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教务管理系统

2024-09-20

高校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共12篇)

高校网络教务管理系统 篇1

摘要:根据我国教务管理信息发展的实际需要,从教学、教学、外联信息等方面需要的教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系统的分析了在高等学校教务信息管理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高等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通过网络化、信息化实现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具体对策,对于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提高和发展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等学校,教务管理

我国高等教育随着《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已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在教育要创新教育改革中,高等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首先要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及上级有关教育教学文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推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的创新工作;教务管理工作是在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的领导下,组织进行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全国性或全省性统考、竞赛的组织与管理;执行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安排的工作。

高等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已进入一场划时代的变革,它的一种表现就在于教务管理的信息化。而高等学校的教务管理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网络环境的普及和成熟,实现教务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是目前急需解决提高的课题。目前在国内,关于教务管理高等学校认定的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蒋芳薇等[1]论述了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具有的特点,从教务管理人员的角度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对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效率,使之迅速适应当前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陈丁等[2]研究了基于混合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实现教务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在分析传统模式下的管理系统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模型,以解决教务管理工作信息采集难、反馈滞后、准确性低的顽疾。周陈[3]简要地介绍了现代信息化模式下高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要解决相关问题必须从教务管理人员自身和高校体制两个方面着手,从而实现教务管理现代化,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教务管理与评价方面研究较少,特别是缺少关于高等学校对自身的教务管理和评价的研究。本文根据我国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实际需要,系统分析了在高等学校层面的教务管理信息中主要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高等学校如何在教育改革中进行教务管理,实现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对策。随着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强我国各个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合理利用,发挥教务管理的巨大潜力,给高等学校的教学和教学造成一种新的客观的教务管理环境。

1 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信息化、网络化改变了传统的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环境的管理方式,使原来的教务管理的组织结构也随之产生了新的变化。信息化、网络化使高等学校对内把各个教学部门、各个教学环节、教学环节联结成一个整体,对外则使高等学校与整个网络联结在一起,将世界由大变小。但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还不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还有一部分高校还没有完善现代的科学管理模式;高校决策层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管理干部的素质结构和水平、教育思想和观念还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4]。同时,我国有些高校实施的学校管理模式,还是以传统的管理体制为主,在管理制度,管理手段,运行机制跟不上当今高科技发展的步伐,高校的管理工作如何来承担高等学校有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通过合校后,大部分高校都已由数千人的在校生扩大到具有数万人的在校生,还有一大批研究生。但是,相应的教师的数量,教务管理的工作,沿用传统手工操作办法的情况比较普遍;尤其是在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中,没有树立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基础知识,尚需系统学习掌握相关基本知识。

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务管理模式要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在组织结构上由原来的金字塔型转向扁平化,大大加强了教务管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传输,并使整个教务管理的数据和信息共享,提高教学和教学的使用率,提高教务管理的利用率,用更小的教学成本,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大学毕业生。

1.1 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各方面对教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意见,主要是认为现行的教务管理层次的环节多,处理问题慢,从教务工作学年的配课、考试、学生成绩的申报、四、六级考试的纪律问题等一系列安排,都感到不尽人意,因而有时影响了贻误了教学工作,使教学的进行出现滞缓的现象。因而产生呼吁改革教务管理体制的呼声不绝于耳。其实,上述缺点不单是教务管理体制造成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教务管理技术落后造成的。例如,学校教务部门与各学院负责教务工作的业务联系,由于缺乏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依靠电话、当面交流等,但许多课表、成绩单、各种报表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速度很慢,费时费力,处理工作的周期长,给教务工作带来影响。如果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建立教务管理部门自己的网络系统,那就会大大加快处理速度;同时,由于没有应用现代化的网络处理设备,检查、收集成绩单、各种报表资料的速度慢,所需的情况往往只是靠事到临头的调查研究来掌握,拉长了处理问题的周期。这些问题,只靠改变管理体制是不能避免的,如果不同时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结果是将无数个层次、繁杂的手续、缓慢的速度从一个管理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管理部门,这种体制改革,难免是“换汤不换药”,无助于医治教务管理现有的弊病。最近几年来,教务管理工作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过于偏重于解决教务管理体制问题,对教务管理技术的发展仍然有所忽视,这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对于教务管理本身而言,一方面,来源于技术方面形成对高等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对现有的教务管理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1.2 高等学校对发展教务管理技术的认识不足

对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技术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这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于传统的教务管理体制的制约,给人们一种错觉,以为教务管理就是个体制问题,只要体制解决了,教务工作就做好了。有些同志甚至不承认需要发展管理技术,认为一些课表、成绩单、教学质量的检查、是几张纸就可以能完成的工作。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和现代管理技术之间,有一个鸿沟,对先进的教务管理的高科技技术采取排斥的态度。

1.3 高等学校在应用现代教务管理技术方面的不足

在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中应用现代管理技术,这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搞科技时代的需要,在高科技时代教务管理的工作不仅是量的增加,再依靠原始的管理技术来从事高科技时代的工作是困难的。为了跟上教学和教学工作的发展,教务管理手段必然有相应的变化,当然扩大教学管理部门的编制,增加教务人员,以应付工作量的增加和管理的复杂化,这是教务部门有些领导乐于采用的做法;但是应该提倡的最佳是方法是改变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体制,配备现代的管理设备,利用高效率的、现代化的管理技术。

1.4 高等学校的技术来源匮乏

高等学校的技术来源匮乏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我国技术管理水平和基础研究水平较低,不仅教学与开发效率低,而且对现有的教学成果的管理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二是科技成果转化低,科技与经济脱节,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淡薄[5]。

二者的相互作用,使得高等学校开发转让的技术十分匮乏,急需高等学校的教学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就更使高等学校的教务部门成为改变高等学校技术来源匮乏的排头兵。

1.5 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与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国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与教学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一方面是实验设备不够用,一方面又有一些设备闲置在库房,不能发挥作用。而高等学校的中青年科技带头人又在实验设备上感到困惑。教学实验设备的短缺,无论在技术创新还是在成果转化,都严重束缚了高等学校的发展。因此有的高等学校在科技竞争力的排序中,“合格工程师的可获得程度”与“合格的信息技术人员可获得程度”两项指标分别排在47位和46位[6]。核心竞争力携带者就是要体现和掌握核心竞争力的教务管理高等学校员工,其充当着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当这部分员工转移到其他高等学校时,原来高等学校不仅失去创造新的核心竞争力的动力,而且原有的核心竞争力也随之流失[7]。

2 加强高校教务管理网络化的措施

实行学分制是一项全校性的工作,教务管理系对于排课、网上选课、成绩管理、毕业审核、学审核等功能投入使用,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学制改革创造良性循环的空间和机制,保证学分制施过程的顺利进行。

2.1 加快教务管理队伍建设

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管理工作非常繁杂,工作量增大,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要认真、准确、规范地完成,都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应该具有高度的任感、事业心。同时,由于运用了网络管理,要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熟悉工作的个环节,最好能长期从事教务工作,不宜经常更。现在有些学校借口人员编制紧缺,教务管理人少,长期以来一直找临时工应急,这不利于教务理质量的提高。

2.2 加强教务管理人员培训

学分制的实行需采用网络管理,对教学管理人员应采取各种形式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掌握计算机的理方法,为学分制学籍管理做好必要的人员准备技术准备。仅仅靠边学边问,对教务管理系统一半解,是不能创造网络管理的最佳效果的。

2.3 完善网络管理系统

比如目前较为突出的必须减少课务安排的失误,如排课子系统,系统关注某一教师的课是否与本人的其他课有冲突,不关注同一教师在一个上午安排两大节课是否合。实施全天候教学时间,有些课安排在吃晚饭的候,给学生和教师的作息、生活带来一些不便。周的课务安排有时松有时紧,仍有不尽科学、合之处。

2.4 加大办公经费投入

有些学校的网络硬件过关,服务不到位,表现为办公电脑内存小、使年限久而使系统经常出错,一些信息的录入费、费力。因此,应加大办公经费的投入力度,及更换硬件设施,保证网络运行良好,保证学校教秩序的稳定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3 网络化、信息化的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模式

3.1 教学信息的环境

高等学校大多数的教务管理,应将高等学校的教学和教学放在核心位置,忽略教师教学心理和行为,随着教师在高等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开展,教务链的作用就越强,教师对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的影响就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与教师沟通,在满足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实现高等学校利益最大化,已经成为众多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教学目标。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其间,高等学校网络化、信息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现出来。从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信息管理来看,高等学校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务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当前高等学校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是提高高等学校整体素质的需要,是增强高等学校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形态已呈现出多媒体化,存储电子化、数字化,信息管理和网络化等特点,这些必将导致信息服务的内容多样化,从而促使信息服务模式的转变。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模式从传统的重藏轻用、坐等教师的被动式信息服务模式向以网络为工具,面向教师的主动式信息服务的模式方向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8]。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是指在全新的环境(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的信息服务,强调的是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信息服务的环境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信息服务活动带来的影响。实际上就是门利用高等学校的网络对高等学校的教务管理统筹安排,高等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首先要掌握全校得所有教学和教学的教务管理,从而提高对高等学校教学和教学做出反应的决策能力,使高等学校的教务管理在教学中得以最佳配置。同时,可以通过高等学校内部网络信息系统对核心竞争力的教务进行识别、控制和激励,减少高等学校核心教务的流失。

