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省干线养护公路管理

2024-10-13

国省干线养护公路管理(精选9篇)

国省干线养护公路管理 篇1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国省普通干线公路的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怎样做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 却成为了当下的一大难题。公路的建设固然重要, 但是对于公路的养护却也同样重要。如果不能对公路进行合理的养护和管理, 必将会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 影响公路的运营质量。

一、国省普通干线公路的养护与管理概述

国省普通干线公路是我国的交通运输线路中的一部分, 是本地区与外界之间的重要通道,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干线公路的使用频率较高, 对于它的养护与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公路的养护中, 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公路路况, 维持公路的正常运营。而对于公路的养护和管理主要依靠资金支持和观念上对于公路管理的重视, 以及养护技术的支持。在公路的养护中, 可能会面临着车流量大导致的交通事故等危险, 因此养护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能够在养护中做好对自身安全的保护。目前我国的国省普通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需要我们尽快加以解决。

二、国省普通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养护与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公路养护与管理中, 最基本的问题便是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俗话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一个行业, 还是一个企业, 或者是一个家族, 都需要有相关的制度作为人们工作或者行事的准则。一旦缺乏相应的制度, 这个行业、企业、或者家族便难以正常运行。同样, 对于公路的养护与管理也需要相关的制度来加以规范, 缺乏相关制度, 工作人员的行为便没有了行为准则的指导, 没有了制度的约束, 这对于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极其不利的。

(二) 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公路养护与管理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 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但是目前这一领域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不高, 很多地区的公路养护人员都是临聘的, 并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或者工作经验, 更难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而管理人员也普遍缺乏相关的公路管理经验, 并且有一部分人缺乏对公路管理的认识, 缺乏职业素养和责任心。这都导致目前我国的公路养护与管理问题重重。

(三) 缺乏必要的监管

我国的交通建设事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干线公路的养护工作也是近年来才逐渐兴起的一种职业, 国家虽然开始重视对于公路的管理和养护, 但是却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管机制, 这导致目前我国的公路养护缺乏必要的监管, 只能完全依靠工作人员的自觉性。而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 或者由于自身专业素养的限制没有做好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工作, 公路的整体质量便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四) 资金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缺乏

公路的养护需要资金的支持, 在养护中, 要聘请养护人员, 培养人员, 以及对于公路的养护和维修等, 都需要一定的资金。目前我国的公路养护资金不足, 政府对于养护的资金投入不足, 导致公路养护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尤其是在一些车流量较大的公路路段, 由于对公路的使用比较频繁, 且车辆超载现象普遍, 对公路的破坏性极大, 而养护的费用也在不断地增加。除此之外, 对于公路养护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备, 导致养护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在公路养护中设备和物资难以及时运输到养护地点。

三、做好国省普通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措施

(一) 健全养护与管理制度, 做好监管工作

要做好国省普通干线公路的养护与管理, 需要健全养护与管理制度, 加强对养护管理人员的监管以及对他们的工作的监管力度。公路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家的公路管理制度以及我国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 并且保证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管, 确保他们能够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做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在必要的情况下, 可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解, 对他们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发现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 对于一些不负责任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要给予严厉的处罚, 而对于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鼓励, 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对于在职的工作人员, 管理部门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 让他们认识到公路养护的重要性, 并且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掌握专业知识, 必要时可以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 对于几次考核仍不合格的人员予以淘汰。在以后的人员招聘中, 要严格把关, 招聘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壮大公路养护与管理队伍, 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 加强资金投入, 加强养护安全

政府要加大对于国省普通干线公路的养护资金投入力度, 保证公路养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不会受到资金的限制。同时还要加强公路养护中的养护人员安全, 尤其是在对公路涵洞、路口以及其他危险高发路段进行养护时, 更要加强养护安全, 尽量避免养护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 加强预防性养护和日常养护

对于公路的养护, 不能等到公路遭到破坏后再进行修理及养护, 而是要做好预防性养护, 尽可能避免公路遭受较为严重的破坏。养护人员要定期对路况较好的路段进行检查, 发现可能导致路面破坏的因素要及时进行处理。要做好日常的养护工作, 对路面的垃圾、公路上的排水沟等定期进行清理, 对于可能出现垮塌的地段要及时进行维护。

结语

总之, 做好国省普通干线公路的养护工作, 对于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保证干线公路的畅通, 做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 需要健全养护与管理制度, 做好监管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资金投入, 加强养护安全;加强预防性养护和日常养护。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公路养护与管理, 提高干线公路的运营质量。

摘要:国省普通干线公路的养护与管理, 对于我国公路的整体运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国省普通干线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养护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国省普通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党艳荣, 郭奕.浅谈公路养护体制改革[J].科技传播, 2011 (01) .

[2]宋瑞言.公路养护问题研究[J].科技传播, 2011 (13) .

国省干线养护公路管理 篇2

关键词:国省干线;条条管理;条块管理;块块管理;

一、公路管理体制概述

(一)公路管理体制涵义

公路管理体制是指政府在实施公路管理时在组织机构设置、上下隶属关系、职能职责划分等方面体系、制度、形式的总称。我国公路管理体制是在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建立的由中央、省、市(地)、县四级公路管理机构共同组成的管理体系。本文主要对我国现行国道、省道管理体制进行分析、研究,并不涉及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如何管理的问题。

(二)法律对公路管理体制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八条规定,对公路的管理分为中央管理和地方管理两个层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公路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工作;但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国道、省道的管理、监督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二、我国现行国省干线公路管理体制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公路工作,主要从法律法规、宏观政策上对全国各地公路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省级人民政府设立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公路的养护、建设和管理,具体事务工作由其下设的公路局、高速公路管理局等机构负责。但是关于县级以上政府行政区域内的国道、省道应该如何管理,法律并未作出详细说明。在具体实践中,各省市根据交通部的大政方针和自身特点,分别采取了“条条”管理、“块块”管理、“条块结合”的管理三种模式。

(一)“条条”管理模式

“条条”管理是指由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路管理局,对全省范围内的国道、省道直接实施统一管理;市级公路管理分局和县级公路管理所均为省公路局的派出机构,在省公路管理局的指导下完成对国道、省道的建设、养护工作。

图1.注:实线表示直属关系;虚线表示业务指导,无隶属关系(下图同)。

这种模式优点在于它能够有效地克服管理过程中多头管理、政令不畅等问题,便于统一指挥,明晰权责关系。

当然,这种模式也有缺点:下级公路管理机构只能机械地服从上级的命令和指派任务,缺乏灵活性。

(二)“块块”管理模式

“块块”管理是指市、县的公路管理机构在本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领导下,独立管理辖区内的国道、省道的部分管理、养护工作。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地市级以下的垂直管理、条块相结合的管理。

