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争议

2024-09-17

电子商务争议(精选9篇)

电子商务争议 篇1

曼纽尔·卡斯特尔认为,网络社会既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也是一种新的社会模式。我们的社会正经历着一场信息技术革命,其中信息技术就像工业革命时期的能源一样重要,它重塑着今日社会的基本结构。在网络构建的虚拟社会中,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争议解决机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对电子商务领域新型争议解决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传统争议解决模式的困境

在网络空间,当事人解决网络争议时在文化背景差异、管辖权、法律适用以及判决的承认和执行方面都遇到了很大困难,这些对传统争议解决来说并非难题的问题对网络争议解决却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阻碍,加之网络格式合同的广泛应用,使得消费者实际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诉权,也使消费者救济的天平丧失了平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纠纷往往具有主体虚拟、争议标的较小以及争议较为频繁的特征,这给消费者传统维权方式造成了阻碍,具体包括:一是我国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法律法规尚不成熟,经营者的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完备。当纠纷产生后,如果消费者尝试与经营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并非易事,也很难达到双方预期的效果。二是消费者协会是以第三方的身份介入纠纷,但最大的问题是调解结果不具备法律强制执行力,也并不适用于大量纠纷的解决。三是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处理消费纠纷的申诉不能采取行政裁决方式,只能通过行政调解来解决,这种方式也不能对当事人产生强制执行力,还可能降低纠纷解决的效率。四是仲裁和诉讼从形式上来讲应当是消费者解决纠纷的最好选择。但在网络争议发生时,消费者却基本不会将这种途径作为首要考虑的方式。传统的仲裁和诉讼对频发的小额网络消费纠纷来说成本太高,而且会使消费者陷入讼累。

由此可见,要解决电子商务纠纷的争议,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争议解决方式,而是需要探索适应网络需要的便捷灵活的纠纷解决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在解决网络纠纷领域的发展

ODR(Online Dispute Resolution)是一种由第三方介入的多样化的纠纷解决机制,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发展,这种由ADR演变而来的在线争议解决机制应运而生。根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欧盟、OECD以及全球电子商务论坛所下的定义,ODR是指涵盖所有网络上由非法庭但公正的第三人,解决企业与消费者间因电子商务契约所生争执的所有方式,主要包括在线仲裁、在线调解和在线和解等方式。美国和欧盟都是ODR的倡导者和推动者,2000年12月18日,欧盟和美国共同发表了“美国、欧盟关于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信心和ADR地位的声明”的文件,充分肯定了促进和发展在线ADR的重要性,并主张企业、政府、消费者组织以及学术机构应共同合作推动ODR的发展。此外,OECD和APEC也通过论坛和发布指令等形式促进ODR在网络纠纷中更广泛的运用。ODR作为ADR在网络空间的拓展和延伸,其出现可以有效弥补传统争议解决机制的不足。ODR具有开放性、公平性、高效性和经济性等优势,能够减轻法律适用与传统管辖权在网络领域的障碍,争议解决方式也较为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网络消费的健康发展,也将对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起到推动作用。

三、ODR的主要模式:自动性ODR和交互性ODR

(一)自动性ODR(Automated ODR Venues)

自动性ODR是不需要第三方参与的争议解决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给当事人提供计算机网络平台来处理争议。目前,国内外有很多这种网站,如clicknsettle.com、suyaretrade.com以及中国的cietacodr.com等。以clicknsettle.com为例,其采用的是一种自动化的计算机系统,以协商模式(Negotiation Model)为基本程序。在这一模式下,当事人可以通过网站的协商系统进行交涉。投诉方首先在程序中输入请求数额和对方的相关信息。系统在处理好被诉方的信息后会向被诉方自动发送电子邮件。被诉方如果认为自己有赔偿责任,可进入系统提出愿意偿付的数额,双方进入交涉程序。整个交涉的过程限于60天内,但没有次数限制,不过每次减少或增加报价的限额为5%。双方在交涉时,都无法看到对方的报价及请求,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纠纷解决不成功而进入到其他救济模式后,当事人的请求和报价的底线不会被暴露。如果在60天内仍不能解决争议,系统即允许当事人决定是否将案件移送至离线仲裁机构解决。

(二)交互性ODR(Interactive ODR Venues)

交互性ODR是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网上调解或仲裁平台的争议解决模式,是当事人使用网络技术解决纠纷的最主要方式。美国交互性ODR发展较早,较为著名的网站有I-courthouse.com、American Arbitration Association等。在这一模式中设有案件管理程序,当事人能够通过电子邮件、网络会议以及视频会议等与调解员和对方当事人交流和沟通。一般而言,交互性ODR网站会给当事人提供初步交涉的机会,当事人也都对早期协商的价值较为重视。如果交涉不成功,可以进行不公开在线调解,相对于仲裁和诉讼来说,调解更具灵活性,解决方案更加注重当事人的共同利益。

如果调解仍旧无法解决纠纷,可以进一步要求在线仲裁。在线仲裁是ODR的主要形式之一,要求仲裁申请及其他仲裁程序等主要环节在网上进行。国际上仲裁机构如伦敦国际仲裁院和开罗国际商事仲裁中心都设有网络仲裁,美国自GAMA(环球仲裁调解协会)在网上提供国际商事仲裁之后,相继出现了诸多解决网络纠纷的网站。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于2000年6月以公开会议(publicworkshops)的形式,召开了关于ODR的首届政府会议,集中探索ADR机制的在线运行,明确要求网站的使用方法、程序规则,费用、时问和结案率等都可在网站页面免费查阅。近年来,欧盟也致力于ODR机制的推广和完善,欧盟委员会于1998年通过了《关于解决消费者争议的法院外机构所应遵循的原则建议》,对成员国国内的各类ADR或ODR程序提出了最低程序要求,其内容主要涉及到程序所应遵从的基本原则,如独立性原则、透明度原则、对抗性原则、效率原则、合法原则等。目前,我国在线仲裁也有了很大发展,2009年5月1日,我国实施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网上仲裁规则》,这一规则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网络仲裁规则,为我国电子商务争议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四、ODR的未来:问题与发展

