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内容

2024-11-28

渗透内容(精选9篇)

渗透内容 篇1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主要意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进行几何直观教学的内容较少,但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

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要先从直观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先学会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题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上升到能将直观图与数学语言、符号语言进行合情转换,并逐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悟数与形、形与数之间的转化,初步进行几何直观的教学。

一、重视直观感知,突出画图策略的教学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面积计算问题时,关键要使学生想到画图、正确画图、用图分析和体验画图解决问题的好处。首先可以向学生呈现纯文字的例题,面对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想到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接着鼓励学生尝试画草图,让学生的思维集中于用画图来表达题意,并通过师生交流,进一步完善画出的示意图,使学生感受到能通过画图清楚地理解题意。然后借助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列式解答后,再结合算式和图说说解题思路。最后反思整个解题的过程,突出示意图对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感受画图策略的价值。“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的题目与例题相比有一定变化,在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思考:“不画图能准确解决这些问题吗?画图时要注意什么?”加深学生对应用画图策略价值的直观体验。再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时,要抓准关键句,画好线段图,在直观感知单位“1”、数量与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基础上,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直观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画图帮助学生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重视直观图形与数学符号的合情转换

教学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时,在学生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后,教材安排了正比例图像的初步认识,借助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为以后的学习作适当铺垫。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例1表中的数据,先引导学生用“描点法”画出一幅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在描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所描出的点与表中的数据相对照,让学生初步理解图像上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即每个点都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相对应的数值。再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所描出的这些点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清楚地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并借助直观的图像进一步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画出图像后,让学生根据图像来判断行驶路程和时间,进一步认识图像上任意一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通过正比例直观图像与正比例关系式的转换,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和函数图像等知识打下初步的基础。再如,教学“假设问题”时,可以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画出草图,并根据画出的图分析假设后乘船人数的变化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发生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推算出每种船的只数,最后进行检验。直观图与算式相结合,抽象出解题思路:假设一比较一调整一检验。在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直观图像与数学符号的互相转换,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

三、重视数形结合,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排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例1之后的“试一试”是一个有关计算的问题,给出的算式是有规律的:几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分别是2、4、8、16,要计算出这几个分数连加的和。为了启发学生运用转化的策略,培养学生初步的几何直观思想,教材呈现了直观图,用大正方形表示1,用正方形中的相关部分分别表示每个分数,整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表示这些加数的和。同时,教材还提示学生“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个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实际教学时,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第一层次,指导看图、学会转化。呈现算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一般会应用通分的方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其他的方法,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出示直观图,先结合各个分数理解直观图上各部分的意义,再启发学生将其转化为()进行计算。第二层次,适当拓展、突出直观。教师将算式拓展到,要求学生选择上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一般会选择画直观图的方法,将算式转化为()进行计算。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喜欢用画直观图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可以将复杂的算式转化成简单的算式进行计算。第三层次,深度思考、强化直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观察分母的特点:分母分别是2、2个2相乘、3个2相乘、4个2相乘……在直观图上先把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再把剩下的图形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最后分出的图形与剩下图形相等,借助直观图,要求涂色部分的大小,只要用单位“1”减去剩下图形的大小。在应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同时,巧妙借助几何直观,把复杂的计算问题转化成简单的计算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几何直观观念。

四、适当安排内容,突出几何直观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几何直观的教学。例如,三年级教学“平均数”时,可以利用条形统计图,直观理解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高年级可以补充一些关于“平均数”的问题,如小明前三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3分,第四次数学考试的成绩比四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高3分,小明第四次数学考试的成绩是多少分?组织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平均数的意义,通过画面积图帮助学生学会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一些复杂的平均问题,突出直观图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当然,在进行几何直观的教学中,离不开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利用直观图解决数学问题时,合情推理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的正确性。几何直观的培养应伴随推理能力的发展,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

渗透内容 篇2

初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科技内容

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而深入地挖掘课文是如何来表达这一思想内容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有关自然科学知识、科学家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态度等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发掘,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一个极好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宝贵的资源。我们把这些科技知识、思想等渗透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语言上的`理解分析去感悟,在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中去把握之。

一、渗透目标

1.总目标:理解科技知识,掌握科技方法,树立科学观点,激发科技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认知:通过学习语文,使学生懂得一些显浅的科技知识和原理,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知道常见的一些自然现象及其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点。

情感: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爱好,激起其对自然的探究心理,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良好态度,培养探究与创新精神。

操作:掌握有关的科学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分年级目标和年级渗透内容

低年级的渗透目标: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及其规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研究事物、动手制作和小实验的能力。

中年级渗透目标:了解自然和人的某些联系;了解新科技的特点和功用;了解一些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献身科学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运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年级渗透目标:了解一些自然现象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使之初步形成事物间的联系与发展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了解凭借甲可以推断乙的逻辑推理;培养学生接受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为科学、为人民、为祖国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培养有序、细致、全面的观察习惯、良好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渗透策略

小学科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体现了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体现了21世纪对学生的要求。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不再是以资源的消耗为特征,而是以知识的传播、增值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其中科技知识和应用科技知识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鉴于此,在科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总体结构中,学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是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首先在完成学科教学自身任务的基础上,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并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挖掘语文课中涉及的科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研究渗透科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策略,使语文教学与科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两者处在一个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中的科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收到实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以点切入策略。综观小学语文课文,通过语言文字来传播科技知识的还真不少。我们应充分利用资源,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方面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以点切入策略,即要求我们通过一个点,进而带动一个面,使学生在某个科学知识层面上有一个较系统的了解。

2.情感驱动策略。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禀赋大概只能说明人的成就的1/4,另外的因素是在智商之外去寻找,如人的情感因素,尤其是人的敏感性和亲和力,常常主宰人学业或事业的成败。历史上许多有所作为的科学家就是有力的佐证。如《一定要争气》中的童第周,他十七岁才念中学,且成绩较差,后来之所以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很大的原因与他的情感有关。他在国外留学时,被人看不起。可他没有灰心丧气,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一定要为自己争气,要为祖国争气,

