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税费调查

2024-12-07

中小企业税费调查(通用3篇)

中小企业税费调查 篇1

一个长期高效的税收制度更多地依赖于优化税收环境。政府应强化税务机关的服务意识,规范和清理税外收费,增加收费政策的透明度,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有序的外部环境。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税费环境现状

(一)外部环境

1、社会环境

1994年的中国分税制改革没有彻底解决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分权的关系等一些问题。之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个地区政府机关,把中小企业的税收作为各地用来弥补财政赤字,加上现在名目繁多的检查和个别一些政府的乱执法现象无法及时遏制,形成中小企业社会负担较重的现象。

2、经济环境

虽然整个经济环境在表面上看起来有很多的“政策优惠”,可是,这些所谓的“优惠政策”对70%的中小企业却是“视而不见”。对于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中小企业,还要加上消费税的负担,这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就更重了。

(二)内部环境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内部环境的一部分,也对中小企业税费环境现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不好,是偏激的,那么、就会对员工产生负面的影响。就不利于中小企业税费环境的营造。

2、生产

生产环节是工业企业的重要环节。生产环节也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小企业税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倘若生产环节出现问题,那么企业接下来的环节就没办法进行了。然而税收政策确没有针对生产环节做特殊标示。

3、成本结构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利润较低,没有能力聘用高级的财务和税收专业人员,造成账目、财务核算及纳税申报等方面不规范,税收筹划空间窄,增加了纳税的难度和成本,导致税收遵从成本较高; 并且企业越小,纳税成本负担越重。

二、企业税费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且优惠方式单一

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少,但优惠方式较为单一,只有优惠税率和税收减免两种方式。同时,税收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税收优惠较为零散,并且大多以补充规定或通知的形式出现,没有形成针对中小企业的各个环节的完整的政策体系。

(二)不合理的收费现象

一是按职工工资、员工人数缴纳的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较重; 二是大多数行政收费项目即使企业没有任何生产经营活动或没有盈利也必须缴纳;三是面对一些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认证、乱培训等形式的收费。

(三)中小企业的纳税成本高,社会负担重

1、核定征收方式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

在税收实践中,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账册体系,税费征管部门往往实行核定征收的征管方式,但核定征收的企业由于核定率未能及时修正调整,势必造成较低的盈利能力下税负水平仍较高。

2、对闲置资产的征税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房产税是依据企业自用的房产余值计算缴纳,土地使用税是依据企业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计算缴纳。企业在经营状况不好时,缩小生产经营规模,但仍然要缴纳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

三、改善中小企业税费环境的建议

(一)改善税制结构

1、强化税制的“顶层设计”,优化税制结构

首先需要改革现行的以增值税、营业税等间接税为主的税制,转向以所得税等直接税为主的税制; 推动结构性减税,在保持现有所得税等直接税不增加的前提下,降低间接税税率,从总体上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

2、进一步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以企业税负能力作为征税依据,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建立有利于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梯度税收优惠体系;将营业税和增值税起征点的调整政策向小微企业靠拢;对小微企业统一适用优惠税率,并采用梯度优惠。

3、参照引进外资初期的税收优惠政策措施予以扶持

如对于中小企业用税后利润转增资本的投资行为,对再投资部分缴纳的税款应给予退还,来鼓励企业进行再投资; 对于中小企业提取的投资减值准备,也应允许按一定比例税前列支等。

(二)提高税收服务质量

1、优化税收服务

成立税务咨询机构,及时进行税法宣传和税收辅导;帮助企业建账建制,尽量降低中小企业的涉税成本;大力推广税务代理制度,减少纳税人前期财务管理上的缺陷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纳税失误。

2、规范税收的征纳秩序,实现税收征管的公平

同时可尝试将税收征管与为中小企业服务相结合,建立中小企业税务委托中心,对于委托代理并已建账建制的中小企业,可在税收、信贷及其他服务等方面给与一定的优惠,鼓励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

3、加快税费改革脚步

通过制定更多有关中小企业税费政策的法律,重点扶持那些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科研能力总体偏低的小微企业,减轻他们的税费负担,最终建立全面的中小企业税费政策体系。

(三)提升税收征管水平

税务机关应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深入贯彻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的理念,减少税收执法弹性空间,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

根据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的实际情况,应逐步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降低中小企业纳税过程中的遵从成本和隐性成本。

