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休闲

2024-08-01

大学生休闲(精选12篇)

大学生休闲 篇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休闲在人类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甚至成为一种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休闲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个人能否健康发展, 而且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同样, 休闲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质量和方向同样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品德、智能和人格的发展, 因此, 研究分析大学生休闲现状, 加强大学生休闲教育,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休闲观, 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1. 休闲和休闲教育

休闲是一个随时间、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概念, 不同时代背景对休闲的解释有所不同, 不同学科对休闲的理解亦有不同的视角。百度百科中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 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一种生活。从中文字源来看, “休”指人依木, 人在劳动后依靠树木来减低疲乏, 修养精神。“闲”通“娴”, 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的意思。从时间角度来看, “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空余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 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从心理体验层面上, 休闲是“心灵感知上”的自由, 是“驾驭自我的内在力量”, 即休闲是一种观念, 如果一个人感觉到某种东西是休闲, 那么它就是休闲。休闲对于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爱因斯坦曾在对人的从业和休闲现象的研究之后感叹道:“人们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相对于休闲的概念, 不同学者对休闲教育也有着不同的界定。经过查阅文献, 本文认为休闲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 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 依托一些休闲活动, 培养大学生对休闲的认知与技能, 即培养正确的休闲价值观和有效利用休闲的能力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主要任务是传播、普及休闲知识, 培养大学生科学休闲的理念, 规范其休闲行为, 帮助他们选择科学的休闲方式, 使其有效地、科学地、合理地利用休闲时间。其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从容地体验生命的和谐与愉悦, 享受生活的宁静与安适, 并且优雅地展现与塑造自我, 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 大学生休闲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 大学生休闲时间较为充裕, 休闲活动类型多样, 休闲空间不断拓宽, 既有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知识扩充、能力培养、素质拓展活动, 又有满足精神和生理需要的消遣、娱乐活动。当前大学生休闲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 但深入分析, 会发现其中存在不少消极因素。

2.1 大学生休闲意识淡薄。

休闲中“蕴藏着责任与义务、知识与创造、文化与品德、艺术与欣赏、团结与友善、美好与真诚、自助与他助、健身与修心等极其丰富的内涵”。然而, 相当多大学生却没有健康、科学的休闲意识, 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学生休闲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 具有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大学生休闲动机多表现为实用性和工具性, 主动学习, 被动休闲, 认为休闲充其量只不过是作为更好地学习的工具和过渡, 未能理解休闲对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三是休闲方式主要以消磨时间的娱乐活动为主, 如聊天、睡觉、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

2.2 大学生休闲知识和技能相对匮乏, 休闲层次低。

高质量的休闲应该是发展性休闲, 不仅需要科学的规划, 更需要相应的知识、技能作为实现的手段。然而, 在大学生在休闲中却存在心理需求的高层次与实际操作能力低水平的矛盾, 很多学生渴望丰富且有意义的休闲活动, 却苦于休闲知识和技能的匮乏, 在选择休闲活动时将过多的时间用在不需要专业技能的睡觉、聊天、看书、散步等低层次的活动, 无法真正获得心理层面的积极体验, 休闲满意度不高。

2.3 大学生休闲群体化活动少, 个体活动多。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可供大学生选择的休闲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 然而许多大学生为追求安静、私人空间或显示个性, 不愿参与群体活动, 而更倾向于伙伴式或独自一人的休闲活动, 即使参加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中也仅限于和相对较熟的人互动。据北京大学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报告显示, 有超过60%以上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 人际关系障碍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个体长期独立于群体之外, 不仅让个体倍感孤独, 而且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2.4 大学生的休闲道德失范。

休闲的本质是自由的, 而这种自由并不表示绝对的, 而是要受到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大学生休闲道德失范, 是指大学生因休闲价值观的混乱, 休闲道德规范的缺失, 以及现有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或失灵, 而在休闲过程中发生破坏性行为的现象。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 对高消费、高品位的休闲生活盲目崇拜, 在休闲生活上也表现出强烈的个人本位休闲价值意识。具体表现在:一是在休闲选择上不考虑行为后果及他人感受, 更多地从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出发, 不受约束的个人主义休闲生活引发了不少道德问题;二是功利性强, 休闲活动选择一味顺从他人与社会现实需要, 不考虑自身的学生身份;三是盲目消费, 为获得休闲费用不惜欺骗父母、向他人借贷甚至走上违法的道路。

3. 大学生休闲教育优化方式

提高大学生休闲质量, 首要任务就要求学校加强休闲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观, 提高休闲技能, 规范休闲行为;其次家庭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营造和谐的氛围;最后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引导, 发挥主动性。

3.1 学校应加强休闲教育, 提升大学生的休闲意识与技能。

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因此, 学校首先要整合各方休闲教育资源, 构建大学生休闲教育体系, 优化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 营造良好休闲氛围, 让休闲教育真正渗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也要加强休闲活动的组织管理, 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休闲时间, 提高休闲生活质量。

3.1.1 构建大学生休闲教育体系, 优化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

大学生休闲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当前休闲教育目标主要有休闲知识的教育、休闲能力的培养和休闲意识和休闲价值观教育, 休闲教育内容应当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及判断决策能力的。因此, 大学要多设置能够培养大学生能力、满足其社会化要求的选修课程。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管理体制等的限制, 我国目前选修课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课程资源缺乏, 学生选课自由度小, 涉及休闲教育的课程少之又少;二是必修课所占比重过大, 课堂时间过长等。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开发休闲的内容、形式, 首先要坚持并大量开设文化修养方面的选修课, 如音乐、舞蹈、美术欣赏、书法艺术、摄影、礼仪等课程, 培养学生休闲鉴赏力, 强化学生的休闲理念和技能;其次是大力发展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活动深受大学生喜爱, 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载体大力建设休闲体育设施, 开设各类休闲体育项目, 诸如形体、健美、瑜伽、体育舞蹈、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球等项目, 开展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健身锻炼和竞赛活动。最后学校应减轻大学生修读必修课的负担, 加大选修课的比重, 缩短上课时间, 扩充大学生休闲时间。在较早实施休闲教育的发达国家, 一般将休闲教育作为教育过程的参考, 在设置课程时, 适当考虑其作为休闲教育的价值, 把休闲活动本身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手段。这样做既不加重教学的负担, 却能够把休闲教育自然地引申和渗透到教学科目之中。

3.1.2 加强休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休闲生活的具体形式是各种休闲娱乐活动, 参与活动是培养休闲意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只有丰富多彩的活动, 才能使学生真正“活”起来, 处于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 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首先, 学校应该鼓励各种专题社团的发展, 通过专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发展学生的特长, 还可促成不同年级不同水平学生的交往, 拓展交际空间;其次, 学校应积极组织一些社会性活动, 如出国交流、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 锻炼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于学校、院系等组织的休闲活动, 可组织不同层次学生自由地设计各自休闲活动方案, 然后通过组织、评价、修改, 推荐出大家公认的方案, 这样由于学生参与了设计、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参与积极性提高, 活动效果好, 良好的活动氛围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休闲态度, 正确的休闲价值观,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休闲技巧。

3.1.3 营造良好休闲文化氛围。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大学的教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的文化氛围。因此, 高校实施休闲教育, 还应构建气氛浓郁的校园休闲文化, 使休闲教育渗透进教育和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能像游戏那样愉快、自由地学习。“教育本身就其实质只不过是人类多种多样游戏活动中的一种”。在自由、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下, 学生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学习、互动, 实现真正意义的愉快的、创造性的学习。同时注重学习和生活融合, 譬如在教学场所摆放美术作品、植物、观赏鱼类等, 营造温馨休闲的学习氛围;在图书馆设置相应的音乐区、影视区等, 缓解脑力疲劳, 平衡身心健康;开放校园环境, 让校园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等。通过这些措施,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生活的乐趣, 在生活中不断学习, 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 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的健康的休闲价值观及人生观。

3.2 重视家庭环境建设, 提升家长休闲道德水准。

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 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人的本质最早也是在家庭中确立和实现的。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 首先应修己正身, 为子女做出榜样, 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因此, 家长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 一方面, 要明确自己的责任, 强化休闲教育意识, 树立正确的休闲态度, 明白在休闲时间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从事哪些活动是既能发展自我, 又有益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 父母要做好示范, 注意自己的道德细节和形象, 以自己良好的休闲品质和习惯熏陶孩子。其次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一个洋溢着和睦、温馨、慈爱气氛的家庭, 对孩子良好的思想观点、道德品行的形成和巩固有着重要的影响, 也使孩子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因此, 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 家长要发挥家庭教育点点滴滴、持久渗透的特点, 及时发现、捕捉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和闪光点, 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利用休闲时间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另一方面, 要克服对孩子的溺爱, 全面包办心理, 科学引导孩子的休闲生活。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倾向, 培养他们热爱生活, 热爱科学, 关心社会, 关心他人的道德品质,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养成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最后是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为孩子提供开展休闲活动的物资设备, 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指导, 使休闲活动得以落实。但是并不是孩子想要多少钱家长就给多少钱, 这容易形成孩子不劳而获的价值观, 甚至会犯罪。大学生由于都是成人了, 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 家长在提供一定的休闲生活的物资条件的基础上, 也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 如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来获得休闲消费。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更好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也使孩子品尝到工作的艰辛, 端正自己的休闲生活价值观。

3.3 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引导能力。

“没有自我的教育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教育的过程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过程。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要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育最终要通过受教育者本身的自我教育来完成。休闲的本质具有自由性, 休闲教育也具有相应的适度性, 所以在实施休闲教育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受教育者的自我体验, 促进主体在休闲中的自我决断意识和决断能力的提高。作为高知识群体, 大学生完全可以自觉了解关于休闲方面的各种知识, 自觉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休闲技能和发展休闲爱好。大学生要结合自己兴趣、爱好、价值观等, 进行合理引导, 自主地安排活动内容, 做自己的主人, 建立属于自己的休闲生活方式, 在主动参与、实践、探索中自我调控, 通过自我休闲引导能力的提高, 减少对“他育”的依赖, 使休闲生活引导的效果落到实处。

总之, 只有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 学校、家庭、自我教育三位合一的休闲教育体系, 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稳定的休闲价值观, 促进专业教育与休闲教育的融合, 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 实现个体全面自由的发展, 也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文明的和谐进步。

摘要:大学生休闲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着大学生品德、智能和人格的发展。当前大学生休闲存在诸多问题, 如休闲意识淡薄, 休闲知识和技能匮乏, 休闲道德失范等。本文通过研究当前大学生休闲现状及存在问题, 提出一系列加强休闲教育的方式,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观, 提高休闲技能。

关键词:大学生休闲,休闲教育,家庭,自我引导

参考文献

[1]甘露.大学生闲暇生活研究———以河南高校为例[D].河南:河南大学, 2011.

