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材

2024-10-25

儿童教材(精选12篇)

儿童教材 篇1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这是它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对于小学语文,笔者认为,还应该具有儿童性,即回归儿童。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贴近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凸显它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尤其是现在各省根据课程标准和实际情况自编教材,实现了教材编写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以现有的语文教材为例,所选的课文就注重了对学生美的教育和语感的训练,这就是体现语文思想性和工具性的地方。

但是我们发现,教材过于追求语言的美感,文字的精准,结果反而使它远离儿童,失去童真、童趣。有些课内阅读文本晦涩难懂,但这些内容往往需要学生背诵。不理解的内容课堂教学如何实现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的大量介入乃至灌输。如此一来,学生的主体性就无法体现出来。从这一层面讲,它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只有做到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才能使教学效果更优。那怎样才能使教学效果更优呢?

1.教材内容应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农村孩子的教材要反映他们熟悉的农村生活,让他们有一种亲切感、认同感,这样学生就能与文本充分地对话,学习的感受也会特别深刻。笔者任教的学校地处农村,孩子们对反映农村生活的课文特别有感情。有一次,我正在教《金蝉脱壳》这一课,课前几个男同学竟上树取下了几只金黄的蝉壳。上课时,他们将蝉壳放在桌面上,引来了许多同学关注的目光。笔者索性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观察,根据蝉壳让他们想象蝉脱壳时的动作,然后再学习课文。这节课孩子们全员参与,兴趣盎然。

2.应注意教材难度的循序渐进和教材内容的连贯性。由浅入深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对于学生学习确实有难度的课文应先放一放,待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再编入课本。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教师教起来也不吃力。同时,教材前后的内容应保持连贯,让学生读起来不觉得有跳跃性,从而易于理解掌握。

3.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也应考虑儿童因素。儿童一般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接受得较快,教材的编写可遵循这样的规律。事实上有些教材做得也很好。如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插图比较多,而且色彩鲜艳、线条饱满、富于动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实,我们不仅可以从固定的视觉效果上刺激学生的感官,还可以从声音和影像等方面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随教材附带录音和录像带,学校配以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实时播放或随机欣赏,此举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4.拓展教材的外延,回归儿童本义。我们知道,小学阶段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补充教材内容来实现大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校应根据需要编写校本教材。笔者认为,学校可以有计划地编制语文实践教材、编写学生阅读教材等。在编制过程中,要考虑到儿童的身心特点。如编制语文实践教材时,考虑到儿童喜欢动手,我们可以设置“动动手、说说话”“小小实干家”这样的环节,让他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培养语感,形成能力。

小学语文姓“小”。我们的小学语文工作者只有多关注儿童,多研究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才能使语文真正回归儿童,构建出和谐的语文课堂。

儿童教材 篇2

三年级儿童诗诵读篇目

1、种太阳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 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 播种一个 一个就够了

会结出许多的,许多的太阳 一个送给南极 一个送给北冰洋 一个挂在冬天 一个挂在晚上 到那个时候 世界每个角落 都会变得 温暖又明亮

2、太阳是甜的

彭俐

我的生日蛋糕,好圆好大,金黄金黄,就像是一颗太阳。

我把我的“太阳”切了,分给每个小朋友; 你一口他一口,每人都有一口阳光。

太阳是甜的,不信你就尝尝。

3、云彩的脚步最轻

罗英

姓名:

云彩的脚步最轻,比风的脚步还轻呢。不信,你听,它从你的头顶走过,一点声息也没有; 只有高飞的风筝看见了,努力追逐它的脚步; 只有美丽的小鸟看见了,叽叽喳喳,追赶着它的身影„„

3、流 星

它嫌天上的伙伴太多太亮,显示不出自己的光芒,下决心离开大伙,去另找一个地方。它撒开腿,向前猛冲猛闯,为了显示自己,一条尾巴拖的好长好长。谁知道啊,一头跌进了黑暗,再也见不到它的闪光。

4、大太阳的小房子

王宜振

太阳很大 房子却很小很小

谁要是不信 请往露珠里瞧瞧 一个又红又大的太阳 躲在小小的露珠里微笑

班别:三(3)班 也许太阳会变魔法

7、星 星 在天上很大很大 妈妈告诉我,走进小小的家 星星就像顽皮的小眼睛,就变得很小很小 在天上眨呀眨。

5、剪一缕阳光

老师告诉我,彭 俐

星星就像璀璨的小钻石,太阳——

在空中闪呀闪。梳着金辫子的姑娘

她那纤细的发丝 我抬起头,随风飘舞 没有看到顽皮的眼睛,逗弄得小鸟啁啾 也没发现璀璨的钻石,泉水叮当

只看见

太阳的金辫子—— 一点、两点、三点,好美好长

几个可怜的小身影在 谁能把它剪下来呢 灰白的天空哆嗦。是院子里的大槐树

是我家的百叶窗

8、星月的来由

顾 城

让我剪一缕阳光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但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6、总得有人去

它透出了天外的光亮,【美国】谢尔.希尔弗

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斯坦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9、变来变去的天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郭英州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云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打扮好出门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悄悄地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给天空戴上面具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今天的天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是只兔子

编辑:劳洁丽老师1

是只狮子 是只大象 是只绵羊 是只鸭子 „„ 今天的天 有一张 变来变去的脸 它的秘密 只有云知道

10、蓝天和海

黄基博

海是地上的蓝天,风吹着渔帆飘动,像朵朵浮云。点点渔火,是眨眼的星星。

蓝天是天上的海,风吹着朵朵浮云,像渔帆飘动。眨眼的星星,是点点的渔火。

11、都是他不好

林焕彰 风是个坏孩子,不肯读书,只爱捣蛋。我在灯下看书,他就趁我不注意,来敲敲我的窗户; 当我抬头望外看,他马上就溜走了。等我再低头看书的时候,他又来了,害我不能专心读书。

12、春 天

谢武彰

风跑得直喘气 向大家报告好消息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花朵站在枝头上 看不见春天

就踮起脚尖,急着找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花,不知道自己就是 春天

13、春妈妈的三个小姑娘

潘仲龄

春妈妈回来了,带来了三个淘气的小姑娘。

雷姑娘天天敲着鼓儿玩,敲醒了天空,敲醒了田野,敲醒了沉睡的山岭和村庄。

雨姑娘天天洒着水儿玩,洗绿了大树,洗青了小草,洗红了花朵的脸儿一张张。

¤劳老师寄语:孩子们,每日一诵,积累语言,你会走向更快乐的童年!

风姑娘天天吹着气儿玩,吹柔了树枝,吹长了青草,吹得春天朝前长。

春妈妈回来了,带来了三个能干的小姑娘。

14、图画书和它的插画 夏天的田野

一本七彩斑斓的图画书

飞翔的小鸟们 细细地读着 一遍又一遍

看那两只鸟儿 被动人的情节吸引 呆呆地站着 成了书中最美的插图

15、风和小树

王亨良

哗啦啦

风用透明的大翅膀 拍打着小树的叶子

真疼

小树叫了一声 想去追它

可怎么也迈不动腿

姓名:

我批评风 不该这样欺负小树

风回答说 我看它静得寂寞 就跟它开起了玩笑

16、快把窗子打开

林武宪

阳光在窗外 站着,春风在窗外 呆着,別让他们等得太久啊,赶快把窗子打开!

赶快 把窗子打开!好欢迎 活泼的春天 进来,欢迎春天的气味,欢迎春天的光彩。让青山、绿树 把窗子打扮起來!

春光在窗外 嚷着,春天在窗外 等着,欢迎它们一起进来呀,赶快把窗子打开!

17、门前的小溪

班别:三(3)班

韦 娅 聚着云彩 山脚下的小溪,聚着太阳 曲曲弯弯,聚着花朵 绕过我家的门前。也聚着小伙伴的脸

一张一张 清清的,淡淡的,唱着丁冬的歌儿,偶尔

说着丁冬的语言。也有小飞机——蜻蜓 我问小溪从哪儿来,聚集在此 她却忙用树叶遮住眼,真是神奇 哟,跑得好远。我想把这聚宝盆

抱回家 瞧,那边溪水深处,可妈妈说 闪闪忽忽,不能抱

是一群星星,一抱聚宝盆就破了 在水中悄悄洗脸„„

20、花 篮

18、湖

陈顺雪

好大的一面镜子,用嫩嫩的柳条 一只蝴蝶飞过来,用含苞的野花 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编织成一个花篮 看看身材好不好。我要把开冻的河水 一只青蛙跳过来,芬芳的绿林 打破了镜子,装在里面 蝴蝶急得大声喊: 即使冬天来到 我的衣服破了!篮子里的春天也会盛开我的衣服破了!

21、壁 虎

19、池 塘

林良 罗 英

壁虎,壁虎,池塘 你喜欢在墙上散步。是一个聚宝盆 你爬墙好像走马路,聚着蓝天

一定是学了中国功夫。

编辑:劳洁丽老师2

你一伸舌头,就能捉住一只小蚊子。你一缩舌头,蚊子就进了你的肚子。你吃东西又准又快,像嘴馋的人,在饭桌上抢菜。

22、毛虫和蛾子

顾 城

毛虫对蛾子说: 你的翅膀真漂亮。蛾子微笑了,是吗?

我的祖母是凤凰。

蛾子对毛虫说: 你的头发闪金光。毛虫挺自然,可能,我的兄弟是太阳。

23、小鸟读书

姜华

树叶是小鸟的书,从早读到晚; 鸟儿的欢叫是它们 读书的声音; 每翻一页,都唱出一个音符。我知道,小鸟读书和我们不一样,它们是在唱着读„„

24、鸽子

林武宪

鸽子在天上绕圈子 把自己的家当圆心 绕了一圈又一圈 绕了一圈又一圈 圈圈越绕越大 不论它飞多久 不论它飞多远 家 永远是圆心

25、沙滩上,有一条小鱼刘丙钧

退了潮的沙滩上,有一条小鱼,使劲地张着嘴巴,无力地摇着尾巴。

小鱼,小鱼 你是迷路了吗? 还是淘气啦? 不敢去见妈妈。

我把小鱼放回海里—— 小鱼,小鱼,让浪花送你回家吧,妈妈一定在找你,你看,天都快黑啦。

26、蝌蚪

李昆纯

¤劳老师寄语:孩子们,每日一诵,积累语言,你会走向更快乐的童年!