(一)ODR面临的困境

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无疑是对世界开启了法律的“潘多拉之盒”,这使ODR也成为一把双刃剑,ODR在具备了比传统争议解决方式更多优点的同时,也暴露了更多的问题和局限性。首先,ODR这种争议解决机制的有效性颇受质疑。当事人通过网络解决问题的效果在很多情况下与面对面交流的效果有很大差异,例如情绪、话语的传递以及肢体语言的交流在转变成网络信号后,其给人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就会减弱,当事人之间沟通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另外,网络传输的信息有可能导致更多的误解和分歧,如果是跨国消费纠纷则会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产生更多的复杂问题,这不是仅仅通过网络媒介就能解决的问题。其次,网络争议解决结果的执行缺乏有效保障。一般而言,即使在线调解能够达成和解协议,也缺乏足够的国际执行协助,和解协议也没有与法院判决和仲裁裁决同等的执行力。ODR目前存在的法律与技术上的解决障碍使仲裁的执行也存在很大争议。再次,ODR的保密和信任机制尚不完善。互联网最大的敌人就是黑客和病毒,虽然目前网络安全技术相对较为完备,且法律也规定了参与人的保密义务,但无法确保资料不被泄露,这种情况也使当事人选择网上调解或仲裁时有所顾虑。

(二)我国ODR未来的发展建议

我国电子商务的法治环境不甚完备,ODR市场和环境也尚未形成,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ODR是电子商务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从保护消费者权益角度而言,必须提供给消费者能够公正、便捷、高效地解决争议的途径,对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1.以立法方式确定ODR裁决的效力。目前ODR面临的最大法律障碍就是我国《仲裁法》并没有规定临时仲裁。现实中很多从事ODR业务的网络服务商并非仲裁机构,当事人通过这种机构解决争议的裁决很有可能无法得到承认和执行,这对ODR的建设和推广将产生很大阻碍。因此,以立法方式确定ODR裁决的效力十分必要,这对于构建使消费者充满信心的电子商务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2.加快网络信息平台建设。ODR的发展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和技术质量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争议解决的网络化程度也相对滞后。ODR要求提供争议解决的网络平台稳定、持续、可靠,同时要保证当事人提供资料的安全性与保密性,这些问题都要建立在与国际接轨的网络消费发展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必须从建设网络基础信息平台着手,推进我国ODR模式的快速发展。

3.加强区域及国际合作。加强区域和国际合作是发展ODR的必然选择。网络的全球性使得网络交易所出现的问题不能仅凭一国之力得以解决,必须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区域合作方面,我国应当加强与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的交流,由政府部门组织构建区域性在线争议解决机制网络,并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应当与其他国家积极协调和沟通,缔结调整网络消费争议的国际公约,从而推动我国ODR的国际化进程。

摘要:现阶段,对于有效解决电子商务纠纷问题,我国传统的争议解决模式已不适用,主要是在法律准备、裁判执行力、行政手段参与及纠纷解决成本方面都存在困境。ODR作为ADR在网络空间的拓展和延伸,可有效弥补传统争议解决机制的不足。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是ODR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具备了比传统争议解决方式更多优点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解决机制缺乏有效性、解决结果执行缺乏保障性、保密和信任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我国应以立法方式确定ODR裁决的效力;进一步加快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切实加强区域间及国际间合作,从而有效推进我国ODR模式的快速发展,更好的维护网络消费者合法权益。

关键词:电子商务,ODR争议,解决机制,问题与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楚.电子商务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郑远民,蒋顺华.浅议在线纠纷解决机制(ODR)[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3]肖永平,谢新胜.ODR:解决电子商务争议的新模式[J].中国法学,2003(6)

[4]Yochai Benkler,Net Regulation:Taking Stock and Looking Forward[J].71 U.COLO.REV.1203,1251(2000)

[5]Seth R.Lesser,Privacy Law in the Internet Era:New Developments and Directions[J].632A PRAC.L.INST.187,195(2001)

电子商务争议 篇2

劳动争议仲裁具有行政和司法双重特征。行政特征是指,仲裁机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由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同级工会代表和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即机构组成具有“三方性”,同时在方针、政策、规章等方面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领导;司法特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具有一定的裁制权,仲裁机构所作出的裁决书在当事人未于法定期间内起诉的情况下即产生法律强制执行力。劳动争议纠纷则是完全的司法性质,具有最终的司法裁判权。

2.依据不同

劳动争议仲裁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争议诉讼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民事诉讼法》。

3.原则不同

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是:①先行调解原则;②少数服从多数原则;③及时原则。

劳动争议诉讼的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4.程序不同

劳动争议仲裁只有一审,仲裁裁决作出并送达后,仲裁程序即终结,如当事人对裁决不服,不能向上一级仲裁机构再行申请,而只能向人民法院起诉进入诉讼程序;劳动争议诉讼则有二审,诉讼一审结束后,如对一审的判决不服,当事人可向上一级法院上诉,二审法院应对一审法院判决所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全面审查。

5.审限不同

劳动争议仲裁的审限为自立案起之日起60日,案情复杂需延期的,报批后可最长延期30日;劳动争议诉讼一审的审限为:普通程序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报院长批准可延长六个月;简易程序三个月,诉讼二审的审限为自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可报批延长。