图2-1

图2—2

这种管理体制在实行初期能够提高地方投资公路建设的积极性。但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这种体制暴露出愈来愈多的弊端:1.各地市公路管理机构各施其政,破坏了公路行业管理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影响公路网整体效益的发挥。2.市、县公路管理分局的人、财、物均由地方政府管理,市、县公路管理分局工作会受到地方政府官员的的干预,上级官员强行安排人员进出,易导致机构臃肿,人员膨胀。

(三)“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

“条块结合”是指在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公路管理机构对辖区内国道、省道实施统一管理的条件下,市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国道、省道的养护和部分路政管理工作,县公路管理所则是市公路管理分局的派出机构。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地级市以下的“条块管理”,市级公路管理机构主管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的财权和计划,人事权则由县级政府部门主管;二是地级市以下的垂直管理,市级公路管理机构对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的人、财、物进行统一的垂直管理。

图3—1

图3—2

这种模式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公路行业的统一管理,又能调动地方政府建设、养护公路的积极性。但是,这种模式也具有局限性,比如在许多实行条块结合的省份,资金计划、业务规划由省级下达,人员和管理责任却在地市,明显存在权责不清、主体不明的问题。同时,省级公路管理机构与市级交通主管部门之间极易出现目标不一致的情况。

三、未来国省干线公路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

从公路管理的现状和公路行业的特点来看,“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管理模式更能适应并促进公路的发展,应成为公路管理体制的主流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有效解决机构臃肿、人员庞大的现象

在以垂直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下,省公路管理局对省域范围内各级公路管理机构的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能够降低市级、县级政府对本级公路管理机构工作的干涉程度。可以减少政府官员强行安排人员现象的发生,使公路管理机构人才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地方公路管理机构的财政支出和债务压力。

(二)有利于做到事权一致,明晰各部门权责

在这种模式下,资金计划、业务规划、人员配置及各级公路管理机构的职责都由省公路管理局明确规定,可以减少政出多门、权力交叉的现象发生,避免其它部门干扰公路管理机构业务,真正使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四、结语

公路管理体制与公路发展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否相适应,对公路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公路管理模式是公路行业发展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环节。各省在选择公路管理体制模式的时候要权衡利弊,根据自己省域的特点及地区对公路发展的要求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公路管理模式,才能推动整个公路行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红峰.我国公路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徐大庆.我国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03.

浅谈国省普通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 篇3

关键词:公路,养护管理,措施

国省干线公路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路网中担任着延伸高速公路使用功能, 连接本辖区工矿企业, 城乡经济的主要骨干道路, 成为高速公路大通道、大骨架任务后本辖区与相邻地区的主要交通支撑, 是连接省内市老少边穷地区、旅游景点、重要工矿区和国边防口岸与农村公路密切连接的依托, 在促进本地区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定西公路总段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服务理念, 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为价值观, 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 养护也是发展, 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坚决纠正重建轻养思想, 在加快公路建设的同时, 全面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有效发挥养护在道路运输方面的保障保健作用, 使养护管理为国省干线公路保障畅通发挥决定性作用。养护管理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大养护资金投入, 积极实施公路养护工程和路网结构改造工程, 使得国省干线公路的技术状况和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有效地优化了定西的路网结构, 成为高速公路大通道的有力支撑, 有效地提高了高速公路的使用功能;二是对养护管理的认识不断深化, 养护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 全区认真贯彻执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 保持了较好的路况水平;三是养护投入在交通投入的比重逐年提高, 近五年来, 养护投入在定西总段而言, 每年都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 持续的投入加之观念的变化, 使公路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公路交通防灾抗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加强, 公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充分发挥了公路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服务性、先导性作用, 为定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便捷出行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如果不加以改进, 将会给公路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1 目前定西总段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养护观念急需转变

近年来注重高速公路和通村通乡公路的建设, 忽视了国省干线公路的路网改造, 形成了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 致使国、省干线公路的路况迅速下降, 使用功能退化;在养护管理过程中将精力放在了路基路面等容易影响行车安全的显形病害上, 如翻浆处治、路面破损等病害处置工作上, 而客观上造成忽视桥涵构造物、防护和排水设施的养护重视不到位的现象。

1.2 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定西国省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交通流量的快速增加以及公众需求的日益提高, 公路养护管理任务越来越艰巨、资金需求越来越大, 但养护的投入增长速度赶不上公路增长的速度和物价上涨成本增大的速度, 造成养护投入不足, 普通公路养护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道路不能在改造周期内改造, 国省干线公路超期服役现象严重, 加之近年来超载车辆的急剧增加, 加剧了对公路的进一步破坏, 路面严重老化, 各种病害集中出现, 养护单位对出现的路基路面病害处于疲于应付状态, 大量的精力和经费用于矫正性养护, 无法有效进行预防性养护措施。

1.3 公路基础设施有待提高

普通公路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够完善, 部分公路安全设施标准偏低, 桥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公路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不足。

1.4 公路养护管理标准规范体系有待完善

公路养护技术力量薄弱, 公路养护施工技术和工艺难以满足快速、安全、环保的要求。预防性养护技术体系和科学决策体系尚待完善。部分公路安全技术难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

1.5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施工有待提高

现有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施工标准不能适应重载、超载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 导致新建公路出现早期破坏, 旧有公路不堪重负超载车辆通行, 病害大面积暴发, 仅凭小修保养已无力维持正常的路况水平。

1.6 路政和公路养护分家导致路产路权严重损害

养护成果得不到及时维护, 侵占、破坏公路已成为困扰公路养护发展的顽疾。尤其路权得不到保障, 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差, 超载车辆大肆通行, 村镇路段占路为市、随意倾倒垃圾, 偏远山区乱开平交道口、耕田挤占边沟, 公路人为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 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

2 加强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思考及措施

公路养护工作极为重要, 是一项涉及面广、要求高, 及时性和季节性都很强的复杂而繁琐的工作, 这就要求不仅要在观念上高度重视, 在养护经费上也要加大投入, 科学分析、精心策划、统筹安排, 全面做好养护管理工作。

2.1 加强公路预防性养护, 延长公路使用周期

大力实施公路预防性养护, 切实提高公路服务功能, 对一些路况良好, 尚未出现明显病害的路段, 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养护措施, 将病害处理在萌芽状态, 从而达到延缓病害发生, 延长使用寿命, 节约养护成本目的。在具体工作中, 要贯彻早预防、早施治的方针, 经常跟踪检查路的损坏状况, 并及时处治公路病害, 以免小病不治成大患。对路面出现坑槽要及时修补, 对易发生滑坡或塌方的路段要设置挡墙等防护设施, 经常疏通边沟、涵洞、排水沟等排水设施, 把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确保预防性养护的实际效果。

2.2 加强日常养护力度

在日常养护工作中, 要严格按《路基路面桥涵等规范》要求严格进行操作, 严把病害处置质量关, 严把材料关, 严把所用砂石、沥青以及混合料的合格关、工艺操作关, 做到分层填筑, 分层压实, 及时养生, 保证每道工序合格。保持路面经常平整、坚实, 使路基路面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2.3 保持公路设施完好, 确保公路排水顺畅

