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艺术

2024-09-12

瓦当艺术(共7篇)

瓦当艺术 篇1

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房屋,都是用瓦作屋顶,瓦当是屋檐顶端的盖头瓦,是筒状瓦最前端下垂的部分,其样式主要有半圆形和圆形两种,表面多装饰有图案和文字,俗称“筒瓦头”或“瓦头”。瓦当的使用不仅可以起到加固建筑构件、保护屋檐椽头免受侵蚀、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而且更以其图案、文字的美妙、生动,达到装饰和美化建筑物的艺术效果。它既是一种实用品,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品。在中国建筑史上,瓦当的发明与使用有着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1 北朝瓦当的种类

1.1 图案瓦当

1.1.1 莲花纹瓦当

佛教把莲花视作象征圣洁、吉祥的名物,有时亦作净土的象征。我国自古就有喜莲的习俗,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出现以莲花为饰的青铜器了。战国秦瓦中也有莲花形象,但不甚发达,地区有限,仅是用写实手法对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莲花进行艺术刻画。到了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广泛流行,因而对社会生活、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佛教建筑极度发展,建筑材料中莲花纹瓦当的广泛运用就是一个具体反映。

如图1所示为早中期的六瓣莲花纹瓦当。边轮内当面纹饰为宽瓣的六瓣莲花图案,花瓣略为肥硕,双瓣,线条圆润舒畅,图案自然大方。当心凸起圆乳钉,周围饰有一圈小联珠纹,形成花蕊状,当面纹饰以当心圆乳钉最高。环边轮平面上有一周凹槽,槽内饰有凸联珠纹环带。如图2所示为晚期的多瓣窄单瓣莲花瓦当。当面纹饰为十二瓣窄小的单瓣莲花图案,花瓣呈短小的水滴状,当心饰有七个莲籽状小凸点的莲蓬图案,且莲蓬周围还饰有一圈小联珠纹,莲花图案极为简化且变形。总的莲花纹图案线条是由繁缛向简化发展,形象由逼真向抽象变化。

另外,有一种莲花化生童子瓦当,以平城墓葬出土的为例(见图3),泥质灰褐陶,略残。化生童子面庞圆润,两耳垂肩,上半身立在中央,双手合十,有帔帛从身后顺臂进肘间,周围有双层十一朵重层双莲瓣环绕,莲瓣丰润圆满,边轮宽平高,磨光。而洛阳北魏遗址出土的莲花化生童子瓦当(见图4),圆形瓦当的莲房中,有一个露出半身的裸体童子,童子双手于胸前合掌,头后加有项光,姿态虔诚,而且莲瓣外围多饰一圈联珠纹。此类形象是北魏的莲花化生形象,这种莲花化生童子瓦当是佛教建筑所特有的。

1.1.2 兽面纹瓦当

中国兽面纹装饰由来已久,商周陶器上、青铜器上、战国墓葬的棺椁两侧、汉代画像石上等都有兽面装饰。兽面作为主体纹饰装饰在瓦当上最早出现在战国时燕下都遗址的半瓦当上,有饕餮纹、双鸟双夔纹、双兽纹等。到北朝时期,兽面纹瓦当是此时期瓦当艺术的一大特色。这一时期的兽面纹瓦当在洛阳城东的北魏洛阳城遗址中出土数量较多,这种瓦当一般边轮较窄,当面较平,用细腻的线条勾勒出粗眉大眼、牙齿外毗、形象狰狞的抽象的兽面,极富装饰性。如洛阳城遗址出土的兽面纹瓦当(见图5),当面纹饰是在圆当内饰一兽首状为主要图案。边轮较窄,当面兽首状凸起纹饰略高于边轮平面。艺术性更夸张,长眉上撩、阔口怒张,形象狰狞,略显抽象,图案化趋向较强。

1.2 文字瓦当

与图案瓦当不同,文字瓦当是以文字作为当面装饰的主体,大多是反映当时人们的思想及祈望美好生活的吉祥文字。它大量出现于西汉时期,秦以前绝少。瓦文字体以篆书为主,兼有隶书,内容丰富。文字瓦当在汉以后渐趋衰落,到北朝时期,文字瓦当一般为四字,当面画成九个格,文字的读法顺序多为先从上向下直读,再由右向左横读,也有极少数从左向右横读的,犹如后来的钱币读法。北魏的文字瓦当当心多有一乳钉纹为钮,四角也各装饰一枚小乳钉纹,钮及小乳钉纹之外都各饰一周弦纹环绕。制作比较粗糙,模印字迹模糊,字形小,笔画细且不甚工整(见图6)。这种延续汉代文字瓦当的格式到隋唐就绝迹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 北朝瓦当的美学特色

2.1 对称美

北朝瓦当以假设的中心线和点,在其周围配置纹样达到对称,通过曲与直、粗与细等的相互比较而显现其美,从而产生一种稳定、庄严、整齐的感觉。从图1即可看出,它不繁琐、不堆砌,以乳钉纹为中心,围绕中心饰以莲花瓣为当面主要装饰图案,把生活中的对称美表现出来,给人以富丽充盈的感觉。

2.2 平衡美

以北朝兽面瓦当为例,可以看出当面仅用几根流畅优美的线条,就勾勒出极富动感的图案,由于瓦当独特的空间构形,自然地形成瓦当中丰富的曲线组合,具有突出的流畅韵律美感,或圆转高古,或流畅劲秀,或飞动舒卷,柔而不软,纤而不弱,无不流露出流美的线条质感。设计者把握相对对称形式,围绕着几个点,把兽面纹转化为点、线、面的抽象图案,装饰性极强。北朝瓦当遵循装饰艺术形式美的法则,在对称、平衡的基调下,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加以装饰处理。

