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管理(精选12篇)
调解管理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 不断改进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同时, 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 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1]
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是我国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三大调解方式, 人民调解作为三大调解方式之一, 其与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在工作方式、方法方面又有着显著区别。因此, 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培养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行政队伍, 才能切实有效地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
一、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
近几年, 安徽省淮北市着力建设市、县 (区) 、镇 (乡) 、村四级联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并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等。
首先, 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 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从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引导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始终树立“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做人民群众贴心人”的工作作风。同时, 鼓励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深入到群众, 听民声、察民情、问民计、排民忧、解民难, 为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 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加大培训力度, 提升其调解工作水平。上级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真正的困惑和需要学习什么, 从而制定出适合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培训内容, 避免了因主观认为安排培训内容, 从而提升了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训项目的展开。
基于上述问题, 上级主管培训部门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一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培训;二是组织有关的业务专家、精英和学者等分赴各基层单位, 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进行为期一周或其他的短期业务培训;三是通过开展基层人民调解先进事迹报告会让广大基层工作者深刻学习和领会其精神。以点带面, 提升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四是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开展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各种司法知识竞赛, 努力提升司法行政机关人员的理论素养。
二、完善和规范人民调解制度
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要逐步规范化、现代化、法制化。一是规范人民调解制度, 把其细化为:例会、排查、报告、调处、责任追究、回访、公开公示等规章制度。二是规范人民调解流程, 统一使用中国司法部制定的人民调解文书格式, 规范调解文书的制作和立卷归档, 建立专门的档案室, 并把文档资料进行细致分类, 做好文档的标记等, 以便于人民调解卷宗的查找。在调解过程中, 要严格人民调解工作程序, 逐渐使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化, 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 并严肃人民调解工作纪律, 切实保障依法调解、平等自愿、不限制当事人诉讼权利三项原则的落实, 保障人民调解的民间性、自愿性。三是细化操作标准, 建立岗位责任制, 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分别负责, 这样在工作中就避免了相互推诿,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建立健全奖惩制度
规范评选程序, 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是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稳步、健康进行的制度保障。对于能深入社区、村屯、偏远郊区等并能深入群众困难多、纠纷问题多的地方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 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发生的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对于长期着力并成功化解多年累积、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 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矛盾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等。上级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扬、记功等精神鼓励并在物质上给予一定奖励。并在以后的目标考核中加以量化参考。而对于在工作中玩忽职守、怠慢的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不及时, 对调处工作不力等引起矛盾激化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人民调解工作人员, 给予批评、警告等处分, 并在以后的评职评级中作为考核参考。同时警示其他的人民调解工作人员, 使其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四、争取财政支持, 加大保障力度
人民调解工作能否高效有序地开展经费保障是关键, 我国早在2007年7月9日, 财政部、司法部就联合下发了《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明确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保障办法: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安徽省淮北市委、市政府、市司法局、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适当安排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费。同时, 市财政拿出专款对每件调解案件给予适当补贴, 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 极大地调动了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为缓和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冲突, 减少纠纷, 消除矛盾和稳定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总之, 以人为本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是实现好、维护好并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就必须对各类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予以平等的保护, 妥善地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人民调解的实施, 正是尊重了社会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性, 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各类社会主体的合法利益, 从而促进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核心的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实现。[2]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5-02-19.
[2]彭宇文.社会治理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兼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 2007, (1) :92.
调解管理 篇2
一、岗位责任制
第一节主任职责
<一>全面主持负责我委的运行和管理。主持制订并负责审批我委发展总体目标和总体工作计划,领导我委开展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和与医疗责任保险相结合机制的运作,确保我委宗旨的实施和独立、公平、公正、中立、及时、便民的工作原则的实现。
<二>负责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机构,主持制订并审批我委重要的规章制度;召集和组织主任办公会议,决定并批准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
<三>批准聘任、解聘各部门负责人和分支机构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批准对各部门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的奖惩决定、薪酬待遇等;主持并批准员工激励计划以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对我委的资金、财产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医调委的财产安全和实现收支平衡;审查决定内部财务制度及薪酬方案,审查决定年度财务计划,审查决定财务预算、决算等财务事项。
<五>审议和批准各项规章制度,审议和批准各部门和分支机构提交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审议并决定我委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和其它重大问题
<六>签署以我委名义对外上报、印发的各种重要报表、文件、资料等。<七>参与重大医患纠纷的调解、分析、调研,审批并督促落实相应的调解工作方案。
<八>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政策以及上级部门赋予的其他职责。
<九>组织实施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二节副主任职责
<一>当好主任的助手,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具体分管的工作,协助主任主持分管的工作,按工作分工履行相应职责。
<二>协助主任抓好我委行政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组织召开我委早会、周会、集中学习培训等。
<三>参加主任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管理方针、发展方向、组织机构及分支机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等重大问题。