[2]钱结海.大学生休闲道德失范成因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3 (11) :112-115.

[3]毛玲.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哲学思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0 (6) :105-108.

[4]钟霞.大学生休闲生活及其优化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 2007.

[5]沈馨莉.大学生休闲生活研究———基于7名大学生的深度访谈分析[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08.

大学生休闲 篇2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随着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逐渐增多,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时间安排与利用方面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而大学生健康、高雅、有益的休闲, 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 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群体的休闲选择和价值取向。休闲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从而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对社会的态度, 反映出其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因此我们对此展开了调查。

(二)研究目的: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大学生如何利用课余时间以及他们对课余休闲生活所持的态度和阻碍学生选择休闲方式的因素有哪些,为解决大学生休闲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同学们选择更好的休闲生活提供一个依据。

(三)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

问卷分别设计了性别、年纪、主要的休闲方式、休闲活动的目的、休闲活动的影响因素、休闲活动对自己的影响因素、休闲娱乐的频率、觉得自己的课余时间是否足够等问题。2.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大学生

(2)问卷发放和回收过程。问卷通过互联网发放及回收。

(3)研究方法。课题问卷统计方式采取数据与总调查人数百分比的方式,以及分类统计方式。

二、关于大学生休闲方式的概述

对于休闲这个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一般认为休闲是人们摆脱生产劳动后的自由时间和自由活动,从语义上讲,汉语中的休闲包含两层含义:休,停止劳动,休假,休息;闲,闲适,悠闲的状态。

大学生休闲活动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求学时期,在闲暇时间里所从事的除了完成作业、个人事务及满足生理需求的各种活动。我们对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休闲行为总体特征表现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从众性与时尚性(这一点在女性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学生休闲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延伸性学习活动

学习专业性知识,阅读课外书籍,进行科学实验,参加辅导班与培训班、选修课、学术专题讲座、座谈会、研讨会、参观艺术展及博物馆等。部分大学生继续从事与专业学习有关的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文化素质,提升未来就业的竞争力。2社会实践活动

家政服务、勤工俭学、公益活动、公司兼职等。这类活动已经不再仅仅是家庭困难的学生所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通过此种活动,熟悉社会、追求独立、拓展能力,为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基础。3娱乐休养活动

户外漫步、逛公园、旅游、野炊、跳舞、唱卡拉OK、观赏影视等。在闲适与轻松中,大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与舒展,人际关系更加融洽,陶冶情操。4体育健身活动

球类活动、舞蹈、体操、武术、气功、滑翔、冲浪、蹦极与美容等。体育休闲与大学生的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个性相吻合,受到普遍青睐。在体育休闲活动中,大学生能够展现活力,结交朋友,强身健体,平衡心态,回归自然。

5社团活动

由各种大学生社团组织,主要有文化、运动、科技、艺术和社会交往等活动。这类活动能够提供一种有益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大学生潜能,让大学生自由意志得到发挥,不断超越自我。6消极活动

睡觉、侃大山、打牌、逛街、沉迷网络、看黄碟、酗酒、放纵自我、甚至违法犯罪等。这部分学生对休闲时间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跟着感觉走,从事休闲活动只是为了消磨过多的闲暇时间与过剩的精力。

不同的休闲方式有着不同的结果。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能量的储存和释放,它包括对智能、体能的调节和生理、心理机能的锻炼。相反,不科学,不合理的休闲方式,则会影响自身的学业和加重身体负担,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倡导健康积极的休闲方式。大学生的休闲方式,精彩纷呈,现代大学生热衷于上网,看书,听音乐,看电影或电视等室内活动亦或是旅游等户外活动。

休闲活动的有多种,如何进行休闲活动,也是当代大学生当前面临的问题。合理规划休闲活动,需要大学生充分认识休闲。

三、大学生课余时间休闲方式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2份,其中男生57份,女生95份。

休闲类型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休闲活动的内容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中男生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有看书,上网玩游戏,浏览新闻,体育运动,听音乐,看电影。女生中比重较大的有看书,听音乐,看电影,逛街购物,上网浏览新闻。相比而言,女生更倾向于娱乐消遣。

现今,网络休闲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随着网络遍布全球世界的同时,与其相关的活动方式越来越占据学生的休闲时间,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等等,渐渐成为大多数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项休闲娱乐方式。有的甚至沉溺于其中。相比而言,女生上网更多的是网络社交,各种聊天,而男生更多的是网络游戏。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网所占比重相当大,说明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上网方面。在“一般情况下,您上网时都做些什么?”的问题中52%的人看电影,听音乐,28%的人浏览新闻,通过网络学习,12.0%的人玩游戏,8%的人聊天。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能够比较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当然也有一些同学是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

影响休闲活动的因素

在“您觉得是什么因素影响你选择休闲?(多选)”的问题中,60﹪的人认为制约休闲的因素是经济因素,80﹪的人认为与个人兴趣爱好有关,60﹪的人认为与时间有关,56﹪的人认为与交通便利程度有关,56﹪的人觉得与休闲地点环境与设施质量有关,还有40﹪的人认为与安全情况有关,以及15%的人认为与网络传媒有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休闲质量的高低直接受经济因素,个人因素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休闲活动的高消费性和独立性。这也说明了大学生选择休闲活动方式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和经济状况,这样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达到休闲目的。

休闲娱乐经费

大学生还属于消费者,还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父母。因此生活费没有很大的结余,从而在娱乐活动方面所花的钱并不是很多。在“您每月娱乐的消费大概是多少?”的问题中,64%的人每月娱乐消费在101~300元之间,24%的人每月娱乐消费在100元以下。12%的人每月娱乐消费在301~500元之间,高于500的人所占比例较小。

休闲效果

休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工作以外参加的一些自己感兴趣且能够放松身心的活动。那么在休闲过后,大学生生活都得到了怎样的改善呢?调查显示,48﹪的人身心得到了放松,44﹪的人增加了自己的见识,敢于在人前表现自己,8%的人增进了与同学间的情谊,至于认为休闲对之没有影响,或者认为休闲花费过多时间,影响正常学习的比例较少。这说明了,适当的休闲娱乐是必须的。

四、当代大学生休闲状况的特点分析

经过以上多大学生休闲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休闲状况是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休闲时间充裕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业负担减轻了,闲暇时间也多了,视野也变宽了,校园生活也更丰富多了。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体现了休闲时间充裕这一特点。每天有3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各种不同方式休闲娱乐活动。

2、休闲取向多样化

大学生的休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追求物质上的,又有追求精神上层面上的愉悦。主要休闲活动有:逛街,勤工俭学,聊天社交,看书,听音乐,看电影,体育活动,旅游,上网,网络游戏,打牌等娱乐游戏,闲聊,唱K泡吧以及其他活动。

3、大学生的休闲质量偏低

虽然大学生都热衷于休闲,对自己的休闲生活有高的追求,但是限于经济,学校氛围,校内外设施,学业负担,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休闲娱乐状况有待改善。

4、消费观较成熟

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家庭条件的不同,能够用于休闲娱乐的开销也不同。但是大部分人的开销都较合理,有了比较成熟的消费观。虽然如此,因为上大学后可支配自由时间和金钱的增多,也有不少人人娱乐花费很大,并不合理。

5.休闲自觉性差——上网,看电影成了大学生休闲的代名词

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自觉主动地考虑过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对休闲花费的状况也没有充分考虑,这也是现在大学生心智不成熟、责任心不强的表现之一。很多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花在网络上,上网玩游戏,聊Q,对他们来说已经轻车熟路。很多大学生常出没于网吧,通宵达旦,甚至一呆就是好几天。他们晚上在网吧游戏大战,白天回宿舍倒头就睡,上课考试已经离他们很远。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既耗费了财力,又耗费了精力,同时也影响了学业。

大学生休闲生活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3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通过对阜阳师范学院学生休闲时间、休闲活动、休闲观念、休闲满意度等方面的分析,探索地方院校大学生休闲生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教育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休闲现状休闲教育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休闲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特征之一,成为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与每个人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的领域,同样,闲暇时间的增多也成为社会进步的标志。马克思曾高度评价闲暇时间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他指出“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对于大学生来说,休闲是指完成学校课程计划以外,由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决定的全部课余活动。所谓休闲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价值观,掌握一定的休闲知识和技能,使休闲时间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增强大学生在休闲过程中自觉、自促的能力,帮助学生决定闲暇在大学生活中的地位,增进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建立个人需求、价值、技能与休闲的关系,并体会休闲经验,协助大学生评价休闲行为与大学生活目标关系的过程。