6.效力不同

劳动争议仲裁的裁决作出后,如果当事人未在收到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起诉,则裁决发生法律效力,而如果当事人在此期间内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则仲裁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争议案件内法院从头另行全面独立审理。

7.收费不同

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费虽然都是最终由败诉方承担,但收费标准不同。劳动争议仲裁受理费没有全国统一标准,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而劳动争议诉讼受理费则有全国统一标准为:50元。

8.当事人称谓不同

电子商务争议 篇3

关键词:劳动争议诉讼;劳动争议仲裁;关系重构

一、引言

关于如何改造现行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关系模式的问题,存在多种观点。在比较和评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之上,作者试图就如何科学合理地改革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的关系模式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意见。

二、关于我国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关系改革的多种观点

我国关于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关系改革的观点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单一机构处理模式论,二是仲裁、诉讼并存模式论。

1.单一机构处理模式论

所谓单一机构处理模式论,即主张劳动争议只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处理,或者只由劳动司法机构处理,而非劳动仲裁与劳动司法并存。在单一机构处理模式论的支持者中,各自的具体观点又有差别。

(1)主张“只裁不审”。有人认为,民事诉讼制度不能适用于劳动争议的处理,其理由是:民事诉讼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引发的争议;而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双方在建立劳动关系之前,其主体地位平等,彼此人格独立,意思自治,但是,劳动关系一旦建立,劳动者则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必须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劳动关系双方之间的隶属关系明确表现出来。在处理不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争议时,适用处理平等主体之间争议的法律,必然产生矛盾。

(2)对于“只裁不审”制,批评者指出,这种模式虽然能够提高解决劳动争议的效率,同时克服裁审并存情况下可能引起的适用法律上的混乱,但是,它最大的缺陷是在当事人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况下,排除了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权和当事人在民事权利受侵害的情况下无法寻求司法机关的救济。而当事人寻求司法救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是一种自然权利,除非当事人之间存在协议,否则法律也不能剥夺。而且,随着劳动争议案件的进一步增加,法院的负担也会进一步加重。另外,劳动争议的解决仅仅依靠诉讼程序解决,几乎是不可能的,例如,对于利益争议,司法没有解决的依据。

(3)主张分阶段实行“只裁不审”、“只审不裁”有人认为,采用单一机构处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解决争议的效力,也有利于克服法律适用上的不统一。该模式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单一的劳动仲裁机构模式,二是单一的司法机构模式。从我国目前劳动争议处理的现有条件来看,现有的劳动仲裁机构独立性不强、权威性不强、缺乏监督机制、资源明显不足,因而不足以支撑单一仲裁模式;现有的劳动司法机构。

2.仲裁、诉讼并存论

所谓仲裁、诉讼并存论,即主张劳动争议应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劳动司法机构处理,既适用仲裁程序又适用诉讼程序,而非仅允许劳动争议仲裁或者仅允许劳动争议诉讼。在仲裁、诉讼并存论的具体倡导者中,不同倡导者的具体观点也存在差异。这种观点根据劳动争议本身的特点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劳动争议,特别是区分了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并据此适用的不同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较之其他观点而言,这是显著的突出之处。不过,根据这种观点,劳动争议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标的额较小的,就只能“一裁终局”;对于权利义务关系复杂、争议标的额较大的,则实行“一裁一审”。然而,如何确定劳动争议权利义务关系是明确还是复杂,这也是一个大难题。另外,对部分案件“一裁一审”,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的冲突问题仍然存在,并没有从根本上革除现行“一裁两审”体制的严重弊端。

三、结论

1.关于权利争议

对于权利争议,当事人双方协商、调解不成,或者不愿协商、调解处理的,可以依据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选择劳动争议仲裁;没有仲裁条款或者仲裁协议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简言之,我们建议采“或裁或审”,劳动争议仲裁以当事人的合意为基础。采用这种处理模式,存在明显的优势。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强调劳动争议处理的自愿原则,保障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行使。减少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环节,使劳动争议得以及时处理;体现了“司法最终解决”原则,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实现。劳动争议诉讼适用两审终审制。对于劳动争议仲裁,是实行“一裁终局”还是“两裁终局”,存在争议。“两裁终局”的主张者的主要理由是:“两裁终局”有利于强化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形成有效的仲裁监督机制。通过业务相通的上级仲裁委员会第二次审理,及时发现下级仲裁委员会在争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关于利益争议

电子商务争议 篇4

随着时代的发展, 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起来, 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由于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分属不同关境, 因此其内部结构呈现出复杂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商务交易的发展。所以, 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全球性网上争议的构建显得十分迫切。

1 整体框架模式

跨境电子商务的整体框架模式决定着其全球性网上争议能否得到有效解决, 所以必须建立完备的整体框架模式。我国在建设整体框架模式中可以参考对跨境电子商务全球性网上争议解决体系探索较早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解决措施, 例如由美洲国家的B2C模式。因为全球性网上争议解决体系具有全球性特点, 因此可以让全球性国际组织来进行设计工作, 当前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订的相关法律标准是这一体系的参考依据。全球性网上争议体系只有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 才能满足不同国家的需要, 而且应该设立中心机构和分支机构, 中心机构可以由参加国代表组成, 负责制定网上争议的相关规则, 秘书处可以作为管委会的下设机构进行网上争议体系的平常管理和执行工作。每个参加国都设立分支机构来配合秘书处的工作。全球性网上争议体系对网上争议平台的建设要衡量是建设全球统一的网上争议平台还是区域网上争议平台, 它们有各自的优势, 对这一争议可以归入争议解决体系, 以便尽快解决。