2.3 文字的图案化

用文字形式不仅可以直接表达内容,文字本身也是很好的装饰形式。中国的方块字,起源于象形,虽然后来有所谓“六书”的变化,但文字本身的符号性和装饰特质都没有改变,相反被强化和意象化了。文字瓦当的出现,说明了图案中的抽象意境进一步加强。图案抽象化了,却使人对图案中所想说明的事物一目了然,其示意的目的更加明确。

2.4 独特的空间意识

空间处理的方法,既是对立统一的法则,也是图案构图的重要法则。一个图案空间处理得无论多么得当,也不能脱离了形象来进行评价。因此,形象本身的造型与空间各部分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创造出优美的形象同画面空间巧妙融合。如汉字为方块形的,而瓦当则是圆形的。设计者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采用直线和圆作为瓦当的基本空间形式,在这方与圆、曲和直的空间中,富于创造性。

3 结语

这一枚枚瓦当就像一面面镜子,汇聚了古代各方面的文明成果,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实为中国古建筑独特风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瓦当艺术到北朝以后逐渐走向衰落,但北朝出现的莲花纹和兽面纹瓦当被隋唐所延续,对隋唐以至宋元以后的瓦当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北朝的瓦当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申云艳.中国古代瓦当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7.

[2]王雁卿,高峰.北魏平城瓦当考略[J].文物世界,2003(6):25-31.

[3]钱国祥.汉魏洛阳城出土瓦当的分期与研究[J].考古,1996(10):66-76.

[4]胡利民,李先科.论建筑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7,33(10):76-77.

闲时玩上瓦当 篇2

我所居住的小城是个古城,古建筑比较多,在以后几次旧城改造中,我又收集到了人面、兽面、龙凤、麒麟、鱼、花草等图案的瓦当。

为了进一步丰富我的瓦当收藏,我还利用探亲、旅游等机会到外地寻觅珍品瓦当。一次我到河北赵县探亲,听说当地有一座老建筑拆除,连忙喊了一辆三轮车去建筑工地,呆了大半天,从工地的建筑垃圾中捡拾了几十块被抛弃的瓦当。一次我去西安,在西安古玩市场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堆沾满泥土的土疙瘩,一问才知道是一位摆地摊的老工人从附近建筑工地拉来的老砖旧瓦。这下我来了兴趣,赶忙找到这位老工人,并上前套近乎,和老工人一起挑水冲洗起来,一直干到晚上10点多钟,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我趴在地上打着手电筒一件件清洗,“上林”、“长乐未央”、“长生无极”等不少汉代瓦当精品均被我收入囊中。据专家介绍,这些瓦当都是现在不可多得的精品。时隔一年,我又一次来到西安,在古玩市场发现了“朱雀”、“玄武”、“青龙”的肖形瓦当,于是花大价钱收购到家中。到现在,这3个肖形瓦当成为我最珍贵的藏品,唯一遗憾的是差“白虎”肖形瓦当。

10多年的瓦当收藏,不但充实了我的退休生活,陶冶了情操,还学到了很多的瓦当知识,逐渐明白了各个时代瓦当的特点,真是其乐无穷。如宋代瓦当以莲花纹为主;清代多裱以“福、禄、寿、喜”等文字,而到了太平天国,则有“天下太平”等字样;北伐时,制作的瓦当有“成功革命史”字样;民国时期的瓦当都有民国的国旗、国民党党徽等字样;抗美援朝期间的瓦当有“和平鸽·天安门”的花纹;3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瓦当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字样……而秦汉瓦当更是以精美的纹饰、瑰丽的图案和隽秀的文字为藏家所青睐。

如今,随着收藏之风的兴起,瓦当收藏日益兴盛,市场行情扶摇直上,其中难免鱼龙混杂。由于我对瓦当小有研究,因而不少的瓦当藏友都喜欢请教我,对此,我也乐于谈点心得。我告诉他们收藏瓦当不仅要了解瓦当的制作工艺,看纹饰、质地、陶色、土锈、制作痕迹,还要熟悉历代艺术特点,这样才能使自己鉴别真伪的水平有所提高,也才能使物有所值,真正弘扬瓦当文化。

隋唐瓦当的设计特色和艺术价值 篇3

关键词:隋唐瓦当,设计特色,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瓦当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 也是实用性与设计美学结合的产物, 一方面具有重要的建筑结构的作用, 另一方面具有重要的建筑装饰的作用, 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一个历史时代设计产物的发展状况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瓦当作为建筑的重要构件之一是典型的时代设计作品,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历程。自瓦当产生至隋唐时期已经拥有悠久的历史, 汉代是瓦当发展的鼎盛时期有着超于其他时代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但是隋唐时期的瓦当也有其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独特之处, 和它同时代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有着更多的广博性、多样性和开放性。

一、隋唐瓦当的设计特色

1. 隋唐瓦当的材料选择

瓦当的材质即瓦当的制作材料, 主要有灰陶瓦当、琉璃瓦当和金属瓦当。灰陶瓦当的资格是最老的也是最普通的, 从西周到明清始终是瓦当中最主要的品种。隋朝和初唐时期的瓦当以泥质灰陶为主烧制火候一般, 盛唐时期以泥质灰陶为主, 青掍 (hun) 瓦当也占很大的比例还有少量红褐陶瓦当等。唐朝时期还出现了琉璃瓦当, 琉璃瓦当的制作通常在瓦当坯制好之后先初烧一次, 然后出窑涂刷釉料, 最后再次进窑焙烧而成。其釉料为玻璃材料, 即石英、长石以及矿物类的着色剂。琉璃瓦当主要有青、绿、蓝、黄等多种颜色, 都是用于等级较高的建筑物。唐代大明宫清思殿遗址出土了很多琉璃瓦, 有板瓦、筒瓦和少量的瓦当残片。有的是黄、绿、蓝等单色琉璃瓦, 还有很多黄、绿、蓝三色的三彩瓦。

