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的社会学研究

2024-10-25

师生互动的社会学研究(共10篇)

师生互动的社会学研究 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多种渠道寻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教师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真正做到爱学、乐学、博学。

一、师生互动的方式

1.运用游戏进行互动,激发并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运用游戏进行有效的互动,需把握好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时机,明确游戏的目的。

2.开展竞赛活动,活跃课堂气氛。竞赛是英语课堂师生互动、 提升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使人产生一系列良好的心理反应:求胜动机强烈,情绪饱满,注意力高度集中,感知清晰,思维活跃。在课堂上运用竞赛来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

为了使比赛起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必须经常更换竞赛形式和奖励方法。竞赛形式可以采用男女生对抗赛和小组大比拼。男女生对抗赛是把全班学生分成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进行比赛;小组赛是以组的形式参加比赛。

3.教唱歌曲,运用音乐的效果使学生“动”起来。英文歌曲既可以把索然无味的英语单词和句子,用跳跃的音符演绎出来,教唱英文歌曲是课堂师生互动、培养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如,在教唱head,shoulders,knees,toes这首歌曲时,我让学生起立和我一起陪以动作来唱,这时不光学生的嘴动了起来,他们的手随着歌词的变化也动了起来,这样让他们在配以动作的歌声中牢固地掌握了身体各部位的单词,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二、师生互动要注意以下四点

1.注重学生心理,使学生在最自然的状态下领悟知识,做到润物细无声。小学低年级学生最天真可爱,容易调动积极性。因此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小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关键,于是也就更体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思路围着教学重点转。比如,在任务前,做一些热身小游戏来使学生放松身心, 联络师生情感,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在任务中,力争从旧的知识中牵出新的知识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新知识,减少学习上的畏难心理;设立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如,比赛、闯关游戏、英文歌曲、体态语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避免呆板、严苛的说教和不顾学生的感受,讽刺学生,应巧妙地运用其他一些不漏痕迹的做法感召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各种小比赛很能约束学生专心听讲,不过要各种比赛相结合,如,个体之间的竞争、小组的竞争相结合、小组的竞争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个人之间的竞争更能让学生品尝到自我成功的快乐,一朵小红花、一颗小星星都是对他们的肯定, 为了避免长时间使用这种方法学生会失去兴趣,教师可以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统计,评出进步最大和得奖最多的学生作为本周或本月的“英语之星”。

3.在授新课上,教师只做必要的讲授和带读,点拨之后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切忌整堂带读、带说,让学生产生视觉、听觉和生理上的疲劳。这里举个例子来说明,例如,在讲动物名词时,可做一个动物园画面的课件,将动物隐藏其中,教师呼喊动物的名称两到三遍,再把动物的图片播放出来,学生一看,原来动物可以被喊出来,于是纷纷模仿,教师就可以控制鼠标,在学生把一个单词学得差不多时,再将动物播放出来。教师没有花大量的时间去组织教学,却轻松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师生配合非常默契。做一个机智的指挥家,灵活运转每一个环节、每一名学生。

4.让你与学生的沟通达到一种内在的和谐和默契,你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学生都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这就需要教师上课时的语言和动作简练到位,而不是随随便便,真的像音乐指挥一样,学生读得懂你的每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这些肢体语言有力地帮助学生理解你的语言。非常有效地辅助了你的课堂,使师生互动形成了完美配合。

对参与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层次要把握得当,什么样的活动应由哪一类的学生参与;或是活动的哪一个环节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做示范;还有哪一类的活动一定要有教师的参与不可轻视,因为他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如果一个活动一开始就进行得很勉强或很困难,那不仅会极大地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使它流于形式,不了了之,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总之,教学活动是由师生或学生间的互动活动而展开的教学过程。“互动”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人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关注个体差异,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特别要满腔热情地、耐心地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应该加强与学生交往,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英语教学,激发兴趣,互动方式,互动的师生关系

小学师生互动写作的策略研究 篇2

【关键词】互动写作  积累  写作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90-01

现在的学生作文往往出现无话可说,无病呻吟的情况。原因是学生发现不了教材中的生活例子,捕捉不了生活中的鲜活实例,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写作时导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开拓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用我自由之笔,叙我自在之事,抒我自然之情”。把那份作文的真情与真实给写出来,让孩子们的作文反朴归真,充满生活般迷人的气息。曾记得有这样一句歌词“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可见,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都可入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息。”所以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们关注以下三点:

一、学会捕捉生活细节

学生们每天每节语文课所接触到的课文,绝大部分就是来源与生活的实例,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比比皆是,我们何不把手头那一篇篇记录人物真实经历,流露作者真情实感的课文作为载体,让学生在作者的真实感悟中尽情游历。

