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教育

2024-10-01

营销教育(精选12篇)

营销教育 篇1

市场经济体制下, 高等教育机构管理者必然由传统的管理性经营学校向创造性经营学校转变, 需要借助企业管理的经验, 因此高等教育营销便应运而生。总体来看,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营销实践处于起步阶段, 与西方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高等教育营销的含义及其特征

高等教育营销属于非营利组织营销的重要范畴, 是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与拓展, 是市场营销学与管理学、教育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高等教育机构不同于营利性的企业组织, 高等教育营销也不同于一般性的企业营销, 其有自身的特点。

1. 营销主体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机构具有非营利性组织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和公益性的基本特征, 同时考虑到高等教育机构属于第三产业 (服务产业) 或者第四产业 (知识产业) , 它又具有经济实体的特点, 因此高校是一种特殊的非营利性组织。

2. 营销管理人员的非专业性。

市场经济体制下, 教师队伍专业知识结构的升级以及教师职称评定工作的改革, 使教师在专业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而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人员往往是在专业教学、科研方面较突出的教学人员, 他们最擅长的仍然是其专业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且专业领域不同, 其对营销理念的认识也存在差异。

3. 营销活动的局限性。

作为非营利性组织, 高校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社会服务收入、私人捐赠等, 而这些经费主要用于教学、科研工作, 且往往金额不足、资源缺乏, 导致营销活动经费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另外, 经费来源渠道往往会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管,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其营销管理活动的开展。再者, 在营销调研活动过程中, 第一手资料的收集相对困难。如在收集消费者行为、观点、态度及偏好等一手资料过程中, 其主要顾客群体 (学生) 受传统师生地位观念的影响, 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避重就轻或避实就虚, 从而给市场调研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国外高等教育营销实践述评

20世纪60年代末, 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内、外部环境出现恶化, 高校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和生源危机, 其中在1969年到1975年间, 有132所高校被迫关闭。为寻求生存, 高教机构开始采用商业化手段进行经营, “学生是消费者”的观念获得了各高教机构的广泛认同。

20世纪70年代, 美国高等教育营销还局限于高校招生方面, 更多的是交易导向的市场推销行为, 但已初步构建了体系。霍奇金森在《改善高等学校的管理》中指出:“十年以前只为工商企业所使用的销售技术现在已被高等学校所广泛地使用。”这种销售技术涉及“弄清顾客和各个服务领域, 严格地评价本组织所提供的服务, 测定本组织在竞争中的实力、弱点, 把本组织置于适当的位置, 以加强竞争力”。

20世纪80年代, 高等教育营销实践在英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开始强调顾客导向, 注重通过组织自身形象管理来满足顾客需求, 其主要特征是营销行为自觉化、营销角度战略化、营销过程系统化、营销手段科学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 加拿大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认识到高校国际化的重要性, 并着手高校国际化工作的规划和实践。

目前, 国外的高等教育营销实践已不仅仅是尝试性地应用个别营销理念、策略来指导单方面的学校管理工作, 而是站在学校整体运营的高度, 以营销战略作指导, 以顾客为导向, 较系统地运用营销管理理论指导高校的经营管理工作, 这对我国高等教育营销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我国开展高等教育营销的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教育发展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 还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因而在我国开展高等教育营销不是偶然的, 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

1. 政府政策的导向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 高等教育要转变观念, 把教育投资作为基础性和生产性投资, 全面增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初步构建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如建立新的高校经费筹措体制、放开高等教育机构申办制度、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以及改革毕业生就业制度等, 这就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像经营企业那样去谋求生存和发展。

2. 市场的驱动

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下, 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1999年, 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 使我国高校的市场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而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 我国的生源市场正面临着逐年下降的趋势。据统计, 自2009年起我国大学入学人数将会逐年降低, 每年的下降幅度平均为50万左右, 接近现有年招生规模的20%~25%。高校供给能力增强与市场需求减少之间的矛盾必将导致高校之间对优质生源的争夺, 国外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也必将加剧这一矛盾, 生源压力进一步凸显。同时, 高校扩张也带来了其他社会资源的相对稀缺, 表现在高校之间对经费、科研项目、优质教师、就业岗位等资源的竞争开始加剧。市场供求的不平衡要求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必须采用市场竞争的手段进行经营管理。

3. 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机构还存在着内部管理效率低下、服务意识差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有限资源的浪费、教学单位与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行政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之间的矛盾不断、师生关系疏远、高校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等几个方面。要解决这些难题, 就需要引入市场营销管理的方法和经验。

4. 营销理论的普适性

在这个资源稀缺的时代, 不但企业需要营销, 但凡有竞争的地方都需要营销, 且从市场营销概念的界定中也可以发现, 营销理论不局限于一般性的商业组织, 它同样也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不仅是非营利性组织, 而且还属于第三产业中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其运作过程与企业运作过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开展高等教育营销是必要的, 而且在理论上也是可行的。

四、我国高等教育营销的发展路径

与西方国家相比, 我国高等教育营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 我国的高等教育营销实践更多地体现在高校内部单个教师或管理部门应用营销思想来管理本职工作方面, 且由于他们的非专业性, 对营销的认识还处于浅层次阶段, 管理活动往往追求短期效应而忽视长远利益, 缺乏战略性、系统性、整体性和科学性。因此, 高校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转变观念。

1. 普及营销观念, 树立顾客导向

顾客导向是营销管理哲学的核心思想。我国高等教育营销也应树立以顾客为导向的营销观念, 改变传统的以交易为导向的产品推销市场观念。基于顾客导向的高等教育营销必须坚持顾客导向的战略性、全员性、整体性、过程性原则, 高校必须把顾客的需求作为战略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营销实践的基本要求。高校的各级领导应率先转变观念, 成为顾客导向的倡导者、实践顾客导向的示范者、传播顾客导向文化的战略家、为实现顾客导向提供便利渠道和资源的支持者和对教职工的顾客导向行为进行奖励的激励者。

2. 注重营销队伍专业化、营销管理职能化

高等教育营销的特点就是管理队伍的非专业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营销实践。要改变这种状况, 不仅要普及营销观念, 还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培养专业化的营销管理人才队伍, 使营销管理专业化、营销管理部门职能化。只有这样, 营销管理工作才能实现系统化和科学化。如在高等教育机构中设立专门的教育预测、规划等部门, 专门进行社会调查, 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动向, 掌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向, 从而为高校专业的设置、教育内容的安排、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提供方向与指引。

3. 实施全员营销、整体营销、流程营销

我国高等教育营销的顾客导向不能只停留在招生和教学阶段, 而应该贯穿整个营销和运营活动的始终, 顾客与组织的每一个接触点都有可能成为价值的创造点。高等教育顾客所购买的不仅仅是课程之类的产品或服务, 还包括由有形产品、服务、信息、关怀和其他要素所组成的产品组合。在交付高等教育服务产品组合的全过程中, 各部门、各院校及其职能部门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专业营销管理部门的指导下, 应用系统管理理论, 整合组织内外部资源, 开展全员营销、全方位营销、全流程营销、多方法实施活动。全员营销指的是在高等教育营销战略和规划的指导下, 让所有成员都参与到营销管理实践中, 每一个成员都是服务者, 同时也是被服务者。全方位营销指的是高等教育营销管理是一项整体性工作, 要求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全流程营销则强调高等教育营销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需在顾客导向观念的指导下, 站在营销战略的高度, 在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 自觉灵活地开展营销活动。多方法不仅强调高等教育营销策略实施的灵活性、多样性, 更注重指导实施行为数据来源的科学性、客观性。

4. 实现市场营销与关系营销、社会营销的融合

高等教育顾客也不仅仅指学生群体, 更多的是指以学生群体为核心的与高校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相关群体, 如高校内部的教职工以及教职工家属、企业、上级领导部门、兄弟院校、所在社区、其他教育部门、经费支持部门等。另外, 高等教育除具有创造和传授知识的基本功能外, 还担负着传承社会文明和传统价值的功能。因此, 在开展高等教育营销时, 除应满足学生等顾客的利益要求外, 还应兼顾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满足整个社会的利益要求。如对一些诸如考古、历史、哲学等相对的冷门专业和优势学科, 除要坚持顾客导向以外, 还必须重视社会导向的作用。我国未来的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 高校必须树立长远目标, 坚持眼前利益和长远目标、经济性价值和非经济性价值、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并重的原则, 通过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全面的质量管理为各利益相关者创造最大价值, 实现市场营销与关系营销、社会营销等观念的融合。

摘要:在高等教育机构推行营销管理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尝试。目前, 我国的高等教育营销实践更多地体现在高校内部单个教师或管理部门运用营销思想来管理本职工作方面, 且由于他们的非专业性, 对营销的认识还处于浅层次阶段, 管理活动往往追求短期效应而忽视长远利益, 缺乏战略性、系统性、整体性和科学性。因此, 要改变这种状况, 高校必须转变观念。

关键词:高等教育机构,营销管理,高等教育营销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著, 梅清豪译.营销管理 (第11版)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2]吴冠之.非营利组织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袁国华, 甘碧群.基于顾客导向的高等教育营销[J].理工高教研究, 2007, (10) .

[4]宋玎.美国高等教育招生市场中的营销行为[J].复旦教育论坛, 2006, (4) .

[5]阎保平, 任平泉.高校营销式管理的操作步骤初探[J].清华大学研究, 1999, (2) .

