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境模式

2024-07-17

双环境模式(精选12篇)

双环境模式 篇1

当前, 云计算在全球飞速发展, 云计算在四大领域, 包括云交通、通讯云、医疗云和教育云运用, 改变了整个世界, 其中教育云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架构, 它在教学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热点, 教师可利用“云计算”支持的教育“云服务”, 构建教学的信息化环境, 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 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黎家厚, 2010) 。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设计的教学模式, 各高等院校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 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结合《要求》, 本文旨在搭建云计算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双课堂”教学模式。

1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其问题

近几年来, 学者们从不同方面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长期以来, 我国英语教学传统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戴立黎, 2013)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讲解占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 学生只是听课和记笔记, 缺乏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 这种模式忽视了语言的基本表达功能, 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忽视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势必造成“哑巴英语”的现状。 (2) 多媒体辅助下的课堂英语教学模式。该模式把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 运用集图画、声音、文字、动画为一体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学生接受知识更加直观, 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但该模式依然注重教师讲解, 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 (3)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该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能力方面的差异, 把英语层次不同的学生编成快班和慢班进行教学。这种模式考虑到学生层次不同的问题, 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 但根据考试分数分班的做法会使慢班学生心理受到打击, 一定程度上使它们丧失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4)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该模式把自主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合理延伸, 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然而,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 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 这种模式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本论文尝试把现实课堂和网络课堂相结合, 优化现实课堂的教学设计, 加强网络课堂教师的监督和管理, 构建云计算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双课堂”教学模式。

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 是在吸收多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理论最早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 (Piaget) 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说, 科尔伯格、斯腾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丰富了该理论, 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意义的观点, 如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 为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强调“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的重要性。“情境”指学习环境中的情境, 该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 情境的创设对学习者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创设适合语言交际的比较真实的场景, 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构建语言知识;“协作”指学习者之间通过语言进行的相互合作。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 学生通过讨论、辩论、代表发言等方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学习者之间必须通过“会话”讨论如何完成学习任务;“意义构建”指教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性质、规律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理解, 是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双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重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利用学习资料,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方式建构并获取知识。

3 云计算环境下大学英语“双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3.1 云计算概念

迄今为止, 关于云计算的定义众说纷纭。通俗地说, 云计算是以公开的服务和标准为基础, 以互联网为中心, 向用户提供快速、安全、便捷的网络服务。它的基本原理是在云计算的模式中, 用户所需的软件和应用程序不是运行在用户的手机、个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 而是运行在互联网上大规模的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器集群中, 用户所处理的数据也并不存储在本地, 而是保存在互联网上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数据库中心里。用户只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用任何可以连接至互联网的终端设备访问这些服务即可 (张健, 2009) 。

3.2 云计算环境下“双课堂”的搭建

“双课堂”即基于云平台搭建的“网络课堂”和常态的“现实课堂”, 将两者结合形成的新的教学环境, 基于这种环境所开展的教学称为“双课堂”教学, 如上图所示。

(1) 网络课堂

此处, 网络课堂并不完全等同于虚拟的网络学习平台, 为便于集中管理、引导和监督学生, “网络课堂”指学生到指定计算机教室登录云平台 (云计算平台简称) 按照指定任务进行学习的互动课堂。教师在课前通过云端的公共平台发布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学习, 也可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将资源下载到我的资源库, 方便以后查找学习。“网络课堂”重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发挥教师的引导、监督和答疑作用。

(2) 现实课堂

“现实课堂”有别于传统的“满堂灌模式”的教学。在“现实课堂”中, 教学以课堂活动形式展开,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完成教学任务, 并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在课堂上是一个倾听者、观察者、记录者、点评者和反馈者。

3.3 大学英语“双课堂”模式教学环节设置

(1) 网络课堂学习

每单元学习之前, 教师在公共平台发布教学资源, 包括学习目标、本单元PPT (包括课文导读MP3及重难点词汇讲解) 、每课一练。要求学生到指定网络教室, 下载学习和教学资源到资源库, 并开始学习。学生需要在90分钟时间内了解课文背景信息, 反复跟读新单词, 掌握单词用法, 了解课文大意并进行重难点句子分析。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通过在线答疑或是以论坛的形式咨询教师及其他同学。教师在班里来回走动, 督促学生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教师在该环节的作用为引导者、帮助者和监督者。

(2) 现实课堂展示

经过网络课堂学习之后, 学生对本单元文章内容已基本掌握。本环节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 以课堂活动形式展开, 由学生展示在网络课堂学到的内容。展示时, 以小组为单位, 每小组要求有自己的小组文化, 要体现本组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教师设置以下任务:Task1:自由讨论, Task2:课文内容总结, Task3:学生授课, Task4:成果展示。

在task1, 十分钟课前自由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讨论教师根据本单元内容指定的话题, 教师随机加入一个小组进行讨论;Task2:课文总结, 该任务由一个小组完成, 一名代表陈述完毕, 其他组内成员可以进行补充, Task3:学生授课, 课文内容分成若干部分, 每部分分给一组讲授, 讲完后进行组间点评和补充, 最后由教师对学生讲解中的不当进行改正, 同时对不足之处给予补充, 并进一步强调重难点词汇及语言点, 学生对刚才讲的重点词汇进行组句组篇 (尽可能多地用本节课讲的词汇造句) 。Task4:成果展示, 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发表读后感言, 或是绘制图片展示课文内容, 或是拍成视频展示等等, 教师进行点评, 小组组长最后将展示成果放入交互系统成果展示库。

(3) 测试反馈及总结反思

该环节要求学生课下完成, 学生经过网络及现实课堂的教学, 已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掌握, 通过云平台交互系统的测试题, 可进一步测试学生对语言点的掌握情况。最后, 要求每位同学写反思报告, 总结本单元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教师每次课抽查每组一位学生的反思报告, 总结后, 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资料及方法。

3.4 大学英语“双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1) 体现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特点。网络平台丰富的学习资源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要, 程度好的学生可结合自己情况掌握更多内容, 程度差的学生也能循序渐进掌握教学目标要求的内容。

(2) 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网络课堂公共平台丰富的学习资源, 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英语基本技能;现实课堂多样化教学活动重视以学生为中心, 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 有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网络课堂PPT课件导学集图画、声音、文字、动画为一体, 学生接受知识更直观;现实课堂丰富的教学任务激发了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

4 结论

社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化人才具备基本的英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 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亟需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这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计算环境下大学英语“双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总结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该模式遵循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和译的能力, 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更多的英语基本功扎实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Piaget, J.The Origin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M].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1966.

[2]戴立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新视野[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3 (1) .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4]黎加厚主编.云计算辅助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5]张健.云计算的概念和影响力分析[J].电信网技术, 2009 (1) :16.

双环境模式 篇2

-----践行校训精神,探索班级管理育人新模式

一、双立班成立背景

随着今年9月占地1000余亩的新校区正式启用,学校已站上一个新的发展起点。新起点,新征途,学校正在积极探索更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以实现发展新跨越。谈及学校的发展,学生理所当然是学校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最大推动者,学校发展成就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如何帮助学生成才成长、如何打造“赣医学子”这一品牌是关键所在。为此,学校决定在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新生中选拔一批综合素质较高、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组编成一个班,实施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着力打造具有示范性、辐射性团队,并且冠之以一个响亮的名字:“双立班”。2009年10月随着双立班开班仪式的举行标志着xx医学院双立班从此正式诞生了。双立班现有学生57名同学,其中男生29人,女生28人,都是各省报考我校临床医学的佼佼者。

双立班培养宗旨和理念是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大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学习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为人处世等能力,使其成为赣医学子的标杆和楷模,成为我校校训精神示范者;为其成为具备坚韧意志力和成功基本素质的、能够在社会中脱颖而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简单地说,就是要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高分低能现象,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努力打造“双立”特有的精气神,引领全校学子成长成才。

双立班近半年来在学校、学工处以及学院领导的领导下,在“立德立行求是求新”校训的指引下,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全体同学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散发出赣医学子特有的精气神,初步创造了双立精神,在学生中起到一定的模范和带动作用。

二、主要做法

1、德育为先,使他们成为我校校训的示范者

“双立班”这一称谓来自于我校校训:“立德立行、求是求新”。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同时,校训也是一把标尺,激励和劝勉着在校师生。因此,以校训来命名这个班级,充分显示了学校对这个班级的重视与信任,即希望借助这一班级的整体风貌来生动阐释我校校训精神。

1.1 班级口号:德才双立,誓夺第一

双立班从开班至此,我们努力引导同学们践行我校校训,是我校校训的示范者和执行者。在全班同学征集的基础上,确立了“德才双立,誓夺第一”的口号,反映了双立班同学的心声与决心。

1.2 责任与使命,他们的青春宣言

双立班在“确立目标定位人生”的主题班会上,他们都以爱国爱校为己任,把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医学事业、战胜各种病魔,为病人减轻痛苦为目标,忠心、热忱、博爱与责任是他们的品质。他们在公共场合举止文明,待人真善,他们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全体同学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散发出赣医学子特有的精气神,初步创造了双立精神,在学生中起到一定的模范和带动作用。

1、向优秀楷模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双立班率先向全校同学向全体赣医学子发出倡议,向长江大学陈及时、方招、何东旭等15名大学生组成的英雄集体学习。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不怕牺牲、挺身而出。这样的英雄壮举,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品德和崇高境界,是广大学生学习的楷模。为此,双立班全体同学倡议以这个英雄集体为榜样,努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先锋,争做全社会的道德模范;以这个英雄集体的精神为激励和动力,刻苦专研,全面发展,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2、向眼前困难挑战,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

在甲流肆虐之际,双立班又一次站了出来,他们用海报、传单等多种方式告知同学们预防甲流的基本知识,消除同学的恐慌和疑虑,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甲流的扩散。