我要求学生做到两条:一是每人备一本读书笔记,随身携带,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词、成语格言等分别整理并在班内定期交流,相互观察;二是要求背诵精彩片段和警策语句,这样背的多了,作者的语言就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时就得心应手。

二、学会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小学生年龄小,经历少,活动范围窄,读的书也不多。如果平时不注意引导他们观察事物,观察生活,积累材料,写作文时就会因肚里无“货”而难以下笔。为了“交差”,有些就背离生活、凭空编造。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捕捉素材,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无啥可写、难以下笔的问题。小学生有一颗童稚的真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他们的作文不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老师更不要去苛求深刻。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作文深刻不是规律,而不深刻才是规律。要让他们用自由的形式表达自由的内容,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为写作积累生活素材。我们所说的“观察”,不仅仅只是仔细地察看,除了用眼睛看,我们赋予了“观察”用耳朵听、用鼻子嗅、用嘴巴尝、用手脚触等,它是多方面的。在观察中,有时是某一感官的单独使用,更多的时候是多种感官的协调运用,同时还伴随着思考、记忆等活动。

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内容可大可小,随心所欲,但必须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生活中有什么就记什么;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就录下什么;生活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的。这很像美术中的白描写生,见到眼前的事物,便用线条如实描绘下来,而无须进行刻意的艺术处理。我们所说的“生活”指学生所经历、了解的个人、班级、学校、家庭以及国家、社会等全方位的生活内容,既包括学生亲自经历的、亲眼所见的。亲身所触的等直接的生活内容,也包括学生亲耳所闻的,从其他信息传媒中获得的间接的生活内容,还包括学生脑子想像中的广阔世界。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超脱的作文观,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激励学生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醒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美好、丰厚的生活素材。生活的体验,情感的积淀、经验和积累对小学生写作来说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它最起码使学生有话可写,当然,学生积累生活的形式是灵活的,内容是广泛的。

三、写作与生活互动重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特别强调“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写作是学生对生活的另一种演绎形式,将生活中的美丑通过学生自己的酝酿加以表现,但源于生活,它是生活的重现。

师生互动的社会学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教学研究

教育学认为,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交流和观念碰撞等方式, 进行有效双边互动的过程, 具有互动性、双向性和发展性等特点.教育实践学指出, 有效的师生互动, 不仅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 还有认知互动和观念互动等内容.在传统教学活动中, 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 在教学活动中为追求高效率, 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互动性, 课堂成为教师的“阵地”, 学生成为“听众”, 出现“一言堂”的单向性教学活动形式, 限制和降低了教学活动效能的提升.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纲要提出, 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 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形式, 提升教学活动效能.可见, 在教学活动中, 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互动和高层次的认知互动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近年来, 本人在如何开展有效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现进行简要论述.

一、把好师生互动的切入点, 使师生互动更趋合理

互动性、双向性, 是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特征.抓住师生互动的有效切入点, 是开展有效师生互动活动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教学实践证明, 呆板的、强制的师生互动活动, 不能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活动的意图以及教学过程的宗旨.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善于联系教材、紧扣内容和贴近学生, 在适宜的教学时机, 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活动, 使教师和学生在有效、合理的教学互动中, 教学活动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如在需要探究新知内容时开展师生互动, 教育心理学指出, 初中生在对新知探求过程中, 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师生互动的切入点, 采用探究性的师生互动教学形式, 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促进师生互动有效开展.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时, 学生通过预习, 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还处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此时, 教师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内容及学生学习实际, 设计了具有师生互动特性的探究环节, 请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并猜想有什么性质, 大多数学生想到了对角线平分, 但忽视了“互相”两字, 也有猜到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等错误结论, 这时, 教师采用小组探究的形式, 将相邻的四名同学组成合作探究小组, 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及实验工具 (刻度尺、剪刀、图钉) , 要求学生在动手中交流探知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有何性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 采用刻度尺直接测量, 得出结论, 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将其对折, 看能否对折后重叠, 得出结论以及用剪刀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成四个小三角形, 尝试能否重叠等方法.但学生往往容易出现不知道选哪两个三角形重叠、分不清三角形哪两边是原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一半和不知道绕交点旋转180°后在什么位置等情况,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进行合作探究.这样, 就能更好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 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使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互助的乐园、师生彰显个性的舞台.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 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提高师生互动的参与面, 使师生互动更贴实际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互动活动, 面向的是每一名学生个体, 具有群体特性.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 将每一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时, 要将每一名学生个体集中到双边互动活动中, 把因材施教教学策略以及整体性教学理念渗透贯穿到整个师生互动活动中, 实现学生学习效能的整体提升.如在“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经过点 (-1, -5) , 且与正比例函数y=21x的图像相交于点 (2, a) .求: (1) a的值; (2) k, b的值; (3) 这两个函数图像与x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问题辨析解题过程互动中, 教师改变以往部分学生参与的互动教学模式, 将辨析互动的重点放置在中等、后进学生群体身上,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围绕该问题案例的解题过程, 结合自身在解答一次函数问题时所积累的经验, 开展合作探析活动, 辨析出该案例解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缺点, 从而实现学生在互助合作探究中共同进步.

