有详勘资料的不到远景储量的15%,而且限于当时的科技条件和勘查目的,其准确性和可利用度并不是很高,要加大煤炭产业的开发力度,必须认真全面地开展煤炭资源详查。

1、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能源建设和省市将我县确定为能源基地县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煤炭地质勘查部门的支持,将我县煤炭资源勘查纳入省、市勘查计划。

2、从煤炭产业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资金加强与煤炭勘查技术部门的风险勘查协作。

3、本着谁勘查谁受益的原则,强化广大煤炭产业开发业主风险勘探意识,让广大业主加大风险勘探的投入。总之要多渠道、多形式争取煤炭资源详查的投入,全面摸清我县煤炭资源的底数,进一步完善煤炭产业开发的基础支撑体系。在资源详查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分布情况,科学制定煤炭产业远景开发规划,将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发挥煤炭产业在工业兴县中的战略地位作用。

(二)加快煤炭生产技改力度,提高煤炭生产力水平。

安全化、合法化、规模化、科学化生产,是当前及今后煤炭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尽管我县通过煤矿安全整治,原有的1200多口小煤窑仅保留125对,而且保留煤矿中大部分经过嫁接,确实加大了生产和安全投入,单井产煤量与过去相比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有了较大突破,但xxxx的煤炭开采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由于煤炭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收入的行业,尽管守着一座金山,但那些无力投入的人也只能是望山兴叹。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县保留的125对煤矿中,大多数是停停整整,所谓技改,似乎就是在应付检查,产量上不去,而且以人力为主体的开采模式势必造成更多的安全隐患和问题,以125对保留小煤窑的理论生产能力应是年产369万吨,但xxxx年年产量仅为161.3万吨,生产能力不到设计能力的50 %,125对保留煤矿中,仅53对达到B类标准,就意味着有70对保留煤矿必须停业整改,按省、市要求到xxxx年年生产能力达不到6万吨的小煤窑一律关闭,但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大部分保留煤矿,实现保留时拟定的年产3万吨的生产能力都还有较大的差距,更不用说要实现年产6万吨以上的生产目标了,所以要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势必要在技改上下功夫,要着力提高煤炭生产力水平。

4、以xxxx年5月底为限,对全县所有保留煤矿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对那些安全不能达标,产量上不去,“无技术人员、无管理能力、无资金注入、无民本主义思想”的四无煤矿予以整合,请会计师事务所作投资评估后,由政府出面收回融资开发,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政府组织财务部门逐步完善各业主的投资认证,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加大煤炭技改的宣传力度,不失时机地向煤矿业主发出最后通谍。

5、正确引导强强联合,投资兼并,切实加大煤炭产业开发投入,增强煤炭行业投资和生产规模。

6、加快大型煤矿尤其是机械化采煤矿井的建设步伐,以大促小,共同提高我县煤炭生产力水平。

7、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私挖乱采行为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完善查处打击机制,深化目标责任,强化零状态管理。

8、加大安全整治力度,推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对有安全隐患的矿井一律停产,对酿成安全生产事故的直接责任人严惩不怠,坚决杜绝以整改为由边整改边生产的行为,对安全隐患长期拒不整改、长期整改达不到安全生产目标要求的煤矿吊销其相关证照。

9、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完善各矿井的安全生产、社会保障、劳动仲裁、工会等制度,稳步提高安全伤亡事故的赔偿,保障矿工的合法权益,增强各煤矿业主的安全风险意识。

10、加大宣传及培训力度,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升各煤矿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

11、成立煤炭行业协会,组建煤炭技术专家队伍,强化煤炭产业开发的质量、技术认证。

(三)规范煤矿引资和转让程序,严厉打击煤炭产业开发中的不法炒作行为。

客观上讲,禁止煤矿转让不符合xxxx煤炭产业开发的实际,尽管全国煤炭开发形势一片大好,但如果仅凭xxxx的资金、技术力量、管理水平,难以做大做强xxxx的煤炭产业。自xxxx年我县着力加强煤炭产业开发以来,东源集团、xxxx集团、福海集团、联邵集团等大集团近期投入资金达近3亿元,其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对我县的煤炭产业开发起到了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125对保留煤矿,通过嫁接或转让,投资从保留时的5983.8 万元增加到58601万元,在达到B标的53对煤矿中,通过转让或嫁接的达43对,占所有保留煤矿达标比例的81 %,引资、嫁接或转让,一定程度上对我县的煤炭产业开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在引资、嫁接或转让过程中,程序不够规范,监督乏力,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引资门坎过低,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优势未能体现为经济优势;二是部分业主视国有资源为私有资源,随意转让,从中牟取暴利;三是以引资、合股或租赁等形式偷换转让概念,偷税漏税;四是转让频繁,造成安全和技术整改脱节;五是引资主体混乱,个别乡(镇)自行引资之后,由于无法得到指标,产生遗留问题;六是部分业主等待观望,伺机转让,无心投入,生产状况较差;七是由于转让增加运行成本,煤炭价格上涨幅度过大,而税费虽然有所增加,但得不偿失,民用煤因价格上涨增加农民负担1.5亿元,而税费增收不足2000万元,说明有7661万元的资金,流入了炒作者的手里;八是部门职能没有理顺,各乡镇党委、政府、煤炭工业局、国土资源局、安全监察局、工商局、税务局等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协作战差,造成管理混乱,业主变更后,相关手续不完备,势必造成不安全隐患;九是官煤勾结,部分领导或行政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与办矿,使转让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引资和煤炭转让程序的不规范已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煤炭生产、经营、管理秩序,阻碍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2、完善煤炭产业开发招商引资机制,规范投资准入条件,强化投资、技术、安全生产资格认证,坚决杜绝以引资为由的变向转让或对资源的圈占行为。

13、依法清理、查处、打击煤炭引资和转让环节的不法行为,坚决清收煤矿转让中的各种税费,督促各煤矿完善业主与法定代表人的关系。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查处党政干部直接或间接参与办矿、通过转让或其它中间环节牟取暴利的行为,各乡镇党委、政府、煤炭工业局、国土资源局、安全监察局、工商局、税务局要充分发挥在打击非法转让煤矿中的协调作战作用,对转让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协助司法机关搞好调查取证工作,规范转让行为,努力营造煤炭产业开发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4、加强煤炭行业基层信息网底建设,抓好煤矿动态管理,加大对煤炭生产、经营、管理的监控力度。

15、进一步理顺煤炭行业部门关系,强化各乡镇党委、政府、煤炭工业局、国土资源局、安全监察局、工商局、税务局在煤炭产业开发中的职能作用,努力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步伐一致,共同推进煤炭产业化发展进程。

16、整合基层党委、政府和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力量,对所有煤矿实行专人负责,一对一目标责任管理,全程服务和监督,确保煤炭产业工作正常开展。

17、尊重历史,放眼未来,妥善处理历史性的遗留问题。

18、完善煤矿转让行政许可程序,由以前的行业主管部门审批上升为政府主管领导一支笔审批,严堵新的漏洞出现。对过去转让行为未清理结束之前,严厉禁止任何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审批许可煤矿的转让,对确需要通过引资技改或扩大生产规模的煤矿必须报经县委、政府许可,对企图变相转让偷税漏税的煤矿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县委、政府汇报以便县委、政府决策,行业主管部门擅自作主隐藏转让环节、变相完成审批转让程序的严格按党纪、政纪和法律追究当事人责任。

(四)群策群力,共同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困难。

近两年来,由于受国内煤炭市场、县内煤矿安全整治、保留煤矿生产状况及煤炭大量外运的影响,县内煤炭价格呈几何级数增长,群众不堪负重,生产生活用煤极度困难,除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外,因生产、生活用煤困难引起的相关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加并日益突出,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困难也成了当前及今后一度时期煤炭产业开发的严重制约因素,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必然严重影响我县煤炭产业开发的进程,但就目前群众生产、生活用煤问题仅煤炭行业部门也无力全部解决,必须群策群力。

19、加大保留煤矿的技改升级力度,努力提高保留煤矿的生产能力。煤炭生产量小、供不应求是当前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政府要采取坚决而又积极的行政手段,敦促保留煤矿按省、市要求的生产规模完成技改升级,提高煤炭生产能力,现在125对保留煤矿平均生产能力不足50%,如果群众用煤实行定量供给,要占去现生产量中的70%,业主显然难以忍痛割爱,如果所有保留煤矿生产能力通过技改能达到6万吨的年产量,则只需要用产量中的13%就能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煤供给,业主相对容易接受。同时要督促招商引资煤矿业主加快生产步伐,按规定的时间和设计能力实现生产。

20、制定稳定、积极的民用煤政策,强化乡镇党委、政府解决民用煤困难的目标责任,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煤炭产业走入市场经济的认识,自觉接受煤炭价格因市场因素上涨的现实。

