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形势需要

2024-08-10

适应形势需要(精选12篇)

适应形势需要 篇1

摘要: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云南省建材行业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曾经以其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 在云南省内、西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 就是在全国水泥行业也具有广泛的影响。近年来, 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经受了巨大的挑战, 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党委书记、总经理徐敦山同志团结领导班子带领公司员工迎难而上不断创新, 取得了不菲的业绩, 并在实践中总结了许多可贵的体验, 培育了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文章中没有高深的理论, 语言也很平实, 但却说出了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 从政治品德、工作方法到为人处世等应注意的方方面面。这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内部的讲话, 对象是企业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 但是徐敦山同志所总结归纳的问题, 对于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都具有一定的启发, 正是基于此, 我们将其刊载, 供学习、研讨。同时, 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企业领导同志总结自己的工作体会, 并赐稿于我们。

近年来, 随着大企业、大集团整合发展步伐的加快, 水泥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行业内优秀的大集团具有发展资金、产能规模、技术装备、工艺质量、管理团队、社会资源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与之相比公司多年培育起来的原有诸多优势已不再突出。在同一市场区域内, 公司如何与之竞争, 如何生存和发展,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干部队伍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 肩负着管理企业、发展企业的重任, 在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 我们必须加强能力建设, 才能适应新形势、战胜新挑战、胜任新要求。结合公司实际, 下面我就干部能力建设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 要学在前、想在前、做在前、冲在前, 才能发挥好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 才能更好地鼓励职工、鼓舞士气、鼓足干劲。公司绝不提倡电话指挥、口头安排, 只有开头, 不问过程, 没有结果的工作方式。我们要弘扬企业精神, 发扬建厂时期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亲临现场, 靠前指挥, 踏实肯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 严格自律, 清正廉洁。要努力加强自身政治理论修养、党性党纪修养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修养, 要珍惜工作、珍视家庭、珍重自己、珍爱人生, 对自己负责、对职工负责、对领导负责、对公司负责, 严格要求自己, 严格遵守纪律和法律。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 都要管住自己的嘴, 不该说的不说, 管住自己的手, 不该拿的不拿, 管住自己的脚, 不该去的不去;做好该做的事, 讲好该讲的话。

(3) 关心职工, 信任团队。职工是公司生产经营工作的主体, 是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源, 团队是我们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关键要素。我们要像爱护兄弟姐妹一样爱护职工, 要像信任朋友一样信任团队, 在日常工作中要给予职工更多的关心、帮助、指导和支持, 激发好每一份工作热情, 凝聚起每一份力量, 我们就能更好地克服困难, 完成任务, 创新业绩。

(4) 用人所长, 注重培养。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得到体现, 每个人都有相对擅长的方面, 我们要善于发现部属的优点, 用人所长, 让职工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作用得到较好体现。我们要用长远观点看待问题, 我们这一批管理人员退休了, 企业还存在、还要发展, 职工还工作、还要生活,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企业长期发展培养人才, 打好基础。

(5) 奖惩并重, 赏罚分明。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不同, 性格不同, 管理方式也各有侧重, 但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对部属要有关心、有批评、有奖励、有处罚, 不能放纵不管, 也不能一罚了之, 更不能和稀泥。

(6) 善于学习, 勇于创新。我们大家从事管理工作已经多年, 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培养了一定的管理能力, 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不好的积习, 但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 我们有些观念已经落后了, 有些知识已经陈旧了、有些方法已经不管用了。我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面临提升, 因此我们要注重学习、加强学习、善于学习, 在制度上、方法上、管理上进行创新, 才能适应形势变化、社会发展和工作要求。公司党委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 给大家选购和推荐了一些书籍, 要抽出时间认真学习, 对提高能力有好处。

(7)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管理的职责就是要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因此要勤于观察, 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要善于思考, 才能解决问题。作为管理者, 问题存在了, 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暴露了, 不能有效解决, 那肯定是不称职的。管理者的作用就是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和发挥的。

(8) 敢挑重任, 执行有力。执行力是企业组织完成任务的能力。管理人员要敢于接受任务, 对公司制定的任务、计划, 下达的工作指令和安排, 必须坚决执行、坚决完成。执行力的强弱, 反映了管理者组织管理能力的高低。军队的战斗力来自于执行力, 企业工作中, 我们同样也要有一种“军令如山倒”的执行意识。

(9) 注重思维, 提高素养。管理就是出方法、定制度、作决策。管理者的作用就是在关键问题、关键时刻作出准确的判断, 制定正确的决策。而科学的决策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作支撑, 因此我们要在平时加强工作思考、分析、总结、归纳, 强化逻辑思维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作决策才能有胆有识、有勇有谋。

(10) 遇事不推诿, 处事不扯皮。公司各部门、各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 但有些事职责界线不是很清楚, 需要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同事之间相互配合, 才能做好。遇到这样的事, 我们首先要协调好、配合好, 不能推诿扯皮。团结协作也是一种能力, 在需要配合的时候, 有良好的态度、合作的精神、干事的行动, 就体现了工作责任心、体现了职业素养。管理者的威信来自于勇于承担责任, 推诿扯皮只会让人威信扫地。

(11) 全局意识, 大局为重。公司是一个整体, 我们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站在公司层面上、站在公司整体利益上看问题、想办法、算大帐, 时时处处把公司利益放在首位。只有公司获利了, 我们才能有成果分享。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工作体会, 和大家交流共勉。总之, 希望大家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成为一个想管敢管会管, 想干敢干会干的管理者。

适应形势需要 篇2

推行农业综合执法 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调查报告

推行农业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确立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是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执法体制的一项创新,是一件新事物。我区于4月在省厅、市局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经区编委批准正式成立了“xx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经过五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取得的成效和几点认识简述如下: 一、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做法 我局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思路是:以综合执法为主,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走综合执法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路子。设置法制工作机构,组建专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明确职能,理顺行政执法、执法监督、依法行政的关系。1、建立执法机构 明确界定事权194月5日,综合执法大队经区政府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现有的行政管理职能为限,相对集中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执法主体的行政处罚权。具体负责包括种子、农药、肥料、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蔬菜基地建设保护、植物检疫等方面违法案件的查处。对于种子质量检测、植物检疫、土肥检测等专业性强的管理仍有事业单位负责。目前,我区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机构设置合理、运行有效、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明确了事权,理顺了关系。2、制定规章制度 规范行政行为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制度是保障。我局自成立综合执法大队之时就建立了十七项规章制度,其中核心制度是四个方面:一是执法责任;二是执法程序;三是考核监督;四是错案追究。五年来,我局一直按规范依法行政,直接查处的`案件148起,案件查处率100%,准确率100%,没有一起案件的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3、突出工作重点 履行执法职能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重占是维护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针对我区的实际情况和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农药、种子、化肥为重点;以生产企业和批发商为主要对象;以产品质量和标识标注为主要内容;采用日常管理,集中检查和根据举报重点调查以及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突击检查等方式及时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力争从源头上堵住违规农资进入市场,将假冒伪劣农资消灭在农民购买之前,减轻农民损失。五年来,我们共查处各类违反农业行政管理秩序的案件148起,其中立案查处的82起,涉案货值198万余元,目前已全部处理结束,结案率达到100%。 二、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成效 通过五年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一定的成效。1、推行综合执法 突出执法主体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将原分散在各科、室和技术推广、经营服务机构中的行政处罚权剥离出来,有效地克服政、事、企不分的状况,使执法机构专司执法,规范了执法行为,解决了过去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不公平现象,体现了农业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也使农业系统的推广、经营机构能够专心致志抓好本职工作,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同时,将过去的多头执法、分散执法改变为现在的综合执法,也有利于明确和突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较好地解决过去农民对农业案件投诉难、处理难、维权难的问题。2、增强执法合力 提高执法效力推行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有效地克服过去执法机构分设过细带来的人、财、物分散和执法无力的状况,形成整体执法的优势,提高执法的威慑力和办案的效率。执法队伍实现了专职化,执法人员一心一意搞执法,认认真真学法律,不仅掌握实体法,而且熟悉程序法。同时,便于规范学习制度,更新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推行综合执法,还有利于对一些重大、疑难和复杂案件进行集体研究,并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3、树立执法权威 塑造部门形象过去农业执法职能分散,有些执法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农民有事难求,农业案件投诉难,处理难,甚至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推行综合执法,便于加强内部管理,一个部门对外,有效地克服过去分散执法那种手段落后、着装混乱、力量分散、力度不大的状况。推行综合执法能使农业部门在社会上的影响扩大,威信增强,地位提高,得到了领导的支持,社会的认可,塑造了农业部门新的执法形象。 三、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体会 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首先要明确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原则,即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依法行政的原则为总的原则。“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搞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严格依据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这是衡量我们行政机关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标准。五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必须要掌握好以下几项原则:1、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要把推行行政综合执法,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我局原有执法队伍全部分散在种子、植保、土肥、蔬菜、农能、推广、科教等七个部门,执法力量分散,执法效率低下,执法成本高。实行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就是把人员减下来,把原七支执法队伍合并为一支执法队伍,由原来的24名执法人员精简到现在的8人,精简了67%。人虽然少了,由于实现了“一队多权,一人多能”,执法力量更集中、精干和强化,执法主体更加明确,执法效能比以前有了显著提高。2、权力和利益彻底脱钩原则推行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本身就是对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目的就是为了摒弃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防止部门利益渗透到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中,决不能出现“自费行政”、靠权力“吃杂粮”、屁股指挥脑袋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权利本位”。推行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这就对执法质量、执法的公平、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执法中掺杂了经济利益而“歪着斧头砍”,势必影响到老百姓的利益,引起老百姓的反感,而这笔帐最终会记在党和政府的头上。因此,推行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必须坚持行政权力与部门利益彻底脱钩的原则。执法经费应当 全额拨款,保证执法机关“吃皇粮”办“公差”,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防止部门利益渗透到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中。3、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原则职权和责任始终伴随着行政活动的全过程,只要有行政活动的地方,就必然有职权和责任的存在,就必须既履行职权,又承担责任。而推行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所确定的执法部门与原执法部门相比,执法范围更广,权力更大,责任更重,要求更高,更要给他套上责任之枷,否则就会失衡、失控。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享有与其职位相应的权力与待遇,因而应当承担与这种权力和待遇相应的具体责任。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机关和执法人员的法律监督,在赋予权力的同时,附加相应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相一致。 我局全面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3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农业法》第八十七条第三款中明确提出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力和水平”,把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上升为法律规定。总之,全面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符合“依法治国”方略精神,符合法律规定,是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有效途径,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

