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选择行为

2024-10-16

就业选择行为(通用8篇)

就业选择行为 篇1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很多, 除了经济形势、就业形势、人事制度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外,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就业意向和主观偏好等自身因素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行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大学生自身不能认识到就业选择行为存在的不确定性, 容易使其对就业形成不合理的预期, 就业选择出现偏差, 最终导致就业困难。

一、模型构建理论基础

(一) 择业理论。

本研究试图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行为视为一种新的职业地位获得过程, 以大学生就业选择这一主观变量为因变量, 以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影响因素为自变量, 从理性选择的社会学视角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行为。

(二) 理性选择理论。

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中的“理性”主要是指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行动。具体到大学生的就业选择问题, 其根本目标就是为了获取效益的最大化, 而这种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会受到四个方面影响, 包括:一是资源价值。本文指大学生在特定资源条件下所能获得的利益及其对这些特定资源和信息的掌握情况。二是个人能力水平。本文指大学生个人在就业中展现出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不仅指个人素质, 还存在于大学生所掌握的资源价值和信息之中。三是行动的后果。本文指大学生就业以后的职业地位以及社会地位的获得情况。四是个人偏好。本文指由于个人的偏好不同, 价值观不同, 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行动之前对自己行动后果的价值所作的判断。

(三) 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 即个体对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可控性共同通过行为意向的中介作用, 间接引导和控制行为。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 不具有搜集和整理所有信息的能力, 因此不可能作出收获利益最大化的决策。通过结合计划行为理论, 本研究试图从知觉行为控制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本研究试图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来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行为的因素、预测就业选择行为意向, 并试图建立和解释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与途径。

二、理论模型构建

(一) 确定模型要素。根据计划行为理论, 本研究模型中的几要素分别为:

1. 态度。

即大学生的职业兴趣、爱好左右着其对职业的选择倾向。

2. 主观规范。

即大学生择业时, 认为其他重要关系人是否同意他的行为和所预期的压力。

3. 知觉行为控制。

即大学生对择业难易程度的感知。

4. 行为意图。

行为意图是指个体打算采取某种行动的主观概率, 即大学生最后采取的择业行动。

(二) 模型要素解构。

许多研究证实, 如果将信念解构成多个维度, 可以增强模型的解释力, 有助于我们从研究所得的信念中了解到哪些因素对行为意向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 本研究根据解构式计划行为理论将态度、主观规范、直觉行为控制进行进一步细化。

1. 态度的多向度层面。

探讨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态度因素是研究毕业生对不同工作的知觉程度。一是对行为倾向态度, 即大学生选择某项工作所带来的正性或负性情绪体验, 如某毕业生对某项工作的感觉很好, 那他选择此项工作的意愿就越强烈。二是对标的物的倾向, 即大学生选择某项工作所带来的收益或代价, 如大学生觉得某工作的待遇很高、环境很好等。

2. 主观规范的多向度层面。

一是规范信念, 即大学生对就业选择行为的所知觉到的社会压力, 包括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二是依从动机, 即大学生对自己顺从重要参考群体意见的动机的评估。当大学生感受到了来自重要参考群体意见产生的压力时, 是否会改变自己的就业选择对大学生就业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

3. 知觉行为控制的多向度层面。

一是控制感 (controllability) 。个体认为执行某一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自己, 而不受外在因素的制约, 即个体所拥有的采取某一行为所需资源或机会的多寡。二是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自我效能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主观信念, 在很多情境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情绪反应和行为选择。人们倾向于回避那些他们认为超过其能力所及的任务, 承担并执行那些他们觉得可以完成的行为。

三、研究模型设计

本论文以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通过将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行为意图区分为对就业选择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 并进一步参考Tyaolr和Tdod的解构式计划行为将其解构成多层维度。

(一) 模型构架。综上所述, 本论文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二) 变量定义。

一是行为意图, 即大学生对自己未来选择某项工作的意愿和可能性的评估。二是态度, 即大学生对就业选择所持的正负向态度。三是对行为的倾向态度, 即大学生选择某项工作所带来的正性或负性情绪体验。四是标的物倾向态度, 即大学生选择某项工作所带来的收益或代价。五是主观规范, 即大学生对重要参考群体是否赞同其就业选择行为的主观判断。六是规范信念, 即大学生对就业选择行为所知觉到的社会压力。七是依从动机, 即大学生对自己顺从重要参考群体意见的动机的评估。八是知觉控制, 即大学生在采取就业选择行为时对于所需要的机会与资源的控制能力。九是控制感, 即大学生采取就业选择行为所需资源或机会的多寡。十是自我效能, 即大学生采取就业选择行为的难易程度。十一是行为, 即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情况和就业机会的获得情况。

参考文献

[1].文军.从生存理性到社会理性选择当代中国农民外出就业行为动囚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 2001

[2].Fishbein, M.&Ajzen, I,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J].MA:Addison-Wesley, 1975

[3].Ajze, I.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self-efficacy, locus of-control,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urnal ofApplicd So-cial Psychology, 32:665~683

[4].[美]班杜拉著, 林颖等译.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Taylor S.&Todd, PD.ecomposition and crossover effects in the theory ofplanned behavior:A studyofconsumer adoptionintentions.International JoumalofResearchinMarketing, 12:137~155

上市公司融资行为选择研究 篇2

[关键词] 融资行为股权结构资本结构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复杂的经济和制度环境下,上市公司表现出较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融资时的顺序是,先股权融资,然后债权融资,最后才是内部融资。而西方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企业优先偏好内部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即所谓的优序融资理论。

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为什么会与西方国家的融资结构存在如此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表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对其成因进行剖析,并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理性化回归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现状分析

据统计,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自1991年首次从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以来,到2001年底,通过这一方式共融资2521.31亿元,其中配股融资达2068.17亿元,增发融资达453.14亿元,一级市场筹资总额达到6206.78億元。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较之银行的间接融资近年来已呈显著的增加态势。另外,从上市公司的负债比例看,除了在1992年较高(达到65.02%)以外,以后各年基本上稳定在50%左右,应该说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但1997年后略有提高。从负债结构来看,历年来上市公司的短期流动负债比例都很高,流动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平均达到40%左右,显示了高流动负债比例的特征。这说明在上市公司的外部资金来源中,债务融资的比例总体上趋于下降,也即证券市场上股权融资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总体而言,在中国上市公司总体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比重普遍较低,外源融资比重较高。其中,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所占比重平均超过了50%。中国上市公司的外部资金来源表现出典型的“轻债务融资,重股权融资”的特征,融资顺序的一般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融资方式选择体现着较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二、上市公司融资行为选择的原因分析

