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管理模式

2024-12-13

事务管理模式(通用12篇)

事务管理模式 篇1

公共事务是指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关于个人、集体以及国家共同利益的社会性质事务,包括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和公共服务的设立与开展。社会不断发展,公共事务在社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各个国家的政府已逐渐认识到公共事务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已经将公共事务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

1我国公共事务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物质文化水平处于较低阶段,人民的温饱问题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当时我国的公共事务管理基本上围绕着人们的吃、住、穿3方面发展。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不满足于吃、住、穿3方面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随着公共生活的逐渐丰富,公共需求也开始向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增长。这导致我国政府偏重于经济发展方向,在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同时由于公共事务膨胀过快,使得政府作为唯一的公共事务管理机构这一弊端开始逐渐暴露,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导致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偏低。公共财政赤字、管理成本不断上涨及官僚主义盛行等现象也逐步显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政府机构作为唯一的公共事务管理机构既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也不能使得人民很好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发挥社会力量,提高我国的社会自治能力。因此,改革公共事务管理体制,创建公共事务管理体制的新模式势在必行。

2构建公共事务管理新模式

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因为通货膨胀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进行了改革。受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影响,在众多的公共事务管理中政府的作用逐渐变小,很多非盈利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上的活动频繁,使得政府有着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履行应该履行的职责。

改革开放后,我国面临着公共事务需求不断增大,政府供给能力下降的双重压力,客观上使得政府很难对公共事务大包大揽。从我国公共事务发展现状来看,需借鉴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引进符合社会发展的公共事务管理新模式,这对我国的公共事务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2.1实行公共事务领域的多元化治理

在传统模式中,政府是我国的公共事务管理部门,也是公共事务的唯一承担者。公共事务管理机制改革就是要打破这一局面,重新调整与审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变政府作为社会中唯一权力中心的现状。新公共事务管理机制强调多元化管理,管理层面不再限于政府,而是包括了各种各样的非营利性组织或机构,将政府、非政府的国际组织以及各种社会团体甚至是私人部门组合起来对公用事务进行多元化管理,改变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唯一主体的观念。通过授权或分权的方式,将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生产以及提供的权力分化给第三部门,也就是非盈利组织、公民自主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多中心组织机构,让他们和政府一起为公共事务的管理承担责任。

2.2实现公共事务管理的多元化合作

在公共事务的承担过程中,虽然第三部门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缺陷,缓解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压力,但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第三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为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并且是非盈利性质的。从公用物品方面来看,第三部门所提供的物品一般属于准公共物品或混合公共物品。从公共服务上看,由于第三部门资金短缺,导致其服务对象存在着选择性和狭隘性,对于较大领域,如果由第三部门来服务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另外,我国政府为给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可向第三部门转移一部分责任,但这并不代表责任完全转移。政府转移一部分公共事务的责任,主要是为了可以从具体的、复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承担宏观领导的作用。在公共事务的分担层面,政府与第三部门不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进行合作,可有效促进多个主体合作,实现在多个主体合作的基础上公共事务管理的有效性并提高其工作效率。

2.3引进市场机制,实现“多层次竞争”的公共事务领域

公共事务领域中的竞争应该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多角度、多主体以及多层次的竞争。首先是政府部门和其他主体的竞争,也就是让第三方部门组织社会主体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为公共事务领域提供公共服务,从而促进有效竞争。其次是主体间的相互竞争, 也就是政府要求公民自治组织及非盈利组织之间进行竞争,从而为公共事务领域提供更好的服务。再次是关于政府部门内部之间的竞争,以最终达到更好的服务效果。以竞争机制为导线,鼓励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公共事务,充分利用竞争手段进行优胜劣汰,淘汰服务质量差、价格高的服务提供者,壮大优质服务提供者,实现多方效益合作,最终为公众提供更高效、质量更高、价格更合理的公共服务与物品。

公共事务领域引进竞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公共部门合同制”的全新机制。“公共部门合同制”就是约束公共部门应该履行的公共事务的职责和要求完成的任务,并且针对这些约束协议加以规定,在这些规定中包含所必须的说明书。公共事务领域的管理不仅要依靠法律或预算等层级权威工具,还要签订合同,也就是谈判或者相互同意。在传统模式中,公共事务的管理是以等级为链条的,此链条上的纽带就是命令,强调上级的权威和服从。但在新体制下必须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合同制,签订合同的双方地位平等,以合同为纽带,签订合同的双方被分为委托人和代理人。政府部门可作为委托方与第三方部门组织签订公共事务承担合同,从而使公共事务领域的产权更加清晰,责任更加明确,有效减轻政府压力与负担,避免公共事务管理效能低的现象。 除此之外,针对公共事务领域的管理问题,还可以分权的方式解决,有效运用企业部门中先进的管理技术及管理工具,通过公共服务社区化、以私补公以及业务合同出租等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公共事务领域的效率、质量以及创新能力。

3结语

目前由政府统一管理的公共事务体系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的大环境,必须改革我国的公共事务管理机制,借鉴西方改革经验,对我国的公共管理事务进行多元化管理,政府在其中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我国公共事务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有效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妙颜.构建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新模式[C]//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

[2]刘宇明.转型期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创新研究——以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为视角[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王敏,王乐夫.公共事务的责任分担与利益共享——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改革与开放的思考[J].学术研究,2001(11):73-78.

[4]黄江英,李妙颜.治理理念对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J].兰州学刊,2003(5):7-8.

[5]夏义堃.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管理体制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6]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北京:学术出版社,1999.

[8]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事务管理模式 篇2

局机关各科室:

为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日常事务管理能力,打造规范开型、效率型、节俭型机关,经局党组研究,结合机关工作实际,特作如下通知:

一、机关公务用车管理。

积极响应上级倡导的“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出行方式,进一步提高机关公务用车利用率,坚持“提前预约、集中派车、就近自理”的原则。机关各科室应在每天早8点和下午上班后即到办公室提前预约用车。预约用车时,要说明用途、去向、时间;对到外县、市出发或上级有关部门需调用车辆的,应提前半天向办公室预约。除特殊紧急情况,凡未预约的,办公室一律不在单独派车,由各科室自行解决。

对参加一般性会议、文件领取、上报等能由个人完成的工作,均不派车(恶劣天气除外),一律骑局配备的公用电动车参加、办理。

局配备的公用电动车由值班室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安全科负责做好管理监督工作,建立好骑用登记记录,及时充电,妥善保管。

二、机关卫生管理。

按照机关卫生区划分,综合事务科要组织好卫生打扫和检查。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卫生大扫除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与考核相挂钩,确保机关办公区域和院落整洁、干净。

三、安全管理。

安全科要加强机关值班、值守工作的调度管理,认真落实好夜间值班规定,要重点加强门卫和办公楼内值班情况的督察,开展经常性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安全。

四、基础设施管理。

基建科要加强对局办公用房、院落及绿化管理,美化、绿化、优化办公环境。要着重加强对用水、用电的节约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水、电的跑、冒、滴、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五、办公用品管理。

严格执行局沂交发[2010]4号关于印发《沂水县交通运输局财务管理制度等四项工作制度》的通知要求,办公用品需由局办公室、财务科统一购买、发放。办公用品(包括各类纸张、笔、电脑耗材等)实行计划购买。各单位应在每月30日前将下月所需办公用品数量、品种报办公室汇总,统一购买、发放。对特殊情况计划外购买的,应写出申请,由局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购买。

机关各单位要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注意处处节约,非上报材料应正反面使用纸张;严格复印管理,一次复印10张以上的必须报办公室同意,并由办公室工作人员做好登记,方可复印;对于电脑、打印设备等设备、设施的维修,应先由基建科相关管理人员鉴定后,由办公室通知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维护、维修。

六、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 篇3

关键词:学生事务 管理 学生事务中心 一站式

G647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责,学生事务是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事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普及,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承担的学生事务工作也日趋繁重。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理念、内涵和职能正在经历着更新、扩展和转型。

一、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涵及现状

美国在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已近发展的比较成熟,形成一种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在美国现代高等教育领域,学生事务(student affairs)和学术事务(academic affairs)是一组重要的相对概念。一般认为,学生事务涉及“课外”、“学生活动”、“住宿生活”、“感情或个人问题”等,学术事务通常涉及学生“学习”、“课程”、“教室”和“认知发展”等。 学生事务管理是指对学生非学术性活动或课外活动的管理 , 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一概念才被引入我国,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范畴一般被界定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成长辅导,包括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确立,健康心理与人格的形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准备,个性素质优化等;二是学生日常校园行为管理,包括校园秩序维护,学生的学习环境管理与课外学习组织、学习效果评价与奖惩,学生班级、社团的领导与组织,学生活动的组织与协调等;三是学生生活服务,包括学生学业经济资助与助学活动组织,学生住宿管理与学生社区服务等。

我国目前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大部分还是传统的条块结合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模式。根据行政权力划分,形成学校——院系的二级结构,在学校层面学生事务接受校党委领导,具体由一位副书记(或兼任副校长)总体负责;在院系层面,由党总支副书记(或副系主任)领衔,各年级辅导员、团总支书记组成学生工作办公室。根据学生事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三大职能设立诸如学生工作部、就业指导中心、团委等部门,各部门各司其职,来分担校级领导的工作。各职能部门与个二级学院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生工作,即所谓的“条块结合”。

但是这种条块结合式的组织架构过分强调学校层面的主导作用,存在一定的弊端,学生事务管理权责关系不够清晰,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块状组合为主,学生事务管理跨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

二、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构的创新路径

随着高校的规模不断发展,传统的条块结合式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弊端逐渐显现,必须创新发展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模式。借鉴和吸收西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经验,秉承“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积极构建集教育、管理、服务三者为一体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

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在处理学生事务时,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所有学生服务,树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观念。其次,在构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组织时应该重新整合职能、明确分工,构建合理的职能部门,减少层级。第三,在学生事务工作主体上,引入学生参与机制。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制度的安排、文化氛围的营造,强调师生“合作式”的双向活动,体现学生事务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协调、互动、共同治理,有利于共同创造出公正、透明、法治的管理格局,促进学生自我权益保护意识、竞争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培养。