三、凸显师生互动的能力性, 使师生互动更加高效

能力发展是有效教学活动实施的归宿和根本.初中数学教师在师生互动活动中, 应将能力教学和素养培养作为其基本要求, 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互动学习活动, 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素养.如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教学中, 教师将判定定理内容渗透到学生自主探析问题的活动中, 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的有效活动中, 运用探析手段, 获取判定定理的内涵和要义, 同时, 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目标要求, 设置出具有典型性、概括性的问题案例, 让学生结合新知进行思维扩散活动, 对新知内容进行迁移活动, 从而促进学生在高效互动过程中, 数学思想和素养得到再次提升.

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篇4

关键词: 英语课堂 师生互动 情感交流 互动现状 解决方案

学习英语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然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重要的途径是依靠英语课堂上老师的讲述,其次是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理解与学习。为了使学生更积极地学习英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提升学校的英语教育水平,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便显得格外重要。

一、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本质

1.定义。结合对已有研究、理论观点和我们自身对师生互动的分析,我们认为,课堂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其次,师生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①。

2.意义。一是教学的意义。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思维训练、强化教学参与,打破接受性教学和发现性教学的界限,使二者互补和融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发展的意义。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品质和促使学生人格的成长,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佳程度的发挥,从而使学生主体本身得到发展②。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的效果并不是很显著突出。本文以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从学生在课堂的实践出发,对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改善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现状,帮助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方法。

二、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上,基本上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然而,课堂师生间的互动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成果是否显著等因素。本次调查正是为了查明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与问题,以此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调查对象。根據当前学生英语学科的学习情况,我们着重探讨中学生与大学生的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现状。

2.调查内容。调查问卷部分内容如下:

(1)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会鼓励让你表达自己的想法吗?

A.每节课老师都会鼓励 B.有时有

C.很少有 D.都是老师讲解

(2)关于英语课堂上的疑问,你会及时问老师解答吗?

A.经常提 B.有时提 C.看老师是否鼓励 D.从不

(3)英语课堂老师提问的方式是?

A.提问学习优秀的学生 B.提问积极主动的学生

C.提问所有的学生 D.不提问差生

(4)你喜欢参与英语课外活动吗?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 D.不喜欢

(5)你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是否活跃?

A.非常 B.有时 C.一般 D.从不

3.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分析:

(1)54.5%的教师在英语课堂上不会鼓励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27.3%的教师会在每节课上鼓励同学发表在己的观点。

(2)50%的同学对于课堂上不懂的问题有时会向老师提出来,22.7%的学生对于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从不会向老师提出。

(3)35%的教师会提问所有的学生,46%的教师会提问积极主动的学生,19%的教师会提问优秀的学生。

(4)63.6%的学生有时喜欢英语课外活动有时不喜欢,27%的学生非常喜欢英语课外活动。

(5)40.9%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活跃度一般,19%的学生从不在英语课堂上表现。

总的来说,在教师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恰当和教学工具不够多样化,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缺乏亲和力,师生课后情感交流、互动较少。在学生方面,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不敢积极提出自己在学习英语方面遇到的问题,不积极展示自己的才能。

三、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

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基本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于学生自身;第二个方面在于老师的教学方法;第三个方面在于师生双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学生积极性不高,只是机械接受授课内容。学生还未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够浓厚。传统英语教学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主导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

2.老师授课时间过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及与老师讨论交流的时间。教师的授课理论可称为“大满贯”,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自主思考和过滤知识点的时间。对于上课不懂的问题,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地寻求老师的帮助。

3.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少,缺乏沟通。现在的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大学中的师生见面时间少,交流互动时间短,缺乏情感交流,不利于英语课堂的教学发展。教师缺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言的言语与行动。

4.课堂互动模式单一,一问一答,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氛围不理想,授课效果不太好。

四、提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率、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的方案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遵从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性,互利互惠性,合作对话性。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实践中根据分析当前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反应,可提出以下几个方案:

1.教师应把英语的学习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在上英语课堂之前,可以同同学聊聊最近所看所闻,紧赶潮流,并将其与英语相结合。例如:大家最近看了什么好看的电视剧了吗?有伪装者,虎妈猫爸等影视作品。

T:Ok,let’s talk about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iger mother and cat father.Do you think that it’s a good way to teach children?