1.融资成本角度分析

成本因素是企业作为一个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体,在融资时应首先考虑的问题。在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既定的情况下,筹资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因此,考察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成本的高低,对于解释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是有必要的。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债权融资的直接成本是利息成本、债券发行成本,潜在成本还包括破产成本、偿债硬约束的厌恶成本等。我国上市公司如果采取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融资成本主要包括债券发行成本和债券利息成本。债券发行成本约为发债数量的1%,目前三年期、五年期企业债券的利率最高限为3.78%和4.032%。由此测算,发债的融资成本约为4%~4.2%。但由于我国企业发债存在较强的政策约束,目前企业的债权融资多以银行借款为主,其融资成本可以按照现行利率水平(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为5.31%,三年期银行贷款利率为5.49%,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为5.76%)进行估算。

股权融资的直接成本包括股息支付成本、股票发行成本,隐性成本还包括市场负面效应以及由于股权融资造成控制权减弱后的控制权损失等。公司股息支付成本就是投资者的股利收益率。1996年至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收益率约为1.42%;目前大盘股发行费用大约为募集资金的0.6%~1%,小盘股大约为1.2%,配股的承销费用为1.5%,故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大约在2%~3%左右。

因此,仅就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直接成本而言,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大大低于债权融资成本,这成为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如果考虑到其他潜在成本,特别是股权融资所带来的市场负面效应和控制权收益的损失,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和风险会随着不断采用的股权融资行为而日益增大。如果新的股权融资不能带来超额的收益以抵偿这些风险和成本,上市公司就会放弃股权融资而权衡选择其他的融资方式。因此,融资活动是否能带来这样的超额收益以及收益的多寡就成为决定上市公司融资选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2.股权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存在国有股比例较高、“一股独大”的现象。这种“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和融资价格进行再融资。又因为证监会配股和增发新股的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1997年以前任何上市公司都可以配股,造成上市公司的“圈钱热”,1997年以后虽然多次修改配股和增发制度来抑制上市公司的“圈钱”行为,但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度也不完善,有的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债务重组来达到配股或增发标准;有的上市公司则利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处理的可选择性进行盈余管理;有的上市公司甚至通过“造假”来达到配股或增发的目的。在这些问题上,由于中小股东都处于劣势地位,无论是在股东大会表决权方面,还是对大股东的监管方面,对大股东的“圈钱”行为几乎无能为力。同时我们也看到,大股东不仅可以通过高价配股或增发获得净资产增值收益,还可以通过控制股利发放率、配股或增发价格等手段将股权融资的成本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这也是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的原因之一。

从我国目前国有股管理情况来看,存在多头管理、委托监管不力、股权代表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也即“所有者缺位”。由于国有股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公司“代理链”过长,造成产权模糊,企业经营者会利用这种产权不清晰的“资源”,形成强大的内部人控制。这种事实上强大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又导致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失衡,造成公司治理效率低下、代理成本增加,失去控制的内部人完全能够控制公司,基本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价值取向选择融资方式和安排融资结构,使上市公司可以大量、低成本的套取股东的钱,却不必高效的使用这些钱,不受股东和市场的约束,这必然导致股权融资的强烈偏好。

三、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理性化回归

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特别看重股权融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在我国当前特殊的股权结构下,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还有就是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股东对上市公司经理层的激励、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使得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过低,上市公司经理层过分追求资本的控制权,而非专注于企业投资的回报。其实股权融资从来不是公司融资的最优方式,要改变当前上市公司过分偏好股权再融资行为的现状,使其回归到应有的理性状态,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进一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优化股权结构

要逐步统一股票市场,解决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流通问题,增加流通股的比例,减少政府对国家股进入市场流通的限制和对市场行为的干预。同时还应强化股权约束机制,加强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作用,控制“内部人控制”现象,建立有意愿又有能力选择和监督管理者的大股东治理结构。在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资本市场不是很有效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应形成少数大股东的股权结构,通过少数大股东的联盟治理来改进公司治理结构,监督和约束管理者。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适宜的股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治理效率的好坏。

2.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大,很容易通过控制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左右企业的融资、股利分配等重大决策,而持股比例较小的小股东很难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要使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理性化,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国有股、法人股全流通问题,以及国有股减持,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一股独大”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应加强和培养中、小股东对公司的监督意识和能力,增加中、小股东对经理人员进行监控的激励,保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

3.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管,建立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约束机制

虽然从长远看,股票市场不应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场所,但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现代企业制度运转不可或缺的条件。在世界范围来看,一般国家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企业股票融资在直接融资中都占较大比重,我国也不能例外。但一定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股票市场,规范股权融资行为,加强对股票发行、股利发放、资金使用的法律监管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切实发挥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和监督的功能,而不是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场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抑制企业争相上市和过度偏好股权融资的现象。

总的来看,除了以上建议与措施之外,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鼓励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都有利于改善当前上市公司主要依靠股权方式进行再融资的局面。市场化的程度越高,对再融资行为的约束也就越理性。同时,随着融资方式的多元化,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信号作用也会显现。因此,我们认为,发展多元化的再融资方式,是我国资本市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也是使再融资趋于理性化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吴晓求主笔: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明虎著: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陆正飞: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会计研究,2004,(4)

就业选择行为 篇3

一、基于TPB理论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计划行为理论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是社会心理学中最著名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 该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 行为意向反过来受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1]。计划行为理论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为领域的研究, 并被证实能显著提高研究对行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一) 态度因素分析。

学者们对于态度的观点有很多说法。期望———价值理论指出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持续性的喜欢或不喜欢的立场, 也可说是个人实行某个特定行为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2]。具体到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行为态度, 则可理解为大学生对就业地域选择时, 对选择生源地是否持赞同态度, 是否可以减少压力、是否能利用人脉关系等。态度作为一种可估量的心理构成是相对持久和稳定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预测行为的产生 (Kraus, 1995) [3]。行为态度与行为意向的影响关系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 这在国内外诸多有关消费行为的研究中都得到了检验。因此, 大学生对就业地域选择生源地的态度也会影响其就业地域选择的行为意向。

(二) 主观规范因素分析。

主观规范是由个人在采取某一特定行为时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的认知。也可以说是个人知觉重要的他人或团体对其实行某一特定行为所给压力。所以主观规范是由每个规范信念和相应遵从动机之间的综合作为间接测量指标[4]。比如, 当家人、亲戚、朋友对某一大学毕业生施加压力使其必须回生源地就业时, 该生若受此压力影响大, 则其就会听从家人的决定回生源地就业, 若该生不在意他们的看法, 或者家人、亲朋好友没有对其施加压力, 则其就可自由选择是否回生源地就业。大学生在进行就业地域选择意向时也会受到主观规范的影响, 其所面对的重要他人包括可信赖群体 (家人, 朋友, 同学等) 和外在参考群体 (公司、企业等主体的发展前景、薪酬福利等) 。