3.2 利用外部网络,合理利用高等学校外部教务

传统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就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应用。信息服务教务可以利用网络更有效地搜集信息,而且使得信息服务更加方便、快捷。高等学校可以及时了解教务管理发展信息以及教学信息,从社会来看,使教务管理在教学和教学中得到合理的配置,加速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应用率;这从高等学校的教务管理的利用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等学校技术和教学教务的不足,增强高等学校在经济市场的竞争能力。

3.3 校园网络,传递教师之间信息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高等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扩大与教务所有者的接触,增加了潜在的教务管理的拥有者,及时地与教务管理的使用者进行双向沟通。了解使用者在教学与教学的需要,利用校园网络,充分利用教务管理。

3.4 校园网络,加强校际间的联系

高等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要利用高科技信息交流的手段,打破传统的各高等学校之间的封闭状态,创造跨部门、跨地域的合作空间,结成一种动态的战略联盟,将高等学校间大量丰富的教务管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使其得以充分利用。网络不仅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而且可以通过优化来实现教学和教学使用者通畅的环节;同时,最大限度满足教和学双方的共赢,保证教务管理者和高等学校教学的使用者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效,实现多方价值的最大优化。

3.5 协调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

高等学校要加强教务管理信息管理,就要强化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的协调、服务职能,疏通向高等学校传递教育信息的渠道,与高等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反馈,对高等学校教务管理进行咨询和引导,加快教务管理高等学校产业化的进程。在进行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中,高等学校教学要充分运作好高等学校内部教务和外部教务,使之结成一定的关系加以利用和管理。因此,高等学校管理随着环境的变化必将走向动态高等学校管理,高等学校经营必须要完善参与竞争的各项机能,确保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9,10],使高等学校的教学和教学的发展得到更大的成果。

4 结论

根据我国高等学校教务管理发展的需要,分析了在高等学校管理层面的教务管理信息管理中主要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实现高等学校通过网络化、信息化进行教务管理的对策。使我国高等学校在教务管理的利用率方面认识到教务管理会给高等学校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一定要结合高等学校的实际,循序渐进。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行才能逐渐显示出它的效果,因此高等学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投入。高等学校只有真正地做到应用信息技术,充分运作好高等学校内部教务和外部教务,网络化、信息化才能为高等学校更快发展带来机遇。

[编辑:徐状]

参考文献

[1]蒋芳薇,刘粤惠,张扬.当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问题与对策探讨[J].Higher Education of Sciences,2010(2):39-41.

[2]陈丁,吕霁,舒彤,等.基于混合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0(11):7-8.

[3]周陈.现代信息化模式下的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J].文教资料,2010(9):174-175.

[4]梁敏.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6):155-156.

[5]张秋会.我国人力教务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几点对策[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1(2):59-61.

[6]肖香龙,张荣华.我国人力教务产业化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1(3):166-171.

[7]胡继灵.论人力教务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保护[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4):374-376.

[8]赵霞.网络环境下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23):166-167.

[9]胡瑞华.高等学校要加速信息化管理进程[J].经济论坛,2002(17):30-31.

[10]张怀宇.论高校教务管理网络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1):121-122.

高校网络教务管理系统 篇2

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的核心,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发展,本文从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教务管理的职能、常规工作及组成结构和人员素质等方面浅谈对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作 者:巫盈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继续教育,公开,学院,广东,广州,510425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6) 分类号:G64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   重要性   职能   常规管理机构   素质  

创新高校教务管理初探 篇3

【关键词】教务管理 管理模式 运行机制 技术保障 创新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前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增多,因此对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创新教务管理模式,动态管理加人性化设计

教务管理的创新,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教务管理效率问题的首要方面。

1. 堅持导师制,对学生整体施教,引入竞争机制。把导师制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生涯中,学生在导师的积极教育和指导下: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在个人素质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识水平、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同时进行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有条件的选择导师,密切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的适应性,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教。

2. 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量化指标,数据说话。每学年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归总计算,作为毕业资格审定、学位授予、评优选秀、申请辅修的重要依据,激励学生们注重平时的学习和训练,避免年终突击复习、临时抱佛脚的被动局面。同时允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分,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就业,设计更加人性化。

3. 基础学识与专业素养培养相结合,为就业做好服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当前企业对于专门人才的需求并不急迫,而是复合型人才受到更大的欢迎,一专精、多专灵是职场就业的大趋势。根据市场的调研,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各自特点,允许学生在圆满地完成主修专业后,可以自由的选修其他专业课程,鼓励学生考取本专业实用的从业资格证书,并可以计入选修课的学分,为将来的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二、创新教务管理运行机制,变点面管理为无缝链接

现代化高校下沉式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快速、准确、高效,这和以往延续下来的以教务部门为中心、集中一点、向下的辐射的模式有着极大的区别。尤其是两者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实行下沉式管理,适应改革的需要

从管理模式上看,一个是浮在上面,下面没有专门的管理设置,处于上面指示我执行、需要汇报我应付的局面,责任不清,制度不明,上下不通,问题多多。而下沉式管理模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一弊端,为教务管理工作打开了新思路。

(二)运行机制滞后,必须予以创新

高校教务工作旧有机制表现出来的就是,整天忙于事物,工作杂乱,传递速度缓慢,中间环节阻止,下沉不到位,上下脱节。表现在工作效率上,工作目标模糊,主动性不强,数据缺乏,或者严重失真;表现在管理考核上,责任追溯不清,主责在上负担过重,对下执行无责可担。

(三)横向交互呼应,纵向无缝链接,实现两级管理

首先,以教务部为中心点,协同其他平行管理部门,形成交互管理的上层,主导重要决策的研究和制定,解决学院方向性、政策性、前瞻性的问题。

其次,通过院、系(部)分级管理,化解上下沟通的不畅的瓶颈,达到有效可行的无缝链接。系(部)相对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主体,责权利清晰明确,更能深化教务管理的针对性,有效的处理各种事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三,明确责任,处理好上下层之间的所属关系。制定相应的各级管理制度,明确各自管理权限、工作内容、应该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下层接受上层的管理、指导和考核,下层对上层负责,并使工作重心下沉到系和班级,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三、利用现代化手段,搭建运行平台,做实技术保障

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离不开现代化的网络运行平台,运行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辅助管理,可以对教务管理实行全程监控,有效的保障新机制的正常运行。

(一)构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教学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和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成几何数字增加,参与选修课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加,可供选择的科目也是越来越多。学籍、成绩、重修(选修)管理工作繁复,规章制度的制定,教学计划调整以及毕业审核等等难度加大,对两级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仅仅依靠几个人,单纯的手工运作难度可想而知,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教学计划、学籍管理、考试与成绩管理、报表统计等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有序、规范的完成。

(二)构建教学信息发布平台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建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建立教务信息发布系统来满足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信息和近段时间内对教务工作者的统筹规划与工作安排的及时发布,全面提高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改善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教务信息发布信息系统主要是建立办公飞信群、QQ群和手机短信平台,加强教务管理部门与学院、系(部)教务管理工作者之间的联系,使学院能够将教务管理相关文件、学校关于教学管理的有关事宜付诸于实践,同时,教务工作者也可通过飞信群或QQ群将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到教务管理部门的系统中,实现工作的主动性交流。

(三)构建移动教务信息系统

随着移动手机在高校人群中的普及与应用,以及高校无线网络的建设,可以实现教务信息系统的移动化。通过手机用户与无线网络可以为校园内的学生建立一个便捷获取教学信息的方法,并将其补充到当前的教务管理系统中来,从而实现校园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蔡先金,宋尚桂等.大学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2]黄宇主编,广西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高校网络教务管理系统 篇4

利用现代化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是高效、科学、规范的高校教学管理的必由之路。实行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教学管理系统更新的需要。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也在不断的完善中,但在目前大多数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实际运作中,有许多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困扰了我们的日常工作,也消蚀着我们进行网络化管理的信心。

2 目前的管理软件之状况

2.1 整体架构存在高耦合现象

在目前市场上的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中,从教学计划、学籍、选课、排课、考务、实践安排、教材、学生评教,所有的教务管理的职能及功能在软件中都有对应的模块。这些模块之间是根据数据的流向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它们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在理想化的状态下,只要数据录入准确全面、传递可靠,系统功能的实现是毫无问题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管理信息流联系较为松散,工作相对独立。因此客观上达不到让实际工作与功能实现上的协调统一。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工作流程往往有同步进行的情况,而且工作有一定的开放性及反馈机制,因此即使在管理流程的中间有一定的反复,只要有一个共同的数据共享平台,在管理流程末端得到的文档都能达到统一。但目前的管理软件系统过于偏重数据的准确可靠,将数据处理限于一种全封闭状态,造成了功能模块之间的高度耦合,从而导致了实际工作中过度的信息依赖,进而造成了工作流程的僵化刻板,一旦上游数据出现哪怕一点偏差都有可能严重地阻碍工作的进展。

2.2 功能划分不清楚或过细,人机界面不友好

目前很多教务管理软件在开发之初,没有组织开发人员深入了解高校管理流程,需求分析中对管理流程中约定俗成的概念及称谓不够重视,开发出来的子功能模块要么冠以计算机行业的称谓,要么想当然地随便给一称谓。这给操作者造成了严重的障碍。操作人员面对不是实际工作中所熟悉的一套称谓,根本无从下手。另外,有的功能划分过细,缺乏必要的透明性,也会让操作人员无所适从。其次,目前的管理软件大多偏重于功能的完备,忽视了人性化的界面设计,特别是在基础信息的录入环节,没有设置多种录入途径,有的甚至还设置一些非俗成化的录入模式,限制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及效率,抑制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动性。

