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的肢体语言

2024-11-02

西方人的肢体语言(精选9篇)

西方人的肢体语言 篇1

一、介绍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 (body language) , 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 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情绪的编码和解码似乎得到普及。一颦显示不满, 鼻子起皱是厌恶或反感或反对的标志等。Ekman和Friesen在1971年也做了一些研究支持这个想法。结果发现, 聋哑儿童显示了与其他正常儿童一样的情感, 不同之处在于主要表达的程度和态度。人们可以借鉴以使用为目的身体语言, 并了解和解释别人的肢体语言。

二、肢体语言的定义

这有几种来自字典和学术协会的关于肢体语言 (body language) 的定义:

美国遗产的英语字典:身体语言是一种用身体动作或手势, 而不是几种交流形式, 或作为一种声音, 口头语言的补充, 或其他形式的广泛的长期的交流。反过来, 它是一类副语言, 它描述了人类一切非语言形式的交流。 (Houghton Mifflin公司, 2000:259)

韦氏字典:由一个人或动物与他人沟通的手势, 动作和举止。 (韦氏, 1994:155)

百科全书:由人用于表现各种生理, 心理, 情绪状态的手势, 姿势, 面部表情, 并且非语言的与人交流。 (班巴加斯科因, 1993:557)

虽然定义不尽相同, 他们都指出, 肢体语言的特点是通过身体动作或身体的态度来进行沟通。据调查, 人类有超过70万的肢体语言形式。身体语言通常是使用我们身体几个部分来进行编码, 解码。它们包括:脸部和头部, 身体, 手臂, 和腿。

三、肢体语言的功能

一般来说, 身体语言的功能在沟通中是不断变化的:

1、避免文化冲击。不同文化中的非言语信号的编码和解码, 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但身体语言比口头表现得更直接、方便, 有更多的优势。

2、抒发情感。事实上, 文字传播以及口头上常常不能反映人们真正的想法和感觉。人们所能确定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的唯一途径是通过阅读他们的肢体语言, 甚至可以破译一个人说的是真与否。

3、提供信息。商务谈判中, 胳膊交叠和双腿交叉和转身的信号表示他们被拒绝的消息。相反, 呈现出开放的手中, 完全面向对方和双脚在地面上不动的人是正在接受他们等。最近, 在华盛顿的地铁运输警察局的侦探塞德里克米切尔告诉今日美国报, 自信的肢体语言和眼神接触都可能吓跑扒手。

四、在国际贸易沟通中的肢体语言

在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最近的一项调查, 超过85%的受访者认为身体语言是一个做生意时要牢记的非常重要的或绝对至关重要的因素。使用肢体语言, 才能提供真正准确的信息。但错误地使用, 也可以产生相反的效果。商务人士和政治家们早已经认识到使用身体语言或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许多在海外服役的士兵都接受关于非语言沟通方面的培训。据由政府组织, 经营海外贸易的英国公司提供支持的研究统计, 高达94%的通信是通过身体语言。这样做会令事情进行的更加顺利和轻松。身体语言的误解, 不仅可能造成长期的尴尬, 甚至可能是攸关性命。

1) 肢体语言在国际商务沟通的类型。

在国际商务沟通中, 以下的身体语言是必要的。

1、身体的接触 (Touching behavior) :在商务交际中, 人们应当注意身体接触的方式以及身体接触行为与人际关系的文化差异。如, 在社交场合, 文化不同, 身体接触行为就有许多区别。在西方国家, 一般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 要避免身体的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 即使是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中国人的特点是接触频繁, 而西方国家的人体接触却较为少见。如果一方无意接触到对方一下, 他 (她) 一般也会说“sorry”之类的道歉话。因此, 讲话的人一般不喜欢别人说话时靠得太近, 除非对方显露出喜爱的表示并要求靠近一点。

2、目光接触 (Touching eyes)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神的千变万化, 表达着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目光接触是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国家的人比中国人目光交流的时间长而且更为频繁。他们认为缺乏目光交流就是缺乏诚意。中国人却为了表示礼貌、尊敬或服从而避免一直直视对方。在交往中, 西方国家的人会为中国人回看时间过短而反感, 认为他们看不起自己, 或者认为中国人目光躲闪, 极为腼腆, 中国人却感觉西方国家的人在交流过程中总喜欢长时间盯着人, 特别是年轻女子对于西方国家的男子这种相视就极为厌烦。所以, 在这方面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范。因此, 商务人员在商务交往中应充分利用这种非言语, 并要注意正确使用礼节, 尽量避免造成对方的不适。

3、手势表达 (Hand gesture) :手势也是常用的非言语表达方式。打手势的动作稍有不同就可能会产生与原来不同的意图。对某种手势错误地理解了也会引起意外的反应, 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后果。在日常交往中, 人们有两种基本手势:手掌心朝上, 表示真诚或顺从;手掌心向下, 表示压制。在日常交际中手势表达可谓繁复, 商务人员需要细心观察。英美人习惯伸出食指并用食指弯曲, 这一手势表示“请过来 (Please come over) ”。