(三) 知觉行为控制因素分析。

作为计划行为理论取得突破的重要变量, Ajzen (1985) 将知觉行为控制定义为个体对特定行为控制难易程度的感知[5], 即个人预期在采取某一特定的行为时自己所感受到可以掌握的程度。因此, 可能推进或妨碍行为表现的因素的个人能力评估及这些因素重要性分析的便利性认知的集合[4]。比如说某生在生源地有很好的人脉关系或权财有一定的势力范围, 找份优异的工作比较容易, 相对于在异地而言, 所消耗的成本较少, 则其更愿意在生源地就业。反之, 若在生源地就业并没有优势的前提下, 其就对在生源地就业没有强烈的愿望[6]。

二、基于TPB理论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 问卷设计。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抽样, 获取研究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设计问卷, 问卷内容涉及四大部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态度因素、主观规范因素和知觉行为控制因素。其中, 主观规范、态度因素和知觉行为控制因素都采用里克特5点量表进行测评 (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 , 得分越低表示态度越消极、负向。

(二) 数据收集。

鉴于研究问题具有较高的共性, 所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以保证选取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以福建省各大高校为例进行问卷调查, 随机抽取福建省高校学生作为样本的来源, 所有福建省高校的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样本。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 实际回收问卷200份, 有效问卷200份。

(三) 回归分析。

通过使用SPSS16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以行为态度为X1, 主观规范为X2, 知觉行为控制为X3, 以选择回生源地就业的行为目的为Y值。

从表2我们可以得到回归方程:Y^=-3.347+0.391X1+0.285X2+0.176X3

由表可知, x1态度因素的Sig值等于0.003<0.01, 说明在0.01的水平下, x1态度因素对Y即行为动机的影响显著, x2主观规范因素的Sig值等于0.095<0.1, 说明在0.1的水平下, x2即主观规范因素对Y即行为动机的影响显著, x3即知觉控制行为的Sig值等于0.144<0.15, 说明x3即知觉控制行为对Y即行为动机的影响显著。结合Pearson Correlation系数值可知知觉行为控制会受到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由以上分析可知, 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均呈显著关系。

a.Predictors: (Constant) , X3, X2, X1

由表1知, R2=0.798, 所以该模型建立合理。

a.Dependent Variable:Y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尤其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所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非常重要的。一是面对社会各行各业, 大学毕业生应具备应有的能力后, 对自己进行一下职业测评, 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二是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一些就业宣讲等讲座, 加深自己的理解, 有自己的主见, 不要随波逐流, 理性选择职业, 寻找自己的天空。

(二) 学校及亲属正确的择业引导。

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 就业地域选择是否回生源地往往受外界干扰, 如亲戚、朋友、家人的观点和意见等。父母的观念比较传统, 不顾孩子的感受, 盲目地安排一些相对比较稳定的工作, 这样反而使孩子养成一种惰性。其实, 父母应该从孩子的兴趣特长出发,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给孩子的漫漫人生的道路指明方向。同时, 学校也有义务将青少年陪养成“四有”新人, 同时指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加大毕业生就业的宣讲及创业的指导等。

(三) 各相关单位保证大学生就业平等性。

就业压力增大, 会滋生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 如何保证就业平等性, 对初次就业的大学生很重要。每个大学毕业生的家庭背景不一样, 只能寻求就业机会上的相对均等。一是大学生自己应该有责任心, 用正确的态度择业, 不拉关系, 不动势力, 凭自己的实力寻求成功;二是父母、亲属应该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不怕挫折, 勇于奋斗的精神;三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保证就业的公平公正原则。

参考文献

[1] .Armitage C J, Conner M.Efficacy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A merit-analytic review[J].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1:471~499

[2] .Ajzen I.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M].InL Kuhl J, Beckman J (Eds.) , Action control: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Heidelberg, Germany:Springer, 1985:11~39

[3] .黄华芝.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酒店员工离职意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0

[4] .范松.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休闲旅游行为意向影响机理研究——以长沙市民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 2011

[5] .Kraus, S.J.Attitudes and the Prediction of Behavior:A Metaanalysis of the Empirical treasure[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995, 2:325~342

毕业生就业行为特征研究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高校,心态,就业行为

1 大学生就业形势

2008年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 都是灾难深重的一年。我们不仅遭遇了罕见的雪灾和汶川地震, 还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首要的诱发因素就是国际金融危机。

1.1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08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长多年来首次降到个位数, 这是经济不景气的直接反应。

定单减少、出口增速放缓、外资逃离等不利情况相继出现, 临近年底发达省市大量企业开始裁员。2008年11月05日, 著名电信设备制造商北电集团宣布裁员5000人, 同日行业门户网站搜房网在全国范围内大幅裁员10%。就连世界第四大电脑制造公司联想集团也被迫裁员50人, 尽管人数不多, 但是对市场和民众的信心造成巨大影响。减薪裁员几乎成了08年年底各大公司都在考虑采取的举措。一些外企的老板更是携款潜逃, 将烂摊子扔给地方政府。

就目前国外的形势来看, 金融危机一时间还很难结束。这势必将造成国际经济活动的震荡, 影响国际贸易的开展和进行。尽管中国的经济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但是这种不利的形势仍能传导进中国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而外贸工厂及其相关产业, 是吸收大学生的重要基础。这也就是说, 国际金融将长期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经济形势的下滑直接导致了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就业不足, 地处西南欠发达地区的省表现得更为突出。

1.2 劳动法的客观影响从08年起, 《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

调解仲裁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实施, 为劳动就业权利保护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法律环境。然而这些法律条款尚未得以实施, 却客观地导致劳动力成本在短期内的迅速增加。因为这些法律出台之后, 用人单位必须相应地提供员工的福利待遇。在这一背景下, 深圳有些电子厂甚至在国际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就大规模解雇员工, 以避免劳动部门的处罚。

1.3 高校的过度扩张上世纪末,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大量增加。

这样就造成大学毕业生供给量超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出现了部分大学生难以就业、就业不满意等情况。当然不能仅仅以大学生暂时的就业困难来否定高等教育政策,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是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但是大学生毕业人数的稳步增加, 客观上造成了大量毕业生无法及时找到合适的工作。综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和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报告, 我国08年未实现就业的应届大学生至少有50万, 各地就业形势极其严峻。