公路怕水, 必须抓好公路排水工作, 保持公路纵向、横向排水系统经常处于完好畅通状态。做到石砌边沟无堵塞、沟底干净无杂草。特别要注意截水沟的完好状况, 尤其在雨季期间, 要预防水流直接冲刷边坡, 以防边坡毁损, 造成边坡坍塌等。要对损坏的石砌边沟及时进行修复, 做到全线排水沟排水畅通。同时, 要保持良好的路容路貌, 开展路容路貌整治活动, 经常整治路肩、路堑、路堤边坡, 做到路肩草、边坡草高度适宜、整治的路肩要平整、宽度一致, 有边有线、顺直清晰, 使之整齐、美观, 达到标准化养护的要求。

2.4 加强公路桥涵养护, 确保桥涵安全运行

要采取得力措施, 加强桥涵养护力度, 严格落实桥涵养护管理责任制, 建立健全桥涵“一桥一档、一涵一卡”式档案, 抓好责任落实, 加强桥梁的经常性检查和日常养护, 确保所养公路桥梁安全运营。在日常的养护工作中, 要保持桥面干净、泄水孔贯通、无堵塞、排水良好。特别是要治理桥头跳车现象, 做到日常检查与维修并举, 及时修复损坏的桥梁栏杆与伸缩缝、清除锥坡高杂草、漂流物, 清理涵洞进、出水口垃圾和堆积物, 确保桥涵安稳地运行。要建立和完善公路桥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在实践中检验预案的可行性, 逐步完善预案, 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 形成统一指挥, 反映灵敏, 功能齐全, 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机制, 确保公路桥涵安全运行。

2.5 加强防汛工作, 防治水毁

要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要做好汛前检查, 排除水毁隐患;要制定切合实际的防汛预案, 做好暴雨泥石流的防范工作;要加强雨中巡查, 雨后复查制度, 排除事故隐患;要认真做好防汛值班, 坚持24h值班制度, 保证通信畅通;要及时储备抢险物资, 做好应急准备, 做到水毁发生前预防为主, 防患于未然;水毁发生后, 立即启动公路灾害防治预案, 按照“先通后畅, 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 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交通。

2.6 加强试验检测工作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试验设备和试验人员, 切实做好各种原材料和混合料的试验检测工作, 尤其是沥青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 为养护生产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 以科学可靠的数据来指导养护生产, 不断提高养护质量。

2.7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要定期有针对性的举办机械操作手、养护车驾驶员安全培训班、举行安全生产知识考试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要严格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进行作业;要特别加强一线养路工人的安全及防范措施, 上路必须穿作业标志服装、戴安全标志帽, 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2.8 加强路政管理, 维护路产路权

要加强路政管理, 更好的维护路产路权, 保护养护成果。近年来, 在公路上随意开挖埋设管道、在公路用地范围内倾倒建筑垃圾等, 导致公路脏乱差, 进而破坏蚕食公路的现象时有发生, 要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人人爱路护路的意识;要加大巡查力度, 做到及时发现损路毁路案件, 并及时制止和处理;路政和养护单位要密切配合, 做到分工不分家, 共同将公路养好管好。

2.9 强化工程措施,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要对国、省干线逐年逐段安排养护维修工程或进行改造, 逐步提高路况水平;要加大机械化养护程度, 降低养护职工劳动强度, 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要对使用年限已久的桥梁进行专项检测, 加大危桥加固力度, 排除安全隐患。

3 结束语

养护管理是对公路建设成果的延续和保护, 只有不断地克服重建轻养思想, 不断地落实养护管理的各项规定办法, 落实各项养护管理措施, 才能保证道路的通畅、通达, 发挥道路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 保障性地位, 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地出行。

参考文献

[1]JTG H11-2004.公路桥涵养护规范[S].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2]吕朝国.如何科学做好公路养护工作[J].交通世界, 2012 (04) .

国省干线养护公路管理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全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断道管理,提高公路交通应急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重庆市行政辖区内除高速公路外的所有国道和省道。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国省道断道主要是指因自然灾害、突发事故、计划性施工以及危桥隧紧急处置造成的交通中断(以下简称“因灾断道”、“事故断道”、“施工断道”和“危桥隧紧急处置断道”)。交通中断指公路无法通行或被迫封闭(包括对公路采取全部封闭、部分车道封闭、限时封闭、主线分流等措施)的状态。

因灾断道是指因地震、洪水、泥石流、滑坡、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路交通中断。

事故断道是指因交通安全事故、群体性稳定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性公共事件引起的公路交通中断。

施工断道是指因公路、桥梁和隧道施工(抢险)及修建铁路、机场、供电、水利、通信等建设工程等引发的公路交通中断。

危桥隧紧急处置断道是指日常检查发现桥隧主要部件出现严重病害并将危及通行安全时,立即采取紧急断道处置以防止发生

运行安全事故所导致的公路交通中断。

第四条国省道断道管理工作遵循“统一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

重庆市公路局(简称“市公路局”)负责全市国省道断道管理工作的行业管理,负责国省道断道审批,负责公路交通阻断信息的管理和审核工作。

各区县(自治县)交通主管部门(简称“区县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当地国省道断道管理工作,负责会同同级公安、安监等部门联合制定国省道断道绕行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公路交通阻断信息的报送和发布。

各区县(自治县)公路管理机构(简称“区县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当地国省道断道期间的现场管理,负责公路交通阻断信息的采集上报。

各区县(自治县)路政管理机构(简称“区县路政管理机构”)负责协助区县公路机构管理国省道断道现场,负责依法保护公路路产路权和查处交通违章行为。

第五条公路永久性停止使用的,按照交通运输部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条国省道断道信息报送按照《重庆市国省道公路阻断信息报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因灾断道

第七条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公路地质灾害频发路段的观测和

监控,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制定应急抢险预案,合理布设抢险机具、物资储备站(点),并做好抢险资金、机具、物资储备。

第八条国省道因灾断道原则上应于48小时内恢复通车。受灾严重、无法于48小时内恢复通车的,应在灾害发现后2个工作日内将公路抢险保通简易方案书面报市公路局备案(对于需要通过大型实体工程措施才能恢复原路使用功能的灾害,原则上应在10个工作日内将抢险恢复工程设计文件报市公路局审批)。恢复通车前,有关单位应每日逐级报告工程进度。

第九条因地震、洪水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导致国省道基础设施大面积受损、断道情况严重的,区县交通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区县政府汇报,由区县政府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抢修,亦可按国家有关规定请求当地驻军支援,尽快恢复交通。

第三章事故断道

第十条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国省道公路、桥梁、隧道及附属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查找排除安全隐患,重大安全隐患要建立一事一档。应加强与安监、公安交警部门的联动与协作,最大限度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第十一条各相关单位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加强与当地公安、卫生、消防、教育、信访等部门的协作和信息互动,提前做好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预警和预案。

第十二条事故断道发生后,区县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路政管理机构、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公安交警部门搞好现