青草池塘绿茵茵,小蝌蚪,墨晶晶,一湾湾,一片片,一群群。

扭扭摆摆,在游春,多像五线谱上跳动的欢音。

快卸去尾巴,系上绿裙,待明日——

稻花深处,十里蛙声„„

27、小猴发表演说

薛卫民 听说,人类的祖先,也曾住在森林里。那时,他们在树上栖息,大树把人类高高地举起。

可人类的子孙,竟是这样没出息—— 如今上树爬高的本事,根本不能跟我们猴子比!就连争争抢抢的奥运会,都不敢设爬树比赛,怕我们猴子看了瞧不起!

28、鱼的幻想

金 波

春满大地,到处很美丽。

花儿在笑,姓名:

鸟儿在飞,兔子在跑,虫儿在叫。

鱼儿也想游到岸上,变成小狗,变成小鸡,哪怕变成一块石头,也要看一看,这大地有多么美丽。

29、牵牛花

金子美铃

蓝牵牛朝着那边开,白牵牛朝着这边开。

一只蜜蜂飞过,两朵花。

一个太阳照着,两朵花。

蓝牵牛朝着那边谢,白牵牛朝着这边谢。

就到这里,结束啦,那好吧,再见啦。

30、树

梁世荣

如果我是一棵树

妈妈再不会责骂我弄脏衣服了 小麻雀会柔顺地在我臂上

班别:三(3)班 挂一串音符 流了下来。顽皮的蝴蝶啊

悄悄滑一线尘光

小动物们见了,松鼠则在我身上左右跳跃 走到亭子里,编一网树阴

一起玩耍,嘻!还有可恶的啄木鸟 小亭子有了伙伴,用他的尖嘴咯咯向我搔痒 不再孤独,不再寂寞。

31、芦花

陶天真

33、打水的小姑娘

秋天一到

关登瀛

村外河滩上的芦苇 条条小溪,聚成了小河,就忙着给我们写信 打水的小姑娘,那些灰白色的小小信笺 你提的什么?

清晨,我提一桶金色的玫瑰,落在树枝上 傍晚,我提一桶柔和的月色;落在屋顶上 春天,我提一桶鸟儿的歌,落在草垛上 秋天,我提一桶金色的果。落在行人的衣裳上

34、捉迷藏

收到这样美丽的心 圣野

我们该怎么回呢 小妹妹跟风

捉迷藏

32、小亭子

蘑菇,小妹妹问风: 是一个寂寞的小亭子。藏好了没有 没有朋友,呆了好一会 很孤独。没有听风说话儿

小妹妹就从墙角后 白云姐姐见它 跳出来找风 这么难过,找来找去找不到 心里一酸,眼泪哗啦哗啦地,忽然“嘻”的一声

编辑:劳洁丽老师3

风在一棵树上笑起来了 有一张树叶子没站稳

给风一笑 掉下来了

小妹妹连忙跳过去 把叶子捉住,问它: 风呢?

叶子红起脸孔说: 我也不知道!

35、午 睡

雪 野

云在天上飞累了 就来到水中 打个盹儿 团着身子

划水的青蛙 还以为这是一床 白白软软的 大棉被

青蛙睡了 睡在软软的云上 云也睡了 抱着青蛙 躺在凉丝丝的 河床上

36、给小懒惰画个像

任溶溶

从前有个小懒惰,爱把懒话说。穿件衣服很简单,他说麻烦多: 早晨起来得穿上,晚上又得脱; 天热衣得得减少,天冷得加多。要是身上长了毛,那,那,多快活„„

还有吃饭也麻烦,烧饭得生火,得了还得洗碗筷,还要刷饭锅!干脆住在树上面,饿了吃水果。只要爪子抓来吃,手也用不着。干脆长条大尾巴,只要把树拨。水果自己掉下来,直往嘴里落„„”

我来给他画个像,就照他所说,请大家来看一看: 他呀像什么?

37.开满鲜花的头

【意大利】贾尼.罗大里

如果头上不长头发,种满鲜花该是怎样的景象? 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心地善良,谁心情悲伤。前额长着一束玫瑰花的人,不会做坏事。

头上长着沉默的紫罗兰的人,有点儿黑色幽默。

顶着一头零乱的大荨麻的人呢?

一定思维混乱,每天早晨徒劳地 浪费一瓶或两瓶头油。

38、难

¤劳老师寄语:孩子们,每日一诵,积累语言,你会走向更快乐的童年!

【保加利亚】博塞夫 玛丽卡上学迟到了,可这究竟是谁的不好? 她的难处有三条: 第一,我早上起不来,这得怪被窝把我拉太牢!第二,要怪牛奶太烫,一口两口喝不了!第三,我总得照照镜子吧,我的发辫是边走边编的,到校门口才好不容易把它编好!

钟不等我,都怪它,钟不等我,是钟不好„„

39、找梦 我一睡觉 梦就来了。我一醒来,梦就去了。梦从哪里来? 又到哪里去? 我多么想知道,想把他们找到!在枕头里吗? 我看看——没有。在被窝中吗? 我看看——没有。关上门也好,关上窗也好,只要一合眼,梦就又来了。40、我的影子

姓名:

有时变大,有时变小,影子老跟着我,总也摔不掉。我走他走,我跑他跑,跑到树阴下,影子不见了。

刚离开树阴,它又紧跟着,走到河边,影子掉进河里了。也好,也好,它时时躺在地下,想必太脏了,正好让它洗个澡。

41、明天要远足

方素珍

翻过来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海 真的像老师说的 那么多种颜色吗?

翻过去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云 真的像同学说的 那么洁白柔软吗?

班别:三(3)班

于是,全世界突然对我微笑起翻过来 来。翻过去 绿树对我招手 唉—— 花儿对我挤眼 到底什么时候 小鸟儿在枝头吱喳叫 才天亮呢? 小草儿们弯腰齐声问我好

而我只不过暗暗下了决心

42、为天量身高

从今要做个好孩子,子 鱼

就这样,突然间,什么 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没有人知道

天到底有多高

44、放假了

舒 兰

这让大地感到不可思议 放假了

决定请小孩子帮忙丈量 小花朵们都跑出来了 丈量 有的喜欢爬山 天到底有多高 有的喜欢玩水 小孩子放起风筝 她们到哪里 拉 哪里就漂亮起来了 长

线

放假了

小星星们也都跑出来了 天

有的在黑森林里捉迷藏 量 有的去银河游泳 身

他们到哪里 高

哪里便热闹起来了 “站好,别乱动哦!”风筝说

45、雷公公和啄木鸟

没动 圣 野

我装雷公公,43、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轰轰轰!洪建全

去敲奶奶的门,今天,我偷偷做了一件事

敲了老半天,编辑:劳洁丽老师4

敲得越是响呀,里面越是没有声音。

我做啄木鸟 笃笃笃

请奶奶给我开开门,奶奶奔出来,像闪电一样,欢欢喜喜接小孙。

奶奶,奶奶,雷公公声音大,为什么听不见? 啄木鸟声音小,为啥倒听得见?

奶奶告诉我,当我像小强盗的时候,她的耳朵就聋了; 当我像小客人的时候,她的耳朵就不聋。

46、用什么写作

【德国】]雷丁 我的一个儿子 把我的打字机 搞坏了。

“教我现在用什么写作?”我问他。他说: “你一贯用什么 就用什么。” “用手吗?” 我问。

“用心,”

他说,“而且如果可能的话,还用一点脑。”

47、蜡 笔 画

谭旭东 我用小小的蜡笔,画了一幅小小的图画。画里有妈妈的笑声,妈妈的笑声引来了小鸟。小鸟儿站在门前的树上,伸着脖子亲切地问好。

我用小小的蜡笔,画了一幅小小的图画。画里有爸爸的歌声,爸爸的歌声引来了白云。白云儿飘在屋顶的天空,展开彩裙快乐地舞蹈。

48、爸爸的剃须刀

雪 野 爸爸的剃须刀 像一台收割机 每天清晨 从脸的这边 开到 脸的那边 呵呵地收割

昨晚长出的 黑黑的稻谷 可惜呀

¤劳老师寄语:孩子们,每日一诵,积累语言,你会走向更快乐的童年!

黑黑的稻谷 还填不饱 蚂蚁的肚子

49、削铅笔机

林为庆

爱吃铅笔的家伙 刷刷刷 一支铅笔

很快就吃掉一些了 可是 你不是妈妈 我喜欢从前 妈妈坐在我身边 慢慢帮我削铅笔 把笔心削尖

50、打呼噜的爸爸 爸爸的肚子 好大好大

爸爸睡觉的时候 滚来

一阵海啸般的 鼾声

有风卷浪涌之时 也有风平浪静之时

爸爸 你的肚子里 是不是 装着一个大海

51、拉 链

姓名:陈木城

天空,有一件蓝色的夹克 飞机飞过去了—— 把白色的拉链拉上了

大地,有一件绿色的外套 火车来来去去 把拉链拉上又拉下

我们家,是一件温暖的大衣 爸爸妈妈吵架时 把拉链拉开了 淘气的弟弟跑跑跳跳 把拉链轻轻地拉上

52、家

杨 唤

树叶是小毛虫的摇篮,花朵是蝴蝶的眠床,歌唱的鸟儿谁都有一个舒适的巢,辛勤的蚂蚁和蜜蜂都住着漂亮的大宿舍,螃蟹和小鱼的家在蓝色的小河里,绿色无际的原野是蚱蜢和蜻蜓的家园。

可怜的风没有家,跑东跑西也找不到一个地方休息;

飘流的云没有家,天一阴就急得不住的流眼泪。

班别:三(3)班 小弟弟和小妹妹最幸福哪!妈妈累了,坐下来就有妈妈爸爸给准备好妈妈睡了„„ 了家,我得安静!

在家里安安稳稳地长大。我不叫小狼满地转悠,我在一边儿静静坐着。

53、爱的唠叨

老是埋怨妈妈唠叨,我想大声读书,什么事一说再说,我想拍球,真是讨厌!我想哈哈大笑,我想唱歌儿,最近妈妈去旅行,我要做的事儿多多了,也把唠叨带去了,但是妈妈睡着了,我的耳根很清静,我得静悄悄。想妈妈的心却很忙!

