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机构

2024-08-07

运营机构(共7篇)

运营机构 篇1

一、养老机构中老人的类型

我国养老机构中, 居住的老人类型主要有:

(1) 自理级老人:指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年老体弱患有器质性疾病, 症状较轻, 能够自由活动、日常生活起居不需要照料帮助者, 或者自己能做日常事务, 如房间整理、个人卫生、饮食方面等的老人。

(2) 介助级老人:指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的老年人。

(3) 介护级老人:指日常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二、养老机构运营过程中老人的意外事故风险类型

(一) 饮食风险

老人因为年龄的原因, 身体机能下降, 咀嚼与消化能力越来越差, 过硬或过大的食物容易引发老人噎食, 不消化, 导致老人发生危险。因此对于饮食的安全预防, 养老机构应尽量做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作为老人的日常饮食, 最好以流食为主。如果养老机构有条件, 也可以配备专门的营养师为老人进行每日的配餐, 增加营养, 提高老人身体机能, 减少风险的发生。

(二) 肢体风险

自理老人因为生理机能下降, 又没有护理人员的看护, 所以他们是这类风险事故的多发人群, 同时此类风险也是养老机构的多发风险, 如何很好的规避这方面问题, 对养老机构以及老人双方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 要求保洁人员在清扫走廊卫生时要认真且时刻注意地上是否有水, 特别应该注意卫生间的地板防滑以及安全扶手等设施以防老人走过摔倒;其次, 地板的选材应选择防滑程度较高的地板, 降低发生摔倒, 滑倒类意外的风险。最后, 在走廊、楼道拐角处及老人常活动的地方都要安装摄像头, 能时刻观测老人行动又能够还原意外发生时的场景。在保证老人发生危险能及时发现得到帮助的同时, 也能记录事发情况, 保证养老机构利益。

三、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 看护不当

自理老人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自由活动, 护理人员在看护方面很容易缺失, 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介护老人和介助老人虽然平时都有护理员看护, 但是对于护理员的专业性及对职业的态度方面应该有严格的要求。有一个案例, 70岁的刘某因智力障碍痴呆, 缺乏判断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子女为使其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规律, 将其送至一家养老院托养。合同约定的服务范围包括照料其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一日中午, 刘某需到屋外30米处上厕所, 看电视正在兴头上的护理人员陆某让刘某自己去而未陪同搀扶。期间, 刘某在上台阶时不慎摔倒, 造成腰椎一椎体粉碎性骨折, 构成九级伤残。这个案例就说明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及专业性问题。作为一名护理人员, 应该本着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心态, 有耐心、细心的照顾好老人, 但是这名护理人员却在上班期间看电视, 不理会老人的求助以致老人摔倒, 这种缺乏责任心的护理员在养老院的人员招聘中应该尽量避免。

(二) 设施不周全

加强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完善, 是对老人安全问题解决与防范的根本要求。住房的基础设施, 公共区域的基础设施, 餐厅的基础设施等等, 都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1、住房基础设施, 包括床位, 求助器等。

床, 对于每一个床位都要安装以下设施:床的侧面设计一个可调的栏板以防老人摔到床下;在老人床头处安装求助装置, 最好是拉绳式, 能方便老人使用, 老人发生意外时可以及时求助;这些基础实施对于三类老人来说都是必需的。

2、公共区域的基础设施, 例如洗浴间, 厕所等地方的安全措施。

洗浴间应该有完善的洗澡设备, 特别是专业的洗澡设备, 不仅能保证老人的洗浴安全, 同时也方便了老人, 介助老人与介护老人对此需求十分大。对于厕所, 厕所的地砖应该是防滑的, 地面有一定倾斜度, 方便排水, 防止积水, 残障老人专用马桶都是老人的安全保障。对于餐厅, 老人吃饭以及日常用到的桌子应该是无棱角的, 以防磕伤;保持地面平整, 消除门槛, 不设地面障碍;各种设施都应该有扶手的设计, 既要注重实用性, 又要注重安全性。这些都是保障老人三类老人安全生活的基础, 也是必不可少的设施, 养老院对此应该给予重视, 加大设施方面的投入。

(三) 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种隐形风险, 间接作用于老人身上, 使老人发生危险。在养老机构中, 入住老人在其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自然也要追求心理需求的满足, 然而由于自身衰老以及后天各种因素造成老年人心理上的压力, 相应的心理需求并未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其具体表现为黄昏心理 (即心理空虚问题) 、心理自卑、安全感缺失等。对于一些介护老人来说, 每天就是躺在床上, 日常生活的一切都是在床上, 不能随时下床, 再加上子女不常来看望, 他们的精神世界空虚。因此, 老年人容易患上抑郁症,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也使老年人的躯体疾病病情加重和慢性化。对介护老人, 应该进行定期的户外活动, 避免长时间呆在房屋, 造成心理疾病。中国自杀率最高的人群是老年人, 每年至少有10万55岁以上的老年人自杀死亡, 占每年自杀人群的36%。也就是说, 每3个自杀的人中就有1个是老年人。而在自杀死亡的老年人中, 95%的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其中40%~75%有明显的精神抑郁。老年抑郁症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 还带来了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

