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放式体育教学

2024-08-24

粗放式体育教学(共12篇)

粗放式体育教学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及推进, 学校教育工作的重心和目标由原来的注重学生学习成绩转变为全面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由于数学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的特点, 所以更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在高中教学中把“封闭式”课堂转化为“开放式”课堂, 运用开放式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含义

所谓开放式教学就是开放课堂, 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去, 都有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机会, 各抒己见, 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和思考, 以便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针对高中数学的开放式教学, 本人认为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为基础, 以提高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的, 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传授给他们掌握知识和探究知识的方法, 把数学缜密的思维方式教给他们, 这也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二、开展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数学的本质是思维的拓展和训练, 在高中数学课上需要不断创造合适的问题情境, 不断激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开放式教学, 强调教学的多元化, 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强调课本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强调知识体系间的横向联系, 这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精神,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开放式教学的途径

1. 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 也是学生有效学习最重要的途径, 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就必须利用好课堂教学。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尤其是在开放式教学中, 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学生积极有效的讨论, 对于学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要及时地做出相应的点评。因不同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同,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因材施教, 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 尤其是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更要给予特殊的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 并给予相应的肯定, 从而使全部学生都能融入课堂教学中。

2.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主学习

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标强调的基本理念, 开放式教学与常规数学教学相比, 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引导者, 在教与学的设计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创造性。例如, 高中数学中有很多的概念和公式, 常规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学习兴趣索然, 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探究活动, 学生之间通过对数学中概念与公式的发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辩论, 加深对公式与概念的理解, 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扮演引导人、咨询者、指导者的角色, 针对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重视开放式题型的设计,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与传统的封闭型题目相比, 数学开放式题型具有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等特点,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 是学生积极探索和创造的过程,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探索精神和发散思维, 因此, 数学开放题教学在数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数学教学开放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造为开放型题目, 重视开放式题型的设计, 例如, 可以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设计成给出条件、让学生自己推测结论, 然后证明的题目, 也可以设计成一道题目多种解法的题目, 以训练学生的一题多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 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发散思维, 成为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使学生的学习充满着时代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陈祖枢.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价值工程, 2010, 29 (13) :192.

粗放式体育教学 篇2

語文教育家黃光碩先生說:學生的語文學得怎樣,作文可以作為衡量的重要尺度,學生的語文能力不過關,作文也是一個重要標誌。可見,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師搖頭,學生歎氣,把作文視為語文學習中的“攔路虎”,即使是作文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也寧願多做些基礎知識題,也不願做作文,這種狀況著實令人擔憂。鑒於此,筆者進行了開放式作文教學的研究,旨在通過研究,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促進學生主動地習作,從而體驗到作文的樂趣。

一、目標分層,確立開放式作文品質觀

傳統的作文教學不顧學生的客觀實際,人為地拔高要求,以成人化的作文標準來要求小學生作文,不僅要求做到語句通順,內容具體,有中心,有條理,還要講究表達的技巧,結構的安排等。面面俱到的要求,使學生無所適從,望而生畏,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作文能力差距日益懸殊。如果教師繼續以統一的指揮棒去要求他們,那只會使這種差異不斷加大。因此,我們在執行語文教學“大綱”對作文的要求:“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有一定條理,書寫工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的基礎上,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承認學生的差異,設立分層目標,既讓優等生吃飽,又要讓後

進生吃好。

二〃根據“循序漸進”原則,讓後進生消除顧慮

學生作文能力參差不齊,一部分後進生距離“大綱”要求甚遠,讓他們完全達到要求,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時老師就要對學生的實際作文水準做到心中有數,然後給他們設置一個個“門檻”,使他們逐漸跨過這些門檻。比如某同學看到作文題無從下手,那就幫助他把生活中的事記錄下來,先做到有“真情實感”,過一段時間再幫助他把句子寫通順,標點符號用正確。最後幫助他把內容寫具體。如果他達到了某一個要求,那就給他打“優秀”,而不去考慮其他幾個方面怎麼樣。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慢慢地消除了“我不會寫作文”的顧慮,產生“我也能寫好作文”的信心,當然這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教師

有足夠的耐心。

2〃採取可戶開放”政策,使優等生體驗成功。

班上也有一部分作文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寫好課本中要求的幾篇作文,而是把視野投向了更廣闊的天地。他們嘗試著編童話劇、寫小說、寫科技小論文、寫調查報告等,我們不管他們寫的這些文章的格式、結構、行文是否完全符合要求,只要他們思考了、動筆了,並進發出了創新的火花,就應該為他們喝彩,就要為他們創設交流發表的機會,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二、延伸課外,建立開放式作文素材庫

小學生作文內容空洞無物,不具體、不生動,是目前小學生作文的通病。宋朝著名詩人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課外”。因此,建立開放式作文素材庫是有

效解決“無米之炊”的好辦法。

1〃定格“生活小鏡頭”。

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如果把它們記錄下來,也許就是以後作文時一個很好的素材,不然也許就是過眼雲煙,等到作文時,哪怕你搜遍記憶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點有關的內容。因此,“生活小鏡頭”這本記錄本就孕育而生了,讓學生把從報紙上、電視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義的新聞記錄下來,把生活中發生的值得記錄的事情記錄下來。“生活小鏡頭”就成了同學們作文內容的源頭、活水。

2〃開啟“詞句百寶箱。”

積累了生活經驗,有了作文的題材,還得把內容寫具體、寫生動。“對於孩子來說從他一來到這個世界,他的一舉一動無不都是以模仿為基礎,正是這種模仿,才成為日後形成思維的準備”。(皮亞傑)作文也是如此,因此筆者讓學生準備了“詞句百寶箱”,把平時閱讀中看到的一些優美的詞句“儲存”起來,時常誦讀,作文時能活學活用,便使作文錦上添花。