21、积极争取增加民用煤矿指标,并将新增煤矿生产煤炭一律不准外运、按农产品价格因素调控供煤价格作为招商引资的准入条件。

22、加强节能改灶工作,改变广大农村粗放、浪费用煤手段,通过节约用煤,缓解农村用煤困难。

23、积极探索东北、华北、西北(秋冬气候寒冷)以及其它无煤区的能源使用模式,让广大群众充分利用玉米秸、小麦秸等身边能源,降低广大群众对用煤的依赖性。

24、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强沼气池、薪炭林等替代能源建设,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25、改变传统的熟食养殖习惯,大力推广青贮饲料养殖,有效降低群众生活用煤的必须时间。

26、充分利用劳务输出、区域经济、扶贫攻坚等项目,重点加大对民用煤特别困难区的经济扶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通过发展农村经济,使广大群众逐步跟上煤炭产业开发市场经济的步伐。

27、加强农村经济状况实际调查,整合煤矿业主、民政及其它社会保障部门的力量,有侧重地确定民用煤供给区域、对象和范围,减少政府对煤炭产业开发的行政干预,促进煤炭产业开发的健康发展。

28、认真分析煤炭价格构成因素,发挥政府的价格杠杆作用,合理调控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和烤烟用煤销售价格。

29、加大对外运煤的管理力度,优先保证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煤需求。

30、完善保留煤矿矿主对群众零星购煤的歧视查处个案,对矿点上有煤却不卖给群众、卖煤给群众时短斤少两的矿主进行查处和打击。

31、正确处理烟草企业和煤炭企业的利益关系,采用特别手段和措施,保证烤烟用煤的供给,巩固烤烟支柱产业。

(五)加强煤炭行业队伍建设,强化煤炭行业管理。

坚定煤炭产业开发不动摇,是我县实现工业兴县战略目标的基础,切实加强煤炭行业队伍建设是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的保证。

32、以大开发促进大发展的煤炭产业开发思路,及时配好、配齐、配强煤炭行业领导班子,为煤炭产业开发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33、加强与煤炭院校的合作,有计划地培养煤炭行业技术人才,并适当放宽煤炭行业公务员准入,尽可能吸纳煤炭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充实和壮大煤炭行业专业人才队伍力量,充分发挥科技对煤炭产业开发的支撑作用。

34、组建煤炭行业综合执法大队,加大对煤炭生产、经营的管理和监督,有效查缉影响煤炭产业开发的不法行为,确保煤炭产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35、完善煤炭行业管理监督、制约机制,整顿煤炭行业不正之风,优化组合管理层干部队伍,促进煤炭产业开发的正常、健康发展。

(六)加强煤炭税费征收管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6、加大煤炭税费核定征收力度,对已经超限生产的煤矿严格按产量核定征收税费,对尚未完全正常生产的煤矿,限时达产征收税费,促使煤矿加快技改步伐。

37、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在税费征管中的职能作用,确保煤炭税费应收才收、应收尽收。煤炭工业局要准确摸清各煤矿的生产能力,国土资源局、工商局、税务局要加强各煤矿税费征收稽查工作,各验票服务站要切实抓好外运煤的出境管理工作,确保煤炭税费征收不留死角。

38、将各煤矿业主完善财务及生产月报作为发放几证的技术指标要求,规范对税费核定和征收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39、完善外运煤管理体系,抓紧抓好验票服务站自动化建设,加大对外运煤的管理和监控能力。

(七)加强煤炭深加工,发挥煤炭产业开发总体效益。

40、积极支持已签约的煤电开发项目,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41、引进煤层气、煤化工开发项目,延伸煤炭产业链,将煤炭生产、加工、经营环节更多地留在县内,拓展煤炭产业开发的比价效益。

42、大力发展钢铁、电石、水泥、液铵等产业,充分发挥煤炭在能源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推进工业兴县进程。

(八)围绕煤炭生产、经营、运输三个环节,全面统筹协调,着力打造煤炭支柱产业。

煤炭产业要做大做强,关键有三,第一就是要能生产出来,第二就是要有正常的经营秩序,第三就是要能运得出去。所以要强势推进煤炭产业开发,就必须围绕这三个环节狠下功夫。

4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最有效开发利用为原则,建立煤炭产业开发长效运行机制和煤炭产业开发长期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稳定的煤炭产业开发政策。

44、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服务机制,逐步实现政府职能从宏观管理向微观服务转变。

45、各部门要围绕煤炭生产、经营、运输三个环节,根据自己的职能制定出支持煤炭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办法,协同作战,强势推进煤炭产业开发步伐。各乡镇党委、政府要结合本乡镇的实际制定煤炭产业开发的远景规划,落实具体措施,完善服务体系,真正为煤矿业主排忧解难,并充分发挥煤炭产业开发的项目辐射作用,积极拓展地方经济发展领域,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步伐;煤炭工业局、安监局、工商局、税务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共同加快煤炭“合法化、安全化、规模化、科学化”生产步伐,努力提高煤炭生产水平;国土资源局要逐步规范煤矿资源使用和土地使用行为,协调煤矿搞好征占用土地手续;林业局要积极协助煤矿办理林地征用手续,以保护本地生态为主,简化境外运进煤炭生产用木的认定程序,重点打击本地木材乱砍滥伐和运输环节,支持煤矿的正常生产;环保部门要积极引导煤矿企业正确处理煤碳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交通、水利、电力、通讯部门,要切实研究,着力改进煤炭行业正常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交警、路政部门要努力为煤炭外运营造宽松、良好的运输环境;政法部门,要认真排查和分析影响煤炭产业开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为煤炭行业保驾护航;纪检监察机关,要针对煤炭产业开发的特点,制定出专门的政策和规定,认真查处官煤勾结、行政人员办矿、各部门的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等影响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不良行为,努力营造公平、公正、透明、文明的投资环境。

46、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服务,规范煤炭产业开发行政许可程序。完善煤矿业主工商、税务登记,确保煤矿业主生产、经营的合法性,加强对煤矿业主的帐务监管,增强税费征收的准确性,保证国家既得利益和煤矿业主的合法权益。

47、理顺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职能,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坚决杜绝官煤勾结、暗箱操作、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努力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煤炭产业开发投资环境。

48、加强煤矿周边环境整治,认真排查煤炭产业开发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煤炭产业开发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严厉打击破坏煤炭产业开发、侵害煤矿业主生命财产安全的不法行为,营造良好的煤炭产业开发法制环境。

49、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将煤炭开采中坑木、枕木、撑木替代材料的使用列入综合考评技术指标,并切实解决好可避免的污水排放、矿渣堆放、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生态环保问题,努力降低破坏——恢复——破坏的恶性循环,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0、鼓励广大煤矿完善业主与群众的利益分配机制,积极倡导广大煤矿业主发展地方事业,稳步构建广大业主与群众和谐关系。

注重材料开发与产业用途 篇3

问:日元贬值有怎样的影响?

越智:对于本公司来说日元贬值的正面影响较大。海外销售比例约为70%,海外生产比例约为50%。比起MMA(甲基丙烯酸甲酯),纺织以及碳纤维的出口更受到日元贬值的推动。景气度还没有完全恢复,但中国及欧洲的纺织产品需求正在恢复,会很快从去年的低迷中脱身而出。尽管日元正处于贬值,但欧洲的碳纤维需求恢复缓慢。这样看来只有纺织事业出现了恢复的趋势。

MMA方面主要市场是欧洲、美国、亚洲,欧洲持续低迷状态,美国开始新的住宅建设,但并没有大的恢复。另外也没有感受到日元贬值带来的实际益处。

问:2012财年业绩如何?

越智:去年到6~8月时情况还不错,但下半财年局势变差。到今年1~2月终于止住下滑势头。MMA的销售不会因景气度的上下波动而立即产生变化,所以恢复也较为缓慢。碳纤维则对景气波动很敏感,由于欧洲市场低迷,直接影响到碳纤维的销售。

问:纺织事业采取了厂商之间合作、扩大销售对象、积极参加海外展会等措施。

越智:三菱RAYON TEXTILE公司在Premiere Vision展出三醋酸纤维“SOALON”、具有天然纤维风格的新商品“FIROL”等。今后还要积极在美国进行推介。

问:从今年春季开始着手量产对四大臭气具有消臭效果的指定外纤维(未列入日本纤维制品品质表示规程的纤维)“CUTELY”,请介绍一下情况。

越智:过去在试验工厂生产,现在正式开始量产。“CUTELY”是用腈纶纤维和二醋酸纤维复合纺纱制成的,具有优异的耐洗涤性。腈纶纤维过去主要被用于秋冬季服装,现在是也能用于春夏季服装的战略商品。不仅可用于内衣等服装,还有填充棉、床上用品、辅料等广泛的用途。

问:纺织事业的业绩如何?