<四>抓好组织协调工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上协调好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参加主任办公会议讨论决定人事、财务、物品等内部管理工作和外事协调工作等重大问题。
<五>对分管工作的各阶段情况及时总结,以达到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对所分管的工作情况直接负责;实现内部管理的规范性,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无违法违纪和事故的发生。
<六>对医调委的调解部、办公室、风险防范部、分支机构管理部等各部门执行主任决议的落实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七>认真听取分管部门负责人对工作的汇报,对完成有困难的工作协商探讨解决办法,寻求最佳方案,决定实施方案。
<八>承办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三节 调解部部长职责
<一>在我委主任和分管副主任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主任交代的各项工作任务,带领调解员开展医患纠纷调解工作,负责制订部门工作计划和安排,并组织实施;做好年度工作总结,按时上报领导。
<二>加强对本部门工作的管理,深入实际分析掌握调解工作动态,指导、协调重大疑难案件的调解。
<三>审查调解员受理调解的案件是否符合规定,对特殊案件需指派、更换调解员的按照规定指定或更换。
<四>对本部调解员经办的案件进度、结果等情况进行跟进和监督,对各项业务文书进行审核、检查,规范业务文书书写。
<五>按期将医疗纠纷案件情况和调解情况进行总结汇总,并向主任和分管副主任报告。
<六>处理好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对调解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中立、及时、便民等进行监督,保障调解员办案的独立性,不随意干涉调解员依法、依规行使调解职责。
<七>认真抓好本部门工作人员的考勤,遵纪守法,认真履行职责;发现违规违纪行为的,应向报告并提请按规定处理。
<八>制订并执行对调解员、书记员的业务岗位培训计划,不断提高调解部人员的调解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调解质量和效率。
<九>组织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讨论分析会和本部门工作会议。
<十>承办主任、副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节调解部组长职责
<一>在调解部长直接领导下,带领本组调解员积极参与并负责调解本组承办的案件;对重大疑难案件组织本组调解员分析案情、拟定调解预案,及时请示汇报。
<二>负责安排好本组工作,对本组调解员经办的案件进度、结果等情况进行跟进和监督,对各项业务文书进行审核、检查,规范业务文书书写。
<三>对本组调解员经办的案件进行指导和协助,对重大案件安排调配本组人员参与协助,需调配其他组调解员的应提请部长安排。
<四>按期将医疗纠纷案件情况和调解情况进行总结汇总,并向部长报告。<五>遵守本委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调解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中立、及时、便民等进行监督。
<六>考察本组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思想情况、职责落实情况,如发现有违规行为或损害我委利益和形象的言行,应向部长报告并提请按规定处理。
<七>组织本组人员对所经办的案件进行讨论,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调解水平和综合素质。
<八>承办部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五节人民调解员职责
<一>人民调解员在调解部部长和组长指导下,在平等自愿、互谅互让的基础上,遵循“公平、公正、中立、及时、便民”的工作原则,独立地调解医患纠纷。
<二>接受医患纠纷的报案,审查是否符合受理条件,报调解部长同意后决定受理或不予受理,对经办案件进行调查调解,主持召开简易调解会、正式调解会或医疗责任保险赔案评鉴会,依据调解结果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并督促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
<三>按要求规范性完成业务文书的制作,及时做好案件信息及有关统计资料的收集、登记工作,对制作的业务文书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并及时整理归档。
<四>对重大、疑难、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应及时报告请示,提请组长调配本组成员协助。
<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法律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廉洁自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不断提高调解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调解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六>指导和帮助书记员学习掌握调解技能、工作流程和业务文书的制作。<七>落实值班制,承办部长和组长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六节 书记员工作职责
<一>服从调解员的工作安排,协助调解员调解处理案件,完成对经办案件的业务文书制作,做到记录规范、字迹清楚、准确全面完整。
<二>对担任记录的案件,提前认真阅卷、熟悉案情,作好调解记录和调解会的准备工作。
<三>在调解员的指导下,做好案件的调查、调解会和回访等笔录,如实记录调解参与人的表述及调解全过程。
<四>协助调解员主持好简易调解会、正式调解会、医疗责任保险赔案评鉴会,并制作和完成相应业务文书。
<五>完成当事人、被调查人等对有关笔录的核对、补正、签名事宜,负责经办案件有关材料的接收、送达工作,按照要求完成对经办案件卷宗的归档整理。
<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严守保密纪律,客观公正、廉洁自律。
第七节办公室主任(副主任)职责
<一>在我委主任、副主任的领导下工作,负责我委的行政、人事劳动、财务、物资后勤等日常行政事务以及对外联络、接待工作。
<二>根据我委《章程》和主任办公会议的授权安排,草拟我委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做好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
<三>根据主任及其办公会议决议有关人事决定,负责执行员工的招聘、解聘工作,执行使用期考核、岗位的竞聘换岗和半年及年度的工作考核等劳动人事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
<四>负责公章的保管工作,执行并落实公章的审批制度,切实做好保管、审批分开,规范我委印章的使用和管理。
<五>负责会议的通知、召集、会议记录等有关会务工作,行政性文稿的起草,行政工作事项的通知,文件的收发、递送、处理、整理归档,以及业务档案管理等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六>规范并执行我委办公设备、用品等财产物资的采购、领用、损耗、维修等管理工作,降低物资消耗,节省管理费用。
<七>健全我委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并监督我委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我委的财务预算、决算等工作,严守财经纪律,做好增收节支和开源节流工作。
<八>负责安排行政人员处理公司值班、来客接待及车辆派遣等后勤保障,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等工作。
<九>负责管理协调本部门员工的各项工作,协调我委内外关系和工作衔接。<十>承办主任、副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节人事财务专管员(主管)职责
<一>在我委领导及办公室主任的领导下工作,负责人事、财务日常工作,执行我委人事、财务工作决议并履行相关职责,严格遵守、执行国家劳动人事、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作好人事财务工作。
<二>根据主任及其办公会议决议有关人事决定,负责办理我委员工的招聘录用及解聘、劳动合同的签订及解除、劳动关系和社保金等事项的手续,执行试用期考核、岗位的竞聘换岗和半年及年度的工作考核等劳动人事规章制度的具体实施。
<三>编制我委财务计划和月、季、年财务预算并执行批准后的财务预算,负责编制月、季、年终决算和其他方面有关报表。
<四>贯彻执行我委薪酬分配制度,负责处理我委人员工资、财务、劳保、福利、考勤等有关事宜,核定各岗位的工资标准,编制年度薪酬调整方案,核算每月员工的工资。
<五>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对违反规定或不合格的凭证应拒绝入帐,要严格掌握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七>定期装订会计凭证、帐簿、表册等,妥善保管和存档,按期填报审计报表,认真自查,按时报送会计资料。
<八>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措施,严格执行财务管理方面的安全制度,确保不出安全问题,认真管好现金、各种印章、空白支票、空白收据及其他证卷。
<九>负责我委办公用品及需要物资的询价、采购和定期盘点。
<十>完成我委主任、副主任、办公室交办的其它人事财务工作。
第九节 后勤档案专管员(主管)职责
<一>在委领导、办公室主任的指导下,处理我委后勤、物品、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
<二>、严守秘密,及时作好各种资料信息的收集归档。保证各种卷宗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保持卷宗材料完好和齐全
<三>做到准确、及时地提供材料,为调解、风险防范等工作提供服务。<四>严格依照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模式管理,做好防火、防盗、防鼠、防虫等工作。
<五>严格执行档案材料的各项查阅规定和制度。
<六>负责办公设备等物资管理,电脑的维护、修理工作,负责做好我委经营用水、电管理,定期检查,加强用水、电费用核算。
<七>协助搞好我委办公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八>负责我委物品的保管、发放和定期盘点,及时申报所保管物品的采购计划,采购物品的验收等;节流节支、勤俭办事,作好后勤保障工作。
<九>负责会议、上课、培训等准备工作,落实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做好区域卫生的清洁工作。
<十>完成我委领导和办公室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十节 前台行政文员工作职责
<一>在办公室主任领导下工作,履行行政文员职责,做好各种来访人员的礼貌接待、报案的登记。
<二>负责文件的收发管理,包括签收、登记、拟办、分发、传阅、承办和催办;负责公文的发文管理,包括核发、登记、印制、分发。
<三>负责打印、复印、接收传真、饮用水的及时提供等行政事务,保证打印质量和打印速度;负责对文秘、资料,档案、保密、保卫、新闻宣传等工作的整理。
<四>负责报刊的收取及整理工作,负责低值易耗办公用品发放、登记和离职时收回;协助废品的情理和回收。
<五>负责电话总机的接线工作,对来往电话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未能联络到的记录在案并及时转告。
<六>负责办公场所划分区域的卫生清洁工作,离开办公室的巡视,查看门窗、水机电源,电脑电源等关闭情况。
<七>落实值班制度,及时做好调解部值班人员电话转接工作,并通知当天值班人员。
<八>做好我委藏书的登记、保管、整理和防护工作。
<九>完成办公室主任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十一节分支机构管理部部长职责
<一> 在我委主任和分管副主任领导下,负责制订部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年度工作总结,按时上报我委。
<二>根据我委的发展规划与现状,深入调研我省各地市医疗纠纷处理、医疗责任保险的现状,提出设立或撤销分支机构的计划和方案。<三>依据主任办公会议决议,执行和具体操办设立或撤销分支机构的相关事宜。