2 就业问题和特征

2.1 对就业地区的非理性选择在选择就业区域时, 大学毕业生往往偏好沿海发达城市。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地区不平衡现象, 经济欠发达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 而发达地区却急大量大量人才。从中国社科院最近几年出台的调查报告来看,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平衡局面都将难以改变。这是事实, 生活水平、工作待遇及发展前景等方面不无吸引着大学毕业生拥向发达省市。然而人才过度集中的结果之一, 就是就业困难、就业不足。同时对欠发达地区对来, 又是人才流失。

2.2 无法适应业已转变的市场需求此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

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 用人单位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要求已放弃了先前的“学历型”, 转向能够完成实际工作的“能力型”人才。如西门子 (中国) 有限公司在上海招牌时就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如下要求: (1) 具备服务意识, 能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 (2) 有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沟通能力; (4) 要有团队精神及职业操守和商业道德。

2.3 择业能力欠缺另外他们不成熟的心理还体现在择业能力上。

求职失败的原因归纳如下:一、缺乏客观、科学的自我认识, 求职时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期望过高, 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等条件作为选择标准, 不愿到偏远地区和基层工作。二、选择就业单位时表现被动, 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这发生在一些女生身上, 她们挫折承受力差、竞争与进取精神不够, 在求职时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 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三、获得职业信息的渠道和能力不强, 为了早日找到工作他们往往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动。四、职业规划能力还很欠缺。在我们访问的学生中, 很少有人对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做出详细的规划, 他们不能明确自己的个人特点、实力、兴趣爱好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 所做出的决定缺乏长远性。

2.4 心理不成熟此外还有一些家境富裕的大学生留在家里不敢出门找工作, 并因此被人们称作“啃老族”。

这一称呼有一定的讽刺意义, 但是也深刻地反映出那些毕业生人格不健全, 依赖心理过重。在整个社会压力对他们心理造成的恐惧, 也扭曲了他们的人格。现在出现的“宅男”、“宅女”, 多是因缺乏自信而不难出门就业的大学生。

3 对策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就业不足等问题, 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春节前后各地纷纷采取措施贯彻国务院的通知精神, 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多个政府部门就选选合格大学生到基层、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和安排大学生就业见习等方法,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村或社区工作时间一般为2-3年, 大学生将有充分的时间锻炼个人能力, 为以后的工作和发展积累经验。要将在有政策举措真正落实到实处, 还需要大学生转变就业态度来配合。大学毕业生应积极转变态度, 抓住出台的各项优惠就业政策实现就业。具体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3.1 加强就业宣传, 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政府和各大

院校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让大学毕业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为实现就业创作条件。这项工作应继续下去, 一对于大学生现实就业, 改变其落后的思想意识产生推动作用, 二也能为基层的各项建设做出贡献。

3.2 心理调整, 降低就业期望值大学生也应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天骄之子, 仅靠一张文凭就能换来饭碗的时代已经结束;

而且什么样的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关键看你有无能力创作出受人尊敬的价值。大学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 现在应充分了解当前经济形势和就业市场, 降低就业期望值。目前的形势严峻, 很多大学生现在无法实现就业, 那么就首先养活自己, “先就业再择业”。这一点对于那些“啃老族”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人生的道路是要靠自己走的。

3.3 加强就业指导对于即将毕业的学子们来说, 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显然无法一时练就。

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个人礼仪等细节上下功夫, 抓住每一个就业机会。在市场经济下, 每家企业都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 其中就包括员工形象。一个打扮不合时宜或是邋遢的大学生与形象良好的同学在同等条件下参加面试, 胜出的肯定是后者。这些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 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学校做足就业指导, 为学生现实成功就业提供基础保障, 至少是避免犯一些明显的错误。要求我们的高校在这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组织优秀校友演讲会、就业消息发布会、求职技巧说明会等各种活动, 为大学生做好服务。同时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也应积极配合, 为自己的就业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熊高仲.就业创业成功学[J].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

[2]理清.大学生职业化能力[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3]麦可思.决战大学生就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金正昆.大学生礼仪[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高校教师的行为选择及对策 篇5

一、高校教师行为选择的冲突和矛盾

从根本上讲,高校的三大职能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根本目的都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培养人才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发展科技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服务社会则是直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服务、继续教育等。培养人才固然以教学为主,但需要教学与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高校的三项职能在根本目的上是统一的,但在具体运作上并非没有冲突和矛盾,具体到不同的高校也会有差别。与此相对应,高校教师的行为选择也具有一致性,教师参与科研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利于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但具体到不同的教师,其个体行为选择也存在冲突和矛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所有受访者都承认高校的首要职责是培养人才,但在现有考评体系下,超过85%的受访者承认,希望能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科学研究,而且超过50%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只有不到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潜心教学,不到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专注于社会服务。

二、高校教师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高校教师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教师自身的因素、高校的类型、政策的导向等。

(一)教师自身的因素

高校教师的行为选择首先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学历和教师的职称、教师的学科类型。

教师的学历层次会影响教师的行为选择,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学历越高,用于科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在受访的具有博士学位的25名教师中,科研精力超过60%达15人,其中有2人超过70%,科研精力在51%~60%的有6人,科研精力低于50%的仅有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3名教师中,有17人科研精力超过50%;具有本科学历的47名教师中,只有31%的教师科研精力超过50%,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是40岁以上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人,35岁以下的本科学历教师中高达85%是以教学为主。

教师的职称对教师的行为选择影响十分显著。拥有正高职称的教师中,超过82%是以科研为主,约2%是以行政管理为主(主要是专科学校的领导);拥有副高职称的教师中,有超过62%是以科研为主。

教师的学科类型对教师的行为选择也有显著影响。基础类课程的教师超过73%是以教学为主,而专业课教师有超过68%是以科研为主。

(二)高校的类型

目前我国的高校主要有三种类型,专科学校、一般大学、高层次大学,不同层次的高校有着不同的职能分工。高层次大学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同时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一般大学主要承担本科教育任务,部分学校适当承担研究型人才培养和一定量的科研任务;专科层次的高校则主要以教学为主,主要培养在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及各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适当从事社区服务和教学研究工作。与此相对应,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师其行为选择也有明显的差异。同样是副教授,研究型本科的副教授超过73%是以科研为主,教学型本科的副教授只有58%是以科研为主,而专科学校中,只有不到30%是以科研为主,超过50%的副教授是以教学为主。在专科学校中,另有约10%的副教授是以行政管理工作为主,很少参与教学和科研。

从教学工作来看,如果不折算本科院校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课时,则研究型本科大学的正高教师平均周学时为4学时,副高教师为8学时,中级职称教师为12学时,初级职称教师为6学时;一般本科院校的正高职称教师平均周学时为6学时,副高职称教师为12学时,中级职称教师为15学时,初级职称教师为12学时;专科学校的正高职称教师平均周学时为8学时,副高职称教师为15学时,中级职称教师为17学时,初级职称教师为16学时。