越智:纺织事业在去年基本按计划推移,但在去年年底曾暂时下滑,现在又恢复了。衣食住的需求还是很旺盛的。现在高级服装的销售较好。

另一方面,化学事业如果没有很大的需求出现就很难恢复。Lucite公司因欧美的需求低迷受到影响。美国的市场情况也许会变好,但欧洲还会持续低迷状态吧。欧洲是高性能纤维、碳纤维销售的重要市场,所以受到的影响也很大。

问:纺织事业并不热衷于出口?

越智:我们销售的并不是最终产品,而是中间材料,必须和产业上游、下游企业合作。而且中间材料也针对特定功能及原料推出。开发了三醋酸纤维和二醋酸纤维的复合纱线“VENTCOOL”等独创材料,但并没有计划实现很大的销量。纺织事业不追求极端的销售规模,而是从核心的部分稳定增长。在满足成衣厂商需求的同时,还通过醋酸纤维、腈纶纤维“VONNEL”创造新的价值。

问:纺织事业在2013财年的方针是什么?

越智:是材料开发以及应用于产业用途。腈纶纤维具有各种功能,不仅能用于人造毛皮等,还将致力于发挥其性能,使之应用于产业用途。如果附加值高的话,即使是缝隙领域也可以开展事业。

问:水处理事业的方针是什么?

越智:水处理事业在海外的生产基地已经建成。丰桥工厂正努力提高生产效率。这将成为在中国的膜生产的优势。

问:加强在越南的事业,请介绍一下情况。

越智:和越南的工程公司Greentec公司签署了销售代理协议,加强在越南的水处理相关事业。通过该公司向医院、饭店、工厂等的排水处理设备销售MBR(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使用的中空纱膜过滤器。越南的排水规制变得严格起来,对废水的再利用等,能进行高水平处理的MBR的技术获得了普及。和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合作也十分重要。

问:为什么要重视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

越智:和各个国家的大学及研究机构保持合作关系,能了解该国的需求及现有的问题。另外还能确认产品效果,应用产品以获得进一步的推广。各个国家水的性质都不同,因此和认真思考水处理问题的学术机构合作十分重要。

问:“Cleansui”除了家用净水器,还有便携的型号、用于公共设施的供水装置等,产品种类十分丰富。

越智:必须拓展产品的种类。从大型到中型、小型,不推出多种商品的话就无法把握真正的需求。在扩充商品阵容的同时,利用各种渠道销售。

问:碳纤维事业情况如何?

越智:由于现在还是亏损状态,所以首先要实现盈利。收购了美国的碳纤维中间基材、碳纤维高尔夫球杆、弓箭产品厂商ALDILA公司。“ALDILA”品牌的高尔夫球杆在美国国内有很大的品牌号召力,并且是加工厂家,所以期待这一收购能发挥出相乘效果。

立足农业开发搞好产业升级 篇4

雷集镇同脉有机蔬菜园就是与上海同脉食品有限公司签约, 利用上海同脉生产有机食品的有利条件, 结合雷集镇设施农业开发, 由上海同脉直接派经理和技术员在雷集镇生产有机蔬菜, 目前该项目已经取得农业部的有机食品认证, 产品直接销往上海。目前该园生产的丝瓜、西红柿、黄瓜等是同期市场价的10-15倍。所出产的产品除品种稀有外, 其生产过程, 从田地整理到施肥浇水无不严格按照有机食品标准生产和检验。这无疑会使当地蔬菜种植户观念上产生巨大改变。

该项目带动我县坚持走品质农业道路, 加强三品认证工作, 即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为农产品贴上“健康”牌。

截至目前, 夏津县三品认证面积36万亩, 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0%。三品认证20个, 其中有机农产品3个, 无公害农产品2个, 绿色食品15个。夏津县也被授予全省生态农业示范县。

2 明确安全食品标准, 生产放心产品, 不断提质增效, 解决生产问题

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生产出过硬的产品, 有机、绿色、无公害等等都有各自不同的非常严格的标准, 认证后也不是终身的, 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 在市场竞争中的一次失败也许就永远不能翻身。

我国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即安全食品大致分为三个类别。安全蔬菜的界定, 也与安全食品相同。

2.1 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也称无毒害蔬菜或无任何污染的各类蔬菜。

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方向和目标大致有二点:一是把环境保护和生产环节联系到一起, 在蔬菜生产环节中, 综合利用多种无公害栽培技术方式和方法, 从此保证蔬菜生产过程中, 少受或不受化肥、激素、农药等化学合成物品的侵蚀和污染。二是生产无公害蔬菜, 以保证消费者身体健康和不受任何损害为前提, 来最大限度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从而实现良好经济效益, 达到双赢的目的。无公害蔬菜的产品标准、环境标准和生产资料使用标准, 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如《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NY5010-2001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及《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GB18406.1-2001农药最大残留量》等。生产操作规程为推荐性的行业标准, 由各省、市地方制定。无公害蔬菜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直至到消费者手中, 各种各样的规程、标准很多, 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防止产品的污染。

2.2 绿色蔬菜

绿色蔬菜是通过有关部门认证的、无污染的、安全的、优质的、营养类蔬菜的总称。

绿色食品分为AA级绿色食品和A级绿色食品两个档次。AA级要求严格地要求生产环节中, 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及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A级生产环节和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从实在质上分析, 绿色蔬菜是从普通蔬菜向有机蔬菜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

2.3 有机蔬菜

有机蔬菜是指来自有机农业生态体系的蔬菜产品。在有机蔬菜生产环节中, 做到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肥料激素等, 其核心就是逐步建立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 来维持和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生产过程中, 、绿肥、豆科作物、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有机废弃物为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需要有一个比较漫长和不断完善转换过程, 通常需要3年左右, 在转换期内要按照有机农业的标准和规范来运作和指导生产, 转换期内所生产的相关产品则称之为有机转换产品, 经国家环境保护机关检验合格后, 发给相关生产企业有机转换产品的证书及标志。

3 认真做好安全食品认证, 从源头抓起, 解决产品身份问题

(1) 无公害蔬菜检验与检测是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安全标准和栽培技术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型蔬菜。并且, 蔬菜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其它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的含量控制在法定允许限量之内, 要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标准参数:

(1) 生产基地环境检测共有18项指标。土壤质量指标9项, 它们是p H值、DDT、镉、铬、砷、六六六、铜、铅、汞。农田灌溉水指标9项, 它们是p H、铅、氟化物、镉、值氰化物、汞、砷、铬。

(2) 蔬菜产品卫生质量检测共23项指标。它们是氟、多菌灵、亚硝酸盐、氰戊菊酯、百菌清、溴氰菊酯、敌敌畏、砷、汞、镉、铅、铬、乐果、六六六、DDT、甲拌磷、乙酰甲胺磷、甲胺磷、对硫磷、辛硫磷、氧化乐果马拉硫磷、倍硫磷。

(2) 绿色食品认证。

执行《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 先对申请食品进行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 执行规范NY/T1054-2013。

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5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6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7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再进行产品检测, 认证审核, 认证评审, 颁证。

其中: (1) AA级绿色食品标准:

(1) 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采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O95—82中所列的一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评价, 采用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养殖用水评价采用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加工用水评价采用生活饮用水质标准GB5749—85;畜禽饮用水评价采用国家地面水质标准GB3838—88中所列三类标准;土壤评价采用该土壤类型背景值的算术平均值加2倍标准差。八八级绿色食品产地的各项环境监测数据均不得超过有关标准。

(2) 生产操作规程。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肥料、化学农药及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其评价标准采用《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及有关地区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的相应条款。

(3) 产品标准。AA级绿色食品中各种化学合成农药及合成食品添加剂均不得检出, 其他指标应达到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产品行业标准 (NY/T268—95至NY/T292—95) 。

(4) 生产操作规程。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 其评价标准采用《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及有关地区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的相应条款。

(5) 产品标准。采用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产品行业标准 (NY/T268—95至NY/T292—95) 。

4 有机食品认证

有机产品生产遵循一下标准: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9137保护农作物的空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5618-1995十壤环境质景标准;

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5 依托科研院所, 提高科技含量, 确保产品质量一流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是一项系统工程, 其管理已经无异于工厂化管理, 其所应用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都不是经过短暂的培训所能胜任的, 这在我们的实践中, 需要和许多部门打交道, 各种指标的检测和控制也要抓住重点环节, 无论雷集镇同脉有机蔬菜园, 香赵庄镇纸房头瑞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都和德州农科院签订了技术委托, 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今后我们除了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好方法、好思路, 还要和各大科技部门、院校联合, 牢牢把握市场脉搏, 不断地开拓新的市场。

6 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 谋求更大、更快发展

2011草畜产业开发工作汇报 篇5

工作总结

今年,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草业大县、畜产强县的目标,立足乡情、顺应民情,把广种牧草、舍饲养畜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主要措施来抓,早动手、早规划,全面推动了种草养畜工作的开展。

