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影响

2024-10-01

域外影响(精选10篇)

域外影响 篇1

自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大批敦煌遗书以来, 国内外专家对其展开了系列研究。变文是敦煌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变文研究在敦煌学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敦煌变文研究史已逾百年, 其成果十分丰硕, 但相关跨国、跨民族比较研究还存在很大的探讨空间。针对这一现象, 急需对相关域外影响研究进行梳理, 从而挖掘变文研究新的发展点。

众多学者对敦煌变文先行研究进行过梳理, 其中尤以李小荣的梳理最为细致、全面。李小荣在《敦煌变文》一书中以时间为主线, 对敦煌变文的研究成果分三个阶段进行了整理。[1]其整理分期清晰, 既对变文研究史进行了整体宏观把握, 又对变文的文献整理与个案研究分阶段、地区进行了详述。以下拟按李小荣的分期方式, 对变文的域外影响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梳理, 从而总结变文域外影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发展空间。

一.变文作品之零星刊布及变文含义、来源之论争阶段 (1909-1949)

二十世纪上半叶是变文研究的起步时期, 零星刊布了一些变文作品, 并围绕变文的含义、来源展开了初步探讨。其中, 涉及域外影响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变文来源的论争方面。关于变文的来源, 当时学界分为外来说、本土说两派。其中, 外来说又包括讲唱文体影响说、俗讲话本影响说两种主张。胡适联系佛教转读、梵呗、唱导的传教方式, 最早提出变文源于佛经翻译文学的观点。[2]郑振铎进一步明确指出佛经文学中韵文散文相结合的新文体对“变文”的产生发挥了重要作用。[3]关德标则认为转读的方式使得佛教深入民间, 并逐渐演化出变文作品。[4]这些学者都认为佛经文学的新文体是促生敦煌变文的直接要因。

此外, 也有学者认为变文源自佛教俗讲话本, 并对佛教俗讲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如向达的《唐代俗讲考》[5]、孙楷第的《唐代俗讲之轨范与其本之体裁》[6]、傅芸子的《俗讲新考》[7]等, 都论及此观点。日本的山崎宏、那波利贞、小野胜年等佛教史学家围绕俗讲与俗讲僧展开研究, 也论及变文源于俗讲的问题。[8,9,10]

如上所述, 敦煌变文研究初期, 在对变文作品的内容、文学史价值进行评述的过程中, 学者们论及变文来源问题, 多主张外来说。这一时期, 尚无学者就变文对域外文学、文化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

二.较大规模的作品之专集整理与研究阶段 (20世纪50-70年代)

1950年之后, 敦煌变文研究的研究队伍与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与第一期不同, 这一时期关于变文来源的论争更倾向于本土说的观点。虽然关于变文来源的域外影响研究不多, 但这一时期出现了关于变文在域外的传播及影响方面的研究。在中国以外, 这一时期的变文研究成果最为丰硕的国家仍是日本, 代表性人物有荒见泰史、川口久雄、金冈照光等。荒见泰史曾指出, 日本敦煌变文研究多从说话文学、唱导文学、伴图讲唱的角度展开。[11]在变文的域外影响研究方面, 这一时期的日本变文研究也有此特点。这一时期, 日本学者开始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变文资料与日本传统文学之间的联系。这方面的代表性人物是川口久雄1910-1993) 。他从日本说话文学、伴图讲唱、民间故事、传说、神话等多方面, 就敦煌变文对日本传统文学的影响展开了系列研究。①除中日比较研究外, 韩国变文研究界还出现了中韩比较的研究成果, 如韩国学者丁来东的《韩中目连故事之比较》。②

与前一阶段相比, 这一时期的变文研究发展迅猛, 国际影响力也更为广泛。除中国大陆与日本之外, 我国的台湾地区、韩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也加入了研究行列, 且都形成了颇具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 关于域外影响研究, 韩日学者对此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尝试。其中, 日本学者开启了敦煌变文对域外影响的研究之先河, 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为敦煌变文研究、敦煌学研究, 乃至东亚文学、文化交流史研究做出了极大的学术贡献。

三.全面整理与综合研究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 中外学术交流日趋频繁, 敦煌变文研究也随之进入了兴盛期。一方面, 学者们继续变文作品的文献整理工作, 出版了更为全面的文献专集。黄征、张永泉合撰的《敦煌变文校注》[12]是其中的代表性专集, 极大地推进了变文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 在文本解读、个案研究上, 这一新时期的研究呈现出多层面、多角度、立体式的特点。

在相关域外影响研究方面, 关于变文的来源, 出现了本土说与外来说折中的趋势。[13]这一时期, 为变文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日本学者出现了队伍老化的现象。除青年学者荒见泰史之外, 代表性人物还是前一阶段的川口久雄、金冈照光等。其中, 川口久雄继续坚持比较研究的视角, 对敦煌变文与日本说话文学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深入探讨, 其成果主要收于六卷本《敦煌よりの風》。[14]此外, 中国学者王晓平研究了敦煌故事、佛教文学在日本的传衍情况, 其中涉及变文的在日传播情况[15,16];张鸿勋探讨了日本狂言《附子》与敦煌遗书《启颜录》之间的渊源[17];王继荣分析了部分变文题材在日本历史题材文学作品中的受容情况[18]。日本学者冈村繁、中国学者张鸿勋 (2009) 等还指出, 敦煌变文对日本物语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19]此观点十分有见地, 但遗憾的是他们都未就此展开深入探讨。

除中日比较研究外, 这一时期的相关中韩比较研究成果有韩国学者金镇荣 (2000) 的《韩国变的流通样相———以佛教作品中心》、崔平焕 (2000) 的《有关变文乡歌的影响关系》等。此外, 在研究方法的创新方面, 胡连利的《敦煌变文传播研究》也十分值得关注。[20]该书从文学传播学的视角入手, 对变文在中国的传播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虽然该书的研究对象为变文在中国的传播, 但其文学传播学的视角也为变文域外影响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实际上, 变文向周边国家、地区的传播正是典型的跨文化的文学传播现象, 完全可以从文学传播的角度对其展开全新的探讨。

纵观变文研究逾百年的历史, 一方面, 在关于变文来源的研究中, 域外对变文的影响因素已有较为充分的讨论,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印度佛教文学对变文的产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中日韩三国学者从中日、中韩比较的角度, 就变文对域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其中, 最早开展这方面研究, 且成果最为丰硕的是日本学者, 但目前日本变文研究队伍已出现老化现象, 且在中日比较方面也还存在极大的探讨空间。可以说, 敦煌变文域外影响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有望成为变文研究新的发展点。本文对先行研究进行了梳理、评述, 希望抛砖引玉, 吸引更多的学者投入变文域外影响研究, 以推进变文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域外海军女兵风彩 篇2

一、女性军人涉足海军各个角落

女兵从最初的军中厨师、勤杂工、缝纫匠,到护士、接线生、播音员。她们的手虽纤细,但能传递各种信息、标绘漂亮的军事地图。而今,她们操纵硕大的导弹和在雷达荧光屏上寻找可疑的亮点;她们虽娇小,但能向男兵一样汗洒训练场,已发展为一线战斗部队成员,既可驾驶舰载机、操作装甲战斗车,也可上战场执行轰炸任务。