<四>调研考察各地市分支机构工作情况,协同我委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市分支机构开展工作,针对分支机构运作中存在问题的提出解决方案。
<五>协调各地市分支机构与我委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并监督各地市分支机构执行和落实我委规章制度、各项决议的工作情况。
<六>完成主任和分管副主任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
第十二节医疗风险防范部部长职责
<一> 在我委主任和分管副主任领导下,负责制订部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年度工作总结,按时上报我委。
<二>对医疗执业风险、医疗纠纷的发生发展规律、风险防范和管理办法进行研究;研究带有倾向性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规律,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
<三>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医疗风险防范培训,帮助医疗机构提高医疗和服务质量,防范于未然,降低纠纷发生率。
<四>依据主任办公会议决议,执行和具体操办医疗风险防范相关事宜。
探索调解新途径 作足调解大文章 篇3
一是推行案前调解。在收到当事人起诉状、未正式立案之前,积极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引导当事人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或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实现案件分流。
二是强化立案调解。充分利用立案庭与当事人接触早、了解案情早的优势,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在立案后及时调解;对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群体性案件、集团诉讼案件,敏感性强、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在立案后做到尽可能调解。今年共有23起简易纠纷、3起群体性纠纷在立案时即得到化解。
三是探索委托调解。在案件受理后、裁判作出前,當事人同意或要求再次调解的,积极委托当地有较高威望的人士或人民调解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主持调解。对涉及技术性或专业性问题的案件,必要时邀请技术专家、专业顾问或律师协助进行调解,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是做好再审调解。在再审案件中,对历时时间长、认识分歧较大的再审案件,当事人情绪激烈、矛盾激化的再审案件,改判和维持效果都不理想的再审案件,做足做好调解、协调工作,尽可能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和解协议。对抗诉再审案件,邀请检察机关协助调解,共同做好调解工作。在检察机关的协助下,今年有2起疑难复杂案件得到有效解决。
调解员对自身情绪的管理和调适 篇4
人类情绪的基本分类
情绪可分为积极 (希望、满足、欢愉、激动、宽慰、兴奋) 和消极 (恐惧、愤怒、悲伤、厌恶、忧虑、恼怒) 两大类。这种分类为调解员在调解中感知当事人的情绪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调解过程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前者可使调解员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争议, 从而使其更主动地推进调解的进行;而后者会使调解员产生“隧道视野”效应, 从而限制其注意力的集中范围。这两种情绪在调解过程中都会表现出来, 并对调解的进行具有推动或阻碍作用。这就要求调解员应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情绪, 以在适当的时候将其情绪中积极的一面展现出来, 这是调解员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之一。
调解员在调解中的情绪体验
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 因受到来自当事人及调解进展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体验。这两种情绪会直接或间接地被当事人所感知, 从而对当事人的情绪产生影响。
1.调解员的积极情绪
(1) 愉悦。
愉悦情绪不仅是人类的主导情感之一, 而且也是最富感染力的情感之一。调解员的愉悦情绪与调解的进展情况直接相关。当调解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 当调解画上完美的句号时, 他都会产生愉悦感。[1]换言之, 调解员愉悦情绪的产生是基于双方达成协议或调解取得突破性进展, 哪怕只是一小步的进展。
(2) 希望。
希望是调解过程中一种强有力的情绪。一般而言, 调解员应在调解之初就表现出对调解前景充满信心, 否则想要掌控调解大局就会非常困难。如果调解员认为该调解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他们很可能就不会接受当事人的指定。调解员的这种希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调解程序果真像他所期望的那样顺利进行时, 他的这种情感体验会更加强烈;反之, 调解员的希望可能就会受到严重冲击。调解员表现出对良好调解前景的信心, 会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当事人。
(3) 满足。
满足感是一种相对温和的、不太容易觉察的情绪体验。如果调解员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调解中得以施展, 他们便可能产生一定的满足感。即使问题尚未解决, 但是至少不会变得更糟糕时, 调解员对此也会感到某种满意, 满足感也就产生了。当调解员表现出满足感时, 会给当事人透露一个信息———“一切进展顺利”。
(4) 激动。
在调解中, 调解员往往会在调解取得重大进展时产生激动情绪, 也可能因为当事人的不解或无理取闹等而变得激动。所以就其本质而言, 激动未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学界对调解员的激动情绪评价不一。有学者认为, 调解员不应过于敏感和激动, 情绪也不应过于外露。不能总是表现出激动的情绪, 这种激动情绪会被视为带有消极意义, 因为一般都认为调解员的情绪不应有过大的起伏。[2]
2.调解员的消极情绪
(1) 愤怒。
调解员的愤怒情绪具有一触即发的特点, 如当事人质问调解员的公正性, 或是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长期纠缠, 等等。调解员在调解中, 如果表现出愤怒的情绪, 那么就会被当事人认为他是一个容易失去理智的人。在某些情况下, 调解员会有分寸地运用自己的愤怒情绪, 目的是向当事人施压。但是, 这种情绪运用要结合具体的调解情境, 并且需要高超的“表演”技巧。
(2) 偏见。
偏见来源于文化、身份、种族、民族、地域和宗教信仰等的不同,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价值观。各种各样的因素都可能使调解员产生偏见, 但是调解员价值观的取向则是其产生偏见的最主要原因。调解员的偏见实则是其对自己信念和价值观的内在反映和自觉维护。[3]当调解员的价值观与当事人的价值观不一致时, 往往就会在调解员心理上形成偏见。调解员的这种偏见绝对不能流露出来, 否则将会在与当事人之间建立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对此, 本文在后面章节详细论述) 。
(3) 悲伤。
悲伤的情绪常常与主体的虚弱性相关。挫败感可以产生悲伤情感, 而悲伤情绪可以安抚“一项重要计划的失败”所带来的挫败感。悲伤会导致“自省性撤退行为”, 也可能使“个体对生活中各项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减退”。[4]调解员的悲伤情绪与强烈的挫败感有关。这种悲伤情绪可能源自调解过程受阻, 也可能与调解结果不如人意有关。
(4) 忧虑。
忧虑的产生, 表明主体对正在进行的工作前景的负面评价。在调解过程中, 当调解员意识到, 就算坚持将调解程序进行下去, 调解结果也未必如人所愿, 此时调解员的忧虑感便会明显增强。当然, 忧虑的产生会迫使调解员采取特别的策略, 以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许多情况下, 调解员可能的确很忧虑, 但他可能不会表现出来, 因为这可能立即会对当事人产生负面影响。有些时候, 调解员也常常会故意表现出一定的忧虑情绪, 因为这种情绪可促使双方当事人对调解前景给予关切和重新审视, 并可能促使当事人达成妥协。在调解过程中, 调解员如何表达自己的忧虑情绪, 表达到什么程度, 如何表达得更真实, 是对其调解技巧的重要考验。
虽然可将调解员的情绪大致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 但是这两类情绪是从一般意义上说的。两类情绪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 如悲伤与忧虑、愉悦与希望等。调解员对自己的情绪应能够做出很好的处理, 大部分时候应表现得平和一些, 而不应表现出太大的情绪波动。在调解中, 调解员还可在个别情况下利用某些情绪, 以使其对调解产生积极的推力。鉴于调解员的中立身份, 调解员在表现某种情绪, 尤其是消极情绪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至少不要被当事人认为是站在某一方立场上发泄情绪。这一切都依赖于调解员对自己情绪高超的掌控和运用技巧。
调解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面对纷繁复杂的调解情况, 肩负着调解重任的调解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具体表现在:
1.调解员应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调解员是否可以表现出积极或消极的情绪, 如何表现?有观点认为, 调解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游戏”, 调解员当然可以利用虚假的情绪表达, 对当事人施加影响, 因为这种情绪表达会成为促使调解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必要手段;无论情绪的表达是否真实, 都可以为调解员所用, 向当事人施压。在任何情况下, 情绪的表达无论是对当事人施压抑或促进调解向前发展, 也无论这种表达真实与否, 都是调解员的重要调解工具。[5]反对这种观点的认为, 抛开情感表达的工具效应而言, 虚假的情绪流露必然会影响当事人对调解员的信任。因为对调解而言, 最重要的就是调解员要让当事人感到自己是值得信赖的。若调解员的虚假情绪被当事人揭穿, 无疑会对调解员的立场和声誉造成损害。[6]这种观点认为, 调解员必须具备真实性这一素质, 即便是利用情绪表达以推进调解进程, 但是这种表达也必须是真实的。
对以上观点的分歧, 一个概括的认识是:既然调解员的情绪表达确实会对当事人产生影响, 那么调解员当然可以在特定情况下运用这一工具对当事人施加影响。但是鉴于调解员的情绪表达 (尤其是对消极情绪的运用) , 可能会有失偏颇, 即调解员对此类情绪的表达常常会被误认为是在代表某一方当事人, 所以调解员应慎重地使用情绪工具, 尤其是消极情绪。关键是调解员无论如何都不能失去其应有的中立立场。而且, 调解员的这种情绪工具不能频繁地使用, 否则会给当事人留下调解员过于情绪化和不够理智的印象。
2.调解员的情绪应具备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当事人没有必要知道调解员接下来要说什么、怎么说, 但是当事人应能够探知调解员总体的情绪走向。令人始料不及的强烈的情绪爆发会造成调解员的不可预知性, 这也自然会给调解过程造成不可知的影响。这种情况会对营造一个健康的调解环境起到非常大的负面作用。简言之, 调解员的心理状态应是可预见的, 无论调解进行了多久, 他都应面带微笑, 平和而坦然地处理调解中发生的一切问题。
3.调解员应具备“不敏感”的心理素质
许多时候, 调解中的双方当事人都可能会先后把矛头指向调解员, 批评或埋怨他。在当事人把他们的抱怨发泄在调解员身上时, 或在当事人认定调解员要对失败的调解结果负责任时, 调解员应能够处理好这些问题。不敏感、不易怒, 平和而豁达, 是调解员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养。
调解员处理内心偏见的方法