对于介助老人的心理问题是最应该被重视的。介助老人因为身体有障碍, 加上心理有一定的自卑感, 思想封闭, 逃避与人交流。所以, 护理员应该多与老人交流谈心, 组织养老院老人联谊活动, 加强室外活动, 将有助于介助老人的交流, 加强老人之间的活动, 保持老人接受事物的思想, 对于老人良好心理状态的保持是十分有效的。养老机构应多举办老人文体活动的, 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

四、对策

(一)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养老机构中的老人的安全事故不仅给老人、老人家属, 也给养老机构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事故发生后, 养老机构被老人家属告上法庭的现象屡见不鲜, 使养老机构的运营出现了困境。因此, 国家应加强此方面的立法, 对养老机构及老人的权责规范清楚, 防止纠纷的发生。政府部门也要严格审批, 不能让条件不具备且存在运营风险的机构留下安全隐患。同时, 养老机构也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去经营和提供服务, 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一些不必要的养老纠纷。

(二) 加强对看护人员的培训

对于老人发生意外事故风险, 护理员要承担的责任是很大的。举一个服务人员护理不当的例子, 一个护理员给一个不自理的老人洗澡, 放在浴缸里面就走一小会, 老人就把浴缸的热水龙头开了, 烫伤以后并发症出来就死了。这个护理员当然没想到老人会打开水龙头, 况且这个温度的水年轻人不见得会烫伤, 但是老年人的皮肤非常薄, 对温度的感受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这就要求护理员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以及风险意识, 尽量在为老人服务的时候不要分心, 因为你想象不到你不在的时候老人会发生什么危险。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 护理员对于老人更安全、更快乐地生活在养老机构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养老机构在招聘护理员时, 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对待老人要有爱心、耐心, 工作要细心, 有责任心, 不得虐待辱骂老人, 平等的对待每一位老人2、要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证书。没有证书的, 看其品质良好可在上岗前对其进行培训。3、有良好的仪容仪表, 身体健康, 没有传染病4、吃苦耐劳、要有奉献精神,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忠诚于它、于老人、于养老机构。

(三) 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

对于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老人, 养老机构应该做出积极的应对措施。首先, 完善养老院中适合老年人的健身设备以及各种娱乐设施, 定期检查其安全性;老人在活动的时候, 最好安排一到两个护理员陪同, 以防发生意外。其次, 定期举行书法、绘画大赛, 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 让他们在活动中彼此欣赏、夸赞, 以促进融洽气氛。第三, 在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将护理老人推到外面晒晒太阳, 让他们聚在一起聊聊年轻时候的事, 彼此熟络, 心情会更加舒畅。第四, 要大力营造老年心理保健的无障碍环境, 极早在全社会构建并启动老年心理无障碍工程。所谓“老年心理无障碍工程”, 就是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爱和尊敬老年人, 处处都有敬老助老的良好设施, 确实使老年人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社区, 无论走到何处何地, 都能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独立, 都能无忧无虑, 心情舒畅地安享晚年。

对于老人的安全, 我们不仅要从生理安全上看, 也要重视老人心理安全, 以免因为心理的原因造成老人生理上的伤害。在解决老人安全问题方面, 养老机构要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 保证老人的基本需求;定期的文体活动有利于老人心理压力的缓解, 使老人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护理人员的专业度也需要提高, 满足老人的需求。最后, 在维护养老机构方面, 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文献, 保障养老机构的合法利益, 让养老机构更好的运转, 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运营机构 篇2

在市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全市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建设工作从2009年开始起步。各县、乡(镇)都十分重视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工作,专门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在办公用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挤出了专门的办公地点,给予了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将金融网点建设作为政治任务,把此项工作作为支农惠农的民心工程,不计报酬、不计成本地抓紧抓实。

二、网点运转良好,深受群众欢迎

目前49各乡镇金融网点运营情况良好。固定网点每个点都有3各专职人员长期在岗,并且不分节假日全天候为群众服务,业务量大时中午都不休息,便民服务点事先预告,每星期安排专人到点上上服务两天,从不间断。“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户存款难、取款难的问题,同时配合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代发乡、镇部门工资、代发农村低保金、代收税款、电费通讯费等业务,极大方便了群众,深受群众欢迎,在保障农民的资金和人生安全、吸收农户闲散资金、提供小额贷款发展生产、服务“三农”、新农村建设、净化农村金融环境和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提升了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农民群众从中感受到人民政府是在真正为人民办好事实事,通过网点建设,政府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在增强。

“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提升了群众的素质。农村金融网点在运营中,开展了“农户信用评级授信”工作,建立农户信用档案,作为发放信用贷款和享受其他待遇的依据,此举从外部促进了农户的“守信”意识,这对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和提升农民素质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提升了行政效能。在建设农村金融网点的工作中,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相互支持,狠抓落实,不计得失、不计成本,把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使“零金融机构”网点建设能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三、资金缺口较大,网点生存困难

