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模式

2024-11-05

铜陵模式(精选11篇)

铜陵模式 篇1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 “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 “新五化”战略,绿色化既是经济发展的方向、目标,也是状态、结果、评价的标准。因此,未来铜陵的经济发展要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和阶段性特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和逻辑,准确把握市情特点和发展条件,重新构建铜陵新的生产力发展结构和内质,以 “绿色化”为引领,把绿色的理念、价值观内化为人的绿色素养,外化为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方式。

1推动工业绿色化

铜陵是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为避免 “矿竭城衰”,近年来,铜陵不断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2014年, 服务业的比重比2013年提升1. 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40% ,传统产业比重年均下降约4个百分点,但结构性压力依然是铜陵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也是铜陵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所谓结构性压力是指由于产业结构、 技术结构等原因所产生的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目前铜陵的这种结构性压力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体系中以资源消耗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占有较大比重; 二是工业中重化工业比重过高。2014年铜陵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是71. 6 ∶ 26. 6,安徽省则是53. 7 ∶ 34. 8,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8. 2个百分点,工业中90% 以上是重化工。长期形成的产业特色、人力资源禀赋和经济技术基础等先决条件使铜陵发展模式形成了一定的路径依赖,鉴于这样的产业结构特点,铜陵的转型发展必须把产业转型放在第一位,加强工业内部各行业结构的调整,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

1. 1提高传统产业绿色竞争力

传统产业是铜陵工业的基础,也是优势所在,在迈向经济新常态、经济转型尚未完成的当下,简单的关停传统企业不但无法帮助企业转型升级,还对经济发展有阻碍作用,而没有经济支持也就无所谓的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因此,铜陵应以创建新型工业体系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国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加速 “互联网+ ”与各产业融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绿色改造升级,强化传统产业优势。铜产业重点推进产业链纵向整合与产业间横向合作; 基础化工产业重点探索产品精细化、绿色化,推进循环经济链,延伸化工产业链; 机械加工产业重点实施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改造,提升超精密加工的能力; 建材产业控制总量扩张,优化品种结构。通过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或通过高效和循环利用原材料、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对污染物进行净化治理,引导和催化传统产业转化为绿色产业,促使传统产业增长进入具有绿色竞争力的通道。

1. 2发展新兴绿色产业

新常态的最重要标志和本质特征就是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基本形成。 为此,应结合铜陵 “十三五”发展规划,部署科学的绿色发展战略,明确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目标,重点是立足于铜陵的资源优势,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以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为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产业长足发展的生态产业链条完整的生态产业体系; 结合 “重大项目谋划建设年”活动,加快启动建设一批能够促进生态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大项目与重大工程,如铜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制药等。同时,扶持发展一大批产业特色鲜明、能提供配套产品的中小企业,促进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并重发展,培育生态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生态产业一体化优势。

2加快服务业绿色化

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 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铜陵作为 “国际铜产业基地,长江中下游重要港口城市、皖中南中心城市,皖江地区商务贸易、休闲旅游服务中心。”服务业应该成为促进铜陵转型发展的重点。

2. 1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铜陵的铜业、化工、电子、建材、纺织等支柱产业和大型企业内集聚了大量的物流资源,随着合福高铁的开通运行,宁安城际铁路的即将建成,铜陵境内已有多条干线货运铁路、公路及 “黄金水道”,连接市内各大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的内联物流通道基本打通,发展现代物流业、仓储业的优势明显。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起重要的辅助作用的研发设计、信息软件、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应加快发展。鼓励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和服务产品创新,壮大服务业新型业态。

2. 2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突出发展商贸服务业、工业旅游、养老服务业等。以工业旅游景观塑造、工业艺术体验、铜文化休闲、铜矿遗址挖掘、工业文明感悟为核心,打造铜陵特色的工业旅游支撑点; 针对铜陵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这一实际,尤其要重点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与健康理疗、体育运动、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相结合的新健康产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生命健康养生基地,形成有特色的生命健康服务业。

3打造绿色生态农业

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物质使用的增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较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铜陵农药、化肥的使用和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与处置均处于较低水平,对周围敏感生物、水体、湖泊不良影响加大; 城市和开发区扩张使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形成农村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状况; 特别是土壤污染、化学品生态环境风险等新环境问题的出现,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型叠加状态,改善的难度和压力进一步加大。

3. 1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铜陵的村庄建设与整治改造应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切实保护好现有的自然山体、河流水系与绿化植被,综合乡村生态系统建设和村庄发展,考虑空气调节、水源涵养、湿地生态保育、山地生态农林产品生产、城市型绿色农林产品生产、山地观光、生物多样性保育及历史遗产保护等,为城乡共生、共进发展提供生态基础。

3. 2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

加强对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和重点区域农村工业污染状况的科学评估,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监测监控体系,将环境检测结果作为制定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政策的前提和基础,保证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可执行和有效性。

3. 3打造生态环保的农业产业链

在基础条件较好的专业乡镇或专业村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如城山现代农业示范区,白姜、凤丹、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特种畜禽水产等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按照循环农业的要求,通过适当的产业链、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创新把农、林、牧、副、渔及农副产品加工相关行业活动结合起来,实现产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将减少农村工业污染作为农村工业增长方式转变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纳入到经济决策过程,铜陵未来农村工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应是逐步建立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结构,同时,实现农村工业的适度集中,实现集聚经济和基础设施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产生量和污染治理成本。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5-06.

[2]赵建军.中国的绿色发展:机遇、挑战与创新战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10).

[3]徐增文,何庆龙.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再审视[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6).

铜陵模式 篇2

铜政办〔2009〕80号

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铜陵市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实施意见》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铜陵市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打击传销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完善打击传销工作长效机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省综治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公安厅2009年工作部署,决定在全市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平安铜陵为出发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省综治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公安厅对打击传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工作的总体要求,本着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开展传销活动的综合治理,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工作目标

在全市各社区(村)大力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建立对传销严密监控和及时预警的互动机制,快速打击传销活动、严肃惩处头目的信息反馈机制,职责明确、责任追究到位的责任机制,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预防机制等打击传销长效工作机制。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传销活动,教育广大群众提高认识,进行群防群治,在我市创建一批“无传销社区(村)”,通过以点带面,最终实现我市无传销的目标。

三、工作方法

在前一时期打击传销专项执法行动的基础上,县(区)政府、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选择一至两个社区(村)为试点。通过在社区(村)大力开展“五个一”的工作,即派发一张联系卡、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发放一封公开信、签订一份责任书、构建一个监管网,实现社区(村)无传销组织、无传销网络、无传销人员的目标。

(一)建立打击传销互动机制。以派发一张联系卡为内容,建立打击传销的群众、社区、职能部门之间的互动机制。要将公安派出所、工商所、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居(村)委会打击传销的举报电话和联系方式告知每个居(村)民,以便群众及时反馈社区内的传销情况,让基层组织迅速掌握辖区内传销工作动态,使各基层执法单位能迅速及时出动,把传销遏制在萌芽状态,真正形成群防群治群管制度。

(二)建立打击传销信息机制。各社区(村)要以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管理为重点,建立线索收集和指挥协调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将社区(村)内的出租屋、宾馆、饭店、公众聚集场所、常住人员、外来人员的基本信息登记造册,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工商所和派出所、居(村)委会、出租房屋户构成的四级出租房屋管理服务网络的作用。社区(村)要实现对出租房屋的“两清楚”和暂住人口“四知道”,即清楚出租房屋的底数,清楚房屋出租人的基本情况;知道是什么人、在干什么事、有什么资金来源、主要有什么活动。基层执法部门要通过信息平台及时掌握线索,迅速进行排查,捣毁传销窝点,清理传销人员,抓捕传销头目及骨干分子。