与流露出其他情绪不同, 调解员万万不能流露出自己的偏见情绪。调解员如何才能处理好这种危害极大的情绪, 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如前所述, 偏见来源于文化、身份、种族、民族、地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价值观。[7]调解员也具有基于自身文化、身份、信仰而产生的价值观。当调解员的价值观与某一方当事人的价值观不一致时, 往往就会在其心理上形成偏见。[8]但是, 这并不表明调解员可以对这种偏见放任自流, 因为这种偏见可能随着调解程序的推进而引发别的负面情绪 (如愤怒) 。那么, 当调解员觉察到自己对某一方当事人存有偏见时, 应如何处理?可采取以下方法:
1.确认偏见
调解员首先应发现自己内心可能存在的偏见, 并将其罗列出来。[9]为了发现自己的偏见, 调解员应试着问自己一些问题, 如“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难道某某当事人真的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人?”“究竟是当事人的什么表现使自己对他产生这种看法?”然后应质问自己:“这种偏见将会对谁造成麻烦?对自己, 还是对双方当事人?”一般而言, 当一种与调解员的价值观截然相反的观点呈现在他面前时, 他所持有的价值观会迅速抵制对方观点的冲击, 这时就很容易产生偏见。
从一对离异夫妇对七岁儿子共同抚养计划的纠纷调解过程, 可看出调解员是如何产生偏见的。孩子的父亲在调解一开始, 便把一本《圣经》放在桌子上。而孩子的母亲拒绝与其共处一室, 她说这个男人曾经虐待过她。但双方都同意为了孩子而实施调解。父亲想在周末多陪陪儿子, 带他去教堂做礼拜, 而母亲则更多地考虑到儿子的健康状况和他的父亲的心态问题。因为孩子的父亲信奉“罪孽之人下地狱”, “孩子不打不成器”等理念。在这种情况下, 调解员倾向于“反对暴力和宗教信仰自由”的价值观就可能会对孩子的父亲的想法产生偏见。如果调解员对这种情绪不加疏导的话, 那么后果将很难预料。[10]
调解员还可通过对以下反应的分析, 判断自己是否存在偏见, 如呼吸困难、肌肉紧张或抽动、神经刺痛、心跳加速等。如果存在以上某种或几种情况, 那么调解员就可基本断定自己确实存在偏见。
对一名在调解过程中下意识寻求中立和公正的调解员而言, 当他偏见产生时, 他注意自己作出的身体反应至关重要。调解员应相信自己的感觉, 仔细倾听自己身体的种种反应, 因为身体是不会说谎的。余下的问题是, 调解员需要对自己的身体暗示做出何种恰当的反应和处理, 才不会使自己犯错。
2.克制偏见
(1) 努力保持内心的平和。
保持内心的平和有许多方式, 在调解这种特殊场合, 最适宜采用的莫过于深呼吸法。调解员可试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暂时将自己的思维移至调解之外的其他问题上。调解员保持内心的平和非常重要, 否则之后所做的任何表达都可能多多少少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2) 适当调整身体的姿势。
调解员坐在椅子上时, 应试图慢慢地变换身体的重心, 同时调整身体的高度, 这样可增强自身机体的活力。同时, 调解员还应下意识地克制自己的偏见, 并且告诉自己作为调解员不应带有任何个人成见地主持调解。
对调解员而言, 做到无偏见是非常重要的, 这直接决定着调解员能否如职业道德所要求的那样做到中立。但是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 常常受到来自内心偏见的影响和挑战, 尤其是当调解进行到关键阶段的时候。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 如果对某个当事人产生偏见, 往往会使自己感到不舒服, 此时就应调整心态, 并试着尊重当事人。不可否认, 这确实是对调解员的一种挑战。调解员应将自己的感受置于次要地位, 这样才能更好地主持调解。当然, 调解员对此应有一个限度———使自己产生偏见的当事人是否已超出相关法律或道德的界限, 如果这个当事人的某些做法超出了可容忍的界限, 那么调解员就要对其进行适当纠正或揭露, 乃至中止调解。
调解员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纽带, 应有能力构建并维持对调解结果有益的三方关系。因此, 调解员的文化、经验和技巧是调解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其中调解员提高对自身情绪的管理和调适能力是重要的一环。
摘要:调解员随着调解进程的顺利或受阻, 与当事人一样, 也会产生各种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调解员的情绪, 尤其是消极情绪会对调解的进程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此时调解员要善于对情绪进行管理和调适。在调解员各种消极情绪中, 偏见的危害最大, 调解员要对其予以特别关注和处理。
关键词:调解员,情绪体验,心理素质,偏见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Baron.R.A., Reducing Organizational Conflict:The Role of Socially-Induced Positive Affec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 1990 (1) :134.
[2][美]Stephen B.Goldberg等.蔡彦敏等译.纠纷解决——谈判、调解和其他机制[M].北京:中国政法出版社, 2004.
[3]Duncombe.J., D.Marsden.Love and Intimacy:The Gender Division of Emotion and“Emot ion Work”[J].Sociology, 1993 (27) :231-232.
[4]Guerra.N.G., R.G.Slaby.Cognitive Mediators of Aggression in Adolescent Offender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0 (24) :583.
[5]王律中.调解心理艺术——调解中的心理学问题及对策[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
[6]Wall.J.A., J.B.St ark.Techniques and Sequences in Mediation Strat egies:A Proposed Model for Research[J].Negotiation Journal, 1996 (12) :235-236.
[7][英]迈克尔·努尼.杨利华, 于丽英译.法律调解之道[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8]Kernberg.Identity:Recent Finding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Psychoanalytic Q., 2006 (75) :989.
[9]Richard McGuigan, Nancy Popp.The Self in Conflict:The Evolut ion of Mediation[J].Conflict Resol.Q., 2007 (10) :105.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调解书 篇5
申诉方:国营××棉纺厂
代理人:刘树勋,男,52岁,供销科长
赵殿生,男,40岁,法律顾问处律师
被诉方:××纺织品采购站
代理人:张鸿雁,男,47岁,业务科副科长
申诉方与被诉方于一九八○年六月二十日签订白市布合同,数量为五万公尺,总价
款七万元。双方各存封样。申诉方按封样组织生产,被诉方按封样验收。一九八○年十
月,申诉方发送到被诉方白市布八千七百八十七公尺。被诉方验货后,以产品含有化纤
成份,颜色不符,要求退货,申诉方认为,产品与封样相符,不同意退货。为此,双方
发生争执。协商不成,国营××棉纺织厂向我局申请仲裁。
经查明:此产品确属含有化纤成份的混纺布。但由于产品与双方封存的样品相符,应视
为合同约定的质量。经本局主持调解,双方共同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申诉方所发八千七百八十七公尺白市布除含有红颜色部分787公尺应退回申诉方
外,其余八千公尺由被诉方收购。
二、一九八○年六月二十日双方所订购销合同,自本协议成立之日起终止。
三、被诉方所欠申诉方货款一万一千二百元于一九八一年五月三十一日前一次付清。
四、案件受理费按争议金额的千分之五征收,计61.5元各承担30.75元。
五、其他无争议。
本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申诉方代理人刘树勋
立协议人:赵殿生
被诉方代理人张鸿雁
仲裁员叶振声
×年×月×日(印)
书记员李晓红
颁布单位:国家工商管理局
家有“调解员” 篇6
有一天,因为我烹调糖醋排骨时多放了点糖,老妻便从养生保健的角度对我展开批评。一开始,我虚心接受。可当她喋喋不休,我也压不住火了。这时,孙女快步跑到厨房,做起了调解工作。我按照孙女的“指示”,主动走出家门,以回避老妻的“炮火连射”。后来,孙女抓住奶奶心平气和的时机,委婉地结合事实说话,使她心服口服,点头称是。
过了一段时间,老妻的任性还是让孙女感到棘手。孙女决定“对症下药”,摸索有效的调解方法。一次,当我俩为一件小事而发生口角时,孙女将我与老妻“隔离”。她委婉地对我说:“奶奶唠唠叨叨是不对的,但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实,她常在我面前说你脾气好,不抽烟,不喝酒……”听了孙女这一番话,我的怒气很快烟消云散。孙女跑到客厅,将热毛巾递给了奶奶:“您老擦擦汗,消消气。”待老妻稍微平静时,孙女采用我的口吻“哄骗”道:“奶奶,其实爷爷多次在我面前夸你了,说你心直口快,没坏心眼。他还说你是里里外外一把手……”
老妻脸上很快阴转晴,不无感叹道:“丫头,其实你爷爷也不容易……”老妻顿了顿,动情地说,“他知道我们退休工资低,为了贴补家用和帮我看病,还不辞辛苦地写稿,挣点稿费,真是难为他了。”
调解管理 篇7
一、社会管理创新中应用人民调解的重要性
社会管理的概念, 相对来说比较独立, 通常都有不同的定义。从狭义的角度来说, 社会管理一般都被人们看作是政府管理中的一项具体职能, 和政府的政治和经济管理相对, 一般的涉及范围是社会政策的作用领域。从广义的方面讲, 社会管理主要是指我国政府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对社会生活、结构、制度和观念等进行的一系列相关的组织、监督、协调、控制和服务等的过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渐完善, 人民调解的法制价值越来越明显, 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 应用人民调解, 可以在社会制度转型的过程中, 对新型的纠纷进行及时的处理, 有助于填补我国的立法空白, 形成新的社会管理规则和习惯。这些新的社会管理规则和习惯, 甚至可能会形成一种的新的法外力量, 对我国社会管理规范和司法制度的制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这一方面讲, 在社会管理的创新中应用人民调解, 可以促进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我国的《人民调解法》, 主要是为了解决社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型纠纷事件, 调解的依据是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有利于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
二、社会管理创新中人民调解的法治价值
(一) 有效的结合了国家和社会统治
人民调解制度是一种对非诉讼纠纷进行解决的机制, 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统治和社会自治在法律的框架下所进行的一种良性互动。人民调解机制是我国在对社会纠纷进行解决的一种有效机制, 属于我国和社会共同参与管理的半自治社会领域。我国的《人民调解法》中, 第5条明确规定, 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可以对全国的人民调解工作进行指导, 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可以对自己所属的行政区域进行人民调解工作指导, 但是必须是县级以上的司法行政部门。这些规定都体现出了我国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 促进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互动, 保证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有利于社会管理的顺利实施。人民调解成为了社会管理过程中, 对一些独特的纠纷案件进行处理和解决的有效方法。在我国的法制社会建设过程中, 比较适应国情,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形式等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需要不同的管理机制, 实现对社会发展的全面管理。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 人民调解体现出了自身的强大生命力, 有效的实现了国家和社会统治的整合。
