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设计

2024-09-29

信息服务设计(共12篇)

信息服务设计 篇1

1乘客信息系统概述

乘客信息系统就是依赖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系统,并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以车站或车载的显示终端为媒介,向乘客提供信息。乘客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乘客提供乘车须知,以及轨道交通的的服务时间和管理者公告等运营信息,而且在紧急情况下,本着运营信息优先原则,为乘客提供辅助性帮助,并且让乘客通过正常的渠道使用乘客信息。通俗来讲,乘客信息系统就是在车站和列车上为乘客提供有用信息,所以与轨道交通中的其他运营系统相比,乘客信息系统最大优势就是更加接近广大乘客,让其在广大的乘客心中占据不可代替的地位。

2各控制层完成的功能与信息交互

2.1总控制中心

总控制中心的主要功能就是负责地铁全网的PIS系统的乘客导乘信息和公共信息的制作、接收和发布,而且能够管理全系统的各类型和特别用户的操作权限。总控制中心可通过地理位置图的方式来全面监视系统运营,其中包括控制器的各种形态LED的各种形态音量以及各类相关系统设备的状态。但在这些里并不包括在地铁线路上使用的交换机、服务器以及工作站等一系列设备等。

2.2OCC分控制中心

OCC (Operated Control Center) 分控制中心是总控制中心主要负责接收本条线路所有乘客的信息以及媒体文件、素材、公共信息等,并借助于传输网络,将其发送给和本条线路有关的各个车站以及设备,本条线路的操作员主要负责对乘客导乘的各种信息进行编辑和存储,根据地铁营运提供的魔板,将乘客信息发送给总控制中心。而总控制中心就可通过这些信息对本条线路的运营以及控制器的各种状态进行监测。

2.3车站设备

车站相关设备主要负责OCC分控制中心传送过来的信息,乘客可通过车站视频播放器观看节目,车站也可通过播放控制器划分播放的区域,在LCD显示屏上传播各种图文信息。此外,车站设备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自动化管理,减少人工控制,自动监测本站控制器的状态和车站运营状况。

2.4车载设备

车载设备就是通过移动宽带传输网络设备接受发布信息;通过车载播放器来观看视频节目,并且合成各种图文信息,最后实现在LCD显示屏上实时播放。

3功能构成上PIS各子系统完成的作用

3.1控制中心子系统

控制中心子系统主要负责借助于外部信息流,使其成为内部信息,并根据既定的板式和规则播放出来,从而为乘客提供信息服务。 控制中心是内部和外部的借口,负责很多内容,如密切监测终端设备和控制网络的工作状态、调用列车的图像等,这些工作内容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乘客服务信息系统可正常运行。

3.2备用控制中心子系统

备用控制中心子系统是由数据服务器、接口服务器、LCD屏、 播出监看工作站、无线管理工作站、分线交换机、无线管理交换机、 无线服务器运营信息工作站、数字图像传输控制设备、硬盘、录像机以及车载视频监控设备。分线备用OCC作为本线的备份子系统。

3.3车站子系统

车站子系统就是负责接收控制中心下发的节目列表,并将接收到的信息集中的存储在车站服务器上,将信息内容转发到相应的播放控制器上,由播放终端播放。车站子系统具备文件断点续传功能,对于失败的转发,系统可提供自动重新转发功能。

4PIS系统内网络子系统以及综合服务平台设计方案

4.1网络子系统的主要构成

一般情况下,网络子系统主要由车地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组成,无线局域网作为有线局域网的拓展,主要负责保障列车和地面之间的正常通信。

4.2乘客信息系统与信号系统的无线网络之间避免干扰的方案

各个信号系统要建立相互独立的无线局域网,并借助于信道分离的技术来尽量减少干扰。从目前来看,多数城市地铁行业信号和乘客信息系统采用的信道分离方式都是为了满足无线传输的需要。

4.3PIS系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优势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基于网络化的PIS系统设计和建设,用于为全网络提供统一的信息发布服务,同时也实现了对全网络的系统监视和管理。其次是注重理念和运营模式的创新,在各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文化特点。各城市也会在各个方面做出改变。

5结语

轨道交通属于公共服务性质的行业,不同类型的客户有着不同的服务需求,地铁行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水平, 尽早设计、开发一套包含业务管理系统、生产系统、乘客服务等多方面的乘客服务信息系统,促进地铁行业的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新兴产业必将代替旧产业,在这种大环境下,地铁行业必须加强乘客服务信息系统的开发力度,增加乘客信息服务的渠道,实现信息交互方式的多样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城市的交通状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各城市开始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设计、开发相应系统,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正常运转。其中,乘客信息系统非常重要,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乘客,目的是为轨道交通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从目前来看,多数城市的乘客信息系统过分依赖网络技术,是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并以车载和车站作为显示的媒介和终端,为广大乘客提供信息服务。

关键词:地铁行业,综合信息服务,无线传输,实时

信息服务设计 篇2

基于SSH的高校后勤学生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设计

作者:于彬 申玮

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2年第12期

摘要:为了适应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提高高校后勤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跟踪目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出了采用SSH整合框架技术和RBAC模型并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机制的后勤学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并将其运用在学校学生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系统的开发中。基于Struts,Spring和Hibernate整合框架的Web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可重用性。

信息服务设计 篇3

关键词:响应式Web设计;移动信息服务;移动档案馆

基于移动终端搜索引擎,开发响应式网页,来适应各种尺寸移动终端设备访问或获取档案信息资源。目前档案馆缺乏在移动终端中,基于搜索引擎的档案信息移动服务方式以及实现的具体方法。为此笔者提出开发响应式Web设计来解决这一问题。

1 档案移动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及面临的问题

1.1 档案移动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档案移动信息服务方式主要经历了短信、WAP、APP、微平台几个阶段。微平台指微信、微博、社交网站等社交平台。因微信、微博普及面更广、使用持续度高,所以主要论述这两种服务。现行阶段基本是多种方式同时运行。

国内档案移动信息服务兴起于2002年左右,开始探索基于GPRS的移动信息服务,2006年后进入集中发展时期。韩义义(2006)报道贵州省档案馆宣布可通过短信查询档案和现行文件目录业务,成为首个通过短信提供档案服务的档案馆[1]。瞿英和王晓凤(2007)依据国内缺乏针对档案系统的WAP应用的现状,对基于WAP的高校综合档案查询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设计出了可行的系统方案[2]。短信和WAP在2006-2009年为档案移动信息服务主要服务方式。武汉市档案馆在2013年国际档案日上,启动数字化档案馆手机档案信息文化推送系统,被誉为全国首个“手机档案馆”[3]。此后档案APP开始兴起,但只有少数档案馆应用。黄永勤等人(2014)指出新浪微博作为国内首家微博平台,于2009年8月推出,仅有14%的档案学人在2009年注册并发布第一条微博[4]。王潇与黄新荣(2013)调查了截至2013年1月23日微信公众号,实际档案部门注册数为0[5]。胡晶(2013)报道十堰市档案局于2013年9月5日推出手机微信查询开放档案和现行文件业务[6]。2009-2016年,在社交媒体热浪的席卷之下,微博在档案移动信息服务中被广泛应用,而从2014年开始微信在档案移动信息服务中掀起了新浪潮。

1.2 档案移动信息服务面临的问题。

1.2.1 部分WAP网站用户体验不佳。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以智能信息传送的方式在移动终端实现互联网和高级数据业务的引入和互操作,实质是为移动用户提供浏览网页等网络服务[7]。笔者访问部分档案信息网的WAP网站,其中有的档案网站,如安徽省档案信息网,用户体验较好,有的档案网站体验不佳:第一,内容纷繁复杂,界面冗长。界面垂直排列的网页内容可说为丰富,也可形容为“过重”,它实际上是将PC端的网页进行缩放。第二,字体太小,需手动放大。打开页面无法看清字体及内容,一眼实难观尽。第三,操作不便。想要找到某一栏目,除了不停的放大页面外,还需操作谨慎,稍有不慎点击到非目标栏目,就需重新返回,再次缩放点击,操作耗时。

1.2.2 APP开发运营成本与利用效益的反差。调查看来,极少数档案馆已上线运营档案APP,如浙江省档案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等。虽档案APP初有发展,但笔者认为部分档案馆研发档案APP还需三四而后行。首先,档案APP的研发成本高,周期较长。需开发iOS、Android、Windows phone等多个版本,以适应使用不同操作系统移动终端的人群使用。其次,不断的更新新内容、运维。APP上线后的后期任务接踵而至,完成这些“任务”的人财物消耗大。最后,用户对档案APP的利用频次、粘性程度较低。有着档案素养和档案兴趣高的少数人群,使用APP的时间和目的会较多,而仅在必要时才利用的广大普通民众,其利用档案的迫切必要性相对较少,用户利用粘性低。

1.2.3 微平台侧重于宣传与普惠档案服务的局部发展。目前档案微平台活跃并广泛开展,开通微博的档案馆及档案学人数量大,微信公众号也已上百。但其提供的内容以信息发布和指导性文件这一系列的休闲档案为主,譬如,业内动态、照片珍藏、网上展览、查档须知、法律法规等;查询上大多只能做到预约查档。档案微平台服务的内容还较为同质化和狭窄,缺少特色服务,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

1.2.4 档案移动应用建设困于成本高、技术难、资源共享难的问题之中。第一,成本上,存在着移动服务开发门槛较高、移动用户利用成本较高[8]。开发门槛即意味着平台系统开发所需的经费及技术,用户利用成本体现在流量的损耗和利用档案所必要支付费用等。第二,技术上,体现在多种技术联合和访问网络的安全上。需要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技术的共同作用。移动设备的无线信号强弱受制于各种外界因素如信号发射的强弱、建筑物的阻挡、金属物的屏蔽、气候的变化等等,一旦无线信号减弱,则会影响到数字档案的传递和利用[9]。第三,资源共享问题。APP生成的原生性和管理的碎片化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在各自APP中孤立封闭,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10]。移动应用上的档案信息,是由档案馆挑选出部分信息加以发布的,挑选信息本身就阻碍了信息的完整共享,同时挑选出的信息未必与档案利用者需求相切合,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互动率低。

2 响应式Web设计的特点、开发应用及优势

2.1 响应式Web设计的含义及特点。2010年5月Ethan Marcotte最先提出响应式Web设计(Responsive Web design),这一理念源于建筑领域中的响应式设计,即根据各个客户设计不同的物理空间。由此引发了Web设计同样也可和响应式建筑相似,做到根据不同设备环境自动响应及调整的思考。响应式网页设计就是一个网站能够兼容多个终端——而不是为每个终端做一个特定的版本。响应式Web设计的理念是页面的设计与开发应当根据用户行为以及设备环境(系统平台、屏幕尺寸、屏幕定向等)进行相应的响应和调整[11]。其基本特点,一是基于搜索引擎,无须下载。二是响应多种设备,适配多种尺寸。