3 目前管理软件的应用现状

一所高校在采用一套教务管理软件时,都会经过多方论证、比较,最后才会确定被认为是当时最适合的软件。在真正使用之前可能大多数管理者都是满怀期待、雄心勃勃。可是一旦采用,就会面临软件使用推广中的诸多难题。譬如,工作模式的转变、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基础数据的收集、使用制度的建立等。如果缺乏足够的重视及执行力,软件的推广将会是一纸空文。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很多高校的管理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基础数据不全或不准确、工作人员对软件整体运行机制认识不够、部门的操作权限不明确的现象。由此导致的后果是软件的功能受限或误用,结论数据出现偏差,大量的数据修正等,严重的还会导致整个系统的不稳定、不可靠。甚至有的管理软件会沦为只限于信息查询之用,数据的“处理”只是将结论性的数据录入到发布数据库中。难怪很多管理人员会说:管理软件的使用不但没有降低劳动的强度,反面增加了工作的负担。

4 应对措施

4.1 软件开发思路的改变

4.1.1 建立科学规范的数据共享平台

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是以高校的整个教学资源数据库作为基础的,建立结构合理的数据库至关重要。在高耦合的功能模块的背后必定是失败的数据库结构。如果数据库中缺乏必要的数据冗余度就会造成各个功能模块不能独立调用相应的数据信息。数据的冗余度越高,相应的功能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就会越低,但这样又会增加系统检索数据的开销。因此,为了不使数据失去相互参照性,也为了不降低数据的检索效率,确定一个合理的数据冗余度十分关键。

其次,要对数据库元数据进行规范化,而建立完备的数据字典不仅有利于元数据的规范,更是应用程序开发的基础。另一方面,元组数据的规范化也十分重要,高校教学数据的规范应遵循国家统一标准。从专业名称及编码、教学计划课程名及编码、学分与课时的设置等都严格参照国家统一标准来制作。目前中国高校教学参考信息中心(CAIRIC)是发布国家高等教育数据检索的权威网站。华中地区参与该数据库建设的是华中科技大学(http://202.120.227.57:8000)。

4.1.2 功能模块的开发引入开放的反馈机制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很多管理环节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就可以独立地一次性完成的。例如课表的编排,由于其调用的教学资源比较广泛,教务处与各教学院系乃至其他资源管理部门都要协同操作,不建立有效的反馈功能模块会造成信息传递缓慢,工作职能过于集中,最后导致软件的使用成为了管理人员的负担。软件的开发前提不应该是一种想象中的理想化的工作模式,而应该具有容纳进而协助操作者来处理大多数主观或客观的失误的功能。

4.2 建立强有力的软件推广使用机制

4.2.1 制度的建立

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到目前为止,由于教育的滞后,我们很多人的思维及行为模式仍然无法摆脱原始的方式方法。全面推行教学网络管理系统,必将会冲击大家惯常的思维方法,改变日常的工作模式。由此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是不可避免的。制定合理详尽的使用制度,从人员角色的赋给、角色权限的划分、各项操作规程等各个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这即可以规范网络管理的流程,又能明确各位管理人员的职责,从而保障整个系统的高效安全地运转。

4.2.2 人员的配备及培训

一套网络管理系统的建立,人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有再好的软件,如果人员配备不合理都不可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在整个系统中,从系统管理员到各个普通管理用户都应该清楚地了解整个软件的基本流程,并熟练地掌握各自的业务技能。由于教学网络管理系统所涉及的管理用户比较多,而软件本身也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进行人员的培训十分重要。我们对人员的培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思想观念的转变从旧有的工作方式转变为网络化的管理模式,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经历思想观念上的更新。管理团队统一的认识,共同的目标是整个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基石。这需要长期的多方面的宣传教育。

第二,操作技能的训练操作技能训练包含的内容不仅要有针对教学管理软件中的业务操作,还应该有对整个软件运行流程的认识。另外,还应包含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与技能的教育。

第三,新的工作模式的培养这是一个以制度约束为先导,以营造网络办公模式为目标的长期的培养过程。

第四,工作制度的宣传工作制度的宣传即能强化管理人员的职能意识,更是保障系统良性运行的必要措施。

5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毋庸置疑已越来越深地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高校教学管理不可能离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而回到原始的手工状态。选择和开发优秀的高校教学网络管理软件是为高校自身发展打造一个利器。一所高校的决策层,要在网络管理软件的开发引进上作好充分论证与比较,选择适合本学校管理体制的软件。另一方面,软件的使用推广更是需要领导者强有力的执行力。从制度的建立、人员的教育培训各个环节来改造人们落后的思想观念,培养工作团队现代化的工作模式与思维方式。这是高校提升自身管理效能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兰巍.基于网络的教务管理工作[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8]:25-26.

高校网络教务管理系统 篇5

正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漏洞修复漏洞预警

近期该系统爆出了一个高危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该漏洞轻易获取网站webshell权限。下面给出漏洞的情况和修复方法:

漏洞类型:上传漏洞

漏洞文件:/ftb.imagegallery.aspx

该漏洞文件没有任何权限限制,访问者可以直接访问该文件,从而通过文件自有的上传功能,来上传构造好的可以解析的后门文件。

漏洞修复:可以设置images目录脚本解析权限为无.有能力的可以针对此文件做好权限身份验证,禁止普通用户访问.

浅谈高校教务管理工作 篇6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问题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课程设置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教学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的高校教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适应当前的高校教务管理形势,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也亟须针对相关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那么,高校教务管理者如何在当前的高校教务管理形势下更好地落实教务管理工作,保证学校教务管理畅通,并能采用一套功能完善的教务管理软件进行管理,是每个高校教务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高校教务管理者理论知识不足,没有创新精神

当前,一些教务管理者对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时期的高校教务管理缺乏明确目标以及宏观控制意识,缺乏新时期教务管理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教务管理工作方式单一。同时,在教务管理工作中,教务管理者的职业技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缺乏全局性、信息化管理理念,创新意识淡薄。

另外,一些教务管理者视野狭窄,对当今高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并不了解,更不用说运用最新的高校教务管理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务管理工作。

2.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效率较低,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变动频繁

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因为部分高校工作岗位编制审定的随意性,导致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结构存在着不合理性,教务管理工作人员也频繁变动。另外,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承担着教务、学籍、成绩、考务以及教学档案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工作琐碎且不容易出成果,同时因为评价体系以及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使教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缺乏相应的绩效机制,导致一些能力较高的教务员不愿意从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致使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技能结构、学历结构以及知识结构不能符合教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对于教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有些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对网络化教务管理的不熟悉,导致教务管理效率低下,并形成粗放式的教务管理方式。

二、提高高校教务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1.建立专职化高校教务管理员队伍

当前的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教务员兼职其他岗位的现象较多。而在高校教学工作中,教务员其他岗位的工作势必会影响到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因此,实现高校教务管理员的专职化,是保障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重要条件。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务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务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教务工作的动态化、规模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也期待着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职化。

2.高校要采用培训等方式提高高校教务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高校扩招,对高校教务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教务员队伍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力量,教务员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以及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高校教务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加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以及保障高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高校要采用外出学习以及系统内培训等不同方式提高高校教务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对参加培训的教务员要建立健全专业化教务干事培训管理机制,并采用适当的奖惩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务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培训就是要提高教务员的政治思想素质,要让教务员掌握高校教务现代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具备现代化高校教务管理的工作能力。教务员要善于做好团结工作,并参与制订学校相关教学制度,做好课程安排,使教务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3.高校要重视教务管理人员在高校中的作用,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调动教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在教学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使教务管理观念和教学方法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要求以及高校扩招的形式。高校管理层要选拔具有较强教务管理素质、工作作风严谨的优秀教务管理人员进入各级教务管理岗位。对教务管理工作人员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实行人性化、灵活的评价机制,进行定量以及定性的奖惩考评,并与管理员的职称以及工资挂钩。同时,高校管理层要调动教务员的工作积极性,要鼓励教务员参与教研,使他们在教务管理工作中能够得到个人发展,激发优秀教务员的责任感。

三、启动教务管理软件,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

1.在教务管理工作中,要提高教学管理工作实效

在教务管理工作中,要有效采用办公自动化软件提高教务管理工作实效。如利用学校网站公布相关信息,让教师通过网站看到工作部署以便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针对学校考务工作的繁杂,教务管理员可以通过考务模块的设置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使教务员和教师能够及时直接获取相关的工作信息。

2.选用适合学校校情的排课系统进行排课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选用适合本校校情的排课系统进行排课。高校课程表是高校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排课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的稳定,因此选择适合本校校情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进行排课具有重要意义。如基于动态加权算法的排课系统,采用手动预排、自动排课、手动调节的三级排课模式进行排课,在实现了查阅、修改等功能的基础上具有权限管理、自动排课的功能。排课系统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排课效率以及排课质量,确保了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效运行。

总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的工作效率。因此,针对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要提高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逐步通过采用教务管理软件,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实现办公自动化。

参考文献:

[1]黄利梅.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创新探究[J].兰台世界,2008(22).

[2]杨春薇.加强创新意识完善教务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08-08.