(三)政策的导向

目前,高校对教师的价值衡量主是是看其职称高低,在职称评定中,又主要是考核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在教学和科研中,又主要以科研为主。老师主持或参与了科研项目,撰写发表了学术论文,才能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并带来经济收益、社会声誉等各方面的好处。在这种政策导向下,教师的行为选择会受到显著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高校现有的职称考评体系会引导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科研,其次是教学,对服务社会则不具有导向性。

三、高校教师行为选择的理论分析

从理论“经济人”的角度来看,高校教师的行为选择带有明显的收益预期。这种预期包括货币收益预期和非货币收益预期两个部分。货币收益预期主要指教师行为选择后可能获得一切可货币化的收益(如工资、津贴、其他收益);非货币收益预期主要指教师可能获取的名誉、地位、社会声望和影响力等。这里统一用期望总效用(TU)来表示。由于教师总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其行为选择即是根据预期的期望效用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按不同比例支配用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假定期总的时间和精为力I,投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时间精力分别为X、Y、Z,预期的单位效用分别为PX、PY、PZ。则:TU=U (X, Y, Z)。根据“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原理,构建如下多元消费方程:

目标函数max TU=f (X, Y, Z)

约束条件s.t Px X+Py Y+Pz Z=I

令:L=f (X, Y, Z)+λ[(I-PXX+PYY+PZZ)], 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Z最大的必要条件为:

四、引导高校教师行为选择的对策

根据上述论述,高校的主要职能与教师的个体选择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为了引导教师的行为选择与高校的基本职能相一致,有必要根据高校的层次和性质、教师的学科类型等合理调整教师考评体系。

(一)优化考评指标体系

目前高校的考评体系主要是职称,而职称评定则主要是看论文、专著的数量,而往往忽视教学能力的考察,更没有社会服务的硬性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教师考评体系进行调整,除了职称体系外,可以考虑增设教学名师考评体系和社会服务考评体系。同时,在职称评定时也应借鉴国外大学的标准,分别从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并合理确定各项职能的期望效用。

(二)根据学校类型调整分配机制

目前所有高校的岗位津贴基本都是按职称高低来确定标准的,而职称的评定基本上是根据科研工作来确定的。因此,有必要根据学校的类型调整分配机制。对于高层次的研究型的大学,可以考虑以科研水平为主确定分配标准;对于一般大学,应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并适度考虑社会服务;对于普通专科学校,可以考虑以教学为主,兼顾社会服务。

(三)根据学科类别确定考评标准

根据高校教师的学科类别制定相应的考评标准,基础类学科的教师可重在教学工作考评,专业类和技术类学科可侧重于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考评。

摘要:高校教师是高校职能发挥的主体, 高校教师的行为选择直接影响高职职能的发挥。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方式, 发现高校的主要职能与教师的个体选择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高校教师的行为选择会受到教师自身的因素、高校的类型、政策的导向等的影响。在对高校教师行为选择的理论分析基础上, 提出应根据高校的层次和性质、教师的学科类型等合理调整教师考评体系, 以引导教师的行为选择与高校的基本职能相一致。

关键词:高校教师,考评体系,行为选择

参考文献

[1].王祖山等.高校教师福利自制现象.高教学术研究, 2011 (5)

[2].王军红, 薛滩.高校教师“自由”流动的不良效应及对策.教育与职业, 2010 (18)

就业选择行为 篇6

关键词:私募股权,行业选择,行为金融学

一、引言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发展近30年来, 从外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市场上呼风唤雨, 到我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蹒跚起步, 再到如今人民币基金逐渐占据市场,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可谓与中国经济一同发展壮大。在中国市场这近30年的投资历练中, 无论是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还是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都形成了一些在中国市场中独有的特色。特别是在行业选择行为上, 和西方发达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并购基金为主, 主要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策略不同,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是以成长型基金的方式投资于传统行业。此外, 还有诸多有别于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现象, 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探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是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行为, 所以结合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观点, 来研究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对行业的选择行为,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私募股权投资的行业选择行为

1、确定性效应

确定性效应 (Certainty Effect) 是指个人对于结果确定的结局会比不确定的结局更加重视。也就是说, 在确定性效应的影响下, 特定情况中, 人们会依照效用函数, 造成低估可能性的结果而相对高估确定性的结果, 它导致人们在条件相同的盈利机会时更倾向于接受确定性盈利。

以我国传统工业的发展为例。“十一五”期间, 我国工业经济取得了令世界为之震动的巨大成就,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大发展, 我国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从“十一五”初期的世界排名第四跃升为排名第二。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高达15.6%,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 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毫无疑问, 占我国国民经济40%份额的工业, 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不断前移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初步核算, 2010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突破16万亿元, 比2005年增加8.3万亿元, 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3.7%, 平均每年增长11.7%, 为同期世界平均增速的二倍多。

从以上数据看来, 传统行业之所以得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特别青睐, 首先是因为传统行业的利润相对稳定, 同时不能预测的风险较低等特点, 这个正是符合了投资者的选择时确定性效应的特点。因此在经济发展还处于成长期的中国, 国际的宏观环境又不明朗的情况下, 传统行业的投资较其他行业相对稳定;其次, 传统行业中包括食品饮料等日常消费品, 是中国刺激内需的主要产业, 同时也是国家重点投资的行业, 故在政策层面, 国家有特别的优待, 而且出台的政策相对比较一致, 具有明显的政策确定性优势;第三, 经过中国多年的扶持, 传统行业中企业已经发展了一大批优秀企业, 财务、经营等方面比较规范, IPO上市相对容易, 这样在盈利机制上也有确定性效应。