参考文献

[1]涂佳.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J].金融与经济,2011,(8)

[2]朱伟.商业银行会计业务的风险防范[J].金融实务,2011,(2)

[3]钟云燕.数据集中化对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及风险防范.[J].会计之友,2008,(1)

中小企业税费调查 篇2

税收改革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过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和变革,是规范农村税费征收行为、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四川农村税费改革从2002年试行,至今已有三个年头,针对农村税费改革情况,本人利用暑假期间对岳池县农村税费改革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岳池县基本情况

岳池县地处四川东部,东与重庆市接壤,北与四川南充市相连,正在修建的成都至上海高速公路把岳池镶嵌在这条黄金大道上。全县幅员面积1475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861个村、35个居委会,总人口113万,是广安市的第二大人口县。岳池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昔因盛产水稻而享有“银岳池”之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桑蚕基地县、生猪基地县、水果基地县、科技先进县、优质稻基地县。农业人口占90%,粮食常产量52万吨,油料1.4万吨,水果2.9万吨,生猪出栏近100万头,家禽531万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7元,农业增加值占全县GDP近50%。工业发展起步晚,主要以农副产品加工、肉食品加工、建材和能源为主,经济总量小,2001年全县GDP(不变价)仅为15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到25%。因此农业的兴衰关联着全县的发展,农业兴则全县兴,农民富则财政富,基于这样的县情,抓好该县农村税费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成效显著

岳池县委、县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实施税费改革的要求和精神,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把农村税费改革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件大事来抓,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文件和省、市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统一全县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农民发展积极性提高

全县各乡镇都按照县上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了税费改革工作。据走访调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负担总水平大幅度下降。据调查统计,从全县看,改革后比改革前税费总额减少7051万元,减幅54%。从乡镇看,减幅50%以上的乡镇 1

30个,占全县乡镇总数70%;减幅30%—50%的乡镇14个,占全县乡镇总数30%。减幅最高的乡镇减幅达74%;减幅最低的乡镇减幅也达38%。二是农村税行为进一步规范,一方面,税改前存在的农民所交的税费(乡镇、村、社)层层加码且屡禁不止的现象大大得到了纠正。税改后,除了修建乡镇、村级公路集资外,加码的现象大大减少,多数乡镇能严格按县上审核的农业税及其附加标准向基层下达任务,农民负担数额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都十分明确。另一方面,农民税赋责任进一步增强。由于税改后,农民的税赋义务纳入了法制轨道,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的税赋意识和责任。这次调查所走访座谈的农户中,多数农民知道上缴农业税是农民应尽的义务。三是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提高。2003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完成70595万元,同比增长8.7%;小春粮食产量完成53.06万吨,同比增长7.18%;生猪出栏100.31万头,同比增长10.11%;家禽出栏480.22万只,同比增长14.67%。

(二)基层工作量大大减轻,政府工作效率提高

“一年四季忙,只为收钱粮”。这是对税收前乡、村干部工作的真实写照,走村串户为收钱开会部署为收钱,目标考核为收钱,收钱既成为基层干部工作出发点,又成为工作归宿点,据有关部门调查,过去基层干部近60%时间忙于收钱,20%时间忙于开会,20%时间忙于事物及其它。因此,改革前基层干部很难集中精力抓发展、抓改革,其结果陷入了“钱难收,发展难”的恶性循环中。税费改革后不同了,农村负担项目减少,税费征管工作规范,群众明白配合积极,基层干部从催粮收款中解脱出来,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不少乡镇党委书记说:“现在我们党政一班人,挨骂的少了,配合的多了;抓收款的事少了,抓发展的事多了,协调打闹的少了,办实事的多了。”

(三)遗留矛盾大大减少,党和政府威信提高

在推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过程中,该县坚持遇到矛盾不绕道,出现矛盾不积累,发现矛盾及时化解的工作思路,一手抓税费改革,一手抓矛盾解决。据不完全统计,税费改革期间,该县共化解和解决各类矛盾1500余件(次),其中解决历史遗留群体性矛盾17件(次)。税费改革中,县委、政府领导以及县税改宣讲团深入农村,对村民面对面地按税改要求宣讲文件、宣传政策,将税法交给了群众,并语重心长地从公民应依法纳税方面入手讲明道理。通过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使群众增强了税法观念,提高了依法纳税意识。群众对干部更信任、更理解、更支持,党群关系融洽了,干群