56、长大以后

渐渐地我发觉,【阿根廷】荣凯最关爱我的人,妈妈,就是唠叨的妈妈。当我长大了,我要搭一个长长的梯子,54、眼睛 一直通到云端,爸爸说,我要爬到天上去摘星星。我的眼睛很大很大,装得下蓝天,我要把所有的口袋,装得下高山,都装满闪闪发光的星星,装得下大海,然后带回来,装得下整个世界。分给学校里的小朋友们。妈妈说,我的眼睛很小很小,对于您,我的好妈妈,遇上伤心事,我要给您带回那轮明月,就连两行眼泪 , 让它照亮咱们家,也装不下。不再费一点儿电。

55、妈妈睡了

57、是大还是小

编辑:劳洁丽老师5

查霍杰尔

儿子想要

远足去山野。母亲说: “不行!你还小,等大些也来得及!”

儿子哭起来,一把眼泪,一把鼻涕。

母亲说:

“这么大了,还像小姑娘,哭哭啼啼的!” 瞧这大人说话,说我小说我大,都是她的理!

58、饮一杯月光

金波

夏天的月夜,吹来阵阵晚风,远远近近的虫鸣,衬托着夏夜的宁静。

我们全家人,在庭院里纳凉,每个人的杯子里,都斟满了月光。

我请爸爸、妈妈,干下这杯月光酒,脸上永远有微笑,心窝也会发出光亮。

59、心

【日本】金子美铃 妈妈是大人,个头比我大,可是

妈妈的心很小。

因为妈妈说,满心都是小小的我。

我是个娃娃,个头还很小,但是小小的我 心很大很大。

因为,我的心,装了妈妈也不会满,还可以想各种各样的事情。

60、露珠

金子美铃

对谁都不要说

好吗?

清晨庭院的角落里,花儿悄悄掉眼泪的事。

万一这件事说出去

传到蜜蜂的耳朵里,它会像做了亏心事一样,飞回去还蜂蜜的。

¤劳老师寄语:孩子们,每日一诵,积累语言,你会走向更快乐的童年!

小学校本教材儿童年画的创作实践 篇3

一、继承性的创作

“绘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繪画不一定非得照搬原样,可根据画面的需求进行改变,显示生活中的事物,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将画面描绘得更加完美。这种创造可以是添加、也可以是省略、还可以是替换等多种方式。

【例一】以年画中最常见的主题门神为例,让学生进行门神的创作。

了解门神的来由可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门神是我国民间最受信仰的神之一,在每年春节时都被人们挂于门上,使其保护全家一年平安。从其诞生之日起,便傲立于千家万户的大门之上,驱邪魔、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抖尽了威风,历两千余年,至今不衰。门神不凡的本领和身份,确立了其特殊的造型和色彩。

二、挖掘性的再造

年画的题材丰富广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并不是所有的题材和内容都适合儿童去表现,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行年画的创作,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角度。成语故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这些都发源于中华五千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色彩。将这些文学经典融于年画的创作中,在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创作出来的年画更具民族风情,能使学生在创作的同时,获得更多层面的感悟。

1. 具有神话色彩的儿童年画

【例二】以“后羿射日”为主题的年画联想与创作。

带着几分神秘色彩的神话故事是孩子最喜爱的题材,画面上学生选择了后羿射日过程中不同的场景表现,生动、形象地画出了神话故事中十个太阳的不同形象,更是将人物的表情表现得惟妙惟肖,有太阳坐着马车巡天的场景,也有后羿射日的场面,艳丽的色彩,奇特的造型,加上学生由于年龄和手部肌肉发育的原因所形成的“拙”味,让观者看了更是趣味十足。

2.展现传说故事的儿童年画

民间传说陪伴着孩子们一起成长,是孩子们最爱听的故事,它来自于民间,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与孩子的天真纯朴相映成趣。瞧!学生们画的七仙女。画面表现了七个不同的仕女,无论从人物的发饰,还是服装的造型上和色彩的运用上,都是对学生的一次小小的考验。但学生子总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不遵照大人的绘画规律,能按照自己心中的美女形象进行想象和设计。

三、时代性的创造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精美时尚的图文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图文所呈现的时尚感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如招贴画、卡通画、明星。这些都是学生想要表现的题材。所以学生在进行年画创作的时候,画面自然呈现出时尚与精美。这是时代特点在学生身上留下的痕迹,是社会进步的足迹。

通过一幅幅充满童真、稚拙的年画,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中国的孩子,我们非常的骄傲,我们了解自己的文化,了解自己的根。在校本教材的实施中,我们领略了年画的魅力,目睹了孩子的进步,孩子笔下具有儿童绘画特征的年画,虽稚拙,却动人;虽质朴,却有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积极意义。

儿童教材 篇4

一、从例题标注走向儿童思疑

为了能更加接近儿童,增强教材的活泼性、人文性及趣味性,新教材在例题的重、难点处以形式活泼的标注提醒和强化此例题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以便有针对性地为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指明方向。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机械地把例题中的标注提示语作为例题教学的唯一重点进行教学,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疑点,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的现实状况和个性差异。

[案例1]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材中例题表述如下:

教学实践表明,上述例题中的提示语并不能反映教学难点。课堂上,学生在做练习题时,没有人把“4”不写在“9”的上面。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形式,已经形成思维定势;另一方面,例题中被除数每个数位上的数都能够被“2”除,不存在前一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从而引发学生讨论商应商在哪一位上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提示语未能关注儿童的认知“缺口”,即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出错的地方不在于此,而是在计算过程中不会“移”数。

例如,上述例题中,当百位上除完后,要把被除数十位上的8移下来,学生不知道怎么“移”数。特别是学困生,要么不知道8移下来是写在1的左边还是右边,要么就错误地把8和6一块儿移下来。这说明学生对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并不清楚,未能体会到每一步是表示“几个几除以2”这一“包含除”的除法原理。

针对学生不会“移”数的现象,教师教学时不能把本例题教学的难点机械地聚焦在“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这一知识点上,而应基于学生的思维疑点引导学生展开“儿童视角”的算理探索。如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师:百位上的9除以2得到的4表示什么?

生:4个百。

师:所以,这里的4应该写在商的哪一位上?9个百除以2得到4个百还余1个什么?

生:1个百。

师:1个百除以2不够除了咱们怎么办呢?

生:把8移下来。

师:8表示什么呢?

生:8个十。

师:那1个百和8个十合起来是……

生:18个十。

师:所以,8移下来应该写在1的左边还是右边?1 8个十除以2得到9个什么?

生:9个十。

师:9应该写在商的哪一位上?

如此引导学生经历除法算理的探索过程,学生不仅知道每一次除得的商写在哪一位上,也深刻体会到了只能一个数一个数地往下移,并知道移下来的数所写的位置。这样就能有效抑制学生在后续学习中遇到“商不够商1,一下子移下两个数而忘记商0”的情况。

由此可见,教师教学时不能套用教材中提示语进行直接试问,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情,灵活调整并拓展标注提示语的内涵及核心。本例题提示语可以拓展为:“这里的4表示什么?应该写在商的哪一位上?接下来的商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如此教学,学生不仅能在亲历算理的过程中自然建构计算的方法,亦能对后续的除法计算算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打下坚实基础。

二、从例题方法走向儿童思路

新教材中的例题所呈现出来的解题方法和步骤,是在一些教材实验学校经过实践和调研并通过教材编写人员提炼、概括而成,其中或多或少地浸润了一些成人的思维因素。因此,教材中所呈现的学习方法不完全是适合所有儿童理解与接受的方法,抑或说也不一定是符合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最佳路径。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从“儿童视角”进行教学设计,要善于解读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机械“传输”教材中的方法。

[案例2]教学“图形覆盖中的规律”

教师出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并提问学生该数列可以框出几个不同的和?

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算式13-1=12(种)。

而教材中要求教师纠正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说出“13-2+1=12”的算式。

细细分析,学生说出“13-1=12”是有自己想法的,这里面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必要硬拉着学生朝着教材的方法去引导。因为每次平移总是一格一格地往右边平移。所以,不管框里框几个数,只要把框里的最后一个数看作第一次平移过的数,这样从总个数里减去框里除了最后一个数以外的数的个数即能得到答案。例如,框里有两个数,就减去前面一个数(圈里的数),例题就可用算式“13-1=12”解答;框里有三个数就减去前面两个数(圈里的数),例题就可用算式“13-2=11”解答……以此类推。这样学生解决此类问题时,只要一步计算的算式就能得出不同和的个数。

在实际教学中,若按教材教学,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一开始根本不理解为什么要加1?而且在解题过程中,又经常遗忘“+1”这一步而造成解题错误。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研读教材,解读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让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在教材方法和成人思维的连接点上得以有效延伸。如此从“儿童视角”出发设计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功能,彰显教材的最大价值。

三、从例题图示走向儿童思考

新教材中的例题图示,一方面是直观呈现例题所要表达的意图,以促进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读图,不断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意识,促进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逐步提高。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例题中的图示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局限于例题图示的情境模式之中,从而忽略了学生对例题学习的真实理解。因此,例题教学时需要跳出图示模式学数学。

[案例3]教学“确定位置”

教师引出方向图示:

学生利用这个“十”字图示判别方向时,能够很快说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这四个方向,而学生一旦离开这个“十”字图示就很难快速说出这四个方向。例如,出示任意路线图:,学生就很难说出路线方向。此时,教师只有在每个“拐弯”处加上“十”字方向图,学生才能“恍然大悟”。所以教师教学时,在结合“十”字方向图引导学生认识方向后,有必要把“十字架”隐去,引导学生讨论辨别方向的技巧。只有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学生才能把已有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知识有效迁移到“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方位内涵中,从而真正掌握有关方向判别的知识。教师只有跳出“框架”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才能触摸学生思维深处的想法,继而促进高效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

四、从例题表述走向儿童思维

例题教学中,在表达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或数学定义时,教材一般都是在呈现例题情境后直接给予表述,学生往往无法直接感悟知识的“来龙去脉”,即如此下定义的依据是什么?所以,一线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机械地把例题中的概念表述直接抛给学生,否则学生不理解知识内涵,也无法接受这一知识“规定”,对后续的学习会形成思维障碍。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从例题表述出发,关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经历概念表述的形成过程中,促进对知识的领悟和内化。