三、一站式“学生事务中心”的模式构建

(一)构建扁平化学生事务中心组织架构

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学校党委是学生事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因此高校可设立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学生工作小组,由一名党委副书记兼任学生事务中心主任,统一管理领导学生事务中心工作。

学生事务主要包括生活服务、就业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勤工助学、奖助申请、学生活动指导及证件办理等日常学生事务工作,因此可以在学生事务中心下设生活服务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勤工助学中心、学生活动中心、户籍管理中心。因此,就形成一种党委领导下的扁平化的分工模式(如图2所示)。

学生事务中心成立,就将原来学生事务从院系工作中剥离,建立以职能部门为主的一级管理的工作机制。院系不设学生事务组织,由各个职能中心直接对学生开展工作,这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使得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传递逾越了“学生-班-院系-校”的层级障碍,实现学生与学校职能部门的直接对接。

(二)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基地

为了方便学生办事,应该将学生事务中心下设的多个职能部门集中在一起办公,开设服务窗口,精简办事流程,真正形成一站式服务基地。除了窗口式服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完善的信息平台。在构建学生事务中心实践基地的同时,也应该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了解反馈各种信息,避免了信息在自上而下的传达过程中的失真。

(三)建立学生参与的机制

学生事务中心的建立改变了以往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中剥离的院系,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直接对接,学生作为管理客体必须要自觉主动的关注学生事务中心的职能和网站,了解各种信息,获得需要的帮助或服务。学生事务中心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将学生事务中心打造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构。学生事务中心的可以设置一些岗位让学生参与管理和服务,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在学生事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安排上,在以专业部门教师的牵头下,应该充分开发一些合适的岗位让学生参与管理和服务。

总之,学生事务中心的建立是在合并整合原来校职能部门如团委、后勤部门等职能,重新优化分工的基础上建立的校党委直接领导下的一级管理部门,由教师牵头,学生充分参与的学生事务管理机构。

高职学生事务管理探索 篇4

关键词: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健全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类型, 具有其自身特点以及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这决定了其学生培养教育的侧重点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差异。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 从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的健全、学生社团引导及就业辅导工作的社会化等方面探索高职学生事务管理发展的方向。

一高职学生事务管理及其特点分析

1.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区别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高职学生和普通高校大学生有着时代的共性, 在学生事务管理上具有相似性。现在普遍存在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完全照搬普通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办法, 而忽略了高职学生的特点。事实上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在许多方面有着显著差异。

第一,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不能把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等同对待。前者属于职业类教育, 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后者属于科研类教育, 培养科研型、学术型人才。高职教育是相对于初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而言的, 是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类型, 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上, 应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特征。

第二,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 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

第三, 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 要面向地方区域经济和行业职业岗位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第四, 在身心发展和思想政治水平上,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不均衡, 这是由于生源的多样性造成的。其中, 既有经历高考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 也有初中起点 (五年制) 中高职贯通班学生, 更有来自中专、技校、职校等的学生。前两者普遍身心发展不成熟, 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够稳定;后者有部分学生甚至经历了很多社会经验再重回学校学习, 他们的身心发展相对成熟, 世界观和人生观也相对稳定、认知水平也更高。高职院校的学生事务管理, 尤其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德育及日常管理等都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存在差别。

第五, 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体情况较为复杂。除生源区别及个体差别外, 如高考不理想、家庭经济等原因导致高职学生在年龄、工作经历、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高职学生有更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等。这些情况要求我们在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应注重个体差异, 针对个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实施管理、帮助和指导。

2. 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总体的特点

第一, 管理目标的特殊性。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目标的特殊性源于高职教育目的的特殊性, 它最终指向高职教育目的, 即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二, 管理的原则。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原则, 应“以德育为核心, 强调服务, 重视管理”, 以说服、教育、激励、关怀、沟通、协商为主, 尽量避免命令、训斥、压制和过分控制等。

第三, 内容的特殊性。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就业服务与指导应作为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学生事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事务工作的主要任务除了与各高等学校有相同之处外, 还应有其独特的工作特点, 即引领学生学以致用, 培养应用型人才。依靠原始方法人工完成学生信息的收集、统计、传递, 效率低, 时效性差, 而借助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生事务管理系统正好能克服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实践证明, 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立学生工作信息发布平台、学生党建管理系统、学生后勤服务管理系统、学生综合测评管理系统、学生日常管理系统、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学生就业管理系统等网络事务管理模块,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显著提高学生事务管理水平, 使学生事务管理形成信息数字化、流程网络化、办公自动化、沟通交互化的有机整体。

三加强规章制度的标准化建设

健全系统的规章制度, 使各项学生事务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加强学生事务工作和服务内容标准作业流程的制定, 有利于推进学生事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有利于学生事务工作的公开化, 有利于增强学生认同感, 提高行政效率。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建设应体现“以目标为先, 方法为要;发展重于预防, 预防重于治疗;服务重于管理, 奖励优于惩罚;关怀先于要求, 耐心多于忧心;主动出击, 争取认同”等一系列事务管理理念, 其目标是基本实现学生事务管理从训导型向咨询、服务型转变。

四高度重视学生社团与事务管理的紧密联系

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在事务管理中的作用体现。在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 管理部门为学生社团的成立、运作、评鉴等提供各种详细的操作规范, 既便于管理指导, 又使社团能够有序发展。尤为重要的是, 事务管理可以通过学生社团活动秉持“辅导、服务与学习”并重的工作理念, 使学生社团活动结合专业课程内容与社会共同发展, 以充实学生的生活内涵、培养学生的领导统筹能力及参与服务活动的良好习惯。

五就业辅导工作的社会化是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第一, 通过事务管理平台建立校友资源库并及时更新、补正。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邀请成功校友来校举办职业生涯讲座, 有效挖掘和运用校友的社会资源。

第二, 通过事务管理平台, 强化各项职业资格考试的宣传。高职院校要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如教室、食堂、网络等载体, 做好职业资格的宣传, 鼓励学生参与“一专多能、双证融通”的职业学习, 提升学生的整体职业能力。

六结束语

当前, 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建立起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任重而道远。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 需要我们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做法, 充分发挥优势, 最大限度地保证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需要我们不断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学生事务管理思想、做法, 取其精华;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高职学生的特点, 摸清规律。只有适合学生特点、适应时代特点、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才能为学生所接受, 为时代所接受, 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方巍、耿依娜.学生事务管理组织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10) :71~75

[2]孙立军.英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 (1) :115~118

[3]夏丽霞、黄望军、周聚山.学生工作日常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 :103~104

[4]崔寅.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林区教学, 2010 (4)

[5]李秋珍.基于EA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探讨[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 2012 (1)

[6]张强、季卫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体系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 2012 (4)

法律事务管理制度 篇5

法律事务管理制度

法律事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或本公司)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和法律监督机制,规范公司法律事务管理工作,防范和化解公司日常经营中的法律风险,维护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法律事务,是指本公司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涉及到公司权利义务的各种法律事务工作。

第三条

法律事务管理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

(二)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原则;

(三)坚持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督为主、事后弥补为辅的原则。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

本公司控股、参股子公司应参照本制度,制定本公司的法律事务管理制度。

第二章 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及法务人员

第五条

本公司事务部(董事会秘书处)为本公司法律事务管理部门,负责本公司法律事务的管理,并对各控股、参股子公司法律事务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 法律事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有:

(一)根据本制度参与起草、审核、修订本公司的规章制度、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事务管理制度

(二)参与公司合并、分立、破产、收购、投资、租赁、转让、招投标及公司改制重组等重要经营活动,办理相关的法律事务,对本公司上述重大经营活动提出法律意见;

(三)开展与本公司日常经营有关的法律咨询;

(四)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和起草工作,审核本公司的所有合同及其他书面法律文件;

(五)管理本公司合同专用章;

(六)管理本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事务;

(七)管理本公司法律纠纷事务;

(八)法律宣传和培训事务;

(九)协调与公司外聘法律服务机构和律师(包括:外聘常年法律顾问和/或专项法律顾问,统称为“外部法律顾问”)的沟通、联系等相关工作;

(十)办理本公司管理层交办的其他法律事务。

第七条

本公司将在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内设立法律专员(或称内部企业法律顾问)等法律事务管理岗位。

法律专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岗位执业/职业资格,其他法务人员应当具备本公司要求的相应岗位的工作能力。

本公司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公司发展战略以及人力资源规划,积极培养公司法务人员,不断提高本公司法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第八条

为更好地维护本公司的合法权益,本公司可以根据法律事务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聘请外部法律顾问协助本公司处理相关法律事务。

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事务管理制度

第三章 合同事务管理

第九条

本制度所称合同,是指以本公司名义与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签署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或安排,包括书面合同以及具有法律性质的其他书面法律文件。

其他书面法律文件,是指除书面合同以外的法律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以公司名义签署的意向书、备忘录、承诺书、授权委托书、担保函、权利证明、声明等具有法律效力、可能导致本公司承担法律责任的各种书面文件。

劳动合同按照本公司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执行,不适用于本制度。

第十条

本制度所称合同事务管理,包括:制订和完善本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监督、检查该合同管理办法的执行;合同订立的审核;合同履行的监督;合同档案及备案管理等合同管理事务。

本公司合同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交易安全与经营效率并重,建立分级管理和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全方位管理体系。

第十一条 本公司实行合同会签审核制度,合同涉及的各业务职能部门通过会签对合同中属于本部门业务的内容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各业务职能部门对所签署的意见负责。

第十二条

合同订立

(一)合同风险评估及谈判

合同业务主办部门在订立合同前,应负责对合同签署的必要性、合同履行的可行性,以及缔约对方的资质资信、履约能力等业务风险 3

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事务管理制度

进行评审和论证,重大合同还应向公司管理层提交可行性报告。

重大合同签订前,业务主办部门应该组织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合同谈判。

(二)合同草拟

本公司所有合同的订立,除合同金额低并能立即履行完毕的合同外,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合同业务主办部门应当争取合同的拟稿权。有合同示范文本(或标准格式合同)的,业务主办部门应当尽量采用该文本来拟定合同条款;没有合同示范文本的,业务主办部门应当在先行草拟合同初稿后或收到合同对方草拟的合同文本后,交由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审核。