2. 隋唐瓦当的形制和纹饰

按瓦当的形制分主要有圆形、半圆形、大半圆形还有极少数的椭圆形。西周的瓦当都是半圆形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瓦当就以半圆形为主, 但已经出现了圆形瓦当。发展至秦汉时期圆形瓦当已经占据主流地位, 而半圆形的瓦当已经很少见到并逐渐被淘汰, 到了东汉时期几乎绝迹。大半圆形的瓦当则多出现在秦

神效应, 并不考虑科技的物质功能, 它的结果是给人的感官和精神带来愉悦。艺术设计的审美创造, 正是实现设计活动中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使设计产品实现科技内涵和文化内涵的统一。

在现代艺术设计体系中, 我们不能单纯把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因素完全的孤立开来, 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不是一种简单外在的拼凑, 也不是两种独立过程的想加, 而是作为互相作用、互相补偿、互相发挥构成要素, 共同地融合在整个设计过程之中, 这也正是现代设计作品这一功能形态区别与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的关键所在。因为设计作品作为功能形态的东西, 它始终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前提, 将一切技术成果变成可供人们享用的具体的物品, 这是一个将理性的技术内容转化为适应人的感性活动对象的过程。

现代艺术设计体系蕴含着现代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领域的物质与精神内容, 必然体现现代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根本要求。一切设计成品形式的创造, 都是在功能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的, 而设计品的形式最终在外观上得已呈现。与此同时, 现代设计的技术与艺术性也是现代社会主体本质力量的两个基本表达方代, 以后逐渐的被淘汰。按瓦当的纹饰分, 主要有图案纹瓦当、图像瓦当和文字瓦当三大类。

由于隋朝的统治时期较短, 能确认为是隋朝时期的瓦当很少, 从出土资料看隋朝瓦当基本全是圆形边轮较宽, 边轮内与主体纹饰间多饰联珠纹一周。纹饰以莲花纹为主, 莲花瓣有复瓣的也有单瓣的莲花瓣饱满鼓凸。

唐朝时期的瓦当多为圆形, 唐朝时期的瓦当以莲花纹为主, 也有兽面纹和龙纹、佛像纹等。全国各地出土的瓦当纹饰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 如新疆、广州、四川、江苏等地出土的莲花纹瓦当与唐朝两京地区出土的莲花纹瓦当基本一致。莲花纹无疑是唐朝极为流行的建筑装饰纹样, 各地出土的花纹砖多以莲花纹为装饰纹样。唐朝莲花纹瓦当上的莲花纹纹样丰富, 边轮与主体莲花纹纹饰之间有的装饰以联珠纹, 有的装饰以凸弦纹, 莲花瓣有的是复瓣, 有的是单瓣, 有的是无廓, 有的是单廓, 有的是双廓, 有的饱满肥硕, 有的瘦长, 莲瓣数量有多有少。当心有的呈乳丁状, 有的呈莲花状, 有的呈花瓣状, 还有同心圆形以及空白当心者。兽面纹瓦当边轮内与兽面之间亦常饰联珠纹或兽面纹。唐朝的莲花纹以复瓣居多, 当心变化丰富, 莲瓣浑圆饱满, 凸起较高。兽面纹瓦当边轮较宽, 纹饰凸起较高。初唐时期兽面纹瓦当边轮较宽, 兽面凸起较高。初唐时期还出土少量的佛像瓦当, 与隋朝佛像纹瓦当不同, 佛像周围为一圈联珠纹, 其外又有一个联珠纹组成的小龛, 制作非常精美。盛唐时期莲花纹复瓣所占比例减少, 单瓣居多, 还有一些变形莲瓣纹瓦当。莲瓣整体较唐初时期偏瘦, 纹饰凸起不高。兽面纹瓦当发现较唐代初期增多, 新出现一种有一周鬃须连成短线纹带的兽面纹瓦当。兽面凸起不似初唐那样高, 这个时期个别建筑还使用龙纹瓦当。盛唐之后莲花纹瓦当有减少的趋势, 莲瓣基本上都是单瓣, 有一些莲瓣细长近似菊花瓣。兽面纹瓦当边轮较宽。无论是莲花纹还是兽面纹瓦当纹饰均较平, 边轮内联珠纹近圆饼状。

3. 隋唐瓦当的地域特色

对于隋唐时期的瓦当从它的地域性来了解, 主要从陕西地区、河南地区来展开介绍。其中, 陕西地区是隋唐时期瓦当发展数量最多、纹饰最丰富的地区。瓦当纹饰有莲花纹、兽面纹、佛像纹、龙纹等, 其中莲花纹瓦当最多, 其次为兽面纹, 佛像纹和龙纹瓦当发现较少。莲花纹瓦当的当心纹样变化丰富大致可以分

式, 艺术表现需要制作技术的支持, 而技术进步与发展不断更新又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因此, 现代设计体系所要体现的宗旨就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它的物质功能, 运用艺术手段创造它的与其物质功能相适应的精神审美功能。

参考文献:

[1]赵农.设计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2]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3]陈鸿俊.现代设计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5.作者简介:

谢时光,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副教授,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出版和发表有《实用美术教程》《线描艺术研究》《学习静物画时须掌握的构图规律和方法》《美术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表现与构思训练》《解读饕餮纹饰》等20余篇论著。