S:No.

T:Why?If you are parents,how would you treat your own children?

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classmates and make a presentation.

這样简单的生活对话交流后,教师便可以用英语开展接下来的话题,从而达到相应的、有效的教学效果。

2.课堂时间应该为教师与学生平均分配。采取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话题,给予一定的时间准备相应的资料、文件,以学生的视角让学生给同学们授课,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双方面互动了解,相互提高。

3.教师自身主动学习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及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善于思维的能力。教师可以应用PPT、音频、电影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可以进行与英语相关的小型活动,如电影配音大赛、演讲大赛、朗诵大赛等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从而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4.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给予肯定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代社会的教育中,孩子都是需要表扬的,在听到别人对自己肯定的话语后,便会对某一件事非常感兴趣,竭尽全力做到最好。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可以说“Ok.That’s good!Thank you very much!”“Good job!”“Well done”“Excellent!”“You are making great progress!Keep on fighting!You can do it!”等话语,激励学生学习英语,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相应的回应。

五、结论及启示

从该课题的研究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密切可以改变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的改善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发散性思维及提高教学成绩为目的,履行教师教育的职责;学生应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成为学习中的主人,并且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将学习英语变成一种乐趣,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我素养,达到教学最终的目的。在课后师生互动中,教师应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学生要积极主动问老师自己不会的问题,尽快理解老师讲的知识点,这样便可以拉近师生关系,改善互动现状。

注释:

①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教育研究,2001,04.

②李栎.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意义及方法探讨[J].内江科技,2008,29:169-170.

参考文献:

[1]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04.

[2]李栎.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意义及方法探讨[J].内江科技,2008.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 篇5

一、师生平等相处,营造民主气氛

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以师生平等相处、相互信任、营造民主氛围为首要。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教”的积极性、没有学生“学”的主动性,重讲轻练、越俎代庖,不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来看待,都是缺乏教学民主的精神。构筑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必须摒弃师传生受的旧观念,从思想上摆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多让学生发言,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尽可能调动全体学生,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愉悦。只有师生相互信任和理解,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相容和同化,才能进入民主氛围的最优境界。如笔者教学《吆喝》一文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文中介绍的吆喝声是按什么顺序组织起来的?”思考片刻后,有个同学站起来说:“是按逻辑顺序组织起来的”。并举例说,如“白天到晚上”。这位同学的回答明显地犯了观点与例子矛盾的错误。但我没有责难他,说:“白天到夜晚,是一天中的时间变化,怎么说是逻辑顺序呢?应是时间顺序才对呀!”而是循循善诱,热情期待,抓住其找准的一句“从白天到夜晚”肯定并表扬他认真研读了课文后耐心地开导他,让他在老师的分析和自己的思考中认识到这应是时间顺序,其他同学也在这样的启导过程明确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可以说,当在学生面对老师提问一言不发或回答“偏题”、答问纷繁、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教师都不要批评、责难、训斥学生,而要耐心启导,不怕白费时间,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情境和局面。只有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让学生更有信心、更有勇气地参与教学活动,精彩的师生互动学习场面才会不断涌现。

二、激活质疑问难,促进思考和议论

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师生双方的质疑问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是探究知识的起点。怎样去激活质疑问难呢?

首先,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出一些恰当的问题。语文课堂设疑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有深度、富有启发性、讲究艺术的提问,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的境界,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课堂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阅读教学本身存在着“作者———编者———教师———学生集体”四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关系。况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独特感受或疑问,其中有些是教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阐述在自主感悟中产生的困惑,敢于质疑,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感悟铺设新的道路。对农村学生来说,他们胆小、不善言辞,对发言有种种顾虑。这就要求当有同学能站起来表述自己看法或质疑时,不论表述得怎么样或提的问题有没有探讨价值,都应该最大限度地赞美、表扬他。这样既鼓励他继续努力,又能让那些想说又怕人笑话的同学消除害怕心理,使他们也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畅所欲言。如教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让学生在自主感悟后安排了互动交流的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谈阅读感受和困惑。之后有同学问:“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其中的仙露琼浆是什么?”“香气怎么说是似乎是淡紫色的?”等有关句子理解的问题,也有同学问:“为什么说花与腐化生活有必然联系?”之类涉及花不幸遭遇的背景和文章主旨的问题。我就把学生的各种提问质疑归结成几个大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把握等方面去进行合作探究。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学,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热情很高,思维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意见分歧、助燃思辩热情

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激活思辩,启发学生想象,开展多向思维(发散思维),组织热烈的论争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较好途径。学生能思善辩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寻找适合于学生思辩的因素,利用学生意见的分歧,形成思辩的氛围,较好地实现“互动”,在争辩中对事理有个完整、正确的认识。