 

适应形势需要 篇3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新形势需要;措施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所有单位的历史档案的保管工作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级各类部门档案管理行为正逐渐趋于规范化、科技化,由此对我们的历史档案存储保管、现实运用过程拟订了更先进的考核基准。历史档案的内容包括每个人的历史资料记录及其各种相关证件,它如实、清晰地地记载着每个人各个阶段的政治表现、品德修养、业务水平、学识深浅、工作业绩等各种情况。给组织管理部门完整地、客观地审核、考验及启用所需人才提供历史档案依据。

1、加强人事档案的程序化管理

我国当今市场经济模式的构建,还有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其都给社会档案的管理过程充实进了崭新的内涵,而且对此项工作制定出了更为严格的考核标准。在现实这样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我们一定要展望未来,利用更严格的标准、全新的观念做好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尤其是要遵循档案管理业务的特数化要求,力推其程序化管理进程,依照相关的规范化管理流程、超常化思维及有关法律条例及执行程序体系确确实实履行好历史档案的管护职责。

要完成此项管理任务,亟待要求现阶段的历史档案保管人员仔细揣摩关于历史档案保管的所有历史档案管护的工作条例、运作体系,彻底改善执行管理条例的业务运作水平及增强管理实践能力;第二,须树立规范化管理观念,完善所有工作程序,理顺业务运作流程。达到对所有历史档案保管工作科学化执行、档案查阅程序严格化、科学化、档案分类规范化。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要认真落实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及规范,也就是:查看档案资料流程、资料入档控制流程、审查验正执行程序、不同地域查阅方法、资料保密控制程序、档案封存建档告知条例,促使历史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按照章程依法实施。

2、强化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人事档案资料作为一类现成的宝贵信息存储资源,仅在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进行科學的管理时,方可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中完整展示其应有的价值。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今时代,其不仅给人事档案管理过程带来了全新的提质机遇,亦给扩大人事档案管理业务领域、流程、方法赋予了完整的技术支撑,人事档案管理业务只有立足于人力、程序及管理工艺三项内容最佳融合的管理构架基础之上,方有希望达到档案保管和使用过程的科学化及时消化。

其当使用微机对历史档案中的信息资料进行处理、整合、凝炼,以达到对档案内容处理的信息模式运作化,如此不但可促使档案管理人员有效克服不得不进行繁琐反复人工操作的麻烦,还可大幅度增强档案工作运作效率,也有力促使了档案资料信息技术利用的区域、传递速率、操作模式的持续更新和优化,并且使历史档案管护迈入了崭新的阶段。

(1)加大网络技术在历史档案管护中的利用深度,完成历史档案信息化保管,有力于及时、快捷、精准地查寻每名工人的历史情况记录,给公司领导层做决定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履行管理职责储备相关数据资料。

(2)构建收回建档通知业务管理机制,快捷、精准地采集刚出现的的有关历史资料讯息,进一步丰富历史档案记录内容。平时工作过程中,要及时深入考察和掌握并采集每一名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接受过的奖惩事例,各项新技术、新事迹、新经验的培训教育情况等,将其全部及时充实到档案内容中,为信息的再利用补充新鲜信息资料,此为人事档案信息化控制的基本流程。

3、强化人事档案电子化模式的管理

档案管护器具的科技化,其是为了满足新时代各项事业的建设需求,促使档案内容管护向高科技化发展的有力保障。由于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不断繁荣及工业化水平的日益提升,其给我国历史档案管护工作质量提高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

在历史档案库的基本设施构建中,需要利用现代化的多功能设备,尤其是对档案库房的防盗窃、防着火、防水浸、防虫咬、防潮湿等项工作中须尽力关注到切实保障档案的储存安全,在这一前提下,遵循档案存储方式提质的相关基准,还应当填置档案存放箱、缝合器具、装订设备等档案库房用在档案常规保管的相关设备,还有信息管理用具、打字复印设备等讯息记录,收集实用设备,另外还有加湿器械、紫外线式消毒照射灯等维护档案用的防护设备。此均为人事档案管理常用的硬件工具,构置此类档案管理的常用器具、装备均是实现历史档案科学化管理业务所必不可少的工具。

4、加强人事档案队伍知识化的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必须建设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扎实、乐于奉献、肯钻研新知识、新技能的复合型管档人员队伍,这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组织保障。随着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努力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真正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因此,最重要、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提高干部档案人员的素质。

另外要依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规定,加强干部档案工作队伍的建设,管档人员必须具备政治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素质,同时还应经常组织政治业务知识培训和学习。

5、结语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各单位只有在人事档案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落实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引进和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才能使人事档案管理更加快捷、高效地为自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关莉.人事档案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 2016(02).

[2]汤娇美.关于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5(23).

[3]郭婷婷.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

[4]胡竞心.浅析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 2016(04).

适应形势需要 篇4

我国经历了建国以来60多年以及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 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近年来, 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相关工作已被国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力度的加大, 给农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种新的形势下, 作为农机管理工作者, 如何抓好农机维修工作,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服务,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 我国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 我国的农机维修网点大多是1984年以后,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建立起来的, 主要是以个体为主, 国营、集体的农机维修厂、点已逐步退出了主导地位。随着土地承包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建立, 个体农机维修网点大量涌现。个体农机维修网点的迅速发展, 对于发展农村经济, 使广大有机户解决农机维修难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由于我国个体农机维修网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发并迅速发展起来的,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起点低、时间短、规模小、缺乏经营经验, 而我们的农机维修管理工作是在个体农机维修网点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开展起来的, 因此, 农机维修管理工作还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缺乏成功的管理模式

目前, 我国对农村维修网点的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着多重管理的现象。据了解, 目前对农机维修网点管理的部门有工商、税务、交通运管、公安、电力和农机部门。农村维修网点的管理工作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 对农机维修网点怎样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分清责任, 分门别类明确由哪个部门来管理。目前的多重管理, 增加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负担, 不利于农机维修网点的健康发展。

1.2 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规范

目前, 我国已明确了农机维修执法主体是县、区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 而一些县、区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还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例如:有的县、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缺少必要的交通工具、管理经费、农机维修方面的管理人才。另外, 对管理好农机维修网点, 还缺乏规范性管理措施, 怎样管理, 管些什么, 农机主管部门应该有一整套的操作规范。