[案例4]教学“认识比”

教材中先呈现公式:速度=路程÷时间,然后说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接着提问:“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由此引导学生说出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在多次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当教师提问“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时,没有学生能概述出“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时,未能从例题表述走向儿童思维,而是直接把例题表述灌输给学生。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堂教学都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含义。因为学生此时在课堂上会呈现出如下思维:教材上说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照这样的意思,当然也可以用“比”表示路程和速度之间的关系,用“比”来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因为速度和时间也有数学关系。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因为教材中把“速度=路程÷时间”这个除法数量关系式呈现出来就能想到两个数的比就表示两个数相除,即学生不能从“速度=路程÷时间”引导出“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故而,教师教学时,要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把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领悟“比”的概念;要让学生感悟到“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不是只有不同类量的“比”才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同类量的“比”更加凸显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含义。所以,这一数学定义不能只依靠不同类量的“比”引导学生领悟,而应从学生认识同类量的比就应该让学生去感悟。

对此,课堂上可作如下实践。

当教师提问“可以怎样表示牛奶与果汁的杯数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后,学生说出“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时,教师顺势引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2’”。此时教师应有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组数量关系式,促进学生初步感知“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就表示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是3:2,就表示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进而引领学生进一步感知“2:3就是,3:2就是”。

如此引领学生思维,学生自然就把“比”的意义与分数及除法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对“比”意义的自然建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同类量比的意义感知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类量比的含义,学生才会真正领悟“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意义时,教师要从“儿童视角”出发,排除学生思维上的障碍,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继而经历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接受并认可教材中的例题表述。

快乐儿童画校本教材 二年级 篇5

1.长鼻子„„„„„„„„„„„„„„„„„„ 1

2.给恐龙洗澡„„„„„„„„„„„„„„„„ 5 3.动物乐园音乐会„„„„„„„„„„„„„„ 10 4.星空下的聚会„„„„„„„„„„„„„„„ 13 5.树叶的秘密„„„„„„„„„„„„„„„„ 11 6.大树——鸟儿的家„„„„„„„„„„„„„ 21 7.森林里的伙伴——鸟的粉彩画„„„„„„„„ 25 8.快乐的家园„„„„„„„„„„„„„„„„ 28

1长鼻子引言

上帝在造大象的时候,一时疏忽把大象的鼻子拉得又大又长,使大象变得奇丑无比它想为大象重新造一个鼻子,但转念一想,世界上已经有很多美丽的动物了,比如老虎长颈鹿天鹅孔雀等,也应该有一些丑陋的动物才是,这样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于是,它决定让大象接受丑陋的事实 大象一开始不知道自己长得丑陋,它喜欢到动物中间去活动,可是,别的动物见了它后都纷纷躲开了,像是碰到了怪物大象十分纳闷,心想,自己是一个善良温和的动物,从没有伤害过其它动物,可为什么大家如此不愿意和我在一起呢 一天,大象去湖边喝水,湖水清如明镜,大象仔细地看着自己在水中的影像,天哪,自己怎么这样丑陋呀,大象伤心极了:上帝为什么给别的动物制造出比例合适而且好看的鼻子,偏偏给我造了一个奇大奇丑的鼻子 不过,大象是心胸开阔的动物,它想,上帝不会给我丑陋的东西既然有了这个大鼻子,那么就用它做些事情吧。(用鼻子吸水、用长鼻子去卷树枝,拔树干等)

{ INCLUDEPICTURE “http://58.210.5.58:2002/uploadfile/***18.gif” * MERGEFORMATINE|

T

教学目的:

1、了解大象长鼻子的特征,生活习性,长鼻子的作用。

2、对长鼻子作用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情感。

4、注重线条的练习

教学延伸:

以一种动物为媒介,以奇怪的耳朵为题

作画

知识库:大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结成上百只大群。

2给恐龙洗澡引言,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的生物---恐龙。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近1亿7千万年之久,最后却神秘地灭绝了。所有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还是存活下来了,并繁衍至今。让我们一起把恐龙的样子留下来,好不好啊?

教学目的:

1、对恐龙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2、通过作画让学生明白动态的变化和遮挡的表现。

3、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核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延伸:

把像山一样高大的恐龙想象成跟小朋友们一样,也要去上学 以《恐龙上学去》为题作画

知识库: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3500万年的三叠纪晚期,灭亡于约6500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发生的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3动物乐园音乐会引言

这一天早晨,森林里像节日那样热闹,张灯结彩,炮响雷鸣,那是因为傍晚的时候在林中的空地上将会举行一场动物音乐会,所有的动物们都在准备自己要表演的节目。音乐会开始了,小猴子着急地冲到中间,拿起他心爱的竹笛吹了起来,小熊拿起他的大鼓打起鼓来。小马弹出美妙的琴声,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像是打雷。小猪在树枝下荡秋千,不时发出“呼噜呼噜……”、“叽叽喳喳……”你听,小鸟在树枝上引吭高歌,唱出了它最优美的歌声;小松鼠在树上爬来爬,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整个森林热闹极了,喝彩声、欢呼声布满整个森林。这次音乐会,让我们知道了动物们的拿手好戏,它们可真厉害!

绘画工具:

水彩笔、油画棒、素描纸或卡纸

教学目的:

1、观察、分析生活中小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本课对动物外形、动态的很好练习,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习

惯。

3、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

今年是兔年,我们小朋友作一幅《兔年音乐会》好不好啊?

4星空下的聚会引言的聚会呢?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参加过聚会啊 ?你们想不想也举行一个热闹

绘画工具:

水彩笔、油画棒、素描纸或卡纸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生活,培养想象力

教学目的:

1、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学延伸:

小朋友们我们想象月亮变成了交通工具,带着我们到处游玩,以《月亮交通 工具》为题作画。

知识库:聚会有很多种,比如商务聚会,休闲聚会,婚恋交友聚会,同学聚会,同乡聚会等等,聚会是为了交流感情,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也是为了多结识写朋友,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玩一玩 5树叶的秘密引言

在生活中,一片树叶是再普通不过了。我们发现树叶有心形、椭圆形、三角形、、、、树叶上的叶脉有着丰富的线条,让我们细心的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树叶中丰富的线条将它们表现出来,树叶上斑斑点点的图案让我们将其夸张出来,看看画面的效果会怎样。绘画工具:

油性笔、签字笔、素描纸或卡纸 教学目的:

1、初步的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形状,能够细入的观察出树叶上存在的线。

2、体会各种不同的线的质感和画法。

教学重点:

1、练习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2、学会不同线条的画法;

3、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延伸:

生活中到处存在各种各样的线,想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线条呢?请同学们课后用线条的方法画出一副身边物体的画。

知识库:

线描是素描的一种,即用单色线对物体进行勾勒。在中国画中,线描既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画种(白描),又是造型基本功的锻炼手段,还是工笔画设色之前的工序过程。中国历代画家对线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高超的表现,使“线”在艺术作品中有独特的魅力。不同的树叶形状:

不同的线条:

作画步骤:第一步:画出叶子的外形

第二步:画出叶脉

第三步:装饰树叶

学生作品 20

6大树——鸟儿的家引言

在我们身边随处都能看到各种不同的树,可是又有多少人认真的去区分和观察过树干都有哪些不同呢,树干上附着不同纹理的树皮,当我们用线条表现出来时便会发现那将是一幅非常有趣的画。绘画工具:

咖啡色水彩笔、素描纸或卡纸。教学目的:

1.了解树干和树枝的结构;

2.仔细观察不同种类树树皮的质感和纹理; 3.学会用疏密不同的线来表现树皮多变的纹理。教学重点:

1.练习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2.学会用疏密不同的线来表现物体。教学延伸:

在生活中见到的线既有均等的也有杂乱无章的,当我们要表线到 21 艺术作品中时就要进行组织安排,做到疏密得当,这样才能美观。知识库:

中国书法是最好的用线表现出来的艺术,它其中包含了很多用线的规律窍门,其中在处理线的疏密关系中用非常形象的比喻——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句话很形象说出了在处理线条疏密时的要求。但其中也有夸张意味,它是说出了线条不能过于平均,否则就缺少了美感。疏密关系应该拉开差距。线的粗细变化和线的排列方法:

作画步骤:

第一步:画出树枝干的外形第二步:画出树皮的纹理

第三步:加入适当装饰

学生作品 7森林里的伙伴——鸟的粉彩画

引言

鸟类大小不同,形状千奇百怪.有长颈的鹤和鹳,也有小而精致的蜂鸟,但它们看上去都有两种基本的形状特征,即头是圆形的,身体呈椭圆形,颈的长度决定了头的位置.同学们都很喜欢鸟,就让我们用粉彩笔来创作一张精美的线描画吧.绘画工具: 粉彩笔/签字笔/荧光笔/彩色卡纸。教学目的:

1.了解各种鸟的特征和生活习惯,扩大知识面。

2。学会用短线来表现鸟类身上的羽毛。教学重点:

1。学习鸟的结构特征。

2.学会用短线表现羽毛的方法。

教学延伸:

鸟类的羽毛与很多猫科动物的毛发有着相同的质感,鼓励学生回家用同样的方法试试画一幅自己喜欢小动物。如狗 毛

松鼠

。。。知识库:

在自然界,鸟是所有脊椎动物中外形最美丽/声音最悦耳,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动物。从冰天雪地的两极,到世界屋脊;从波涛汹涌的海洋,到茂密的丛林;从寸草不生的沙漠,到人烟稠密的城市,几乎都有鸟类的踪迹。鸟一般是能适应在空中飞行的高等脊椎动物,是由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来的。

作画步骤: 8快乐的家园引言

世上生存的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种群,都有自己适宜生活的环境。这便是它们的家园。在幽深的森林中住着一群快乐的鸟儿,它们的家园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来帮帮它好好想想好吗?