为五型:一种为当心为同心圆形, 出土于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主体纹饰为单廓复瓣莲花, 花瓣隆起, 饱满生动;一种为当心为花瓣形, 当面饰复瓣或单瓣莲花纹。隋文帝遗址出土的这一型瓦当边轮与主体纹饰之间有一周凸弦纹, 当面饰八瓣单廓单瓣莲花纹, 每个莲花瓣外侧间饰以乳丁;一种为当心为一乳丁, 其中这类又分为三个型, 即边轮与主体之间饰联珠纹一周、边轮与莲花纹之间饰凸弦纹一周或两周、边轮内饰凸弦纹和联珠纹各一周;一种为当心为带莲子莲蓬型, 这一型又可分为三个型, 即边轮与主体莲花纹之间饰一周或两周联珠纹、边轮内有联珠纹和凸弦纹各一周、边轮内凸弦纹一周并饰物廓单瓣莲花纹;一种为当心正中空白其外饰联珠纹一周。兽面纹瓦当的当面主体纹饰为一兽面, 这一地区的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种为边轮内饰以兽面, 边轮与兽面纹之间没有装饰纹带;一种为边轮与兽面之间为凸弦纹一周;一种为边轮与兽面纹之间有联珠纹一周, 有的有联珠纹和凸弦纹各一周。佛像纹瓦当和龙纹瓦当在这一地区区发现的比较少, 不过在陕西华阴西岳庙遗址还出土了很为少见的唐代菊花纹瓦当。

河南出土的隋唐瓦当主要集中在东都洛阳地区, 纹饰以莲花纹为主, 也有部分兽面纹瓦当。莲花纹瓦当依据当心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当心为一乳丁, 这一类型有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即边轮与主体纹饰之间有一周联珠纹、边轮与主体纹饰之间有联珠纹和凸弦纹个一周;一种为当心为莲蓬状, 这一类型有可以分为两型, 即边轮内与主体莲花纹之间饰联珠纹一周、边轮内与主体莲花纹之间有联珠纹和凸弦纹各一周。兽面纹瓦当常饰兽面纹, 这一地区的兽面纹饰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边轮与兽面纹之间饰联珠纹和凸弦纹各一周;另一种是边轮与兽面纹之间饰凸弦纹一周。总的看来河南地区出土的隋唐时期的瓦当以莲花纹瓦当为主, 也有少量的兽面纹瓦当。莲花纹当心有乳丁和莲蓬状两种类型, 不见陕西地区出土的花瓣形当心和空白当心。

二、隋唐瓦当的艺术价值

隋唐瓦当做为一种建筑的构件, 不仅仅有建筑实用价值, 它的形象的设计、纹饰的选择、构造的多样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 隋唐瓦当的文化内涵

一个时代的社会产物都有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 瓦当作为一种建筑构件, 不仅是一种建筑材料也更是一种时代建筑文化的体现。

就隋唐瓦当来说, 隋唐时期政策开放, 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促进了隋唐文化内容的充实和发展。佛教传入之后在此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和扶持性的大规模的、全面的发展。佛教的盛行, 体现了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的寄托和诉求, 这在瓦当的题材和内容涉及中都得以充分的体现。瓦当在隋唐文化中充当了重要的载体的角色, 莲花纹瓦当、佛像瓦当等等都是佛教文化的集中体现。此外, 瓦当由本身延伸开来, 从形制、构图、题材内容等方面都对书法、篆刻、绘画等产生重要的文化影响, 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隋唐瓦当的美学意蕴

瓦当作为一种建筑构件, 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建筑工艺品或是建筑艺术品, 我们从它的纹饰、题材内容等方面都可见出瓦当的艺术之美, 瓦当拥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丰富的美学意蕴。主要概括如下:

华丽富贵。隋唐时期经济高度发展, 特别是从初唐到盛唐的一百多年间, 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社会经济得到空前繁荣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生产的兴盛。工艺美术品在制作的材料、题材、内容的选择上, 都追求一种高品质、追求华丽富贵。

富丽丰满。唐代纹样整体风貌是富丽丰满, 作为建筑装饰的瓦当也不例外, 瓦当的构图内容丰满、充实, 画面填充满整个当面。如最盛行的莲花纹瓦当, 莲花充满整个当面, 且花瓣肥硕充盈。

博大清新。由于隋唐时期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 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设计也是融合了中外更多的、更为丰富的元素, 出现了佛像瓦当、莲花纹瓦当、龙纹瓦当以及力士瓦当等等, 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瓦当在内容选择上的包容性和广博性。另外, 画面的表现上线条生动清新, 形态自然流畅, 充分体现了一种清新大气的美学意蕴。

在中国建筑历史上, 陶瓦的发明与使用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瓦当的使用, 不仅可保护屋檐椽头免受日晒雨淋, 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而且以其图案与文字的美妙生动, 达到装饰和美化建筑物的艺术效果, 它是实用与美观结合的产物, 为我国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瓦当在不同时期的等级建筑物中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充满了威严神秘的色彩。隋唐时期虽然已经不是瓦当发展的鼎盛时期, 但是在这短时期内经济、社会、文化的昌盛在瓦当中得以体现, 它是一个时代不可缺少的见证。同时, 瓦当发展演变到这一时期这一阶段, 在构造、纹饰、制作工艺等众多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这诸多的因素对现代生活、现代设计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良伟.洛阳出土隋唐至北宋瓦当的类型学研究[J].考古学报.2003 (3) .3—15.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四神瓦当 篇4

瓦作,我国古代以土木结构为主的建筑物的重要材料,其出现本身就是建筑技术的重大进步。“秦砖汉瓦”一词的流行,则是后世对中国社会进入到大一统封建社会后,建筑技术飞速发展形势下,建筑材料制作工艺和技术进步的褒奖之词。其中的瓦当,作为建筑材料之一,在种类、造型、图案、文字、制作、内涵、装饰、特色等方面,无不反映了秦汉时期的政治形态、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艺术取向和社会风尚。秦汉时瓦当的使用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的瓦当纹饰大致分三种:图像瓦当、图案瓦当和文字瓦当。其中秦代多为图像瓦当,图案瓦当贯穿于秦汉两个时代,西汉以文字瓦当为大宗(《新编秦汉瓦当图录》,三秦出版社,1987年5月)。

