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合并度量

2024-10-10

社区合并度量(精选3篇)

社区合并度量 篇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应激状态急剧增加, 导致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且年龄呈现下降趋势, 具备较高的致残率。多数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 患者死亡率高达80%[1], 多是由心血管疾病导致的, 大部分患者的时间在社区与家庭中度过, 因此需重视患者降糖、降压药物的使用, 保证用药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以降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出现, 有效控制患者血压、血糖, 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 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社区糖尿病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 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版》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7例, 女43例;年龄44~77岁, 平均 (59.5±10.1) 岁, 50~70岁18例 (18%) , >70岁27例 (27%) ;糖尿病平均病程 (9.2±2.1) 年, 高血压平均病程 (8.1±1.6) 年。100例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方法: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并发症、不良反应等信息, 并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与血压, 开展定期随访[2]。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 以 (±s) 表示计量资料,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用药情况: (1) 降糖用药:100例患者中, 采用单药治疗40例 (40%) , 其中使用磺脲类21例, 使用糖苷酶抑制剂9例, 使用双胍类10例;二联用药33例 (33%) , 其中双胍类联合磺脲类14例, 糖苷酶抑制剂联合磺脲类12例, 胰岛素联合噻唑烷二酮类4例, 胰岛素联合糖苷酶抑制剂3例;三联用药27例 (27%) , 其中双胍类、磺脲类联合糖苷酶抑制剂14例, 双胍类、磺脲类联合噻唑烷二酮类5例, 胰岛素、糖苷酶抑制剂联合磺脲类4例, 胰岛素类、噻唑烷二酮类联合糖苷酶抑制剂4例。 (2) 降压药物:100例患者中, 单药治疗28例 (28%) , 其中使用CCB类16例, 使用β受体阻滞剂4例, 使用ACEI类5例, 使用ARB类3例;二联用药50例 (50%) , 其中CCB联合β受体阻滞剂22例, ACEI联合CCB 8例, 利尿剂联合CCB 14例, 利尿剂联合CCB 6例;三联用药22例 (22%) , 均属于CCB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患者在用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症状较轻, 能够耐受, 例如头痛、药物性皮疹、腹痛等, 不良反应发生率27%, 对症治疗后均好转。

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糖变化:治疗后, 患者的血压、血糖均明显好转,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糖尿病的治愈难度较高, 而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总数1.94亿[3], 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若无法及时进行预防与控制, 会增加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率。糖尿病属于身心性疾病[4], 受患者心理因素与生活方式的影响, 导致患者体内的应激激素含量急剧上升, 病情波动, 病情出现反复, 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 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于终身性疾病的一种, 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服药, 且糖尿病患者一旦患有高血压, 其血压每升高10 mm Hg, 死亡率随之上升19%[5], 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所以,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水平, 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在选择药物治疗时, 不仅需重视能够降低患者的餐后血糖, 改善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敏感性, 又需要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降低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

本研究发现, 多数患者联合用药, 控制效果良好, 100例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27%, 对症治疗后好转。治疗后, 患者的血压、血糖均明显好转,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侯书楷等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6]。但在用药过程中, 笔者发现磺脲类的药物会增加患者的低血糖反应, 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双胍类药物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患者易出现消化道炎症, 出现依赖性;糖苷酶抑制剂能够导致患者餐后血糖明显下降, 且很少出现低血糖。因此, 联合用药能够实现药物之间的优势互补, 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与耐药性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临床治疗中, 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科学的用药方案, 并告知患者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传授患者处理技能, 在应急处理后, 患者需及时接受治疗。同时要求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 积极应对疾病, 并向患者强调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不得擅自更改用药剂量或停止服药, 需提高患者的治疗重视度与依从性, 并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定期复查, 以及时调整患者的用药方案, 提高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的有效性。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患者单用降糖药物, 33%患者联合用药, 27%患者三联用药。28%患者单用降压药物, 50%患者联合用药, 22%患者三联用药。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27%。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效果较好。结论: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须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减少不良反应、低血糖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练华叶.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16) :83.

[2]李玉玲, 罗仲林.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特点研究[J].健康之路, 2013, 12 (3) :148.

[3]刘宝萍.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在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 2014, (12) :2541.

[4]祝吉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方案[J].吉林医学, 2011, 32 (26) :5452-5453.