战后,美国女军人的地位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女军官可以担任67%的职务,并与男军官一样受到同等待遇。1976年,海军学院开始招收女学员。1993年,美国防部取消了禁止妇女参加海上和空中战斗行动的禁令,美国女兵进入了海军的海上舰艇编队。到2000年7月,美海军在116艘战舰和45艘辅助船上配备了女军人。今年,美国海军中所有允许女兵服役的战舰上都会出现女兵。在美国海军“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上,就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女飞行员。1994年,27岁、毕业于海军军官学校的香农·沃克曼上尉于2月19日驾机降落在美国海军“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上,这使她成了美海军第一位被分配到舰载航空中队的女飞行员。这艘航母于10月去地中海进行一次为期6个月的航行,沃克曼参加这次远航,如果该航母进入战时状态,她也将参战。沃克曼驾驶巡逻机,其任务是利用高技术设备干扰敌方雷达,本身没有携带防卫武器,要靠战斗机护航或自己躲避敌方攻击的技巧来保护自己。美海军还计划在“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上配备500名以上的女兵。这样,在美海军各类型战舰上服役的女兵人数接近上万人。甚至在美海军中已经出现了指挥两栖攻击舰的女舰长。美海军中的女兵已开始驾驶EP—3型侦察机。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4月1日,中美撞机事件中的美国EP—3型侦察机的机组人员中,也有3名女军人。

而美国陆军及陆战队对于女兵服役的职位范围限制得要严一些。美国海军陆战队号称是“制造死亡的能手”,这支部队中的几千名女兵在忍受3个月牢狱般的艰苦和569个小时的严酷训练后,变成了只会喊“杀”的真正的作战机器。这些原本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经过训练后,不仅可以出国为美国驻外大使担任警戒任务,而且还可以驾驶侦察机或到第一线的支援船上去工作。美国海军陆战队人事政策与计划部副司令穆特尔,就是被克林顿任命的三星将军。目前,美国女兵已能应征上天开飞机和下海驾舰艇。国防部军内妇女问题咨询委员会将讨论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女兵能否上潜艇,这已是美军对女兵服役职位的最后一个禁区。

在今日的俄罗斯军队中,仅指挥专业就有170种岗位对女兵开放,而在所有的工程技术专业、军法和军医等序列中,则有更多的女兵在勤奋工作。当然,这也包括海军女军人。

当初,只限于日本陆上自卫队招收女兵,并且只限于护士等事务性工作,现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已对日本女性开放。目前日本自卫队的女兵活跃在陆海空三军各个领域。

法国“夏尔·戴高乐”号航母将允许下列人员上舰服役:在舰载航空大队、分队或小队工作的妇女;取得技术资格证书的女海军下士及女水兵。尤其是舰上的特殊专业如:雷达操作员、机械师、电工技术员、安全系统电工机械师等工作岗位。

英国国防部的一位官员说:“在历史上,军队的很多工作一直由男性担任,现在我们想对偏见提出挑战。”去年,英国皇家海军结束了历经400年的规定,第一次任命了两名女指挥官出海指挥英国军舰。目前,英国的海陆空三军中都有女军人,女兵可以当飞行员、领航员以及其他高级职务。

挪威和瑞典是率先允许女兵上潜艇服役的国家,最近已有一艘潜艇交由一位挪威女军官指挥。加拿大姑娘除不能在潜艇中服务,几乎可以从事军中所有的职业。加拿大海军也正考虑在潜艇上吸收女兵。在荷兰和挪威,年轻姑娘是军舰上的成员之一。

二、海军女性人才辈出

一个女军人要想成为一名杰出的军事人才,在以往清一色的男子汉们盘距的军营中站稳脚根,她们往往要付出比男性更大的牺牲。现有20多名女将军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令男军人刮目相看的好政绩。如美国海军历史上第一位军事基地女长官帕特夏·特雷西女士;美国海军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玛格雷特·布鲁沃;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三星女将军、系统司令员穆特尔。加拿大海军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拉瑞·奥瑟莉珀。

帕特夏·特雷西女士,1993年7月被任命军事基地女长官,当年42岁,现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人事部长。

玛格雷特·布鲁沃,美国海军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将军,70年代末被授予准将军衔,当时任海军陆战队情报部部长。

拉瑞·奥瑟莉珀,加拿大海军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将军。1982年2月17日,加拿大国防部批准她由上校提升为海军准将。她为加拿大妇女在军营这种场合树立了又一块里程碑,成为加拿大海军的第一位女将军。奥瑟莉珀既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更是一名出色的将军。在这一点上她与男将军没有什么差别,甚至可以比男同事干得出色!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三星女将军穆特尔,去年3月才提升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系统司令员。她是美军中第一位女中将,也是美军108位中将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因此特别引人瞩目。

美国海军陆战队是一支特殊的两栖作战部队,始建于1775年11月,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支。如今它已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装备最好的作战部队,总兵力已超过20万人。它担负的主要作战任务是处理地区性冲突和突发性事件,行动特殊、冒险、艰巨,所以自建立以来,一直被军方视为男性而且是少数优秀者独占的领域,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海军陆战队一直拒绝招收女兵。即使在对女性开禁之后,也要求极严格。可是穆特尔对此却不屑一顾,不仅勇敢地参加了这支部队,而且干得十分出色。

穆特尔1945年生于科罗拉多州靠近伊顿的一个农场主家庭。1967年毕业于北科罗拉多大学,1968年参加海军陆战队,成了一名下级军官。不久,被派往关提科海军基地,接受女军官基本培训,结束后,派往圣地亚哥宾德雷顿军营工作。在那里近10年时间,她成熟了起来,并已晋升为中级军官。80年代以后,又被派往日本,担任美军驻日本冲绳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第三勤务支援司令部司令,使她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历史上第一位直接指挥部署部队的女指挥官,并晋升为少将,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中的第二位女将军。

90年代初,她改任陆军总部系统司令,主要负责研究、发展和采购除作战飞机之外的一切作战武器装备。

穆特尔近30年的军旅生活是辉煌的,总结她一生走过的成功之路,可以概括为三条经验:

第一,她本来文化程度较高,又不断学习深造,因而能适应新工作的需要。再加上善于钻研,进步很快,在曾负责指挥的几项重大任务中,都能出色完成任务。她的经验是:干到老,学到老,不学习就不能进步。

第二,作为女军人,她一直关心着军中女性的状况,努力保持着与她们的联系,并为改善她们的地位和权利而斗争,因而成了军中女性的知心人和最高代表,赢得了广大女兵的拥戴。对于不断发生的军中性骚扰问题,她采取了一种坦然态度,既不漠然视之,也不简单处理,主张主要从提高女性个人素质人手,自立自强,才能杜绝。正是穆特尔的成功,鼓舞了更多女性参加海军陆战队的热情。现在,军中女兵已占到4.5%,不仅比60年代时的1%提高了很多,而且达到了目前全军女兵所占比例的最高水平。在2万多名美军军官中,女性占了638人;在68名将军中,女将军有2人。

第三,以女将军盖尔·里尔斯为榜样,鞭策自己不断用高标准要求,因而能达到更高境界。盖尔·里尔斯出身贫苦家庭,只有初中文化,参军后刻苦学习,严格要求,取得巨大进步,从一个士兵打字员一直晋升到将军,为了事业终身未婚。盖尔·里尔斯身上所焕发的朝气和意志,一直鼓舞着穆特尔前进。穆特尔曾说:里尔斯所能达到的目标,我也一定能够达到。果然苍天不负苦心人,她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海军中将宝座。

三、海军女性大有作为

西方专家认为,80年代以来,战斗中技术保障部队的作用又有了增长。这一点为妇女服役提供了新的可能。现如今,世界各国的军事院校均向女性敞开了大门,我们完全相信,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女军人将和男军人一样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高新技术日益融进现代战争的今天,聪明智慧的女性用自己的头脑开始了征服战争、驾驭战争的新历程。目前,美军中还有近30万女性在预备役服役,全军110万个职位中88.2%的工作都对女性开放。

