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化经营

2024-10-14

企业化经营(精选12篇)

企业化经营 篇1

一、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类型

农业经营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任何个人和组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经营主体已由改革初期相对同质性的家庭经营农户占主导的格局向现阶段的多类型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转变。这种多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农户、农业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社区性或行业性的服务组织等。

其中,农业企业是指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等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较高的商品率,实行自主经营、独立经济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盈利性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 实行资金、技术、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其中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市场经济活动, 参与市场“谈判”决定价格,在购买生产资料,出售农产品方面获得更大的定价权。

农业服务组织是指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的经济组织,包括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服务队、农民经纪人等。它们为小规模农户提供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产品购销、储藏运输等服务,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户的资源要素利用效率。

二、现代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必要性

农业企业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资源开发为基础,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稳定不变的前提下,在现有农村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优化资源组合,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力,从而解决农业生产过度分散化和非组织化这一当前我国农业问题的主要症结的过程。

1、现代农业企业化经营的优越性明显

企业化经营不仅可以通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培育新型的农业投资经营主体,发展集约型的现代化农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从宏观上讲,是指农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地区专业化,同时可以通过农业生产经营的集中化、商品化,扩大各产业部门和各类农场的分工,从而促进了部门专业化和农场专业化; 而从微观来看,农业部门和农场专业化的发展,又把一种产品的不同部分或不同工艺阶段都分成了专项生产,推动了农业生产工艺专业化。

第二,生产管理的标准化。现代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利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在体制上,健全了生产、财务、管理、 质检、水电、供销等部门,为统一技术、统一操作流程奠定了基础;在生产上,可以实现连片种植,按规划进行统一开发;在管理上,实行分片、分区承包到户,按统一标准进行管理;在销售上,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和营销,可以有效杜绝市场欺骗行为。

2、农业企业化经营模式的多样化

农业企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逐渐成为一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市场化、规模化和深度开发化的高度化过程,也是农村经济组织化过程。在农业发展实践中出现的农业企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农户联合经营方式。这种方式仍以小农家庭承包为基础,土地要素没有重新组合,但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采用共同作业方式,从事某一作物栽培种植、作业管理、收获、保存、运输、销售,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委托经营方式。农户通过土地租赁的形式把土地委托给“能人”经营,土地要素仍没有流动,但已经实现一定程度上的集中。 三是合作经营方式。农民用土地、资金、技术、劳力等要素入股,组成合伙人性质的生产合作社。这种方式,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农民既可以从劳动中获得工资收入,又可以从土地入股中获得预期收益;四是公司经营方式。生产完全按现代企业运作方式管理,产权清晰,经营方式现代化,产供销一体化,面向区域市场与全国市场,甚至还面向国际市场。

3、农业企业化经营的意义重大

推行农业企业化经营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行农业企业化经营,通过把小规模经营农户进行企业化经营改造,塑造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突破“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行专业化和商品化生产经营的农业企业经营主体,可以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推行农业企业化经营有利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推行农业企业化经营,农业企业化经营主体会自动适应市场需要和竞争的要求,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以及现代营销方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积极收集市场信息,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市场,不断优化市场结构,各个经营主体之间会强化分工与协作,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促进市场发育和市场体系的完善,进而促进农业市场化进程。

推行农业企业化经营有利于增加农户收入。推行农业企业化经营,既可以实现农业外延规模扩大,也可以通过促进农业企业产业化经营等实现内涵规模扩大,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谈判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加农民收益、 减少利益损失。另外,农业企业化经营本身会促使一部分农民转移出农业生产环节,使生产环节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增加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

三、农业经营主体在企业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户单独经营的自主性较大,并把农业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在经营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户的规模经营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因为我国目前农业人口多,实行农户小规模经营无法实现适度经营模式以及农地在空间上集中连片经营;二是农户需要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不能得到及时满足,增加农户的经营风险;三是农户提供的产品大部分是初级或者经过一定粗加工的农产品,产品产量较小,在市场上并不占优势,仍受大市场摆布,无力与大市场抗衡。

农业企业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现农业与农村生产方式和组织制度的变革,实施农业与农村资本经营,建立公司制农业。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忽视小规模生产经营的农户在农业企业化经营中的作用。二是以土地作价入股使得农业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明确。因为农村土地归国家和集体所有,而以土地入股是单个农户以集体财产作为自有财产入股并分红,是以损害集体利益为代价使少数人受益。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虽然解决了单个农户有限的经济能力的问题,但也存在不足:一是地域跨度小,以乡村范围为主,不能实现资源在全社会范围的优化配置。二是经济实力有限,很难组织农民进行大规模的科技投资,限制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发展。三是合作经济组织市场开拓能力欠缺,对其业务主管部门的依赖性或者是某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依赖性很强,由于主管部门或者特定企业的干预,使得难以真正反映农村不同利益主体的要求和愿望。四是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结构是开放的,容易受自身和外界因素影响而具有变动性。

四、农业经营主体实行现代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建议

1、大力支持农业企业化经营,各级政府为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发展平台

加快推进农业企业化经营,培育和发展农业企业,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利用手中所掌握的社会资源,推进强制性制度变迁,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农村经济活动中的企业化经营进程。第一,增加农业生产的财政投入。农业面临着市场与自然双重风险,同时有支撑着工业和城市建设,因此,政府要增加农业投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的数量。政府要有效利用财政支农资金, 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尤其要加大水利灌溉排涝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大对基因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面的投入。第二,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各政府职能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为农业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外部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和农业服务质量。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企业市场化管理,提高农产品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为农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健全农技推广和社会服务体系。政府部门要加大力气建设农业企业化经营涉及生产、加工、销售等社会服务工作,为推进农业企业化经营进程提供良好的技术和社会服务保障。

2、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经营规模化

农业企业化经营必须解决好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问题。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应在保持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依照“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原则,依法鼓励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和使用,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可以通过出租、转包等形式,使农户的土地集中到外商或者能人手中进行规模经营。

在土地流转改革中,同时政府还要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和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督。一方面,通过建立土地交易场所、规则及信息系统,制定规范的土地交易操作程序和相关制度,积极发展各种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和出台土地流转管理条例,对土地流转的主体、程序、条件、价格以及违约责任等进行规范。

3、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的是具有相对较大的经营规模、 较好的物质装备条件和经营管理能力,劳动生产、资源利用和土地产出率较高,以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经营组织。它既包括农业产中环节的生产经营组织,也包括为在产中环节提供各种服务的经营组织。一般分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规模、辐射带动、盈利能力、资金来源、市场导向、产品认证、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经营规模都较大,经济效益较高;普遍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人才、能够与现代化大市场直接对接,市场竞争力也较高。

摘要:随着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已由改革初期的家庭经营农户占主导的格局向现阶段多类型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转变。而如今进行企业化经营,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各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探讨其进行企业化经营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措施,发挥企业化经营模式在规模、效率、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农地资源配置和生产经营效率。

关键词: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化

企业化经营 篇2

我在深圳的时候,有一次被内地的一家企业请去做内训,发现内地企业的员工和沿海企业的员工有着明显的差别。

在深圳的企业做培训的时候,我只要说:“有个问题请问大家……”,话音刚落,马上就有人站起来讲自己的观点,非常善于表现自己,内地企业的员工却常常要再三地鼓励,直到点名,才极不情愿地站起来说话。我们先不谈发言水平的高低,先来看看他们的态度,一个是积极主动,一个是消极被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主要还是观念上的问题,很多内地的企业员工,把工作当做给“公司”做事,而不是给自己做事。给别人做事,态度是都不可能积极,也永远都做不好,除非是佛陀。只有给自己做事,才有不竭的动力。