1.3 农机维修管理队伍素质偏低

从目前我市的农机维修管理队伍来看, 我们的农机维修执法队伍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偏低的现象。一是缺乏对农机维修执法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二是缺乏必要的农业机械方面的理论知识, 如农业机械构造原理、使用操作、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三是缺乏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因此, 面对需要农机主管部门裁定的维修纠纷、维修质量投诉、因维修引起的事故等方面的问题时, 往往束手无策。

1.4 缺乏长期管理农机维修网点的思想

从目前我市农机维修管理工作来看, 普遍存在缺乏长期管理农机维修网点的思想, 个别县、区不将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当成自己份内的工作, 不是义不容辞、全身心地去抓好, 而是能抓多少算多少, 能抓成什么样算什么样。作为农机维修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广大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服务, 将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真正将农机维修网点管理工作抓好。

1.5 存在着严重的没有管理经费的问题

农机维修执法工作是县、区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的行政职能, 从目前我市各县、区对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工作来看, 普遍存在着没有管理经费的问题。现在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工作不允许收取任何费用, 下乡等一些必要的费用应当由财政部门给予保障, 但是我市有的县、区连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 更谈不上下乡的管理经费了。因此, 对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存在着工作不到位和无法管理的现象。

2 对加强维修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2.1 全面提高农机维修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

从我市目前农机维修执法队伍的人员素质来看, 还存在着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问题, 这支队伍的基本素质还有待于提高。作为一名农机维修执法人员, 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农业机械基础理论、使用操作、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农机维修执法的相关知识, 需要懂得农机维修相关的法律、法规, 例如:懂得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农机管理条例、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等。因此, 我们要做好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就必须对农机维修管理队伍加强培训, 提高农机维修执法队伍的人员素质。

2.2 明确农机维修管理工作规范

目前, 从全国对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工作来看, 还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规范。对农机维修网点怎么管理、管些什么, 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办法和规定, 应当尽快建立操作规程来规范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工作, 使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

2.3 分清职责, 避免重复管理

对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应该有一个职责划分, 哪些维修网点归农机部门管理, 哪些维修网点归交通部门管理, 可以按照维修网点从事的维修业务范围划分, 从事修理农业机械的农机维修网点归农业部门管理, 从事修理汽车等机械的维修网点归交通部门管理, 业务上有交叉的维修网点应当按照自愿的原则归属一个部门管理, 避免多方重复管理, 给维修网点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2.4 定期培训农机维修执法队伍

针对目前农机维修执法队伍素质偏低的现象, 今后应当重点对农机维修执法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农业机械的基本原理、使用操作、维护保养等基本知识和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及农机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农机维修执法人员知法、懂法、依法行政。

2.5 政府财政部门要保障农机维修管理经费

适应形势需要 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方便群众、优质服务为原则,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检查(简称康检)的着力点引导到为已婚育龄群众提供生殖保健、优质技术服务上来。全面落实各项避孕服务措施,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满足群众的生殖健康需求,提高广大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为构建和谐凤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要求

建立康检服务新机制的总体要求是:各乡(镇)计生办技术所必须配备微机,运用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全程信息引导,对已婚育龄妇女实行分类服务。以季度康检为载体,乡(镇)技术人员入村康检,村、组计划生育管理员上门访视,采取健康检查、健康访视等综合手段,确保及时、准确地掌握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技术服务。

(一)实行全程信息引导。依托乡、村计划生育信息采集网络和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MIS)、技术服务信息系统,结合公安、工商、民政、妇联、卫生、信访等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加强育龄妇女基础信息和服务信息管理,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基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服务信息引导工作规范(试行)》,利用服务信息,引导基层开展避孕节育、术后随访、生殖保健、孕情监控等全程优质服务,实现育龄妇女基础信息与技术服务信息的衔接互动。

(二)健康检查与健康访视相结合。实行季度康检制度,每年的3月、5月、9月、11月为B超健康检查月,每年的1月和7月为上门健康访视月(《河南省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保健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废止)。B超康检应遵循方便群众、就近服务的原则,由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在村室实施;上门健康访视由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和育龄妇女小组长负责入户访视。

城镇居民中在职职工育龄妇女、无业下岗人员、纳入城镇管理的农村人口的康检管理服务参照河南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城镇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2006〕82号)文件执行。

(三)坚持分类管理和分类服务。凡年龄在49周岁以下的已婚育龄妇女均应接受相应的健康检查和健康访视服务。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对已婚育龄妇女实行分类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康检和访视日:耿黄乡每单月3日~10日;潞王坟乡每单月5日~12日;大块镇每单月8日~16日,(包括乡直学校在内)。

1、现有一孩、二孩及以上已婚育龄妇女,未采取绝育措施和绝育手术不满一年时间的且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为重点健康检查对象,每年参加四次B超健康检查。同时,1月、7月进行两次健康访视(四次康检、两次访视);

2、年龄在40—49周岁未采取绝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每年的3月和9月份参加两次B超健康检查。同时,1月、7月进行两次健康访视(两次康检、两次访视);

3、零孩已婚育龄妇女,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上门健康访视,了解妊娠情况(六次访视);

4、对政策内怀孕(重点是持二孩证)服务对象,由区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全程监控,并提供优生优育指导和孕产期保健服务;擅自引流产者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对落实绝育措施满一年以上及离婚、丧偶、不孕症或其他无生育条件的已婚育龄妇女,每年的1月、7月进行2次健康访视。

三、服务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阵地建设,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区计划生育服务站(简称区站)为龙头、乡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简称乡中心)为纽带、村计划生育服务室(简称村室)为依托,村民小组为基础的四级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加大建设力度,把区站、乡中心、村室和村民小组建设成管理优秀、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群众满意“四优一满意”的新型计划生育服务阵地。乡中心要配备足够数量的B超,满足工作需要。5万人以下的乡,B超配备不能少于2台,5万人以上的乡,B超不能少于3台。要按村室标示化标准加强村室的规范化建设,改善康检服务条件。康检室必须设屏风或隔档,备齐必要的康检服务用品。康检点必须具有宣传氛围,有宣传板面或横幅,要为服务对象提供开水和其它必要的便民服务项目,为育龄群众营造温馨舒适的康检服务环境,要不断丰富康检服务的内涵,将康检与普及生殖健康科普知识、普查常见妇科疾病、提供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实施计划生育“五大工程”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康检的吸引力,激发育龄群众参加康检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把康检制度落到实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要建立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十一五”期间,区站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要具备医学大专以上学历,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乡中心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要达到80%以上,配备1名以上具有执业(助理)医

师的人员。要着力提高村、组计划生育管理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达到胜任健康访视工作的能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服务管理。要建立区、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例会制度,确保信息传递和反馈及时准确;要建立群众需求信息采集制度,了解、收集、分析群众需求,根据群众需求制定工作措施,丰富服务内涵;要建立康检把关审核制度,明确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人,保证工作质量;要建立失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失职或失误造成工作损失的实施责任追究;要建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文书样式和管理要求。按《凤泉区人口计生委基础台账规范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凤计领〔2009〕36号文)执行,技术服务档案要保存三年以上。

(四)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奖惩。建立已婚育龄妇女康检服务新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全区人口计生系统要把建立康检服务新机制作为实施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深化优质服务的主要措施来抓,要切实加强领导。各乡(镇)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规范管理,加强督导,强化责任,列入目标考核,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确保康检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确保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和入户访视得到全面实施。

附件:

1、凤泉区计划生育入户访视和生殖健康检查服务工作流程

2、凤泉区区、乡、村三级计划生育入户访视和生殖健康检查岗位职责

3、凤泉区计划生育入户访视和生殖健康检查新机制督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附件1:

凤泉区计划生育入户访视和生殖健康检查

服务工作流程

一、信息引导工作流程。康检服务全程信息引导要重点做好引导信息的采集、生成、传递、处理、反馈、建档六个环节的工作:

1、信息采集主要采取四种方式:一是村、组计划生育管理员上门健康访视或收集群众申报;二是乡级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入户走访、登门访视、组织座谈、调查问卷、健康检查、妇科病普查;三是区、乡、村三级实行政务公开、有奖举报、重点筛查、二孩监控;四是区、乡两级有关部门信息共享、互相合作。