专家们预言,到2002年法军完全实现职业化时,在各军兵种服役女性将达到20%。届时,女性官兵将堂而皇之地出入“男性俱乐部”并成为“俱乐部”平等的主人。

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国家,在改为全志愿兵役制后,给军队征召女兵增加了额外动力。加拿大、英国等国,大量女兵应征也对其志愿兵役制作出了重要贡献。西班牙目前女兵只有200名,但是西班牙已在试图增加军队中女兵的比重。西班牙最新设计的军舰“加西里亚”级突击登陆舰中就已经预设了多达30%的女兵舱室。

英国国防部1998年4月开始实施男女军人机会均等计划,报名参军的英国女青年正在日益增多。她们参军后可以上舰艇、开战斗机和参加维和部队。

日本三军自卫队的女兵人数近年来显著增多。由于女官兵素质较好,日自卫队各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中都把调整女兵编制数列为重要事项。

韩国将要大幅度增加女军的数量,预计到2010年可达5400人,2020年可达7000人以上。

域外影响 篇3

黑龙江垦区的“域外垦区”建设,依靠境外土地资源拓展粮食产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效。“十一五”期间,垦区在俄罗斯、巴西、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共开发土地120万亩,境外投资超过2.5亿元人民币,累计输出农业机械超过3000台套,输出劳务8746人次,生产粮食超过15亿斤,实现效益1.5亿元人民币。在经营效益稳步提高,合作区域有效拓展的同时,已初步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但另一方面,在日益复杂的形势之下,境外开发成本提高、开发人才匮乏、开发资金不足、配套的管理服务和政策扶持体系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制约了“域外垦区”战略的深入实施。基于此,全面测度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域外垦区”建设的影响因素,在明晰总体形势的同时,探索其未来发展的战略组合模式现实而又必要。

一、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域外垦区”建设的影响因素

1.内外部驱动力

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域外垦区”建设的内部驱动力来自于垦区良好的发展基础及其历史积淀所形成的特有优势与潜力。具体而言:相对优越的资源与环境优势为域外垦区战略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放的国际环境和地缘与交通优势使得域外垦区扩建更加畅通、便捷;农业技术先进,装备设施完备,科技进步作用明显;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效益显著,集约化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的农业产业化优势提供了无限的市场潜力;适应性较好的体制机制显示出了垦区组织化程度高、应急动员能力强和能及时、有效、大范围地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诸多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源奠定了“域外垦区”建设的人力资本基础。

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域外垦区”建设的外部驱动力来自于其所面临的良好的发展契机、战略契机、得力的政策扶持与环境机遇。具体而言:垦区保障粮食安全主体地位的提升为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域外垦区”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空间环境、持久动力;“域外垦区”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进程的高度契合,为垦区开发境外农业资源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战略先机;国内政策环境与国家和地方政策倾斜机遇使“域外垦区”建设获得了全方位的支持;特别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有利的国际环境变化为垦区“域外垦区”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2.环境压力

从内部环境来看,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域外垦区”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机制制约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粮食生产的要素资源可持续供应能力有限;粮食产业协同发展和价值创造能力有待提高;市场开拓和营销能力相对薄弱;管理体制机制保障能力仍需加强;科技创新动力支撑能力有待增强;思想观念和文化建设发展滞后。

从外部环境上看,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域外垦区”建设面临着多重挑战:从国内市场来看,粮食提产增效的外部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从国际市场环境来看,垦区粮食产业面对国际竞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和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此外,粮食供给形势严峻也将给垦区的粮食贸易带来压力,“域外垦区”建设今后面对的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二、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域外垦区”建设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述评

由于构成优势的各要素的总加权分数为3.268749,构成劣势的各要素的总加权分数为-3.21429,两者代数和为0.054464,是一个正数,说明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域外垦区”建设内部优势稍强于其内部劣势,但形势并不乐观。

通过对包括黑龙江农垦总局、黑龙江省农委、黑龙江省粮食局、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研究所、黑龙江农场经济研究所等10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调查问卷打分的结果进行处理,确定各项因素的权重,进而进行量化处理。

通过建立优势组、劣势组、机遇组、挑战组的判断矩阵,可知优势组最大特征值为4.03098,CI=0.01033,CR=0.01147<0.1;劣势组最大特征值为3,CI=0.000,CR=0.000<0.1;基于组最大的特征向量为3.038,CI=0.019,CR =0.033<0.1;挑战组最大特征向量为3.036506,CI=0.018253,CR =0.031471<0.1;说明上述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继而,由专家按照上述因素的有效反应程度为各因素评分,得到内部和外部的加权得分,具体见表1和表2。

由于构成机遇的各要素的总加权分数为3.286295,构成威胁的要素的总加权分数为0.688079,两者代数和为0.688079,说明外环境机会对垦区 “域外垦区”建设形成的影响大于外环境威胁对它的影响。

将环境因素和优势、劣势条件分别进行组合,进而明晰战略选择:依靠内部强项利用外部机会的S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的WO战略;利用内部强项去回避或减轻外在威胁的ST战略;直接克服内部弱点和避免外部威胁的WT战略。具体战略选择见表3。

参考文献

[1]隋凤富.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J].农场经济管理,2009(10):46.

[2]隋凤富.转变发展方式优化战略布局建设绿色垦区奋力夺取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新的伟大胜利[J].农场经济管理,2010(12):4-15.

[3]隋凤富.论黑龙江垦区战略制高点[J].农场经济管理,2010(2):4-10.

《域外小说集》 篇4

2007年在中国书店秋季拍卖会上,此本薄薄的小册子从3万元人民币起拍价开始,一路被追涨到27万元落槌,加上手续费和税金,最终以人民币29.7万元成交。

2007年春天的某一天,孔夫子旧书网的一位书友打算买些日文书,当时卖主要求2元一本捆绑销售,他就只好连着箱子一起抱回来。回到家一一翻看,里面有一本书并不是日文的——里面的每个字都是漂亮的汉字,简洁的封面上印上五个篆体大字:域外小说集。也许就是这些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认识的篆体字,书主人觉得不怎样将此书和那些日文书一起打包卖了。这位书友买到这本书拿到孔夫子旧书网的拍卖区来拍卖,从100元起拍,很轻松地突破当时网站设定的2万元竞价上限,引得书友们纷纷在社区讨论这本书究竟价值几何。

这件颇有些传奇色彩的故事在旧书收藏圈广为流传。其实书的际遇和人的际遇相似,真正的宝物,无论是尘封在箱子里还是受众人追捧藏入名山,该都是宠辱不惊的吧。这里要说的是这部书的故事,顺便说说它的价值。

此本《域外小说集》是很有来历的。《域外小说集》里的译文大部分出自鲁迅(周树人)弟弟周作人之手,出自鲁迅的只三篇:安特来夫的《谩》、《默》和迦尔洵的《四日》。但《序言》、《略例》均是鲁迅亲撰,版式和书样也是他亲自厘订。书封面青灰色,上方印长方形希腊风格的图案,是一个姿态优雅的希腊美女的侧影。书名是右起横排“域外小说集”,这五个篆字出自当时著名的画家陈衡恪的手笔。陈的名字今天也许不为熟知,他的父亲诗坛领袖陈散原和弟弟陈寅恪却是大大有名。扉页右上角印有两行文字:《域外小说集》第一册,会稽周氏兄弟纂译。版权页上不记公历,因为当时公历还不甚流行;也没有用宣统年号,因为鲁迅是绝不肯用他所竭力反对的帝制的“皇历”的。发行人署上本名“周树人”。在书的装帧上采用鲁迅最为偏好的毛边形式,“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切削”,每页天地宽广,多留空白。晚年鲁迅曾颇具童心地以“毛边党”自居,说光边书像没有头发的和尚尼姑,而《域外小说集》正是中国近代毛边书的始祖。