但是,以文字瓦当为主的西汉时期,并未完全抛弃图像瓦当。这里介绍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汉代四神瓦当,就是该时期的代表性图像瓦当(图一至图四)。

从通常所说的图像、图案瓦当发展到文字瓦当阶段,瓦当的纹饰历经了发展和变体,图案是图像的变体、文字则是图案的必然发展结果。图案在表现人们的意愿上还处于抽象阶段,而文字作为纹饰则将人的愿望和观念在建筑艺术和材料上具体化、明朗化了。“汉并天下”“千秋万岁”“长生无极”“延年益寿”等文字瓦当,无不直白地展现着汉代统治阶层的恢弘气派,渲泄着世人的美好愿望和期许。“上林”“右空”等瓦当在明示出土地建筑为皇家禁苑和官廨性质的同时,也是封建等级制度在建筑材料使用上的具体体现。而在以文字为瓦当主要纹饰的西汉时期,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为纹饰的瓦当就显得愈发特别了,尤其是它们均出土于汉长安城遗址,应为宫殿类建筑所用瓦当。

《三辅黄图》云:“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殷商时期,我国古人用四象来表示天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星象。他们把天空分为四大区,对星辰进行观测,分别把东方的星想象为龙,将西方的星想象成虎,把南方的星幻化成鸟,把北方的星推定为龟蛇相交的样子,叫做四象,也叫四维、四陆或四神。二十八宿体系形成后(约在公元前5世纪),四象和它结合起来,又根据战国以来流行的以五行、五色配四方的说法,把东方的七宿,叫青龙或苍龙;把西方的七宿叫白虎;把南方的七宿叫朱鸟或朱雀;把北方的七宿叫玄武。

东官青龙,亦作“苍龙”。出现在夏季到秋季的夜空,由东方七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萁宿组成相似于青龙的图案,角宿象龙角,亢宿为龙颈,心宿为龙心,尾宿为龙尾,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后为道教所信奉。从青铜器、玉器到秦汉画像石、砖、帛画、壁画中均有大量龙的形象,也是中华民族古老图腾的形象。龙后来被作为水神而崇拜。《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

目前陕西所见青龙瓦当有两类:一类是出土于汉长安城遗址、面径为18.3厘米的带有瓦柱的瓦当,青龙侧面首尾相连,屈身利爪,双目上扬,腾空飞舞,高昂喜庆(图五);另一种无瓦柱,龙呈正面飞舞状,张口卷舌,面径20厘米,这种较为少见,曾在西安北郊坑底寨发现过(图六)。

西官白虎,出现于冬末春出的夜空,二十八宿中由西方七宿:奎宿、娄宿、胃宿、昂宿、毕宿、觜宿、参宿组成和白虎相似的图案,觜、参二宿就像虎头,毕、昂、娄宿组成虎身,奎宿就成了白虎的尾巴。我国古代神话中的西方之神,后为道教所信奉。《说文》中谓虎为“山兽之君”,故从甲骨文、金文及其他古器物图像中,大多侧重刻画虎的巨口利齿、卷舌舒爪、昂首阔步的威武特征。虎形瓦当典型的有四种:第一种是上述出土于汉长安城遗址的瓦当,直径为18.7厘米,瓦心饰以瓦柱。白虎图形较为写实,体态雄健、巨口大张、动作灵活、英勇威武(图七);第二种无瓦柱,虎背插翼,瞪目卷舌,这种瓦当径稍大,西安市北郊坑底寨采集较多;第三种雕塑手法较为细腻,虎形也较为丰腴,这种瓦当出土于西安北郊坑底寨;第四种西汉京师仓遗址出土的虎纹瓦当,为线雕刻画,虎爪犀利,形象写实。

南官朱雀(鸟),出现在春夏之交的夜空,二十八宿中由南方七宿: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组成鸟象,柳宿象鸟头,星宿像鸟嗦,翼宿和井宿象鸟的两只翅膀。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后为道教所信奉。《说文》云:“凤之相业,鸿前鹿后,蛇胫龟尾,龙文龟背,燕领鸡口,五色备举。”凤是孔雀的变形,是神话了的孔雀,秦时的朱雀瓦当,纹饰极近似青铜器上的夔凤纹。这件从西安西郊采集的朱雀瓦当直径为18.8厘米,朱雀纹饰凤头鹰喙,鸾颈鱼尾,姿势勇捷、振翅欲飞,生动形象(图八)。

北官玄武,出现于秋冬之际的夜空,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组成相似于龟蛇的图案,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文选》注云:“龟与蛇交日玄武。”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北方,故日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常见玄武瓦当有两种:一种是出土于汉长安城遗址的这件瓦当,直径为18厘米,龟作侧形,蛇缠龟身,蛇生四足,瓦柱饰于龟背之上,神秘莫测(图九);另一种无瓦柱,龟作正面,两条蛇缠绕龟身,蛇头下俯,龟头向上,当面布局较满(图十)。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长安城中的宫殿规模在继承秦代的基础上更为壮观宏伟。《史记·高祖本纪》载:“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说”(《史记·高祖本纪》,中华书局,1975年5月版)。长安城分布着鳞次栉比的宫殿群,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财富的大量积累,包括宫殿衙署、帝王陵寝、官员宅院等的营造逐渐成为常态,砖瓦建材的使用更为频繁广泛,在注重等级规模的同时,建材的装饰功能也自然得到了空前的关注,进而推动了砖瓦等建材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早期的道家黄老无为思想以及后来盛行的谶纬学说大行其道,使得因果报应、长生不老、引魂成仙的观念流行,这也符合汉武帝开疆拓土大兴兵事之后当时人们渴望休养生息的思想。从瓦当的造型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四神瓦当其圆形象征天圆地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饰,既充满神秘威严,又与百姓传统神灵信仰贴切,具象化的图像更显生动活泼,易为大众接受,图像本身体现了由宫廷到民间共同的普世神灵信仰与精神寄托的广泛影响。其图像由抽象到具象、由写意到写实的转变,发挥了最佳的图像艺术功能和价值,起到了文字瓦当无法起到的作用,极大地丰富了西汉瓦当艺术内涵,为中国土木建筑艺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元素和生命活力。