2.2 响应式Web设计的开发与应用。响应式Web设计开发的原理涉及到调整分辨率、赋予弹性化、重构布局、调整样式等[12]。其中关键技术:一是流动布局。传统的的固定布局都为网页设置了一个固定宽度的外包裹,且这个外包裹的元素不能移动,无论访问者移动终端屏幕的分辨率是多少,网页都显示为和其它访问者相同的宽度。这样需在移动终端上缩放界面。而流动布局则是用相对单位百分比,访问时可自适应用户的分辨率,无需缩放界面,网页显示具有可变性。二是弹性图片和媒体。在响应式Web设计中通过使用一些CSS技巧,使图像和媒体比例限制在其父元素范围之内,相应于布局的其他部分按比例缩放,以适应其设备的大小[13]。三是CSS3媒体查询技术。是响应式Web设计最核心的技术,其允许设计人员基于各种不同的设备属性(比如屏幕宽度、分辨率、方向等)来确定目标样式。媒体查询访问终端的分辨率小于或大于设定范围,则自动适应访问端的尺寸。

应用上,可利用开源的响应式Web设计前端开发框架,如UIKit、Bootstrap,进一步适应性设计应用。国内云南大学图书馆在使用PHP语言编写的开源内容管理框架Drupal平台上,成功开发了基于响应式Web设计技术的图书馆移动门户网站。并采用CSS Hack,针对不同浏览器编写不同CSS样式,解决响应式网页在IE6、IE7、IE8中样式乱的问题[14]。

2.3 应用优势。

2.3.1 优化界面 提升用户体验。第一,内容简明。因定制式的响应,界面根据不同设备屏幕分辨率大小可自适应显示。第二,字体清晰。显示效果清晰,不用手动放大、缩小,可随意翻阅穿梭于各个页面之间。第三,操作简便。减去不停手动缩放界面的步骤,某些由于界面限制而被隐藏的栏目也易找到。

2.3.2 降低成本 增加利用效益。一是响应式Web设计满足高需求而维护成本低。在开发成本上,响应式Web设计与APP相比没有多少优势可言,但其在后期的运营与维护上则有着巨大的优势。在维护上,响应式网站服务端统一升级维护,自动更新。档案馆不用面对不同的设备维护多个版本,可不需特定的人维护移动网页。同时提升利用者的“享受”程度,增加用户黏性,实现较好的利用效益。二是减少内容多次分发负担。档案馆不再需要对APP、WAP、微平台等不同移动信息服务渠道分发内容,集中处理优化响应式网站内容即可,减少内容上的更新和营运维护成本。

2.3.3 打破限制 传递全方位信息。移动终端的响应式网页,可提供与PC端网页一致的内容,无须删减,表现力一致。如此,极大地避免挑选档案信息发布,及“挑选”档案信息进行二次发布的时间消耗。这也是档案馆从供给侧的一方改革,提供移动终端可查询全部相关档案信息的移动信息服务新方式,满足用户对信息多样性、丰富性的浏览需求。

2.3.4 助力解决“钱、技、共享”难题。首先“钱”的难题上。相较于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档案APP,其最大的赢点在于较少的运营成本。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用户在“流量”和“时间损耗”上的利用成本也会降低。其次“技”的难题上。国家层面极力提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链合发展,互联网普及广,技术发展快。移动通信的无线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信号和速率增强,抗干扰和便民程度不断增强。最后“共享”的难题上。可将PC端已上线运行的由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启动的“国家开放档案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改造为响应式网站,合理利用已有的档案信息聚合共享渠道和平台。

3 面临的困境

3.1 响应式Web设计开发成本资金筹措问题。我国档案馆早已冠以“清水衙门”的头衔:一是内部资金缺乏,我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其运行经费都源于中央审批拨款;二是缺少外部资金来源,2013年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公布取消和免征 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中包括利用档案的收费。三是内部资金消耗大,目前档案馆在数字档案馆构建中投入了巨大资金,在经费运转上绝大部分档案馆应是“步履蹒跚”了。由于经费不足,开发成本筹措不定而使部分档案馆开发响应式Web设计望而却步。

3.2 响应式Web设计技术合作问题。大多数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是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或学识担当开发重任。那么档案馆开发响应式Web设计,则面临着技术合作问题,其需与外界合作共力,譬如档案馆与档案馆之间,档案馆与外部专业机构,共同或外包共建来实现档案网站的响应式Web设计。

3.3 部分浏览器响应问题。响应式Web设计需要浏览器有较高支持能力,一般在Chrome、Firefox和Safari上支持较好,而在IE8及其以下的旧版本IE浏览器上支持率极低。主要原因是IE8及其以下的旧版本IE浏览器并不支持CSS3。媒体查询功能是响应式网页设计的核心,是CSS3带来的功能,所以只有支持CSS3的浏览器才能实现响应式设计[15]。

4 解决方法

4.1 众筹助力解决开发成本问题。众筹指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布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16]。为解决档案馆开发响应式Web设计所需的资金,档案馆可在专业相关性较高的网站或众筹网上,发起响应式Web设计开发资金众筹项目,通过互联网合理合法募集社会资金。目前,国内优酷众筹取得较大成功,在规定募集时间长短和目标金额前提下,募得资金,完成众筹项目。

4.2 “产学研”为导向 与高等学校技术合作。产学研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17]。档案馆在此处姑且充当“企业”,发出对响应式Web设计这一技术需求,而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则研发相应的技术,从而实现学、研、产的有效递进,达到共赢的功效。

4.3 尽量支持旧版本IE 鼓励用户更新浏览器。一是国内97.45%的Windows Phone用户使用移动版IE浏览器[18],IE浏览器用户决定了响应式Web设计应尽量支持IE。对于那些不支持媒体查询功能的浏览器,可以通过加载media-queries.js或者html5.js的方法来解决。对于IE6浏览器,很多样式都不兼容,本站采用了弹出窗口提示升级浏览器的方法[19]。二是国外数据公司Gadget Lab发布了2015年全球移动浏览器份额的数据,中国市场份额中安卓类浏览器占37.63%、Safari占35.82%、Chrome占19.19%、Firefox占4.41%[20]。这些被广泛使用的移动浏览器,几乎都支持响应式网页,按照使用需求,大众用户都可选择性地更新使用支持响应式网页的浏览器。

参考文献:

[1]韩义义.贵州手机短信可查档案目录[N].中国档案报,2006-06-08(1).

[2]瞿英,王晓凤.基于WAP的高校档案查询系统的设计[J].兰台世界,2007(15):37.

[3]武汉建全国首个“指尖上的档案馆”[EB/OL].[2016-04-15].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3-06/10/c_132446105.htm.

[4]黄永勤,黄丽萍,王兰成.档案学人微博的调研与分析[J].档案学通讯,2014(6):31-35.

[5]王潇,黄新荣.微信公众平台开启档案利用新时代[J].陕西档案,2013(2):26-28.

[6]胡晶.十堰市档案馆开通手机微信查档业务[J].湖北档案,2013(9):16.

[7]赵屹,汪艳.档案利用服务的移动化形式与泛在化趋势[J].档案与建设,2015(10):4-7.

[8][10]王协舟,王露露.Light APP在档案移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档案机构微信公众号的调查[J].档案学研究,2016(1):38-43.

[9]徐一男,李禾.数字档案移动实现模式探析[J].兰台世界,2013(26):35-36.

[11]百度百科.响应式网页技术[EB/OL].[2016-04-1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eD8gHtke0CJkNDS27oONzoJmf_YG2kf5MXBgA5h1p8FO_0D_84_ImgoTSInf8WUqRetnjjd1BBYRDXDJUvq0q.

[12][14][15][19]毕剑,刘晓艳,张禹.使用响应式网页设计构建图书馆移动门户网站——以云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5(2):97-102.

[13]曹树金,吴育冰.响应式Web设计及其在图书馆门户网站中的应用——以“211”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研究,2016(1):30-34.

[16]百度百科.众筹[EB/OL].[2016-04-22].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6rStAIxI4xGlQ6TzZiB_dNU5bsJbrc8IVQ8TpxX6feppXkHgVOnrh7AbxyVWsAvv8oSOf0Ta5mVbUK5WwcXlK.

[17]百度百科.产学研[EB/OL].[2016-04-2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vRIE5MJuCcvxsVSGDKrNaweyAhSE-HHLFsBHOi_b8NPcjQphdWtecLM6d-RVqUhiQD-TUqEHcdgkVcDduXKC8a.

[18][20]移动浏览器全球份额数据出炉,你喜欢哪一款?[EB/OL].[2016-04-25].http://wp.msn.com.cn/news/413476.shtml.

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 篇4

近年来, 国家大力推动智能交通的发展, 尤其将“用于公众服务的动态交通信息融合、处理软件技术研发”作为重点支持的领域。同时, 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多, 导致了交通需求与道路设施之间的尖锐矛盾, 建立完善的道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已迫在眉睫。据预测, 目前我国交通信息服务的市场将有数百亿元的规模, 在未来几年内, 还将迅速增长,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1]。

实时交通信息服务重点要解决的是交通数据采集、处理、发布三大问题。本文中阐述的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是在对交通信息的采集、融合、处理基础上, 通过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向互联网、呼叫中心、手机、PDA、车载终端等发布实时交通信息, 为出行者提供较为完善的出行信息服务。该系统能为出行者提供实时路况、交通预测、路径规划等信息。出行者可以及时获得实时更新信息, 提前安排出行计划, 变更出行路线, 使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可靠。本系统实现的功能在使公众切身感受到交通信息服务便利的同时, 也能辅助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和执法, 有效诱导城市交通流, 缓解交通压力, 减少因交通拥堵带来的环境污染。

2 国内外交通信息服务发展现状

动态交通信息服务一直是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 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源进行交通信息服务的研究与应用, 将其作为解决大城市交通困境的有效手段。先进的交通流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发布系统的研究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充分的开展, 实现了信息的深度发掘和集成应用, 如美国的ITS、日本的VICS、欧盟的ERTICO-TMC等。国际间通过不断的产业合作和广泛联盟, 使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在向集成化、平台化方向发展的同时, 已经在相关设施建设、终端设备销售、各类服务应用方面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产业市场[2]。

举例来说, 2007年10月, 北京移动呼叫中心12580正式推出实时路况查询服务。2008年1月, 提供北京地区数据的首款支持动态交通信息导航的产品推出。2008年8月,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 北京市已经可以通过导航仪、手机、互联网和动态交通信息板向公众实时提供交通信息。2009年3月, 由汽车厂商主导的Telematics服务在中国正式商用, 可以同时提供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交通信息。交通信息服务已由政府部门引导的政务信息化建设转向由移动通信商、导航仪厂商、汽车厂商主导的商用服务运营。

