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指数饮食疗法

2024-10-25

低血糖指数饮食疗法(共10篇)

低血糖指数饮食疗法 篇1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运动、血糖检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1]。目前常用的糖尿病食谱设计方法有食物成分表、主食固定法和食物交换份法, 这些传统的饮食教育忽视了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GI) 。笔者对2008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的232例糖尿病患者, 分两组分别进行常规饮食指导和针对GI进行指导, 分析了GI在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作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12月我科住院糖尿病患者232人。纳入标准: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愿意合作, 能正常进食的患者, 随机分为GI组 (A组) 120例, 常规饮食治疗组 (B组) 112例;其中A组男86例, 女34例, 平均年龄50.8岁;B组男79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51.2岁。病程0~15年,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基本情况以及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1.2.1 GI组及常规治疗组均采用发放糖尿病饮食治疗须知、图文教育等方法, 以集体教育、个别辅导和院后随访等形式进行反复强化教育。常规治疗组采用传统的饮食教育方法,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理想体重、劳动强度和并发症情况计算每天总热量, 合理分配三大产热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 制定个性化食谱, 并且教会患者掌握食品交换份, 建立合理饮食。GI组在传统的饮食治疗基础上, 为患者讲解主食、动物食品、蔬菜和水果等不同类别食物的GI。低GI膳食的设计步骤:确定全日所需的总热量, 合理分配餐次及能量, 每日3餐, 可按1/3、1/3、1/3或1/5、2/5和2/5进行能量分配。确定食物的能量来源: (1) 注意食物类别和精度, 同类食物中硬质的粗加工的食物GI低; (2) 膳食纤维高的食物GI低; (3) 不易糊化的谷类食品GI低。利用GI表, 选择低GI的食物。如含50克碳水化合物的馒头和面条生糖指数分别是88.1和27。我们可以在此餐的主食中选择面条;含碳水化合物10克的水果梨 (100克) 、西瓜 (180克) 生糖指数分别为36和72, 则选择梨100克。即在病人的个性化食谱中, 将每种食物换成含相等能量但低GI的食物。 (4) 利用GI, 降低三餐总的GI及血糖生成。可利用豆制品和含膳食纤维丰富食物的低GI, 简单处理、合理搭配饮食, 延缓食物的消化, 使血糖升高缓慢, 从而降低三餐的GI, 达到降低血糖及其波动幅度的目的。

3 结果

两组患者均采用美国强生稳步型血糖仪进行指尖血的检测, 罗氏大生化检测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分别于教育后3个月、6个月对对照组与GI组进行空腹血糖 (FPG) 、餐后2小时血糖 (2 h PBG) 、Hb A1c进行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GI组疗效更理想, 结果见表1。

注:2组治疗前比较P>0.05 GI组与对照组3个月比较P<0.05, 与对照组后6个月比较P<0.05, 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P<0.05。

3 讨论

GI指空腹状态下进食50 g被试食物后血糖反映曲线下的面积与等量参考食物 (葡萄糖或白面包) 对比进行计算的比值, 即前者反映曲线下面积除以后者曲线下面积再乘以100%。食物的GI分为高GI (>70) 、中GI (55~70) 和低GI (<70) 。一样的食物由于加工方法不同, 有着不同的血糖生成指数。高GI的食物产生的血糖峰值高, 但下降速度快;反之, 低GI的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映小, 下降速度缓慢, 避免了血糖的剧烈波动, 既可防止过高血糖, 也可防止低血糖反应, 因而有利于血糖控制。传统的饮食指导认为, 碳水化合物是一样的, 等量的碳水化合物升高血糖的幅度都是相同的, 把关注的重点只放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及摄入量上, 认为只控制总量就可以。而根据国内外大量的资料表明, 同等量的碳水化合物由于淀粉的糊化程度及食物的物理形式 (软、硬、生和熟) 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血糖应答。可以肯定, 平均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永远低于高生糖指数食物引起的血糖反应[2]。用高GI和低GI来选择食物, 比传统的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量及食物交换分法更容易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 空腹血糖的预测能力取决于负荷后血糖水平, 心血管死亡危险均随负荷后2小时血糖水平升高而增加, 当血管内皮细胞处于剧烈波动的糖环境时, 其所受损害较持续性高血糖环境更为严重[3]。GI组较对照组在教育后的3个月和6个月血糖波动幅度均有所降低, 能更有效地延缓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指导糖尿病人利用GI应选用具体有效的方法, 以利于患者对知识的掌握和利用。通过对GI组以集体教育、个别辅导和院后随访等形式进行反复强化教育, 使患者基本掌握不同类别食物的GI, 为患者提供食物成分表及GI表, 使患者查询更简洁, 并能在医务人员指导下积极参与低GI膳食的设计。根据患者的需要、饮食习惯进行个案设计, 从而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和依从性, 使患者从不知到认知, 严格控制饮食, 使饮食更加科学合理, 不仅可以保证患者营养平衡, 同时也保证了治疗效果, 从而有效预防并发症。

关键词: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糖尿病,血糖波动,低血糖症

参考文献

[1]钱荣立, 项坤三, 中国糖尿病指南[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75.

[2]杨月欣.食物血糖生成指数[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61.

[3]陈明道.餐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再认识[J].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9, 4 (23) :C13.