渗透内容 篇3

摘要:在建筑装饰专业中,装饰设计课程是核心专业课,其他课程环绕它进行展开并为其服务。本文针对该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专业间知识内容进行了相互渗透的反思和实践探索,使得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更为适应于中职学生发展及社会行业的需求,同时对本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循序渐进的优化设置,在教学过程既强化核心课程,又加强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联系。

关键词:中职建筑装饰设计专业;项目教学;课程渗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4 ;J5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42-02

一、中职建筑装饰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按照国家及广东省课程标准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校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经过装饰组内及其他部门多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建设了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分配为五门专业一般课程(制图基础、装饰绘画基础、装饰初步、建筑与装饰构造、计算机绘图(CAD)),六门专业核心课程(装饰设计、装饰设计基础装饰绘画、装饰材料与施工、建筑设计、3Dmax+后期制作)及十二门专业拓展课程(软装饰设计、建筑软件绘制施工图、装饰工程设备、电工知识、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顶岗实习等)进行独立教学。

该课程体系以《装饰设计》课程为核心,其他课程在内容和进度上进行配合,体现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便于结合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但在实际的教育实践难免出现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相互割裂。如果任课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整个课程体系的内部关联,在授课过程中若一成不变地按照大纲与教材来开展教学,就会出现某些相同内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讲授,或者某些关键内容在所有学科都未深刻讲解的情况。

各科目知识点相对独立,缺乏课程间内在的衔接性和关联性,不能非常有效的为核心课程服务,学生较难形成完整的知识链,这些问题成为困扰专业学习的难点,如何才能避免学科内容相互割裂和进度上的不协调呢?我们尝试项目教学法进行渗透式教学。

二、确定渗透教学核心:合理的装饰设计项目

渗透式教学是将某个学科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通过各门学科课程化整为零地实施教育。装饰专业渗透式教学以装饰设计项目为核心,其他专业课程为辅助加以设计的。为了确定教学核心——设计项目,装饰组内及其他部门多位老师经过多次课程优化改革。

通过召开企业和高校专家访谈会和在校生和毕业生座谈会等形式,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和学生认知规律,明确我专业毕业生以装饰设计绘图员及软装饰配员为主要就业岗位,工作任务范围以家居类和小型公共商业空间为主。以此为据确定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依次为见下图1)

此项目教学建立在《制图基础》、《装饰绘画基础》、《装饰设计基础》等基础课程的训练之后。在设计学习情境时,尽量模仿室内设计师的岗位的工作过程,每个设计项目都包括前期调研、平面设计、天花设计、立面设计、装饰方案图表现等实训步骤。通过逐难递进的项目实训,学生不仅能掌握不同类型室内设计与装饰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形式美的规律,学会正确快速的表现设计创意,还将设计师工作过程反复练习到非常熟练。尽管由于条件的制约,无法做到后期的现场施工指导、竣工验收等环节。但是这些模拟工作过程的项目训练极大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自信心,即将进入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环绕各设计项目展开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教学

在实际工作中,每个项目都是由许多相关专业人员合作完成。在进行项目教学时,每个项目的实施和完成也涉及很多学科,需要其他任课老师在对应的时间段上为核心课程提供知识支持,在进度上、教学内容和作业任务上进行渗透配合。(见图2)

1.教学进度协调

随着设计课程典型的项目设计任务由简单到复杂递进式模式展开,其他专业课程根据项目设计任务的需要进行配合开设。具体体现在:确定装饰设计课程的项目设计的进度后,依据《装饰设计》课程进度表,其他专业课程的进度表也必须配合调整。

2.教学内容渗透

随着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都在不断增长,在项目设计过程设计任务的难度和图纸内容会相应增多。围绕《装饰设计》课程中的设计项目需要增加的知识,各个专业课程老师在依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计划的前提下,删减不必要教学内容,重点强调某些特别重要的内容,以项目设计的需求為引领,明确授课重点,强化授课目标。

3.项目任务合作

项目设计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渗透的关键在于链接桥梁——共同的任务。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基本功能训练,在第二学期设置的项目设计任务中,主卧室套房项目要求在八周时间内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图纸,包含:调研报告、平面设计图、天花平面设计图、立面设计图、空间效果图。在第一至第六周,《装饰设计》课程老师(即项目负责人)辅导完成四项图纸。与此同时进行的《装饰绘画》课程老师培训学生的绘制卧室单体表现,在第七、第八周的进行知识总结和综合练习——绘制《主卧室套房设计》一点透视空间透视图,并配上简单的彩铅色彩表现。随着项目难度递增,在《起居室设计》项目设计时,在效果图表现上会有更高的要求:使用马克笔绘制起居室两点透视效果图。如此,两门课程因为有共同的作业任务,由两门课程的老师穿插辅导完成,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作业任务减少,更具成就感和自信心,学习效率更高。教师也通过相互沟通和合作,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为学生解决问题,教学效果也有较大提高。

四、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每年的项目设计任务书和设计原始结构图和设计条件都会依据现实案例不断更新。在实训项目的设置合理性和实用性方面,我们一直在论证调研中进行。例如之前采用美容美发中心设计项目,经过多次社会实践调研和毕业生反馈后,该项目改为办公室设计。

对学生知识构成方面要求比较高。由于课程间的直接联系非常强,以一条主线串联成整个知识面,大部分学生比较轻松掌握知识面。但是如果出现偏科的情况,支持项目设计的专业知识减少,就会难以完整的完成整个设计项目。一直在探求一种方案,让学生在某一门专业课程知识比较薄弱的情况下,仍然具备完成整个项目设计任务的能力。可惜,目前还没有完全做到。

