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型教学法论文

2024-10-10

自主型教学法论文(精选12篇)

自主型教学法论文 篇1

摘要: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课标提出的:“一切为了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学会学习”成为新时期教学的主旋律, 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人的可持续性发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从而让他们懂得怎样学习, 怎样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下面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 供大家一块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自主探究,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会以为历史离我们现实生活很遥远, 有一种很神秘的感觉。其实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 发现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 历史和现实生活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说要消除学生们对历史的距离感, 神秘感, 让学生们感觉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一、结合学生实际, 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驱动力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 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上册】《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课时, 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和他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铁制工具和木制工具、石制工具相比, 优势在哪里?因为在农村, 他们对锄头镰刀等生产工具都很熟悉, 所以在课堂的讨论中, 学生们积极发言, 勤于思考, 在教师的引导下, 得出了铁制工具的使用, 提高了劳动效能, 引发了社会形态的变革。又根据了当前的生活, 大型机械在农村的应用, 劳动效力进一步提高, 说明了社会生产力是在不断的发展的。这样不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调动起来学生们的积极性, 还要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持长久,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时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激发学生们的内在潜力。在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的鼓励和激励学生, 教师的赞赏激励之语, 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在历史教学中, 凡是有争议的问题, 提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只要不是偏差太大, 就应视为正确, 加以鼓励。即使是偏差太大, 也应鼓励他探究历史的精神。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探究, 提高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导学法,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原来填鸭式教学早已不适应现在的教学,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获取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教育应该较少的治理与递和储备知识, 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我注重学法的指导。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鸦片战争》中,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 精炼的加以总结。如:根据《南京条约》内容概括为割地、赔款、开埠、议税。根据《马关条约》的内容概括为辽台澎二亿两, 沙重苏杭开工厂。这样非常方便学生的记忆和掌握。我还让学生在地图上观察历朝疆域的变化, 从民族大融合元朝辽阔的疆域, 到清朝前期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再到现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 丧失了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台湾二战胜利后得以回归, 香港、澳门由于近年来祖国的强盛, 分别于1997.7.1日和1999.12.29日回归祖国。由此得出了中国近代百年历史验证的两句话“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就让学生对各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三、生生、师生互动, 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研究型的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生生交流互动, 提倡一种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模式, 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更有利开展探究学习。在教学八年级上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时, 我把学生分成两组, 搜集材料进行辩论, 辩论的主题是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 是应该留下, 杀身成仁;还是应该走, 留得青山在, 不愁没柴烧。课堂上, 同学们积极发言, 敢说敢讲, 争论得脸红脖子粗。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使学生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了多方位的思考。就为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演练舞台。

我还和学生互换角色, 他们当老师, 我当学生, 在他们提出问题时, 故意答错, 引发争论。以此诱发学生们积极思考, 主动探究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四、设问寻疑,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古人说得好,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只有存在疑问, 才有探究知识的动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 常常根据历史教材的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找出疑惑点。我在讲授《难忘九一八》一课中, 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中提出, “西安事变”正确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十年内战中, 蒋介石杀害了无数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 在“西安事变”中捉住了他, 为什么不杀他?带着这种疑问, 同学们分组展开了讨论, 同学们兴趣浓厚, 讨论热烈, 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从中引导。最终大家一致认为, 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 不能杀了蒋介石, 蒋介石是中华民国的领袖, 杀了他, 国民党就会分裂, 这样只会对日本帝国主义有利。学生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人, 不计前嫌, 在民族危亡时刻, 枪口一致对外的博大胸怀表示崇敬。周恩来在这关键时刻, 不顾个人安危, 力挽狂澜, 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可灭的功勋。学生能不仅理解了这一历史事件, 还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如密著:《教学艺术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苏]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3]宗白华著:《艺境》, 北大出版社2009年版.

自主型教学法论文 篇2

我们课题组从2002年开始进行深入研究,至2006年基本成型,是在借鉴情境教学教学、尝试教学、洋思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努力探索,反复实践最终形成了具有现实推广价值的“自主互助式”教学法。具体步骤是:

1、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2、独立思考,自主尝试;

3、合作探究,互帮互助;

4、汇报交流,点拨归纳;

5、题组训练,巩固提高;

6、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近几年来,我们全体实验教师汲取莱城区教研室主导的“有效课堂”的精华,对这一教学法有系统的进行了改进,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构建“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和探索适合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2、依托数学课授课经验逐步推广到全部学科,使师生分享到“自主互助式”教学法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2002年上学期至2004年下学期 在教办领导的指导下,课题组在数学学科进行实验。申报市、区级研究课题。每一项改革都遇到阻力,这时候我们就坚定不移的全校推行实验,凡是课堂上不应用新模式的教师,考核一律不合格。

2005年上学期至2006年下学期

在区教研室领导的指导下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在全处数学学科推广运用。全区经验交流,市区级课题立项通过审批,申报省级或国家级研究课题。

2007年上学期至2009年下学期 在全处各个学科推广应用,结合区教研室有效课堂达标的具体要求,使本教学法成果得到改进与提升。

2007年获批山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编号为115JG82 2010年上学期至2012年下学期

在各级教研部门领导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发展,努力使“自主互助式”教学法在教育界推广,在社会上得到认可并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分析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互助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是一个合作的群体,学生面对的不再只是老师,而大多数时间是同伴,在这个相对平等、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进行讨论、探究、互帮、互助,完成教学任务。总起来说,自主互助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进,使课堂形成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体现的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平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各小组之间的相互竞争。课堂呈现讲民主、快节奏、大密度、高效益四大特点。追求的目标是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世界观的全面提升。