为了更加清楚、全面了解当前大学生休闲状况,本课题组以调查问卷形式在阜阳师范学院全日制本科学生中调查,该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第二部分为学生休闲态度与满意度现状调查,第三部分为休闲教育现状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52份,有效回收率94%。具体做法是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结合学校专业类型选定了调研单位,按文科、理工科专业综合考虑随机抽取院系,然后在抽中的院系中按年级、性别随机抽取学生,最后将全部有效问卷进行编码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特点

表1调查对象分布情况信息表

性别分布专业分布年级分布

分布

情况男女文科理科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人数304446538212166318162104

百分比40.659.471.828.222.142.321.514.1

总数750

(二)大学生休闲态度

1.对休闲重要性的认识

休闲态度是指客观存在的休闲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休闲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认为休闲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和较重要的分别占43.0%和46.7%,认为不重要和很不重要占的比例很小,分别是3.9%和1.0%,认为一般化的占5.5%。由此可见,休闲在当代大学生的业余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们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仍把参加体育健身娱乐活动视为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

2.休闲促进要素

促进和推动大学生休闲活动的主要因素中,有自由支配时间63%排在首位,其次是有自由支配金钱55%和兴趣50%。同学的因素占28%,仅有3%的学生考虑到“利于就业”。在回收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周一到周五每天休闲活动的场所主要选择在宿舍,选择的人数占46%,选择在网吧休闲的占比重的23%,选择人数最少的是选择在学校运动场占比重的12%。由此说明学生每天还是有一定的休闲时间,时间不固定的也多,而且学生选择在运动场进行休闲活动的占比重最少,学生休闲选择的场所和休闲的方式有很大联系,所以应该在不同的时间段提供不同的休闲场所和健康的休闲方式,以方便学生的多种需要,而且要宣传更多的健康休闲的理念。在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方便的可行性也是推动休闲的一个重要因素。

3.休闲阻碍因素

阻碍大学生休闲的主要因素中,“缺钱”以69%占首位,“没时间”占62%,“缺同伴”占18%,“没场所”16%,其它因素,例如兴趣、交通、器材、培训教育等因素都不超过15%,不成为阻碍的主要因素。休闲费用对于还没有经济自理能力的学生来说,约有41%的学生每月休闲活动费用为50—100元,约有24%的学生每月休闲活动费用为100—200元,约有4%的学生每月休闲活动费用为300元以上。学生的消费水平不同,学生的休闲观念不同,也决定了学生运用到消费在休闲上的水平也不同。

(三)大学生休闲活动及休闲满意度

1.休闲活动参与情况

生活态度的消极或积极与否,也影响到大学生对休闲活动的选择,问卷中大学生在休闲时间参与主要活动的选择上选择最多的是娱乐爱好活动占比重的45%,选择专业知识学习的占8%,选择体育健身的占18%,选择社会实践活动的占14%,选择社会交往活动的占21%,选择上网或电子游戏的占25%。可见,学生对休闲活动的选择存在着误区,有可以引导的空间。

2.大学生休闲生活满意度分析

大学生对自己休闲生活的价值体验中,“丰富实践经验,结识朋友”占26%,“拓宽知识视野”占25%,“发展兴趣爱好”占22.5%,“帮助专业学习”仅占7%,由此表明当前大学生的休闲生活不再以学习为中心,而是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在调查中发现有2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休闲生活是“杀时间”,这说明有部分同学的休闲生活价值不高甚至根本没有价值可谈,消极休闲心理偏重,生活缺乏理性和目标。对大学生休闲生活丰富度的调查显示:非常丰富占4%,丰富占24.2%,一般占50.6%,不太丰富占13.8%,很单调占7.4%。可见我校学生的休闲生活处于中等地位,但是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反映学校应组织更多的文体活动,增加相应的休闲设施,以满足学生的休闲需求,同时,学校也应加大休闲教育培训的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休闲活动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大学生休闲满意度调查显示:丰富满意占5.6%,满意占26.4%,一般占51.7%,不太满意占12.4%,非常不满意占3.9%。可见我校学生对休闲生活总体满意度处于一个中等位置,只有小部分学生感到非常满意,仍有部分学生感觉有待进一步提高。

3.大学生休闲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休闲教育理念缺乏

休闲教育理念是高校顺利实施休闲教育的基本前提和保证。随着大学生休闲时间的日渐增多,高校能否树立休闲教育理念,将休闲教育纳人教育体系当中,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调查表明,一些高校在休闲教育理念方面是缺失的。在本次调查中,有71.5%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对大学生的休闲生活态度“重视不够”或“不重视”,认为学校比较重视大学生休闲生活的仅占3.8%,54.6%的受访学生反映学校没有或没听说有实施“休闲教育”的计划。

(2)休闲教育形式单一

灵活多样的休閑教育形式是高校卓有成效地对学生进行休闲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调查发现,当前高校休闲教育的形式主要以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校内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为主。这些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大学生的休闲生活,但学生的满意度并不高。学校、学院或社团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组织活动,但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却不愿意参加或偶尔参加,究其原因,一是收获不大;二是内容不够丰富。可见,高校休闲活动开展得不够丰富,部分活动偏离了大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影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休闲教育资源不足

休闲教育资源是维系休闲教育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称。作为支撑休闲教育活动运转和发展的保障体系,休闲教育资源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教育资源配置和利用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休闲教育发展的规模大小、速度快慢与学生对休闲教育需求的满意程度高低。然而调查发现,当前高校的休闲教育资源普遍存在不足的情况。如有41%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场)等文体活动场以所及体闲场所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有61%的被调查者“很少去”或“从没去过”;“偶尔去”的占15%。可见,在高校休闲教育的硬环境方面,休闲教育资源是不足的。

三、对策与建议

(一)观念先导:树立正确的休闲教育理念

休闲教育理念是对“休闲教育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高校实施休闲教育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大学生认识到休闲的价值,并使其具有对休闲行为做出价值判断、选择和评价的能力;二是引导大学生有价值地度过休闲时光。高校只有首先树立正确的休闲教育理念,才能将这种理念渗透到教育实践活动中。高校休闲教育理念的确立,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休闲价值观念。

(二)方式创新:丰富休闲活动形式,鼓励个性发展

发挥各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和吸引力,努力丰富和不断创新休闲活动形式,尤其是青年人喜爱的动态型休闲,例如运动和各种社交。但是调查中显示,当前许多大学生忽视运动休闲。学校应该提供各种条件,鼓励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展现青春活力,融入人际交往。另外,我国大学的社交活动少,而且不够正式。国外大学常常有典礼、晚会等正式的社交场合,大学生通过参与,培养社会交往的礼仪,形成高雅文明的行为习惯,拓展社交圈,塑造个人魅力。

(三)硬件保证:完善休闲文化设施,增加休闲场所

大学尽量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基地,充足的自习室、运动场,有优质服务的图书馆、机房,开放的科学馆等,营造大学浓厚的学术、艺术氛围和高雅的休闲环境,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建立联谊社区等增加休闲场所,完善休闲的硬件设施。如此才能有效的提高大学生休闲质量和休闲满意度。

★基金项目:阜阳师范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大学生休闲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0DJSZ04)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马慧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美]杰弗瑞•戈比,康筝译.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赵立允.大学生休闲的现状、问题及应对[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126-127.

[4]于昆.大學生闲暇教育状况调查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2):87-90.

大学生休闲活动现状和影响因素 篇4

关键词:休闲活动,大学生,现状,影响因素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工作和学习的高压力, 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常的休闲活动也随之改变, 尤其是网络族——现代大学生, 其休闲活动较多的被上网给取代。休闲活动的参与对大学生的身心体能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休闲体育与生活方式的改善也有着一定的关系[3]。休闲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人们身体与心理健康的生活方式, 能增强人社会适应能力, 对同学们的自身发展有促进作用。而随着休闲体育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其相关产业也随之发展, 包括体育用品业、体育服务业、健身娱乐业、自然生态业等, 可以促进一个省GDP的发展[4]。该研究拟对湖州师范学院大学生的休闲活动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湖州师范学院的在校学生156名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61例, 女95例;生源地来自城镇的47例, 城市的42例, 农村的67例。学生纳入标准: (1) 均为在校学生, 无重大身体身体疾病, 无活动障碍; (2) 自愿接受问卷调查。

1.2 方法

(1) 调查方法。采用随机便利抽样, 问卷调查法。研究者说明研究目的并提出相关问题, 调查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回答并填写问卷。 (2) 研究工具。采用问卷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家乡;第二部分为《护理结局分类》的健康知识和行为领域 (IV) 中健康行为类别 (Q) 的参与休闲活动结局指标表[2], 具体包含11项指标, 采用五级评分制 (“1”表示从未, “2”表示极少, “3”表示有时, “4”表示经常, “5”表示始终) , 分别从参与休闲活动类型的选择、感受、结局等方面对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情况进行科学定量评价。

1.3 数据处理

数据录入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参与休闲活动情况

见表1, 总体得分5分, 所以条目得分均在2.5分之上, 超高中等水平, 其中参与需要低体力消耗的休闲活动、选择感兴趣的休闲活动、表达对休闲活动的满意、休闲活动后感觉放松、从休闲活动中得到享受、选择自己的休闲活动。确定娱乐的选择这几个项目在3分之上, 即达到中等水平及以上, 但无达到最佳4分和5分的条目。

2.2 不同生源地、性别学生的休闲活动结局差异性比较

见表2。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休闲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0.008) , 得分比较可见农村>城市>城镇。而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0.406) , 但是男生的得分略高于女生。

