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争议(精选6篇)
医疗争议 篇1
摘要:医疗争议按解决途径可分为协商解决的医疗争议和经诉讼解决的医疗争议;按鉴定结果可分为一般医疗争议和医疗事故。医疗争议相关医疗费用是否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应甄别情况, 分别对待。医疗后果系疾病本身所致的, 费用应纳入补偿。医疗后果可能与医务人员诊疗过程中的过错、过失有因果关系的, 应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经鉴定为医疗事故的, 原发病产生的医疗费用纳入补偿, 因医疗事故所致的直接医疗费用和后续医疗费用均不应纳入补偿。需继续、后续治疗的, 发生医疗争议的医疗机构应向受理继续、后续治疗的医院作出“承诺”。医疗终结后同样能实现“出院即补”。也能避免因“等待期”而错过了“有效期”, 因“出院即补”导致新农合基金流失。
关键词:医疗争议,医疗费用,新农合,补偿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下简称“新农合”) 制度的广泛开展, 一些相关、边缘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本文拟就医疗争议相关医疗费用的新农合补偿问题提出肤浅见解。
医疗争议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产生分歧而向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相关部门提请处理的医患纠纷。医疗争议相关医疗费用是指医患双方就特定医疗活动出现争议时已经和后续发生的医疗费用。
医疗争议虽然不一定都是医疗事故, 但它不仅消耗医疗机构管理者的时间、精力, 也冲击医疗机构的财力、声誉, 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个别医疗机构的发展。因此, 处置好医疗争议, 解决好医疗争议相关医疗费用的新农合补偿问题, 对维护医疗机构、经办机构和参合患者三方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及确保基金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医疗争议的处置有三条途径, 一是医患双方可在自愿、平等、公平、合法的基础上协商解决;二是可提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三是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因此, 医疗费用的新农合补偿应该甄别情况, 分别对待。
1 协商解决的医疗争议
1.1 一般医疗争议
1.1.1 医疗后果系疾病本身所致, 医务人员诊疗过程中明显无过错、过失的, 经协商医患双方达成协议的, 费用理应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
1.1.2 医疗后果可能与医务人员诊疗过程中的过错、过失有因果关系的, 新农合经办机构应敦促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也应主动和患者及其亲属协商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1) 经鉴定为医疗事故的, 原发病产生的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 因医疗事故所致的直接医疗费用和后续医疗费用均不应纳入新农合补偿。
(2) 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 医疗费用应纳入新农合补偿。
(3) 患方放弃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 可由医患双方以协议形式约定, 医疗机构应向新农合经办机构作出书面承诺:日后患方违反协议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 由医疗机构在支付医疗事故赔偿金时负责追回医疗事故相关医疗费用的新农合补偿。
1.1.3 需要继续、后续治疗的医疗争议。一是由于新农合补偿有“有效期”, 通常为一个自然年度。二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从医疗终结到结果出来还有一个“等待期”。三是医患双方发生争议后, 部分患者的继续、后续治疗可能选择其他医院。这种情况下, 发生医疗争议的医疗机构应向受理继续、后续治疗的医院作出“承诺”。有了“承诺”, 医疗终结后同样能实现“出院即补”。避免了因“等待期” (等待医疗终结、等待医疗事故鉴定结果) 而错过了“有效期” ( 新农合补偿有效期) , 也能避免因执行“出院即补”导致新农合超范围列支补偿费用, 造成基金流失。
1.2 重大医疗争议
重大医疗争议是指经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讨论明确当事人负有一定责任, 最终赔偿金达到一定数额或造成的负面影响大的医疗事件。赔偿金数额可以根据当地经济条件确定。这类医疗争议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责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及时、如实报告。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在组织讨论时, 把因当事人责任而产生的医疗费用数额 (即不应纳入新农合补偿的医疗费用数额) 列为讨论内容, 调解协议书中也应载明。医疗机构在报送给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纸质资料中应包括调解协议书复印件。
2 诉讼判决的医疗争议
经司法程序, 通过诉讼判决的医疗争议只需直接根据判决结果按前述方法处理其医疗费用的新农合补偿问题。建议司法部门在定性为医疗事故的判决书中增加载明下列事项:一是医疗事故相关医疗费用数额;二是相关医疗机构已支付的新农合补偿费用 (具体数额) 由医疗事故责任医疗机构在支付医疗事故赔偿金时负责扣回, 转交患方户籍所在地县 (市、区) 新农合经办机构。同时, 司法部门可以将此类判决书抄送/复印一份给新农合经办机构, 以便查收。
医疗争议 篇2
为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特制定医疗事故报告、依据。