关系拉近了,政府威信提高了。

(四)发展成本大大减少,农村经济扩张能力提高

一方面,通过税费改革,大大减轻了税费征收工作量,降低了税费征收成本;机构改革精简了人员,实现了减人减支,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不重复计征,取消了“三提”(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八统”(教育费附加、计划生育费、优抚费、民兵训练费、交通费、卫生费、广播维修费、文化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大幅度地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强了农民群众扩大生产的能力,使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出现的新问题

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在农村工作领域内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各级政府拥护、广大群众满意。但由于该县县情的特殊性,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据调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在县、乡两级财力上表现为“两减弱”。一是县、乡两级财政支配能力减弱。税费改革后全县农业上税收预算为4783万元,比改革前税收总额增加702万元,如扣除农业税附加,改革后反而比改前减少63万元。财权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改后财政担负的事权支出范围增长速度,这种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较特殊的情况,反过来又制约着保证乡、村基层政权和教育的正常运转;二是县、乡、村化解债务的能力减弱。过去化解债务的方法很多,如改革、出售、转让等办法,但其中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利用统筹的部分资金还贷,如原来的教育“普九”债务,依靠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来偿还,但现在取消了,偿债渠道减少了,能力也就减弱了。

(二)、在农民负担均衡上表现为“两不公”。一是在全县农业生产水平接近的情况下,边远落后地区人少地多负担重,而城郊富裕地区人多地少负担轻,税负相差悬殊,负担极为不公;二是在目前户籍政策尚未作大的改革的情况下,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拖欠的税费也呈增加之势,但其子女在家依然享受道路交通、广播电视、义务教育等公益事业,权利与义务不公,外出务工与在家务农实际负担不公。

(三)、在基层人员的工作上表现为“两困难”。一是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提留、统筹,诸如跨区域的村级公路等公益事业建设,基层工作协调困难;二是历史尾欠税费和外出人员的税费征收工作困难,至今尚无有效解决办法。

(四)、在改革方面表现为“两滞后”。一是基层配套改革滞后,比如村级 改革、社会事业改革;二是税费改革方案审批滞后,影响着下步工作推行。

四、解决税改中出现的问题——大胆尝试,深化改革

当前农村基层面临的种种难题,只有靠大胆改革、大胆的举措才能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否则,将会成为“永久的难题”。

(一)大胆改革现存的教育制度,从根本上减轻财政包袱。现存的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教育制度,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又给乡镇财政增加严重负担。现存的教育制度不改革,乡镇财政困境就始终无法解脱。教育体制改革是实质问题是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学生和学校互相“双向选择”的机制形成。没有竞争的机制,是没有效率的机制。

(二)加强农村债务的调查研究,妥善解决基层债务问题。农村债务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基层工作的有效开展。各级党政应予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为此,一是大力度催收原合作基金会贷款,尽最大可能减少原合作基金会贷款损失。二是严格执行税改政策,基础设施量力而行,避免形成新的负债。

(三)严格资金管理,尽量减少非建设性支出。严格按照税改政策规定的“大的村800元,小的村500元”的报刊费标准,综合平衡进行公款报刊订阅;坚决取缔部门变相收取培训费及资料费。

(四)精简机构,减少财政供养人员。除合理精简教师队伍外,乡镇和村应大力精简机构,实现“站”、“所”、“办”合并,工作兼职。对精简下来的人员一方面进行培训,让其自谋职业,从事与农业相实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鼓励到村社任职。

(五)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发展经济,增强实力,才是摆脱困境的根本措施。因此,应继续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根据市场行情,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开发,努力培植税源,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中小企业税费调查 篇3

思考

对目前农村税费改革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007-02-02 21:56:0

1被喻为中国农村继土地革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三次农村革命的税费改革,重新调整和规范了农村的分配关系,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给丧失活力的农业生产和丧失希望的农民带来了生机。但是在税费改革的贯彻和逐渐深入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在湖北农村税费改革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到宜昌和黄冈农村,就税费改革前后农民的负担情况和税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调查的对象涉及农户和村、乡(镇)、县(市)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调查形式主要是座谈和访

问。通过调查与研究,我们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税费改革给农民和农村经济带来了希望