应该说, 动态交通信息在我国已经进入应用测试阶段。我国各个城市进行的大量基础建设为动态交通信息的采集奠定了基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动态交通信息的发布应用提供了渠道。导航、LBS (移动位置服务) 等地图位置服务应用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为动态交通信息的应用提供了广大的市场空间。尽管如此, 由于我国交通政务管理制度的条块限制, 以及在多源交通数据的获取与综合利用、交通信息的准确性验证与分析、信息服务的发布方式和发布标准等技术环节, 仍存在不少问题, 使得动态交通信息服务, 尤其是动态导航难以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成为我国在动态交通信息应用、服务领域的发展瓶颈[3]。

3 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

针对目前动态交通信息服务中交通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准确率低、信息内容实用性不足、服务运营不完善等问题, 我们整合了目前成熟、可行的技术, 对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使之能为交通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有效、实用的交通信息。

3.1 系统框架设计

该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基于浮动车动态检测技术采集实时交通信息, 将浮动车交通信息与固定检测器检测的交通信息进行多源异构信息融合, 使动态检测与固定检测的信息优势互补, 以期得到全面的城市路网交通流数据[4]。海量实时交通数据经过系统的深层次挖掘分析和精细化加工, 可得到面向不同应用的信息服务产品, 如城市路网运行状态, 路网交通流预测, 动态路径规划提供出行路径建议等。系统开发了多种发布接口, 将交通信息服务产品发布到交通信息板、互联网, 以及手机、导航仪等便携式移动终端上。

该系统主要由交通信息采集子系统、交通信息融合与处理子系统、交通信息发布子系统三部分组成。

(1) 交通信息采集子系统

该子系统实现了交通信息的采集与通讯传输, 以浮动车GPS交通数据采集为主, 同时整合了线圈、微波等固定采集设备采集的交通数据, 实现城市路网的大规模动态检测。装配有GPS设备的车辆采集的定位数据以规定格式按一定的采样时间间隔发送到系统服务器;交管部门现有固定检测器采集设备通过系统开发的专用数据接收接口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数据接收接口在多源数据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数据的格式转化和初步筛选。

(2) 交通信息融合与处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实现交通数据的深度挖掘和精细化加工, 以生成多种数据产品。系统通过建立交通数据有效性和合理性判别知识库, 对海量数据进行过滤和筛选, 以剔除无效、不合理数据, 补充缺失数据;建立多源数据融合模型和指标体系, 实现多源异构交通数据的融合处理, 使数据互相补充;对长期累积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提取道路特征曲线, 建立道路特征库;结合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 建立交通预测模型, 实现动态交通预测;结合交通路况、交通管制、交通事件、交通天气、对出行路径有影响的特征点等数据, 实现最短路径、最短时间、最经济等多模式动态路径规划。

(3) 交通信息发布子系统

该子系统按照网络的保密级别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供交通管理部门使用的内部信息发布, 主要是通过公安网, 向各级指挥中心、领导决策层、交通管理科技人员以及基层科队一线提供交通信息, 为管理决策、控制协调、勤务组织、紧急事件处置等服务。另一部分是为广大交通参与者服务, 开发多种发布接口, 如交通信息情报板、交通管理对外办公窗口或公共场所配设的联网交通信息触摸屏、互联网 (WEBGIS) 、手机、导航仪、语音中心系统等, 实现面向多层次用户的信息服务。

3.2 系统模块设计

交通信息采集子系统包括浮动车数据采集接口、线圈数据采集接口、微波数据采集接口、视频数据采集接口、人工干预编辑模块等。多种数据采集接口实现了与现有独立的各种交通数据采集系统的集成。人工干预编辑为业务人员提供人机交互操作界面, 可以作为交通信息采集的及时补充。

交通信息融合与处理子系统包括浮动车数据处理模块、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模块、动态交通预测模块、动态路径规划模块、交通状态判别模块、交通信息分析与统计模块等。

浮动车数据处理模块实现对浮动车GPS数据的格式转换、预处理、统计分析、地图匹配处理、浮动车最小样本量估计, 从而得到各路段的速度趋势、旅行时间、路况等交通信息。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模块通过对异构数据的融合方法、评价指标进行研究, 实现了流量数据与与速速度度数数据据的的融融合合、、多多条条相相邻邻路路段段数数据据的的融融合合、、、浮动车数据与其他检测数据的融合等。

动态交通预测模块根据检测到的实时交通流数据和交通流预测模型, 进行交通流预测, 且系统具备快速预测能力, 能预测5分钟到45分钟的短期交通量、平均速度及旅行时间。

动态路径规划模块提供车辆路径诱导策略和信息服务, 根据出行的起讫点向驾驶员提供最优路径引导指令和其他实时交通流服务信息, 以减少交通阻塞及车辆在道路上的逗留时间, 并最终实现交通流量在路网中各路段上的最优分配。

交通状态判别模块采用线圈检测、视频检测、微波检测及浮动车采集的交通信息融合处理结果, 依据交通状态检测算法和评价指标进行计算, 根据计算的结果处于不同的阈值范围来判断交通状态。系统实现交通状态 (三级交通状态 (红黄绿) /平均行程车速/平均行程时间等) 的自动判别与显示。

固定检测器数据的交通状态判别主要基于流量数据, 浮动车数据的交通状态判别主要基于路段平均行程车速。系统提供交通状态判别参数及数据源配置功能。可以灵活选择流量、平均行程车速等交通状态判别参数来计算交通状态, 也可以选择基于线圈、微波、视频、浮动车不同数据源来判别。

交通信息统计与分析模块通过对多源异构交通数据融合处理结果的实时信息与交通预测信息进行对比, 可以对路网空间、时间、交通事件等自由设置统计与分析条件, 获得各种统计图表。

交通信息发布子系统包括信息大屏发布接口、VMS发布接口、Internet发布接口、WAP发布接口、导航仪客户端、手机客户端等, 发布速度信息、流量信息、旅行时间信息、路况信息、预测信息、路径规划信息等, 将实时交通信息打包成服务, 通过各种接口发布。

4 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实现与运营

系统采用C/S+B/S的混合架构进行软件架构设计, 开发了后台服务系统和应用于手机、导航仪、PDA等终端的客户端系统, 以适应不同的功能模块搭建和应用要求。为保证实时海量数据的远程共享和多用户协同访问, 系统开发了数据转发模块, 以保证多对多数据接收与发布的高效运行。

为保证系统运营的稳定性, 系统在数据接收、处理与发布的每个阶段都设计了监控报警机制, 通过设置监控指标, 相关指标低于对应阈值时, 系统将自动报警, 报警信息通过邮件、短信的形式告知管理员, 以及时获得报警信息, 采取解决措施, 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交通信息质量验证是信息服务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环节。本系统在运营过程中通过开发系统检测模块, 建立定期的检测机制, 将系统监测、管理员检测和定期外业跟车测试相结合, 制定质量验证指标, 以保证系统处理速度、路网覆盖率、信息准确率。

系统的安全性也是动态交通信息服务运营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本系统除开发了用户权限管理、日志记录、访问注册与验证功能外, 还从系统的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上进行了安全设计。通过软、硬件网络安全设备 (防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网络防病毒系统等) 部署, 防止恶意的网络攻击。采用大型企业级数据库、磁带阵列、异地备份的方式, 保证数据库的快速恢复与备份。

5 结论

本系统的成功开发和运营, 实现了实际的应用。目前本系统提供的北京、武汉、沈阳实时路况信息服务, 城市路网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实时路况信息的准确率经检测后, 已达到了90%以上。通过与通讯运营商、电子地图生产商、导航仪厂商、手机厂商的合作, 本系统的后台服务平台及导航仪客户端、手机客户端等产品已陆续投入使用。本系统还将不断积累经验, 从系统功能、信息质量、服务内容、运营模式等方面不断完善, 为交通管理部门和公众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摘要:本文在对目前国内外交通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阐述了一种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并从实践经验的角度, 对系统的实现和运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智能运输系统,交通工程,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多源信息融合

参考文献

[1]李万周.实时交通信息服务与运营分析.中国公共安全:智能交通, 2007, 11:57-60.

[2]袁媛, 黄思华.中国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市场及发展展望.汽车与配件, 2008, 5:48-49.

[3]郭继孚, 温慧敏, 高永.北京市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及制约因素.城市交通, 2008.

[4]王力, 王川久, 沈晓蓉, 范跃祖.智能交通系统中实时交通信息采集处理的新方法研究.系统工程, 2005, 2.

信息管理基石信息服务 篇5

信息管理的基石信息服务

一、信息服务环境

有关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规定将影响某些甚至全部的业务领域。例如,存取人事信息、用户收费系统以及优先权准则的有关规定将影响公司的各级部门,任何一种起作用的规定都会不断地和直接地与该规定所涉及到的人和事相联系。事实上,管理人员有义务制定那

任何一个好的计算中心都应该对信息服务的义务和责任有明确的定义。信息服务人员和用户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信息服务的活动。因此,用户不仅在定义义务和责任方面有发

培训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信息服务部门负责对用户的培训;另一个方面是业务领域的管理人员负责对信息服务人员的培训,并提供机会使他们熟悉业务领域活动的所有情况。这些培训可以通过内部的各种报告会、个人之间的交流或提供有关的书籍、文

信息服务设计 篇6

关键词:高等院校 一体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3-0035-04

一、高等院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自2000年开始,全国高等院校纷纷开始大规模的校园网建设,不仅建成了覆盖全校(院)的网络体系和应用系统,不少的业务部门和下属院系还根据各自的业务需要和应用需求,建立了相关的应用系统。在对上海的各高等院校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条”和“块”两个层面来分析高校信息化现状。

1.“条”的信息化现状

通过对高校各个信息化系统分析,可以看出各个条线基本上是高校校级单位主导建设的业务系统和地方教委(或教育部)下发的各类应用系统。以学籍管理系统为例,目前延伸到各院、系层面的系统至少有3~4套,例如,本科生的学籍管理系统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分发到各院系教务科;而研究生的学籍管理系统由研究生院统一分发;各院系所自行招收的成教、自考学生的学籍管理,则大多使用各院系自行开发的简易系统。

高校条线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事务性工作较多的条线(如教务处、科研处等),信息化程度较高,而且大而集中的模式是主流发展方向。

(2)在事务性工作较少的条线,信息化程度较低,急需信息系统支持。

(3)由于垂直行政关系的力量,条线系统基本上解决了纵向业务协同问题。

(4)不同业务部门的条线系统相互独立,信息交换少,形成信息孤岛。

(5)各条线系统在应用上对“块”上的需求考虑较少。

2.“块”的信息化现状

各高校多年来在信息化的实践,基本上是以条线为主进行的,院、系或独立中心等在“块”层面上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却相对落后。