合同业务主办部门提交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审核的合同初稿,必须包括合同的所有附件以及必要的说明。

(三)合同审批

合同业务主办部门应负责对合同中的专业内容及条款进行审查;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应对合同的合法性、真实性、公平性和周密性进行审查。

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在审核合同时,如果发现错误、遗漏时,应在法律审核意见中予以明示并提出修改意见;如果发现送审合同不全或由于合同业务主办部门因自身审核不严而存在重大缺陷时,可以直接退还业务主办部门,由其完善后再重新送审。

本公司可以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聘请外部法律顾问参与合同的审查工作。

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事务管理制度

(四)合同签署

合同经过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对外签署和盖章。

第十三条

合同的变更应当按照合同订立的审批签署程序办理。第十四条

合同履行,是指包括本公司在内的合同各方对已实际 成立的合同自生效后的全面、及时和实际履行。

合同业务主办部门负责生效后合同的全面履行,应当及时督促合同对方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并配合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对合同履行进行监督。

合同履行完毕后,合同业务主办部门应对该合同履行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将结果汇总到法律事务管理部门。

第十五条

合同档案,包括可以有形地表示所载内容的公司书面合同以及其他书面法律文件等所有文字材料。

法律事务管理部门负责合同档案的存档、整理、借用等保管事务。第十六条

本公司控股、参股子公司应根据要求,将重大合同报本公司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本公司合同专用章,本公司对外签订合同时可以加盖公章或合同专用印章。合同专用章由本公司法律事务管理部门负责刻制和管理。

第十八条

本公司将依据本制度另行制定合同管理办法。

第四章 非诉讼法律事务管理

第十九条 非诉讼法律事务,主要是指诉讼法律事务以外的不通 5

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事务管理制度

过诉讼或仲裁等方式处理的法律事务。

本制度所称非诉讼法律事务主要包括:本公司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公司重大经营决策以及日常法律咨询等非纠纷争议性的法律事务。

第二十条 本公司规章制度,是指本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治理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并颁发的具有公司内部约束性的规范性文件。

所有以本公司名义发布的规章制度,必须进行合法性审查的。业务主办部门应将起草好拟报送公司管理层批准的规章制度,先送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审核,并根据要求提供起草说明和有关背景资料。

第二十一条 公司重大经营决策,主要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所有涉及企业合并、分立、破产、解散、增减资本、修订章程、重组改制、企业上市、股权收购/转让、资产收购/转让/租赁、投融资、对外担保、招投标等对企业经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经营管理决策。

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应当进行法律审核论证。在发生重大经营决策时,各相关业务主办部门应于提交公司管理层决策或报请批准前,将重大经营决策基本情况及相关资料交给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并配合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全面深入了解重大经营决策的相关情况、开展法律尽职调查以及法律审核论证。

第二十二条 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以咨询和指导的方式,协调处理公司各业务职能部门工作中涉及的法律事务,努力促使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符合合规要求。

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事务管理制度

第二十三条 本公司可以根据本公司规章制度、重大经营决策、日常法律咨询等法律事务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聘请外部法律顾问参与相应的非诉讼法律事务工作,并根据本公司要求出具相应的法律意见书。

第五章 法律纠纷事务管理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所称法律纠纷,是指本公司因经营活动而与其他法律主体之间产生权利义务方面的争议,且该争议无法通过协商解决而必须进入诉讼、仲裁等司法或准司法程序,主要包括法院诉讼和仲裁两大类法律活动。

诉讼法律事务,是指本公司为一方当事人或作为第三人,通过法院,采用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法律事务活动。这些诉讼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调解仲裁法律事务,是指本公司为一方当事人,采取仲裁、复议等方式解决有关纠纷或争议的法律事务活动。

第二十五条 法律纠纷管理包括法律纠纷的预防、处理和协调等全过程活动。

法律纠纷管理应当遵循“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弥补”的原则,也即本公司法律纠纷管理重点建立在公司日常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有效运作上;当法律纠纷的发生不可避免时,应当以维护本公司权益为原则管控相关法律纠纷案件的办理;当法律纠纷案件办理完毕后,应当总结相应的经验教训,及时反馈、弥补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 7

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事务管理制度

系的簿弱环节。

第二十六条

本公司各业务主办部门以及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应积极主动化解各种法律争议,尽量避免法律争议演变为诉讼、仲裁等法律纠纷。

第二十七条

法律纠纷发生时,公司应成立法律纠纷处理小组,具体负责该法律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

本公司下属控股、参股子公司发生重大法律纠纷后,各公司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法律纠纷报告本公司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并及时通报案件的处理进程和结果。

第二十八条

当法律纠纷办理完毕后,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应当总结案情,并整理成书面的结案报告。该报告应当连同法律纠纷的相关法律文件一同归档保存。

法律事务管理部门每年年底应当统计本公司(含本公司下属控股、参股子公司)当的法律纠纷情况,并按要求归档保存。

法律事务管理部门负责法律纠纷案件档案的存档、整理、借用等保管事务。

第二十九条

本公司可以根据法律纠纷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聘请外部法律顾问参与相应的法律纠纷处理工作,并根据本公司要求出具相应的法律意见书。

第三十条

本公司将跟据本制度另行制定法律纠纷管理办法。

第六章 法律宣传和培训

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事务管理制度

第三十一条

为增强全体员工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本公司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公司工作实际,建立起分别针对普通员工以及法务人员的法律宣传培训机制。

第三十二条

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本公司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工作能力。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公司以前颁布的规章制度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三十四条

本制度由本公司事务部(董事会秘书处)负责解释、修订。

第三十五条

事务管理模式 篇6

关键词:高校 学生事务 流程管理模式 优化

高校学生事务涉及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大学生就业从国家分配转变为自主择业,人才培养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高校学生事务的数量、类型、范围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目前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流程管理模式与时代发展要求逐渐不相适应,显现的缺陷也不断影响管理成效。通过优化目前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流程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工作成效,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和谐开展。

一、目前学生事务流程管理模式以及存在的缺陷

《我们是校园“夹心层”》(摘自《中国青年报》)中描述:辅导员=民工的体力+领袖的头脑+文员的文笔+打字员的速度+侦探的洞察力+外交官的口才+教师的知识+医生的常识+超级适应力+神经病的忍耐,这篇报道引起高校辅导员的广泛共鸣,也有许多辅导员认为辅导员是“高级保姆”,辅导员岗位是“110” +“114” +“119”+“120”+“12315”的结合体。辅导员队伍有这样的认识和感受,是目前高校学生事务流程管理模式存在缺陷的显现。

目前高校学生事务流程管理模式(如下图)主要是通过职能部门←→辅导员←→班级这种流程来完成学生事务的管理。辅导员是各职能部门与各班级之间联系的唯一桥梁,成为学生事务工作流程管理中的“瓶颈”。

根据以上高校学生事务流程管理模式,可以发现存在以下方面的缺陷:

首先,工作矛盾难以消除。高校职能部门认为辅导员是学生、班级直接管理者理应承担这些学生事务工作,并把许多学生事务工作直接安排给辅导员,通过其来完成。辅导员队伍则认为辅导员主要的工作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承担诸多具体的学生事务工作,既容易出现失误,又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并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种矛盾最终导致职能部门认为辅导员队伍工作效率低,工作效果不佳,辅导员队伍则对诸多职能部门直接给辅导员安排事务工作感到不适,产生消极应对的情绪,并对自身是否还是思想政治辅导员感到困惑。

其次,工作成效难以保证。目前的学生事务工作流程管理模式是各职能部门以辅导员为直接桥梁,所有的工作任务均需通过辅导员安排处理,这样就导致辅导员成为学生事务流程管理中的“瓶颈”。因为同一时段辅导员可能同时接到不同职能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由于辅导员本身需开展常规学生思政和管理工作,因此受时间和精力的影响,难以专注做好每项工作,只能把职能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再次“转包”给班级几个主要学生干部,在“转包”过程中,又因为受到辅导员没有及时或遗忘安排任务、职能部门对工作任务要求不够明确、辅导员指导不够到位、学生干部不够认真细心等因素影响,最终导致工作成效难以保证。

再次,培训指导难以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职能部门对要求辅导员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培训指导难以到位。由于受辅导员岗位特殊性的影响,辅导员难以有专门时间参加不同职能部门不同工作任务的培训,而且即使辅导员都参加不同职能部门不同工作任务的培训,也可能因为培训次数多或不同部门交叉培训而产生遗忘,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其二,辅导员对要求班级主要学生干部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培训指导难以到位。由于辅导员本身对不同职能部门不同工作任务的要求理解不够到位,对班级主要学生干部的培训指导的效果显然是难以到位的。

最后,优良做法难以持续。按目前的学生事务流程管理模式,职能部门缺乏与班级学生干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同班级学生干部在完成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时可能会产生一些优良的做法,总结出一些好的工作经验,但由于职能部门缺乏与班级学生干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没有及时发现这些优良的做法和好的工作经验,而且辅导员也忽略及时总结并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这些优良的做法和好的工作经验将随着学生干部的毕业而流失,难以持续。

二、优化高校学生事务流程管理模式的途径

第一、通过拓宽工作渠道,消除工作流程中的瓶颈。通过设置由学生干部组成的学生事务专员队伍,给每个职能部门,甚至每个职能部门每项工作配备一支专门的学生事务团队,依托他们开展具体学生事务工作,改变现有的单纯依靠辅导员安排处理工作任务的局面,消除了工作流程中的瓶颈,拓宽职能部门的工作渠道。