营销教育 篇2

作者:姚成龙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教育图书成为新的市场热点,其销售也需要根据变化的市场状况采取符合这类图书特点的策略。

教师教育图书是指专门为教师编写的,主要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直接用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图书。教师教育图书主要包括:教育类学术著作、教育工具书和教育政策法规类书籍、继续教育读物和培训教材、学科教学指导书和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指导书等,如教参、教案、随笔和专题集、教育改革的案例集、教育科普类通俗读物等。

由于“一费制”的落实,目前很多出版社希望通过学校进行图书的集体征订工作已越来越难,除了个别品种外,大多数教师教育图书的印数大为降低。由于需要依靠书店销售,图书的品牌效应越来越明显。竞争加剧造成教师教育图书发行难度增加,折扣也越来越低。出版社的精品意识越来越强,纷纷减少品种,提升图书的品质。

在激烈的图书营销大战中,出版社需要做到的是确定自身的长期发展战略,逐步树立自己的图书品牌,依靠品牌进行教师教育图书的营销。

传媒立体营销

由于面向教师这个群体,其媒体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教育类专业媒体,如《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研究》等报刊及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其他电视台的教育栏目等;其次,要选择那些思想文化类的媒体,如《读书》杂志等。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大学之道”首批丛书在推出时,精心选择了出版时机和媒体。例如,丛书中香港科技大学前副校长孔宪铎博士的《东西象牙塔》和《我的科大十年》这两本书,在北大出版社推出的时机是经过出版社精心挑选的。孔宪铎以70岁的高龄和孔子后裔的身份考取了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一新闻价值被媒体挖掘出来,各路媒体纷纷报道诸如“七旬孔子后裔北大读博士,出书献给教师节”的新闻。孔宪铎博士的这两本书自然也被炒得炙手可热,两书出版后发行量一路飙升。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作者丁学良博士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以博士学位毕业于哈佛大学,是著名的社会学思想大师丹尼尔·贝尔的关门弟子。该书出版后,我们组织了几十场面向高校的演讲活动,并安排丁学良博士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南方周末》、新浪网等媒体接受采访。

“大学之道”丛书从报纸到网站、电视、作者演讲,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和媒体互动,掀起一个以书业为扩散核心,波及文化和传播等领域的宣传巨潮。运用网络营销策略,也是开辟图书市场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教育图书出版社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可以采取3种手段进行网络营销:一是通过ISP(网络接入服务商)和ICP(网络信息服务商)代理;二是自建网站或联办网站;三是与网上书店保持业务联系,通过网上书店宣传并销售出版物。

在网上,除了向教师提供出版物的名称、作者、出版时间、内容提要等基本信息外,还可增加相关评论等信息。同时,可以运用网络推出“畅销排行榜”、“热

门推荐”等栏目,吸引教师的眼球。网络营销还要根据用户预先确定的阅读标准,有选择地将出版物信息分发给目标教师。这样,既能节省教师检索的时间,还可让教师跟踪出版社的信息,以获得最新的相关资讯。

梯级开发和主题营销

深度挖掘需求

开展复合型市场调查,为营销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纵向而言,要通过多种方式直接从教师那里了解到第一手真实的需求情况;横向而言,应该了解市场上其他出版社教师教育图书的供应情况,形成决策的交叉点,有效地组织市场营销活动。出版社还需要注重教师教育图书市场营销的变化。知识信息的变化,教师需求的变化,教师的成长性,决定了教师的需求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既得的满足向求新、求异、求高及求优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教师这个读者群,在市场营销上应采取跟进式或诱导式策略,从而使市场营销活动形成梯级开发、良性循环的局面。

主题营销就是为图书销售开展主题鲜明的、有针对性的促销,激活读者的潜在需求,为图书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教师教育图书主题营销活动中,可以依靠有关职能部门,如教育局和教研室,甚至学校等,开展有关的活动,如教学活动专题讲座等;也可以联系名人或专家,举办签名售书、作者与读者联欢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来;还可以通过主题书评、读书征文等形式,为热点图书销售推波助澜。

主题营销的另一种做法,就是设立主题书店,或者在卖场设置主题区域、主题书架。主题书店一般规模较小,顾客群较稳定,特别是为教师这个群体提供的图书针对性较强,图书的分类格局呈现出细分化的特点。主题区域就是根据教师这个读者群的阅读需求设置销售区域。主题书架一般设在店堂的黄金位置,聚焦教师关注的热点。主题书店、主题区域和主题书架取胜的法则是:个性化的文化氛围,方便周到的服务,便利简约的购买条件,持久的情感联络。

数据库营销

开发读者终身价值

教师教育图书出版社必须建立一套良好的顾客数据库,这样才能建立起一套可衡量营销活动效果的系统。客户数据库一般应包括客户原始记录、统计分析资料、出版社投入记录等内容。

市场营销教育实践的思考 篇3

一、我国市场营销实践及教育的现状

1、对市场营销理论及实践活动有了充分的认识和高度重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营销于80年代初又重新引进我国,并在经济活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宏观意义上讲,市场营销既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又是对经济发展的真实反映。事实上,无论是教育界、企业界以及政府部门对市场营销的重视已逐步形成了共识。

目前,市场营销理论不仅应用于企事业单位、非赢利机构和政府机构,而且广泛涉及到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以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2、市场营销教育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市场营销实践的发展和繁荣,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循环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不少大学陆续建立了市场营销系或市场营销学院,市场营销成为经济类和管理类学科的重要专业和核心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走出了大学校门,成为各类社会办学机构和培训机构开设的必修课程,从职业培训到下岗工人的培训、从技术等级考试到各类职业资格认证,无不开设市场营销课程,使市场营销理论迅速在社会各层面得到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发表了具有世界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不少企业家发明创造了具有国际适用性的营销技巧和方法,为丰富和发展世界营销理论宝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世界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市场营销技能和方法不仅能使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而且也有助于人们树立诚实守信、互敬互助的良好道德风尚。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新世纪里,只有那些营销技能超群的国家、企业和个人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这不仅为市场营销教育提供了更广的空间,而且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3、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是不高的,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对市场营销的规律和知识的认识还不够。随着市场营销知识的广泛传播,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市场化实践,市场营销知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企业结合市场与自身特點,精心策划、演出了一幕幕或精彩、或无奈,时而硝烟弥漫、时而偃旗息鼓的生动营销悲喜剧。我国企业以自己的理解和行为方式,不仅创造着生动的市场营销奇迹,而且用实际行动推动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为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巨大贡献。海尔、联想等企业发明、创造了具有国际适用性的营销技巧和方法,为丰富和发展世界营销理论宝库作出了中国人应有的贡献。市场营销在推动企业改革、培育和扩大国内需求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市场营销教育存在的问题

1、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理论尚未建立起来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即对实践的不断总结和发展。发达国家的市场营销理论是由几代人共同研究、继承发展和不断积累而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我国对市场营销的研究基本上是引进和解释西方的营销理论,缺乏充分的吸收和消化,至今还没有把西方的营销理论中国化。

当前关于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充斥市场,层次不齐、良莠混杂,大多数仍处于对西方理论和程序的咀嚼与消化阶段,真正具有思想性、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具有鲜明特色的著作屈指可数。这与市场营销实践活动形成了巨大反差,理论上的严重滞后,也严重影响了市场营销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理论创新。

2、教学研究脱离实践

我们知道,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学科,而实践又是复杂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或教科书上程式化的东西,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应该灵活机变,活学活用,这就需要人们思想上的融会贯通。

从事市场营销教学活动的教师,大都是研究型学者,很少有从事过市场营销实践活动者,很少有人能深入企业管理实践、深入市场营销活动第一线,亲身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从而了解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使教学研究与企业联系起来,不仅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使理论研究更具有中国特色和现实意义。

3、对国外市场营销经验的吸收借鉴不够,生搬硬套

中国具有自己独特的市场状况和历史文化背景,所有的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只有适合中国的具体条件才能行得通,但这往往受到研究者学术背景和经历的限制。我国市场营销教学研究者缺少对中国本土企业经验的研究分析,对国外营销理论的吸收消化又缺乏深度和实践的检验,其结果是生搬硬套,只触及表面而缺乏其精髓。

4、与国外交流不够,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风格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发表了具有世界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我国企业也发明创造了具有国际适用性的营销技巧和方法,但由于中外研究模式和方法差别较大,很难找到合适的能共同研究的课题,阻碍了与国外的交流合作。同时,由于资料来源的差异与限制,国内研究者对相同问题也存在不同的解释,同行之间很少进行沟通。在对外合作与交流方面,国外专家主导整个研究的设计策划,而我国参与者仅负责数据的搜集,合作交流很难深入开展,研究成果也难以中国特色风格在国际学术界传播。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外企业和市场营销专家更加关注我国的营销问题,特别是现在的经济形态、政府行为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对市场营销实践的独特影响。这对我国市场营销理论和中国特色的营销风格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机遇,能否形成自己独特的市场营销理论和营销文化,关系着我国未来的竞争力。目前国际学术界的共识是:任何一个理论,如果没有能够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得到检验,就无法说明其理论的普遍意义。

5、我国市场营销教材内容陈旧,教学设施、方法落后

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与活生生的市场营销实践相去甚远,也与生活中处处有营销、时时有营销、人人在营销的市场营销本质相去甚远,与国外的案例研究、角色模拟、情景模拟等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相比,也是相形见绌。我国市场营销教育的发展繁荣,需要全体市场营销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不仅要深入企业营销实践,而且要研究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丰富和发展世界市场营销理论宝库作出贡献。