二、问题的提出

从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看,高校信息化建设仍存在着与高校快速发展不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各条线部门信息化建设起步早,自成体系,已经形成事实上的以部门为主体向下延伸的信息化模式,客观上对院(系)级层面进行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院(系)级层面的信息化总体发展水平不够高,基础不够扎实,标准不够完善,不利于整体上与高校各有关条线已经建成的信息系统对接。高校信息化建设表现为明显的“纵强横弱”的特征。

总的来说,高校中院(系)信息化建设的模式还没有进入集约化阶段,各方对信息化本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重技术轻业务、重个案轻基础的“三重三轻”现象。

因此,有必要从宏观层面,对高校的信息化平台进行顶层设计,根据高校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技术角度细化、展望并阐述高校一体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原则和方向,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三、高等院校一体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框架

1.设计理念:顶层设计

高校信息化顶层设计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关注整体和全局;第二层,关注核心业务;第三层,关注绩效。

着眼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高校一体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框架设计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

(1)基于整体和全局的综合设计

高校信息化顶层设计要跳出高校条、块信息系统局部环境的束缚和影响,站在高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整体高度和全局视野,分析和设计高校一体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整体框架。

(2)基于业务的系统规划

顶层设计的重点是高校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因此,高校信息化顶层设计要关注高校和院(系)机构内部的核心业务流程。高校信息化顶层设计中,需要正确全面描述用户需求。顶层设计中的用户需求,重点不在于用户的操作需求,而在于用户的业务需求。高校信息化的顶层设计,首先分析高校各部门、各院系现有信息系统的业务可行性,分析利益关系,然后,应用信息工程的方法,从宏观上对业务需求进行收集、梳理和描述,将高校业务需求按层次展现出来,并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以利于今后的整理、积累、传播。高校信息化顶层设计中的业务规划,将以丰富、清晰、完整的业务资料帮助和推动业务决策、业务利益关系设计、业务职能转变和职能改革。

(3)绩效贯穿始终

高校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中,绩效将成为贯穿始终的推动因素。通过制定合理的高校信息化绩效评估模式,将绩效评估与建设周期的各环节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在项目结束之后进行绩效评估,而且可以在投资环节对投资决策与绩效进行综合考虑。

2.总体目标

以顶层设计的理念为基础,结合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高校一体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框架的总体目标是:以整体化规划、集约化建设、系统化管理为原则,以高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和管理体系为基础,以高校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化应用支撑体系建设为重点,逐步推进高校人员、资产、校园,以及学校内部管理等领域信息系统的深入应用,形成全面、完整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总体技术框架。

3.具体目标

(1)建立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系、安全体系和信息基础设施,合理规划和建设基础网络平台,构建信息的采集、交换、存储和服务平台,为加快信息化应用奠定基础。

(2)加大高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高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3)建立高校统一的应用支撑体系,从信息交换、应用开发、系统整合、协同工作、系统管理等方面逐步建立统一的基础软件平台,支持各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

(4)以综合性、跨部门的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规划和建设各部门和各院系的信息系统应用,提高条块综合协同服务水平。

4.具体要求

针对高校信息系统服务的不同对象,高校信息化建设应该达到的要求是:

(1)教师、教工、学生:享受简单便捷的“一体化”服务;(2)高校基层单位:避免重复劳动,切实提高工作效能;(3)高校业务部门:在审批和服务事务上增强综合办事功能,在监管事务上实现高效协同工作;(4)高校决策规划和监管部门:确保能够随时掌握准确、完整、及时的动态数据为高校的情况分析、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5.建设原则

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设原则主要包括:

(1)系统设计与整体规划先行

以系统设计思想指导整个规划、设计过程,从系统需求出发,保证系统规划、实施方案的可行性。

(2)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统一

高校信息化的设计要符合技术发展的潮流,使系统依据的基本技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同时,也要注意保证投资效益,在既满足业务需求又考虑到今后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投资,并充分考虑系统软件、各类硬件、网络平台投资上的均衡性。

(3)架构规范与业务驱动的均衡

高校信息化建设在规划和建设中,要着重建立并不断完善基础技术架构,通过不同层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框架的实施,适应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减少重复投资,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同时,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建立在明确的业务需求基础之上,高校信息化建设要总结已有经验,在分析、识别、整合不同部门业务需求上多下功夫。

(4)系统整合与应用集成的统一

高校信息化设计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中间件技术,提供面向多类异构操作系统、异构数据资源的集成方案,以便有效地保护已有的应用体系和数据资源,节省投资。

(5)快速开发和灵活部署相结合

高校信息化的设计,需要支持应用层的快速开发和灵活部署,能够较完善地解决当前高校工作改革、机构调整、行政提速所导致的应用系统开发的困难。

6.总体框架

高等院校一体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框架如图1所示。整个框架为五横两纵的结构,五横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服务渠道层;两纵是技术规范和安全机制、保障机制,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管理保障措施。

(1)前端——服务渠道层

服务渠道的建设目标是要整合教师(工)、学生、公众服务的前端系统和渠道,借助信息化手段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目前主要的服务渠道包括:现场服务窗口、高校门户网站、学生门户、教师门户、高校热线服务中心。

(2)应用服务——应用层

高等院校一体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主要应用系统集中在应用层中,由学籍管理、教师(工)管理、资产管理、科技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及各类应用系统组成。

(3)核心服务——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实现应用系统所共有的、与业务无关的技术性功能需求,为应用层提供基础服务。高等院校一体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应用支撑层由四大技术体系组成:门户支撑、认证授权、信息交换、基础服务,包含五方面的内容:统一用户管理、统一门户管理、统一应用管理、统一权限管理、应用系统定制管理。

1)统一用户管理

统一用户管理提供针对高等院校各部门及院(系)统一用户和组织结构的管理功能,实现对组织信息和用户信息的统一管理、集中存储、集中维护,并提供对于高等院校内用户管理和用户标识的统一规范和服务规范。

2)统一门户管理

统一门户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在门户网站界面层完成不同信息、不同系统的整合,它基于成熟的门户技术建立,为最终用户提供统一而灵活的信息发布、应用入口和身份识别服务。

3)统一应用管理

统一应用管理系统实现平台内各种异构系统统一的系统注册和系统标记功能,支持对于各种异构系统功能展示方式的兼容匹配,实现系统功能层次结构下的标记管理和注册管理,标记各系统对于平台接入服务的各种对应服务,提供通用的系统标记和注册服务规范。

4)统一权限管理

统一权限管理的目标是将应用系统及其权限授予给用户、角色、岗位,并为门户或其他应用系统提供用户对应权限的服务。

5)应用系统定制管理

应用系统定制管理为高等院校各类接入应用提供综合定制和管理功能,使接入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可以满足系统应用的自由延展,各接入系统可以随着高校组织机构的不断变化和应用业务的不断发展定制各应用系统的应用逻辑,从而扩大各系统的应用范围。

(4)数据中心——信息资源层

信息资源层的主要目标是建立高等院校的信息资源体系,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支持信息资源的交换。信息资源系统通过数据管理系统进行信息资源的采集、更新和共享,建立若干个与高校业务有关的信息资源库,形成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为高校管理、学生、教师(工)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信息资源层包含三种类型的信息资源:高校业务信息资源、高校基础信息资源和高校共享主题信息资源。

1)高校业务信息资源:高校业务信息资源是高等院校各部门、各院系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由应用系统产生的信息,既为高校各部门和各院系开展业务和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也是高校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主题信息资源的基础和来源。

2)高校基础信息资源:高校基础信息资源来自于高校管理相关的国家、地方各政府机关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信息,具有基础性、基准性、标识性、稳定性等特征,支持高校各类应用系统。

3)高校共享主题信息资源:高校共享主题信息资源是围绕高校跨部门综合应用而形成的、为高校业务协同提供支持的各类信息资源等。面对海量的高校信息资源,需要有一套分类科学、层次清晰、管理规范的高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为高校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标准和规范。

(5)基础体系——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备、应用服务集群服务、域管理及目录服务、CA管理服务、IT资产管理服务、其他系统软件及服务。基础设施层的重点是“全面覆盖、安全可控”的校园网体系,目前各高校大多已完成校园网的基础建设。

(6)技术规范和安全机制

在标准化方面,根据应用需求,为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供基础支持。在环境建设方面,加强电子政务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信息化意识和应用技能,建立完善的考核和评估机制。高校信息安全体系将采用适当的安全管理策略,通过各种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不同的层面保证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安全。安全策略包括:网络安全、信息资源传输、存储安全,以及数据备份恢复、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

(7)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主要从项目管理体系、实施推广体制、运维体系等三方面为高校一体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保障支持。

四、高等院校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思路

高等院校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遵循“统分结合”的建设思路。所谓“统”,是指采用统一方式建设,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基础性的高校信息资源、应用支撑体系、综合性的跨部门应用系统、服务渠道。所谓“分”,是指采用分散的方式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性的高校业务信息资源、高校部门内部或各学院独立的应用系统。分散建设部分应当遵循统一的规划和技术规范,使用公共的基础平台、系统服务和开发工具,做到分散与统一的有机结合。

五、结束语

高等院校一体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框架的研究,还涉及许多技术和应用问题,例如信息整合的技术实现,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筅

参考文献:

[1]朱建江.顶层设计“顶”在何处?[J].中国信息界,2005(9).

[2]陈晓斌,陈晓山.高等院校校园网与信息资源共享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6,35.

[3]龚春红.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11).

[4]查贵庭.美国高校信息化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教育信息化,2006(9).