今年以来,全乡种草10058亩,占任务10000亩的100.58%,新建火石沟门养鸡、打扮养猪两个养殖专业村,投放种公羊520只,给154户群众投放基础母羊616只,新建羊舍154座,青贮氨化窖570口,储备饲草7005吨,组建合作社2个,养羊协会4个,养殖场1个。动物疫病防控任务全面完成。每村都建立起了村兽医室,防疫员家庭纳入低保,没人兑现防疫补助600元,为乡兽医站投入工作经费2680元购置办公桌凳两2套,取暖用煤一吨。全乡肉牛饲养量达到3300头,出栏870头,肉绒羊饲养量达到22620只,出栏9500只,猪饲养量达到4200头,出栏2250头,驴饲养量达到900头,出栏200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26.4吨。逐步形成了羊、猪、鸡、兔、多畜并养、多轮驱动的草畜产业开发,为打造城镇居民肉品基地奠定了基础。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一下三方面工作:

一、抓种草促生态,为草畜产业开发夯实了基础

一是广泛宣传,激发群众广种草的积极性。为了保证种草工作顺利推进,我们把宣传发动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采取层层召开会议,组织宣讲培训、算账对比等形式,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种植牧草是保护生态,解决林牧矛盾,趋利避害、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战略举措,从而形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

二是科学规划,实行线面布局。我们结合乔河实际,对田桥-1-

—齐庄子、张庄—蛇掌湾、打扮—墩山3个千亩种草点进行了补种,新建了张岔千亩草带一条,使草带各村相连、种草到处都有,点线面合理分布,真正实现满山遍野种草。

三是加大帮扶措施,全面落实种草任务。我们抢抓5月中旬天降小雨的有利时机,迅速掀起春夏季种植工作高潮。在责任上,按照地块、面积、种籽、种植、验收、发苗率“六落实”的要求,42名干部1人包1组,指导农户科学种草,完不成任务不得撤离。在投入上,采取草籽以县、乡两级投放为主,农户自备为辅,共投放草籽4761.6公斤,确保了种植的顺利开展。在劳力、畜力调配上,调配3台播种机,各村积极动员群众自愿结对、村组协调、以劳还劳、以畜还畜等多种办法,进行集中种植,切实提高了种植质量和效率。

二、抓项目促配套,草畜产业全面开发

一是整合项目、加大扶持力度。今年,我们整合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项目,为全乡6村投放种公羊520只,154户农户投放基础母羊616只,新增养羊示范户154户;建成火石沟门和张岔两个养羊专业村。投资200万元扶持回乡大学生张海军在火石沟门村前洼组建成福润养鸡场,成为目前西北技术、设备最先进的养殖企业,出栏肉鸡可达15万只,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净利润45万元。

二是强抓配套建设,转变经营观念。为了实现草畜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和谐发展,我们共投入配套资金150多万元,对投羊户按照要求进行“五个一”标准配套,即每户建一个标准化羊舍,一口沼气池,一口青贮窖,每只羊一亩草,一亩玉米。对新建羊舍、青贮窖的农户,乡政府统一订制栅栏,补助水泥、黄沙,全乡共新建标准化羊舍154座,沼气池170口,种草10058亩,种植全木玉米8110亩。

三是精心组织,推进饲草青贮氨化工作。我乡把饲草青贮氨化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封山禁牧,全面推行舍饲养畜的一项主要配套措施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强化宣传、广泛动员、全力以赴抓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以畜定贮、以贮定养、整体推进、提高效益”的原则,我乡共投放铡草机157台,粉碎机6台,扶持资金5.1万元,为青贮户免费发放棚膜,激励农户的青贮积极性。目前,全乡共完成青贮饲草7345吨,为羊畜越冬、舍饲养殖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抓技术促服务,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一是组建养殖合作组织,学习先进技术。由乡、村干部组织,为全乡6村组建了2个养羊合作社、4个养羊协会,参加合作组织农民达到600多人。组织农民培训养畜疫病防治、全膜玉米种植技术、饲草青贮氨化技术、绒山羊养殖技术等技术培训6场次,参加农民培训800人(次)。逐渐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的一条龙营销服务体系,确保了农户劳动成果稳定销售。

二是加强动物防疫,确保草畜产业健康发展。为了确保我乡草畜产业开发工作稳步推进,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成立了由政府乡长任组长的动物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在每村聘请了1名动物防疫员,印发了《乔河乡2010年动物防疫工作安排意见》,并与各村签订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责任书”,落实包干负责防控责任制,充分发挥乡兽医站、村防疫员的作用,春秋两季对全乡畜禽实行强制免疫,并造册登记。加强对调入畜禽、出入境畜禽的检疫工作,严把疫情传入关,严防外来疫情传入,对境内的畜禽贩运户由乡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统一管理,对调出畜禽必须报检。我乡今年防控工作抓得早、抓得实,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动物疫病,确保了我乡畜禽健康成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商洛绿色产业开发及对策研究 篇6

关键词:商洛;绿色产业;优势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156-02

商洛地处我国南北气候交汇处,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这块宝地成为天然绿色产品的生长基地。同时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商洛绿色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商洛绿色产业起步较晚,开发规模小,市场导向性差,资金投入不足,区域特色不鲜明。为此,加强开发对策研究。对商洛绿色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尤为重要。

一、发展绿色产业是商洛经济实现突破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商洛地处陕西秦岭东段南麓,丹江上游,西邻古城西安,东瞰南阳盆地,北接八百里秦川,南带汉江平原,总面积1.92平方千米,山地占80%左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地面积大,气候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52.4%),生态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的主要水源地。但由于历史、自然、交通、灾害等因素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处于劣势。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力水平落后,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投资大,社会制约因素多,效益低。无法成为商洛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也无法成为商洛经济发展的特色。特别是从“十一五”规划以来,陕北、关中经济的快速发展,陕南经济更显落后,尤其是商洛经济发展尤为滞后。据统计,2005年商洛财政收入仅5.15亿元,不到榆林的1/10。面对这种情况,为了突出特色,实现经济突破发展,商洛依托其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商洛的可持续发展。商洛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多,只能扬长避短从实际出发,做好山水文章,弥补经济发展劣势,使效益最大化。二是有利于应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从目前市场需求来看,绿色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近些年商洛开发的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绿色产品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青睐。三是有利于保护环境,特别是水源保护。因此,发展绿色产业是商洛经济实现突破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二、商洛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势条件

1.商洛有发展绿色产业的资源优势

商洛地处我国南北气候交汇地带,秦岭的“心脏”部位,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商洛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据统计,全市有林地1 800万亩,水资源57.7亿立方米,山清水秀,气候温和,空气清新,发展生态旅游潜力巨大。境内有生物2 300多种,是秦岭的“天然药库”,《全国中草药资源汇编》收录的2 002种药中,商洛有1 192种。核桃、板栗、柿子、木耳等林土特产1 500多种,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近些年获国家、省、市认定和认证的生态植物基地、生态动物基地以及现代中药生产基地等相继建成,这些都充分说明商洛具有发展绿色产业的资源优势。

2.商洛有发展绿色产业的自然环境优势

商洛地处秦岭峡谷之中,工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主要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向土地投入较少,化肥、农药等施用量明显低于发达地区,环境污染相对较轻。地形独特,绝大部分区域除了城镇有部分污染外,广大的农村几乎无污染。与发达地区相比,商洛有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土地,为生物的生长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优势。

3.商洛有发展绿色产业的政策优势

政府在法律和政策上给绿色产业的优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绿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在《国务院关于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批复》中,明确把绿色产业作为国家今后优先发展的产业,并把绿色产业定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目标。环保部门倡议和推行的“三绿工程”即绿色通道、绿色市场、绿色消费,为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绿色产业的发展。商洛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十一五”重点突破的产业之一,坚持打造绿色品牌、走特色路,做强现代中药,做特绿色食品,做精生态旅游,并确立了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等发展战略。这无疑为商洛绿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商洛发展绿色产业的主要对策

(一)重点发展有区域特色优势的绿色农业

特色就是独一无二,只要有特色,才能赢得市场,产品就会有竞争优势,才能有利于经济突破发展。发展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农业,就是谋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结合商洛实际情况,应重点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产业和绿色食品业。

商洛气候独特,适宜中药材生长,境内中药材资源丰富,素有秦岭“天然药库”之称。据悉,在第九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商洛现代中医药也吸引了大批客商,成为本届西洽会的亮点。为了进一步突出特色,做强做大商洛中医药产业,促进商洛经济突破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有利条件,依托商洛GAP科研工程中心和秦巴中药良种繁育中心,充分发挥商洛现有的中药材基地和医药企业的平台作用,逐步健全和完善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规范种植体系、新药研发体系和药品营销体系,把商洛建成秦巴地道的现代中药材研究基地、优质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和技术管理基地、现代中药生产基地。