三、我国市场营销教育的未来发展思考

1、市场营销教育研究工作者应深入企业管理实践第一线,站在市场营销实践的前沿,亲身感受、参与其中的经历,才能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营销理论,否则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课堂是研究不出市场营销理论的。当今中国丰富的市场营销实践,要求研究工作者能够从理论的高度对此做出解释与反思,或者说是思想上的升华与总结。开放的中国是当今世界营销思想最好的实验场所,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发现在中国进而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也才能通过乡土化的清新气息,教授、传递市场营销学知识,这比生搬国外教科书更具有时代意义。这也是我国市场营销教育研究工作者所担负的历史责任。

2、我国具有自己独特的市场状况和历史文化背景,所有的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只有适合中国的具体条件,才具有实用性。作为市场营销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的经济形态的变化、政府行为和传统文化演变对市场营销方式的

影响等,来检验、丰富和发展世界市场营销理论,以开放性、国际化的眼光分析发生在中国市场上的人物与事件,丰富和完善市场营销理论,作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3、努力形成不同的理论学派,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只有形成不同的理论学派,才能为市场营销实践和教育的发展作出历史性的贡献,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营销教育和实践要想有一个大的飞跃和发展,也应在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的前提下,形成不同特色和风格的学派,共同推进理论创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创造一种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各学派之间要打破界限与门户之争,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4、密切跟踪国际市场营销的最新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21世纪的市场营销将会发生更加迅速的变化,新概念、新理论将不断涌现。我国市场营销教育工作者要想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必须及时掌握、消化和吸收国外最新成果,及时了解国际学术界的最新动态。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外学术研究机构、大型国际企业建立密切、稳定的交流关系,参与学术探讨,掌握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手段,并在国内推广应用。

5、积极探索市场营销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我国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在引进、借鉴国外的案例研究、角色模拟、情景教学等先进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手段,将活生生的营销实践转化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进行理论上的创新,还要进行教育手段和方法上的创新,使我们的市场营销教学活动不致变成书本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真正有所收获、从中受益,进而成为我国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的骨干力量并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省委党校

营销教育 篇4

进入二十一世纪,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和信息化速度的加快, 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 由于受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 国内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 的经营十分困难,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众所周知, 企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企业的经营困难让原本就不理想的大学生就业变得更加不易。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除了要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增加就业岗位之外, 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在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上, 高校同政府一样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就高校而言,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最佳途径就是将创业教育引入大学课堂, 让创业教育惠及每一个大学生。但是, 在将创业教育引入大学课堂的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矛盾的问题。譬如, 不少教师醉心于自己的专业教育, 而对追加的创业教育重视不够。基于此, 本文以营销专业为例, 探讨高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问题。

国内学者在“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问题上也进行了一些探索。陈民利 (2012) 认为, 高校营销专业需要进行创业型专业教育, 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新型营销人才;可通过构建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综合实践环节, 将营销过程与创业过程融合, 将创业思维运用于营销活动, 在创业过程中运用营销专业技能, 从而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 培养创业型营销人才。[1]王成慧 (2010) 认为, 在营销专业的教学环节中应适当开展创业教育, 旨在培养、提高营销专业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最后其还构建了将营销课程教学与创业教育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2]胡金林 (2009) 通过对以就业为培养目标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特点的分析, 揭示出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已经不适应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提出应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构建以一个目标、二个能力、三个适应、四个步骤、五个环节为主要内容的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3]

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在于, 探讨高校将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实施路径, 指导今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 真正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兼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二、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 本文将分别介绍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必要性

(1) 有利于提高营销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的青年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 还应当拥有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教育。”迄今, 中国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差距。近三年, 国内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均不到总数的2% (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1.2%、1.5%和1.6%) , [4]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至30%, 并且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比较低。[5]探究其根源与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引入较晚、高校毕业生很少具有创业能力有关系。[6]其可进一步归纳为团队建设能力、商机识别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等主要能力。从国内外高校的教学实践看,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仅必要而且有效。就高校营销教师而言, 立足于营销专业教育, 做到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 对培养和提高营销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2) 有利于提高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相对于原有的事物, 是一种对原有的事物进行改造、重新组合、延伸, 从而创造出不同于原有事物的新事物的过程。创业则是以创新方式将各种相关要素综合起来的一种有目的的经济活动。[7]创新是创业的本质特征, 创业是创新的经济活动。本质上讲, 创业教育即创新教育。提高创业能力的过程即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从国内外的经验看, 创业教育无疑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高校营销教师来说, 将营销教育专业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 有利于营销专业学生站在创业者的角度发现、分析和应对包括市场营销在内的各种问题, 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激发潜能, 最终提出标新立异的解决方案。

(3) 有利于提高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从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上看, 2011年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是3.5%,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比例是2.4%, [4]比全国的平均水平 (1.6%) 要好一些。但是, 反过来看, 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绝大多数最终还是选择了就业。有些人可能会问:既然选择就业的营销专业毕业生占了绝大多数, 营销专业教育还有必要融合创业教育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古语说得好:“取乎其上, 得乎其中;取乎其中, 得乎其下;取乎其下, 则无所得矣”。因为创业教育能够让大学生获得比就业能力更高的创业能力。这也是营销专业学生到企业就职时应当具备的能力。

2、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可行性

(1) 在教学内容上, 两者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市场营销学涉及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规划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目标市场营销战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市场营销计划、组织与控制等内容。创业实训课涉及确定经营团队、公司开业筹备、分析经营环境、营销与外包、制定经营规划、编制财务报表、风险与投资等内容。不难发现, 两者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强的内在关联性。这些内在的关联性为今后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 在教学目标上, 两者都注重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学是一门融合了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等的应用边缘管理学科。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它十分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交叉和延伸。在教学目标上, 它不仅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更注重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即注重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创业实训课涉及的内容更多, 不仅涉及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等, 而且还涉及其他领域和不同行业的相关知识。与市场营销学一样, 其在教学目标上, 除了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更注重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创新型的思维去解决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两者在教学目标上的一致性, 为今后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在教学方法上, 两者都强调实践性和仿真性。市场营销学和创业实训都是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 两者都十分强调实践性和仿真性。目前, 在市场营销学课堂上, 教师采用最多的方法是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在创业实训课堂上, 教师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模拟公司教学法, 即学生通过组建模拟公司, 在仿真的环境中真实体验整个创业过程。两者在教学方法上的契合性, 为今后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制约因素

本文将再进一步分析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制约因素。

1、传统观念问题:不少人认为创业教育应是针对少数学生的小众教育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不少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认为:创业教育应是针对少数学生的小众教育, 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要找工作的, 应当把精力用在专业教育上, 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地推行创业教育。在营销专业学生中, 一味求稳的就业观念也十分明显。笔者曾以“毕业后你会选择自主创业吗?”为题, 对一个毕业班近三十名的学生做了一次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5%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其余学生的目标就是要找个稳定的工作 (工作最好在大型国企或政府部门) 。

2、师资力量问题:兼有营销和创业经验的教师十分匮乏

严格意义上讲, 做到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 一般要求授课教师应当是复合型人才, 最好拥有多年的营销和创业的实际经验。但是, 从目前的现状看, 拥有市场营销实际经验的高校教师, 原本就十分缺乏。多数营销专业教师是研究生一毕业就到高校任教, 没有一点儿市场营销的实战经验。此外, 社会上拥有创业经验的人士本来就少, 更不用说拥有创业经验的高校教师了。上述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 造成高校兼有营销和创业经验的教师十分匮乏。这种情况最终导致大部分高校在营销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上显得力不从心。

3、教学管理问题:追求短期效应, 缺乏长期考虑

一些教学管理部门只对上负责, 成天忙于所谓的“政绩工程”, 无暇沉下心考虑一下学校的长远发展。表现在创业教育上, 就是在许多院校引入创业教育时, 其为了追求政绩便一哄而上, 热潮过去后又因忙于他事而很少过问, 造成目前的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远远跟不上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从长期看, 上述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而且不利于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

4、实践教育问题:纸上谈兵, 缺乏实战演练

限于经费和硬件投入的不足, 高校营销专业的实训课程一直处在低水平的纸上谈兵阶段, 毕业实习也大多采用的是“放羊式”的分散模式或“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活动, 缺乏真实环境下的实战演练。上述情况也严重制约了高校在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上的有效结合。

四、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实施路径

根据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了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实施路径。

1、树立以创业为导向的现代营销教育观念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届的普遍关注。较之就业型人才, 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创业型人才。原因在于:创业是就业之源, 创业能够带动就业。就高校营销专业而言, 纯粹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到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路径之一就是引导教学管理者, 特别是营销专业教师, 牢牢树立以创业为导向的现代营销教育观念。在高校中, 教学管理者和营销专业教师应努力营造出容忍失败、鼓励创业的文化氛围, 为学生的创业实践不断地添油打气。

2、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做到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 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目前, 高校因为缺乏兼有营销和创业经验的教师, 所以有必要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 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如下:一是高校制定相关制度, 鼓励校内的营销专业教师创办自己的企业、为其他企业做营销和创业咨询、参加国际和国内的会议和培训, 以便提高他 (她) 们的营销和创业经验;二是高校善用校外资源, 聘请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创业人士担任营销专业的兼职指导教师, 定期或不定期请他 (她) 们做专题讲座, 以弥补校内教师在营销和创业经验上的不足。