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设计 篇7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 中小企业的发展总体良好。随着国内外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 企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企业想进一步发展受到很大的约束和阻力, 据相关数据显示, 一半以上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处于低级水平, 两级分化比较严重, 民营中小企业大都集中在财务系统、简单办公软件、仓储管理等单个专用系统的应用上, 像ERP等这种全面整合的信息化软件使用率还很低, 更谈不上产业协作、组织协同、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商业智能等高级信息化应用。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方式非常传统, 在品牌建设、网络营销以及电子商务应用方面认识严重不足, 市场拓展缓慢, 难以做大做强[1]。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对企业领导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企业把信息化工作只是放在一个职能部门的地位, 并没有把信息化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 甚至认为可有可无, 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明显不足, 从而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2]。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管理提升、融资贷款、人才提能、市场拓展、政企互动等难题, 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是我们当下十分重要的课题[3]。

云计算是一种标准化的IT能力, 它是将软件、应用平台、基础设施整合建立起来一个体系, 通过Internet技术以按需和自助的方式提供服务。云计算也是虚拟化、效用计算 (Utility Computing) 、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 、PaaS (平台即服务) 、SaaS (软件即服务) 等XaaS (一切皆服务) 概念和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4]。

1 总体架构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云计算主要有两大优势, 一是节省硬件投资, 通过虚拟化等技术使得IT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而借助SaaS、IaaS、PaaS等服务, 企业用户无需投入资金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 就可以灵活满足业务的变化。二是SaaS, 云计算和SaaS成为一对“黄金搭档”, 云计算托起SaaS, SaaS保持企业用户对云计算的粘性, SaaS服务是云计算当前最主要、最流行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总体分为4个层次[5]:

最底层是云基础设施层 (IAAS) , 主要通过虚拟技术提供对所有设施的利用, 包括处理、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 企业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 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不用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 但能控制企业权限范围内的操作系统、储存空间、部署的应用。

其次是云平台层 (PAAS) , 提供了满足各种服务的核心框架, 支撑着SaaS平台的核心应用。一方面平台运营商可以管理和维护各种SaaS应用, 同时也可对企业开放技术标准。企业按照标准可开发出个性化应用并完成部署和调用。

然后是云服务层 (SaaS) , 不仅提供了企业可以直接使用的包括企业管理、企业协同、辅助工具等多种SaaS应用, 还提供了运营管理系统, 可以让SaaS平台就像“插座”一样, 插入各种第三方开发的SaaS服务, 并能够管理在线销售过程、统计在线销售状况以及处理在线分成结算等业务, 实现运营商与SaaS服务提供商多赢的模式。

最后是平台门户, 是企业用户通过Internet访问的主页。在门户中, 企业可直接注册、登录, 并选择使用各项服务, 门户可按地市县各级平台设立子频道。

2 功能描述

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从企业应用功能上划分主要由信息化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电子商务服务、融资贷款服务、人才培训服务、政务信息及政企互动服务、产学研服务、服务资源共享服务等子平台构成。该平台将采用国际先进的云计算架构, 通过成熟、稳定的SaaS交付模式, 以中小企业为核心, 为政府、民间团体、行业协会、金融服务机构、服务提供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内部管理应用之间搭建起高速通畅的信息交互系统平台, 是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线上服务体系。

下面分别就各个子平台功能和价值进行阐述:

(1) 信息化服务子平台。该子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管理服务, 帮助中小企业在不同创业阶段实现账务处理、报表分析、采购管理、仓存管理、在线订货、销售管理、应收应付、客户管理等在线管理应用, 强调“全程商务, 轻松管理”, 打通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商务管理流程, 将有限的能力扩展到具有无限能量的互联网信息平台上, 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便捷, 市场响应更快速, 提高管理效率。

(2) 管理咨询服务子平台。建立专家库和在线咨询交流服务, 为中小企业提供战略管理、IT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商业分析、融资上市等管理咨询服务, 有效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该子平台建成后, 预计每年为5 000家左右的中小企业提供在线或线下的各类管理咨询服务。

(3) 融资贷款服务子平台。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用认证, 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融资。通过与担保公司、金融机构 (银行、小贷公司) 的合作, 为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服务, 解决企业融资贷款难的问题, 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4) 人才培训服务子平台。通过人才招聘、在线培训、认证考试、人才推介等功能, 解决企业培训体系不全、培训机构分散、信息少成本高、不重视人才培养等难题。

(5) 政务信息及政企互动服务子平台。实现政府相关部门针对中小企业发布的各类扶持优惠政策措施的整合发布, 包括融资贷款、税收优惠、税费减免、补助申请、劳动保障等, 树立服务型政府形象。对各大产业及工业园区最新的新闻及活动进行及时报导, 方便中小企业获取最及时的信息, 促进企业间的互动交流。

(6) 电子商务服务子平台。通过名优商品展示、商机搜索、商机自动匹配、企业商铺展示、物流跟踪查询等功能扩展企业营销方法和手段, 帮助企业解决市场拓展难题。

(7) 产学研服务子平台。产学研联合服务子平台可建立省内外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紧密联系, 及时跟踪搜集科技专利与成果, 收集、展示高新技术产品、专利产品, 组织技术商品供需双方交流洽谈, 组织技术及产品交流交易会, 建立长期的技术交流交易的关系。

(8) 服务资源共享子平台。整合税务服务、工商服务、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及资质认证服务、法律及维权服务、创业辅导服务、物流及其它服务机构, 面向企业提供资源共享和中介服务。

3 网络拓扑

平台与外部采用100M双链路冗余设计, 通过2台防火墙和2台交换机与平台互通, 保障平台的安全。对该平台而言, 数据是重中之重, 平台采用云存储技术建立数据中心, 通过防火墙和交换机与平台的应用服务器群进行互通, 保障数据安全。网络拓扑如图3所示。

4 结语

本文探讨和分析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 在此基础上采用云计算技术设计了一种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能提高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水平, 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可以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计算和海量存储优势, 使中小企业服务工作与信息化紧密结合, 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丹青.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5) .

[2]黄务兰.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6) .

[3]彭位增, 蒋超.云计算助力中小企业信息化[J].网络与信息, 2012 (9) .

[4]罗军舟, 金嘉晖, 宋爱波.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 2011 (7) .

基于LBS的信息服务系统设计 篇8

1 引言

根据定位所采用设备和定位的方法不同, 可以将定位技术分为以下三种:基于GPS的定位、GPS辅助定位和基于移动网络的定位。基于GPS的定位方式, 就是利用手机中内嵌入的GPS模块, 借助卫星对手机进行定位, 其广泛应用于精确定位和精确授时等各领域。基于手机GPS定位精度高, 但其定位时间较长, 且需要视距的传输。基于网络的的定位是通过基站服务器, 并利用信号传播损耗, 计算手机与基站的距离相对位置和角度, 从而估算出大概的位置, 但由于无线传播环境复杂, 定位精度较低。A-GPS结合了GPS定位和移动网络定位的优点, 在手机和网络的紧密配合下实现高精度定位, 帮助手机在市内或有遮挡的街道等不能直接搜索到卫星的地方来实现定位, 有效地缩短了定位的时间、提高了手机终端定位的效率。

但由于无线蜂窝网络的信道传播环境非常复杂, 手机与基站之间的多径和阴影衰落使检测到的信号的特征测量值出现误差, 从而影响定位的精度。本文将针对蜂窝网系统中的定位优化算法和跟踪算法展开分析, 重点研究基于位置无线定位改进算法, 以及对算法进行仿真和性能分析。并开发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LBS应用系统通用基础功能框架, 进而形成了基于位置的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基于以上研究、设计的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平台具有定位速度快、定位精度高、模块通用性高等特点, 此研究对于支撑现代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国外就已经在开始研究基于移动蜂窝网的定位技术。全球各大有实力的通信公司都在基于位置的服务上深入地研究, 发展自己的定位技术。一些著名的定位系统公司 (比如, Lucent, 美国Position和NTT) 还开展了以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为平台的现场试验。相对与国外来讲, 国内定位技术的研究的较晚。多是在国外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和系统集成。国内的各大电信运营商也积极行动, 推出了一系列的基于定位的业务。所以, 如何在现有定位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以提高定位的速度和精度, 满足未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要,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文将针对蜂窝网系统中的定位优化算法和跟踪算法分析, 提出了一种智能的改进的算法。并针对LBS应用系统存在的开发周期长、模块化程度低、可重用性低等问题, 在继承现有系统优点的基础上, 开发了一种基于安卓平台的位置应用的通用的模块, 进而形成了基于位置的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内容如 (图1) 。

(1) 对各类定位算法模型进行比较研究, 构建基于遗传算法的定位模型。模拟真实蜂窝网络的测试环境, 并在此环境中采集数据, 再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对定位方法进行测试, 论证这些定位方法在网络中的表现, 并分析不同定位方法定位精度情况。

(2) 基于定位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Android手机的通用的定位模块, 为开发者提供一种通用的体系架构, 提高了开发效率。

(3) 基于通用的定位木块, 在Android系统上构建和实现了位置应用的基础功能, 并开发了基于服务器的功能。针对提出的框架, 对幵发环境进行配置, 进而实现了基于Android的高级应用。

4 结语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能够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支撑环境和技术保证, 提高管理效率, 节约管理成本, 对现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课题以基于定位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应用实践背景, 但其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对于其它类型的定位应用与服务, 以及企业信息化应用将具有普遍适用性。

参考文献

[1]段宇鹏, 魏宗康, 刘建波.一种GPS最优选星及伪距定位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13 (02) .

[2]李士明, 曹凯.一种GPS定位实时选星改进算法研究[J].计算机仿真, 2009 (07) .

信息服务设计 篇9

某大学饮食服务公司主要为大学的各餐厅提供饮食服务。公司在目前的物资供应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包括大量的数据重复录入、汇总上报;管理者及相关部门不能及时掌握公司及各餐厅的物资库存及供应等信息;部门间的数据和信息资料不能共享,互相脱节;物资实际库存与账目信息不符;原始单据出现错误后更正时造成数据丢失等。

针对公司目前物资供应管理的现状,借助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一套饮食服务公司管理信息系统来规范和改善物资供应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其及时性、计划性和准确性,实现物资供应的统一管理,从而提高公司业务处理的效率。

1 系统需求分析

要实现一个物资管理系统,首先应该对某大学饮食服务公司进行需求分析,只有进行了需求分析和调查,才能设计出满足用户各项需求的软件,下文是为某大学饮食服务公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进行的需求分析。

1.1 公司组织机构

某大学饮食服务公司目前的组织机构,按职能划分包括:办公室、财务室、采供部、企划部、质量管理办、修配组。按物资供应划分包括:学生一餐厅、学生二餐厅、风味小吃城、美食广场、公诚快餐、加工组以及西门快餐厅。详细情况如图1所示。

在图1中,办公室人员负责饮食公司日常相关事宜;财务人员负责平时报账等相关事情,及每月对各个餐厅的盈亏状况进行统计,将情况汇报给上级领导,以便上级领导及时做出相应决策,进一步提高各餐厅的经济效益;企划部负责对餐饮公司的各个餐厅进行策划设计,包括设计菜牌,价格牌以及一些广告等,来吸引顾客眼球;采购部负责联系供货商,并使用本系统打印出每天的计划单,提供给供货商,以保证供货商及时将物资供给所有餐厅,保证餐厅运营正常;质量管理办则负责每天检查各个餐厅的安全卫生情况,如有不合规范的餐厅,就进行罚款,以保证每个师生员工吃上放心饭;修配组则是负责各个餐厅的水电气以及使用器械的修理维护,保证餐厅的正常运行。

某大学饮食服务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直接相关的职能部门有采供部和财务部。目前与系统直接相关的服务部门有学生一餐厅、风味小吃城、美食广场、公诚快餐、加工组。每个部门都各有一个餐厅管理员(兼小组保管的工作),他们是该系统的使用者,每天的数据录入都由他们亲自完成,录入必须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所以录入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财务部则是在每旬或每月根据餐厅保管录入的数据统计出各餐厅的盈亏状况,上报给上级领导,以便作出决策。