五、结语

经过实践证明,中职装饰设计课程采用以装饰设计课程为核心,其他专业课堂环绕其展开的教学的课程体系是非常科学而且高效的,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尽管在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不少困难。我们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渗透内容 篇4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发展,计算机功能的多样化与信息处理的复杂程度也开始显著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已经将过去时间与空间相对独立和分散的信息集成起来,构成庞大的数据信息资源系统,为人们提供更加简洁的信息处理与使用方式,极大的推动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进程。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这些数据信息的系统安全问题,公众化的网络平台也为非法入侵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在黑客平民化盛行的今天,渗透测试技术已经普通化,GUI(图形化界面)的出现也是导致黑客平民化的“幕后推手”,现在很多初学渗透的新手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上发布的各种各样已被发掘的漏洞配合平民化的渗透测试工具GUI界面来进行黑客活动,更有甚者,受到金钱利益的驱使来进行“黑产”活动。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最为热门的焦点之一。

1 基本概念

现代的网站建设的越来越大众化,简单化,WEB环境的多样化,导致越来越多的CMS(内容管理系统)也开始大量涌现,对CMS的二次开发逐渐变成了中小型企业的首选,CMS(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的意思是内容管理系统,它的优点在于具有许多基于模板的优秀设计,可以加快网站开发的速度和减少开发的成本。而且,CMS的功能并不只限于文本处理,它也可以处理图片、Flash动画、声像流、图像甚至电子邮件档案。再节省时间的同时也节省了金钱,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苑房弘老师曾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计算机分层思想,打个比方来说,就好比我们所有人都在计算机分层的时候被分到了某一个层面,我们都在一个大的系统中担当着一个小的角色,网络方向的人学习交换机,路由器;程序开发方向的人学习各种语言;大数据方向的学习数据库,大数据挖掘...每个人都忙在自己工作的层面上,久而久之,我们都按着自己的角度来看一个系统,都只是局限于自己理解的那个系统,从而导致我们很多人看都是片面的,这就好比是盲人摸象,由于分层思想导致我们看到的都以为自己认识的那个方面,都是片面的,都没有从整体角度客观的看待一个系统,固守着自己的方面把全面的测试变成了只追求功能的实现。虽然这种模式在功能实现来说没有问题,可以实现正常运作,但是从安全的角度确实致命的,对于安全来说,乃至于对于一个渗透测试人员来说,从来没有过片面的或者单一的安全,任何一点点漏洞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沦陷和崩溃。

渗透测试,术语解释是为了证明网络防御按照预期计划正常运行而提供的一种机制。其实就是指在黑客攻击者攻击前发现和防止漏洞的出现。现在网络安全中主要分成两方面,一种是攻击型的安全,还有一种防护型的安全。渗透测试就是攻击型的安全,渗透测试就是尝试挫败系统的安全防御机制,发现系统中的安全弱点,从攻击者的角度出发,测量系统安全防护的有效性,证明安全问题的存在。渗透测试并非是破坏,也要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现在国内的内容管理系统(CMS)多种多样,比如ASP系的主要有功能主机,动易CMS,风讯CMS,乔克CMS,大事纪等等,PHP系的主要有PHPArtile,PHPCMS,DedeC MS,ECMS帝国网站管理系统等等,.Net系列的主要有动网新闻,Jsp系的主要有NetartC MS,方正翔宇等等,在每个CMS在使用手册上都介绍系统的完善性,功能的强大性,比如介绍模板体系的多样化,操作的简单平民化,可移植性强大,还有功能模块的丰富性,生成静态发布,信息采集等等,宣传自己的同时也挑起了渗透测试者们极大的兴趣,吸引了大量的渗透测试人员对系统进行漏洞挖掘,上报到乌云,填充了CMS安全方向的空白,目前国内排的上号的互联网公司大部分都有了自己的漏洞收集报告平台(应急响应中心),也有着各种CMS的漏洞利用案例,例如:某公司网站存在目录遍历漏洞,并且可以执行一些代码自动添加或者重置管理员账号,密码;某公司存在敏感信息暴露后台,加上后台弱口令涉及用户隐私泄露;某网站前台页面伪静态,突破伪静态,注入得到管理员账号密码..经过时间的磨合与考验,也渐渐出现了CMS渗透工具的集合包,在其中包括wordpress Joomla,Joomla等著名的CMS安全检测工具,这些工具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但是仍有很多黑客利用这些检测工具来进行他们黑客活动,使得本来方便简洁的CMS(内容管理系统)变得越来越危险,使得很多打算使用CMS的公司望而却步。

内容管理系统渗透测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并且逐步深入的过程。通过模拟黑客的攻击方法,分析建站程序员的思路,在不同的位置(内网/外网)利用各种手段,工具对某个网站进行测试,在渗透测试的过程中包括系统的任何弱点,应用程序或漏洞的主动分析,由此确定存在的安全威胁,并能及时提醒安全管理员完善安全策略,降低网站安全风险。

2 内容管理系统渗透测试的阶段

内容管理系统渗透测试主要可以分为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漏洞分析,渗透测试,整理总结等五个阶段:

收集信息阶段:信息收集对于渗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收集的信息越详细对以后渗透测试的影响越大,毫不夸张的说,信息的收集决定着渗透的成功与否。确定目标之后,就可以进入收集阶段,渗透测试人员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来源与搜集技术方法,尝试获取更多关于目标组织网络拓扑、系统配置与安全防御措施的信息。渗透测试者可以使用的情报搜集方法包括公开来源信息查询、Google、百度、社工、网络扫描、踩点探测、枚举、监听、burp抓包分析等等。而对目标系统的信息收集能力是渗透测试者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收集信息是否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渗透测试的成败,因为如果你遗漏关键的情报信息,你将可能在后面的阶段里一无所获。

对于一个从事了多年渗透测试工作的渗透测试工程师而言,有的时候第一眼就可以看出网站的搭建环境,甚至可以通过后台登陆界面判断出CMS的种类,从而进行系统的渗透。

整理信息阶段:在收集到充分的信息之后,渗透测试团队的成员们应该停止继续收集,大家就会聚到一起对已经获取到的信息来进行整理,通过收集信息阶段中发现内容管理系统的特征值判定CMS种类和版本,进而大量查找漏洞平台(wooyun,补天等..)所发布的已知漏洞的原理和案例,如果有可能的话也可以下载一份CMS源码来进行代码审计。整理信息在渗透测试过程中是至关重要,但这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关键阶段。通过渗透测试团队缜密地情报收集与整理漏洞资料的整合规划,可以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头绪,从而计划出最有可行性的攻击测试方案。