场安全管制,尽力抢救伤员,保护货运物资,维护好现场秩序,尽快恢复公路通行。

第十三条国省道事故断道原则上应于24小时内恢复通车。特殊情况不能恢复通车的,应形成出面报告报市公路局备案。

第四章施工断道

第十四条国省道涉路施工一般不得实行断道施工。因施工组织需要必须断道施工时,应严格执行报批制度。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断道施工。

(一)因公路大中修工程、升级改造工程及桥梁、隧道改造工程需断道施工的,区县交通主管部门须在拟断道开始日期30日前向市公路局提出断道申请。

(二)因铁路、机场、供电、水利、通信等建设工程临时或永久性占用公路、需断道施工的,由建设单位编制公路断道施工保畅方案,报当地交通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在拟断道开始日期30日前向市公路局提出断道申请。

第十五条国省道断道申请的内容应包括:断道线路编码、起止点名称和桩号,断道原因,断道时间,交通管制的范围,同时应附同级公安、安监联合认可的车辆绕行方案及绕行线路基本情况等。无替代线路、或替代线路达不到安全通行标准的施工路段不得断道施工。

第十六条连续断道施工交通管制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1个月,每天管制时间不超过8小时,单次管制时间不超过1小时,相邻管制间隔时间不少于0.5小时。交通管制时间应尽量避开出行高峰时段,国家重要法定节假日、中央和市级重大政治经济活动期间原则上不得断道施工。

第十七条施工断道期间,施工单位应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相关规定布设养护作业区,设置明显的指路和警示标志,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和指挥。有关监管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监管,确保施工作业安全。

第十八条施工断道期间,区县交通主管部门应安排专业养护队伍搞好替代线路的日常养护,确保行车安全畅通。通行客运车辆路段,公路及相关附属设施应满足安全通行客运车辆要求。

第十九条交通管制期间,有关单位要优化交通和施工组织设计,优先保障公交客运和施工车辆的安全通行,并创造条件免费为过往驾乘人员提供饮用水、常用药品等便民服务。对拒不服从现场交通安全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区县路政管理机构应协同公安交警部门依法严肃处理。

第五章 危桥隧紧急处置断道

第二十条区县交通主管部门应责成辖区内桥隧管养单位按照部市有关桥隧养护管理规定加强对辖区内国省道桥隧的经常性检查或日常检查。管养单位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桥隧主要部件出现严重病害并将危及行车安全时,应立即在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采取临时管制措施并将有关情况上报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由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及时向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报告,经当地政府

同意并会商相关部门制定出绕行措施或交通疏导方案后可立即采取中断该危险桥隧通行的措施。

第二十一条国省道危险桥隧采取紧急处置断道后,应在两日内向市公路局提出断道申请(具体内容按照第十五条执行),并及时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开展危桥隧整治前期工作及整治工作(危桥隧整治按其它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责任考核

第二十二条区县交通主管部门要建立国省道断道管理工作责任制度,定期组织对基层单位的检查与培训,提高干线公路管理水平,确保断道信息报送准确、及时,坚决杜绝误报、瞒报、漏报行为。

第二十三条国省道断道管理工作纳入公路工作责任书考核范围。对未经批准擅自断道、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由市公路局给予全市通报批评;导致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的,按国家和市安全管理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区县交通主管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县道、乡道和村道公路断道管理办法。

国省干线养护公路管理 篇5

我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立健全养护管理的规范化体系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其一,做好国省干线公路养护日常工作,具体包括对养护管理工作人员的作业时间、内容,上路巡查着装,作业材料要求以及操作规范进行系统地统一,特别是要注重国省干线公路小修保养方面的质量控制,详细规定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以及公路沿线交通设施日常管护标准,同时,负责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人员应根据公路设施的不同部位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养护步骤和管理措施,相关部门也要完善公路养护人员考核机制,制定奖惩机制。其二,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人员巡查规范化。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巡查,发现公路质量问题,可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养护措施。国省干线公路巡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1局部检查 :在养护管理责任内的重点路段存在的隐患和病害进行针对性的巡查 ;2全面检查 :评定公路养护质量综合值,检测并分析可以提现公路路面使用质量的一系列指标,诸如平整度、弯沉值以及路面破损率等等,从而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公路整体使用性能状况,进而采取有效的养护和管理措施,确保国省干线公路安全畅通。其三,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程序规范化。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有其特殊性,需要在各环节制定详细的操作程序,根据相关规定规范落实公路养护标准,对养护管理经费支出进行严格控制,并且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推进公路养护管理的规范化。此外,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规范化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2 我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机械化研究

当前,伴随公路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人工养护管理不能满足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需求了,为加强省级干线公路养护作业质量,急需采用先进的养护机械设备,不断地改进养护管理技术,然而,受到省级干线公路养护经费以及管理体制方面的约束,其机械化程度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省级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机械化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其一,对公路养护机械设备进行合理地配置。一方面,应增加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投入,更新公路养护机械设备 ;另一方面还要着重对养护机械设备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以满足新形势下我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需要,提高其科技含量 ;其二,选择具有实用性、经济性的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省干线公路养护机械设备要注重其质量和商家信誉,并且确保机械设备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做到省干线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不能够盲目购买高端养护机械设备。此外,在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还要结合实际养护路段情况配备实用型的小型机械设备,例如 :搅拌机、摊铺机和压路机。其三,加强省干线公路机械化队伍的培养。实现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机械化,其根本途径是组建能操作、懂修理以及善保养的养护团队,为此,应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养护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养护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机械设备养护管理的操作与维修水平,从而在延长省干线公路养护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同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此外,为了激励省干线公路养护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确保满足操作、维修以及养护等各岗位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易言之,对于在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有较高操作维修机械设备能力,为公路养护做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及时地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使其成为榜样 ;对于在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不能发挥应有职责的个人和单位要进行批评和惩罚,促使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拥有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较高的机械能手开展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

3 加强我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安全措施研究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不仅要规范化和机械化,而且也要在最大程度上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以更好的做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其一,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需要对养护作业车辆进行管理,根据相关规定在其明显部位设置作业标志,特别是对于在中央分隔带实施作业的养护车辆,都需要按照移动养护作业进行控制区的布置或者在车辆尾端设置发光标志牌,并且养护作业车辆要持证(通行证)施工。其二,要做好养护施工作业的准入工作。在普通省干线公路上实施养护作业之前,需要根据我国相关规定以及地方有关制度办理临时占道封闭作业手续,同时要接受路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与协助。倘若公路养护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规定办理相关作业手续,应禁止其实施养护作业 ;倘若在公路养护作业在施工封闭期限内还没有完工的情况下,则需要重新办理临时占道封闭作业手续。其三,对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主要负责人员以及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使其充分意识到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公路养护人员安全意识以及技术素质。对于公路养护作业人员必须穿专门施工作业外套,在安全范围内进行养护作业,同时要注意公路车辆的通行情况,穿行道路时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公路养护作业过程中倘若遇到极端恶劣天气,例如 :暴雨、雷电等,应立即停止路面养护作业,并将养护机械设备停放在路边安全位置,确保人身安全。其四,合理布置公路养护施工控制区。对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作业而言,如果养护作业能在当天同一位置完工,例如 :边沟维修、护栏板更换以及交通标志维修和更换等,则根据临时定点养护作业的要求进行作业控制区的布置 ;如果养护作业会随作业地点产生变化,例如绿化浇水、路面清扫和检测以及路面灌缝等,则要根据移动养护维修作业的要求进行作业控制区的布置。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的日趋发展,其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和管理不仅可以确保公路运营安全,增强交通服务功能,而且也能够提高公路运营单位效益。当前,传统的人工养护已不能有效适应省干线公路运输的需求,而人工养护和机械化养护相结合的养护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作业质量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养护作业成本,提高资源效益。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体会,主要从我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管护的规范化、机械化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提出了国省干线公路管护需要加强安全措施。