怎样自制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篇2

1.“粗”粮不要细作

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出发,控制粮食碾磨的精细程度非常关键。以面包为例,白面包的血糖生成指数为70,但掺入75%~80%大麦粒的面包则为34,所以,提倡用粗制粉或带碎谷粒制成的面包代替精白面包。

2.简单就好

在厨房可以“懒”点,蔬菜能不切就不切,豆类能整粒吃就不要磨。一般薯类、蔬菜等不要切得太碎或成泥状,多嚼几下,促进肠道运动,对血糖控制有利。

3.多吃膳食纤维

可溶性膳食纤维有许多种,饮食中多选择含丰富天然膳食纤维的蔬菜,如魔芋、芹菜、竹笋、木耳、菇类等。

4.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

普通的小麦面条血糖生成指数为81.6,强化了蛋白质的意大利细面条为37,加鸡蛋的小麦扁面条为55。饺子是北方常见食物,其蛋白质、纤维含量都高,也是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

5.急火煮,少加水

食物的软硬、稀稠、颗粒大小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都有影响。因此,除了营养治疗的特殊需要外,煮熟谷类不必太长时间。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越多,淀粉糊化就越好,其血糖生成指数也越高。

6.吃点醋

食物经发酵后产生酸性物质,可使整个膳食的血糖生成指数降低。在副食中加醋或柠檬汁,也是降低血糖生成指数简便易行的方法。

(编辑/李晋)

低血糖指数饮食疗法 篇3

经常碰到糖尿病病友问我这样的问题:“大夫, 请告诉我什么食物能吃?什么食物不能吃?”似乎只要避免吃所谓糖尿病病友的禁忌食物, 血糖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一样。每当碰到这样的情形, 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告诉病友:“只要总热量控制好了, 你几乎什么都能吃, 关键是每一种食物都要有一个合适的量。糖尿病饮食就是最健康的饮食, 不光糖尿病人应该这样吃, 每一个正常人也应该这样吃。”

众所周知, 对于糖尿病病友来说, 如何科学选择及合理搭配膳食是糖尿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不仅是一项保证血糖达标, 防治心、脑、眼、肾等血管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治疗措施, 也是尽情享受饮食文化, 增添生活乐趣, 提高生活质量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以往, 我们一直沿用食物交换法指导糖尿病人如何选择食物, 很多医生和糖尿病病友对此有一定认识, 这种经典方法在血糖控制方面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仅注意到化学上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相当, 没有考虑等量碳水化合物的不同类型以及其它食物成分对血糖的影响, 尤其是交换表没有反映出不同食物在血糖反应方面的差异。其实不要把糖尿病的饮食治疗看得有多难, 从营养学角度看来, 只要懂得科学搭配和食物生成营养原理, 有时候“懒”一点更容易降低食物的血糖生成——比如粗粮不要细作、蔬菜不要切、豆类整粒吃不要磨碎……这些饮食习惯上的“小窍门”都能大大减少身体降低血糖的生成。实际上它们都牵涉到糖尿病饮食治疗领域新近引入的一个概念:“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GI) ”。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Glycemic index, GI) 是指含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50克的葡萄糖在一定时间内 (一般为2小时) 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百分比值, 它是一个比较而言的数值, 反映了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 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

GI是由人体试验得来的一种食物能够引起人体血糖升高多少的能力, 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 一种利用碳水化合物升高血糖的能力进行分类的通过比较在食物中相同重量的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程度来划分的方法, 是评价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生理学参数。

国外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一个以食用低GI食品为主要膳食的群体, 对预防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健康意义。低GI膳食可改善糖尿病病友血糖, 降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 增高高密度脂蛋白, 可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不但有短期效应而且有长期的健康意义。

高GI的食物, 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 葡萄糖释放快, 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 也就是血糖升高的程度比较大;

低GI食物, 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 吸收率低, 葡萄糖释放缓慢, 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 简单说就是血糖升高的程度比较低。

因此, 应用GI, 合理安排膳食, 对于调节和控制人体血糖大有好处。一般来说只要一半的食物从高GI替换成低GI, 就能获得显著改善血糖的效果。

当GI在55以下时, 该食物为低GI食物;

当GI在55~70之间时, 该食物为中等GI食物;

当GI在70以上时, 该食物为高GI食物。

但是, 任何一种食物的GI值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包括:

1.成熟度。例如, 香蕉越成熟, 其GI值越高。这尤其适用于那些收获后还会继续成熟的水果。

2.食品的酸性。食品中含酸时, 就会降低人体消化这种食品的速度。消化速度降低意味着吸收更慢, 对血糖的影响也更有益。

3.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的个体差异。对五位受试者进行测试, 会发现他们对相同食品的反应各不相同。应以GI值为指导, 同时监测碳水化合物食品对您的影响, 特别是患有糖尿病时。

4.产品中面粉 (如果有) 的类型。产品中的精白面粉越多, GI值越高;粗粮面粉越多, 则GI值越低。

5.烹调时间。烹调过程使淀粉分子膨胀, 从而软化食品 (烹调时间越长, 食品越松软) , 使食品消化起来更容易, 吸收更快。GI值通常随烹调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6.其他成分。如果同时食用高G值食品和含有蛋白质或脂肪的食品, 碳水化合物的GI效果会比单独摄入时低, 因为脂肪和蛋白质会减缓其消化速度。同理, 低GI值的食品, 如果加入碳水化合物, GI值就会升高。

当我们知道了GI的以上知识后, 很多人能想到一个问题, 那么那些高GI的食物我们是不是就一定不能食用了么?例如, 西瓜的GI值为72, 可以归入高GI值一类。但是我们知道西瓜是一种健康食品。而且有研究证明, 适量的食用西瓜, 不会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这就说明了G高不一定引起血糖升高, 还要看食物中糖分的含量。为此, 1997年,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们Salmeron等提出了“血糖负荷 (glycemic load, GL) ”的新概念, 使糖尿病病友在合理选择及搭配饮食上, 更加直观简便易行。

GL将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 表示一定质量 (重量) 的食物对人体血糖影响程度的大小, 其计算公式如下:摄入食品中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重量乘以食品的G值, 再除以100。GL可以对实际提供的食物或总体膳食模式的血糖效应进行定量测定, 因此GL比GI更能全面评价食物引起血糖升高的能力。GL与GI值结合使用, 可反映特定食品的一般食用量中所含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数量, 因此更接近实际饮食情况。

当GL大于或等于20时为高GL, 提示食用的相应重量的食物对血糖的影响明显。

当GL在10~20之间时为中GL, 提示食用的相应重量的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一般。

当GL小于或等于10时为低GL, 提示食用的相应重量的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不大。

现在仍以上文的西瓜为例。我们知道西瓜的GI值较高, 现在算一下它的GL, 看看情况如何。

假如我们要吃一块3两的西瓜, 查食物成分表可知西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00 (2两) 中5.5克, 3两西瓜中所含的可利用碳水化合物为5.5×150/100=8.25, G值为72。西瓜的GL值计算如下:8.25×72/100=5.94, 也就是说3两西瓜的GL值小于10。这样一来, 我们就知道了一次吃3两的西瓜对血糖的影响并不大, 不是吗?