同时,商洛境内有丰富的林土特产资源(林土特产1 500多种),使商洛具有开发和发展绿色食品的巨大潜力。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商洛市无公害绿色产品开发面积已累计71.55万亩,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2个,认定面积16万亩;认证绿色食品1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3个,在区内外设立商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专营店346个,其中西安22个;带动农民收入2.1亿元。目前已成为壮大区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绿色食品业,还必须大力开拓市场,建立绿色食品营销网络,不断培育壮大绿色食品龙头企业,重点扩大沿312国道和丹江具有区域特色绿色食品业的生产规模,开发核桃、板栗、柿饼、木耳、豆制品、茶叶等农产品,把商洛建成绿色食品的集散地。

(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业

商洛是秦楚大道,又是革命老区,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有秦之雄,有楚之秀,青山绿水,奇花异草,土特名产,其秀其韵引人入胜。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山、洞、水等自然风光;鲜明的喀斯特地貌形成许多溶洞群,已开发的“柞水溶洞”被称为“北国奇光,西北一绝”;特别是近些年开发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商南金丝大峡谷”、丹凤的丹江漂流、洛南老君生态旅游、商州牧护关生态度假旅游区等项目,已成为商洛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商洛文物古迹也甚多,比较著名的有距今一万年的洛南梁土坪旧石器时代的河口遗址和商州三贤紫金城遗址;西汉时丹凤商镇四皓墓和棣花二郎庙;建于明代的船帮会馆和商州东龙山双塔等石建筑群等,都是人们休闲度假旅游的理想境地。因此,商洛应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原生态度假旅游和绿色文化旅游。

(三)加大绿色产业的投入及绿色产品的认证

商洛由于历史、自然、交通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其本身经济处于落后的状态,缺乏資金投入,使发展绿色产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差,不能很好地发挥资源的优势,极大地影响了绿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因此,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入,乃是商洛绿色产业开发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以财政和信贷投入为导向,吸纳资金,逐步健全绿色开发机制。二是通过加强生态、环保、绿色意识的宣传教育和政策诱导,调动投资的主动性。三是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社会投资,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国际绿色产品的资格认证,实践证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市场上绿色无公害认证产品备受消费者欢迎。因此,要加大在绿色产业上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参与国际绿色产品的资格认证对商洛绿色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培养公众绿色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介体系和信息网络技术等途径,大力宣传绿色观念,逐步强化公众的绿色意识,使绿色观念深入人心。其次,倡导公众进行绿色消费,诱导公众形成健康的、对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努力改变公众的消费观念,培养绿色消费的绿色风尚,促进绿色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五)强化政府的监督管理

绿色产业能否持续、快速的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监督管理。首先,要完善环境的标准制度,使其与国际标准接轨,将有利于阻止国外污染项目向国内的转移;其次,成立专门机构,研究国内外市场绿色产品的动态,各国环境标准的变化,督促企业推行洁净生产。第三,完善环保法规,加强环保部门的监督职能,赋予其在环保管理方面更大的权限,大力促进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加大对绿色“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龙头企业对产业的拉动作用不可低估,如商洛鑫龙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各类绿色基地,带动了1.1万多农户投入农产品的开发,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目前,商洛有10户涉农企业被省、市认定为农产品开发的龙头企业。因此,应建议政府制定绿色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帮助扶持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使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的作用,带动中、小绿色企业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对新龙头企业的培育,不断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永林.商洛现代中医药和绿色农产品抢眼西洽会[N].商洛日报,2005-04-08.

[2] 尚清.绿色产业:山区致富之路[J].经济论坛,2000,(3).

[3] 江鸿田.培育绿色产业 促进县域经济突破发展[J].陕西综合经济,2006,(6).

产业开发 篇7

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化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园区经济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竞争力和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园区热”不断升温。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与关西、英国的剑桥与M4走廊、法国的sophia.Aniipolis、南韩的Taedok、以及台湾的新竹等园区, 因其产业集聚程度高、效能好, 极大地影响和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国内的产业集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全国多个省市的科技园区都有产业集聚现象, 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省市, 尤其在浙江, 集聚现象在全省范围内处处皆是, 并且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目前我国国内园区的产业集群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从陕西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入手, 研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对策建议。

1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

西安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据介绍, 近几年来, 西安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平均增速始终保持在30%以上, 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及汽车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以集成电路、通讯、软件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突出, 发展强劲, 已初步形成具有高成长性和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但是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1.1 未能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企业的聚集更多是地理空间的聚集, 而不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产物, 区内企业之间很少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和基于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之上的相互认同和协同关系, 很少形成上、下游产业及支撑产业相互关联的互补作用效应, 更缺乏竞争又合作的创新动力, 因此, 离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还有一定差距。

1.2 园区内产业集群间缺乏分工与协作

西安的传统观念, 特别是农耕文化观念制约了强调产业分工和协作的思想传播。从西安文化积淀对人观念影响角度讲, 历史文化深深影响着西安人的观念, 带有“封闭性、保守性”因素的农耕文化观念意识在开发区仍然普遍存在于包括许多 (中层) 管理者在内的员工当中, 这一方面造成开发区内企业缺乏交流与合作的意愿淡薄;另一方面使得开发区缺乏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土壤。

1.3 服务于产业集群发展的中介服务机构还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西安高新区已初步建立了中介支撑服务体系, 但不论是服务实体的组织数量、形式, 还是服务的范围、质量还远不能跟上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还不能支撑产业集群的形成。最重要的是风险投资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还没有完全深入到产业集群的促进与形成中。这是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个比较滞后、突出的问题。

1.4“产学研”合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

总体来看, 西安市几十所具有相当研发能力的大学与企业的互动、合作的程度还比较低。在园区内, 相当一部分区内企业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仅仅依靠自身资源, 或者从国外引进技术, 但消化吸收能力又不强, 缺乏后劲;另一方面, 研发能力强的高等院校科研所未能成为高新区内企业创新的技术源泉。

1.5 缺乏促进企业迅速发展的区域文化

良好的区域人文环境是一个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在美国硅谷, 没有等级, 没有特权, 有的只是对新思想、新创意的追求。目前这种良好的区域文化环境在西安高新区内虽有雏形。但还没有深入企业, 没有深入企业家思想中。企业之间合作程度低, 人文关系网络缺乏阻碍了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2 促进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实施积极培育战略, 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为尽快发展形成特色化的产业集群.笔者依据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2.1 找准产业定位, 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要因地制宜, 选择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 选择确定1~2个基础好、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主导产业, 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在具体产业选择中, 以通讯、光伏产业为主导, 带动园区其他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2.2 缩短企业产业链, 拉长区域产业链, 建立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体系

加强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通过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产生良好的协同群聚效应, 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要鼓励企业与全球专业化公司合作, 提高创新速度, 促进相互竞争, 提高本地配套能力, 提升企业利润, 用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3 建立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 以适应园区内产业集群的发展

健全金融等服务体系, 特别是加强风险投资机制, 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和服务组织, 规范企业登记制度, 着力培育专业化的配套企业群, 并为中小企业提供税收、贷款等优惠, 摆脱中小企业发展混乱的现状, 为发展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环境。

2.4 加快“产学研”一体化

重点加快科研体制的转变, 通过政府建立企业与科研机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连接, 防止把高新建成新的“飞地”。同时, 组织大企业集团到国内发达地区和境外进行高端人才招聘活动。千方百计为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高端经营与管理人才, 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为全力打造中国科技中心, 培育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源动力。[2]

2.5 建立促进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文化

硅谷成功的经验表明:一个成功的高新区产业集群需要有一种与科技企业发展特征相容的区域文化来支撑。要大力鼓励这些文化在高新区中植根和生长, 首先要加强园区内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 增强企业之间的信任与承诺;其次要在企业内部创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鼓励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全员创新, 激发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给每一个员工提供一个可以挖掘自己潜力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玉珍, 何东.影响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研究[J].创业经济, 2007.