2、信息生成。根据季度康检要求,从MIS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分类提取服务对象名单,乡、村核实后生成分类服务信息引导单。

3、信息传递。利用区、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实施双向信息传递,建立区、乡、村三级技术工作例会制度和计算机传输制度。

4、信息处理:村、组计划生育干部按照《服务信息引导单》,在本村、组开展健康访视服务。乡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根据分类服务引导单,明确技术服务人员进村入户开展B超健康检查、生殖健康咨询指导、四术服务、术后随访等服务。区站根据区级信息中心和各乡(镇)计生办提供的信息开展生殖健康咨询指导、四术服务、随访、妇科常见病普查普治等服务。

5、信息反馈:村、组计生干部根据信息传递要求,将服务结果和采集到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到乡中心。乡中心根据上级和村、组反馈信息,及时更新数据库,确保信息采集全面、录入准确、变更及时。乡每月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审核,对错误信息、遗漏信息、重报信息及时纠正,确保源头信息的完整、准确,在此基础上将信息录入微机,实现信息变更。

6、建立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电子档案。以育龄服务信息系统和服务记录中的个案信息为基础,建立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电子档案,实现技术服务工作信息化管理。区站和乡中心使用的服务信息引导单,作为技术服务档案,按有关规定存档。

二、健康访视服务流程。健康访视是采集人口信息和生殖健康信息的重要手段。原则上由育龄妇女小组长承担本村民小组的健康访视任务,村计划生育管理员承担本行政村健康访视信息的汇总、上报工作,并对健康访视结果的真实性负责。

1、育龄妇女小组长访视工作程序:访视采取面对面家访方式,主要了解被访对象的月经情况,节育措施、现孕情况,不良反应情况,有无妇科病情况及其他需要提供服务的情况,访视结果应填写在已婚育龄妇女服务手册相应栏目。对需向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汇报的情况,要填写《访视服务个案信息报告单》。

2、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访视工作程序: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定期收集村民组健康访视信息,对信息进行必要的核实、汇总,报乡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领取《服务信息引导单》。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根据《服务信息引导单》,重点对婚后、使用药具后、术后、孕期、产后等服务对象需要常规访视的情况,按照技术服务要求上门访视,并做好访视工作记录。

三、B超康检服务工作流程。康检开始前,乡中心应根据信息变动情况,提供各村分类服务对象名单。村计生管理员和育龄妇女小组长,应提前将康检地点、时间通知服务对象。乡中心的技术人员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根据统一的时间安排,入村开展康检和相关服务。康检结果录入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电子档案和MIS数据库。对康检中查出的应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对象,要耐心细致地做好避孕措施和知情选择宣教工作,引导其及时落实相关节育措施;对患有妇科病的,应提供治疗建议和转诊服务。

附件2:

凤泉区区、乡、村三级计划生育入户访视和

生殖健康检查岗位职责

一、区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生殖康检岗位职责

1、制定单月康检访视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包乡(镇)干部人员及工作职责《凤泉区人口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包村部门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通知》(凤计领〔2007〕3号)。

2、区人口计生委科技科组成督查组和妇科病普查组,每单月下村进行督查乡康检、村组访视情况,普查常见妇科病,并进行汇总排队,写出报告,并及时向区人口计生委、区四大班子和市计生委科技科报告。

二、乡计生办计划生育生殖康检工作职责

1、制定每次的计划生育生殖康检工作方案,明确包村干部职责。

2、乡中心负责入村B超康检,负责督查村、组访视开展情况,并进行村、组信息和数据的汇总{康检(访视)情况统计表},按时间要求上报区人口计生委科技科。

三、村级计划生育生殖康检工作职责

1、严格执行乡级康检工作实施方案,负责提供本村的已婚育龄妇女基本情况信息。

2、配合乡中心搞好康检工作,在乡中心指导下搞好本村的访视工作。

3、准确及时向乡中心上报各项信息资料(康检及访视服务情况统计表)。

附件3:

凤泉区计划生育入户访视和生殖健康检查新机制督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马治中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王行利区人口计生委副主任

王振锋耿黄乡党委书记

路清华潞王坟乡党委书记

韩开钊大块镇党委书记

成员:李秀丽区人口计生委科技科科长(兼服务站站长)

耿建伟耿黄乡副乡长

岳学海潞王坟乡副乡长

龚书祥大块镇副镇长

办公室设在区人口计生委科技科,办公室主任:王行利(兼),副主任李秀丽(兼)。办公室成员:尚玉丹、魏朝莉、石祥芹、刘红梅、张素霞。

主要职责

一、区人口计生委科技科负责在2009年11月底前把新机制的要求,被访视人员的全部信息、访视工作流程等内容分别组织专题培训,并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督查、通报、排序。

二、各乡(镇)要制定符合本乡(镇)实际的康检访视新机制实施方案。

三、各村负责收集汇总上报入户访视,康检活动的信息资料,乡中心负责康检访视各个环节的衔接组织,明确责任、各负其责。

四、在访视康检新机制的推进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整改,为下次活动奠定基础。

适应社会需要 强化口语训练 篇6

目前虽然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说话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在语文教科书中编写了相应的口语交际教材。可是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文”轻“语”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众所周知,迫于考试压力,许多教师都已是陷入狭隘的功利意识中,只注重读、写,而把听、说能力训练挤出了语文课堂。且传统观念一直认为人一生下来便会说母语,致使许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这与重视外语口语教学有天壤之别。即使有些教师意识到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营造学生口语表达的“轻松、活泼、融洽、自然”的氛围,对学生口语表达的闪光点缺乏热情和肯定,遏制了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而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非常差,他们不能迅速而准确的领会听知材料,说话常常词不达意,缺乏逻辑,重复罗嗦,语病严重。大部分只会照本宣科。甚至有些学生受方言的影响,连“读”的能力都极其低下,更别说“说”了。

老斯坦福先生在斯坦福大学首次开学典礼上说:生活归根结底是指向实用的,学生到此是为自己谋求一个有用的职业。而现实中,有多少毕业生求职时,面对聘方那咄咄逼人的一连串提问、追问,张口结舌节节败退。这正应了清代学者王筠那句话:“佳弟子多有说不出的苦”(《教童子法》),真是“心乖于内、口拙于外”。原因在于他们已经习惯于静态思维方式,而对于不稳定的动态交际语境,却是“能”说而不“会”说,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深思。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外事工作、商业谈判、法庭辩论、企业公关哪项不用口才?节目主持人、空乘、导游、推销员哪个不需口才?就是汽车售票员,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也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叶圣陶先生解释“语文“这个概念时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认真学好语文》)。这个科学的解释表明,“口头语言”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腿”。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是“跛足”的,“重文轻语”一直难以纠正。而我们的学生却必须具备必要的生活化的言语交际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工作、生活。这应是学校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作为职业学校尤其重要。这一点近年来已引起专家们的高度重视,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就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作了初步尝试,并取得点滴经验体会。具体教学策略:

一.充分利用口语训练课,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一.设计一种语境。要上好一堂口语训练课,首要的是环境气氛,不要让学生产生一种这是用“口”去作文的误解,而是以“即席说话”,“就事说事”等形式,设计一个宽松、有趣的语言环境。有了这样一个语言环境,可以宽解、调节学生的语言表达心理,使他们愿说、敢说。叶圣陶先生在《说话训练》一文中认为:“说话训练应该有引逗学生发表之欲的总枢纽。”“逗引”的“总枢纽”,就是“设计一种语境”,因为它是“从内里产生和向外发表两个方面开源”的最好途径。即只有创设有生活情趣的语境,才能打开“言”路,引导学生乐此不疲地参加,达到“会说话”的目的。

第二.千方百计让学生开口。让学生开口是口语训练的重要环节,而学生能否开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魏书生老师指导学生作文的最基本要求是:写不好,可以写坏;写不多,可以写少,但要写。文章可以由坏到好,文字可以有少到多。在说话训练过程中,我们借鉴魏书生老师的做法,首先引导他们敢说,培养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只要开了口,就可能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说话训练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开端。