三、打破常規,形成開放式作文指導課

傳統的作文教學過程,老師講得多、深、透,等老師作前指導結束,學生已失去作文的興趣,而開放式的作文指導是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創設寬鬆的學習環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老師再給以明確具體而有效的指導與幫助,或者組織引導學生互相幫助,以達到寫好作文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

1.激發強烈的寫作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穎的作文課導入會讓學生興趣盎然。如一位老師指導學生寫《XXX,我想對你說》一文,他巧妙地出示了班上的“悄悄話信箱”,讓學生從信箱中取出一封題為《班長,我想對你說》的信,讀給大家聽,創設了一個說話交流的情境。再如,要求學生寫一篇關於對發明”的文章,課始,教師對學生說:“這次作文,請大家想想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什麼不便,請你動腦筋展開想像,寫寫你的小發明,把你小發明的樣子、用途介紹清楚,然後我們組織評

比,看誰設計的小發明最出色。”

2〃拓展廣泛的選材空間。現行的人教版小語教材對作文要求進行了比較大的改動,給了學生更廣闊的選材空間。如第十冊第三單元的作文要求是:“在你的身邊,有關心疼愛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有誨人不倦的校長、老師,有活潑可愛的小夥伴,還有工人叔叔、農民伯伯、售貨員阿姨……選擇一個人寫一篇文章。”第二單元的作文要求是:“這次作文不出題目,也不限制內容範圍,請你自由寫。寫大自然秀美的山川,變幻的風雲、雨雪;寫千姿百態的事物、各種各樣的人,寫自己的愛與恨、快樂與煩惱,寫自己的幻想、夢想、理想都可以。”教師要認真領會這些作文要求,不能再強制要求學生必須寫什麼,不准寫什麼,讓學生選擇自己能寫、會寫的內容,自由地發揮。3〃保證充分的討論時間。

學生之間有許多共同語言,當學生明確了作文要求後,讓學生展開討論,既可同桌之間,也可以是四人小組之間,還可以是全班同學,可以互相交流自己準備寫什麼,也可以交流自己準備怎麼寫,對別人說的你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供一些參考性的意見。你的感受,我的認識,他的想法,在相互碰撞、相互補充、相互融合中,產生良好的班級磁場效應,使學生的思維迸發出智慧的火

花。

4〃提供精當的點撥指導。

教師的指導不是滿堂灌,而是在學生思維“卡殼”處。在學生有問題、有疑惑時適時地點撥指導,話不在多,而在於“巧妙、精當”。如指導《XXX,我想對你說》,學生在欣賞了老師提供的《班長,我想對你說》時,已明確了作文的要求是:有真情實感,結合具體的事例寫。老師沒必要再在作文的要求上囉嗦,只須在寫作的物件上再點一下:既可以對某一個說,也可以對某一類人說;既可對熟悉的人說,也可以對陌生的人說。在學生作文時,教師要巡視觀察,發現問

題幫助解決。

四、多管齊下,實施開放式作文評價

傳統的作文評價,教師是評價的主導者和權威,開放式的作文評價應該是“互動式”的。在“互動式”的評價過程中,有助於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有

助於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

1〃自主評價。

每篇作文後,筆者都要讓學生根據要求對自己的文章作點評,打個等次。當然有的學生對自己的作文評估過高,也有的學生過於謙虛。不要管學生點評的品質如何,因為在點評過程中,學生再一次讀了自己的作文,重新感受了一次寫作的過程,有益而無害。

2〃學生互評。

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讓學生互換作文本,閱讀點評。學生看學生的作文,自有一種親切感。在一次問卷調查中,78%的學生表示最喜歡讓同學批改自己的作文,因為學生的眼光有相通之處,能發現作文中出色的地方,也能對作文中存

在的問題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見。

3〃師長再評。

這裏所說的師長,不僅指老師,還指家長。老師以對話的形式寫出評語,既評學生作文,又評學生“點評”,一般以肯定、鼓勵為主,根據分層目標,因人而異給每位學生的作文打出等次,並對學生的點評進行評價。較好的加一顆星,很好的加兩顆星甚至三顆星。同時,邀請家長一起來看孩子的作文,也讓家長瞭

开放式教学初探 篇3

一、封闭式结尾的常规处理

教材《青蛙和蛇》的结尾是小蛇第二天等了很久,但小青蛙没有来。在课后的问题设置上完全依照现实的自然法则、丛林规律又进一步强化了两者不能见面,强调两者就是一对自然天敌。“小蛇和小青蛙为什么不能在一块玩?还有哪些动物不能在一块玩?”这里直接表明了编者态度和意图。

教师们往往深受课本结尾与课后问题设置的影响,大多站在普及自然科学的层面上解读文本,其基本的教学理念便是向小朋友传达基本的自然规律。具体实践中的立足点就是对自然知识的传授,教师可以在PPT上显示蛇吞吃青蛙的图画,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视觉冲击,让他们懂得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了解动物为了生存而残忍地互相厮杀。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动物世界的影音资料片,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领略自然风光,熟悉动物的自然习性和基本食物链。在没有充足条件的课堂,可以在提问中引导,“同学们知道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是天敌吗?”让学生开阔视野,更广泛地关注动物的相互关系和生存法则等等。这些方法都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对常规教学的反思