在我们的周围,可以看到无数这样的人,大家都拼命钻进所谓前程远大的大企业,然后一劳永逸等着按部就班地升迁。但是,竞争激烈的今天,几乎每一家公司都无法让她的员工在大树底下乘凉。靠企业养员工生老病死的好日子,已经永远过去了。员工要树立不靠天,不靠地,唯一靠得住的是自己的观念,换句话说就是要经营你自己。你必须像章鱼的须爪一样活起来,主动为企业寻找解决方案、树立竞争对策、增加顾客价值。你必须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你自己,找到自己现有的资源并加以利用。你必须能培养自己的关键技能,必须对自己所做的有100%的投入。这要求大家不仅具有专业技术、管理能力和自我推销能力,更需要有领导力、远见力、创新力和对自己事业的痴迷。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树立你的个人品牌。

你在公司所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企业内部的企业家”,是企业的拥有者、主人翁,公司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决策,你都应该是一位决策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执行者、实施者。

你应该成为你自身发展的主导者、管理者,推动自己去取得职业生涯成功。找到自己的特长与兴趣,给自己明确的定位,确定长期发展目标,并分析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如果某些知识与技能欠缺,就应该及时通过培训完善自我,最终促进自身职业生涯的进步。

企业要成功,要基业长青,和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只有公司里每一名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具有高昂的积极性与斗志,会主动推动事情的前进与发展,才能产生巨大无比的力量。

因此,在公司里,我们都在做两种工作,但是多数人却只意识到了其中的一种――手头的工作:完成销售指标,完成指定工作任务等等。而另外一种工作则更大更模糊:解决整个公司的问题,

当你认为自己可以为整个公司的事情负责的时候,而不仅仅你自己的小问题时,你就与众不同了。

首先,你可以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多想一步。多想一步是关于如何有效地思考。你没时间去浪费在思考下面的事情上:

这将怎样影响我的茶点时间?

这是否意味着我还能度假?

我是否要工作得更累、时间更长?

这是否能让我获得赞誉?

不,相反,你应该思考:

这是否对部门有帮助?

这是否对公司有帮助?

经理们能否让员工接受它?

我们的客户是否会对它满意?

明白了吗?看到了其中的不同吗?你将开始更多地像老板而更少地像员工一样思考问题。你将从公司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关心它如何影响你自己的个人小利益。

看宏观的局面

看整个局面

描绘局面

指导局面

创造局面

不再做局外人

仅仅从公司而不是个人的角度看问题还不够。你还应做到更进一步:即使在思考时或和同事谈话时也只涉及公司的问题。你要让他们感觉到你就是老板。

当问题出现时,你很容易会从你自己的角度去看――它对你会有什么直接影响。而如果你能进步到只谈公司的问题,你就能比较容易地不再这样想,而开始从公司角度去看问题。这并非意味着把自己完完全全奉献给公司。实际上,你可以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这个主意差,那它就是差――你应该不讳直言,但是从公司而不是个人的角度这样说。如果公司引入一套新的流程,立刻想想它对你的客户,而不是对你,会有什么影响。

多数人每天上班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熬到下班时间。他们会做任何他们不得不做的工作,一直到那一个令人向往的时刻。你不会。你不会停滞不前。得到这份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就已足够了,所以他们会只做工作然后保持原状。但是做工作并不是你的目的――而只是你达到目的的手段。最终你要的是升职、更多的钱、成功、出人头地、积累关系网和经验自己创业……或其他你的任何愿望。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相关的。是的,你必须工作。是的,你必须出色地完成你的工作。但是你的眼光应该已经放在下一步,你在工作中专心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该只是你的出头大计中的小步骤而已。

当别人在想着他们的下一个茶点时间或考虑如何不用干活就打发下午的时间时,你应忙于策划和实施你的下一步方案。在理想的情况下,你在午餐时间前就应该已经完成了当天的工作,然后有下午的空余时间,研究如何为所有人改进工作流程,进一步了解公司的程序和历史。如果你不能在午饭前完成工作,你就应把这些事情搭配到工作中去。不要为了竞争而勉强自己透支工作。但是你不能停滞不前。千万不要满足于只做工作。这种想法只适合别人。

你要不断前进,不停地准备、研究、分析和学习。

企业化经营 篇3

《非典型蒋锡培:利他成人》2013年5期

当这个世界浮躁到时时处处都在极尽谋术之能事,智者早已洞悉大道至简,且渐行渐远。远东的“聚人、助人、成人”之术,归根到底源自蒋锡培在利己和利人之间的制衡之道。“中学为魂,西制为用”的中国企业成功之道,在远东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经营企业的最高境界是经营文化,而企业文化的根本就是这个企业的价值观。蒋锡培用自己的价值观塑造了远东的“为己即是为众,为众即是为己”的企业文化,而且这个企业文化自上而下、融会贯通,并一次次高效地转化成生产力。所谓心正自然道正,方向对了,纵使摔个把跟头,也无碍大路朝天。合上文章,每个管理者能否说出自己的价值观?

大德集团企业文化部部长 张 衡

管理者要善用“积极抱怨”

《学会积极“抱怨”》2013年5期

作者给我们做了区分,抱怨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这就需要高层管理者重视了,他们听到抱怨时,不要一味地责备,而是要区分是哪一种。甚至可以适当地提倡下属发一些“积极的抱怨”,这对处理人际关系、提高组织效率是有好处的。

对于经理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善用积极的抱怨,恰恰可以把心中的不满和消极的方面有效地释放出来,体内存留更多的“正能量”。此外,对于抱怨要注意掌握好时间、地点和对象,同时把握好度。我们每个人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对抱怨的容忍,把消极的方面通过自身转化为积极的方面。

净雅集团总裁助理 汪智杰

理性对待面试细节 系统评估候选人

《面试细节中的天使与魔鬼》2013年5期

市场上很多“面试宝典”告诉大家,细节决定成败。于是,A君按照“宝典”认真准备,比如在面试中保持微笑。然而,面试官坚决地给出了“缺乏自信”的评语;B君在赴面试中努力表现的“认真、谨慎”,但面试官认为他城府太深。哪里出了问题?关注细节是对的,然而有时候面试官的理解与应聘者的愿望截然相反。对于企业HR来说,如何才能在面试过程中,看到面纱背后真正的应聘者?作者提出“细节是一把双刃剑”,值得人力资源从业者思考。我们需要理性对待面试细节,系统评估候选人。

北京丽贝亚集团人力资源部培训经理 郑莉莉

■ 管理心得

泰山-新儒家管理模式研究中心 白立新

【理性看待英雄式领导】任何事物的结局,来自两个方面的融合:一是对待事物的态度;二是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对待事物的态度即是内向格物之道;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即是外向格物之道,这两方面缺一不可。英雄式的领导,人们永远敬仰并传承他们的内向格物之道,但不能局限于他们的外向格物之道,需要“与时偕行”,实现传承又创新的有机结合。如果孔老夫子活在当下,以他老人家“从心所欲”的活法,会不会也玩转微信?