所以, 基于这三方面的确定性效应的累加, 中国传统行业必定吸引着私募股权投资的进入淘金。

2、反应过度

反应过度 (Over-reaction) 描述的是投资者对信息理解和反应上会出现非理性偏差, 从而产生对信息权衡过重, 行为过激的现象。

以互联网行业中的团购网站吸引私募股权投资的案例来具体说明这个问题。团购作为电子商务市场的新型模式, 凭借O2O (online to offline) 概念的兴起, 在中国市场着实火了一把。2010年, 中国团购市场风光无限。2010年初至2011年底, 团购行业已经披露的投资事件为31起, 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投资案例为22起, 投资金额总额为4.97亿美金, 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2259万美金。如拉手网从天使投资阶段开始, 已经获得泰山天使、麦顿、金沙江等不同投资机构的三轮投资, 已披露的累计投资金额总额更是高达1.36亿美金。然而好景不长, 2011年, 部分团购网站经历裁员潮、倒闭潮、IPO不畅等困境, 团购行业开始遭遇寒流。拉手网曾于2011年10月份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后又取消上市计划。按当时的申请文件显示, 2011年前九个月拉手网净营收1.07亿元人民币, 而前9个月净亏损则达到5.72亿元。此外, 按照人人网财报, 糯米网2011年贡献收入650万美元, 而亏损达到1430万美元。目前团购行业的市场状况并不乐观。业内人士介绍, 目前国内团购行业普遍的毛利率已经由最初的15%-20%降至个位数, 保持在5%左右, 总体上都在亏损。在中国团购网站市场发展被看空之后, 加之二级市场IPO遇冷, 资本对于团购网站的投资更显慎重, 逐渐从跑马圈地时代趋于理性。2011年下半年团购投资明显降温, 仅披露4起案例。而进入2012年至今尚未有案例披露。受团购网站遇冷的波及, 整个互联网行业投资市场也迅速降温。

从团购网的案例, 乃至到互联网行业来看, 资本逐利的反应过度现象是相当明显的。2011年中国团购市场交易规模为196亿元, 而同期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投资交易规模达7736亿元, 投资规模与团购行业的市场地位并不相符。私募股权投资的这种逐利行为的过度反应, 使得团购超负荷增长以及恶性增长, 同时也波及了整个互联网行业。如今投资热褪去以后, 团购的发展必须转型。

3、反应不足

反应不足 (Under-reaction) , 也可称之为保守主义 (Conservation) , 也是反应人们信息处理不足的一种形式。它主要是指人们思想对原来的思想根深蒂固, 对新到来的信息不假思索, 由于懒惰而导致人们不愿意改变自己原有信念, 因此, 就算原有的信念不在正确, 人们对原有信念的修正也往往不足。

以最近来, 国家规划高新技术产业为例加以说明。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列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位。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国家将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再次被排在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第一位, 表明国家在整体战略规划上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深切期望。在我国目前确定的4个支柱型战略性新兴产业 (即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中, 无论从产业基础、市场空间还是产业关联等角度看, 新一代信息技术都将充当“排头兵”作用:从产业发展基础看, 我国的IT产业已经在世界上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从市场空间看, 新应用不断涌现, 产品升级换代速度加快, 互联网日益普及, IT产业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从产业关联角度看, IT产业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十分密切。节能环保、生物需要大量应用IT技术来实现。新能源产业中的太阳能电池本身也是IT产品, 高端装备嵌入的核心组件是IT产品和技术, 也是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的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控等亦属于电子产品, IT产业也为新材料提供了巨大的应用市场, 为发展新材料行业提供巨大的技术支撑。

然而,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新信息技术产业的投资明显具有反应不足的特征。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2010, 2011这两年间, 与其他支柱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较, 新信息技术所在的IT行业吸收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规模无论在投资金额上还是在案例数上都相对较少。2010年,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新信息技术所在的IT行业投资案例有只有15个, 投资金额为78百万美元;2011年投资案例数为24个, 投资金额为251.89百万美元。

私募股权投资对新信息技术产业反应不足的原因可能是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痛楚还未有摆脱, 使得投资者们对利好的新消息持保守态度, 低估了新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价值。

数据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4、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 (Contrarian Investment Strategy, CIS) 就是卖出以前表现好的股票买进以前表现差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其主要理论依据是人们对信息的过度反应, 过度反应又是由投资者心理锚定和过分自信的特征。过度反应使得市场中业绩越差的公司越被过分低估, 业绩好的公司越被过分高估。

2009年金融危机的时候, 在普通投资者都看空股票二级市场的时候, 厚朴投资却以PIPE方式投资蒙牛乳业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部分股份, 这才有了食品饮料行业逆市不倒, 而金融业逆市上扬的行情。厚朴投资的这一举动, 就是很明显的反向投资策略。

从对三家上市公司2009年的年报来看, 这次反向投资策略大获成功。蒙牛集团2009年全年的收入257.105亿元, 增幅7.7%, 每股基本盈利0.681元, 营业收入、增长率等各项指标都超越了历年年报数据, 创下历史新高。中国银行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2321.98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71%;利润总额1110.97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8.81%;净利润808.19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7.20%;每股收益0.32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7.20%。建设银行2009年实现净利润1067.56亿元, 同比增长15.29%;每股收益0.46元, 同比增长15%。

三、结论

运用现在最前沿的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方法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投资决策时表现出来的行为现象, 其实就是在研究非完全理性投资人在不确定条件下作出的投资决策。我们既要以科学的方法解释过往的投资行为, 掌握其投资规律, 更要以科学的方法来规划私募股权投资的未来发展道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给我国产业和经济发展上带来的契机, 从而积极扫除制约私募股权投资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制定适度的政策法规来引领和规范其快速健康发展。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利用好私募股权投资这一新型而高效的投资方式, 来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资源合理配置做出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美]安德瑞·史莱佛.并非有效的市场——行为金融学导论[M].赵英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鲍志效.风险投资制度创新及推广途径[J].投资与证券, 2003;3

[3]曹敏.中国证券市场趋势策略与投资者行为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2003

[4]董志勇.行为金融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5]李国平.行为金融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

[6]李劲松.基于行为金融视角的普通金融投资者心理行为偏差的调适和矫正[J].经济天地.2010

[7]李坤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中国证券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8

[8]李昕旸, 杨文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理论与操作[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8

[9]刘洪林.行为金融理论与投资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10

[10]刘力.行为金融理论对效率市场假说的挑战.经济科学[J].2009

[11]庞郁华.个人投资的金融投资行为理论分析.商场现代化.2010;3

就业寒冬下的选择 篇7

时间倒回2008年的12月20日,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的一间阶梯教室里,一位中年男人在讲台上激情洋溢地做着演讲。这位中年男人名叫章新宇,是一家投资公司的总经理。这天来到这里,是受某社团的委托,给将要毕业的大学生们开一堂创业课。

“你是想创业还是想直接就业?”章新宇在一开始就问了这么一句,底下的同学开始窃窃私语,但是很少有直接作答的。本来预计在两分钟之内就可以收上来的问卷,到了五六分钟的时间才完成,但是章新宇没有着急,他耐心地等着同学们做完。章新宇后来说:“以前我也有过类似的讲座,但是前些年问卷收得都比较快,今年是慢了很多。”探究其原因,章新宇接着说到,“可能是今年的就业形势吧,同学们考虑的时间会比较长。”

一堂创业课还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丰富而生动的创业例子,再加上章新宇自身的实践经历,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