税费改革简化了名目繁多的税费项目和各种摊派,农民只需交三笔钱:第一,农业税正税及附加。农业税正税的计税方法是以年统计年报中的农作物平均产量,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统计误差打折后,作为计税常年产量,税率为,计税价格元公斤,计税面积以第二轮承包面积为依据,农业税附加按正税的征收。第二,一事一议的筹资。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和用工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筹资额每人每年最高不得超过元,筹劳每劳每年最高不得超过个标准工日。第三,谁受益谁负担的费用。原用于村内统一组织的抗旱排涝、防虫治病、恢复水毁工程等项开支的共同生产费,按照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由受益农户据实承担。

以下表⒈表⒉表,是枝江市马家店

镇的五个村税费改革前后农民的负担情况。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到,税费改革的确使农民负担有大幅度的下降。上述五个村税改后的负担均大大低于往年的负担水平。该镇共个村,农民平均负担额下降了以上;团风县减幅更大,税费改革后全县农村负担减幅为,亩平负担由元减到元,人平负担由元降到元。

税费改革重新调整和规范了国家、集体、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它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农民从中看到了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政策指向,因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不少从前不愿种田外出打工的农民现在返乡种田。另一方面,税费改革也增强了基层组织依法行政和农民依法纳税的意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干群矛盾。

二、税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顺民心、合民意的举措,深受老百姓拥护。但是,这

项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在实践中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第一,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问题。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好的制度安排,是对乱收费乱摊派的制约,它促进了乡村精简机构的改革。但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也需要一定的资金,忽略乡村组织的经济利益就可能阻碍税费改革的顺利推进。以枝江市团结村为例,村里每年的支出情况如下:管理人员工资元,办公费元,五保户供养元,短期借款利息元,老干部补贴元,接待费元,合计元;全村共有耕地亩,税改后应上交农业税及附加元,其中农业税附加元返还给村里作为可支配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将管理人员及其工资压到最低限,接待费压到最低限甚至不接待,也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硬缺口,使村组织的运转受到制约。这一资金硬缺口如不能妥善解决,也可能重开收费之门,使减负成为一句空话。

第二,农业税税率问题。税费改革

前的农业税税率在左右,税费改革后,过去的镇统筹并入到新的农业税中,农业税税率因此大幅度提高为。综观世界各国税收制度,只有中国和越南单独针对农业征收农业税。在其他国家,农业是与工业一样纳入增值税的税种征收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农业都采取

了优惠政策,使农业实际负担的税率大大低于增值税的基本税率。如法国为%,德国为%,卢森堡为%,荷兰为%,奥地利和比利时为%,美国更是对农业实行补贴政策,鼓励农业生产。我国农业如果按照增值税计算,假定物质生产费用占总产值的一半,产量和价格与实际相符,农业税及附加就会相当于净产值的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农民的负担水平。

第三,作物常年产量的确定问题。政策规定,农业税计税常产是以年五年的实际平均产量折合而成,并保持长期稳定。而这五年正是农作物产量相对较高的五年,利用高峰期的产量为计税依

据有其积极的一面,有利于鼓励农民增产增收。但是在自然灾害严重和实际产量很低的情况下,如果仍然使用这一偏高的计税基数就缺乏其合理性了,而且过去的统计年报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分,如何打折以保证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和同等条件的土地之间税负的平衡也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第四,计税土地面积的确定问题。按照规定,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应以农民第二轮承包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确定。但是由于多年来兴办集体公益事业、农民私人建房、长江大堤加固和移民等很多占地都没有办理手续进行核减,造成现有耕地面积与计税面积的出入较大,出现有税无地的现象。

第五,一事一议的筹资问题。税费改革后,面向农民征收的镇统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被取消,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基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主要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一事一议这一制度安排一

方面是对村组织的制约,另一方面保证了农民参与决策集体事务的权利和农村事务的民主化。然而事实上,村干部反映,一事一议在操作上很难落实。一方面,村民素质参差不齐,在议的过程中往往是切身利益决定态度,因此一事一议难以经村民大会通过;另一方面,即使一事一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同意,资金也难以收齐。从村民的角度看,他们则担心一事一议成为新的乱收费乱摊派借口。