华耐家居集团建设开发部采购总监 李枝娥

【做高情商组织的必要】上期《中外管理》一篇《史蒂文·斯坦:聚焦“高情商组织”》提出组织情商与个体情商的区别。一语道破高情商组织的核心。如果是个人行为,那么情商高的人一变动,随之团队就会失去凝聚力,如此看来,企业成为高情商组织非常必要。我入职公司已超过十年,从2009年开始我们每年举行10年员工座谈会并发奖。今年又对入职10年以上员工补增一枚银质胸章,这枚有标志、有年限的胸章,在我眼中就是对老员工的肯定和尊重,让我们更要加倍努力。这就是高情商组织的作用。

德邦物流企业文化部总监 官同良

【为何外行也能成功?】一般认为,懂技术或有行业经验的人做事业成功的概率相对较高,但是事实并不一定如此。记得马云曾经说过,阿里巴巴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自己不懂技术。怪哉!为何外行也能成功?其实这不是核心所在,核心在于摒弃“技术情结”,从最基本的商业逻辑和普遍的商业规律出发做事。如马云说的“我可以用的,百分之八十的客户也可以用”,也如厨电品牌火星人的创始人黄卫斌所说:“你必须打动自己的客户,了解他们真实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看似颠覆性的改革,也是一种守正出奇。

■ 新浪微博互动

@中外管理杂志:【马云卸任CEO演讲】我很荣幸自己是商人。商人在这个时代,没得到应有尊重。商人的最大的成就是员工的微笑。从明天起,生活将是我的工作,我能走到今天,是大家的信任,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王孟之Peter:从“赢在中国”认识马云,对他狂热般的迷恋,视他为导师;后来回归理性,觉着他凭借一张嘴忽悠了全世界;现在冷静思之,他是一个成功的战略家兼战术家,成就他这般前无古人的事业,绝非易事。Key learning(关键体会):战略眼光,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中外管理杂志:【精众人群占城市11.6%】@李靖 国家广告研究院发布了《中国精众营销发展报告2012-2013》:2012年,精众人群占总城市人群11.6%,达8004万人。他们正从炫耀消费向精致消费升级。他们对健康、服装服饰、旅游、户外运动、IT数码等消费关注度最高。中国社会正发生深层分化,适者方能兴旺。

企业化经营 篇4

近年来, 常常看到一些企业本来经营的好好的, 忽然碰上一个心血来潮而又过分自信的决策者, 不知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好好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主业不做, 偏偏要去涉足其它的领域, 有了工业, 又想做商业;有了实业, 又想搞金融, 慢慢地行业越做越多, 业务越来越杂, 管理也越来越乱, 到头来变成了一个四不像。更有甚者, 今天刚吃蛇, 明天就想吞象, 盲目扩张, 最后一招失误, 就资不抵债。

二、企业多元化经营成败因素分析

多元化经营, 也称为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 指的是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近年来, 企业多元化经营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课题。从目前看, 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利用现有资源, 开展多元化经营, 可以规避风险, 实现资源共享, 产生1+1>2的效果, 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种认为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分散, 管理难度增加, 效率下降。那么, 影响多元化经营成败的因素有哪些呢?

1、供求矛盾及市场竞争程度

供求矛盾与市场竞争程度是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方面, 也是企业制度和实施经营战略的基础。由于企业分处于不同的行业, 其外部环境千差万别。

改革开放之初, 部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推行多元化战略, 把经营范围逐步扩展到其它领域, 并且几乎无一例外取得了成功。殊不知, 当时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成功是因为具备了多元化经营的良好外部环境。首先, 当时是短缺经济时代, 市场空间很大。其次, 企业的生产经营以扩大规模、提高能力为核心, 市场竞争体系并未真正建立起来, 绝大多数行业竞争疲软, 行业壁垒尚未形成, 这些都为新成员或新产品的进入提供了契机。

2、行业或产品所处生命周期中的位置

按发展经济学观点, 任何产品都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行业或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 企业经营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企业所采取的战略也要有所选择。企业开拓新领域要力争进入到处于投入期或成长期的行业或产品中去, 避免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行业或产品中, 这是由竞争能力、发展潜力和行业壁垒所决定的。

3、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根本依托——核心竞争力

谈企业的多元化经营, 一定要提到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问题。为什么我们有些企业能保持业绩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 而有些企业则是昙花一现呢?关键就是看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国外优秀的企业, 大多数只投资一个行业, 在这个行业里逐步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为基础再逐步考虑多元化经营。

成功的海尔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脉络是:首先坚持七年的冰箱专业化经营, 在管理、品牌、销售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行业占领领头羊位置。92年开始, 根据相关程度逐步从高度相关行业开始进入, 然后向中度相关、无关行业展开。首先进入核心技术 (制冷技术) 同一、市场销售渠道同一、用户类型同一的冰柜和空调行业, 逐步向家电与知识产业进军。

三、专业化经营与多元化经营的对比分析

专业化经营和多元化经营都是企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寻求生存发展的手段, 只有正确了解专业化经营及多元化经营的特点, 才能促使企业正确地选择其发展道路。

1、专业化经营的优势与弊端

(1) 专业化经营的优势。一是规模经济的实现。专业化经营的核心要求就是将企业的资源优势集中投放到某一产业或产品领域, 这样有助于降低成本, 实现规模经济, 满足顾客需求。二是核心竞争力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任何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形成、强化和持续发展其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都孜孜以求的。专业化经营的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 专攻一点, 不断创新, 永远走在其所在领域的前列, 并且提高该领域的进入门槛, 有效阻挡竞争对手的进入。

(2) 专业化经营的弊端。一是抵抗风险能力较弱。专业化企业生产产品的类型单一, 资源过于集中在某一产业, 因此, 容易形成对某一产业市场的高度依赖, 一旦该行业出现动荡或企业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减弱, 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三是市场容量及技术的“瓶颈”问题。企业如果只发展单一产业难免会使其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也会造成企业的富余资源闲置。另外, 由于企业只针对特定产品进行研发, 而技术创新又是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 因此, 企业很容易因为某个开发项目的失败而陷入资金和经营的双重困境中。

2、多元化经营的优势与弊端

(1) 多元化经营的优势。一是分散风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 产业升级和产品的新老更替越来越快, 任何一个行业和一种产品都会从繁荣走向衰退。实现多元化经营, 可以丰富企业的产品线, 将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组合在一起销售, 避免由于单一产品过时或替代品的出现而引起的经营风险。二是资源利用优势。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通过多元化投资可以产生内部化效应和协同效应, 企业能够更广泛地整合自身的研究能力、生产能力、经营能力以及信誉等要素, 有效地利用资源, 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最大限度地开拓市场, 提高竞争力。

(2) 多元化经营的弊端。一是规模经济的丧失。多元化经营在某种程度上是以规模经济的代价换取企业经营风险的减小。对于那些规模经济效果不明显的行业 (技术含量和资金含量比较低) , 如简单的加工业, 这种经营方略是值得的。但是, 对另一些行业规模经济效果明显的行业则不同, 风险减小的获得收益不足以弥补规模经济丧失的损失, 主要是一些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产业的发展, 竞争也越来越集中到技术和资金上, 多元化经营使得企业在技术和资金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二是经营管理费用的增加。多元化经营要求企业管理者选择良好的多元化经营策略, 以确保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各项产业的协调发展。但实际上由于“x非效率”规律的作用, 企业越是多元化, 其机构设置就会越庞大, 业务部门同决策部门以及业务部门之间, 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问题就会越突出。

四、结语

在实业投资领域, 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专业化经营, 尤其是WTO设立并运行后, 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都在寻求自身的比较优势, 而不是面面俱到。人们对于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认识有时就像对时装的看法一样, 今日时髦这样, 明日时髦那样。企业的经营领域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也很难有孰好孰坏之分, 而且见仁见智, 并无一定之规, 以至于一个企业甚至整个社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往往也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不停地转换。

摘要:据有关研究表明:从投资心理和资产的运作方面分析, 人们倾向于多元化经营战略;经营的领域要多元化、产品要多元化、资产的分布要多元化……似乎只有多元化才能使企业增加收益、减少风险, 否则企业就会失去其它赢利的机会, 就会增加风险。

关键词:专业化,多元化,经营,效益,市场

参考文献

[1]张大亮, 王希希.企业经营定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2][美]大卫·凯琴, 艾伦·伊斯.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3]张发松.品牌秒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企业化经营 篇5