课一结束,同学们议论纷纷地走出教室,大部分人对此次讲座还是挺满意的,“章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经验,对我们以后的创业会有很大帮助。”其中也有很多人认为,这种创业课程只能当作“兴趣”来听听,并不切合自身实际。

大学生的创业梦

“大学生里面,几乎每个人都想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自己做老板。”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或大或小的创业梦。福建工程学院的李会成说:“大三以前学校里经常组织社会实践,有些时候我们也会去那些大公司、大企业参观,那时我就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有这么一家大公司。”但是,繁琐的学业以及严峻的现实让很多人不得不重新去审视自己的创业梦。

通过调查我们也得知,2009届的大学毕业生们平常根本就很少去想什么创业的事,他们只想顺利毕业,然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来养活自己。

也会有人去听一些学校开设的创业课程,但是没有多少实践经验的老师讲得很平淡,并不像搞传销的讲员那样激情澎湃,能让人焕发出高涨的创富热情。所以,很多大学生的创业梦也就随着时间渐渐地淡忘了。

创业需要一个好的就业环境

2008年是我国高校扩招的第十年。盲目的扩招导致就业困难的加剧,而人数屡创新高的大学毕业生也很难融入社会。“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在这样一个危机年景下,难以下咽的扩招苦果,时刻困扰着政府和高校。

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干脆将目光瞅向了做“小生意”。像福建师范大学的陈秉振所说的那样,“大企业我们是不行,但是可以摆个小摊啊,经营一些小生意,像在我们的师大学生街那里卖点烧烤,一个月挣得都比上班多得多,而且时间也比较自由。”有些专家也指出,这种其实不算是创业,它也归属于就业的一种,不过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经开始转变,更加务实。但是也有些人觉得摆个小摊没有多少成就感,毕竟受了十几年的素质教育,即便创业也要发挥自己的所学,做些体面点的事情。

2008年7月份从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系毕业的周炜,目前是博瑞教育的总经理。在大学期间,周炜就尝试着做些和这方面有关的兼职。四年来,他积攒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再加上亲朋好友的帮助,终于在2008年成立了这个教育机构。博瑞教育主要是给一些中学生提供课程培训,以及给那些大学生们提供兼职平台,旗下还有一家泊瑞特珠宝有限公司。半年来,博瑞教育发展得不错。但是,周炜也说到,“每天忙得要死,一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周六周末也没有时间去玩。”整天为了工作四处奔忙,虽然累点,但是周炜觉得充实体面,起码是一个总经理,名片拿给人家也有气派。“刚开始创业,是挺困难的,再过一段时间,公司上了轨道,会好点儿。现在,退休的父母从老家来到福州,专门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所以减去了很多麻烦。”

但是,像周炜这样成功的并不多。同样是学心理学的,黄治平则远没有那么幸运。大学毕业之后,家境富裕的他不需要为资金发愁,但是,社会经验不足的他一上来就选择了装潢这一行当。不幸的是,遇到了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开始不景气,黄治平说道:“不仅如此,我现在才摸准路子,原来想搞装潢挺有前途的,但是刚步入社会的我,缺乏社会经验和人际网络,人家就不会把事情交给一个新的公司去做。”所以没有半年的时间,公司就只好关门大吉了。现在的黄治平到了上海的一家公司,“上海是一个大都市,有很多机遇,工作的同时顺便也能学习一些比较实际的经验,我还想再开一家自己的公司。”

因人而异的选择

大学生目前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毕业后是继续读研深造,还是直接迈入社会?迈入社会后又面临着一个问题:先就业还是先创业?

就业可以做公务员,到企事业单位。但是,很多人对一年“惨”比一年的公务员考试已经不再抱多大希望。对于目前这种状况,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就业的困难户,一些舆论甚至指出,大学毕业生已经被迫面临大规模的“下乡运动”。从城市“迁徙”到农村、到基层,就业;e民工化”的现实困境让很多人“束手无策”。

如果是创业,就面临着是直接创业,还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创业。这两种创业方式各有优势。没有工作经验的创业叫直接创业或是原发创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创业叫后发创业。从创业成功概率来看,大学毕业直接创业的初次创业成功率不是很高,但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其一生的创业成功概率是很高的;而从理论统计来看后发创业者,毕业工作五到八年后的初次创业成功概率比较高,但这五到八年是他最宝贵的创业时机,这时他用于职场却不是创业,这点比较可惜。

究竟是创业还是就业,还要因人而异。就像一些人,如果适合去搞研究,考研深造比较好。而对于媒体上曾热炒过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大学期间就有一些青年创业基金,可以提供给大学生进行创业。大学毕业之后,社会上也会有一些鼓励创业的政策和平台。虽然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很想自己做老板,但是能够落实到实处的少之又少。为什么呢?“我们出去,什么都没有,自己生存都保证不了,怎么去创业?”

;e我们想先出去找工作,把自己养活了,然后再想创业的事。如果创业不成功,时间和精力都会浪费掉,既害了自己,也牵连到父母亲朋。”

谈到创业,一些人则说“因人而异。创业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资本、人际网络、社会阅历,还得有勇气、魄力和独到的眼光”。当就业能力都出现问题,创业岂不就等于是天方夜谭?就连本来大有作为的职业教育也日渐颓靡,问题不断。因此,被就业困境束缚住的大学毕业生们,已经鲜少再有那样激情澎湃的创业热情了。

在变化的世界里生存与发展

“不管一个人现在的状况如何,将来都可能要走上创业的道路,因为世界变化得太快了,创业之路才是根本的出路。”如果生存没有问题,大部分人都可以直接走上创业的道路,因而不必去等待,当然,如果生存都成问题的话,还是先就业再创业的好。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你有点钱,有机会,就去创业;没有就去就业,积累经验,再出来创业也是行的。”

通过访问调查我们也得知,大多数人还是想先解决生存问题,然后再去解决发展问题。“但是,就业也是要为创业铺路的。”一位同学说道。

所以,“先就业,选择你最有可能创业的项目,先在那里打工,了解该行业的市场和规则,然后再决定创不创业。”因为,“就算你很有钱,开了一家公司。你了解企业经营管理、人事管理、成本核算、税收政策、企业文化等等的事情吗?”李嘉诚的儿子都要从基层做起,原因很简单,就是积累经验。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创业还是就业,就要看你面临的时机了。