2) 在国际商务沟通中的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意识

谈判需要非常谨慎对待自己的行为举止, 即使是面对所熟悉的商业伙伴。因为身体不会停止传递信息。无意识的举动、眉毛的挑动都一定会被认真研究。所有这些肢体语言的信号的复杂让人难以捉摸的话, 如果只是保持沉默, 那也是绝对错误的, 当与来自西方国家, 如:和美国, 德国, 法国, 和阿拉伯国家的商人合作的话, 无声的反应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在这些国家的文化中, 而不是妥协。所以, 面对这些国家文化的商人, 在展示提案或简报时, 没有反应代表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而在某一些形式的沟通时, 沉默是被认为在答复对方之前, 作为一种体贴和尊重的标志。但在其他时候, 沉默也代表的是敌对的态度。在西方, 会议期间长达20秒的沉默, 会让人们感到不舒服。所以总是会有人打破这种尴尬商务局面。但关于沉默的习俗却并不常见。

五、总结

肢体语言交际体现出商务英语交际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 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发挥着独特的社会语用功能, 忽略非语言交际的重要作用, 将导致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并熟悉肢体语言交际的文化特征以及它的特殊表现形式, 对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以防止和消除非语言交际的冲突与障碍, 保障商务英语交际取得圆满成功。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际商务谈判活动出现。在国际商务谈判中, 谈判人员需要与来自不同国家并有着不同文化的人打交道。文化冲突便时有发生。作为交流的工具, 语言在国际谈判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然而, 身体语言也作为辅助工具帮助人们完整地传递信息。并可以打破语言障碍。不同文化中的身体语言有着不同含义。认识并运用好身体语言, 将会是消除语言障碍, 文化冲突的最好的工具。

参考文献

[1]丁衡祁、张静, 商务谈判英语[M], 北京:新时代出版社, 2003。

[2]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罗虹、陆志兴, 商务英语选读[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4]石定乐、彭春萍, 商务跨文化交际[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5]吴云娣, 国际商务谈判英语[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西方人的肢体语言 篇2

01 辩证法手势

“这是一个辩证关系,现在我会开始解释它。” —— 用在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时,极具感染力。

02 临界涡动

“我读过太多马克思的文章以至于我都不能说出话来了。” —— 加速和重复,直到思路重新打开。

03 反手拍击

“我知道我刚刚就说过,但我还是会再说一遍。” —— 当你的关键点似乎没有引起对象反应的时候用以增强它。

04 微小辩证法手势

“我正在做一个非常精细的区分。” —— 当使用特地挑选的小细节的时候,或者当意识到“辩证法”手势使用过多的时候。

05 指向

—— 需要引导大家的注意力到某一个事物或者人上的时候。

06 扫货架

—— 在说明层次结构的时候使用。

07 捡起小点子

—— 坐在听众前时使用,效果就是字面上“捡起小点子”的意思。

对于这些手势的运用需要足够的练习,例如第六种需要你想象推开一个虚拟的书架上的书以查找盖在后面的内容。而熟练使用这些手势能使你的演讲变得更加有感染力。

4类常用的演讲手势:

一是指示手势。这种手势是用来指示具体真实形象,又可分为实指和虚指两大类。实指是指演讲者手势确指在场的人或事或方向,且均在听众的视线内。如“我”或“你们”、“这边”或“上面”、“这些”或“这一个”等。虚指是指演讲者和听众不能看到的。比如“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地方”。常用虚指可伴“他的”、“那时”、“后面”等词。指示手势比较明了,不带感情色彩,比较容易做。

二是模拟手势。用手势描述形状物,其特点是“求神似,不求形似”。比如用双手合抱,把梨子虚拟成一个大球形,表达出人们的真情实意。模拟手势信息含量大,升华了感情,有一定的夸张色彩。

三是抒情手势。此手势在演讲中运用频率最多。比如:兴奋时拍手称快;恼怒时挥舞拳头;急躁时双手相搓;果断时猛力砍下。抒情手势是一种抽象感情很强的手势。

四是习惯手势。任何一位演讲者都有一些只有他自己才有而别人没有的习惯性手势,且手势的含义不明确不固定,随着演讲内容的不同而体现不同的含义。刚练习演讲手势主要靠模仿,慢慢熟练后,要学会内化,而不是机械地做手势。注意演说手势的自然、协调、与演讲内容和情感连接。

练习:

1、找一个你有感觉的手势,多练。

西方人的肢体语言 篇3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育

1.体态律动教育理念

体态律动学的鼻祖是19世纪瑞士日内瓦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埃米勒·亚库斯·达尔克罗兹。早在20世纪初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和声理论教学期间, 尝试将音乐与舞蹈性表达结合起来表现韵律。此后, 他将这种教学方式应用于乐理与视唱练耳课堂之中, 并逐步将身体运动、音乐以及身心发展的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创立了自己的“体态律动” (Dalcroze Eurhythmics) 体系。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 从根本上变由纸面、理性学习音乐为从动作、律动、生理方面体验感受音乐, 使音乐学习多元化、生命化。在理论上开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 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 为艺术素养者提供了简捷、有趣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对20、21世纪世界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他认为, 人天生就具节奏本能, 但需加以诱发和培养。在儿童音乐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尽可能地发现和探究其肢体活动规律和他们周围世界的自然节奏, 并将其引入教学之中。在教学过程中, 应从儿童本身所具有的先天性的节奏感入手, 以听音乐和肢体运动为手段, 唤醒其天生音乐本能。通过体态律动培养学生的拍感和节奏能力, 发展学生的内心听觉、运动觉和创造性表现能力。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育在实践中强调的是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音乐的情感表现出发, 从心理和生理上感受音乐, 从而使音乐的学习充满了活力, 使音乐教育回归音乐的本源, 对国内传统音乐教学来说是很大的突破。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育沟通了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情感的联系, 使学生逐渐具备以内在情感感应音乐的能力。

2.体态律动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体态律动是训练身体对音乐作出反应的练习。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育重视教学媒介, 以身体作为乐器, 训练学生在听音乐、体验感受音乐中各种元素。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变化等, 通过身体动作, 有节奏地做出各种幅度和力度的动作, 表达出音乐的情感。常用两种方式进行, 一种是原地运动方式, 即非移动性活动;另一种是空间运动方式, 即移动性活动。这些动作也可与身体上下肢部位相结合。在动作训练过程中, 一般先让学生按照节拍、节奏对身体各部位逐个进行单独练习, 待熟练之后再随乐组合在一起, 进行整体表演。例如:教师让儿童通过走、跑、跳的方式体验、感受所听音乐, 并进行即兴反应。

与一般的肢体韵律活动相比,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育是通过人的身体自然运动状态体验感受音乐, 达到强化肢体的韵律感。在实践基础上我将音乐与身体动作之间所存在的相对应的表现要素归纳为 (如图所示) :

就我国目前儿童音乐教育实际现状而言, 儿童通过肢体语言感受音乐极为欠缺, 大多音乐实践教学中儿童仍是在“坐”中感受音乐, 很少在“动”中体验音乐。我们要借鉴体态律动教育中“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训练儿童, 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 同时学习用整个肌肉和心灵去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及情绪变化的节律。” (1) 即通过音乐与有节奏的肢体动作的结合, 让儿童体验音乐中节奏的微差、音乐内在美的感受, 以及动作敏捷的反应能力, 促使儿童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情绪及情感的能力, 以此唤起儿童对音乐表达的欲望, 调动其情感世界, 激发其本能力量。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之音乐动作造型

1.音乐动作造型教育理念

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于1924年与舞蹈家衮特女士共同创办了体操、律动、音乐、舞蹈为一体的“慕尼黑衮特学校” (自由与应用运动学校协会) , 奥尔夫是该校音乐教学部门的负责人。他认为音乐的韵律感是从动作运动开始发展。因此, 1963年在他的《学校作品——回顾与展望》 (2) 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原本性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中的原本性是指:原始的材料使用、自然的元素性运用。原本性音乐不是简单地只去听音乐, 而是要与动作、舞蹈、语言融合为一体。儿童必须亲自参与音乐活动, 同时能够为再创造提供更多变化的可能性, 通过这种整体性艺术活动让其了解音乐结构。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的音乐动作造型, 主要是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韵律声势活动, 这是儿童音乐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因为, 相对于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来说, 动作、语言、音乐是相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行为领域。在奥尔夫的音乐动作造型活动中, 韵律声势活动被认为是儿童音乐教学内容中一大独创。

2.音乐动作造型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韵律声势活动是以身体作为器乐材料, 用简单的、原始性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的活动, 其基本动作有: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在教学实验中, 让儿童用自己身体各部位发出不同声音, 并区别其音色。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儿童学会对自然声音的探索, 感受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方面的差异。

奥尔夫音乐动作造型适用于国内低幼音乐教育, 结合动作进行教学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对儿童来讲, 通过动作来发展其对节奏的直接感受和体验, 是最佳年龄接受期。因为, 这个年龄段身体的协调、身心的敏锐反应及表现最适宜结合动作进行节奏训练。

结语

综上所述,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育和奥尔夫音乐动作造型都是以儿童的身心发展为出发点, 尊重儿童发展个体差异, 为其营造一个持续、渐进的学习音乐的过程。二者所强调的都是肢体动作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同的是前者以节奏训练为中心, 后者则将动作作为一种学习音乐的媒介, 于音乐具有同等意义。

我们在实践探究中深感对于西方先进音乐教育理论, 首先, 要抓住教育体系基本理念, 学懂学透, 解决“是什么”问题, 牢牢抓住教育体系本质及基本特征不放松, 在学习基本原理上狠下工夫。其次, 着力解决音乐本土化问题, 充分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和音乐文化传统, 考虑课程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 考虑儿童的趣味、爱好和接受心理,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再次, 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培养, 既要解决专业师资缺乏问题, 又要加强先进理念的培训, 提升专业教师业务素质。总之, 学习西方音乐教育理念, 要与我国传统音乐教育经验辩证统一, 扬长补短, 为我所用, 在实践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新路子。

注释

11 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55.