(三)建立打击传销宣传教育机制。各社区(村)要印发《致群众一封公开信》和《致房屋出租业主一封公开信》,加强对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出租房屋户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发放传单、张贴海报、悬挂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切实做好打击传销宣传进社区(村)活动。要利用典型案例向群众介绍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的诈骗手法、操作方式及参与后果,彻底揭露传销坑人害人的诈骗本质,使辖区内群众能深入了解传销的危害,自觉远离传销,主动举报传销。要抓好对农民工、在校学生、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宣传教育,形成广泛的打击防范传销群众基础。通过宣传教育,努力形成对传销活动人人抵制、人人揭露、人人喊打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四)建立责任明确和责任追究相结合的责任机制。按照中央综治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关于做好将打击传销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评工作的意见》(综治办„2007‟69号)精神,县(区)政府、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要进一步完善打击传销属地管理责任制度。县(区)政府与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之间,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和居(村)委会之间,公安局(分局)和派出所之间,工商局(分局)和工商所之间都要签订“创建无传销社区(村)”责任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把打击传销工作纳入综治工作目标,对完不成责任目标的,视情况予以扣分处理,对因领导不重视、措施不落实而导致在全市有重要影响的传销案件发生的,取消平安乡镇(街道)暨平安村(社区)资格。

(五)建立打击传销监管机制。各乡镇(街道)和居(村)委会要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打传工作;要认真落实定期排查制度,强化对传销的监控预警。各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措施到位,形成合力,确保政令畅通,在社区(村)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的立体监管与全面打击的联动工作网络。

四、实施步骤

试点阶段(2009年7—8月份)。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县(区)政府、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辖区内选取1―2个社区(村)作为试点。县(区)、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打击传销办公室和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加强对试点社区(村)的工作指导。

全面推广阶段(2009年9—11月份)。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县(区)政府、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辖区内全面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

检查验收阶段(2009年12月份)。市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成员单位中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县(区)政府、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不积极支持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的,给予通报批评,符合查究条件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坚定信念,打好攻坚战。要彻底根除我市的传销活动,首先要实现社区(村)无传销组织、无传销网络、无传销人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并为创建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各级职能部门和基层组织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畏难情绪和厌战心理,坚定必胜信念,采取切实措施,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打好这场攻坚战。

(二)缜密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创建活动。创建活动要总揽全局,科学策划,细心安排,稳步推进,逐步完善各项工作措施,务求实效。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边试点、边完善、边深化”的工作思路,精心做好准备工作,分工负责,定岗定人,把“五个一”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的督促指导。各级政府要对传销活动严重的社区(村)实行包干定点,督促检查,积极推进“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树立一盘棋思想。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做好相关工作,根据具体分工,积极参与,大力配合,建立上下指挥通畅、左右配合密切的指挥协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通力协作,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强大攻势,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铜陵市雷暴日探测方法分析 篇3

关键词:雷暴日;闪电定位仪;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

中图分类号 P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3-0150-02

雷暴日是反映当地雷电活动规律的重要参数,是雷电科学和雷电防御的主要参数指标之一[1]。而对雷暴的气象观测一直是以人工观测为主,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观测站点的位置、观测员的个人水平等因素的制约。2002年以来,安徽省气象局在铜陵布设了LD-LL型闪电定位仪,用以监测本地的云、地闪电相关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工雷暴观测的覆盖范围小、时间不连续、数据参数单一等缺陷。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两种观测数据的差异,更准确地分析铜陵本地雷电活动规律,本文利用铜陵2002—2012年人工雷暴观测数据和闪电定位仪监测的地闪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在确定雷暴日和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方面进行了探讨。

1 资料来源及处理方法

1.1 人工观测资料 雷暴的人工观测[2],是以测站为中心,第一次闻雷为开始,最后一次闻雷为终止,每日只要听到一次(或一次以上)的雷声就记录为一个雷暴日,它不分云闪还是地闪,数据参数单一。铜陵市国家基本气象站成立于1960年,起初为国家一般气象站,观测时段为每日08:00—20:00,从2007年1月开始升级为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时段为每日20:00至次日20:00,拥有50多年气象历年资料。本文取自铜陵市国家基本气象站2002—2012年经质量控制的人工观测资料,按统计学方法进行整理分析。

1.2 闪电定位仪监测的地闪数据 闪电定位仪可以对云、地闪电全天候进行监测,覆盖范围广,数据参数多样化,包括闪电发生的时间、落雷地点、电流强度、雷电流上升陡度、极性等,但它投入运行的时间短,资料积累少。本文取自铜陵市国家基本气象站2002—2012年LD-LL型闪电定位仪监测的地闪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2 资料对比分析

统计表明,闪电定位仪监测到的地闪年平均雷电日数为40.9d,最多年份2006年,为55d,最少年份2008年,为32d,月平均地闪雷电日数为37.2d,最多月份8月,为110d,最少月份12月,为0d;而人工观测的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2.8d,最多年份2006年,为48d,最少年份2004年,为27d,月平均雷暴日数为30.1d,最多月份7月,为94d,最少月份12月,为0d。

通过图1与图2可以看出,两种探测方式记录的雷暴(电)日数整体分布趋势相似,但闪电定位仪监测的地闪雷电日数明显大于人工观测的雷暴日数。这主要是由于2007年之前的铜陵市气象观测站为国家一般气象站,观测时段不完整,且研究表明,观测员一般只能听到测站周围18~20km左右的雷声[3]。另外,由于两种探测方式的日界不同,造成了对同一次雷暴过程的记录不同,而闪电定位仪受其探测方法和自身设备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误测率和缺测率[4]。

3 雷暴日与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

3.1 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 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是指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地闪次数,是最理想的雷电活动参量,可以精确地反映某地雷电活动的频度和强度,国际上的雷电防御设计均以此参数为基础[5]。利用铜陵地区云、地闪电总次数除以铜陵地区总面积即可以得到铜陵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公式如下:

而由规范[6]中给出的公式Td=k1×Ng推导可得

代入铜陵本地数据参数,可计算得到k1=1.8。

3.2 人工观测雷暴日与闪电定位仪监测雷电日的关系 假设人工观测雷暴日与闪电定位仪监测雷电日的换算系数为k2,则有公式(3):

带入铜陵本地数据参数,可计算得到k2=0.8。

3.3 雷暴(电)日参数的选取与检验 为了提高雷暴(电)日参数的准确性与代表性,将公式(2)、(3)的结果取其平均值作为铜陵本地的雷暴(电)日,即得到公式(4):

将铜陵2002—2012年的雷电日按公式(4)计算获得的数据结合人工观测雷暴日、闪电定位仪监测地闪雷电日数据绘制成如图3。图3表明,采用公式(4)获得的雷暴(电)日与闪电定位仪监测的地闪雷电日拟合效果很好,相关系数达到0.97。因此,根据此公式获取的Td能够更为客观地反映铜陵地区的雷电活动规律。

4 结语

本文通过铜陵人工观测雷暴日数与LD-LL型闪电定位仪监测的地闪雷电日数的对比发现,闪电定位仪监测的地闪雷电日数明显多于人工观测的雷暴日数。但由于两种探测方式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今后可利用两种资料来共同确定铜陵本地的雷暴(电)日数,既保证了两种探测资料的联系,又吸取了两种探测手段的各自优势,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表征铜陵雷暴(电)日数这一参数。

参考文献

[1]李家启,汪志辉,任艳,等.闪电定位系统与人工观测雷电日参数对比分析[J].气象科技,2012,40(1):132-136.

[2]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S].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25-26.

[3]王学良,张科杰,黄小彦,等.湖北省雷暴日数与云地闪电密度关系研究[J].气象,2012(6):728-732.

[4]黄理,程爱珍,银燕.浅谈降低地面气象探测数据缺测率的方法[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z1):82-83.