3 讨论

(1) 对调查人群参与休闲活动情况的分析。根据调查结果表明调查者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总体情况较好。其中选择感兴趣的休闲活动项目得分最理想, 说明兴趣是调动积极性最好的催化剂, 所以人们能主动地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休闲体育活动, 并且把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休闲活动作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任务, 能较好地享受休闲体育活动以及感受活动后的放松。可是人都会有惰性, 因此相比高消耗的体育活动, 大学生们更愿意选择低消耗的休闲活动, 这样既能得到运动的满足感, 又不会感觉到十分疲惫。另一方面现在大学生多热衷于游戏, 看电视剧等静息活动而导致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会更少, 虽然目前调查结果显示休闲体育活动情况不错, 但距最理想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且目前大学生总体体能素质情况一般。

(2) 出身地域差异性、性别对于同学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情况的影响分析。表二结果表明农村地区出身的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最积极, 其次是城市, 而相对来说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最少的是城镇地区出身的同学们。分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农村长大的人们需要做一些体力活动, 本身对体育活动比较感兴趣;城市的学生很少干体力活, 但他们会从事系列健身活动;而城镇的学生既无较多体力劳动, 也无足够的健身机会, 从而导致他们是休闲体育活动参与度最低的人群。另外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对休闲体育活动的参与度高于女生, 这应该与男生精力充沛, 喜欢运动有关。

4 结语

(1) 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 加大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改革, 注意给予学生们充裕的休闲活动时间, 尽量从客观条件上满足学生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要求。

(2) 加强对休闲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 加强人们对休闲体育活动的认识, 了解参与休闲体育活动, 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必要性。将科学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观念深入城镇农村, 带动全国掀起运动风潮, 提高国民素质。

(3) 多宣传及开辟一些新的运动方式, 利用学生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来促进大家参与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 改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原, 刘柳.中国大学生体质状况堪忧[N].人民政协报, 2014-04-14.

[2]吴袁剑云.护理结局分类和标准化护理语言[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11) :79-80.

[3]周雪.浅析休闲体育与生活方式的改善[J].商情, 2015 (6) :372-373.

论大学生课余休闲方式的调查 篇5

青春、活力、梦想与学习是大学生活中的美好旋律!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营造一个向上、活跃与充实的气氛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发展。然而如何处理学习生活中的矛盾,需要选择正确的休闲方式,合理安排时间。故此,在李红芳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八人开展了有关大学生课余休闲方式的调查。

这是我第一次做问卷调查,刚开始也感到很新鲜,但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可以说感受很深。从选题、确定问题、查找文献、设计发放收集问卷到数据统计汇总,最后撰写报告。一张小小的问卷,一沓薄薄的报告,不知蕴含了我们多少汗水。

首先我们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多方面了解到大学生课余生活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故我们一致决定设立此问题为我们小组的主题。随后部分成员开始搜集资料,由于第一次做调查问卷,不知从何下手,故问卷做的很艰难。经过成员的多方面努力,终于出来一份不算很完美的问卷。继而我们又面临了一个难题:关于问卷的发放与收集。由于大二开始就不上晚自习,这给我们小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思索良久,决定改变模式,在水月广场进行随机发放。在发放中亦是步履维艰,很多同学拒绝填表,我们的小组成员受尽冷落但依旧坚持不懈,最后把大部分问卷都收集起来。拿到问卷,我顿时感到的我数据统计分析的困难。问卷中又部分漏答,部分字迹模糊,部分答非所问,甚至还有空问卷夹在其中。我与成员咬了咬牙,开始进行一份份过滤。终于整理出了150分有效问卷。但然后我们又不知该如何工作了。迅速查找资料,即数据分析需要分成不同的角度纵向与横向。既要研究数据的集中程度(即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又要研究数据的离散程度(全距,标准差与方差等)。由于此次调查较为简单,我们仅仅统计了各个选项的百分比和从年级与性别两方面进行统计。我和成员分别写下了自己所统计的数据资料,进行对照是否有错误并进行修稿整合。终于,在我们的不专业的统计下,一份辛勤与智慧的结晶——数据分析结果出来了。由于对调查的不了解,未曾撰写报告。

整个关于大学生课余休闲方式的调查接近尾声,让我深刻的认识了“没有时间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我所担当的数据统计中,本想把所统计出来的数据绘成图表,却突然发现自己缺乏这方面能力,只能告罄。在数据分析中,发现很多数据都有些问题,因为填表人的不重视,胡乱填,这极大地增大了我统计数据的困难,对于大片雷同的数据亦让我极为头疼。还有统计出来的数据的小数问题,要么是极小或极大。这一次的数据统计出了许多问题,此次或许我以逃避来解决,但下次我相信我一定能做的更好,学到更多。

关于此次调查,学到了许多,总结有以下三点:

1.团体的力量是伟大的,在后期的数据统计极为需要团队合作。

2.此次调查,我们学会了调查问卷的意义与实施方法。

3.俗话说:多做多错。只有去做了,才能发现问题,才会有所收获。

这样的学习经历在课堂上是难以经历的,相信经过这一次,我会对调查方法有大量体会。为以后的调查造就了极大地益处。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

社会121

毕小冬

大学生休闲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运动休闲 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05-01

随着世界文明的进步,总体物质水平的提升,运动休闲文化已在全世界得到了传播与普及,也日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与焦点,它的兴起与传播不仅体现了社会高度发展对其的推动意义,并且运动休闲文化带动的文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产业化的运行等也反过来与其它文化一起推动着世界文化的高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分析我国大学生运动休闲文化的发展现状,探析我国大学生运动休闲的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或大学校园是我国社会运动休闲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良好载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西方的运动休闲文化也逐渐渗入了我国的文化体系。如何发展运动休闲文化,加快运动休闲文化活动前进的步伐,因此也成为了我国学者关注的课题。到目前为止,运动休闲文化已渗入了我国各行各业,遍及了我国的不同群体,不同场所,其中有关大学生运动休闲生活,大学校园运动休闲文化的发展就受到了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十年来,有关大学生或大学校园的运动休闲研究已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并为我国社会的运动休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承接与载体作用。

二、大学生或大学校园运动休闲文化的兴起既与社会休闲文化快速发展分不开,同时也是由其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

我国著名社会体育学专家卢元镇教授把运动休闲称之为游戏。特别是当这种游戏出现在校园时,可以使学生怀着一种人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并能够在自我的意愿下参与各种与运动有关的活动,这样既不要受限于体育教学的严格规定,也不必去追求某种运动成绩,甚至是在休闲活动中还能强身祛病,从而使身心得到放松,获得愉悦感和享受。在经过梳理相关文献后可以看出:大学生运动休闲既是反映出大学生对运动生活需要的内心欲求和对运动生活特征认知的价值观,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在运动休闲时所采用的手段、方式与运动休闲活动的时、空感。因此,大学生或大学校园运动休闲文化的兴起是在社会休闲文化与其自身的特征、性质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

三、传统运动休闲活动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休闲需求,开发新型运动休闲内容日渐成为大学生运动休闲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

研究认为,在现代社会环境里,大学生已不再愿把自己局限于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里,而是把运动休闲视野投向更为广阔的每个社会角落,故一些传统校园运动休闲内容已无法满足休闲的需求,如何更好地拓展新兴的,更有价值,与国际社会接轨的运动休闲内容则成为了学者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开发本土运动休闲项目?如何引进适合我国大学生运动休闲文化活动内容?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尽管从相关研究来看,我国大学生的运动休闲活动已超出了大学校园的范围,并走向了城市广场,甚至是大自然,如,攀岩、登山、冲浪、蹦极探险、野营等等运动休闲活动,这一方面表现出大学生在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满足了他们寻求刺激与富于冒险的心理需求,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这种放任自由的文化活动开展必对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开发新兴的校园休闲内容研究也将迫在眉睫。

四、社会生活环境、经济水平等依然是影响我国大学生运动休闲活动参与的主要因素

从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来看,尽管我国校园运动休闲文化活动的开展与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步,但并未达到最好效能。我国至少还有百分之五十的大学生未参与到运动休闲活动之中。李波等认为,在我国校园运动休闲活动的人口参与现状主要与社会环境及经济因素有关,同时社会教育与宣传的力度不到位也存在一定的关系。研究认为,之所以经济因素是制约我国大学生参加与运动休闲的参与,是因为对有些大学生而言,在家庭保证其生活必需的开支外,并无雄厚的经济基础去提供大学生参与一些运动休闲活动。另还有研究认为,现代大学生学习任务重,特别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学习任务重,从而使得部分学生没有时间过多地参与运动休闲活动,同时,也有的学生认为,运动活动的参与主要是健身,而一周两次体育课完全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过多地花费时间在运动休闲上是一种时间的浪费。

五、开发新兴运动休闲项目、加强运动休闲管理,破解运动休闲经费困境等将是我大学生运动休闲文化活动研究的主要方向

综合相关献研究成果,目前我国大学生运动休闲文化活动研究在学生运动休闲需求、意识、兴趣及我国大学生在不同运动休闲中所采用的手段、方式、时间等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多,尽管通过这些研究有利于了解我国大学生的不周运动休闲需求,但在各种研究内容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特别是关于如何加强社会、学校及家庭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我国大学生运动休闲参与的人口的相关成果较少;其次,在关于对影响我国大学生运动休闲的因素分析不够到位,实践研究相对较少;其次,从相关研究来看,如何开发新兴有运动休闲项目也将是我国大学生运动休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只有不断地出现新兴内容,才可能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的激情与兴趣。而伴随着新兴项目的出现,只有在科学、安全、有效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方式下进行,才符合运动休闲文化活动发展的初衷,而要做到这些解决经费的来源也将是未来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苗秀丽.运动休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1):39-41.