绘画工具:

剪刀/固体胶/黑色马克笔/水彩笔/素描纸或卡纸 教学目的:

1.学习一幅完整画面的构图方法;

2.能够合理的将不同的物体合理的组织呈一幅完整的画面。教学重点:

培养组织画面的能力。

教学延伸:

经常锻炼将随意的几张纸片进行拼接组合成各种不同的形状,试试看吧,看 看谁拼出的画面最漂亮。

知识库:构图是对画面内容和形式整体的考虑和安排。构图的原则是,变化中求统一。构图方法有三个要点:

(1)画面主题图形的位置。

(2)非主题图形的位置以及与主题图形的关系。

(3)画面底形的位置以及与图形的关系。

在三个要点中,第一要点是构图的决定因素,它在画面中的位置决定了画面的样式。构图的样式分为两大类:对称式构图和均衡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主形置于面面中心,非主形置于主形两边,起平衡作用,底形被均匀分割。对称式构图一般表达静态内容。对称构图的变化样式有:金字塔式构图、平衡式构图、放射式构图等。

均衡式构图:主形置于一边,非主形置于另一边,起平衡作用,底形分割不均匀。均衡式构图一般表达动态内容。其构图的样式有:对角线构图、弧线构图、渐变式构图、S形构图、L形构图等素描写生构图的应用相对简单,只要将对象的主要部分置于画面中心,将对象整体与边框距离处理得当,背景底形不重复,就是成功的构图。同学们要注意,“画面中心”并不是画面的等分中心,它是以人的视觉方式确定的。这一中心,是以黄金分割定律原理确定的位置,即以

儿童教材 篇6

一、针对儿童接受能力,教学目标逐步细化

例如教学四年级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第三课时,老师依据教学活动,将Ticking time这一教学目标进行严格细化,并依据教学环节做出了适当的整合,从而将每一个细微的目标融入到了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这样一来,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也更有助于他们分层次分坡度的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而Ticking time这一项内容也变得更加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课堂在分解这一目标时也明确了教学的方向,最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将这内容固定设置在具体环节中致使整个课堂陷于被动机械的尴尬局面。

二、依循儿童心理规律,教学情境整体延续

还以上述教学为例,教师紧扣Ticking time这一内容,将教学的情境创设为Super Kids Club,这一组织向每个成员都提出了若干项具体的目标,只有在每个成员都能达成实现规定的任务,并得到相应的星数之后,才能有成为great super kids,也就是优秀组员。在这样的情境浸润下,学生对每一个学习任务的挑战,就显得极具刺激性和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这种情景的设置方式,并不仅仅是局限在某一节课,更不是某一个教学环节,而是以单元为单位,让情境呈现出具体延续性和整体性。

再如五年级上册中Project 1 An animal school这一课的第一课时,由于在整体复习过程中的要求,教师在选择、罗列、整合过程中精选了相应的知识点配置在相对完整的情境中,并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三只熊和Goldilocks”的故事,从而使得整体故事情境在不断拓展延续。而在这个故事的浸润下,学生内在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他们富有童真语言也在相应的刺激下应运而生,学生的活动的自信和动力也被充分地激发。

三、顺应儿童认知差异,教学话题互动展开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各个教学环节起到组织串联的作用,而更重要的在于提升引领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关注力聚焦在教材中,在启发学生英语思维运转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英语动力,从而将调动儿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四年级Unit 4时,教师在Cartoon time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教师紧扣语篇内容让学生揣摩思考:Bobby有可能会干些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为孩子播放了视频,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紧扣每一个细节从而有效的突破理解难点,并在最后定格为其受伤之后的画面,借此与学生展现富有实效的电话。

T:Look at Bobby.He’s black and blue.Is he happy?

S:No.He’s sad.

T:Bobby is so sad.Can you read what he says in a very sad way?

这样的对话中,由于有了情境的浸润,学生的对人物内在心理的感知可谓十分精彩,对于语篇中的内容也自然得到有效理解。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形成了认知的铺垫,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也将在这里得到充分地消弭,英语学习则在儿童立场下变得越发快乐。

四、契合儿童学习需求,教材设置相机调整

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提升英语能力的载体,但却不是英语教学必须要遵守的准绳。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创编者和调整者。而在儿童立场教学理念下,为了更好地契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师可以对现行的英语教材进行必要地调整,而非一定要死守教材的设置,使得教学留下时机。

例如在课文中的Look and say这一设置就是一个依据图片进行口语练习的形式,但教师并没有一味依照教材的意图教学,而是创造性将其改编成为学生更加乐于接受的歌曲形式,也为学生深入地阅读学习奠定创设了一定的难度。

Oh,I can play,play,play.

Oh,I can swim,swim,swim.

Oh,I can jump,jump,jump.

……

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留下的认知陷阱,促发学生相互合作,依据自身的探究与思考能力得到的结果远胜于教师的直接告知。当学生再次回首演唱这首歌曲时,学生则对其中蕴含的知识点形成了较好的认知,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益。

浅析儿童钢琴启蒙教材之整合 篇7

钢琴启蒙阶段的学习, 直接影响着儿童对于音乐的第一印象, 并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深刻的烙印。所以,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 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 “选择何种钢琴教材”“怎样使用钢琴教材”“如何评估钢琴教材”, 这些都是值得仔细思考的问题。此外, 就钢琴教材本身而言, 一本教材体现着编写年代的文化背景, 承载着编者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 这些需要钢琴教师深入了解、不断挖掘。在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 如能将文化、价值观等隐藏在教材背后的内在精华巧妙地运用于教学, 那必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进而推动儿童学习质量的提高。

一、使用概况

钢琴作品文献数量浩瀚如海, 为儿童钢琴启蒙阶段而创作的教材也数量众多。随着我国钢琴教学的发展和普及, 在由国外引进和国内自编相结合的教材市场上, 钢琴启蒙教材的种类越来越丰富, 从最初的《约翰·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 (美国) 、《拜厄钢琴基础教程》 (德国) , 到近年引进的《小宇宙钢琴教程》 (匈牙利) 、《巴斯蒂安钢琴教程》 (美国) 等教材, 它们以各自独特的编写理念、鲜明的时代特点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现代钢琴启蒙教材。

德国作曲家拜厄创作于19世纪的经典钢琴教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我国流传, 至今它仍然是钢琴教师的首选教材之一。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逐渐引进了更多的钢琴教材,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1936年出版的美国作曲家约翰?汤普森的《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虽然它比《拜厄钢琴基础教程》引入时间晚, 但是较之前者, 它更具有时代进步性、儿童趣味性, 因此很快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欢迎。多少年来,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一直是我国使用率最高的钢琴启蒙教程。

《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出版于1963年, 它是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征编写的一套易学习、重趣味并且附有引导性详解的钢琴基础教程。这套教程以提高儿童学习兴趣、引导儿童获得主观体验、培养儿童发展全面素质为教学目标, 教程分为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由基础—乐理—技巧—演奏四个核心课程组成。2006年引入我国以来, 《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已成为近年来较受欢迎的教材。

在我国钢琴教育不断发展的进程中, 我国钢琴教育家在不断的实践中也创编出许多儿童启蒙教程, 如李斐岚编著的《幼儿钢琴教程》、盛建颐等编著的《儿童钢琴初步教程》和曹理等编著的《七彩音符幼儿钢琴入门》等, 但是较之那些欧美教材, 它们还未被广泛地使用。

二、现实问题

1.教材选择单一, 涉及范围局限

作曲家创编不同的儿童钢琴教材, 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 促进了现代儿童钢琴教育的发展, 同时这本身也体现了钢琴教学的不断进步。但是, 教材种类的不断丰富并没有打破教材使用的固有模式, 教师普遍使用的教材仍然是上个世纪引入的《拜厄钢琴基础教程》和《约翰?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先生曾说过:“从钢琴普及教育这个层面上看, 我们在教材选用的科学性方面, 还存在非常不平衡的现象。一方面, 是缺乏对现代钢琴入门基础的认识, 没有注意去寻求新教材;另一方面, 由于受教育的局限或某种因循守旧的束缚不愿尝试新的元素。”

2.教材内容陈旧, 理念有待改变

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直接影响着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和基础, 换言之, 在钢琴启蒙教学中, 选择合适的教材对引发儿童学习兴趣极为重要。

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到过:“在我国久负盛名的《拜厄钢琴基础教程》, 它是一本典型的、注重培养指法基础的教材, 在钢琴初级教程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但是, 在现代钢琴教育理念盛行的21世纪, 这本创作于19世纪的经典钢琴教材, 已经明显地暴露了其局限性。”现代钢琴教材应是满足新时代学习需求、旨在培养儿童钢琴学习兴趣及丰富儿童音乐感受能力的教材。现在欧美国家广泛出版并使用的教材皆注重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 强调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体验性, 满足儿童对于音乐知识学习的需求和音乐审美活动的需要。

三、整合建议

(一)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培养目标

今日的艺术教育本质是审美教育, 其教育目标是通过音乐走向教育, 所以当代的钢琴教材绝不仅仅是为了儿童学会弹钢琴或是成为未来国际钢琴比赛的获奖者, 而是要通过钢琴进行音乐教育, 在习得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使儿童成为有文化素养、品格健全的人。那么, 钢琴启蒙教学就应该按照以上的教育理念设定培养目标, 具体细分为:

1. 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

2. 培养扎实的学习能力;

3. 培养正确的演奏技能;

4. 培养持久的音乐兴趣;

5. 培养敏锐的听觉意识。

(二)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培养方式

当代, 人们对于儿童教育有一个普遍认同并关注的话题:如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兴趣, 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是引起和维持注意, 参与及认识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是推动人们探索新事物, 研究新问题, 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因此, 对于从没有接触、了解过音乐的儿童来说, 他们需要通过音乐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愉悦体验, 激发他们内心渴望已久的学习兴趣与愿望。

在当代广泛使用的教材中, 我们也可以发现, 所有编者注重培养儿童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 同时更加强调儿童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体验性。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摒弃枯燥和生涩的练习形式, 将易理解的、游戏般轻松的学习方法与音乐理论相结合;有计划地分解素材, 从容易入手, 通过许多细小步骤, 逐渐加长、加难, 犹如从平地开始架起层层阶梯, 让孩子们从容自如地学到知识, 感到快乐, 从头至尾都不感到枯燥, 实际已登上了音乐艺术的某种高度, 最终引导儿童走向音乐学习的长久之路。

(三) 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的选择与使用

不同时代的教材, 都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历史发展特点与教育理念。在选择与使用教材的过程中, 不必完全排斥、舍弃哪本教材, 而应该了解分析教材的编写理念与练习目的, 根据个人教学目标, 搭配使用多本教材。