如果我们单纯站在科普角度解读文本,可以发现一些需要商讨的问题。大多数小学生对青蛙和蛇这一类的野生动物缺乏了解,他们头脑中出现的青蛙和蛇或许只是在故事书中看过的动物插图,他们成长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很难坦然面对青蛙被蛇吞吃的残忍画面,头脑中也很少有“天敌”之类的抽象概念,对丛林法则、优胜劣汰这一类的自然规律也没有深切的体会。而且,他们对强加给他们的残酷现实持怀疑与不安态度,依然比较关注小青蛙和小蛇这对好朋友的友谊。如果教师将自然法则强加给学生,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困惑,甚至适得其反。如何在不摈弃情感与爱的传达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认知自然法则,是笔者一直思索的问题。

三、开放式教学的尝试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文的艺术、情感的艺术,而绝对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思想、科学事实的传授。笔者在教学中为了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让学生自己自由讨论故事结果。为此,笔者直接将书中末尾添加成“晚上,小青蛙和小蛇各自睡在床上,它们望着窗外的月光,都回想着今天的快乐时光……可是,明天,明天到底去不去呢?” 由此,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各抒己见。

1.融情于课,传达温情与爱

笔者尝试侧重传达给学生对“爱”的深刻领悟,这种情感、态度、价值的传达均是渗透在教学过程始终的。比如在讲解小青蛙和小蛇初次相遇的时候创设情境,分角色朗读体悟主人公心理。教师用课件展示蛇和青蛙的图片时提问,“如果你是小青蛙,你见到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动物会想什么呢?如果你是小蛇你愿意和小青蛙做朋友吗?为什么呢?”这样层层深入,学生就能体会小青蛙和小蛇由相见的怀疑、谨慎到真心欣赏,最后成为好朋友的曲折过程,更能把握好朋友之间珍贵而深沉的情感与可贵的友谊。在提问时,有技巧的问题能开拓思路,更能积极引导学生对文中“爱”的理解。让学生从小青蛙和小蛇的相遇、相知来体会他们之间难舍难分的友谊。从青蛙妈妈对小青蛙的担心、让小青蛙远离天敌,蛇妈妈对小蛇的批评、让小蛇吃掉小青蛙,站在一位母亲的立场来体会青蛙妈妈和蛇妈妈对孩子无私而伟大的母爱。比如学生很明显喜欢小青蛙和青蛙妈妈,认为小青蛙妈妈担心小青蛙,表现了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而小蛇妈妈就是一个狠心而残忍的妈妈。教师此时可问:“小蛇妈妈让小蛇吃掉小青蛙是为什么呢?表明她是一个怎样的妈妈呢?她对小蛇好不好呢?”这样学生就又思考,小蛇妈妈是担心小蛇饿肚子,也是出于对小蛇的爱。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说”的前面加上适当的副词。教师在总结角色性格的时候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印象和对故事角色的理解。

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思考,青蛙妈妈和蛇妈妈都只是站在天敌的立场上不允许孩子们交往,仅仅关注、满足于孩子的生存需求,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情感需求,没有考虑到自己孩子对朋友的内心渴望,甚至还让好朋友相互残杀。这种关爱显然是片面的。

这种教学尝试是从文本本身的体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情感,通过细致体会文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传达了温情与爱。

2.融律于课,传达生态平衡知识

如果将现代思想投射于《青蛙和蛇》这一文本,也可以从文本本身分析出其所蕴含的生态平衡关系。从小范围的生态系统来说,青蛙和蛇是相互联系,可以共存的。鄂教版的文字表述中除了青蛙和蛇这一条食物链和天敌关系以外,还暗含着两条食物链。笔者也尝试引导学生抓住“小青蛙用舌头一射捉住了苍蝇,小蛇舌头一伸捉住了臭虫” 来理解食物链的意思,也进一步体会正由于小青蛙和小蛇都有捉害虫的本领,正由于他们不是绝对的敌对关系,小青蛙和小蛇才有可能成为故事中的好朋友。

青蛙吃苍蝇,蛇吃臭虫是两条各自的食物链,又因为青蛙和蛇的联系使四者形成了一个局部关系网。青蛙和蛇成了关系网中互相制约的力量,形成一种均衡的、对抗的状态。由图看来蛇也并不一定非要吃青蛙,青蛙和蛇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共存的。整个自然界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和谐关系。这种教学引导和尝试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改编结尾增添了合理的想象空间,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不仅从情感与爱的角度去理解文本,也让他们了解了自然法则和生态平衡的知识。

初中“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 篇4

一、准确把握“开放式”体育教学中各时段的基本模式

1.“开放式”体育教学准备部分的模式。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为了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避免因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造成身心的伤害。不同的项目对身心方面的要求不同,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关节、韧带、肌肉黏滞性等方面, 常运用慢跑、徒手操、游戏等手段, 这种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 容易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开放式”教学的准备活动, 是把主动权让给学生, 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新意的空间。学生可以用从教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加以改编运用, 也可以把电视、VCD影像上的优秀内容搬到课堂, 还可以自己根据已有的经验, 通过思维、加工、合成创造出新的内容。这样既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同时还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自学要求, 促使其为之继续努力, 养成良好的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

2.“开放式”体育教学基本部分的模式。

(1) 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使师生互动成为可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教什么、学什么都得围绕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 这就必然造成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在提倡健康第一、以终身锻炼为目标的今天, 这肯定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开放式”体育教学基本部分的模式是指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由学生自由选择项目、自由编组、自主学习与练习, 教师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解决不了的或解决得不够圆满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选取的项目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制订出各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围绕这个目标可以采用多形式的学练方法, 尝试解决课堂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在这过程中, 学生就能自然地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 既要事先预测可能出现的教学设计方面的种种问题, 同时还要与学生共同探讨与解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 教师既可对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加以巩固、提高, 又可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解决、探索, 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 为适应未来的体育教学储备良好的知识基础。