虽然当前乡镇金融网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资金缺口较大,满足不了农民群众的贷款需求。资金缺口较大是阻碍乡镇金融网点运营的主要困难和共性问题。由于金融机构自负盈亏和金融业务本身的特点,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大量的存款,才能派生出贷款。然而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村民间存款量小,贷款需求量大,贷款满足不了农民群众的发展需求。据统计和测算,新建的乡镇金融网点将增加15亿元的贷款需求,乡镇金融机构的资金量严重不足。一些乡镇辖区内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在市中心城区开户,不愿将资金存入乡镇金融机构,乡镇金融机构又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资金组织困难和存贷款比例失衡的问题尤为明显。

三是现金安全存在隐患。由于乡镇金融网点距离市中心城区较远,一些乡镇道路交通条件不好,部分路段偏僻,给现金运输带来安全隐患;另外,各个乡镇金融网点没有配备必要的枪械等安保硬件,现金保管也存在风险。

四、便民服务点满足不了群众需求。部分乡镇只设立有金融便民服务点,一周只在固定的一天或两天时间开展业务,往往出现排长队取款的现象,便民服务点已经不能满足群众需求,需要建成固定网点才能解决问题。但是土地协调难、固定网点审批难的问题制约了便民服务点建设成固定网点。

五、农民缺乏应有的金融意识。为了农民存取款方便,农信社和邮储银行都免费向农户发放了银行卡,但是很多农民不会使用和不愿意使用,导致出现大部分未启用的“睡眠卡”,不仅银行卡的作用不能发挥,而且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成本。就农信社来说,仅仅发卡一项,成本就达到1000万元。

六、存在贷款风险。当前农村金融机构采用“农户信用评级授信”方式,向农户发放信用贷款,没有不动产担保,难免会出现贷款回收难的问题,如果农户拖延还款或不还款,将出现贷款风险。

七、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民间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不规范,影响了正常金融秩序,也制约乡镇金融机构建设和发展。

视察组认为,要让乡镇金融机构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金融支持的作用,只有从根本上帮助解决乡镇金融机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才有能力为“三农”工作提供服务和支持。

四、强化扶持措施,确保网点持续发展

如何更进一步建设好、运行好、发挥好乡镇金融网点的作用,关键在于加大对乡镇金融网点建设运营工作的支持。视察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政府决策参考。

一是采取行政措施,提高乡镇金融网点的资金组织能力,解决资金缺口问题。由于乡镇金融网点直接面向农村群众、直接为“三农”服务,建议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角度,采取行政措施,要求将部分涉农支农资金存入乡镇金融网点。同时要求乡镇辖区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将基本账户和代发工资业务在当地农村金融网点办理,提高他们的存款总量,解决资金组织困难的问题。

二是适当延长对新增乡镇金融网点的补贴期限,实实在在将财政补贴落实到位,解决亏损经营的问题。

三是协调银行监管部门,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加快便民服务点建设成固定网点审批步伐,结合我市农村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监管指标,向上争取适当放宽监管要求,给予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建设运营的必要政策支持,扶持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

四是帮助协调解决土地、房产产权办理等困难,使便民服务点尽快建设成固定网点,解决农民群众的存取款需求。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农村基本金融知识,引导农民学会使用“银行卡”存取款,保障农民的资金和人生安全。

六是建立“三农”贷款补偿机制,由市县乡三级按比例出资建立风险基金,规避金融风险。

七是将乡镇支持和配合当地金融机构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提高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是协调公安部门给予安保支持,提高乡镇金融网点自生安全防范能力,保证现金运输和保管安全。

九是规范全市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民间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打击高利贷等非法行为,保障信贷市场的安全稳定,净化金融环境,防范资金风险,避免引发社会问题。

十是加强金融机构自身建设,强化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能力。

运营机构 篇3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配置,药品费用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2009年4月与南汇区合并后,全区面积达1 210 km2,辖38个街镇。作为上海市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地区,浦东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对上海市的卫生事业发展影响较大。2009年全区常住人口419.05万人,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到504.44万人[1,2],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全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考。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础环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新医改方案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描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浦东新区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按标准配置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3]。因此,本研究通过收集2009—2010年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相关资料,了解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相关指标界定

本文采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规定的范畴和定义[4]。卫生技术人员指“有一定卫生专业知识,并具有相应操作技能的人员,包括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剂人员和检验人员四类”:其他技术人员“指毕业于高中等院校化学、数学等非卫生专业,现在从事卫生研究、宣传、教学等工作的人员”;管理人员指“单位负责人,主要从事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医学研究与教学等业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以及从事党政、人事、财务、信息和安全保卫等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工勤人员指“协调处理后勤产业管理处日常事务工作的人员”;非卫技人员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

1.2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9—2010年《浦东新区卫生年鉴》、卫生统计报表、卫生发展报告和常住人口等相关资料,使用SPSS l6.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配置

2009年浦东新区共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7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99家。2010年,新区共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6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减少了17家。2010年卫生人员总数、卫生技术人员和社区护士均比2009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执业(助理)医师减少了52名(2.32%)。2010年全科医生达到956名。2009年非卫技人员占19.93%,2010年占17.91%(表1)。

2.2 每千常住人口社区卫生人员数

2009年每千人口社区卫生人员数、每千人口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口社区执业(助理)医师、每千人口社区护士和每千人口床位数分别为1.45人、1.17人、0.56人和0.35人,2010年分别为1.20人、0.99人、0.46人和0.31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0年医护比稍有上升,从1∶0.61上升到1∶0.66(表2)。截至2010年底,浦东新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为1.90人。同年进行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试点改革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全科医生125人,平均每万人口全科医生也仅为1.51人。