区别在于: 中外合资经济企业是按股份公司形式设立的“股权式”合营企业。合营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按股份红。合营双方由投资数额的大小确定股权,投资数量大,股权就大,在收益分配中所得的份额就多,担负的风险也大。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股权性合营企业,合资各方按注册资本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则是一种“契约式“合营企业,双方按协议确定投资方式、各主责任和收益分配比例。这类企业一般由我方提供场地使用权、资源开发权和厂房设施等作为投资,外方合作者提供先进技术、资金和设备作为投资。双方合作期满,按规定,企业的全部资产都归我方所有。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契约式合作企业,各方可按照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分享收益或者产品的分配、分担风险和亏损等。

中国企业经营者经营环境趋于改善 篇6

经济走势明显升温民间投资迅速增长

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经营环境趋于改善

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3192位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今年上半年虽然遭受“非典”袭击,我国投资、出口需求仍呈强劲增长态势,消费需求 不足现象有所缓解,宏观经济继续运行在快速增长的轨道上,并呈现扩张的迹象;同时,企 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生产与销售同步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略有提高,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 ;企业投资意愿增强,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经济走势预期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与去年相比,我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 改善,政府办事效率不断提高,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趋于改善;社 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产权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改革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企业经营方面 取得明显成效。

调查结果同时表明,当前经济发展和改革中尚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就业结构问 题突出,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垄断性行业改革亟待突破等。企 业经营者希望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等手段,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建立和 完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制度,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 环境。

今年以来,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国际上发生了第二次海湾 战争、石油价格波动和美元持续贬值等事件;从国内来看,今年是党的十六大及第十届全国 人大召开后新一届政府施政的第一年,另外上半年遭受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的袭击。在此 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为了解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及对未来 发展的预期,了解他们对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的看法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 决策提供参考依据,2003年8月至10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2003·中国企业 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是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的第11次全国性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

与前10次调查一样,本次调查仍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主要涉及工业、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上述 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59.4%、7.8%、5.7%、11%、3.8%和2.6%。从企业 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占54%,中部和西部分别占23.1%和22.9%。从企业规模看,大、中 、小型企业分别占21.2%、50.2%和28.6%。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 业分别占26.1%和73.9%;有限责任公司占33.7%,股份有限公司占15.2%,集体企业 占5.5%、私营企业占6.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8.3%,股份合作企业占4.5%。 从企业盈亏状况看,盈利企业占63.1%,亏损企业占21.1%,持平企业占15.8%。

企业化经营 篇7

一、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对企业经营策略、管理思想、发展战略等进行规范性总结, 通过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变化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变革。企业经营管理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要素资源, 发挥企业生产方式的最大效用。

当今世界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也就是常说的日本模式和美国模式。日本模式是以科学方法, 贯彻以人为本, 与企业生死与共的联体式经营管理;美国模式则强调高科技、高投入和规模经营。

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时, 要注意借鉴国际上先进经营管理经验, 重视生产力诸要素, 如工艺装备、管理方法、配套机制的组合效应, 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工艺装备是企业生产力的“硬件”, 引进先

第一, 重视新产品开发和高科技应用。尤其是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成为企业经营的突破, 时尚、新奇、独特的产品开发极大增加了企业的短期效益, 企业追求见效快、短周期的产品价值, 重视企业品牌的塑造和维持企业品牌忠诚度。

第二, 重视规模经营。企业开始通过规模经营降低成本, 增加其市场竞争力。企业通过规模经营, 采用批量订货、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办法, 减少企业经营风险、降低费用, 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超级市场、连锁店等企业经营形式, 就是通过规模效应维持其市场份额。企业规模经营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第三, 企业功能整合。现代企业重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发展, 充分发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使有限的技能得到充分发挥, 摒弃大而全的落后经营观念, 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 这也是企业日后经营管理的重点。

第四, 重视服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重视“服务第一, 用户最大”, 为用户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 树立服务意识, 培养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和好感度, 稳定现有消费群体, 开拓新的消费市场。

第五, 重视信息组合。现代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 通过信息化的处理, 减少企业资源浪费、节省时间和费用, 通过信息的有效组合, 确保在企业经营管理的物流阶段保证“零库存”, 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

第六, 重视发掘新的利益点。目前企业生产和销售领域的发展空间已经充分发挥, 剩余空间不多, 于是企业经营开始发掘新的利益点:物流领域。通过物流领域利润点的发掘, 创造企业剩余价值, 这一点在企业现在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体现非常明显。

第七, 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现代企业经营管理, 不仅要准确地进行产品的市场定位, 重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人才培养, 注意加强成本控制, 更需要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产品, 除了要保证质量安全合格之外, 还要注意无公害、环保等。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的生存之道。

三、企业的经营管理思路

新时期企业的竞争更加残酷, 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必须结合企业生存环境的分析进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出口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 各国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近年的货币次贷危机给各国经济发展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更加紧密, 生产贸易关系逐渐融合, 企业逐渐走向一个平台, 这种情况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很多商品交易都通过现代化手段完成, 加上物流的发展, 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总成本, 加快了企业资金运转周期, 降低了企业风险, 促进了企业利润增加, 成为了企业利润新的增长点。

物流环节是现代企业的重要发展空间。企业也对物流环节的利润潜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例如, 十年前国有工业企业的流动资金为3万, 资本转速为1.2次;但是同期国外资金转速是我国资金转速的7-10倍, 表明物流环节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企业现有的定价策略是根据利润和成本的模式来定价的, 降低物流环节的成本, 就可以降低企业产品价格, 增加了产品竞争力, 通过物流费用的节省, 企业资金资本转速增加, 提高利润空间。因此,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要重视物流环节的管理, 在新的利润点“发力”。

现代企业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通过最大限度地激励全体员工, 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参与性, 提高工作效率, 完成企业既定目标。尤其是在企业面临严酷的内外竞争情况下, 企业更应该激励全体员工, 发挥其主人翁地位, 企业领导层要重视企业职工的地位和作用, 尊重员工意见, 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 对员工提出的意见进行合理采纳和反馈, 满足职工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对人才的管理要实行激励与制约原则, 调动员工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 树立员工奉献和创造的价值观。在企业内部实行人性化管理, 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员工积极性, 调动企业经营管理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过程,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及时的调整, 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进, 可以围绕观念改变、完善机构、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内部审计这五个主要方面开展。企业内部控制有条不紊地进行, 就会对外部竞争应对有余, 保证企业竞争力。

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创新精神。富于创新的企业在管理中通常不会出现问题。企业在创新过程中, 势必根据企业内外竞争情况进行经营管理调整, 通过创新可以弥补企业其他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另外, 企业经营管理者还要有拥有长远目光。拥有发展性的眼光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企业创新形式主要有新的产品、新的原料、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市场甚至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 培养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 鼓励创新子品牌、采用新的管理模式, 综合各个环节的创新, 保证企业的持久活力。

现代企业面临的竞争不仅来源于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 还来源于企业内部外部的竞争, 只有选择一条合适的经营管理道路, 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 分得利润。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要注意借鉴国际上先进经营管理经验, 重视生产力诸要素, 特别是物流环节的发展空间, 大力发展物流的同时充分重视新产品开发、功能整合、服务态度、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 通过人性化管理、加强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创新经营管理方法等全面武装企业竞争力, 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摘要: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发生了改变, 从重视生产到重视销售、重视物流。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 电子手段使商品的交易活动有了新的形式。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文章重点阐述了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特点和经营思路, 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营管理,企业,物流

参考文献

[1].周海燕, 郭健, 张建伟.浅谈企业的经营管理在企业的作用[J].中国电子商务, 2010 (10) .