肢体语言的面试技巧 篇4

面试技巧一:握手

 

这是你与面试官的初次见面,

肢体语言的面试技巧

。如果他/她伸出手,却握到一只软弱无力、湿乎乎的手,这肯定不是好的开端。握手应该坚实有力,但不要太使劲,而且手应当是干燥、温暖的。如果你刚刚赶到面试现场,用凉水冲冲手,使自己保持冷静。如果手心发凉,就用热水捂一下。

 

面试技巧二:坐姿

“站如松,坐如钟”,面试时也应该如此。要表现出精力和热忱,松懈的姿势会让人感到你疲惫不堪或漫不经心。面试前可照照镜子,或拍段录像审视一下自己。

面试技巧三:眼神

面试时应看着面试官,但不要瞪视,因为这样显得太有进攻性,不要不停地环视房间,会显得缺乏自信或对所谈话题缺乏兴趣。

面试技巧四:手势

说话时做些手势是很自然的,可手势太多也会分散人的`注意力。避免说话时摸你的嘴。平时打电话时,可以在镜子前看看自己,因为你在面试中很可能使用同样的手势。

面试技巧五:仪态

西方人的肢体语言 篇5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曾经说过:“情感表达=7%的言词+38%的声音+55%的肢体动作”。他的话阐述了一个道理,即:肢体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媒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肢体语言,能够为课堂教学增色添彩,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然而,现阶段我国很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肢体语言的运用,为了体现“师道威严”,一味地板着脸,目光严厉地实施教学活动,此种不苟言笑、僵化呆板的教学手法拉远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极为压抑。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融入肢体语言的教学策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在一起,通过兴趣引导、构建情境、创设疑问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不断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火花!以下,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肢体语言,兴趣引导”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二、善用肢体语言构建趣味交互课堂,感受“肢体+趣味”魅力

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兴趣是获取成功的重要秘诀”。他的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肢体语言与教学兴趣点融合在一起,构建动态交互式课堂,设计合理的课堂流程,加强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营造趣味性十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肢体+趣味”的魅力。例如,笔者在教授《荷花》一文中,针对文中“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间长出来”一句便采用了上述教学策略。

【教学案例一】

教师:这句话中的“长”字还能用什么字代替?大家各抒己见!但我有一个要求,你们在回答问题时,要用一个肢体动作将替换的字表达出来!(用肢体动作表达语言含义,这一新奇的教学策略立刻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稍作思考后,大家纷纷“亮”出自己的答案)学生1:老师,我认为可以改成“钻”!因此荷花是从泥土里“钻”出来的!接着,他做了个“老鼠钻洞”的样子!学生2:老师,我认为用“伸”字更恰当啊!因此荷花不可能一下子就从泥土里钻出来的,一定是一点一点地长出来,用“伸”字可以更好地表现出荷花缓慢生长的“慵懒感”!接着,他作了一个睡眼惺忪,伸懒腰的动作!教师: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简直把荷花当作人了!

在学生每一次回答问题之后,我都一一做出点评,并用肢体语言“回敬”他们,例如,肯定他们的回答,我便“竖起大拇指”;赞赏他们的回答,我便“拍动双掌”,一时间,课堂氛围沸腾起来!

【教学效应分析】

上述案例中,通过肢体语言的渗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被拉近,课堂的动态感、交互性得到了升华。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现自己认为恰当的肢体语言,惟妙惟肖的动作大大激发了课堂的气氛,他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肢体语言教学设计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活用肢体语言构建多元化课堂,感受“肢体+动态”魅力

肢体语言的魅力,在于其能够恰如其分地与语文教学整合起来,实现一体化的语文教学。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活用肢体语言,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场景,使学生感受到肢体语言的动态、多元魅力。

【教学案例二】

例如,在教授《司马光》一文时,当讲解到“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几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这一段时,为了让班上同学体会到司马光的智慧与果敢,我采用“多媒体教学—亲身示范—组织学生演绎”的教学流程,构建了多元化课堂。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司马光砸缸的动画片;其次,我搬来“道具”—塑料钢和石头,依照文中所述,亲身示范砸缸的动作;最后,我将班上的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每一组分配了小朋友、路人、司马光等角色,要求他们亲自来演示“玩耍—遇险—砸缸—救人”的过程,班上的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肢体演绎过程中,整个课堂的氛围达到了高潮。

而在教授《掌声》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全班感受掌声给主人公带来的鼓舞和动力,当讲到文中相应内容时,我便带领班上同学一起鼓掌,用动态的课堂氛围去演绎文中所表达出的真情实感,整个班级的气氛也达到了顶点。

【教学效应分析】

肢体语言教学并不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应将其与多媒体教学、演绎示范教学等组合在一起,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为目标,构建起多元化、动态感十足的语文教学课堂。此种教学策略符合“兴趣激发—汲取知识”的人才培养思路,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的双融合!