四、“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创设的情境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创设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心里产生疑团,内心发生需要时才是成功的。新课程教材信息窗中的信息太多,不要让学生把所有信息都找出来,再提问题,信息多了,会影响学生提问题的质量。教师可以模仿课本上信息形式,抛开课本,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提供信息,再让学生提问题,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如: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师让学生任意报数,结果教师很快就能说出它能否被2、3、5整除,反之,教师考学生,学生却一下子答不上来,根据这种情况,教师让学生提问题。“能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规律?”问题自然而然被学生提出。

(二)独立思考,自主尝试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主尝试,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必须重视自学指导的设计,用问题的形式,环环相扣,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铺平道路。

如: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呈现的问题:236×18

1、先计算36×18,回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步骤。

2、用上面方法计算236×18,再用计算器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自己再举些例子验证一下。

4、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以上这些设计,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讨,规律让学生去揭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下一环节的合作探究。

(三)合作探究,互帮互助

合作学习的重要而有效的形式是“学习互助小组”,小组成员的搭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我们按照“组内异质、组同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合作探究、互帮互助分两个环节:

1、组长交流,统一结论。学生自主尝试后,小组长要首先及时交流结论,统一自学成果。若班额较大,分组较多,小组长可再分组,3—4个小组长一起交流为宜。因为小组长都是比较出色的学生,他们的结论若一致,就能说明结论是正确的,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参与进来,防止出现组长的结论有瑕疵。若不一致,立即讨论,统一标准。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导,保证小组长带回各组的结论准确无误。这个环节用时不会太多,但却非常关键,它关系着结论的准确性。

2、小组长回到各组后,要立即检查组内成员的自学成果,若知识比较简单,都能理解掌握,检查一下就可以了。若存在问题,小组长和学会的学生就要分工给没学会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该讲的讲,该说的说,该做的做,直到每一个学生都没有问题为止。有时小组长不一定最先完成,要培养学生自学完成后主动在小组内相互检查、交流,先学会的同学主动帮学不会的同学学习的习惯。

以上两个环节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分析、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把“我要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让学生负担起自己的学习责任,把学习变成了自主的行为。教师就是学生中的一员,参与到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不是去给某个小组讲题,而是去打探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观看学生的研究过程,了解各小组的研究结果,有时还需要提醒个别小组,个别学生。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变成学习者,在平等、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师生互助,生生互助,这是最理想,最有效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激发每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学习,使每名学生都得到最好地发挥。

(四)汇报交流,点拨归纳

汇报交流是建立在小组学习基础上进行的。找2至3个小组的学生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不要总是安排组长)。教师根据汇报情况,将本节课知识网络,纲要信号性地进行板书,并加以归纳总结,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汇报交流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养成虚心倾听的习惯,要告诉学生“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准讽刺挖苦任何学生,要尊重学生的独创,不管结果对与错,要及时表扬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题组训练,巩固提高

练习题设计要有层次,第一组练习题以较简单的基础性题目为主,第二组练习题以应用性题材目为主,第三组题以发展实践性题目为主。基本流程是:教师出示练习题组——学生自主尝试解决——组长交流统一答案——组内互助,全部过关。

这个环节中注意的问题是:

1、练习题要以题组形式出现,尽量用小黑板或多媒体出示。每组2——3个小题为宜。目的是给组长留出交流时间,因为组长是相对较好的学生,做题速度要快一些,2——3个小题挤出的时间用来组长交流,组长回小组后,其它同学也基本完成,马上进行小组互助,不耽误时间。当然,时间可能不一定非常合适,但要尽量做到这一点。

2、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小组长完成后,要知道立即与其他小组长交流答案,回小组后要立即检查小组成员完成情况。组员要主动交给组长检查,每名同学都要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作业让同学检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3、教师要及时了解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并提醒点拨个别小组长,只讲解共性问题,个别问题在小组内解决。

4、在发展实践训练环节中,要求学生自编的题目,要编一个解决一个,不要只编题不解题,同时要注意自编题目中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是帮助学生将本堂课知识点的概括疏理,是画龙点睛之笔。教师总结,学生谈体会等多种形式都行,不要公式化。课堂小结标志着本堂课的结束,但知识是需要实践的,是服务于生活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布臵适当的知识延伸课下作业。让学生懂得通过学习知识是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当然,不是每堂课都有合适的延伸作业。同时要注意,延伸作业教师一定要抽时间检查一部分,检查评阅,表扬激励。

教学要有模式,但不能“死扣”模式,模式是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的,必须针对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运用。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增减环节,但万变不离其宗,“小组学习,自主互助”的基本精神不能变。

五、自主互助的学科发展情况

几年来,我们叫响了“质量在课堂、素质在课堂、特色在课堂、名校在课堂”的口号,紧紧围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深入研究,我们逐渐由数学学科延伸到其他学科,比如语文使用的是“自主主互助阅读教学”基本流程,“一轮初读扫清障碍,二轮熟读整体感知,三轮精读重点体会,四轮诵读感悟展示”。从09年搬入新校来,我们又针对班额大,学生、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深化自主互助教学法的改革:

1.推行全册备课。全册备课包容了原来的学科教学计划,课题研究计划,教科研计划为一体的一个册子。同时,教师在学期之初就把全册的知识体系汇总到“知识树”上,张贴于教室,让学生预知本册的知识体系,在以后每单元的教学中,也相应的汇总,使学生对每一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2.加强单元集体备课。单元集体备课有六部分内容:

(一)单元主题

(二)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三)单元教学目标

(四)单元知识体系

(五)课程资源开发

(六)课时分配。单元集体备课流程为:个人通读教材,确定训练重点---备课组集体研讨,梳理知识点---个性化修改,形成个案。

3.编制自主互助导学案。自主互助导学案分为预习学案和达标学案,编制预习学案目的是让学生在课下学习时有章可循,避免盲目自学;编制达标学案的目的是在课堂上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是检测教师是否能达到堂堂清。预习学案提前两天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有的放矢的充分自学,然后再和同学们相互交流,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和重点问题,上课前一天教师收回预习学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适当修改备课,教师充分把握住了学情,课末几分钟,再下发达标学案对学生进行本节课的检测,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继续深入自主互助课堂流程的研究,扎实推进,整合推进,让“自住互助”成为师生都受益的教学方法。

自主型教学法论文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方式;自主学习

现下中国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原有素质水平基础之上得到更全面的提升,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成为关键,是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能力,为以后更好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所谓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自身为主体,让学生独力分析、探索、实践,来实现学习目标。然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是通过让学生听、记、背诵的方式,来将所学只是传授给学生,这种灌输性教育的效率其实是很低的,学生长期属于被动的学习位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要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效率,在教师研究教学方式的同时,更注重研究学生本身,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高中所使用的教材较过去已有很大的改进,增加了很多实用性,趣味性,有了更好的视听效果,但同时也给教师们提出的更大的挑战。

(1)老师授课方式较为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对自己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不够明确,只是采用单一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机械教学模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所教内容便草草了事,老师只是起到了知识的“传递”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2)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主体性没有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其实不会学习,缺乏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只是一味的应付考试而去死记硬背,没有真正培养起学习英语的兴趣,缺乏自主性学习的现象严重。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1.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单一的站在讲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自主学习更注重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學习,自主探索,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英语,从而更好的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更应该提高对自己占据主体地位的认知性,成为知识的探索器而不是接收器,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之间能够相互讨论,从而发展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的开放性与合作性

学生学习的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注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内容,学习计划,都有自己制定,学习更加开放,自主学习的开放性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性与交流性,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与学习特点,自主的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相互探讨、交流,不存在个人学习的封闭性,能更好吸取他人的长处,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

4.学习的创造性与创新性

自主学习是在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基础之上实现再创新,完成所学知识之上再创造。教师教学要讲究“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特长,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不单只是知识的简单灌输与复制,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与措施

(1)改变教师授课的主导地位,采用多样化授课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的独占讲台,而是要提倡“以学生为主”,学生占主体地位,在教学方式上也要更贴合实际,英语学习讲究视听,教学方式可以活泼多样,学习内容上循序渐进,在形式上能够创新,能够创造相对应的情景,来呈现教学内容,尽可能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大大提高。

(2)开展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学习情景。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应该更好的引入小组探讨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多一些学习内容的情景设计,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结合实际,在实际交流中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

(3)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培养阅读能力,注重思维发展训练。会阅读只是学习的基础,而会思考则是学习的关键与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自身才能,教师设置情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更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高中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有必要,培养的途径也有很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只是知识的载体与来源,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才是其出发点与归宿,教师要充分利用英语自身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与理解其知识与技能,在生活中也能充分结合实际,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提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p2.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4月第 1版

[2]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p67.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年3月第1 版

[3]吕书章.《英语阅读理解》p3.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1月第2版

自主型教学法论文 篇4

一、激发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究热情

进行阅读探究学习,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内驱力。问题情境是最佳的吸引手段,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趣味去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一种好奇、渴望的境界, 在头脑中形成多种疑问, 从而进行深一步的探究。

向课堂预约精彩,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课前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预设生成准备。同一教案在不同的课堂可能生成不同的结果, 尊重学生自由而多样的思考方式, 尊重学生的差异, 变一种固定的计划方案为多种假设方案, 使自己在实施中能合理应付不同层面学生的反应。就教学而言, 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有怎样的生活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和矫正学生, 课堂教学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阅读探究才能充满激情与智慧, 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 充满挑战与创新。

课堂的探究时间一般比较简短, 这要求探究问题的预约要具有明确目标。尽管阅读文本的含义是多层面的, 学生的理解也是多元的, 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想探究什么就探究什么, 探究到了什么就是什么。顾及学生的差异, 要求老师预约探究目标时设计出既明确又有开放性的问题, 这样便于学生始终向着一个方向, 广泛、灵活地思考, 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 最大程度地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探究欲望。

营造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 是预约阅读生成的关键, 课堂探究不应成为少数优等生活动的阵地, 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业不良的学生克服知识障碍, 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 让感情融汇感情, 思想碰撞思想, 促使学生阅读信息的动态生成, 体验课堂阅读探究的乐趣。

二、训练学生多样的自主探究方法

1.古语云: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阅读课上, 教师一般应该在学生的疑难处, 问题的关键处, 学生知识的衔接和转换处组织学生进行探究。面对疑难, 首先要教会学生提问, 把学生培养成能问、善问的学生。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地去开展探究性学习, 主动地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2.要指导学生寻求答案。

阅读探究寻求答案的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查找资料, 也可以询问他人, 但阅读课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还是合作探究, 教会学生合作探究, 有益于同学间相互促进, 相互补充, 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3.让学生感知、感悟、活动、体验。

阅读探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探究, 它不但要求学生重文本, 更要超越文本, 即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阅读体系。

三、保证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室里寂静, 学生集中思索, 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阅读教学课堂中, 很多教师在布置学生探究活动时, 怕冷场, 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去探究思考, 就草草收兵。要真正做到既重文本, 又超文本, 让学生有所感悟, 有所体验, 就得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探究时间。诚然, 追求大容量的阅读教学是可以理解的, 但以牺牲学生阅读探究的效果为代价, 显然是不足取的。学生探究涉及分析思维等理智活动, 包括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方案、检验假设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 教师开展学生探究活动时, 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思考, 即先假设, 然后收集资料、检验、概括等。试想, 学生这样辛苦地阅读探究还能不花时间, 或者少花时间吗?简短肤浅, 甚至限制时间的阅读探究还能谈得上有效吗?