高校网络教务管理系统 篇7

我校于今年十月启用的教务管理系统就是以校园网为依托, 集C/S和B/S技术于一体, 涉及教务管理各环节, 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多模块综合系统。该系统的启用解决了我校由于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专业所带来的学生教务管理上的困难。

1 我校所用教务管理系统的特点

1.1 先进的管理思想

系统融合了多人多年来教务管理及教务改革的经验。教务数据集中管理, 最大程度的实现数据的共享, 并避免管理漏洞的产生, 同时为学校管理层的决策支持提供详尽的数据。

1.2 综合的教务管理

系统涉及教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 并面向全校教务管理部门、教师、学生等各层用户提供服务。

1.3 先进的技术

系统运行于Internet上, 采用C/S结构和B/S结构相结合的体系结构, 既满足教务管理用户集中、处理数据量大的要求, 又满足学生最大范围地使用该系统。

1.4 模块化的软件结构

各子系统既可独立运行, 也可联合运行, 实现数据共享。

1.5 提供全面的安全策略

完善的用户管理及多种数据备份策略的配合, 保障教务数据的安全性。

2 系统主要功能

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界面见图1所示) 分为:管理控制与数据处理部分 (C/S端) 、数据采集与信息发布部分 (B/S端) 。

管理控制与数据处理部分 (C/S端) 包括:教学计划子系统、教学资源子系统、网上选课子系统、课表编排子系统、学生学籍子系统、学生成绩子系统、考试事务子系统、实践教学子系统、教学考评子系统、教材管理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等11个子系统 (模块组) 。

数据采集与信息发布部分 (B/S端) 包括:为学生提供的服务、为教师教辅人员提供的服务、为管理人员提供的服务和门户维护等4个子系统 (模块组) 。

这些模块综合在一起, 大大减轻了学校对学生学籍管理及教学工作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量并可提供全面数据便于学校统一规划。

3 系统分析

3.1 教务管理模式分析

一般来说, 一个教务管理指示都要经过如图2所示的过程。

从图2可以看出, 我校的教务管理属于学校 (主管校长、教务处) 、系二级管理模式。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作为一级管理机构, 有监督、协调、宏观管理的作用。系与学校表现为依附性, 许多权利归学校统一管理, 而学校教务管理的职能部门就是教务处。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教师和学生人数俱增, 硬件资源紧张, 为了提高教室、实验室等硬件资源的使用率, 许多管理工作由教务处统一集中管理。

3.2 系统的开发原则

为了实现上述二级管理模式, 系统开发必须依照以下原则:

(1) 统筹规划, 信息共享。该系统基于校园网, 实现高水平的信息资源共享和跨平台的信息资源访问, 不仅要面向全校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的共享, 还要解决各部门原有或新建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 而各部门信息系统和资源子系统的系统平台不一, 数据库又不尽相同, 要解决不同的资源子网的信息共享, 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用率, 系统结构应具有跨平台访问不同数据源的机制。建立与其他系统的数据接口, 教务系统可以为其他系统如人事系统、科研系统提供数据共享。

(2) 包容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包容性。系统的可扩展性应包括能接纳已有的系统和在今后系统软硬件扩展时, 能有效地保护已有的投资。特别是在应用需求变化时 (应用与系统的需求往往提供不全或者经常会变化) , 有一个较好的应用平台, 能容易地加以调整。系统易于扩充升级, 既能满足当前业务的需求, 又为今后的扩充留有空间。

(3) 规范化教务信息管理。为了描述教务信息, 全校规定用统一的数据格式进行, 将教务业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以国家教委公布的《高等学校管理基本信息集》为基本信息标准。采用信息标准的优先次序是:国家标准, 教育部标准, 教育部下属机构标准, 国家其他部颁发标准。

(4) 系统简洁、易使用、易维护、适用不同层次计算机水平人员使用。应用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日常办公运作的需求, 功能完备实用, 简单易学, 界面友好清晰, 易于扩充。

(5) 为教师、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在教务信息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 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布局, 在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的同时, 使全校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对所需数据进行随机访问, 学生可以进行成绩查询、网上选课等, 教师可以进行成绩录入和查询、了解学生的情况等。

(6) 可靠运行, 安全保密应具有安全高效的通信机制, 身份认证, 权限检查, 以解决教务信息系。系统安全可靠, 防止了信息泄密和对保密信息的非法侵入。考虑到与校园网的安全机制相结合, 采用路由技术, 设立教务信息系统的防火墙。

3.3 系统的架构方式

一般的说, 分布式应用系统的架构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代模式是Client/Server模式 (简称C/S模式) ;第二代模式是三层Client/Server架构模式, 它的一个变形是Internet实现方法,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Browser/Server架构模式 (简称B/S模式) ;第三代模式是分布式对象计算模式。

为了满足教务管理用户集中、大量处理数据的要求, 又满足学生最大范围地使用该系统, 本系统采用C/S结构与B/S结构相结合的体系结构。采用这种体系结构有以下优点。

我校的教务职能部门是教务处, 开发C/S计算模式的应用, 其维护、调试和安装可由教务处指定专人进行。因为对于系统的基本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利用C/S结构简洁、方便、快捷;并且, MIS系统内的大部分子系统只是给教务处内部专职人员使用, 并不是绝大多数人员使用 (查询除外) 。采用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网络负担, 而且在一定程序上也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一般的说, C/S计算模式的应用程序是为专有用户设计的, 因此需要到各部门安装、调试和培训。假设将这个系统做成一个基于C/S计算模式的应用, 每个使用该系统的客户端都需要安装该软件, 显然这样进行安装、调试、维护费用是很高的, 而且工作也是琐碎的。在教务管理系统中, 包含大量的查询工作 (例如学生查询成绩, 查询奖惩情况等) , 这些查询工作应允许在任何一个终端进行, 因此, 系统全部采用C/S结构是不可能的。

对于校级管理有大量的需要访问数据的客户端, 比较好的办法是使用B/S计算模式。我们只需要开发Web程序 (无须开发客户端程序) , 并将通用的应用程序放在Web服务器上, 只需在客户端安装标准的、简单通用的浏览器即可。而不需要在各个系安装应用程序,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对很多用户端进行特殊的设置和软件的安装。维护工作只需要在放有Web程序的服务器端进行, 无须到各个客户端进行维护, 简化了维护工作, 降低了维护成本。所以教务管理系统采用C/S与B/S模式相结合的方案, 有利于系统维护、管理。

参考文献

【1】宣华, 王映雪, 清华大学综合教务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

高校网络教务管理系统 篇8

关键词:教务管理,信息化,数字化

高校信息化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高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 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 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学研究、提升服务水平。“科教兴国”是保证我国能够长期、稳定、高速发展的战略国策, 教育信息化是达成该战略国策的重要手段[1]。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下, 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务管理系统能充分发挥网络和大型数据库的效能, 实现跨二级学院、跨部门、跨业务系统的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 把信息采集、发送工作融入管理人员的日常事务处理中。目前, 西藏民族学院在校学生接近万人, 教学资源日益紧缺, 教务管理任务越来越重, 在工作量增大的同时工作难度也不断增加, 管理稍不到位便容易出现失误。因此, 建立及时、准确、全面的教务管理信息平台, 不仅可以为教师、学生提供各种教学服务, 同时, 也能为学校教育管理活动与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支持和服务。

一、教务管理工作各环节分析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的核心工作, 它所涉及到的工作环节很多, 环环相套, 各环节数据信息量大, 对工作人员责任心要求很强。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以教务管理决策部门即教务处各科室为控制中心, 对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进行集中的、统一的管理, 其它部门在教务处相关科室的授权下对数据进行录入、修改、查询、统计、打印等操作。这样教务管理部门 (教务处) 就将其绝大部分工作 (如成绩管理、教学计划管理、工作量计算及查询、教师评价结果、考试安排与查询、学生选课、成绩录入与查询、课表管理等) 分解到各二级学院, 从而能及时、高效地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教务管理工作各环节及流程如图1所示。

1. 二级学院、系、专业设置管理:各二级学院、系进行专业规划设置并分类编号, 登记相关信息进入系统。

2.培养计划 (教学计划) 管理:由各二级学院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制定专业培养计划, 教务处组织统一审核, 并将培养计划所涉及的课程的学时、学分、实施学期、课程编码等属性数据录入系统, 由系统自动生成各个专业的培养计划。为了适应专业的发展还允许对教学计划进行变更, 但总体来说, 教学计划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3.实施教学计划:在每个学期的期末, 各二级学院以审核过的培养计划为依据, 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 实施教学计划, 并安排学期教学任务, 将授课任务安排到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材的选用和备课。

4.课表编排管理:课表是高校落实教学任务、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根据学期教学计划中课程的总学时、周课时等, 对任课教师、课程、学生和教学场地进行编排。在实施课表编排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教学资源、课程性质等设置一定规则和条件 (排课算法) 进行, 最后对个别有特殊要求的课表进行微调。课表编排完毕后, 可以对排课信息进行查询、打印和数据分析, 生成报表, 方便管理人员查询、检查和决策。

5.实践教学管理:主要涉及到课程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如毕业论文 (设计) 、毕业实习、专业见习、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和军训工作。

6.选课管理: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 学生对专业限选课、公共任选课等课程进行网上选课。对于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程, 由选课管理员在系统中为学生进行统一的批量选课;公共选修课和各专业限选课则由学校和课程开课单位投放后, 由学生进行网上选课。学生和教师可以在教务网站上查询选课结果和学生名单。

7.考试管理:对考试课程按照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监考教师及其他约束条件进行安排, 安排结果供师生查询、打印等。考试管理还包括各种学科性的全国统一考试的报名工作, 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等。

8.成绩管理:主要包括学生成绩录入、修改、统计、分析、补录、报表输出及查询等管理。成绩的构成, 可以根据课程属性设置;成绩的记录可以按照百分制、分档制记载。在课程考试结束后, 任课教师通过Web进行成绩的录入, 学生则通过登录Web端进行查询。成绩可以按照需要进行各种方式的查询, 以列表或报表的形式打印或导出成绩单供存档。如成绩查询可按学生学号查询、按行政班级查询、按课程查询等。