第二、通过培养专业团队,促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职能部门组织服务于本部门的院(系)学生事务团队和班级学生事务专员,就所要開展的工作以及工作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的培训、指导,并把他们培养成为一支专业化的团队。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程序简单的工作任务,职能部门可组织院(系)学生事务团队进行专门培训,培训后,由该团队负责培训、指导班级学生事务专员开展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提供咨询,实施过程管理和结果审核,确保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对于程序复杂的工作任务,职能部门可组织院(系)学生事务团队和班级学生事务专员同时进行专门培训,院(系)学生事务团队实施过程管理并负责收集、及时向职能部门反馈工作实施过程中班级学生事务专员遇到的共性难题,同时协助职能部门进行再次指导、培训。通过这个途径,首先,密切了职能部门与院(系)学生事务团队和班级学生事务专员的交流与沟通,一些好的经验、做法职能部门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总结,不断传承;其次,职能部门只要指导、培训一期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学生事务团队,之后,就可以安排第一期的学生事务团队指导、培训第二期学生事务专员团队,并以此类推;最后,由于受到专门的培训、指导,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院(系)学生事务团队可以在纵向和班级学生事务专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班级学生事务专员在横向也可以进行经验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工作专业化水平。因此,优化后的学生事务工作流程管理模式可促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通过科学分工,促进学生工作和谐开展。具体分工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辅导员根据不同职能部门工作任务的特点,建立班级学生事务专员队伍,督促他们及时、认真完成职能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同时为他们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并协助他们向上级反馈他们不方便反馈的困难和意见。第二,院(系)根据不同职能部门工作任务的特点,挑选优秀大学生,建立精干的学生事务团队,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督促他们认真学习、领会职能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及时、有效地指导班级学生事务专员完成职能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同时协助他们和辅导员向职能部门反馈他们不方便反馈的困难和意见。第三,职能部门负责培训、指导学生事务专员队伍,并通过他们促进工作任务地落实,提高了工作的成效。优化后的学生事务工作流程管理通过科学地分工,辅导员节约了从事具体学生事务工作时间和精力,有利于深入开展学生思政工作;职能部门因为有一支学生事务专员队伍协助落实工作,工作有抓手,效率有保障,改变了把许多工作直接安排给辅导员并通过其来完成的状况,减少了对辅导员工作的误解和埋怨,职能部门和辅导员之间存在的工作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促进了学生工作和谐开展。

第四、通过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职能部门通过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制定科学的办事流程、学生事务专员培训机制、培训方案、意见反馈沟通机制、学生事务专员队伍考核办法、激励机制等,不断推动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第五、通过搭建锻炼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才干。通过设置学生事务专员岗位,不仅让在岗的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多向思维,培养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养成务实、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增强公文写作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等,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推动学生事务工作的开展,并使大学生在工作锻炼中充分感受工作的艰辛,从而认同高校教职员工的教育管理工作。

三、实施优化后的学生事务流程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职能部门应注意的事项:第一,职能部门需明确梳理并制定各项工作任务的办事流程;第二,认真做好院(系)学生事务团队和班级学生事务专员的培训、指导工作;第三,引导院(系)学生事务团队和班级学生事务专员之间进行纵向与横向的经验交流,及时总结、反馈工作经验;第四,及时做好与院(系)、辅导员的沟通、协调工作,特别是院(系)学生事务团队和班级学生事务专员在人员配备、工作态度等方面出现问题时,要及时与院(系)、辅导员进行沟通、协调。

院(系) 应注意的事项:第一,院(系)要积极支持职能部门开展工作;第二,院(系)根据不同职能部门工作任务的特点,挑选优秀大学生,建立精干的学生事务团队;第三,院(系)要注重队伍建设,制定并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事务团队认真、及时完成职能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第四,发挥好桥梁作用,及时做好职能部门、辅导员和院(系)学生事务团队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减少和缓解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职能部门与辅导员之间的误解和矛盾。

辅导员应注意的事项:第一,辅导员要积极支持职能部门开展工作,优化学生事务流程管理并不代表辅导员与学生事务工作的绝对切割,而是对学生事务进行科学、合理分工,辅导员仍然需要关注、支持职能部门安排的学生事务工作;第二,辅导员应根据不同职能部门工作任务的特点,安排相应的班干部担任班级学生事务专员并督促他们认真参加培训,积极落实工作;第三,辅導员要高度重视班级学生事务专员队伍建设,积极帮助他们在班级树立威信,及时解决在班级开展工作遇到困难,制定并完善激励机制;第四,及时做好与院(系)、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蔡国春.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和机制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7).

[2]周倩.中美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比较[J].教育与现代化,2005,(4).

[3]濮小金.浅谈院校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J].经济研究导刊,2009,(16).

[4]罗晨晖.基于流程优化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事务管理模式 篇7

精细化管理这个概念一开始是在企业界使用的, 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日本。与传统管理明显不同, 精细化管理强调以人为本, 追求不断进步和自我完善。如今, 越来越多的社会领域开始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 旨在提升管理效率, 提高管理质量。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摇篮, 在管理学生事务时, 也可以使用精细化管理模式, 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实施各种管理活动。本文尝试研究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 意在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复合型概念, 有三点基本内涵, 包括:“精”, 对学生事务管理要抱有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 明确工作重点, 使学生管理能真正发挥影响、塑造和引导作用;“细”, 即学校管理工作要涵盖学生事务的方方面面, 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 从点点滴滴做起;“化”, 即制度化, 学生事务管理要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具体而言, 在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现阶段, 高职院校要加大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论研究, 提高学校管理学生事务的能力, 将精细化管理模式渗透到管理过程中。另外, 不仅要研究精细化管理模式, 还要学习、掌握与学生事务管理的其他理论, 比如目标管理理论、激励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系统理论等, 特别是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通过辩证主义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规律, 从思想层面改变管理学生事物的陈旧观念, 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将精细化管理贯彻始终。

2、完善精细化管理的规章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高职院校需要完善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保障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在既定范围内运行。具体而言, 构建学生事务规章制度时, 要恪守操作性强、奖罚分明、细致周密的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优化领导机制,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和学生管理工作机制, 将全校教职工的力量一齐调动起来, 全员参与学生事务管理;优化岗位责任制, 明确管理学生事务的具体责任, 使学生管理工作者各有分工, 防止相互推诿现象的产生;优化激励机制;高职院校要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估, 结合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 以此调动工作者管好学生事务的积极性, 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提升管理能力。

3、改善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方法

21 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 科学技术蓬勃发展, 高职院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形势, 积极采取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 成立功能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 拓展师生沟通渠道, 对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手段进行有力的创新。具体而言, 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要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将学校的各种信息 (学校新政策、学校最新科研成果、学校重要通知等) 传达给学生, 使学生密切关注学校发展;还要将国家的最新政策 (就业政策、经济政策等) 告诉给学生, 使学生不与社会脱轨;另外, 管理工作者还要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听取学生的心声与意见, 如今, 微博、微信、QQ、论坛等网络平台已经在高职生群体中有了很高的普及度, 借助这些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而提高学生管理效果, 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

4、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要想贯彻落实精细化管理模式, 离不开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的支持作用。事实上, 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工作者队伍建设, 为他们提供多元化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使工作者提升综合素质, 以更好的面貌应对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其一, 高职院校要扩充培训方式, 利用本校的有利资源组织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培训, 培训方式不仅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理论介绍、经验交流、政策传达, 还要包括视频学习、校际交流、问题讨论、导师制等新型培训方式, 以此增加工作者的见识, 提升他们的能力, 为他们创造性地实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其二, 高职院校还要改进培训制度, 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做出明确规定, 使学校的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化;其三, 高职院校还要尝试探索分层分类培训, 即结合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的具体工作职责, 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层次, 主要包括管理工作者, 一线工作者和工作参与者等, 根据具体的分类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 这样可以确保培训的实效性, 全面满足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升业务能力和处理水平的要求。

三、结束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 在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中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这是一项精益求精的系统工程, 可以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高职院校要重视这种新型管理模式, 落实相关规章制度, 加强工作者教育培训, 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为高职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红军, 程亚鹏.高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模式深析[J].世纪桥, 2012 (7) :70-71.

[2]赵长勇.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实施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18) :284-284.

[3]汪俊峰.精细化管理浅谈[J].科技信息, 2013 (3) :457-458.

[4]鞠家玉.高校考试精细化管理的探索实践[J].管理学家, 2011 (3) :248-248.

[5]赵璐璐.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探究[J].学理论, 2011 (34) :197-198.

事务管理模式 篇8

推进基层重要事务规范化管理工作, 把基层重要事务管理和干部用权行为纳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轨道, 打造一个从决策、执行到监督、评估的完整监控链条, 河北省的国有企业具有坚实的基础。从2009年开始推行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 按照职权法定原则, 进行了依法确权、编制职权目录、制定权力运行流程图、公开权力行使过程等一系列工作。这项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 使职工群众在充分享有知情权的同时, 更好地行使监督权, 促使权力规范运行。通过三年多的努力, 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 成为企业领导人员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冀中能源股份公司作为河北省基层重要事务规范化管理试点单位, 对企业基层重要事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了有益尝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河北省党务公开和基层重要事务规范化管理工作会议上, 作为唯一的企业代表做了经验介绍。

1 以优化流程为核心, 保重要事务规范运行

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通过全面梳理、确认申报、组织审核、公示公开四个步骤, 梳理重要事务320项, 科学设计流程图324个, 使重要事务事项依据即定的“轨迹”规范运行;利用“五字工作法”, 即通过查、问、亮、审、核五个步骤, 查找界定A级廉洁风险点482个、B级224个、C级158个, 实行“红、蓝、黄”三色预警, 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 并在流程图的相应位置上明确标注, 起到了警示防范作用。同时, 从“制权、管钱、用人、公开”的业务角度入手, 细分业务流程监控点和监控部位, 把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廉洁要求与信息化建设相融合。升级了财务管理系统, 开发“采购供应管理”、“煤炭运销管控”系统应用软件, 引进了全面预算管理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煤炭销售、物资采购、资金支付等业务网上操作、系统监控, 做到信息留痕, 过程不可逆, 从技术上杜绝了人为操纵, 提升了重要事务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科学化水平。$