1. 教材内容应注重趣味性

对于年龄4、5岁左右的儿童而言, 音乐是一个很难理解的陌生概念, 钢琴就好像是一个会发出很多声音的大玩具。在这个重要的入门起步阶段, 教材就像一个向导, 与教师共同帮助儿童了解钢琴、喜欢钢琴, 与它成为好朋友。采用图文并茂方式的教材, 如《巴斯蒂安钢琴教程》, 通过绘制出钢琴键盘、演奏姿态和触键把位等大量图片, 可以迅速让儿童熟悉钢琴演奏的基础性知识。德国作曲家Hans-Günter Heumann创作的教材《钢琴娃娃》中, 更是用漫画的形式向儿童们娓娓道来钢琴的发展演变历史。这些优秀教材在第一课中都更关注音乐历史、音乐文化和钢琴本身与儿童的联系, 帮助儿童在钢琴学习道路上迈好扎实的第一步。

2. 教材结构应注重综合性

校外儿童钢琴教学作为普及性音乐教育, 其首要任务并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 而是要培养出真正热爱音乐的人。在追求教学结构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 也要突出其综合性。所以, 钢琴教师应该不断地完善钢琴教学内容、开阔教学思路。在启蒙教材的选择与使用上, 对传统教材有所取舍, 摒弃只注重手指基础训练的传统观念, 而应融入乐理、音乐文化、音乐欣赏等教学内容, 实施全面多样的综合性教学。

3. 教材曲目应注重民族性

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之下, 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立本民族文化意识的重要性。鲁迅先生曾说过:“愈是民族的, 愈是世界的”。钢琴是西洋乐器, 幼儿学习钢琴, 必然长期接触西方音乐作品, 因此熟悉西方音乐的理论体系和阐释模式, 逐渐地, 西方音乐精神与模式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在音乐观念上的共识, 并形成新的思维与价值取向。所以, 在钢琴教学中应该适当地选择中国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素材, 通过钢琴演奏艺术, 传播中国音乐的旋律。更重要的是, 从小培养儿童对于本民族音乐的热爱与了解, 建立民族音乐文化意识。曹理等人编著的《七彩音符幼儿钢琴入门》是近年来出版的一套较有特色的本土教材, 曲目选用由我国幼儿熟悉的民歌、儿歌改编的钢琴曲, 教师可以将此教材与国外教材搭配使用。

4. 音乐形式应注重多元性

在全球化音乐教育的视角下, 我们在建立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识的同时, 也要在曲目选择中注重音乐内容形式的多元性。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可以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要曲目, 同时选择不同文化背景及地域特点的曲目, 丰富儿童的音乐听觉感受, 引导儿童了解各国不同音乐风格。例如, 《约翰·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巴斯蒂安钢琴教程》, 教材中的一些音乐就是流行于美国的黑人音乐、爵士音乐旋律。再如, 德国作曲家HansGünter Heumann创作的《钢琴娃娃》教程中, 更是搜集了源自各个音乐领域的、极具吸引力和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 其中涉及民谣、童谣、民间创作乐曲、古典乐曲和流行歌曲等领域。教师在教授儿童学音识谱的同时, 可以把这些乐曲的背景知识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儿童听, 开拓他们的视野, 激发他们对于音乐的想象力。

四、结束语

本文的关注点不在于哪个教材好或是不好, 每个被世人广泛接受并使用的教材体系因其编写时代的不同、编写理念的不同, 而具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本编排精良的教材是否可以发挥有效的教学作用, 最终还要看教师如何实施。教师首先要理解每本教材的精华所在, 然后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搭配运用多本教材, 为每个学生设计适当、可行和系统的教学计划, 这样才能发挥出每套教材独特的艺术魅力。

摘要:不局限于国内所使用的传统教材范围, 选取当今欧美广泛使用的优秀钢琴教材为研究对象, 在借鉴现有教材分析的文献基础之上, 侧重于阐释每本教材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并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 探讨多种教材的合理搭配运用, 为钢琴教师的教学提供更系统的理论依据, 更重要的是, 为儿童学习钢琴打下坚固的音乐基础, 让他们的从艺之路变得更加长远, 更加宽阔。

关键词:钢琴,启蒙教材,整合

参考文献

[1]常桦.巴托克“小宇宙”能带给我们什么[J].钢琴艺术, 2004, (3) :42

[2]丁丽伟.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文学界, 2010, (9) :168.

[3]董茉.浅析巴托克的“小宇宙”[J].作家杂志, 2009, (8) :243.

[4]江璟.钢琴初级教材初探[J].音乐时空, 2011, (10) :34.

[5]刘毅.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规范之路[J].钢琴艺术, 2000, (1) :23.

[6]马芮.儿童钢琴入门中音和指法的教授——比较三种钢琴入门教材有感[J].乐器, 2004, (9) :57.

[7]宋阳.儿童初级钢琴教学中教材选择与运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8]郑晓丹.几种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J].新西部, 2010, (8) :143.

编写促进儿童发展的校本课程教材 篇8

一、促进儿童发展的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的含义

促进儿童发展的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即所编制的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能够促进儿童的发展, 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等品质的教材。具体而言, 这种教材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自主性发展、差异性发展、全体性发展。全面和谐发展是指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是儿童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自主性发展是指儿童自己能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发展 ;差异性发展是指关注每个儿童的差异, 并使之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进行发展 ;全体性发展是指面向全体儿童的发展, 而不只是片面、个别儿童的发展。

二、编写促进儿童发展的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的动因

1.促进儿童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标之一。“为了每位儿童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2001) (以下简称《纲要》) 指出,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业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见, 国家把促进儿童发展置于重要地位。因此, 促进儿童发展, 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等品质是教育应有的责任和不懈追求的根本目标之一。

2.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很多, 如遗传、环境与教育等。而且在教育中又有很多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如教师、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小学课程教材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载体, 对于儿童在小学课程中应该“学什么”起到了主要决定作用。《纲要》) 指出,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 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是小学国家教材的重要补充, 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各学校应按照要求编制好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3.当前很多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没有有效促进儿童发展。第一, 没有有效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一方面, 传统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更多注重对儿童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而没有有效注重对儿童乐于探究、热爱生活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 传统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没有重点关注儿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之间的有机整合, 没有使课程目标走向多元化、融合化和均衡化。因此, 传统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很难有效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

第二, 没有有效促进儿童的自主性发展。传统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更多使儿童养成被动接受的习惯与态度, 没有使他们养成积极主动发展的品质。儿童对于自己的活动没有形成支配和自主的习惯和能力, 还主要依靠外在他人的帮助才能获得发展。

第三, 没有有效促进儿童的差异性发展。传统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没有充分尊重儿童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要, 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儿童撑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位儿童都能得到充分的差异性发展。

第四, 没有有效促进儿童的全体性发展。传统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没有面向全体儿童, 是针对少数儿童的片面、被动发展 ;没有使每个儿童都能获得发展, 这样也扼杀了多数儿童的才能和特长。

三、编写促进儿童发展的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的原则

1.在教材编写理念上, 体现学习性。所编写的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调动他们积极性, 并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的教材。其基本特征在于 :儿童方便学、儿童喜欢学、儿童学会学。这就是说, 编写出来的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是方便儿童学习, 使儿童喜欢学习, 有利于儿童学会学习。

(1) 儿童方便学。所编写的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能够使儿童容易看懂、理解、方便学习, 而不是令他们学起来费劲、不易学习。如果教材由于内容繁琐、编排结构复杂等原因使教材呈现出不方便儿童学习的特点, 这样教师教起来感觉费事, 儿童学习起来也感觉比较麻烦, 不利于儿童便捷学习, 从而使儿童学起来很困难, 很难被他们学好, 也就不能有效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只有使教材有利于儿童方便学习时, 他们才会有效学会教材内容, 养成良好的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编写者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使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变得方便儿童学习。

(2) 儿童喜欢学。所编写的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能够促使儿童喜欢学习, 乐于学习, 而不是看着就烦, 不想学习甚至厌恶学习。这种教材由于具有趣味性和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等特点, 能够调动儿童的学习动机, 使儿童喜欢学习。编写者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使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变得使儿童喜欢学习。如某教材第1单元《认识你真好》的第1课《手拉手交朋友》中有这样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并配有儿歌“网小鱼”:“游啊游, 游啊游, 游到网边快快跑。跑不掉, 被逮着, 开开心心作介绍。”通过这样一个游戏, 更容易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喜欢学习。

(3) 儿童学会学。所编写的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有助于儿童通过这门教材的学习, 不仅学会了知识, 而且学会怎样学习小学校本课程的方法。对于儿童而言, 只学会知识还是不够的, 而且还要学会学习。“‘学会学习’这种学习更多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 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只有儿童学会学习时, 他们才能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 这样他们可以运用已学会的方法去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因此, 编制的教材除呈现让儿童要学习的知识外, 还要能够编写或渗透如何学习的方法, 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掌握如何学习的本领。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者也要通过各种方式直接编写或渗透学习方法, 使编制的教材能够使儿童学会学习。

2.在教材内容选择上, 体现儿童的生活性和活动性。《纲要》中指出,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就小学儿童而言, 他们身心发展的重要特点至少要表现为生活性与活动性两方面。一方面, 儿童的生活性。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 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教材内容尽量选用真实、具体、有针对性的事例, 即生活化、情景化的内容材料, 这样既增强了教材的说服力和启发性, 还使儿童走进了自己真实的生活, 努力认识和解决身边所出现的生活问题, 养成应有的态度和能力, 具有实效性。另一方面, 儿童的活动性。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突出活动性, 应体现“活动型”课程的特质, 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科逻辑特点选择一些具有活动性的教材内容, 从而有助于活动教和学的实现。尽量将活动的过程、方法、技能与知识融通, 而不止于罗列知识、技能等。

3.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上, 体现多样性与综合性。一方面要体现多样性。《纲要》中指出, “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 有利于学生探究, 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可见, 这就要求我们编写的小学校本课程教材也要具有多样性与生动性。这主要是由儿童的年龄及思维发展特点所致。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居多, 他们更倾向于生动、有趣、形象性的图片及文字。另一方面要体现综合性。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组织也是综合的, 要实现儿童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综合统一, 实现校内教育内容和生活教育内容的综合统一。

4.在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上, 体现科学性。《纲要》中指出,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呈现和表达方式要丰富多彩, 注重与学生心理、认识和行为的变化过程相一致。采用歌曲、故事、儿歌、诗歌、漫画、游戏、谜语等多种形式呈现内容。此外, 教材内容的字体要适中, 这样阅读起来十分舒适, 有利于保护学生的眼睛。为了适应小学儿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书中要配有大量彩色插图, 彩色插图所占面积要大于文字所占面积。语言也要儿童化, 不能成人化。这样, 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摘要:促进儿童发展的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是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自主性发展、差异性发展、全体性发展的教材。当前很多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没有有效促进儿童发展等因素是编写促进儿童发展的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的动因。编写促进儿童发展的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的原则有:在教材编写理念上, 体现学习性;在教材内容选择上, 体现儿童的生活性和活动性;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上, 体现多样性与综合性;在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上, 体现科学性。

关键词:编写,儿童发展,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76.