国省干线养护公路管理 篇6

关键词: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 国、省干线公路的建设也发展迅速。在公路建设管理中, 各公路管理部门在工程质量上相互竞争, 以质量取胜。作为公路建、管、养的基层单位要在强手如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加强公路管理, 强化工程管理与工程质量管理, 才能在社会竞争中占领市场, 站稳脚根。本文通过对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分析, 指出现阶段我国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体制改革、法规建设、技术管理、养护机械化等方面, 对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提出合理对策。

1 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国省道干线公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 决定了对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标准化、规范化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 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附属设施之外, 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等沿线设施。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路、桥梁、隧道、涵洞、园林、绿化等多种专业, 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3) 国省道干线公路行车密度大、车速快、路况复杂, 而且都是车辆、行人混合交通, 养护作用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4) 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 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 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 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泛, 科技含量将越来越高。

2 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国省干线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 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 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 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资金不足

尽管近几年国省干线公路专项资金逐年增长, 但是资金短缺仍然限制了地方道路的建设。省级道路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社会统筹, 取之于民, 受当地实际收入的影响, 资金来源的渠道不稳定, 没有固定的保障。由于资金短缺, 致使道路修建标准低, 配套程度差, 抗灾害能力小, 增加了养护管理的难度。资金投入不足的首要原因又在于投资主体缺位, 投资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为:政府财务紧张。就国家而言, 尽管每年都安排了重点建设项目, 并且给予了一定的立项投入但相对于公路建设所需要的巨大资金缺口, 政府的立项投入仍是杯水车薪。而到了省这一级, 情况则更加糟糕, 大多数以不发达的省普遍都是财力薄弱, 无力投入更多的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资金, 财政收入有限。再除开所必需承担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开支, 最后能够用于集资修路的资金已经是微乎其微了。

2.2 管养不分

在新时期, 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变革, 各级管养单位组建了公路养护公司, 各养路队在《养护经济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 参照企业管理模式, 实行计量支付, 按劳取酬。但由各分局的养护公司经理都是由各分局的分管领导担任, 人员是老一套, 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企事分开。养护公司经理没有独立的人事财务决策权, 养护公司成为一个空架子, 管理权还是在公路局, 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 不能反映国省干线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拨款方式, 不能适应国省干线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 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3 缺少规范

截止目前, 针对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 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 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 不能满足国省干线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2.4 素质不高

一般从事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的技术人员的比例不超过30%, 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 直接影响养护作业质量。管理者对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人才的投入不足, 还没有从落后的手工养护的思维中解放出来, 造成养护人才短缺, 没有了科技创新的动力。

上述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国省干线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 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3 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分析

3.1 创建和谐养护理念

和谐养护理念体现在人们的意识之中, 我们要积极培养并创造人人关心养护意识、从重防治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管养配合协作意识、科技创新与机械化推广应用意识、安全畅通时效意识、勤俭节约的成本意识、拚搏奋进的奉献意识、监管从严的质量意识、自然环保的美化意识。创建和谐养护理念, 就是要建立实现一个以人为本、以车为本、以路为本的公路养护体系, 培育一个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和培养一支拼搏奉献的公路管养员工队伍。着重在于做好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的人、机、料、法、环等五大重点环节。

3.2 改革体制

由于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 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 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 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 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 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 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等级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 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条例, 使国省干线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 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 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对新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与施工, 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 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方案, 强调公路施工缺陷维修期施工单位养护的责任与义务, 采用法律与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3.3 实行规范现代化养护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养护内业管理更加规范, 养护内业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随着科技的发展, 养护手段的更新, 养护内容、养护要求的变化及养护管理理念的不同而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 紧跟时代的发展, 现代化的养护内业管理方法应运而生。过去的内业原始资料的搜集、整理全部用手工, 如今, 路面的病害数据搜集用数据采集仪采集。数据整理有养护内业管理系统。交通量数据的采集改过去的人工采集为现在的交调数据自动采集仪, 数据整理有交调管理系统, 桥梁、路面管理有桥梁管理系统、路面管理系统等等。大大提高了内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也提高了内业资料的准确性, 现代规范化的养护内业管理手段使养护内业管理更加规范。目前, 交通量的数据分析成果广泛应用于公路网规划, 公路建设可行性研究等领域。数据在进行公路交通管理以及进行公路养护、旧路改造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养护内业的数据搜集与整理是基础, 数据的分析与预测是目的, 所以, 养护资料必须具备“五性”:准确性、时效性、目的性、全面性、经济性, 缺一不可。只有这样, 取得的分析预测资料才能更好地指导、服务养护管理工作。

3.4 培养专业化养护队伍

在实行专业化养护的前提下, 培养造就一支能适应高速公路特性的专业化养护队伍, 并逐步实行招投标制, 把养护工作推向社会化, 以激励专业化养护队伍加强内部管理核算机制, 提高竞争能力, 有利于整个国省干线公路的营运管理。

4 结束语

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 篇7

近年来, 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 公路建设方面得到了迅猛地发展, 国省干线公路的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加。从总体上来看, 国省干线公路的沥青路面整体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 受到环境、材料、交通运行状况、人为破坏、以及路面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国省干线公路的沥青路面仍然存在着坑槽、裂缝、沉降等病害, 影响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与舒适性。由此可以看出, 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进行养护与维修,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保障国省干线公路能够稳定的运行, 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应当抓出其产生病害的主要成因, 从而采取有效的养护与维修措施。

1沥青路面病害分类

根据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病害的基本情况, 可以将病害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一, 功能性破坏。随着国省干线公路的长期运行, 沥青路面容易出现轻微的细小裂缝、泛油、沥青老化、麻面、路面渗水等问题, 这些都属于功能性破坏。其二, 结构性破坏。当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的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时, 沥青路面会出现严重的裂缝、沉陷以及坑槽。这种结构性破坏的危害很大, 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处理, 将难以支撑车辆的载荷, 对于行车的安全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三, 还有一部分病害是由人为破坏所导致的, 这种原因所占的比重较小。总而言之, 造成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病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下面将简单介绍沥青路面存在的主要病害形式。