如教王安石的《伤仲永》一课,教师最后总结说:“本文的作者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为实例,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仲永正是没有得到后天的教育,才导致了才能的衰退。你们说后天的教育对成才真的那么重要吗?成才的关键是什么?”刚问完,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有一吐为快之势。我说:“大家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接下来我们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对‘成才的关键是天资聪慧还是后天教育’这问题分成两种意见展开讨论,看哪种意见有道理”。持天资聪慧是成才的关键的同学举例证明:“中央电视台曾播出的痴呆儿聪聪没有学过音乐却能上台指挥交响乐演奏。这不是他有这方面天份的原因吗?还有莎士比亚、高尔基未读完小学却成了伟大的文学大师。可见,天赋是成才的关键!”。而另一方也提出了小学课本里曾有过的童第周,反驳道:“童第周在学校里曾因考试不及格差一点被赶出学校,后来经他勤奋刻苦,成了有名的生物学家。还把当时生物界的尖端课题攻下了,实现了他‘外国人能做的事中国人也一样能做’的愿望,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这不说明后天教育(努力)在成才中的重要性吗?”在争论中双方都做到了观点明确、论据确凿,有一定的思辩水平。在同学们辩论的继续深入后达成了一致正确的认识:成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天份)。懂得了天赋有利于成才,但天赋不足可通过后天教育补尝,照样可以成才。

师生互动的社会学研究 篇6

一、初中政治课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从根本上讲是一门教育实践性和应 用性都较强的课程, 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和学生一起面对现阶段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矛盾与冲突, 其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 有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为了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有意识地增加知识储备, 完善自我, 为将来的幸福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们有必要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良好的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真正成为政治课堂的主体。

二、初中政治课如何进行师生互动

1.在创设情境中互动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第斯多惠也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由此可见, 兴趣是人们学 习各种知识的驱动力。这就要求在政治课堂教学中, 首先要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将学生学习激情推向高潮的教学情境。鉴于此, 教学时, 笔者经常采用创设情 境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2) 引导学生通过叙述自己亲历的、难忘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情感经历等创设教学情境。前者的情境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兴趣, 后者的情境创设是为了引导学生结合政治课堂教学内容, 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等, 通过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述、情趣盎然的小品表演、生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幽默风趣的对话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自我创设教学情境。以教学《做理智的消费者》中的“维护权益”为例, 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 当学生把教学内容基本看懂之后, 再引导学生以“文具盒的风波”为话题, 自编自导自演小品。一位女生在某文具店购买了一只精美的文具盒后, 兴高采烈地展示给班里的几个好友观赏。不料, 好友在分享这份快乐时, 发现文具 盒存在质 量问题———文具 盒打开以后, 再也无法关闭。这位女生非常失落, 打算自认倒霉。但是, 这位女生的几个好友不同意, 一致建议她去文具店找店主换一个质量没有问题的文具盒。在好友的建议下, 这位女生与 好友一起 前往文具 店与店主 进行交涉。可是店主起初并不承认他出售的文具盒存在质量问题。在这位女生与好友们的据理力争下, 店主终于同意给这位女生换了一只质量合格的文具盒。几位女生在表演小品的整个过程中, 十分投入, 台词的设计、动作的设计、神态的变化等均恰到好处, 深得作为“观众”的笔者与班里其他学生的认同和赞赏。可见, 情境创设只有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中, 才会自然得体, 其作用才能被发挥到极致。

2.优化教学设计, 善于启动高效的师生互动

教学设计是实施 教学过程 的蓝本, 是实现教 学理念、落实教学目标无可替代的重要依据。鉴于 此, 教学设计必须预先设置好师生互动的切入点。教师要善于创设教与学的情境, 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 从而使师生互动围绕着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教师必须深 入了解学 生的知识 储备、最近发 展区、心理需求和生活实际状况等, 选择学生的困惑点设置情境, 引导学生与教师顺利开展互动, 让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3.改革教学评价模式, 积极推进师生互动的进程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促进学生人人成才。这就 要求我们 必须运用 全面的、多维的、多元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 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 (1) 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 (2) 学生是否 产生疑惑? (3) 学生是否有了厌烦心理? (4) 学生是否 失去了自 信? (5) 学生是否有不同意见要表达?等等。如果教师抓 住了师生交流的最佳契机, 适时运用语言、表情等手段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就能使师生互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关注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愿 望和能力的形成,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积极配合教师教学, 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性, 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笔者将以此为动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思考、发现、实践、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毕文, 李金林, 田作堂.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S1) .