瓦当图案纹样蕴含着各自时代的丰富历史信息,四神瓦当也不例外。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四神瓦当圆圆的边轮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似乎依然灵气浓郁,汉代物质文化所具有的质朴、大气、生动、豪迈的特点跃然而出,每每目睹,其所凝聚的西汉时期的文化精神和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因此,从追溯历史,感受魅力,传承艺术的角度,从多维的视角深入研究诸如四神瓦当等具象汉代历史文物的同时,努力探索还原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和人们的文化思维似乎更具有意义和价值,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把握历史的脉搏,更好地守护传承我国古代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阮富春)

从古瓦当看汉以前的宫殿建筑 篇5

制陶业的发展直接促进瓦当在建筑中的使用。 到商、西周、春秋时期, 制陶工艺已经发展极为普遍, 生产规模很大, 建筑上用瓦据目前的考古资料, 西周已有之, 唯数量不多, 春秋时期数量和种类大增, 有板瓦、筒瓦、瓦当等。

中国的建筑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 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中国的传统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 突出了古人皇权至上的政治理论观。 中国的政治理论观念的影响涉及其他几乎所有建筑类型, 如祭礼性建筑坛庙和帝王陵墓等。 春秋战国肘代以孔子的儒家哲学为代表, 利用建筑艺术烘托王权的观念更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齐国瓦当是指带有齐文化色彩的瓦当, 包括春秋战国时的齐周边受齐化影响的地区所发现的瓦当。 齐国瓦当初期是素面夹砂, 以后有简单刻画几何纹的半瓦当, 均没有用范制造。 到了战国时期, 生产力大发展。 《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之途, 车毂击, 人肩摩, 连衽成帷, 举袂成幕, 挥汗成雨, 家敦而富, 志高而扬。 ”瓦当随着新建筑的林立而遍步大小城邑。 齐瓦当也范大量翻出漂亮的图案。 思想的解放, 使瓦当的图案呈现多种风格, 战国时的齐瓦当除了个别为降低成本外还是素面纹。 《礼记》提出的区别尊卑的办法是:可以以数量区别, 如天子的宗庙可以拥有七座殿堂, 诸侯五座, 大夫三座, 士只能有一座;也可以以规模大小来区别, 建筑的体量, 器皿的大小还可以以高度来区别, 如天子的殿堂的台基高九尺, 朱候的台基高六尺, 大夫五尺, 士三尺。 珍罕的追求豪华十分巨大的瓦当王直径在50厘米左右的瓦当的出现就不足为奇。 大部分直径在12至16厘米, 有少部分可能是王室宫殿用瓦, 直径在20厘米以上。 瓦当的乳钉纹, 自大汶口文化就有, 又在商周青铜器上表现, 而云雷纹更是直接继承商代青铜纹饰。 齐文化又神秘诡异, 与当时方士神仙学说流行有关, 青龙、朱雀、社树、守宫、避水的獬豸变幻的云纹, 还有现代人无法读懂的图案。

齐文化崇尚自然, 树木纹、山峰、各种鸟兽, 表示国家实力的马、骑士等多种多样的图案美不胜收, 特别是在其他地域文化没有的人物, 在齐国瓦当上有多件出现。 研究汉画像的国内外专家看了齐瓦当资料以后表示, 齐瓦当是汉画像的主要源头。

战国的终结是由改革更彻底的秦国。 秦国实施的高压统治“车同轨、书同文”, 虽然统一, 但刑罚残酷, 焚书坑儒导致天下大乱, 临淄遭到战乱破坏。 工匠减少, 瓦当的设计必然减少。

汉武帝统一天下, 分封诸子功臣, 临淄物质丰富, “非天子亲弟爱子, 不得王此”。 社会生产力很快恢复发展, 但汉代大一统的形势下, 瓦当的设计在思想上受到限制, 现在实物中有两件半瓦当做一件圆瓦使用的例证, 也有圆瓦一分为二作半瓦当使用的。 总的品种在减少。 保持了齐地特有的树纹、云纹、但圆瓦当比例增多, 半瓦当逐步减少。 说明国家逐步统一。 但一直保留齐文化的印迹。 而考古发现广州、福建的汉城遗址出土瓦、已同长安城出士瓦当风格一致, 可能是南方土著文化同汉文化相比较还较落后的原因, 建筑工匠是从长安过去的, 其建筑风格也和中原地区没有多大的区别。 齐国封国到东汉还有, 但瓦当品种又较西汉进一步减少, 半瓦当完全消失, 圆瓦当风格接近洛阳。 瓦当在各地均呈简单模式, 瓦当的艺术魅力走向衰弱。

秦汉, 特别是汉朝天下大一统。 君王及各路诸侯大兴土木各路能工巧匠各显其能创造出了许多艺术价值相当高的瓦当。 从汉瓦当中的气度可以想象出当是宫殿建筑的辉煌。 汉代的瓦当多为圆。 汉代圆当和战国的半瓦当同样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汉时国家大一统各地的建筑特别是各地的宫殿建筑在建筑样式上有了很大相似性, 各地的能工巧匠可以互相交流并且建筑的大的式样以成形。 主要是在装饰上区别很大特别是在瓦当文的装饰上各有其不同。