1909年,那时鲁迅刚刚在仙台医学院的霉菌课上看过枪毙中国人的电影,决定把志向转到疗救灵魂上来。被鲁迅视为这疗救的第一针的,就是他和弟弟周作人在东京印制的这部《域外小说集》。在序言中鲁迅这样解释书的意义:“《域外小说集》为书,词致朴讷,不足方近世名人译本。特收录至审慎,移译亦期弗失文情。异域文术新宗,自此始入华土。使有士卓特,不为常俗所囿,必将犁然有当于心。按邦国时期,籀读其心声,以相度神思之所在。则此虽大涛之微沤与,而性解思惟,实寓于此。中国译界,亦由是无迟暮之感矣。”大涛微沤,这段独白被称为中国新一代翻译家的宣言,他们由此开始向林纾所代表的旧翻译风格宣战;另一方面,这也寄托鲁迅通过文学来开阔国人视野从而救亡图存的壮志豪情。书中收录周氏兄弟合作翻译的欧洲小说16篇,其选材有一个趋向,就是偏重于东欧弱小民族文学,也许是因为这些作品体现出的忧患意识和苍凉的风格,莫不与民族危难之际兄弟二人的心境十分贴近的缘故吧。

许多年后,鲁迅在诗中写下“岂有豪情似旧时”。他这样回忆凝结在《域外小说集》中的豪情:“我们在日本留学时候,有一种茫漠的希望:以为文艺是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因为这意见,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介绍外国新文学这一件事。但做这事业,一要学问,二要同志,三要工夫,四要资本,五要读者。第五样逆料不得,上四样在我们却几乎全无:于是又自然而然地只能小本经营,姑且尝试,这结果便是译印《域外小说集》。”

域外 篇5

雷诺重启中国战略

在中国市场几经波折的雷诺再次启动了中国轿车事业发展战略。日前,在雷诺新拉古那上市发布会上,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雷诺进口车事业部总经理陈国章表示,2009年是雷诺品牌在中国的一个全新起点,在未来3年内,雷诺将在品牌、产品和服务上进行较大的提升,其中在新品引入计划中,14款新车将进口到中国销售。

在今年雷诺计划向中国引入的两款新产品中,除了新拉古那,还包括一款SUV。

与此同时,今年雷诺经销店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大幅提升,目前雷诺在中国已有了31家经销店,这与世界其他的进口车企业在中国的布局相差甚远。

“史上最便宜”小车Nano孟买上市

塔塔汽车日前宣布,世界最便宜小车Nano于3月23日在印度孟买上市销售。外电评价称这意味着世界上的穷人们将实现他们购买第一辆车的愿望。

塔塔公司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Nano小车起售价为10万卢比(2050美元),车长3.1米,配备1个挡风玻璃雨刷,搭载0.62升后置引擎。车内无安全气囊,无防抱死刹车——这两项配置在印度市场并非强制要求安装。另外,空调、收音机以及转向助力器也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才可获得。

域外舞探 篇6

近日,西方土风舞联合理事会(The United Country Western Dance Council,即UCWDC)正式成为IDSF的联合成员,双方在西班牙签署了相关协议。

UCWDC的宗旨是“促进、保持和保护世界范围内的土风舞”。该组织每年在15个国家举办50场以上的比赛,比赛的项目包含各个年龄段的舞伴舞和队列舞。每年一度的UCWDC世界土风舞大奖赛是该组织举办的重要赛事。

西班牙:2009年马德里体育舞蹈公开赛

1月10日,2009年度马德里体育舞蹈公开赛在西班牙马德里拉开了帷幕。

IDSF标准舞公开赛上,来自斯洛文尼亚的选手Luca Bussoletti/Tjasa Vulic拔得头筹,亚军是来自日本的选手Masayuki Ishihara/Ayani Kubo,季军是来自意大利的选手Riccardo Pacini/Sonia Spadoni。

IPDSC世界杯标准舞大赛的赛场上,选手竞争得尤为激烈。最终,意大利选手lsaia Berardi/Cinzia Birarelli夺得冠军,同样来自意大利的选手Luca Rossignoli/Veronika Haller获得亚军,俄罗斯选手Valdis Skutans/Olga Blinova获得第三名。

IDSF拉丁舞青年组的比赛上,意大利选手仍然表现突出,包揽了比赛的冠军和亚军,冠军是Giuseppe Di Napoli/Rosa Anna Paone,亚军是Fransesco Pasqua/Rosaria Pasqua,西班牙选手Victor Orosa/Rebeca Orosa屈居第三名。

英国:“舞动奇迹”明星开创舞蹈工作室

Karen Hardy曾经是一位杰出的体育舞蹈选手,她曾在多项著名的体育舞蹈竞赛中获得过骄人的成绩。过去的几年中,她一直在英国“舞动奇迹”节目中做各位明星的舞伴,并指导他们跳舞,也由此成为了全英国家喻户晓的专业舞者。

最近,Karen Hardy在伦敦的切尔西开办了她的一个舞蹈工作室,当晚Karen非常激动,她说设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室是她“延续了13年的梦”。曾被她指导过舞技的多位明星都前来捧场!在国标舞界、体育舞蹈界以及众多“舞动奇迹”明星的陪伴下,Karen Hardy在她的工作室度过了一个璀璨欢乐的夜晚。众多明星的到来,也使得工作室的开启仪式受到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多家电视台及很多摄影记者都来到现场竞相采访拍照。

匈牙利:2009布达佩斯体育舞蹈公开赛

2009年1月2—3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进行的2009年度布达佩斯体育舞蹈公开赛,应该算是2009年进行的首场体育舞蹈赛事了。比赛现场的各个角落都充满了新年的喜悦,所有在现场忙碌的工作人员和选手的脸上也都洋溢着节日的微笑,这也使得本次赛事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拉丁舞职业组的比赛可谓精彩绝伦,最终获得冠军的是芬兰选手Mikko Kaasalainen/Adrienn Fitori,亚军被东道主选手,匈牙利的Robert Bogdan/Linda Gergye夺得,第三名被来自奥地利的选手Peter Chen/Ursula Robl收入嚢中。

业余标准舞组的决赛上。前三名都被匈牙利选手夺得。冠军是Csaba Laszlo/Anna Mikes,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Jozsef Szepesi/Julit Szepesi和Balazs Gombkoto/Petra Seregelyi。

舞彩斑斓域外 篇7

近日有消息透露,美国ABC电视台正打算根据《歌舞青春》推出一档竞赛类真人秀,并于2009年夏季首播。比赛从全国范围的海选开始,被选中的优胜者们将被送到音乐学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然后在每周的淘汰赛上比拼直至冠军诞生。《歌舞青春》的明星们届时可能在节目中亮相。《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前三部都是讲述美国一所高中的青少年生活,其中载歌载舞的故事在美国青少年中引起了一股热辣的歌舞旋风。该片前两部在美国迪斯尼频道播出,收视率分别达到了770万和1730万观众,第二部还创造了有线台电视电影的最新收视纪录。《歌舞青春》前两部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近3亿观众的疯狂追捧。《歌舞青春3:毕业季》(High School Musical 3:Senior Year)于2008年10月以电影的方式在院线上映,全球总票房高达2.5亿美元。《歌舞青春4》(High School Musical 4)已经在筹备当中。美国迪斯尼频道近日发表声明.该台的电视电影《歌舞青春4》将在2010年重归迪斯尼频道,第四部中还将起用一批新演员。