同理如果我们要吃一块1斤的西瓜, 查食物成分表可知西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00 (2两) 中5.5克, 1斤西瓜中所含的可利用碳水化合物为5.5×500/100=27.5, G值为72。西瓜的GL值计算如下:27.5×72/100=19.8, 约等于20。这样一来, 我们一次吃1斤的西瓜对血糖的影响就比较明显了。

此外, 梳打饼干的血糖指数也是72, 但其每100克含碳水化物约76克, 食用其3两 (150克) 中所含的可利用碳水化合物为76/100×150=114, 这3两苏打饼干的L=72×114/100=82.08, 对血糖的影响是很大的;而我们食用2 0克苏打饼干时, 其GL=72×76/100×20/100=10.944, 对血糖的影响很少。

所以通过应用GL我们就会知道, 将高GI值食品纳入饮食计划是可以的。也就是说, 对于任何食品, 糖尿病病友都是可以食用的, 只不过要严格控制食品的重量。切记, 拒食某些食品——尤其是高GI值的水果、蔬菜、粗粮和豆类, 您就可能会漏失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

低血糖指数饮食疗法 篇4

[关键词] 2型糖尿病;骨折;抑郁;焦虑;低血糖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42-01

2型糖尿病由于糖代谢障碍引起一系列的代谢改变,骨代谢出现异常,发生不同程度的骨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容易引起骨折。骨折后创伤激发的心理改变,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骨折治疗增加了难度,为达到早日治愈的目的不断强调血糖控制,易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由于患者心理改变,生活习惯亦发生重大变化,有时为了有效地控制血糖而出现偏差,甚至造成低血糖的发生。为此,笔者对糖尿病骨折患者的焦虑指数状态及其对低血糖的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伴骨折患者161例,均符合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男78例,女83例,平均年龄(67.8±4.5)岁,病程(12.7±5.8)年。其中上肢骨折8例,下肢骨折34例,脊柱骨折119例,骨科方面以手法整复、外固定及牵引等非手术治疗。同时随机抽取笔者所在科室同期30例非糖尿病骨折住院患者,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3±4.5)岁,其中上肢骨折2例,下肢骨折3 例,脊柱骨折2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骨折病变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情况

联合口服磺脲类及二甲双胍类或阿卡波糖78例,应用胰岛素,或联合二甲双胍类或阿卡波糖占135例。

1.3 低血糖评价标准

低血糖是指手指尖血糖检测血糖水平≤2.8 mmol/L[1]。

1.4 焦虑、抑郁指数评价标准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的标准分值[2]。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指数比较

糖尿病骨折患者组焦虑、抑郁指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骨折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低血糖与焦虑、抑郁指数关系

161例2型糖尿病伴骨折患者中发生低血糖21例,低血糖组的焦虑、抑郁指数明显高于非低血糖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焦虑、抑郁指数比较()

组别nSAS(分)SDS(分)

糖尿病组

非糖尿病组

非低血糖组

低血糖组161

30

140

2139.72±11.35

29.78±8.34※

33.43±12.56

41.12±10.61#38.73 ±8.13

28.68±5.63※

32.89±7.92

39.24±8.06#

注:与糖尿病组比较,※P <0.01;与非低血糖组比较,#P <0.05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骨折是一种严重创伤,给患者及其家属在经济及心理上均带来很大的压力。患者由于控制饮食,长期服药、注射胰岛素等带来的烦恼,对合并症的忧虑,对低血糖症状及各种合并症的防治措施所致副作用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所以,本研究糖尿病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指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骨折患者。同时创伤心理应激诱发胰岛素抵抗、糖异生和糖原分解增强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进一步升高,加重了血糖控制的难度。心理行为对糖尿病患者应激的影响结果显示,来自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各种应激事件对血糖控制产生不良影响[3]。糖尿病骨折患者中因骨科创伤愈合需要葡萄糖分解产生一定能量,保持一定血糖水平有利于术后康复,但当血浆血糖>11.1 mmol/L 时,组织修复能力减弱,同时蛋白质合成能力降低,使细胞免疫和体疫免疫能力下降,这些均导致骨折不愈合及继发感染。一旦感染形成,又促使糖尿病加重,同时骨科可使糖尿病加重,发生急性并发症或使原有慢性并发症加重。因此糖尿病的处理成为骨科康复成败的关键因素。由此在临床方面要求严格控制降糖,给患者带来压力,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这亦是导致糖尿病骨折患者组焦虑、抑郁指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骨折患者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糖尿病并骨折患者中,低血糖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指数高于非低血糖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患者发病早期仅血糖升高而无典型的症状或症状轻微,不影响工作、生活、娱乐等,对糖尿病潜在危险性往往认识不够,对治疗采取消极抗拒态度,生活上不加节制,对饮食不控制,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才有所醒悟,出现重大的心理变化,表现抑郁寡欢、情感脆弱、恐惧、消极、悲观、易于烦躁、激怒、焦虑等负性心理[4]。由于患者心理改变,生活习惯亦发生重大变化,有时为有效控制血糖而出现偏差,私下过量用药,大幅度减少饮食甚至不食,從而造成低血糖的发生;另一方面,为了达到早日治愈的目的,医护人员不断强调血糖控制,但糖尿病教育不到位,患有焦虑、抑郁的患者更易出现错误的理解,认为血糖愈低愈好,形成一种错误的心理暗示,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出现矫枉过正,出现了低血糖症状都在不意,甚至任其发展,直至低血糖,形成一种高血糖、低血糖交替发生的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治疗2型糖尿病并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当关注患者的心理,特别是其焦虑、抑郁状况,这样有助于治疗并防范低血糖的风险。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其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许曼音.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13 -417.

[2] 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75-578.

[3] 赵莉,刘艳华,殷伟.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卫生,2005,6(14):97.

[4] 游卫红,樊宏伟.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心态分析及健康教育方法[J].医药世界,2007,(2):58-59.