报告的内容包括:医院名称,当时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科室、专业、职务、职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治疗经过、目前状况,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患方的要求。
五、发现有医疗过失行为,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地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六、医院与患方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事故争议(未经事故鉴定的),自协商解决之日起在7日内向区卫生局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
1.双方签订的协议书(包括基本情况、医疗争议原因、共同认定的等级、过失行为、责任程度、赔偿数额)2.协议执行情况
3.对当事医务人员的处理情况(包括经济处理和行政处理)4.医院的整改措施
七、经确定为医疗事故,医院与患方协商或卫生部门调解解决的,医院应在协商解决后7日内向区卫生局书面报告。
八、医疗事故争议经法院解决或者判决的,医院应在收到生效的法院调解书判决书生效后7天内向区卫生局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法院调解书或判决书、执行计划、医疗机构整改措施、对当事人的行政处理意见。
九、医院每季第一个月10日前上报上一季度医疗事故争议信息,科室每月5日前上报科室安全医疗信息。医疗事故争议依据
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二十二条、三十四条、三十七条、四十六条
2013嘉荫县人民医院
急诊医疗争议案例分析(上) 篇3
例1某乡镇卫生院收一产妇, 因产后大出血, 向县医院求救。县医院急派一妇产科主任出诊, 救护车上没有带产后出血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无法处理, 立即把患者接回县医院急救。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因休克死亡。患者家属将县医院告上法庭, 法院判定患者死亡县医院有过失, 负有部分责任。
分析: (1) 乡镇卫生院要求县医院出诊抢救, 没有把患者病情表达清楚, 不能简单称难产会诊。 (2) 县医院违反了《院前急救工作制度》的相关规定, 没有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本案例县医院在派出医生的同时救护车上应配备抢救设备和药品, 带上O型血或代血浆。
例2某乡镇卫生院接到一个重度脑外伤患者, 满脸血污, 接诊医师擦洗患者面部血污后发现是自己仇人。医师坚决不抢救, 要家属转院。家属再三恳求, 医师不理。患者来不及转院死在卫生院。家属告医师, 法院判刑一年。
分析:此例中医生因为与患者有仇而拒绝救治, 已构成刑事犯罪。治病救人是医生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责。即使是仇人, 医生也该立即给患者采取静脉滴注高渗液、肌注止痛药、吸氧等措施。一方面向患者家属告知卫生院没有抢救设备和技术, 同时主动向上级医院联系转院事宜, 并亲自护送转院。
例3一中年妇女到公路边倒垃圾, 被高速行驶的摩托车撞倒。头部先着地, 患者向某市医院求救, 市医院距事发地15公里左右。医院“120”急救中心立即通知驾驶员出诊, 驾驶员接到通知后没有马上出车, 因为前一天出车扑空, 他打电话问清楚有无患者。患者等了半个多小时, 病情加重, 后被路过面包车送至市医院。虽然进手术室立即抢救, 但因小脑疝死亡。医疗事故鉴定为一级责任事故, 医院负主要责任。
分析:本例中驾驶员接到急救中心下达的出车指令未及时出车, 违反了《院前急救管理规章制度》。另外, 出诊医生和护士也应立即制止驾驶员的错误行为。
例4一老年人, 提着鸡蛋去城里探望儿子。途经某站上下车时被挤下车, 汽车开走了。雨天老人一身泥巴, 坐在一棵大树下。晚上有人给某医院打电话, 该院救护车将老人接至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给老人换衣吃饭, 打针吃药, 第三天老人身体好了。医生问老人家庭住址及其儿子所在单位, 老人摇头。医生问老人将其送回大树下时, 老人点头, 遂将其送回原地。此事经当地电视台发现并曝光, 省卫生厅发文通报此事。
分析:此例中医院对“无主患者”处理欠妥当。医院面对“无主患者”时, 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和生活上照顾, 尽到了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和义务, 发扬了人道主义精神, 做法值得肯定。医生在治好病后, 应寻求民政部门的帮助, 寻找患者家属。另外, 医生通过与老人的对话, 应考虑到老人有老年痴呆的可能, 送至大树下, 可能会有其他意外发生。
例5某民营医疗机构收一严重脑外伤患者。医院对患者头部裂伤进行缝合后派护士送到郊外路边, 并打“120”急救电话, “120”指挥部让拨打“110”报警, 护士未敢打。第二天早晨当地村民发现该患者死在路边, 报告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进行立案调查。
分析:此例也构成了刑事犯罪。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也是义务, 因患者是脑部严重受创, 尽管当时没有表现出颅内出血的症状, 医生也应留院观察或急送上级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例6某职工医院急诊科下午四点来一急腹症患者, 值班医生在等待接班医生换班。值班医生给患者口服两片阿托品, 叫患者等一等。因澡堂五点关门, 值班医生赶去洗澡, 等回来时发现患者已死亡。家属把医院告上法庭, 法院判医院负全部责任。
分析:此例中医生违反了《医生值班、交接班制度》的有关规定。值班医生在接班医生到达之前不能擅离岗位。患者来就诊, 医生未处理完须交代给接班医生后方能离开。此案提醒广大医务人员要提高责任心。
例7某医院急诊科收到一重症急性肺炎患儿。此患儿属少数民族, 且是独子, 家属非常珍爱。在县医院诊治无效, 要求转院, 患儿家属签字, 在县医院副院长、护士长和医生三人陪护下送到成都某医院。急诊科医生见是一小儿, 马上叫抬到门诊儿科, 门诊儿科医生见是危重患儿, 叫直接送到儿科病房。此时已是凌晨1点多, 病房电梯停开, 患儿氧气袋已空, 患儿在抬上楼时呼吸停止, 引发医疗纠纷。