(二) 形成了解决纠纷的多元化机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制度的逐渐加深, 社会管理的过程中, 出现的纠纷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不同种类的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 需要我国政府和社会群体等, 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及时的解决, 保证社会管理的顺利实施。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 可能会用到社会冲突理论, 在一开始的时候, 主要是为了反思社会结构的功能理论。因为在社会结构的功能理论应用中, 比较重视社会均衡在社会发展中的有效作用, 并且把社会的均衡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常态。但是, 一些社会管理学家认为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均衡发展的,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普遍存在社会变迁的现象, 社会的管理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冲突。因此, 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看到社会发展的共识面和冲突面。通过调查研究, 社会的冲突是不能完全消除的。因此, 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建立对冲突的调节机制, 实施对冲突的解决。而不是, 寻找冲突的原因或者冲突发生的原因, 对此进行控制。人民调解是我国比较独特的一项社会制度, 有利于在我国的社会管理中和当前的行政裁决、复议、信访、仲裁和诉讼等制度一起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在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中, 多元化并不只是简单的理解为有很多不同的种类, 应该在系统的框架下对不同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机的整合, 避免发生功能重复的现象, 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
(三)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我国建立法律和法规等规章制度的主要原因, 就是为了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是我国实施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 会用到很多相关的管理法规。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独特作用的社会制度, 在我国的社会管理过程中,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人民调解法》在第一条规定中, 就明确的指出了立法的目的, 即“及时的解决民间纠纷, 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个立法目的和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目标相一致, 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 解决了很多的纠纷,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传统的纠纷解决模式, 主要是发挥事后的救济功能。但是人民调解不仅可以发挥事后救济功能, 还可以发挥事前的预防功能。这对降低社会风险和维持社会秩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社会秩序的维护, 仅仅靠一种单一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人民调解通过对纠纷的解决, 形成了具有亲和性的社会秩序, 属于一种自治秩序, 为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三、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冲突, 为社会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社会管理中应用人民调节制度, 可以有效的解决一些纠纷, 实现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有机结合, 形成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 有利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需要政府加强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建设, 不断的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保障。在社会的管理过程中, 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造成一些纠纷。为了提高社会管理的水平, 在社会管理的创新过程中, 积极运用人民调解, 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人民调解,社会管理,创新,法治价值
参考文献
调解管理 篇8
1.1 吸引大众关注
一般的人民调解都是一案一调,调解结束就案结,另外人民调解还有地域性制约,有调解很成功的案例它的影响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再遇到类似问题,还是需要重新组织人员进行反复调解。相比而言,,电视调解的效果的影响力要大得多,好的电视调解节目,它的收视率会很高。如江西卫视的招牌栏目—《金牌调解》的平均收视率都在全国同类节目中排在前三位,,单期节目经常获得收视头筹。高的收视率背后是调解节目法律知识的运用和道德伦理的传播。
1.2 增强舆论监督
电视调解和一般人民调解的秘密性相比,电视节目调解的公开性能够使纠纷解决的过程、处理的结果都及时处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中,调解人、当事人、嘉宾主持人、其他参与人等的动作、言语、表情、衣饰等完全都展现在观众的视线之中,对于当事人来讲,选择电视调解这种方式解决纠纷更多的是不得已而为之。既然选择了这种方式,就说明当事人已经选择放弃了隐私,已经准备好接受社会的监督。
1.3 模拟法庭环境
当今我国在法庭审判的现场,除了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会全程参与之外,其他人一般都没有去关注,以致社会中的许多人都不了解法庭审判的程序和一些基本规则,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应该积极在电视调解中模拟法庭审判的环境,让大家对庭审现场有一个了解。
2 电视调解的法律效力和不足
2.1 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新民诉法第195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后,经人民法院审查,复合法律规定的,裁定调解协议有效”。这说明了电视调解所达成的调解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规范意义上的电视调解与人民调解直接相互联系,这是符合人民调解法律制度的基本要求。这些地方都有正式的调解委员会,正式的纠纷调解员,纠纷产生的当事人,都遵循调解的自愿原则,调解最终形成调解协议。其签订的调解协议在法律上产生效力,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那么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请强制执行。
2.2 电视调解的不足
2.2.1 调解节目导致个人隐私曝光
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也都有自己的隐私,在调解案件中,案件双方主事者选择电视调解的时候就说明其已经放弃了其隐私权利,把自己的私密展现在众目睽睽之下。隐私的揭露虽然是当事人的权利,但是如果过分地揭露也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比如,参与录制节目的纠纷当事人大多都是比较亲近的关系,隐私披露后,矛盾就会公开化,假如调解不满意的话,就会影响当事人之间原来的关系,这就与调解的原意相悖。
2.2.2 调解节目娱乐化倾向明显
现今,人们的浮躁心理和猎奇心理还普遍存在,影视节目庸俗化的势头非常明显,一档电视节目必须得吸引人的兴趣才能生存。电视调解是情感类节目的延伸,情感类节目的一些形式多少会保留下来。例如,调解矛盾类节目的播出,旨在为了化解矛盾,然而部分节目却热衷于披露当事人的私密,更有甚者为了营造看点,故意挑拨、激化矛盾,导致调解不是化解矛盾,而是满足了一些人猎奇的心理,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类似这样的剧目就是娱乐化过度的结果。
2.3 电视调解剧目选材的地域局限性
电视调解节目组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经常用一些具有吸引力的琐碎类案件成为调解节目组选取录制的主要题材,友情、亲情、爱情、金钱等是节目的主要看点。结合各个调解节目,它们的具体外在形式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大体结构都一样,就是突出矛盾、意在高潮、用情催泪、以德说教、双方反思、调解成功。
3 电视调解对人民调解的促进
3.1 与司法联手打造调解平台
现今,人民调解还是以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这也是现在许多电视调解节目的不知所处何种位置之处之处。现据我国《人民调解法》第八条的有关规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也可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这条法规的实施给在企事业单位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有关合法性,带去了充分证明力,虽然立法的主旨在于解决一些企事业单位内部职工之间的民事矛盾问题,但是其组织形式是合法的,这也为在电视台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了保证。电视调解节目中的相关调解人可由专门的电视台调解委员会提供帮助,或者也可以依靠当地的居委会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而为调解结果合法性提供法律保证。
3.2 开辟民事调解新路径
现今法制栏目剧的出现迎合了群众对法制节目的感官需求。笔者认为法制栏目真正的吸引力在两个方面 :一是法制节目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观众对这些真实发生的,尤其是关乎社会安全的犯罪故事十分感兴趣 ;二是大部分法制栏目都采用“寓法于案”的节目主题,观众在了解故事的同时也能够学到有关法律,使节目的观看价值得到了升华。法制调解节目不仅可以调解当事人的纠纷,同时也给了社会广大法律调解工作者一次学习和领悟的机会,让他们学到更好的调解技巧运用到以后的调解工作中。
3.3 转型期媒介干预社会的创新
当今社会转型期的媒介受到了消费主义的影响,在市场竞争中已迷失了方向,自身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是歧视群体,影视传媒不能够平等对待社会地位不同的群体,对弱势群体即处于社会阶层底端和边缘位置的人群关注也不够,而对具有消费能力的群体一路迎合。还有,粗俗的娱乐化。记者主持人明星化、影视娱乐化、挖掘名人隐私刺激大众眼球,媒介给影视营造出一片狂欢景象。西方新闻界曾说,媒介作为对立法、行政、司法三权起到一种制衡的力量。《金牌调解》参与对象立足于平民百姓 , 主要是底层人群,一心一意为他们解决矛盾,不但增加了弱势群体话语表达的途径,而且也为媒介服务社会责任做出了贡献。
4 结论
调解管理 篇9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为了自己的各种利益,有心或无心地制造了各种矛盾,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了问题就要调解问题化解矛盾,这时一档能够讲道德、讲伦理、讲社会道义的电视媒体的出现,会成为受众心中的一尺标杆,电视媒体也需要把这份公信力和责任感担当起来。201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正式施行,江西卫视审时度势,抓住机遇,2011年3月21日由江西省司法厅与江西电视台联合推出的《金牌调解》上线,这档集“室内剧”、“真人秀”、“泛法制类节目”和“娱乐节目”为一体的电视调解类节目令广大受众眼前一亮。