1.1裂缝

国省干线公路在运行的过程中, 其沥青路面经常容易出现裂缝这一病害形式。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 包括沥青材料的好坏、施工工艺不当、暴露时间过长、混合料拌和不均匀等等。从形态上, 可以将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分为三种类型。 (1) 横向裂缝。 (2) 纵向裂缝。 (3) 网状裂缝, 也包括龟裂。从产生的原因角度, 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收缩裂缝。 (2) 温度疲劳裂缝。 (3) 干缩裂缝。 (4) 不规则裂缝等。

1.2坑槽

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的坑槽, 通常都有一个形成的过程。首先, 沥青混合料材质、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沥青路面开始出现局部松散、龟裂、裂缝等现象。其次, 在行车荷载以及雨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 沥青路面的局部松散、龟裂、裂缝现象, 将进一步形成坑槽, 从而影响了国省干线公路的良好运行。

1.3沉陷

沉陷属于一种非常严重的结构性破坏。对于国省干线公路来说, 如果正常运行的过程中, 沥青路面出现了沉陷这一病害, 将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会对行驶的车辆以及行人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 沉陷的发生还容易导致国省干线公路变得异常拥堵。沥青路面出现沉陷病害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施工过程中, 缺乏严格的控制措施, 导致沥青路面存在着强度不均匀、厚度不均匀等质量问题。随着国省干线公路的使用, 过往的车辆载荷以及天气等影响, 就会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沉陷问题。

1.4唧浆

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也经常出现唧浆问题, 与裂缝类似, 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害。产生唧浆的主要原因是, 在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 通常以二灰碎石作为基层材料。这种材料导致了沥青路面在车辆载荷等作用下, 容易发生弹簧、裂纹、松散、鼓包、冒泥浆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破坏, 从而影响了国省干线公路的正常运营。

2沥青路面主要病害的养护维修

通过分析, 了解到目前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主要存在着裂缝、坑槽、沉陷、唧浆等病害, 影响着交通的正常运行。基于此, 文章提出了对于沥青路面主要病害的养护维修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1沥青路面裂缝的养护措施

在养护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的裂缝时, 通常会受到时间、气候等因素的限制。并且, 裂缝的程度也不完全相同, 因此, 需要依据实际情况, 选择适当的措施加以处理。下面介绍两种比较常用的修补裂缝方法。

普通沥青灌缝主要是利用沥青的粘弹特性, 对裂缝进行封堵。首先, 用4-6MPA的压缩空气对着裂缝从一端吹至另一端。其次, 铲除缝中杂物。再次, 对沥青现场加热。用铁壶或专用容器将热沥青灌入缝, 直至灌缝材料与路面平齐。最后, 将清洁干燥石屑撒到灌缝表面, 待沥青温度下降至常温后即可开放交通。

在运用灌缝胶处理裂缝方法时, 应当在施工路段按规定摆放安全标志, 设专人指挥交通, 并根据要求尺寸, 沿裂缝方向进行开槽作业, 对开槽进行清理。在实施灌缝前, 用普通液化气罐外接喷火装置对凹槽加热。最后, 进行灌缝。

2.2沥青路面坑槽的修补方法

坑槽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害, 在修补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的坑槽病害过程中, 主要有两种修补方法。其一, 热拌材料修补法。其二, 冷补料修补方法。第一种是比较常用的修补手段, 除去冬季、雨季外, 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而第二种多用于雨季或者是冬季, 可以进行紧急的养护与维修。在采用第一种方法进行修补坑槽时, 首先, 要清理沥青路面, 确保干净, 以免影响最终的维修效果;其次, 将调好的沥青放入坑槽时, 要用工具调匀, 确保沥青混合料得到均匀的放置;最后, 一定要注意边缘是否平整。在采用冷补料修补方法处理沥青路面的坑槽病害时, 首先, 将坑砸成方形, 并及时地清理沥青路面;其次, 将冷材料填入坑槽;再次, 尽量快速地对冷材料进行碾压。最后, 为了不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同样要注意边缘是否平整。

2.3对于沉陷的处理

对于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沉陷问题的处理, 也是养护与维修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在处理沉陷病害过程中, 要注意控制好处理的时间, 尽快恢复到正常营运状态, 与此同时, 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首先, 判断沉陷面积的大小以及严重程度, 以选择适当的养护与维修措施。当沉陷已经停止, 不再继续下沉的时候, 可以先涂一层油漆, 再填满沥青混合料, 然后对该区域进行压平处理。当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发生不均匀沉陷时, 应当依据实际情况, 选取不同的材料进行填充, 当沉陷面积过大时, 还可以采用罩面的方式进行处理。

2.4唧浆的处理方式

在处理唧浆这一病害的过程中, 首先, 需要测定唧浆破坏位置的具体数据, 画出大概的轮廓。其次, 用机器开槽到稳定的地方, 并且清理路面和槽壁及槽底, 将准备好的填充物进行填充。最后, 一定要让压实的地方与其他路面相持平, 最大限度的降低行车的安全隐患和减少国省道沥青路面的养护和维修周期。

3结束语

国省干线公路作为我国交通的枢纽, 承载着运输与交通的重要职能, 其质量的好坏对于我国交通系统是否稳定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上文的描述, 可以了解到当前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存在着许多的病害, 不但影响了交通的质量, 还增大了行驶车辆的安全隐患, 不同程度的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为了有效降低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存在的病害, 应当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养护与维修, 提高整体质量, 保障行车的安全, 从而加大营运的效率,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摘要:随着我国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的整体施工质量也得到的大幅度的提升。然而, 国省干线公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 其沥青路面的问题仍旧层出不穷,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现象。为了保证国省干线公路的正常运行, 应当做好养护维修工作。文章通过阐述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被损坏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具体的养护维修方法, 以保障公路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沥青路面,国省干线,病害,养护维修

参考文献

[1]马庆飞.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2]葛洁, 葛懿莹.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探[J].品牌, 2014.