Róbert Magyari和ágnes Szalai拆档

Róbert Magyari和ágnes Szalai近日拆档。在匈牙利拉丁舞锦标赛上,这对舞者曾夺得亚军,也因此得以代表匈牙利参加澳大利亚世界锦标赛。两人于2005年开始搭档跳舞,并很快跻身匈牙利最优秀拉丁舞者的行列。目前ágnes Szalai正在寻找新的舞伴。

英Sadler,s Wells组织网络舞蹈大赛

英国Sadler's Wells舞蹈俱乐部近日在因特网上开展了一场网络舞蹈选秀活动。该活动将持续四年时间,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挑选优秀舞者。所有年满18岁的舞者都可以参加大赛并有机会赢得现金奖励,舞蹈也将被收录进Sadler's Wells Samplec I Sadler’s Wells剧院每年1月周末的舞蹈演出)。在比赛的前两个阶段,申请者必须在2009年7月17日之前把自己的原始舞蹈片段上传到YouTube网站。网站将从视频中最终选出十位优胜者,于2009年9月接受公众投票。获胜者将获得2000英镑的奖金,并有机会被邀请到伦敦做示范表演,并在剧院的帮助和指导下将他们的作品搬上舞台。

WDC和BDC两会并一会

近日有官方消息传出,从2009年开始,为了贯彻并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WDC (世界舞蹈理事会)和BDC (英国舞蹈理事会)将把他们的会议合并在一起,统一召开世界性的会议。今年的会议将于不久后在英国黑池召开。

英机器人大跳钢管舞

最近,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一场别具特色的动态艺术展上,大跳钢管舞的机器人引来观者无数。所谓动态艺术,是指艺术家将绘画与雕刻结合起来,而且在造型手法上导入时间的要素,然后利用机器的动力,任一件造型作品不停地旋转活动。来自英国各地的30多家美术馆和150多位艺术家带来了他们的设计新品,除了会跳钢管舞的机器人,很多作品充满了迷幻色彩的灯光艺术,有的甚至连名字都叫不出来。

查尔斯王储与巴西女孩跳热辣桑巴舞

一向庄重严肃的英国王储查尔斯,在前往巴西亚马逊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时,竟然跟当地的居民跳起了热情的桑巴舞,展现了他完全不同的一面。3月14日,穿着便装的查尔斯王储伴着音乐,与400多名巴西当地人翩翩起舞。随后,他还跟一名上身穿比基尼、下身穿花色长裙的年轻女孩跳起了热辣的桑巴舞。当查尔斯王储在雨林中与性感尤物大跳热舞之时,他的妻子卡米拉则在巴西玛瑙斯市观看一场环保时装表演。

去土耳其看舞蹈盛会

2009年4月8日至12日,第三届国际舞蹈大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Tarik Zafer Tunaya文化中心举办。本届国际舞蹈大会向世界各地的舞蹈从业人员及组织开放,不限制参加舞蹈的类型,旨在齐聚世界各地的舞蹈家,学者及相关组织,由国际舞蹈协会协助其土耳其分会组织承办,并得到了伊斯坦布尔文化新闻部以及多家政府组织和私人企业的鼎力协助。舞蹈大会以土耳其语及英语为官方语言,同时提供同声翻译的服务。大会期间,除了各式舞蹈表演外,还有各种舞蹈相关研究成果的展示和讨论,学术演讲及示范,书籍、音像制品、图片、服装以及饰品的展示和销售.参观特色舞蹈学校等,可谓世界舞蹈界的一次盛会。

英明星秀舞募善款

全球范围的经济不景气导致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慈善基金明显减少。这样的形势下,寻找一个新的途径来筹集善款就变得更加重要。今年,舞蹈在各类慈善活动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英国BBC的一档节目《让我们为喜剧而舞》(Let's Dance for Comic Relief),作为本年度红鼻节(Red Nose Day)慈善活动的一部分,就邀请了众多明星大秀舞技,希望藉此获得更高的公众关注度,从而筹得更多的慈善基金。

Chalkevitch和Kerbel宣布退役

近日,Chalkevitch和Kerbel正式宣布不再参加舞蹈比赛。在退役声明中,他们说:“我们一起跳舞很多年了。我们觉得现在到了开启生活新篇章的时候了。在我们的体育舞蹈竞赛生涯中,我们获得了加拿大业余及职业组的冠军,并进入了黑池舞蹈节和International锦标赛的职业新星组决赛。我们生活的主要目标是成为国标舞领域的专家级教师。我们最大的乐趣是与我们的学生分享我们拥有的舞蹈知识,他们中的许多选手在加拿大的排名非常靠前。”在退役声明的最后,Chalkevitch和Kerbel没有忘记向曾经帮助他们提高舞艺、实现梦想的老师们致以最深的感谢。

克罗地亚将办Salsa舞蹈节

今年夏天,第五届克罗地亚夏季Salsa舞蹈节将于6月22—28日在克罗地亚旅游胜地伦尹(Rovinj)举办。舞蹈节上,Salsa、伦巴、恰恰等舞蹈将轮番亮相;夜晚还将会有顶级拉丁乐队及DJ献上精彩的音乐。对舞蹈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登陆www.crosalsafestival.com了解相关信息。

意大利王孙摇身变舞王

域外 篇8

仲夏之夜,第十届国际东方舞节在开罗开幕,8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激情舞者齐聚金字塔脚下,以不同的文化演绎着古老而神秘的东方舞。东方舞又名中东舞或肚皮舞,通常由女性表演,舞者舞蹈时腰、胯部动作夸张,同时伴以头、颈和四肢动作,舞姿婀娜,富有感染力,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欢迎。来自埃及、乌克兰、黎巴嫩、约旦、美国、韩国、中国等国的舞蹈家们轮番登场,或独舞,或对舞,或群舞。约旦的舞者一袭白色长裙,恪守着东方舞的经典传统;韩国的舞者在舞蹈中加入了水袖和折扇等东方元素;美国的舞者则出人意料地在配乐和舞美上加入了印度元素,手足动作大胆夸张。本次舞蹈节成为各国舞者交流切磋舞技的好机会。

Michele Bonsignori与Monica Baldasseroni完婚

不久前,Michele Bonsignori与Monica Baldasseroni在意大利里窝那的圣马蒂奥教堂举行了婚礼。Michele和Monica是职业标准舞Michele和Monica是职业标准舞选手,他们的最好成绩包括进入,2007年黑池舞蹈节决赛、20062007年黑池舞蹈节决赛、20062007年黑池舞蹈节决赛、20062007年黑池舞蹈节决赛、2006年WDC欧洲职业标准舞锦标赛银牌以及进入2006年WDC世界职业标准舞决赛。

2009欧洲青年拉丁舞锦标赛举行

6月20日,2009IDSF欧洲青年拉丁舞锦标赛的举行,让Höfingen的Strohgäuhalle成为欧洲的中心。7000多名当地居民聚集在一起,观看了来自29个国家的58对选手的精彩表演。最终,冠军头衔被俄罗斯选手Armen Tsaturyan&Kristina Bespechnova夺得;亚军属于列托人Vjaceslavs Visnakovs&Tereza Kizlo,他们的舞蹈新鲜而积极向上;季军则由来自意大利的Vincenco Durevole&Veronica Tammaro获得;来自俄罗斯的Kirill Kolpashchikov&Angelina Sibaeva位居第四;当地选手Pavel Zvychaynyy&Jaqueline Cavusoglu最终获得第五:来自西班牙的Joel Lopez&Rosa Carne名列第六。