(2)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开放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 区别对待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获得进步, 使人人都有成就感, 这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发展。学生可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促使教师及时修订教学目标, 形成良性循环。即教师制订教学目标→学生学练→学生自我评价学练效果→信息反馈→教师修订新的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 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前国家男子足球队的“米卢现象”,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教练对队员的充分肯定与信任, 也正是因为教练对队员予以肯定与信任, 才给队员注入了必胜的信心, 避免了历史上多次“黑色三分钟”的重演, 把中国队第一次送进世界杯。因此对学生给予肯定与信任, 对学生而言, 既是压力, 又是动力, 有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 (放手) , 他们就会在学练过程中努力克服遇到的种种困难, 去认真完成每一个练习。在宽松的环境中, 学生自觉地进行学练, 变“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上, 一旦遇到困难总会自己想尽办法来解决, 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 使学生的言行更具有实践性与社会性。在“开放式”体育教学中, 学生探索、解决问题都是一种自觉行为, 他们会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 在4×100米接力跑教学、比赛中, 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排列棒次, 由谁起跑, 谁最后冲刺, 采用何种交接棒技术, 谁发挥速度优势, 如何合理利用接力区20米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 他们对接力跑的战术掌握得会更好、更合理、更全面。同时, 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充分发挥体育的社会性这一功能。

3.“开放式”体育教学结束部分的模式。

“开放式”体育课的结束部分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形式, 只要是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活动都可以采用。例如, 二人一组或自己进行肌肉放松, 调整呼吸, 做放松游戏或集体操等。课后学生也可以通过洗热水澡、适当补充饮食营养和睡眠等形式来消除疲劳, 进行自我恢复。教师通过介绍, 让学生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 这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从而延长学生的运动寿命, 切实做到终身参与体育。

二、对“开放式”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设想

传统的体育课评价体系注重于终极目标 (即重结果而轻过程管理) 。而“开放式”体育课的评价体系是在体育实践活动中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评价体系中的优点, 又要纠正传统评价体系中的不足。它可以由出勤与表现 (15%) 、体育的参与 (25%) 、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 (35%) 、学生的自我评价 (10%) 、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 (15%) 等多方面组成。把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参与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融入评价体系中, 这样就更能确切地反映出体育与健康的含义。强调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提高, 更能全面反映出不同个体的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后表现出的不同情况, 使评价体系更具有针对性与合理性。

三、结论

开放式作文教学刍议 篇5

开放式作文教学刍议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论述了高中作文教学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并从作文命题、写作过程、作文评改、习作课堂、生活圈子五个方面论述了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

作 者:常峰 作者单位:新疆额敏县农九师高级中学,新疆额敏,834601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4关键词:开放式 作文教学

开放式教学浅谈 篇6

一、关注整体,开放综合能力

1.体现听说读写之间的整体训练。

我们的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重写轻读,重书面轻口头的弊端。而事实上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听、读是从外到内的吸收,说和写是从内到外的表达。因此在作文训练时,应坚持以读写为主线,把听说的训练贯穿其中,使听说读写自成一体,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李吉林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春天来了》的作文时,她先让学生听了一段有关的音乐,然后指导学生谈谈“春姑娘的大柳筐中会装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之后,她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

一首小诗《春天在哪里》。这样,学生不仅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综合的,整体的提高,而且发挥了他们的创造的潜能,写下了一篇生动、独特的文章。

2.突出多种学科之间的整体训练。

有兴趣就有写作动力,就有创新的动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感染。如写《可爱的家乡》时,让学生唱唱《太湖美》,听听《姑苏风光》,此时学生心头涌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回忆着家乡的动人之处,笔下的文章会更为感人。

二、打破定势,开放学生思维

写作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思维的创造性培养。开放式作文教学就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变“定势思维”为“创造思维”,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分析事物,提高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1.优化命题,培养发散思维。

叶老说:“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材方能定下题目。”而如今有些作文命题与学生积累不一致,与学生兴趣不一致,与学生思路不一致,这样学生的信息就被禁锢在大脑中,就得不到复呈。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要优化作文的命题,一个好的命题将引导学生多角度联想。 如作文教学中,有要求学生《记一件难忘的事》。起先看题之后,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于是我将题目改为《想起这件事,我就……》,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有的补充为《想起这件事,我就兴奋》,有的写为《想起这件事,我就紧张》,还有的回忆了令自己难过、后悔、激动的事。通过优化命题,学生产生了大量新奇独特的构思,发散了思维,带来了种种新的创新的意念。

2.鼓励幻想,培养创造的想象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想象力的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创设条件,正确诱导,让他们加上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指导学生观察写作《校园一角》后,我要求学生大胆地为家乡石路创设一个石路一角(即石路广场),希望他们自由想象广场有哪些景物,把想象到的内容画下来,再写下来。这样激发了学生想象,.开拓了想象空间,学生有的设计喷泉广场,有的设计风车广场,有的设计钟楼广场……,写法上也突破常规,或按方位顺序,或以观察顺序,或用导游介绍形式来描写,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在训练和发展了他们创造思维的同时,更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串词连句,培养隐喻联想思维能力。

隐喻联想思维能力指个人可以将截然不同的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美国创造学专家戈尔顿说它是“将生疏的事物看得很熟悉,将熟悉的事物看得生疏。”它可以促使人们在日常的分析、解决问题中更具有新意。学过《春蚕》后,我让学生用课文中的“照例增添 吩咐微笑”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语言写一段话。学生有的写了庆六一文艺演出,有的写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有的写了清明祭祖的情景……,在此他们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特殊关系,是创造思维的一个突出体现,而为今后的作文提供了写作素材,增加了积垫。

