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丰富地理课堂教学

2024-09-18

怎样丰富地理课堂教学(共6篇)

怎样丰富地理课堂教学 篇1

情感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长期以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往往只关注学生认知的发展, 强调知识的获得, 注重学生的成绩, 习惯用统一标准衡量学生、评价学生, 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 轻视甚至无视他们内在的情感需求和情感体验, 从而让众多学生不断地接受失败, 一次又一次地承受挫折, 直至失去学习的兴趣.

一、在激发学习的兴趣中唤起情感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生动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个体一旦产生了学习兴趣, 就会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 有了兴趣才能以良好的心境和情绪体验学习的乐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需要创设情境, 用数学知识的思维美、结构美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个体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稳定地发展.创设教学情境, 可以运用游戏、图片、故事、实验、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引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此外, 还可以创设恰当的思维情境, 引起认知矛盾, 制造心理悬念.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 就让学生口算“2+2+2”, 然后让学生计算“2+2+2+2+2+2”, 这时学生感到麻烦了, 随后出示写着多个“2”相加的长卡片问学生, 学生一下子答不上来, 感到眼前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解决有困难了, 这时老师告诉学生, 这道题要用新的方法来解决, 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这时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学习的情感也被调动起来了,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中渗透情感

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对情感智力理论进行了诠释, 强调情感智力在认知和管理情绪、自我激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 而情感教学正能体现这一精神.情感教学的学习方式以合作互助为主.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以合作为基础, 相互交流影响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形成坚强和理性调节的意志.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 教师只给了学生一根线, 几个圆片及测量工具,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学生自己在交流时选出记录员、操作员等.教学中的合作氛围, 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让学生学会团结同事, 学会合作与竞争, 产生时间观念, 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尽情地表达, 与人交往合作, 积极参与决策, 自觉参加各种活动, 同时也提高了表达能力.

三、在动手操作中丰富想象发展情感

操作能帮助学生丰富想象, 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与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长方体认识”时,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撕开用硬纸片折成的长方体, 比较证明长方体对应面面积相等.拆开用木棒搭成的长方体框架, 证明长方体对应棱长度相等, 然后再还其原貌.通过这样的“撕———拆———装”等一系列活动操作, 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中很自然地认识到了长方体的特征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定理时, 课前就准备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若干个, 在课堂中分组去验证.学生先动手测量出各个三角形的类型, 再把每个角撕下来, 拼在一起后测量结果.各组动手验证后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结论.这个定理, 学生通过动手练习、动脑归纳, 很容易就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四、在展示数学价值中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新课标注重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堂教学不单是教会学生抽象的知识, 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从实际出发, 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将纷繁的现象系统化, 抽象成数学问题, 建立起数学模型, 解决生活问题等.学生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 每建立一个面积单位的表象, 都鼓励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恰当例子.如:一平方厘米, 学生会说“大拇指甲盖”“纽扣”等, 有名学生说“门牙”, 这时我拿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比了比, 并说:“长这么大的两颗门牙, 漂亮吗?”引起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 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愉快, 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这些问题的探讨解决, 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的生活中, 数学也是解决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很多问题的有力武器.学习的激情和热情便悄无声息、日积月累地增长起来, 自然而然就不会再厌恶繁琐的计算, 不会拒绝学习数学了.

五、在充满激励的语言中培养情感

数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 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索然无味, 而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 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教师充满故事情趣、亲切激励性的语言, 会深深地吸引学生.它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使教与学顺畅, 知与情交融.以情感这条彩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 直至最后总结.“猩猩博士的聪明屋里还藏着许多的新知识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学习, 它最想告诉小朋友的一句话是:只要你肯动脑筋, 你就会变得……”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最后道出了心声, 感到知识是无穷的, 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快感以后产生更强烈的不满足感.这无疑培养了学生不断进取、追求真理的情感.