[2].刘世玉.企业管理中的领导行为探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3 (3) .

[3].杨玉华.谈企业的经营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J].民营科技, 2008 (7) .

[4].赵笠.试论企业的经营管理谋略[J].山东农机, 2004 (5) .

浅析企业经营决策和经营战略 篇8

1.1 企业经营决策的概念

决策是指为实现预定目标或解决某一问题, 根据对内外部条件的分析, 从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出一个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案的过程。在现代经营学中, 人们对经营决策的含义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广义的决策论, 是把经营决策理解为一个动态过程。狭义的决策论, 是把经营决策仅仅理解为行动方案的最后选择, 因而将决策简单地理解为选择, 把提出问题、确定目标、拟订与设计方案等阶段均视为决策之外的单独阶段。

1.2 企业经营决策管理的原则

首先, 系统原则。它要求决策的制定和执行, 必须有整体观点、综合观点、连续观点。决策的任何一个步骤、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 都应该放在决策过程这个大系统中来考察, 切忌片面地、孤立地、就事论事地做出决策。

其次, 风险原则。任何决策都有一定风险性。要清醒地认识到各种决策方案的风险性。一方面, 既要敢于冒风险, 一点风险都没有的决策是极端保守的决策, 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 又要防止盲目决策, 不顾风险。

再次, 信息原则。信息的准确、及时是经营决策的必要条件, 没有信息, 决策就成为无米之炊;没有准确、及时的信息, 就没有科学的决策。决策所需的信息收集得越多、越准确、越及时, 决策的基础就越坚实, 决策的成功率也就越大。

最后, 反馈原则。反馈就是对决策所导致的后果及时进行调整。由于环境和需求的不断变化, 最初的决策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这种改变和调整是保证经营决策合理化、科学化不可缺少的一环。

2 企业经营决策管理的方法

首先, 定性决策方法。定性决策方法是在决策中充分发挥人的智慧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直接利用某一专业领域专家的经验, 根据已知情况和现有资料, 提出决策目标和方案, 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选择。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难以定量化的决策问题, 同时也可对某些应用定量决策方法作出的决策进行印证。

其次, 决策定量方法。定量决策方法是建立在数学分析基础上的一种决策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决策的常量与变量, 以及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用数学关系表达出来, 即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决策条件, 通过计算求得决策答案。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重复性、程序性决策。主要方法有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决策3种。

再次, 非确定型决策方法。非确定型决策由于无法估计风险概率, 因而不能采用风险型决策的方法。这种类型的决策主要取决于决策者的经验对未来状况分析判断的能力, 以及审时度势的胆识, 并可以用各种决策标准进行分析和衡量, 帮助决策者进行判断和选择。对非确定型决策, 不同决策者可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采取不同标准, 作出不同的抉择。

3 优化企业经营战略的策略

3.1 更新企业经营战略观念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 我国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变革。在企业变革的过程中, 不断更新经营战略观念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树立竞争的观念。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目的就是在市场竞争中击败对手, 可以通过经营决策管理, 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地位。其次, 树立创新观念。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必须创新观念, 不断进行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和技术创新, 促进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运行。再次, 要树立风险经营观念。在企业运行过程中, 要善于对环境进行科学预测, 有效预见各种企业风险, 使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

3.2 不断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首先, 要把企业经营管理的实施作为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积极组织企业战略的实施, 克服各种困难, 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的有效运行。其次, 在企业战略实施的过程中, 要加强对原有战略的评价和调整。要把原有战略和当前战略相比较, 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 并进一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使企业经营战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再次, 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的日常管理。企业只有加强内部的现场管理和外部的市场销售管理, 才能促进企业经营战略更好地得以实现。

3.3 完善战略选择和战略定位

企业化经营 篇9

关键词:技能大赛,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改革

1 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简介及在教学中的作用

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主要通过企业真实场景的模拟,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经营团队, 每个团队4-6人, 让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扮演企业各部门中的关键岗位的角色, 即分别扮演CEO (负责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及制定发展) 、营销总监 (负责销售产品和开拓市场) 、生产总监 (负责企业生产管理工作) 、财务总监 (负责资金的运用和财务整合) 等管理角色, 运用所学的管理相关知识和业务处理技能解决模拟企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该竞赛以沙盘作为教具, 以工业制造企业为背景, 模拟该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各模拟企业以财务年度为单位, 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演练, 教师在模拟过程中担任指导老师和参谋的角色, 通过直观的沙盘演练, 让学生在“做中学”中了解企业的管理规律, 提升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 同时也对企业资源的管理过程有一个实际的体验, 同时提高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对于学生, 通过模拟大赛的参与不仅可以对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扎实, 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真正提高管理技能, 为走上管理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教师而言, 通过比赛的结果及学生的经营成果可以对学生是否掌握知识作为一个评价标准, 也是我们判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正确与否的一种方式, 以此可以及时地调整我们的专业教学设计, 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对于企业, 可以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同时为优秀人才搭建平台, 甚至与学校进行订单培养, 实现校企共赢。

2 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教学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

企业经营管理课程理论知识庞杂丰富, 内容较为抽象, 不易理解吸收, 而实践环节不易组织, 操作性不强, 不容易达到实践的目的, 因此, 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时, 基本是集中讲授理论知识, 实训实践的环节比较少甚至没有, 但并非这门课程不需要安排实训实践。实践安排的缺失、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是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存在的通病之一。

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大多能记住很多管理的理论和知识, 但光掌握理论没有实践不等于学生提高了职业能力, 学生学到理论知识之后若不能加以运用, 很快将会淡忘, 而真正企业所需要的决策分析能力、市场预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却被忽视了, 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 由此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

2.2 教材内容脱离岗位标准, 教材形式太过传统死板

在制订本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过程中, 参考过很多教材, 但几乎没有一本让人满意的教材, 原因在于目前已有的教材内容构建上过于偏重理论知识, 对岗位操作技能的认知教育较少, 结果自然是学生学完后往往觉得没有用武之地;此外, 教材形式上过于传统死板, 在高职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很多教材仍然无法脱离传统知识传授的框架, 教材多以文字讲解为主, 数据、工具、表格很少应用, 课后的联系也缺少理论知识的考核, 这样的教材很难与实践相结合, 更难吸引学习的学生兴趣。

2.3 学生基础知识底子薄弱, 专业知识学习跟进吃力

与本科学生相比, 高职学生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能融会贯通, 将知识关联、技能贯穿才能学好该门课程。比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教学中, 首先, 需要学生熟悉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还要清楚人员规划、招聘、绩效考核、培训等内容, 这些内容往往具有连贯性, 此外, 在掌握这些业务流程的过程中, 需要综合运用其他课程的知识, 如果学生对管理学及相关的管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扎实, 将很难圆满完成该课程的学习。

2.4 教师缺乏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节

企业经营管理实务的主讲教师应该既能讲授理论知识, 又能对学生实践操作进行指导。以本学院为例, 在课程改革之前, 几位该课程的主讲教师, 由于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 对于企业管理没有切身体验, 有些业务流程只流于书面化, 所以平时授课时就很难做到“做中学”一体化。另外,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仍然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较少, 虽然教师偶尔也穿插一些实践教学, 但实践场所的匮乏以及教学时间的不够灵活, 导致很多实践教学内容无法系统地开展, 更无法与企业实现对接, 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但没有学好理论知识, 实践知识也没有很好地得到锻炼。

2.5 课程考核方法过于传统

虽然企业经营管理实务是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比较传荣, 主要还是笔试试卷考核, 试卷的内容多是理论知识的考核, 操作技能考核较少甚至没有, 这种考核方式已经不适应高职教育的模式。在这种考核方式下, 很多学生一开始就知道考核方式, 就采用临时抱佛脚的复习方式来对待该门课程, 导致平时上课的积极性不高, 并且错误地认为只要考试前背一背、打打小抄就可以过关, 至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 没办法通过这一次的笔试成绩客观地进行评价。