师生互动的社会学研究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互动,策略

在有效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自主性, 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因而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便成了当今课堂中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传统的教学要求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内容, 然后又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 从而甄别出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而新课改中“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到学生个体地差异, 不会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并且成功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达到教学相长、导与学和谐发展的互动效果。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简单谈一下建构师生互动模式中可实行的策略。

二、教师要有角色转换意识, 课堂上要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一个宽松有序的课堂氛围, 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 有助于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 呈现出“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的理解状况, 不会掩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避免了伪学情。这就要求教师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去扮演一个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平等对话的领路人。教师要在课下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 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从而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 作为组织者的教师才能将教学过程进行得井井有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让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真正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 我所教的班级有几个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 在接受新知识方面慢一些, 由于我尊重每一学生, 不搞歧视, 他们敢在课堂上直接大声提出自己疑惑的地方, 即便是其他教师来听课, 他们也不会去做秀, 反映出常态的学习状态。

二、多方面促进课堂师生间互动

(一) 发挥课堂提问的功效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普遍的教学手段, 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 而要发挥课堂提问的强大功效, 让学生愿意回答, 就需要多表扬鼓励, 让学生增长自信, 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要注意提问的梯度, 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将自己的所见、所想、所听来融入到整个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善于设置能发挥学生潜能的问题, 做到通过设置一个问题来解决一个问题, 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教师还有给予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不要刻意地追求答案的标准性,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二) 教师要创设课堂情境, 让学生转变角色, 从被动接受者转化成主动接受者

教学情境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只有贴近学生自身的实际生活, 学生才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这样的问题学生才愿意参与讨论, 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 要重视课堂体态交流

大家都知道非语言行为, 也称体态语言或态势语, 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动作手势、面部表情、语调抑扬等来表达思想, 达到互动交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手势、面部表情表达对学生的认可、鼓励或者引导, 以此来达到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有时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可能会给学生带来长久的学习动力, 学生也许会永远的记住教师的一个表情, 以此来督促自己不断地努力前进。

三、教师要重视和学困生的情感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 难免会出现学困生。这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爱我行我素, 教师在上面讲课, 自己在下面做着自己的事情。碰到这种情况, 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 最好是轻轻地走到他们身旁, 提醒一下, 或是用眼睛注视着他们, 引起他们的注意, 避免他们在学习中产生麻痹、倦怠心理, 还可以在课间和自习的时候单独与学生近距离交谈一下, 了解学生的内心深处, 不能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大声斥责他们, 这样做只能是适得其反。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 心理往往会对其他学习好的学生产生一种不平衡的感觉, 教师越是对这些学生不闻不问, 他们就越感觉到被冷落, 对学习也就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因此教师应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没有被老师所忽略, 一个受到重视的学生往往会发出前所未有的潜能, 脱缰而驰成为千里良驹。

四、结论

总之, 互动首先是一种情感、情绪的互动, 互动过程中教师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平等对话, 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思维就容易被激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帮助建立好的认知结构, 提升思维层次, 促进思维有序化,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 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激励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组织教学, 提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灵活地采用各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要素, 不断创新, 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祥, 《小班化教学——互动式教学的有益尝试》[J], 《物理教师》, 2001

[2].陈建新, 《课堂互动重在心动》[J], 《文学教育》, 2007

[3].杨守国, 《课堂师生互动的本质、条件与实现策略》[J], 《教学与管理》, 2009

[4].张剑、李明辉,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失真现象探析》[J], 《教学与管理》, 2007

[5].皮晓彩, 《互动式教学模式新探》[J], 《广州大学学报》, 2005

农村小学数学师生互动研究 篇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小学数学师生互动的意义

数学学科具有自己的独有特点,包括严密性、抽象性等方面,而这种独特性也要求数学教学注重师生互动,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优化教师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而且,小学数学师生互动对学生发展也有着很大意义,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提升情感和价值观。最后,小学数学师生互动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因为通过师生互动能够让教师考虑更加广泛的疑难问题,引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二、农村小学数学师生互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数学在开展师生互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提高学生参与数学的积极性,弥补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在硬件设施方面的不足,学生的数学成绩也相对有所提升。但是与预期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详细来说主要包括:(1)教师互动意识模糊,通过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访谈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对课堂师生互动理解还存在模糊现象,局限于师生的一问一答,而这种互动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有限,学生依然处于被控制者的角色,没有进行科学的师生互动,也没有建立互相尊重的关系,通过师生互动构建知识只是一种理想。(2)师生言语互动存在表象性互动,不少教师还存在师道尊严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尊重小学生的人格,甚至直接否定学生的观点,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不利于教学的正常进行;而通过大量调查可以发现,轻松、和谐的氛围能够消除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所以更需要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进行真实的互动。(3)教师利用非言语行为引导学生互动明显不足,非语言就是教师的肢体语言和辅助语言,包括说话的音调、音量、手势、眼神等,由于小学生的智力水平有限,在音质、韵律等方面理解不足,而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并没有过多地关注非语言方面的引导,经常无法控制自己的非语言行为,将自己的个人感情随意流露在脸上,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造成师生之间不和谐因素的产生。