分析:此例医院没有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的相关制度, 负部分责任。此案例, 患者到急诊科时医生应紧急处理, 并请病房或门诊儿科医生来会诊。另外,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与患儿家属通报病情, 以便其对病情有心理准备。
例8某省医院接到一例将笔帽误入气管的小儿。医院急诊科急转五官科, 五官科以本院条件差为由, 让患儿家属转某医学院附属医院, 家属不同意, 要求医院紧急手术取异物, 但医院强行转院。患儿在转院途中面色青紫, 呼吸困难, 到达附属医院后虽立即手术取出笔帽, 但由于窒息太久致患儿成植物人。经医疗事故鉴定为一级医疗责任事故, 医院负全部责任。
分析:本例中医院违反了《转院制度》的相关规定, 对于估计转院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 应留院处置, 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较重患者转院时院方应派医护人员护送, 并与病员家属讲明在转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 取得家属同意并签字。本案例中患儿在省医院急诊时已完全窒息, 省医院有能力做简单的气管切开手术。另外, 医院强行要家属转院, 却无医护人员护送, 医院负有责任。
例9某医院急诊科收到一手指严重外伤患者, 马上送至手术室。术前需在臂丛麻醉下行清创缝合手术, 但是医院麻醉师休假, 遂请其他医院麻醉师代行麻醉。用药后患者喊痛, 于是又加了一种麻醉药。几分钟后患者呼吸困难继而停止。医生马上实施气管插管, 却发现医院没有能正常使用的插管。虽后来从邻近医院借来插管, 患者因呼吸停止时间过长, 最终成为植物人。家属将医院告上法庭, 医疗事故鉴定为一级医疗事故。
分析:本例中医院违反了《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各种医疗器械的请领和保管, 须由专人负责, 并定期维护保养, 必须保证能够在临床中正常使用。对不能正常使用的设备, 医生应及时通知设备部门, 以便于维修或替换;设备部门对不能维修又没有替换的设备, 要告知临床科室不要开单。另外, 通过此案例还可看出科室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至关重要。
例10某医院门诊上午收一中年妇女, 自诉前一日晚吃火锅后腹泻, 去厕所数十次, 里急后重明显, 门诊医生考虑急性肠炎。粪常规检查示有红细胞及白细胞, 转其到传染科住院。到达传染科后, 护士正在给患者铺床时, 患者倒地, 经抢救无效死亡。病理诊断宫外孕, 失血休克死亡, 引发医疗纠纷, 相关部门判定医院负有责任。
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书 篇4
申请人姓名:身份证号:与患者关系:性别:住 址:年龄:单 位:联系电话 :
申 请 时 间 :
医疗机构名称 :
医疗机构地址 :
有关事实:
请求理由:
具体请求:
此致
XX卫生局
申请人:XX
2012年8月19日
备 注:患者及家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事故争议处理时填写此表。
附件: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书填写须知
1、对申请人的规定:
〔患方提出申请时〕如患者健在的申请人应当是患者本人,您须出具您的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如患者无行为能力,申请人应当是患者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您要出具患者本人的身份
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患者的委托代理书(要亲笔签字或按手印/章);患者死亡的,申请人应当是死亡患者的近亲属,请申请人出具证明您与患者近亲属关系的证明,如户口本或居家委会/公安部门出具的证明。
〔医疗机构提出申请时〕应当出具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签发的申请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经办人授权委托书,法人及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患者住院病历首页复印件。
2.申请人应以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态度认真填写此表。
3.本表必须以钢笔或签字笔填写,不得缺项,通讯地址必须填写详细,以便寄挂号信。
4.“有关事实”项须详细、具体地写明事件经过,特别是与医疗事故争议有关的诊疗过程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有理有据,必要时可附页。
5.“请求理由”项要阐明具体请求的法律依据和医学原理。
6.“具体请求”项可为:“对诊疗过程的质疑;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对过错方进行处理等申请人想要达到的目的”。
7.如发生医疗争议时间距提出申请时间已超过1年,您必须出据可以证明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受到伤害1年内”的相应依据的书面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8.请您提交发生医疗争议时当日在该医疗机构就诊的门诊挂号收据或住院结账收据、门诊病历或其他任何可以证明您与该医疗机构存在医患关系的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9.如此例医疗事故争议您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卫生行政部门不能予以受理,请继续司法程序解决该争议。
10.卫生行政部门将于收到申请人的“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书”之日起10日内进行审查,并做出是否受理的书面答复。
二)如果你对医院的诊疗过程的质疑;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怎样