[5]冯鹤,扈勇.架空线路年平均雷电闪击频数计算方法探析[J].气象科技,2015,43(5):973-977.

铜陵模式 篇4

目前,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形成了以资产为纽带, 以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为母公司, 以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为成员企业的多法人联合体, 集团有全资子公司9家, 控股子公司13家, 其中上市公司1家——铜陵有色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母公司设有11个职能部门, 9个分支机构。

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后, 公司在管理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第一, 在管理模式上, 单一的工厂制管理模式已被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以控股公司为母公司, 母公司控股企业为子公司的母子公司管理模式。第二, 在经营管理方式上, 由母公司直接指挥子公司生产经营的格局业已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以生产经营为基础, 以资本经营为高级形式的混合型控股公司经营管理方式。第三, 在组织结构设计上, 通过机构改革, 推行扁平化管理, 母公司的组织结构更加精干。母公司职能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编制减少。管理层次控制在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三个层次内。第四, 在主要业务流程优化上, 通过制订《事权划分通则》, 细化和明确了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责任、权利、义务;第五, 在激励与约束机制上, 建立了以资产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子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 并吸收了“联合确定基数法”的管理方法, 体现了“自主管理、和谐共建”的管理理念。

二、现行体制下集团企业常见的不规范管理问题和矛盾

现行体制下集团企业的不规范管理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

1、资产权属不清晰, 内部企业相互参股现象普遍。

我国企业集团的成长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 在建立之初, 很多企业是由政府牵头, 以“拉郎配”的方式组合的, 成员企业之间没有必然的业务协同关系, 布局不尽合理。

2、对外投资决策不科学。

很多集团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形成产业多元化的格局。主要是企业在对外投资时没有按照统一的发展战略规划做指导, 投资方向不明确, 一些投资项目与主业不相关, 企业资源分散, 形成多元产业, 削弱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其次是投资规模与企业资产经营规模、资产负债水平和实际筹资能力不相适应, 大量利用借贷资金, 盲目做大, 存在较大财务风险。三是重投资, 轻回报, 造成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低。

3、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很多集团企业内部并未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缺位。

三、对策和建议

1、规范母子公司投资行为。

集团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集团公司的发展方向。因此, 集团投资管理应采用集中管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金在合法的前提下也应探讨集中管理模式。投资管理也可以适当分权, 但要有授权机制, 即子公司有权制定一定金额以下的投资项目, 以提高效率, 但只能占集团投资很小的一部分。集团可以区别不同的子公司等级来划分投资权限, 建立相应的授权, 超过规定限额的投资项目必须向母公司提出申请。母公司应建立健全子公司对外投资立项、审批、控制、检查和监督制度, 并重视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 防止出现只投资不管理的现象, 规范子公司投资行为。其次要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 即使有, 也必须符合公司改制和主辅分离工作的需要, 便限制投资额度。三是要严格限制集团成员企业的投机行为, 对相关业务必须加强监管和审计。

2、规范母子公司之间交叉持股行为。

随着新修订的《公司法》和《所得税法》的实施, 历史形成的子公司之间相互持股, 借道出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行为可以及时纠正过来。集团内部应建立清晰的产权关系, 实质为内部控制的股权可以由母公司统一收回。出资额不到位的, 可以由母公司注资或减少注册资本, 只有把资本做实后, 才能真正实现出资人到位, 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3、依法建立科学实用的公司章程。

公司章程是作为企业的自治法, 在调整公司内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也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集团企业在根据《公司法》的规定, 在记载绝对必要事项的同时, 对其它记载事项更应认真研究, 如对外提供担保、股权的转让和继承、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分红方式等等。通过对公司章程的完善, 规范公司内部的管理行为。

4、科学设置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最重要的组织框架, 要从根本上提升公司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就必须依靠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完善。

5、加强和规范对子公司重大事项管理。

重大事项主要是包括指公司投、融资及资产项目的管理决策, 包括对内投资、对外投资、对外融资、收购出售资产、资产抵押、对外担保事项、委托理财、财务清查处理决策等。集团企业应建立重大事项决策制度, 规定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审批权限。监事会、审计部应加强监管职能, 并建立重大事项专项报告和应急处理机制, 尽可能减小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6、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督管理。

建立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 基于母子公司间的产权和资本纽带关系, 以实现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

摘要:本文就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初步搭建母子公司组织框架, 形成了以资本为联结纽带、母公司为核心、子公司为主要成员的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体系的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母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德智.试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01) .

铜陵城管工作 篇5

第 20 期

铜陵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二O一一年七月十三日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信息共享达成统一意见·“四旁三包”联合执法初见成效

·市执法局系统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

·我市率先实施乡村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颁布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信息共享达成统一意见根据市委常委、副市长黄然的指示,2011年7月11日下午,市执法局、市公安局、铜陵电信公司、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负责人就数字化城市管理资源共享的有关问题召开了专题协调会。协调会先后听取了市公安局关于视频监控和应急联动系统建设情况和市执法局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情况的汇报,并就视频监控设施、地理信息系统共享问题进行了协商。

经协商,市公安局原则同意将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通过铺设光纤、级别授权的方式,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地理信息平台共享问题待数字化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拓展、测绘完成后,导入公安视频监控

1和应急联动平台,实现平台资源共享。(作武)

“四旁三包”联合执法初见成效自“四旁三包”责任区域联合执法正式启动以来,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迅速组建了联合合执法队伍。各级联合执法队伍首先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尽快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其次是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向“四旁三包”责任单位(经营户)发放“四旁三包”联合执法宣传单,引导责任单位(经营户)自觉履行环境卫生保洁、维护门前秩序、绿化设施看护等义务,对不履行或不全面履行“四旁三包”责任的单位(经营户)进行督促整改(发放宣传材料8000余份);再次是督促未签订《2011年度“四旁三包”协议书》的单位(经营户)补签协议书,仅郊区就补签协议书30余份。(丁朝鹏)

市执法局系统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近日,市行政执法局、市环卫处组织干部职工,认识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家一致认为,总书记的讲话,系统回顾和深刻总结了我们党9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伟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着眼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新课题;讲话具有鲜明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市执法局主要负责人在学习会上要求,全局系统要以认识学习胡总书记“七·一”讲话为契机,深刻领会讲话精髓,要结合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学习,要在学习中思考,在学习中探索;要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城市管理的实践中,要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怕困难、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为城市更加亮丽、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铜陵经济的大发展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我市率先实施乡村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根据2011年省农村清洁工程安排,我市分别在铜陵县胥坝乡、老洲乡新建一座垃圾焚烧炉。我省垃圾焚烧炉使用尚不广泛,目前国家对该类产品没有统一标准,市场上同类产品鱼目混杂,经多方了解和实地考察,市市容局最终确定黄山市歙县绿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F10—15T型垃圾焚烧炉作为我市乡村垃圾焚烧处理设备。7月8日,市市容局召集采购方、供货方签定协议,标志着我市将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垃圾焚烧处理工程。(玉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6月30日颁布,2012年1月1日起实施。行政强制立法的指导思想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赋予行政机关必要的手段,保证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

同时,对行政强制进行规范,避免和防止权力的滥用,以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该法进一步规范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强制行为,市行政执法局已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在网上先行学习,将购置法律单行本发放给每个工作人员学习,并在适当时机组织全市城管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

一句话信息据狮子山执法局宋爱玲报告7月5日,该局全面启动开源小区的拆违整治工作,这个小区共有老旧违章建筑32户936平方米。

据开发区开发区城管大队郜翔报告7日开发区城管大队联合开发区工商分局对翠湖一路边上多家废品收购站进行了专项整治,并拆除了该路段废品经营户自建棚2间。

据机关党委报告:市行政执法局在全市“四百工程”片区点评会上受到肯定和好评。

城管服务热线12319信息报送邮箱:tlcg2011@163.com 报:市委办、市府办、市委宣传部、市“双创”办

送: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县、区执法局、市容局,有关单位

铜陵模式 篇6

关键词:老龄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36-01

公办养老机构是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其服务对象主要面向“三无”、“无保”、“低保”等生活困难的弱势老年人群体,大都采取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工作人员享受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1]。近年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特征为社会生产、就业、医疗、养老带来巨大压力,如何养老也成为社会热点。