[5]范晓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 2012, 33 (15) :3269-3270.

[6]侯书楷.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23 (6) :2919.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社区护理体会 篇2

1 一般资料

社区门诊共收治2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均符合1978年WHO建议的高血压判断标准,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51~78岁,平均65岁。平均糖尿病病史8年。

2 社区护理措施

2.1签订家庭健康保健合约

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由主管护士定期到患者家里了解病情进展,追踪患者控制血糖,维持血压到正常水平。

1.2血压监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降血糖的同时降血压得到的好处是单纯降血糖的两倍。对于此类患者,要尽可能将血压降到<130/85 mm Hg。让患者自备血压计,并教会患者或家属正确的测量方法。提倡患者自我血压测定和控制。一般可根据患者的需要,血压平稳时,每周测1~2次,血压波动时至少每天测1~2次;最好是在晨起7:00~8:00测血压,电子或气动血压计要注意定期进行校正。

2.3 血糖监测

护士应向患者解释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学会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血糖自我监测能让糖尿病患者及时了解身体状况和病情,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理想空腹血糖<6.2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

2.4 用药指导

嘱患者严格按医嘱服药,不随意自行停药,减量或更换药物。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药的剂型、剂量、服药时间及方法,教会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尿糖、血糖变化,遵医嘱调整注射剂量。在注射药物期间,身边常备甜饼、糖果等。高血压的控制,按照药物的起效时间与血压的双峰-谷规律或患者的动态血压测量结果直到降压药的用药时间[2]。

2.5 运动指导

健康教育方运动宜在血糖、血压控制较好且无代谢紊乱时进行,尤以餐后1 h左右运动为宜,根据年龄、病情和耐受性,采用散步、慢跑、爬山、游泳、打太极等不同的有氧运动形式和时间。对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者最好每日定时活动,肥胖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3]。

1.6饮食指导

除药物治疗外,饮食控制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一项最基本的治疗措施。长期坚持限制摄入食物热量不仅能使体重下降,达到减肥的目标,而且减轻胰岛的负担,减少胰岛素的抵抗,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每日饮食规律,根据患者体重计劳动强度计算其热量,严格控制热量,饮食以清淡为主,限制饮食中胆固醇和钠盐含量,控制膳食中脂肪含量,减少饱和脂肪酸,适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多食富含钾和钙的食品。如血糖控制不理想,适当减少或者不摄入含糖高的水果。每天饮用适量的温开水,以调节血液黏度,净化血液,促进大便的通畅。患者戒烟戒酒[4,5]。

2.7 心理教育

对患者进行有关病情的知识宣教,使患者了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首先,应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正确检测血糖、尿糖及测量血压的方法,以指导用药和预防发生低血糖反应,并控制好血压。由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治疗复杂,需长期坚持治疗,经济负担重,患者往往心理负担较大,常表现为焦虑,精神高度紧张、恐惧,易对能生活失去信心,护士应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心理沟通,帮助患者解除恐惧、忧虑情绪,告诉他们坚持治疗的必要性,是患者树立起对疾病的治疗信心。告知患者保持乐观稳定情绪对降血糖、降血压的重要性,并与其家属沟通,多关心患者,照顾患者情绪以促进其治疗。

3 结果

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有了充分的认识,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社区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或家属全部达到掌握或基本掌握护理要点。

4 讨论

糖尿病与高血压有共同的发病因素。随着人们摄入热量的增加,活动消耗量的减少,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患病率都在不断提高。社区护理工作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半径,从健康教育入手,做社区防治工作,做健康人的保健工作,做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笔者的体会是:一要认真做好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大力宣传高血压,糖尿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预防这种危害,使之能积极配合实施社区综合防治的健康干预措施,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社区护理中,更注重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加上持续专业的护理措施,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控制,进一步降低并发症,有效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袁洪,杨侃.老年高血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8.

[2]胡秋桃,连汉云.冠心病治疗预防及家庭护理.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773.

[3]樊丽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08,3(7):126-127.

[4]田佳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饮食护理指导.药品评价,2009,6(4):148.