注:“-”为无数据。

注:以上数据均以常住人口数计算。

2.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服务情况

2010年诊疗总人次数比2009年增加了14.41%(190.79万人次),其中门急诊人次数增加了184.05万人次。2年门急诊次均费用相差不大,其中2010年药品费用占门急诊次均费用的77.35%(表3)。

注:“-”为未统计。

2.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服务情况

2010年出院人次数较2009年减少2 756次(6.44%),但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增加了5.2天,出院病人次均费用从3 907.0元增加到4 276.6元,其中2010年药品费用占61.11%,病床使用率从83.30%增加到86.60%(表4)。

注:“-”为未统计。

3 讨论

3.1 社区卫生人力不足

2010年浦东新区执业(助理)医师总量上减少了52人(2.32%),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从0.56人下降到0.46人。同时,2010年每千人口社区卫生人员数、每千人口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和每千人口社区护士均比2009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2010年浦东新区常住人口出现大幅度增加(85.39万人),诊疗总人次数比2009年增加了14.40%(190.79万人次)。《浦东新区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化评议报告》预测,新区“十二五”期末常住人口将超550万人,医务人员将缺口2 500余名。然而,目前卫生人才的引进存在较大政策阻碍,如进编、落户和住房配套等,特别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同时,社区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机制不成熟,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技人员因长期得不到学习、提高的机会而流失。

3.2 护士比例相对不足

WHO提出:护理人员将成为初级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成为医生和其他保健人员平等的合作者。随着社区老龄人口的增加与疾病谱的改变,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浦东新区社区医护比2009年虽略有增加,但医护比仍仅达到1∶0.66,离国家卫生部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建议的医护比1∶1的配置标准尚有一定的差距[5],更低于WHO的1∶2的比例[6]。医护比例呈倒置状况,护士比例相对不足。《全国重点联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研究》研究发现,29个全国重点联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千人口护士为0.61人[7]。而2010年浦东新区每千人口社区护士仅为0.31人,约为前者的1/2。由此可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才队伍亟待加强。这一突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缺乏对护士人力资源的充分重视、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护士的专业化发展相对滞后,工作仍局限于传统的医疗护理,人员数量少且培训比例低。

3.3 全科医生紧缺

由于常住人口和基层医疗服务量急剧增大,浦东社区卫生资源匮乏进一步加深,正面临着全科医生紧缺的现实。根据中央编办发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2006]196号),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生[5]。上海市卫生局规定的标准则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4~5名全科医生”。而截至2010年年底,浦东新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仅为1.90人。即使是进行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试点改革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也仅为1.51人。浦东新区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每万人配置家庭全科医生4名的标准”[3],按照这个标准新区社区全科医生缺口1 062名。仅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开展的“增量调节”,难以及时有效地培养足够的全科医师。社区执业医师向全科医师转化既有需要,又有可能[8],这是当前加大全科医师培养的重要途径。

3.4 非卫技人员比例偏高

2009年浦东新区非卫技人员比例为19.93%,2010年下降为17.91%。根据国家现行的卫技人员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他人员不超过编制总数的5.00%[7]。浦东新区卫技人员构成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5.00%的配置标准尚有较大差距。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结构,优化卫生技术人员构成工作。

3.5 药品费用所占比例偏高

2010年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药品费用占门、急诊次均费用的77.35%,住院药品费用占住院费用的61.11%。药品费用所占比重太大。当前的补偿渠道除依靠一定额度的政府财政补贴和纳入医疗保险补偿外,主要依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的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而长期计划经济使社区卫生服务忽视医疗劳务价值,陷入重有形实物、轻无形服务的“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的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一循环,应逐步调整补偿渠道,多渠道筹集卫生经费,建立健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经济补偿机制。广东省进行了中小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模式的探讨。研究表明,中小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应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首先是组织形式多元化。其次在补偿政策上多元化,还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许可证制度[9]。

4 政策建议

针对医疗卫生人才紧缺的现状,我们建议采取区内培养、优势引进和政策倾斜相结合的方式。要制定人才引进措施,特别是在编制、户籍和住房等方面有特殊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人员,要在职务晋升、在职培养和福利待遇等方面有激励举措。通过“增量调节”和“存量转化”两条途径,加大全科医师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多渠道筹集卫生经费,建立健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经济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浦东新区卫生统计年报[R].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生划生育委员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报告[R].2011.

[3]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年鉴出版社,20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财政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2006.

[6]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Statistics[DB/OL].http://www.who.int.2009.

[7]李永斌.全国重点联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1-108.

[8]张勘,董伟.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资源,2009,12(6):189-291.