1.2 公司业务描述

本系统核心功能旨在满足采供部物资供应管理的日常业务,同时生成的财务统计数据供财务部访问使用。根据公司业务的性质,某大学饮食服务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将涉及的业务分为采购计划管理、公司库存管理、餐厅库存管理、餐厅小组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五个方面的内容。采购计划管理工作由餐厅保管和采购人员共同配合完成,并打出采购计划单提供给供货商;公司、餐厅、小组库存管理由保管通过每天的入库及出库来完成,并生成盘存单供查询;财务管理由财务人员负责,全面掌握公司的盈亏状况[1]。

根据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内容,本文从采购计划管理、公司库存管理、餐厅库存管理、小组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五方面对系统的需求给以描述。

(1)采购计划管理

采购计划管理的参与者是餐厅保管、公司采购人员以及供应商。

采购计划的流程是:每天下午,餐厅的各个小组报出次日所需菜品,然后各餐厅保管进行汇总上报,将所需物资录入系统,进行打计划操作并合并计划,再由采购人员指定供货商,输入单价,之后系统自动生成餐饮公司所有餐厅次日的需求统计数据,并分别打出各餐厅的计划单(该采购计划单即验收入库单一式三联),以便供应商送货,次日当大库保管员收到货物时进行验收入库,打出入库单,物品进入库房。

采购计划的功能需求有:建立供应商档案;建立供应商产品档案;登记各小组及餐厅的需求计划;登记各餐厅及公司的需求计划;汇总需求计划,制定并登记采购计划;建立物资分类表;建立物资明细表;填写公司物资验收入库单,修改明细表;对以上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

(2)公司库存管理

公司库存管理的参与者是供应商、公司采购人员、大库保管、餐厅保管。

公司库存管理的业务流程是:每天早上,供应商送货时,按照计划单将各物资送往各餐厅,过称确认数量后由供货商,餐厅保管分别在验收入库单上签字,(将第一联交给供货商,月底结账用;第二联交给公司采购部,便于核对;第三联由餐厅保管保存,留底。)发货完毕后,大库保管将所送菜品汇总信息进行入库,如果发现错误单据,则进行红冲或退库处理,确认无误后,将物资按照采购计划单发往各餐厅。

公司库存管理的功能需求有:餐厅向公司领用物资处理(公司出库单、物资领料单);针对以上业务修改公司物资明细帐以及餐厅物资明细帐;对公司库房的日常盘库;对出库入库业务的红冲处理;对以上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

(3)餐厅库存管理

餐厅库存管理的参与者只有餐厅保管一人参与,主要负责餐厅领料和小组领料,以及小组出库。

餐厅库存管理的业务流程是:当大库保管发货之后,由餐厅保管根据各个小组的需求对各小组进行发货,即小组领料,如有单据错误则进行红冲或退库处理(小组退库到餐厅,餐厅重新发货),物资进入库房,并根据每天的物资使用情况进行出库,生成盘存单(库外)。

餐厅库存管理的功能需求有:小组向餐厅领用物资处理(小组物资领料单);针对以上业务修改餐厅物料明细帐和小组物料明细帐;对出库入库业务的红冲处理;以10天为周期对小组库房进行盘存(库外盘存单),挤出各小组消耗;对以上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

(4)小组库存管理

小组库存管理的参与者有餐厅保管与小组的厨师长。

小组库存管理的业务流程是:各小组的厨师长根据需要领用物资,数量不够的物资及时上报给餐厅保管,每日下午餐厅保管进行库存盘点,进行出库,生成盘存单(库内)。

小组库存管理的功能需求有:厨师向小组领用物资处理;针对以上业务修改小组物料明细帐;对库存物资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

(5)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的参与者有供应商、公司财务人员、餐厅保管。财务管理的业务分为日常财务管理和月结财务管理,验收入库单的第二联由采购人员交由财务部,财务人员对每日的入库物资进行审核,便于月底跟供应商结账,并了解每天各餐厅的领料数量,及盈亏幅度。在月底,根据生成的成本核算表进行统计,上报给上级领导。

财务管理的功能需求有:完成餐厅每日的收入及成本核算(餐厅日核算表);完成公司每日的收入及成本核算(公司日核算表);对供应商的每日供货进行验收、审核,形成每日入库成本核算表;月末完成与各餐厅的成本核算(物资出库成本核算表);月末完成与各供应商的成本结算(物资入库成本核算表);完成月末结转功能。

以上内容是根据本系统管理工作五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需求描述。

1.3 系统的数据流程

某大学餐饮公司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图如图2所示,该数据流图表示了数据在该系统中是如何流动的,以明确用户的信息需求[2]。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是根据系统分析的要求和组织的实际情况来对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形式和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大致设计,它是一种宏观,总体上的设计和规划[3]。那么在分析了各部分业务需求的基础上,考虑信息系统本身的系统性结构特点,形成某大学饮食服务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图,如图3所示。

该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分为:基础信息(包括职员、部门及物资的相关信息)、采购计划管理、库存管理(本系统采用三级库存,包括:公司库存管理,餐厅库存管理,小组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统计分析以及系统维护。

在本系统中,子系统的划分是按照功能进行划分的。

(1)基本信息模块:

包括七个小模块,分别是物资分类、库房分类、职务信息、组织管理、职员管理、物资明细、计量单位。该模块的功能是对部门,人员,库房,物资,供应商等相关信息进行管理。

(2)采购管理:

包括三个小模块,分别是采购计划、采购单的打印、实际收货校对。该模块的功能是进行采购计划,采购单的打印及实际收货校对等操作。

(3)库存管理:

包括八个小模块,分别是入库管理、餐厅领料(餐厅入库)、红冲处理、盘库管理、退库处理、小组领料、小组出库、调拨管理。该模块的功能是进行物资入/出库,盘库,退库、调拨等相关操作。

(4)综合查询模块:

包括四个小模块,分别是入库查询、出库查询、单个打印验收单、打印全部验收单。该模块的功能是查询物资的入库、出库信息及验收单的打印。

(5)统计分析模块:

包括四个小模块,分别是库房统计、库房月报、仓库核算、调各灶物资。该模块的功能是给财务提供报表及核算表。

(6)核算统计模块:

包括两个小模块,分别是核算登记、餐厅核算。该模块的功能是对每个餐厅进行核算登记,进行成本核算。

(7)系统维护模块:

包括五个小模块,分别是初始化、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权限管理、密码修改。该模块的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初始化、备份、恢复,权限管理,以及修改密码。

2.2 系统详细设计

经过对上文的分析了解了某大学饮食服务公司在物资管理上对本系统的功能需求,在对本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中进一步细化出了具体的功能模块,下文以采购管理模块为例来分析在PowerBuilder8.0开发环境下通过详细设计和编码来实现预定功能模块。

采购管理功能主要是给用户提供采购计划并打印计划单的功能,还有为餐厅保管每天对领料物资进行实际收货校对的功能。

该功能对应的类结构如图4所示[4]。

在图4中,每个类中分别定义了属性和方法及控件,其中为与相关类对应的数据窗口,它们用来存放数据。而在图4的右上方与主窗口main对应的是菜单。

w_cggl_xgjh,w_cggl_xgjh_sr,w_cggl_goble_sjlr,w_cggl_goble_sjlr_main,w_cgjh_cghb_dy为采购管理功能中的相关类。

采购计划的活动图如图5所示[5]。

根据图5中的活动流程,介绍采购管理功能中的采购计划单保存算法如下。

开始:

dw_1.accepttext() //使数据窗口中的悬浮项保存到缓冲区中

if sqlca.sqlcode < 0 and dw_1.update()<>1 //确保事物成功执行

rollback; //回滚

return

else

commit; //提交数据到数据库

end if //提示信息“数据保存成功!”

结束

3 结束语

本系统是在深入了解某大学饮食服务公司的各部门业务以及公司对物资管理上的需求后,并根据高校餐饮物资管理的特点,在分析了人工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套简单,快捷,实用性强,并适用于公司内部不同层次的人使用的较为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员工们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解决了公司在目前的物资供应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从整体上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质量,使得某大学饮食服务公司能更好地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

参考文献

[1]邝孔武,王晓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罗超理,李万红.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李春葆,曾平.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基于SQL Server200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齐治昌,谭庆平,宁洪.软件工程[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基于短信的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 篇10

营业和收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这对于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而现在,仍有许多企业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获取这些信息,这种方式存在许多固有的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实效性低等。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办公提供随时随地服务正成为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以短信为基本服务平台的服务渠道正被越来越多企业所重视。手机(小灵通)短信的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具有快捷、经济、针对性强、可移动等优点。很多行业的企业都希望能够利用手机短信服务功能来发布或获取企业动态信息,达到提高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的目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软件公司或者IT企业都在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基于短信平台的这种信息服务。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基于短信信息服务系统体系结构;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系统各功能模块;数据库设计为第三部分内容;第四部分对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作了简单评析。

1、系统体系结构

本系统充分利用电信公司强大的网络资源,结合电信公司企业的性质和经营的特点,采用b/s结构加上后台数据库的模式,系统每天定时从其数据库中提取前一日的营业和收入信息,对其进行必要的筛选和整合并保存在本地数据库中,然后通过短信将信息发送给企业相关领导或者系统注册用户。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如何实现短信收发。目前实现短信收发的技术有几种,技术的正确选择不仅涉及经济因素,最主要的是影响系统地安全性和稳定性。

(2)如何与数据库建立连接。与数据库建立连接后,可以将不同渠道的数据信息提取出来,进一步筛选、整合,得到最终想要的关键信息。

(3)如何保证数据每天更新。对企业来说,最重要是得到最新信息,以便及时改变战略和营销手段,把握市场的主动权。

(4)如何保存信息。对于发送后的或者接收到的短信信息如何保存。

(5)如何定时发送。信息的发送除了人工操作外,还可以定时发送一些每天都想了解得重要信息,这样就不会因为人为的原因而耽搁。

(6)如何方便地管理平台:一个方便而又操作简单的维护平台对管理员来说是很重要。

基于短信的信息服务平台需要完成数据的提取、筛选,短信的接收、发送(包括定时发送)、保存,可以和后台系统相联,基于这种功能要求,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系统体系结构图,包括:

(1)短信网关ISMG:负责短信接入、发送等功能。本系统利用电信公司的网络优势,按照CNGP协议标准,采用直接接入电信公司短信网关办法,系统将strUserHash (登陆后用户的用户唯一标识)、strTarPhone (要发送的对方号码)、strMessage(要发送的短信内容)加密后以xml格式发送给电信短信网关,网关收到用户发送请求好后,解密并验证用户的合法性(判断sid是否为0),同样返回xml格式的相关信息,如果发送成功后返回参数Bool的值为True,发送失败时返回参数Bool的值为false)。由于直接接入电信网关(小灵通号码作为接入设备),不需要考虑一些底层接口或者协议,省去很多协议转换的环节,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