[2]苏斌 刘伟.大学生运动休闲文化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3):33-34.

[3]潘兰芳 徐标 张得胜.大学生运动休闲消费现状的调研[J].辽宁体育科技,2008,30(2):7-13.

[4]李波 徐本力.中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休闲的现状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1):24-28.

[5]程毅.略论大学生运动休闲及其拓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1):61-65.

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休闲体育 篇7

关键词:休闲体育,大学生,身心健康

21世纪是休闲世纪, 人类正步入休闲社会。休闲也是一种资源, 一种财富, 亦如美国学者勃伦所言:“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 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当代大学生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学习手段现代化, 将有更多可自由利用和支配的闲暇时间, 在闲暇时间里, 开展健身有益的休闲体育活动, 这对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时间,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休闲体育的概念

体育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活动。它以特有的价值魅力, 吸引着更多的人群参加, 丰富充实人们的闲暇文化活动。休闲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种文化, 一种精神, 甚至是超越精神的一种生活方式。所谓的休闲体育, 并非一种新的体育形式。它是从余暇的时间、娱乐性、健身性以及休闲体育的活动内容、方法手段和活动状态 (主要是精神状态) 上进行界定的, 是指人们可自由支配时间内, 自主选择自己爱好的身体练习和运动项目, 为达到愉悦身心、修身养性, 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休闲体育的功能

(一) 具有满足人类高质量生活需要的自我实现功能

休闲体育是人的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的本性的充分展现。它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体性, 即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的、可以直接用于发展个人非直接生存目的诸种潜在本质力量的时间里, 人们能够迷恋于自己心爱的体育活动、娱乐活动或发展创造力, 完成从兴趣到志趣再到志向的飞跃, 并在运动中寻求人生的乐趣。另外, 休闲体育有利于改变刻板单调的生活节奏, 改变违背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 具有丰富生活、服务社会的文化功能

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 休闲体育则具有文化韵味。休闲体育可满足人们对娱乐性、消遣性精神生活的需求, 可满足对美的需求, 可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休闲体育为人们在日益增多的余暇时间, 选择和安排休闲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与方式, 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体育可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增进文化知识, 增强审美意识, 全面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对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 具有强身健体、构筑终身体育坚实依托的健身功能

“生命在于运动”的观念, 已普遍为人们接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家务劳动中的体力支出, 均已降到最低点。营养过剩和运动不足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肥胖症“现代文明病”正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病症。人们开始重视体育运动的功能, 在余暇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休闲活动, 以祢补或消除缺乏运动所带来的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而休闲体育的内容繁多, 方式丰富, 无需高规格场地、器材, 也无严格的技术要求, 可自娱自乐, 也可群体参与。在休闲体育的氛围中, 既无身份地位之分, 亦无职业、性别和年龄之别, 每人都可从中获得乐趣, 最大限度拓展生命的视野, 使人们彻底摆脱以工作为中心的单调生活, 真实感到生活的意义、价值, 享受生活情趣, 从而为终身体育的普及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具有愉悦身心的功能

休闲体育项目极为丰富, 具有挑战性、冒险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表现性等特性, 使人们在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中, 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在表现自身的能力、施展个人才能的同时, 获得身心的满足和愉悦。

(五) 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教育功能

休闲体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活动, 还是一种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教育过程。它包括学习运动技术、发展体能、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增强自信心、培养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等。同时, 休闲体育还具有很好的德育功能, 在参与的过程中可汲取相关的学科知识, 使身心得到充分的自由均衡发展, 完善自我, 教会人们做人、求善、养德的道理, 培养人们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及合作精神。

三、休闲体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 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的指标。不良情绪是导致生活和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休闲体育活动直接给人带来愉悦, 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 从而调控人的情绪, 改善心理健康。大学生常因学习的压力、同学间的竞争、人际关系的复杂以及对未来前程的担忧而持续产生紧张、焦虑和不安, 使大学生身心劳累, 身体功能失调, 损伤健康, 从而影响学习与工作。所以, 大学生经常参加业余休闲体育活动, 可在良好的运动环境中做轻松的健身活动, 进行广泛的人际交往, 从而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情绪、放松情绪、调节心态、增进健康的作用。随着健康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需要人们熟悉几种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 作为健身娱乐的手段, 并能坚持下去;大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定运动技能和方式, 在余暇时间经常参加休闲体育活动, 对于保持健康、调节情绪十分重要。它将对大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养成终身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 保持健康的心态发挥主要作用。

(二) 增进身体健康

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 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健康是事业之母, 健全的精神高于健全的身体。”[3]大学生自入大学始, 除应付正常的相对固定的课堂学习外, 还需抽出时间, 忙于各种“考证”“过级”考试, 而将毕业的学生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面试和应聘。大学生学习任务紧张繁重, 压力大, 竞争激烈, 而身体运动又不足, 如无相应的调节机制, 长期保持紧张状态, 学生易出现身体机能下降, 从而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 以及身体的各种疾病的产生。而消除和杜绝这种现象的关键因素, 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有益于健康的体育健身、娱乐和休闲体育活动, 这样既可调节业余生活, 激发运动情绪和锻炼热情, 又可使紧张学习后疲劳的身体和精神得到恢复, 以更加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 同时也能达到增强体质、体格健壮, 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三) 促进心理健康

大学生正处在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 缺少社会生活磨练,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因此, 在处理学习、社交、恋爱、友谊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等人生复杂问题时, 缺乏综合权衡能力, 不能理智地驾驭感情, 常引起心理矛盾的激烈冲突, 造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失调和不平衡, 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甚至精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 当今世界, 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青年人死亡原因当中, 在自杀的青年人中, 大学生高于一般社会青年, 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 研究生高于本科生。北京、江苏、江西、山东、广东、上海等省市的一些高校,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跟踪调查发现, 大学生中有抑郁、焦虑、社会恐惧、自卑、过分依赖、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的人数高于社会青年。这说明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由心理问题造成大学生犯罪也日益严重。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占高校人数1.26%, 且每年犯罪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据北京16所大学联合调查表明, 大学生因心理障碍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总休学人数37.9%和64.4%。

据上述调查显示, 因紧张的大学学习生活, 加上业余活动单调和身体运动不足, 或受毕业后择业等社会因素影响, 有部分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心态不够稳定, 存在不同的心理失衡。这些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和各种困难, 就难以承受。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需要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加强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其中积极组织和倡导大学生在余暇时间积极参加运动,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 自由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休闲体育活动, 是十分有益的。在休闲体育活动过程中, 体育教师在心理方面和体育技术、技能及理论知识方面加以指导, 使学生在参加休闲体育活动过程中, 能最大限度满足其个人心愿。休闲体育最大特点是体育活动的自由度大, 运动项目的娱乐程度和游戏性强、趣味性高。这种运动可舒缓心理压力, 松弛身心, 使情感得以宣泄。大学生通过参加休闲体育活动, 又可转移学生的心理郁闷和心理冲动, 保持良好的心态环境, 使其个性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 有助于促进个性的发展

休闲体育活动可促进个性发展, 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个性的发展无论发展的内容还是发展的形式, 主要取决于活动。只有在现有的生活条件下和环境中积极活动, 个性才能得到协调、充分地发展。休闲体育活动以其特有的方式为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与可能。在进行此类活动时, 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的活动时间、地点、内容以及方式。休闲体育活动环境的广阔性、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方式的灵活性, 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自主的选择机会, 从而可使学生充分发挥才能, 并体验到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的乐趣。同时, 还可培养其自主独立性以及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精神、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团结合作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四、休闲体育对大学生生活方式有积极影响

美国史学家福勒斯说:“一个人选择自己的休闲方式, 也就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的休闲方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的变化, 也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大学生而言, 休闲方式有其自身特点, 读书学习有紧张的休闲, 运动锻炼有积极的休闲, 娱乐休息有高雅的休闲。相比之下, 动态性的休闲活动, 对其生活方式起着最直接、最积极的冲击作用, 强调人在动态的过程中, 体验自我价值和自我超越, 适应了大学生各年龄阶段的需求。

(一) 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最佳选择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往往易受到就业压力、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使其休闲时段容易在盲目、自流的消极的生活方式中度过, 如上网、赌博、逛街、看电视等。而休闲体育活动则恰好能满足大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学生的运动激情, 突破对正式运动比赛的心理障碍, 改变过去被动但又渴望表现的心态, 使休闲体育活动真正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促进其自我价值的体现, 最终成为持久稳定的终身运动观。

(二) 可增进大学生与自然界和社会的交流

随着信息时代的推进, 现代化生活疏远了人与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大学生步入工作后, 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几乎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质量, 很快就退出了体育人群的圈子。在高校中开展的休闲体育就成为休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使人学会了生活, 更应使人学会休闲, 提高生活质量。阳光、空气、水是自然界赋予人的天然资源, 休闲体育能让大学生释放本能的野性, 摆脱传统体育的异化, 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体验阳光的沐浴和风雨的洗礼, 寻找生命的本源。同时还能对大学生的户外教育起到推动作用, 可更清楚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进而提高自我野外的生存能力。

(三) 拓展学校体育的时空纬度

休闲体育是连接学校、社区和家庭的纽带。它打破了传统的学校体育课的时空局限。从时间上说, 学生在休闲体育中容易学会合理安排休闲时间, 进行自我体能的评价, 体会自我认同的感受, 进行运动项目的选择, 并将这种愉快的情感经历带到以后的生活中, 形成大学生休闲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俱乐部——老年体育社团的一系列健身模式, 从而摆脱体育课上什么就练什么的被动局面。从空间上说, 休闲体育彻底冲破了校园的围墙, 和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紧密联系起来, 充分利用社区的物质资源和家庭的人力资源, 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互动模式。大学生可在开放式的学校氛围中, 自由选择自己的运动时间、方式、场地、强度, 增强学生独立运动的能力和利用社会、环境的资源创造休闲的决策能力, 加速其由自然个体向社会人的转变。

(四) 促进大学生对体育的重新认识

目前, 我国高校开设的体育课课程多采用单向式以技术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缺乏情景教育、娱乐教育、审美教育, 很难适应现代大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休闲体育作为人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使其从休闲文化的价值角度重新认识体育的文化内涵, 懂得体育不仅有为政治、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功能, 更应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显现出休闲教育的功能。摆脱功利性、政治性和商业性的束缚, 回归到对自身的超越和对大自然的挑战中, 由经验性的体验上升到精神的升华才是体育文化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许再森.试论学校休闲体育教育的意义和选择[J].滁洲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②:78-79.