四、给予学生多元的自主探究空间

1.寻找文本脱漏之处, 引导学生填补文本的欠严密处。

教师要引导学生平等地审视课文, 把课文当作学习研究, 甚至批判的对象, 敢于提出异议。有了审视的眼光, 课文才更有研究的价值, 探究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2.鼓励学生想象, 重视文本的延续性。

有些文本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间, 只要学生愿意咀嚼, 总能想象出合乎情理的故事来。

3.文本暗藏玄机, 不同寻常。

有些内容看似多余, 作者偏偏娓娓道来。这往往是作者精心安排的, 多余之中有着深刻的含义。要善于从文章中发现这样不同寻常的现象, 引导学生大胆探究, 是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绝佳途径。

4.向课外延伸, 探寻文本的文化渊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 可以尝试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在更大的空间里引导学生去探寻教材的文化渊源, 进行小课题的研究。课外延伸是课堂探究的后续手段, 是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具体运用和升华。

此外, 以学生的阅读感受为起点开始教学探究, 还有以下几个优势或意义。

第一, 符合阅读鉴赏的规律, 是一种真正的阅读。

阅读鉴赏的一般程序是艺术感受—审美判断—寻索玩味, 从感受开始逐步加深理解, 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和审美的享受。让学生首先阅读, 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 由此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探究、鉴赏评价, 符合阅读鉴赏的一般规律,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诚然, 阅读教学不同于文学欣赏, 但让已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学生进行这种真实的阅读, 应该是有利无害的。

第二, 有助于阅读教学程序设计的改革创新。

自主体验教学法:张文仲 篇5

濮阳县二实小 张文仲

我们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研究开发的“自主体验教学法”自2008年至今以已有几年时间,在自主体验模式的引领下,二实小的教师的专业成长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了。并且取得了巨大成果,2009年《花开的声音》出版、2010年《春天的脚步》出版、2009年获得濮阳市第三届学术成果奖一等奖。

那么什么是自主体验教学模式呢?

一、自主体验教学法的理论

1、自主的含义

自主:自主学习体现的是谁在学习?以什么形式学习?要求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处理信息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要求教师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通过质疑、讨论、研究等形式对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得出结论。

2、“体验”的含义:

指学生个体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行为、感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教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体验,是指学生在自主的过程中,通过自己亲自参与而获得的认知与感受。,它是建构学生新的知识体系及各种能力的生成过程,它也是探究过程的反思与成功体验。它应具有如下特点:

(1)实践性:学生通过实验、调查、搜集资料等形式,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培养其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生成性:将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做法加以总结、反思、评价。激活学生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激励性: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积极的体验,体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合作与探究的愉悦感受。形成乐于探索、勇于负责、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自主体验”教学模式体现的既是教学方法,又是学习方法。既注重过程,也注重结果。在自主中生成体验,在体验中促进自己的综合发展。在“自主体验”教学模式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渗透民主的教学精神。它所关注的不仅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且还关注学生在获得新知的的情感体验、态度生成乃至整个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二 “自主体验”教学模式流程

(一)、情景设置,激情导入。这是开篇词,如果能激起智慧的火花,点燃导航的明灯,那么,一节课就有了方向,探索的船就可以起航了。

(二)、阅读质疑,自主体验。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学生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解的问题,并在阅读中寻找答案,有自己各个感受或独特体验。

(三)、合作质疑,互动体验。师生提出问题后,共同寻求答案,或者是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寻找答案,共同交流,说出各自的感受。

(四)、变式质疑,深入体验。就是把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完以后,可以从其他角度提出深层次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五)、应用质疑,矫正体验。此环节就是围绕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做一些练习,看看完成得怎么样,起一个巩固的作用。

自主体验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突出了“自”字,即自学、自主、自思、自悟;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学习的快乐。也让老师受益匪浅。

自主型教学法论文 篇6

[摘 要]:分层次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包括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内容的分层、教学方法的分层以及辅导的分层。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学生 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

班级授课制课程教学把智力、能力发展程度悬殊的学生编到一个班,进行统一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必然束缚了高材生的能力发展,同时也架空了低能生。而分层教学正是以因材施教原则为基础,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前提,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心理,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多种教学手段,使各类学生的学习能达到“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的效果,这将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力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具体地说,分层次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促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育所期望的学生变化,它使教学进程既具有方向性和科学性,又具有客观性和可测性。教学目标的确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明确的目标追求和强烈的使命感,长期教学目标能促进培养各层次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对较差层次的学生设立低层目标,即能认真预习,认真听课,及时完成作业,养成能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着重培养他们能主动学习的持久力,这正是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最基本能力。对位于中层的大多数学生,除了让他们达到低层目标外,还要提更高的要求,如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讨,完整表达见解,独立钻研,提高能力,使他们形成积极思维、大胆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着重培养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而这些正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核心能力。剩下的一类当是高层次的学生了,对他们的要求就该更高更强。他们要在前两个的基础上做到自评自改、自结自测,着重培养自我控制、自我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这些是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最高能力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分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却不会感到负担过重。”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的差异,教师可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对基础差的学生,主要是识记、理解基础概念和基础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能简单运用。这些教学内容符合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对所学内容能够消化吸收,使学困生学有所得。