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在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中,往往免不了要对是否属医疗事故、事故属什么性质的问题作出鉴定,因此,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是处理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步骤。对病人和家属来说,对医院和医务人员来说,都要十分明确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规定。不仅病人和家属可以提出事故鉴定,医院或医务人员当事者也可提出事故鉴定。
病人和家属怎样申请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①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必须要在向医院提出查处要求后,医院已对纠纷的性质作出明确答复,病人和家属对医院的答复不满,双方对善后处理问题达不成谅解的情况下,才可正式提出,不宜一开始就直接提出申请。
②要了解清楚纠纷当事医院有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资格。一般来说,省级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可成立一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对这些医院来说,如果院方对病人和家属的回复仅从医院行政角度出面的话,那么要求鉴定时首先要向该院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对市、县医院来说,通常其鉴定委员会设在市、县卫生局内,故应向市、县卫生局提出申请。
③病人和家属要懂得提出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自己的权利,只要按照规定程序提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包括设有一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省级医院)无权拒绝病人和家属的这一合法要求,否则病人和家属可将卫生行政部门推上行政诉讼的被告席。
④病人和家属要懂得,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其鉴定的结果仅是属不属医疗事故,属什么性质的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责任者是谁。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只有“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才能称为医疗事故。而对于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存在的问题、缺陷甚至—般性过失,但不一定构成事故的,就不宜正式提出鉴定的申请。因此病人和家属在提出事故鉴定前,可先向有关专业医师请教,听听他们的分析意见,也可向有关部
门进行咨询,以便把事情办得更为妥善。
⑤要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提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处理,最宜在与医院多次协商破裂后进行。根据笔者的经验,如果病人和家属的主要目的是取得经济赔偿的话,还是采用与医院协商解决的途径为妥,在一般情况下,医院的赔偿额度要比卫生行政部门裁定的—次性经济补偿费数额大,要比法院裁定的经济赔偿费数额高,因此病人和家属提出要求时要全面权衡、耐心交涉、有理有节。
⑥在有些情况下,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最终是免不掉的,但此时应以事实为依据写好申请报告。
⑦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分为申请鉴定和委托鉴定两种。所谓“申请鉴定”,是指不仅病人和家属可向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而且当医疗纠纷矛盾激化,病人和家属又不愿提出申请鉴定时,医院也可作为申请者提出鉴定要求;或当医院对医疗纠纷作出定性处理后,医务人员(即当事人)不服时,医务人员本人或多位当事人也可作为申请者提出鉴定要求。另一种是“委托鉴定”,通常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在受理病人和家属申诉后,或人民法院在立案受理后,认为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则可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各地在执行中处理程序不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要先进行技术鉴定后,卫生行政部门才子受理。但对人民法院来说,医疗事故鉴定不能作为是否受理病人和家属起诉的先决条件。
怎样写医疗事故鉴定的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包括哪些内容?现将其格式介绍如下,仅供参考:申请报告标题:一般可采用“关于要求对XXX医疗事故进行技术鉴定并作出处理的申请”的格式,XXX代表病人的姓名。
受理申请的单位:即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省级医院)的全称。
申请报告前言:简单叙述×x医院(或包括××医务人员)对病人××x在诊治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例如不负责任、疏忽大意、违反操作规程等)致使病人造成某种严重后果,特此要求进行医疗事故
技术鉴定,并作出严肃处理。医疗事故经过:要简明、扼要、详尽、准确地说明病人的病情经过,入院检查、诊断、治疗经过,特别是要写清楚发生医疗事故的关键环节。
医疗事故指控依据: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主要过失及其证据。
结束语:要明确表明上述情况均属实,明确表明要维护病人和家属的合法权益,明确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作出及时、正确、公正的处理。申请人:病人签名。如果病人已死亡,应由直系亲属提出申请。如果申请人有多人时,必须明确哪个人是联系人。
申请日期。
医疗争议 篇5
1 利用影像技术诊治病情存在的问题