3、向高尚品德看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

在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之际,他们又率先在学生诚信考试承诺书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以实际行动承诺诚信考试。

1.1 班级口号:德才双立,誓夺第一

双立班从开班至此,我们努力引导同学们践行我校校训,是我校校训的示范者和执行者。在全班同学征集的基础上,确立了“德才双立,誓夺第一”的口号,反映了双立班同学的心声与决心。

1.2责任与使命,他们的青春宣言。

双立班率先向全校同学向全体赣医学子发出倡议,向长江大学陈及时、方招、何东旭等15名大学生组成的英雄集体学习。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不怕牺牲、挺身而出。这样的英雄壮举,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品德和崇高境界,是广大学生学习的楷模。为此,双立班全体同学倡议以这个英雄集体为榜样,努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先锋,争做全社会的道德模范;以这个英雄集体的精神为激励和动力,刻苦专研,全面发展,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在甲流肆虐之际,双立班又一次站了出来,他们用海报、传单等多种方式告知同学们预防甲流的基本知识,消除同学的恐慌和疑虑,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甲流的扩散。

在得知学校举行无偿献血活动时,双立班第一时间组织全班同学积极参加,全班符合献血资格的同学都踊跃报名,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争做对学校,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肩负社会给予的使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

双立班在“确立目标定位人生”的主题班会上,他们都以爱国爱校为己任,把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医学事业、战胜各种病魔,为病人减轻痛苦为目标,忠心、热忱、博爱与责任是他们的品质。他们在公共场合举止文明,待人真善,他们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全体同学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散发出赣医学子特有的精气神,初步创造了双立精神,在学生中起到一定的模范和带动作用。

在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之际,他们又率先在学生诚信考试承诺书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以实际行动承诺诚信考试。

2、狠抓学风,让他们成为学习上的排头兵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本学期,双立班通过各种形式和方式,动员同学们发扬“比、追、赶、帮、超”的精神,刻苦学习,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

2.1 制定了早读和晚自习制度。为强化英语学习,为同学们英语过级、考研与出国留学做好充分准备,双立班在晨跑之后,每天7点30分到当天上课的教室进行早读,时间为40分钟。晚自习比别的班延长半个小时。另外,双立班组建了以学习委员负责牵头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同学们参加的热情高,在课余积极地共同探讨学习问题,互相帮助。

2.2 举办各种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双立班利用主题班会,帮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并经常讲一些名医名宿的成功案例,引导同学在思想上重视学习,此外,双立班还举办或推荐参加了英文演讲赛,计算机技能大赛,化学实验操作大赛、心理健康与安全知识竞赛和读书沙龙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同学们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让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2.3 互帮互助,共同奋进。在期末考试来临之际,由班委商定在全班开展以“互帮互助,共同奋进”为主题的一帮一活动,制定了活动方案和奖励方法。同学们积极响应,都力争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体现了双立班同学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素质拓展,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有一定的智商,也需要有较高的情商。情商乃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通常表现为工作热情、责任心、主动性、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等。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甚至指出:“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能力而不是智商能力,”而心理学家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也表明:人在一生中能否成功、快乐,主要取决于其情商的高低。

双立班成立的初衷注重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的培养,尤其是意志力及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希望双立班同学在校训精神的感召下,能具备“坚持、努力、诚信、团结”等优秀品行,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新时代人才。

3.1 制度锤炼作风。双立班在成立之初,制定了晨跑制度,早读制度,晚自习制度,寝室管理制度,读书沙龙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目的是通过这些制度来引导和约束双立班同学的学习行为,养成自省自励的良好作风。

3.2 晨跑锻炼意志。双立班每天6点30分的晨跑制度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是意志品质的锤炼,让他们具备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

3.3 游戏培养情商。长跑过后该班还有活泼有趣的团体游戏,团体游戏主要包括团体心理辅导的一些游戏,如“棒打薄情郎”,“四人五足”,小组跳绳比赛等项目,目的是让同学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的同时学会相互信任、团结协作。

3.4 演讲锻炼口才。双立班通过各种途径让每一个同学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每天晨跑时轮流一个同学带领同学们跑步,喊口号,之后作精彩的点评;晚自习之前同样以轮流方式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演讲5分钟,另外还举办各种新颖的活动,使性格内向的同学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以上这些措施的开展,大大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4、凝聚力量,努力把双立班打造成班级文化的典范

4.1 加强班委建设,形成班级强有力的凝聚力。

双立班班委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工作原则,以热情,及时,高效,务实为工作宗旨,着力加强班委队伍建设,通过每周召开班委例会,讨论工作上的问题,总结开展工作的经验,加深了班委之间的默契,明确各班委职责,在大型活动中全体配合,在其他活动中各司其职,这样就加强了班委的整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班级各项事务基本能够顺利完成。

4.2 班徽、班旗、班歌、班级口号彰显先进文化

双立班班徽图标用“双立”两个字的合体,整体看似一个同学在奋力奔跑,向前冲。寓意双立班同学在赣医这片热土上,在“立德立行求是求新”的校训指引下,不断超越自我,奋勇前进,实现心中的梦想。上面的阿拉伯数字9,代表09级双立班,预示09双立班同学情谊天长地久。中间的心型由两根黄丝带组成,代表着双立班每一位同学都有一颗忠诚、博爱与责任之心。舒展的黄丝带是我们双立班立志要为世人的幸福安康献出自己力量而作出的庄严承诺。

班旗是在班徽的基础上加上了我校校徽设计而成。班歌是2008年奥运歌曲《向前冲》,寓意双立班的同学勇往直前,向前冲。此外班级口号如前所述,是“德才双立,誓夺第一”,每个组成部分都是勇往直前的代名词,体现了双立班班级文化的先进性,符合时代特征。

4.3 建立了班级公告栏和班级QQ群、飞信群,便于及时传达各种信息。同学们与老师的交流不拘泥于面对面。在网络上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与老师和同学共话人生,共同成长。

三、主要成效

通过开展一系列举措和学习实践活动,这不仅增添了学生的知识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营造了浓郁学习气氛积极奋进的环境,加强了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了同学的素质,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还促进了大学生的思想转变,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刻苦精神,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进一步诠释了我校校训精神。通过对双立班德育方面的培养,提高了班级整体的道德素养,同学们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真正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在学校起到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全校同学积极学习和模范的对象,使校训精神深入同学们内心,让“立德立行、求是求新”成为每个赣医学子的名片。

2、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坚持早读和晚自习制度,每一个早晨都充满着双立班朗朗读书声,每一个夜晚都充满双立班“燃灯”学习的身影,让全校同学积极加入到学习的行列,带动了赣医学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浓厚的学风吹遍了赣医的每一个角落。

3、起到了模范带动作用。双立班同学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并积极投身于为社会做贡献的事业中去,激发了全体赣医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并投身于社会公益。由此使全校同学们认识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双立班同学学习认真刻苦,公共场合举止文明,在全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成为大家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四、体会

1、领导重视是双立班走向辉煌的关键。双立班到现在为止之所以初显成效,都是学校、学工处和基础医学院领导重视的结果。成立双立班就是学校领导经过仔细研究论证的产物,特别是韩立民副校长,极力推崇成立双立班,并亲自担任双立班班级导师,他在百忙之中常抽空过问双立班同学学习生活情况。11月份,专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与双立班同学面对面谈理想,谈学习,谈生活,与双立班相约成长,共话人生。学工处领导也时常关注双立班同学的情况,对双立班也有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基础医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陈建文也时常到班上和寝室了解双立班同学的思想和学习状况,不时的给同学们鼓励,为同学们打气,同时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年轻人都会遇到的困惑,使同学们更加充满力量,冲刺在梦想的跑道上。

除此之外,学校各部门都对双立班提供了许多帮助和智力支持,党委宣传部及时对双立班新闻进行报道,扩大了双立班的影响力,等等。所以双立班的成功是学校和各部门通力合理的结果。

2、工作创新是双立班获取成功的法宝。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一成不变,按部就班。必需与时俱进,符合90后学生特点,双立班的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双立班的管理工作不仅要适合像其他班级一样的常规管理,更需要制定符合双立班特有要求的管理体制,他们思想活跃,上进心强,这就给我们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工作中必需大胆革新,与时俱进。也只有这样,双立班才能有所收获,迈向成功。

3、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是双立班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青年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发展潜力大,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的培养机制。双立班要保持长盛不衰,要成为赣医的骄傲,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所以管理者务必十分清楚: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经常反省检讨自己的工作理念,及时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

双基金模式破解分离难题 篇3

剥离之路并不平坦

国人喜欢楼堂管所,其是权势、权威、成功、成果的显示。历次国家进行经济调整,首当其冲的是楼堂管所,而一旦经济有所恢复,楼堂管所建设马上卷土重来。体制的原因导致国有企业、央企同样对楼堂管所珍爱有加,国有宾馆酒店到处林立,而由于体制机制和专业擅长的原因,经营状态不容乐观,能够盈利的宾馆酒店确是凤毛麟角。

央企宾馆酒店是在最早的“先生产后生活”的理念指引下,伴随着新中国工业体系发展而蓬勃兴起的。央企宾馆酒店类资产的形式呈现多样化,主要有普通宾馆、星级酒店、度假村、培训中心、疗养场所等。根据其兴起之原因,大致可归为三类。一类是生产需要,主要是一些企业在兴办之初,因市场服务不健全,更何况有些城市是因企而兴,为解决业务交往、迎来送往,不得不兴建一些内部接待场所,方便于业务往来的接待。这类接待场所,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逐步走向市场化,演变成对社会服务的宾馆酒店。第二类属于经营需要,主要是进入市场经济后,一些企业根据企业经营的需要,投资一些宾馆酒店,一则解决企业发展的迎来送往需要,一来作为一块业务,成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领域。第三类是商誉需要,主要是在企业的所在地、在中心城市、在发展热点地区,投资地标性酒店宾馆,展示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高端交往提供方便场所。