低血糖指数饮食疗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2型糖尿病病人120例, 男60例, 女60例;年龄40岁~50岁;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血糖稳定;未合并感染和酮症, 无影响营养代谢的疾病, 以饮食、口服降糖药或/和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治疗;均对调查的测定项目知情同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 两组病人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经济文化水平、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治疗, 观察组采取一般治疗结合营养干预。干预3个月后, 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低GI食物选择情况以及血糖、血脂的控制情况, 包括空腹血糖 (FBG) 、餐后2 h血糖 (P2hBG)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血清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 评价干预效果。

1.2.1 营养干预

研究者与病人面对面进行食物GI相关理论知识及其与糖尿病防治关系的宣传教育;向病人发放常用食物GI表及本研究选择的低GI食物分类膳食调查表;根据病人的食物选择实际情况, 结合病人的病情, 指导其依据食物的GI来选择低GI的食物合理搭配食用。为了有效地控制全天总GI值, 满足口味感以及保证机体营养均衡的需要, 与此同时特别强调:①在选择低GI食物的基础上注重食物的多样化;②鼓励能生吃的食物尽量生吃, 避免饭菜太熟过烂;③提倡粮谷类为膳食核心, 粗细搭配, 避免过于精细的原则。

根据食物GI的高低, 可将其分为3个等级[1]:GI>70为高GI食物, GI在55~70为中GI食物, GI<55为低GI食物。依据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表[1], 确定本研究选择的低GI食物及其食用量, 日食用量制订参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摄入量。

本研究选择的低GI食物分为7类, 摄入量为日食用量[2]。①全谷类食物或其制品:至少每日一餐;②薯类:摄入量不少于50 g;③未加糖的奶类:摄入量不少于250 mL;④豆类或其制品:摄入量大豆不少于25 g, 豆腐不少于125 g, 豆浆不少于500 mL;⑤新鲜水果:每日至少2种, 摄入量不少于200 g;⑥新鲜蔬菜:每餐有蔬菜, 特别是绿叶蔬菜, 每日至少3种, 摄入量不少于300 g;⑦其他低GI食品:如坚果类摄入量15 g以上。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Info6.04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 P<0.05;2) 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P<0.05。

1)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 P<0.05;2) 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P<0.05。

3 讨论

3.1 低GI膳食营养干预是糖尿病根源性防范措施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明显提高了低GI食物的选择频率, 有效改善了病人的膳食营养结构, 降低了全天膳食总GI值;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血糖和血脂明显改善, 均优于对照组。因此, 选择低GI的食物合理搭配食用不仅有效控制血糖, 降低血脂, 还可在控制全天总GI值的基础上, 满足口味感及机体均衡营养的需要。因此, 低GI膳食营养教育干预, 应是糖尿病根源防范的重要措施。

3.2 低GI膳食营养干预的社会经济效益

目前, 尽管以食物交换份法的营养教育在糖尿病临床中广泛开展, 但仍有很多糖尿病病人缺乏相关膳食营养的知识, 而导致营养不均衡, 其表现为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并存的现象。此外, 因食物交换法难以掌握, 致使相当一部分病人不能很好地掌握。另外, 最根本的问题是食物交换份法只是从食物, 如糖类食物在体内释放的能量多寡出发, 而没有考虑到食物对血糖变化影响的本质区别。食物GI知识的应用弥补了食物交换份法的不足, 是从糖类的性质、类型, 即食物的“质”出发, 说明不同的食物含糖类的结构不同, 对餐后血糖水平的影响也不同, 提醒人们在膳食选择中要注意辨别。食物GI知识简单、明了、清楚地告知病人, 通过食物GI大小的比较, 即可确定哪些食物可以适当多选, 哪些食物宜少选或避免, 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符合我国居民膳食选择习惯, 同时还能增加病人广泛而合理地选择食物的机会[3]。故食物GI知识易被人们接受、理解和掌握, 便于在医院和社区营养教育中广泛应用与推广。以社区为目标进行低GI膳食营养教育干预是投资甚效益甚高的强有力的营养保健措施, 对病人自己具有自然产生、无本万利终身受益的收效;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 在临床和社区糖尿病病人中, 开展食物GI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实践与推广低GI膳食模式, 对个人、家庭、社区糖尿病的防与治起着至关重要的根源性防范的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低血糖生成指数 (GI) 食物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血脂的影响, 为其在防治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及推广低GI膳食模式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 对照组采取一般治疗, 观察组采取一般治疗结合营养干预。干预3个月后, 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低GI食物选择情况以及血糖、血脂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7类低GI食物的选择均有明显增加, 其中6类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血糖和血脂明显改善, 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低GI食物的营养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 降低血脂, 同时可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低血糖生成指数,2型糖尿病,营养干预,血糖,血脂

参考文献

[1]杨月欣.营养配餐和膳食评价实用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52;244-251.

[2]薛建平, 盛玮.食物营养与健康[M].第2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9:162-181.

血糖指数在运动营养中的应用 篇6

一、血糖指数的概念

血糖指数(英文缩写为G1)是由加拿大营养学家于1981年首次提出的,表示含有50克有价值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相比,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餐后2小时)引起体内血糖应答水平的百分比值。用公式表示为:GI=(含有50克碳水化合物某食物的2小时血糖应答/50克葡萄糖的2小时血糖应答)×100%。它是一个比较而言的数值,反应了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以下时,可认为该食物为低GI食物;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75之间时,该食物为中等GI食物;当血糖生成指数在75以上时,该食物为高GI食物。高GI食物进入胃肠道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入血快、引起的血糖峰值高;而低GI食物则相反。

二、血糖指数在运动营养中的应用

运动前营养目标是充分保证糖元储备,维持血糖稳定,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进餐与运动之间的间隔不应小于2小时,要以碳水化合物食物为主,兼顾脂肪和蛋白质摄入,其能量组成比例约为3:1:1。建议选择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由于他们被消耗和吸收较慢,只能引起血糖水平和胰岛水平的逐渐上升。这种血糖水平更加平缓地逐渐波动,使能量释放也更加和缓,并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稳定血糖水平,是取得良好供能水平的秘密所在。