3 基于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 实施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场所, 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为了使毕业的学生具有“毕业即上岗”的能力, 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这门课的教学改革来说, 我们可以从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入手去探索, 改革课程内容体系, 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 即以技能大赛为实践平台, 在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把“做”、“学”、“教”融为一体, 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动脑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 又要动手学会各种业务的操作技能。

3.1 基于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 改革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模式

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的运作模式就是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 以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设置任务, 由于模拟环境的仿真度较高, 要求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企业实际工作经验, 而且必须熟练掌握经营模拟技能大赛。根据技能模拟大赛平台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 根据企业岗位技能标准设计教学内容, 如“营销策划”这个工作任务的设计和开发, 在讲授完“营销策划“理论知识之后, 选定一个大型购物商场, 让学生自由组合, 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人数以四人为宜, 由学生为商场的商户设计营销方案, 并试图推销给各商户并实际实行, 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营销策划过程进行评价。每个课程内容都按照这种模式进行设计, 既保证学生能够了解到足够的理论知识, 又能让学生有实践锻炼的机会。按照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整合课程内容和实操过程, 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很强的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模式。

3.2 基于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 重塑课程内容模块

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不仅包含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企业文化等知识, 还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要想学好这门课, 必须系统掌握这些知识, 而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可以通过岗位实践, 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经历企业生产经营的完整过程, 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演练涉及多层面的管理知识, 需要学生具备较完备的专业知识, 并能做到融会贯通, 否则, 学生可能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演练而不能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精髓, 更无法体会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的核心技能, 通过沙盘推演, 学生能够掌握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整合所学知识, 将所学技能加以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运用, 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企业管理知识体系, 既解决了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缺失的难题, 又能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为了将沙盘模拟和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融合, 课程在基于岗位业务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背景下, 在分项实操任务完成的基础上, 确定了以工业制造企业的完整的企业管理过程作为学习领域, 以沙盘模拟企业为基础, 设计完整的教学项目, 模拟从企业申办、企业申办、组织结构设计、经营环境分析、生产运作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文化建设、电子商务应用的完整生产组织的循环过程。每个学习子领域即独立, 又相互联系, 协同实现企业完整业务循环。具体如表1所示。

3.3 基于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企业经营模拟大赛所使用的沙盘集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管理诊断于一体, 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系统完整的企业管理知识和理论, 而且要求教师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 了解企业真实的运营管理情况以及问题的解决思路、方案, 所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 主讲教师在不断提高理论修养的同时, 也应每年安排一定时间到企业去实践, 积累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 熟悉沙盘演练的内在逻辑, 着力向“双师型”转变。

3.4 基于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条件, 以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为依托, 一方面要建立企业经营模拟综合实训室, 与本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项目主要在综合实训室内进行, 实训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指导书, 完成课内实践和实训基地训练任务, 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和实习基地, 选择学校所在地校外企业作为学生在校外实践课程的教学基地, 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了教学和课程建设工作, 同时采用现场观摩和顶岗实训等教学, 做到工学交替。此外,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技能以后, 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企业管理岗位实习, 学生通过深入实习基地顶岗学习, 不仅可以学习管理的基本方法, 还可以增加相关工作经验, 提高职业的适应性。

3.5 基于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 实现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考试改革

考核评价学生成绩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考核形式应该多样化, 从深入、确切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出发, 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 如闭卷考试、网上考试、案例分析、专题调研报告、小组讨论、操作考试等;更新考试标准, 重视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 增加平日成绩的比重 (包括单元测验, 平时作业, 学习态度, 操作情况等综合成绩) , 利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培养;根据高职教学特点, 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核心, 尽量做到开放性、职业性, 提高学生职业化能力。课程评价实现理论测试与实务操作结合、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力求客观、全面地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引入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的竞赛成绩, 从岗位技能熟练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将评价结果按照一定权重计算进入学生该门课程最终的总成绩中。

参考文献

[1]夏喜莲, 施政, 曹兴瑞.高职院校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与企业管理课程的整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9) .

[2]熊小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以企业经营管理课程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2) .

企业化经营 篇10

关键词:油田企业,精细化管理,油藏经营管理,经营效益

引言

油藏经营管理是近年兴起的开发技术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产物, 它将油田开发技术和经营管理策略有机结合, 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油藏经营管理具有多专业协同、技术高度集成和数据资源共享三大突出特点, 它贯穿于油藏发现至最终废弃的全过程。实践证明油藏经营管理是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模式, 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该种经营管理模式作为提高油田企业经营效益的有效模式在国外已经得到充分应用, 然而我国油田企业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 我国油田企业油藏经营管理的现状

目前, 国内众多油田企业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等) 的经营管理者以及国内石油大专院校、科研机构, 从油藏经营管理的概念、技术管理、经济评价模式及方法、优化决策模式、系统设计、数据库建设和应用、过程监控与评价、项目风险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 国内石油企业也积极吸收和消化国外油藏经营管理的经营理念和模式, 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许多创新, 促进了国内油藏经营管理的应用和发展。国内学者根据我国人均油气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的20%的实际, 从国家长期稳定的能源保障战略和充分利用油气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角度出发, 把油藏经营管理定义为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获得尽可能好的经济效益和比较高的采收率, 追求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这一定义既突出了油藏经营管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特点, 又反映了我国的实际情况, 因而是比较实用的。

2 我国油藏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现代油藏经营管理认识不够全面

首先是把油藏经营管理看成是领导和管理层的事情, 工作中缺少积极有效的协作, 其次是认为油藏经营管理是油田开发阶段的工作, 与勘探阶段和勘探任务没有联系。

2.2 系统化、精细化程度不够

系统化方面, 还存在着勘探与开发交接现象, 没能实现一体化;在决策与实施上, 存在着宏观决策与局部目标、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没有很好统一的现象。精细化方面, 各类油藏、不同开发阶段油藏没有一套系统的技术管理指标和经济管理指标, 管理的基本单元也不够具体。

2.3 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在进行油藏经营管理时, 应首先制定并实施数据的采集、综合与管理计划, 加大数据质量的管理力度。目前我国油田企业在油藏经营管理中还没有把这项工作纳入管理计划, 并且由于油田企业数据难于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有许多方面的数据 (如常规生产测试数据) 不够准确, 影响了油藏经营管理的质量。

2.4 没有明确的多学科协同工作组

国外进行油藏经营管理的工作组通常是按具体油田或项目建立的组织机构, 工作组有绝对的经营权和决策权。而我国的油气田开发工作一直是按油气藏工程、采油工程、地面工程三大块划分的, 学科划分过细, 各学科专业和部门相对独立, 使得无论是管理人员或是研究人员, 均缺乏足够的合作意识。这样的管理体制不适合现代油藏经营管理的要求, 制约多学科协同作用的发挥。

3 加强油藏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策略分析

要加强企业的油藏经营管理必须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入手, 以强化成本意识为基点, 以目标成本管理为核心, 加强管理、深化改革, 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断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 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具体应完成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转变企业经营方式。油田企业必须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 即要对油藏实施精细化管理, 对油藏开发进行综合规划, 在油田开发的投资阶段就要树立控制成本的观念, 同时要加强资本运营管理和预算控制, 力争实现对油田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

重视机会成本管理。油田勘探开发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因此必须重视投资决策, 调整和优化投资决策;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方式优选出符合企业发展的项目, 减少或避免投资决策失误;应加强投资管理, 对勘探开发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 向项目立案、项目经济评价、方案设计、施工作业、器材供应等挖潜, 使项目所需资金得到有效的控制。