第三.让学生有话可说。上说话训练课时,我们明确提出:不要求用“口”去“作文”,不必说得“雅”,可以说得通俗一些,风趣一些,想到了就说;不一定头头是道,但最好围绕一个中心,自然成段。命题时也不同于口头作文,而是提出一个宽泛的话题,如“我想起这件事就”、“我为什么想”等,说同学们熟悉的事,想说的话,老师在审题、切境、切旨等方面略加指导后,大家就说开了,而且越说越活跃。以“我为什么想”为例,就有“我为什么想当兵”、“我为什么要上职业院校”等。为了创设动态语境,老师允许大家相互提问、质疑、争论和答辩使话题探究更深入。另外,还根据专业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实际语境,如“推销产品”、“登门自荐”、“介绍朋友”、“退换商品”“我为什么应聘这个职位”等。这些开放的社会化、生活化的动态语境,触发了学生“从内产生和向外表达的欲望”,使他们有话可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爱说,越说越会说。

二.在讲读教学中进行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课是集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专题课,这种形式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中是有限的,为了加强口语训练,我们还将讲读教学与口语训练密切结合起来,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次讨论答问都作为口语训练的机会。严格要求,决不放过。当学生不发言时,要耐心地启发学生开口;当学生说“不知道”时,要让学生说出“什么内容不知道”或“为什么不知道”;当学生说“我和×××意见相同”时,要求学生说那些内容相同,而结果说出的内容往往不同,从而引出新的话题;当学生说话很轻时,首先肯定学生优点,再要求学生把声音放大说一遍,甚至叫学生走上讲台再说一遍。当学生发音不准时也及时纠正。充分利用讲读教学中的机会,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

当然,这种口语训练不是课堂上灵机一动,而是备课时有意识安排,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如学习《项链》让学生口头复述小说情节,分析讨论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等。讲读教学与口语训练紧密结合,不仅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课文,而且也为口语训练提供了题材增加了机会。

三.结合书面作文进行口语训练。

作文是运用语言将观察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的一种能力。语言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分,作文也同样有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两种。它们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两种表达方式,二者不可偏废。我们在重视书面作文的同时,将它与口头作文相结合,使之相互促进。

做法一:在布置作文时,先让学生根据作文题的要求广泛地交流审题、选材、构思、立意等设想相互启发,然后各自书写成文。

做法二:让个别学生在课上口头作文,老师当场指导,然后全体做书面作文。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当堂解决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一次口头作文虽然不能遍及全班,但如果指导的深入,抓住问题的普遍性,教学效果一定很好。

做法三:将学生的书面作文拿到班上读,然后请大家口头评论。

这样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全面的训练,随着练习的深入一些学生居然妙语如珠,灵动地汲取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营养,并且保留了自己的表述个性,作文写出来也多了一分灵气。

四.充分利用社会生活这一语言大课堂,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口语表达能力不会是自然形成的,必须通过科学训练以及大量的社会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养成。课堂的模拟训练毕竟不能等同于生活实践,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以生活中真正的角色身份去说话,同时,大多数训练是在教师的安排、引导下进行的,一切都可受到教师的控制,学生无法面对突然变化的事情,临场应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因此,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口语训练外,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抓住一切机会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快速地驾驭语言和清晰思维的能力,利用突然出现的场合锻炼自己随机应变出口成章的能力,只有日常进行实用性强化训练,才能临场不乱,应付自如。

为此我们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物接触、交流,丰富学生的交际语言。一是组织考察活动,如参观名胜古迹、调查社会热点问题等;二是组织服务活动,如义务维修家电、心理健康咨询等;三是组织联谊活动,如与其他院校的师生联欢、与知名人士座谈等;四是适当布置一些交际作业,如布置主题为“逛商场”的交际作业,让学生在逛商场中了解各种商品的种类、形态、用途等,并要有意识地与售货员进行交流,听一听售货员是怎样与别人交谈,怎样推销自己的商品的。通过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生活实践中进行交际,从而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在现代社会,口语表达不仅是一种素质能力的标志,更是一种社会生活需要。而语文教学也应学会“两条腿”走路,“语”“文”并重,为社会培养合格实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语文教育学引论》主编 阎立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教童子法》王筠 (《中国古代教育论著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青年口才训练系统》 刘伯奎,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于漪,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语言表达与运用》 主编 王慧萍,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适应形势需要 篇7

当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一个以知识、信息、服务理念等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己经到来, 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日益深入,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如何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迎接新挑战, 实现新局面, 是我们人事档案工作者需要正确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归根到底,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 为医院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信息和决策依据, 现阶段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1 强化法制建设, 保护好个人隐私问题

要认真贯彻、宣传《档案法》, 通过开展各种普法教育活动, 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档案人员的档案法制观念, 提高依法行政, 依法治档的管理水平, 保护好医院职工个人隐私问题。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关于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 但通过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保护间接地达到了保护隐私权的目的。但是个人生活内容以及涉及的社会关系是多样的, 究竟哪些属于隐私的范围, 哪些则不属于, 很多时候与整个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大众的一般而普遍的看法相关, 很难划出一个清晰界限来[2]。因此要利用医院报刊下发学习资料等形式来加强档案法规的宣传或者组织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法制教育培训。

2 提高思想认识, 增强做好人事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医院人事档案工作涉及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 是医院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事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增强做好人事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首先, 要树立创新观念。传统的内向封闭的管理体制对于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了: (1) 容易形成“人才壁垒”限制人才合理流动。 (2) 容易导致“暗箱操作”, 损害相对人权益。 (3) 容易以保密为由剥夺相对人合理的档案信息知情权, 制约档案功能的发挥。因此, 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树立改革创新观念, 以改革的精神、发展的眼光审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通过完善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服务方式和丰富服务内容, 来适应我国培养大批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3]。

其次,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 就是要从认识人的本性、关心人的需要、尊重人的价值等角度出发, 满足人在社会中自我发展的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是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 也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3 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为医院人力资源需求提供优质的人才档案信息服务

在医院, 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主要来自医院内部, 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对分析医院内人力资源状况是否适应医院的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人才工作计划制定是否科学合理, 实施是否顺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医院人事科以利于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用为立足点, 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和人事档案信息的综合分析, 为了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不断提高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水平, 必须建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个人基本信息的微机检索, 不断扩大人事档案信息的内涵[4], 以确保医院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干部聘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进而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 新形势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积极转变思路, 不断深化对档案工作意义的认识, 它不仅仅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医院档案管理的目的最终是指导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这种作用有利于今天, 更有益于明天。

参考文献

[1]徐淳.新时期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点的探讨[J].现代医院, 2007, 7 (6) .

[2]孙军.浅谈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难题[J].档案学通讯, 2007, 6:53~56.

[3]巩建红.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设想[J].兰台世界, 2008, 1.

适应形势需要 篇8

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是做好人事档案工作的基础, 也是丰富人事档案内容和开展提供利用工作的根本前提。在收集干部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做好经常性、定期的材料收集和补充工作, 及时与各部门联系, 要求他们定期送交档案材料。对缺少的材料要善于联系沟通, 变被动为主动, 及时追补和不断充实新的资料。

2. 变“被动保管”为“主动服务”:

围绕医院人事工作的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树立档案工作的服务观念、时效观念、价值观念, 拓展服务领域, 积极主动提供利用人事档案。服务观念即从被动坐等上门的接待方式, 逐步走向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努力开拓档案利用的新途径。时效观念即医院参与医疗卫生市场竞争, 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档案人员要树立效率观念, 在档案提供利用工作中, 及时、准确地为利用者提供档案, 为医院竞争服务。价值观念即医院人事档案人员要充分认识人事档案的作用, 特别是人才就是潜在的生产力, 一旦发挥作用, 就能为医院创造效益。

3. 管理方式由静态管理转向全面动态管理: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及时补充体现个人特色和时代发展的新内容, 增加一些反映个人特色的内容, 可以是诚信材料, 如病人满意度, 也可以是德、能、勤、绩的考核材料, 还应将涉及本人的学历材料、专业技术职称材料、奖惩材料、党团材料、工资情况等及时归档,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动态管理, 即通过查阅档案, 能够准确反映当事人所有的信息, 并能查到当事人某一阶段的真实情况。

4.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近年来, 随着医院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 传统的“手工操作”、“立卷归档”的工作模式和“重保管、轻利用”的工作思路已经不能满足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这就要求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充分运用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处置、保存、管理和提供利用等活动中, 利用计算机将干部档案资料整理、分类、排序输入电脑, 使档案据化、信息化, 在档案的借阅、查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方面实行微机化操作。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实现数字化, 充分发挥软件的查询、搜索、评价等功能, 不断扩大人事档案信息的内涵, 为医院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奠定信息基础。