三、尊重学生,开放评价体系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的评价占主导地位,作文的优劣全凭教师评定,至于作文的优劣原因,学生一无所知,每次作文结束,对于学生则意味着任务的完成。开放式作文教学就要打破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采用多元评价来开放评价体系,尊重他们的思想。如在作文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师评相结合,让学生作为主体,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争论,还能为自己辩解,还可以用作文评价会、作品朗读会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更应注意形成性评价,不以一篇作文“定终身”,而应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由于作文评价往往无法确定必要的精确数据,其量的规定是非数值的,因此教师应使用模糊性语言,竭力去肯定他们的努力,保护他们的写作欲望,并结合各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如听写一段话、编小报、拟通知等方法,对学生的作文作出系统化评价,保护学生创新的动机。

可见,小学开放式作文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需要。这一开放,符合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原则,真正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这一开放,更体现了面向21世纪的学生观,尊重了学生的个体潜能。

正视高中体育教学的开放式 篇7

1 正视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1) 课堂教学变得没有生气、没有乐趣、程式化、机械化, 原因在于封闭教学被传统的体育课堂过分强调, 接受性多被当成是学生学习的方式, 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学生大多数通过教师的统一指挥, 学生在去学, 在去练, 这样的学习方式会严重影响、严重压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主动性, 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和独立性被完全忽视。

(2) 放羊式体育教学依然存在, 一节课里, 多数的时间都是由学生自由支配的, 且活动均由学生自行安排, 只有准备部分或结束部分老师与学生一起交流活动, 其余时间与活动内容全部由学生自由支配。学生处于自由状态, 或学生至始至终自由活动, 教师只是中途看一看。

2 正视高中体育教学开放式的含义

(1) 开放式教育是针对封闭教育来讲的, 是一种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中心不是学校, 教师以及教学, 中心反而是学生和学习;各种教和学的方法被采用;很对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被取消、被突破, 这是普遍存在的开放教育的几个基本特征。

(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终身接受教育是人人都享有的权利, 这是开放教育一直所正从的本质, 这就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甚至对教育观念、教育资源、教育过程的开放。

3 正视高中体育教学开放式的理论依据

(1) 体育教学的开放式是以教育哲学思想为理论来构建的养、教、训、管一体化的综合性教学方法。

(2) 《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 它对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又有了新突破。在教学中, 提出以弘扬能动性、主体性、独立性的自主性学习方式得到倡导。

(3) 实施颁布新的体育教学大纲, 指明了高中体育教学的方向。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统一性、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新的体育教学大纲中得到树立,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开放式”的形式被室外体育课采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被室内体育课采用, 并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4) 体育理论知识在学校体育课中北大部学生学习了九年, 而且通过对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的学习, 她们具备了体育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在个别项目上, 她们具有良好的运动技能和对其浓厚的兴趣。升入高中以后, 学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如在能力、性格、兴趣爱好方面, 在球类项目技能上的表现有着特别明显的差异, 如果上课时仍然进行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的形式, 收到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所以可以想象之前提到的学生再能力上、兴趣上的差异, 造成怎样的结果。所以, 之前安排内容统一、单调、乏味, 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能被有意或者无意地挫伤了。

4 正视高中体育教学开放式实施途径

4.1 教学目标开放

以提高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本是开放式教学目标。提供学生所需要的一些事实、事例、问题以不再是它的唯一目标, 它的唯一目标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 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思考, 能够独立开展探索, 原理或结论能自行发现并掌握, 学生能够终身学习、自主学习。教学目标被开放式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目标, 即达到教材的双基教学目标, 为后一步教学打下厚实的基础。二是弹性目标, 即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分别给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同学, 使学生内在的潜能得到激发。三是发展目标, 即教学针对的是学生的综合发展, 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4.2 准备活动的开放

为了逃避生理和心理上不足的准备, 造成学生身心方面的损伤就是准备活动的作用。身心方面的准备, 不同的体育项目也面临着不同的要求。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说, 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就是重点。在一定程度上,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就受到了影响, 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就受到束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是开放式准备活动特点, 使学生拥有一个有新意的空间, 能够自由发挥、富于追求、充满想象。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搬出自己喜欢的影像内容, 可以创编出根据自己的思维、经验、加工合成的新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学生既有机会表现自我的, 而且学生的组织能力也得到锻炼。

4.3 结束活动的开放

“开放式”体育课的结束活动不被传统形式的束缚, 只要是能够使身心放松的活动都可以参与, 学生可以找出一种或几种最适合自己的放松活动形式, 在他们走出校门后, 她们还会继续运用, 享受终身体育服务, 学生可以采用游戏、桑拿浴、课后理疗、药物及营养补充、自我和互相按摩、调整呼吸、意念放松、欢快愉悦的集体舞蹈、倾听一曲优雅的音乐、想象自己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享受大自然赋予人们的恩赐等形式。

4.4 问题设计的开放

学生能很自觉的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他们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 在教学比赛50m接力跑中, 如何排列棒次, 起跑的是谁, 最后冲刺又是谁, 交接棒技术以何种形式, 这些问题都可以留给学生思考, 让学生自己来决定。经过这样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 学生会更好、更合理、更全面的掌握接力跑这一技战术。体育的社会性这一功能充分得到发挥, 同时使学生更具有团队精神, 集体的凝聚力、合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这一过程, 使学生自然地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4.5 评价过程的开放