对中等生,主要是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能够灵活分析运用,并能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对优等生,要求他们对所学内容综合运用,能深化教材内容,拓宽教学大纲内容。

比如,政治课上学“价值规律”一节时,可让后进生理解掌握关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并理出本节的知识结构;中等生则要学会正确运用价值规律去分析一些经济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学会在市场经济中如何正确运用价值规律;而对于一些优等生,可让他们在以上基础上,撰写有关价值规律的小论文等。这样分配教学内容,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会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后进生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而自暴自弃,成绩好的学生也不会因老师死抠教材而厌恶学习,这就满足了多层次学生“吃饱、吃好”的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收获,有长进,从而产生成就感,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满怀信心、自觉主动地去攻克下一个堡垒。

三、教学方法的分层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孟子强调教学方法的变化。他说:“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也就是说,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对基础差的学生应反复讲解,具体指导,“牵着过河”,以模仿性学习为主,在理解、掌握基础概念、原理的基础上,多做例题,通过简单模仿举三反一,发散思维,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习题的配置上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掌握最基本的解题方法。

对基础好的学生,采用启发、诱导、指明方向,“指导过河”的方法,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启发举一反三,发散思维,让他们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习题的配置上,要求一题多解,对同一例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引导一题多变。

因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学方法必须适应各层次学生。只有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才能发挥他的主体作用,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的教适应于各个层次学生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更趋一致。教师一方面,重点指导后进生,为他们耐心讲解,解释疑难,不粗暴批评,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心情愉快,有利于中后进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中上等学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新知识指明了方向,学生觉得自己在不停地向知识的新领域迈进,因而有利于上等生的不断进取、开拓。

四、辅导的分层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分层辅导指的是在课堂内外作业的完成、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行为习惯方面,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相应的辅导方法与内容。对那些资质较好、水平较高的学生,可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的机会,并通过“1+1”活动,让他们带动后进生,发挥其潜能优势和号召作用;还可以帮助成立学科兴趣小组,参加培养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的活动,给他们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中等生可采取适当放开的政策,如让他们自己质疑解疑、班内讨论等,教师适当给予指导,多让其参加类似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等活动,有放有收,既灵活又有规范。对于后进生,可采取个别辅导法,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学会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让他们多参加一些有益的能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表达等能力的活动。

自主型教学法论文 篇7

一、自主教学的前提

自主教学的开展首先要求教师在课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与学生多沟通, 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 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不但可以掌握第一手材料, 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便于改进教学, 而且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带着一种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在课上, 老师做学生的良师。用自己的爱心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心理上、感情上没有厌倦和抵触的情绪, 然后把学生的渴求放在第一位, 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 多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让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学习, 逐渐变苦学为乐学。

自主教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小学阶段是其最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愿学、乐学, 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并使其终生受益。而这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不是教师讲出来、问出来的, 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一点一点发现的、领悟的、归纳的。

二、自主教学的过程与环节

1. 自主教学的过程应是:

按照自主教学的模式, 教师对全册教材, 每一单元, 第一课都应充分、全面地分析、总体的设计, 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力争做到: (1) 学生提前介入教材, 搞好预习。课本上的新知, 要教给学生在课下学习的方法, 使之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 (2)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一上课, 教师先落实预习的情况, 以保持预习由课外到课内的延续性以及预习的质量。然后可以让学生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 这样在课堂上他们就会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与老师一起去探求知识。对老师的要求、对课堂的期望值增高, 就形成了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3) 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课堂上要提高教师的点拨、引导的质量,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活动的余地, 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我和体会成功的愉悦机会,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 有足够的时间去动笔, 去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 把教师从“独奏”中解脱出来。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通过自主阅读去感受、去品味、去揣摩语言的意韵。课上要敞开学生的心扉, 打开他们的思路, 启迪他们的灵性, 珍视他们的感受, 这样, 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笑声、充满智慧、充满创造、充满光辉。 (4) 要有一个适当的检测方法。可建立师生评议制度, 借此了解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是否认可以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

2. 在这几个过程中, 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 教师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2) 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 (3) 学生对作品的理性认识。 (4)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升华。

三、自主教学的优点与效果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 自主教学本身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气氛宽松和谐。

教学的本质在于参与,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自主教学的开展, 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出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民主局面, 使学生由静态学习转变为动态学习, 由接受型转变为参与型, 师生间的关系也由权威型变为指导型, 由服从型转变为参与型。学生在舒畅、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记忆、创新, 使教学活动充满了民主、平等,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锻炼说的能力。

自主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准确、完整的表达能力。自主教学强调在课堂上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去发现问题, 通过读去思考问题, 通过读去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借助读去感知语言材料, 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读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来, 读出作者的构思来, 读出感情来, 读出意境来, 读出知识来。

3. 养成良好的习惯。

自主教学在于教师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学习, 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其终身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4. 提高自学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 教给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然后学生能自己主动地学习, 以使其自学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四、自主教学的困难与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教学的开展难点最根本在于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的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扮演一个演员、主持人的综合性的角色。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对教材的把握, 对整个课堂教学的驾驭, 要达到开合自如、潇洒轻松、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程度, 这是教学能力的体现, 是教学的高层次、高境界的体现。真正成功的自主教学, 绝不仅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而是一种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而目前教师的基础进修、眼界的开阔、教学的研讨等等, 都存在着种种条件的限制。其不足是:

1. 我们的教材缺乏多层次、多方面的适应性, 真正

能启发学生自觉思考、适应学生的心理要求, 能更强地引起学生兴趣并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文还不是太多。

2. 是对学生的启发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还较简单、粗糙, 仍有待于完善。

3. 教师的点拨、引导要做到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恰

逢其时, 还有一定难度, 这需要教师知识功底、教学经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大幅提高。

4. 对整个课堂活动的驾驭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设计能力、预测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

摘要: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管得过多、管得过死, 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经过多年教育实践经验, 发现自主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为此, 我对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与实施中的困难。

自主型教学法论文 篇8

在这个计算机迅速发展的时代, 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资源局限性, 时间地点不灵活, 不能依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特点而因材施教, 学习时间被动等;尤其是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中涉及的操作性教学内容, 若能制作成视频资源并整理归纳在一个网络教学系统中供学生自主观看, 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展现状

基于电子商务网络教学的自主型学习评价系统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减轻很大的工作量, 而且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化, 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 就可以完成自己学习的任务, 而且网络资源充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 所以它的优点显而易见。

三、研究目标

基于这个系统, 教师在网上就可以提前公布相关学习资料, 让学生可以自主预习, 以便上课时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线布置和批改作业, 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师生可以在线交流, 及时回馈, 能够达到教与学两步走, 避免一只脚长一只脚短, 达到双赢的局面。另外教学总结模块是系统的亮点, 教师可以记录日常上课的教学模式, 并一键分享给学生, 让学生提供意见或建议提高教学的质量。

学生不但可以提前预习新知识, 还能对上节课未能及时掌握的知识进行回顾;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可以在线与教师交流, 及时解决问题。系统提倡自主型学习, 因此设计时还囊括了大量的课外网络知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

四、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为快速响应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提供一个高效、便捷、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做到有效性、高效性和实时性。用户根据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根据角色不同登录后显示不同的功能界面;在系统功能结构上分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大模块。

1. 管理员模块功能, 包括用户的管理、发布新闻、系统更新、资源管理。

用户管理:主要实现对用户信息的维护, 如增加用户、删除用户、修改用户。

发布新闻:管理员可以对新闻进行分类管理, 通过完善文章信息、上传附件、添加正文三个模块中的相应信息进行快速发布新闻。在上传附件模块中, 管理员可以从本地计算机上传文件;上传后, 管理员可以预览自己选择的新闻。新闻发布实现学校内部相关学科竞赛或活动的发布, 商业界最新科研成果新闻的发布, 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系统更新:为系统更安全有效地运行, 会实时更新, 及时修改BUG让用户有更优良的体验。

资源管理:主要收集大量的商业类相关信息, 如有价值的相关教学视频、微课程、商业界的名人趣事、商业界的新发现等拓展性信息, 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2. 教师模块功能, 包括上传相关资料、作业管理、在线留言、教学总结。

上传相关资料:课前上传相关内容和书籍供学生自主预习用。

作业管理:可以在该模块中布置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在线留言: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实现在线交流。

教学总结:一方面错题总结, 教师登录后, 根据学生平时和教师的互动,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 针对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点归纳进错误分析报告中, 并及时对学生做出纠正, 或者在上课时重温该知识点。而对于个别同学存在疑问的知识点, 可进行个别辅导。出试题时, 系统可以根据错题分析报告进行随机分配试题, 以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第二方面教学模式总结, 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上课的反应和配合程度等进行分析, 来评价此教学模式是否适合学生, 以及需改进之处, 并将其记录在教学模式总结功能块中。同时学生可以评价此教学模式, 并且可以给教师提出意见或建议。最终, 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总结这个功能模块进行更好的经验总结, 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3. 学生模块功能, 包括作业中心、个人中心、在线留言、自主学习。

作业中心:学生可以上传做好的作业和下载教师布置的作业。

个人中心:分为设计阶段性计划和目标、完成阶段性自评、个人信息修改、成绩查询等功能, 能更好地为学生打造一款适合的软件。

在线留言:能够和教师在线交流, 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相应的内容拓展学习,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多样, 内容繁重, 学生经常会出现跟不上节奏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 学生可以通过此系统观看教师的教学视频, 仔细回顾上课内容, 以便掌握。而本次观看视频的进度, 系统会自动记录, 等到下次登录学习时, 系统会根据历史记录自动跳到相应时间点进行观看, 也可以选择重新观看。当掌握知识点后, 学生可以选择自主测试来考察自己对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完成自主测试后, 系统将会自动评分, 并给出本题的知识要点, 学生可以查看评价结果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同时学生还可以下载教师上课用的资料以及辅导书资料, 以便进行更好的课后复习, 来完成自己的自主学习计划与任务。当学生已经掌握了上课的重难点后便可以在自主学习模块中选择相应的课外学习视频来拓展课外知识。

五、总结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充分考虑实用性、界面美观、大方、方便操作;系统可以及时更新发布新, 并上传相关学习资料, 让学生掌握最新动态。本系统采集了教师和学生的相关信息, 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使信息快捷、有效。

该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方式,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选题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 做到了只需要一台电脑便可以进行学习, 它必将是以后高校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谷健飞.英语视听网络自主学习系统的构建及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 2006, 25 (4) .