2006年,国资委就对当时152家央企的宾馆酒店资产进行了“第一次摸底”。统计显示,有72%的央企涉及经营非主业的宾馆酒店。目前,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呈现出三个特点。

资产庞大,形式多样,分布广泛。据有关报道,央企有各类酒店宾馆2000余家,存量资产上千亿,经营状况参差不齐。例如中国电信旗下的通茂酒店控股拥有11家星级酒店,资产约为24亿元,约占中国电信总资产的0.4%;中国航空集团旗下经营酒店的中航旅业资产约为30亿元,占到集团资产的近3%。此外,央企酒店资产的形式多样化,包括普通宾馆、星级酒店、培训中心、疗养场所、度假村等,且地区分布广泛;其中还有海外资产,如中石油拥有肯尼亚内罗毕阳光饭店、埃及开罗阳光饭店。

总体盈利能力和效率欠佳。央企宾馆酒店多以服务企业内部为目的,并不追求经济效益,盈利能力和效率欠佳。这些宾馆酒店一般都由非专业公司经营管理,总体来说,央企所属90%左右的酒店由于经营不善,效益普遍较差,有些甚至严重亏损,资不抵债,靠集团补贴过日子;但也有少部分地理位置优越,经营情况不错,属于优质资产。

宾馆酒店产权、股权分散复杂。央企的酒店业务,大多由某个地方企业投资管理,股权分散,管理分散。一类是业务覆盖全国的企业,出于员工工作需要,在各地均有酒店;一类是大规模重组而成的企业,保留了重组前地方企业的酒店资源,一直没有整合;还有一类酒店是由当地企业、政府、其他国企共同投资,曾获得关联企业贷款、政府补贴支持,转让、划拨过程将涉及多方利益。还有一些酒店的产权与企业、政府的办公楼是同一个产权,无法分割,或是建立时间较早,投资企业经过多次改制、重组,产权结构异常复杂。

《通知》下发后,尽管各央企高度重视,纷纷作出酒店分离重组方案,但由于央企酒店经营状况参差不齐、产权复杂、人员安置困难等问题的存在,再加上转受双方对政策的理解和博弈,分离工作并不活跃,观望态度较为浓厚。目前,较为成功的案例是中国移动集团将重庆丽苑大酒店无偿划转给港中旅集团(2011年8月),华侨城无偿接收南方航空集团三家宾馆酒店。

推而难动亟需模式创新

根据《通知》安排,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的现有商业模型为:以资产包形式,大量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在央企间转让,少量市场或协议转让。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1.操作简单。现有模式操作最简单,从形式上看,只要转让与受让的央企双方同意,人财物一次性划转,马上就会形成规模足以与任何国际酒店集团相抗衡的中国酒店业巨头。2.国有资产不流失。转让方与受让方都是央企,国有资产不存在流失风险。3.交易成本低。交易过程不需评估,不涉税费,这极大降低了交易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4.不涉及员工安置问题酒店员工在央企间划转,不涉及安置、买断等复杂的程序,流程大为缩短。

该模式同时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1.参与主体缺乏利益驱动,需要行政手段强制推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转让央企、受让央企,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宾馆酒店分离重组问题,缺乏利益驱动的分离重组模式难以实施,如:转让央企要核减大量的资产,削减内部福利,清理资产产权,而没有合适的利益补偿;受让央企将接收的是巨大的不良资产包,在未来一段较长时间内,将对其EVA考核带来较大压力。2.退出不彻底。分离重组的酒店没有改制,没有市场化,问题留给了将来。

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的难度,不仅仅是央企宾馆酒店经营状况参差不齐、产权复杂、人员安置困难,还有着在实现非主业酒店剥离过程中的企业心理博弈。

创多赢模式破分离难题

针对推而不动亟需模式创新的情况,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联合国内有关研究单位、央企和专业服务机构,共同组成课题组,研究和探索能够适应央企宾馆酒店现状与特点,且与中国酒店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相吻合的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新途径,以创新的模式打破观望、僵持局面,实现利益多赢,从而促进突出主业目标的实现。

课题组针对非宾馆酒店分离重组的难点,创新地提出打造双系列互驱动基金模式,作为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政策之外的补充模式,通过分类整合、集合溢价的方式,借助资本市场的优势,实现利益各个主体多赢,破解目前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的观望、僵持格局。

双系列互驱动基金模式是使央企的宾馆酒店经过一系列整理,根据酒店行业发展趋势重新组合,委托专业酒店机构管理而实现稳定的现金收益,进而通过资本证券化途径获得资本市场溢价,从而为央企创造高增值回报的一种创新模式。具体指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两个系列基金:由投资人以现金出资形成的系列基金组成的资金池和央企以宾馆酒店出资形成的系列基金组成的资产池。

资金池与资产池互相驱动。资金池通过直接投入、发起子基金、联合收购等多种方式,为酒店产权完整、装修改造、员工安置、转型开发、资本证券化等一系列整理和运作过程提供和扩展资金来源;资产池为资金池提供优秀的项目来源。这一方案具有七大优势。价值发现优势:站在资本市场高度,利用行业发展趋势推动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中资金和难点的解决,能够充分发现资产价值,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多方共赢优势:双系列互驱动基金模式下,国资委、转让方、受让方、酒店管理企业、社会资本和其他社会主体多方共赢,实现了社会和谐发展。综合高效优势:引入流动性过剩的社会资本,用金融资本工具解决行业并购整合问题,符合市场规律,综合运作效率更高。多远主体参与优势:在充分市场化竞争行业引入更多的市场经济主体参与,提高了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规模化整合优势:不同央企、不同类型、遍布全国的资产整合在一起,重组为标准化的、有序的优良资产包,规模化整合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促进行业发展优势:推进行业并购整合和细分市场龙头企来的诞生,提高酒店资产利用效率,推进中国酒店行业的发展。退出更充分优势:宾馆酒店通过资产池的运作,到达最终需求方,从而最充分地实现分离重组的最终目的,资产利用效率最大化,体现了社会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模式与无偿划拔或协议转让有重要区别。包括:参与主体不同,无偿划拔或协议转让的主体均是央企,基金退出渠道更多元化,更多市场主体可以加入;转让央企的利益所得不同,央企以投资形式继续持有投入基金中的资产。

在双系列互驱动基金模式下,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在资产池内通过分类打包整理,并经过2-3年的经营管理,转化为符合资本市场需求的优良资产包,并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途径实现退出。

(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双环境模式 篇4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一套“双向双导制”学生工作模式,实现了工作理念上由管理学生向发展学生的转变,工作方法上由管理共性向引导个性的转变,工作团队上由单一条线向全员系统的转变,工作领域上由思政教育向专业融渗的转变,主体角色上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的转变。

一、“双向双导制”学生工作模式的设计内涵

“双向双导制”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在角色向度上,是导生制和导师制的融合互补;二是在时间向度上,是成长导师和学业导师的层次递进。具体而言:在一二年级实行“素质养成型”的成长导师制,导师团队由专职辅导员和高年级、研究生优秀学长(导生)组成,旨在给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侧重于“导心导行”;在三四年级实行“科研实践型”的学业导师制,导师团队由专业教师和社会导师组成,定位在对学生“进行人格引导、专业辅导、科研指导、就业指导和创业向导”,侧重于“导学导业”。

“双向双导制”在顶层设计中贯穿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德育为先,以导代管;二是坚持以学习为中心,建立学习型组织;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发展。通过双导制搭建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使人人都得到个别化的指导成为可能,使大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二“双向双导制”学生工作模式的具体举措

(一)夯实基础,搭建平台,“素质养成型”成长导师制以拓展学生工作深度

1、建立思想引领机制,搭建党员群体示范性平台。制定并实施学生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与管理。在学院基层组织建设、学风建设和学生党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桥梁纽带作用。

2、建立心理疏导机制,搭建心灵沟通互动性平台。在成立心理咨询室、心理社团的基础上,由辅导员、朋辈志愿者及各班心理委员构成的成长导师为核心的德育团队,从多角度、多层次优化心理疏导,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持续发展。

3、建立健康成长机制,搭建资助育人一体化平台。将济困助学与教育引导相结合,将“育人”内化到资助工作之中,完善的资助成才教育体系使学生全面素质得以提高,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得以增强。

4、建立成才激励机制,搭建文化育人多样化平台。通过搭建多维、立体、丰富、有效的文化育人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增强其成才信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二)自主创新,重点鲜明,“科研实践型”学业导师制以拓展学生工作广度

1、搭建科研实践平台,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提供良好氛围和研究导向。通过设立创新学分,把学生培养质量纳入综合测评评价体系,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评学生的学习、实践、科研、创新等诸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2、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积极进行校企合作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形成集工程设计、研究、施工、管理和教学为一体的产学研创新实践平台。

3、搭建创业教育平台,大力推进毕业生自主创业。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及杰出校友作创业报告并担任创业导师,认真组织好创业教育课教学工作、创业实训虚拟公司培训等。通过组建创业社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

4、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拓宽学生视野。积极推进跨境、跨校交流访学,发展联合培养项目。通过学生交流、海外访学、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等方式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途径,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国际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沟通、理解、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三、关于实施“双向双导制”的几点思考

1、全院上下达成共识。

倡导“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理念,从学院领导到普通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不仅仅是学生工作关注的重点,也是体现自己的工作价值,实现教学相长,实现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2、完善相关工作制度。

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师生双方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双向双导制真正发挥应有作用,体现更大的育人成果。

3、协调专职辅导员与学业导师的工作关系。

专职辅导员一方面要明晰成长导师的工作要求,在学生的共性教育、集体事务管理方面做好工作;另一方面要主动加强与专业导师的协调沟通,关注学生的学习个性化需求,做到分工协作,互有侧重,相得益彰,从而带动每一个学生个体和整个学生群体培养质量的提高。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明晰了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模式。学生工作体系作为高校育人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亟需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学生工作模式。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双向双导制”学生工作模式的探索, 使“因材施教、系统培养、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理念成为现实。

关键词:双向双导制,工作模式,人才培养,创新

参考文献

[1]江民华、陈裕先、廖卫兵、熊明辉、李雪竹:《光伏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新余学院学报》, 2011, 105-107。

双环境模式 篇5

北京市西城区:环境建设与群众生活水平双提升

奥运环境建设事关北京奥运大事,更关系城市宜居水平.几年来,西城区委、区政府将环境建设当作一项十分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来抓,各级职能部门立足本职,开拓创新,积极实施奥运带动战略,努力实现区域环境建设水平与群众生活质量双提升;驻区单位、群众积极支持、参与环境建设,全区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圆满完成了500多项奥运环境建设任务,在保障奥运的`同时,促进了区域环境建设与管理水平新的提升.