三、提高农村小学数学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1.从学校的角度分析

农村学校应该鼓励数学教师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目前,很多地区的学校都进行花样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很多农村小学,由于校领导或者家长的观念守旧,很多年以来,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讲授和偶尔的课下交谈。这样的互动模式使教师和学生之间难以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甚至可能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误会。因此,这种互动模式亟须改进。所以,学校方面应该对本校的教师情况、学生情况和教学资源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教师使用自己擅长,并且学生也接受的互动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有效性,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从教师角度来分析

教师是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互动理念,应该将自己的教诲直接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建立以人为本的新兴教育理念,从而创造自由平等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灵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自由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提升他们的教育信念,让教师在新课改形式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成为学生小学教育的引路人。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非语言行为的辅助,要以实现教学目的为出发点,选择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非言语行为,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从学生角度来分析

学生在师生互动中不能够成为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应该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向教师反映。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意愿,变为“我要学”的状态。

总之,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建,而且也有利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师生互动的社会学研究 篇9

[关键词]小学;师生互动;儿童;积极心理;培养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老师需要加以注意的基本内容。恰当的师生互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那么应该怎样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就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重要的问题。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在师生互动中儿童积极心理的培养策略。

一、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由于仍旧处于为儿童时期的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进入小学的过程中,他们第一次步入真正的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这时,小学生会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而且他们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有的学生甚至会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如果老师不能够及时发现并恰当引导的话,就会给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在时间的过程中,有许多老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综合成绩,忽视了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问题。有些学校过于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矫正却忽视了学生整体的心理发展问题。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严重的时候,不恰当的心理关注还会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了解决学生面对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形成积极地心态,防止学生出现心理疾病。

二、师生互动促进儿童积极心理培养的策略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与性格特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不同的阶段开展师生互动,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心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经过长期实践与不断的总结反思,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儿童的积极心理。

1.教师要调整强化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一个拥有健全的人格的老师才可以培养出具有积极心理的学生。老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之前,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因为,儿童仍旧处于模仿的阶段。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老师不能够具有积极的心态,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给学生的发展造成阻碍。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素质,以保证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

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时常自我反省。在平时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深思熟虑之后再去回答学生的问题。针对与学生交流之后的内容,老师要在闲暇的时候自我反省,不断强化自己的素质。(2)提升专业水平。老师要建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之余,要主动学习心理培养方面专业的知识。(3)结合问题学习。当与学生交流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要不断地反省自己。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与其他老师展开探讨,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4)从学生身上了解情况。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班级中有些学生的心态特别的好。这时,老师就可以多关注他们,与这些学生交流,找到可取的积极心理培养方法等等。

2.教师要要懂得调节自己的心理,恰当引导

只有做情绪的主人老师才能够在教学中理性的分析問题。老师在与学生互动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发现学生做了令自己非常气愤的问题的时候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为,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在日后模仿的对象。老师在看待学生和学生所做的事情的时候,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当发现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要积极地引导,避免学生的消极心理而影响学生整体的发展。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与学生交流。因为这样做学生也会在与老师的互动中受到影响,以积极地心理面对今后遇到的问题。

3.教师要与学生换位思考,体谅学生

在培养学生积极地心理的过程中,面对班级中的学生,老师要与他们就会习惯换位思考。在充分的了解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后,老师要结合自身的经验,以积极地态度引导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当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沟通的时候,会让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能够莫名的亲切感。在这种感觉的带动下,学生也就比较容易对老师敞开心扉,缩小与老师之间的代沟。这时,只要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会顺从老师的方向向积极的心理发展。

4.教师要深入学生内心,积极引导

老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要深入学生的内心。在不断地与学生交流中,找到学生内心的困惑,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进行教学评价对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之后,结合学生回答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评价。对于平时比较内向、没有自信的学生,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先指出学生回答得好的地方,然后再对学生回答的不好的地方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在老师的可以引导之下,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激发,学生的心理也会变得更加积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是在积极心理的培养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方法。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小学生仍旧处于模仿和崇拜阶段。如果老师能够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时,老师就会成为学生所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话就成为具有指导意义的话语。当老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只要老师能够对学生提出恰当的建议,学生就会遵从老师的建议,不断改进自身的缺点。在这样的方式的引导下,学生会逐渐形成积极地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喻晓杰.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技巧.《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40).

[2]王德英.如何更好做到师幼互动.《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2014(8).

[3]张普泽.重视师生互动 打造高效课堂.《新课程导学》, 2012(28).