四、结语

本文详细论述了肢体语言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种应用策略,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应。肢体语言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策略,它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实现交互性、动态性课堂的构建。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敢于利用肢体语言构建多元化的课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摘要:语文,是我国小学阶段教育中十分重要的课程,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课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提出了“肢体语言妙生花”这一教学思路,主张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提升课堂的层次感、趣味感和动态感。文中详细阐述了肢体语言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肢体语言,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宋旖霞.谈肢体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3).

会议场合的肢体语言 篇6

首先在衣着上不要穿看上去夸张的服装和令人分心的装束, 如围着一条长披肩, 或经常需要用手梳弄你总是垂到脸上的头发等来分散听众们的注意力。

在肢体语言上, 需要注意下面所提到的内容。

你必须在非正式的交际场合中运用与正式场合中完全不

座谈会

座谈会是每位发言人轮流就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发言者之间没有交流, 与听众之间也没有交流, 它只是单纯地就某一主题发表一系列的演讲。

专题讨论会

专题讨论会指为处理专门问题或特殊分配任务而进行的小组会议, 与会者就某一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分享知识、技能和对问题的看法。

同的手势、举止和声音来鼓励别人。你的提议会引起人

画们的讨论, 因此你仍需注意自/冯己的姿势。不要死板地站在那里,

最好能环场漫步, 伸出你的手来邀请某人做特别的演说, 轻松恰当地拍拍别人的肩膀或臂, 以示友好。始终坐在某处听别人的讲话, 那么你

很快就会成为听众的一部分。当别人演说时, 作为一个积极认真的听众, 你必须始终注视着讲话者, 好像他们的讲话内容非常有用可取的, 即便事实上并非如此。增强别人阐述意见的勇气, 并加以记录。反复强调与会者所提出的要点, 当你同意演说者的意见是你就点点头;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观点, 你应该把它放在心里而不应该将它表面化;要始终给别人驳斥相反意见的机会而不是总是去反驳别人、提出自己的新看法。

主持非正式会议的能力对建立你的声望和搞好与你的同事、部下以及上级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你应当寻求一种方法, 让与会的每个人即便是在维持主持人的声誉时也对你的这种参与感到愉快、心情舒畅。

座谈小组

座谈小组的英文单词是“panel”, 其中p的意思为”同等的人”。也就是说, 发言人和与会者在座谈小组的讨论中可以自由交流, 期间没有任何听众参与。

讲座

肢体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 篇7

一、目光接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眼神和目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由始至终师生之间最不可缺少的是目光的交流、沟通, 它不仅可以用于教学管理, 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还可用于教学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在上课开始, 当学生起立后, 教师首先用目光默视全班, 待全班同学安静下来将注意力集中后, 才点头示意同学们坐下, 然后才开始上课。在课堂上, 如果有学生严重干扰课堂秩序, 老师停下讲课, 不需严厉语言, 只需固定目光直视该生 (加上皱眉更好) , 顿时课堂会鸦雀无声。此时, 这位学生常会避开老师的目光, 露出羞愧的表情, 失序行为也会随之停止。在讲课中, 老师提出一个设问, 然后用眼睛扫视每位同学, 在与学生目光碰撞中, 可瞬间获得反馈信息, 从疑惑的目光可知学生还在思考, 自信的神态可知该生已胸有成竹, 有时还会有学生暗暗点头, 表示可以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犹豫、迟疑, 用微笑加眼神送去鼓励, 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种交流比任何语言更快速高效。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运用目光进行提问, 还可以借助目光送去批评或表扬。给专心听课的学生送去表扬、鼓励的目光, 他们不但不会避开眼神交流, 而且会以更专注的目光回应;固定视线常使许多人不安, 用警示的目光注视精神分散的学生, 学生会领会老师的用意, 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在讲课时, 教师可以用粉笔或教鞭指着黑板上的内容进行讲解, 并不时用粉笔或教鞭停留在师生的视线中间。这样, 学生就会抬起头看着教师的眼睛, 并注意倾听所讲的内容。经常有意识地使用这种方法, 是对学生的视线控制, 能加强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使用目视的效果是不容怀疑的, 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应巧妙运用好自己的目光, 并重视与学生的目光交流。