漏洞分析阶段:在整理出最符合此内容管理系统的信息攻击之后,接下来需要考虑该如何取得目标内容管理系统的shell(控制权),即漏洞分析阶段。在此阶段,渗透测试人员需要全面整理分析前面两个阶段获取并汇总的信息,特别是漏洞扫描器结果、系统版本、内容管理系统版本信息等等,现在互联网上已经有很多CMS(内容管理系统)的源代码可供下载,也有很多已经公开的漏洞和利用测试方法,渗透测试人员可以通过整理信息阶段整理的资料,找出符合当前CMS可以进行渗透测试攻击的攻击点,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可以通过本地服务器搭建来进行测试。在此阶段,高水平的渗透测试团队还会针对攻击通道上的一些关键系统与服务进行安全漏洞探测与挖掘,期望找出可被利用的未知安全漏洞,并开发出渗透代码,从而打开攻击通道上的关键路径。

渗透测试阶段:渗透测试阶段是渗透测试过程中最具有成就感的阶段。在此阶段中,渗透测试团队需要借助他们所发现的目标内容管理系统的安全漏洞入侵系统,从而获得访问控制权(webshell)。渗透测试可以利用网络渠道获取的渗透代码,但在实际的应用测试中,渗透测试人员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全面地分析目标系统的特点,来进行独一无二地渗透测试,并以此来挫败目标系统和网络中采取的安全防御机制,才能称为是一次成功的渗透测试。在渗透测试中包含两类测试方法,一种是黑盒测试,另一种是白盒测试。在黑盒测试中,渗透测试人员对目标系统处于完全一无所知的状态。这种测试是模拟黑客入侵,测试人员要通过各种扫描软件对测试网络系统进行全面扫描,探测要测试网络和系统的基本信息,并利用收集的信息来进行渗透测试。而白盒测试恰恰相反,在白盒测试中,测试者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向申请渗透测试的公司取得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内部员工资料,甚至网站或其它程序的源代码片断等等,也能够与公司的其它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这类测试主要目的是真实模拟公司内部雇员的越权操作行为。前面的阶段可以说都是在按部就班地完成非常普遍的目标,在不同的渗透测试场景中,这些攻击目标与途径可能是变化多端的,而规划是否准确并且可行,也取决于团队自身的创新意识、知识范畴、实际经验和技术能力。

整理总结阶段:渗透测试过程最终向客户交付,取得客户的认可并获得薪酬的就是一份渗透测试报告。这份报告凝聚了之前所有阶段之中渗透测试团队所获取的关键信息、探测和发掘出的内容管理系统安全漏洞、成功渗透攻击的过程,以及造成业务影响后果的攻击途径,与此同时,更要站在企业作为防御者的角度上,帮助企业确定存在的安全威胁问题,及时提醒安全管理员完善安全策略或者修改源代码,降低CMS(内容管理系统)被再次攻击的概率,从而降低网站安全风险。

3 结语

渗透内容 篇5

生: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师:怎样列式? 学生:48÷2 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 生1:老师,我会计算,不用研究,48除以2等于24。生2:我还会用竖式进行计算呢!说着,在自己练习本上写出了正确的竖式计算。点评:“未教先知”现象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遇到的问题,也值得大家一起来研究。个人感觉,学生通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知道什么?到什么程度?也就说,学生知道会用竖式计算48除以2,那么用竖式记录48除以2的每一步计算过程所表示的意义,学生明白吗?这是我们作为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读懂学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吧!我们可以继续追问一句:你能讲解48除以2竖式计算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吗?这时,我们会发现“会竖式计算”的孩子仅仅停留在会算的程度,给学生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他们继续思考,也牵引其他孩子去思考,这样一追问,又把学生引导到探索48除以2的算理上来了。思维火花:课堂中遇到学生未教先知,最好的方法就是继续追问,合理利用生成。这里出现的情况实际就是课堂中的“生成”的问题,怎样应对这样的生成呢?这样的生成是我们课前可以预测到的,这也说明了课前“反思”的重要性。每节课前,我们都想几个“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我应该怎么办?”的问题,那么这样的课堂是充满智慧的课堂。网友支招:

一:进行前测,做到知己知彼,合理进行预设。

网友: 在预设本节课时,我曾经用一个班的学生做过前测。我的前测内容是这样的:

1、小朋友,你知道69除以3的结果吗?

2、你是怎样解决的?(口算、画图或者其他)

3、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如果会,请写出你的竖式计算过程。因为第一个单元植树这节课刚刚学完,所有的孩子都会计算69除以3,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所有的孩子都说用口算解决的。口算方法是:60除以3等于20,9除以3等于3,20+3=23.对于第三个问题,93%的孩子写了会。48%的孩子写出了方法。方法是我教学设计中出现的两种,也有残缺不全的。有2个孩子正确地把竖式的书写过程写清楚了。我询问了这两个孩子,是家长教的,在用竖式计算时,要从十位算起(植树这节课重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十位上的商乘除数,得数写在十位的下面。孩子的每一步说的都很清楚。我明白,这两个孩子已经会“算”了。

二:在课堂中遇到这样的“生成”,要合理运用它,让“会”的学生把自己的计算过程说出来,教师根据“会”的学生的讲解,随时调整教学思路。

课堂中,出现几个会用竖式计算48除以2 的学生,这不能代表整体,而且现在家长所教的都是一个“结果”,就是计算的方法。孩子对于算理的理解以及竖式每一步所代表的意义并不清楚,处于模仿形成技能的阶段。如果这节课上,在我刚出示情境图就出现了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竖式来解决,我会说:孩子,你真了不起,已经能用竖式解决了。能用你的竖式给同学们说说它的每一步所代表的分桃子的过程吗?