2 以岗位廉洁风险管控为载体, 保重要事务健康运行

(1) 以各级领导人员为重点, 强化风险防控。建立了“公司—矿厂—区科”三级联动的创建格局, 在全员防控廉洁风险的基础上, 突出对各级领导人员的重点防控。各级领导人员作为重要事务的主责人, 定期进行分析、研判和评估, 定期填报《廉洁风险评估预警表》, 查找廉洁风险, 制定防范措施, 强化岗位防控。同时, 制定了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为规范和岗位勤廉标准, 各级领导人员每年一次述廉、两年一次评廉考廉, 开展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情况的专项监察。形成了内部防范有制度、岗位操作有标准、事后考核有依据的廉洁风险防控体系。

(2) 以重点领域为关键点, 加强重点监控。采取点上深化、线上延伸、面上拓展的方式, 突出对企业“三重一大”事项的监控。构建了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4532”监控模式。即, 建立一个工作运行机制, 抓好招投标、材料采购、资金预 (结) 算、工程变更四个重点环节, 实行廉洁立项、约谈告诫、公开公示、项目后评价、决算审计五项制度, 实施常态性、动态性、惩戒性监督检查, 确保干部规范用权, 实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双优”目标;完善了干部选拔、交流轮岗、干部竞聘制度。基层单位的总会计师、财务科科长、煤销科科长实行4年一次的交流轮岗;公开竞聘公司团委副书记、文秘人员、新闻记者、外埠矿区技术人员等各类人才97名;还先后将961名优秀农民工转为正式合同制员工, 由于转工程序公平、公正、科学, 监督有力, 得到了臧胜业、宋恩华等省领导的高度关注, 批示在全省推广。

(3) 以关键环节为着眼点, 强化过程监控。对干部选任、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物资采购、招投标等高风险职权运行实施全程监督, 凸显关键环节, 加强监控力度。物资采购突出招标、合同签订和质量验收等关键环节的监控;干部选拔任用突出提名、考察、会议决策等环节的监控;招投标突出对开标、评标、定标等环节纪检监察部门全程跟踪实施重点监控;呆废物资处理, 强化对部门联合鉴定和竞拍两个环节的监控。同时, 建立了重要事务运行记录制度, 按照重要事务的运行程序, 将关键环节的运行情况如实记载下来, 以备检验程序设计实效、倒查和追究责任。

3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保重要事务科学运行

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重要事务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重点和主线, 对现有制度进行清理, 已过时的停止执行, 有缺陷的修订完善, 需要细化的制定实施细则。首先, 理顺了董事会、党委全委会和总经理办公会三会议事规则, 修订完善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93项, 确保重要事务运行到哪里, 制度就管控到哪里, 防范措施就落实到哪里, 达到了以制度约束权力, 以制度规范重要事务运行的目的。其次, 健全了《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后续审计管理规定》、《建设 (工程) 项目监督审计管理办法》等系列内部审计制度, 加强对大额度资金使用、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概 (预) 算、决算和竣工交付使用等环节的审计监督, 发挥内部审计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作用。第三, 建立了由纪委牵头, 监事会、监察、审计、法律、工会、组织、人事等部门参加的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召开会议, 研究企业的重大检查、督查工作;共享信息, 及时交流和通报各监督主体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需提请共同研究解决办法或制定防范对策的问题;研究监督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形成了审计监督、民主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三方联动”的大监督格局。

4 以公开透明运行为抓手, 保重要事务透明运行

突出制权、管钱、用人三个重点, 最大程度地落实党员与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党务公开积极推进, 企务公开不断深化。推行公司、矿厂、区科三级党务和厂务“双务”公开工作机制, 构建“四个四”公开模式, 即:公开内容“四明确”, 公开时限“四及时”, 形式实现“四个一”, 公开标准“四规范”。建立公开栏、电子显示屏、“阳光平台”网页等公开载体。还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平台, 对动态性、阶段性、临时性、应急性工作即时公开。同时, 制定了企业党务、企务监督考核机制, 修订了《企业廉情监督员工作制度》, 充分发挥廉情监督员的监督职能, 对公开内容进行监督、反馈, 促使“双务”公开工作落在实处, 收到实效, 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总之, 要想运行好以优化事务运行流程为核心、以岗位廉洁风险管控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公开透明运行为抓手的“四维”企业基层重要事务规范化管理模式, 需要以保障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建立健全企业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为目标和主线, 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完善企业惩防体系为重要保障和手段, 以规范基层事务运行程序、增强基层工作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和为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 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推进, 逐步形成完整的运行机制, 着力推动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为企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1]河北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提高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促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冀纪字[2012]5号) .

事务管理模式 篇9

在现代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中, 用户自定义的多事务处理的设计与管理是否合理, 对于提高数据库运行性能非常重要。Power Builder是一个开放的协作式环境, 具有可以访问任何一个常用的后台数据库系统的开放系统功能。在一个多用户客户/服务器结构中, 服务器驻留的数据库可能不止一个, 客户端可能还有本地数据库, 这就有可能发生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数据库有多个连接请求, 而在一个客户应用中同时要实现与多个分布数据库连接的情况。此外, 将来随着用户业务的扩展, 还可能引起数据库类型和数量的增加, 或选择其它数据库系统。而所有这些功能要求的实现都建立于事务处理的基础上, 因此事务处理的组织、管理与设计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尤其在开发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和分布式处理以及事务的并发控制中对系统的整体性影响很大。

2 事务对象的基本应用

当应用程序与单一数据库进行通信时, 仅使用Power Builder提供的默认全局事务对象SQLCA就能满足要求。如果要管理许多并发的用户数据库请求和连接处理, 必须建立附加的事务对象。为实现与多个数据库进行连接, 则需要创建多个事务对象, 每个事务对象负责一个数据库连接。

2.1 事务对象的基本特征

在大型应用软件开发设计中, 事务处理的管理与控制基于事务对象进行, 每执行一次COMMIT提交或ROLL-BACK回退, 都影响到事务对象处理状态。事务对象是一个特殊的不可视对象, 它拥有用于连接数据库及从数据库得到反馈的所有信息, 为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的通信提供一个通信区并实现与之相关的进程处理[1]。事务对象的属性包含数据库连接参数, 事务处理依据连接参数建立与数据库连接, 完成所需的数据库操作。事务对象除具备对象的所有特征外, 还有原子性、一致性和提交的可控性等特征。

2.2 事务对象的重载与多态性应用

应用中可通过多个事务对象与一个数据库建立连接, 这多个连至同一数据库的事务对象其属性可互有差异, 当应用支持多个不同用户连接同一数据库时, 不同事务对象的UID和PWD可不同, 而其它连接参数可相同。设数据源DSN1指向一特定DBMS, 事务对象A1, A2, …, Am, …, An可同时以各自的参数与DSN1建立连接, 当应用需要动态切换数据源时, 可通过事务类的声明和赋值使事务对象An完全等价事务对象Am, 从而形成多个不同名事务对象具有同样的事务处理功能, 这是多态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对于使用事务对象An的应用来说, 数据源动态切换前后, 同样的An却连接到不同的DBMS, 类似函数重载。利用事务对象对多态性与重载的支持开发多用户多数据库管理信息软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但目前尚无有关经验可借鉴, 容易被开发者忽视。笔者在实际工程设计中, 正是利用事务对象的这种多态性与重载, 实现了同一应用环境中多个不同身份用户对多个数据库操作的安全性管理。同时, 利用事务对象重载, 使应用能方便地运行于不同的数据库环境, 真正做到库对象的位置对用户的透明性。

2.3 合理利用事务对象缓冲池

在多事务处理设计中, 多用户事务控制管理是重要的一环。多用户多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数据库连接频繁发生, 每次都有数据库建立CONNECT以及应答等一系列系统资源开销, 合理利用事务对象缓冲池, 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库运行性能[2]。

采用传统设计方法不使用缓冲池时, 每当执行DIS-CONNECT时, Power Builder从物理结构上终止数据库事务处理。而利用缓冲池技术进行设计时, 每当执行DIS-CONNECT时, Power Builder只是逻辑上终止数据库事务处理, 并提交数据库改变, 在物理结构上并不删除事务处理, 在事务对象缓冲池中依旧保持与数据库的连接, 欲再次连接缓冲池中已解除连接的事务对象时, PowerBuilder仅检验本次连接的参数是否与缓冲池中相应的事务对象连接参数一致, 这些参数包括DBMS, 服务器名和数据库名等, 一旦匹配, 只要建立新关联即可, 而将数据库重新建立CONNECT以及应答等一系列系统资源开销省去, 极大地提高了系统性能。同时, 由于并未从物理结构上删除事务处理, 因此在多用户情况下, 其他数据库操作者仍然可以继续使用数据库事务处理。正是基于这些功能, 使得C/S和B/S体系结构并发数据库控制的设计更加灵活和有效, 其代价只是内存资源开销由于缓冲池而略有增加, 这对于目前大多数客户机内存的普遍配置而言均不存在问题。

2.4 自定义事务对象

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中, 应根据系统的需求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 可能需要创建多个事务对象并进行管理, 具体实现的方法有多种。其原则是使用方便、灵活并便于DLL动态库运行模式。例如采用用户自定义函数的方式创建用户事务对象, 在声明事务对象类用户变量后可定义用户函数:

uf-db-connect (Transaction用户事务对象名, String DBMS, String数据库连接数参数串) , 需要创建用户事务对象时, 只需调用uf-db-connect函数并提供所使用的事务对象名、DBMS和数据源连接串3个参数即可。

2.5 应用中需注意的其它问题

1) 在完成数据库操作后, 应解除与数据库的连接。当关闭一个事务对象的数据库连接时, Power Builder自动执行一个COMMIT语句。当一个用户自定义事务对象完成了它的使用之后, 应该将它清除, 以释放它所占据的内存空间。因为Power Builder自动创建和清除系统默认的事务对象SQLCA, 所以不用对SQLCA执行清除。

2) 程序中有2类语句在执行后应该检查事务对象的SQLCode属性返回代码, 以判断相应操作是成功还是失败, 然后根据判断结果做出相应处理。这2类语句为:事务管理语句 (如CONNECT, COMMIT, DISCONNECT) 和嵌入式或动态SQL语句。