到了汉后期瓦当作为建筑装饰以不是只有王室、 贵族才能使用, 大量的民用建筑开始使用, 这就使得在数量上和种类上大大丰富起来。 但大的种类有卷云纹瓦当、文字瓦当、动物纹瓦当 (主要是“四神”圆瓦当) 。 文字瓦当在汉当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且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多数文字仍是其他工艺装饰中所公有的, 如“万岁”、“千秋万岁与天地无极”、“亿年无僵”, 、“长生无极”、“长乐未央” 等。 动物纹突出的作品就是 “四神”瓦当———“青龙”、“伯虎”、“朱雀”、“玄武”。

瓦当虽说只是附属于建筑起装饰的装饰品, 但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建筑的发展脉络及其兴衰。 这一枚枚沉睡地下千年的瓦当, 其艺术价值并不因时间的久远而逊色, 其历史价值并不因封建王朝的离析而湮灭。 透过这一枚枚瓦当就像一面面镜子, 透过这镜, 可以窥见中国古代的万象。 这面镜, 汇聚了中国古代的各方面文明成果, 可谓方寸之间, 气象万千, 实为古代文明的精致之品, 中国建筑艺术发展的见证。

摘要:在中国早期的几个封建王朝衰亡之际, 随着土崩瓦解之声, 高悬于一座座巍峨宫殿上的一枚枚瓦当, 像一朵朵艳丽的艺术奇葩, 在秋风摇撼中, 纷纷陨落尘土, 沉淀于华夏古老文明土壤深层之中。今天这一枚枚沉睡地下千年的瓦当, 其艺术价值并不因时间的久远而逊色, 其历史价值并不因封建王朝的离析而湮灭。相反, 这一枚枚瓦当就像一面面镜子, 透过这一面面镜子, 可以窥见中国古代的万象。这面镜, 汇聚了中国古代的各方面文明成果, 可谓方寸之间, 气象万千, 实为古代文明的精致之品。

瓦当艺术 篇6

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必不可少的建筑结构之一, 其能够起到遮蔽屋檐, 避免其遭受雨水侵蚀的作用。汉代文字瓦当的装饰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装饰结构和整体意识方面。装饰的本质即为文化现象, 因此汉代文字瓦当的装饰价值与文化内涵是密不可分的。

1 文字瓦当的装饰价值

1.1 文字瓦当的用笔

就汉字的书写美感来看苍劲有力的横平竖直让人一目了然, 珠圆玉润的笔锋也能给人清新的美感, 而汉代文字瓦当中的用笔则偏向多元化[1]。连绵断续、屈曲流动等用笔特色十分独特。汉代瓦当文字的笔画都是屈伸自如, 变化形式多样, 相同的文字其用笔有多重不同的形态。图1为文字内容“千秋万岁”的西汉中期文字瓦当。

从图1中可以看出, 图中的“千秋”两字都是呈现长啄鸟首状, 其中“千”字呈现流水波动状态, 在字体下方还有数笔流畅的类似于鸟翅的笔画, 充分展现了鸟兽那栩栩如生的景象。再例如图2为“永受嘉福”文字瓦当。

从图2中可以看出, “永受嘉福”文字瓦当中的文字呈现蔓草状线条, 跳跃灵动, 是汉代文字瓦当中的精品。从图1和图2中可以得出, 汉代文字瓦当的装饰点画种类繁多, 用笔的变化与文字的间隔越来越近。

1.2 文字瓦当的结构

汉代文字篆隶的结构形态一般以方形为主, 当篆隶在瓦当上体现时又会以瓦当的形态为准进行相应的变化, 让人感受到更加意味深长的装饰作用。例如瓦当文字结构的设计从形状来看有正方的, 有三角的;文字方向有正视, 顺逆时针状的。汉字结构大多是以瓦当边弧线基础呈现方形或圆形。文字在瓦当上可以增损笔画, 结构重组, 反字交替等。这一系列形式都展现了非比寻常的结构分割, 从中可以得出文字瓦当中的文字均以实现装饰的目的为首, 文字的词义表达在装饰功能之下。

1.3 文字瓦当的章法布局

文字瓦当的用笔与结构仅仅是装饰的两大主要元素, 要获得协调的整体结合就需要将这两大元素组合起来, 构建合理的章法布局, 做到用笔、结构、布局三位一体。汉代文字瓦当的章法布局精妙和谐, 不论是一二字亦或是三五字, 甚至多字在瓦当上均会得到巧妙的安排。设计者根据文字的数量将圆形或半圆分割为文字单元, 分割形式不一。再将文字以一定的顺序填充入内, 文字方向可以灵活调整[2]。这种和谐的布局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灵活的构图意识。

2 文字瓦当的文化内涵

2.1 取材文化

文字瓦当以充满变化的线条体现了我国独有的艺术。其含蓄委婉而又直接的文字内容选择充分展现了汉朝时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 图2与图3中所示的“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充分体现。汉代文字瓦当不单单具有独特的装饰意义和审美价值, 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印记, 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展现。

2.2 造型文化

汉代文字瓦当分为半圆与圆形, 由于篆隶文字瓦当形状的限制, 因此其文在造型上分为对称均衡与自由布局结构。汉代文字瓦当注重装饰布局, 与我国传统的审美艺术一脉相承。文字瓦当对称均衡结构的特点在于等量, 在中轴线的支持下可以在上下左右配置文字。自由布局以文字图像自由布局为主[3]。图3为“长乐未央”和“冢”的文字瓦当。“长乐未央”瓦当典雅传统, “冢”委婉曲美, 两者充分体现了汉字的可塑性, 刚柔、曲直对比明显。

2.3 艺术文化

1) 文字与图案自由布局。

瓦当中的文字图案自由布局主要就是直接运用原形字体, 在字体周边配上点、线等装饰, 进行美化。如图4所示的“马”字瓦当。其原形为例数, 布局为对称均衡式, 在瓦当的上部放置“马”字, 其他三个格子中分别放入祥云。从图4中可以看出文字瓦当中也会加入中华传统的纹饰, 例如龙凤、云彩、图腾等, 传统纹样与变化多样的文字结合, 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瓦当中展现着汉朝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等。