一、铜陵人口老龄化与公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2001—2010年的十年间,铜陵市老年人口年均增速达4.4%,是同期总人口年均增速的5倍多。2010年,全市60岁以上人口11.00万,占总人口74.01万的14.86%。[2]这表明铜陵人口老龄化特征已经十分明显,急需采取相应的举措来应对。

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养老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以公办养老机构为主要支柱的养老方式引发了社会的热议。从养老网上的数据可知,铜陵养老机构主要有敬老院,福利院,疗养院,老年公寓等。近年来,公办养老机构除了供养三无五保人外,也逐步向社会开放,接收来自社会上有养老需求的老人。公办养老机构在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与养老服务质量做出了重大的改进。总体上铜陵机构养老机构努力贯彻落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秉承“心系民生,回报社会”的公益理念,积极探索新型社会化养老方式,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根据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告,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94110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33043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8927个,互助型的养老设施40357个,军队离休干部休养所1783个;各类养老床位577.8万张,比上年增长17.0%(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2张,比上年增长11.5%)[3]。在全国养老机构大发展的情况下,铜陵的养老机构的数量也在增长,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足。

二、铜陵公办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文的文字分析可知,铜陵公办养老机构在数量上有所增长,但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范围较窄,服务功能结构单一。

跟许多城市的公办养老机构一样,铜陵公办养老机构由于资金主要依赖政府拨款提供,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收入来源,导致其机构数量和床位难以应对快速增长的老龄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据相关调查,我国有近一半的养老机构表示只接收自理老人或以自理老人为主,不收住失能老人[4]。这种现象在铜陵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只有少数的公办养老机构愿意接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即使愿意接收也是在协议中声明一些条款,这使得有些老年人不得不放弃机构养老。老年人最核心的养老需求便是医疗和护理,然而铜陵公办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却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致使养老机构的养、护、医、送相分离,从而服务功能单一。

(二)公办养老机构缺乏“家庭归属感”。

在铜陵,一些老人很难接受公办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一方面是受传统观念——“养儿防老”影响,另外一方面是公办养老机构很难照顾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公办养老机构还停留在提供标准的、基本的物质生活成面。公办养老机构难以提供亲情给老年人,使得一些打算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放弃计划,选择其他方式养老。虽然公办养老机构也正努力努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现实是公办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很低。

(三)缺乏专业护工人才和管理人才。

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所具备的疾病护理理论和专业知识不仅对老年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将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起到一定的积极引导效果。然而老年护理学在我国目前还属于新学科,缺乏相关经验。在铜陵由于专业护工人才工资偏低低,很难留住刚刚毕业且年轻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大学生。

三、铜陵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重点与解决对策

(一)推進公办养老机构的公办民营,扩大服务覆盖面,强化服务功能。养老作为关系全社会公众的公益事业,政府本该起到主导作用,然而却无法仅仅依靠财政就能解决社会的养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公办养老机构的民营化无疑对政府和公众来说都是较好的。一方面,政府不用投入过多的财政资金。另一方面,公众又能享受到经过有效整合的社会养老资源。

(二)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服务的人性化,加强与老年的沟通。老年人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求,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需求,公办养老机构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与老年人的沟通,让老年人的烦闷与苦恼被及时了解,并尽可能的去帮助老年人去解决问题。同时,公办养老机构内部人员应根据现行政策积极商讨针对不同的老年人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举措。只有这样,才能为老年人提供比较优质的人性化的服务。

(三)加大专业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铜陵作为全国最小的地级市,相对其他大城市而言,对专业护理人才的吸引力不大。政府应该加强对养老专业护理人才的财政支持力度。根据《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所提出的,要完善人才培养与就业政策,依托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5]为此,铜陵政府应加强与推进公办养老机构与校企之间的合作,共同培养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完善养老专业护理人才的人文及专业技能等方面课程的设置。在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的铜陵,要努力做好培养实用型养老护理人才的工作,提高对老年人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学斌.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的反思--以养老服务为例[j].社会工作.2009.(5)

[2]铜陵市民政局.最新铜陵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11月30日

[3]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02-26

[4]张凯悌:《失能老人靠谁养老》,《中国社会工作》2011年第四期

铜陵地区电梯的雷电防护探讨 篇7

1 铜陵地区电梯雷击事故分析

1.1 电梯概述

电梯[2]是用电力拖动的轿厢运行于铅垂的或倾斜度不大于15°的2列刚性导轨之间用于运送乘客或货物的固定设备。习惯上将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总称为电梯。电梯机房一般位于建筑物顶层,是电梯雷击防护的重点[3]。电梯井道依附于建筑物,轿厢和对重在其内沿着导轨移动,内设有很长的电缆、轨道等。此外,还设有轿厢等机械和电气部分。

1.2 铜陵地区雷击事故统计

铜陵位于安徽南部,濒临长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雷暴日36.3 d,属于中雷区。由图1可以看出,铜陵每个月都会出现雷暴,4—9月较为明显。铜陵地区的雷击事故一般多发生于4—7月,与雷暴出现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图2可以看出,铜陵地区雷击事故造成的电梯损坏约占20%。

1.3 铜陵地区电梯雷击事故分析

电梯受雷击后的损坏部件大多在于电气控制系统,这主要是由于电梯的各部件依附于建筑物内安装,其电气控制、电力拖动、安全控制等系统微电子程度很高,抗雷性较弱,几十伏到几百伏过电流过电压就能系统损坏;其次,电梯系统中有很多很长的电缆线,并设有弱电、监控以及其他设备共用的电源线路,雷击产生的瞬变强电磁场、电磁脉冲形成过电压、过电流通过各种线路传导、分流侵入,也能造成电梯系统的损坏[4]。

2 铜陵地区电梯的雷电防护措施

电梯作为建(构)筑物内系统[5],遭受直击雷的概率较小,其防护重点应在于感应雷的防护措施。

2.1 接地措施

雷电防护接地系统,用以散泄雷电流和有效降低电位,是雷电防护系统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现代建筑物一般都采用共用接地系统[6],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Ω[7],一般采用建筑物内的某些金属构件及低压配电系统的保护线与外部防雷装置连接构成。所利用的金属构件、金属管道等应保持其全长完好的电气通路[8]。

2.2 布线措施

(1)电梯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源相线、保护地线、零线的颜色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编号,零线与接地线应该始终分开[9]。

(2)电梯井道内不得装设与电梯无关的设备、电缆,如电梯照明电源线路等。电梯动力线路与控制线路(即强电与弱电线路)应分开布设。

(3)所有线路采用金属铠装(护套)电缆或穿金属管槽,平直、整齐、牢固敷设,电缆金属外皮及金属管槽应全长保持电气连通,并两端接地。

2.3 屏蔽措施

(1)电梯机房一般位于井道顶部,位于建筑物顶层,宜利用建筑物的金属框架、混凝土中的钢筋、金属墙面、金属屋顶、金属门窗等自然金属部件与防雷装置连接构成格栅型大空间屏蔽[10]。

(2)电梯滑道金属构架、外来导线、电气装置、信号装置等所有电气设备外露金属导电部分均应可靠接地,各接地线全部应分别接至接地干线,千万不要相互串接后再接地[11]。

(3)电梯机房外围的建筑栏杆、旗杆、吊车梁、管道、设备、太阳能热水器、门窗、幕墙支架等外露金属构件应就近与建筑物顶部或外墙上的接闪器进行电气连接,电气连接的过渡电阻不宜大于0.03Ω[12]。