【案例判断二】 接上一片段: 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用你喜欢的图形代替桃子画一画,也可以直接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方法1:用圆代替桃子画一画,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两篮,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

方法2: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每捆十根,先分整捆的,每只猴子分到2捆,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合起来每只猴子分到24个。

方法3:用口算的方法,40÷2=20,8÷2=4,20+4=24 方法4:用竖式来算…… 点评: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演示分“实物图”的过程与竖式计算的过程结合起来进行了讲解。学生能够更形象的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而这个过程也正是“数形结合”的过程,是数学思想在本节课中的重要体现,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算理和算法。如果加入“分小棒”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操作体验这一过程效果就更好了。在这里环节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形象直观的操作与抽象的竖式计算建立联系,使竖式计算形象直观化。

思维火花:学生“未教先知”会计算了,我们还是有必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理解算理的。

学生列出了48÷2这个算式之后,就一口说出了得数,这时,作为教师,进行了灵活的引导后,还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实物操作呢?回答是肯定的,教师义务、有责任引导学生进行实物操作理解算理。因为“未教先知”学生能用除法竖式计算结果,那也只是一种“照葫芦画瓢”的效果,只是一种模仿性的计算,对于竖式计算的算理,学生根本就不明白。理解算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数形结合,把实物操作与算理结合起来。所以,对于“未教先知”的学生,智慧性的引导操作理解算理,是必要的。

渗透内容 篇6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35

我们英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英语,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英语教学生如何做人。课改总体目标的界定,昭示了课改不仅是对学科教学和教材的改革,更是超越学科体系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其源动力是对国民素质提高和民族复兴的企盼。关于课改目标的表述,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德育工作地位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德育教育理应是我们平时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而这也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致。恰如其分的德育渗透完全可以成为英语课堂的“催化剂”“黏合剂”和“兴奋剂”。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笔者一直奉行“情感化”“生活化”和“趣味化”三大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做了一些探索。以下几点是笔者的几点经验总结:

一、在遣词造句中进行德育渗透

与语文教学不同,词组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项重要而又基本的教学工作。因为重要,所以重视;因为基础,所以重复。但是这样的重复性工作往往容易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倦怠。在词组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的主要做法是精心选择例句以求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神经,让学生在瞬间产生回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爱国主义和人生励志是笔者的两大例句来源,这也往往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以講述“manage to do ”和“try to do”两大词组的区别为例。“manage to do”表示设法做成了某事,与短语“succeed in doing”相同。在讲解过程中,笔者尤其强调这一词组所蕴含的“成功”之意,要求学生好好记住这个词,要多鼓励自己“做成某件事”。于是,在让学生造句前,笔者以鼓励的语气问学生“你曾做成过什么事呀?”同学们随后带着浓厚的兴趣思考他们各自成功的经历。一分钟以后,好几位同学都带着自豪的心情用“manage to do ”成功地造句。

随后,笔者也用自己的一次成功参加省英语优质课比赛的经历造句,进一步引发了同学们造句的兴趣。因为全邯郸只有四位高中英语教师有资格参加省优质课比赛,所以在造完句后,笔者还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简单地把参赛过程的不易描述了一下,以此鼓励他们要无所畏惧、敢于挑战、相信自己、坚定信念。另外,由于“try to do”一词仅表示尽力做但结果不一定成功,所以在让学生明确了两个词组的区别后,笔者进一步告诫学生:“凡事力求全力以赴,而不是尽力而为,才是一个人的成功之道”。

在讲述“hold a firm belief that”一词,笔者则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前建成小康社会,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半个月后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又提出并解读了“中国梦”。这些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因此笔者也连续使用了“我坚信中国能在2020年前建成小康社会”和“我坚信中华民族能实现伟大复兴”这两个例句,一来强化学生对于该词组的正确使用,二来强化学生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鼓励他们以认真学习成就自我的的态度来迎接国家强盛的到来。

二、在文段内容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总是习惯于在讲解完所有内容后再针对文章主题进行德育教育,这样的方式略显老套而且效果欠佳。应该根据丰富的课文内容适时进行德育教育是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方式,这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德育观念的树立,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学生对文章的领悟。

以高一必修三第四单元的课文为例,这一单元主要讲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文章第三段讲地球上水的形成,第四段讲的是地球上生命的出现,第五段讲述人类的出现。就文章内容而言,第五段最适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在这一段里作者列举了人类的一些破坏性活动,很明确地表明了对地球未来的忧虑。我们完全可以借此教育学生要珍惜自然、保护地球。这种方式只是沿袭了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而文章第四段同样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教育。

对学生的教育必须紧扣文意和段意。在针对第四段教育学生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前,笔者首先让学生将本段内容进行了梳理。经过梳理,同学们列出了这样一条生命轨迹:水的形成以及对有害物质的溶解——水生植物的形成——贝类和各种鱼类等各种小动物的出现——陆生植物的出现——昆虫等小动物和两栖动物的出现——植物长成森林——爬行动物的出现——恐龙的出现——恐龙的灭绝和哺乳动物的出现。通过这条线索,同学们总结出了三大规律,一是先有植物后有动物;二是先有小动物后有大动物;三是先有海生生物后有陆生生物。

这时,笔者又启发学生:这些规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生经过思考发现,植物——小动物——大动物这一食物链要求我们保护大自然尤其是植物,另外,生命起源于海洋,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海洋生态。在讲述这两大观点时,笔者还紧密结合最近几年有关环境保护的新闻。为了让学生明确食物链断裂的危害,笔者举了这样一个案例:非洲大草原上一些珍稀动物迁徙数量在减少,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草原在退化。在保护海洋生态上,笔者列举了日本核辐射的事例。日本政府在3.11大地震后,将核废料直接倾泻到海底,极大地破坏了东海及太平洋的海洋生态,这是对人类极大地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样的案例让同学们深感痛心,也对这种深表痛恨,而环保教育和爱国教育也有机地融为一体。

三、在习题讲解中进行德育渗透

习题讲解中的德育渗透坚持两大理念:1. 独立自主地完成习题训练而不要讨论,因为考试不允许讨论;2. 做完题后自己做评判而不要依赖教师的讲解,因为考完后教师的讲解改变不了考试结果。