3) 执行DISCONNCT时应注意Power Builder会自动执行COMMIT。

4) COMMIT终止工作逻辑单元, 并保证自当前开始的工作逻辑单元成为新的工作逻辑单元。

5) ROLLBACK终止工作逻辑单元, 变更无效, 开始新工作逻辑单元。

6) 数据库应用开发时还应考虑何时CONNECT和何时COMMIT, 其目的是使性能最优, 锁滞 (lock) 和资源使用最小。在非长运行连接方式下 (no long-running connection) , 在连接生命期内CONNECT占用大量时间并占用很多资源, 当时间资源更为重要时, 可限制非缓冲CONNECT数目。宜采用长运行连接方式 (long-runing connection) 。

7) 连接一旦建立, SQL语句可能会在数据库服务器入口形成锁滞。在给定时间内锁滞越多 (lock) , 很有可能使别的事务对象挂起的越多。

8) 要决定是否值得采用长运行连接方式, 应考虑只有在绝对需要时, 才将应用采用长运行连接方式连至数据库, 所有事务完成后, 应马上解除连接。如采用长运行连接方式, 应尽可能恰当地执行COMMIT, 以保证所做变更在数据库端被及时执行。更重要的是有些语句执行CON-NECTION后, 很可能已在数据库入口被封锁, 应及时发送COMMIT语句以释放这些封锁。

9) 使用函数Settrans () 或settransobject () 的依据, 取决于采用datawindow事务处理的缺省进程调度, 还是在脚本中对事务处理进行控制干预 (settransobject () function) 。由于系统性能要求的限制而无法采用长运行连接方式时, 必然要形成多个短暂事务处理, 此时可利用缺省datawindow事务进程。如果希望连接处于保持打开并周期性地进行commit, 则应使用settransobject () 函数使得对事务处理可控。

3 结论

借助事务对象缓冲池、对象重载与多态性进行应用框架设计, 合理配置数据库事务对象缓冲池工作方式, 使得与数据库连接的开销最小, 支持的连接尽可能多, 大大的提高了数据库运行性能。

(编辑:王智圣)

参考文献

[1]李国民, 张磊.PowerBuilder7编程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网格数据库事务管理策略 篇10

事务管理是传统数据库的关键技术之一[3],同样网格数据库要能充分发挥其协同处理能力,它也离不开事务管理。在相关的研究中人们已经对多数据库系统的事务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6,7],虽然网格数据库与多数据库在某些方面有类似之处,但是网格数据库的分布地域以及节点数据库的协同处理能力是多数据库系统无法比拟的,也正是由于网格数据库的特殊运行环境网格平台,使得网格数据库的事务管理与其他数据库的事务管理有着不同。本文对网格数据库的事务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网格数据库全局事务与局部事务的概念,并作了相关形式化定义,为了保证全局事务的正确执行,网格数据库全局事务必须串行化,我们给出了网格数据库全局事务串行化的条件,并进行了相关证明。

1网格数据库的事务形式化模型

1.1网格数据库中的全局事务与局部事务

网格数据库由运行于网格平台上的节点数据库和网格平台一起组成,这些节点s1,s2,…,sn上的数据库独立且具有自治功能。网格数据库将在网格环境中所有节点数据库提供的功能服务化,充分利用网格的优势,提供多个数据资源协同工作。一个应用发出请求的时候,网格平台管理系统根据整个网格环境的运行状况,选择合适的一个或多个节点数据库提供的一个服务或多个服务来完成该项请求任务,并返回结果。假设现有一个服务请求Ti,就某一个节点数据库无法来完成或者是为了提高执行这个服务请求的速度,需要网格环境中的多个节点数据库共同完成该项请求(在网格环境中,只要有空闲的服务就提倡充分使用该服务),可将这个服务请求分解成Ti1,Ti2,…,Tin,让网格环境中的所有服务一起来共同完成某个或者某些服务请求。我们称Ti1,Ti2,…,Tin为网格数据库的全局事务,且Ti1,Ti2,…,Tin称为事务Ti的子事务。如果服务请求Ti在网格数据库中由某个节点数据库所提供的服务就能完成,称Ti为局部事务。网格数据库的全局事务与局部事务的关系如图1所示。

1.2网格数据库事务形式化模型

为了给出网格数据库的事务形式化模型,先引入几个操作符:

Ω:事务所有读、写操作的集合。Ω(Ti)表示事务Ti中所有读、写操作的集合;

Θ:完成事务操作所需数据库服务的集合。Θ(Ω(Ti))表示事务Ti中所有读、写操作完成所需要的数据库服务的集合;

Ψ:事务所有读、写、提交、回退操作的集合。Ψ(Ti)表示事务Ti中所有读、写、提交、回退操作的集合。

根据网格数据库中全局事务和局部事务的说明,下面给出与网格数据库事务形式化模型有关的形式化定义。

定义1 节点数据库组成网格数据库的每一个自治的数据库均被称为一个节点数据库。存放在场地i的DBMS中的节点数据库的数据集记为LDBi,网格数据库的数据集用GDB表示。

定义2 局部事务提交给场地j中DBMS(记为DBMSj)的事务Ti是一个局部事务,如果Θ(Ω(Ti))⊆LDBi。在DBMSj上所有局部事务记为undefined,GDBS中所有局部事务记为:

undefined

定义3 一个事务是全局事务(GTi),当且仅当

(i)Θ(Ω(GTi))⊆GDB;

(ii)∀LDBkΘ(GTi)⊄LDBk。

定义3表明全局事务所完成的任务请求,不是由一个节点数据库所提供的服务能完成的。全局事务是所有节点数据库上子服务对应的子事务的并集。

2网格数据库全局事务的串行化

由前面的内容可知,网格数据库中的一个事务操作同样是由一组读写操作组成,事务的结束同样也是以提交或放弃为标志,这些读写操作分别用ri、wi来表示。在某个节点sk上的局部调度用Sk来表示,这个局部调度是由一组在节点sk上执行的局部和全局事务组成。

定义4 如果局部调度Sk包含一个wi操作,在它之后执行的是rj操作,并且在rj执行之前Ti不放弃,我们称事务Ti关于操作wr与事务Tj冲突。如果事务Ti关于操作rw、wr、或者ww与事务Tj冲突,我们说事务Ti与事务Tj冲突。

定义5 对于事务Ti、Tj∈Sk,如果Ti、Tj在调度Sk中冲突,且Ti在调度Sk中提交,那么在Ti提交前Tj不提交,则称调度Sk是严格可恢复调度。它们的调度次序是Ti先于Tj。

对每一个全局事务,全局事务管理器(GTM)首先选择一个能够执行相关局部事务的节点数据库,然后根据这些局部事务执行时是否有冲突来决定该事务是接受、延时还是放弃。由于节点数据库的自治性,可能会出现有的局部事务提交,而有点的局部事务回滚,使得全局事务执行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为了保证结果的正确性,一个比较通用的方法就是实现局部事务的全局可串行化调度。

下面来考虑一个网格数据库系统。如图2所示根据网格数据库全局事务和局部事务的定义,我们知道,这里的事务T1、T2是全局事务,T3、T4是局部事务。在节点s1上的数据库中有数据项a和b,节点s2上的数据库中有数据项c和d。全局事务T1、T2分别定义如下:T1:r1(a)r1(c);T2:r2(b)r2(d)。

节点上的局部事务T3、T4分别定义如下:T3:w3(a)w3(c);T4:w4(b)w4(d)。

假定事务T1在事务T2执行和提交之后执行和提交,那么在两个节点上将产生两个局部调度S1和S2,调度次序分别如下:

S1:r1(a)c1w3(a)w3(b)c3r2(b)c2

S2:w4(c)r1(c)c1r2(d)c2w4(d)c4

最后的结果是,在节点s1上事务T1发生在事务T2之前,节点s2上事务T1发生在事务T2之后,因此事务的全局串行化得不到保证。

为了能够维持网格数据库中事务的全局串行化,我们给出下面的定理。

定理1 对一个网格数据库系统,假设每一个节点数据库上的局部调度都是严格可恢复调度,那么如果网格数据库的全局服务请求(全局事务)所产生的全部子服务(局部事务)像在节点sk上的局部调度Sk一样,存在一个全局的调度次序,那么这些全局事务是可串行化的。

证明 假设这些全局事务不可串行化,并且在每个节点上存在一个全局的调度次序,那么对将在节点sk上执行的全局事务Ti、Tj来说,事务Ti在事务Tj前提交,那么事务根据定义6知,Ti的调度次序先于Tj。又因为每一个节点上局部调度是严格可恢复调度,所以所有的全局事务T1,T2,T3,…,Tr一定存在这样的一个环,事务T1在节点si1上的调度次序先于T2,事务T2在节点si2上的调度次序先于T3,等等,事务Tr在节点sir上的调度次序先于T1。现研究节点sij上的事务Tj和Tk,如果事务Tj先于Tk,则在总的调度次序中Tj先于Tk。因为节点sij上的事务Tj先于Tk,根据定义5知,节点sij上的调度是严格可恢复调度,所以在节点sij上Tj在Tk执行前提交,那么它们在总的事务调度次序中Tj先于Tk。同理可得在总的事务调度次序中T1先于T2,T2先于T3,…,Tr先于T1。这说明全局事务T1,T2,T3,…,Tr是全局可串行化的。

下面我们用一个有向图来表示网格数据库中的全局事务执行过程。

定义6 网格数据库中任意一个全局事务执行过程用一个有向图来表示,它是一个四元组,G=(GT,LT,E),其中:

1) GT是全局事务的集合;

2) LT是局部事务的集合;

3) E是符合下列条件的边的集合:

i) 连接GT中全局事务顶点的边集。对于任意的两冲突的全局事务GTi,GTj∈GT,如果GTundefined,GTundefined分别为全局事务GTi,GTj在节点sk上的局部子事务,那么存在一条从GTi到GTj的E边;

ii) 如果E是连接GT和LT中顶点的边集。对于任意的两提交给节点数据库DBMSk的冲突事务Tki和Tkj,那么边集E中可以包括全局事务顶点间、局部事务顶点间、全局事务顶点与局部事务顶点间的边集。