作 者:胡世钦 HU Shiqin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市政管理委员会,北京,100044 刊 名:城市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10(3) 分类号: 关键词: 

双环境模式 篇6

[关键词] 国际环境合作 双层次博弈 “获胜集合” 《京都议定书》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8)2-0117-05

环境问题的双重属性

经济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巨大破坏,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海洋、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很多,但就其经济根源而言则在于公共环境的无产权性及污染的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使环境问题游离于市场机制之外。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严格的制度、清晰的产权和有序的企业运作,另一方面又带来对产权缺失的环境资源的无序竞争和肆意开发。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环境资源在全球实现配置(国际合作和跨国生产),出现本国资源的国外利用,国际资源的国内开采,造成地球资源的过度使用,有害气体的过量排放,热带雨林的大面积减少,全球生态的持续破坏。与此同时,环境的越界外部性和跨国污染问题也更加凸现,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蔓延呈加速态势。环境问题的这种跨国属性使其一开始就与不同主权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利益问题纠缠在一起,呈现出内政和外交的双重属性,其治理的难度也远远超越了单个主权国家的能力范畴之外,客观上需要一个超越主权国家之上的超级机构来协调治理。而现实超主权治理主体的缺失,使环境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环境问题的内政和外交的双重属性使其治理无法依靠单个国家的能力完成[1],出现环境恶化的全球整体性与环境治理的主权自治性同时并存又尖锐冲突的局面,所以寻求国家间的合作,以缔结国际条约的方式保护全球环境成为目前的唯一出路。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也只能从每个主权国家内政和外交的双重协调中寻求突破口。但由于关乎各国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从一开始就步履维艰。以多边气候变化谈判为例,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订,到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谈判和签署,再到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全球气候问题的国际谈判都是在一轮轮艰苦的讨价还价中进行的,谈判博弈的结果除了受到国际关系和各国的经济实力与战略意图的影响外,也受到各国国内的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的牵制。国际环境协议成为国内博弈和国际博弈两个层次博弈相互制衡的产物。在国内,是各利益集团之间、利益集团与政府之间的相互博弈;在国际层次上,是各国谈判代表与其他国家代表之间的相互博弈。

“双层次博弈”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扩展

“双层次博弈”最早由美国学者普特南(Putnam,1988)在研究国际关系时提出,融合了国内因素影响的全球环境合作在此框架下可以获得较好的解释。双层次博弈理论假设国际博弈(第一层次)和国内博弈(第二层次)是相互交织、互动进行的,国际层次的博弈是嵌套着国内各种力量的讨价还价过程。为了分析的方便,普特南把谈判的进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同国家谈判者之间达成一项暂时的国际协定;第二个阶段是每个国家内部的选民通过博弈影响政治程序来决定是否批准这项协议[2]。但同时普特南也指出,国际协议的达成实际上是各谈判方国内“获胜集合”互相重合的结果。

“获胜集合”(win-set)是双层次博弈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国内选民所能批准的国际谈判协议的所有的可能集合,即在国际谈判中达成的,所有可能赢得国内大多数选民支持的国际协议的集合范围[3]437,其范围大小也可以理解为国内选民批准和履行国际协议的可能性大小。各谈判者国内“获胜集合”的相对大小,将影响国际协议达成的可能性及利益分配的方案。由于任何有意义的协议都必须落在每个谈判国的“获胜集合”的范围内,所以各谈判国的“获胜集合”越大,重合的可能性越大,国际协议就越可能达成[3]438。

一国“获胜集合”的规模范围取决于其国内选民的利益结构(权力分配、偏好和可能的联盟)、国内的政治制度以及谈判者的策略[3]442。对选民而言,协议达成与否的关键是协议实施前后对其福利的影响。达成协议对一些选民来说可能有较大的成本损失,对另一些选民来说可能有净的收益,二者力量的对比将决定“获胜集合”的大小,影响协议的国内通过。除了选民的选票支持之外,国内批准程序政治运作的复杂程度也会影响“获胜集合”的规模大小。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就比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给国内的“获胜集合”施加了更多的限制;“2/3投票通过”就比“简单多数投票通过”的“获胜集合”小。谈判者的策略的运用,比如通过影响谈判对手国内或本国国内关键选民的成本和收益,进而影响各自的“获胜集合”,从而获得谈判的优势。

以上就是普特南“双层次博弈理论”的基本思想。本文将把普特南的理论进一步扩展并用来分析国际气候变化合作的博弈。

在双层次博弈中,谈判代表的位置非常重要。他是国内和国际双层博弈的连接枢纽,要同时兼顾本国利益和对手的谈判底线。但同时谈判代表也有自身的利益约束和价值取向,他在国际国内两个博弈场协调斡旋的同时,也在主动利用二者不同的利益结构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和价值信仰。比如,对于一个政客而言,他更看重国内选民的利益要求。在国际谈判中,如果不满意于谈判结果,可以推倒重来;而在国内的谈判桌上,如果不能满足国内选民的利益要求,则要冒着从其座位上被赶下去的风险[3]434。所以与普特南把谈判者假设为没有个人独立偏好的国内利益的忠实代言人[3]435-436不同,本文把谈判代表也作为一个有自己利益偏好和政策主张的主体,直接参与国内的博弈。他们与国内其他主体进行谈判博弈,决定国内“获胜集合”的规模,国际协议只有获得多数主体的支持,才能在国内批准通过。所以一国谈判者除了要满足对手国提出的谈判条件外,也要与国内大多数的利益要求不相冲突,才能最终达成一份有效的国际环境协议。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家所运用的外交战略和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他必须同时兼顾国际国内两方面的利益要求。这样就把国际层面的分析和国内层面的分析统一在一个框架之下了。

在国内层次的博弈中,由于国内各个利益主体的经济、政治势力各不相同,势力强的博弈方会在国内博弈中发挥主导作用,其利益主张也会比较容易地在国内谈判中得到采纳。比如,强势利益集团会通过不断向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政府采取与自己偏好一致的政策;强势政治领导人则会通过建立与集团间的联盟来追求自己的权力。由于国内利益集团、政治势力之间博弈的此消彼长的不确定性,国内不同博弈方会在不同的时期交替主导谈判的局面,并与国内利益“相投”的主体结为同盟,使自己的政策主张在国内获得多数支持,进而影响和改变“获胜集合”的规模大小。

由于获胜集合的规模还受到政治批准程序的限制,严格的批准程序将对获胜集合形成较大的制约。考虑不同国家政治体制和批准程序的差异,我们还考虑了博弈主体拥有否决权的情况。由于与官僚体系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谈判代表比私人利益主体更有可能拥有否决权。比如总统对法案的搁置否决权。但考虑到利益集团有可能通过影响立法机关席位的多数或者“俘获”拥有否决权的政府官员来间接拥有否决权,比如石油集团对小布什的“俘获”,在这个意义上国内其他利益主体也可以拥有“否决权”。由于加入了独立于谈判本身的制度约束,所以协议要获得批准,主导方必须要在制度约束的框架下行事,只有拉拢拥有否决权的博弈方,才能在国内谈判中获胜。

“双层次博弈”框架下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分析[4]

根据上面的理论,我们来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过程进行分析。目前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主要碳排放集团可分为四大阵营:以美国为代表的顽固派、以欧盟为代表的积极派、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获益派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搭车”派[5]。美、欧、俄、中四国各有自己的利益算盘,谈判桌上唇枪舌剑的背后掺杂着各国国内政治力量和利益集团的相互较量。

在气候变化谈判中,谈判的对象是温室气体减排的具体目标和方案,各个国家对具体减排方案的制定进行讨价还价,都想力争实现最大化本国利益函数的减排方案。

由于现实中,影响各个国家气候谈判的主要因素各不相同,这使得这些国家的外交政策有的是由国会所左右,有的是受利益集团的牵涉,有的则受谈判者个人价值取向的影响。为了详细说明各国的谈判立场及其受到的限制,我们必须对“获胜集合”的国内政治实质、决定国家间谈判的国际环境因素和政治家的偏好等方面加以详细说明。