第一大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在新课改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倡导小组合作和集体学习,但是这样的做法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所以在处理练习时就应该侧重于独立思考。因此,在学生做题时,笔者一般都要求教室保持绝对安静,不准以讨论的名义交头接耳。

第二大理念主要训练学生的自我评判能力,而这基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笔者主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做题方法,在告诉学生方法后,就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所讲方法做题。比如单选题中“done”“to be done”和“being done”的区别。第一次碰到这种题,笔者就让学生明确这三种形式的不同含义,然后根据句意对三个选项进行取舍。以后碰到相同的题,学生就遵循这一方法自行解题,而笔者在讲解时也不明示该选哪一个,只是问学生该句是何意,为何选这个答案。在这样的讲解过程中,学生能明白解题方法的重要性,同时遵循方法解题并进行自我评判。这样做一方面在增强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四、授课时用行动影响学生

以身作则是最好的行为教育。笔者备课非常认真,课件力争无错误。笔者平时热爱读书,学生关注的笔者都关注,如欧洲杯、南海问题,这样在课上笔者常常可以谈古论今,涉猎广泛。笔者有错必纠,自己讲错了,马上就承认、就改正,绝不掩盖。笔者让学生帮自己发作业、擦黑板,总要说Thank you。笔者和学生一起跑操,不在一旁站着观看。笔者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服,保持良好形象。笔者不在学生面前发牢骚,不把社会的阴暗面带给学生。笔者讲到宣扬良好道德品德的文章时,常常表示出自己由衷的赞叹。

总之,德育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渗透到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渗透内容 篇7

一、合作精神教育

合作精神就是指个人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为完成某项共同任务或解决某个共同问题、为达到某个共同目标而做出的相互支持与帮助的协作精神。诚然, 合作精神所覆盖的内容面较广, 包括人所具有的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但必须是稳定的意识倾向, 而并非偶尔产生的一两次与人合作的瞬间想法。其中乐于和善于与人合作的行为是合作精神的最重要的具体体现。人不仅要具有与人合作的愿望, 更要乐于和善于与他人合作。合作精神是人在先天活动能力的基础上, 在与他人相互交往的过程中, 通过后天的教育、学习、锻炼而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当代学生, 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因此,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教育, 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思想、合作理念、合作行为、合作意识等的教育, 从而使学生学会乐于与人合作、勇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

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体育运动, 特别是结合各种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 能较全面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个性的培养。在学校体育课上, 通过有序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要求,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 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通过集体活动, 养成他们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优良品质。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 使其胜不骄、败不馁, 激励他们力争上游、奋力拼搏。竞赛后的奖惩, 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到集体的荣誉, 而集体的荣誉又会影响每个成员的情绪, 这有助于培养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参赛首先就要遵守竞赛的规则, 否则自己所在的集体将受到惩罚, 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约束自己行为的自觉性。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 能够调动出积极参入的思想意识, 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进而影响和渗透到未来的生活。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和重视体育德育中集体主义精神的作用。

三、竞争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未来的社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体育活动中可以培养出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指对外界活动所做出的积极的不甘失败的心理应急反应。它是产生竞争动力的前提。现代化社会生活节奏快、追求质量效益, 使生活和工作具有很强的竞争性, 所以, 竞争意识是当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这一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大的关联。因为竞争是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因为体育比赛项目通过竞赛来决定胜负。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性质的体育活动, 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或体育竞赛中发现和认识自我, 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因此, 激发学生内在的行为动力,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是体育教学中德育效能的具体显现。

四、拼搏进取精神

体育活动中, 要培养出学生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克服各种阻力和困难, 完成复杂的体育动作,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果断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拼搏精神。随着学生的逐渐社会化, 人生存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凸显。在体育活动中, 最容易观察出学生的行为和表现, 这有非常利于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例如在跳箱练习过程中, 往往会有许多女同学产生畏惧心理, 这时教师应该先做示范和详细讲解动作要领, 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同时及时加强保护措施, 对勇敢的同学进行表扬和肯定, 对胆小的女生进行鼓励, 协助其完成动作练习, 并让她们反复练习增强自信心, 培养她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拼搏进取精神。

五、体育审美情趣

体育运动是一种美的艺术, 如足球队、篮球队、棒球队等都是群体团队的组合, 通过体育技战术组成、演练和比赛提高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而表现出来的整体。例如篮球队队员们之间配合默契, 娴熟的传接球, 准确的投篮、扣球, 表现了群体的意识美、智慧美和技术美。一位哲人曾说过“世上没有更美丽的衣裳像结实的肌肉与古铜色的皮肤一样”。游泳运动中反映出来的是人的形体美——丰满的肌肉、健壮匀称的体格, 柔美的线条以及古铜色的皮肤, 它充分展示出人体美、仪态美和充满体育精神的气质美。啦啦操、花样游泳、冰上舞蹈、民传武术等项目, 更是体育与艺术结合的典范, 最具有好的审美情趣。体育教师要不断发掘各项运动中的体育美, 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美的熏陶, 激发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感。

摘要:学校体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 阐明了德育的概念, 探讨了体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竞争意识,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何独明, 滕发祥.学校德育系统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6, 10:90-92

[2]李春汇.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教育[J].体育学刊2005, 1:111-113

渗透内容 篇8

依据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当以为就业服务作为办学宗旨, 为实现本宗旨,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就需要进行创新。创新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需要颠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构建以能力为体, 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的多专业渗透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

1 以能力为体, 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的多专业渗透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意义

以能力为体, 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的多专业渗透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有其基本的理论基础, 这些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的特性和目标上。一体两翼的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采用的是有利于强化技能训练的课程模块化方式, 课程模块化方式就是将学生就业所需的各类技能通过某种合理的标准划分为若干板块, 这些模块有机地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内容, 包括学生的本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的技能, 所以, 这种模块化的方式其实是通过多专业渗透的途径, 强化了学生的本专业技能, 又可以适度拓展学生的技能体系, 对促进学生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以能力为体, 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的多专业渗透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确立的的基本要求