(1) 建立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 实施干部人事档案动态管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 将干部档案资料整理输入微机, 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 将文字图片甚至声像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 使干部档案数据化、信息化, 在档案的查阅、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方面实行微机化操作。同时, 档案的数据系统建成后, 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干部的基本情况、工作履历等固定信息, 而且可以记录干部职级、学历、工资、岗位变动等动态信息, 一旦干部基本情况发生变化时, 可以随时准确地将最新信息录入微机, 保证干部档案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建立干部个人电子档案系统, 实施干部人事档案自动化管理。适应人才流动的需求, 为便于档案的查阅流转, 可以将干部个人中能够公开部分的内容制成电子档案。该档案由主管部门制作并负责维护更改, 由个人持有, 用人单位只能阅读无法更改。个人电子档案的建立, 可以有效地减少弃档、“死”档和无档现象。

5. 加强与人才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

应积极关注并加强与社会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特别应重视与人才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 认真研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在新形势下的管理方法, 制定流动人员在从事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的要求与收集制度, 并及时收集他们在工作中形成的德能勤绩等归档材料, 使新形成的各类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符合管理要求, 以便提供利用。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与时俱进, 运用现代档案管理理论与新技术, 开拓创新, 开发新手段, 加大投入, 对人事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 开发研制人事档案管理软件, 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人才服务, 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摘要:随着医院与医院之间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 人力资源部门应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从加强人事档案收集与创新档案内容、变“被动保管”为“主动服务”、管理方式由静态管理转向全面动态管理、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加强与人才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等方面进行阐述, 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适应形势需要 篇9

一、铁路运输企业深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必须性

(一) 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

铁路运输企业点多线长, 管理跨度大, 运输生产过程复杂, 完成一个铁路运输产品———吨公里或人公里, 需要由不同运输站段共同协作完成。其站段间财务收支、实物占用、人力资源分配等, 需要用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系统方法来规划和协调, 以实现铁路运输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能把多个企业和单位的所有财务收支、资源占用等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进行控制, 可以统驭强大的现金流、物资流和复杂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 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企业发展规划为导向, 集计划、控制、激励和评价为一体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预算管理过程。随着铁路运输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 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 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 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 是借贷还是内部筹集都需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统筹安排, 确保各项有限的资源合理使用。

(三) 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保证

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就是要求铁路企业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内部流程实施再造, 促进铁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基础管理工作, 促使铁路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管理行为。从而, 有利于明确铁路局实现市场主体地位和企业法人责任, 明确铁路局、站段在铁路运输生产经营管理中各自权责, 调动铁路局、站段两级管理积极性, 最大限度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铁路运输企业在实施面预算管理过程中, 虽然取得显著成效,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是:

(一) 深化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 特别是2011年“7.23”甬温线重大交通事故后, “安全责任大如天, 安全工作重中之重”的安全管理理念得到了空前加强, 决定了铁路运输企业领导者必须将主要精力放在抓安全生产上, 只要是影响安全的将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确保。安全问题对铁路运输企业的领导干部升迁具有决定性影响, 这样就导致相当一部分站段领导从思想上形成重安全生产轻经营管理的意识, 造成其在铁路推行和深化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领导者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足, 必将带来员工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宣传培训力度不够、制度约束不严、考核激励落实不到位, 使员工养成了有新不用旧、有好不用次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削弱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

(二) 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行铁路运输企业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多数站段没有成立专门预算机构, 即使有配备专职预算人员, 也往往身兼数职,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业务、了解生产流程、掌握生产耗费, 预算知识、业务技能亦明显不专。而多数企业将预算管理交由财务部门实施, 久而久之, 就失去了预算管理过程控制性和权威性。

(三)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亟须提高

铁路运输企业预算编制程序采取“两上两下”的基本流程。即:运输站段按照铁道部、铁路局预算编制的精神和要求, 结合本单位当年预算执行情况和自身所掌握预计变化因素等, 提报下年预算建议, 经铁路局修改平衡后上报铁道部。铁道部根据年度确定的经营目标进行综合平衡后下达。铁路局将铁道部下达预算进行细化分解下达到各运输站段。站段根据铁路局下达控制数编制当年执行预算并上报批准备案后实施。这种预算编制流程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各预算主体的目标不统一。铁道部预算编制是以战略规划为导向, 以年度盈亏为目标, 以收定支, 下达当年预算的。基层站段是以完成工作量为依据, 测算当年收支预算的, 预算目标带有短期行为。

2.信息不对称。基层站段了解生产了解消耗, 对生产细节性支出较清楚, 但对宏观变化因素难以把握, 在提报下年预算时, 仅是以上年历史资料为参考, 出于本身利益考虑, 往往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参与预算编制的机会, 蓄意将预算标准放松, 使预算编制变成了“数字游戏”, 脱离实际, 失去建议预算作用。相反, 铁道部利用政策与对宏观信息的掌握, 将其确定预算目标强行下达, 不恰当的预算目标也失去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3.预算管理与生产环节的互动上存在滞后。第一, 上级业务部门在安排任务先于预算部门或安排无预算项目。如:安全整治项目、提高工艺质量标准项目等, 形成站段超前支出或无预算支出。第二, 预算与生产脱节。站段在编制预算时, 部门间配合沟通不够紧密, 往往是由财务部门或一个预算管理人员独立完成。第三, 实物预算与财务预算指标不一致。如:机车燃油单耗指标, 存在实物定额与费用定额不统一等, 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科学性。

(四) 预算执行的刚性需要提高

预算管理的关键是执行。因预算先天不足, 执行过程难度极大。具体表现为:

1.预算指标难以合理分解, 铁道部在下达运输支出预算的同时, 明确刚性项目支出, 如:工资、大修、折旧等项目预算随预算下达而明确;铁路局在铁道部的基础上细分, 进一步确定有关预算项目;最后由站段细分剩余部分。站段可控部分的预算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2.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多。近年来铁路迅速发展, 不可控因素增多, 加大了预算执行控制难度, 使部分站段无法根据预算有效控制实际收支。

3.上级的公正性与下级需求性之间的博弈, 降低了预算的公平公正性。使基层单位缺乏控制成本节约支出的主动性和内在动力。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站段总是将困难的一面反映出来, 并通过“既成事实”来取得上级认可, 对于“预算松弛”采取支出打足不留余地, 往往会导致年终突击花钱的情况发生, 造成巨大的浪费。

(五) 预算调整缺乏动态

铁路运输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会遇到内外部环境变化, 如发生重大运输组织调整、能源价格变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等, 都需根据变化情况对年初预算进行调整。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在预算调整过程中还存在:

1.预算调整不及时。大多数是在年度决算时增加清算, 导致站段因变动增支预算资金得不到保障。

2.预算调整未作深入分析。上级是以补偿性对预算进行调整, 没有对影响预算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和实际核定, 造成下级单位经常利用预算调整机会夸大事实虚报增支数额。

3.预算调整随意性较大。站段要面对生产与市场的变化, 在上级调整预算未落实前, 必须确保生产连续性, 就会形成“先斩后奏”越权审批调整预算, 造成预算调整的随意性, 失去了预算刚性和权威性。

(六) 预算分析流于形式。

1.分析活动开展不正常, 特别是安全生产任务重或收支较小或预算差异较少的站段。

2.分析流于形式, 只是数据通报, 报表数据, 没有从市场、生产组织、实际消耗等方面去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 更谈不上向生产要效益。

3.分析强调客观的多, 更多是将原因归纳为工作量增加、价格上涨、外部环境影响等方面, 没有真正从内部从主观管理方面查找问题, 分析原因。

4.改进措施没有实际可操作性, 只是泛泛地提出要求。

(七) 预算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预算考核与评价是全面预算管理最后环节, 如果没有考核评价, 预算就会流于形式而失去控制力, 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现行铁路企业虽然建立了全面预算考核评价机制, 但还存在很多缺陷。主要表现为:

1.考核指标单一, 实行盈亏一票否决, 没有将其他诸如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及非财务指标等纳入考核, 这样就会促成站段在年终结算时, 通过各种方法对成本进行调节, 造成当年成本不真实的预算管理短期行为。

2.考核奖惩力度不够, 在考核具体站段和责任人时, 往往会掺杂个人情感, 下不了手, 被考核单位也过度强调客观原因, 使考核责任很难落到具体人。同时, 考核缺乏常态化, 更多是被动的走过场。