教育培训机构如何成功的运营 篇4

1.准确的市场定位。

准确的市场定位,简单说来就两个方面,第一“是什么”,即每一个机构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和核心意义。作为我们教育培训机构来讲,更应该时刻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核心价值就是能够提供“有特殊性的产品和服务”。第二是“客户群”,定位和客户群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目标细分越来越清晰的情况下,每一个企业都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2.优秀的运营团队

教育培训机构的运营模式中的第二个要素,就是优秀的团队。任何一种定位和服务,都是靠团队来实现的。优秀团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标志呢,第一个要有共同的目标;第二个要有使命和奉献精神;第三个就是团队的合作精神;第四个要有不断学习精神,现今社会,特别是对我们从事职业培训的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来讲,面对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我们一定要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第五个就是要有创新,要有不断的创新的精神;第六个是要有执行力。

3.清晰的组织架构

教育培训机构的成功运营模式中的第三个要素就是要有很好的组织架构。人的组织如同建筑一样,是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组织架构,这个是物理结构和人类社会结构的共性。因为团队不是几个人,有可能是成百成千甚至上万人,这么多人怎么结合呢,一定是有一个结构。

4.标准化的管理制度

标准化是教育培训机构成功运营模式体系中的又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怎么来建立教育培训机构的标准化呢?我的理解就是依照一个正确的一个业务流程,正确的组织结构,来界定标准化的每一个操作环节。作为教育工作者,当然需要有激情、有爱心、对学员和社会负责任,但是这些东西都要落实到正确的服务流程上。

5.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一点,就是良好的产品是实现社会责任的重要基础。作为教育培训机构的成功运营模式来讲,除了前面我说的那些因素之外,好的产品是一个重要基础。好的产品要有一个好的设计,产品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根据客户的条件来做设计。

运营机构 篇5

我国迅速老龄化及“421”家庭的出现,使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受到挑战。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指提供餐饮及家政服务。这虽然可以满足老年人的最低生活需求,却无法满足老年人最迫切的养老需求以及老年人的医疗问题。

从2008年开始,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养老机构数量快速增加,床位数明显增多,但截至2015年底,全国机构养老床位的空置率超过50%,这是目前养老机构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养老机构的建设应从调整产业结构相似化、减小服务项目同质化、消除服务模式单一化入手,“英智康养结合”运营模式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市场情况下形成的,以康复医疗和养老相结合,以医疗机构独立运营的能力,支持带动养老机构的运营及发展。

1 康养业务融合的运营模式

“英智康养结合”运营模式以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和职业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康复治疗,吸引多元化投资,实现医疗机构带动养老机构发展,探索政府和机构共同创造双赢导向型社会企业的发展模式,带动英智养老机构模式的亲情化、福利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1.1 康复医疗与护理型老年机构相结合

在现今社会,2/3的60岁以上老年人带病生存,3~4种疾病同患的现象较常见。除急性病症依靠临床治疗外,很多老年慢性病如视力低下、听力下降、心肺功能失调及糖尿病患者控糖治疗等,在传统医疗机构治疗时限较短。以65岁脑血管疾病老人为例,其到综合性医疗机构治疗停留时间约为10日,转到普通病房的停留时间不超过2个星期。出院后以复诊及家人(或保姆)照料相结合的形式完成康复,此期间最需要的是专业康复治疗单元的介入。

我们将运营模式定位于康复医院和护理型医院相结合的联合体,面对有需求的老人可以在3个月的康复期内提供专业康复治疗(见图1~3),康复期结束后还可继续提供养老公寓的照料式服务,使康复和养老一体化发展。

1.2 康复医疗与老年公寓相融合

将康复医疗融入老年公寓中是英智服务向护理型养老方向延展的具体体现。其将康复医院和养老院设计在同一楼体中,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运营管理要求。常规的老年公寓收费一般包括床位费、护理费和餐费3项,但通过床位费和餐费获取利润者较少。而“英智康养结合”运营模式的服务理念先期导人建筑规划,使养老公寓的建设成本降低,同时医疗机构具有独立运营的能力,15%~20%的医疗收入带动养老机构的运营,从而稳定快速地提高老年公寓的人住率。

“英智康养结合”运营模式为集团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同时通过医疗人员的专业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愉快的晚年生活照料。

2 以提高床均收入为目标来提升投资价值

床均收入是衡量一个康复养老机构运营能力的核心指标。

英智康复通过合理的成本优化和控制,大力扩展非床位收入来提高机构的盈利能力。

一般综合性医疗机构床均投入在100~200万,床均投入和床均产值达1:1,为较好水平;康复医院的床均投入或建床成本一般在30~40万;护理型养老机构床均20~30万,护理型养老机构床均收入为10万元/年的数量较为有限。假设从床位全部满员的情况下核算投资回报期,综合性医院大约需5年,一般性康复医院为10年,护理型养老机构则需25年或更长。

“英智康养结合”运营模式将康复医疗和康复养老融合在同一楼体中,床位以轻资产运营的理念,床均投入约20~30万(见图4)。而床均产值则可达30~40万,床均投入和床均产值比为1:1.2,只需6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缩短了投资回报期。

对于英智老年公寓而言,其床位一般入住时间为38个月,也就是说,老人人生的最后38个月是在英智渡过。一旦老人对英智集团的服务满意并“入住”老年公寓,每位“入住”老人将给英智集团创造38个月的床位收入。对于英智康复医院而言,老年公寓的百名老人作为康复医院固定的门诊病人,部分提升了英智康复医院的盈利能力。

康复医院和养老公寓相结合,既增加了康复医院的床均产值,减少医院前期的运营成本,也提高了护理型公寓的养老产值。康复医疗和护理型的床位,随着病人和老人入住数量的增多,可以顺畅转诊和相互调节。