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为了把成本指标落到实处, 有效控制好成本, 必须将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油藏经营主体、工作组和员工个人, 层层签订承包协议, 并与奖惩挂钩, 使责、权、利相统一, 使每个单位每个员工的工作都与市场挂起钩来;实现成本压力的有效传递, 做到横向到达、纵向到底, 形成比较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

扩大成本控制范围。降低成本并非仅仅要降低直接操作成本和各项管理费用, 应把成本放在更大的范围来对待。要对构成成本的全要素进行管理, 既要管好当前可控的操作成本、管理费用, 更要从长计议管好储量发现成本、折旧成本、资金成本、人工成本, 从更大范围、更长时间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不应是短期的应急, 而是注重长远的治本措施,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现对油田企业实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

4 其他配套措施

油藏经营管理是一项涉及体制、机制、管理变革的的系统工程, 为此, 还需要有一定的保证配套措施。

建立科学的油藏经营管理考核运行机制。对勘探工作考核。勘探工作是油藏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为适应油藏经营管理的需要, 应完善其考核办法。可以采用单位勘探成本指标, 其意义在于可以促使勘探部门不在低品位、难动用的储量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和物力, 为开发部门提供可动用的优质储量。

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保证油藏经营管理落到实处。有效的管理体制是油藏经营管理的重要保障, “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首先建立油田分公司-采油厂-油藏经营管理责任主体 (作业区) 的三级管理体制, 同时构建油藏经营管理责任主体。其中, 油藏经营管理责任主体以油藏经营管理单元为基础, 整合采油矿和采油队, 同时进一步强化地质所、工艺所和监测大队三者的整体配合, 形成油藏经营管理单元的责任主体。

以实施ERP项目为契机, 建立全过程的油田数据采集和分析评价体系。为了搞好油藏经营管理, 必须建立一套全过程的油田数据采集和分析评价体系。数据采集要以采集方案为指导, 方案应包括原始数据采集的总规划、进一步改进采集数据的规划、推荐的措施和实施的日期、决策数据的监控、数据的处理与应用等。数据采集内容应包括地质、地震、钻井、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地面设施、成本和经济、法律及环境等。

小结

油藏经营管理是油田快速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它不但涉及到技术和方法的进步, 还涉及思维和管理体制的创新。油藏经营管理是需要决策者、科研与生产人员共同参与和完成的系统工程。今后相应的工作者要不断提高对油藏经营管理技术的认识, 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方式, 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管理机制, 大力推广和加强现代油藏经营管理, 从而不断提高油田企业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常银忠, 加强油田矿区经营管理的思考, 经济师, 2004.

[2]蒋友兰, 胜利油田采油厂油藏经营管理现状分析及建议, 当代石油石化, 2006.

企业经营“知止”为安 篇11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见一只倾斜的器皿,便向守庙的人询问:“这是什么器皿?”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君王放在座位右边警戒自己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君王座位右边的器皿,空着便会倾斜,倒入一半水便会端正,而灌满了水就会倾覆。”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向里面倒水吧!”弟子们舀水倒入其中。大家看到,水倒入一半,器皿就端正了;灌满了水,器皿就翻倒了;空着的时候,器皿就倾斜了。孔子感叹说:“唉,哪里有满了不翻倒的呢!”

子路问:“有什么保持满的方法吗?”

孔子答说:“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寓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就是说,聪明和高深的智慧,要用愚钝的方法来保持它;功劳遍及天下,要用谦让来保持它;勇力盖世,要用胆怯来保持它;富足而拥有四海,要用节俭来保持它。这就是抑制并贬损自满的方法呀。

老子也抱有同样的观念,他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大之道。”他劝诫大家,做事期求圆满,还不如罢手不做……人到了富贵的程度容易骄傲轻慢,就是自招灾祸了。事业成功后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天定的法则。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很多企业的口头禅,其中的味道反而容易被我们忽略。不自满,不自欺,即使自己做得很“满”,也绝不自以为满。

有人做了个比喻,即使你是最成功的,你也只是98摄氏度、99摄氏度的热水,离沸腾的100摄氏度永远有差距。保持这样的心境至关重要。否则,心满了,就如同水达到了100摄氏度,沸腾之后就成了蒸气,亏缺也就随之而来了。

在李嘉减的经营理念中,有“知止”两个字。他说:“经营企业,‘知止’两个字最重要。我从12岁就开始投身社会,到22岁创业时就已经过了10年非常艰苦的日子,到今天我已工作60多年了。在香港我看过有些人成功得容易,但是掉下去也非常快,是什么原因呢? ‘知止’是非常重要的。全世界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最少一半都是因为贪婪。”

香港华润集团副总经理乔世波抱有同样的认识,虽然许多商界人士都知道,总资产达l300多亿元的华润集团近年来在内地大举并购企业,堪称企业界的航空母舰,但是,华润管理层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次,在聊起企业做大后什么是最应该关注的问题时,乔世波认为,“止”是最重要的问题,可惜许多企业没有这个意识。

他说,宁高宁在华润工作时,一直强调“企业人在上”,因为“企”字的上面是“人”。那么,我们进一步观察,“企”字的下面是个什么字?是“止”,它是企业稳固的基础,与上面的“人”字组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圆满的“企”字。所以,做企业懂得“止”非常重要,尤其是企业做大以后。

“企业‘止’为安。懂得了‘止’,也就懂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庸之道。”乔世波补充说。

凯马特的失败,就是一个不知“止”的典型案例,

美国大型零售企业凯马特曾经声名显赫,对于零售业而言,它就相当于汽车业的福特公司,堪称业界的“教父”级企业。凯马特被视为“折扣营销模式”的祖师爷,在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位居美国零售业榜首,创造了世界最大的连锁超市和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1981年,凯马特的店铺总数超过了2000家,网点覆盖了美国50个州。

就当时的经济状况而言,凯马特足够大了,水几乎已经满了。但是这时,它的管理层开始失去理智,头脑中完全没有“止”的观念,错误地认为做大就是做强,只有不断地做大才能保持自己独有的强势地位。所以,它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不再致力于维护和发展它的核心竞争力——折扣营销,而是把本应投资于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改善后勤物流体系的资金,全部用来收购书店、体育用品店、家庭用品店及办公用品店,试图通过向8个不同领域的扩展使自己更加强大,成为零售领域的“全能冠军”。到了1997年,凯马特还倾力推出了所谓“大凯马特”(BigKmart)店模式,比传统的凯码特店更大、商品更多。

但是,折扣商店和其他商店的顾客群体不同,服务方式也不同,凯马特的竞争优势无法延伸到这些领域。结果,这些耗费大量资金和精力辛辛苦苦收购来的企业,最后都亏损,不得不忍痛“割肉”,悉数卖掉。并且,“大凯马特”店模式也令人大失所望,最终于2001年弃之不用。

而在凯马特四处扩张的时候,沃尔玛已经悄悄后来居上,并取代凯马特成为美国零售业的霸主。从2001年开始,凯马特试图扳回霸主地位,与沃尔玛大打价格战。但这时,凯马特已经雄风不再,一位零售业咨询师这样说:“凯马特和沃尔玛打价格战,就相当于卢森堡和美国开战。”结果,凯马特的赢利大受影响,到期的欠款无法支付,最终只能申请破产保护。