三、改进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 完善组织、提高认识是前提

作为一项强化经营管理的制度安排, 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铁路运输企业的各级组织层面, 需要有完整的组织和管理机构, 需要铁路局、站段上下统一思想认识, 密切配合。为此应做到:

1.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构, 配置专业预算管理人员, 制定和完善预算管理办法, 确保预算管理机构和人员相对独立性。

2.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宣传和学习, 提高全员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 只有全体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知、了解和掌握才能保证全面预算的有效开展, 才能塑造长期、规范、健康的预算管理氛围。

3.加强对关键人员的培训, 全面提升站段领导、中层管理者、预算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预算管理知识, 确保在实际工作中有应知应会的基本能力。

(二) 科学编制、及时调整是基础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前提, 预算编制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铁路企业在预算编制时, 应做到:

1.必须依据铁路运输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 充分考虑铁路运输企业现有的经营条件, 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和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预算编制科学性与合理性。

2.在预算编制工作中, 应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 落实预算编制责任, 强化预算编制过程对标、检查与信息沟通制度, 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3.强化上级与下级、财务与业务间合作沟通, 使企业有更多的部门与更多的人员能参与到预算编制过程中来, 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精度。

4.注重静态与动态、年度与月度、刚性与柔性有机结合。预算文件一经形成原则上不得随意修改, 但预算难免存在偏差, 为此, 可以建立相应层面授权制度对预算例外事项进行调整。可以在单位内部相关项目间调剂, 也可以在铁路局范围内单位间调整, 并可以在年度内月度间调整, 体现出短期的、主观的为刚性控制, 长期的、客观的为柔性约束。

(三) 规范执行、跟踪分析是关键

预算是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体现, 是构成企业经营目标最基本单位的总和, 需要落实到企业每个生产岗位和每个员工肩上。在预算编制下达后, 应做到:

1.积极组织不同层级、全体员工对预算文件的学习和了解, 使其熟知相关预算内容, 明确预算目标与努力方向, 做到胸中有数。

2.要做好日常控制工作, 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进行预算收支管理, 确保过程规范。

3.要做好车间 (部门) 班组核算工作, 充分利用既有的信息平台, 进行收支核算, 让员工及时了解本部门本车间和本班组的预算执行情况。

4.建立预算执行预警机制, 对异常情况要有及时反馈制度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5.定期开展预算检查分析, 通过查消耗、查实物、核对相关台账资料, 发现问题;通过生产分析、技术分析、财务分析, 从不同侧面了解预算执行情况, 查找存在问题, 并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

(四) 明确权责、严格考评是保证

预算考核与评价, 是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得以实施的有力保证。铁路运输企业根据预算管理目标, 应做到:

1.建立涵盖预算管理全过程的预算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将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分析、预算执行及预算结果全过程纳入考核评价中, 确保预算管理每一个环节有标准、有措施、有考评。

2.明确考评目标, 在以财务指标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基础上, 辅助于其他非财务指标, 并将指标覆盖到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和各岗位环节, 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3.落实责任, 明确考核主体, 体现领导负责、分工负责、专业负责和岗位负责的原则, 确保预算所涉及到的范畴“一切皆有激励, 一切皆有考核”。

4.严格考核兑现, 把预算执行情况与管理者、员工利益挂钩, 奖惩分明, 从而使管理者、员工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 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者、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结语

铁路运输企业深入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长期渐进的工作, 需要体制配合、机制保障、上层领导推动, 更需要全体铁路员工的广泛参与, 才能将全面预算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和深入员工思想意识之中, 才能将全面预算管理这一工具有效地运用到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之中, 形成全面反映、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的企业管理行为, 使之为铁路运输企业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铁路运输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是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开展的现状分析, 发现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在执行中存在七个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本职工作岗位, 提出在新的经济发展条件下, 铁路企业深化全面预算应从完善组织、提高认识, 科学编制、及时调整, 规范执行、跟踪分析, 明确权责、严格考评等四个方面进行, 以不断适应铁路改革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缺陷,对策

参考文献

[1]袁细寿.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1, (2) :51-54.

[2]白闽晋.简析铁路运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 2010, (6) :142-144.

[3]杨先为.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铁道财会, 2010, (Z2) .

[4]刘萍, 王圣会, 刘仰忠.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7, (6) :15-17.

[5]殷雨.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应注意解决的问题[J].铁道财会, 2005, (3) :15-17.

[6]徐遥正.对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铁路, 2004, (6) :50-53.

[7]揭卫琴.铁路运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4, (3) :25-27.

适应形势需要 篇10

芦庄子村于2000年启动建设了海河南配货市场, 并先后多次对配货市场进行了改扩建。经过多年的滚动发展, 目前配货市场总占地面积已达近5万平方米, 累计解决本村200多名劳动力就业, 不仅每年给村集体带来近400万的收入, 而且还带动了运输、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村党支部被评为天津市“五个好”红旗党支部标兵、市级明星小康村、市级文化先进村。

“远近结合”就是优势互补, 走出去发展, 闯出一条新路子。经过反复调研, 村党委书记董宝林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 做足文章, 果断决策, 结合镇党委关于大力发展天津大道、津港快速、外环线、梨双路“四路经济”的部署要求, 超前谋划, 提出与西三合村合作, 共同谋划建设大型物流中心, 得到群众的一致赞同, 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增强发展后劲。目前, 1800多万元的一期工程已经完工, 二期工程预期投入6000万, 正处于开工前准备阶段, 将于下半年启动建设。该物流中心占地面积300亩, 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建成后, 可容纳300家企业, 预计年收益可达3000万元。

灵活使用教材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篇11

【关键词】教材;学生;年龄;发展

自从2001年使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来,小学数学的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了质的变化,可谓脱胎换骨,本人感触甚多。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学生畏惧数学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学生数学成绩总是落后于语文成绩。经反复思索,我深感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已有实际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思考、研究数学教学的问题,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不能一概而论。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低年级儿童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新教材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有这样一道例题 袋鼠经营的商店有16支铅笔,小兔买走了9支,还剩多少支?课文是采用卡通图画来呈现问题情境以及计算16-9的多种方法。虽然新教材在照顾不同学生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文字内容超出学生理解范围给教学带了困难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空间及生活经验极其有限,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们为了安全起见,常常把他们的活动空间局限在家里,造成孩子的感性经验不足,如果教材内容超出了他们年龄的范围,会给教学造成较大的困难,并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甚至伤害。记得在进行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时,教材中出现了许多文字及配有文字说明的彩图,特别是配套的练习作业,更是文字连篇。对有一定基础的孩子,还可以跟上步伐,可对相当一部分的儿童具有较大难度,他们认字有限,如何让他读题审题,还要思考如何做题呢?他们读了前半句忘了后半句,断章取义,无法完全理解题意,连字都认不清,怎么能完成练习呢?数学教师只好既教识字,又教数学,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很难完成这样的“双项”教学任务,而家长也鞭长莫及。因此造成许多教师只能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辅导学生,家长陪着孩子学数学、做数学,甚至请家教。这又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导致他们怨声载道。

2.课后问题超出学生能力,造成学生对数学的恐惧

有些问题,让孩子口头解决很容易,可形成书面语言解答就难得多了。如人教版数学第二册第8页第5题“小蚂蚁怎么才能吃到水果”,答案形成文字后是“小蚂蚁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走几格能吃到水果”。如果让学生以棋类活动的形式完成是毫无问题的,但要求学生形成文字答案就无法完成,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才能完成。而这种能力并非一两道题或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因此造成学生怕学数学的现象。

3.信息量多,学生无从下手,造成学生怕学数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把一个大的数学问题分解成几个小的知识点时,每个学生包括连后进生都很容易掌握。但是,当教师把一个个小知识点混合成一道大题时,部分学生就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之后,教材和练习册中,特别是试卷中常出现标有价格的四、五种商品图,而后给学生提出二至三个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逐一解决,学生就感到困难。更有甚的是利用刚求出的数据再解决下一个问题,学生仿佛漂浮在云雾中,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只能任意选择信息,因此常出现选择错误信息的现象。

4.教材部分内容偏难

新教材增加了“问题解决的策略”、找规律等章节。如五年级教材中:订阅《科学世界》、《七彩文学》、和《数学乐园》三种杂志,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有多少种订阅的方法?这些内容新颖、富有启发性与挑战性,它为学生提供了极具挑战的思维平台与丰富的思维资源,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有序性及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它的不足也在不断地显现。