3 以管理输出为核心的连锁化经营

在设立英智康复之前,投资方做了长达2年的调研,其初衷更偏重养老,但调研结果显示,在国外发达国家很少见到偏瘫老人,而我国老人往往多病同患、带病生存,如果仅提供养老服务而缺乏医疗支撑,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足,机构存活率较低。然而,单纯从事老年人的医疗服务也并非英智康复的初衷,反复权衡后确定了融合康复医疗与养老服务的“康养结合”模式。

在首都医疗集团的支持下,英智集团制定了康复医院连锁体系、综合社区康复网络体系以及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体系三位一体发展计划。

英智集团采用联合投资、技术输出、委托托管、并购和股权置换等多种合作运营模式。2015年4月,英智康复在北京开设第2家康复养老专科医院——英智康复石景山院区。新院是一家典型的二级康复专科医院,其建筑面积1.5万m2,设置床位200余张,由北京国资公司下属首都医疗集团投资,英智康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营,填补了北京西部地区康复市场的部分空白。在石景山院区开业之际,杭州滨江院区也于2015年开始运营。

按照规划,英智康复将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杭州、天津、大同等二三线城市重点建设连锁实体店,吉林、内蒙、山西、江苏、浙江等地将相继建设英智集团的连锁机构,总床位数将突破1000张。同时继续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每年新增5~6家,最终建成50~60家社区康复服务中心。

4 结语

英智康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建立并实践了“康养结合”的模式。其引入瑞典康复标准流程和评估体系,强调服务的流程标准化、服务制度化及增强人文关怀。同时强调带给客户回家的感受,以“艾儿式”的康复服务,打造亲情服务核心理念。

英智以康复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形式,以医疗机构独立运营的能力,支持带动养老机构的运营及养老公寓的发展,探索了我国养老新模式。

运营机构 篇6

可持续发展具有在不牺牲未来后代需求的情况下, 满足当代人需求的能力。人们开始意识到对于一个想要持续繁荣的公司或者企业来说重要的不仅是利益与利润, 还有其整个运营的可持续性。“3p”底线原则, 也就是“profit” (利润) 、“people” (人类) 与“planet” (星球) , 是可持续性的主要组成因素。

可持续性已经与运营管理相挂钩。想要创造利益, 树立积极形象且得到更好社会评价的公司, 在进行运营决策时都会慎重考虑环境因素。这些决策将帮助公司在技术与创新方面赢得比竞争者更有利的长期生存优势。一个公司关注自己的可持续性发展, 不仅可以代表本公司对于公众的责任, 更有利于公司的良性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方面:可持续性的产品设计及可持续性的供应链。

产品设计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法。可持续的产品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生态再设计、生态创新及可持续性的技术创新。最初, 设计者们需要尽量明确新产品的各种细节并确定目标和潜在消费者群。在设计过程中, 产品特性会被精巧地确定。与此同时, 会详细确定此产品将被如何生产, 其生产材料是什么, 它们将如何工作, 此产品可用寿命是多久, 它们将如何被运输, 以及在其使用寿命殆尽后将如何对其进行废物处理。

供应链在可持续性运营管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会帮助提高附加值及创造竞争优势。一个供应链主要有原材料供应商、元件供应商、主要生产商、配送、 零售商以及消费者。原材料供应商能够确保产品的预期可持续性, 可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确保产品实现一些可持续性特质, 比如“再利用、再循环及再设计”。原材料的正确选择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都对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可持续性的原材料不仅会降低对自然的影响, 还会减少运营成本。

从元件供应商到零售商的过程中, 有几个重要因素, 即人工劳动力及能源。首先, 为员工创造一个健康而又安全的工作条件可以增加工人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工作, 进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此外, 产品生产过程也会更加规范化, 在减少不必要费用的情况下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其次, 能源的选择使用与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出的废物有关。可持续性的能源与运输方法会减低能源成本, 同时尾气的处理成本也会降低。在整个供应链中, 互相信任与帮助的精神是非常必要的软条件, 先进的技术是重要的硬条件, 两个因素的结合使得供应链将社会责任与自然资源与运营收益更好地融合。

2使用“经营绩效目标”模型对Body Shop公司案的分析

Body Shop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是一家成立于1976年的英国化妆品公司。该公司在注重经营利润的同时, 也注重创造积极的环境价值。其公司发展的可持续性体现在产品设计和供应链上。

Body Shop产品设计的可持续性首先体现在其严格限制化学品使用, 不仅保证了产品的天然性, 还减少了化妆品的副作用。其次, 可持续性体现在无动物实验。反对动物实验使其生产过程不影响动物的权利与生存环境。无动物成分的化妆品也更健康, 更适合消费者。最后, 减少包装和废物是Body Shop可持续性产品设计的第三要素。Body Shop的产品包装本着“减少”、“可循环”“、可再利用”的原则, 简化包装。所有的包装都由再循环利用材料制成。直至2008年, Body Shop 50%的产品包装材料都来自循环使用的瓶子和包装纸。