教学过程中, 教与学之间内部动力存在着矛盾。简单来讲, 就是在特定条件下学生活动认识发展的过程。学生增强积极性、增强信心需要积极的学习评价。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功能受到其他人的承认和肯定, 学生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因此, 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时, 应在语言和动作上采用激励的方式, 自己是一位成功者让学生感受到, 只有这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调动, 求知欲望才能受到激励。

5 正视高中体育教学开放式的价值取向

(1) 新课改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逐渐建立适合学生自己的个性特点。体育教学的开放式就是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有区别, 差异性在学生之间是存在的, 学习环境中要是最适合自己的,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使人人都享受到成就的感觉, 学生可以自我评价, 在学练过程中, 按照教师的要求, 遇到的问题学生能及时的进行思考、总结、反馈, 教师也能及时的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对教学目标做适当的修正, 让学生的学练更具目的性。

(2) 能让体育的基本技术被学生掌握, 学生拥有一定的运动技能、拥有体育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身体更加健康, 学习的兴趣更加浓烈, 适合学生个性和思维发展,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强化。

(3) 因为每个学生对项目选择和他们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不同, 由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制定出各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遇到的主要问题, 学生可以围绕这个目标尝试多形式的学练方法进行解决。这一过程, 自然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和学生一起探讨未曾预料到的问题, 又要解决回答事先设计的问题。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被教师一一解决的这个过程中, 进行学习和探索, 学生的教学经验丰富了、知识面拓宽了, 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以此应对教学不断更新的要求。

(4) 学生的创新能力被培养是受到体育教学的开放的影响, 因为这一培养过程是逐渐的, 所以在教学中, 利用体育教学一系列优势, 多层次多渠道, 因材施教, 塑造创新意识, 启发学生的思想, 开发创新潜能, 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 篇8

一、开放式教学法的来源

开放式的经济科学带动开放式的人才需求, 而开放式的人才需求又带动开放式的教育。众所周知, 课堂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只有打破原有传统的封闭教学壁垒, 积极向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革新, 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全方位地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 各个学校创新教育的实施还不到位, 对数学课堂的实践性操作还略显表面化, 而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教育理念还未得到实质上的改革;在教学方式上, 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还停留在过度单一的形式上, 在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引导方式上还有些欠缺。基于此, 本文就从小学数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出发, 对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阐述。

二、开放式教学法的内容及特点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起源于现代教学法下的素质教育, 它主要从剔除传统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出发, 以一种新型的、民主的、轻松的教学气氛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激励学生的教学模式, 同时它还是针对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利用多种信息技术与媒体技术,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体制。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氛围以及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还要求教师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开放性。1

开放式的教学体制具备几个基本特点。第一, 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与支撑者, 在学习过程中, 特别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只有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才能让学生将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去主动性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第二,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 要将数学课堂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让数学的学习内容能够在学生生活的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延伸;第三, 要积累多样化课题材料, 让动手实践作为课堂开放式教学的主要形式;第四, 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兴趣带动学生去学习;第五,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要打破传统封闭的课堂纪律的限制, 因此, 课堂的纪律规则要重新制订。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需要遵循的几点原则

1. 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原则

学习的主要能动者是学生, 学习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特性, 要让学生知道, 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自己有权利来规定自己的学习方式, 只有当学生作为知识的主要探究者、构建者, 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去探究、去学习,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 开放式的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 课堂学习中的合作原则

合作性原则是开放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实施的第二大原则。只有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才能将开放式教学顺利地践行。开放式教学模式提倡的是对知识以及思维的开放性, 讲究的是整体中的集思广益, 而合作刚好可以满足开放式教学的这一特性, 通过合作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想法的充分交流, 从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达到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2

3. 以实际生活为基点的生活性原则

小学数学是数学课程的初始学习阶段, 它与我们实际生活关联非常紧密,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特点, 通过学生周围的实际生活实例来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生活中学会数学再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中。我们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带有数学性质的素材巧妙地运用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 引导学生以自身所熟知的生活经验来探究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四、开放性教学模式的实施

1. 要树立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开放式的教学观念首先要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来革新, 只有教师能够积极树立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才能为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打造可行性基础, 才能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 对课堂气氛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同时, 这也是践行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前提。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以平等、宽容的教学态度去指导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 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积极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并以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倾听学生、了解学生, 让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观点等等。只有这种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得到真正的、有内涵的实施。3

2. 要关注教学过程的开放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增值的过程。只有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才能真正将开放式的教学体制落实到位。首先, 要给学生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激发学生创新式思考问题的思维, 从根本上实现教学课堂的开放性。其次, 在开放式教学法下, 除了要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与合作交流外, 还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提问意识, 让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 在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下,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全面树立起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严格按照小学数学课改大纲规避传统的封闭教学模式, 努力构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体系, 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互动交流、合作探讨的教学氛围, 努力打造促进学生开放式思维、开放式学习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庆明.《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中国教育学刊], 武汉市新洲区辛冲镇叶埠中心小学, 湖北, 武汉, 430402.2007 (8) .

[2].马玉晓.《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探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烟台市莱山区三十里堡小学, 山东烟台, 264003.2011 (36) .

数学开放式教学初探 篇9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主要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的.因此,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思维, 而且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思维活动, 这样数学活动的开放度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足够的体现;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 是学好数学的动力和保证.因此,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现实意义.教学实践已经而且将继续证明, 精心创设各种恰当的教学情境,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可利用数学中的美, 培养学生的兴趣.古今中外,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学生当然也不例外.数学美的魅力集中体现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 在数学教学中, 可以利用这些方面的例子,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发现、发掘并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美, 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美给生活带来的美, 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 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和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

2.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 要坚持学生探究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和有关材料, 遵循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合理开展探究活动,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协作者, 积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 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 学会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探索的奇妙、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 使学生真正实现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意愿.