第六,债务的化解问题。目前,村级债务相当普遍,而且相当严重。以枝江

市为例,全市个村,村级负债总额达到亿元,村平万元。这些欠债大多是过去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和各项达标升级活动形成的贷款,还有一部分是民间高利贷即村组织向农户借的钱。税费改革堵死了乡村通过集资、加码、收费等渠道偿还债务,而大多数村既无企业又无其他经济实体,财力紧

张,还债更加困难。尽管政策规定不能以债抵税,但村里欠农户的钱不还,农户以债抵税的行为就难以避免。

第七,产生新的税负不公的问题。税费改革前农业税是按地征收,三提五统是按人征收,现在一律按地征收,使农民负担由人口向土地转移,人多田少的农户减幅大,而人少田多的农户减幅小,有的农业大户甚至增加了税负。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改革不利于土地向种田大户的集中,农村的规模化生产可能受到影响。不种地的农民在外打工或者从事工商业收入相对较高反而不负担或少负担,种地的农民收入低但继续负担或多负担,这种税负不公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有负面影响。

三、对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思考

农村税费改革不仅涉及到国家、集体与农民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也涉及到农村上层建筑的重大变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进一步完善税费改革方

案的同时要重点推进配套改革,没有配套改革或者配套改革滞后,税费改革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现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逐步完善计税方法。一是由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工作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实地丈量、核实现有耕地;二是将这次税费改革中打折的办法,继续作为以后计税的一个重要的调节工具,制定规范的打折办法,如在遇到较大自然灾害、农作物价格和产量较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多打折,以保障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三是综合考虑农业税按人头和田亩征收,二者各占一定比例,比如按人田各半的原则征收。

第二,兼顾好减轻农民负担和维持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两个方面。保护农民利益是税费改革的根本目的,但农村基层组织又是改革方案的具体执行者,只有两头都兼顾了,改革才能顺利进行。中央财政拿出亿元用于税费改革中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但这一转移支付应该如何使用?我们认为,转移支

付资金要全额用于税费改革,并适当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的转移额度;其次要根据地域进行村组合并精简村组干部,找到保护农民利益和基层组织高效运转的最佳结合点。

第三,摸清底数、分清责任、分类化解村级债务。化解债务首要的是不发生新的债务,然后在清理核实债务底数的基础上,区别情况,分类处理、逐步化解。对无本生息、虚列债务采取挤水化债;对农户欠款根据农民承受能力分批分期清欠;对高息贷款采取与债权人协商的办法降息化债;以村的名义为企业贷款形成的债务划转由企业偿还;关停的村办企业和其他闲置资产以拍卖的形势变现化债;实行债权债务互抵以化解部分债务;鼓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和债务偿还能力。

第四,制定制度,保障一事一议。在现阶段,应有相应的措施来保障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落实。如安徽省就制定了《安徽省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

筹劳条例》,使一事一议的筹资方式有法可依,同时避免出现新的乱摊派现象。

第五,加快乡镇机构改革,确保精简人员、节省开支。农民税费负担沉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层政府机构庞大,预算入不敷出,所以各种收费、集资、摊派泛滥成灾。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是下决心大幅度压缩靠摊派养活的庞大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如黄冈市在推进配套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四个先行:乡镇机构改革先行,以放活、退养、转岗、清退的形式分流以上干部;调整学校布局先行,乡镇办中学、联村办高小、村办初小,教师实行竞争上岗;村级管理制度改革先行,精简村组干部至每村人;压缩乡镇行政支出先行,在现有基础上压缩。而有的地方的机构改革,编制虽然压缩了,但财政支出并未减少。在实现了人员精简之后,要做到减人与减支结合,精简、分流人员要逐步与财政断奶。

第六,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体制,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确定乡镇财政的收入和支出体系,量入为出。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县市区财政预算,按照规定统一发放教师工资。同时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开支,如精简各类检查评比活动,取消村级招待费,压缩摊派性的报刊杂志征订数量等。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近几年乡村收入减幅较大,有的基层干部有畏难情绪,对税费改革持观望的态度;广大农民虽然拥护,但是对于能否长期减负仍然心存疑虑。因此,税费改革一定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就失去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而没有广大基层干部积极工作,改革的实施就失去了组织保障。因此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坚定改革求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发动和鼓舞基层干部经受这次改革的考验,也应为改革做出相应的奉献。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也不能千篇一律地

上一篇:补充作用下一篇:湖南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