国省干线养护公路管理 篇8

1 沥青路面常见主要病害及产生原因

沥青路面病害的产生除了路基强度、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碾压效果不良等原因外, 水破坏是一个主要因素。所谓水破坏即降水透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 它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国省线干线二级公路改建路面出现主要病害有裂缝、坑槽、沉陷、唧浆、车辙、拥包、松散等。

1.1 裂缝。

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缝, 按其成因不同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 (包括龟裂) 三种类型。裂缝是国省道公路沥青路面主要的破损形式。

1.2 坑槽。

沥青路面的坑槽往往都有一个形成的过程, 开始是局部龟裂、松散, 在行车荷载和雨水等自然因素作用下逐步形成坑槽。坑槽可分为以下几种:路面厚度不够性坑槽;粘结层不牢坑槽;水损害性坑槽;运营期间车辆运输重物刮撞形成的坑槽;基层、低基层损坏产生翻浆形成的坑槽。

1.3 沉陷。

路面沉陷一般是由于基层局部成形不足, 强度不够, 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等作用下形成的。通常有均匀沉陷、不均匀沉陷和局部较大面积沉陷。均匀性沉陷是由于路基路面在自然因素和行车作用下, 达到进一步密实稳定的表现, 这种沉陷不会引起路面破损。不均匀沉陷一般是由基层局部成型不足, 强度不够, 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等作用下形成的。对于局部大面积沉陷则往往是由于填方路基 (高填方路段) 的不均匀沉降或局部滑移引起的。

1.4 唧浆。

这个病害在我们养护的41km路段上作为一个新的路面病害频繁出现, 主要是由于以二灰碎石作为基层材料的大修路面在行车作用下路面发生弹簧、裂纹、松散、鼓包、冒泥浆等程度不同的破坏。唧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a.基层用料不当, 或拌和不匀, 细料过多。b.低温季节施工的半刚性基层, 强度增长缓慢, 而路面开放交通过早, 在行车与雨水作用下使基层表面粉化, 形成浆水。c.冰冻地区的基层, 冬季水分积聚成冰, 春天解冻时翻浆。d.超载车辆对路面整体的破坏。

2 沥青路面主要病害的处治

目前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 主要有稀浆封层、微薄层罩面和加铺补强层的方法等。至于采用何种措施要根据路面的破损程度来决定。其中,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主要用于恢复路面的表面功能, 加铺补强层可提高路面承载能力。

在实施预防性养护措施之前要对路面上的病害进行修补 (如灌缝、修补坑槽和较深车辙) 当路面病害较严重时, 需对原地面进行挖除处治修复后再实施。

2.1 路面裂缝的养护处理。

裂缝的养护根本上应解决不浸入造成的病害及寿命等效益问题。裂缝的养护具有很强的时限性, 表现在路面生命周期中养护时间的确定, 以及养护年中养护时间的确定, 根据气侯条件和裂缝的时间效应,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养护的方法很多, 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对裂缝进行养护处理。2.1.1普通沥青灌缝。该方法采用沥青的粘弹特性, 保证裂缝封堵, 防止水分的浸入.沥青通常采用道路石油沥青A-90#, 施工工艺为:a.先用4~6MPA的压缩空气对着裂缝从一端吹至另一端, 一般需吹两遍;b.用铁钎或铁铲铲除缝中杂物;c.对沥青现场加热, 温度控制在150℃-160℃.用铁壶或专用容器将热沥青灌入缝内一般需浇灌2~3遍, 直至灌缝材料与路面平齐为止;d.将清洁干燥石屑撒到灌缝表面, 待沥青温度下降至常温后即可开放交通。此种方法操作简单, 使用设备和人少, 养护费用低廉, 速度快, 效果较好。但缺点是:a.由于未清扫裂缝造成粘结不牢固, 一般第二年几乎全部需要新灌缝;b.夏季高温, 沥青体积膨胀, 部分沥青溢出路面被行车粘走;c.未经开缝处理, 不能保证薄缝的深度;d.由于作业面较大和分散, 长时间人工作业的危险性较大。2.1.2灌缝胶修补裂缝。灌缝胶处理裂缝方法的工艺为:a.施工路段车辆绕行, 按照规定摆放安全标志, 设专人指挥交通, 并根据工程进度随时移动标志牌;b.按照要求尺寸沿裂缝方向进行开槽作业;c.清理开槽.采用高压气体进行吹缝, 充分将开槽后缝内的松散颗粒和杂物彻底清理干净, 一般需吹2遍;d.用普通液化气罐外接喷火装置, 在实施灌缝前对凹槽加热, 有利于灌缝胶和沥青混凝土粘结牢固;e.灌缝.在密封胶加热温度达到180℃时, 加热炉自动停止加温进入保温状态, 这时用灌缝机上自的具有刮平装置的压力喷头将密封胶均匀灌入槽内, 灌缝分两次灌满, 第一次灌入槽深次灌满并在槽口两侧拉成宽60mm, 厚3mm的封层;f.养护撒料.在刚灌满的密封胶表面撒布石粉或细砂, 待灌缝胶冷却至常温后即可开放交通, 一般冷却时间为15分钟.灌缝胶处理裂缝, 灌充分饱满, 表面平整, 无颗粒状胶粒, 并经行车碾压后不得发生脱落变形, 保持有足够的弹性。

2.2 沥青路面坑槽的维修。

沥青路面坑槽的维修一般分为两个时期:春、夏、秋 (4月初至10月末) , 为常规修补期;冬季 (1月初至3月末, 11月至12月末) 、雨天, 为应急修补期。通常, 坑槽有二种修补方法:热拌材料修补法、冷补材料修补法。2.2.1热拌材料修补法。坑槽位置的确定后放样;切割破碎及废渣清理;清边及坑槽清理;洒粘结油及填料, 在干净的槽底、槽壁上薄刷一层粘结沥青, 随即将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填入槽内, 用耙子、铁锨将其摊铺均匀, 坑槽边缘填入细料;压实:符合填料标准后, 将坑槽边缘周围的废料清除干净并回收, 压路机振动压实保证修补后的密实度及平整度。在碾压的同时需注意边缘处是否多料或缺料, 多料应及时清除, 缺料应及时增加。2.2.2冷补料修补方法。此种方法一般在冬季或雨季使用。临时修补坑槽的紧急措施是为了控制坑槽扩大, 防止车辆通过时发生交通意外。修补时用小型切割机将坑槽凿成方形, 把废料清除, 用吹风机吹干。填冷补料。袋装冷补料要用人工捣碎, 放入坑槽内, 一定要掌握好松铺系数, 一般应根据坑槽的深度掌握, 然后找平压实, 压实到成形为止后开放交通。

2.3 沉陷的处理。

对不均匀沉落引起的路面裂缝和下沉, 如路面和土基已经密实稳定, 不再继续下沉, 可只修补面层, 并根据路面的破损状况采取以下处治措施:2.3.1路面略有下沉, 无破损或仅有少量轻微裂缝, 可在沉陷处喷洒或涂刷粘层油, 再用沥青混合料将沉陷部分填补, 并压实平整。2.3.2对不均匀沉落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如面积不大, 可在拉毛、扫净、洒布粘层沥青后, 根据沉落的程度采用不同粒径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予以补平;如面积较大, 可采用罩面处治。

对基层和路基结构破坏引起的沉陷, 必须先将基层和土基妥善处治后, 再修复面层。对于路基下坑洞、沟槽等引起的局部沉陷, 应采用砂砾石、碎石、干砌或浆砌片石等将其重新回填密实, 面积较大或有暗流时, 宜用桥涵跨越。