二、面部表情

在讲台上, 教师的面部表情一般都是很直截了当的, 学生一眼就能读懂。教师通过面部表情也能够传达许多信息给学生:奖赏、同意、反对等。微笑的面容传达真挚、诚恳、温暖, 使师生关系融洽, 课堂气氛和谐。俗话说:“微笑如同三春暖, 恶语一句似冬寒。”有学生说看教师的微笑他们会消除紧张感, 投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微笑能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印象, 同时微笑也显示出教师的自信心。面带微笑, 神采奕奕的教师, 给予人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感觉。从每学期学生对教师的评议情况看, 善用微笑的老师常受到学生的欢迎。当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说出一个漂亮的答案, 教师一个赞赏的微笑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于不遵守纪律或完不成作业的学生, 教师的微笑批评比声色俱厉的训斥效果要好得多。教师停止微笑, 露出严肃表情, 是对违纪学生一种无言警告。沉着也是课堂中较为常用的一种面部表情, 沉着的面容近于自然状态, 给人以不慌不忙、胸有成竹的印象。相反, 板着面孔、厌恶、不耐烦的表情不但对课堂管理没有好处, 反而让学生反感, 甚至会形成师生对立情绪。教师面部表情的变化, 往往要与语气的变化相配合, 这样, 才能产生有声有色的生动形象, 才能充分发挥面部表情的作用。

三、手势

手势在肢体语言中变化最多、最细腻生动, 且运用起来很自如。教师手势的作用有:澄清和描述事实、强调事实、吸引注意力和控制课堂教学。手势的效果在于是否用得恰当、适时、准确。有经验的教师, 都会用不同的手势来奖励或制止行为。如当学生讨论或争论十分激烈时, 如果要学生静下来停止争论, 语言指令难以奏效, 教师可采用可视的手势来调控:双手平抬起, 手心向下做下压动作, 这样学生便会很快安静下来。提问时, 教师可以目光点视被提问的学生, 同时用单手手心向上做上托动作;若需再找一名同学回答, 手心向下摆同时配以颔首示意, 即可表示前一名同学“可以坐下”, 这样可以减少语言的重复, 节约教学时间。课堂上教师偶尔也可用一下夸张的动作, 活跃课堂气氛。手势作为加强教师传播效果的手段, 运用时要注意:切忌过量, 太过频繁, 让人眼花缭乱;也不能太死板, 如有的教师爱把手插入衣兜或按住讲台不动, 这会使课堂气氛沉闷;手势的幅度不要过于夸张, 也不要显得小气;应尽量避免一些消极手势, 如捂着嘴讲话, 用食指指人, 用粉笔擦不停地敲击桌子, 玩弄粉笔等。不良的动作习惯, 有损教师形象, 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四、身体姿态和位置移动

教师的身体姿态反映了教师的精神和情绪, 学生习惯以此获得对教师的印象。有经验的教师都认为,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走有走相”, “站有站相”。教师走进课堂, 行姿要稳健而轻松, 站姿要端庄而自然, 不要总是站在一个位置不动, 也不要总是变换不定或满教室乱走, 尽量面对学生讲话。面对学生站这种姿势表明一个教师备课准备充足, 有信心上好这堂课, 有能力控制整个教学局面。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身体应微微前倾, 以示对学生说的话感兴趣, 也表明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生身上, 增强亲切感。在课堂上, 当板书不多, 教师可以离开讲台走入学生中, 边走边讲, 这样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也方便于管理打瞌睡和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教师适时地在学生面前走动, 而又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动作, 课堂就会变得有生气, 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起注意,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走动中除了进行个别辅导, 解答疑难, 教师还可以了解情况, 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更能及时阻止并改正学生的违纪行为。

英语教学的得力助手——肢体语言 篇8

笔者从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角度出发, 遵循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语言学等有关原则,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肢体语言, 下面是本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肢体语言对于课堂的重要性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 丰富的肢体语言如面部表情、手势、夸张的动作, 甚至于眼神等都能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肢体语言运用恰当, 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活泼的肢体语言可以赢得学生的心, 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根据课堂中的不同情况, 准确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 就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2) 解释所学内容。当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英语, 学生有时不能完全理解。如果借助于身体语言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意图, 就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增加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 (3) 加强师生的交流。教师用肢体语言教学, 学生会主动投入到课堂中来, 从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有利于沟通师生间的感情。学生喜欢英语老师, 自然会喜欢英语课堂。

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第一, 用肢体动作表现课堂用语。基于设置英文教学环境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初学者要使用一定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课堂用语。例如:Stand up!/Sit down!Say it with me!/louder please!Come here!Go back!Look at the blackboard!Listen to the tape!Are you ready?等等。