美国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立场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国会的立法制约,一个是谈判者个人偏好的影响。由于政治体制的原因,国会是美国批准众多国际环境公约的主要影响因素。例如,在对外谈判中,美国谈判者就经常以参议院不会批准为由维护其特定的谈判立场。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总统缔结条约,必须咨询参议院并取得其同意,即2/3以上的到场议员的赞同。而参议院通过的Byrd-Hagel决议案,更是明确规定总统不应签署“对美国经济导致严重损害的”条约。比如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京都议定书》要求美国在2008—2012年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到比1990年还低7%的水平上。参议院估计这将导致美国花费4000亿美元并丧失490万个工作岗位[6]。为了使立场强硬的美国国会和工业界接受美国在温室气体控制上的国际义务,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同发展中国家进行排放额度贸易来实现减排目标的计划。这个讨价还价过程就类似于加入否决权的国际环境合作博弈,而克林顿提出的“排放额度贸易”则可以看作是“拉拢”拥有否决权的国会的“必要支出”,使博弈方向朝着有利于自己的路径发展。

谈判者的个人偏好对美国谈判立场的影响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表现也极为明显。民主党人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当选美国总统后,一改里根、老布什时期的消极环境外交政策,将环境问题置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声称环境问题是冷战后对美国人民的长期安全和生活质量构成真正威胁的最大隐患,提高了国际环境合作的国内影响,得到了美国广大人民的认同,扩大了国内的“获胜集合”。副总统阿尔·戈尔(Al Gore)也是一位环保主义的忠实信徒,他亲自签署了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为推动国际气候合作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与国内石油集团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小布什(George W.Bush)却并非是一位在环保事业上认真的领导人。为了打败戈尔当选总统,他向煤炭、电力、石油和钢铁公司许下了不控制污染物排放的诺言,与排污集团结为同盟,重构了国内“获胜集合”,造成“获胜集合”的急剧缩小,使原本达成的《京都议定书》落在了 “获胜集合”之外。在美国面临着巨大的国家安全压力的情况下,小布什却行使了否决权,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在这两种外交政策的戏剧性的转变过程中,谈判者的个人偏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两届政府在《京都议定书》上的态度变化[7]。

而随着对温室气体控制持支持立场的美国民主党在2006年国会中期选举获胜,并于2007年在国会成为多数党后,美国虽然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但其环保立场还是出现了峰回路转的微妙变化:美国国会已经通过了一系列保护全球气候的议案;美国加州已经通过立法,要求加州的企业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美国的环境政策取向正在出现积极的转变。这也是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头号经济强国和全球温室气体第一排放大国[8],在全球强大舆论压力下的被迫行动反应。

而在欧盟,与欧盟推动气候变化问题的积极态度相对应,在英国、德国和法国以及一些欧洲小国,环保则意味着“选票”。由于欧盟国家(如德国和瑞典)较早地执行了比较严格的环境标准,国民在大气质量等环境福利上也有较高的要求,企业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等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优势,减排不仅顺应民意,也给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全球商业机会。所以执政的社会党政府也越来越依赖于绿党的政治支持,以在人人都关心的环保问题上获得选民的支持。在某种意义上,环境保护主义,尤其是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环境政策,已经成为欧洲民族主义的一种表达方式。由于国际环境的恶化将直接威胁到欧盟公民正在享有的环境福利,这使得欧盟的首要谈判者和国内选民在国际环境谈判中有着强大的联盟,具有很大的“获胜集合”,所以,欧盟一直是国际环境合作的积极提倡者,也是气候谈判的发起者和重要的推动力量,《京都议定书》也最终获得了欧盟及其各成员国的批准。

俄罗斯则由于20世纪90年代温室气体排放的急剧下降,出现了多余的排放份额——“热空气”。靠着大量可供交易的“热空气”,俄罗斯成为《京都议定书》谈判中的最大赢家。而2001年,作为俄罗斯最大客户的美国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使俄罗斯的“获胜集合”出现由大到小的逆转,在批准《京都议定书》的立场上出现动摇。为了换取《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欧盟把俄罗斯批准《京都议定书》与加入WTO相挂钩,承诺支持其加入WTO,最终有效扩大了俄罗斯的“获胜集合”,使俄罗斯又重回京都机制。可见,俄罗斯加入《京都议定书》并不是为了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浓度[9],而是被其他额外激励所驱动,是其国内利益在国际协议上的诉求体现。

美国一直强调要有发展中国家“有意义地参与”温室气体的排放,但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大国,更加注重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现实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体制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施政纲领,使政府与企业的利益高度一致,谈判者则代表了国内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这使中国在国际谈判中有着强势的国内立场。由于中国的原则立场与《京都议定书》的“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义务”的“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相一致,从而使气候谈判在国内有着较大的“获胜集合”。这也促使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并始终坚持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参与具体的政策制定。这一方面使中国获得发展中国家“搭便车”的好处:让发达国家去减排,享受减排的成果;另一方面则可以利用《京都议定书》中的“清洁发展机制”,获得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援助,发挥后发优势,早日建立自己的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体系。这些谈判原则都充分考虑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企业发展现状等国内因素,是政府和国内企业界、行业协会联合互动的结果。

由于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未来肯定会受到来自发达国家的更大的减排压力,而中国也将难以继续保持不做出减排承诺的现有立场。合理的假设是,中国未来的立场将随着国际协议实施所提供的实践经验和本国环保技术与治理能力的进一步增强而发生改变。中国主要政治家的观点也会随之发生转变,在未来的谈判中朝着做出约束性承诺的方向发展。

可见,围绕着《京都议定书》各国所产生的立场分歧,实际上是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利益斗争的双重结果,反映了国家之间的现实差异和经济利益上的本质冲突,是国际国内双重博弈的产物。

结 语

从80年代后期开始,尤其是1992年的里约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后,环境问题迅速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中心议题。随着国家间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环境、发展、安全等问题的关联性进一步加强,国际环境合作也包容了越来越广泛的国内环境问题,使没有被国际化的领域逐渐缩小。在这种情况下,环境问题的国家间的合作会越来越普遍。双层次博弈理论的框架较好地融合了国际环境合作的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的互动,突出了政府首脑在整个国际环境谈判中的关键作用,对只有通过国内政治路径才能得以达成的国际协议具有特殊的解释力,提供了对国际环境合作的新的洞察。

注释:

[1]在国际环境破坏面前,依靠本国的力量只能部分消除跨国或全球力量对本国环境的影响,而不能消除造成环境破坏的源头。

[2]Robert D.Putnam.Diplomacy and Domestic Politics:The Logic of Two-Level Game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ummer,1988,42(3):436

[3]Putnam,op.cit

[4]相对于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枯竭、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全球大气遭到破坏,将危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大气污染的越界和跨国污染的特性,也使其成为全球环境合作中的主要议题。所以本文是以多边气候变化谈判作为例子进行国际环境合作的博弈分析。

[5]李海涛,许学工,刘文政.国际碳减排活动中的利益博弈和中国策略的思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5):94

[6]钟斌.透视美国环境外交的立场.环境保护,2004(5):57

[7]这也是我们在模型中假设谈判代表具有独立的个人偏好的原因。

[8]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却生产世界25%的温室气体(Jeffrey Kluger ,2001 ,p.30) 。美国在199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1300百万吨碳,约占世界的23%(Arthur H.Rosenfeld,at el,.2000:29)。

[9]俄罗斯出售“热空气”,排放国家购买以完成减排任务,实际上无助于控制排放和减少全球的温室气体。

安多藏语双音节词音高模式 篇7

在涵盖上述5种构词法的同时, 我们所选用的词主要有三类: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预实验结果表明, 名词和形容词的音高模式一致, 动词音高有其自身的特点, 因此, 本文将名词和形容词作为一部分, 动词作为一部分单独分析。

一、实验结果

1. 音高曲线

通过对双音节词音高情况的考察, 我们发现名词和形容词的音高曲线一致, 动词与其存在差异。

名词、形容词的音高走势在第二音节位置有明显的突显, 且突显幅度两度左右, 音高在第二音节开始便有了明显的上升, 在30%出其音高达到最大值, 然后开始音高骤降。具体走势如下图所示:第一音节平调调值33, 第二音节调值42。

动词的音高曲线走势与名词和形容词相差较大, 动词第一音节音高高于第二音节, 第二音节调型基本为降调, 但下降过程缓慢, 起点比第一音节的末点低, 第二音节节调值42。

同时, 我们对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第二音节音高起点、末点进行观察, 发现两者的音高起始点与结束点节本一致, 名词、形容词组的音高有上升突显后骤降的现象, 而动词则持续缓慢下降。比较整个双音节词的音高最高点, 发现动词第一音节最高点和名词形容词第二音节音高的最高点, 高度相差不多。

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双音节词语中, 名词、形容词的音高在第二音节突显, 音高最高点明显高于第一音节;动词的音高在第一音节明显高于第二音节, 第二音节在第一音节明显下降的趋势。虽然两类词的音高突显位置不同, 但其本质变化为第一音节的相对音高值, 即第一音节中平调或高平调是区分这两组词的主要特征。

2. 音高最大值

为了更好地对双音节词音高突显特征进行描述, 本文采用了图像对比的方法。

如下图所示:

通过散点图, 本文想要用直观的方式来证明, 两个音节音高最大值的情况。下面将对将对上图做说明如下:

图中, 我们把男女发音人每一个音节的音高最大值进行了比较, 将第二音节的音高最大值设为x轴, 第一音节的音高最大值设为y轴 (由于汉语和藏语都是从左到右的书写顺序, 因此在图上更加直观一些。上面即左, 下面即右) 。每个词的音高最大值则被嵌入了这样的一个二维坐标系中, 图中每一个点都为一个坐标点。这样的结果说明, 如果散点集中在虚线的上方即y>x, 我们则可以认为音高重音在第一音节;反之如果散点集中在虚线的下方即x

通过散点图,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名词和形容词类, 无论是男发音人还是女发音人, 他们的音高最大值都是在虚线的下方, 即第二音节的音高明显高于第一音节的音高。因此, 我们可以认为名词、形容词的音高重音突显在第二音节上。而动词与之完全相反, 音高突显重音在第一音节上。