Stephen Hillier被授勋爵

一年两次,元旦和每年六月的女王生日,英女王会向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授勋。标准舞与拉丁舞的标志性人物Bill&Bobbie Irvine是第一对获此殊荣的舞者,接下来是Frank&Peggy Spencer、Donny Burns&Gaynor Fairweather、Marcus&Karen Hilton以及Hazel Newberry。2009年6月,在女王生日的荣誉名单中,人们看到了又一位著名标准舞者的名字,Stephen Hillier。作为业余舞蹈选手,他获得过英国公开赛和世界业余摩登舞锦标赛的冠军;作为职业选手,他则获得了所有重要比赛的标准舞冠军,包括五个国际性冠军、四个联合王国冠军、三个欧洲冠军、三个英国冠军和三个世界职业标准舞冠军。

IDSF2009年年会在澳门举行

6月13-14日,IDSF2009年年会在中国澳门举行。Carlos Freitag先生以IDSF主席身份欢迎了来自41个IDSF会员体的代表,以及WRRC主席Miriam Kerpan Izak女士、IPC代表Grethe Andersen女士、UCWDC的Jeff Bartholomew先生和IDO代表Bill Fowler先生。会议第一天的主要议题是《远景2012——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WDSF)》,Carlos Freitag先生介绍了关于世界性的所有舞蹈类型的管理机构——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WDSF)的想法以及远景展望,之后与会代表展开了广泛讨论。会议第二天讨论了竞赛规则方面的相关问题,并选举产生了新的纪律委员会成员。

体育舞蹈亮相洛桑

作为2009高雄世界体育大会推广活动的一部分,体育舞蹈出现在了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受国际奥委会(lOC)之邀,国际世界体育大会协会(IWGA)和高雄组委会(KOC)通过长达五周的展览以及某些特色体育项目的示范,展示了即将到来的2009版世界体育大会。其中,体育舞蹈的展示最吸引人,三对不同年龄段的选手以他们惊心动魄的表演令在场的每个人眼花缭乱,整个表演过程中,掌声不断。同时,IWGA主席Ron Froehlich和KOC经营主管Shyh-fang Liu都对IOC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了衷心感谢。

Maurizio Vescovo与Melinda Torokgyorgy拆档

Maurizio Vescovo与Melinda Torokgyorgy决定结束他们的舞伴关系。这对2007年世界业余拉丁冠军1999年开始搭档,他们曾八次获得匈牙利冠军,2007年成为世界冠军并且拿下黑池业余拉丁舞的第一,2008年获得欧洲冠军。从2008年开始他们转战职业组比赛,当年就进入WDC欧洲职业比赛的决赛(第五名),并于2008年和2009年两次进入黑池职业组决赛。宣布拆档后,Maurizio向关心他们的每一个人保证,他和Melinda还是好朋友。他们只是决定退出比赛,稍事休息,然后给彼此一段时间来决定未来如何继续。如果有合适的比赛机会,他们也会继续比赛,如果没有,他们将继续教学。

Wiktor Kiszka与Malgorzata Garlicka拆档

搭档13年之久的Wiktor Kiszka与Malgorzata Garlicka日前决定拆档。Wiktor和Malgorzata曾一起六次获得波兰业余标准舞冠军,1999年获得青年十项舞锦标赛冠军。他们代表波兰参加了无数的欧洲和世界比赛。2000年转成年组后,Wiktor和Malgorzata致力于标准舞,2005年获得UK公开赛新星组标准舞亚军和黑池新星标准舞冠军。他们不止一次进入IDSF世界业余标准舞锦标赛的半决赛,最好成绩是2007年在莫斯科获得的世界锦标赛第七名。2008年和2009年的IDSF欧洲业余标准舞锦标赛他们均进入了决赛。

苏格兰格子舞起来

7月1日,澳大利亚当地的苏格兰籍男女老少,头插羽毛、身穿格子裙、吹着苏格兰风笛来到悉尼市中心,庆祝属于他们的节日——苏格兰格子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苏格兰格子日”都设在7月1日,以纪念1782年“禁裙令”的废除。苏格兰格子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于苏格兰、爱尔兰、英格兰东北部以及威尔士地区的编织工艺。它最早的雏形被认为是发现于苏格兰中部安多宁长城附近、产于公元三世纪的falkirk sett,距今有1700年的历史。

看土耳其神秘转舞

2005年11月25日,土耳其转舞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如今,在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等地的高档酒店、餐厅或娱乐场所里,人们常能欣赏到这种散发着神秘气息的土耳其宗教舞蹈——转舞,舞者在表演中通常半闭双眼,随着不停旋转进入如醉如痴的状态。他们都是经过长期专业培训的,所以能不间断地在原地旋转一二十分钟而面不改色。转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700年前杰出的土耳其诗人梅乌拉那·杰拉莱丁·鲁米,他是伊斯兰神秘主义梅乌拉那僧团的奠基人,转舞就是为了纪念他而表演的一种舞蹈。

德现代舞蹈先驱皮娜·鲍什突然辞世

6月30日,德国现代舞蹈先驱皮娜·鲍什(Pina Bausch)突然与世长辞。鲍什生前致力于现代舞蹈的研究,她前卫风格的表演和混合芭蕾舞蹈的编排在世界饱受赞誉。鲍什创编的舞蹈多达几十部,她的舞蹈曾出现在意大利导演费里尼和西班牙导演阿尔莫多瓦的电影中。德国副总理弗兰克·沃尔特·施泰因迈尔发表声明说:“和其他艺术家不同的是,鲍什打破了传统舞蹈的结构,并在现代芭蕾舞中融入了自己的风格。”法国文化内阁大臣费德里科·米特兰德则表示:“世”界舞蹈界失去了一位最具才华的代表。”汉堡芭蕾舞团的艺术指导约翰·纽迈尔遗憾地说:“皮娜·鲍什不断地拓展着我们所说的舞蹈上的界限,我想象不出谁可以接替鲍什。”

体舞界痛失Paul Beeton与Scott Montague

6月20日,英国舞蹈界教父级人物、偶像级教师Paul Beeton突然辞世。Paul当时人在黑池准备执裁一场比赛。他没有按时出现在比赛现场,组办者去饭店找他时,发现人已经死了。Paul刚当选UKA主席还未上任。此前一天,年仅33岁的Scott Montague也离开了人世。Scott是黑池21岁以下组冠军,他与Michelle Barry结婚后移居美国,在南坦帕经营着Arthur Murray工作室,他已经同癌症斗争了一段时间。

欧美风行创新舞蹈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舞蹈只是属于少数艺术家的“技术活儿”,而今天,风行巴黎和纽约的舞蹈班,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舞蹈的传统定义。每次上课,都会吸引上百乃至上千名时尚人士参加,就像一场小型的狂欢,把每个人的活力都彻底激发出来。有些舞蹈班,每次课前会事先公告舞蹈的主题,让每位参与者在服装、舞鞋、头饰和动作的编排上自由创新。在那里,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舞蹈拥有超级魅力,就绝对不要刻意照搬任何一种舞蹈,爵士、恰恰、桑巴、钢管和街舞……这些远远不够,让人们跳不够、玩不够的舞蹈必须是一种“混搭花样”,比如将中东肚皮舞和巴西桑巴舞糅和在一起,再比如将嘻哈和爵士糅和在一起,或在非洲的鼓声中糅入牙买加舞蹈和灵性舞蹈的动作等等。