[2]邓树勋, 陈晓莹主编.体育基础理论教程[Z].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6:85-86.

大学生休闲 篇8

1 休闲体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性

休闲体育指“人们在当前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下, 自主选择并自愿参与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的统称, 是当前信息爆炸社会的休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自主性参与体育已经普遍被认为是休闲娱乐的主要手段之一, 已然成为了一种时尚和衡量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标准。做好休闲体育的建设对于人类社会的蓬勃发展, 朝着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向延伸与拓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在休闲时间内学生面对的活动范围极为广泛, 内容多彩多样, 方式灵活多变, 我们应当从休闲的自主性以及自由性的特点出发, 去探寻发展良好个性的方法, 为完善人格的多维性发展和潜力开发开辟新的途径”。对于大学生来讲, 劳逸结合尤为重要, “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 当学习过后身心感觉疲劳时, 就通过打球、跑步、游泳等运动方式, 来缓解自身内心压抑的心情, 极大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有利于大学生能够有更充沛的精神、体力投入到学习、工作中。通过休闲体育活动, 不仅能使大学生体验生活和运动的快乐, 提高自身体质和运动的技巧,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大学生在未来生活工作中的休闲生活的取决方式。

总之, 休闲体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我健康意识的培养以及终生运动习惯的养成;休闲体育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人格的健全与不断完善;休闲体育有利于彰显每个大学生的独特个性魅力;休闲体育有利于养成大学生与人为善、增进协同合作的人际关系。

2 大学生休闲的边缘化现象与困境

2.1 大学生非体力倾向的休闲方式现状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当代大学生的休闲方式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 朝着新奇、另类、刺激的方向不断演变。从主观上看, 当代大学生在休闲娱乐的选择上有极大的自主性, 他们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活动, 自主安排想做的事情;从途径上看, 当代大学生休闲娱乐的来源相当广泛, 可以通过电视、书刊、人际交往、网络等休闲娱乐环境来实现自身的休闲活动计划;从思想上看, 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使他们便于接受新鲜事物。由此可见, 大学生休闲娱乐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社会的变迁节奏, 而休闲体育作为一种休闲活动方式, 尚未真正得到大学生的重视和青睐, 甚至, 很多大学生原本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也都被其他活动给占据了, 特别是通信、网络的高速发展, 引领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负面的影响。有专家认为,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用好了可以杀敌, 用不好则会伤了自己, 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都喜欢玩网络游戏, 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沉浸于虚拟世界中, 更有甚者, 有的利用网络之便足不出户, 连出门吃饭的时间都省了, 一个电话、一个餐单就有人送来了, 无形中, 连最基本的走路锻炼的机会也缺失了”。

现在大学体育活动相对较少, 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学生的体育课, 仅仅为了学生多那么一点点时间去学习, 殊不知, 磨刀不误砍柴工, 只有休息好了, 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 才能够较好地投入到学习和日后的工作当中去。基于种种原因, 休闲体育的影响力日渐低下, 有的学生甚至对运动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毋庸置疑, 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趋势也是一个客观原因。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 学习知识是一种“发展”, 而休闲体育则是他们另外一个层面的“发展”空间。但是, 如果没有健康向上的课余生活方式引导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在度过闲暇时间时, 缺乏休闲体育的参与, 则会明显表现出“非体力倾向”的状态。

2.2 种种休闲异化与体育休闲缺失的影响

休闲并不一定都是好了, 它也有负面的影响, 它可以成为大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命乐土, 也可能成为他们虚耗光阴、消磨意志的邪恶泥沼。随着社会地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 很多现代社会的产物工具则成为休闲的载体。比如, 当大多数家庭都拥有汽车以后, 自驾游就成为了一种时尚, 一种旅游习惯, 电脑的普及更是让人们体验到网络的新奇和便捷, 纵观大学生的休闲活动, 无不体现着现代气息, 可以说是朝气蓬勃, 但却反映出了种种休闲的异化, 一旦休闲完全被现代载体所代替, 那么“休闲”就不再是休闲了。

近年来,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收集的数据表明: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亟需的问题, 为有关方面领导敲响了警钟, 除了遗传因素以外, 与生活方式、教育方式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前, 我国大学生群体中部分人缺乏对闲暇时间的有效利用与合理分配, 没能够有效利用闲暇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提升自身的能力, 导致现代大学生肥胖人数增加、运动水平下降等。由于制度的缺乏和政策的执行力不足, 很多大学生没有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 堆积在身体里的过多能量无处释放, 加剧了学生体质健康每况愈下的窘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社会休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也日趋复杂, 而且,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 极其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遭受恶劣环境的侵蚀, 特别是对于当前大学生而言, 闲暇时间的过度自由和松散, 极易滋生不良行为, 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3 加强大学生休闲体育教育

3.1 积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休闲观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 曾明确提出:“发展健身休闲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一直以来, 我国休闲体育教育基本上是空白的,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 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 休闲体育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并已经纳入了国家的正常规划。因此, 加强大学生休闲体育教育是迫切而必需落实的政策。

首先, 要引导大学生合理有序地安排闲暇时间, 力求用有限的时间去换取无限的有益自身健康发展的信息和知识;其次, 应该积极消除“排忧消遣、虚耗时光”的低层次休闲观, 努力把休息和健身、游玩和创造进行有效地结合起来, 培养大学生对人生价值正确独到的判断, 得以实现个体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进而培养积极、正确的休闲价值观;最后, 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清“学”与“玩”的关系, 学习要认真, 运动休闲要投入, 帮助他们确立正面的休闲体育价值观,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并逐步与社会接轨。

3.2 大力开展高校休闲体育教育

生命在与运动, 没有运动有没有生命, 休闲体育教育至关重要。高校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是无疑是巨大的, 高校的校园环境、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熏陶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休闲体育价值观, 影响大学生终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为了使大学生学会生活、学会休闲、积极参与休闲体育, 必须在各类教学和活动中积极培养大学生的休闲能力。

首先, 在体育课堂中渗透休闲体育教育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开设相关体育课程传授相应的技术和技能, 并使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与本土的体育文化及资源融合, 力求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 有效利用特色资源, 积极引入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如踢毽子、爬竹竿等休闲体育项目融入到学校体育课堂中;其次, 定期举办相应等级的各类体育活动比赛, 调动大学生积极性, 引导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将休闲时间投入其中, 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最后, 学校还应积极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场所, 为他们的体育休闲活动创设硬性条件;除了硬件以外, 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安排一些专业的教师来指导大学生, 使他们能够快速进入到状态, 让他们感觉到兴趣使然, 那么休闲体育教育基本上也快要成功了。因此, 各高校应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积极投入人力、物力, 除安排相应的指导教师外, 还应积极创设有意义的健康向上的休闲体育场所。如:拓展训练场、阳光体育长廊、球场、游泳池等。这样不但能给学生提供舒解身心、缓解课业压力的地方, 还可以间接使他们远离不良场所。大力开展高校休闲体育教育, 需要各界力量的鼎立支持, 学校要重视, 安排专业教师引导, 开创必需的运动场所, 社会更要重视, 毕竟学生有假期, 理应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场所, 让他们在校外也不至于无所适从, 从而转变为非体力倾向, 产生休闲异化, 最终走向堕落的深渊。

4 结语

一个社会的进步与文明, 可以从它为人们提供休闲活动的种类和方式来评价, 只有当一个社会中的人们普遍热爱休闲活动, 并且能够积极参与休闲时, 这个社会才会让人感觉到真正幸福与和谐。”大学生休闲教育是随着大时代的变化日渐发展起来的, 是社会物质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信息爆炸时代高速运转的产物。我们相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探索与发展, 大学生休闲体育教育将不断壮大, 不日即将迎来绽放光芒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许宗祥.休闲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

[2]程一军.体闲体育教育:现代大学生的必修课[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 :67-69.