儿童教材 篇9

一.品味内涵, 增加生命的厚度———生命教育价值

由于学习、就业等压力, 很多在校学生选择通过自杀、跳楼等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青少年犯罪、暴力事件这样的恶性事件频繁发生, 这些恶劣的事件不仅断送了他们自己的美好年华, 也为多个家庭带来无限的伤痛。面对这些的问题, 我们不能不发出质疑:生命为何如此脆弱, 生命的光环为何日益黯淡?

一个人最为宝贵的就是生命, 失去了生命所有的一切就都失去了意义, 人要学会珍惜生命, 不仅仅珍爱自己的生命, 更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生命教育又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活动, 它是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语文教材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视角”作品具有生命教育价值, 这些作品对学生的生命观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指引着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怀生命和欣赏生命的人生态度。

“儿童视角”作品的叙事者是儿童, 学生在阅读“儿童视角”作品的时候, 没有过多的隔阂, 仿佛只是感觉一个同龄的朋友在娓娓诉说着生命的含义以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学生容易接受这些观点和思想, 对学生生命观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学生正确生命观的树立起到指导作用。

二.净化心灵, 提升审美的高度———审美教育意义

“儿童视角”作品其实是净化心灵、提升审美高度的资源之地。“儿童视角”作品具有审美教育的价值, 学生能够在其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儿童视角”作品还培养学生什么是美、如何发现美, 怎么样欣赏美, 培养学生善于感受美的生活态度。

“儿童视角”作品总是让人读着很舒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那是因为“儿童视角”作品中处处充满着真善美。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 “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 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 便会啪的一声, 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短短的一句充满了乐趣, 也许百草园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美, 只是这些单纯的乐趣就足以化解我们心头的重重压力, 给我们带来无限趣味。

在“儿童视角”作品中有很多事情充满了乐趣或者很多地方拥有美丽的精致, 品读这些作品会使久居尘世的心灵在清水的滋养下又鲜活了起来, 有了追求美的力量, 有了更美好的人生。

三.体味质朴, 拉长情感的长度———情感教育价值

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它是使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成功的巨大推动力,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很重要。那什么是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 从根本上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因素的同时, 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完成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情感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的培养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可以将听到的、看到的等所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情感的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

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描写的社会是一个资本主义的金钱社会, 这是一个冷漠的、悲哀的社会, 在这里没有人情、没有感情, 哪怕是家人, 在金钱面前也是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从这篇课文中, 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人性的冷漠、社会的残酷, 而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制度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对情感培养的忽略, 缺失了人与人的情感联系。

当然在鲁迅先生写的另外一篇文章中, 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番情景。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 读者透过作者那幼儿时的眼睛认识到了这位长妈妈, 她虽然只是个保姆, 但是却受到了大家的尊重, 尤其是作者, 并与长妈妈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即使事情过去了很多年, 但是作者仍然在思念着长妈妈。感情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重要纽带, 为了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友好、更加团结, 教育在其中应该起着巨大的作用。

教师应该善于从“儿童视角”作品中挖掘情感教育的价值,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努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如果每个人都能发挥身上的情感力量, 相信社会会变得更加和谐友爱。

摘要: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儿童视角”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教学价值, 这种教学价值不再只是停留在获得知识的层面, 还会对学生的生命、情感、审美等更深层次的方面带来重要的影响。那这些作品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教学价值呢?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研究 篇10

1.儿童故事的人物分析。

人物是故事的主体, 不仅能丰富故事的内容, 还能增强趣味, 吸引幼儿, 满足幼儿的要。

选取幼儿园教材中小、中、大班儿童故事158篇, 对故事中的人物类型进行统计, 分为动物、人物、植物, 只要故事中出现任何种人物类型, 就记次。具体结果如下:

由表1、图1可知, 在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人物类型以动物为主, 其次是人物, 再次是植物。

幼儿个性活泼, 小动物的形象、性格和塑造的个性都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天性, 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适合幼儿阅读。

在小、中、大班儿童故事中, 动物、人物和植物的人物类型出现的次数和百分比不是固定的, 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经过统计, 具体结果如下:

相较于小班, 中班和大班的儿童故事中人物、植物形象出现的次数、比例明显增加。

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地分为爸爸妈妈、老爷爷老奶奶和叔叔阿姨这些角色进行统计, 只要故事中出现任何种角色, 就记一次。具体结果如下:

幼儿由于年龄小, 父母是他们最亲近和熟悉的人, 因此, 幼儿园教材中选取爸爸妈妈作为出现次数最多的角色。

2.儿童故事的主题、内容分析。

儿童故事与成人故事不同, 单一、简单的故事主题, 可以让幼儿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清晰地抓到主题, 以故事《爸爸回来了》为例:

通过对3个爸爸下班后渴望喝水、擦脸、休息的描写, 使幼儿了解爸爸上班是很辛苦的。故事的后半部分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孩子们看到爸爸后的不同做法及爸爸表现的态度。故事主题十分明确, 就是爸爸上完班后很累很热, 作为孩子, 应该体谅爸爸、关心爸爸。

儿童故事的内容通常有教育、认识和愉悦作用。再如故事《团结树》, 通过讲述喜鹊、兔子、猴子和大象种树奉献的过程 , 教育幼儿要和同伴团结、和和气气的, 从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

3.儿童故事的种类分析。

儿童故事种类很多。笔者从题材这一角度出发, 分为生活故事、历史故事、动物故事, 对选取的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

选取的158篇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 其中动物故事所占比例多, 为55%, 其次是生活故事29%, 后是历史故事16%。笔者觉得历史故事所占的比例可以适当增加, 通过让幼儿阅读以定历史资料为基础的历史故事, 可以让幼儿了解历史知识,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美好品德。

4.儿童故事的修辞手法分析。

儿童故事除了拥有有趣的人物类型、曲折丰富的情节外, 还用到各种修辞手法。下面笔者从这三个主要修辞手法对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如下:

统计发现, 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拟人这修辞手法运用得多, 其次是象征, 后是夸张。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较多地运用拟人这修辞手法, 有很大好处, 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问卷调查结果

1.儿童故事在幼儿园的实行现状。

语教育活动在幼儿园的实行时间基本上是周次, 但是其中儿童故事出现的频率只能达到两周次。大部分教师都有过增加儿童故事的教学, 但没有实施, 只有30%的教师有过明确的设想。在进行儿童故事教学活动时, 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的注意力只能注意二十分钟, 有48%的教师每次组织儿童故事时间为二十分钟。

2.儿童喜爱的儿童故事类型。

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 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对动物故事最感兴趣, 但他们认为幼儿园教材中比较缺少历史故事, 可以适当增加。教师认为幼儿最喜爱的是动物形象。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儿童故事对幼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中37%的教师认为人物故事对幼儿的影响最大。

3.儿童故事教学手段。

大部分教师认为儿童故事对幼儿影响大的方面是想象力。大部分教师通常使用角色表演法组织儿童故事教学活动, 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建议

1.教师、家长要认识儿童故事对幼儿的重要性。

儿童故事对幼儿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注重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儿童故事教学。教师在固定的教学计划之外, 可以为幼儿适当增加儿童故事的数量。同时, 儿童故事也是家长在家庭中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家长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使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不断提高。此外, 还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 可以不定时地给幼儿阅读儿童故事, 或者陪着幼儿一起欣赏儿童故事书。

2.家长、教师要选择幼儿喜爱的儿童故事。

教师在选择幼儿喜爱的动物故事的基础上, 为幼儿选择一定的人物故事和历史故事。人物故事在教育幼儿的同时, 还能让幼儿认识到一定的社会关系。历史故事可以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了解历史, 丰富知识面。家长可以为幼儿选择动物故事。家长选择的动物故事中动物的形象要丰富, 激发幼儿阅读欲望, 使他们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的阅读, 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

3.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组织儿童故事教学活动。

儿童教材 篇11

关键词: 竖笛教学 流动儿童 校本教材

笔者所在的学校,100%的学生都是流动儿童,而竖笛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结构小巧、音色优美、携带方便,学生上手快,且价格便宜,笔者认为它是课堂乐器的首选。在刚接触竖笛时,学生对竖笛演奏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在学习不到一学期后,热情渐渐减少。排除主观原因,笔者认为客观上最主要的是音乐教材中内容安排不够合理,主要包括:(1)教学课程数量过多,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2)教学内容难度跨度较大,次序安排不合理,加大课程实施的难度;(3)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不符合各年段流动儿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笔者根据教学经验,从流动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结合音乐教材及竖笛调查问卷分析报告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初步归纳,探讨总结出一些挑选适合流动儿童竖笛学习的校本教材内容的方法,希望广大研究者多批评指正。

一、科学安排教学课程数量,关注教学质量

竖笛校本教材内容的确定需依据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竖笛的教学内容包括:识谱、呼吸、吐气、指法等,内容很多。但音乐教材中每册只罗列大量的乐曲,由于流动儿童本身的音乐素养普遍较低,每星期音乐课只有两节,还要学习大量的歌唱、欣赏曲目,每首乐曲都练习根本无法完成。

为了确保不影响音乐教材歌唱、欣赏内容的学习,笔者认为每学期从教学总课时40课时中抽出8课时左右的时间用于竖笛教学就差不多,这样学生每两个星期就可以上一节完整的竖笛课,有利于学生竖笛技能的不断积累。初学时,一定量的巩固练习乐器的基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流动儿童的学情,每学期8课时中学习呼吸、指法、吐气、识谱等技能一定要保证两三课时的时间,剩下的五六课时预期可以学习一两首乐曲。