Arsen Kishishian与Yuliya Nikitenko拆档

业余拉丁舞搭档Arsen Kishishian与Yuliya Nikitenko拆档,他们合作了两年半时间,在这期间代表澳大利亚参赛。他们的最好成绩是2009黑池业余新星拉丁舞的第四名。他们在澳大利亚业余拉丁舞选手中排名第二位。由于目标与实现目标的途径不同,他们俩都觉得分手是更好的选择。Yuliya正在寻找新的拉丁舞伴或十项舞舞伴。

黑木明纱热舞宣传新饮品

域外读乐散记 篇9

早就听说李欧梵先生学问大,英语讲的地道纯熟等等。作为乐迷,本人更感兴趣的是听说他还是大古典音乐迷,尤喜西洋歌剧,收激光CD盘数千云云。(李先生一九九一年写书话时,自称存五百多张,上述传说可能不确。)这里愿借《读书》一角,写点有关音乐的闲言碎语,特别散览《Gramphone》之杂感,算是间接地与阅读《读书》杂志的古典音乐迷交流。

一九五八年生于前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的伊欧·普格拉奇(IvoPogoreilich)是当今年轻一代钢琴家最具有争议的一位。恨他的人把他骂的一钱不值,喜欢他的人又把他捧上天。一九九四年夏天回国的时候,在北京八面槽的音响商店见有其作品出售。因为自己恰是伊欧迷,所以愿闲话几句此人。

普格拉里奇十一岁便被送往苏联,十五岁正式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两年后从师女钢琴家阿利斯·科泽阿狄兹(AliceKezeradze),后娶其为妻。一九八○年,二十出头的伊欧参加在华沙举行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因其弹奏的不拘一格,引起极大争议。初赛之后,比赛评委决定授与其特别奖但未将他选入决赛人选。为此舆论大哗,著名的女钢琴家马沙·阿格里什(MarthaArgerich)以辞退评委表示抗议。伊欧反倒由此而因祸得福,一夜之间便成为明星级钢琴家,演出与录音的合同接踵而来。

一九九三年一月号《Gramphone》有一篇伊欧专访。现将其如是说大意综述如下:

有人说我的弹奏是篡改作曲家本意。事实上,我不过是将作曲家所写发挥至其佳境而已。

我曾在苏联学艺十年。当时虽然拉斯楚波维奇(M.Ros-tropovich)、大卫·奥依斯特拉赫(D.Oistrakh)等大师不是已经离去就是已去世,但我还是有机会结识诸如肖斯塔科维奇的孙子、拉赫玛尼诺夫的某远亲等人。特别是后来有幸结识普罗科菲叶夫的遗孀。她真是了不起的女性,虽已八十高龄,但仍风姿绰约,甚至有点风骚(coquettish)。在听我弹普罗科菲叶夫第六号钢琴奏鸣曲后,她喃喃道:“弹的太好了,我真希望我丈夫能听到你弹的他的作品。”我曾问她,为什么普罗科菲叶夫把他的某些钢琴奏鸣曲题献给李赫特(S.Richter)与吉辽斯(E.Gilels)之流?她答说:“澳,我可爱的孩子,因为没有什么更好的人可题献啊!”我觉得她的回答真是太妙了。

我在苏联学艺的那些年,头几年并无太大起色。只是遇到后来成为我妻子的阿利斯·科泽阿狄兹,在她的指教下,我才由相当不错的钢琴家变为出类拔萃者。

现在的钢琴教学普遍存在一刀切的问题,不注意因材施教,使得不论是苏联培养的,还是其它地方培养的钢琴家,都大同小异,听不出什么区别来。

的确我很少弹协奏曲。这是因为大多数乐队与指挥都不能像我一样在细节上一丝不苟。唯有阿巴多(Abbado)是一个例外,他是真正的音乐家,好的合作者,总求做到精益求精。

是的,我现在公开弹奏的曲目是很有限的,但私下里却广得令你难以置信。这是出于我严肃认真的态度,没有对作品的彻底把握,绝不公开演出。人们把李赫特在一周之内能学弹三首协奏曲,或鲁宾斯坦九个小时就学会李斯特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等传为美谈。这真是对音乐的亵渎,对人生的嘲弄。音乐与开银行不是一回事。

我对录音与实况演出的态度是一致的。我绝不会为媚俗大众而牺牲我的音乐理解。将问世的勃拉姆斯与斯卡拉第(Scarlatti)作品的录音都是遵守这一原则的。我不喜欢不懂装懂浅薄的赞美,但期望得到对我努力的尊重。

本人收有伊欧的大部分录音,并十分同意马沙·阿格里什对他的评价:He is simply a genius!现在还有以普格拉里奇命名的钢琴比赛了。

一九八六年秋来美在某大学深造。不久识同年来校就读的乐迷杨君,后经常在一起饮酒、“侃”、听音乐……。八十年代初我们在校园读书时,傅雷译《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哲学》及其《家书》等都是极流行的。我们欣赏傅雷的译笔,叹服他的学识,更敬佩他为人的耿直。读家书不能不对傅雷长子,钢琴家傅聪感兴趣。傅聪五十年代成名那会儿,本人与杨君尚未来到这个世界;八十年代初傅聪回国演奏,作为没路子搞票的穷大学生,我们也只能失之交臂。总之我们两人从未听过傅聪弹的琴。

来美国不久,杨君就购置一丹麦制高级唱机,因而开始收集旧式LP唱片,(其时LP唱片已开始为激光CD取代,收集LP唱片是极错误的。)更因为我们读到八六年版《企鹅指南》(The Penguin Guide toCompact Discs,Cassettes and LPs)上就傅聪弹录的肖邦二十四首练习曲及第二、第三号奏鸣曲的颇为赞美的短评,便琢磨找张傅聪的唱片听听。为此,我们曾开着杨君的破车特地到纽约的大唱片店找寻。结果是满怀希望而去,败兴空手而归。

几年过去了,直到一九九二年初,我终于买到傅聪的录音。那是Sony发行的Sony古典精要(SongEssential Classic,一套将过去CBS发行的LP唱片转制成激光CD的reissve系列里的四张CD),是傅聪弹肖邦全部马祖卡(一九八四年录制)及全部夜曲(一九七八至一九八○年间录制)的录音。

我个人以为,傅聪弹的夜曲,就总体而言是极出色的!假如你是钢琴音乐迷,听惯了鲁宾斯坦、白润包姆(Burenboim),或伊万·莫拉维奇(IvnMoravec)等人所弹的夜曲,听傅聪的录音会使你对那些夜曲有全新的感觉。传统弹法,大都有意要烘托夜色中哲人沉思,游子思亲,诗人冥想,失意人感怀的孤愁气氛,因此都弹的相当深幽缓慢。傅聪反其道而行之,弹的相当轻快活泼,简洁流畅,其意境就像酒后几个好友,月光下品茶谈天时的愉快说笑,健康而不流于轻浮。赫鲁维兹(V.Horowitg)晚年的好友大卫·德布尔(DavidDubal)曾著有《钢琴的艺术》一书,其第三章专门介绍作品、推荐不同录音版本。其中提到肖邦的夜曲,傅聪所弹在其推荐之列。