一、《金牌调解》产生的社会背景
21世纪的今天,是我国社会的转轨期、转型期,在这期间,社会的各种矛盾、各种问题纷繁复杂。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化,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社会转轨、转制的过程中,人的思想和情绪的变化带来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同时积聚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需要调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协调,而那种用人管人来解决问题的管制方法已经不适于这个时代的发展,必须建立现代调解机制,例如民间调解、政府调解、法院调解、司法调解等,但是利用大众传媒这样的调解方式是一种创新。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心理障碍随之增多。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家丑不可外扬”,人人都爱面子,往往不愿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网络时代的到来,可以让人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却让人无从辨别,这种沟通与对话虽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无法实现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在改革开放和多媒体时代的今天,人在社会中有了独立的个性,人们想要表达自己、诉说自己,充分享用话语权,可是现代机制还没有完善和规范民众发表观点、抒发意见的渠道。于是,上访、告状、在大街上骂人、打架等都成了人们发表看法、发泄情绪的方式,给政府和有关部门带来了很大压力和麻烦。如果能通过民间的调解,用大众传媒的形式,给受众一个平台,一个可以释放自己的情绪,倾诉自己的意见的平台,完善诉求机制,这对缓解社会上的矛盾、冲突和政府部门的压力肯定有积极作用。
二、《金牌调解》构建的理论依据
从宏观上来看,受众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受众又体现为具有社会多样性的许多个人。在现代社会,接触大众传媒的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传播学上,有一种受众行为理论叫做“使用与满足”,就是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1]
宣泄与转换理论是“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四种基本类型之一,电视节目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能够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2]人是传播的动物,人不可能不传播,人都想诉说,都想有一个传播的平台、传播的对象,如果没有倾诉对象,倾诉者会感觉到一种痛苦,每个人都希望引起别人的关注,被别人遗忘的时候会感到孤独。当一个人的事情被大众、被媒体所关注,这个人会感到一种满足,一种“被关注的满足”,一种“被关注的欲望”。当倾诉者把自己的委屈宣泄出来,心中的郁闷、苦闷减少了,才不会产生抑郁,才不会做出危害自身和社会的事,这样一种宣泄方式就成为了社会的减压阀。同时,倾诉者通过诉说的方式,能够把情绪转换过来,以积极情绪替代消极情绪,调解好心情才能够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于受众来说,在生活中看到《金牌调解》这个节目以后,会感受到原来别人的家庭也是这样,也是吵吵闹闹,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通过主持人和调解员的调解,受众会思考为什么主持人和调解员是这样调解的,在我的家庭当中是不是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世界著名传播学者麦奎尔认为,“拟态”人际关系,同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社会互动的心理需求。[3]在这种“拟态”的人际关系里,受众应该学会如何去处理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社会关系,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么对受众来说,不仅学会了通过虚拟的东西调解自己的人际关系,而且通过大众平台,通过看别人的调解,把自己融入到电视当中的角色,不自觉就把情绪转换过来了。当受众看到别人家的不幸,就会体会到自己现在的幸福,知道要珍惜自己的家庭,要珍惜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要珍惜在这个美好社会的生活,不要人为对社会制造矛盾冲突。
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中,有很多人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冤屈,有了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总是默默忍受,但是在看电视的时候,看到节目中调解的问题跟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这种模拟式的形式让受众感觉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一种替代的满足,得到一种慰藉。
对于倾诉者来说,这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对于观众来说,这是一种情绪上的转换,最重要的是通过一种虚拟的诉求平台,找到解决生活中各种矛盾的方式和方法。
三、《金牌调解》的栏目设置
(一)理念与定位
每天晚上9点15分打开电视,首先看到的就是《金牌调解》的宣传语:“有问题来调解;来调解,没问题”,“解决普通人的冲突、争端、揪心之痛,提出解决之道。”可以看出,《金牌调解》节目可以让来调解的当事人走出演播室时没问题,是给大众构建的诉求平台,解决的是普通人的问题。这个定位首先迎合了老百姓的心理,就是给普通百姓看的电视节目。同时,《金牌调解》给人一种震慑力,有问题可以来调解,只要来调解了就可以解决问题,能解决问题那是需要智慧和谋划的,《金牌调解》重在“调解”,重在用“智慧调解”。
所谓“调解”,就是通过说服、疏导双方,消除纠纷。调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在这个强调和谐、追求和谐的年代,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指数。
《金牌调解》以调解纠纷、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为宗旨,集最权威的金牌调解员和观察员队伍,集最独到的视角和观点,让观众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电视节目。它顺应了当前民间争议纠纷较多而期待更多的法庭外和解以提高和谐效率的社会需求,它运用媒介的力量更好地推动了社会尤其是普通民众间的和谐。
江西卫视倾力打造《金牌调解》栏目,最为直观地展示调解的艺术和魅力。[4]
(二)选题原则
不同的问题应该通过不同渠道解决,例如法律问题由法院解决,司法问题由司法机关解决,行政问题由执法部门解决,但是有些事情不属于法院管,通过司法又解决不了问题,那么,这件事就处在了法律和司法的空挡中间,这个时候,民间调解作为第三方介入这件事又很难,人们不愿意退让,这样利用大众传媒的调解方式就横空出世。这种调解方式是社会民间调解的放大,是政府调解、法律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一种完善。
现在百姓调解类节目层出不穷,很多都涉及到家庭纠纷、道德背叛、情感矛盾、心理障碍、侵权犯罪等内容,这些内容有些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可能会对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是不宜在大众传媒当中播出的,所以选题很重要。《金牌调解》栏目在选题上有的放矢:家庭矛盾,有《用离婚“唤醒”丈夫》、《难领的结婚证》等;社会问题,有《谁来帮帮我》、《谁来保住他的腿》等;财产纠纷,有《两个妻子的财产争夺战》、《兄弟争房》等。
调解类的谈话节目常常说的是老百姓自己和身边的事,是琐碎的生活,是复杂的感情,以各种纠纷为题材,通过评论员的分析和劝说,最后达到化解矛盾、解答疑惑的目的。那么这类调解栏目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社会性、人文性,因此在选题上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选择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题材,这样才能健康长久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框架设置
《金牌调解》是江西台精心策划的一档谈话类情感节目,具有一种固定的节目程序,可复制操作,这样可以大大加快节目制作的效率和品牌的建立。
《金牌调解》的节目样态是“12+X”的模式,即调解员(1人)+主持人(1人)+当事人(2)+观察员(8人)+其他当事人或证人(X人)=12+X。其中12个人是确定性人数,而X是不确定性人数。整个现场以一种类似于法庭的形式,展示一个敞开的、开放的谈话平台,让现场的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主持人章婷,机智、敏锐、沉稳,在整个节目中起着引导当事人讲述和连接节目每个环节的作用;两名金牌调解员,一个是在上海东方电视台《新娘老舅》中火起来的明星调解员柏万青,一个是江西师范大学的硕士讲师胡剑云。前者风格犀利,人称“麻辣调解员”;后者凭着深刻的剖析、独到的见解也广受好评,人称“最冷静的观察员”,他们起着最终决断的作用。观察员来自各行各业,涵盖法律、教育、心理咨询、公益协会等诸多领域,他们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给予评判和建议。所以说,这是一档具有真人秀特征的谈话类节目,通过各种元素相互交融,呈现给观众一个具有互动性和教育性的诉求平台。[5]
《金牌调解》的节目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介绍当事人和当事人双方发生纠纷的背景,设置悬念,提出疑问;
第二步,双方当事人现场“控诉”,主持人引导双方当事人讲述自己的心声、看法和情感诉求,并引导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
第三步,观察员发表意见和看法,调解员提出合理建议;
第四步,进密室,各方当事人与调解员面对面沟通,然后让双方当事人在密室中进行第二轮沟通,达成协议;
第五步,列出调解协议,双方签字表示同意。
《金牌调解》栏目的节目设置是比较新颖的,调解员和观察员各有不同分工,特别是一种类似于法庭的场景设置,营造了一种公平、公正、平等的氛围。
虽然《金牌调解》的场景设置是类似于法庭的模式,但是与法庭的形式又有区别。《金牌调解》的背景是灯光闪闪的高楼大厦,给人以天空的开阔,这个背景示意当事人要敞开胸怀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如图一)。审判犯人的法庭颜色灰暗单调,给人以肃穆和庄重,《金牌调解》整个场景以蓝色调为主,蓝色在电视画面中作为蓝天、大海等广褒景观的抽象色彩,能使人平静下来,仿佛要进入到凝神暇思的氛围中去。《金牌调解》节目在播出的时候,双方当事人对话或主持人、调解员与当事人沟通时,当事人和主持人、调解员的画面同时展现在屏幕上,让观众可以同时看到两个人的表情和情绪,这种画面展现可以让受众有更直观的感受(如图二)。《金牌调解》是“室内剧”“真人秀”节目,在拍摄过程当中,多是以近景和特写展现当事人、主持人和调解员,让受众真实的看到并感受到他们的情绪,看清当事人心理活动的面部表情和细部动作,拉近观众和当事人的距离,同时刻画当事人,表现他的情绪,一个眼神的变化,眉头或皱或挑,眼球的转动,嘴角的扯动,或呼吸的缓急,都能传达出特殊的信息(如图三)。
(四)调解的技巧艺术
《金牌调解》的节目以胡剑云、柏万青为主的调解员和社会各界的观察员通过倾听和分析给当事人提出解决矛盾冲突、走出纠纷的方法和建议。
