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精神

2024-10-01

女性精神(精选12篇)

女性精神 篇1

女性主义文学由来已久, 作家笔下的女性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和命运。通过对女性生存状态和态度的描写, 可以做出以下总结:女人把爱情和家庭看成一切, 经济不能独立, 没有社会地位。女性是感性动物, 为了达到目的往往不惜一切代价, 甚至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对异性的重视和感情依赖女性要远远高于男性。

美国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处女作《嘉莉妹妹》中的主人公嘉莉和我国著名的作家张爱玲的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主人公葛薇龙生活在不同的国度, 有着不同的生活目标, 面临着多次的人生选择却有着相似的遭遇和命运。贫寒农村出生的嘉莉来到了令人神往的繁华都市芝加哥, 寄人篱下在姐姐家中。嘉莉由于经济的拮据使她对物质的追求变得疯狂和执著。薇龙虽然出生在中产家庭中, 但是战乱中的家里积蓄也几乎消耗殆尽。薇龙不想因辗转耽搁学业, 也想要摆脱贫穷的家庭, 决定一个人留在香港读完中学, 因而投靠和父亲不相往来生活腐化堕落的姑母。在姑母家的奢华中忘却了学业, 在爱情的执著中失去了自我。

一、不同的梦想追求

嘉莉是一个典型对物质疯狂追求的女性。通过在姐姐家的生活和自己打工的经历, 她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钱可以解决一切。为了摆脱贫困和疾病的泥淖, 她成为推销员的情人。可是杜洛埃只是小推销员, 他的金钱根本达不到嘉莉的要求, 所以她选择了银行经理赫斯特伍德。选择杜洛埃让嘉莉更加坚定了物质金钱的重要性。爱情在嘉莉看来就是金钱。与嘉莉相比, 葛薇龙是个一心向学的单纯女孩, 为了学业而求助于姑妈梁太太。她是个单纯而又不太聪明, 完全看不到环境的险恶, 对男性盲目服从而没有反叛精神的弱女子。她遇到浪子乔其, 并且单纯地爱上了这个油嘴滑舌花花公子。

二、梦想的实现

嘉莉的满足感来自于男人带给她的富足的生活。当她走出姐姐的家门, 迈进杜洛埃的生活圈子时, 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学会了花钱去看演出, 外出吃饭, 比起在姐姐家贫穷的生活, 这就是天堂。充足的物质生活让她看到了希望, 明确了生活的目标。可是很快杜洛埃的金钱就无法满足嘉莉的生活。银行经理赫斯特伍德比杜洛埃更风趣幽默, 更善解人意, 更有经济实力, 所以他成为了嘉莉物质追求的下一个目标。在嘉莉的眼中, 他只是一个可以提供给她富足生活的人而已, 没有爱情可言, 只有金钱关系, 所以在他拿着当天的营业款的诱惑下到了纽约。在赫斯特伍德忙于赚钱的时候, 嘉莉认识了新来的邻居万斯先生和夫人。在二人的带动下, 她看到了在百老汇大街上游玩的人, 才是真正的有钱人, 所以嘉莉有了新的目标, 就是要像百老汇的人一样成为一名不单单地来游玩, 而是来摆阔的富人。嘉莉在追求物质满足的路上是幸运的, 她遇到了甘愿为她付出的人, 遇到了走上百老汇舞台的机会, 从合唱歌舞队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 成为了一名物质丰富的富人演员。

薇龙的满足感来自于精神层次。但是让薇龙的潜意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就是物质可以带来精神的满足, 就像自己的姑母一样, 纵然年老色衰, 却可以用钱找来男人的呵护和关爱。自己的爱情也可以这样得来, 只要提供给自己喜欢的人以足够的物质享受, 就可以换来爱情。但是这些想法直到乔其的出现, 她才真正应用于实践之中。在薇龙的意识中, 女人不是为自己而活, 而是为爱情而活。乔其就是那个让她活着的男人。在姑母的帮助下, 用姑母的手段“强迫”乔其娶她为妻, 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追求。尽管她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 她还是无怨无悔。薇龙自愿成为一名交际花, 承担起和乔其在一起的花销。

三、相似的命运

嘉莉出名后, 拥有了马车、豪华的住所和银行的存款, 羡慕她的朋友也多了, 但是精神却空虚了。她觉得自己精神并不幸福, 赫斯特伍德已经穷困潦倒死在了这座嘉莉取得成功的城市, 这个曾经带给她生活希望, 又让她无可奈何的男人没有机会和能力再去呵护她了。与嘉莉相比, 薇龙也同样不会把握自己的命运, 追错了目标, 选错了人生路。薇龙看似精神的满足是自欺欺人的, 就像她所说的“我爱你, 关你什么事”, 在薇龙的心中, 爱情是单行线, 可以一个人走, 这就是她的精神支柱, 利用身体换来金钱, 利用物质换来“爱情”, 这种生活的未来有希望吗?