档案文化产业开发实践与认识 篇8

任何一种产业, 要想求生存、求发展, 就必须做好产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档案文化产业也不例外。实行商业运作、按市场规律经营是其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目前, 发展档案文化产业不求做大, 而是要做强, 审时度势, 量力而行, 整合优势, 强化专业, 树立品牌, 保持产业活力。档案文化要在蓬勃兴起的文化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需要转变观念, 积极主动创造新文化, 开发个性文化, 打造独特商品。

档案文化产业的本质是采用一种有效的方法深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将档案信息转化为有形的形式, 实现转移和传播, 因此, 档案文化产业化不会改变档案的本质属性。

1. 开发档案文化产品进行服务 (1) 直接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

北京申奥成功后,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先生曾经收到过一份这样的礼物———1929年他出生那一天的英国“TIMES” (《泰唔士》原版报纸。“生日报”已经被作为国际交往礼物而令人称道。生日报纸通过收藏原版老报纸, 将其开发、包装成生日礼物, 成为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档案文化产业化可从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中“取经”, 比如复制状元卷。中国科举制度自隋唐正式形成, 发展至清已有千余年历史, 有据可考的文武状元有770多人, 但目前存世的仅有一件明代青州人赵秉忠的状元卷, 其不仅具有文化价值, 更可以开发经济价值。2007年4月, 该状元卷复制品被评为第二届世界风筝度旅游节十佳商品奖。

(2) 档案复制件的开发

生日报的流行使影印的老版报纸走向了市场,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要注意的是, 我国对档案复制件有着严格的规定, 如《档案法》规定“档案复制件的交换、转让和出卖, 按照国家规定办理”、“档案的复制件, 禁止私自携运出境”。《档案法实施办法》第21条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提供社会利用的档案, 应当逐步实现以缩微品代替原件。档案缩微品和其他复制形式的档案载有档案收藏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签名或者印章标记的, 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效力。”所以, 档案复制件的产业化首先需要妥善处理好法律等相关问题。

(3) 档案信息与纸质载体相结合

各档案局 (馆) 创办的档案专业杂志本身就属于档案文化产业的性质, 是一种档案信息资料的编研出版物;利用档案编著图书, 包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文集、文选、手书选、传记、回忆录、党史、军史、地方史志等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还有编修宗谱、创作小说等形式。如果只有档案, 那么只是生硬的史料的堆积, 如果只有理论, 难免显得缺乏说服力和趣味性, 双方的比例要恰到好处时才有最佳效果。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 口述史料在历史纪实著作中得到使用直至大量整理问世, 出版界借着这股口述史热潮大大发展了出版产业。近些年, 照片档案的运用, 更加繁荣了档案的图书市场。比如, 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丛书, 图文并茂, 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图书形式, 而且为照片档案这一文化资源的开发闯出了一条新路, 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不但该书成为当年全国的十大畅销书之一, 而且《老照片》出版这一事件在1999年被有关媒体组织评为“新中国出版50年推动出版业的五十件大事之一”。

(4) 档案信息与其他载体相结合

1993年9月,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辑、深圳先科企业集团出品的“巨人之声———毛泽东讲话原始录音激光唱盘、音带”举行首发式, 并成功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新闻发布会。此举震动了世界, 各地传媒并都给予了积极的报导, 也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赞扬,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随后, 在1994年又先后出品了周恩来和邓小平系列, 同样取得了良好的反应。此外, 还可以与电视媒体结合, 摄制电影电视, 实现跨媒体经营。同时, 要注意相关的商品开发和销售, 围绕同一作品, 同时推出影视剧、书籍、光盘等, 以获得综合效益。近年来, 电视剧市场上历史剧 (尤其是清朝戏) 占有巨大份额, 但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 开发档案文化产业既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又可以为历史正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清宫档案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史料完整、涵盖面也广, 以此为基础制作了诸多的电视节目, 如《清宫秘档》、《百家讲坛》等, 并且发行相关的书籍和光盘, 社会反响巨大。

2. 档案中介服务

档案中介可进行档案咨询服务, 如上海档案咨询服务中心为上海地铁总公司、苏州河综合整治工程、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大剧院等单位的档案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咨询论证工作, 内容涉及馆库布局、设备配置、管理体制、制度建设、文件归档、开发利用和工程项目文件形成积累、档案验收等方面, 项目合同总额达到638多万元, 连续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咨询企业”。此外, 还可进行提供广告宣传和市场分析资料等其他方面的服务。

3. 档案会展服务

以社会教育为宗旨, 开发档案文化资源, 开发制作面向社会的档案会展服务。上海市档案局已经开始尝试市场运作的方式举办档案展览, “2002年国际档案信息化暨现代办公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从寻找合作伙伴到展览策划、宣传、招商、广告、讲座等都按市场方式运作,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美国艺术博物馆每年至少举办1200场次的大型展览。这些展览规模大, 通常展出名家作品或一些公众平时很少有机会看到的古代文明展, 取得不俗的效果。

4. 档案技术服务

夜间旅游的产业开发认证分析 篇9

关键词:夜间旅游,产业,认证,开发,策略

1 夜间旅游的产业开发认证

1.1 夜间旅游的休闲作用

夜间旅游是休闲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从休闲的角度来说, 夜间出行环境更为特殊, 有着更加安逸舒适感觉, 而对于夜景来说, 也有着白日所没有的风格特色。同时, 夜间旅游也在吸引外地游客的同时强调了当地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当地居民会在浓浓的夜色风光中感受到居住的城市建设色彩。这种双赢的局面, 使得夜间旅游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 保证了城市发展对旅游业的促进, 也保证了旅游业发展对城市环境的良性带动, 可谓旅游业产业开发上的特色产业带动[1]。

1.2 夜间旅游的时间优势

旅游业的发展特别要讲求时间优势, 首先, 旅游时间有限, 旅游者对时间的利用是十分重视的。其次, 旅游时间往往要避开旅游黄金时间, 避免拥挤的环境影响旅游心情。同时, 旅游需要闲暇的休闲, 而夜晚正提供了这种闲暇。夜间出游本来就是现代人特别喜好的休闲方式, 这种最的闲暇时段必须受到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随着旅游定义挣脱了经济的局限, 开始逐渐注入更多的文化特征和人性色彩, 夜晚不仅能够成为旅游时间, 而且还会成为非常重要的旅游时间。因此, 夜间旅游的环境开发对保持旅游地的旅游吸引力至关重要, 旅游产业调整应该认清这一现状, 积极开展夜间者提供咨询建议, 向政府部门或立法机关进行游说, 使政策法规有利于体育旅游经营单位的发展。

3体育旅游的经营管理

体育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 其发展的不成熟性, 使加强经营管理成为其健康发展的保证。

3.1开展体育旅游经营活动要在国家旅游局统一领导下进行

体育旅游是以国家的体育旅游资源为基础的, 同时体育旅游业也是国家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把体育旅游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之中, 从而使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为国家旅游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2开展体育旅游经营活动要同有关单位部门相结合, 严防各种国有资源流失

由于某些体育旅游爱好者, 特别是来华的登山旅游团队会附带一些科学考察和测绘、收集资料、标本的任务。对这些体育旅游团队人员在办理体育旅游申请的同时, 要申报科学考察和测绘的计划。由有关部门分别转国家科委或国家测绘局及其他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接待。科学考察和测绘计划未经批准, 任何国外的体育旅游团队人员不得对所经地区的动物、植物、岩石、矿物、冰雪、旅游活动和场景展示, 保证当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3 夜间旅游的经济利益

夜间旅游在经济上有很强的带动性和辐射性, 相关行业也会对增加夜晚产品的设计与投入。如:夜晚的民俗活动和歌舞表演会有着量与质的提高, 夜间旅游产品的销售情况也会明显好于白天, 因为游客白天过多地会重视旅游区的景色和文化气息, 对旅游产品的重视往往也会以衣物、首饰等重量产品为主。而夜间旅游可以提供给游客小型的旅游纪念物, 提升旅游的怀念气息。总之, 这些改变不仅增添了城市的魅力, 吸引了异地的旅游者, 客观上也改善了本地居民的生存环境, 增加了他们的生活乐趣。

2 城市夜间旅游产业开发现状

2.1 夜间旅游开发潜力分析

长期以来很多旅游城市都以会展观光为主, 陆续出现夜间旅游产品, 从市场情况来看开发潜力巨大。首先, 目前的夜间旅游已经形成了产业规模, 在夜间会展、景区等地点接待的客源明显增多。其次, 人们对“夜间旅游”有浓厚的兴趣, 多数旅客和市民表示会参与夜间旅游活动, 说明夜间旅游的需求是真实而大量存在的, 只要我们能够提供足够吸引的产品, 夜间旅游就能够发展起来。而且, 夜间旅游资源丰富, 种类齐全, 数量众多, 特色资源突出。例如:电影水样和土样进行系统观测和采集标本、样品等, 也不得进行测绘活动。经批准同意可进行科学考察和测绘的体育旅游团队人员, 也必须通过中方签约单位向国家科委和国家测绘局提供所收集资料的样品或副本, 以防止重要国有资源的外流。

3.3不组织有害的体育旅游产品

目前世界上体育旅游项目层出不穷。对于一些极其危险和刺激的体育旅游项目, 虽能吸引众多的体育旅游爱好者, 我国体育旅游经营单位也不宜引进。另外, 在体育旅游经营活动中也要严防及杜绝赌博和色情活动。在国外的旅游业经营活动中, 赌博和色情活动是旅游业的衍生产品。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 赌博和色情活动是我们的制度所不允许的。因此在开展体育旅游经营活动中, 要加强管理, 严禁和杜绝各种类型的赌博和色情活动在体育旅游业的存在, 以维护我国体育旅游业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殷勤.我国体育旅游经营管理及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

学报, 2005.