第二, 肢体语言可以增强单词学习的气氛, 克服枯燥,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授cat、dog、pig、tiger时, 笔者先利用图片教认这些单词所对应的动物, 随后逐一边读单词边模仿这些动物的体态, 然后要求学生模仿, 笔者先要学生看教师演示, 双手合拢, 左拍一下, 右拍一下, 边拍边读单词cat、cat, 随后教师双手手指撒开放置于脸前, 由内向外拉, 嘴里边说“喵喵喵”, 将以上动作连贯在一起, 学生不仅容易学, 还利用猫的胡须和叫声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后面的单词均模仿学“cat”的方法进行操作。事实证明, 这种学习单词的方法不仅实用, 而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简单易模仿, 因为学生参与其中, 能够对所学单词的记忆达到了难以忘记的程度。

第三, 做游戏。游戏活动能给小学生学习英语带来无限的乐趣, 同时也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在很多游戏活动中, 我们都需要运用肢体语言来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Simon says、let’s do、let’s play等。

第四, 利用肢体语言学习新句型。学生初学英语时, 在理解这些句子的同时, 抓住并理解教师的肢体语言可以猜测出句子的意思, 并在教师替换句型中的单词时, 懂得提炼保留句子的框架, 这就是在无意识地习得语言。在教学中, 将句子设计在情境之中, 并展示动作, 既能让学生领悟句子的含义, 又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肢体语言的局限性

肢体语言应用得当, 可以使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得到提高, 有效辅助记忆, 提高教学效果。但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 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第一, 只在初级阶段使用, 肢体语言大都是用在具体、简单, 易于理解的活动, 但当学习抽象词汇、语法和具有议论说明性质的内容时, 必须和其他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第二, 学生在这样的热烈课堂氛围中易忽视课堂纪律, 教师一定要有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 能在学生兴奋不已时控制课堂秩序, 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第三, 单凭肢体动作达不到十分准确地体现所教授内容的意义, 为了避免学生理解时产生歧义, 需要在教授重点教学内容时辅之其他资料。

总之,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 我们应利用一切机会, 有效运用肢体语言, 帮助组织教学, 增进师生感情,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肢体语言运用不当, 会造成孩子在理解上的偏差, 长此以往, 会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应有意识恰当地运用好肢体语言, 使之与有声语言水乳交融, 达到服务于英语教学的目的。

摘要:肢体语言在日常交际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随着英语教学和学习方法的不断改进, 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将肢体语言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 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肢体语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美〕乔·纳瓦罗、马文·卡尔林斯.肢体语言学[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9:1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18

[3]柳海民.教育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关于足球教学中肢体语言的研究 篇9

关键词:足球,教学,肢体语言,特点,运用

在传统类型的足球教学中, 教师一般都会运用口头语言去讲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动作技法等, 口头语言虽然可以对足球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与口头语言相比, 肢体语言主要是利用个人动作、面部表情、个人姿态等来传达相应的思想。很多教师在足球教学中, 没有认识到肢体语言的重要价值, 因此, 对肢体语言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足球教学中肢体语言的特点

1.1、辅助特点

在足球教学中, 肢体语言的特点首先就体现在其辅助功能这一方面。一般来说, 在足球教学中, 教师的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是相辅相成的, 肢体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口头语言的重要补充。教师如果在足球教学中可以合理应用肢体语言, 就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使个人口头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因此, 肢体语言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首先就体现在辅助特点方面, 可以保证足球教学的具体质量。

1.2、持续特点

教师在足球教学中不可能单纯应用口头语言进行教学, 还应利用肢体语言, 并保证肢体语言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教师所应用的这些肢体语言, 可以将很多信息实时传递给学生, 这种信息的传递过程会随着教师肢体语言的运用一直持续下去。因此, 教师的肢体语言具有很强的持续性特征。

1.3、个性化特点

教师在足球教学所应用的肢体语言, 还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 这主要是由于每个教师的个体差异所造成的。不同的足球教师在教学中所应用的肢体语言会带有很大程度的差异性特征, 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个人的教学特点。此外, 每个足球教师的年龄、教学经验、具体教学风格等都有很大程度的不同, 造成足球教学的肢体语言带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

2、肢体语言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2.1、姿势语应用

在足球教学的肢体语言应用中, 姿势语的应用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姿势语主要指的就是教师在应用肢体语言时身体各种不同的姿势, 姿势语带有很强的信息传递性质, 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思想等内容及时、高效地传递给学生, 因此, 姿势语也成为足球教学肢体语言中的重要应用。在足球教学中, 教师应当使用规范程度较高的示范性动作, 带动学生在足球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科学、规范、正确的动作表象, 从而保证学生在足球学习中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法。因此,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应当选择合适、恰当的动作示范位置, 并保证动作示范的具体位置与足球教学的相关内容相一致, 并保证所选择的动作示范位置可以让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相应的示范性动作。若想达到这一目标, 教师就需要对姿势语进行科学运用。