3、构建以创业为导向的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做到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 高校应从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出发, 努力构建以创业为导向的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以创业为导向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着眼于以下三点 (详见图2) 。

(1) 创业知识的提升:创业知识是大学生创业时必备的知识。它主要涉及经济学、市场营销、法律、财务和创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创业知识的提升可以通过开设营销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方式实现。

(2) 创业能力的提高: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时必备的能力。它主要涉及团队建设能力、商机识别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等。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开设创业实训、沙盘推演课程, 建立创业基地, 请企业家和创业人士做专题讲座, 以及鼓励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等方式进行。

(3) 创业素质的培养: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创业时必备的素质。它主要涉及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信念等。创业素质的培养应贯穿于市场营销专业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素质经济学、市场营销、法律、财务和创业管理等方面团队建设、商机识别、市场开拓、财务管理和战略规划等方面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和创业信念等方面营销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创业实训;沙盘推演;创业基地;企业家讲座;创业计划大赛等贯穿于市场营销专业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4、打造融合营销和创业且富有鲜明特色的实践平台

做到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 高校还应加大经费和硬件的投入, 着力打造出融合营销和创业且富有鲜明特色的实践平台。在这一点上,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无疑做得十分出色。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支持学生进行市场营销和创业实践, 专门划出9千m2的教学楼作为学生的创业基地 (基地内为5个分院设立了5个孵化基地) , 并利用毗邻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的地利优势以及互联网下电子商务的便利条件, 开设了4个电子商务创业班、根据外语外贸特色设立了ebay班和敦煌班, 还有快递超市、供货平台等配套设施, 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集办公、仓储、商谈为一体的创业场所。[8]大学生可以亲自做老板, 也可为这些老板打工, 期间还能够获得宝贵的营销和创业经验, 可谓一举多得。当然, 在打造融合营销和创业且富有鲜明特色的实践平台时, 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 给予他 (她) 们充分选择的机会。

摘要:从趋势看, 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已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制约因素;并根据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了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陈民利.市场营销创业型专业教育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 2012, (4) :31-33.

[2]王成慧.创业教育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运用[J].学理论, 2010, (17) :264-267.

[3]胡金林.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管理观察, 2009, (9) :70-72.

[4]麦可思.高职高专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远高于本科生[EB/OL].http://edu.people.com.cn/GB/8216/9320/244999/245000/245018/18153237.html.

[5]张英奎, 张杏辉, 曹婷.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创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6) :52-53.

[6]石丹林, 谌虹.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39.

[7]俞国锋, 黄俊燊.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及路径选择[J].淮海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 , 2011, 9 (14) :25-27.

教育行业会议营销策划流程 篇5

一、操作形式

1、“如何一次性通过建造师考试”“建造师考试备考秘籍”“建造师考试内幕”

二、活动目的开发新客、提升销量、提高培训产品知名度

三、会议操作流程

一、会前部分

顾客在联谊会上能否产生购买,有80%的因素取决于会前的工作做的是否扎实、到位。因此,会前部分是会销活动的重点部分,主要包括:.1、专家的联络(提前预约、有效沟通协调);

2、会议时间、地点的选取(综合考虑天气、方便等因素);

3、顾客邀约;

新客与老客比例合适,提前短信通知,电话预约,电话确认等。

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要合理分配任务,保证到会人数和效果。

会前30分钟到一个小时电话确认。

4、会场布置:

笔记本电脑一台。

数码相机一台:现场照像及录制。

登记表:为现场来的客户进行登记。

条幅:挂在联谊会会场的四周。

胸卡:工作人员佩带。

展板和写笔:用于讲师写东西。

抽奖箱:放置抽奖券用的。

小礼品:给现场客户发放。

5、奖品、宣传资料等物料的准备到位,会前预估销量准备产品。

6、现场人员的分工(会场人员、物料人员、促销人员、接待人员);

二、会中部分

1、会务人员全部于7:00准时到会场(各部门自我检查,了解本部门应到人员情况,物品准备情况,机器设备情况等);

2、会前动员7:30左右开始,着重对各部门工作人员讲解会场维护和会后促销事谊,讲完后大家相互击掌。

3、工作人员站在门品欢迎客户入场,一定要显的隆重;

4、迎宾、签到:规范迎宾,登记顾客详细资料,特别是对待陌生销售时,员工与顾客间并不认识或熟悉时一定要登记两次电话,以确认顾客的话是否真实。同时也要利用语气、态度和肢体语言加深与顾客的交流,尽快熟悉。

5、引导入场:将顾客领到指定人员的位置上,因为在会前邀约时就已经提到会为他留一个位置,所以在顾客到会场后,一定要根据顾客邀请函上员工的名字由专人将顾客领到该员工

指定的座位上。

6、客人落座后,由主持负责,可先让早到的客户进行简单的健身操的事项,让客户能参与进来,达到一个好的气氛,同时如有录像可放一些相关产品的录像资料。

7、主持人开场白:

开场前注意提醒顾客去洗手间,并且再次确认麦克风、音响、VCD是否好用。

开场时间一般不宜超过规定时间15分钟。

8、娱乐节目或小游戏,让我们的工作人员和全场顾客全部参加,再次让气氛活跃起来。主要是通过游戏来调动顾客的情绪,缓解因听讲座而带来的困倦感、消除顾客的戒备心,以促进销售。

9、专家开始讲座,10、老客户发言,一定要选择A类客户或B类客户也可以。每个发言客户发放一些小礼品,发言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左右。

11、核心顾客发言

联谊会中的重要环节。顾客说服顾客,要求员工要对发言的顾客事先做好沟通,确认他可以到会,并且介绍给主持人认识,了解。顾客的发言要求简单,质朴,不要有过多的修饰,时间最好控制在三分钟左右。在会场准备三、四个核心顾客为宜。

12、当专家部分完毕后;产品讲解(主要讲解产品的优势)由主持人借助专家讲座中提到的专业物质,提出本品牌产品与其它产品牌有何不同,有何优势。

13、有奖问答

针对顾客关注的问题,和我们希望顾客记住的问题,提出一些简单明了的问题,为了是加深顾客对产品的印象。

14、宣布好消息

具体的好消息主要是现场的优惠政策。主持人的语言要重点放在优惠政策的难得。由主持人宣布促销活动政策,然后所有促销人员全部到达现场,按分工的内容开始与顾客沟通促销产品。

15、促销人员开展一对一的介绍劝单。

如果特别要求,不适合在会场内劝单的可以请到其他会客室会谈。

大家尽量做到行动迅速,资料准备齐全。

不依不饶,临阵换将,打破砂锅问到底„„总之以成单为主。

16、对现场定购的客户,主持人一定要大声叫出来,让所有人都知道,并告诉额外奖品。

17、促销活动(大概半个小时)结束后,可再举行一次抽奖等)。

18、送客(对于当场没有成交的继续下一次邀约;对于成交的做好服务工作)。

三、会后的售后服务跟进

售后服务应具备的理念:

1、最为诚信的售后服务。

推销员销售额的大小是体现通过与客户成交量的多少来实现,从一定意义上讲,他是在创健培养一个自已的市场,如果他采用诚信的态度与手法,去和客户沟通,他就会很快培养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所有我们只有取的客户的充分信任,才能达到我们的市场不断的扩大的目的。

2、增加亲密服务

当成交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点小钱,给客户送去一张感谢信之类的东西,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客户会因为你的一封感谢信或感谢卡而对你更加的信任。和你的关系也会更好。从而达到长期的合作关系的目的。

3、成交不是最终的目的。

做优秀的推销员应当时刻记住,我们不是因为图回报而为客户服务的,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是我们的义务,当成交后,我们应当把客户成做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儿女,亲人,成交后要更多的和客户联系,并从真正意义上对客户进行情感等方面的各个关心。这样才能进一步的建立我们的客户关系网络。

4、失去后也要关心。

如果第一次成交后,客户反应产品效果不是太好,从而失去了这个客户后,我们仍要去关心我们的客户,因为我们有很多产品,只要我们心诚,失去的客户还是可以回头的。

5、特别优质的客户,按实际情况,可以给以更优质的服务或者优惠,最重要的是让客户感受到我们给他们精神上带来的意义。)

6、条件成熟后利用转介绍开拓市场

当我们的准客户和我们工作人员熟了以后,要真诚的请他们为我们转交新客户,通过客户转介绍的方法往往是我们成功的最好办法。但一定要注意,每一定客户为我们转介绍成功了以后,要给老客户一定的实际好处,让客户在得到我们的亲情服务,真诚服务以后再得到相应的好处,客户会更有力度的帮助我们。

会后总结

基础教育者应当树立“营销观念” 篇6

一、当前教育的背景

在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现在的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都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是“天之骄子”,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皇帝女儿不愁嫁”,国家已经不再为他们分配工作,而需要他们自谋职业。现在许多大学生已经面临就业难的窘境,其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会遭遇“毕业即失业”的尴尬,也有不少大学生找不到对口合适的工作。而有许多大学生虽然找到了工作,但是起薪比较低,甚至还不如技术工人或是农民工的薪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大学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为此许多大学的课程设置要考虑学生的就业,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许多内容也是围绕大学各专业学生的就业来展开的。不仅如此,有许多高校还十分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成立专门的机构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服务。有许多高职院校还效仿企业的“订单式”生产模式,与用人单位合作,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以上都表明高等教育者基本上已经初步树立了市场营销的观念。即便如此,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基础教育者树立“营销观念”的必要性

在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虽然主要责任在高校,因为我国许多大学的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是存在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的状况;大学的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但是中学教育者和管理者有没有反思过,难道“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的责任全在高校吗?难道大学生就业仅仅只是大学的事情,而与中小学一点关系没有吗?毕竟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前后阶段是相互联系的。而从人才的培养时间来看,一个人在高校的培养时间只占其总的培养时间的1/5—1/4的比重,而中小学累计的培养时间却达到其总的培养时间的3/4甚至是4/5。仅从这点来看,也不能这样下结论。也就是说,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的责任不能完全归咎于大学,中小学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

基础教育者应该认识到教育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千秋伟业,真正去贯彻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而不要鼠目寸光,仅仅把目光聚焦在中考、高考,那真是太狭隘了!难道我们基础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把学生送入高一级学府也就结束任务了吗?现在企业都讲“售后服务”,更何况我们教育事业呢?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教育工作者承担了多大的社会责任啊!我们不能太急功近利!