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中的储备量相当有限,最多可维持1小时中等强度的运动。运动中补糖,可以显著改善糖代谢环境,保持运动中血糖浓度,维持高的糖氧化速率,节省肝糖元,减少蛋白质消耗。最好选择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快速提升血糖水平的高克|碳水化合物,如甜饮料、果汁、饼干、面包等。不应选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进入血液上升速度也慢的低克|食物,如牛奶、蔬菜、果糖等。

运动后可以利用肌肉胰岛素敏感度及肌细胞膜对葡萄糖的渗透作用的增强,来增加糖元恢复速度。开始补糖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应该选择高克|的食物,尽快提高血糖水平。当血糖水平上升得非常快时,刺激身体产生胰岛素及糖酶,迅速将糖类运送到肌肉与肝脏,合成肌糖元和肝糖元。这对于促进糖元的恢复和超量恢复,提高人体的供能水平十分有益。

三、血糖指数在实际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决定血糖指数的因素有很多,食物的形式、加工的程度、淀粉中直链淀粉的比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食物的吸收,从而影响血糖指数。所以血糖指数的数据仅供参考。

2.过量摄入高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时,身体血糖水平剧烈上升,有可能造成胰岛素把太多的糖清除出血液,反而降低了血糖水平,使身体感觉到能量极为不足。

3.长时间运动时,既要选择高血糖指数的饮食补充能量,还要注意补充水分,更要避免因饮食造成的运动中的肠胃不适。

低血糖指数饮食疗法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社区所有65岁以上且参加2012年中心组织的老年人体检的人群, 共4983名, 其中男2355名, 女2628名。

1.2 方法

所有参与现场调查的医务人员均经过再次培训, 血压的测量采用标准汞柱血压计坐位右上臂测量3次, 以Korotkoff第I期音为SBP, 第V音为DBP。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为采集值。测量前, 至少休息10 min, 连续测量血压3次, 每次至少间隔30 s。测量身高、体重时去除鞋帽, 只穿单衣裤。身高、体重的测量使用医疗机构常用的身高体重计, 身高最小记录单位为1 cm, 体重的最小记录单位为0.1 kg。随机血糖的采血方法是选择左手无名指指尖两侧皮肤较薄处采血, 采血前将手臂下垂10~15 s, 使指尖充血, 待扎针后, 轻轻推压手指两侧血管至指前端1/3处, 让血慢慢溢出。

1.3 诊断标准

BMI分类标准:BMI<18.5 kg/m2为体重过低, BMI=18.5~23.9 kg/㎡为体重正常, BMI=24~27.9 kg/m2为体重超重, BMI≥28 kg/㎡为肥胖[4]。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 (WHO/ISH) 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SBP≥14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和 (或) DBP≥90 mm Hg。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考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随机血糖≥11.1 mmol/L诊断为糖尿病, 随机血糖<6.1mmol/L排除糖尿病, 在6.1~11.1 mmol/L为糖耐量受损。

1.4 统计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 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老年人BMI的分布

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最高的均是65~70岁, 分别达37.8%和8.7%;随着年龄的增加, 低体重 (χ2=24.68, P<0.01) 和正常体重 (χ2=21.97, P<0.01) 的比例明显上升, 超重 (χ2=29.26, P<0.01) 和肥胖 (χ2=10.65, P<0.05) 发生率明显下降。

2.2 BMI与随机血糖的关系

随机血糖<6.1 mmol/L组占37.5%, 6.1 mmol/L≤随机血糖<11.1 mmol/L组达54.3%, 随机血糖≥11.1 mmol/L组达8.2%。且随着BMI的增加随机血糖<6.1 mmol/L组的比例在明显下降 (χ2=30.48, P<0.01) ;6.1 mmol/L≤随机血糖<11.1 mmol/L组 (χ2=9.88, P<0.05) 和随机血糖≥11.1 mmol/L组 (χ2=20.19, P<0.01) 所占比例明显上升。

2.3 BMI与血压的关系

血压低于正常占0.1%, 血压正常者占70.5%, 血压高于正常者共占29.4%, 且随着BMI的升高, 血压正常的比例 (χ2=82.98, P<0.01) 在明显下降, 单纯收缩压 (χ2=41.78, P<0.01) 或舒张压升高 (χ2=15.09, P<0.01) 及收缩和舒张压均高于正常 (χ2=20.74, P<0.01) 的比例均在上升, 在超重和肥胖的老年人中血压高于正常的比例分别达34.2%和42.1%。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知, 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随着年龄的增加, 低体重和正常体重的比例明显上升, 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 与徐定修, 李嘉等的调查结果似有不同, 可能与本次调查对象男女均大于65岁, 而徐定修他们的调查对象男>60岁, 女>55岁, 年龄结构不同有关。本次调查也提示控制体重作为调节老年人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手段时必须考虑年龄因素, 只有在过度肥胖或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时才主张老年人减肥。

本调查发现, 知本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 在部分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前提下, 血压高于正常的仍达29.4%, 血压控制情况不容乐观。随着BMI的增加, 血压低于正常的比例下降, 且血压低于正常者集中在低体重的人群及极少数体重正常的人群;血压正常的比例随BMI的增加从82.8%下降至57.9%;单纯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及收缩和舒张压均高于正常的比例均明显上升, 在超重和肥胖的老年人中血压高于正常的比例分别达34.2%和42.1%, 说明BMI对血压影响明显。通过降低BMI就可以使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明显的下降, 超重和肥胖降低各种降压药物的效果, 对这类患者减肥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各种降压药物,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全文) 中建议体重指数应控制在24以下。

摘要:目的:通过测量本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的身高、体重、血压、血糖, 了解本社区老年人体重指数 (BMI) 与血压血糖的关系, 为社区防治高血压及糖尿病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在2012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时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糖, 并将数据输入电脑, 剔除极少数数据不全的病例,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在4983名老人中, 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最高的是6570岁, 分别达37.8%和8.7%, 随着年龄的增加, 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P<0.01) 。 (2) 在4983名老人中, 随机血糖<6.1 mmol/L组占37.5%, 6.1 mmol/L≤随机血糖<11.1 mmol/L组达54.3%, 随机血糖≥11.1 mmol/L组达8.2%, 随着BMI的增加各组随机血糖升高的比例也增加 (P<0.05) 。 (3) 在4983名老人中, 血压低、正常及高的人群分别占0.1%、70.5%、29.4%, 随着BMI的升高, 血压高于正常的比例在上升, 在超重和肥胖的老年人中分别达34.2%和42.1%。结论:控制体重作为调节老年人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手段时必须考虑年龄因素。BMI与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及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BMI与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关键词:老年人,体重指数,血压,血糖

参考文献

[1]姜伟, 黄翠平, 毛明珠, 等.胎儿宫内窘迫的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 2010, 39 (11) :78.