(2)SMC:mobile switching center是网络的核心。用户的短信通SMC和ISMG与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双向通信;平台将用户的请求信息处理后,与ISMG通讯,ISMG通过SMC,将相关信息发送到用户小灵通。

(3)数据库:每天定时将省级数据库中的信息(欠费、营业和收入等)导入到本地服务器,以保证每天(定时)发送信息的准确。同时为方便短信信息及用户信息的管理,系统在数据库中建立若干个关联的数据表,分别记录管理员信息、短信发送日志、发送信息、接收信息,系统统计等信息。对用户信息或是短信信息的保存(删除)就是对数据中相应表的一次操作(插入或删除数据)

(4)短信处理平台:实现短信的(定时)发送、保存、接收。一方面调用相关的类和方法实现系统中的业务规则,另一方面封装相应的调用方法供用户调用。充当了数据库处理与应用程序客户端的中介,它管理了客户端与数据库的数据交互,包括更新或查询数据库等,每一次信息的查询、保存或者发送都是对数据库的一次操作。

(5)系统管理平台:主要功能:系统配置,系统实时监控,运行数据统计等。

(6)登陆验证平台;主要验证用户的合法性,即是否有权限登陆系统及对数据库操作。按照网关接入要求,系统将用户名和密码用某种方法加密后以xml格式发送给电信短信网关,网关收到用户连接请求好后,解密并验证用户的合法性,同样以xml格式返回相关信息,如果用户名和密码正确则返回一个内部标示Sid(非空,不合法或者离线则为0),并提示“登陆成功”,否则退出系统,并提示“用户名或密码错误”。如果登陆成功,将返回一个32位的Hash字符串strUserHash,这个字符串用于此后所有接口操作的用户标识。

2、系统设计

系统使用Visual C#技术进行设计,完成交互功能,以Visual Studio.net作为开发平台,oracle为后台数据库,采用B/S开发模式,完成平台的整个构建。其主要有3大模块组成,短信后台系统管理模块、登录、退出模块和短信处理模块。为了满足多任务和提高系统效率,便于系统的升级开发,分别用3个线程来负责对这3个模块的处理。系统的总体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

2.1 登录、退出模块

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加强系统安全,保证合法用户对系统的操作。

①登录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系统与电信短信网关的连接、后台数据库的连接。按照电信公司的短信网关接口协议,把申请到的用户名和密码加密,然后以XML格式发送到短信网关,如果用户名和密码合法则返回一个内部标示Sid (非空,离线则为0)。之后每次发送短信,如果Sid<>Nothing,则短信网关接受此次发送,否则认为系统处于离线状态,拒绝发送消息。与Oracle数据库连接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是用OleDbConnection来连接Oracle数据库,成功连接后,状态参数state=1 (初始为0),凡遇到读写数据库的操作,如果state=1则可以继续,否则提示“数据库断开”(并弹出重新连接窗口),无法继续操作。

②退出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断开系统与电信短信网关、后台数据库之间的连接。短信网关收到系统的请求后,返回Sid=0、state=0,同时系统会弹出离线成功提示框。此功能可以防止非管理人员的非正规操作,有利于系统的安全。

③数据库连接/断开模块:

当与数据库断开时,可以重新选择与数据库连接,连接成功弹出连接成功提示框,此时state=1;也可以在连接成功后选择断开与数据库的连接,断开成功弹出离线成功提示框,此时state=0。该模块主要是为了方便与数据库连接,如果系统与数据库没有交互时,可以暂时断开与数据库的连接,从而减轻数据库的负担。

2.2 短信后台系统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方便管理员对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主要有以下功能子模块组成:

①发送优先级模块:

主要是根据短信发送的顺序优先级、时间优先级、信息报告回复优先级来确定短信的发送顺序。而这三种优先级可以由用户自己定义。此模块功能的实现很简单是通过优先级设置功能将设置信息存入数据库。每次程序启动时将设置的优先级信息从数据库中读出存入临时文件中,当发送优先级模块被调用时直接从临时文件中读出信息进行判断处理。当程序关闭时临时文件中的信息也同时被清空。

②流量控制模块:

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待发的短信按配置参数规定的流量进行发送,而该参数可以根据网络状况由用户自行配置。但一般情况下按默认参数发送,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此模块在实现上主要采用动态数组的技术完成的,动态数组的大小也就是滑动窗口的大小,也就是同时能发送的最多短信数量,这些都是用户可以自己配置的。通过此方法可以避免频繁从数据库中实时读数据时,建立访问数据库连接所带来的延时,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而在设计数据库方面项目采用了建立了存储过程的方法来提高数据库访问速度。经过大量的数据测试,建立存储过程比建立视图对提高系统效率的效果更明显。

③电话簿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便于管理人员管理用户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邮箱、级别等,并可实现信息的增加和删除,同时可以设置用户的权限、级别(领导、一般人员)、类别(重要、黑名单),便于系统升级及扩展功能,所有信息都写入数据库相关表中。提供地址簿导入功能,支持.txt格式,并与outlook等常用软件兼容,方便用户使用。

④短信过滤功能模块:

如果管理员将用户拉入电话簿“黑名单”中,则此用户就不能向系统发送查询请求,或者根据系统设定级别或者权限不高的用户也不能向系统发送短信。此外,发送短信时,系统会自动过滤掉不符合输入要求的手机或者小灵通号码。

⑤短信订阅、退订模块:

具有一定级别或者权限的用户,均可向系统发送短信订阅请求,系统会将一些每天定时发送的信息发送给此用户。如果用户不想接收信息,随时可以发送退订请求。本系统中,将级别为“领导”的用户设置为系统信息发送对象,这些用户享有查询信息的权利。

⑥统计模块:

方便管理员对系统发送和接收短信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生成某一段时间的信息报表,包括发送短信成功数量、失败数量、接收数量等。

2.3 短信处理模块:

短信处理模块实现向用户发送短信、接收短信、保存短信以及支持用户短信查询等功能。

①短信发送模块:

支持用户自定义短信内容或者直接选择数据库中信息(欠费、收入等信息),同时支持单独发送和群体发送,发送号码可以自行输入也可以从电话簿中选择,内容的选择是通过对数据库读取实现的。发送时系统首先会判断sid是否为0,即是否登陆,如果不为0则接受请求,否则拒绝请求(如果短信内容来自系统本身,则还需要判断state是否为1)系统发送短信的内容主要来自本地数据库,这涉及到数据库联接、数据提取技术,利用数据库存储过程procedure和作业jop可实现数据的定时提取。

②短信存储模块:

将已发送短信或者已接受短信保存到相应的发件箱、收件箱,包括收(发)时间、号码、短信内容等信息。通过向数据库相关表中写入数据实现这个功能。

③短信查询模块:

支持对短信信息的查询,包括已发送信息、接收信息以及草稿箱中内容;支持按日期、发送号码等进行分类查询,都是通过对数据库的操作实现。

④定时发送模块:

短信定时发送是本系统的最主要功能,数据库系统每天凌晨2时定时更新信息,而系统每天早上8时将相关信息(如收入信息、欠费信息)准时发送给指定人员(如公司相关领导),无需人工操作。C#提供了实现定时运行的timer控件,通过设定控件的启动时间和程序运行的时间即可实现短信的定时发送。

⑤短信业务处理模块:

短信业务处理模块是系统的核心,是系统中最复杂的模块,也是提升系统的使用价值的重要模块。它主要负责将短信接收模块所接收到的短信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根据用户的请求类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用户查询企业信息,则根据不同的查询请求如:欠费查询,营业查询,新收入查询等进行分类处理,然后将查询的结果返回给请求的用户手机。系统收到用户的短信请求后,就插入到RQ表中保存,业务处理程序从表中取出短信进行分析处理后,把处理后的信息插入到SMSmessage表,然后系统从上述信息表中取出短信发给请求用户。所有的业务处理程序都是用存储过程来实现的,然后用编写接口程序来调用存储过程以完成信息请求处理。

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3、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库设计中,采用领域模型驱动的方式和自顶向下的设计思路,以满足系统功能的需要,主要表介绍如下:

(1)管理员信息表:记录管理员的相关信息,包括号码、登陆密码等。

(2)用户信息表:记录电话簿中用户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邮箱、级别等

(3)草稿箱表:记录保存的所有未发送短信,包括短信内容、保存的时间等。

(4)发送成功消息表:记录所有已经发送的短信,包括短信内容、发送者号码、接收者号码、发送的时间等。

(5)发送失败消息表:记录所有发送失败的短信,包括短信内容、发送者号码、接收者号码、发送的时间等。

(6)请求接收表(RQ):用来接收用户的短信查询请求,主要有4个字段,即:请求信息种类(如收入信息、欠费信息等)、请求信息的日期、请求号码、请求时间。

(7)小灵通短息表(SMSmessage):主要记录系统查询到的用户请求信息。

(8)消息接收表:记录接收的所有短信,包括短信内容、发送者手机号码、接收者手机号码、接收的时间等。

(9)统计信息表:统计系统每天运行信息,包括发送信息数量、接收信息数量,发送失败数量。

4、总结与展望

本系统是以陕西某市电信公司开发的营收信息系统为背景。整个系统开发遵循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的原则,主要功能是将该公司日常所关注的营业、收入、欠费等企业数据库中的信息经系统筛选后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公司相关领导,改变了公司传统的人工统计信息的方法。发送号码可以自行输入,也可以从系统电话簿中选择,并且实现了短信信息定时发送、短信群发、短信信息保存等功能。与以前人工统计信息的办法相比,本系统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准确度,而且还使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数据库表中解脱出来,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其他工作,大大节省了公司人力、物力和财力。系统充分利用电信公司的网络优势,在短信收发技术的实现上采用了直接接入电信短信网关的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社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信息对企业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而人们必将创新对信息获取的方式与方法,基于短信服务的开发将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思路,随着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会成为企业信息信息化建设的新热点。

参考文献

[1]Chou DC,Chou AY.A Guide To The Internet Revolution In Banking[J].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2000,17(2):51-57.