(4)电梯机房、轿厢电气设备、井道内的金属构件应采用等电位联结[13],当轿厢接地线采用电缆芯线时,不得少于2根。

2.4 安装电涌保护器措施

电梯的控制系统主要由逻辑控制部分和调速部分构成,而前者是电梯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14]。

(1)在建筑物电源引入的总配电箱处安装符合Ⅰ级试验要求的电涌保护器,在电梯电源配电箱处安装符合Ⅱ级分类试验的电涌保护器。

(2)电梯的微机电源或信号采集部分,应该根据电梯所使用的电子板、板间不同级别的电源回路及信号回路以及各电子板之间的线路和相关电气性能选择安装第三级电涌保护器,以便使有效防止因电子板损坏而造成的电梯瞬时故障。

(3)电梯系统中的电涌保护器应主要考虑其电压保护水平Up、标称放电电流In以及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 3个技术参数。

由表1可知,所选电涌保护器的Up值应低于被保护电梯控制柜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Uw,且一般应有20%的安全裕量,即Up值不应大于0.8倍的Uw。

所选电涌保护器的Uc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电子信息技术设备信号电涌保护器的Uc值一般高于系统运行时信号线上的最高工作电压的1.2倍。

(4)电涌浪涌保护器的接地一般按照就近原则接至等点位端子上,导线长度一般为0.5 m,注意保证导线平直。第二级及以后的防雷浪涌保护器不得利用电源PE线作为接地线[15]。

(5)基于电涌保护器的能量配合,要尽量选用同一厂家同类型产品,同时要求厂家提供各级产品间的安装距离。若确实不能获得准确数据,应要求串接退耦装置在两限压型防雷浪涌保护器间的线路小于5 m或电压开关型与限压型防雷浪涌保护器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 m时。

2.5 维护

(1)雷雨季节来临之前,应及时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

(2)日常应加强对运行中的电涌保护器巡视,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摘要:近年来,随着铜陵地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电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建筑物之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铜陵地区多年雷暴资料和2007—2015年电梯雷击事故的统计分析,结合电梯标准和雷电防护相关规范,对铜陵地区电梯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防雷及电梯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铜陵模式 篇8

持续变革创新向新型国有企业转型

“资源有限、智慧无穷”。这句源于铜陵有色一次思想大讨论中普通矿工的话, 喊出了铜陵有色人创新求变的坚强信念, 成为打破思想禁锢、激励员工投身变革转型的时代强音。

变革, 首先在“消肿减负、主辅分离”上破题, 通过关、停、并、转、售、租等多种形式, 对两批7家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 改制重组;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 围绕产权和员工身份“两个置换”, 103户中小企业顺利完成改革改制, 集体企业全部改制退出;大力推进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 所属13所中小学、公安、地震台、林业队、转供电 (水) 顺利移交地方。

这场改革的攻坚战, 使公司主要亏损源得以消除, 资产质量稳步提升, 一度陷入困境的铜陵有色开始由“求生存”转为“求发展”。自2003年开始, 铜陵有色进入体制机制创新阶段:一是大力推进专业化重组, 将核心主业资产不断重组, 最终铜主业资产及业务整体上市;二是以产权多元化为目标, 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实现了由工厂制企业转变为公司制企业。同时, 对全员身份进行了“置换”, 员工转变为新型合同制下的企业新员工;三是坚持不懈地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构建了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生产操作技工三大职业发展通道, 为各类员工搭建了成长成才的平台。

创新发展模式向核心优势产业集聚

铜陵有色高层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规律, 确立了“改革、调整、升级、再造”的发展战略。

铜陵有色坚守核心主业, 以做大做精为目标, 以产业升级为主线, 持续发展壮大核心产业。国内最大的千米深井坑采矿山——冬瓜山铜矿实现达标达产;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首家新模式办矿企业——安庆铜矿保持稳产高产;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首家新模式办厂企业——金隆铜业公司规模迅猛提升;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引进最先进技术的铜加工企业——金威铜业公司建成投产。同时, 将资源控制与开发上升为第一战略, 推进冶炼工艺技术升级与挖潜改造。以“产业换资源”合作模式, 进军内蒙古赤峰地区, 建立北方资源基地, 通过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 逐步从本土经营向跨区域发展, 使核心主业向铅、锌、钨、钼等多金属领域拓展。

铜陵有色坚持以“高效利用资源, 贡献社会进步”为使命, 建设生态矿山, 努力将固废物“吃干榨净”, 积极争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截至2010年, 公司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达61%,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降至0.71吨标煤, 冶炼硫捕集率、COD排放总量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铜陵有色循环经济俨然成为安徽省工业经济的一张亮丽名片, 党和国家领导人吴邦国、李长春、周永康等先后视察铜陵有色循环经济工业园, 充分肯定了铜陵有色为我国工业经济提供的循环经济实践示范,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国内重要媒体相继报道了典型经验。

加快自主创新向创新型企业跨越

铜陵有色瞄准国家创新型企业目标加快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 构筑以技术中心为核心、成员企业研发力量为基础、重大项目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公司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形成了以核心层、紧密层及松散层三层技术研发体系, 包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多个中试基地和科技开发项目组等研发平台。结合安徽省“861”重大产业专项开发活动, 公司重点培养产学研结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研发团队, 已有5个创新团队分别进入安徽省“115”和铜陵市“1155”产业创新团队。

公司研发力量不断延伸经营领域, 由采选冶向材料加工、装备制造领域拓展, 使一批高起点、高技术含量的铜加工项目建成投产, 推动了区域内铜加工的集群发展;加快化工和装备制造业的崛起, 年产80万吨硫酸、120万吨铁球团等项目相继建设投产, 以碳酸二甲酯为主导的精细化工已进入亚洲前列, 成为中国低碳经济科技示范基地, 装备制造业实现了非标设备成套化, 矿冶成套设备、环保设备和井下无轨设备三大产品系列在细分市场中进入国内前三甲。经过不懈努力, 公司业已构建有色金属、化工、装备制造三大主业板块, 形成了“主业突出, 一业特强, 相关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公司目前已拥有铜、铅锌、钨钼、金银等有色金属生产矿山11座, 公司海外参股企业达到5家, “走出去”足迹遍及南美、北美、非洲、大洋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成为安徽省境外投资最大的企业。

铜陵有色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再创新, 使工艺技术及装备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拥有多项铜产业采选、冶炼及加工方面的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高效深井大规模强化开采技术”为我国矿床资源开采向深部转移提供了示范;“地下矿山连续开采工艺及装备”、“常温变量喷射——动力波洗涤闪速炼铜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推进“两化”融合向管理现代化迈进

正如铜陵有色董事长韦江宏所说:“优秀的企业必定是一个管理出色的企业, 是一个靠先进理念引领广大员工创新、创造的企业。”

从加强各项专业管理到实施标准化、信息化, 从全面推行5S管理和对标管理、建立“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到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铜陵有色从未间断过管理上的创新与提升。公司高层倡导的自主管理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已成为一种行为文化。

随着铜陵有色产业布局的不断拓展、国际化战略的稳步推进, 迫切需要引入基于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网络技术的现代管理手段, 需要借助信息化实现跨行业、跨地域的管控。为此, 铜陵有色将推进“两化”融合 (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上升到战略高度, 确立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需求主导、项目推进”的原则。

公司大力推进信息化与生产过程的有机融合, 使冬瓜山铜矿井下安全生产系统、选矿处理系统和生产调度信息系统实现了先进的过程系统控制, 开创了全国有色金属矿山信息化建设的先河;金隆铜业公司的优化级控制、管控一体化和E R P系统, 领先全国铜冶炼企业最新水平;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常温变量喷射——动力波烟气净化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铜陵有色已建成完善的局域网和广域网, 实现了整个集团的互联互通。公司已选择国际知名的甲骨文公司、德勤公司作为ER P项目实施伙伴, 积极推进全公司财务业务一体化、人力资源等系统建设。