当桥头路面沉陷高差达2cm时, 应及时填铺平顺。必要时, 可采用钻孔压浆处治加固桥头填土。

2.4 唧浆的处治。

2.4.1测定唧浆破坏部分的范围和深度, 画出大致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的处治挖除唧浆部分轮廓线 (正方形或长方形) 。2.4.2用切割机开槽到稳定部分, 槽壁要垂直, 并将槽底、槽壁清理干净。2.4.3在干净的槽底、槽壁刷粘结沥青, 随即填铺备好的沥青混合料, 新填补部分要略高于原路面 (高出量应根据处治深浅等实际情况而定) , 使填实压实后与原路面相平, 用平板振动夯进行振轻压实。

国省道干线是公路网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正日益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保障公路运输及再生产连续进行, 必须加强公路的养护管理, 以保持公路的运营能力, 提高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 保证行车安全、舒适、通畅。

参考文献

国省干线养护公路管理 篇9

从2004年开始, 南通市公路管理部门对国省干线公路上实施“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

1 南通市国省干线公路事故主要特征分析

1.1 事故空间分布

事故最多发的地点是正常路段, 占到事故总数的7 2.1 7%, 平面交叉口发生交通事故比例也较高, 约占到事故总数的2 2.6 2%, 其中四枝交叉口发生的交通事故占到总数的1 2.5 1%, 并且事故的严重程度高, 死伤比和事故致死率分别达到了1.4 1和0.5 9;其次是三枝交叉口, 事故比例为10.11%, 事故的严重程度也较高, 致死率为0.5 0。桥梁路段虽然事故率较低, 只有1.4 0%, 但致死率比较高, 达到了0.76。

1.2 事故线形分布

在各种类型的路段中, 平直路段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数占事故总数的9 5.5 0%, 非直线路段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合计仅占4.5 0%。因此也有必要对平直路段进行安全性评价。

1.3 事故原因分布

涉及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95.90%, 由非机动车驾驶员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2.80%。目前, 南通市国省干线公路上的交通事故原因之所以造成这种分布状况, 是与事故登记表中对事故的原因划分有很大关系的。

2 事故原因分析

所有与交通安全相关的因素, 概况起来可以归为三大类, 即道路、车辆、交通参与者即道路使用者。这三大类因素相互渗透, 形成了彼此的交集。它们的逻辑关系如图1, 而图2所示为美国统计的交通事故成因分布比例。

由图2和表1可知, 驾驶员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一个交通事故成因, 直接、间接与其相关或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交通事故, 在所有的交通事故成因中占据了94%、95.9%,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交通事故直接或间接由驾驶员, 即人的因素而造成的。

从图2可以看出, 尽管人为因素占据着显著的位置, 但其他的影响因素同样不可忽视。这些因素可能单独作用时影响并不强烈, 但当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时, 将对交通安全产生显著的影响。如单一的道路本身的原因在交通事故中所占比重并不高, 约为3%, 但当它与驾驶员或车辆的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事故的比重却达到了31%, 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比例。

研究分析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非常重要, 但要去操控驾驶人员的行为意识是困难的, 而驾驶人的生理、心里活动更是无法掌握的。所以作为一个道路工程师来讲, 主要研究道路条件等客观因素对安全的影响, 一个好的几何设计和合理、适量的道路信息系统将有助于控制车辆驾驶速度, 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3 国省干线安保工程设计方案

3.1 高路堤路段

高路堤路段是指路堤填土、挡墙或路侧陡崖高度 (深度) 大于3.5m的路段。

大部分布在桥头两侧, 均采用波形防撞护栏来防护。

3.2 沿河路段

沿河路段是指沿路距土路肩边缘3m内有湖、河、深塘、深沟 (深度大于4m) 的路段。

主要采用波形防撞护栏来防护。

3.3 平面交叉

这次进行完善的交叉口均为平面交叉, 通过现场调查, 发现以下不足和处理措施。

(1) 部分交叉口面积太大, 需进行地面渠化和标线、标志设施的完善。

(2) 部分交叉口地面标线已经淡化, 需进行地面标线。

(3) 对所有交叉口进行路权的分配、控制支线行驶车辆, 保证主线行驶车辆的畅通, 确保行车的安全。

3.4 集镇路段

集镇路段是指线路经过集镇, 并且集镇横向干扰较大的路段。

对于重要集镇段, 通过设置机非隔离栏强制隔离, 并设置标志和标线, 提醒驾驶人员注意减速行驶。对于一般集镇, 设置必要的标志和标线即可。

3.5 急弯路段

急弯路段是指转弯处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公路技术标准规定的一般最小半径的路段。经过调研, 全线急弯路段均已设置了急弯与限速标志。

为了强化警告与指示的效果, 在考虑到实际情况后, 我们在急弯路段加宽路面中心双黄线间距, 并设置路面突起。

3.6 机耕路口

本次设计统一将减速让行标志更改为停车让行标志, 并完善道口标注, 并在有条件的路口设置停车让行标线。

4 安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本次主要为道路实施后的安全保障工程, 所以主要采用实施后的事后评价方法。

4.1 实施后的评价方法

(1) 计算待评价路段在实施安全保障工程后1~3年时间内, 事故起数相对增长率1B、死亡人数相对增长率2B、受伤人数相对增长率3B、经济损失相对增长率4B。

(2) 赋予各评价指标权重

本文给事故起数相对增长率、死亡人数相对增长率、受伤人数相对增长率、经济损失相对增长率, 分别赋予权重0.2 5、0.35、0.25、0.15。

(3) 计算各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值, 即:

(4) 确定评价等级与评价标准。基于公路交通安全状况改善程度考虑, 将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后效果评价等级划分为:安全状况有很大改善、安全状况略有改善, 安全状况基本不变, 安全状况略有恶化, 安全状况恶化五类。

(5) 实施效果评价。根据待评价路段4个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值以及评价等级与评价标准, 确定其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效果。

4.2 实例分析

S221线在2005年实施了安全保障工程, 实施前后的事故数和伤亡人数见表2。

则, 表明在安保工程实施后, 安全状况有很大改善。

5 结语

(1) 安保工程实施判定指标和效果评价方面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 缺少一些程度的具体描述, 给实际判定时带来一定认识上的模糊, 容易造成工作偏差。

(2) 通过安保工程的实施, 发现大量机耕道口、平面交叉口往往是事故集中多发的“黑点”。这些实施路段情况都较复杂, 涉及部门较多, 单靠路政部门难以全面解决。

(3)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时过分强调主观因素。甚至认为在事故原因中, 道路条件的作用是不重要的。实际上, 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人、车、路、环境、管理等不协调造成的。因此, 为了能真实地反映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 有必要对交通事故的责任鉴定进行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南通市国省干线公路的交通事故特征, 并分析了事故原因;提出了南通安保工程的治理方案, 并对南通市的典型省道进行了效果评定,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国省干线公路,事故特征,安全保障工程,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过秀成.道路交通安全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王炜, 过秀成.交通工程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3]交通部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2.

[4]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1.

[5]刘运通.道路交通安全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上一篇:35kV变电运行管理下一篇:科学地研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