9.教师管理:提供对教师基本信息、工作量、奖惩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情况、教学评价的管理。教师能够进行基本信息的维护及工作量、奖惩情况、教学情况、教学评价的查询、统计、打印等。

10.教室管理:对学校现有的所有教学场地的基本信息 (如教室的楼号、门牌号、容量等) 、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为课表安排、考试安排和临时性活动安排提供信息。

11.教材管理:对教材征订计划、书目、采购、定单、入库、出库、库存、教材领取、教材费用核算等信息和环节进行管理。

12.学籍管理: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班级信息、学籍异动情况、学生学期报到注册、奖惩情况等管理。

13.招生管理;提供新生的基本信息表, 即新生录取数据等。

14.毕业管理;对学生的毕业情况进行管理。具体包括;毕业审核、学位及证书授予等。

二、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 利用通用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校园网的统一信息标准整合、集成各种信息资源, 构建安全、可靠、可扩展、可包容、易维护、易使用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满足日益发展的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 为广大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并辅助领导决策。同时, 能够与校园网中其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达到互联互通。

系统用户权限分析

按照系统需求分析结果, 本系统的用户主要有以下几类:教务处管理人员、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人员、特别课程专项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其他人员。其中, 在教务处管理人员中, 又有系统管理员和各专项工作管理员。

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是每个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权限的分配采取系统管理员赋予各用户菜单的方式和系统访问控制方式。

数据字典设计

数据字典功能就是实现对系统中常用的数据类型和参数的设置。当然数据字典不是一成不变的, 会随着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而发生变化。因此, 通过设置数据字典, 可以在应用程序不变的情况下增强系统的功能。

数据库设计

在进行系统数据库设计时, 其合理性、规范性、适应性, 数据库之间的关系及设置, 将直接关系到系统应用功能的优劣。为了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本系统采用了B/S与C/S相混合的体系结构, 在数据库设计中遵循了编码设计标准化、合理化、数据的共享性、数据关联的完整性、连贯性、数据库可扩展性、数据的独立性和系统的安全性等原则。因系统涉及子系统较多, 每个子系统又包含有较多的功能, 所以每个子系统都有一定量的表。总的来说, 根据表的功能不同, 将其分为3类表, 即基本表、抽取表和推送表。通过对这3类表的操作, 进行数据库中数据的处理。

三、系统各功能子系统的设计

针对教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分析, 确定本系统应包含的一些功能子系统。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由于采用了基于C/S和录Web浏览器处理进行信息的查询和提交。西藏民族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基于C/S模式的客户端共有11个子系统, 包含有系统管理子系统、教学资源子系统、教学计划子系统、网上选课子系统、课表编排子系统、学生学籍子系统、学生成绩子系统、考试事务子系统、实践教学子系统、教学考评子系统和教材管理子系统共计11个子系统以及为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提供网络服务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网站 (Web端) 。

四、校园网数据共享体系设计

校园网数据共享平台涉及学生工作综合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学生公寓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和本系统等几个业务系统。各业务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校园网数据共享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各业务部门负责维护本部门的业务数据库, 在已有业务数据库基础上, 构建共享数据平台, 共享数据包含整个校园网所有业务系统共用的基础数据和各业务系统的交换共享数据。基础数据用于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要为最终目的, 如教师信息、学生信息、财务信息、藏书信息等。这些数据的来源是各个业务系统, 存在于共享数据中心。共享数据库是按照信息标准, 通过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后形成。

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与校园网建设资源共享的规划可以如图4所示。

五、小结

通过建立于校园网数据共享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更进一步完善学院了学院的校园网建设和校园一卡通工程, 减轻了学院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强度, 减少了因人工操作造成错误的可能性, 使信息在流通和重复使用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也使繁杂的教务管理工作自动化、智能化, 彻底解决教务管理信息量大、信息采集难、信息反馈滞后、信息准确性低等问题, 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l]王慧.基于URP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 2006

[2]数字化校园白皮书V1.[0Z].广州联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09, 03

[3]李默.基于WebService的校园共享数据中心的研究与设计[D].南昌:南昌大学.2006

[4]马涛, 曲守宁, 王希普等.教学管理网络化的研究与实践[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4:56-57

[5]杨家娥, 聂道华, 周枫.一种面向社保领域的数据清洗整合系统架构[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 10

[6]高猛.ASP.NET2.0数据库入门经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7]喻翔玮.基于.NET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苏州大学, 2007:45-48

[8]梁宝敏.高校教务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及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5:58

高校网络教务管理系统 篇9

一、构建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安全体系的必要性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存储有大量重要的有关教学的数据, 比如学生成绩、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信息、教师任课信息以及各种课程表等, 全校师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读取这些数据, 如果它们受到破坏, 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外, 网络上存在一些怀有恶意的攻击者, 他们窃取、修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上传输的信息, 通过使用木马技术等获得教务管理系统登陆密码, 冒充合法用户登陆系统;甚至通过网络非法入侵存放教务管理系统的服务器, 获取其中的机密信息, 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对教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构成相当大的危害。

因此, 为了确保教务管理系统中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 保障教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成效,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对构成教务管理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及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保护, 构建稳固可靠地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安全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的安全隐患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依靠网络建立, 而且必须连接上因特网, 才能使它发挥最大的效用。但因特网刚出现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为其开发者服务, 是非赢利的、可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工具。所以, 几乎所有的因特网协议都没有考虑其安全机制, 使得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上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着信息安全的先天不足。而且当前运行教务管理系统的操作系统, 无论是Windows操作系统还是Unix操作系统, 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 导致它们容易受到病毒和网络黑客的攻击。高校部分用户缺乏信息安全意识, 也给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安全带来挑战。总结起来, 基于因特网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

1.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本身的漏洞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原来设计时看起来颇为可靠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随着技术的发展, 其存在着的缺陷便暴露出来了, 特别是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所在的应用服务器多数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 由于其在市场上占据着主流位置而更受一些动机不良者所关注。目前, Windows操作系统已有很多安全漏洞被发现, 虽然微软公司总会及时公布修补漏洞的系统补丁供用户下载, 但往往计算机就在安装补丁之前为病毒或网络黑客所破坏。近年安全漏洞数量不断增加, 仍是信息系统的主要安全隐患。2007年微软公司正式公布了69个具有编号的安全漏洞。其中, 除Windows操作系统漏洞外, 安全漏洞更多的集中出现在了IE浏览器和MS Office等应用软件上。

2.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蓄意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 它能通过自我复制感染其他程序, 并随着感染程序的运行进入内存窃取系统的控制权, 从而破坏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甚至可以破坏计算机硬件设备。2007年“熊猫烧香”病毒在寥寥数月的时间内就感染了数以万计的计算机, 它通过网络疯狂下载、运行各种木马程序迅速传播开来, 给被感染的用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此外, 病毒泛滥还会严重影响网络传输速度, 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造成不良影响, 如ARP病毒肆虐校园网, 严重占用了带宽, 拖慢了网络传输速度, 大大不利于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3. 教务管理系统用户安全意识薄弱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用户对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安全性认识不足, 对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体系的简单理解和关注不足, 学校对网络安全设备的利用和投入不足, 以及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 都会给教务管理系统带来安全隐患。他们往往更注重于教务管理系统软件地操作, 希望能快速有效地解决教务管理工作, 忽略了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体系中实际存在的风险, 如病毒、系统漏洞、信息泄密等, 尤其是教务系统管理员对各级教务管理人员使用教务系统权限的不合理配置, 使得他们可以随意更改教务系统中原不属于他们责任范围以内的数据, 更是对教务管理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构成比较严重的威胁。

4. 自然灾害的破坏

教务管理信息化需要使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等硬件设施, 它们存在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中, 任何有害于人类财产的自然灾害同样也对教务管理信息化设备构成威胁。一旦发生水灾、火灾、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 或者存放教务管理信息化数据服务器的机房突然断电、温湿度控制不当、遭到污染等, 都会引起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的运行中断, 破坏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

三、构建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安全体系的措施

1. 合理搭建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平台

可采用三层C/S (即Client/Server,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和B/S (即Browser/Server, 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分布式应用结构相结合的教务管理系统, 即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客户端或浏览器客户端。这种教务管理系统工作平台可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的处理速度、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基于C/S结构的客户端面向教务处、各院系的教务管理人员, 客户端运行相关的可执行文件, 通过身份验证后即可操作教务管理系统, 充分发挥了C/S结构响应速度快、操作灵活、高强度的事务处理能力等优点;而基于B/S的浏览器客户端面向师生用户, 通过上网登陆教务管理系统即可进行浏览、查询和数据输入等简单操作, 充分发挥B/S不限时间、地点、可移动办公的优点。客户端和浏览器客户端用户向应用服务器发出指令, 通过应用服务器访问数据服务器, 并把结果反馈给用户, 如果受攻击也只是应用服务器而未能损害数据服务器, 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该教务管理系统工作平台能实现数据服务器本身的备份、应用服务器的备份、客户端的备份等多层备份, 在系统受到破坏时能够很快进行恢复, 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的可维护性。

2. 教务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的病毒防范

眼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服务器大都安装Windows 2003操作系统, 大凡操作系统都不可避免地存有漏洞, 而且该系统使用的人多, 为大家所熟悉, 容易受别人所攻击或者感染上病毒。所以必须在服务器上安装合适的杀毒软件, 打开系统自带的防火墙, 而且须及时更新杀毒软件、打上系统补丁, 做好病毒防范工作。