三、基础教育者“营销观念”的树立

基础教育者要树立“营销观念”,就必须改变传统只盯着升学考试这个指挥棒的做法,不能只顾着学生眼面前升学考试的要求,而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不管不问。基础教育者应该把学生的现实需要和长远需要结合起来:我们应该既应关注高考中考的要求,又能够关注社会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这两者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们应该把两方面结合起来。如果不关注高考,不重视升学率那是不大现实的,对一所学校的发展不利,那也是对学生的前途不负责任的表现;但如果仅仅关注高考中考的要求,而不顾学生其它方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那就是一种短视和急功近利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这就好比一个企业,它的目标是为了赚钱,因为如果它不能盈利,那企业就无法生存;但如果这个企业只想着短期如何赚钱,唯利是图,而不去考虑企业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去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打造企业的品牌,那么这个企业也就不会得到长远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长久的盈利。学校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是相似的道理!中国有句古语叫“欲速则不达,抄近而实远”,这个道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基础教育者平时在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其他各方面平衡、协调的发展。我们要一方面注重学生各门科目的教学,而不仅仅是考试科目的教学;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给学生开展各项课内外活动。虽然这样做在短期内不一定能见到成效,但只要我们长期坚持这样做下去,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样就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满足学生现实的需要,同时又兼顾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浅谈高等院校教育营销 篇7

(一) 高等教育体制政策亟须变革

由于国情的限制,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的行政化、集权化导致其缺乏自主和创新, “人才加工厂”的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 “去行政化”理念指导下的高等教育, 要加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 做好高等教育市场营销工作,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从而冲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人才培养的桎梏, 教育营销的作用也从中得到凸显。

(二) 高等教育硬件软件亟待加强

高校扩招使得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面临着硬件、软件缺失和不足的问题, 而现实状况是, 仅凭高等院校自身努力和国家、政府支持, 在短时期之内显然无法弥补其中的缺口。那么, 如何通过高等教育营销, 与政府、企业、社会建立良好地沟通和合作关系, 逐步解决硬件和软件不足的问题, 终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之一。

(三) 高等教育消费需求日趋理性

近几年来, 高考报考人数持续下降, 深刻揭示了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理性程度显著提升, 这迫使高等院校加强教学管理机制改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凝炼和塑造核心竞争能力, 从而吸引学生报考、就读。如何在这种理性化的大趋势下, 加强高等教育营销, 已逐渐成为高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四) 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日趋多样

高校经费来源主要有国家拨款、学生学费、科研转化费用、校办产业利润、接受捐赠等渠道。随着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工作的大力推进, 国家正在逐步地降低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政府拨款, 转而鼓励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办学经费。特别是对于应用型高等院校而言, 采取多种市场营销战略寻求发展所需的巨额资金, 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将是其重要发展战略选择。

二、高等院校教育营销实施的途径

(一) 提升高等教育产品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不断攀升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在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高等教育规模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 创造了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与此同时,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 仍然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

产品质量是高等教育的关键和核心, 这要求高等院校加快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措施, 保障质量建设工作开展, 严格高等教育产品质量培养和坚定标准, 奠定高等教育营销的基础。

(二) 凝炼高等教育产品品牌

良好的品牌效应有助于高校师资建设和招生工作开展, 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促进可持续发展。凝炼高等教育产品品牌是实施高等教育营销工作的前提。高校要充分认识自身的整体优势、特点, 立足现实、着眼市场, 采取科学的品牌定位、塑造、扩张、维护与创新等策略, 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种载体进行包装、策划和宣传, 注重做好产品延伸工作、实施品牌差异化战略, 向不同需求的对象提供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特色的教育服务, 引导高等教育消费, 扩大有效消费需求, 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从而制胜高等教育营销工作开展。

(三) 整合高等教育主体关系

整合高等教育主体关系对于高等院校拓宽办学途径、提高办学水平、节约办学成本、扩大知名度、筹措资金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整合这些关系, 高校实现资产重组、品牌扩展, 从而突破传统办学模式的束缚, 为学校发展创造巨大的空间;其次, 通过校校联合、校地联合、校企联合等多种合作方式, 构建全方位、多学科的办学思路, 以顾客为焦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内涵、以合作为驱动, 可以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多元化发展;另外, 高校通过与国内外高校联合办学途径, 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高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模式, 可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 构建高等教育营销网络

构建健全、稳定的营销网络对高等院校的作用不言而喻。业界学者主要提出了以高校自身作为主体的营销、以学生就业作为主体的营销两种营销方式, 而基于这两种方式, 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营销网络, 高校应与各界建立深入、友好的合作往来, 获取各方面一手信息, 降低管理运营成本;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营销网络, 高校可以探索建立起就业基地, 搭建与市场的沟通、合作平台, 有针对性地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人才教育和培养, 不断提升高等教育产品质量;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营销网络, 高校可以尝试建立校友资源信息库, 给毕业生就业帮助, 利用关系营销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

(五) 扩展高等教育融资渠道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一步深入, 高校自主筹资的任务也将进一步艰巨。在这种形势下, 扩展高等教育融资渠道显得愈发重要。笔者认为, 一是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增强社会捐资助学的热情;二是进一步完善对于高校学生的资助政策, 通过扩大国家助学金申请范围、降低大学生助学贷款的限制条件、实行多样化的收费标准政策等措施, 降低高等教育负担;三是在控制高校银行贷款风险的同时, 探索通过资产融资、信托融资、租赁融资等多种渠道, 降低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兰文巧.高等教育产品及其营销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07

[2]罗利佳.高校教育营销战略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6 (6)

营销教育 篇8

1977年美国银行副总裁列尼休斯旦克撰文《从产品营销中解放出来》, 拉开了服务营销的序幕。休斯旦克认为泛泛而谈的营销概念已经不适应于服务营销, 服务营销的成功需要更新的理论来支持。自1981年开始, 营销学者们开始转向消费者对服务的购买行为模式的特点上去。其中, 西斯姆1981年在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学术会议上所发表的《顾客评价服务如何有别于评价有形产品》是这一阶段研究的代表作品。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理论界在服务市场战略组合上达成了较为一致的意见,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组合上, 又增加了“客户维持 (Retention) ”、“相关销售 (Related Sales) ”和“顾客传播 (Refe rral) ”, 从而达到了4Ps+3Rs组合。人们研究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服务质量、服务接触、服务设计、客户保持、营销关系和内部营销学等方面。这些研究体现了服务营销自90年代以来的最新研究与发展趋势。

1 服务营销理论

根据市场营销学者对服务的研究我们知道, 服务具有四个最基本的特征。 (1) 无形性: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和抽象的。 (2) 差异性:服务没有固定的标准, 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3) 不可分离性: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 通常消费者参与这一过程。 (4) 不可储存性:服务不可能被储存。我们将服务和有形产品的特征进行了比较, 如下表所示但对于每项具体的服务来说, 服务四个特征的组合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的服务特征组合来获取差别化竞争优势。

从市场学理论中我们知道传统的市场营销的核心之一就是组合, 即产品、价格、促销和分销。这种营销战略的根本目标是扩大市场份额, 其最根本的前提是市场份额的扩大必然伴随着利润的提高。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所做的一项名为市场份额对利润的影响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然而, 这一结论来自于70年代的市场环境。理查德形与赛斯在80年代对市场份额与利润的关系进行了再次研究, 发现二者的关系已大大减少, 相反, 在对其它变量进行测定时, 他们发现顾客的满意与忠诚己成为决定利润的主要因素。有的公司在市场份额扩展的同时利润反而萎缩, 而有着高忠诚度的公司往往获取了大量利润。这一发现动摇了传统4Ps营销组合理论的前提, 使营销学者们更加关注如何通过改善服务来提高顾客的满意与忠诚。根据服务营销理论, 企业可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 最终获取适当的利润和公司长远的发展。服务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 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服务营销理论对当今的市场营销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服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市场营销学者开始加强了关于服务营销的研究。科特勒明确指出服务代表了未来市场营销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

2 教育培训机构营销策略的应用

我们通过对服务业的大致分类, 针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特点, 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2.1 教育培训产品的无形性及营销策略

针对无形的教育培训产品, 消费者会在潜意识中产生种种不同于对实物商品的理解, 这就要求服务提供者和管理者必须针对这些特殊的理解采取不同的营销手段予以应对, 如表1。