总之, 数学课堂既是学生求知的主阵地, 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大展身手的舞台.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 以情感教育为手段, 给予学生心灵寄托, 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让学生更积极地做, 积极地想, 积极地学习数学, 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怎样丰富地理课堂教学 篇2

多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

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活跃,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及观念意识,普遍对地理科不重视,在课堂上的情绪不是冷漠呆滞就是惟恐天下不乱。如果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更新,上课时只是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势必造成学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热切地关注学生。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首先,我们教师的课前准备除了写教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了解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一是积极的旁观者,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启迪思维,激励斗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学习在“热闹”中“有序”的进行。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课前都要对一节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会出现多种结果: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出现“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长此以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主动生成”会不断取代“被动接受”,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知道,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四、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等。

众所周知,过去为了巩固“双基”,我们教师的教学往往追求对学习内容的“标准化”理解和“课本式”、“教参式”表达,强调对问题解决的常规思维、逻辑思考、唯一答案,对学生的置疑、奇思妙想往往采取压制、回避、冷处理甚至简单否定的做法。这样大量地进行反复操练,使学生学会的只是“复印”知识。而新课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意识,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要能积极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匡正。

五、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的习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例如,在学生做习题时,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请学生思考,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学生经过思考,较容易地完成了这道题,并且掌握了解题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的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

如何打造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堂 篇3

[关键词] 多媒体 探究 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126

地理学科一直以来是家长和学生眼中的小学科,不被重视和喜爱,但如果教师能打造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堂,地理也会受到学生的喜爱,成为受欢迎的学科。地理教材中涉及的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若能借用其他学科的表现形式加以开发,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精心设计教学使课堂丰满起来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只有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才能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注重语言技巧。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教学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调查发现,学生比较喜欢语言诙谐幽默,声音抑扬顿挫,讲课声情并茂的教师。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应避免用过激的语言批评学生,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学生自尊心,也不要用夸大的语言表扬学生,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其他学生的不服,而要用恰当中肯的语言鼓励学生,赏识学生,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使学生得到尊重,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注重情境教学。有效的情境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化远为近,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地理教学中抽象的天体运动的知识,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防治,可以通过新闻报道、录像材料等创设情境。如学习《水循环》时,可先播放一段关于水的动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用一首包含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诗《假如我是一滴水》,创设语言情境。教师用动画展示了水循环的全过程,并请学生上前画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使学生对水循环有初步的了解,接着展示生活中的缺水现象,让学生思考缺水的原因,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一步步向上攀登,从而把知识简单化、生活化,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整个课堂有声有色,形神兼备。

二、运用多媒体使课堂生动起来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学形式和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把较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仅凭一张嘴讲授的状况,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多媒体提供的视频、音频、动画、图文等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其积极性,更利于突破重难点知识,化难为易。在学习《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时,可以借助网络完成整个教学,在班级内模拟一次网上购物情形,首先在淘宝上收集需要购买的商品,选择某商品的尺寸、色彩和数量,提交订单,确认收货地址,选择支付方式,付款到淘宝平台,等待收货。整个流程完成以后,让学生分析本次网购用到了哪些联系的方式,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寻找到了答案。这种方法学生很乐意接受,学习没有负担,很容易理解知识,并且感受到了学习对生活的作用。

三、采用探究方式让学生思起来

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就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观念上强调学习过程和质量,鼓励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大胆质疑,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创设典型的丰富的地理情境或案例,精心设计探究问题,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让全体学生参与探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问题问在学生疑难之处,给予学生阶梯式铺垫,通过各种教具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将学生探究出的结论分别展示出来,给予表扬和激励,对于有疑难点的部分继续组织二次探究。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断端正、严谨起来,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断科学化,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收获。

四、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实验教学是指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索地理规律、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中地理课程知识覆盖面广,文理兼容,尤其是对自然地理的学习,需要开展实验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是大气运动中较难理解的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实验的形式模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教师课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学生分组按教师给定的步骤操作,最后学生把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描述或者画出来,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去,很快得出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在讲授地形图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橡皮泥、面包片等多种材料做成山体的模型,并画出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体会缓坡、陡坡、断崖、山脊、山谷的等高线特点。学生在动手中逐渐突破了难点知识,并且培养了学习技能。在实验教学中,尽量让全体学生参与实验,假若条件不具备,只有教师个人演示时,至少要让全体学生都看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让全体学生信服。

怎样打造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 篇4

一、绪论

我校地处苏北农村, 地理课堂教学形式仍较传统, 多以教师讲授为主, 课堂中学生学习被动, 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不扎实, 学生的读图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欠缺, 更由于一年一次的“中考”不考地理,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把地理学科当成“副科”看待, 对地理的教与学都不感兴趣, 更不要提审美能力的提高了。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应该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 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创建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动手动脑, 使课堂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体联动的和谐式课堂氛围,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会主动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往、学会表达, 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和谐性。