某教师在足球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掌握规范化的足球动作, 在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的过程中合理运用了姿势语。 该教师在应用姿势语的过程中, 较多利用了正面的姿势语言, 如在运球示范的过程中, 面向学生进行示范, 学生就可以通过教师的姿势语来掌握运球的相关技术要领。该教师在示范助跑、踢球等动作的时候, 一般利用的是侧面姿势语。 该教师利用姿势语从不同方向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相关的动作要领, 并且将其应用于个人学习中, 掌握了比较合理的技术动作。

此外, 教师应当注意到, 姿势语的运用, 不仅体现在足球动作的姿势中, 还与教师的立姿、走姿等有关。教师需要在足球教学的过程中, 保证个人立姿、走姿等标准、规范, 带有较强的活力特点,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个人积极向上的态度, 带动学生快速投入到足球动作的学习中。

2.2、神态语应用

神态语, 也是肢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就是人的面部表情、神态等, 较多集中在人的眼神中。足球教师在教学中的眼神, 可以传递很多的信息, 在信息的传递量方面甚至可以超过个人口头语言。因此, 教师在足球教学中, 应当合理应用神态语, 并着重利用个人眼神去开展教学。

在足球学习中, 女生由于个人力量、耐力等不如男生, 因此对于足球学习兴趣不高, 不愿积极参加, 甚至对足球学习产生强烈的畏惧感。这时, 教师可以在足球教学中面带微笑, 让自己的表情舒缓下来, 对女生进行针对性教学。这样, 才能保证女生在足球学习中真正放松身心, 不会像此前那么紧张。对于男生的学习和训练, 教师也要面带微笑对其进行鼓励, 这样才能保证男生在足球学习中有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但是, 若是男生在足球学习中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 投入程度不够等导致足球训练出现严重失误时, 教师就要保证面部表情及眼神的严肃, 告诉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神态语来感受到教师对其的鞭策。

此外, 在足球教学中, 教师除了要合理运用神态语之外, 还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人的神态语。若是学生的神态比较紧张、严肃, 甚至眉头紧锁, 就说明在学习中存在相应的问题, 教师就要及时辅导学生。

2.3、手势语应用

除了上述两种肢体语言之外, 手势语的应用也比较重要。手势语主要是利用教师的手和手指来传递相应的教学信息, 具有直观、简洁、表现力强的主要特点。在足球教学中, 手势语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广泛, 在讲解传球动作的时候, 学生一般对第一次动作示范的兴趣较高, 但是在教师进行频繁示范之后, 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不耐烦的心理特点。这时, 教师就需要在动作示范的过程中合理应用手势语,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某教师在带球动作示范中, 经常应用手势语来辅助教学。该教师在示范过程中, 手掌向斜下方作动作时, 就表明学生此时应当进行强行突破;手掌向左右方向进行摆动的时候, 就说明学生应当利用假动作来带球突破;手掌合十向前的时候, 学生需要进行穿裆突破。正是由于该教师在足球教学中合理应用了手势语, 才使学生快速掌握了相应的带球技巧, 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好地保证。

2.4、教师如何保证肢体语言在足球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1) 提高认识。

教师若想保证肢体语言在足球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首先就需要提高这方面的认识。 教师应当认识到肢体语言的内在作用及重要价值, 不能在教学中单纯应用口头语言, 以免足球教学存在严重的失衡。足球教师只有对肢体语言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及评价, 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掌握肢体语言, 并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对肢体语言的特点进行合理分析。这样, 肢体语言才会有相对完善的应用环境, 应用效果才能得到具体保证。

(2) 合理选择肢体语言。

足球教师在应用肢体语言的过程中, 有时无法做到合理选择, 导致肢体语言的运用与实际教学存在脱节现象。因此, 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问题, 在足球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确定, 并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去选择合理的肢体语言, 保证所选择的肢体语言与足球教学有紧密联系, 这样才能保证肢体语言的应用效果, 足球教学的质量也能得到切实保障。 此外, 在选择肢体语言的过程中, 教师应保证肢体语言的简明、生动, 避免选择难度较大的肢体语言, 以免学生在足球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看懂肢体语言, 给足球教学带来新的问题与难点。

3、结语

在足球教学中, 很多教师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单纯应用口头语言开展教学, 而没有合理地应用肢体语言。足球教学中的肢体语言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及价值, 足球教师应当认识到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并对其加以积极应用, 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去保证肢体语言的运用效果。这样, 学生才能对足球运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足球教学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而带动足球运动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群.肢体语言在中学足球训练和教学当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S1) .

[2]朱永红.足球教学中肢体语言的分析研究[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15, (07) .

[3]李尚华.现当代足球教学训练探究[J].才智, 2014, (01) .

[4]张洪彬.大学足球教学训练教学方法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13) .

[5]茅鹏.论足球技术训练[J].体育与科学, 2014, (05) .

上一篇:学员营的安全管理工作下一篇:应收款项融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