2.2 教育培训产品的不可分性及营销策略

所谓不可分性是指在教育培训市场上, 教师和学员直接发生联系, 生产过程同时也是消费过程, 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分割。在很多情况下, 学员必须亲自参与教学、培训及咨询方案的实施过程, 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根据教育培训产品的这一特点同样给消费者一些不同于实物消费的特殊感受, 而这些感受同样构成了服务营销的方向和目标。如表2所示。

2.3 教育培训产品的质量多变性及营销策略

教育培训业是以“人”为中心的产业, 很少有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不同教师由于教授水平差异, 使培训服务产品的品质很难一致。即使是同一教师, 也会由于个性、心理、情绪、健康状态等方面的因素, 很难保证教学服务品质标准化, 况且由于学员直接参与服务生产和销售过程, 因此受众学员的知识、经验、素养、诚实和动机, 直接影响着培训行业的生产力, 也影响着培训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效果。如表3所示。

2.4 教育培训产品的相互替代性及营销策略

教育培训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 这有三层含义。首先, 教育培训产品与其他实物产品之间有着很强的相互替代性;其次, 不同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产品之间往往可以相互替代;第三, 同一教育培训机构的不同教育培训产品之间往往可以相互替代。人们为了达到同一消费目的, 可以选择不同机构的同质的教育培训服务产品或选择同一机构的不同教育培训服务产品。这就要求教育培训服务管理者和营销者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持、扩大本机构的市场占有率。

3 小结

通过上述四种特性的分析及相应营销策略的突出, 我们不难发现, 服务营销在培训行业的市场策略的制定上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因此坚持服务营销对培训行业发展的应用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英) 佩恩 (Adrian Payne) 著, 郑薇译, 《服务营销精要》[M].中信出版社, 2003:7-13.

[2] (美) 菲利普·科特勒, 凯伦F·A·福克斯著, 庞隽, 陈强译《教育机构的战略营销 (第二版) 》[M].2005:175-182.

营销教育 篇9

(一) 何为团队教育训练

团队教育训练是指利用团队资源, 使团队成员正确、有效率、敬业地从事其工作, 使其工作品质得到持续不断的提升, 它包括一切促使团队成员成功的手段。一般来讲, 保险团队教育训练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新人的训练辅导、绩优人员的训练辅导、业务主管训练辅导和营销团队经理的自我进修。教育训练的内容主要是知识、态度、技巧三个方面。员工首先要具备从事该项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 但仅有专业知识, 知道如何做还是不够的, 因为知道做而不想做或不愿做, 还是不能完成工作目标, 他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有了必要的知识、具备了良好的态度, 但不懂得工作的技巧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仍不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因此团队教育训练是一项能够增加团队成员知识, 建立适当的态度, 发展合适的技巧, 并且反复使用这些技巧, 直到形成一种习惯为止的日常性工作。

(二) 团队教育训练的目标

为使营销团队成员具备正确的职业观念、知识和技巧, 在销售团队的日常工作中, 必须不断地对团队成员进行教育训练, 以提高其专业水准, 加强团队的凝聚力。销售团队教育训练的目标一般包括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加强专业知识、提升推销技巧, 提高工作效率与团队成员素质、减少团队成员脱落现象等。

二、团队教育训练规划

保险营销团队的工作主要是保险的推销和服务。团队教育训练之前要先了解团队成员的知识、态度、技巧等现状, 他们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解决, 组员在推销过程中的优点及不足, 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训练。

(一) 诊断

诊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记录、观察与谈话。记录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 得到团队整体、小群体和个体的工作状况。例如销售了多少张保单, 销售的险种是什么, 业绩如何, 续保率如何等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团队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但是记录与资料只显示过去我们做了什么, 它不能告诉我们造成结果的原因。如果发现了问题, 我们还必须要进一步发掘产生问题的原因。观察和谈话则是寻找原因的有效方法。观察时要注意业务员的出勤率、情绪、各类集会和培训的参与度。在和业务员一块实地展业时, 观察他是否将所学的知识、技巧适当地运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谈话了解业务人员的知识、技巧和态度, 以及判断他们已经形成的习惯, 从而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 确定需求

精确地诊断业务人员的训练现状和原因之后, 下一步就是决定教育训练的需求。一般说来, 销售人员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多层次的, 这时团队的主管必须找出主要矛盾, 明确教育训练的方向。例如, 团队新成员的工作态度不佳, 造成的原因可能是业务技巧差引起的业绩较差, 进而对工作前景产生负面看法。如果对这部分新成员的培训是以激励和事业前景为主, 那则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恰当的培训需求应以销售技巧为主, 以激励和事业前景培训为辅。

(三) 确定培训层次和内容

对于新人、有经验的业务员、业务主管等不同团队成员的培训其层次是不一样的。在每一个层次之内, 团队的每个成员又具有不同的特点, 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培训的需求既要按照培训对象的整体水平来确定培训层次和内容, 又要合理地考虑到团队成员内部的差异性, 合理地做到因材施教。比如, 我们确定了所有团队成员的销售技巧均要达到某一特定的培训目标。但是, 有的业务员能力高些, 有的业务员能力较低, 这时就要区别对待。对于能力高的业务员主管可以直接进行市场展业陪访与辅导, 对于能力较低的业务员, 就需要先进行模拟演练, 然后才可以市场展业。例如, 针对新人销售技巧的准客户开拓培训层次和内容如表1。

三、团队教育训练的实施——PESOS训练程序

团队的教育训练程序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即一般所说的PESOS公式:预备 (Prepare) 、解释 (Explain) 、示范 (Show) 、观察 (Observe) 和督导 (Surpervise) 。

1.预备

为保证训练质量, 训练前团队主管必须实现做好各种训练用具的准备工作, 切忌手忙脚乱, 影响训练的进程和效果。讲师在培训前要准备的事:你是否把准备工作作为第一步?是否花了足够时间?在培训前你是否已了解学院的现状和他们的问题?你是否已经熟悉培训的内容?你是否已将辅助教具准备好?

2.解释

团队成员并不是都对当前的训练感兴趣, 要让他们了解训练有助于获得某些专长, 有助于提升销售业绩等, 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团队成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训练前应当明确告知受训人员本次训练的目标、安排及预期效果等。

3.示范

在受训人员进行练习前, 讲师应当向受训学员示范正确的行为, 并进行检讨, 强调与示范有关的步骤, 重复地示范, 一再地检讨, 强调关键点, 不断强化学员对正确方法的印象。

4.观察

受训人员在依照示范进行工作时, 让他们放手去做, 发生错误的当时, 不要立即涉入纠正, 要注意观察他们的自我检讨与纠错能力。如果受训人员陷入严重的错误中, 要帮助他们。但是纠正之前, 要先有鼓励。在训练时避免因受训人员的错误而大声批评。

5.督导

一旦确定受训人员已经有能力从事训练所强调的工作内容, 就可以让他们开始独立作业, 并且要经常性地对受训人员的作业效果进行督导和辅导。

摘要:为使营销团队成员具备正确的职业观念、知识和技巧, 在销售团队的日常工作中, 必须不断地对团队成员进行教育训练, 以提高其专业水准, 加强团队的凝聚力。本文从团队教育训练内涵出发, 分析了团队教育训练规划方法与实施技巧, 以求达到团队教育训练目标。

数字营销时代广告教育变革的思路 篇10

传统的广告专业的教育基本上是按照模块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可大致可以以培养能力分为几大方向:以培养文案、策划能力的知识模块;以培养设计能力的知识模块;以培养媒体应用能力的知识模块。现有的大多数的广告学专业的课程开设是以文案和策划能力为主, 少数在媒介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因为招生的学生多为文理科生, 在招考的时候由于属于非艺术类, 基本上也注重对学术造型能力方面的考察, 招进来的学生大多缺乏一定的艺术和设计技能。即使是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一定的设计类课程, 学生也会因为无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而导致效果大打折扣。与广告设计相关的专业, 以设计专业中的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也叫平面设计) 或者新闻传媒院校开设的广告设计专业为代表。这些学生由于通过艺术类招生, 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造型方面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以设计技能的培养为主, 其培养的目标主要为设计技能。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能力。

然而原有的创意思维能力主要局限于特定的广告作品内容方面的创意。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 消费者使用的媒介形式多样化, 尤其是营销实践中原有的广告、营销、传播、公关等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具体广告作品本身的创意能力培养明显而明显束缚了学生的创意能力。学生毕业之后也不太容易适应现实的营销环境。

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数字营销的兴起, 不少新型的广告公司已经成为数字营销领域的的创新者。比如Anomaly等新型的创意性公司和常规的广告代理公司相比, 它们做的事情有些不一样:除了提供广告创意, 还把服务延伸到了营销链条的前端, 比如参与产品创意乃至实际的设计过程。Anomaly上海公司合伙人李巍说认为应该将这些公司叫做营销公司或者创意Agency, 因为我们帮助客户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广告沟通。1换而言之, 新型的广告公司为客户的服务领域已经超出了原有广告教育的创意范畴。过于的广告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囿于以传统媒介为主的广告营销传播活动。即对创意方面的训练也主要表现为对广告作品内容本身的创意和表现的一种重视, 并培养学生在进行作品设计时以创意为主的表现技能训练。但是单一广告作品的创意能力已经无法胜任诸如此类的新工作。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广告营销传播活动, 横跨艺术、营销、传播等领域, 这种创意应该称之为大创意将更加合适。为此广告教育的定位应该重新思考, 可以考虑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整个广告教育的核心。