3. 及时备份教务管理系统数据

经常备份教务管理系统的全局数据是必要的, 可在应用服务器上专门设置一个足够大的硬盘分区存储备份数据, 以便万一出现故障时能够利用已备份数据及时进行恢复, 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备份数据时可以通过设置应用服务器的任务计划来启动教务管理系统数据的自动备份, 因为进行数据备份时会拖慢系统的运行速度, 影响师生正常使用教务管理系统, 所以应当把自动备份的时间设置在少人使用教务管理系统的时段。

4. 合理分配不同角色与身份的人员使用教务管理系统权限

教务管理流程复杂, 安全性要求较高, 必须给不同身份与角色的用户授予不同的教务管理系统使用权限。每个用户在使用教务管理系统之前, 必须进行身份验证, 并根据其身份与角色配置相应的控制、访问权限, 没有授权的用户将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确保了数据的保密性, 保护了个人隐私。

5. 监控教务管理系统使用情况

必须为教务管理系统建立一套安全监控系统, 跟踪记录师生使用教务管理系统的详细情况, 如教务管理人员在某个时刻使用了教务管理系统的某项功能等, 为每个用户建立独立的操作日志, 作为日后查询的依据。全面监控教务管理系统的活动, 一旦发现有不合法的使用者进入系统, 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 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6.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很多高校和从事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软件开发的厂商都已意识到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纷纷在加密技术、数据备份、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和身份认证等技术上加大研究, 完善各项信息安全技术。固然信息安全技术在构建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安全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仅仅依靠它们来保障教务管理信息化设施的安全, 结果往往难尽人意。“三分技术, 七分管理”, 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务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确定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 制定教务管理信息化有关的软、硬件设施的操作规程, 鼓励期望的行为, 禁止不被允许的操作, 达到理想的信息安全管理状态。

7. 加强培训, 增强教务管理信息化用户安全意识

在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所凸现出来的信息安全问题, 很多是由高校内部各层用户有意或者无意地操作所导致的。必须加强对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安全管理意识的技术队伍。要加强对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提高用户遵守安全管理制度的自觉性, 增强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整体安全防范能力。

四、结束语

构建好可靠的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安全体系后, 才能保证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顺利地运转, 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摘要: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 高校纷纷开展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它在提高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效率、规范教务管理工作的同时, 也面临着一个亟需解决的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可靠地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安全体系, 保障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教务管理,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CC2007年网络安全工作报告[EB/OL].http://www.cert.org.cn/UserFiles/File/CNCERTCC2007AnnualReport_Chinese.pdf, 2008-04-08.

[2]袁炳夏.浅谈数字化校园安全体系的设计[J].惠州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

[3]洪银蝶.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J].内江科技, 2007, 4

[4]陶祥亚.高校教学信息资源中心网络安全方案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1

高校网络教务管理系统 篇10

1 文献综述

QQ全名为OICQ, 起源于国外的ICQ (I seek you) , 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网上信息实时交流的功能。1998年11月, 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发出OICQ, 于1999年3月开始提供正式服务, 截止到2008年3月QQ注册账户超过7.1亿, 而且每天新增15 000人, 在线峰值达3 800多万人[2]。近年来, QQ成为人们的宠儿, 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纷纷进入这一领域, 运用QQ为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服务, 因此可以说QQ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平台。国外对网络QQ没有直接的关注, 原因是腾讯QQ是国内开发的, 其主营业务在华语区, 然而国外对互联网的使用则分别从互联网的本质特征、使用行为和动机、使用领域及其作用和影响等多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国外的研究虽然不是以QQ运用为具体研究对象, 但QQ是互联网上一种最新的传播方式, 所以国外的相关研究对国内关于QQ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QQ虽然是国内开发的, 但国内对它的研究显得很有限, 且绝大部分研究仅从技术层面上进行, 而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的很少。到目前为止, 国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QQ开展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从企业本身发展的角度研究。如郑葆的硕士论文对腾讯公司QQ的战略环境、战略选择、发展策略以及QQ产品现状进行了研究。 (2) 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如:李苓、李应红探析了QQ传播的负功能性[3];蔡月亮分析了QQ人际传播的特点[4];蔡立媛、周勤研究了网络QQ的传播模式[2];刘琰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对QQ的使用状况和满意程度作了调查研究[5];黄河、陈先刚从语境的角度研究了QQ对人际传播的特殊影响[6];王莉的硕士论文论述了QQ的内涵、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7]。 (3) 从教育管理的角度研究。如:薛春艳、陈金江论述了QQ互动有利于构建绿色师生关系[8];储明岳认为Blog+QQ群有利于构建老师反思新环境[9];张超飞提出了无偿应用QQ管理班级成为班级管理的一种主要模式[10];张煜、何莎莎探析了QQ在高校日常教育与管理中的作用[11]。 (4) 其它。如:刘中起的硕士论文从社会理论、沟通理论和社会拟剧理论探讨了青少年基于QQ网际互动的基本结构及影响因素。

从国内的文献看, 对QQ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了较多和较深入的研究, 而从教育和管理角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师生关系、教师反思平台和班级管理, 对QQ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功能和作用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然而, 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员已普遍运用QQ进行教务管理。鉴于此, 本文在对广东某农业类高校教务员和学生使用QQ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探析了QQ在教务管理中的外部性, 以便能充分发挥其正外部性, 避开负外部性, 让QQ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

2 QQ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使用情况调查

为了解高校教务员运用QQ进行教务管理的基本情况, 作者随机抽取广州某农业类高校教务员 (含研究生教务员) 20人, 其中男3人, 女17人;年龄介于26—50岁之间;学历有硕士、本科和专科;教务工作年限从1—28年不等。为了解学生对教务员运用QQ进行教务管理的反应, 作者还随机调查了该校的223名学生, 其中男生120名, 女生103人;按学历分, 博士生13人、硕士生50人、本科生160人;按学科分, 文科生55人、工科生56人、理科生57人、农科生55人。有7份学生问卷因没有填写完整而被取消, 因而有效问卷共计216份。将有效问卷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后, 对QQ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使用情况归结如下。

2.1 教务员普遍使用QQ进行教务管理

该农业类高校的20位教务员全部会使用QQ, 该校所有教务员和教务处管理人员共建了一个QQ群, 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务信息通过该QQ群发布和接收。

2.2 教务员运用QQ进行教务管理的年限一般为3至4年

从问卷的数据得知, 大多数教务员最近几年才学会使用QQ。

2.3 教务员使用QQ进行教务管理的时间和地点

教务员上QQ的时间绝大部分在上班时间, 一般上班前首先挂上QQ, 工作之余浏览QQ群上发布的贴子, 与本人有关的信息则及时处理。90%的教务员在办公室使用QQ, 只有少数年轻教务员在家还使用QQ。

2.4 教务员经常使用QQ的原因

从教务员的问卷得知, 他们使用QQ主要是为了及时发布和接收教务信息, 提高工作效率;其次, 教务员可以在QQ上探讨管理方法和工作经验;另外还可以加强与教务处和其他教务员的联系。

2.5 教务员运用QQ进行教务管理的内容

运用QQ进行教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务处和教务员运用QQ发布、接收教务信息, 如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开课安排、教学检查、学生评课、学生选课、教材征订、教学档案收集和期末考试安排等各项通知, 教务员再将这些通知和安排通过学生的QQ群及时下达给学生,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方式, 即:教务处→教务员→学生。另一方面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过程, 如:教务处想了解学生对新试用的选课系统的反馈意见, 教务员将有关通知发到各班后, 各班负责人通过QQ群收集本班的意见, 使用QQ发给学习部, 学习部通过QQ发给教务员, 教务员统一汇总后再发到教务处, 传递方式是:班级负责人→学习部→教务员→教务处。

2.6 运用QQ进行教务管理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主要有:首先,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运用QQ能及时接收和发布各方面的教学、教务信息, 信息对称, 工作主动, 省时、省力、方便、高效。其次, 有利于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教务员通过QQ能迅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而能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工作方案, 让学生满意, 如课程表的安排, 教务员排完后通过QQ发给学生, 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 这样教务员不但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而且能赢得学生的好评。最后, 有利于扩大知识面。除了运用QQ发布和接收教务信息外, 教务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浏览网上新闻和消息, 丰富知识, 开拓视野。除了上述优点外, 也有一些缺点, 如: (1) 信息量少, 当信息量大而没能及时阅读时, 信息会自动删除; (2) 教务员和学生上QQ的时间不一致, 教务员使用QQ是在上班时间, 而这个时间恰好是学生的上课时间;学生上QQ的时间则多在中餐、午餐时间和晚上。 (3) 发布一些不真实、不健康的信息。因为QQ可以使用假名, 一些不真实、不健康的信息可能会散布在网上, 容易干扰教务信息, 影响日常工作。 (4) 受外界条件限制。如果出现网络故障、停电等情况, QQ就不能正常使用。

2.7 关于如何发扬QQ的优点、回避缺点

问卷调查的答案概括如下: (1) 充分发挥群公告、群共享和群邮件的作用。重要的信息放在群公告、群共享中或者发群邮件, 这样无论何时、何地打开QQ, 都可以浏览和下载以前的信息。 (2) 约定上QQ的时间。教务员、教务处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教务员之间都事先约定好上QQ的时间, 如上班开始和下班前半个小时, 大家于同一时间在QQ上发布信息、聊天、咨询等, 这样有关信息不会被错过。 (3) 使用真实姓名。使用真实姓名不但可以让上网的人很容易知道对方身份, 发布信息和交流时更有针对性, 而且也可以防止虚假和不健康的信息发布。