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篇9

一、由“单一性”向“多重性”转变

学生是学习认识的主体, 对教师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这一过程, 只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教师不能取而代之。我在语文教学中试着由“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转变成“学生独立学习”“学生成对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全班集体学习”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增加信息交流量, 增加每个学生在一节课内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每个程序时, 让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创设课堂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小学生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 而且好动, 基于这一点, 我有意营造课堂情境, 创设表演氛围, 让孩子走上讲台, 满足他们的角色幻想。

当我布置预习《黄继光》一课时, 有的同学说:“黄继光真傻, 拿自己性命开玩笑”。一些同学听了笑了起来, 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孩子也许无法体会到祖辈打江山的艰难。于是在上课时, 我放了两次黄继光站起来的录像并配以激越的录音磁带, 那个孩子看完后低下头, 很多同学深受感动, 甚至流下了眼泪, 当我说:“谁到前面表演‘英雄’呢?”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地要上台, 于是我叫了那个埋头的孩子。当“黄继光”在枪声、厮杀中艰难地站起来时, 下面同学的眼神充满了对黄继光的爱, 对敌人的仇恨, 当“黄继光”第二次站起来时, 教室里顿时响起掌声。这时我深深地出了一口气, 我知道这节课成功了, 这一课是很好的爱国教育课, 同学们从表演体会到了无数先烈为新中国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从学生兴趣入手

现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乐趣, 而不是当作负担。兴趣是行动之本, 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展开思路, 在愉快的氛围里丰富联想, 在愉快的课堂上完成任务。

基于这一点, 我在教学《观潮》一课, 潮来之时那种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时, 反复设计了好几种方案, 但觉得无法把大潮到来之时那种汹涌澎湃的气势表现出来, 这一段共四句,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各自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讨论。可采取不同的方式 (包括声音、动作、图像、语言或其他) 把这句话完美地表现出来。经过十几分钟的讨论, 同学们胸有成竹地把手举起来……同学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 用语言、歌曲来表达, 用声音来模仿, 孩子们的创造力真是无穷无尽。

四、激活课前五分钟

如果把课堂比作一台戏, 课前五分钟便是戏的序幕,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每节课的前五分钟, 由学生以座位号轮流当“小老师”, 要求声音响亮, 适中速度, 内容最好与这节课内容有关, 可以是即兴演讲, 可讲故事, 说谜语, 可以朗读优秀作文。由于全班同学人人有机会, 内容丰富多彩, 可听性强, 大大增强了课堂活力, 当然为下面的教学营造了很好的氛围。

自主型教学法论文 篇10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是本科院校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课程。其教学内容的优劣、教学模式的适宜、教学质量的高低等直接影响到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关系到学生将来对所学专业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同时对广大学生的就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加快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全面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质量, 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在前期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对本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 形成了“自主学习、自主测评”的教学模式, 达到了预期效果。

2 前期的调研准备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学院对30多家企事业单位各岗位应用计算机的情况和全国40余家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 由于生源地不同, 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差别很大。小学、中学虽然提倡素质教育, 但更重视升学率, 因而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况且乡镇农村的办学条件有限, 有的根本不具备计算机教学能力和教学条件。通过对历届新生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发现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学过或初步了解相关的内容, 百分之十左右的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这给“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 (Make plan of curriculum reform)

依据调研结果, 提出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案 (试行) 》。即在保证学生可以获得足够理论基础知识 (主要是岗位所需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国家等级2级考试的必备知识) 的基础上, 实施自主学习、自我测试、期末考核。主要改革内容包括:

优化教学内容。充分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级接轨。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增加软件工程基础、数据结构基础、数据库基础、算法和程序设计基础等新的教学内容。同时, 将理论课时由14学时提高到28学时, 以保证新增理论内容得以充分传授。

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将实验分为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两部分。一部分实验改为学生自主学习, 为学生分配自主实践学时, 免费开放实验机房, 另一部分由教师指导进行实践, 主要进行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答疑解惑。实验教学的分解缓解了实践教学任务量大的问题,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实验任务上, 将旧有的上机验证式改为任务驱动式, 即事先布置大量实验任务, 学生自主实践时完成, 在教师指导实践课上,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改革考核方法。引入无纸化考试系统全面覆盖理论与实践内容, 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更能体现其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4 改革的实施情况 (The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实施摸底测验。从摸底考试中可以看到学生中学的计算机教育还停留在单纯机械的软件学习, 对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理论的架构和整合不够完整和系统。同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 有部分学生对于某些的知识点了解不多, 甚至从未接触过。

加大自主实践。引入的练习系统, 既可按照不同的模块和知识点进行分阶段教学, 也可根据专业进行模块组合, 单独设置考试时间, 分别进行不同阶段的测试。这一改革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行网上期末考试。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单独组织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期末考试工作。参加考试的总人数为3326人, 其中本科生2295人, 这次期末考试 (机考) 取得了圆满成功, 无一例违纪现象, 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5 改革效果 (The effect of the reform)

5.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自主学习平台很实用, 能让他们切实学到计算机基础的操作方法, 能对平时碰到的Office等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课堂表现来看, 大部分学生开始从“学院要我学”到“我要学好计算机”的状态逐步转变, 不再是一味等待老师解答, 而是开始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5.2 提高了教学质量

应用无纸化考试系统, 可以公平公正的考核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学生的期末计算机成绩与入学时的计算机成绩的比较,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 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达到了课程大纲要求及专业培养目标。另外, 对所有班级进行了试卷分析, 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 不及格率在6%以内。

5.3 考核更加公平有效

应用无纸化考试系统, 可以公平有效的考核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试题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 学生的试卷是根据考试方案随机抽取, 每个学生的试卷都不相同, 这样使得考试更加公平有效。