以“两化”融合为核心的管理创新, 为铜陵有色市场竞争注入了强大合力, 截至2010年, 铜陵有色主要产品产量及经济技术指标快速增长, 与2000年相比, 阴极铜增长3.8倍, 资产总额增长9.58倍, 销售收入增长16.23倍, 利税增长57.1倍;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0倍, 职工人均年收入增长近4倍, 进出口贸易总额蝉联全省和行业第一, 对铜陵市地方财政贡献率超过50%, 充分彰显出10年跑出的高速度, 企业成功实现转型, 形成崭新的管理体制和完整的产业体系, 跻身世界铜精炼企业前列, 名列2011中国企业500强第121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1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第5位。成为全国首家获得“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集团企业。

搭建六大平台构建国企党建工作新体系

铜陵有色积极探索企业党建工作“融中心、进管理、出力量、聚人心”的新方式新途径, 不断激发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构筑“效益工程”平台。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原则, 主动融入企业中心任务, 强化对标理念, 引导广大党员创先争优。坚持把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作为各级党组织的根本任务, 深入开展Q C小组、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挖潜降耗、技术比武等群众性活动, 每年创造经济效益达千万元以上。

——构筑“素质工程”平台。大力开展“双培工程”, 把技术 (业务) 骨干培养成党员, 把党员培养成技术 (业务) 骨干;公开选拔100名大学生到基层挂职, 实施100名科级管理人员公开招考、100名班组长公推直选, 着力培养企业发展的后继力量。实施管理人员“千人培训计划”、专业技术人员“万人培训计划”和“万名工人技能培训计划”, 促进了各类员工岗位技能和水平不断提升。

——构筑“阳光工程”平台。实行重大事项、物资设备采购、项目建设、财务预算执行、非主产品销售管理等“十二公开”, 不断完善内部检查和督查考评制度, 对重点工程、重大技改项目、生产经营等重要领域特派专职纪检员, 形成促进各级管理人员廉洁从业的长效机制。

——构筑“和谐工程”平台。每年筹集和发放“温暖工程”慰问金超过200多万元, 实施中层管理人员对口帮扶百户特困职工家庭。积极支持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 仅“十一五”期间, 公司累计向社会捐赠达840万元, 上缴税费178亿元。启动实施了“铜冠希望助学工程”, 荣获“安徽省最具爱心企业”慈善奖。

——构筑“创新工程”平台。公司党委深入研究和把握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按照“课题引路、实践应用、工作推进”的思路, 不断推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使党建工作体系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构筑“文化工程”平台。在传承光荣传统的基础上, 与时俱进, 熔旧铸新, 构建了完善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并通过多种方式, 把公司价值理念、发展方向和绩效目标, 传递到全体员工和合作伙伴, 让“打造世界铜冠, 人企共同发展”的愿景激励员工创造出更好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让“铜冠”品牌与世界共享。新中国60华诞之际, 铜陵有色被授予“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培育十大摇篮组织”、“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60佳”。

铜陵市社区居民体育需求研究 篇9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文章主要以铜陵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为研究对象,以铜陵市部分小区居民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针对研究的问题,为铜陵社区体育需求制定“铜陵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调查问卷”,在老师的指导和无数次修改后,并邀请专家对问卷的效度检验来确定最终的问卷调查。分时间段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共计240份。去体育馆、世纪广场发放问卷调查80份。共计发放320份,300部分回收,回收率93.75%,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87.5%。

1.2.2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优秀学士论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以及

阅相关书籍文献,为该课题积累提供所需资料和论据。

1.2.3 数理统计法

对符合标准问卷的数据使用了Excel软件进行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逻辑学方法探索铜陵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相关概念设定

2.1.1 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1991年群众体育管理有关单位开始对社区体育进行定义;1993年李建红、王凯镇、肖树宏都对社区体育做了定义。1995年王凯珍全面地为社区体育进行了定义:以社区所在范围内的一切自然环境和运动健身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居民为主题,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加强身心健康,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标,就近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一直比较受体育管理部门和相关学者们的认同。

2.1.2 体育需求

体育需求是由于生理或社会原因而产生的愿望和要求。生活在现代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要求人的生活环境和卫生保健,娱乐,自我实现的增长和多样化,以满足人们的体育活动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人的体育需求有以下特点:指向某种具体对象;影响内容的选择和行动;不因体育需求得到满足而终止;体育需求的改变,伴随着满足方式的改变而变化。

2.1.3 研究现状

刘卫等在《有效需求不足,在中国体育转型期研究》中提出,目前中国的大众体育经济发展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国大众体育需求的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有效的体育需求水平还比较低。许多学者也研究了一些地区的群众体育需求的研究。王俊杨(2009)在“中国残疾人体育现状和社会支持需求研究”部分,对残疾人体育需要研究的现状总结: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明显高于正常人的比例;随着残疾程度下降,残疾人体育参与率进一步提高。

在分析前人的研究得出结论,城市居民体育需求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城市居民的体育需求动机研究体育需求类型,总结这些研究可分为居民生存和享受体育的要求,追求体型美化;物质需求动机主要是追求健身、娱乐、身体塑形、爱好、社会交往、表达自我,展现个性。第二,城市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现状研究。研究人员认为,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分为:体育消费需求,信息消费需求,消费需求的劳动。第三,对影响城市居民体育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首先是促进体育需求因素分析,对群众体育的主体需要具有代表性的体育认知、人群、文化等方面。其次,制约居民体育需求的因素,主要因素为不同地区通过运动需要知道制约居民体育需求的主要原因是居民体育意识缺乏,经济发展水平低,场地设施不完善,引导群众体育组织工作薄弱等。

2.2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者的基本特征分析

据问卷调查,如表1所示参与体育锻炼的男性为99人,占总人数的45%,女性为121人,占总人数的55%,女性比男性多出10个百分点,说明参与体育锻炼的女性多于男性。

由表2可以看出:20岁以下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82%,21~30岁之间的居民占19.55%,31~40岁之间的居民占20.45%,41~50岁居民占25.00%,51岁以上的居民占28.18%。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年龄较最多的是51岁以上的居民,占比例最少的是20岁以下的居民,20岁以下的居民大多都是学生,课余时间较少,参与锻炼的时间较少,51岁以上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较多,时间较年轻人更加充裕,健康意识较高。

2.3 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的场所的需求及对小区体育设施满意度

社区体育设施是居民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从表4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居民选在在广场或空地上进行体育锻炼,其次是体育场馆和健身馆。在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选择在广场空地的多位中年和老年人,健身馆主要受年轻人群的青睐。从表4中可以看出:仅有5.91%的居民对所居住小区的体育设施很满意,选择基本满意和一般的居民分别有20.45%和35.00%,而选择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居民占了38.64%。社区居民对所居住小区的体育设施并不满意,表明该小区的体育设施还不能达到居民的体育要求,影响居民进行正常的体育活动。

2.4 社区居民对健身指导员的需求情况

如表5所示,有80%的居民表示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没有专职人员进行指导,这说明社区居民对社会指导员的需求与现实情况之间的落差很大。如表6所示,非常希望在锻炼过程中有专职人员进行指导的有36人,占16.36%,非常希望有专职指导员进行指导的有94人,占了42.73%。这说明社区居民对专职人员或社会指导员的需要很强烈。但是也有一部分居民表示有没有专职人员进行指导无所谓或者不需要,说明这部分居民对专职指导员的指导不认同,或者喜欢自己自由自在锻炼,不受约束。