教师如何做好教材和学生的桥梁, 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 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以达到地理课堂教学的和谐构建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深入挖掘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毛泽东同志曾生动地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 但是没有桥或者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 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 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地理教学目标的落实需要借助多种地理教学方法。

笔者在学习许多前辈关于“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的理论的基础上, 认为“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还要解决以下问题:1.构建学生与教师的和谐关系;2.构建学生与课本的和谐关系;3.构建学生与地理的和谐关系;4.构建学生与生活的和谐关系。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 创设了和谐的地理氛围, 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才能构建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

二、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的构建

(一) 构建学生与教师的和谐关系

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 要让我们的人民有尊严地生活。那么, 如何让学生有尊严地学习是我们教师应该深入思考并付诸实施的。当我们课堂上引入一个新的探究情境时, 我们不应该还像过去那样照本宣科, 也不应该自我陶醉, 更不应该板起面孔以示“师道尊严”, 而是应该全力地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服务, 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有尊严。我常常将前后两排学生组成一个合作探究小组, 交流探究方法, 相互质疑问难,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与乐趣, 而且有助于快乐记忆。当学生的回答用词不准时, 我不会随意地责备, 而是引导、启发, 给学生思索的余地, 这时, 我投去的是鼓励的目光。当学生用词准确时, 我投去的是赞许的目光。常言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学生敬佩你, 对你奉若神明, 你所说的话, 你所做的事, 你所组织的教与学, 无一不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也只有师生都相互尊重, 将心比心, 以心换心, 相互沟通, 相互理解, 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才能建立。

(二) 构建学生与课本的和谐关系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 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的文字图片随处可见。例如, 《地球的面貌》的开篇:“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 有浩瀚的海洋, 奔腾的河流, 巍峨的群山, 深邃的峡谷, 广袤的平原, 雄浑的高原, 苍凉的大漠……地球经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 才造就了如此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地理景观。”这读来哪里是地理教材, 分明是对地球母亲的深情赞歌,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热爱与探究之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早已利用多媒体视听手段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如今地理多媒体教学日益被推广, 视听教学法也被更多地采用了。例如, 在上《青藏地区》一课时, 在茫茫高原、如云羊群等视频播放中, 一曲让人荡气回肠的《青藏高原》, 使学生虽置身教室, 心却早已飞往那神奇美丽的地方。

(三) 构建学生与地理的和谐关系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出引发学生好奇感的地理情境。当我放映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的录像时, 班里很多学生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我们中国人也是世界上有智慧的人种之一。还可以举例:2012年8月间的台风“苏拉”和“海葵”给我们带来了泥石流灾害、城市内涝, 引起我们对现代城市建设的防汛科学思考等。地理课堂上的这些“时事地理”的教学, 使学生了解了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农业类型的选择及农业发展方针与措施的制定, 都可以说是对地理知识的运用, 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 也是我们尊重初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如我们泗洪县人民政府极力推崇的洪泽湖大湿地风景区, 既是洪泽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因地制宜地搞好旅游农业的一项重要工程。这一旅游项目开采以来, 洪泽湖湖水更绿了, 农民的收入增加了, 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四) 构建学生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热爱生活, 充满爱心, 是当今衡量一个人幸不幸福的关键指标。只有热爱生活的人, 才能在善待他人的同时, 善待人世间的事和物。我们要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山水的爱, 对大地的爱, 对祖国的爱, 对他人的尊重, 对地理的敬畏。

和学习几何一样, 图文对照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在地理课堂上,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读文、读图的方法和思维技巧。在指导学法时, 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 又为学生的益友, 教师要起到教材与学生的桥梁作用。善于欣赏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和学习中的“闪光点”, 善于换位思考, 提倡“研究性学习”, 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引路、导航的作用, 促进学生形成从“我会学”到“地理知识的作用真大”的良好心理, 构建学生与生活的天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黄京鸿主编.新课程地理教学论[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怎样丰富地理课堂教学 篇5

古代有位画家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考三个学生的绘画能力。一个学生画了四面高山、悬崖峭壁,中间有座寺院,另外一个学生画了峰峦起伏、松柏挺立,并有古寺一角,唯有第三个学生未画山也未画寺,他画了数节石阶通向小溪,一个和尚在挑水,古寺藏而不露反而跃然纸上。想象力是一种高级的认识能力,是大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能力,它渗透到学习活动的一切方面,对掌握新技术,对发明创造有巨大作用。心理学研究证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采用适当的手段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抓兴趣点