3 网络QQ运用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正外部性

本部分将在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QQ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引导与控制问题。为此, 作者借用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概念。外部性是指个人 (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的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和价格之中。外部性分为有利的外部性和有害的外部性。有利的外部性又叫正外部性, 是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 而受益者又无须花费代价;有害的外部性又叫负外部性, 是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 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消费活动或生产活动都可以产生外部性[12]。运用QQ进行高校教务管理是信息化时代的需要, 它对教务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既有正面的影响, 同时也有负面的影响, 借助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概念, 即既有正外部性, 又有负外部性。运用QQ进行高校教务管理的正外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3.1 有利于提高教务管理效率

高校教务管理是一项繁杂而琐碎的工作, 随着高校扩招, 师生队伍成倍增长, 而教务管理队伍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很难扩大, 一位教务员往往要负责一百多位教师、二千多名学生的教务工作, 教务员肩上的负担和压力可想而知。若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所有事务还是依靠教务员亲自打电话通知, 光几十个学生就要花费半个至1个小时, 每天光打和接听电话就已经应接不暇, 更不用说还有其它那么多繁琐的教务工作。如果运用现代化的网络QQ进行教务管理, 则可以大大减轻教务员的工作量。正如问卷调查所得, QQ具有快捷、方便、省时、成本低、规模效应等特点, 教务处或教务员只要将教务信息发布到QQ上, 几分钟内就可以完成相关工作。其次, QQ非常方便, 只要将信息挂在群公告里或发到QQ群邮箱里或放到共享文件里, 无论你何时、何地只要一上网便能收到。再次, QQ具有规模效应, QQ群的成员人人都能同时浏览网上的信息, 一次可以是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 而打电话只能一对一;另外, 这些信息还能以同样的方式大规模地传递给其他人。最后, 教务员通过QQ可以将工作做得主动和积极, 如上面所提及的关于课程表的安排。所以, 运用QQ进行高校教务管理既能让教务员及时从教务处收到教学信息, 又能快捷地将信息转达给学生, 还可以方便地从学生中收集反馈信息, 使教务员可以从大量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 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考虑如何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上。

3.2 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随着高校扩招, 学校规模扩大, 办公楼分散, 教务员与教务处和其它部门、教务员与学生之间的直接联系越来越少, 因此容易产生信息不及时、不到位和不对称等问题, 一些误会和矛盾随之产生, 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教务工作, 又影响了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随着QQ进军高校教务管理, 教务员与教务处、其他教务员、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变得快捷、方便、对称了, 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问题和矛盾少了。如教务处通过QQ下达教学通知和信息, 教务员不但能及时收到并且能与教务处管理人员进行在线咨询和交流, 就不会因信息不到位、不及时产生矛盾或影响工作;各教务员之间通过QQ交流日常教务管理经验, 探讨管理方法以及协调解决有关工作, 既可以提高教务员的管理水平, 又能加强教务员之间的了解和合作, 增进友谊。另外, QQ有利于加强教务员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随着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教务员与学生的直接接触会越来越少, 很多通知只能通过学生干部口头转达下去, 层层传递, 一方面容易误解通知精神, 另一方面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甚至抵抗的心理, 既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又破坏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务员通过QQ与学生经常保持联系, 一方面学生能迅速收到有关的通知, 另一方面又能及时地将他们的实际想法和需求反馈给教务员, 教务员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有关工作进行调整, 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不能调整的则直接在网上向学生解释清楚, 争取他们的理解。这样, 随着时间推移, 学生会越来越理解和支持教务员的工作, 教务员与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师生关系。因此运用QQ进行高校教务管理, 不但能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 而且还能让教务员在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工作。

3.3 有利于教务员博采资讯

高校教务管理员与教师同样必须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 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 因此教务管理员必须不断地获取新信息, 接受新事物, 学习新知识。目前QQ的功能可提供集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于一体的多彩网络生活, 恰好可以满足教务管理员的这一需要, 如:若教务员不采取屏蔽措施, 登陆QQ后腾讯广播系统就会自动弹出, 提供各类国际、国内新闻, 包括财经、科技、体育娱乐等新闻;QQ订阅系统 (http://dy.qq.com) 可以为网民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资讯类别, 打开QQ/TM, QQ订阅就会免费将你订阅的资讯递送给你;另外在网络聊天中, 一些网民常常将重要的新闻和信息挂在网上供网民共享, 等等。所以说QQ能让教务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获取丰富的资讯[7]。

4 网络QQ运用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负外部性

著名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社会学家默顿认为, 凡是人类传播都存在正负两种社会功能。网络QQ做为一种现代传播方式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教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也不例外。网络QQ除了具有上述正外部性外, 同样也存在一些负外部性, 主要表现如下: (1) QQ聊天记录保存时间短。除了群公告、共享文件和群邮件能长时间保存外, QQ在线聊天的记录保留时间短, 如果没有及时阅读记录就随之消失。在问卷调查中部分教务员也提到这一缺陷, 他们必须经常在线才能流览到聊天内容;如果当时不在线, 事后就无法浏览到其中的聊天信息, 这样容易错过一些信息, 可能会影响工作。 (2) 教务员上QQ的时间与学生上QQ的时间存在冲突。从问卷调查得知, 大部分教务员在上班时间使用QQ发布、接收和浏览教务信息, 而这段时间基本上是学生的上课时间;学生往往只能利用中餐、晚餐和晚上等空余时间上QQ, 而这时间段是教务员的休息时间, 因此教务员和学生上QQ时间很难同步, 这大大阻碍了QQ正外部作用的充分发挥。 (3) QQ的虚拟性容易导致虚假信息泛滥。2004年8月30日的嘹望新闻周刊所发《中国网络舆论现状及舆论引导》一文明确指出, “网民的身份是隐匿的, 名字也是虚拟的, 没有道德的束缚;不受任何政治、意识形态、技术、文字和逻辑能力的审查, 因此讨论时常常是‘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这给一些信息造假者和谣言传播者提供了绝好的舞台, 使他们能够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或有意散布虚假信息, 制造混乱”。这些虚假信息流传到网上, 不但干扰了正常的教务管理工作, 而且还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4) 对教务员综合素质的挑战。在网上发布教务信息、直接解答学生的疑惑, 这就要求教务员不但精通业务, 掌握政策, 把握原则, 而且要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及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等, 因为他们直接面对学生, 若出现差错则很容易在学生中造成不好影响。

5 对网络QQ运用负外部性采取的措施

网络QQ的正外部性对教务管理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其负外部性对教务管理工作同样带来了不利, 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将QQ的负外部性降至最低。主要措施如下: (1) 针对QQ聊天记录保存时间短这一缺点, 发布重要信息和通知尽量不要在聊天模式下发布, 而是挂在群公告、共享文件或群邮件中, 这样无论何时打开QQ群, 都可以看到信息和通知, 避免QQ群自动删除信息而导致无法浏览的情况发生。 (2) 关于教务员与学生上QQ上时间冲突问题, 一方面教务员应尽量将重要的信息挂在群公告、共享文件或群邮件上, 这样即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打开QQ群, 一样可以浏览到老师在上班时间发布的信息;另一方面, 教务员可以与学习部的干部约定好每天上QQ的时间, 在约定的时间段里教务员集中发布信息, 征询学生意见, 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但前提是教务员与学习部干部必须有共同的空闲时间。 (3) 关于QQ上虚假信息泛滥问题, 一方面可以建立完善的QQ管理体系, 如实行实名登记制度, 对已加入教务管理QQ群的教务员和学生重新将QQ用户昵称改为真实姓名, 没有加入教务管理QQ群的人申请加入时要求必须使用真实信息和真实姓名, 这样当QQ群中的言行需由行为者责任自负的时候, 喜欢散布虚假和不健康信息的人就无立身之地, QQ群中的虚假信息和不文明言行将会大大减少;另一方面, 建议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立法, 提高网民的责任感、道德感和法律意识。 (4) 提高教务员的综合素质。随着教务管理工作的网络化, 对教务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务员一方面应及时掌握好学校的方针政策、校纪校规和各种规章制度, 另一方面应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同时必须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 这样教务员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各项工作, 协调好各方面关系, 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真正做到管理育人。

本文在对广东某农业类高校的教务员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教务员自身的工作经历, 并运用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概念, 探析了网络QQ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正外部性、负外部性以及针对其负外部性采取的措施, 以便让高校教务员充分发挥QQ的正外部性, 规避其负外部性, 切实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绩效。

参考文献

[1]张祖明, 汪艳丽.关于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以耗散结构理论为研究视角[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7 (2) :88.

[2]蔡立媛, 周勤.网络QQ的传播模式探究[J].新闻界, 2005 (5) :79-80.

[3]李苓, 李应红.QQ传播的负功能[J].中国编辑, 2004 (2) :81-82.

[4]蔡月亮.QQ人际传播探析[J].东南传播, 2006 (1) :26-27.

[5]刘琰.关于“QQ”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初步调研[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3) :41-43.

[6]黄河, 陈先刚.试论QQ语境下的人际传播和人际和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6 (4) :53.

[7]王莉.QQ传播的外部性研究[D].湖南大学, 2007:2-8.

[8]薛春艳, 陈金江.QQ互动:构建大学绿色师生关系的新路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5 (1) :22.

[9]储明岳.构建群体反思新环境——Blog+QQ群促进教师反思的研究[J].探索, 2007 (2) :23-24.

[10]张超飞.QQ群在远程网络教育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 (6) :49.