2.5 社区居民体育消费观念

表7是对铜陵市社区居民关于“您是怎样看待生活中的体育消费?”的调查结果,从调查情况看,有38.18%的人认为“体育消费属于生活消费”,28.64%的人认为“体育消费是花钱锻炼身体”,还有29.55%的人认为“体育消费是生活方式的一种新形式,体现居民文化层次”,8.18%人在体育消费态度的调查中持相反态度,有16.82%的,“无体育消费”,只有38.18%的人认为“体育消费是高端消费人群,参与的“贵族运动”。这表明铜陵社区的居民体育消费是健康良好的。

2.6 制约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因素分析

从表8可以发现,影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缺乏余暇时间和场地设施少,分别占了被选次数的38.18%和33.64%,除去一些主观因素,缺乏指导也占了18.18%的比例,这说明场地器材的不足和指导人员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年进行体育锻炼。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铜陵市社会环境发展稳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社区居民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后,更多地追求多元化的健身体育及精神需求。

(2)铜陵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主要是体育设施缺乏,体育项目不完善,缺乏专业的健身指导,体育活动无组织,体育信息不流通,体育消费低。

3.2 建议

(1)加强社区体育宣传,提高体育健身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体育消费的认知,从而实现人们对体育消费的追求。

(2)铜陵市政府应将社区体育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优先发展内容,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城市街道和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社区健身环境和条件。

(3)在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和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体育相关工作者、学习体育专业的学生和运动骨干的力量,来补充铜陵市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乏。

(4)提高资本进入体育行业的比重,利用体育市场的能动作用,把体育相关产品与服务带进社区,研发适合各种体育消费人群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居民对体育消费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雪敏,杨勤,沈浩.九江市社区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世界,2006(10):9-10.

[2]周沛.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丛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王凯珍,赵立.社区体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5,10-11.

[4]贾秀春.山西晋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需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铜陵模式 篇10

一、大胆创新, 率先推行“淘汰耕牛、封洲禁牧”综合治理试点

铜陵县地处长江中下游, 地势南高北低, 丘陵起伏, 境内河渠交织, 年均气温16.20C, 年平均降雨量1346毫米, 相对湿度77%, 非常适宜钉螺滋生和血吸虫病流行。全县8个乡镇共有80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 历史共查出钉螺面积5575万平方米, 最高钉螺密度324只/0.1平方米, 疫区人口达19.2万人, 防治初期人群平均感染率在28.6%左右。

从2006年起, 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每年将血吸虫病防治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职能部门, 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并按照先重流行区后轻流行区, 先生产生活区后非生产生活区, 先上游后下游的原则, 实施“一村一策”和“一个环境一策”策略。为有效控制传染源, 进一步提高血防控制效果, 2006年, 铜陵市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 市、县设立280万元专项资金, 在全省首个开展“淘汰耕牛、封洲禁牧”血防综合治理。

铜陵县选择四面环水、环境相对孤立, 血吸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老洲乡, 实施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试点。铜陵县政府先后出台了《牛羊弃养工作实施细则》、《以机代牛实施细则》等方案, 对各项防控措施进行进一步明确、细化。试点乡严格执行方案要求, 弃养所有耕牛和羊, 并及时补助农户购置农机及配套农具;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建设机耕路10余条, 新建卫生厕所2000户, 实现全乡无害化厕所全覆盖;进行全乡自来水厂取水点环境改造和水处理工艺升级。同时, 根据老洲洲滩特点, 由县政府牵头, 以实施血防综合治理为契机,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鼓励、引导传统牛羊养殖户向蔬菜规模种植转型, 大力推广蔬菜生产, 加大对菜农田间指导, 推广优质品种、反季节蔬菜栽培, 目前该乡已建成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余亩, “铜都绿洲”牌蔬菜已成为铜陵地区知名品牌, 日产量近3万斤。该乡已由过去的血防重疫区变成了如今铜陵人民的“菜篮子”、“花园子”。综合防治工作得到各级领导高度认可, 2007年5月, 安徽省政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在铜陵县召开, 与会领导对铜陵县血防综合治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省地方病领导小组将铜陵县的经验向全省推广。

二、深入推进, 全面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

(一) 总结提高, 推进综合防治全面铺开

在总结老洲乡血防综合治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2009年, 铜陵市将血防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市级民生工程, 市、县投入330万元, 在胥坝、西联两个洲圩乡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同时把综合治理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实行上下联动, 层层负责制, 依托综合治理有效提高乡镇农业机械化率。实施过程中, 两个乡血防村所有牛羊全部淘汰, 每个村聘用禁牧协管员1名;新建厕所全部达到三格式无害化标准, 覆盖率100%;生活饮用水结合农村饮用水工程, 全部达到安全饮用标准。同时, 按照“谁栽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 结合退耕还林项目, 通过多渠道投入, 加大血防林建设, 建成血防林近万亩, 覆盖了90%以上的滩地。通过实施“兴林抑螺”措施, 既改变了钉螺孳生地生态环境, 降低钉螺密度, 抑制血吸虫病的蔓延, 又起到固定土壤、沉积泥沙和防风挡浪的作用。据统计, 造林后, 林地活螺框出现率由造林前76.46%下降到9.24%;钉螺密度由过去最高密度80只/0.1平方米, 平均密度6.8只/0.1平方米降到现在平均密度0.39只/0.1平方米。

(二) 转变思路, 探索血防综合治理新模式

2011年, 根据山丘区和内陆血吸虫病流行区特点, 铜陵县在天门镇按照“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积极扶持、规范管理”的原则, 大规模实行现代土地流转。依托土地流转、小农水项目, 先后投入2300万元实施以土地流转与血吸虫病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采取清淤、衬砌现有排水沟渠, 改造蓄水坑塘, 疏通灌溉水道, 局部地区修建小型提水泵站灌溉, 新建桥涵等一系列措施, 累计整修排水沟22条, 总长度30.96公里;清淤、浚深加固改造坑塘44口, 清淤土方量53.48万立方米, 新建机耕桥12座, 塘坝放水闸8座, 塘坝溢流口10座, 拦水堰2座, 过路涵30座, 田间过水涵220座。项目实施基本覆盖了所有有螺环境, 彻底消灭钉螺面积24万平方米, 沟渠硬化消灭钉螺14.7万平方米, 消除可疑环境6万平方米。

通过土地流转, 将现有零散田地有效整合, 对有螺塘、沟渠、滩涂地进行彻底整治, 培育了一批规模种植大户, 连片种植的形成, 彻底改变了钉螺滋生环境, 小沟小渠的有螺地带被彻底填埋。在降低单纯血防沟渠硬化成本的同时, 也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增强了沟渠排洪、灌溉和农业生产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实现了改善环境、消灭钉螺、增产增收的“三赢”, 并解决了部分地方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天门镇一举从原来的血吸虫病重疫区变成了现在极具现代特色的农业基地、铜陵市水产基地, 被列为全市血防综合治理示范区样板。2012年5月, 卫生部陈竺部长来视察血防工作时, 对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成效显现, 有力助推新农村建设

以机耕代替牛耕, 极大提高了机械化生产效率;实施改水改厕, 充分保障了血防区群众的饮用水安全;通过兴林抑螺, 有效改变了钉螺孳生环境;采取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土地流转, 显著提高了疫区现代农业生产水平和钉螺控制效果。通过综合治理一系列举措的实施, 较好地改善了疫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使昔日的血吸虫病疫区成为如今的新农村美好家园。

(一) 群众健康更有保障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实施以来, 铜陵县累计消灭钉螺环境24个, 灭螺面积近290万平方米;消除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1200余万平方米。2008年, 全县血吸虫病疫情整体达到控制标准;2011年, 80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中, 3 9个行政村达到疫情控制标准, 3 2个村达到传播控制, 9个村达到传播阻断并进入巩固监测。截至目前, 全县有钉螺面积降至2755万平方米, 98%分布在江洲滩地区, 钉螺平均密度降至0.697只/0.1平方米。2010年至今, 连续3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连续4年未发生急感病例, 居民血吸虫病平均感染率降至0.55%, 总体疫情保持稳定。2012年10月, 提前两年实现全县血吸虫病流行村全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二) 综合效益成效明显