二、增强广告教育的跨界性, 强化广告教育中技术含量

新型广告公司的价值可能在于对变化不定的媒介形式的把握以及对消费者的深度了解。尤其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数据库的建设, 数据挖掘与语义分析等技术的使用, 对消费者的个性化的把握已经成为现实, 给予精准营销实现提供了技术动量。比如电通公司的CSP模式就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制定媒体方案的计算机方式。

伴随着这种技术出现的是一些新型的数字营销公司所策划开展的活动都需要以相应的技术开发、应用为特征, 比如交互性设计开发、软件研发以及APP应用等。作为广告公司应该将数字技术作为重要支撑纳入广告公司的业务组织框架之中。数字技术部门主要用来进行实现创意转化到内容呈现的技术手段, 解决长期以来广告公司在数字媒体技术方面的先天不足。尤其是将社会化媒体作为主要阵地的新型广告公司都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科学技术软件。

然而目前中国的广告教育在此领域更是显得有心无力, 因为技术不是当前广告教育的强项。这源于中国广告教育的体制构建, 基本上大多脱胎于中文或新闻系。对技术的轻视一直是文科教育的短板。数字化传播的迅猛发展已经让文科背景的广告学教育有些不知所措。加之纸媒发展的快速衰退可以预见, 在不久的将来, 传统广告教育所依托的媒体基本上都处于相当不利的位置, 只有少数可以存活发展。舒咏平教授认为, 由于广告专业的学生生源结构大多来自于文科和艺术生, 师资主要来自传统的文科或艺术类, 对技术方面的缺乏将导致广告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缺乏对学生数字化操作表现力形成的培养。2要改变此种状况, 在以后的广告教育变革中, 应该联合相关的专业如计算机、动画专业加强对以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等技术性较强的内容, 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设计技能以更好地适应营销环境的变化。技术必须成为广告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三、与广告公司等营销参与者深度合作构建开放型办学新模式

传统的广告教育与业界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 导致在广告教育过程中学到的很多东西无法应用于广告实践之中。这主要源于广告教育的封闭性办学的理念。业界的新动向、新趋势无法被广告教育吸收, 也无法成为教育的内容和关注点, 关起门来办学的现象导致学生的知识框架、思维能力水平等方面呈现出还未应用就老化落伍的结局。这也说明了过去的广告教育缺乏与广告业界之间的良好互动。近几年来, 大多数新闻传播学院已经意识到这个现象, 开始积极探索开放式办学、合作性办学的新思路和新形式。比如暨南大学广告系与广东省广告公司合作开设的的暨大·省广“广告并发训练营”以及邀请广告业界人士开设讲座已经成为主要的合作办学的新形式。也有不少学校邀请业界人士从业界进入学界, 很好地促进了过去广告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 广告教育的师资应该积极走出去, 进入到广告公司开展实践工作, 从而准确把握广告公司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这种开放式办学的力度还不够, 而且存在着较大的短期性和偶然性。目前的合作停留在形式层面的较多, 偶然性的交流较多, 缺乏一个长期的有规划、有目的、有具体操作细节的合作方案, 尤其是在合作的具体层面上。广告公司缺乏办学的动力和机制, 学校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如何大胆创新, 调动广告公司参与办学的积极性, 构建什么样的激励机制尚不清楚。可以确定的是从长远发展来看, 广告教育的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在给予办学较大自主权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广告公司等营销传播机构和学校深度合作办学的具体理念和操作路径, 尤其是要实现市场需求与学生能力之间的无缝对接。

摘要: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 广告行业的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巨变。原有的广告教育思想、理念以及定位等面临着理论和现实双重困境。要使广告行业能更好地适应数字营销时代的要求, 广告教育必须大力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探索: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 增强广告教育的跨界性, 强化广告教育中技术含量;与广告公司等营销参与者深度合作构建开放型办学新模式。

关键词:数字营销,社会化媒体,大数据

注释

11 .李会娜等.《谁更懂消费者》.《第一财经周刊》, 2013.40.

营销教育 篇11

关键词:营销沙盘 创业教育 大学生

一、什么是创业教育

创业即要求大学生具备独立自主、自信自强、诚信等品格,又要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形成创业必需的领导力、全球化的眼光、敏锐的市场意识、务实踏实的作风、锲而不舍的精神、组织运作能力和为人处事的技巧,同时具备商业谈判技巧、市场评估与预测、启动资金募集方式等能力,并使学生掌握关于金融、财务、人事、市场、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从而为以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业中遇到问题的主观原因

首先 ,准备不足。当代大学毕业生都是80后,甚至90后的独生子女,吃苦耐劳的能力较差,因此,他们往往在创业之初激情满满,而到了实际的问题面前又表现的唯唯诺诺,在创业出现挫折后则一蹶不振。

其次,缺乏经验。由于当前较多高校的大学生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大学生在学生所获得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几乎为零,因此,在其创业时就很难处理好社会上的各种问题,使得初创企业遭遇困境。

三、营销沙盘对于创业教育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当前的创业教育相关理论还不够成熟,课程设置也不够科学,教学模式仍然是以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实践教学课程较少,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无法体会企业创立、经营和管理的诸多环节的创业经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企业运营能力、谈判能力等诸多创业必须具备的能力。针对当代大学生想创业又怕创业,愿意实践但又担心实践带来损失的特点,企业沙盘模拟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进行企业管理实验,把所有的错都犯在课堂上,真正创业时少犯错甚至不犯错。所以说营销沙盘有利于学生创新型思维模式的培养和建立。

(一)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明显增强

很多大学生想创业,但是不知道企业如何经营,赢利点在哪里,因此想赢怕输的心理导致他们毕业时在创业和就业上犹豫不决。而通过沙盘模拟实训,学生们往往能够在系统的企业模拟经营后对企业的陌生感和创业的恐惧感下降,学生们充分了解了市场的规则,企业之间的相处之道、资源整合、信息的搜集和决策制定的方法等一系列经营企业的方法后,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创业思维逐渐清晰。

(二)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过程中,个人的力量是很小的,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依靠团队的智慧。企业沙盘模拟在模拟企业经营的过程中给每一个企业都设定岗位,各个岗位之间只有协调一致,共同思考解决问题,才能够最后取得良好的业绩。这样能够帮助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让他们在学习商业规则的时候互相提醒;作出决策的时候互相沟通交流;在出现危机的时候互相鼓励。通过沙盘模拟实训,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团结协作能力明显提高。

(三)培养大学生的共赢意识

由于沙盘模拟实训中各个组别之间是相互竞争,同时又需要相互合作。各个组别之间为了争夺订单,斗智斗勇,很容易就出现价格战、促销战等实际市场上出现的恶性竞争。但是,到最后他们往往能从一次次疯狂的价格战、促销战中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恶性竞争不能帮助企业获得成功,而只能是两败俱伤。同时,在每一期的销售季度末期,各个公司由于市场订单和进货数量的不均衡,往往会造成有的企业有订单没货,有的企业有货没订单或者有的企业有订单也有货但没渠道,这就要求各个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使得货品在企业之间进行流动,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在这个时候各个企业之间的博弈会非常激烈,但最后学生们往往都能意识到企业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企业在成长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相互合作就有渡过危机的可能,做市场就要具备共赢意识。

(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企业沙盘模拟演练中,学生们将会用到大量的理论知识,比如: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环境、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营销战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在以前的理论学习中,学生们往往只是片面的理解了课堂内容,真正掌握它们还需要实际的企业运营实践。沙盘模拟演练演绎的是“动态不确定”的经营环境,在逼真的模拟实践中,让学员学会如何综合、立体的应用,如何从全局着眼,又如何从细处着手,一步一步地带领虚拟公司取得好的经营业绩。

(五)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态度

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的素质中,诚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沙盘模拟演练要求学生坚持诚信经营的原则。坚持诚信经营的原则主要体现在沙盘模拟实训规则的制定方面和各小组之间的互相约束方面。首先,沙盘模拟演练的规则十分详尽,每一期各小组在期初所报送的促销费用、产品价格和产品星级竞标项目都会受到监控,发现有违反诚信原则的将会给予重罚。其次,各小组之间相互监控,相互制约,小组之间的合作需要诚信,对于不诚信的小组,在下一期的经营中将不会再与其合作。这样,就营造了一个诚信经营的氛围,能帮助学生们树立诚信经营的态度,在创业的过程中坚持以诚待人,诚信经营,企业沙盘模拟实训为大学生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和抗风险能力

沙盘模拟实训演练是在模拟企业的经营活动,它本身不需要任何资金的投入,各组同学可以检验自己的各种企业经营思路,并通过最终得出的结论来评价自己的经营思路,把所有的错都犯在课堂上,通过模拟实训增加自己的经验,使得自己在以后真正的经营过程中少犯甚至不犯这些错误。同时,学生们还要在企业建立之初就对企业可能出现的危机以及应对方案制定预案,以备模拟企业经营出现困境的时候,转变经营思路,集中资源有重点的出击某一细分市场获得企业生存发展的转机。这些练习都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们的抗风险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

四、综述

在我国当前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在高校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企业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在学生们完成企业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之后,指导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淘宝网开店等方式进行网络营销实践,更多的接触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不断积累企业经营的经验。总之,企业沙盘模拟演练是创业教育中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通过沙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企业管理决策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为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为开拓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新局面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伟明,薛勇,李克林. 论常州科教城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整体构建体系[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10).

[2] 罗媛.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探析[J]. 比较教育研究. 2010(10).