定理2 网格数据库的事务是可串行化的,当且仅当它的全局事务和局部事务所构成的事务图中无环存在。

证明 1)先证明充分性。即网格数据库的事务图边集E没有环存在,网格数据库事务是可串行化的。因为事务图没有环存在,则由定义可得,对局部事务一定是可串行化的。对事务图中与全局事务相关的点也无环存在,不失一般性,假设全局事务集GT={GT1,GT2,…,GTn},因为无环存在,可对GT1,GT2,…,GTn进行拓扑排序,现假设拓扑排序结果为GTi1,GTi2,…,GTin(i1,i2,…,in是1,2,…,n的一个排列),根据前面的假设,可得网格数据库事务执行过程(GP’)是GTi1,GTi2,…,GTin的一个串行执行的事务经历。将事实上的网格数据库事务执行过程设为GP,下面我们来证明GP≡GP'。设任意两冲突操作p,q,如果p∈GTi,q∈GTj,且p

2) 再证明必要性。即网格数据库事务执行过程是可串行化的,证明事务图中边集无环存在。假设事务图中边集存在全局事务环,设为GTi1,GTi2,…,GTin,…,GTi1,设事务串行执行过程为GP,则由定义可得,∃p∈GTi1,∃q∈GTi2,p在q之前执行,由串行执行的定义得,在GP中,GTi1中所有操作均在GTi2之前执行,以此类推有GTi1的所有操作均在GTin之前执行,同时GTin的所有操作均在GTi1之前执行,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此事务图中无环存在。下面来讨论事务图中边集仅存在局部事务环的情况,设为LT1,LT2,…,LTi,…,LT1,这个环说明存在事务LTi,事务LTi-1有操作在LTi之前执行,且事务LTi也有操作在LTi-1之前执行。而每一个局部事务执行过程均认为是可串行化的,那么LTi和LTi-1应该是全局事务,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局部事务执行过程是不可串行化,这与局部事务执行过程串行化矛盾。当LTi和LTi-1为全局事务时,那么又回到刚刚的证明上去了。所以事务图中也应该无局部事务环存在。

3结束语

网格数据库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刚刚起步,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本文主要是从事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将网格数据库中的服务事务化,当作事务来进行管理,并对网格数据库中的全局事务和子事务进行了定义,并给出了有关事务的形式化定义。为了保证事务执行结果的正确性,提出了保证事务正确执行的相关定理,并加以证明。今后我们的研究工作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网格数据库系统的事务管理理论体系,提高事务管理的效率,研究网格数据库事务管理的算法实现,并在实际系统的开发中加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Foster I,Kesselman C,Tuecke S.The anatomy of the gri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percomputer Applications,2001,5(3):200-222.

[2]Fedak G,Germain C,Neri V,et al.XtremWeb:Ageneric global compu-ting system.In:Proceedings of the 1st IEEE/ACM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luster Computing and the Grid,2001:582-587.

[3]Breitbart Y,Silberschatz A,Thompson G R.Reliable transaction man-agement in a database system.In Proceedings of ACM-SIGMOD 199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Atlantic City,NewJersey,1999:215-224.

[4]Breitbart Y,Georgakopolous D,Rusinkiewicz M,et al.On rigorous trans-action scheduling.IEEE Transaction on Software Engineering,1991.

[5]Elmagarmid A K,Du W.A paradigm for concurrency control in hetero-geneous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s.In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1998.

[6]Lu Zhengding,Yang Yuping,Li Changlei,et al.Maintaining consistencyin multidatabase systems[J].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Develop-ment,2001,38(2):157-162.

事务管理模式 篇11

摘 要:本文从湖南司法警院院法律事务专业原有基础与面临困难出发,探讨了法律事务专业技能抽查模式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

关键词:法律事务专业;技能抽查;司法行政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律事务专业在湖南省乃至全国的同类院校专业建设水平中处于先进行列,于2012年立为全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经过三年建设,在校局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专业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制度、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完成了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任务,实现了特色目标。2016年2月顺利通过了省级重点建设项目验收,成为省级特色专业。

高职院校自开设法律事务专业以来,也没有形成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给专业和课程建设增添了难度。我院法律事务专业于2013年开始着手准备开发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和题库建设,于2014年获批为省级拟开发专业项目,以项目建设促专业建设,以项目实践促课题理论研究。

一、我院法律事务专业原有基础与面临困难

(1)在湖南省的高职院校中,我院的法律事务专业具有以下两个明显优势:其一,我院是湖南省唯一一个以法律大类专业作为重点建设的高职院校,是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我院在开设法律事务专业的同时,还设有法律文秘、刑事执行、司法鉴定、刑事侦查和司法警务等10个法律类专业,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法律大类专业群;其二,我院具有浓厚的司法行政行业背景,组建了湖南司法行政职教集团。本专业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行业服务等方面均得到了司法行政系统的大力支持,凸显了专业建设与行业的紧密对接的特色。2014年,省教育厅将法律事务专业确定为省级拟继续开发技能抽查标准的专业。我院法律事务专业成功立项了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省级开发项目,我院成为主持单位。目前,我院正积极联系各合作院校和合作行业企业,开展项目开发方案修订完善以及前期调研工作。

(2)探求专业技能抽查模式面临的困难:法律事务专业面向的基层司法行政行业缺乏明晰的职业标准,使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增添了难度。虽然目前的国家职业资格中有“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相关职业标准,但和基层司法行政行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要求不明晰。专业技能抽查标准最大的特点是将行业最新要求融入其中。为此,参照近年来法律事务专业高职学生初次就业岗位的核心基本技能要求,开发抽查标准,使标准既引领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又反映行业最贴近、最实际的要求,难度非常大。

二、我院法律事务专业技能抽查模式研究内容

通过研究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技能抽查模式,建立法律事务专业教学标准和专业技能考核测试标准,并通过实施该标准进一步推动法律事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构建、专业技能培养、技能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系统建设和改革,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和综合能力,提升法律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实现培养“专业素养好、职业技能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依据法律事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以模块化、行业化、通用化三个原则来剖析出技能抽查标准,分别进行解析,归纳出各个技能的具体开发内容和要求。

专业技能抽查模式包括技能抽查框架、技能抽查方式、技能抽查考核标准、技能抽查题库、技能抽查实施方案等,其中技能抽查框架和抽查考核标准是核心。拟确定五个法律事务专业核心技能模块,分别为民事咨询、人民调解、诉讼能力、合同处理、法律文书写作。

(1)民事咨询技能。具体开发内容包括物权法相关咨询、债权法相关咨询、继承法相关咨询、侵权责任法相关咨询等。

(2)人民调解技能。主要包括纠纷本质分析、调解技巧、调解协议书制作、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衔接、回访再处理等。

(3)诉讼能力技能。诉讼能力主要包括民事诉讼程序技能和刑事诉讼程序技能,根据法律事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专业技能抽查开发中适当侧重民事诉讼程序技能。

(4)合同处理技能。主要包括五个项目:合同的拟定、合同履行纠纷的分析和处理、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法院对合同争议的解决。

(5)法律文书写作技能。法律文书主要包括律师、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司法实务部门的法律文书,法律文书写作是法律实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我院法律事务专业技能抽查模式研究思路

以技能抽查促专业建设,实现法律事务专业内涵式发展。促进学院重新审视专业建设与优化、专业教师和设备的配备与不断加强,高度重视作为核心内容的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以及学生职业习惯、职业素养的养成。同时抓住职业教育关键环节和核心价值内容,建立体现校局合作新内涵抽查标准。充分发挥行业的作用,积极拓宽校局合作的渠道,引进行业标准来支持学校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实现专业与行业的对接,促进基层司法行政行业职业标准的建立。

(1)发挥“行业统筹、校局合作”的专业建设特色,把握技能抽查框架。与全省其他拥有法律事务专业的职业院校建立广泛合作,利用湖南司法行政职教集团的平台加强与各司法局、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司法实务部门的交流,共同制定考核标准,研究开发技能模块。

(2)以考核为手段,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规范基层司法行政行业职业标准。通过技能抽查促进本专业促使课程标准、教学标准规范统一,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提供评价标准,科学检测教学效果。同时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宗旨,为全社会提供一套符合行业需要的基层司法行政职业标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3)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技能抽查。技能抽查考试标准应当随着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使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成为行业从业人员标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以不断发展和完善技能抽查考试模式,实现动态更新、专业提升、满足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波,陈朝.《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丛书》,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浙江金融职业学院“985工程”项目成果:《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理论与探索》,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吴振峰.《高职院校专业技能考评方法比较研究》,湖南大眾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4]何飞红.《关于湖南省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技能抽查工作的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1.