有了出色的产品设计, 下一步即通过供应链将所有可持续性优势发挥出来。首先, Body Shop所有供应商都必须签署一份保证其供应产品没有进行任何动物实验且不包括任何动物成分的协议。其次, 生产商们通过使用高效技术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经营绩效目标”模型分析, Body Shop所做的成绩是很突出的。该公司达到了降低原材料成本的目标。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者们会根据产品和原材料的特性对原材料进行精心选择, 从而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此外, Body Shop的所有产品在设计时都会被设计成具有较长使用周期的产品, 从而减少原材料的使用,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模型中的第二目标为可靠性。 Body Shop拥有一个可靠的运营系统, 表现在该公司与其供应商和生产商的和谐关系及出色的环保型领导理念和企业文化。比如, 公司会对员工按期进行培训, 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运营目标和产品的可持续价值。第三目标即灵活性。Body Shop的运营系统具有突出的灵活性。公司有能力根据消费者和环境的需求及时改变产品和包装的设计。比如, 在2008年以前,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Body Shop一直采用塑料包装。而在2008年, 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 Body Shop决定使用可循环再利用的纸质包装并且采用PET包装瓶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第四目标为“0”错误产品和服务。Body Shop中优质的原材料供应商和可靠的生产商确保了其公司产品的信誉。供应链中的优秀管理模式是Body Shop产品质量的保证。最后一个目标为快速送达, 在供应链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将货物运输到仓库和消费者的速度会对公司的效率产生很大影响。Body Shop有自己的运输系统, 包括陆运、空运及海运。尽管Body Shop的运输速度很快, 但却仍然存在问题, 主要问题归结于全球化。该公司为了达到快速的目的, 主要依赖空运。 而空运在运输方式中对环境影响最大。从这一角度来看, Body Shop的运输系统仍有提高的空间。

3结论

无论是产品设计, 还是供应链管理, 都对企业运营和环境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一个机构或企业来说, 随时升级组织战略来达到五个经营绩效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将上述条件彼此融合, 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profit” (利润) “、people” (人类) 与“planet” (星球) 的和谐。

参考文献

[1]Fuller, D.A.and Ottman, J.A.Moderating unintended pollution:the role of sustainable product design[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4, 57 (11) :1231-1238.

[2]Hart, S.L.A natural-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 20 (4) :986-1014.

[3]Howarth, G.and Hadfield, M.A sustainable product design model[J].Materials and Design, 2006, 27 (10) :1128-1133.

运营机构 篇7

(一) 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第三方支付是建立在电子商务企业与银行之间, 与相关银行提前签署协议约定, 以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和通道的服务, 能够实现两大主要服务:资金转移和网上支付结算。它的主要运营方式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受理、预付卡发行等等。

(二) 第三方网上支付产业的现状

截止2013年3月底, 中国大陆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数量已经达到了233家, 其中获得第三方网上支付牌照的机构有79家, 占到了总体的34%。第三方支付牌照类型全面囊括了总共7大业务体系, 在可预见的范围内未来大规模、全国性或跨区域的多业务牌照发放可能性变得很低, 行业基本格局已然大体上划定了;从地域的分布情况来看, 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已覆盖全国28个省市, 其中上海、北京、广东地区第三方支付机构集中相对来说较为密集。其中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在线占据了中国大陆第三方网上支付产业70%以上的市场份额, 成为大陆第三方支付产业的龙头。

二、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平台下沉淀资金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对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对其平台下的沉淀资金的管理模式的衍变的分析, 笔者认为因沉淀资金敏感性和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属于新生事物的特殊性, 受政策变动影响较大。在这里可以按中国人民银行 (以下均简称为央行) 对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监管体系的细化过程, 尤其是对沉淀资金运营管理的监管体系的细化过程将其定义为三个阶段。

(一) 法律空白阶段 (2005年-2010年)

这一阶段是从2005年央行出台《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 (以下均简称为《征求意见稿》) 之后开始到2010年央行正式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之间这段时间, 虽然05年央行出台《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央行开始准备从法律层面上正式认可第三方支付机构, 但是在管理办法正式颁布之前, 有关第三方支付机构方面的相关法律是基本属于空白的。

(二) 法律逐渐健全阶段 (2010年-2013年7月)

自从2010年央行颁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开始到2013年央行颁布《支付机构备付金管理办法》为止, 这段时间央行对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的监管开始逐渐有了较为完整、健全的法律作为依靠, 尤其是对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对其沉淀资金运营管理的监管亦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

(三) 改革创新阶段 (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

2013年7月央行颁布《支付机构备付金管理办法》, 从法律角度明确了沉淀资金的利息收益属于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 但是需要计提10%的沉淀资金利息所得为风险准备金。2013年6月支付宝与天弘基金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联合推出余额宝, 2014年1月财付通联手华夏基金推出微信理财通, 进入2014年以后各类“余额宝”类互联网宝宝产品竞相出现, 到2014年4月为止, 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总计推出52支宝类产品。“余额宝”类产品的提出可以说在沉淀资金的运营管理上是一个创举。

三、支付宝平台下沉淀资金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一) 支付宝的概念

浙江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原名支付宝 (中国) 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是属于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 是由前阿里巴巴集团CEO马云先生在2004年12月创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同时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关联公司。它于2011年5月获得央行首批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2011年央行开始颁发《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 随后支付宝成为首批获得“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之一。2013年6月17日, 余额宝服务正式上线。