1.1 影像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影像技术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技术素养和更广博的知识, 应用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和三维可视化等医学图像处理和分析的各种新技术, 协助临床医生更可靠、有效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保证和提高临床医疗质量。部分影像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学历不达标, 没参与临床各科轮训, 无临床实践, 不了解影像反映出来的征象为何病理改变, 不清楚诸多疾病在影像上是“同病异像”还是“异病同像”。在医疗诊治上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做出模棱两可的诊断结论, 主治医师对诊断结论也无法相信, 有时甚至酿成医疗事故, 检诊质量引起医疗争议。
1.2 影像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差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 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医疗设备, 尤其是影像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而这些设备所给出的数据、图像、图形是否准确可靠, 将直接关系到诊断和治疗的质量, 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基层医院部分影像技术人员存在着对脏器病变描述不清的现象, 如:脏器病变及异常征象的内部、周边、回声相关组织及形态等描述不细致、不客观, 缺乏医学术语、缺少真实性。个别影像技术人员以不规范的诊断标准报告结论, 贻误患者最佳的治疗机会, 造成终身遗憾。
1.3 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
一切围绕临床是影像科的工作, 为各临床科室服务。影像科业务工作主要是为各临床科室提供诊疗依据, 配合治疗, 直接或间接为病人提供技术服务。每一个具体的检查项目, 都关系到某一临床科室的诊疗质量。因为国家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 致使不同医院对同一病人影像检查结果的描述也不一样, 不同医生对疾病的描述和结论也五花八门, 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2 利用影像技术诊治病情的对策
2.1 影像技术人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影像科专业及跨越度大又分类多, 学科独立性强。影像技术人员应该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各学科的知识以及流行病学知识。在运用影像技术诊断过程中才会考虑周到, 提高诊断符合率。经常与临床医师沟通, 讨论病情, 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诊断服务质量。
2.2 加强医学影像质量控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学影像学也随之突飞猛进, 现代扫描技术多种多样, 不同的扫描技术及成像方式可摄制出不同的人体断层影像。医学影像学科日常摄片、诊断及管理工作纷繁庞杂, 这就使得医学影像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与保障。诊断报告作为合法有效的客观证据, 必须具备客观真实性和规范性。影像技术人员必须对人体整体观和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充分了解, 提高诊断疾病的业务水平。
2.3 加强人才管理, 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发展特点, 采取到内地或省级医院影像科进修学习措施, 加快培养高知识水准、了解临床特点、精通专业技术的新一代医技人才。使影像技术人员具有多学科的相关医学知识, 能准确使用规范化的医学术语, 建立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一定绘图能力, 综合素质得到迅速提升。
2.4 具有相应的书写诊断规范的能力
医学影像学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 必要时要亲自检查患者, 以提高诊断符合率。影像技术人员出具的影像报告要达到科学化、标准化、数据化。影像技术人员对患者一般资料填写要准确无误且完整无缺, 检查名称、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学表现和诊断, 书写报告医师签名。临床对医学影像学诊断内容要阐明有无临床疑似疾病的表现或征象, 如有, 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大小、范围、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加以描述, 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的表现说明“未见”。运用相关的准确无误的影像医学术语, 达到语言通畅、逻辑性强。医学影像学诊断为整个医学影像检查的结论, 应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ICD-10) 做出肯定诊断。报告书写者必须根据医学影像学表现恰如其分地做出这一检查结论。
总之, 医学影像设备在整个医疗设备中, 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影像诊断能缩小诊疗范围、导航引路、基本定性及病情动态变化观察。一份高质量的影像检诊报告, 在描述中要遵循其客观真实, 在结论中要回避主观臆断, 使医学影像走出检诊质量引起医疗争议的误区。为医院资源的合理利用, 实现全面效益, 让更多的百姓受益创造条件, 将为医院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明莉, 柯雪琴, 高向华.医疗纠纷处理经济分析与制度安排[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 (4) :23~24.