2 争议解决程序设计

B2C模式的下网上争议解决示范程序是网上争议解决服务机构工作的准则。程序包括网上谈判、网上调节和仲裁、裁决执行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买卖双方利用电子方式进行沟通从而达成和解方案。买卖双方如果不能达成和解则进入第二个阶段, 网上争议解决服务机构的仲裁员对双方进行调节或仲裁。仲裁之后就进入第三个阶段。买卖双方会受到网上争议解决服务机构发来的电子裁决书。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会的网上争议解决程序规则也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也是双方网上谈判, 如果没有达成和解则由第三方进行网上调解, 如果调解不成的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进行仲裁, 第二种要么中止网上解决, 要么由第三方做出仲裁, 仲裁结果鼓励双方遵守, 当对他们没有约束力。由于全球性网上争议解决体系具有全球性, 所以如果建立统一的网上争议解决规则会有助于对网上争议解决进程的控制, 也会使全球性网上争议解决体系管理机构更方便地对网上争议解决服务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

3 适用法问题的探讨

网上争议解决适用法应该方便、快捷。传统的冲突法无法成为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全球性网上争议解决适用法的依据, 因为会面临解决国际商事争议所遇到的问题。程序问题的适用法、实体问题的使用法是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全球性网上争议解决适用法应该考虑的两方面, 对于程序问题的适用法,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规定把网上仲裁的仲裁地的法律作为程序问题的使用法, 至于仲裁地的法律也做了两方面的明确规定。对于实体问题的适用法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规定, 因为跨境电子商务会涉及到买卖双方所在地、交易平台网站的注册地以及交易平台所在地等不同, 应该依据哪个地区的法律进行解决存在争议。所以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全球性网上争议解决体系应该确立国际统一的适用法使其成为解决争议的主要依据, 其他的一般法作为辅助原则。

4 执行机制的建立

网上争议解决机构做出裁决时, 如果能被有效执行, 争议解决机制才能得以存在, 如果双方不能自觉履行争议结果, 则会使争议解决失去其价值。因此, 只有建立方便快捷的执行机制, 并且把争议解决结果机制和执行机制进行有效结合, 才能使双方自觉履行争议结果, 从而真正解决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全球性网上争议。全球性网上争议解决体系通过建立全球信誉标记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网上争议解决机构的裁决被有效执行。B2C模式就有效融入了该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信誉标记机制需要独立于法院且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信用卡支付平台。

参考文献

[1]薛源.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全球性网上争议解决体系的构建[J].国际商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 2014, (04) :95-103.

[2]易楠.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全球性网上争议解决体系的构建[J].西部皮革, 2016, (10) :139.

电子商务争议 篇5

因欠缴社会保险费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

王荣

用人单位拖欠或拒缴社会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情况比较普遍,实践中有不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及法院受理了劳动者提起的要求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发生的争议。笔者认为因用人单位拖欠缴或者拒缴社会保险费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不应该进行劳动仲裁以及诉讼。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另外,劳动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规定,其中的“保险”是指社会保险,包括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待业保险、养老保险和病假待遇、死亡丧葬抚恤等社会保险待遇。也就是说因“保险”发生的纠纷是指因“保险待遇”发生的争议,而不是指因单位欠缴社会保险费发生的争议。

其次,缴纳社会保险费不是用人的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不应该由劳动者直接要求用人单位履行该义务。《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缴费单位逾期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险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上述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说明交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主体是用人单位和个人,收缴单位是社会保险金机构。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会保险费,违背的是行政管理法,其法律关系是国家征缴部门与用人单位之间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关系,并非劳动争议当事人之间的民事关系。劳动争议当事人对用人单位应交缴而欠缴保险费无请求权。当然,劳动者也无权放弃由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权利。也就是说,不论劳动者是否提出请求,用人单位都应该缴纳社会保险费。所以,因欠缴社会保险费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民事纠纷,不应该属于劳动仲裁和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

第三,劳动者享有的是请求单位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因此发生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从社会保险费的性质来看,它属于一种国家强制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交纳的具有保险性质的、劳动者为保险受益人的保险基金,由国家作为基金投资人占有、使用并保值增值,劳动者只享有社会保险的期待权,只在退休、失业、患病等法定情形出现才实际享有权益。劳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一)退休;(二)患病、负伤;(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四)失业;(五)生育。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社会保险费由国家强制用人单位缴纳,因此在国家和单位间形成一种行政管理关系,在行政征缴关系中,劳动者仅是国家规定的受益人,不是征缴关系中的权利主体,劳动者和单位之间并不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劳动者对于社会保险享有的是一种期待权,该权利在法定情形没有出现前不能行使请求权。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民事法律关系来看,劳动者无权要求用人单位为自己履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只在退休、失业、患病、工伤等法定情形出现时,劳动者和单位就形成债的关系,劳动者就具有诉权。在发生退休、失业、患病、工伤等法定事由时,如果因用人单位没有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而无法向社会保险机构领取相应的保险待遇,那么劳动者享有直接要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双方因此发生的争议,则属于劳动争议。

第四,法律已经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拒缴社会保险费时的强制征缴措施,没有必要再以仲裁或者诉讼方式确定单位是是否应该缴纳。按照《劳动法》第一百条规定,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缴费单位逾期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

第五,如果将单位拖欠或者拒缴社会保险费的发生的争议作为劳动争议案件受理,存在诸多问题。

其一,由于单位拖欠或者拒缴社会保险费,一般不会只拖欠或者拒缴个别的`职工,()而是拖欠和拒缴的是全体或者大部分员工。如果作为劳动争议案件,需要由每个员工都通过劳动仲裁或者诉讼,那必然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其二,在个案中如果最终裁决由单位为该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但在实际执行的时候也没有办法操作。比如,某单位有数百职工,单位一直没有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现有一个职工通过仲裁裁决有用人单位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在实际履行缴纳社会保险费时,社会保险机构是以用人单位全体职工作为参保对象,而不受理以个人为参保对象的社会保险(个体工商户除外)。如果保险机构因此要求单位为其他没有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职工一并缴纳社会保险费,那其他没有行使申诉权或者诉权的职工同样也可以得到保护。这就印证了是否行使申诉权或者诉权与缴纳社会保险费没有必然的联系。