[2]王其中.宁波市体育休闲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 2008.[3]史文斌, 张金隆.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

学, 2005.节、欢庆活动、灯展等都将为广大游客提供精彩欢乐的夜间旅游项目。最后, 高程度的夜间旅游产品已经形成初步规模。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70%的城市有两三个知名度较高的夜间旅游产品, 其主要形式以夜间演出、美食活动、酒吧、海上旅游等为主, 对城市的夜间旅游整体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

2.2 夜间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2.2.1 产业结构化不足

虽然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了夜间旅游的产业链条, 但是这种个别现象不能代替整体夜间旅游开发的发展水平, 我国的夜间旅游还是停留在初步、简单化的模式上。长期以来, 总是白日里繁华喧嚣, 到晚上便寂寞沉静。夜晚城市的色彩因为少了人的灵动而变得浓重、暗淡。而且产业化结构建设需要对旅游城市环境进行大规模的重新建设, 这种建设资金、建设规划和长远利益考虑是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夜间旅游的日渐繁荣, 表明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 将人们的这种需求与城市发展、旅游开发结合起来, 极有可能走出一条新的旅游经济增长之路。但是, 资金问题、规划问题都成为产业化链条形成的阻碍, 要想破除这种阻碍必须大力发展夜间旅游规模, 以发展带动建设, 逐步形成产业结构化。

2.2.2 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

目前, 夜间旅游的开展还受到很多方面的条件制约, 按照全国夜间旅游发展情况来看, 制约的主要内容包括:夜间照明、夜间文化和安全问题。夜间照明是夜间旅游的基本要求, 灯光不足, 暗中无法观景, 且夜行安全难以控制。景区规模小, 资源相对集中的地方, 搞起来相对容易, 不论是照明控制还是安全控制都能得到较好的保障。但是不能停留在景区的灯光照明建设, 对城市的整体照明还要进行全面建设, 以保证游客出行的方便。而对夜间文化建设来说, 民俗风情和民间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模式, 但是对于夜间的民俗文化展示来说, 人们的了解却十分少, 这就是营销方面的问题, 对营销来说, 缺少对夜间文化的宣传, 自然就使得夜间游客的出行减少。为发展夜间经济, 尽管规划了多条商业街, 但营销手段和力度跟不上, 时至今日, 很多商业街名存实亡, 根本担当不起拉动夜间经济的重任。此外, 在夜间交通设施配套、经营业户优惠政策等方面, 有关部门一直没能很好解决, 诸如此类的服务缺位, 对于夜间经济的活力, 带来不小冲击。夜间出游, 而且还是陌生的旅游地, 游客往往会担心安全问题, 而旅游建设往往也忽视了城市的夜间安全问题。

3 夜间旅游的产业结构开发

3.1 营销策略

夜间旅游的营销策略要以安全宣传、方便宣传和价值宣传为主。安全宣传要考虑到大众对夜间安全问题的担忧, 在宣传过程中要详细介绍城市对夜间安全采取的有效措施, 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控制安全, 降低游客的忧虑感。方便宣传要通过介绍来展示夜间旅游的免费大巴、免费出游路线, 以此来影响旅游消费者的认同心理。而价值宣传, 则是要在夜间旅游营销过程中展示出明确的价格优势, 通过压价、半票、免费出行等手段来带动夜间旅游, 实现旅游时间调整, 保证夜间旅游的价值导向。而具体的营销应该以网络营销、电视报刊报道宣传、发送宣传单、白日旅游联动宣传为主。这些宣传手段中, 白日旅游联动宣传要考虑到以白日旅游带动夜间旅游的联盟作用, 可以说走出了旅行社营销的一条新路子旅行社的主要采用点到点的门市经营方式, 在白日人群聚集的地方设立营业部收取客源, 这样大的旅行社集团必须有一个简洁明了、含义深刻、操作流程标准化、人性化, 这样从认知感中拉近与客户的心理距离, 无形中增强了品牌的效应。

3.2 安全范围的控制

对夜间旅游的安全管理来说, 一定要依靠政府的主导作用, 联系多部门的力量来营造城市夜间旅游的良好安全空间。要启动夜间消费, 发展城市夜间旅游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支持, 共同营造城市夜间旅游的良好的安全空间。首先, 要加强夜间市场秩序。夜间旅游虽然没有白天人群多, 但是由于夜间光线不足, 自然会出现市场秩序问题, 所以在旅游景点必须要设立秩序管理人员, 通过对观光秩序的控制来减少安全隐患。其次, 要加强卫生监督。夜间出游, 饮食是主要的服务方面, 是也是出现安全问题的重要内容, 所以对食品的卫生监督要依靠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积极联动, 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监管力度, 创造安全的饮食环境。最后, 要对犯罪行为进行规范管理, 对旅游旺季, 要对夜间旅游的主要场景配合巡警进行安全管理, 借助公安部门的力量来保证夜间旅游消费的安全娱乐环境。另外, 还要注意出行的交通安全, 要对旅游线路做出完美计划, 保证交通工具的随时检查, 确保司机的适当休息, 减少一切交通隐患。

3.3 整体规划

对夜间旅游的整体规划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出发: (1) 街线规划。对现有的特色商业街进行整理。保证游客可以通过大巴车实现全方面地游览。商业街的整体规划要注意对衣、食、住、行的整合, 不能单一地进行单方面的夜间旅游, 要确保街线规划符合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2) 整体夜游规划。可以以优惠的形式开展整体夜游项目, 通过价格优势来带动夜间消费, 发行夜游套票, 开设精美小吃品尝、夜市抵用、旅游巴士乘坐、夜间照片拍摄等服务, 让游客“一次消费, 多重享受”。而要实现这种旅游消费就必须对相关的旅游产品进行整体规划, 保证游客能够在较近的地方实现多方位的旅游收获。 (3) 文化规制。对夜间旅游而言, 必须要与当地的文化背景相融合, 保证夜间出游的高品位。例如:夜间海上旅游, 就可以与渔船文化相呼应, 在海上旅游项目中加入渔民的生活体验, 以此来丰富夜间旅游的内容。

总之, 夜间旅游的产业开发有着很广阔的前景, 开发过程要注重对现有产业现状的分析, 以营销建设、安全建设、整体规划为主, 保证城市夜间旅游开发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卢冬梅.厦门城市夜间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9.

产业开发 篇10

1 枸杞在瓜州干旱沙区的栽培现状

2006年, 瓜州县林业部门结合沙荒地改造利用及沙产业综合开发研究课题, 从宁夏中宁县调引宁杞1号、宁杞2号、宁杞3号及大麻叶优系等枸杞优良品种, 以石岗墩为重点, 以东巴兔、布隆吉海隆农场、中心苗圃等农林场站为辐射点进行引种试验, 此后陆续在全县各农业乡镇示范、推广。目前, 全县已累计引进枸杞品种7个, 栽培枸杞3733hm2, 枸杞成活率达95%以上, 优株率达85%, 枸杞挂果面积达1867hm2。

2 枸杞在瓜州干旱沙区主要技术探索

2.1 适应性研究

2006年4月, 从宁夏中宁县引进宁杞1号、2号、3号及大麻叶优系, 在石岗墩退耕还林大户陈兴元的退耕地上进行引种试验。每个品种栽植面积0.33hm2, 共1.33hm2, 株行距1m×2m, 2006年4月1日栽植, 土壤为沙壤。主要管理措施:灌水以保持苗木正常生长为准, 全年灌水;栽植前未施肥, 栽植后于5月20日、6月14日、6月24日、7月10日结合灌水分别追施磷二铵, 共4次, 每次50g, 共200g;松土除草分别于6月中旬、7月上旬各进行1次, 共2次;修剪从5月中旬起, 开始进行抹芽、修剪;于8月1日、9月1日分别喷药1次, 防治枸杞木虱, 共2次。试验目的:主要观察不同枸杞品种的成活、结果性状及产量效益。

通过观察分析, 得出不同品种对本地气候土壤的适应性以及适宜推广的品种。

试验结果表明, 宁杞1号、2号、3号及大麻叶优系适应本地气候、土壤, 大部分经济性状表现良好, 成活率均在95%以上, 生长良好, 树势正常, 但在丰产性方面稍有差异, 其中宁杞1号、2号及大麻叶优系丰产性高。

2.2 丰产栽培技术

2008~2010年3年时间, 在石岗墩治沙站栽植6.67hm2宁杞1号进行枸杞丰产栽培试验示范, 试验田枸杞田间管理严格按照枸杞丰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 主要加强灌水、施肥、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试验目的:主要观察在精细化管理条件下, 枸杞丰产性及产量效益, 以总结完善枸杞丰产栽培技术。

试验结果表明:在严格按照枸杞丰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田间管理的情况下, 枸杞丰产性高。栽植当年, 平均单株鲜果产量432.7g, 均鲜果产量47.6kg/667m2, 均干果产量约12kg/667m2, 效益380元/667m2;栽植第2年, 平均单株鲜果产量1296.4g, 平均鲜果产量285.2kg/667m2, 平均干果产量约71kg/667m2, 效益2556元/667m2。栽植第3年, 平均单株鲜果产量2156.7g, 平均鲜果产量478.8kg/667m2, 平均干果产量约117kg/667m2, 效益4914元/667m2。