医疗争议 篇6
某区卫生监督所对柳某桂西医妇科诊所进行卫生监督检查, 发现该诊所医生周某在诊疗日志中有患者赖某玩诊断为中孕3个半月给予米非司酮引产术和抗感染治疗的登记, 并查见赖某玩的相应处方和收费收据各两张, 说明该诊所超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的核准诊疗科目西医妇科开展了终止妊娠手术。该区卫生监督所在充分收集证据、依法查明违法事实后,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四十条的规定, 给予该诊所警告、没收违法所得271元, 罚款人民币2万元的行政处罚, 同时责令立即改正违法行为。
2 本案法律适用问题
本案在处理该西医妇科诊所超出核准的登记范围开展终止妊娠手术的违法行为上, 事实认定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 法律适用正确, 处罚基本适当。本案认定该西医妇科诊所超出核准登记范围开展终止妊娠手术,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四十条“医疗、保健机构或者人员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许可, 擅自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终止妊娠手术和医学技术鉴定或者出具有关医学证明的, 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 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 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的规定给予了行政处罚。
终止妊娠手术属于节育手术, 可分为医学需要和非医学需要两类, 《母婴保健法》及《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与《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都有关于终止妊娠手术的相关法律规定。依照《母婴保健法》及《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相关规定, 医疗机构擅自开展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手术违法行为查处适用《母婴保健法》及《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但执法实践中对医疗机构擅自开展非医学需要终止妊娠手术的法律适用则有不同理解。
有的观点认为, 处理医疗机构擅自开展非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手术这一违法行为时应选择适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依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 未经批准擅自扩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的, 由原发证部门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 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 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执业资格”的规定进行处罚。这一观点值得商榷。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是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项工作, 终止妊娠手术是两者的一个交集, 虽然《母婴保健法》及《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与《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都有相关规定, 但本案应选择适用《母婴保健法》及《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的机构及其人员应当遵守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包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 个体医疗机构不得从事计划生育手术。关于终止妊娠手术的处罚条款, 第三十四条规定,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医疗、保健机构以外的机构或者人员违反本条例的规定, 擅自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据职权, 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 没收违法所得和有关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 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 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九条规定,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 未经批准擅自扩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的, 由原发证部门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 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 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执业资格。
结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全文, 第三十四条中“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医疗、保健机构以外的机构或者人员违反本条例的规定, 擅自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关于医疗、保健机构的表述并没有在前面加定语“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 该条对医疗、保健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擅自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未作规定。第三十九条则是对已经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未经批准擅自扩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进行处罚的规定, 对未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许可的机构擅自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的情形未作相应的规定。综上所述, 不能依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对未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执业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擅自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行为进行处罚。