最后,如果按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在实践中由于对仲裁时效的理解的偏差,在仲裁和诉讼中往往以劳动者超过了60日的仲裁时效为由不支持劳动者的请求或者只支持缴纳最后两个月的社会保险费。这是极其不利于劳动者的,也与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不相符合。

争议“高良现象” 篇6

有人说,他通过帮人打官司,把许多上访事件引入了法治轨道;而县党政机关及司法界的一些人士认为,高良“不懂法”,是潼关县“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有关高良,有关他与上访者之间的故事,及其引发的争议往往很难简单地做出结论。

从上访者到“帮助”上访者

高良1933年生于潼关县太要镇老虎城村,上过6年小学,解放前是受苦的农民。解放后,他当过8年民办教师,喜欢舞文弄墨,常给报刊写稿。“文革”期间以“现行反革命”的罪名,被县军管组关押了56天。

高良说,“文革”中为讨回清白,他先后到北京上访 20多次,到省、地上访300多次,但是换来的是更加残酷的迫害和批斗。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得到彻底下反。改革开放后他靠做豆腐致富,成了最早的“万元户”,还带出了一个“豆腐专业村”。

高良说,正是自己受过的坎坷和磨难,使他深知老百姓上访多是有真正的冤屈,们正是老百姓的上访之艰难,使他决心为弱势群体“依法”讨公道。

高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村调解主任时,调解平息了不少民事纠纷。调解不了的,全就写状子让当事人去法院打官司。

渐渐地,他开始帮别人代理打官司。从1982年夏天,高良开始他“助人为乐”的第一场官司起,他共给人写状子不下 400份,代理打官司140多起,其中打赢的有上百起,占总数的2/3多。

高良说他帮人打官司,有许多是当事人上要求他当代理人的,有的则是他认为不公道而主动拔刀相助的,而他从没收过钱。

自从高良帮人打官司出了名,山西芮城、陕西长安、河南灵宝、宁夏银川、甘肃玉门等许多外地人也不远万里上门找他帮助代理打官司。其中有工人、农民、干部、生意人,还有找他帮助讨要工资的民工。

他为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帮别人打好官司,先后自学了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合同法、婚姻法、土地管理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

高良说他希望多数上访问题能通过法律渠道妥善解决。对一些无理取闹、不断越级上访的人,他曾多次劝阻。

2002年,代字营乡西姚村一赵姓老头,其子因杀人被依法判处死刑,他认为儿子罪不致死,于是多次找政府上访,并找高良代理打官司。

高了解事实真相后,明确告诉赵老汉法院判决是正确的,希望他不要再“缠访”了,如果他不听劝阻继续“缠访”,也会受到司法机关处理。赵老汉从此再不上访了。

有家地方媒体在对高良的报道中说,“当地有的官员认为,他(高良)虽然是个普通农民,但他将大量的上访事件引到了法律轨道上。”对此高良本人表示认可。

高良说,他帮助穷人、残疾人打官司出了名,有人把他叫“官司大王”,但也有不少人不理解,认为他“爱管闲事”,更有个别在他手里输了官司、“栽了跟头”的人心里不服气,有的甚至通过媒体造谣诋毁他。

高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去年一天深夜,曾有人用石头砸他家的窗户进行恐吓,他对此不予理睬,反而帮人打官司更有劲了。现在他接手代理的官司还有10多起。

高良代理过的部分“官司”

1995年,文峪金矿职工景育平把桐峪镇小口村村民庞绪康伤害致死,结果只被判刑5年,且没有对庞妻车妙侠和3名子女进行赔偿。

车妙侠和子女开始了连续8年的上访。直到2003年,陕西省委潼关问题调查组调卷复查,认为景育平属重罪轻判。

在省委调查组的支持下,高良给车妙侠代理打官司,2004年6月潼关县法院重审此案,改判景育平有期徒刑13年,并判景赔偿车妙侠及其子女 2万多元。高良不仅义务帮车妙侠打官司,还先后拿出100多元钱用于她公公看病和孩子上学。

1999年3月,东马村残疾人王有民因家庭历史遗留问题去乡政府上访,乡人大主席团主席白慷铸将王向外推拉过程中致其受伤。王将白告到法院,但经法院先后7次判决、裁定王败诉。王有民不服,长期到上级领导机关和法院上访,被列为全县“第一上访大户”。

2002年底,王有民去找高良,于是高良又出手了。他3次去东马村,共花5天时间进行了调查,终于掌握了因目击者袁某作伪证而使这场官司连续错判的重要事实,拿到了非常关键的3份证言材料。

渭南市中院重新开庭审理此案时,高良提供的证据被法庭采信,认定了白慷铸致伤王有民的事实,终审裁定撤销了潼关县法院原来的判决,判令白慷铸赔偿王有民经济损失670元并承担诉讼费。

2004年2月潼关县召开人代会期间,高良写了点名批评县长、公安局长等人的《告潼关人民书》,印发了200多份(每份为1张8开纸),在大会主席团成员和代表当中广为散发。正是此举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一些官员对其持否定评价

就高良帮群众打官司的问题,接受采访的干部绝大多数持否定态度。

潼关县委、县政府和县司法机关一些官员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高良是“缠访、闹访、骂访”,“三天不上访,心里就发痒”。