市场营销创业型专业教育初探 篇12

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点:营销职能应融入创业导向

营销的任务是“持续地重新定义组织运营的产品和市场范围”。其核心思想是“创造满意的顾客”。在这种营销思想指导下, 要求企业能有效地识别和满足顾客需要。基于此, Jaworski、Kohli和Narver、Slater (2000) 等学者提出了市场导向 (market orientation) 的营销理念, 将满足顾客需求作为市场导向的核心, 并强调市场驱动。其中, Jaworski、Kohli的行为观主要关注市场信息的产生、分享以及企业做出反应的组织活动;Narver、Slater的文化观关注组织的规范和价值观及其如何鼓励市场导向行为。

创业导向是一种机会驱动型行为和思维模式, 强调创新、风险承担和超前行动。超竞争环境下, 营销职能需要与创业导向融合在一起, 以增强营销职能的灵活性和环境适应性。具体来说, 企业需要实施机会驱动和机会搜索型思考和行动方式, 把有关创业的想象力、愿景、聪灵、创意等规整到营销概念, 并运用到全新的营销活动中, 包括市场研究、细分及营销组合管理等。营销职能对创业精神的需要是企业适应动荡复杂环境的要求, 学术界对此也极为关注。芝加哥的Minois大学和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已经举行了十多年关于营销———创业界面 (marketing/entrepreneurship interface) 的学术研讨会, 美国市场营销学会 (AMA) 和英国市场营销学会 (AM) 创立了专门的兴趣小组来研究营销和创业之间的关系。1999年, 关注此研究领域的专业学术刊物《营销与创业研究》正式发行。这些研究和实践都表明, 传统营销的市场导向与创业导向正在融合。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的薛红志在对创业导向和市场导向融合的研究中指出:这种融合分为两个方向:一是营销在创业中的角色, 涉及营销工具、概念和理论如何用来支持初创企业和小企业;另外一个方向是创业精神在营销职能中的角色, 主要研究创业思维如何应用于营销活动。第二个方向要求营销人员应该具备创业精神, 具有创新意识、风险承担意识和超前行动意识与能力, 要求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新型营销人才, 要求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进行创业型专业教育。

二、高职创业型专业教育初探:构建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综合实践环节

营销专业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共识。但在我国, 由于创业教育起步晚, 创业教育内容、形式、师资等方面都比较缺乏, 更多尝试创业教育的方式是采取开设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方式进行探索, 部分院校采取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展勤工助学、尝试创业实践等方式进行创业教育, 但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 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够, 甚至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而将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对立起来。因此, 需要探索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为一体的创业型专业教育的具体模式。

1. 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综合实践环节构建路径

以网络创业或实体创业项目为载体, 通过对创业活动过程进行分析, 将创业过程分解为“创业机会分析、创业项目策划、创业项目实施”三个工作过程, 将营销专业知识与技能 (市场营销调研、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营销策划、渠道开发、商务谈判、产品销售、物流、财务管理、客户管理、网络营销等) 分别融入三个过程, 结合营销专业技能要求, 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

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实践环节有严格的要求:能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能反映营销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能尽可能多地覆盖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规划、思考、反馈和分析, 能帮助学生集成所学的专业课程目标能力并有效促进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就其本质而言, 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实践环节是以“创业项目”为载体, 融营销专业技能培养与创业精神培养为一体的,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训活动。

2. 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综合实践环节运行模式

综合实践环节是“学后职前”的专业技能集成训练环节, 一般可以安排在专业课程修完之后 (第五学期) 进行。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作为实训平台, 以创业项目为载体, 基于“创业机会分析、创业项目策划、创业项目实施”三个工作过程, 综合运用营销专业技能, 教学做一体, 完成“成立团队———创业项目选择———市场调查———项目评估———营销策划———资金筹集———工商注册 (网上注册) ———广告宣传———商品经营———客户管理———绩效分析”等十一项任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 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创业过程, 最终形成较为成熟的创业方案, 部分学生还可以创办公司。

综合实践环节采用团队运作, 实施项目导师制。学生在自愿基础上组成项目团队, 各团队配备指导老师, 全程指导项目团队完成各环节任务, 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考核, 在此基础上形成导师制模式的制度与规范。

3. 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实践环节实施条件分析

(1) 师资队伍建设。综合实践环节采用项目导师制。项目导师制模式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营销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需掌握创业理论和创业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与创业指导能力。因此, 需要创造条件让专职教师到创业企业实习或参与创业实践, 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同时, 需要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参与到创业教学实践活动中。

(2) 实践环节实施平台建设。实践环节实施平台既包括实训基地等硬件条件, 更包括创业文化等软件条件。硬件条件主要是指创业实战基地建设。一是校内实训室要建成模拟创业公司的场所, 具备基本的创业实践功能, 使学生感受创业氛围;二是要建立创业项目孵化基地, 包括提供孵化场所, 形成孵化体系等。三是加强校企合作, 与当地行业成长型企业进行紧密型合作, 搭建实践环节运行平台, 建立校外创业实战基地。

软件条件包括:一, 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专业教育中要形成鼓励探索、容忍失败的创业文化,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情感, 消除那些妨碍自尊、自信、冒险精神及主动健康发展的因素。二, 形成高质量创业项目的来源方案。包括实体与网络自主创业、与企业合作进行市场开发的创业、学生兼职拓展的创业活动、基于家庭的二次创业等项目来源方案, 以提高创业项目质量。三, 创业基金的设立。创设条件, 建立创业基金。可以通过申请政府资助、与校外创业基地合作引入资金、创业成功的毕业生捐赠、部分专业建设资金投入等方式建立创业基金。

(3) 三维实践活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第一, 强化时间维度, 实现全程性实践活动质量管理。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将发生极大的改变, 学生学习与实践的时间不再局限于课堂, 包括课余时间, 双休日、假期等。因此需要探索形成“学生小组内相互监督、小组间相互监督、导师随时走访、过程记录反馈、阶段工作评估、综合实践考核”等全程性实践活动质量监控体系。

第二, 延伸空间维度, 实现全方位实践活动质量管理。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活动极大地延伸了教学空间, 主要教学场所将从教室、学校延伸至企业、市场等。因此需要探索形成涵盖主要教学活动空间的管理方法与制度等, 包括学生校内实训考核指标体系、校外调研质量控制体系、创业项目实施质量跟踪体系等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

第三, 完善主体维度, 实现全员性实践活动质量管理。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质量管理的主体将从教师拓展至教师、企业人员与学生等所有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需要探索形成指导教师工作规范, 为教师实施指导和质量管理提供操作蓝本, 使教师工作的内涵与范畴能与教学改革相对接, 并能形成系统的工作机制;需要形成学生自我评估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式, 激发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需要形成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式;需要确定不同主体考核的权重, 真正实现全员性质量管理。

三、高职创业型专业教育的实现

1. 营销专业技能与创业精神培养的融合获得了有形的载体

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综合实践环节, 以创业实绩作为考核依据, 使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获得了有形的载体, 学生的实践活动既是营销专业技能运用的过程, 更是真实的创业实战过程。项目的策划与实施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 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与风险承担意识, 需要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由此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转变, 因此, 实践过程既是集成营销专业技能的过程, 更是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过程。

2. 专业技能集成的理念, 实现职业能力的系统与整合、迁移与集成。

所谓技能集成, 即把职业能力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充分重视各专项能力的相互综合、连贯、配合, 关注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创新, 从而达到“1+1>2”的整体最优化效果, 实现较高层次教育目标即让学生具备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的同时, 获得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以项目为依托, 以创业为真实工作情境的专业技能集成式实践环节, 打破原有专业课程与实训活动边界, 将分散在各课程中的专业能力进行集成, 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各项任务的完成不仅需要创业思维的应用, 更需要整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由此引导学生充分重视各单元能力的相互综合、连贯、配合, 关注学生学习的迁移、运用和创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整的行动模式, 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实现职业能力的系统与整合、迁移与集成。

3. 综合实践环节实施教学做一体化, 回归高职教育教学的本质

综合实践环节以创业项目为载体,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 打破了高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体系的模式, 彻底摒弃“实践是理论的应用”这一哲学逻辑顺序, 遵循“实践知识和技能只能通过身体化活动的参与才能被个人所默会地掌握”的内在规律, 符合创业精神培养的要义, 回归高职教育教学的本质。

摘要:企业营销环境的变化要求营销职能融入创业导向, 因此, 高职营销专业需要进行创业型专业教育, 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新型营销人才。通过构建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综合实践环节, 将营销过程与创业过程融合, 将创业思维运用于营销活动, 在创业过程中运用营销专业技能, 从而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 培养创业型营销人才。

关键词:创业导向,市场营销,综合实践

参考文献

[1]Zeithaml, C, Zeithaml, V.Environmental management:revising the marketing perspective[J].Journal of Mar-keting, 1984, 48 (Spring) .

[2]Jaworski, B J, andKohli, AK.Marketing orientation: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Journal of Marketing, 1993, 57 (3) .

[3]Narver, JD, and Slater, S F.The effect of a marketorientation on business profitability[J].Journal of Mar-keting, 1990, (10) .

[4]Morris, M H, Schindehutte, M, &LaForge, RW.En-trepreneurialmarketing:a construct for integrating e-merging entrepreneurship andmarketing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2002.

[5]薛红志.营销职能的创业化—创业导向与市场导向的触合[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5, (6) .

上一篇:出血坏死性下一篇:多维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