喜欢涂涂画画是学生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

1、猜谜激趣。如第十一册教材中《古诗配画》一课,我首先就以猜谜形式揭示课题,引入新课。“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不是我们第二册时学过的《画》那首谜语诗么?”一时,小手像雨后春笋一齐竖了起来。接着,我把课前画好的范画一出示,诗与画一搭配,学生思维就更加形象化了,只用几分钟时间就帮助学生想象到了“古诗配画”的题意。

2、故事激趣。第八册教材《字谜画》一课,我先给学生讲一个《唐伯虎卖画》的故事:“……唐伯虎挂出一幅水墨画来,上面画着一只黑狗。他对围观的入说,这是一幅字谜画,谁猜对了,我就把这幅画送给他,可是很久都没有人猜中。突然,人群中走出一个少年学生,他说:‘我猜中了!说完就一声不响地把画取走了,唐伯虎望着少年学生的背影哈哈一笑,说:‘多聪明的小家伙!”故事讲完了,有不少小朋友也猜出来是个“默”字,大家很自然地沿看“故事”导向的思路想象开了。

3、音乐激趣。《小鸟齐飞》是第一册教材中的一课,课前,我与音乐教师联系,教唱好《快乐的节日》这首歌,上课铃一响,录音机里轻轻播放《快乐的节日》,教师随着音乐唱起来:“小鸟在前面带蹈,春风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小朋友们也跟着唱了起来。唱着唱着,小鸟齐飞的画面自然地呈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激发了学生学习小鸟画法的兴趣。

二、交金钥匙

进入想象氛围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面的局限,想象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但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和点拨,就不难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1、直观引伸。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很强,根据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创造的心理过程,直观引伸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一种有效方法。《小鸟齐飞》一课中新授小乌画法时,我先用课前绘制的挂图,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各种鸟的形体特征,再看教材上介绍的照片《小鸟齐飞时的不同姿态》,接着运用课前制作的活动幻灯片演示飞鸟的不同姿态,一边演示一边板书:①当头、身子不动时,变动翅膀的位置,看乌的姿态发生了什么变化;②当翅膀、身子不动时,变动头的位置,看乌的姿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告诉小朋友在画飞乌时,根据这些道理想象出飞乌的不同姿态。懂得了这些,小朋友们进行画飞乌想象时,就不那么困难了。

2、儿歌牵引。小朋友喜欢儿歌。教学时我运用这个特点,把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编成儿歌,加强教学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易懂易接受。以《我喜爱的动物》一课为例。我把动物特点归纳成生动有趣的儿歌:“小花猫,喵喵喵,蹬蹬腿,弯弯腰,又蹦又跳练功夫,乐得老猫胡子翘。“长颈鹿,真出奇,多像一架起重机,够树梢,不费力,吃着嫩叶甜如蜜”……听着听着,小朋友们浮想联翩,自然地想象出各种动物可爱有趣的形象来。

3、故事启发。故事对小朋友的吸引力特别大。教学中,我投其所好,让学生从故事中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古诗配画》一课中,我首先运用教材提供的范例《月是故乡明》来指导学生如何大胆想象。接着,我利用古代画家的创作故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宋朝一个皇帝赵倍招考画工,要求给‘深山藏古寺这句诗配一幅画,当时不少人画的都是茂密茂密的森林呀,高大古老的寺庙呀,虽然绘画技巧都很不错,但并没有考龋而另一个考生却被录取了,原来呀,他的画面是这样的:一个和尚在井边挑水,一条石板小路伸入深山……”同学们的眼睛眨巴眨巴的,不一会儿,小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好像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4、典范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少年儿童对艺术偶像是很崇拜的。我顺其童心,充分利用艺术偶像的力量为教学服务。学生都很喜欢齐白石的画,他们说,一只小鸡,一对小虾,在其笔下都特别的有趣。《古诗配画》一课中,我便抓住这一点来启发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齐白石爷爷曾经画过这样的一幅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意思是说,青蛙的声音从十里山泉里传出来。大家知道,山呀,水呀,人呀,物呀,都好体现。这声音要画出来可就麻烦了。”我先让学生去思考议论,而后讲述齐白石爷爷是这样体现的:几只小蝌蚪从山泉里流出来。听到这里,学生己是恍然大悟了。