县委、县政府出具的书面材料称:“高良通过纠集对政府不满或对政法机关判决不服的人,策划上访、缠访并围攻、谩骂、攻击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干扰正常办案秩序,若办案同志不遂其心,高良马上就找领导和相关机关告状,纠缠不休。”

记者先后采访了潼关县委书记、县人大法工委主任、县政法委副书记、检察长、法院院长、司法局长,并请县公安局局长、政委、纪检书记及部分干警开座谈会,还采访了高良帮助打过官司的一些当事人。此外,还走访了熟悉高良有关情况的渭南市信访局局长和西安市中级法院等有关方面的官员。

接受采访的共40多人,意见明显对立,除高良本人和他帮助打过官司的人外,其他30多人一致认为对高不宜做“正面宣传”。

县公安局多位干警说,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央七部委发文件整顿小秦岭金矿,高良家当时有三四个坑口,其中一个坑口系无证经营,被政府依法炸毁,给高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一些干警和其他机关干部认为,高良由此对当地有关部门不满,后来就借打官司之名,组织上访,动辄围堵党政机关,进行人身攻击,“说高良是潼关不安定的重要因素,一点也不为过”。

专家评说“高良现象”

对于高良帮人打官司,有的人认为高良有正义感,但毕竟文化程度太低,掌握法律知识太少,而且他不是合法持证的律师,手里只有陕西省老年法律工作者协会发的一个“法律工作者证”,帮人打官司“名不正、言不顺”。

很多人认为,应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律师等专门人才的作用,才能把官司打好,而不应该让像高良这样的老农“成天粘在官司上”。有人说高良代理打官司可能收过钱,但没有证据。

在农民维权意识逐渐觉醒、法制观念逐渐深入的今天,高良式的人物客观上会越来越多。而高良作为一个农民,可不可以帮人打官司?

西北政法学院教授吴明童说:根据《民事诉讼法》,允许公民委托他人代理自己参加诉讼。

民诉法第58条规定:律师、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高良就符合‘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这个范围,所以他经过法院许可出庭代人打官司,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就算他手里没有那个“法律工作者证”,他仍然可以代理民事官司。

西北政法学院教授徐德敏说:从记者提供的情况看,高良是一个大有争议的人。但他义务为弱势群体打官司这个事实存在,说明他有社会正义感。

他认为,高良不看一些法律书籍,不懂得一点法律知识,就不可能出庭打官司并胜诉,而且.把多次败诉过的官司“扳过来”。因此说高“根本不懂法,浪费审判资源”,这话不成立。

至于“历史背景复杂”一说,也要客观、正确地看。历史是历史,现实是现实,即使历史上有过一些污点的人,也不是不可以改邪归正做良民。

因此,“社会历史背景复杂”不可与“对政府和社会不满,鼓动群众上访”画等号。

“高良现象”的土壤

“群众有问题得不到解决,通过上访等渠道向党和政府反映要求解决,是受到法律保障的民主权利。群众的问题得到了重视和解决,他自然就不会去‘缠访’了。当然,正常上访与无理取闹是不同的,应该区别开来。有问题可以通过正当渠道反映,印发《告人民书》这样的举动则显然是非常错误的。”

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西安市十佳律师王洪说,“高良现象”引起的争议,先不说哪方正确。有必要分析一下它为什么存在。

王洪认为,“高良现象”在不发达地区比较普遍。一方面,我们国家诉讼法律制度是允许像高良这样的普通人代理诉讼、打官司。因此他帮别人打官司行为是合法的,所以他会存在;另一方而,在中国农村,在不发达地区,农民想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许多人又请不起律师,法律援助机构事实上也只在城市中发挥着作用,高良这样稍通一点法律又熟悉农村事务习惯的人自然会存在。

“对这样的人,一味压制显然也是不行的。他们是不是‘扰乱’了法律服务市场,要看那个地区有没有完备的法律服务市场,有没有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救助的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假如有一天我们国家的诉讼法律制度要求从事诉讼代理行为必须由律师来完成,那么,高良现象自然也就不会存在了。”

陕西省信访局副局长何永洪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各级信访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和桥梁。信访人反映问题、表达意愿一般应是当事人,这样反映的事情更直接、更客观、更真实,虽然有的言语过激,但却是他本人的真心话。有的个案当事人言浯表达有障碍或行动不便,委托亲属代访也是很正常的。一般不赞成非当事人代访。

有专家认为,从基层一些地方的信访工作实践看,对于有的上访多年、反复处理过但仍在上访的信访案件,采取在当地召开听证会的办法,邀请各方面人士,包括法律界人士、信访者的亲朋好友和在当地威望比较高的群众代表等参加,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妥善解决了一些问题,使上防者息诉罢防。像高良这样的情况,只要当地组织听证会,他也可以参加,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电子商务争议 篇7

1月18日,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中心等共同组织召开的第二届首都互联网法律工作者年会在北京召开。在此次年会上, 为了解决日益增多的互联网知识产权侵权纠纷问题, 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酝酿成立“电子知识产权争议解决中心”, 以第三方调解的形式对网络知识产权纠纷提供高效而灵活的争端解决服务。

点评:电子知识产权争议解决中心处理电子知识产权纠纷的方式不同于仲裁, 主要在于调解当事人双方, 专门为电子知产纠纷提供商事调解服务。

电子知识产权纠纷绝大部分都涉及到高端专业电子技术, 涉及到技术专利的问题, 比如一项高含量技术是以低含量技术为基础改造而成, 那么以后所有采用这项高含量技术的企业或个人除了缴纳该项专利费用, 是否还要支付低含量技术的专利费呢?我国对此尚无明文规定, 这就显得“电子知识产权争议解决中心”的成立很有必要。