当企业膨胀起来之后,管理者的心态就成为企业未来成败的关键因素了。

大企业常常被形容为恐龙:凶猛、强悍,让人畏惧。但是大企业也容易像恐龙一样,对外界反应迟钝,行动笨拙不堪。考古学界对恐龙的灭绝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解释是:恐龙之所以灭绝,是因为其神经系统相当简陋,大脑发出一个行走的指令,这个指令需要两分半钟才能传达到它的足部,而足部的一个感觉反射到大脑,也需要同样的时间。对环境反应迟钝,也是被形容為恐龙的大企业常见的病态。因为不只是机构庞大造成信息传递时间长,最主要的是,大企业有太多成功的经验、固有的偏见以及非理性的浮躁,使得心满了,对外界不断变化的新鲜信息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这样,对环境的判断和趋势的把握就会迟钝和不真实。

韦尔奇曾对“大企业病”有过生动的描述。他说,染上“大企业病”的企业,就像一个穿上了很多层毛衣的人,不但体态臃肿,行为愚钝,而且感受不到市场的温度变化。韦尔奇的比喻十分形象生动。可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情况是:即使这样,许多大企业还是试图套上更多层的毛衣,为了使自己显得更大。在局外人看来,这样的行为几乎超出了理性的范围,但似乎已经无法自控。为什么?因为企业的决策者不知道“止”,只知道“进”。他们的心满了。

做大,会带来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只要是问题,就有解决的可能。可是,如果在经营过程中,心做大了,做满了,问题的解决就难上加难。所以,比尔·盖茨说,对于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其事业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竞争对手,而是来自于他们自身。

企业要经营快乐 篇12

经营快乐为综合指标

企业制定经营目标, 一般将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经济指标等作为重要的经营指标, 其他指标作为辅助指标。在市场经济时代, 企业一切目标的制定最终服从于利润最大化的要求, 企业用尽种种解数, 不断促进市场占有及企业经济实力的提升。但市场经济有自身的运行规律, 完全的市场竞争也有种种弊端, 比如盲目扩张, 盲目开采资源, 不重视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等。通过对一些商业培训机构总裁培训课程的调查, 至今还没有一个企业将经营快乐作为一个经营指标进行设计和定位。极少一部分企业也仅仅是提出经营快乐的口号, 提倡快乐工作而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经济及文明的不断进步, 企业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 一夜暴富的企业将越来越少。企业管理研究者们提出只有强大的组织才能不断地超越梦想, 实现组织的高效率及迅速发展。那么怎样才能造就强大的组织呢?有人提出打造强大的组织系统, 提倡系统思维, 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产品有生命周期, 而战略也可以调整, 只有组织才是有生命力的。企业经营的根本在于经营组织, 要使基业百年长青, 必须站在组织的立场来经营, 组织建设的强大是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那些大型的企业组织一旦形成, 就会发挥超强的威力。人心都趋向于快乐, 远离痛苦,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经营人心最根本的就是经营快乐。如果说企业文化是组织的灵魂, 那么经营快乐就是组织灵魂中的灵魂, 是一切组织最高的追求, 是组织中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的核心。当然, 现在的很多企业提倡人性化管理、人本管理, 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但离经营快乐似乎还有很大的距离。

员工快乐是动力保障

企业组织为广大顾客提供产品及服务价值, 依靠的是企业广大员工的努力工作, 发挥创造力和拼搏精神。依靠的是他们的智慧和为广大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的用心。

企业如果忽视员工快乐, 甚至不重视员工价值的实现, 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只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工作只是利用与被利用, 提供劳动交换与劳动交换价值的关系。

一个不快乐的员工, 我们很难想象他在企业里有归宿感, 有家的感觉, 有高度的忠诚度、责任感和敬业意识。我们更难想象这样的员工能够将工作当作事业, 能够发挥自己的激情和智慧去创造顾客满意的价值。事实上, 企业很多的产品质量问题, 都是来自于员工没有责任心, 或者看到问题存在的隐患,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前几年, 当我在企业做培训的时候, 曾经讲过职业打工者的三种境界:找饭吃、做工作、干事业。第一种人将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 工作乃是生活所迫;第二种人将工作看成一份职业, 通过这份职业实现交换价值;第三种人将工作喻为一种事业, 通过发展事业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人生乃至社会价值。这种讲法仅仅是针对调整员工心态单方面讲的。作为企业, 如果希望员工把工作当事业来干, 首先就要建立员工能把工作当事业来干的机制, 尊重员工的价值和利益, 尊重员工的独立人格, 努力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及薪酬福利待遇, 尽力满足员工追求理想的愿望。

顾客快乐是评价标准

普通的公司将产品卖给顾客, 目的是为了赚钱, 实现产品的交换价值。但事与愿违, 那些越是只想着赚钱的公司就越容易忽视其他影响因素, 容易产生顾客抱怨和投诉。毕竟, 在进行产品买卖的过程中, 无论顾客是组织行为还是个人行为, 都是由具体的人员来操作实施完成。要实现顾客满意, 首先要保证产品的品质、按时交付及做好售后服务等工作。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是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管理的要求, 而顾客满意度也已成为众多公司营销和各项相关服务开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之一。为了保证顾客对企业产品及服务质量的认同, 企业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不能否定这些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但这些工作的开展还是程度上缺乏了活力和弹性。

要增加与顾客交流活动中的活力和弹性, 不断吸引新顾客, 留住老顾客, 拉近与顾客的关系和距离, 持续增强顾客对企业的认同和赞赏, 提升企业的美誉度, 有一个法宝, 那就是以经营快乐的思维, 来对待所有与顾客交流的各项活动, 实现顾客快乐的目标。有了这一思维, 自然能在实际的工作中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重视合同及合约中条款的承诺, 自然而然地做到真诚、诚信合作;不提供次品和瑕疵品而提供优质的产品给顾客, 售后服务不折不扣, 做到真心又耐心。顾客在与之交流合作的过程中, 首先要获得自身需求的可靠的产品和服务, 这是最低的要求, 达成这一点仅仅是最基础的因素, 不一定会产生满意, 但至少不会产生不满意。在此基础上, 如果能感受到合作方的真诚、坦诚以及传播经营快乐的企业文化, 顾客就容易被感染和吸引, 感受到被施予的快乐, 甚至与具体接触的人成为朋友乃至知己。这也符合销售产品先销售文化, 销售文化先销售人格的营销理念, 宗申产业集团提出要搞好产品生产线, 先搞好人品生产线的观点, 与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 顾客快乐是企业产品及服务价值提升的重要评价标准, 是吸引和留住顾客的无上法宝。

企业相关方快乐是重要因素

企业在活动的过程中, 必然对周围的环境及与之接触的组织及个人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这种影响是不好的, 对相关方造成损害, 将会引起相关方的不满、反对乃至投诉, 直接损害企业的社会形象, 甚至因此而发生纠纷及经济上的损失。尤其现在是网络信息爆炸时代, 这种负面的影响传播得异常迅速, 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将无法估量, 甚至一个曝光行为将直接导致企业濒临危机乃至解体,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企业经营快乐必定要考虑企业相关方的快乐, 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既利他又利己, 企业因此也容易得到较好的人际环境、政治环境等。可见, 企业相关方快乐是企业良性发展及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个企业要成为伟大的公司, 必须具备崇高的使命、宏伟的愿景及正确而崇高的核心价值观。而经营快乐的核心价值观从人性的根处已经具备了崇高价值观的基因, 使股东将其快乐与其崇高的使命相结合, 和宏伟的愿景互相衬托, 互为影响, 正是所有伟大公司核心价值观所具备的共性——经营快乐。而伟大公司是人们实现美好人生的关键载体,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 也是企业经营的美好愿景。

对于具备正面性的良性心态, 现在很多培训师将它称为“阳光心态”。企业文化建设是唤起人们内心的光辉与伟大的一种活动, 只有达到这一目的的企业文化建设才称得上真正的企业文化建设。

上一篇:金融自助下一篇:国内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