5.内容呈现形式过“花”,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方字、表格、图画、对话等形式已成为新教材主要的呈现方式,我们感受到了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也真切体会到教材“多姿”的呈现形式让问题更趣、更活、更新了,更是拉近了现实生活与数学问题的距离。但是,在教学中,后进生面对这些信息量大、呈现形式丰富的题目时常表现为不知所措,一方面是理解能力的欠缺,不能实现文字、图文等信息的融会贯通与有效“链接”;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干扰”信息扰乱了他们原本简单的思维。

教材或相应练习的教学设计,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的思维,一定要直观、形象、简洁,题中题及文中文的问题,学生对题目越做越糊涂,造成思维的极度混乱,并直接影响后续问题的解决。

6.知识点多,容易模糊重难点

在新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发生“糊”的现象,重难点把握不准,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烦恼,例如,在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圆的认识”中,要求学生判断“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学生初次做这道题时,出错率达70%左右,即便是教师作了详细的讲解和严格的强调,学生再遇到诸如:“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圆的直径长a米,周长是3.14a厘米”这样的题时仍然犹豫不决。究其原因,在实际的计算中,我们一般只取∏的近似值,即∏(因为计算出周长和面积的准确值是不可能的)3、14用的久了,许多学生就把“3倍多一些”的事实给忘了,而把∏和“3、14混为一谈了。

二、解决策略

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国家编写教材也不可能根据某个具体学生的水平来编排,因此,在教师使用教材时,应该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必要的处理。在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应如何避免上述问题呢?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图文并茂,让学生易于接受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只有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才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对教材有所取舍,尤其是文字偏多,而学生又难以理解是,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图片、连环画、模型、表格等),甚至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死板的文字直观形象地传递给学生,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适当降低课后的练习难度,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后的练习要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在中年级只需一、两个课时即可完成的教学内容,不必要放到低年级花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时间去灌输,给教师增添了负担,给学生带来了很大压力!如各类人民币的兑换、烦琐的购物问题;时间的认识中的时、分、秒的换算等,此类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层面的扩大,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与思维能力后,学起来既轻松又快捷,何乐而不为呢?

3.对于繁、难的内容进行有效再编排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思维的方式也不同,采用的数学教材及设计的数学活动,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违背这原则,会给学生造成恐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内容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将超纲的内容、奥数的题目编成提高题,供在数学学习上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在教学中,对部分繁、难的章节进行适当地“整容”,或是降低要求,供程度一般的学生学习。教师在平时的随堂小测或考试中,将繁难的题目变成附加题,不计入考试成绩。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降到最低。

4.把握好呈现的信息量,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我们非常欣赏新教材多元的呈现形式,也倡导内容的现实性与生活化,但凡事应遵循一个度,如果过量,过频就必定给后进生的理解人为地设置了障碍,最终成为他们学习的绊脚石与拦路虎。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的思维,呈现给学生的内容尽量直观、形象、简洁,将那些容易使学生越做越糊涂,造成思维的极度混乱,并直接影响后续问题的解决的内容和题目剔除出教学。

5.容易“糊”的问题,不能较真儿,应顺其自然

相对于小学生来说难澄清的问题,容易“糊”的问题,教师不能较真儿,应顺其自然为好。曾经有位学生问我:“老师,我们老是用圆周率的近似值来计算,那什么时候才可能计算出圆的周长或面积的准确值呢?”从教这么多年我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圆周率,它只是游历于现实之外的一个理想化的数值,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基本上都是采用它的近似值来进行计算的,可以说,3、14已经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代替了那个看不到头的无限小数。既然如此,我们还有必要让学生在“是”和“约是”上做太多的计较吗?其实,教材对此不必过于担忧,因为随着孩子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会自我调整认识的。

对于这些容易“糊”的知识,相信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一定会“柳暗花明”的,教材不必在这样的问题上和学生较真儿!

适应形势需要 篇12

确立儿童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着”学生发展,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同伴交往学习,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信息资料、拓展广阔思想、展现开放的教学目标,发挥着组织者、参与者、教育者的作用。在学习新知、练习巩固、目标检测、实验实践中,教师都要有效地引导学生拟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计划、方式,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尽可能地找出改正错误的方法,不断增强学生自尊自信、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同伴探究活动,并有效地激发学生自我想象,引导学生在交往中选择、判断,促进学生自主人格的形成。这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学用“充塞”的方法追求“充实”的课堂教学目标的现状,凸现现代教育的主体发展目标。教师理解、尊重、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的选择留有余地和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自我挖掘、自己创造潜能、自我开发自己创造力、自我培育自己创造性学习。主体发展成为课堂教学的追求,教师和课程成为学生主体发展的中介,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体发展的广阔背景。

发展同伴学习关系。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认为,儿童的自我目标是通过采取他人的立场,并以他人的观点来评价自己的行为而逐步获得的,通过他人的眼睛看自己逐步形成个体的人格,从而有效地推动有意义的学习。开展同伴交往学习,使学生在体验、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倾听与表达、讨论与争论、合作与竞争等社会技能。以教师的问、教材的质和学生的思的结构“最优化”作为标准,改善与发展同伴学习关系,使教师、教材、学生能真正走向“和谐”,教师作为同伴交往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提高交往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使学生在角色划分、合作探究、交流经验的过程中,体验到以小成积大成的喜悦,升华课堂教学的教育目标。如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主体间相互依赖、团结协作、灵活学习。即注重教学过程、强调知道“如何”、“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操作讲述、探索概括、验证推导、主动创新。通过发展学生对他人的思维过程、智力活动,来培养进行自我学习的愿望与良好习惯,是十分有益的。开展学生的学习互查、互评活动,对改善和发展同伴学习关系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审题方法上加强“三看二想”互查训练。即一看条件和问题,二看重点词句,三看提示或要求,想解题思路,想解题方法。这样,通过读、看、想,理解题意,提高了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组织自由辩论,培养学生的互评能力。在辩论中评价自己或别人思维的正误,要求学生独立表述“为什么这样解答”、“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等,让学生说出思维的过程,将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结合起来,有效地发展同伴学习关系。教与学应该是平等、协调、和风细雨式的,师生、生生是伙伴型关系。老师要有童心,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忧学生之所忧,通晓学生知识生长点,顺乎自然,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把课堂学习当成探讨规律的快乐过程。学生之间关系更是和谐,学习主要是学生个体的学,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向对方学习,向表现突出的学生学习。师生与课本也是和谐的,教师变过去带着教材走近学生,变成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教师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带着教材走向实验室、图书室、大自然……真正把教材当作培养学生读、写、说、算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

拓展同伴交往的目标。同伴交往本身也应成为教学的目标。皮亚杰说:“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目标不是教学之前的设定,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发展性目标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不仅形成于课堂教学之中,而且形成于课堂教学之后。同伴交往学习通过建立在学生经验之上的教学互动、互助、互联过程,能达到预定而不是确定的目标。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应在更大时空范围内建立必须联系,而对一节课来说,这种约束力是小的,同伴交往学习的时空是灵活、广大的,课堂教学应放眼长远目标,以培养学生掌握信息、调查研究、汇总资料、演讲讨论等学习方式和思考方法为重点,把握学习内容,能提高包括减轻学习负担、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等学习的质量。发展学生的“蜜蜂”功能,削弱学生的“仓库”本领,挖掘有利于激发兴趣、支持长久性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真正动口、动脑、动手。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主体发展之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民主平等、尊重理解、超越时空,应成为同伴交往学习追求的目标,教学中应予以高度重视。教师既是问题提出者,又是问题的研究者。例如教学“角的分类”时,教师提出:直线是平角吗?学生顿感问题棘手,教师用鼓励的目光扫视全体学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画图,比较研究平角与直线相同点、不同点,从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教师把自己也当作探讨问题的一员,拉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距离,师生视界融合,达成了教学中的教育目标。

在尊重学生“首创精神”的前提下,给学生以正确引导,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发表意见,允许学生出错,体现了教师高尚的师德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崇高境界。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允许学生给教师提意见、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当学生意见与教师意见不一致时,引导学生说:“你是怎样想的?”鼓励其动手验证,深入探究。例如,学习三角形分类后,有的学生提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不是只有一条高呢?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便争论不休,并将目光投向老师,期待老师的答案。此时,老师及时表扬发问的学生,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画图,寻找答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上一篇:采写一体化下一篇:体制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