调解员、观察员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做一个道德的审判者,在评述当事人的时候,要以一种专业的角度,以冷静、客观、人性的眼光去看待感情。会说的艺术最主要的是学会倾听,首先要建立倾听平台,让倾诉者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把情绪释放出来,能够把怨气说出来心里的气就撒了一半,宣泄过后的倾诉者内驱力暂时降低,这个时候观察员和调解员再进行点评,说说当事人的对与错、给当事人讲道理,他才能够听进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学会倾听是《金牌调解》调解技巧的第一步。
突出人文性,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分析问题,是《金牌调解》又一重要的调解技巧。突出人文性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从个人层面,始终关注人的权益、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利益,调解员从来不骂当事人,也不斥责当事人,而是充分尊重他;二是从社会层面,“要想公道,打个颠倒”,没有社会的公平、公正,个人的权益就得不到保障,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胡剑云被称为“最冷静的观察员”和“最懂女人心”的金牌调解员,在多期《金牌调解》节目中充分地展示了他对女性当事人的尊重与理解。
四、《金牌调解》的发展趋势展望
(一)建立一个多媒体互动系统,让观众也能够参与其中,例如利用微博发消息、利用视频通话等方式,让观众能够第一时间参与到事件当中,发表他们的看法。增加这样一个互动的环节,传播效果会更好。
(二)主持人在一档节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金牌调解》节目中,主持人章婷对于整个节目的节奏的把握和串联在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如果能使整个节目的节奏更加紧凑,那么《金牌调解》的可视性会更强。
(三)《金牌调解》这种大众传媒方式怎样与其他各种调解方式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立体的调解平台,在这种补充和完善中凸显大众传媒的作用,将会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减压阀。
(四)在观察团的成员选择方面,要注重人员的广泛性、权威性、贴近性,身份阶层、年龄阶层差别越大在真对某一事件时立场就越公允,观点就越全面。
参考文献
[1][2][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古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0,182,182.
[4]金牌调解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347939.html.
调解管理 篇10
一、劳动争议调解的主要内容
1. 劳动争议的本质。
劳动争议是基于劳动关系发生的纠纷, 有时又叫劳动纠纷。本质上是指劳动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 就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所产生的争议, 其中包括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等。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 还包括:劳动者退休后, 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打破了平衡的劳动关系, 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处于一种非正常状态, 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要平衡这种关系, 需要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来消除发生争议的诱因, 对双方的权利与利益给予适度照顾, 恢复劳动关系的平稳状态。1993年施行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4年通过的《劳动法》, 2008年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以及2012年施行的《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 对劳动争议的处理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规定。总体上看, 处理劳动争议主要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四种方式, 仲裁和诉讼具有法律强制力, 采用的较为普遍, 却成本较高, 占用时间较长, 往往使人不堪其累;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由于调解协议没有法律强制力, 需要依靠双方当事人的自觉履行, 现实中采用的较少, 也一直是一个棘手话题。2012年施行的《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 对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协议赋予了仲裁依据的效力, 提高了企业调解的效率, 也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发挥处理劳动争议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提供了支持, 有利于劳动争议在企业内部得到处理, 有利于社会稳定。运用劳动争议调解方式处理劳动争议应当逐步成为处理争议的主要方式。
2. 劳动争议调解。
劳动争议发生后, 双方尽可能协商解决。在协商未果时, 应当提交本企业或当地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调解解决。劳动争议调解就是由产生争议的各方将劳动争议提交给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劳动争议仲裁庭或人民法院后, 由这些机构依照法律用调解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律制度。是争议发生后, 在这些机构的支持下, 通过宣传政策、法律、规章制度和说服教育, 在分清是非和民主协商的基础上, 达成和解协议, 及时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活动。
3. 劳动争议调解的不同形式。
劳动争议调解主要有三类:第一类, 是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的调解;第二类, 是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持的调解;第三类, 是由人民法院主持的调解。我们所说的处理劳动争议的第一道防线, 是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的调解。调解既是处理争议的一种方式, 也是仲裁和诉讼中必经的一个环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与仲裁、诉讼中的调解有着区别。首先是主持调解的单位和人员组成不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是由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调解小组负责进行, 调解委员会由劳动者和企业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由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持, 劳动仲裁庭负责调解, 实行仲裁管辖, 受理本辖区内的劳动争议案件, 仲裁委员会由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工会代表及政府指定的经济管理部门的代表组成。人民法院主持的劳动争议调解, 是在人民法院的法庭主持下进行, 代表国家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调解。其次是调解效力不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属于群众调解,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 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 没有法律强制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属于行政调解, 具有行政强制权, 调解达成协议的, 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 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的调解属于司法调解, 调解达成协议的, 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 可以强制执行。
4. 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的特殊要求。
三类调解的不同渠道和效力, 影响了当事人在发生劳动争议后对处理方式的选择。过去由于企业劳动争议调解没有强制力, 不是解决争议的必经程序, 大部分劳动争议案件选择了劳动仲裁、诉讼, 还有些案件直接选择法院诉讼, 使得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形同摆设, 难以发挥作用。如此一来, 有些企业干脆不设这一机构。2012年施行的《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强化了对企业劳动争议调解机构设立、调解协议效力的规定, 意图增强企业协商调解工作。《规定》第四条提出:“企业应当建立劳资双方沟通对话机制, 畅通劳动者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第十三条:“大中型企业应当依法设立调解委员会, 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工作人员。”这些规定为企业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了强制性要求, 不设立、不发挥作用将面临行政和法律处罚。这些规定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比, 真正将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制度落到实处, 部分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发生争议后不愿协商的问题。《规定》第二十七条、二十八条提高了企业调解委员会主持达成的调解协议的效力, 程序和内容合法有效的调解协议经过仲裁审查, 仲裁委员会可以依据调解协议作出仲裁裁决, 裁决对双方具有法律强制力。某种意义上说, 调解协议成为仲裁裁决的重要依据, 甚或裁决效力。这样一来, 发生劳动争议的双方, 选择企业协商调解, 将会大大缩短解决争议的时间, 节省费用支出, 缓和矛盾冲突, 利于问题解决。可以说,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考虑到了劳动争议的特殊性, 更多发挥企业的作用, 增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职能, 把大部分争议交由企业内部处理, 为稳定劳动关系提供了便利。
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具有的特点和优势