[2]刁纯青, 许庆松.胎儿宫内窘迫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9) :3210.

[3]张霞.胎儿不规则脐动脉血流频谱曲线临床意义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5) :448.

[4]徐恒, 戴卫平, 王诚建, 等.晚孕期脐带绕颈胎儿大脑中动脉和脐动脉阻力指标与比值预测胎儿窘迫[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 28 (12) :2207-2209.

[5]杨爱华, 曹雅琴, 郭敏.第二产程不可靠胎心监护图形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1, 1 (3) :423-425.超重和肥胖问题也是社区医师面临控制血压和血糖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为了解目前本社区BMI对老年人血压及血糖影响情况, 特开展了此项调查。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社区所有65岁以上且参加2012年中心组织的老年人体检的人群, 共4983名, 其中男2355名, 女2628名。1.2方法所有参与现场调查的医务人员均经过再次培训, 血压的测量采用标准汞柱血压计坐位右上臂测量3次, 以Korotkoff第I期音为SBP, 第V音为DBP。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为采集值。测量前, 至少休息10 min, 连续测量血压3次, 每次至少间隔30 s。测量身高、体重时去除鞋帽, 只穿单衣裤。身高、体重的测量使用医疗机构常用的身高体重计, 身高最小记录单位为1 cm, 体重的最小记录单位为0.1 kg。随机血糖的采血方法是选择左手无名指指尖两侧皮肤较薄处采血, 采血前将手臂下垂10~15 s, 使指尖充血, 待扎针后, 轻轻推压手指两侧血管至指前端1/3处, 让血慢慢溢出。1.3诊断标准BMI分类标准:BMI<18.5 kg/m2为体重过低, BMI=18.5~23.9 kg/㎡为体重正常, BMI=24~27.9 kg/m2为体重超重, BMI≥28 kg/㎡为肥胖[4]。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 (WHO/ISH) 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SBP≥14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和 (或) DBP≥90 mm Hg。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考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随机血糖≥11.1 mmol/L诊断为糖尿病, 随机血糖<6.1mmol/L排除糖尿病, 在6.1~11.1 mmol/L为糖耐量受损。1.4统计方法建立Excel数据库, 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2结果2.1各年龄组老年人BMI的分布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最高的均是65~70岁, 分别达37.8%和8.7%;随着年龄的增加, 低体重 (χ2=24.68, P<0.01) 和正常体重 (χ2=21.97, P<0.01) 的比例明显上升, 超重 (χ2=29.26, P<0.01) 和肥胖 (χ2=10.65, P<0.05) 发生率明显下降。2.2 BMI与随机血糖的关系随机血糖<6.1 mmol/L组占37.5%, 6.1 mmol/L≤随机血糖<11.1 mmol/L组达54.3%, 随机血糖≥11.1 mmol/L组达8.2%。且随着BMI的增加随机血糖<6.1 mmol/L组的比例在明显下降 (χ2=30.48, P<0.01) ;6.1 mmol/L≤随机血糖<11.1 mmol/L组 (χ2=9.88, P<0.05) 和随机血糖≥11.1 mmol/L组 (χ2=20.19, P<0.01) 所占比例明显上升。2.3 BMI与血压的关系血压低于正常占0.1%, 血压正常者占70.5%, 血压高于正常者共占29.4%, 且随着BMI的升高, 血压正常的比例 (χ2=82.98, P<0.01) 在明显下降, 单纯收缩压 (χ2=41.78, P<0.01) 或舒张压升高 (χ2=15.09, P<0.01) 及收缩和舒张压均高于正常 (χ2=20.74, P<0.01) 的比例均在上升, 在超重和肥胖的老年人中血压高于正常的比例分别达34.2%和42.1%。3讨论通过本次调查知, 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随着年龄的增加, 低体重和正常体重的比例明显上升, 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 与徐定修, 李嘉等的调查结果似有不同, 可能与本次调查对象男女均大于65岁, 而徐定修他们的调查对象男>60岁, 女>55岁, 年龄结构不同有关。本次调查也提示控制体重作为调节老年人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手段时必须考虑年龄因素, 只有在过度肥胖或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时才主张老年人减肥。本调查发现, 知本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 在部分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前提下, 血压高于正常的仍达29.4%, 血压控制情况不容乐观。随着BMI的增加, 血压低于正常的比例下降, 且血压低于正常者集中在低体重的人群及极少数体重正常的人群;血压正常的比例随BMI的增加从82.8%下降至57.9%;单纯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及收缩和舒张压均高于正常的比例均明显上升, 在超重和肥胖的老年人中血压高于正常的比例分别达34.2%和42.1%, 说明BMI对血压影响明显。通过降低BMI就可以使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明显的下降, 超重和肥胖降低各种降压药物的效果, 对这类患者减肥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各种降压药物,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全文) 中建议体重指数应控制在24以下。

[1]姜智, 陈敏, 魏华.中老年机关干部体重指数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09, 11 (6) :437-439.

[2]刘军, 路方红, 吴凡, 等.老年高血压与体重指数关系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5, 10 (25) :1172-1174.

[3]周凤春.6082例接受体检人员糖代谢异常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0, 4 (12) :138-139.