2.1 以就业为导向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这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说的就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 根本属性的明确其实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前提。多专业渗透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创新必须坚持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 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在就业导向下,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坚持实践教学的度和量, 适当淡化理论内容的教学, 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 加大技能训练的权重。技能训练既包括学生的专业技能, 这是基础, 不可动摇, 同时适当地鼓励学生掌握与将来岗位相关的其他专业的部分技能, 丰富学生的技能体系, 增强就业适应性, 提升就业竞争力。

2.2 以能力为体

以能力为体即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 确定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核心能力, 以能力为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 更加适合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生存与发展需要。

《意见》中所指的应用性专门人才强调的就是能力, 这种能力广义上指综合职业能力, 狭义上则可认为指的是专业技能。无论广义还是狭义, 能力为体与强调知识水平尤其是理论知识水平的其他类别教育相比, 就是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一项基本的要求。离开能力谈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否认职业教育。

2.3 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

教学内容体系以能力为体, 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切实践行工作过程、任务驱动以及能力为本的理念, 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适切性, 更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为体, 以知识和素质为两翼强调了能力本位, 在能力本位的基础上, 强调了素质和知识的同等重要性。强调素质, 尤其是综合素质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要求具备一定的素质。因此, 强调能力本位, 并未忽视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知识的传授。

2.4 通过多专业渗透的途径

本科及以上层次学校采用的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比, 通过多专业渗透的方式培养具备高附加值技能的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较为适切的做法。这种做法不需要复合型人才培养所要求的不同的完整的专业背景, 不需要特别关注文理相通, 既可以是同一学科领域中不同专业的相互渗透, 也可以是不同学科的不同专业间的相互渗透, 也无需像复合型人才培养那样有很高的要求, 途径和方式灵活, 人才培养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俗地说, 就是容易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2.5 课程决策分权化

课程决策分权化, 是指赋予, 更确切地说是归还职业教育的各利益相关者在人才培养上的话语权, 通过利益相关者话语权的充分行使, 共同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上, 职业院校不能闭门造车, 必须邀请用人单位和准用人单位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层一起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大力提倡邀请相关教育与科研机构介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单位要尽可能多地包含职业教育的各利益相关者。对于参与课程决策的相关主体的意见和建议, 高职院校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要舍得在课程决策方面分权, 将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通过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的重组或调整充分反映出来, 这既是对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需求的重视, 更是对职业教育本身负责的做法。通过分权化, 充分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 这样制定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真正适应市场的需求,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真实性需求, 是顺应社会, 服务社会的做法, 而非强迫社会接受我们一厢情愿、自以为是地培养出来的学生。

2.6 适度弱化理论教学

适度弱化理论教学并非放弃理论教学, 而是指理论教学要少而精, 以够用和实用为量和度的界限, 无需强调理论知识的绝对完整性。不是闭门造车, 通过教研组或教学团队想当然的选择去确定理论教学内容, 而是要严格依据学生日后的所需岗位能力科学设定理论教学的知识点, 专业岗位在知识层面需要什么就安排什么, 以突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具有直接效用为理论知识安排的直接追求。适度弱化理论教学还必须坚持理论教学是为实践技能教学服务的原则, 所以适度弱化理论教学其实更能体现对理论知识教育的重视, 体现了能力本位观下, 对理论知识的一种理性态度。

2.7 课程目标综合化、具体化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目标就要综合化, 也要具体化。综合化意指目标的确立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即以就业为导向, 要有明确的宗旨, 即为就业服务, 要要一定的前瞻性, 综合体现时代对职业教育人才的要求。具体化则是说, 总目标和子目标都要有清晰的内容要求和明确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课程体系的确立都要依据总目标和子目标, 辐射或发散开来, 但绝不可脱离目标。

3科学构建以能力为体, 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的多专业渗透的教学内容体系

职业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技能型、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征, 直接决定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就业为目标, 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 在教学内容体系与岗位能力需求有机结合的基础上, 科学、精当地选择与培养职业能力不可缺少的专业知识内容, 结合实践教学,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高附加值技能的适应岗位要求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1 实现教学方法体系和内容体系的转变

3.1.1 教学方法体系的转变

职业教育应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全真模拟训练以及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采用的课赛合一或者赛场教学等方法。职业教育重视和关注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 学生就是通过这些直观感受和体验习得职业技能的, 这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体系当为开放的体系, 究其实质乃是一种无定法的教学方法, 并不强调教学方法的理论定位, 重视的是方法所能带来的教学效果。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确定教学方法体系的依据的是将技术成果如何应用于实践, 如何使学生能迅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各项能力、知识和素质需求。通过对学生进行能力、知识和素质的教学, 将能力习得和知识传授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适度够用的知识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

3.1.2 教学内容体系的调整

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市场需求, 根据学生就业需要有的放矢的选择教学内容, 确保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科学地处理好毕业就业和将来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之间适度与适用的关系。

应当依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依据就业岗位的复杂性, 适度地安排职业技能的教学, 在强化学生的本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当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本专业需要, 鼓励学生学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其他专业的基本技能, 形成部分高附加值技能。

3.2 构建多专业渗透的课程体系

培养高职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关键要求是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和变革, 核心工作就是多专业渗透的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构建多专业渗透的教学内容体系要着重研究和落实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置, 根据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 将整体教学内容分为能力模块、素质模块和知识模块, 构建以能力为体, 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课程体系。其中能力模块是核心模块, 所有模块均包括三个子模块, 即公共子模块、专业子模块以及相关专业子模块, 例如能力模块包括公共能力子模块、专业能力子模块和相关专业能力。选择子模块的数量和内容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基础和时间等因素均衡考虑。

4 小结与呼吁

遵循职业教育的要求, 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建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的立足点, 始终要以能力为体, 因为, 能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核心要点。围绕能力培养, 尚需同时进行专业知识教育, 重视综合素质培养。为适应市场需求, 应着力培养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 着力培养学生使其具备坚实的专业技能, 同时具备部分高附加值技能, 以此丰富学生的技能体系。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采用多专业渗透的方式, 这与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院校以学科交叉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不同, 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需要更多职业教育的专家和学者共同予以关注。

摘要:创新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需要颠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体, 以素质和知识为两翼, 通过多专业渗透的方式重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 目的在于科学构建学生的技能体系, 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能力为体,多专业渗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林旺兴.多专业渗透的职业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职业与教育, 2012 (09) :25-26.