强调使用协商和调解处理劳动争议是各国通行的做法, 我国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最新施行的《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在《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基础上, 有了新的突破, 意图使劳动争议解决方式重心发生转变。从实际情况看, 由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确实存在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优势。一是有利于和谐稳定。调解解决劳动争议不伤和气, 由调解机构主持调解, 宣传法律知识, 使劳动关系双方消除对抗情绪, 增强劳动法制观念, 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双方在自愿基础上进行民主协商, 有利于建立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关系, 促进企业和谐和社会稳定。二是调解处理劳动争议可以防止矛盾激化, 避免产生突发事件和恶性案件。由劳动争议调解机构主持调解, 可以使矛盾的双方各抒已见, 消除误解, 在互让互谅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 不至扩大矛盾、激化矛盾。三是有利于争议及时解决于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设在企业 (单位) 之中, 下属矿、厂、区 (科) 设有调解小组, 熟悉了解情况, 发现问题苗头及时协调, 易于将争议解决于萌芽状态, 缩小矛盾, 减少影响。能够使“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基本原则得以贯彻落实。四是有利于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消耗, 节约因处理劳动争议而耗费的资金。由于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设于本单位之内, 当事人无需为解决争议外出奔波, 可以减少进行仲裁、诉讼而要付出的费用。五是有利于工会充分发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企业工会代表担任主任, 没有成立工会组织的企业, 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由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协商。调解委员会与工会组织的这种联系, 为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创造了有利条件, 可以更好地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使劳动争议获得合理解决。
三、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需要注意和加强的环节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要打开工作局面, 赢得职工信任, 确实发挥职能, 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 加强劳动法律宣传力度, 让职工更
多地了解掌握劳动法律规定, 遵守法律法规, 依法维权。在出现劳动争议时, 首先寻求本企业 (单位) 内部调解机构解决, 不要一有争议就去仲裁、诉讼, 增加双方的负担。要使职工明白自己的利益所在, 争议处理的最终结果需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承担, 在内部解决更便于执行。
2. 企业应当注重劳动用工管理, 正确
全面履行劳动合同, 承担对职工的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职工休息休假、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劳动法律要求的责任, 及时足额兑现薪酬, 体现人文关怀, 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减少和避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
3. 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构筑全方
位、多层次的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组织网络。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 畅通信息渠道, 及时收集信息, 分析归类, 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及时化解矛盾。对发现的有可能引发劳动争议事件的隐患, 及时排查处理, 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有效避免和减少劳动争议不稳定因素, 防止群体事件发生。
4.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处理争议时, 应坚持做到:
一是自愿调解, 调解一定要建立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基础上, 不能违背当事人意志进行不平等的调解, 确保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享有充分的自愿表达。二是依法、依情、依理调解, 调解应遵守合法性原则, 包括程序合法与实体合法两个方面。同时, 善于把握当事人形成纠纷、产生矛盾的焦点, 寻找利益平衡点, 研究最佳解决纠纷方案。要情理交融, 渲染亲情、友情, 激发当事人“真、善、美”的一面, 促使当事人逾越利益的差异和冲突, 平息矛盾、解决纠纷。三是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工会组织要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赋予调解工作新的内涵, 使调解工作有新的突破。
5. 劳动争议协商调解立法要有进一
步的改进, 逐步赋予一定范围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协议法律强制性, 这样, 当事人才会认真考虑将劳动争议案件交由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处理, 也只有这样, 处理劳动争议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以促进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摘要:文章分析了劳动争议的主要内容与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具有的特点和优势, 提出了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需要注意和加强的环节。
关键词:企业,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调解,工会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市杰.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的作用.工人日报, 2006.12.18
[2].谢升.劳动争议是工会维权的重要机制.中国职工教育, 2007 (10)
我班的“金牌调解” 篇11
老师,xxx课下撞到我了。
老师,xxx把我橡皮弄断了。
……
总是能听到这样向我诉说、告状的声音,让我颇为头疼。二年级的孩子处于好动的阶段,只要在一起就会发生矛盾。一一去处理吧,既费时又费力;不予理睬吧,可“班级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再者说,老师不去处理,孩子还挺委屈的。想个什么办法来解决呢?
反复思索中,一个想法让我兴奋起来:让学生去尝试解决他们之间的事情吧,选出我班的金牌调解员,让有矛盾的同学去找他(她)进行调解。班会课上,我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表现得颇为兴奋。在同学们的议论声中选出了我班的金牌调解员——学习优秀、活泼热情、聪明伶俐的涵。我给她找了一个记事本,用来简单记录自己的工作,并告诉同学们,当对调解员的调解感到不满意时可以找我。至此,我班的金牌调解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金牌调解的第一天:我感到清净了很多,课下再没有孩子跟在我后面告状了,却时常能看见涵拿着本子在教室或走廊里转。下午放学时,我特意找到涵了解情况,她很兴奋地告诉我她处理了好几件事情。例如:“xxx同学骂同桌是‘吸血鬼,她批评了那位同学,告他不能随便骂人,要讲文明,并监督着他去向同桌道了歉。”这个金牌调解员做得还真不错,颇有条理性。
金牌调解的第二天:我询问了经调解员调解的同学,他们均表示满意。为此,我肯定了涵的工作,并给她戴上了“金牌调解员”的胸牌。她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更加热情地投入了调解工作。
金牌调解第三天:鉴于金牌调解的效果显著,而一个人工作又有些忙碌,于是增加了三位副金牌调解员。我们采取自愿报名、同学们选举的方式选出了妮、菲和聪三位同学。我向他们建议:当不知道怎么调解时,可以四个人一起商量,共同去解决。对于三个人也解决不了的或同学们感觉不满意的,可以找我解决。
一周,两周,三周过去了,我班的金牌调解工作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转着,虽然他们也因有一些问题调解不了来找过我,但总的来说,孩子们秩序井然,打闹、骂人的现象大幅度减少,而且找他们调解的同学也越来越少了。此外,经过这段时间的调解,三位金牌调解员处理事情越来越得心应手,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都得到提高。真可谓是一举数得啊!我们集体商定:月末时将对金牌调解员进行奖励,以及换届选举,学期末将评选出我班“最佳金牌调解员”。
“金牌调解”让同学关系越来越和谐,怎能不使我们的班集体越来越优秀呢!
反思:班级管理中,“懒老师”往往能培养出勤快的孩子,但这个“懒老师”应是“智慧的懒老师”,他能够充分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和管理能力。只要我们多去思考,多去实践,相信我们都能成为“智慧的懒老师”。
我班的“金牌调解” 篇12
老师, xxx课下撞到我了。
老师, xxx把我橡皮弄断了。
……
总是能听到这样向我诉说、告状的声音, 让我颇为头疼。二年级的孩子处于好动的阶段, 只要在一起就会发生矛盾。一一去处理吧, 既费时又费力;不予理睬吧, 可“班级无小事, 事事皆教育”, 再者说, 老师不去处理, 孩子还挺委屈的。想个什么办法来解决呢?
反复思索中, 一个想法让我兴奋起来:让学生去尝试解决他们之间的事情吧, 选出我班的金牌调解员, 让有矛盾的同学去找他 (她) 进行调解。班会课上, 我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同学们, 他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表现得颇为兴奋。在同学们的议论声中选出了我班的金牌调解员———学习优秀、活泼热情、聪明伶俐的涵。我给她找了一个记事本, 用来简单记录自己的工作, 并告诉同学们, 当对调解员的调解感到不满意时可以找我。至此, 我班的金牌调解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金牌调解的第一天:我感到清净了很多, 课下再没有孩子跟在我后面告状了, 却时常能看见涵拿着本子在教室或走廊里转。下午放学时, 我特意找到涵了解情况, 她很兴奋地告诉我她处理了好几件事情。例如:“xxx同学骂同桌是‘吸血鬼’, 她批评了那位同学, 告他不能随便骂人, 要讲文明, 并监督着他去向同桌道了歉。”这个金牌调解员做得还真不错, 颇有条理性。
金牌调解的第二天:我询问了经调解员调解的同学, 他们均表示满意。为此, 我肯定了涵的工作, 并给她戴上了“金牌调解员”的胸牌。她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更加热情地投入了调解工作。
金牌调解第三天:鉴于金牌调解的效果显著, 而一个人工作又有些忙碌, 于是增加了三位副金牌调解员。我们采取自愿报名、同学们选举的方式选出了妮、菲和聪三位同学。我向他们建议:当不知道怎么调解时, 可以四个人一起商量, 共同去解决。对于三个人也解决不了的或同学们感觉不满意的, 可以找我解决。
一周, 两周, 三周过去了, 我班的金牌调解工作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转着, 虽然他们也因有一些问题调解不了来找过我, 但总的来说, 孩子们秩序井然, 打闹、骂人的现象大幅度减少, 而且找他们调解的同学也越来越少了。此外, 经过这段时间的调解, 三位金牌调解员处理事情越来越得心应手, 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都得到提高。真可谓是一举数得啊!我们集体商定:月末时将对金牌调解员进行奖励, 以及换届选举, 学期末将评选出我班“最佳金牌调解员”。
“金牌调解”让同学关系越来越和谐, 怎能不使我们的班集体越来越优秀呢!
【调解管理】推荐阅读:
专职人民调解管理12-10
物业管理纠纷调解案例11-30
人民调解工作管理制度07-09
社会调解工作的新探索管理论文08-02
调解员培训、考核和管理制度10-22
关于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08-23
巧用调解技巧 提高调解水平06-02
关于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对接实施意见11-06
浅谈诉讼调解和人民调解衔接机制06-08
【民事调解申请书】 民事纠纷调解申请书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