作者简介:

王学梅(1972~ ) 女 湖南郴州人,硕士,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学副教授。

事务管理模式 篇12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活动中各种因素相互之间如何运行, 尤其是管理主体如何影响、作用于管理对象的方式、方法, 是学生事务管理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运动的动态过程和关系。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对于促进大学生发展和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选取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为样本, 分析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各种因素存在的特点, 探索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创新发展方向。

一、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机制与模式

(一) 英美模式:学校服务的机制。

英国在学生事务管理上是一种院校多线横向的机制, 以学校-学院学生事务管理体制与机制为主。在学校层面设立学生事务机构面对全校学生开展工作。在学院层面上, 院长或系主任负责学生事务, 并为每个学生安排一个指导教师, 负责学生全方位的指导, 学院也指定专人面向学生开展职业发展、心理咨询等具体工作, 他们与学校学生事务机构保持联系, 但学校与学院只是合作关系, 不具有隶属关系。美国高等教育起源于英国,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行政的关系, 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民事关系。学校中所有资源都应充分利用以鼓励学生的学习与个人的发展。故美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以人为本”为理念, 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管理目标。学校针对学生的各种需要, 成立相应职能的办公室或各种服务中心, 不通过院系而直接面向学生开展工作。英美两国在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 负责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是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而在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社会环境影响下, 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法律意识较强, 可以从中自行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服务项目。显然, 美国和英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以服务为主, 从而形成了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机制的完全服务的机制。

(二) 德日模式:社会服务的机制。

德国高校推崇的是研究型大学, 在学生事务管理方面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承担、高校参与”的理念, 主张高校学生事务的管理应由社会专门机构而非高校承担, 学校主要承担联络协调功能。学校层面作为学生和社会联系交流的场所, 是以服务与接受服务为管理工具。因此, 德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以民事关系为主, 行政关系为辅, 强调社会化服务。与德国相同, 日本的学生事务管理一般被称为学生支援或学生生活支援。“从国家层面说, 日本拥有国家级专门学生支援机构:该学生支援机构, 具体主持实施日本国家层面的各项学生支援业务。从各学校层面看, 无论国立、公立还是私立学校一般都设置有独立的学生部 (学生处) , 配有专职的人员, 面向全校学生服务。”德国和日本在学生事务管理中, 以服务与接受服务为管理工具。学生是主动地去选择满足自己需要的服务。而且, 由于必须走出校门, 步入社会, 才能获得各种服务, 无形中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使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加“社会化”。因此, 德国、日本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强调社会服务, 是社会服务机制。

二、从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反思我国当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

以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为参照, 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以“命令”为特点, 存在着管理理念、内容、工具、目标等不足。

(一) 管理理念行政命令化。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是根植于高校行政化基础之上的。我国学生事务管理的“命令”机制是以“社会为本”的管理理念。“这种机制过多地关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社会价值、工具价值, 而对人的发展价值重视不够, 其逻辑起点不是教育的需要, 而是政治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 人的主体意识也逐渐增强, 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论导向, 但是在实施上是僵化的, 高校学生工作处的行政职能对于学生是实施教育、监督、管理, 注重学校的安全和稳定, 仍是“以社会为本”, 强调管理主体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

(二) 管理对象客体化。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作为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 他们在接受教育时, 不是完全被动的, 而是具有主动性。”“能够自觉认同管理主体的管理目标和要求, 独立作出判断和选择, 自主调节行为, 具有主体性。”但是在当前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 以社会本位为指导, 管理中更多地注重校园的稳定和安全, 强调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将大学生作为完全受动性、受控性的客体。受动性即大学生完全受管理主体施加的影响和作用。受控性即大学生完全受管理主体控制。

(三) 管理内容日常化。

学生事务管理涉及了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当前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以日常化管理为主要内容。日常化管理是指对学生的招生、报到注册、就业、住宿生活、学习进程、课外活动、贫困资助等方面的技术性管理, 而忽视在其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把学生事务管理等同于企事业单位的其他管理活动。因此, 管理主体把主要精力放在日常管理上, 整天忙于日常事务, 而无暇顾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 管理工具命令化。

“管理工具指的是管理活动中各种规章制度、目标管理、评比奖励、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等) , 管理工具对实现组织运行的稳定性、规范性并获得较高的效率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 受传统行政式管理的思维的影响, 使得学生工作者无法了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化趋势, 对时代特征和需求缺乏认识, 而强调学校的权威性。管理工具是服务于管理层, 而不是服务于学生为主体的需要, 很多管理活动都是通过上传下达, 命令化特色非常明显, 服务成分少。

(五) 管理目标控制化。

“美国学者麦格雷把传统的管理思想叫做‘X理论’, 这种理论主张对管理对象进行管束和强制。”我国当前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正是强调管束和强制, 管理目标是控制好学生, 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防止学生做坏事, 以免影响学校主体的权威性和社会稳定。

三、国外学生事务管理机制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创新的启示

从国外经验来看, 一定的管理机制是一定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管理工具、管理目标综合运行的结果。各国在这些方面存在差异, 由此决定了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不能完全照搬, 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 借鉴国外学生事务管理机制的有益成果, 摈弃其糟粕, 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一)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学生事务管理机制是一种强制性的纵向命令型管理机制。借鉴发达国家“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应当确立由顶层和中层、底层管理理念构成的有机的管理理念体系。

1.“以人为本”的顶层管理理念。在传统的高校管理价值理念上, 突出的是管理者作为教育者自上而下, 绝对权威的信息灌输, 强调“以社会为本”的价值取向, 强调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社会价值和工具价值。而现代的管理理念中, “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成为重要的指导思想, 并且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把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各个方面, 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平等、公平”的中层管理理念。“平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态度, 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待遇;泛指地位平等:平等互利、男女平等、师生平等、同性平等。”随着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概念促使人享受平等。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平等理念就是师生之间人格平等和相互尊重。

“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 (法律、道德、政策等) 、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 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公平理论, 认为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 其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 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的理念, 特别是涉及到资助、表彰奖励、违纪处分、学业判定等方面,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才能形成学生事务管理的合力和向心力。

3.“效率”的底层管理理念。“效率是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效率是一切管理学最重要的目的, 也是任何组织涉及必须考虑的原则之一。学生事务管理的效率应在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机构运行高速;二是机构工作高质量;三是整个管理系统运转灵活高效。为了提高效率, 重视专业分工尤为重要。效率会随着专业化程度的增强而提高。其次是控制管理的幅度, 通常是以被指挥、监督的人数来表示的。

在由顶层和中层、底层管理理念构成的有机的管理理念体系中, “效率”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最起码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最高的管理理念, 而平等、公平则是效率之上、“以人为本”之下的中间层管理理念。如果说效率、平等、公平是工具性管理理念, 那么以人为本就是价值性理念, 对工具性理念起引导和决定作用。

(二)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目标创新。

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目标是注重“人的学习和发展”, 我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就在于它是人存在发展的内在方式”,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有社会工具价值,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和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 在借鉴西方高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目标应当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其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在价值, 社会需要是学生事务管理的社会工具价值, 二者统一才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本旨。

西方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具是服务与接受服务。由此, 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同时发达国家采取服务型机制的适用条件是管理对象心智较为成熟, 社会化程度较高, 自主性、自律性较强。而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 高校与学生之间就是一种单纯的特别行政关系, 使得当时的学生事务管理机制为命令型。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提高, 学生民主意识增强, 倡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高校与学生的关系逐渐朝混合关系发展, 由此决定了学生事务管理机制应当进行相应的变革。

(三) 高校与学生关系及管理工具创新。

1.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具———命令与服务。民事关系是平等的关系, 任何一方不能强制另一方, 而只能遵循自愿的原则, 进行交易。社会和学校提供服务, 学生付出金钱就应该享受服务, 既然是服务, 就不能是强制的, 是学生作为主体自由地选择接受何种服务, 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享受公平和平等, 以达到学生发展的目标。因此决定了学生事务管理工具应当是服务与接受服务, 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应当是民事关系。我国现在的大学生在自主意识上有所增加, 强调社会公平的同时, 缺乏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自律意识和能力、自治意识和能力。加之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都是强制性的管理, 突然的放松有可能造成他们的自由极端化。并且当前学校有国家教育行政制定的规划和任务, 学校的管理目标要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要完成各项任务, 势必需要保证学校的发展需求的满足和安全稳定。因此, 我国高校的学生与学校的关系现阶段不能是完全的民事平等关系, 而应当有一定的行政管理关系。同时, 民事关系决定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具是服务与接受服务, 行政管理关系决定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具是命令与服从。现阶段服务、命令适用的分界线是法律。一般而言, 法律所规定的大学生的民事权利和义务, 可以用服务方式进行管理 (心理咨询、医疗服务、生活住宿等) 。而对法律没有规定的和除民事法律规定以外的行为或活动, 则可以用命令方式进行管理 (安全保障、文体活动、评优奖励等) 。随着社会发展和大学生自律、自治意识的能力等的提高, 应当逐渐扩大服务领域, 而缩小命令适用的范围。因此, 现阶段,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应当是以命令为主导的命令-服务的管理方式逐渐向服务主导的服务-命令的管理方式发展。

2.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具的发展趋势———服务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需要大学生成为能够服务社会的自我实现人。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大学生成为完善的人, 而一个完善的人应当是市民社会中的能够严格自律、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人。而完全服务的机制从整体上将社会纳入了高校学生教育的过程中, 学校与学生关系不再是行政关系, 应是完全的民事关系。各类学生服务机构或者中心, 所提供的产品就是针对学生的各种服务, 例如食宿、打工、文化、就业等社会需求。这种商业性质的服务提高了服务质量, 对于学生而言, 可以充分提升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 从而实现到自我实现人的转变。因此,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的发展趋势是完全的服务机制。完全的服务机制实质是以市场经济的法制为标准的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以人为本、平等、公平、效率理念指导下, 在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需要目标的引导下, 当前应当以混合关系为基础, 以命令与服务作为管理工具, 建立和完善适用当前中国国情的命令与服务结合型管理机制。随着社会发展, 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 应当逐渐建立完全的民事关系, 以服务与接受服务为管理工具, 建立和完善完全服务型管理机制。

摘要:美国、英国、日本、德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根据自己的国情, 由相应的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工具等综合作用形成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的美英模式、日德模式。本文以这些模式为参照, 反观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的命令型, 同时借鉴外国经验, 根据中国国情, 指出我国应当以“以人为本”为顶层管理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管理目标, 在当前建立命令与服务结合的机制, 今后逐渐建立起服务型机制。

关键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以人为本,美英模式,服务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吴亚玲.英国高校学生事务概况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5

[2].夏清梅.中美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的比较[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8

[3].姜玉峰.德奥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及启示[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4].日本的学生事务管理与中国学生工作的比较[OB / OL].ht-tp: / / www.sizhenglunwen.com / political-education / comparative-education /6332.html

[5].黄厚明.试论高校学生管理的本体和功能[J].高教研究, 2010, 1

[6].张耀灿, 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238、276

[7].李亚明.职业院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园导刊, 2011, 3

[8].冯培.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27、56

[9].百度百科[OB / OL].http: / / baike.baidu.com / view /149565.htm#sub149565

上一篇:创建语文教学的新平台下一篇:职高英语教学方法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