(二) 余额宝资金运营模式综合分析

1. 余额宝的概念

2013年6月13号支付宝和其战略合作伙伴天弘基金联手推出余额宝, 属于支付宝的余额增值服务。支付宝用户可以在电脑上通过一键操作的模式简单、轻松的把支付宝帐户中的资金转入余额宝中就可以获得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的收益。将资金从余额宝转出或使用余额宝支持的货币基金进行购物支付, 相当于赎回货币基金。实际上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支付宝用户通过支付宝内置的销售渠道购买了天弘基金旗下的增利宝货币基金, 即可以认为余额宝是一款货币基金。

2. 余额宝的盈利模式分析

上文已经提到过了, 余额宝的本质就是一个货币基金。它的本质已经不算沉淀资金, 但是其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源于支付宝平台下的第二类沉淀资金, 所以这里要把它单独拿出来分析一下。余额宝90%以上投资方向是银行同业存款。由于普通银行储户和投资者无法进入这一市场, 余额宝就相当于起到了一种“团购”的作用。凭借着支付宝数量庞大的用户群将众多零散资金汇聚形成庞大的资金规模, 天弘基金就可以凭借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获得对银行较强的议价能力, 以远高于一般存款的利率存为同业存款, 这就能使普通投资者以少量资金享受到同业存款的高额收益 (5%左右) 。按照2014年4月余额宝公布的数据, 余额宝的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 30%的限制规定使其只有1500亿元左右能够投资同业存款, 而将近有3000亿元规模的资金需要从同业存款中撤离另找出路。例如转向投资短期融资、央行票据、金融债券等其他资产。

四、对支付宝高效、合理运用沉淀资金的可行性建议

(一) 余额宝现有运营模式的潜在风险

余额宝可以说是开创了一种第二类沉淀资金运营管理的新模式, 虽然它的性质已然不属于沉淀资金, 由于它最初的初衷是为了降低其平台下巨额的沉淀资金所带来的监管成本过高的问题, 所以仅仅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余额宝。但是, 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仅与一两家基金公司进行合作, 且仅推出一两个产品太过于局限并且不利于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抵御行业动荡带来的冲击。

1. 政策变动风险

由于对沉淀资金的运营管理一直属于政策敏感事宜而余额宝更是属于新兴事物。国家法律和政策在这方面很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动, 这种政策的不稳定性会给余额宝带来较大的风险。例如, 上文说过2014年4月央行宣布结束“提前支取不罚息”政策, 对余额宝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此时余额宝的投资模式和方向单一, 超过90%的资金都投向定存, 一旦行业政策出现变动或者是定存市场发生动荡使得收益率突降引起顾客纷纷转移资金, 余额宝就会变得非常被动, 余额宝年化收益率在那段时间下降了近23%。

2. 市场变动风险

由于余额宝只是一个单一的货币基金, 当货币基金市场产生低迷或者巨大动荡的时候, 余额宝收益率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度降低, 受到巨额赎回的压力。最明显的例子就发生在美国版的“余额宝”身上:1999年创立的Pay Pal公司可以理解为美国e Bay公司旗下的“支付宝”。美国次贷危机后, 美联储实行了超低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政策, 货币市场低迷, 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降到了0.04%左右, Pay Pal公司旗下的货币市场基金甚至无法做到收支平衡, 所以只能在2011年宣布关闭货币市场基金。

3. 单一的产品带来的收益率较低

余额宝是单一的T+0模式的货币基金, 为了保证其流动性只能投资货币基金市场, 所以无法提供更高的年化收益率, 更无法赢得更高的利润。对于货币基金来说, 年化收益率最多只能达到7%左右就算是到顶了。

(二) 提高余额宝收益率、抗风险能力的可行性建议

为了应对未来可能的市场、政策变动风险, 仅仅与一两家基金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推出几款基金产品是比较具有风险的, 俗语说“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这里应该增加投资产品和方式的种类和多样性。笔者认为, 较为合适的管理方式是, 由支付宝出资成立一家独立的投资公司, 独立核算, 支付宝与其是纯粹的商业关系, 将第二类沉淀资金交由其运营管理, 不仅推出T+0模式的余额宝, 还可以推出其它的定期、长期投资产品, 顾客可以在其购买的定期或长期产品到期以后, 选择自动转入T+0模式的余额宝产品, 更加的灵活和方便。而投资方向不仅局限于银行同业存款, 还可以投资短期、中长期债券市场, 国债、央行票据, 甚至还可以尝试进入股票、现货和保险市场, 通过专业的市场分析部门和投资部门, 通过对顾客的大数据分析和对市场的详细研究, 在首要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对投资模式和比例进行组合, 获取最大的收益。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抵御市场可能发生的冲击, 转移部分风险, 可以为其投资收益购买相关的商业保险, 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凯.指尖上的理财产品——余额宝分析[J].电子商务, 2013, 12 (1) .

[2]王莹.余额宝的流动性、收益性及风险分析[J].BSERVATION, 2013, 12 (1) .

[3]范峻川.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安排初议——以支付宝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5 (2) .

上一篇: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简析下一篇:任务型教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