浅议电子合同档案争议的法律适用 篇8

一、电子合同档案对传统准据法的挑战

(一) 连接点的新变化。

国际私法上连接点是法官迅速、准确地找到应适用法律的“路标”, 地位十分重要。网络世界全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使国家 (地域) 不再具有实质的意义。而且, 互联网自身创造出的一些新的交易方式 (如网上拍卖) 与国家 (地域) 无任何联系。但是同时, 一些新的连接点因素也随即产生。网络服务提供商 (ISP) 、网址等将是法院在确定电子合同档案争议时可以予以考虑的新的连接点因素。网址存在于网络空间中, 它在网络中的位置是可以确定的, 它的产生和变更需要ISP通过一定的程序来进行, 在特定的时间内是可以确定的。简而言之, 网址受制于ISP所在的管辖区域, 是比较充分的关联因素。

(二) 准据法适用的发展。

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里, 网络活动形成法律关系只需当事人简单的敲建和点击, 当事人之间进行磋商的特点不如传统合同档案那么明显。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这些用来确定准据法的挑战原则也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需要各个国家通过技术上的操作使其进一步完善。

如电子合同档案的一大特点就是标准格式化, 各交易网站上的电子合同档案基本上都是格式合同档案, 在这类电子合同档案中, 合同档案的条款、内容基本上都是事先设定的, 买方只能有同意和不同意两种选择, 而不能对合同档案的条款提出修改, 那么这样的合同档案从何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呢?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当代冲突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 但由于因特网上的电子合同档案交易很多都是瞬间完成的, 当事人可能会忽视对准据法的选择, 这样, 传统国际私法上的“适用与交易有密切联系的”法律原则也较难得到确定。因特网具有无国界性及快速传递的特点, 买方往往不了解对方, 甚至不知道其所从事交易的网站是哪一国家的 (注册地) , 更不必说合同档案的履行会涉及到哪些国家了。所以, 要找出与电子合同档案有联系的国家是非常困难的, 而要确定最密切联系地的法律, 更是难上加难了。因此, 最密切联系原则在电子合同档案中的应用将更有赖于法官的判断能力和断案水平。电子合同档案的法律适用对法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法官不仅要有渊博的法律知识, 还要精通计算机及因特网。

二、对电子合同档案争议法律适用的一些建议

针对以上对网络环境中电子合同档案法律适用的一些新问题,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解决和完善

(一) 电子合同档案虽然在形式上与传统合同截然不同。但是不管他们的表现形式如何, 赖以存在的载体如何, 合同档案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即合同档案是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的协议。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是经过无数法学家在理论上的反复论证, 以及法官在案件中不断地运用和总结而得出的最能体现合同档案本质的法律适用原则, 所以它们依然能也应该适用于电子合同档案, 只是在运用方法上比传统合同档案要复杂一些。如需要为网络活动设计完善的法律选择条款, 充分发挥最密切联系原则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主客观上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

(二) 电子合同档案可以适用因特网上交易的商人习惯法。即网上交易诚实信用指南 (The Internet Good Faith Code, IGFC) 。该指南的核心内容是因特网上的买方和卖方在进行网上交易时, 应本着诚实信用和公平交易的原则和一般法律原则行事。当事人可以适用因特网上提供的争议解决机制, 解决当事人双方电子合同档案的争议。而网上交易法也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由国家立法机关制订的法律, 而是国际商事交易应当遵守的一般原则, 或者称为商人习惯法。而且, 此项机制的适用也不防碍当事人将争议诉诸特定国家的法院, 或者通过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 将该特定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解决。

(三) 由于电子商务的全球性和无国界性, 非常有必要制定一部国际公约来规定电子商务涉及民商法领域的方方面面。一旦发生纠纷, 就可以根据国际公约优先的原则适用电子商务的国际公约, 避免因各国法律规定不同而造成的麻烦。如今在实践当中, 由联合国制定的《电子商务示范法》仅仅是一部法律示范法, 发挥不了法律应有的效力, 在判案中就不能直接引用。因此, 随着世界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有关方面国际公约的制定也应进一步加强。

(四) 交易网站上的买卖合同档案一般都是消费者合同档案, 当今国际潮流就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这一潮流也影响到了消费者合同档案的法律适用。对此, 应着重强制规则和公共秩序保留原则在电子合同档案中的运用, 在明显违反公平原则的情形下, 法院即应强制性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总的来说, 电子商务档案的无纸化变革和全球性必然会引发法律领域的一场大变革, 具体到电子合同档案争议和法律适用问题则应该是在传统国际私法的框架底下, 取得一种灵活而合理的发展。

摘要: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 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电子合同档案已成为商务贸易的重要法律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合同法》与国外相关立法的横向比较和对全球电子商务立法特点进行分析, 探讨电子合同档案争议的相关法律适用问题。

关键词:电子合同,档案,争议,法律

参考文献

①我国新《合同法》第二条.

②宋君安.浅论电子商务中的法律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③涂梦云.P论我国电子商务合同法律规制的完善[D].南昌大学.2008年.