低血糖指数饮食疗法 篇8

关键词:中年人,体质量指数,高血压,血脂,血糖

肥胖是因脂肪层过厚, 体内三酰甘油囤积过量而出现的一种状态。WHO表明, 肥胖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疾病, 同时也是致残、过早死亡、影响人类生命质量的全球化卫生问题。在1948年, WHO将肥胖列入疾病行列, 并表示肥胖是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中风、部分癌症、高血压等的危害因素之一。社会的进步, 离不开中年力量人群的发展, 所以, 中年人的健康情况直接影响了社会经济及生产力的状态。而体质量指数 (BMI) 属于临床检测较为容易且预测性较好的指标, 因此, 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年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中年人BMI与高血压、血脂及血糖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健康体检的中年人2446例, 男1443例, 年龄36~54 (43.5±0.2) 岁;女1003例, 年龄35~53 (42.2±0.5) 岁。所有体验人员均在知情状态下配合本次调查。

1.2 方法

根据医院体检流程进行体检, 来院体验者先稍作休息, 待情绪稳定后, 在护理人员陪同指引下到达各科室, 由专业医师进行临床指标检查。

1.3 观察指标

(1) BMI:以体检人员的身高及体质量进行计算。依照2001年我国成年人肥胖与超重BMI标准[1], 正常为BMI<24kg/m2;超重为BMI 24~28kg/m2;肥胖为BMI≥28kg/m2。超重与肥胖为BMI异常, 赋值为1, 正常为0。 (2) 血压检测:采用常规袖套式检测血压, 收缩压 (SBP) ≥140mm Hg (1mm Hg=0.133k Pa) 和 (或) 舒张压 (DBP) ≥90mm Hg。据国内外对高血压亚型进行分类,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SBP≥140mm Hg, DBP<90mm Hg) 并赋值1、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SBP≥90mm Hg, DBP<140mm Hg) 并赋值2、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 (SBP≥140mm Hg及DBP≥90mm Hg) 并赋值3, 正常为0。 (3) 血糖及血脂检测:体检人员在禁食12h后采集静脉血, 通过生化分析测定,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2007年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 6.1mmol/L<空腹血糖 (FPG) <7.0mmol/L为FPG受损, 以上情况被称为高血糖, 赋值为1, 正常为0;有糖尿病史和 (或) FPG≥7.0mmol/L为糖尿病 (DM)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三酰甘油≥2.26mmol/L;血清胆固醇≥6.22mmol/L, 任意出现1种情况, 即为高血脂, 赋值为1, 正常为0。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分析

男性患者的BMI和超重、肥胖情况及超重和肥胖患者高血压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女性比较, *P<0.01

2.2 不同性别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及超重、肥胖检出率比较

中年男性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注:与女性比较, *P<0.05

2.3 BMI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三高综合征的关系

2446例中检出BMI异常1123例, 正常1323例。BMI正常人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综合征发病率均低于BMI异常人群,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

注:与BMI正常人群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 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也在快速增长, 逐渐趋于年轻化。中年人是国家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生产力, 而中年人也因经济压力或社会压力的增加, 过度的将精力用于工作中, 从而疏忽了自身的健康, 肥胖人群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男性更为明显。本结果表明, 在2446例体验者中, 中年男性超重及肥胖者占男性体检者的47.5%及12.9%, 女性超重及肥胖者占女性体检者的占22.0%及3.1%, 可见男性超重及肥胖现象要明显高于女性。同时男性中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的数量高于女性人群, 据有关资料报道, 这种现象是因多数中年女性处于绝经前期或更年期, 雌激素对于预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有一定作用[3]。在本文中, BMI异常人群中,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三高综合征的患者发病几率相较BMI正常人群要明显升高, 且男性的升高比例高于女性。其原因是男性与女性出现的超重及肥胖相关, 同时又与中年男性多忙于工作、忽视健康、交际应酬多、保健意识差及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有关。因此, 中年男性健康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需采取多条途径来树立健康意识, 增加保健常识, 转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 BMI是临床上最易取得的指标, 也是代谢综合征的最鲜明的危险因素, 通过对生活中不健康的方式进行转变, 可有效的调控BMI的状态。所以, 适量运动、合理膳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工作方式, 将体质量控制于一个健康的状态, 可预防及减少不良慢性疾病的发病率, 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吴继卫, 张明霞.城镇职工体质指数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4) :652-654.

[2] 徐永太, 潘静静, 赵景志, 等.河南省某地区农村居民肥胖指标与血压及高血压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47 (1) :91-94.

低血糖指数饮食疗法 篇9

当血糖水平降得过低(低于2.8毫摩尔/升)或下降速度过快,可导致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反应常见于用胰岛素治疗或采用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引发低血糖反应的常见原因是胰岛素使用过量、胰岛素注射时间错误、饮食摄入量不足、未能按时进餐、运动量增加但未及时调整饮食或胰岛素用量、空腹运动、空腹饮酒和滥用口服降糖药等。

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出现非常快,不同个体的表现也有差异。大致有以下情况:头晕、头痛、心慌、手抖、过度饥饿感、出汗、面色苍白、行为改变或异常(如烦躁、哭喊、易怒、富有攻击性)、口唇麻木、针刺感、全身乏力、视物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神志不清、全身抽搐、昏睡、昏迷等。如不及时抢救,延误6小时以上,将进一步损伤心、脑、肾等主要脏器,危及生命。

出现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吃“糖”

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吃“糖”,快速升高血糖水平。可采用普通饮料(雪碧、可乐、果汁等)、糖果(水果糖、奶糖、巧克力糖)、糖水(温开水冲白糖或葡萄糖25~50克)、口服葡萄糖片、蜂蜜或果酱等。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措施。

?1.神志清楚、低血糖反应轻者,可立即口服上述食品;低血糖反应重者,还需要增加口服碳水化合物的量,如馒头(或面包)25克或水果1个。

?2、注射长效胰岛素者,为防止低血糖反应反复出现,可加食牛奶或鸡蛋等,补充吸收较慢的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3、已出现神志障碍但尚有吞咽能力的糖尿病患者,可将白糖或葡萄糖放入其口颊和牙齿之间,使之溶化后咽下。

?4、已出现昏迷的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喂食,防止喂食不当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若糖尿病患者服糖5分钟后,仍无法改善症状或情况变得更糟,应立即吃更多的糖。如果10分钟内仍然无改善,不要犹豫,应立即送医院抢救。如果已经纠正了低血糖,还要在下一餐前吃少量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点心或水果、牛奶等,以预防血糖再度降至最低点。