二、教材内容难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一)突出演奏技能教学,扎实基础。

大部分流动儿童在学习竖笛前没有接触学习过其他乐器,这就要求音乐老师在教授时在呼吸、指法、吐气、识谱技能方面要细化,特别是在指法练习时音程的练习非常重要,进行了音程练习,学生就掌握了基本音阶的转换技能。但在音乐教材中,根本没有提及,如果老师课前不认真钻研规范教学内容,那么出现三年级学生掌握了基本音阶的指法,跟老师学唱完乐曲后拿着竖笛不知所措的情况也就很正常。

因此,竖笛呼吸、指法、吐气、识谱技能的教学应遵循难易顺序,始终贯穿在竖笛教学中。在练习指法的同时,不断巩固呼吸、吐气、识谱技能。

(二)教学的乐曲难度适中。

在教学过程中,吹奏曲目难度不能太大:节奏繁复、频繁音程大跳,偏专业的学习不利于学生长时间地学习。如:五年级上册的“七彩版图”单元,竖笛曲是小林亚星《花仙子之歌》,有很多大跳音程,还有变化音;“睦邻佳音”单元,竖笛曲是印度尼西亚民歌《梭罗河》,节奏复杂、音程跳进难度大。又如五年级的“京腔京韵”单元,竖笛曲是京调,而学生能唱出京调的旋律就很不错,要吹好繁复的节奏,对孩子来说并非易事。

在刚学竖笛时,教师可以尽可能多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乐曲进行练习,如三年级可以练习《小星星》、《粉刷匠》等,四年级可以练习《茉莉花》,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热情自然就高。

(三)教学内容层次与国定课程教材相辅相成。

校本教材内容的安排需依据《国定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选择,在《课程标准》中,学生开始接触不同的演唱形式,内容难度层次分明:一二年级主要是齐唱;三年级开始接触轮唱、简单的合唱;四至六年级合唱曲目更多,难度更大。如果将校本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国定教材内容相呼应,就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相互促进提高的作用。

在三年级的竖笛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音程教学时让学生尝试简单的和声练习,初步尝试声部合作演奏。在四至六年级的竖笛教学适当安排二声部合奏,如二声部合奏练习曲《春天来了》、《杨柳青》、《欢乐颂》等。合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演奏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各年段学生兴趣特点,丰富教学内容

(一)与课外流行音乐相结合。

要使学生喜爱竖笛、吹好竖笛,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关键。笔者针对“你想吹奏何种竖笛乐曲”做了一次调查问卷,大部分学生都选择流行音乐。在教学内容上,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可以尝试与其他教学内容相结合,与课外流行音乐相结合,达到激发兴趣、互相推动的效果。

此外,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兴趣是有差别的,在这次调查问卷结束后,笔者进行了汇总分析,发现中年段(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音乐偏童趣点,包括流行音乐也是如此,比如调查问卷中提到的:动画片主题曲《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等。高年段(五、六年级)的学生喜欢偏抒情的流行音乐。

(二)与民族音乐相结合。

竖笛教学内容的安排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它肩负传承民族音乐的使命。教师应适当地在各年级中安排一两首民族歌曲或乐曲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民族音乐文化。那么如何让学生对经典民族音乐感兴趣呢?音乐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经典的民族音乐总是在我们的身边,在学生经常接触到却不在意的地方,如:《渔舟唱晚》——中央一套《天气预报》背景音乐,学生基本都能熟练哼唱。结合天气预报视频片段播放,学生会积极地投入乐曲《渔舟唱晚》片段的练习中。

(三)与世界名曲相结合。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教师应该多带领学生欣赏、演奏一些世界名曲,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综上,笔者初步确定了各年级竖笛练习曲分布:

总之,竖笛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手指灵活性、协调性、节奏感,加强相互交流,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作为专业教师,笔者希望竖笛能够真正让流动儿童感受到音乐之美,用竖笛吹出那美妙动听的旋律。因此,从大处着眼,找准方向,从小处着手,为孩子搭建竖笛教学的载体,让孩子们一步一步扎实地走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参考文献:

[1]蒋忱.小竖笛 大舞台——对竖笛教学的思考.艺术教育,2012,01:261-262.

[2]贺龙旗.小竖笛 大舞台——浅谈竖笛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音乐大观,2013,01.

[3]李丝雨.中小学音乐课堂竖笛教学研究现状综述.北方音乐,2014,16.

[4]何凤龙.竖笛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东北师范大学,2010.

儿童教材 篇12

1. 导读引领, 初步感知

自学是课本等文本材料显示其价值的重要方式, 是学生数学阅读的目标, 是尊重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的真实体现。因此, 我们要实现“生本”课堂, 就要引导学生课前阅读。

由于数学语言及文本呈现方式的单一性、抽象性, 课前纯粹的预习很难引起学生的积极性, 自学也缺乏目的性、系统性, 所以学生的数学阅读需要一定的方向引领, 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在自学前, 教师有必要根据每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导学单, 指导学生如何学、如何思, 让学生的学习有根有据、目标明确。

例如, 在学习“倍数和因数”时, 我设计如下导学单: (1) 我的质疑。在未看书前, 我想知道些什么? (2) 我的收获。看书后, 我知道了些什么? (3) 我的回答。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4) 我的方法。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有什么特点? (可以举例说明) (5) 我的检测。做习题。 (6) 我的反思。我想学的都解决了吗?对于因数和倍数, 还有什么疑问?下面摘选一位学生的导学单 (部分) :

有了导学单的引领, 学生的阅读变得科学有效, 善读、善悟。有了课前导学, 学生就会带着收获和问题走进课堂, 学习变得主动而有意义。

2. 精读深化, 加深理解

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一样需要细心的指导, 才能读有成效, 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 并逐渐形成习惯。

咬文嚼字。数学语言简洁凝练、精确, 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准确的含义, 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 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 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 多一字、少一字和改一字意思都会大相径庭。因此, 读准、读对是阅读的首要条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对读的形式和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 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

我布置学生解这样一道习题考查他们的阅读细致度:小华看一本故事书, 每天看12页, 8天看完。如果每天多看4页, 几天可以看完?初读后有70%的学生漏读“多”字, 把“多看4页”当作“实际每天看的总页数”, 理解的失误导致了解题思路的错误。当提醒学生抓住关键字进行第二遍阅读时, 90%的学生关注到了“多”字, 思路自然变得明晰起来。在应用题的文字叙述中,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增加了”与“增加到”、“除”与“除以”、“数”与“数字”等。因此, 教师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就要注重培养学生从有声朗读逐步过渡到轻读、默读的读题习惯, 每种阅读都要做到咬文嚼字。

巧做标记。为了促使学生在读的同时加强感知, 可指导学生在关键的、重要的字词下面做标记, 养成细致阅读的习惯, 以便让他们排除一些无意注意的干扰, 在应用题解题时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即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像上例中提到的“多”“除”“除以”等比较容易忽视或混淆的字词可加着重号, 为正确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且读且思。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 因此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 领会其内容、含义。数学语言形式表述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矛盾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 不能只是“眼到”“口到”, 更重要的是“心到”, 反复思考, 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准确理解。

例如, 在“正比例的量”中给出的概念是:“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时间变化, 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 (也就是速度一定) 时, 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正比例的量。”这样的长句对学生来讲抽象生涩难懂, 需要分解词语来理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我引导学生进行分词理解:“相关联”是什么意思?时间变化, 路程也随着变化是怎么回事?对应怎么理解?“一定”指什么?把生僻的词语逐个攻破, 整句话的意义便水落石出了。

手脑并用。在阅读数学课本过程中仅仅依靠感知语言的表层意义是无法真正理解的, 可以采用“一写二算三操作”来实现过程理解。写:数学阅读时要学会从文本呈现的具体实例中概括归纳出一些东西, 如解题格式、解题思想策略、知识结构框图, 或举一些例子、变式来加深理解, 注释在旁边。例如“用字母表示数”中, 对于字母与数相乘的缩写规定教材通过一段例举的文字来说明a×4或4×a通常可以写成4·a或4a;a×a可以写成a·a, 也可以写成a2, a2读作“a的平方”, 如果是1和a相乘, 就可以写成a。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第一句话中的4还可以是哪些数?第二、第三句中你还可以照样子举出其他例子吗?通过举例, 语言概括就呼之欲出了。算:数学知识是以计算为基础的, 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 需要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 以便顺利阅读;阅读中, 边看、边想、边算, 在算中比较找规律、在算中尝试探索、在算中验证推理的结论等。操作:阅读中, 依据教材提供的信息, 亲自动手实际操作, 可以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例如, 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 学生边读边运用割补、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正方形, 这为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积累了感性材料。

3. 重读整理, 反思提升

整理是指“再看学过的课程或教材”。在初读课本时, 学生往往一知半解, 雾里看花。在学完后, 有必要温故而知新。回到文本, 静下心来再次阅读, 归纳整理本课知识, 对新知进行咀嚼消化吸收。

学后自省。“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疑者, 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 一番长进。”学生在学完新知后, 鼓励他们再次走进课本, 整理本课新知, 问问自己:本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产生什么新问题?如何处理?有什么新的方法或新的发现?可以在书上记下片言只语。

例如, 在学完“化简比”后, 我布置学生再读课本, 第二天, 看到了这样的记录:

我惊异于这位同学能想到用短除法来解决整数化简比, 而且简便易行。可见, 长期阅读课本, 不仅让学生养成总结、自省的习惯, 不断提高了自身的阅读能力, 而且还能让他们善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把思维引向深入, 从而冒出创新的火花。

单元整理。阅读完一章一节后, 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和小结, 理清脉络, 形成知识网络, 便于信息的检索和提取。

例如, 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单元后, 向学生提供“整理单” (如表1) :

整理后组织讨论:你们整理出了什么?怎么整理的?哪里有困难?怎么解决?图形之间进行比较, 又有什么新的收获?随着整理单的完善、讨论的深入, 学生的知识由点集中到面, 由零散逐渐趋于整合, 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情感在过程体验中得到提升。

上一篇:IP播出下一篇:低血糖指数饮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