社区合并度量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就诊时已出现低血糖症状的老年糖尿病80例, 均符合WHO1999年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3例, 女37例;年龄60~81 (72.4±1.9) 岁;病程1~21年;合并高血压病49例, 糖尿病神经病变13例, 冠心病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案, 包括健康指导、注意事项防范等。观察组采用重视分析合并低血糖原因, 制定针对性预防对策,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低血糖原因

包括未依据机体情况调整降糖药物剂量, 机体调节血糖浓度功能下降, 肝肾功能减退延长药物半衰期, 降糖药应用过量, 药物应用不当等。

1.2.2 预防措施

(1) 饮食指导:针对糖尿病展开的管理措施中, 饮食治疗最为基础, 需长期和严格执行。强调平衡膳食和控制总热量, 定量、定时进餐, 因老年人机体各项机能均有程度不等下降, 相对减弱了胃肠道功能, 有腹泻及纳差症状时, 降糖药用量需减少, 并对血糖检测, 严重腹泻、呕吐者, 需到院就诊, 以预防低血糖。嘱患者禁酒, 因酒精可对糖异生反应抑制, 诱导严重低血糖发生。 (2) 运动指导:临床2型糖尿病, 尤其是肥胖者, 指导开展适当运动, 可为体重减轻创造条件, 使胰岛素敏感性提高, 促使脂代谢紊乱和血糖状况改善。但注意需适度运动, 加强规律性, 避免运动量过大, 并控制运动时间, 若有严重微血管病变及心血管病变, 运动不宜开展[2]。 (3) 监测血糖:每日查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 依据结果, 对用药调整, 如有出汗、心悸等低血糖症状, 需立即查血糖, 制定治疗方案。血糖不稳定的患者, 还可连续动态监测。 (4) 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健康教育, 宣讲糖尿病知识, 行日常生活指导, 使其对低血糖的危害有明确认识, 意识到低血糖防范的重要性。掌握低血糖体征、症状, 有相应症状出现时, 学会自救, 不可盲目信保健品及偏方。外出时, 携带急救卡片及甜食, 便于意外发生时抢救[3]。 (5) 用药指导:指导常用药种类、效果、不良反应,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选择长效磺脲类降糖药, 如格列美脲、格列苯脲等, 而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因致低血糖风险较低、半衰期短, 可作为首选药。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时, 先小剂量, 对血糖监测, 行剂量调整。需引起重视的是, 强化治疗糖尿病, 可引发低血糖, 故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 控制血糖的标准可适当放宽[4,5]。

1.3 临床指标观察随访6个月, 记录低血糖发生情况, 并对比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 两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干预后均有程度不等的下降, 但观察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随访期间, 观察组低血糖率为2.5%, 对照组为22.5%,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糖尿病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老年人为高发群体, 易合并低血糖发生, 具体原因包括: (1) 平时严格控制血糖, 因腹泻、进食少等原因, 未对降糖药物剂量及时调整; (2) 老年病例体内对血糖浓度维持的各种调节功能呈下降表现,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拮抗激素、胰高血糖素减少, 促使胰岛素更为缓慢的降解, 易出现蓄积现象, 诱导低血糖发生; (3) 老年人肝肾功能明显减退, 使药物半衰期延长, 减少了对降糖药的排泄和降解; (4) 降糖药过量, 或与有降糖效果的非降糖药合用, 可引发低血糖发生; (5) 部分病例因肢体协调性差或视力下降, 注射和抽吸胰岛素剂量不准确, 易有低血糖发生; (6) 部分病例盲目相信保健品和中成药, 因有些保健品和中成药含磺脲类降糖药, 引发低血糖[6]。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针对病因, 行饮食、运动、用药指导, 并加强健康宣教, 可规范患者日常生活, 防范诱发低血糖的因素, 提高防范力度, 对稳定血糖水平, 降低低血糖复发率意义显著。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 观察组低血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血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

综上, 加强针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诱发原因的分析, 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 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稳定血糖水平, 具较高的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岳.护理干预对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1) :10-11.

[2]Paolisso G, Monami M, Marfella R, et al.Dipeptidy1 peptidase-4 inhibitors in the elderly:more benefits or risks[J].Adv Ther, 2012, 29 (3) :218-233.

[3]李晓霞.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诊治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2) :151-152.

[4]Soysal P, Babacan-Yildiz G, Isik AT, et al.Pituitary insufficiency:Acause of hypoglycemia in an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J].Geriatr Gerontol Int, 2012, 12 (4) :752-753.

[5]彭美娣.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危险因素认知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6) :686.

上一篇:砌体工程质量控制下一篇:广告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