[3]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4]胡伟希, 陈盈盈.追求生命的超越与融通——儒道禅与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

[5]庞桂关.休闲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学生休闲体育教育对策与探讨 篇9

1.培养正确的休闲体育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参与到休闲体育活动中的首要任务。毋庸置疑当今作为制定政策的学校领导和传授知识的体育教师对休闲体育的理解也存在误区。传统教育理念使他们认为学校体育的要求和任务只能通过严肃的竞技体育来实现,只是将休闲看作是一种消除疲劳的方式。这种片面浅显的理解自然不会促使他们探索休闲体育教育在学生的德育、智育和心理等方面的价值。所以领导和老师首先要转变价值观和注重培养学生的休闲体育价值观。休闲体育绝不等同于简单玩耍,休闲体育在学生放松身心的同时,同样可以学习运动技能,并锻炼思维和培养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及形成文明、科学、健康生活方式。此举与未来终身体育、全民体育与休闲活动的需求是相适应的。

2.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提高,传统体育教育已无法满足当前学生日益增长的休闲体育活动需求,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成为必然趋势。但如何改革还需管理者和专家做进一步研究。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课程知识,一定要把如何正确对待充分保留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与引进突出时代特色的新项目做到有机完美结合并传授给学生作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3.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

实施休闲教育的基本方法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确定说两种方式。外在因素确定说是把某个人的休闲生活准则传授给别人,作为他们应遵循的原则。内在因素确定说是培养一个人积极有意义自我支配和度过休闲生活。体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采用积极干预方式,使教师理念与学生自我意愿有效结合,让学生在自己的认识和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体育休闲价值观和活动内容,这种方式形成的休闲体育意识是最深刻并不易被推翻的。休闲体育本质是愉悦身心、追求和发展自我,此前提下应当是开放和多元化的,让学生不仅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也可以在活动中自由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做到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不同的活动场所选择不同的运动形式,在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活动项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休闲体育的乐趣和价值。

4.充分利用学校现有体育设施

体育场所是学生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要保障,学校应积极开放体育场所配合学生活动。现在许多学校的场馆设施都能基本满足学生活动,但有些场馆放学后租给校外人员,禁止学生免费使用,此举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活动区域。有关领导应妥善处理两者之间关系,保障学生的活动场所。学校还可以考虑校外自然资源,如森林湖泊、山地等,组织与鼓励学生余暇时间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登山、徒步旅行、游泳等户外休闲体育项目,造就具有良好休闲体育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人。

5.努力做好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休闲体育教育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不断丰富多彩,休闲越来越成为人们情感表达和丰富生活最重要的方式。空闲时间对学生的生活乐趣和个性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所以他们空闲时间活动的选择就应更加多样化。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处在一个主要由家庭、学校、社区三个维度组成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这三个维度看似相对独立,但它们之间又紧密联系,所以一定要正确处理好这三个维度的关系,将家庭、社区、学校三者之间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摘要:休闲体育对青少年学生而言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休闲方式。如何让他们正确理解和参与休闲活动,完善传统体育和学生日益增长的休闲体育需求的有效契合,是当前教师和社会需要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休闲体育,对策

参考文献

大学生休闲 篇10

在20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且不断用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质的改变, 生产以及生活方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变革, 工作时间得以缩短, 随之就是国家多节假日的重新界定让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 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相对增多。

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 课程相对高中较为轻松, 空闲时间较多, 寒暑假以及法定节假日, 这些都为他们创造了参与休闲体育的客观条件[3]。其次,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 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国民体质发展, 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既可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又有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合肥市经开区内四所本专科院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他们了解目前合肥市经开区大学生休闲体育的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 (CNKI) 以“大学生休闲体育”为关键词进行相关的检索, 检索出大量相关文献, 为本文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文献。

1.2.2 问卷调查法

本文运用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 分别对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三联学院、合肥财经学院四所高校涉及到合肥市一本、二本、三本以及高职四个层面的高校。

笔者对这8所高校的的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总共发放800份, 回收有效问卷782份;

1.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18.0和Excel2003进行数据输入及统计分析, 并得出相关结论。

1.2.4 逻辑分析法

利用所学的逻辑方法, 将问卷调查的内容以及文献资料所得到相关信息, 进行详细的归纳、分析、整理、比较来阐述本文观点。

2 结果分析

2.1 合肥市经开区大学生余暇时间现状分布

大多数的高校学生拥有“余暇时间”定义为“自由时间, 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结构里划出一切必要的时间后所剩余的那一部分个人自由支配时间”[1]。这样也不无道理本来这部分时间才是接受体育文化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保证。

很显然, 在调查的大学生余暇时间分布 (见表1) 中, 可以清晰的看出大学生的余暇时间不尽相同, 但是大多数都拥有充足的余暇时间, 在表现上, 男女并无多大差异, 调查的结果显示, 29.2%的学生每天有2-3小时的空闲时间, 还有17.6%的学生拥有3-4小时的余暇时间, 甚至有28.6%的学生余暇时间高达4小时以上。只有18.8%的大学生在1-2小时, 同时, 经调查了解到的情况, 余暇时间不足1小时的仅仅含5.8%, 数量极少。这表明了合肥市经开区高校大学生的余暇时间是较为充裕的,

2.2 合肥市经开区大学生休闲生活方式的选择

生活方式作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一种行为方式, 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活动的总和[1]。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 对于大学生而言, 合理的利用余暇时间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不断进行尝试和完善自己, 去面对以后来自社会的压力和竞争, 又可以养成良好的休闲习惯[4]。

表1中显示, 合肥市经开区高校大学生的余暇时间较为充足, 但是也并不意味着其合理利用的程度就越高, 在进行进一步探讨他们在余暇时间内所进行的活动不难发现, 排在第一位的是上网, 比例达到了26%, 而且通过了解, 他们上网并不是用来学习交流而是利用网络来玩游戏以及其他, 然后依次是逛街、购物、观光、参加体育活动, 看报纸, 杂志, 仅仅有9%的人选择体育活动。不难看出, 大学生对休闲体育的兴趣并不是很高涨, 这就需要学校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引导, 让他们认识到休闲体育的价值和必要性。

2.3 合肥市经开区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

如表3所示, 在合肥市经开区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调查时中显示, 目标百分比顺序依次为:锻炼身体、娱乐消遣、心理调适、健美体型、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增加自信以及其他。这充分说明了在阐述体育功能的同时, 也说明合肥市经开区大学生对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有着较为统一的正确认识, 绝大多数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是为了强身健体。从一些学生的首选动机来看, 还是有不少人将其放到次要位置, 这就忽略的休闲体育的重要性。

2.4 合肥市经开区大学生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 经开区大学生在参与休闲体育项目时呈现出多元化, 爱好兴趣广泛的特征, 从表4可以看出, 男生偏重于强度大, 对抗性强的项目, 女生则倾向于强度小, 保持体型, 对抗性弱的休闲体育项目上。所以, 不同性别在选择休闲体育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

2.5 合肥市经开区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场地选择

在对合肥市经开区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 表5内的数据显示出, 28.3%和32.2%的大学生选择在学校免费的体育馆和校园空地, 6.1%的学生选择学校收费的体育场馆, 因为学校收费场馆价格较为低廉, 设施相对较好, 容易被学生接受, 也有10.3%和5.9%的大学生愿意走出校园, 去校外的收费场馆进行休闲体育活动, 由于校外的收费体育场馆有专业人士指导所以更加得到大学生的青睐, 但费用高昂又不能被普遍认同。

2.6 影响合肥市经开区内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的主要因素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 笔者经过归纳和详细的整理, 分析出包括主观和客观因素两大部分在内, 主观因素主要是个人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不足, 休闲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休闲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等, 然而客观因素则包含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缺少专业的指导、经济方面的原因、时间上的问题。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3.1.1大学生在休闲体育选择动机上总体是积极健康的, 都希望可以通过休闲体育来增强体质, 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拥有充沛的余暇时间却用来进行网上游戏等不利于学习发展的项目上, 用来进行休闲体育的时间相对较少。

3.1.2大学生总体爱好广泛却又在个体选择时比较单一, 有一定的盲目性, 没有合理的计划。

3.1.3场馆设施不足, 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再加上校园的休闲体育氛围不浓厚, 都制约着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发展。

3.2 建议

3.2.1 加强对大学生休闲体育意识的着重培养, 学校进行大力宣传。

3.2.2 要逐步转变高校体育教学的理念。

3.2.3 营造浓烈的积极锻炼氛围, 引导当代大学生休闲体育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3.2.4 高校要加强体育场地场馆、设施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摘要:本文以合肥市经开区四所本专科院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合肥市经开区大学生的休闲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结论:1大学生在休闲体育选择动机上总体是积极健康的。2大学生总体爱好广泛却又在个体选择时比较单一, 有一定的盲目性, 没有合理的计划。3场馆设施不足, 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再加上校园的休闲体育氛围不浓厚, 都制约着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合肥市,经开区,大学生,休闲体育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的本质属于生活[J].体育科研, 2006 (04) .

[2]李晓东, 彭钢.论我国高校休闲体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1 (05) .

[3]席玉宝等.试论休闲与休闲与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 2004 (1) .