小说中的两位女性有着不同的国度背景, 却有着相类似的生活经历, 无论是物质的追求还是精神的追求, 最终选择的人生道路是相似的, 留下的只有空虚和寂寞。她们就是当今社会女孩们最好的反面教材。没有理智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只会让自己的前途一片灰暗, 没有希望。

摘要:《嘉莉妹妹》和《沉香屑第一炉香》分别是美国作家德莱塞和中国作家张爱玲的经典作品。小说中塑造的嘉莉和薇龙是两个有着不同追求的女性, 一个利用自身追求物质满足, 一个利用自身追求精神满足, 但是这两位女性在梦想实现时未来的命运却是相似的。

关键词:嘉莉,薇龙,物质,精神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经典作品集.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0.

[2]西蒙·波伏娃 (著) , 李强选 (译) .第二性.西苑出版社, 2004.

女性精神 篇2

一、麻木和愚昧――逃避的反抗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妇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残酷压迫。她们必须恪守封建礼教及其道德标准,因而所受的苦难最深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感受,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在对封建主义进行顽强而坚韧的战斗的同时,始终关注着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作品描写了一些麻木和愚昧的女性,但这也是当时一种特殊的反抗形式――逃避的反抗。

华大妈是《药》中一个“小人物”,鲁迅将她置于一种凄凉、晦暗的场景中,让她背负人生的重负,在穷困、失意、不幸中艰难地挣扎,暴露出的是那骨子里的麻木和愚昧。为了医治儿子小栓的病,倾其所有,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但是,病魔还是无情地带走了年轻的小栓。鲁迅在《药》中还设置了华大妈与夏妈妈在坟场颇具讽刺性的相遇,道破了这两个女性因为自己的愚昧、麻木、安与现状而遭人利用,走向悲剧性命运的必然性。

与华大妈一样,鲁迅作品《明天》中创作的第一个妇女形象――单四嫂子,她也有着勤劳善良的品行,溺爱自己的孩子,全心全意为他们打算。她是一个在社会里受多重压迫并很符合封建规范的“节妇”,是广大妇女生活和命运的代表。

鲁迅就是要通过单四嫂子的不反抗,或者说是逃避的反抗,让世人警醒,是妇女争取、反抗的时候了,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多么的希望她能有一点觉醒啊。

二、顺从与自杀――无奈的反抗

鲁迅在《随感录?四十》中指出,妇女“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单四嫂子对封建道德教条的一味遵从,对自己的命运甘心情愿地任人摆布,这就意味着等待这个愚昧无知的可怜寡妇的,只能是更沉重更无穷尽的痛苦和悲哀,是更漫长更黑暗的无情岁月。而像单四嫂子一样的祥四嫂子、爱四嫂子还在层出不穷。

《祝福》中的祥林嫂,这位勤劳善良的普通村妇,是一个温顺、善良、无知的普通农村妇女,是在封建伦理包围和影响下土生土长的,一直受到封建政权、皇权、族权、夫权和神权等等的“熏陶”。封建社会的买卖婚姻使祥林嫂嫁给一比她小十岁的男人,丈夫死后,其婆婆又将她像牲畜般的卖给贺老六。但第二次婚姻更不幸,夫亡子丧,大伯收房,将她赶出贺家。当走投无路的她再次到鲁四爷家作佣工时,她已被封建礼教判定有罪:寡妇再嫁,伤风败俗;克夫克子,更是不祥之物。为赎罪名,祥林嫂用光她的工钱,到土地庙里捐了一条门槛,当做自己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然而,不管她怎么为自己的命运竭力挣扎,她的种种努力始终得不到人们的许可。最后,在人们喜气洋洋的祝福声中,祥林嫂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

祥林嫂是有一些反抗觉醒意识的,鲁迅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受到强烈压迫的妇女悲剧典型形象,给我们揭示了广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及其社会根源,表现了鲁迅对妇女的深切关心,也从这里看到了进步和希望。