争议少年高燃 篇9

“一个懵懵懂懂的农家少年,从小喜欢读名著,喜欢伟人传记,疯狂地崇拜毛泽东;有点小聪明,从小学习成绩可以,上了一所好大学;运气可以,遇上了几个愿意帮助我的人;做了一段时间的财经记者,后来在有心人的帮助下,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再后来,引入了一两笔投资,把公司做得在行业里有点影响力;最后,离开了自己创立的公司,从头开始……”这是2007年元旦高燃在一封写给朋友的邮件中对自己的定位,彼时,他距离离开Mysee总裁职位已经两月。时隔5年,高燃至今对Mysee的创业经历依然心情复杂。他的成名与骂名皆从加入Mysee的那一天起。

成败亦由此

高燃是2005年、2006年的创业明星,同样被誉为“80后”财富新贵。在主流媒体求证“80后为跨掉的一代”时,高燃之流的出现,犹如公众眼中的“美洲新大陆”,成为央视、凤凰等权威媒体报道的对象。

从清华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高燃在《经济观察报》当了半年记者。大学毕业成为财经记者后,比多数只想着如何做一篇漂亮的报道的记者多了个心眼的高燃,却在采访杨致远时在电梯里将商业计划书递了出去。虽然遭到拒绝,但高燃并没有灰心。在得知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在长春开会的消息后,高燃站了一夜火车在第二天凌晨将商业计划书双手递到蒋锡培手中。这一年,高燃遇到了当年的清华同学邓迪,成立视频网站Mysee。

相识仅数月,高燃便从蒋锡培手中得到100万元投资。事后,蒋锡培依然肯定了高燃的勇气:“项目即使失败对高燃也是很大的帮助,而100万的损失对我而言并不大。他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把握机会,而有些人,即使面前有机会也不知道去把握。”

2005年,Mysee获得了北极光和赛伯乐等机构一共200万美元的投资。孙正义的一句“如果未来还会有Google,那一定出现在P2P领域”的言论,被高燃时常挂在嘴边。

这次融资被媒体大量炒作,高燃迅速成为青年创业英雄,“2006年5月中旬的一天,我从国贸坐地铁回公司,从1号线转2号线再转13号线,3趟地铁里都有不少年轻人围上来,向我索要电话和名片。”

2006年的夏天,注定有属于高燃的温度,被媒体捧红之后,他曾在博客中写道,“媒体曝光过度,朋友告诉我要适度。‘工作上有宏大目标是好的,但事情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去做。媒体的宣传和个人影响力的建设适可而止,声名与实力一定要相当,才能相辅相成地发展。’有好名不是坏事,但有坏名一定不是好事。”传媒出身的高燃不仅了解IT业,更了解传媒界。朋友的忠告并没有使他的高调行为降温。从2006年5月14日《对话》的《财富新生代》播出高燃的专访以来,他平均每天要接受 10次左右的采访,这样的状态持续半年之久,直到当年11月他离开Mysee。

据《创业家》报道,高燃无论走到哪里最关注的都是自己的知名度和形象,“只为自己做市场,不为公司做市场。”他到处演讲,宣扬自己所谓的创富成就,但极少推广公司的业务。在宣传中,高燃总是默许媒体夸大事实,很快融资100万就变成了融资1000万。

与日渐神化的个人形象相异,投资人希望低调做人做公司,更关键的是,视频网站疯起,公司业绩毫无起色,赢利模式模糊。

联想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浩曾表示,投资者最反感的就是创业者自己欺骗自己,他制造一个谎言最后把自己也忽悠了。在谎言中,他自己开心了,但不实事求是了,整个公司的利益也受到了损失。就这样,投资商与创业者之间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大分歧,2006年10月与投资方大吵一架之后,高燃离开了Mysee。

回归,再创业

从神坛走下回归平静之后,高燃的位置让他的头脑变得更加理性、冷静。他不再纠结于那些被神化的过去,那些“京城四少”、“财富新生代”的种种头衔。对外界的批评他变得更加坦然。“我发现,所有有关我的采访,不外乎集中于两点:一是为了女朋友奋而创业的故事,一是第一桶金的故事。一本财经杂志的文章,写得很有道理:‘在某某的默契配合下,高燃像祥林嫂一样,重复诉说着一个动人的创业故事’”。

2007年,高燃关了博客、MSN,离开了电视台演播室。这一年高燃用大半时间为新公司狗仔网而努力。

其时,借由饶颖日记、陈晓旭出家、中国首富杨惠妍婚礼组图等猛料,狗仔网之生猛,已引得业界侧目。

这是高燃的新事业。在很长时间内,高燃一直没印名片。清华高材生,80后创业代表,顶着许多头衔与光环,怎么去做了狗仔网?朋友们想不通。对此,他有自己的想法:“我是传媒学院出来的,要与媒体有关,不能做时政、社会,太敏感,也太耗资源;财经是红海,不是花很少钱就能做成的。只有体育和娱乐,体育的对手强大,也不是剑走偏锋就能成功的。所以选择了娱乐,定下了明星、八卦的路子。在娱乐传媒行业,电视有光线传媒,电影有华谊兄弟,互联网没有老大,我们就有希望。”

从IT回到最初的圈子里,他的二次创业经费,依然来自其坚定支持者,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

“当时和Google与赶集网的朋友一起喝咖啡,他们提醒说美国有一个Gawker,也是明星八卦路子,在美国影响世界50人排名中,其老板排在十几位。web2.0网站中,菠萝、土豆一大堆,一查狗仔没人叫,也就叫了。”应投资人建议,狗仔网后来改名中国娱乐网。

之前,上电视,写博客,接受采访——被标签化的“80后”身份,及由此而来的关注,让他有时疲于应付。曾被媒体一夜之间塑造为“80后财富新贵”、“80后领军人物”,与戴志康、茅侃侃、李想并称;然后,也被爆炒过“被资本踢出局”、“在失落中倒下”;再后来,再次再次复出、再被追访……“我现在上课、读书,挺好。”2009年5月,他在电话中跟朋友讲。2年前,高燃决定躲开喧嚣,去长江商学院读书。

如今,三十而立的高燃已经退向幕后,不再坚持痴迷于个人的名誉。但他的理想始终不曾改变——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不过,高燃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依然需要在钱还没花完的时候,找到中国娱乐网的盈利模式。

上一篇:黄金梨无公害栽培技术下一篇:急性发作期胆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