中学生体育休闲状况的研究 篇11

摘要:本文以黄石市第二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目前高中生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与分析,为更佳地发散中学生剩余精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好的引导中学生参与体育休闲活动提供可行性建议。结果表明:学生大多知道并运用体育休闲来调节压力,促进学习,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但因为学习压力大、加上家长及老师的约束、害怕受伤等原因阻碍了他们参与体育休闲活动。

关键词:体育休闲;中学生;状况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休闲正围绕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培养适应现代生存方式、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具有现代生活理念的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不仅要关注学生体质和增进健康,还必须着眼于学生个体生存、心里发展和情感享受的需求;从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三维健康观的角度关注学生,竭尽全力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对体育休闲的认识和欣赏水平,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体育休闲活动,满足社会对开拓型、创新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

2.2.2调查问卷法

在黄石市二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中随机抽取各3个班中的11名学生,各发放问卷11份,总共99份,收回99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为90.91%。

2.2.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黄石市二中学生参加体育休闲的基本情况(见表1)

经调查得知,高二年级80.00%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休闲活动;高三年级60.00%的人参加社会实践,但由于要准备高考参加的人数相对高二会较少;高一年级的学生会觉得生活很轻松,人数只占总数的53.33%。

3.1.1学生参加体育休闲的次数

随着年级越来越高,参与体育休闲的人数增多。但高三学习的课业压力大,可供休闲的时间少,所以参与体育休闲的人数有所下降,如表2所示。

调查得知:一开始很多不了解参加休闲活动的意义,后来了解了就开始利用体育休闲来缓解自己的学习压力,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3.1.2学生选择体育休闲的类型

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增加了许多休闲活动的方式,比如:游泳、球类项目、跑步、以及健身房健身等。大家可以选择项目进行锻炼。

从表3看出,大多数人选择将球类项目作为休闲方式。

也有人觉得电子游戏比体育休闲更放松情绪,而有些人觉得成绩很重要选择在课余继续学习。从表4可看到大多数会选择网络或游戏做为休闲方式。

由于高一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很放松的状态。没有意识到高中的不同,也没有意识到体育休闲的重要性。所以参与体育休闲的人较少。

高二的时候对环境熟悉了,对体育休闲有一定的认识了,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人数增加。

高三是高中的最后一年,也是人生的转折点,在老师和家长的的影响下,参加体育休闲活动的人数明显减少;但是学生参加的休闲活动内容则以体育休闲活动为主。主要原因有:(1)高三时来自老师或家庭压力最大,体育休闲活动可以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达到劳逸结合。(2)高三也是身体免疫力比较差的时候,参与体育休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增强体质。

由表3、表4结合发现:体育休闲的人随着年级的递增而递增,只是在高三的时候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加而减少。大家都比较喜欢将体育活动作为休闲方式。

3.1.3 学生参加体育休闲活动的目的

各年级的学生们参与体育休闲活动有不同的目的,如表5所示。

通过表5我们可以看出高一年级的大多根据兴趣爱好而行动,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们也越来越明白了体育休闲目的的重要性,到高三的时候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懂得利用体育休闲的方式来减轻巨大的课业压力。

3.2对黄石二中学学生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阻碍因素分析

调查中发现随着可选择的体育休闲方式不断增加,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学生人数也在增加。很多学生愿意参与体育休闲活动,但一些因素阻碍了他们参与体育休闲活动,如下表6所示。

表6 学生参与体育休闲的阻碍因素(N=90)

校和社会三方面,而最主要的因素是升学的压力重,遭到这一因素阻碍的学生占到50%之多,这种社会风气严重阻碍学生参加休闲活动,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

4.结语

中学生参与体育休闲的主要原因是调节心理压力和自我喜好;休闲项目基本上以传统项目为主;休闲频率相对较低,低的原因主要是升学压力加上教师与家长的约束力。

参考文献:

[1]曹卫.体育休闲的理想与现实[D].体育与科学,2004.

[2]胡春兰,赵仙伟.论休闲与休闲体育[D].体育与科学,2003.

[3]张广瑞,宋瑞.关于休闲的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1,(5):17-20.

大学生休闲 篇12

关键词:多元视角,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表明, 休闲与社会进步、人类生命及生活的质量紧密相连, 人在丰衣足食之后, 向往富有意义的精神生活, 想在闲暇时间中享受文化、科学、艺术、社交等一切有价值的活动, 并在中享受自由和创造的快乐。[1]

在我国高校, 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开展目前主要集中于竞技体育、现代健身体育、传统保健体育和娱乐体育这四个方面。许多运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 既不能适应个体休闲活动的开展, 又不适应成年后的运动, 更与终身体育脱节。

一、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内涵

1. 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内容。

休闲体育 (Leisure sports) , 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 是指“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 人们依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 以对体育活动的自主选择和直接参与为基础, 为实现娱乐身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和完善自我等目的的体育活动参与态度和生活方式。[2]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方式:第一种是选项课模式, 高校开设休闲体育项目选项课, 内容是:台球、轮滑、山地自行车、街舞、定向徒步越野等;第二种是校内俱乐部方式, 主要是依靠学校的场所和设施, 以俱乐部形式进行管理, 如台球俱乐部、轮滑俱乐部等组织的活动;第三种模式是校园体育文化模式, 通过各种渠道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休闲体育舞台。例如:举办休闲体育文化节, 创办各种休闲体育协会等。

2. 大学生休闲体育面临的问题。

一些学者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休闲体育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为: (1) 大学生余暇时间主要用于网上冲浪, 用于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休闲体育的时间相对较少; (2) 大学生休闲项目选择呈现多元化, 男女休闲体育项目选择各有偏重; (3) 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休闲体育的需求; (4) 缺乏休闲体育人才的指导; (5) 大学生休闲体育呈自主性、选择性, 缺乏良好的管理和服务。

二、多元视角下大学生休闲体育的价值

1. 哲学视野下:

休闲体育活动可以完善大学生人格。苏格拉底说:“神赐予人类两种技术———音乐和体育———爱智与激情—————由此达到和谐。”[3]这是休闲体育的魅力, 是体育的文化精髓。柏拉图说:“用音乐照顾心灵, 用体育照顾身体。”[4]

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以积极进取的入世态度, 把休闲当作修身养性、完善德行的手段;道家则以超然出世的人生态度, 追求精神自由为人生目标。中国人休闲观念中渗透着独特的中国哲学思想, 休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 更多的是一种休闲哲学, 并且, 这种休闲哲学也经受着朝代更替, 不断充实和丰富着自己的内涵。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和古罗马的“沐浴”、“斗兽”等都是古代上层人士余暇生活的写实。[5]现代社会, 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是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形式, 承载着完善人格的重要使命, 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

2. 心理学视野下:

休闲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形成休闲过程不仅表现出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整理和运用, 而且有一种追求创意的潜意识, 休闲为大学生的创新提供最初的尝试。通过休闲游戏从另一个侧面使大学生看到自身的创新能力。休闲的核心是如何休闲。积极、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 可以提升人的教养, 减少社会交易成本,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休闲是大学生在自由时间内, 通过具有善性、自发性的活动所获得的一种愉悦体验。这种内心体验表现为一种精神享受、人生境界和生活方式。轻松愉快的方式来体验由于身体自身的参与所带来的愉快与幸福, 只有使心灵获得解放的休闲活动才能使人忘却烦恼, 并有效地缓解由于承受工作负担和社会竞争压力所带来的焦虑与不安, 从而大学生获得内心深处的真正满足。

3. 经济学的视野:

休闲体育活动对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传统的经济理论已经不再符合今人的现实, 对于现代经济来说, 人的知识、能力和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所谓人力资本, 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 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标志的非物质资来衡量的。而人力资本所形成的知识和健康等要素, 是无法与人自身相分离的, 从这一点上说, 提升人力资本将会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6]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是教育和保健两个方面, 保健投资包括影响人力资源的寿命、体力、精力和耐久力等方面的费用。因此, 休闲健身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源投资, 这种投资转化为健康资本存量, 良好的健康状态本身就创造了价值, 成为重要的人力资本要素。

4. 生物学视野下:

休闲体育活动是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亚健康状态困扰大学生健康。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等使他们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另外由运动状态的体力劳动者向安静的伏案状态的脑力劳动者方面转化, 致使整个人口中出现了脑力劳动者为典型的“运动不足”, 以及心血管、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文明病”。休闲体育具有娱乐性、多样性、大众性等特点, 所以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去选择项目, 能够大大地激发参与者的兴趣, 使其从中体会到乐趣和健身的美妙性, 这对他们坚持参加这样的休闲健身活动、养成体育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5. 文化学视野下:

休闲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休闲体育是文化传承的结果, 我国的休闲体育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根植于我国的民族文化与习俗之中。如清明节习俗是丰富有趣的, 除了讲究禁火、扫墓, 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每到端午节时, 各地开展水上龙舟竞技活动。大学生可以在这些民族传统休闲活动中, 了解我国厚重的文化底蕴, 激起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更愿意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休闲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营造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校园休闲体育文化, 不仅可以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 并且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提升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热情的途径

1. 树立正确的休闲体育态度。

通过休闲体育教育可以强化大学生的休闲体育价值观念, 转变其休闲体育态度, 促使其良好休闲体育行为的形成, 并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良好心理体验, 为他们未来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享受高质量的生活提供保证。要逐渐形成与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教育模式。“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休闲体育教育模式在培养大学生成为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热爱学习和热爱生活之人方面,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2. 加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形成休闲体育活动的多元化。

享受休闲体育带来的乐趣。要社会多方关注, 形成完善的休闲体育教育体制。利用多种渠道加强休闲体育教育的宣传, 引导社会机构积极参与休闲体育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在休闲体育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休闲体育教育的系统研究,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大学生休闲体育教育模式。

3. 完善休闲设施, 培养休闲体育人才。

加速培养休闲体育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力倡导休闲体育生活方式, 并将其纳入学校的规划和计划,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投资兴建休闲体育场地设施;提高休闲体育活动科学指导的质量;大力开发具有休闲体育文化特色的休闲体育活动项目和休闲体育运动器材, 引导学生休闲体育消费。

参考文献

[1]陈玉忠.论休闲体育与体育休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0, (1) .

[2]赵全, 刘少英.体育与休闲[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1998.

[3]胡希伟.中国休闲哲学的特质及其开展[J].湖南社会科学, 2003, (6) .

[4]胡小明, 虞重干.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田祖国.大学生休闲体育与时尚追求的聚合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 :14-16.

[6]陈融.休闲体育兴起的文化意义[J].体育文化导刊, 2002, (2) :16-18.

[7]郝俊.21世纪休闲体育现状与问题[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2006, (7)

上一篇:高等民族声乐教育下一篇:企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