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策略研究 篇10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实施以后, 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课堂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课堂互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里。经过一阶段的实验与反思, 我们发现“师生互动”积极有效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1. 片面追求表面热闹, 而忽视了学生深层次思维的发展。

现阶段, 课堂中是否有着足够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都成为评判课堂是否优异的标准。一些教师为了形成师生积极互动的假象, 烘托出热闹的课堂气氛, 只将眼光放在了学生是否参与、参与是否积极上, 而对于学生参与效率高低与否则缺乏相应的关注。这样的现象造就了一大批看似热闹, 学生却学无所得的课堂, 对学生掌握知识、增长技能也没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2. 教师的话语权减少, 很多教师不敢开口说话。

不少教师认为说多了就不是新新改的课堂, 就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利, 变成了传统的“填鸭式”课堂。

3. 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 将师生互动变成了多媒体与学生的互动。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 很多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得到改善, 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 在实际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许多教师过于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让教学互动成为学生与媒体, 教师与媒体的互动。上课变成了教师播课件、学生看课件, 用课件取代了教师的作用。以上现象的存在, 让我们认识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经历一次次的“互动”, 才会真正地掌握知识、技能与思维的方法, 才会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更要使得师生之间关系融洽, 在互动中实现高效,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多项策略研究促进师生互动发展。

1. 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积极改变现行师生关系, 建立有效互动的师生关系, 将学生的知识获得渠道扩展为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通过实验操作、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师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为课堂互动实现高效奠定基础。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互动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要常接近学生, 了解学生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 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歧视每一位后进生。教师可建立多种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如课堂上每一个眼神, 每一句话语, 每一个微笑;课下多种形式的谈心、座谈会。惑人心者, 莫乎于情。久而久之, 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情感, 进而乐学。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 做学生喜爱的教师, 就要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是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强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 转变角色意识是课堂互动的保证。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 新课标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必须从传统课堂中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参与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 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明确有效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 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 而不是过分关注教师如何“教”, 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师角色, 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互动, 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发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 而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一员, 课堂教学有效互动“是对双方的倾听, 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 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 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习过程, 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 教师就不能“一言堂”, 应该给予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主动发言、共同参与的机会;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 教师就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一部分学生成为互动的“主力”, 另一部分学生成为互动的“替补”;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 教师就应该学会倾听,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 寻找学生思维的火花。

2. 实现多样化学习方式的研究。

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将学生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 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激励、唤醒和鼓舞的作用。这是课堂互动取得实效的关键。

(1) 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学生无目的瞎聊, 教师不主动指导, 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等现象。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要尽量利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不同进行异质分组, 组内每一位成员都要有自己的职责, 扮演不同的角色, 并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在学生小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合理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 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 更重要的是要帮助组员实现个人目标及小组目标。

(2) 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固定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良好的习惯应该是:勤思、互动、交流、应用、提升。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3) 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确要“活”, 要看书并要做题还要总结积累, 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思考, 优化运算策略;逻辑思维能力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对能力要求较高, 重视题目的转化训练, 体会数学语言。

(4) 形成“自主探究”的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 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 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胜不骄, 败不馁, 形成积极进取, 不屈不挠, 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 要遵循认识规律, 善于开动脑筋, 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 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 经常进行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 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 只看书不做题不行, 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 结合自身特点, 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3. 提高互动实效性教学设计的研究。

研究互动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帮助教师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 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交往情景;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效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如何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 列举出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及注意问题;研究课堂互动教学实效性的评价策略。为教师提供互动教学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及评价方法等。

(1) 设计有效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教师的提问, 首先应该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问题进行发问, 提问的内容应根据学生已有水平和思维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 逐步逼近数学本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 能够巩固已学知识、启发思维活动, 引起对所学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其次, 教师的提问要形式多样, 可将问题设计成填空选择题或判断改错题等多种形式, 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再次, 教师要努力创设接近本质的数学问题情境, 在学生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反思过程中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 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 适时提出问题, 为学生指明探索方向和思维途径。最后, 教师的问题要具有发散性, 以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和课堂有效互动的空间。问题可让学生有多种解决策略、思考方向、操作方法的选择, 由此产生更大的互动空间和需求, 增强互动的有效性。

(2) 掌握倾听艺术, 将有效互动领向深处。在课堂教学中, 倾听似乎是学生的事, 教师娓娓道来, 学生细细倾听。但事实上, 倾听别人发言、理解别人的意图是与人产生互动的前提。教师倾听学生, 就是对智慧的欣赏、对知识的尊重、对生命的敬佩。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真正地倾听, 就能唤起学生更加自主、专注地投入学习, 实现真正的有效互动。

上一篇:内容/概念活动下一篇:智能公交站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