四条措施,预防低血糖反应

?1、应确保糖尿病患者每餐摄入足量的复合型碳水化合物(各类主食),严格按时进餐。如果因某些特殊情况(如在旅游途中)使进餐时间延迟,可先吃些苏打饼干、面包片和水,以补充能量,防止血糖降低。

2、糖尿病患者平时应就医随访,由医生检查胰岛素或降糖药的剂量,防止用量过大。

?3、糖尿病患者如果活动量较平时增大,在活动前要摄入额外的碳水化合物,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物,便于随时纠正低血糖反应。

?4、避免空腹饮酒,这一点对采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空腹饮酒可能刺激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导致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患者如果需要饮酒,在饮酒前先摄入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如餅干、面包等。

? 此外,经常出现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应做好记录并询问医生可能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使用胰岛素或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尤应注意。

tips: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

糖尿病患者要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上面写清姓名、住址及用药等情况,便于及时得到抢救。

* 于 康

*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临床营养杂志》副总编,国家卫生计生委营养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营养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健康管理及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低血糖指数饮食疗法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1.5岁。80例重症患者中,高危手术31例、外伤22例、脑血管意外1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9例。

1.2 方法

1.2.1 对重症监护患者的监护

患者在重症监护24 h内,每隔2h使用血糖检测仪及试纸检测1次毛细血糖,并在24 h内完成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的评分。此外,对重症监护中的患者要记录其体重指数、呼吸机的撤机时间、脏器的衰竭情况、CRRT的使用情况、重症监护的时间以及1个月后的转归情况等。

1.2.2 对重症监护患者的血糖进行调控

将其控制在6.1~8.3 mmol/L范围内。患者单次血糖升高,对其静脉注射胰岛素约3~8 U;连续2次血糖升高>11.1 mmol/L,对其持续进行胰岛素静脉泵入,依据血糖监测,从起始量2~10 U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当患者血糖低于4 mmol/L时,停止注射胰岛素,必要时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1.2.3评估指标观察记录这些患者在24 h内每隔2 h的血糖变化情况,并计算血糖不稳定指数、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标准差、平均值、变异系数以及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糖不稳定指数:连续的血糖测量值之间的方差除以相对应的时间差的综合;最大血糖波动幅度:24 h内,最大血糖和最小血糖只差;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患者24 h的波动幅度>1个血糖标准差的血糖波动,依据第一个有效的波动方向统计血糖的波动幅度,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就是所有血糖波动幅度的平均值。

血糖高于8.3 mmol/L定义为高血糖,血糖低于3.3 mmol/L定义为低血糖,高血糖发生率是高血糖例次除以测血糖的总例次,低血糖发生率是低血糖例次除以测血糖的总例次。

1.2.4 各项指标评估患者预后的准确性

运用ROC曲线判定A-PACHEⅡ评分、患者血糖不稳定指数、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标准差、平均值、变异系数以及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以及这些参数对预后评价的准确性(ROC曲线下方面积作为评价标准,若下方面积<0.5,则无诊断价值;在0.5~0.7之间说明诊断有较低的准确性;0.7~0.9之间说明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0.9则说明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1.2.5 血糖不稳定指数与上述评估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Pearsom相关性判定血糖不稳定指数和APACHEⅡ评分的相关程度。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结果

80例重症患者中,30例死亡,总病死率为37.5%,APACHEⅡ评分27分,患者刚实施重症时平均血糖约为10.8 mmol/L,平均血糖不稳定指数100.1(mmol/L)2/L/d,血糖平均值8.4 mmol/L,平均最大血糖波动幅度10.3 mmol/L,平均血糖标准差2.9 mmol L,平均变异系数0.4,以及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6.3 mmol/L;高血糖的发生率为45.9%,低血糖的发生率为1.7%,多脏器的功能衰竭发生率66.1%,CRRT的使用率为32.1%,平均患者实施重症监护时间9.2 d。

2.2 ROC曲线对患者预后的评价

血糖不稳定指数、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的AUC在0.7~0.8之间,且血糖不稳定指数的AUC最大,对患者的预后情况判断有一定的准确性,并且以上几项的AUC均>血糖平均值的AUC,所以血糖对患者预后情况没有预测价值。见表1。

2.3 血糖不稳定指数和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的分析如下

血糖不稳定指数和APACHE评分显著相关,且回归方程为APACHEⅡ评分为0.097*血糖不稳定指数+16.481,见图1。

3 讨论

该研究表明,重症患者通过血糖控制策略,得出血糖不稳定指数在预测患者1个月预后有一定的准确性。血糖不稳定指数在预测方面优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等指标参数。根据血糖不稳定指数和APACHEⅡ评分相关性可得出,血糖不稳定指数可以作为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良好指标。

血糖不稳定指数对于评估重症患者预后的情况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血糖水平和重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也有一定的联系,经进一步的验证发现,患者血糖浓度<4.5 mmol/L时,患者的血糖水平和APACHEⅡ、多巴胺等的用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系数达到0.828,据此可得,当重症患者的基础血糖浓度<4.5 mmol/L时,血糖水平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密切的关系,这时,低血糖是对患者病情判断的极重要的指标,病情越严重,患者的血糖水平可能越低,预后的情况不太乐观。

经该文研究发现,重症监护患者入院24 h内,血糖不稳定指数与患者预后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在日后重症患者的治疗、观察过程中,除了注意患者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标准差、平均值、变异系数以及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还要重点观察患者的血糖不稳定指数,以帮助医生护士全面了解重症患者病情状况,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Brunkhorst FM,Engel C,Bloos F,et al.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and pentastarch resuscitation in severe sepsis[J].N Engl J Med,2008,358:125-139.

[2]Meyfroidt G,Keenan DM,Wang X,et al.Dynamie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glucose time series during the course of critical illness:effects of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and relative association with mortality[J].Crit Care Med,2010,38:1021-1029.

[3]张兰英,王东东,张翠玲.急性脑血管并患者入院时血糖、尿素、白细胞与预后的关系[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8):1083-1084.

[4]惠雅琳,陆育红,汪瑛.脑损伤及脑血管意外90例血糖监测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5):631-632.

[5]蒋玉,李春明.急性脑出血血糖监测及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71-72.

上一篇:儿童教材下一篇:生态景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