通过实施淘汰耕牛、封洲禁牧、兴林抑螺、土地流转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 极大地提高了疫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 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目前, 全县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12家, 主要涉及粮油、花卉苗木、蔬菜瓜果、土地流转等多个领域, 带动农户4万余户。其中成立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13家, 入股土地近万亩。已形成了以铜陵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为主体的万亩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示范基地, 同时, 积极围绕全县特色主导产业, 通过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 建设了省级新桥高科技现代农业示范园、铜陵白姜科技示范园、钟鸣秋燕农业生态园、牡丹科技示范园等农业科技示范园, 推动了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经营, 打造了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

【短评】

走出血防综合治理新路

安徽省铜陵县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防综合治理措施, 成效显著, 走出了一条血防治理新路。实施血防综合治理, 关键在于“顶层设计”。无论是“淘汰耕牛、封洲禁牧”, 还是与改厕改水、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需要政府牵头, 从上至下做好统筹设计, 周密安排。特别是通过土地流转, 对现有零散土地进行有效整合, 彻底改变钉螺滋生环境, 顺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 培育一批规模种植大户, 凸显了血防工作的时代特色, 展现了血防工作新的希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传递出的一个最重要信息, 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其最大亮点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二是着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 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低成本、便利高效的生产经营服务。铜陵血防综合治理既提高了农户的集约经营水平, 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又提高了疫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 为农村改革创新着实出了把力, 完全顺应了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

铜陵模式 篇11

1 农村民宅雷电灾害现状

对1999~2008年观测到的灾害天气进行统计发现, 在所有的灾害性天气中, 雷电排在第1位 (301次) , 占82%, 农村雷电灾害造成损失的90%是民宅、电器等设备, 人员伤亡情况较少。2009年2月、3月、6月的4次雷暴天气过程中, 铜陵农村雷击灾害发生率达100%, 民宅损害占雷击事故的75%, 电器损害率达100%。其雷击事例如下:2009年2月25日, 铜陵县天门镇金塔村一民宅遭雷击, 造成房屋倒塌, 屋内电器线路尽数被雷电烧毁, 直接经济损失4万余元。2009年3月21日, 铜陵县东联乡合兴村一民宅遭雷击。雷电击到屋脊一拐角, 一块混凝土被击落, 雷电流沿着混凝土中的钢筋扩散, 造成部分窗户玻璃被雷击碎, 家中的日光灯、电视等家用电器被雷击坏, 直接经济损失5 000余元。2009年6月5日, 铜陵市西湖镇新圩村一民宅遭雷击, 造成屋脊一拐角混凝土被雷击落, 雷电流通过建筑内的钢筋进入室内, 造成房屋内的电器线路尽数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直接经济损失3 000余元。2009年6月28日晚, 铜陵发生雷暴天气过程, 胥坝乡安平街21户民宅电器设备遭受雷击, 造成电视机等电器设备电路板烧坏, 直接经济损失2万余元。

2 农村民宅雷电灾害原因

农民在建房时没有安装任何防雷设施, 是导致发生雷击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民宅屋顶架设电视天线、铁皮水箱、太阳能热水器, 或其他一些金属物件, 但没有连通接地装置。在雷暴天气发生时, 雷电流通过这些金属物件接闪, 由于无法泄流, 造成房屋、电视机等电器设备损坏。

农村的电力、电话线路, 大多采用电杆架空线引入村民家中, 因架空线路的进户端没有加装过电压保护器 (防雷器SPD) , 导致雷电通过这些架空电力、电话线进入室内, 造成室内电气设备损毁、人员伤亡。此外, 农村民宅建设没有考虑科学选址, 导致遭受雷击概率增大。

3 农村建造民宅综合防雷措施

3.1 科学选址

3.1.1 注意地质构造和地貌情况。

雷击经常发生在金属矿产品丰富、土壤电阻率低、不同地质的土壤交界处、湖、塘、河岸、山谷风口等地理位置。在建房时, 应尽量避开这些易遭受雷击地段。必要时, 可请当地防雷技术单位对土壤电阻率进行测试, 帮助科学选址。

3.1.2 注意周围的建筑物及架空线分布状况。

在空旷地区, 孤立、突出的建筑物, 尖屋顶及高耸建筑物、构筑物, 经常潮湿的建筑物, 屋顶为金属结构的建筑物, 露天的金属管道和室外堆放的大量金属物品的建筑物, 由于具有易接闪、易导电特性, 因此比较容易遭受雷击, 在建房时应考虑。此外, 建房位置还应避开架空线路, 不宜将房建在架空线路的下面和近旁。

3.1.3 注意局部的特殊气候。

年雷暴日代表该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度, 铜陵年雷暴日为40d, 属于多雷区。雷电的多发期在3~9月, 日活动时间大多在14~22时。局部的特殊气候, 导致落雷概率增大。如山的南坡落雷多于北坡, 在风口的山谷、河谷里落雷多于其他地方。

3.2 雷电防护措施

3.2.1 安装雷电接闪器。

雷电接闪器主要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农村私自建房时, 应考虑设计安装雷电接闪器, 屋面所有金属物件还必须和接闪器连成一体后再连接到接地装置上去, 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一般在屋顶用直径为10mm的镀锌圆钢明敷成闭合的回路做避雷带, 用直径为10mm, 长度为15~20mm的镀锌圆钢做避雷带支架固定在屋脊、屋檐等易受雷击的部位上, 支架间距为1m, 拐弯处为0.5m。避雷带应通过建筑物柱内的2根16mm主筋或2根16mm的单独圆钢引线连接到接地装置上。当房屋的周长小于25m时, 只需用1根40mm×4mm的镀锌扁钢或直径为16mm的圆钢作引下线将屋面的避雷带同接地装置连接即可;如果房屋的周长超过25m, 应采用2根16mm的圆钢作引下线, 分别在房舍后墙2端引下, 多面满焊连接到接地装置上。此外, 需要注意的是, 农村建房广泛采用水泥预制板做屋顶或楼板。因此, 还应对水泥预制板建筑的民宅进行接地处理。接地处理可以用25mm×4mm的扁钢将每块预制板中的钢筋全部焊接在一起, 然后将此扁钢沿房舍的墙角引下, 与避雷带引下线一同满面焊接在接地装置上。

3.2.2 安装接地装置。

接地是防雷装置的基础环节, 也是极关重要的环节, 接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雷效果。一般农村自建房可以采用简易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接地极采用4根长2.5m, 规格50mm×50mm×5mm的角钢, 相距至少5m, 离开房舍后墙1m左右, 在2个屋角处打入地下泥土中, 距离地面0.5~0.6m深处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将它们焊接连在一起, 再用1~2根40mm×4mm扁钢引到地面, 便做成了简易的接地装置 (如图1) 。

3.2.3分流。

分流是通过接闪器的多根引下线, 线路过电压保护器 (防雷器SPD) 等多种泄流通道, 将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泄放到大地, 从而保护建筑物和室内电子设备。农村室内电视机等电子设备常遭雷击, 主要是架空的输电线路等在雷电活动下极易产生感应雷电压, 感应雷电压沿线路传入室内, 造成电器设备损坏, 因此在电源线入户端应加装过电压保护器 (SPD) 。过电压保护器 (防雷器SPD) 安装的线路如图2所示。

参考文献

[1]梅卫群, 江如燕.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6.

[2]虞昊.现代防雷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沈培坤, 刘顺喜.防雷与接地装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基层群众体育下一篇:定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