3.加强学生团队意识, 提高学生合作技能

团队意识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 合作技能是现代人的重要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 使每个人都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集体目标、达到共同发展尽责尽心尽力.教师应不断向学生灌输合作的思想理念, 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使他们既敢于和善于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又善于倾听别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 求同存异, 从而能够综合归纳, 科学分析, 合理吸收各种不同观点, 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予不同学生相应的指导, 培养学生自觉的合作意识,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提高合作的技能技巧,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把开放题带进数学课堂

数学开放型题目指条件不完备, 结论不确定, 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这类题型具有与数学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其特定的不可替代的功能.数学开放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开放型题目设置要具有开放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需要紧扣教学内容提出很多问题, 而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富于开放性, 在促进学生思考上下工夫, 教师要用巧妙的提问揭示思维的方法和寻找答案的途径.为了达到通过提问促进学生思考的效果, 教师应设计提问情境, 有了合适的情境, 教师的提问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可以通过提问这个过程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实现教学的目标,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一块长16m, 宽12m的矩形荒地上, 要建造一个花园, 并使花园所占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 你能给出设计方案吗?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课件中的矩形花园图片, 然后要求学生思考, 请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方案设计, 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再全 班交流, 互相补充.本问题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在教学时, 应尽可能给予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 如在学生明白题意的基础上,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具体方案, 并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比拟有关问题, 然后交流各组的方案设计思路及编拟的问题, 最后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如果学生在设计方案时遇到困难, 教师可以先提供一些相关的实例, 再给予学生一定的针对性指导, 而如果学生对列方程存在一定的困难, 也可以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2.开放性问题的回答对象要有选择性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提问学生时, 都会遇到相同的问题, 这时可以选择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来回答, 从而得到不同的提问结果.这要求教师平时多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性格特征、能力水平的高低差异, 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对不同的问题,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如简单、普通问题由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 即使有的学生回答不出来或回答不完整, 也不要紧, 这时可由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或补充, 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 都应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肯定, 使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开放式教学课时数要适度

由于开展数学开放式教学费时太多, 而课堂教学又受教学计划课时的限制, 因此, 必须控制问题的开放程度, 限制数学开放式教学课时的数量, 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 鉴于目前我国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及部分学生对开放式教学还不太适应, 不宜多搞.同时, 数学教师还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 更新教育观念, 强化教育创新, 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内容、教法的改革, 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为使数学开放题能够逐步进入课堂, 积极进行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探索和实践, 最终为加大数学教学的开放度, 提高教学质量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学呼唤开放式教学 篇10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内容,强调教师的教学要“因‘材’施教”,不要“脱离教材”“超越教材”,只有不断“钻研教材”,才能不断有新的体会,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样的教学思路,必然导致学生钻营学习技巧,不思从根本上理解教材、体会教材,全面掌握教材的实质,最终只会导致学生对新知识有自然而然的抵触情绪,很难适应以后的学习,也就很难使学生掌握开放性学习方法和适应教师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突破教材的框框,丰富多彩的学生心理和学生生活已不满足于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求变、求新的时代精神已不能容忍教学要求的单一性。因此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当有开放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突破教材的限制向教材以外的方面适当拓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开放性因素,重组教学的内容,将课内教学向课外延伸,引向其它学科,引向社会,引向生产和生活,引向学生的情感世界;要注意密切联系环保、高新科技的发展,跟踪现代学科发展的方向,从而拓宽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讲银行利率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去附近的银行或信用社了解一下储蓄或贷款的情况,让学生亲身体会所学的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周围,这可大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培养开放型的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要有开放的课堂教学,建立互动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发生根本的改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质疑,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的体验。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和引导,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正确的质疑是思维的批判性和开放性的外在表现。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生疑、有疑必质,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对认知活动过程中的学生来说,这也是非常自然和宝贵的,它体现了认知过程的本来面目。教师可充分运用班级授课、小组学习、个人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以及实验、观察、调查访问、参观及其它实践活动,来进行开放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使教学变得更精彩、更富有生气。如在讲九年级《概率的简单应用》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摸球、掷硬币等实际操作合作获得数据,加深对概率的认识理解。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人终身受益。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其能力的提高在于平时知识的积累与体验,而一张试卷很难判定学生的真实水平,分数只是一定的参考。我们在课堂要注意观察,学生平时在听的过程中是否进行思考,口头表达是否清晰,问题分析是否在理,实践操作是否规范。只有教师强调这几方面的重要性并以此为评价标准之一,学生才会有意识地改进。学生的自我激励主要表现在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问题认识的深刻性和全面性,思想感悟的严肃性和独特性,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充分感受、充分体验、充分挖掘,并适时作适当鼓励,为学生自我激励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如在课堂提问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可让一些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文化成绩较差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在实践操作时多让他们动手,并给予表扬,同时提出激励性要求,让其在受到表扬的同时形成自我激励机制,以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四、练习设置的开放性

考试仍是课程改革的检验手段之一,而一份优秀的试卷会体现出开放性教育,因而在教学中的练习设置要适当注意问题的开放性。练习设置要有助于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答案单一的题型测试目标的单一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因而在编制练习时教师要重视习题的创新,在重视基础的同时,要设计一些开放题、实践题、信息题及学科综合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练习能形成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

英语开放式教学实践 篇11

1. 开放的教材

在教授新交际英语BOOK 4 Lesson 13时,因为第一次出现较多的动词,为了让学生方便掌握,我试着把它们串联成歌曲来替换课本中的歌曲:

draw, draw, I can draw, I can draw a little tree.