与此同时,我们也从一些现实状况看到,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在创业方面存在着很多误区。不少人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的想法与概念上。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大学生们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营销手段组合等重要环节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现在投资人看的是创业者计划中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这些,绝不是凭三言两语或者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心甘情愿掏钱的。真正能引发投资人兴趣的,并不是什么“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因此,大学生思考仍应继续,创业不能只凭热情。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一些专家认为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先就业,再择业,然后再创业”是当今寻求自身发展的一条较好出路。毕竟,创业是有风险的,就业则是相对安全的,但是,创业又是主动的,就业则是被动的。社会正处在飞速变化的时代,没有安排好的未来等待着莘莘学子,唯一可以预知的就是激烈的严酷的竞争。

不是结尾的结尾

目前,我国的就业已经市场化。人们也曾多次地强调“就业是为了更好地创业,创业也为就业提供了机会,当条件成熟时,再去创业,这样,可少走很多弯路”。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再加上公共机关要减员增效,难以再提供充分有效的就业机会,所以一些专家称“通过科学创业来解决就业的问题无疑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办法。”一个人创业可以吸引若干个人的参与。创业成功就可以解决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如果社会上形成创业的气候,将大大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

而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当前政策营造的宽松和广阔的市场就业环境,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从现实和自身的条件出发,做好参与就业竞争和科学创业的各种准备。当就业机会来临时,我们要抓住机遇;当创业条件成熟时,我们则要果断出击。

论大学生就业选择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医学,就业,升学,国家扶持

大学生是指正在或已经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 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 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 同时也是民族的希望, 祖国的未来。

每年都会有大批大中专学生从学校毕业, 或继续深造, 或涌向各自的工作岗位。据2012年1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布的数据, 201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80万, 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0万人。其中医学院校毕业学生占其中六分之一, 即约110万人。然而, 国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学院校学生的需求量仅为每年20万人, 还不到毕业学生的五分之一。

就业形势直接关系到每一名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择业历程。如何准确把握就业形势, 帮助毕业生更好地根据自身条件和当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积极转变思想, 明确合理的择业目标, 顺利实现就业, 是毕业班班主任所必须肩负起的重要使命。

就目前形势来看, 医学院校毕业生主要有三个去向:就业及创业、升学或出国留学、国家地方项目及应征入伍。

一、就业及创业

就业是大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 是多数大学生毕业时的主要选择。

医学生就业范围并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狭窄, 需要指导教师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大致可分为临床就业、行政就业、基础就业、自主创业等。

1. 临床就业。

大多数医学生在临近毕业时会倾向选择临床就业, 五年的专业课程相较其他专业更为辛苦, 因此这个方向相对紧俏, 工作也难找。

一些规模较大、设备齐全的省、市、县级医院成为学生向往的工作目标。这些医院在医疗服务管理、医疗质量安全、技术水平效率等各方面均在同行业的前列, 能够在这样的单位工作, 学生的专业理论与技术水平均能得到很好的提高。然而此类公立医院多数已形成基本规模, 短期内极少需求大量专业人才, 每年所接收的毕业学生只占极少数。

与此相对应的一些建院时间并不是很长、综合实力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新兴医院、区级医院、私立医院等正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尽管这些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有可能在短期内很难达到公立医院的水平, 但是它们会更加注重年轻人员的培养, 为年轻工作者提供更多锻炼与进修深造的机会。因此, 毕业时能到此类医疗机构工作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2. 行政就业。

一些与医疗相关的行政单位如卫生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液中心或者医院的医务部门等, 每年都会有人员入职, 虽然不需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频繁应用临床检验等技能, 但是有医学基础的人在工作中更容易和其他相关部门沟通, 对所实施的操作进行合理的解释, 以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

3. 基础就业。

随着医学院校的连年扩招, 对师资量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大。各大中专医学院校不仅需要理论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为学生讲授理论课程, 更需要大量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年轻讲师为学生示范试验技能等操作, 这样的年轻讲师则多数来自于应届医学本科毕业生。

同时, 随着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 很多生物科技公司都需要有医学基础的学生, 在药品研发、临床试验阶段发挥其自身作用。

4. 自主创业。

尽管对于医学生来说, 自主创业难度较大, 但是每年的“明日之星”创业规划大赛上, 总有新颖的创意脱颖而出。国家每年会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一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

二、升学或出国留学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 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 就业市场供大于求, 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日益提高, 高层次学历日益成为一些热门单位的敲门砖。因此, 许多大学生选择继续学习, 通过提升学历层次来增加未来择业的成功砝码。

1. 考研。

根据教育部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相关规定, 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招收硕士生, 是为了培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业人才, 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2012年报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数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65.6万, 连续三年人数增加超过10万, 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上年度研招录取率为近33%。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年的就业压力, 但是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毕业后, 他们又成为了当年本科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强有力竞争者。

2. 第二学位。

近年来, 一些知识面宽、跨学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成为众多创新型单位的需求对象。自1984年, 经原教育部和国家教委的批准, 一些高等学校开办了第二学士学位班, 有计划地培养某些应用学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与培养研究生方式相辅相成。

3. 出国留学。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外交流政策的放宽, 一些学生会在大学阶段或邻近毕业选择出国留学继续深造, 接受比国内更为先进的教育。

三、国家地方项目及应征入伍

为拓宽就业渠道, 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 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1.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 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和人事部共同组织实施西部计划, 从2003年开始, 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和集中派遣的方式, 每年有万名左右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被派遣到西部基层乡镇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服务期为1~3年。志愿者服务期满后, 国家鼓励其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 并在升学、就业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2.“三支一扶”。

国家自2006年起,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项目。每年六月上旬开始启动, 同时对“三支一扶”大学生按当地事业单位人员标准进行生活补贴和工作补贴, 并完善各种社会保险。

3. 全科医师。

根据卫生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 国家每年为一部分毕业生提供全科医师岗位。学生报名通过全科医师的选拔考试后, 需要进行理论、门诊、急诊、社区等全方位培训实习共三年, 之后根据学生意向及所在地社区医疗服务部门的人员需求, 分派实习期满的全科医师到各社区服务工作。不仅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压力, 同时提高了社区医疗的服务水平, 为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社区与医院的“双向转诊”提供了便利。

4. 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从2009年开始, 国家开始从普通高校毕业生中大规模招收普通士兵, 一方面可以提高军队整体素质, 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应征入伍逐渐成为大学生报效祖国、锻炼成才的又一选择。

除此之外, 国家每年都会提供类似的大学生村官选聘、选调生选拔、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等, 均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的机会。

择业, 是医学生人生中最难的时期, 他们还没有步出校门,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很难做好定位。择业, 面临着人生的重大转折, 这种压力也会带给毕业生很多紧张的情绪。因此, 他们需要正确的指导和引导, 这就需要辅导老师对每名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进行分析, 根据他们不同的特质提供尽可能适合学生的择业指导。

上一篇:做好后浇带的施工下一篇:专业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