5.4 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平台, 可以优化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方式, 实现集体备课, 集体布置实践任务, 每个模块由专职老师负责, 精心设计实践任务, 发布到自主学习平台上, 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 学习, 完成实践任务, 并提交作业。

5.5 更具开放性、交互性、多样性

计算机自主学习平台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操作练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在校园内的不同时间和地点, 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学生学习的信息数据, 及时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点掌握情况。根据这些信息,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教学策略, 着重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使教学和辅导做到“有的放矢”, 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5.6 节约了教学成本

在师资来源和硬件条件都相对来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自主学习平台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还可以节约纸张以及印刷、装订等教学成本, 大大减轻了学院的人力、物力成本。原来的传统性考试, 每学期期末教师仅评卷就需要4—5天时间, 而且差错率还很高, 实行了网上考试、自动阅卷, 考试结束就可以立即就可以得到成绩。

6 结论 (Conclusion)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 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 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认知工具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为以后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测评系统实现自主学习,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绝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对本学科知识结构清晰明了, 并且有较宽的知识面, 同时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只有经过不断的试验、探索、总结、提高, 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

摘要:本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要紧跟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形式。辽宁对外经贸学院通过实施课程教学改革, 推进自主学习、自主测评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实施网络评价, 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增加、充实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教学效果, 为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教学模式,本科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冯素梅.《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8) :83-84.

[2]胡英, 廖瑞华, 陈积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研究) , 2010 (12) :41-42.

开放教学 自主探究 篇11

【关键词】 活动;开放教学;自主探究

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我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学生毫无顾忌地尽情去想,合理地去想,大胆地去想,甚至是异想天开。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了火药,他们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一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获得“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一下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根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培养他们的思维力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了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地去“说”,锻炼学生的口才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能够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以“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五、让学生尽可能去“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书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书中所有的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主性、积极性。

六、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

要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习《詹天佑》一课,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了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了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七、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使之成为对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这样可帮助学习掌握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又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自主型教学法论文 篇12

一、创设情境, 实现自主阅读

1.解题导入, 激发阅读兴趣。导入是语文课堂新课教学的先导, 是新课的前奏, 也是小学生语文思维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 能唤起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达到上课伊始趣味即生的境界。教者利用文章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来导入新课, 根据文章题目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抓住小学生求知的心弦, 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促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 教师导入: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红军北上抗日, 为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与敌人展开英勇战斗的故事。出示题目《飞夺泸定桥》, 齐读题目。在这个文题中, 你认为哪些字是重点字? (“飞”和“夺”是文题中的重点字) 。那么“飞”和“夺”是什么意思呢? (“飞”说明用的时间短速度快, “夺”的意思是把泸定桥从敌人手中抢回来。) 大家说得很好。通过课文的题目后, 我们知道了文章的重点内容。想一想, 红军战士为什么一定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夺下泸定桥呢?他们能夺下来泸定桥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精彩的解题导入, 有先声夺人之效, 唤起了小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 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小学生迅速进入文本阅读, 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媒体, 发展学生思维。多媒体课件能够把图片与声音融为一体, 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能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能为学生呈现出吸引他们眼球的形象生动的画面, 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自主探究文本, 耳闻目睹, 变抽象为具体,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不仅可以让学生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 发展学生思维, 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 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在课件演示下, 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自主体验, 自悟自得, 对小学生阅读过程中体验不全面的分析、概括和表达等问题, 教师要以灵活、恰当的方式进行点拨、启发。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 为了指导学生弄明白“从两端同时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这两个问题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山势特点, 用动画演示工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的施工场景, 运用形象生动的演示, 让学生理解了文本的难点。变抽象为具体, 使教学难点变得浅显易懂, 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跨越时空来理解问题,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 追求灵性感悟

1.细读探究, 感悟语句情感。自主性阅读教学, 教师要给小学生充分的时间, 对文本细读。在品味中深化, 仔细感悟语句的情感。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的准确、透辟的解读, 从而挖掘出文本的涵义。小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把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 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 理解句子“那时候我有点儿惊异了,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爱戴”是这个句子的中心词, 也是全文的贯通点。因此, 教师要抓住这个中心词, 引导学生站在鲁迅侄女的位置上, 引发疑问, 对“谈《水浒》、谈碰壁、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阿三”四件事深入解读, 领悟到伯父鲁迅的爱戴是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让学生的情感去感染情感, 心灵去点燃心灵, 生命去感动生命。还学生以真正的思维自由, 激发探究欲望, 促进细读品味。充分调动了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使阅读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2.引发争论, 张扬学生个性。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老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 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 促使学生关注疑问、破解疑问。让学生在教师的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 主动地去探索文本, 张扬个性。如:教学《麻雀》一课时, 教师在授完新课后, 进行小结, 说:“读了《麻雀》一文, 我们从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救小麻雀的描写中, 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 一位男同学立刻站起来, 举起手质疑:“老师, 我有不同意见, 您为什么说是母爱呢?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啊?”老师觉得很有道理, 立刻说:“你把课文读得很认真, 想得也很周到, 老师的概括不是很准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 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从而使学生弄懂作者的意图。“那么, 你认为怎么说才准确呢?”课堂又一次沸腾起来。最后师生达成共识: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教师及时表扬肯动脑筋思考的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总之, 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教师应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 让学生迸发出阅读的灵性, 不断提高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阅读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摘要: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倡导的是让小学生自己去研读教材, 读思结合, 读有所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做好预习、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拓展,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要创设积极情境, 积极改善小学生的阅读方式, 实现高效课堂。

上一篇:女权主义者下一篇:食用菌多糖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