3. spss检验

我们对不同音节的音高最大值分别作了两因素方差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 第二音节位置的音高最大值明显高于第一音节, 检验如下图所示:检验的显著性系数结果p=.000, (p<0.05) 因此我们认为第二音节音高高于第一音节, 这种音高突显是显著的。

二、双音节词重音位置听辨实验

通过声学实验我们初步判断安多藏语双音节词汇由于词性的差异, 重音模式存在不同, 名词和形容词重音在第二音节, 动词在第一音节。为了对这一实验结果进行验证, 本文设计安多藏语双音节词重音位置的听辨实验。

1. 实验目的:

(1) 判断重音突显位置;

(2) 与声学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2. 听辨人:

两位母语为安多藏语的听辨人 (以下简称“藏语人”) , 中央民族大学老师, 藏语研究人员。两位母语为汉语的听辨人 (以下简称“汉语人”) , 中央民族大学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3. 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

我们选取了29个藏语双音节词。本实验将这29个词语导入一个简单的数据库, 听辨人可以将结果直接在音结尾只选中, 自动保存到数据库中 (操作界面如下图所示) 。听辨实验在一间安静的屋子中进行, 29个词乱序播放, 听辨人可以进行重复播放, 最后将确定为重音位置的音节序号选中。

4. 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 名词重音位置判断为第二音节的比例是98%, 动词重音位置判断为第一音节的比例是100%。两位汉语人和其中一位藏语人的听辨结果完全一致, 另一位藏语人有两个词重音位置的判断与其不同。我们运用统计进行相关性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 四位听辨人的听辨结果基本一致 (显著性p=0.000<0.05) 。同时, 我们对词语的三项声学参数 (音高凸显位置、音强凸显位置、时长凸显位置) 以及四位听辨人的听辨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 根据统计数据, 我们发现听辨人的听辨结果与音高的凸显位置相关度显著, 显著性系数为p=0.000<0.05, 与音强的相关度p=0.021<0.05, 与时长的相关度不是十分显著 (p=0.197, p>0.05) 。

因此, 本人认为, 在听辨实验中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音高的凸显。

三、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安多藏语双音节词语音高模式的考察, 我们总结如下:

1. 安多藏语双音节词主要有两种音高分布模式:

一种为前低后高, 另一种为前高后低。安多藏语的名词和形容词重音在第二音节, 且为音高重音。双音节动词中音高突显在第一音节。故本文认为在判断安多藏语的双音节词重音位置时, 首先可以参考音高这个参数, 因为音高的高低对我们听感上来说更容易感知, 其次是音强。

2. 安多方言的音高性质介于自由音高和固定音高之间, 称之为“习惯音高”比较合适。

传统认为, 固定音高又称习惯音高, 但我们认为将二者分开对待能够满足细致划分音高语感和性质的需要。固定音高是说这种语言的人已经脱离了音高的随意状态, 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语感。习惯音高是指介于自由音高和固定音高之间的状态。曾对安多方言藏族的音高语感做了调查, 母语人说话或读词的时候虽然大都有固定的调子, 但如果不按这个音高模式念, 他们感到既不影响理解也不会感到别扭, 但他们自己不主动用。所以, 安多方言虽然在统计数据上有比较固定的模式, 但在语感上对非固定读法也可以接受。这种性质还是应该算是比较随意的音高, 但又具有固定的趋向, 用“习惯音高”称呼比较合适。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声学实验的方法和手段, 对藏语安多方言双音节音高模式进行了实验分析和定性研究。安多方言的音高模式有两种:以第二音节凸显为主, 动词音高凸显在第一音节。音高分化主要是由于词性的不同。

关键词:安多藏语,双音节词,音高模式

参考文献

[1]格桑居冕, 格桑央京.《藏语方言概论》.民族出版社.2003年

[2]戴庆厦, 刘岩.论声调起源的初始特征, 《艺文述林》 (语言学卷) ,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12月

[3]胡坦.藏语 (拉萨话) 声调研究, 《民族语文》1980年第1期

[4]谭克让, 孔江平.藏语拉萨话元音、韵母的长短及其与声调的关系, 《民族语文》1991年第2期

坚持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的选择 篇8

一、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的提出和现实意义

双主体税制机构模式是由著名经济学家邓子基在80年代中期提出, 其观点是“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流转税与所得税并重的多税种、多次征、多环节调节的复税制体系”。在198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完成后, 双主体税制模式初现框架, 1985年, 流转税比重为46.7%, 所得税比重为34.3%, 两者有接近的迹象。但自从1994年执行新的工商税制以来, 流转税比重上升, 所得税比重下降, 流转税与所得税比重失调。这种以增值税为核心的流转税为主体的模式, 重效率, 轻公平, 将不利于我国经济长远稳定发展。税收作为国家主要聚财手段和调控工具, 只有充分发挥其功能才不负众望。双主体税种结构模式恰恰可以解决我国单主体税种的问题。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之所以选择流转税与所得税这两类税种, 是由这两类税种的特点决定的。流转税比较容易计征与管理, 税源相对稳定, 是一种有效的税收收入来源, 并且流转税负担普遍, 具有隐蔽性, 在形式看上, 流转税是由生产者或销售者缴纳, 实际上所纳税额附加于商品卖价中, 转嫁给消费者负担。由于其具有隐蔽性, 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发对, 政府课税阻力小;所得税同样具有较强的收入潜力, 并且有着收入再分配功能。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其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流转税在聚财方面的作用正好得以发挥, 而所得税按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征收, 所得多者征税多, 较为公平, 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这两个税种若互相补充, 在增加国库收入和调节收入两方面共同发挥作用, 再设置辅助税种, 将构建起富有效率的税种结构体系, 将流转税和所得税并列为主体税种, 是适应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国情的。

二、双主体税制结构的理论依据

改革开发后, 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 各项改革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人均GDP快速增长, 生产力水平提高, 国家工业化、市场化程度提高, 税务机关征管水平、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提高等, 均为双主体税制结构的实现奠定了现实基础, 并具有相应的理论依据:

1可发挥流转税与所得税各自的优点, 配合得当, 可产生互补作用。流转税的优势在于聚财稳定, 征收便利;所得税的优势在于较为公平, 可调节收入分配。二者各有所长, 若合理配置, 当能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从而奠定优良税制结构的基础。因此, 一味主张实行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是脱离国情的, 若实施只是欲速不达;固守以流转税为主的传统模式, 不作相应改革, 亦不能发挥出所得税的优势。

2适应我国税收征管水平、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及企业与个人收入水平。流转税在我国实行已久, 为人们所习惯, 且税务机关对流转税征管比较有效率, 所以流转税一直以来始终占据主要位置;而所得税比重上升必须具备一定得条件, 如商品经济发达, 企业效益较好, 国民人均收入较高, 税收征管及企业财务管理也要求有较高水平。现在我国已具备相应的条件, 提高所得税比重已是大势所趋。但此举绝非以排斥流转税为前提, 所得税比重逐渐向流转税比重靠拢, 两者应同样受到重视, 这是与我国生产力状况和经济背景、现实社会条件相符合的。

3双主体税种适应中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经济基础。使税收涉及社会在生产各环节、各领域, 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本人认为双主体税制模式的观点是务实和有效率的, 在现实条件下, 双主体税制模式不应作为一种过渡模式, 只要符合效率和国情, 将来中国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后, 税种结构仍可采用双主体税种模式。

近年来, 国际上税制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发达国家由偏重所得税转向适度重视流转税, 流转税的比重悄然上升, 而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 所得税的比重也在逐步提高。这表明, 以流转税为主或是以所得税为主, 绝非衡量税制结构优劣的标准, 一个国家理想的税制结构模式应是符合国情,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发挥税种的全面功能。

三、坚持和推进双主体税种结构模式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为推进双主体税种结构的形成, 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降低增值税的税率。近几年, 增值税的比重基本在40%左右波动, 仅此一个税种, 即对整个税收收入的完成起到举足轻重的决定性影响, 这种过分依赖于某一税种的状况并非理想。我们降低增值税的税率, 不仅可以改善流转税比重过高的问题, 更能减轻企业负担, 给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以便更多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第二, 我们必须在强化所得税征管方面进行努力, 如企业所得税尽可能减少优惠, 严格控制税收减免, 增加企业所得税的刚性;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应改进征收模式, 加强征管;开征社会保障税和遗产税与赠予税, 补充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作用, 这样既可以增加税收收入, 又可以提高所得税比重, 还能减少贫富差距, 可谓一举三得。第三, 决策部门应该在政策导向和目标制定上明确构建双主体税种结构模式, 在这个基点上进行运作才有针对性, 才能提高税收整体效率。

电子产品双渠道销售模式研究 篇9

电子产品所处的行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之一, 无论是从行业, 还是产品本身来说, 其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子产品从出现之日起就具有了寿命短, 周期短的特征, 尤其近五年之内,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电子产品企业间的竞争逐渐加剧, 从而产生了电子产品更新速度逐渐加快的现象。对于使用周期短, 高风险高收益, 高附加值, 价值衰退迅速, 产品个性化要求较高, 市场需求大, 价格波动频率高, 可替代产品增多的电子产品来说, 其本身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关注与研究。

传统意义的电子产品销售模式, 主要为经销商的实体店铺销售模式, 其主要类型有一下几种:品牌专卖店 (以三星、苹果手机专卖店为例) , 大型家电连锁卖场 (以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等为例) , 这些实体店在我国拥有者庞大的客户群, 并且凭借着价格、信誉、保障等诸多原因, 消耗了我国80%的电子产品销售额。