[2]闪四清,杨强.Oracle Database 10g.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王秀丽,王德军等.C#从入门到精通.第1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4]聂明.短信网关在短信服务中的作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2,(04):87-91

[5]中国电信有限公司、短消,网关系统接口协议(VI.2)[z].2001.10

信息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探讨 篇11

【关键词】信息网络;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

1.图书馆信息服務模式的拓展

1.1开展信息服务的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公共图书馆馆藏主要有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古籍善本、特藏专藏、工具书、年鉴、电子出版物、缩微资料、视听资料等文献,其中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国内外电子出版物。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资源呈以下特点:一是信息源类型的多样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已由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发展成为印刷型、视听型、机读型、光盘型、镜像站型、网络型等文献信息资源并存的局面;二是信息源内容海量化。各图书馆除收藏传统印刷型书本式文献信息、馆藏目录、视听资料、缩微资料等馆藏外,还藏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网络版工具书、网络数据库及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等;三是信息源更新迅速。数字化信息资源将是开展信息服务的主要参考信息源,其更新周期短、传递速度快,尤其是网络信息资源处于动态之中,即时生产即时利用。

1.2开展信息服务的组织机构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发生了由“藏”向“用”的转变,各公共图书馆基本上都设置了专门的信息服务机构。这些机构一般都集信息咨询、文献检索、用户培训和专题服务于一体,构成一个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党政机关和科研院所及广大用户提供文献研究与咨询服务。

1.3开展信息服务的对象

现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对象已不限于到馆的读者,而是面向社会上所有有信息需求的用户,包括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团体用户。用户类型既有一般的需求者,也有情报信息的使用者。情报信息的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具有明确的专指性、时效性和实用性,希望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完整、适用的信息产品,而非零散的信息原材料。所服务的对象大都是有特定信息需求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而不是传统来图书馆借阅的读者。

1.4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的方式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公共图书馆除了利用阵地服务和电话服务等传统的咨询服务方式外,都纷纷开展了在线咨询的服务方式,通过网络与广大用户进行联系和交流,以适应网络时代用户的信息需求,作为与读者及时交流的方式,扩大了用户的服务群体和便利了用户对图书馆的了解和利用。这些方式基本上包括FAQ(常见问题)、E—mail咨询、表单咨询、实时咨询等。

1.5提供文献检索和用户培训服务情况

各公共图书馆都开展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政治、法律、经济、历史、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商业信息等学科和领域的某一特定主题的文献检索服务。各公共图书馆在提供文献检索服务的同时,都注重用户有关文献检索方面的培训工作,特别是针对数字资源开设的培训课,大都通过与数据库公司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专业性,让用户了解和使用新技术和新服务,同时对咨询馆员来说,也是掌握新的信息技术的有效途径。在文献检索服务中,咨询人员主要是给用户提供阅读方法、检索方法和文献使用方法方面的一些专业性建议、提示或帮助,或根据用户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代检、静电复印、刻录、扫描、打印、拍照、装订、邮寄、E-mail等一条龙服务。

1.6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情况

随着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的增加,各公共图书馆相继开展了深层次的专项信息服务。咨询人员针对个人或团体用户的委托,对有关知识和信息进行系统的检索、选择、整理和加工,并且将最终形成的有形信息产品提供给特定用户。如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决策服务、会议服务、专题服务、竞争情报服务、定题跟踪服务、撰写文献综述等就是针对特定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2.对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建议

首先,针对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各公共图书馆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性电子出版物的采购,同时注重对互联网上的免费资源以及本馆现有资源的加工与整理,实现现有馆藏资源的信息增值。然而,以因特网为核心的网络环境的形成,在信息咨询数字化、网络化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现有的数字资源容量和类型显然是不足的,在相应的购置经费上也是不足的。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加大数字资源的采购力度,丰富馆藏资源,增加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服务的资源类型和容量。

其次,针对信息服务模式的特色化,建立合作化的信息服务模式。大多数图书馆能根据不同信息需求层次的用户群分别提供不同程度的特色服务,包括开展网络导航、科技查新、课题跟踪服务、情报服务等,基本能适应用户对特定主题或领域的信息需求。然而,信息时代用户对信息需求已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研究信息,他们的信息需求已趋向多样化、综合化,这种变化导致现代信息服务工作已扩展到科技、政治、经贸、文化、管理以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也从原始信息需求转向数字化信息需求,从一般信息需求转向个性化信息需求。面对这种情况,图书馆信息咨询部门应将本地区各学科专业的学者、专家汇编成“专家特长索引”和“情报源索引”,必要时由馆员向他们请教,或者介绍用户直接向他们咨询,借助社会力量来共同承担专深课题的解答,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再次,针对信息服务的网络化,构建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联盟。从所调查的公共图书馆来看,大多数图书馆基本上都有自己独立的信息门户网站,并且搭建了各具特色的网络在线信息服务模式。利用共享工程网络平台,把喜爱互联网的读者请进图书馆,实现图书与网络的互补。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可获取量和种类随着 Internet 的不断发展而成百上千倍地增加。面对分散、无序的信息海洋,用户常常无法快捷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员不但要有经验丰富的图书馆实践,而且要有在长期积累过程中具备一些较强的信息分辨、信息定位和信息评估的能力。

然而,它毕竟只是部分公共图书馆的联合咨询网络平台,难以满足信息社会不同用户的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走向更大范围的联合,建立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联盟,构建公共、教育、科技系统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各自的馆藏特色、学科特点和人才优势,为用户提供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最后,针对信息服务对象的扩大,提高咨询馆员业务能力。随着图书馆信息服务对象的扩大,作为一名信息咨询馆员必须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文献信息处理能力,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信息服务。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咨询馆员的培训,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咨询馆员的业务能力,为公共图书馆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3.结论

总之,在网络时代上信息与文献信息相互交融,图书馆必须信息网络化,提供硬件设备,才能保障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快、精、新、全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虚拟馆藏,这是信息服务的优势,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为创新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 [科]

【参考文献】

[1]徐建华.现代图书馆管理(2010)第八章.

[2]李锡初.关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6).

校园信息服务平台的分析与设计 篇12

随着校园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开展,学校陆续开发了大量的信息管理系统,但这些信息系统总不能完全满足高校的需求,很多信息系统建成以后都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运转,跨部门、跨校区、跨专业、跨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成为十分普遍的迫切要求。

如果不为大量的分散数据提供一个统一的访问接口,则无法共享通用的数据资源,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必然会形成信息孤岛,这给当前的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大阻碍。因此如何彻底的消除信息孤岛,有效的整合现有及未来的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源已成为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1 系统需求分析

根据对学校各应用系统使用单位的深入调研获知,经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各部门不可或缺的工具,使用部门对系统的依赖性程度很高,各部门的主要流程全部都在业务系统上流转。

目前学校信息化过程中还有以下两个特点:(1)学校主要信息系统数据标准不统一。由于学校发展的原因,教务系统在数据信息标准制定工作前就已经开始使用,导致教务系统的一部分数据无法与其他应用系统共享。(2)学校应用系统数据不同步。学生的招生、教学、管理是通过不同的业务系统进行实现的,在使用的过程中,这三个方面产生的数据没有能过及时有效的进行分发,导致三个应用系统中的数据不能同步。

针对现时学校的具体情况,学校主管部门对各应用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建设校园信息ETL数据整合服务平台来对各业务部门的数据进行管理。

2 系统设计

系统的设计对系统的实现是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根据系统需求进行系统设计。校园信息数据服务平台的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整体设计、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存储设计。

2.1 系统整体设计

针对现时各个应用系统的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为了方便统筹管理整个学校各个业务的统计、分析等管理功能,采取统筹管理、数据集中、分类分层次操作、实时监控的运作方式。有利于学校全面规范管理,实时、动态了解和掌握各项数据,对校园信息数据整合服务平台进行分析和设计。

整个设计过程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合规性与合理性的原则。(2)独立性原则。服务平台的建设与教务系统、学生系统等业务处理系统相对独立。首先,各业务处理系统是对各自的业务数据分别进行处理,而服务平台则是对业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得到综合的报表、统计等分析数据,各业务处理系统不受其流程变化的影响;其次,他们在主机平台、存储环境、开发软件等方面都是互相隔离,之间通过网络相互连接,以一个公共接口传递所需的数据。(3)扩展性原则。服务平台的架构要充分考虑到扩展的需求,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抽取和分层设计,各层之间是单向、松耦合的依赖关系。采用开放的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使整个应用架构具有逻辑独立性,保证本系统的高伸缩性。(4)开放性原则。服务平台应具有最大限度的开放性,包括对硬件平台的透明支持和与原有系统的互连,以及对其他第三方产品的网络及数据连接,适应以后业务扩展的需求,并应兼顾开放与安全相结合。(5)实用性原则。服务平台在保证功能齐备的前提下,要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能够充分考虑使用人员的操作习惯,方便业务人员的操作和管理人员的管理。

根据校园信息系统数据整合的需求分析,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包括三个模块:源数据模块、数据整合模块、前端应用模块,其总体架构图如图1所示。

2.2 数据存储设计

针对本服务平台的实际情况采用支持数据集市数据存贮的模型。数据仓库模型如图2所示。

校园信息数据服务平台的最主要任务是通过获得大量数据进行ETL转换,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共享数据,这之前必须要求储存与管理有关的大量数据,再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则需要通过建立一个的数据结构良好的数据库,能令整个管理系统快速的、便捷的、准确地提取调用所需要的管理数据,这也是评价一个应用系统的质量指标。

系统数据库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存储数据,即采用关系模式,建立一系列二维关系表,如基本信息表、系统数据表等,利用关键码将这些关系表联系起来,构成一个信息整体;另一方面实现对用户信息和操作人员信息的数据维护,即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对数据库中的不同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维护操作,实时更新数据记录。在考虑表设计以及表与表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要根据功能模块的划分及整体系统的设计,并且要综合地考虑程序对数据库访问的合理性。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环境的选择

该平台应用完全基于J2EE开发技术,可以跨Window、Linux、Unix和Solaris等多种操作系统进行系统布署实施。数据库系统可以采用Oracle10g数据库。采用J2EE技术,并巧妙融合了Struts框架技术、Sping框架技术和Hibernate技术,另外加上各种常用的公用组件,这样构成了招生统一服务平台的技术骨架。基于这种纯Java的技术骨架,我们采用数据库层、数据持久层、业务处理层和表示层的四层技术架构。

3.2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系统的最核心功能就是系统对ETL整个过程的设置和监控。在数据清洗主界面点击启动或停止按钮启动清洗任务,如图3所示。

系统另外一个核心功能就是针对该平台清洗后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图4所示,系统可以实现不同效果的统计方式。

4 结束语

本文以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为项目背景,对原有应用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的异构和孤立等问题,并对它们进行数据整合需求分析,提出数据整合方案——运用ETL(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和CDC(增量数据抽取)等技术整合异构系统数据库建立数据仓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统一服务平台。

摘要:针对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数据问题,结合已经使用的信息系统进行系统分析。从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存储整个流程进行分析设计,应用J2EE平台和Oracle数据库开发基于网络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服务平台,实现了ETL过程设置、ETL实时监控、数据统计设置、数据展现等功能模块。

关键词:ETL,增量数据抽取(CDC),数据仓库,数据整合

参考文献

[1]贾玉锋.基于Web Services的数据整合系统的研究.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学院图书馆,2007.

[2]刘荣生.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统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2005.

[3]雷培莉,孟丽.ETL过程的调度控制管理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1(27):4046-4048.

[4]何玉洁,张俊超.数据仓库与OLAP实践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大众健身别学运动员下一篇:60岁以上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