2.3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在枸杞栽培管理及生产各环节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使用量, 全面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主要在枸杞夏季田间管理季节及病虫害发生期, 通过加强监测调查, 根据不同虫情采取相应的措施, 使用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和无公害农药, 确保枸杞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在施肥时, 增加了有机肥在追肥中的比重, 控制化肥的用量, 严格实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2009年8月经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检验, 总糖 (以葡萄糖计) 、蛋白质以及砷、铅、铜、镉等多数指标高于国家标准, 优于宁夏中宁县的指标。2010年6月, 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证, 瓜州枸杞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

3 综合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石岗墩枸杞丰产栽培示范点种植的3年生枸杞平均产量1755kg/hm2。如平均价格按42元/kg计, 产值可达7.4万元/hm2, 除去种苗、化肥、农药等总投入2.25万元/hm2, 纯效益达5.15万元/hm2, 投入产出比达1:3.3。

结果表明:在干旱区沙荒地、盐碱地、板结地, 经过土壤改良、加强枸杞田间管理, 枸杞可实现高产丰产, 经济效益显著。每667m2枸杞的净产值是棉花、小麦等传统作物均经济收入的3~4倍。预计4~5年后进入盛果期, 枸杞平均干果产量将达到300kg/667m2, 平均收入12000元/667m2以上, 实现“万元田”的产业发展目标。

3.2 社会效益

(1) 积极发展枸杞产业, 能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大幅度地提高土地产出, 增加农民收入,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为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 枸杞采摘期从6月上旬开始, 9月底或10月上旬结束, 采摘期长达4个月左右, 用工量非常大, 种植户用工量除外, 2000hm2枸杞采摘还需用工量5~8万人, 因此, 将带来瓜州县以及外地的大量城乡居民就业。 (3) 随着枸杞产业规模的扩大, 产量的提高, 全县将培育出一批枸杞收购、加工、销售等企业, 生产枸杞系列产品, 增加城镇职工就业数量, 提高枸杞生产的附加值, 为当地财政创造出新的税源。

3.3 生态效益

通过对石岗墩枸杞丰产栽培示范点枸杞园的防护效益的初步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3年生枸杞园与对照地相比, 3年生枸杞园土壤含水量提高2%~5%, 晴天大风时, 蒸发量可减少3.8mm, 风速降低10%~20%, 区域内小环境因子均有明显改善, 逐步形成了适合农业生产的有利生态环境。因此大面积栽植枸杞, 结合农田林网的建设, 可有效降低风速、减轻风沙危害, 改善区域内小气候, 有效保护农田, 改良土壤, 促进农业增产, 在遏制沙漠化趋势、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 结语

通过在枸杞引种试验、示范及技术推广方面开展积极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瓜州县在枸杞栽培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的同时, 也成功地将枸杞产业培育成为了综合效益显著、推广价值较强的特色沙产业, 实现了沙漠化治理与枸杞产业发展的高效耦合。特别在技术研究方面, 瓜州县在盐碱、板结严重的生荒地 (芒硝离子重) 上的枸杞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同时, 结合瓜州县气候干旱、降雨量极少的自然条件, 在枸杞园土壤管理、水分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通过在瓜州干旱沙区开展枸杞引种试验、丰产栽培、绿色食品生产等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 成功培育起了以枸杞产业为主的特色沙产业, 实现了沙漠化治理与枸杞产业发展的高效耦合。

关键词:干旱沙区,枸杞产业,沙漠化治理,高效耦合

参考文献

[1] 胡忠庆.枸杞优质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4

[2] 吴春荣, 彭鸿嘉, 满多清, 等.甘肃景泰电灌区枸杞引种选优试验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1 (3)

[3] 徐小玲, 延军平.毛乌素沙地沙产业的环境效应及绿色沙产业的实施途径研究[J].中国沙漠, 2004 (2)

开发性金融助力产业升级 篇11

帕特里克在《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1966)一文中提出需求带动和供给引导的金融问题。他认为,由于金融体系可以改进现有资本的构成、有效地配置资源、刺激储蓄和投资,在欠发达国家,需要采用金融优先发展的货币供给带动政策。与需求推动的金融发展政策不同,它不是在经济产生了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以后再考虑金融发展,而是在需求产生以前就超前发展金融体系,即金融可以主动和相对先行。

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金融体系不够完善,基础性产业亟需大量的长期资金,然而市场发育落后,只靠市场配置资金来调整产业结构,时间成本太高,通过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实施产业政策来有效地引导市场,有助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性金融主动运用国家信用,在市场缺损的地方建设市场,在有市场的地方充分利用市场,具有“供给导向”特点。

产业结构的调整,本质上是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转移以及资源生产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过程。无论是产业间比例的合理化,还是产业结构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开发性金融主要通过四种途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一是选择支持支柱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是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理论”的学者,他把经济成长阶段划分为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条件、起飞、成熟、高额群众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六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演进都是以主导产业部门更替为特征。

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资本总量是一定的,而各产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规模不同,因此,走的是一条不平衡增长路线。中国开发性金融将“两基一支”作为重点支持领域(“两基”即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支”即支柱产业),是符合经济结构调整规律的。

国家开发银行在长期的投融资活动中积累了各行业的丰富信息,它能够将政府的产业政策意图向市场传递,带动民间投资。这个过程,本质上表现为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意味着产出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基础设施的发展将通过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带动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前向联动效应,基础设施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中的其他产业部门提供了基础性服务,从而推动其他产业的产出增加。如道路的贯通、管道铺设等为社会生产所提供的服务而创造的间接效益,体现了基础设施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的支持;通过后向联动效应,基础设施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原材料、资金、技术和服务,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在工业化初期,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当时新兴产业钢铁、建材和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大力发展。

然而,基础设施项目通常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需要长期资金。由于商业性银行贷款期限相对较短、资本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均难以提供长期资金。开行运用开发性金融理念,与地方政府搭建融资平台,资金具有长期、集中、大额的批发性特点,成为了中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20年来,开行以中长期投融资促进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把80%以上的贷款投向煤电油运、农林水、通讯和公共基础设施等“两基一支”领域,推动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三是以融资推动信用建设,降低交易成本。

开发性金融是国家推行产业政策的重要工具,其业务动向往往成为产业发展的信号,也是政府承诺的有形证明。开发性金融通过与政府达成投资共识,由政府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过滤,并对私人投资形成集聚效应,降低项目的成本和不确定性,提高投资成功的可能性。

另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信用缺损与制度落后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作为市场的建设者与制度的推动者,开发性金融最终目标是建设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补充市场而非替代市场。

因此,开发性金融以政府信用为基础,以准政府的金融机构参与运行,具有弥补体制和市场缺损的组织优势。将政府信用运用于国家、地区和产业的重大项目融资中,承担大额集中长期风险,而且在融资过程中,培养融资主体的信用,积累其声誉资本,促进信用形式向高级阶段演化。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信用建设的认同度,从而使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获得制度保障和持久动力。

四是弥补商业性金融不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开发性金融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供长期资金和补助金,在“量”和“质”两方面对商业性金融的融资进行了补充。

如果仅靠市场机制自由运作,无法保证长期资金的分配效率。由于商业性金融机构长期资金供给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不足,对企业的融资主要是短期贷款,不能充分满足企业设备投资资金的需要。而开发性金融机构由于有政府信用的担保,主要从事长期投资,从而对主要进行短期融资的商业银行进行有效补充,弥补金融市场上长期资金的供给不足。这是开发性金融机构从“量”的方面对商业性金融机构进行补充。

另外,传统商业性金融机构对高风险的高科技产业以及投资回收期较长的基础产业的融资缺乏足够的动力。而开发性金融机构严格按照政府产业发展政策对不同产业和行业的发展进行鼓励或限制,对待淘汰落后产业、过度发展行业的贷款限制额度,而对发展潜力大、具有很好社会效应的基础性产业、风险大的高新技术产业或新兴产业以及投资不足的公共行业予以资金支持。这是开发性金融机构从“质”的方面对商业性金融机构进行补充。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篇12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南宁高新区)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利用广西丰富的生物资源,发挥独具优势的生物技术,重点发展生物工程及制药产业,并形成规模优势做大做强。如今,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已成为南宁高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并通过产业集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推动南宁高新区的“二次创业”。

目前,南宁高新区正在建设南宁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的21个重点产业园区。该园规划用地面积约4km2。产业园含“一中心五区”:研发中心、新型化学合成药及半合成药产业区、生物技术与产品产业区、中药现代化产业区、医用仪器与制药设备产业区、医药物流产业区。产业园内将创建生物医药科技孵化器、生物医药检测分析中心、生物医药动物实验中心、生物医药物流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现已吸引了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武汉华龙泰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上海杰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英诺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维润医疗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入园,将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创新药物、疫苗与诊断试剂、生物医学工程等。

上一篇:创新经济下一篇:高效视频编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