但是, 由于现阶段网络的大量普及, 使得电子商务成为了很多电子制造厂家的关注焦点, 联想、惠普、IBM等电子产品制造厂家, 纷纷开设网上的电子商务直销平台, 希望通过这一途径进一步挖掘潜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消除中间商在其中对于电子产品所产生的附加费用, 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的最终目的, 并以此获取电子产品所创造出的高额利润。与此同时, 作为B2C的综合电子销售平台, 电子商务也得到了普遍应用, 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的京东商城、淘宝网、当当网、亚马逊等都具有着电子商务的先天优势。其发展也是十分迅猛的。另外针对网上商城的迅速发展, 很多具有传统用户基础的大型家电连锁卖场也将视角投入到了网络销售平台, 例如, 苏宁电器于2010年2月上线了易购网;国美电器在2011年4月上线了国美网上商城, 都获得了十分可观的销售额。

2 渠道冲突及成因

目前电子产品的销售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 即为渠道冲突 (某个渠道成员认为某个或某些其他渠道成员所进行的行为正在阻烧或妨碍自己完成目标或实现其预期行为的结果。)

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 渠道冲突的类型一般包括:水平冲突与垂直冲突、多渠道冲突三个种类。水平冲突是供应链之中某个环节不同提供商的冲突, 即为发生在同一个渠道内部同一层次的中间商的冲突。垂直冲突也就是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冲突, 即为统一渠道之内, 不同层次企业之间的冲突;而第三者———多种渠道冲突, 其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渠道的条件下, 不同渠道之间发生的冲突, 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冲突。这些渠道冲突, 都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而产生的, 传统营销渠道受到了网络营销渠道的冲击, 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多渠道冲突的产生。

而渠道冲突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个渠道的职能、认识、驱策领域、目标、沟通、地位、领域、思考方式的不一致性, 同时也包括资源的稀缺而产生的。渠道冲突最主要的原因, 综合来说, 还是职能、沟通与目标的冲突。

首先, 不相融合的目标, 不同公司寻求实现目标的过程之中存在着差异, 这种冲突是以公司为单位, 不是个人情感化的, 一般存在于供应链的上游与下游之间。例如, 制造商与零售商的渠道冲突, 一般都属于此类。

其次, 表现在对于现实的理解方面, 不论是供应链的哪个环节都经常会出现想当然的状况, 认为对方了解现实情况, 而出现了沟通不良的现象, 所以这种渠道冲突往往表现在对于主观“顺理成章”想法的过于依赖。

再次, 市场领域的渠道冲突, 这种冲突往往发生在渠道一方忽视对于其他领域负责的重视度。对于整个供应链来说, 制造商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产品的销售额度, 排斥其他同类型厂商的商品, 而零售商往往是期望商品多元化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制造商的期望, 从而产生了渠道的冲突。

3 电子产品的双渠道销售模式

我国电子产品制造商不但是垂直渠道的渠道成员, 也是与传统销售模式之中水平渠道竞争的主要成员之一。因此, 直销渠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电子产品制造商或者生产厂家的利润最大化, 但由于直销渠道与传统的分销渠道存在着冲突的特征, 所以, 传统的电子产品零售商所面临的竞争更加剧烈。这些情况都有可能进一步导致零售商对制造商所铺设、拓展的直销渠道产生不良情绪。

这就要求电子产品在销售中必须秉持着双渠道协调发展的销售态度。其主要的协调点还是以价格为中心进行拓展。早在2002年, 学者Kevin就从制造商的角度对电子产品的双渠道销售模式进行了研究, 并且提出了针对双渠道冲突的具体解决方案。在其著作之中我们可以发现他认为作为电子商务平台其电子产品的定价尽量不要低于传统零售商的电子产品销售价格, 这一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避免渠道冲突的目的, 在我国有很多学者持有与KEVIN相类似的观点, 但是网络直销渠道成本优势这一关键因素在观点中并没有得到重视, 所以这样简单地处理双渠道销售冲突具有一定的草率性。

作者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对于混合渠道模式进行分析, 同时所有研究都存在数量折扣博弈模型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发现, 实现渠道总利润的最大化的数量折扣机制, 才能进一步分析渠道协调后的利润分配问题, 从而进一步得出了, 制造商促使混合渠道达成协调的数量折扣有无穷多现象, 在一定的数量折扣范围之内, 制造商和零售商合作后的利润均大于不合作的情形。所以, 以此为基础我们进一步对于零售商完全信息和私有信息情况下双渠道供应链的价格进行比较, 得出了直销渠道的价格不受信息是否私有的影响的结论。所以, 如果在非对称信息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条件之下, 制造商的期望效用会随着风险规避度的均值的增大而进一步加大, 进而我们发现在双渠道之中的零售商总是具有着共享私有信息的主要意愿。可见, 只要双渠道销售模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协调, 电子产品的销售, 无论是厂家还是电商, 都能取得双赢的可喜效果。

综上所述, 我国电子产品的销售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销售模式, 这些模式主要可归纳为电商以及零售商的双渠道销售模式。进而我们发现双渠道在双方数量折扣在一定范围之内时, 双方都可以出现双赢, 且合作的利润大于不合作的利润, 希望文章可以为我国电子产品的双渠道销售模式提供相对有效的意见。

参考文献

[1]李书娟, 张子刚.电子商务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价格竞争与协调机制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 2010 (18) .

[2]王磊, 刘加鹏.电子商务环境下基于产品差异化策略的复合分销渠道协调研究[J].物流技术, 2010 (09) .

[3]王虹, 倪卫涛, 周晶.非对称信息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决策[J].管理学报, 2010 (02) .

[4]肖剑, 但斌, 张旭梅.双渠道供应链电子渠道与零售商合作策略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 2009 (06) .

双环境模式 篇10

一、预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从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来看, 互动式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互动式探究教学的主体和关键是学生, 如果离开了作为主体的学生, 这种教学方式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在教学中不能为了互动探究而互动,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把充分的备课转变成学生上课前充分的预习。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 预习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古语所说的“笨鸟先飞”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当然, 学生的课前预习并不是“放羊式”的, 而是要求教师预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开展, 并且要告诉学生这些预习内容是要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和检查的。这样的预习才能保证学生预习的真实性、目的性和有效性。首先, 如果预习没有了教师的指导和检查, 就会使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要看什么, 做什么, 甚至遇到难懂的内容还会产生恐惧感和厌学的情绪。其次, 如果让学生感觉预习不预习都没有关系, 时间久了不仅会让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大打折扣, 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次, 在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找一些平时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比如在讲述《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工业的地域联系》一节时, 结合2013年春节过后一些企业的招工难问题, 让学生通过看时政杂志报纸或者询问父母等渠道,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预习: (1) 工业为什么会转移? (2) 哪些工业发生了转移? (3) 工业转移与工业集聚有什么关系?

由于我省地方民营中小企业众多, 很多学生的家中就办厂, 通过各种途径可以了解到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上涨, 中小企业招工难已经成为最近一个时期比较普遍的现象, 目前仍没能得到有效改观。首先, 中小企业的用工成本普遍上涨了, 不仅仅是工资在提高, 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 不依法缴纳三险一金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 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也增加了用人成本。其次, 农民工更愿意在家门口工作, 即使家乡的工资低一些。还有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升级, 他们不愿从事普工工作。再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西部部分地区也开始出现用工荒, 这也是导致东部地区用工荒的原因之一。学生通过查阅一系列的网上资料、报刊资料以及预习, 不但掌握了查找对自己有用资料的方法, 也养成了认真阅读地理素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也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一步得到了锻炼, 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探究: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课堂教学的宗旨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不论是一些基础知识点的掌握, 还是重点和疑难问题的解决, 都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 当然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1. 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显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 要么是独立思考解决一些问题, 要么是学生之间合作进行的问题式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教材或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是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究, 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再次发现”知识的参与式活动。新课程改革虽然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 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在众多教师心里根深蒂固, 教师们比较担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会影响课堂效率, 或者会使课堂纪律变差, 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成绩, 甚至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这样就使得教师不敢放手, 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所以, 在大部分的课堂中还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学生成为观众。当然, 在白天和晚上大课时训练的前提下, 通过教师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和讲解, 教师的教学成绩也不会太差, 甚至他们的学生在高考中还能名列前茅。但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 学生一旦离开了原来的环境到大学中继续深造, 就会“倒下”或迷失方向, 很多学生在大学中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学习或者为什么学习。要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表现自我, 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层层分析, 讲出个所以然来。教师和学生要形成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 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放下姿态, 不能使自己高高在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以引导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当中。教师要学会扮演一个平等的角色, 建立课堂当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平等对话的良好学习气氛。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中相互思考、彼此交流和探讨, 实现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火花的碰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凸现,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商也得到了训练,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 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常规, 敢于挑战权威, 学会批判地对待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和材料, 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才是我们地理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也是我们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性和实用性最本质的表现。

2.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要求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满堂灌, 也不能完全任由学生发挥。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就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机会, 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 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能力。但探究什么, 如何探究, 却具有较大的选择性。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的探究内容既要有探究价值, 还要难易适度。太容易的探究内容会使学生丧失兴趣, 没有足够的动力;而内容太难则会使学生兴趣下降, 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 对于学生在互相合作探究中所得出的答案或者提出的一些非常有特色的见解, 教师应在分析的基础上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以此来保护他们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 在学到汽车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联系这一部分内容时, 笔者请一位平时成绩不大理想但对赛车很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中讲讲赛车的一些知识。这位学生很认真生动地讲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们大开眼界, 大家都给予了赞许的掌声。这种鼓励对学生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它不但会使发言的学生提高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也会使一起合作的小组有非常强的满足感。通过这样的方式, 会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整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也会增强合作小组和班集体的凝聚力。实践证明, 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 教学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三、拓展: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作为地理教师, 自身素质是最为重要的。教师的素质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 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一个能够从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教育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教师才能够称为教育工作中的行家。以前有教育工作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样的话在以前的教学探讨中经常提到。但在新课改的理念下, 地理教师更应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及方向, 这也是学生所期望的。