[2]檀钊.多专业渗透的高职类文秘专业课程模块化研究述论[J].教育与职业, 2012 (03) :139-140.

[3]韩光敏.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究[J].广西教育, 2011 (10C) :118-120.

[4]檀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述论[J].教育与职业, 2010 (15) :139-140.

渗透内容 篇9

目前主流家电厂商正积极配合广电总局3D频道试播的调试工作, 并加大3D电视促销力度, 预计春节前3D电视在彩电中的销售占比有望达到30%。

2012年1月1日, “中国3D电视试验频道”开播。作为我国首个立体电视节目综合性试验频道, 频道内容主要包括动漫、体育、专题片、影视剧、综艺等类型的3D电视节目, 以及重大活动的现场转播 (如春晚、伦敦奥运会等) 的3D信号播出。播出节目由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天津广播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深圳市电视台等6家单位共同合制。

3 D频道的试播无疑将大大促进我国3 D电视产业的发

展, 因此本期《通信世界周刊》聚焦于国内3D电视的发展近况, 与业内专家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国内3D电视普及加速

《通信世界周刊》:

当前消费者对于3D电视的认可程度有多高, 对

3 D电视持怎样的态度?

陶勤珠:

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对3D电视发展认可度较高, 并且兴趣浓厚。3D产品涉及众多相关产业, 其中最受到消费者期待的就是电视领域。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数据, 当前中国市场的电视保有量超过4亿台, 电视仍然是中国大部分家庭的娱乐中心。同时据Frost&Sullivan分析, 市场中大概有45%的消费者对于3D电视领域技术的发展最为期盼。

从全球来看, 3D电视市场表现惨淡, 消费者实际购买力较低、购买欲望缺乏, 暂时保持观望态度。同时其昂贵的研发和生产技术成本致使3D电视价格高昂, 让全球消费者望而却步, 并且配套的3D眼镜、3D播放机和3D片源等, 无疑加大了消费者购买3D电视的阻力。其次, 观看3D电视存在安全问题, 也使得3D电视在全球范围的销量不容乐观, 目前3D显示技术尚处在眼镜时代, 眩晕、恶心等“副作用”已开始逐渐体现出来。

但随着国内3D频道的开播, 中国市场表现突出。近期正是国内的春节前期, 本来就是电视的销售旺季, 此次3D频道的推出, 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市场3D电视的普及, 各大家电品牌降价促销也将促使3D电视销量一路攀升。

《通信世界周刊》:

终端厂商对3D电视推广是否积极, 市场反应如何?

陶勤珠:

目前主流家电厂商正积极配合广电总局3D频道试播的调试工作, 并加大了3D电视促销力度, 终端销量一路攀升, 同时市场需求比较旺盛, 预计春节前3D电视在彩电中的销售占比有望达到30%左右。

拉动产业链发展

《通信世界周刊》:

作为新兴产业, 您认为当前3D电视的发展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

陶勤珠:

3 D电视的发展桎梏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 3D内容资源匮乏, 节目制作公司的制作能力有待加强。从目前来看, 科幻电影和足球赛事采用3D技术较多, 其他节目3D呈现还有待研究。其次, 价格需要更加亲民。3D电视在大众市场推广, 必须推出价位丰富的产品。最后, 观看舒适度有待提高。在产业发展初期, 3D显示技术尚处在眼镜时代, 观看3D画面较长一段时间之后, 可能会遇到身体不舒适的症状, 而当前裸眼技术还不成熟。

《通信世界周刊》:

3 D电视频道的试播对于整个产业而言具有哪些推动作用, 有着怎样的影响?

陶勤珠:

1、带动产业链加速发展

3 D频道的开播将为整个产业链注入活力, 3 D节目制作商、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都将加速发展。

2、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国内厂商3D内容

制作能力

与传统的平面视频内容制作相比, 3D电视节目对拍摄设备、后期制作、存储编辑设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3D电视节目制作所需的技术主要由国外厂商所掌握, 国内主要是捷成股份公司在参与, 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力。而3D电视频道的开播将更加坚定国内相关企业发展3D节目制作技术的决心。

3、推动机顶盒厂商和有线运营商发展

3 D电视观看的一个必备条件是高清机顶盒,

2011年高清机顶盒出货量为320万个, 同比增长51.2%。3D电视处于发展初期, 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几年机顶盒厂商还将有更好的效益。同时3D节目的传输需要借助有线电视网络, 目前3D电视频道免费, 但观看效果不佳。而国内上市的有线运营商包括歌华有线、天威视讯、广电网络,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这三家运营商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推动3D电视厂商的发展

在国内电视需求总量增速缓慢的情况下, 3D电视等高端产品的占比提升有利于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根据调查, 当前城镇居民彩电拥有的饱和率已经超过100%, 未来的发展依赖于新技术的推动。3D电视将进一步刺激居民电视更新换代, 同时也保障企业有较好的盈利水平, 促进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技术落后成3D之痛

《通信世界周刊》:

对于当前我国3D电视的整体发展情况您是如何看待的?为促进产业的发展, 请给出您的建议。

陶勤珠:

随着成本下降以及竞争加大, 3D电视价格将逐渐下降, 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得到缓解。经过近两年的市场培育期, 2012年将是我国3D电视市场的高速渗透期, 总体发展前景明朗。而当前3D电视发展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是片源短缺, 因此央视试验频道的开播将极大地缓解这一现象。同时3D处于免费运营阶段, 那么有线网络运营商的收益将在收费制度确定之后。而内容制作商和3D电视厂商的获益将更为直观, 随着3D节目的深化推进, 整个行业的发展将更加趋于成熟。

上一篇:美术鉴赏教学方式下一篇:强油风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