至于傅聪弹的肖邦马祖卡,至少我个人以为是糟透了!不知他是有意选了那样tune(定调)的钢琴,还是录制时恰巧碰到那样的琴。其琴声像拨琴古钢琴(Harpsichord)发出的声音,细而散碎,听着很别扭(我买的那两张马班卡CD,有一张的音量特小,听的时候不得不把放大器的音量调高)。若再跟鲁宾斯坦、阿什肯那吉(Ashkenazy,他曾去过中国)所弹相比,傅聪这次就要被比下去了。我尤喜欢阿什肯那吉弹的,非常的Straightforward(直接了当,简单明了),虽然有些地方比较粗不够细腻,但我以为对肖邦马祖卡的处理,粗朴一点更好。傅聪弹的马祖卡太多情,忽高忽低,时快时慢,做的过份,让人觉得那是在无病呻吟。

大师赫鲁维慈录过多首肖邦马祖卡,都很绝。比如他晚年弹录的作品第七号的第三首,cute极了!可惜他从未录过马祖卡全集。

有趣的是,不久读到马修恩-肯贝欧(J.Methuen-Cambell,此人为肖邦音乐专家,曾有论演奏肖邦音乐的专著出版)在一九九三年第十一期《Gramphone》杂志上就这四张CD写的简评。我在这里的闲言碎语本是因李欧梵先生话《Gramphone》杂志一文而说起,所以不妨将马修恩一肯贝欧所评试译如下,以示该杂志上乐评的风格。

首先我不得不说录马祖卡的琴的音调大大影响了我对音乐本身的欣赏。总是那么尖细,在高音的段落就简直是刺耳了。无疑钢琴本身是有问题的。傅聪一九五五年在波兰弹的马祖卡是颇受好评的,那时他与阿什肯那吉是肖邦钢琴比赛的成功参赛者。可是当年的那种朝气与玄情在他八十年代的诠释里荡然无存。他对这些马祖卡的处理都极端的拘谨古板——除此之外,重音常常弹的过强而超出音乐本身的规模,如作品第七号的第二首。

我觉得傅聪也并没有以音乐本身的抒情内涵平衡缓解其过份自信的强硬弹奏。他只在少得可怜的几首上放松下来。关于几首晚期的马祖卡,其中我特别欣赏的是作品56号第一首B大调及作品59号第一首A小调。这里傅聪都弹得相当从容,听者终于感觉到那正是曲子本身所要求的弹法,而不再是弹者所强加的。

所录的夜曲虽仍良莠不齐,但相对而言是成功的。至少钢琴的音调是愉悦的。虽有几首弹的不够流畅连贯,但对几首特细腻含蓄曲子的处理显出我们的钢琴家确是不同凡响的艺术家。他惊人地表现出作品27号第1首升C小调的梦幻意境;又如作品55号第2首降E大调那复杂的复调换位,他弹的极雅致精美。可惜有几首夜曲他弹的太快了。

接替索尔第,现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指导的丹尼尔·白润包姆一九九三年出版一书:《我的音乐生涯》(MyLifeinMusic)。该书对其死去的妻子杜蓓(J.Dupre)评价极高。说有些乐人不过是后天努力而成为音乐家,但杜蓓是天生的音乐家。有趣的是,当年白润包姆与杜蓓首次见面是在傅聪家的音乐沙龙,而且是一见钟情,三个星期之后就订了婚。那时傅聪娶梅纽因女儿为妻,常邀当时在伦敦的青年音乐家至其舍聚会演奏室内乐。

日前在图书馆浏览一九九四年第十二期《Gramphone》。发现马修恩—肯贝欧评傅聪另一CD的文字。知傅聪六十大寿。时光飞逝,岁月不留人!

李欧梵先生提及耶拿契克,这里愿就此人多“侃”几句。记得是一九八八年夏,同几个朋友一起看据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小说拍成的电影《生若鸿毛》(UnbearableLightnessofBeing),一译“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看后大家都觉得那电影很有意思,同时也都非常喜欢其中与画面、情结都相配的钢琴音乐。而那正是耶拿契克的作品!

耶拿契克系捷克作曲家,生于一八五四年卒于一九二八年。其一生之重要作品大都为六十岁之后所作,是大器晚成的作曲家。之所以如此,原因很多。但评家以为其主要原因乃是他六十一岁那年遇卡米拉·斯朵思拉娃(KamileStss1ovā)后萌生新的创作激情与冲动所致。耶老头堕入爱河而不能自拔,深深地爱恋比他小三十八岁的年轻貌美、热情活泼已婚的卡米拉·斯朵思拉娃。可她对作曲家并不那么热烈。这苦坏了害单相思的老头子,几乎天天给他精神世界里的情人写信诉说衷肠。就这样两人竟持续了十三年这种一边热的柏拉图式恋情。

这里弗洛伊德的理论大可派上用场:爱欲不能实现而有艺术的升华,转化成艺术的创造。你看正是因卡米拉陪那老头听露天演奏会,刺激后者构思谱成著名的小交响曲(Sinfonietta);正是对卡米拉的热恋,才有称为《情书》(Loveletter)的弦乐四重奏问世;也正是与卡米拉交往的十几年间,耶拿契克完成了他后五部歌剧的创作。在谱写那首著名的弦乐四重奏时,他向卡米拉写道:“我开始谱写一极优美的作品。我们的生活将容于其中。我命其为《情书》。它一定美妙动听。亲爱的,我们在一起的宝贵时光就像微微的火焰,燃亮激跃我的心灵,然后就化为最甜美迷人的旋律。”

不幸的是耶拿契克最终也因卡米拉而丧生。一九二八年夏,卡米拉同意携子同耶老头在作曲家某山林里的别墅度夏。耶拿契克终于等到与卡米拉单独在一起居住的机会。然而乐极生悲,一周后的某日,卡米拉十一岁的儿子在树林里走失。急坏了七十四岁的老头子,满树林找。虽然那小子最后安然自返,但这么一折腾,耶拿契克不幸害上肺炎。不久病情加剧送医院医治无效而死。

域外 篇10

最近,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向在中国召开的G20峰会递交建议书,建议G20要求全球范围内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能够“正直诚信”增强机构治理,并建议G20牵头建立合作性更强、一致性更高、更为“聪慧”的全球监管环境。关于加强机构治理,IFAC建议G20能够打击欺诈与腐败,增强公共部门威信;通过鼓励公共部门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准则提升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水平;鼓励综合报告。关于建立更“聪慧”的全球监管环境,IFAC建议G20制定优良监管的明确原则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采用;承认国际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的重要性;提升全球(财务报告/监管原则)的一致性;要求建立国际税收合作;建立永久的秘书处。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公布管理会计能力框架的征求意见稿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近期公布了管理会计能力框架的征求意见稿。该框架征求意见稿与1986年由美国会计学会(AAA)发布的“未来的会计教育;为扩大行业做准备”文章30周年纪念相配合,该文章于30年前便预测了会计师和会计教育工作者的差距。也是从那时起,IMA便致力于通过加入行业所需的执业技巧,调整会计专业的本科课程。该框架将作为工作指南适用于会计教育者和从业人员。

新加坡首次就投资者如何看待财务报告与审计开展调查

最近,新加坡特许会计师协会(ISCA)与新加坡会计与公司监管局(ACRA)联合开展的“散户及机构投资者”调查显示,新加坡的散户及机构投资者重申了法定审计的价值,且要求公司制定高质量财务报告的愿望日益强烈。这是新加坡国内首次就投资者如何看待财务报告与审计这一问题开展调查。调查发现,投资者对财务报告关注度的提升及对保持新加坡资本市场的活力与信心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调查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给新加坡特许会计师协会、新加坡会计与公司监管局及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SIAS)提供了动力。

上一篇:行为自律下一篇:观察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