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和自我总结, 平时不断积累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素材标本等等。如果教师不给自己充电, 教师的知识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比如我们在学到高一必修Ⅰ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可以通过用录像机录下前几天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或者500百帕气压图, 结合当时的天气情况进行教学。这样不但使大气环境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也会使我们地理教师手中的教学素材不断得到积累和补充。通过教师的不断积累, 几年以后就可以成为一个让学生十分佩服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学多才的地理教师了。我们也还可以通过制作和寻找一些简单的地理标本来充实课堂教学。比如布置任务让学生去找一些矿物标本, 再回到教室和同学老师一起来分享。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 也会使我们地理教师的实物标本越来越丰富。

四、检查:了解学情, 验证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一是可以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二是可以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有更大的学习积极性, 以提高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更多问题的提问应该有拓展性, 让学生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奠定探究未知领域的科研精神。当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认为的, 方法指导不在于全盘指导, 而在于相机引导。教师多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正面的肯定、赞美和欣赏, 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和自豪感、成就感等心理体验。

课堂上善于运用各种形式的提问, 可起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作用。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双环境模式 篇11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作为技工院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求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要,促进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努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近年来,青岛市技师学院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在实践中逐步确立起了“双核”培养的办学理念。如何让学生真正到毕业时身兼“双核”,成为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笔者认为,除了学校的教育培养之外,作为最终的受益者,企业有责任承担相应的义务,为其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以促进高技能人才的迅速成长。本文仅从企业角度谈谈有关的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和条件建设。

1 变被动为主动,营造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环境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径,业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但在长期的观察和调研中,我们发现,校企合作的双方,以学校的态度更主动、更積极、更诚恳一些。多数企业在对待实习生的态度上,往往认为实习生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或者由于担心他们直接参与生产会造成残次品、以及涉及商业秘密等原因,不愿把实习生放到重要岗位上。更多的企业则在高技能人才的使用上采取的是“拿来主义”的思想,即“重使用、轻培养、要求多、支持少”。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这是非常不利的。

为此,建议企业将眼光放长远,转变人才经营理念,在技能人才梯队建设方面舍得下功夫,主动与学校实行有效对接。可行的做法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依托企业行业优势,派出专家与学校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开发;

二是企业参与学校的校内实训场地建设,将企业文化前置于学校教学环境或内容中;

三是企业承担学校一体化教师培训或选拔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

四是就学生的素养教育和技能提升的延续性,专门制定相关政策或指定专人负责与学校沟通商洽,形成与学校交相互动、共同育人、互惠互利的局面。

2 文化留人,建立良好的企业精神文化环境

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不乏一些不稳定状况发生,如有的接二连三地离职,有的则毕业后不选择进入该企业就业。事实上,很多企业往往非常注重在高端技术引进和硬件建设方面下功夫,却忽略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精神层面的需求,由此造成各类人才大量流失。

文化留人,就是通过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及约束功能,协调统一员工的个人事业追求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使之最大限度地向同一个方向发展,从而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提升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1 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学习氛围

应针对90后实习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适时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和工作压力,调整心态、稳定情绪,增强自信心。比如可以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选拔确立以技术专家、高级技师、技师为主体的师傅队伍,对实习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另外,实行亲情化管理也是企业留人的制胜法宝。当企业真正做到“用心感化,用爱关心,用情打动”的时候,“留人”应该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展班组文化建设活动、组织小型文娱活动等形式,引导实习生树立崇尚学习、努力工作、快乐生活、奋发有为的精神,不断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2 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

近几年,大多数技工院校加强了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学生们的就业观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企业在制定技术人员的薪酬和福利制度时,应打破传统的职称观念,对关键的技术职位应予以充分考虑和倾斜。在福利方面,应针对90后年轻一代的身心特点,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供包括心理健康咨询、技术创新奖励、人寿保险以及定期的进修与培训机会等。

2.3 搭建充满活力的岗位成长平台

1)企业要抓好入职教育和职业生涯设计。入职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企业管理理念、安全环保、岗位规范、职业道德、企业规章制度等多个方面。同时,企业还以应加速实习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把职业生涯设计与实习各阶段的技能和素养考核同步进行,使他们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需要。

2)细化实习工作目标。企业应从稳定实习生思想情绪、提高技术实践能力入手,认真编制实习计划,细化实习工作目标。可以根据实习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技术等级,结合实际生产需要,把整个实习期分成几个单元阶段,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以便于最后对每个人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量才配置岗位,强化实习阶段考核。员工能否在岗位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和才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量才配岗”,也就是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上。另外,针对一些薪酬高、待遇好、富有竞争力的技术岗位,可以通过开展强化实习阶段考核的办法,来激励实习生在岗位上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3 鼓励成才,培育并提供实现理想的创业环境

创业是当今社会上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在加强员工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保守企业秘密等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也要给那些怀揣个人奋斗理想的年轻人以创业的指导和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应有所作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指出:“创业教育,将成为21世纪现代人的第三本教育护照。”笔者认为,这不仅是为大学生准备的,对于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双核型”优秀技能人才同样适用。

企业应开启一种全新的思维,为学生创业提供条件和环境,弥补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和学校创业教育的局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成立“创业者协会”

即在有志于创业的在青年技术型人才人中建立一个类似于俱乐部的创业交流组织,通过他们相互之间沟通交流、企业管理层参与、聘请专家指导等方式,为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和技能。使学生获得诸如专业知识培训、风险投资、项目开发、技术支持等方面的知识,必要时可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企业方面从则中获益准创业者的创新思维,及其为新产品开发、新的营销模式建立、新的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启发。

3.2 建立“孵化器”

即通过项目孵化、技术入股等方式,将某个产品项目或技术攻关难题作为孵化器或股份,鼓励学生在企业内部创办企业,成立子公司或分公司,为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服务,以此来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的利润和产值,同时也会在企业中形成敢于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

“现在是一个创业时代,每个人都被要求在工作上有所创造;这是创新的时代,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团体,每一座学校都要求要有所创新。”我们深信,“技能人才也能创业的观念”不但会推动技工院校的学风建设,拓宽毕业生及其家长的视野,也必将让那些鼓励并支持技能人才创业的企业收获更多的智慧和财富。

参考文献

[1]王世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科学体系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7(2):62-63.

[2]王本贤.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7).

[3]王爱军.文化留人:企业必做的工作[J].中外企业文化,2003(9):54-55.

基于变步长双模式盲均衡的研究 篇12

CMA盲均衡算法是在判决错误率保持在足够低的水平时, 作为双模式盲均衡的冷启动, 将CMA盲均衡算法切换为DD-LMS算法。变步长的双模盲均衡算法的引入, 是建立在CMA-DD-LMS算法基础之上的, 目的是达到较好的收敛稳健性。同时, 该算法的引入既加快了收敛速度、又减小了稳态误差。

1 常数模算法 (CMA算法)

CMA算法代价函数为:

其中, a (k) 表示传输信号, 等效基带信道的冲激响应记为h (k) , 高斯白噪声记为n (k) ;y (k) 表示均衡器的输入向量, z (k) 表示均衡器的输出, 表示判决器输出。

通常情况下, P的取值等于2。

2 判决引导算法 (DD算法)

该算法采用的思想如下:自适应LSM算法中的参考信号可由其估计值代替, 输出由判决器输出代替的条件是误差判决率足够小。

该算法的优点体现在:收敛速度快、稳态误差小。缺点是在判决错误率较高时无法收敛。算法采用收敛稳健性较好的盲均衡算法是在盲均衡器输出信号的眼图处于闭合状态时, 而在眼图张开以后, 便切换到误码性能较好的DD-LMS算法。

3 新算法

双模式算法的切换条件:

判决圆的半径取值范围在不考虑噪声的情况下, 取值为, 该信号星座的最小水平用D表示 (或垂直间距) 。而判决圆的取值范围在考虑噪声的情况下, 取值为。其中, 信噪比用N表示, 该信号星座最外层星座点所在圆的半径用rmax表示。DD算法在信号星座中某一点的判决域, 如下图中的方框区域, 算法切换判决圆的半径用d表示。双模式算法的切换原理如下:

当算法未达到完全收敛状态时, 此时将有大量的输出信号落于判决圆的外部, 所以采用稳健性能好、收敛速度快的变步长CMA方法进行盲均衡。而对于落在判决圆内的信号采用DD算法迭代。

4 仿真实验

仿真实验条件如下:发送序列16QAM;信噪比取值20d B;盲均衡器的长度取值为9阶;参数α=0.02, ρ=0.0006。判决圆的半径取值0.2, 高斯白噪声的信道作为信道环境。

仿真结果如图所示, 未均衡的星座图为图2, 图3是CMA-DD-LMS算法均衡后的星座图, 图4是CMA算法均衡后的星座图, 3比4更加紧簇, 5图是单次运行的误差曲线。因为改进后的算法比常模算法收敛后的稳态误差小, 所以, 本文提出的新算法均衡效果更好。

5 结论

本文提出的新算法研究的是CMA与DD-LMS两种算法相结合, 两种算法的硬切换采用判决圆来实现。同时, 引入变步长因子, 从而, 推导出了一种新的变步长双模式盲均衡算法。经过大量的仿真实验, 证明了新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收敛精度好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戴明增, 刘顺兰.一种新的基于数据可靠性判决引导盲均衡算法[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27 (2) :56-60.

[2]张立毅.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盲均衡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 8.

上一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下一篇:密苏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