2) 文字装饰性自由布局。

在汉代文字瓦当中还不乏文字体现装饰性的自由布局。图5为“建章”瓦当。其呈现了文字与图案自由布局的特点, 在周边配有圆圈形式的纹样装饰。这种文字装饰性的自由布局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处于繁荣时期的审美风尚, 文字的搭配与图饰的处理对现代文字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3 结语

汉字是我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载体与传承介质, 也是人们表达情绪与思想的符号。在汉代装饰艺术中汉字不单单发挥其本质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已经成为了审美对象之一, 并且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赋予了其更加深刻的人文价值。汉代瓦当的表现形式包含装饰价值与文化内涵,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摘要:从用笔、结构、章法布局三方面分析了文字瓦当的装饰价值, 并对文字瓦当的取材文化、造型文化、艺术文化进行了阐述, 对汉代文字瓦当艺术价值的传承及瓦当的装饰艺术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文字瓦当,装饰,艺术,价值,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树军.汉代文字整理与经学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2) :123-127.

[2]张阿维, 隋和, 鄢琳.汉代瓦当文化思想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启迪[J].艺术科技, 2014 (2) :345, 354.

赣域瓦当中的民俗文化 篇7

赣域文化的特征呈现在瓦当上,造就了赣域文化的多元性和灵变性。以传统民风和学识渊源解剖赣域瓦当文化,它既无北方瓦当文化中的帝王之气,也有别于江南瓦当的龙凤形制。它以人的伦常福、禄、寿为底衬,配以细腻的纹饰,层面亲切而又极具装饰性。

寻找赣域瓦当文化既不是易事,也非难事。历史上,江西地方,人文荟萃。历朝历代,多有才华横溢之辈,或为官宦、或为商贾、或为文人雅士。这些人,极富根的情结,他们将自己所积聚的财富,带回家乡后,第一个举措便是大兴土木,建造宛如宫殿的诸如土库、围屋之类,在深宅大院中涵养性情、陶冶情操。

灰墙灰瓦便是这些建筑的主要特色。尤其是那些灰墙显示出深宅大院的威严、气派,昭示了一个个家族的兴旺和荣耀。尤其是山字头土库它有别于北方的四合院,也有别于江南围屋,每栋土库前后六间正房,正房前面,有天井和耳房做陪衬。山字头土库左右两边的外墙顶端伸出屋面,有如官帽形状,俗称“乌纱须”。只有土库前后及天井四周方有瓦当出现。

瓦当,赣域俗称瓦头。就是屋檐下用来盖住瓦片的最后一片瓦,它既起了压住瓦片,以免风刮的作用,又能保护木瓦条,防止雨水浸浊而腐烂,更能成为屋檐下的一种人文景观。

江西地方的瓦当以灰陶为主,形制大概与瓦片不差上下。只有在瓦头上,有各种形制纹饰瓦片相连而已。

我在工作之余,也爱好瓦当收藏,现介绍几种瓦当如下:

1.福宇瓦当(图3、4、7):它是灰陶瓦当中常见的一种。俗话说有福之家安福字,在房顶两头的第一沟瓦和居中的一沟瓦,按照早年形成的习俗,都必须使用福字瓦当,寓意幸福满堂。因此,福字瓦当使用最为普遍,也最受欢迎,贫富之家房舍都可受用。

2.禄字瓦当:这种瓦当,一般人家不好使用,也不敢使用。因为,不是官宦人家,说什么,也不敢有此奢望,以免丢人现眼。就是一般的官宦人家,使用时也要考虑适宜不适宜,总怕别人见笑,说自家官不大,还如此显势。如果是官宦大族,这渌字瓦当才敢堂堂正正地放在房屋顶上居中的第一沟瓦头上。

3.寿字瓦当(图6、8):使用寿字瓦当,在江西似乎也有一种不成文的习俗,那就是居家建房时,这户人家的主人必须满了花格子(即六十岁),方可使用这寿字瓦当作房顶居中的第一沟瓦的瓦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乡俗呢?我仔细查阅资料,觉得有这么些道理:主要是在上个世纪中叶前,社会的发展进步还远远解决不了众多的医学难题,江西地方瘴气多,瘟疫横行,民不聊生,多数人在青壮期就因为较早的染上各种疾病而夭亡,甚至有些村子因为血吸虫、脑炎、肺炎等多种疾病肆虐而绝户虚村。村里很少有能活过花甲的老人。于是,这寿字瓦当就像一块金字招牌,成为人们羡慕、敬仰、爱戴的象征。

在众多的瓦当中,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一块充满智慧和灵变的明瓦(图9)。当玻璃还未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之前,在江西地方的深宅大院中,采光成为这种宅院的首要难题。除了使用天井采光外,开天窗是一个办法。但是,这又犯迷信和风水之大忌,再加上,这样突兀的小天窗,很难抵御狂风暴雨的袭击。于是,人们便在瓦片上下功夫,制作出各种各样既能够挡雨又能够透光的瓦片。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試用,从中琢磨出窍道来,工匠们巧妙地利用椭圆光圈采光,在平常瓦片上打洞开光,片外有沿,减少了雨水侵蚀,同时又较好地解决了深宅大院的采光问题。这片保存下来的明瓦既保存了历史的风貌,又显示其珍贵性,实属不可多得。

江西瓦当的纹饰也很朴实无华,云状瓦饰(图l、2)较为普遍,使人联想到江西人的纯朴与敦厚。

江西瓦当文化其实就是江西居所文化、习俗文化、启蒙文化的融合。它是江西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研究江西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历史见证物。

上一篇:心灵需要关爱下一篇:治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