怎样构建中学地理课程的和谐课堂 篇6

关键词:和谐课堂,师生互动,诗词导入,探究式教学

通过科学的实验研究表明: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高兴、愉悦的情绪中进行的效果比其在情绪平常或低落时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 我们要想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 就一定要探究在课堂上如何协调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怎样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得益彰。和谐的课堂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 这是我们中学地理课堂的最终目标, 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课前导入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的有效途径,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那么课前导入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利用诗词导入。

诗词一般都是前面写景后面抒情, 是情景交融的集合体。在讲南方与北方的自然差异时, 引入了清朝诗人高鼎的《村居》和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两首诗词。当我把这两首诗词贴到黑板上时, 同学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咦?这是上地理课吗?”然后, 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两首诗, 并让同学们想一想它们分别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呢, 大家很快判断出来一个写的是南方地区, 一个写的是北方地区, 最后我切入正题:今天, 老师要引领同学们横跨全中国, 一起去神游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这时, 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为教授课堂上的地理知识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2. 奇闻异事导入法。

在平时的生活中, 我特别关注地理方面的奇闻异事, 以备上课之时所用。比如我在讲有关“印度”一课时, 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的:人老了进敬老院不稀奇, 但牛老了进敬老院, 你说稀奇不稀奇?吃饭进餐, 西方刀叉东方筷, 南亚印度你猜猜?听到这样的奇风异俗, 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活了。

3. 谜语导入法。

学生对谜语的热衷是与生俱来的, 所以, 我就抓住这个特点, 经常以谜语来导入。比如本学期上的第一节地理课, 我就先打出一条谜语:“蓝色星球浮太空, 一只雄鸡在其中, 头指世界最大洋, 尾摆全球大陆中”这是哪个国家?“中国!中国!”响亮的回答声把学生情绪调整到了最好。又如:在学习世界地理“大洲和大洋”时, 我特意准备了一个小拼图, 并出示了谜语:“七兄弟, 四姐妹, 一个妈妈爱大家;姐妹情深连一体, 兄弟分家飘四海。”学生情绪高涨, 边猜边领拼图, 谜语猜出后, 世界地图也拼好了, 于是我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正课。

二、授课中师生互动, 营造和谐的地理课堂氛围

1. 由“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

在课堂上要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 要提出探究性问题, 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 寻找问题的答案。我经常把问题抛给学生, 如“有人说, 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 而有的人却说气候变暖会导致海洋表面的蒸发面积增大, 并不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 你认为哪个观点正确呢?为什么?”这时, 学生就会运用所学知识, 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地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作出点评, 并积极引导, 最后要给出切合实际的参考答案。

2. 授课中, 教师要做到师生平等, 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在授课中, 我采取了许多方法, 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收获颇丰。比如在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一课时, 其中涉及到了京杭大运河, 于是我就给学

河北省磁县光录镇第一中学黎宏杰

生讲隋炀帝的历史故事,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3. 授课中, 还可以采用情境模拟等方式来构建和谐地理课堂。

如当讲到有关地震一节时, 我担任“地震局局长”, 学生是世界各地的记者, 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来深化有关地震的知识。我还经常扮演导游, 学生扮演游客, 以旅游团形式讲授世界各地的景点, 及其形成原因和历史渊源等等。

三、课后走进生活, 让学生知道地理对生活是有用的

现在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有鉴于此, 我们要引领学生走向生活的大课堂, 让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让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展开探究, 生生合作, 开展调研, 提出对该问题的解决办法, 同时, 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我把地理的用途归纳为三点:

1. 学习地理, 有利于我们在生活中成

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因为他就是“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的楷模, 他无数次利用天时、地利在战争中取得了“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辉煌战绩。

2. 学习地理, 不做“路盲”做“路通”。

我们经常要出去旅游, 这就会与地图打交道, 这就要求我们要学好地理。

3. 学习地理, 做生活“小博士”。

如我们出去看到周围有茶、油茶、杉木、马尾松等经济林木, 就能判断该地土壤类型为酸性土壤;一些电视节目中经常提到很多关于地理方面的知识……这些都能够激发起学生学好地理的信心。

上一篇:社会救助改革下一篇:教学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