[11]张煜, 何莎莎.QQ在高校日常教育与管理作用的探究[J].科教文汇, 2007 (7) :87.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篇11

关键词:教务管理;高校;素质建设

作者简介:沈满(1986-),男,重庆奉节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26)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120-02

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学校教学机制正常运转的关键,必须以科学的管理来保证。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而教务管理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要有良好的业务知识素质,还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

高校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务管理人员作为执行者,必须有计划地组织、指挥和调度教学进程,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在思想道德素质上必须要满足要求。必须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并富有奉献、创新精神。

1.乐于奉献,甘为人梯

教务管理是一项内容繁琐、工作头绪多、劳动量大的工作,具有单调性和重复性,工作不为人注意,且看不到明显的工作成效,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情操和敬业精神,要有端正热忱的工作态度,树立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

2.富有耐心,优质服务

教务管理工作时间性很强,涉及面很广,要把所有的事情一件件处理妥善,把那么多的数据和材料核实准确,就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去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需要更多的耐心与热情。[1]教务管理人员应当增强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以勤恳务实的态度和最大的热情去完成工作,不把生活中不愉快带到工作中,要想方设法的将问题完美解决。“管理就是服务”,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教务管理人员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服务,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二、专业素质

教务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包括教务行政,学生学籍管理,制定与实施教学计划,教学调度,组织教学实验与实践,管理学生档案,安排大小考试、学生毕业设计及毕业等,这些工作紧密相连,如何提高工作成效,考验的是办事能力,需要提高专业素质。

1.协调应变,善于交际

教务人员长期与教师、学生打交道,必须做到公平,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要保证教育公平,就需要他们遇事时反复与教师磋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解释原因,交涉事宜,传达领导意图,反映教师意见。在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时,尽量做到语气随和、语言得体、言简意赅,让所有工作目标都认为自己处于被尊重且公平的地位。变则通,通则久,善于调整心态和方法是协调人际关系、办好事情的关键。教务人员是学校和广大师生之间的桥梁,必须拓宽与师生的沟通渠道,积极发挥及时反馈、沟通的作用,负责协调、稳定组织关系,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信息,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管理事务的合理建议,使教学管理的方针、政策更科学、合理。[2]

2.业务学习,增强管理

高校教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教务人员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要更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管理思想,熟悉基本的管理科学理论,懂得教务工作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掌握基本的管理方法,在实践中用心去体会、总结和积累,熟知办事流程,切实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对象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准的教师和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要与他们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就需要不断地参加各种学习,扩大知识储备,提高文化素养,通过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3.提前计划,实时总结

通过周密的计划,能将事情有序的进行;通过总结,就能在各种事情中找到共同点从而得出快速解决事情的办法,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教务人员必须按照教学规律,树立计划性的观点,明确工作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学管理活动,保证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教务人员要能、会并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影响工作进度的往往是陈旧式管理,教务管理工作常规多、方法老式、手段落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必须更新与现代化教育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与管理思想,依照现代管理的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与网络资源进行科学性管理,教务系统则是现代化管理模式下的产物。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拥有适应时代背景的技术手段,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不同环境下的工作。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的世纪,教务管理系统是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技术支持,教务人员要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各种相关信息,实现高效有序的管理,拥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掌握多种计算机语言程序,使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此外,要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利用网络了解新形势下国内外高校教育思想动态,吸收现代化教育思想,才能在工作中更好的创新。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教务人员,要不断创新、科学创新,并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服务的对象是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因此,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才干,善于在业务上科学创新,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担负起组织教学、沟通协调等教与学的重任。这就需要教务人员既要为改革创新服务,自身也要改革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创新,参与创新,服务创新。[3]

三、心理素质

教务管理队伍完全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是一项很难引起重视的工作,其工作岗位非常平凡,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而且付出辛勤劳动后往往还看不到具体成果,这就需要教务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1.自信

教务工作是保证高校完成根本任务的调度中心,教务人员应具有小小“螺丝钉”的精神,螺丝钉虽小,责任重大。不要因为自己的工作不受重视而悲伤、沮丧,自信是谋求个人成功的必备素质,坚持到底才能办事有成,才能将教务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合理化、现代化。

2.自立

教务管理工作繁杂琐碎、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疏忽,而长期重复性的工作导致教务人员精神压力大,难出成果,容易出错,这就需要教务管理人员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善于以柔克刚,克服办事中的各种障碍,客观的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这样才不会一蹶不振,才有知难而进的勇气,才能做好教务管理工作。

3.自爱

也可以理解为肚量大,该计较的计较,不该计较的就置之脑后。只要善于控制情绪,就能办事有成;要宽宏大量,乐于忘记;要学会妥协,善于取舍。教务人员经常被服务对象不理解、不支持,且待遇偏低,职称也难提升。这时就需要有积极乐观的心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排除外界一切干扰和心理障碍,建立起教务人员与被服务对象之间的和谐关系,形成宽松祥和的服务环境和氛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和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找到工作和生活的乐趣,而不去斤斤计较职位、职务、职称和工资福利待遇。

四、结束语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岗位比较特殊,是学校方针政策与相关教学计划、文件的传递窗口,同样担负起教育学生的职责,同时也是一项规范性很强的工作,关系到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务管理队伍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教务管理成败的关键,加强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是一个不断实践、完善的过程,教务人员要提高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并结合现代管理手段,以提高教务管理质量,促使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曲文君.如何提高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4):47-48.

[2]钟冬娴.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41-43.

[3]黄燕.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务管理质量[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2006,6(4):84-86.

高校教务管理探析 篇12

1、高校教务管理

高校教务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 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稳定运行。所谓“高校教务管理”是指我国高等院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 对教学过程实行的行政管理。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以国家制订的教育方针、教学规律、教学要求等相关政策为指导, 并结合本校的相关规定、办学模式进行工作。科学且符合实际的教务管理工作对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务管理的工作一般从以下几点出发:

(1) 制定本校教学工作计划, 明确每学年的教学工作目标, 切实保证教务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运转。

(2) 定期组织开展教务研究活动, 建立完善的教务管理系统, 明确相关教师的职责范围, 达到充分发挥作用。

(3) 加强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 特别是对教学第一线的检查指导, 一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并总结经验。

2、教学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文化知识与其他知识,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成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教”与“学”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教”是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控制着教学节奏、教学方向、教学过程, 起主导作用。“学”是教学中的次要方面, 在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一方, 但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要通过学生来完成, 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3、二者关系

高校教务管理是协调教学顺利进行的神经中枢, 是教学管理的核心, 二者缺一不可, 它们的协调统一为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保障。同时, 科学的教务管理工作方法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混乱无章的教务管理工作方法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阻碍作用。因此, 各高校都应重视教务管理与教学之间的配合, 制定出符合实际且科学有效的工作计划, 为提升本校教务工作、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二、高校教务管理与计算机

随着科技的进步, 计算机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 在高校教务管理方面也不例外, 它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保证。传统的教务管理与现代化的教务管理最大的区别就是办公计算机化, 最本质的区别是信息存储和信息媒介不同, 传统的教务管理利用纸张记录文字、数据、图形;利用算盘、计算器等工具进行计算;利用胶卷相机、胶片摄像机记录影像资料。而在当今现代化的教务管理工作中, 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使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系统中储存与流动, 利用多种办公软件进行工作。这就是高校教务工作现代化的表现, 计算机的应用给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优势。

1、有利于信息管理与存储

教务管理工作一般比较繁杂, 比如学籍管理、开课编排、成绩管理、考务管理、教学评估、教学监控等方面, 在具体工作中还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 运用计算机现代化办公, 可以有利于数据的管理与存储。

2、有利于环保节约

现代化的教务管理工作代替了传统的纸质办公, 既节约了时间, 又减少了行政办公经费, 还有利于多人对同一个文档进行修改, 使得工作更加快捷、便利。这就是我们当今推广的“无纸化办公”, 它主要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进行办公。作为教务管理工作者应该紧随时代潮流, 学习相关先进工作技巧, 善于运用计算机、应用软件、通信网络来工作。

3、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工作中, 相关教师运用WORD、Excel、WPS、PPT等办公软件,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定程度上还减少出错的情况, 同时, 这些办公软件大多还能提供快速的查询检索功能以及按要求进行成绩单的打印等其他功能, 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教务管理现代化的办公是一把“双刃剑”, 有好的一面, 也有不足之处。由于现代化办公主要依靠于网络, 这使得办公人员在享受网络资源的同时, 也面临着网络病毒、木马的侵袭, 同时使得计算机泄密的渠道和范围大大增加。办公自动化因为带有一定的公用性, 而带来众多不安全因素, 比如:文件会被他人恶意拷贝、电脑因为U盘引起病毒、浏览网页遭受网络攻击等。因此, 作为从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教师应该养成好的工作习惯, 如:对电脑采取加密措施;对杀毒软件及时进行更新、查杀;对工作资料进行备份等。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计算机为教务管理工作提供服务。

三、总结

教务管理对教学的正常运行起“保驾护航”的作用, 它协调于学校、教师、学生之间, 为学校的建设提供着服务。在教务管理工作中, 计算机的应用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也存有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每一位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注意。因此, 作为从事教务管理工作的高校教师在重视教务管理和教学关系的同时, 也要正确运用计算机来为自己的工作提高效率。

摘要:高校教务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 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稳定运行;教学又是学校的根本所在, 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务管理的工作方向。二者相互依存, 密不可分。近些年, 随着科技的进步, 计算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同时也为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了科技保障, 本文主要从教务管理与教学、教务管理与计算机双重角度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教学,计算机,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代显华, 胡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02) .

[2]白彦平.浅谈网络化办公[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 (02) .

[3]陈一文.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上半月刊) , 2009 (01) .

[4]薛思军.浅谈高校教务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04) .

上一篇:数据不确定性下一篇:防止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