为什么本案对该诊所超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的核准诊疗科目西医妇科实施终止妊娠手术的违法行为最终只依据《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四十条的规定进行处罚?本案是否存在以下违法情形: (1) 该诊所超范围开展终止妊娠的行为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和《母婴保健法》第三十二条“医疗保健机构依照本法规定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以及施行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 必须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 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规定, 同时违反了两个不同法律的不同条款; (2) 该诊所使用妇产科专业医师周某从事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规定; (3) 妇产科专业医师周某从事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违反了《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医师经注册后, 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 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规定。
笔者认为,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只是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妇产科诊疗科目妇科专业内的特定一类诊疗服务项目, 只不过需要特别许可, 不是某一级别的诊疗科目。同时, 《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第三条“在医疗机构中执业的临床医师以妇产科专业作为执业范围进行注册的, 其范围含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业”的也印证了这一点, 因而, 本案不存在超一个核准的科目从事另外一个科目的违法情形, 只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四十条规定的一种违法情形。
3 违法所得的认定问题
没收违法所得, 是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赋予的强制措施, 将违法行为人取得的违法所得财物的所有权予以强制剥夺的处罚方式。有的学者把没收违法所得定义为, 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将违法行为人从事非法经营等获得的财物收归国有的处罚方式。不管从什么角度定义, 没收违法所得的实质内涵都是行政处罚种类中财产罚。没收违法所得是一种重要的行政处罚方式, 但是卫生领域中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界定违法所得。目前通行的观点有三种:实际收入说, 即违法所得是指违法行为人从事非法经营等获得的利益[1]。纯利润说即违法所得是指行为人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折中说认为违法所得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一些情况下违法所得应理解为全部经营所得, 在一些情况下理解为纯利润[2]。在卫生监督执法领域不同于其他行政执法领域, 纯利润说降低了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成本, 不应采用。折中说, 理论上解决了违法所得的认定问题, 但并没有解决实际执法中违法所得的认定问题, 笔者认为在卫生监督执法领域应采用实际收入说。《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第十条第一款曾规定, 违法所得是指违反《食品卫生法》, 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全部营业收入, 也是对实际收入说的一种肯定。本案中提取的患者姓名为赖某玩的两张处方笺和两张收费收据显示, 患者两次交纳的费用分别是184元和187元, 总计371元, 但是本案只没收了271元的违法所得, 合议记录中也未对违法所得的计算做相应的说明, 应该说这是本案的一个缺陷。
如果违法所得在行政处罚前已全部或部分退给患者, 卫生行政机关应如何计算应没收的违法所得?有的认为, 违法所得的计算不考虑是否全部或部分退给患者的情节;有的认为, 在行政处罚作出前已全部或部分退给患者的, 在计算违法所得时应扣除相应的全部或部分, 违法所得仅指违法行为人因违法行为而所获得的, 不存在相应权利请求人的利益[3]。笔者认为, 行政处罚前已全部或部分退给患者的, 没收违法所得时不应直接在违法所得中扣除, 不能做简单的机械的加减, 而应作为行政处罚的一个裁量情节, 既可以作为决定罚款数额的裁量情节, 也可以作为决定是否作为没收违法所得的裁量情节, 进而全部或部分没收违法所得。为了呈现行政处罚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应在合议记录中体现出来。
4 裁量情节的考量问题
裁量情节是一个复杂多元的体系, 以裁量情节是否具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为标准, 可以将其划分为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4]。法定裁量情节是指行政处罚时法律明确规定免除、减轻、从轻、从重或加重的行政处罚情节。酌定裁量情节是指行政处罚时拥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行政处罚范围内根据各种因素予以考量的行政处罚情节。
《行政处罚法》第四章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中对裁量适用有相应的规定。如第二十四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 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第二十五条“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不予行政处罚, 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也有相应规定。
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也有相应的规定。例如,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 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 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七条等条款亦有相关规定。
法定裁量情节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情节, 而酌定裁量情节不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情节, 但对裁量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如卫生部关于在行政处罚决定中罚款金额计算问题的批复中指出, 对难以或无法认定违法所得的, 按没有违法所得处理, 在法定罚款幅度内, 根据情节确定具体的罚款金额。笔者认为酌定裁量情节应主要从社会危害性的角度进行考量。如医疗机构超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登记的范围开展终止妊娠手术, 是否聘请持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合格证”的人员、是否配备有符合相应标准的诊疗医疗设备、是否配备有符合相应标准的急救设备等情形, 在行政处罚时应区别情况予以考量。
本案合议记录中“现我市正在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和医德医风建设专项整治行动, 我所已于某年11月X日召开专题动员大会, 该诊所现顶风进行非法执业, 应给予从重处罚”, 笔者认为, 《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 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该合议记录阐述裁量的逻辑推理过程是值得肯定的, 但该诊所上述违法情形既不是法定裁量情节, 也不是酌定裁量情节, 即便是考虑在法定的处罚范围内从重处罚, 应从社会危害程度这一角度进行裁量。
参考文献
[1]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23.
[2]郭文清.行政处罚中违法所得的界定[J].科学之友, 2011, (1) :134.
[3]叶平, 陈昌雄.行政处罚中的违法所得研究[J].中国法学, 2006, (1)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