Sing, sing, I can sing, I can sing a little song.

Climb, climb, I can climb, I can climb a little hill.

Swim, swim, I can swim, I can swim in the sea.

Fly, fly, I can fly, I can fly in the sky.

Stand, stand, I can stand, I can stand by myself.

2. 开放的教具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具都是由教师自己制作的,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我们可以把它们交给学生。如我在上时间这一课时,让学生帮忙设计时钟,学生做的时钟漂亮极了,形状各异,五彩缤纷,图案都是他们喜欢的明星、卡通动物。教具也不一定是实物,也可以是人,如在这一课,我就把自己变成了教具,让学生抱着好奇心探老师的“私隐”:What time do you get up?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What time do you have lunch? What time do you watch TV? What time do you go to bed?

3. 开放的教育方法

我在教“Sports”时,其中有一场是Ben和Mike进行的篮球赛,最后以Ben受伤而收场,情景如下:

MIKE: I can touch the basket, can you?

BEN: That’s easy, watch me!

MIKE: I can shoot this way, can you?

Ben: Yes, I can. Ouch!

Mike: Are you all right, Ben?

我让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了实地表演,最后Ben假装摔倒,在老师的“Take to the school clinic”中结束。

4. 开放型的作业

在学习“Our school”时,我布置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学校并写上英文名。在作业中,我发现学生除了会表达课本学过的单词school building, playground, washroom等,还通过查字典写出一些没学过的单词如swimming-pool, stadium, reading-room.有的学生把教师名Miss Qian,Miss Wang及同学名BEN,MIKE也写上了。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开发了思维,最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5. 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理念

寓教于乐型课堂教学主线模式。我在教“English in action”Book 6 Lesson 5时,设计了以旅游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法。这一课讲的是Mr. Gore 带Susan, Katy, Ben和Mike去北京旅游,教材的图片有一定的情景,但创设的情景较为单一。于是我把这条旅游热线分成几个情景来教。在课前我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分别代表China, America, Japan, Britain, Canada, Australia, Singerpore and Egypt.我先说欢迎辞:“You’re from the world, welcome!”全班熟悉的同学都成了异国陌生的朋友,新鲜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他们想重新认识周围的朋友就会积极主动的使用交际性语言:“Nice to meet you. My name is...I’m from...May I know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全班在旅游气氛的带动下,由GUIDE带领登上去JAPAN的飞机并自我介绍:“I will be your guide for the summer camp in Beijing.”空中小姐为大家介绍注意事项:“Fasten your belt under your seat.”并为大家提供服务:“What would you like to have?”这时学生们争着当空姐穿梭在旅客之间,流利地使用交际语言,其他学生模仿喝饮料的样子。最后由GUIDE的“GUESSING GAME”把旅游气氛推到了高潮,这个游戏主要是让一个学生模仿各国著名的动物,其他学生猜:“He is from the country with the animals like this! What country is he from?”

互动型课堂教学主线模式。教“English in action”Book 6 Lesson 6时,我戴着MASK走进教室。学生问:“Are you Miss Qian?”我进行自我介绍:“I’m Miss Wang, a new teacher from Beijing, I will be your guide for your summer camp in Beijing. Do you like me?”为了使师生之间有进一步的了解,我在黑板上列出个人FILE(见左)。

有了个人FILE,我们的课堂教学开展得既有趣味性又有思维性:What’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 Which country do you like? Why? Which city do you like? Why? Which place shall we go first? Why?What food do your like? Why? 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动。

生活经验型课堂教学主线模式。教师授课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是否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并以此作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突破口。我们可以把Visit Beijing换成Visit Zhuhai,并把北京的名胜the Great Wall, the Fordden City, the Summer Palace, Tian’anmen Square,换成珠海的Seaside park, New Yuanmin Palace, L otus Park, Golden Beach.学生作为当地的GUIDE,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更有自信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这就是新课标强调的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要真实一致。

开放式音乐教学 篇12

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 让教师懒于走出传统模式。音乐作为考察学科, 教师没有升学压力, 学生思想上不重视, 认为音乐课是玩耍课的观念在很多的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另外, 音乐教师师资水平的不平衡, 也造成了音乐教学不能走向深层次的探索。学校的教研重点放在主科上, 对考察学科的教研力度不够, 音乐教师的教法相对于其他学科显得滞后。即使有的教师敢于大胆创新, 也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音乐教师要走出框架, 抛弃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 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学生, 接纳不断创新的音乐潮流, 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开放式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 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总之, 开放式教学要做到四个开放:教学目标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方法开放、学习评价开放。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 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既是组织者, 又是参与者。在师生的交往过程中, 教师要放下架子, 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 允许学生有奇思妙想, 发表不同意见。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不断激起学生探索、发现、想象表现的愿望, 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

2. 教材内容与生活的开放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材 (往往被认为是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 被视为圣经, 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这种只是“教教材”的观念, 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也就是说, 要突破教科书、教学参考用书的束缚,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 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来自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 也可来自生活, 来自学生。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这样能让学生感到亲切, 兴趣浓厚, 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过程与形式的开放关系

教师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 以开放的态度巧妙设计教学流程。如音乐与生活沟通音乐与活动沟通, 音乐与师生的沟通等, 让教学过程充满情感变化和吸引力, 变得不再枯燥。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 开放的学习方法随之应用。如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情境, 激起学生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欲望;教师不拘泥于教材、教案, 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 不断整合教学内容, 使教学总是围绕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师要从勇于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

上一篇:中国市场的本质下一篇:虚拟机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