三、权力和平等――主动的反抗

如果说祥林嫂的反抗是被迫的,被动的,那么爱姑的反抗则更多的带有主动和强势的成分了,而且她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离婚》中的爱姑,是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的。爱姑与单四嫂、祥林嫂一样也是普通的劳动妇女,但是她的反抗更主动,而且也更长久和猛烈,在初期也取得了一点胜利。这个善良的农村女性,当丈夫另觅新欢,要遗弃她时,她却变得异常的泼辣,勇敢,并进行了坚强和持久的抗争。爱姑的反抗,首先的原因是丈夫要遗弃她,而她本人在施家又是符合传统妇道标准的,这就是她奋起反抗的直接原因。而爱姑毕竟也只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见过世面,缺乏社会经验的农村妇女,她在斗争中我们看到了她的局限性。爱姑的斗争,比起祥林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她有不示弱的勇气,这对她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鲁迅先生塑造的爱姑形象,是一次大的突破,是女性争取自身权利和平等的一大尝试,但也反映了农村妇女命运的悲惨和反抗的艰难。

四、希望与新生――觉醒的反抗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自奴隶社会以来,男尊女卑的思想就一直存在,到进入封建社会,这种状况尤为突出。“女子无才便是德”成为至理名言,“三从四德”为教女之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女子被剥夺了与男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便是偶尔有那么一两位幸运者多读了几本书,那也只能秘而不宣,只有自己知道罢了,否则定会惹人非议。因此,才情皆高的林妹妹明明满腹诗书,可长辈问及时回答仍是:“不曾读,些许认得几个字。” 海棠社众姐妹的佳作也是不能流出府外的,否则会引人笑话且名声不好。由是,古代女子的教育可见一斑,此种状况一直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进而开始了近代女子教育艰难的发展历程。

子君是《伤逝》中的女主人公,是知识型的妇女形象。她不同于祥林嫂、爱姑等无知农村劳动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有知识的女性,子君的反抗和觉醒,是鲁迅在探索女性问题上的另一思考和另一方面的探索发现,而且子君的觉醒有了更深入的表现,更具有主动意识和理论指导,是妇女解放的另一新台阶。

子君虽然成为追求个性解放的牺牲品,然而,她毕竟从封建桎梏中冲出来了。她与封建道德礼教毅然决裂的呼声将会成为时代的强音,她那凄丽的悲剧形象将使中国妇女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

虽然单个人的反抗以失败告终,但子君的可贵之处是她敢于反抗,并有强烈自我觉醒的意识,积极接受进步思想,敢于朝着自己的理想抗争。

妇女要获得现代意义上的解放,而做出最根本的手段,则是扫荡封建制度。因此,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倍加赞赏刘和珍精神,“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时,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女性临难竟能如此的从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这就是鲁迅笔下的刘和珍,这已不是娴雅温柔的东方女性,刘和珍这个青年女学生在向社会发动主动进攻,虽死犹未悔。中国女性,正是到了刘和珍这一代才算觉醒了,中国女性的三从四德,被冲的干干净净,个人的独立反抗再刘和珍等人身上被唤起,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我们今天看鲁迅作品,看为革命牺牲的刘和珍,仍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她以自己瘦弱的臂膀挑起解救祖国的重担,她的勇毅与坚决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结语

毛泽东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以其敏锐的观察、缜密的思考将那些受尽欺凌和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用其犀利的笔锋塑造出来,体现了他对妇女出路的不断探索,不断思索。鲁迅给我们揭示了要想战胜封建势力,就要从根本上摆脱封建反动思想的束缚,反抗封建势力。这一个个典型的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就是一篇篇讨伐封建专制文化的檄文,是呼唤中国妇女解放的宣言书。

精神成长,女性一生的功课 篇3

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里,存在两个庭(廷)的概念,即家庭和朝廷,没有今天“社会”的这个层面。男人建功立业在朝廷,女人则在家庭,女人没有更多的选择。但在今天,从“朝廷”、家庭再到社会,都有女性的位置。女性如何认知自我生命的多元角色,决定了我们是否可以顺利完成这种过渡。在我看来,每一位女性一生中都有以下几种角色。

首先是伦理角色,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这是一个自然过程,而母性又是女性最根本的本性。如果你细心观察三四岁的小孩子,你会发现,大多数男孩喜欢拿着小手枪疯玩,女孩则更愿意照顾布娃娃。这存在于一个3岁小女孩生命里的基因。为什么现在30岁的女性却在要不要孩子的问题上犹豫,值得我们思考。第二个是职业角色,这个职业身份不仅是一个谋生的饭碗,更重要的是给女性一种独立意识和一个身份,让她们可以因创造价值而获得自信。第三是社交角色,在这个社交角色中,生命的各种潜质都可以被开发。最后则是自我角色,女性在思想上应独立自信,学会自省和享受心灵的独处。

有很多人问我,当一个女性的家庭和职业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舍弃什么?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两者之间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辅相成的。女性应像一条游弋的鱼,灵活地穿梭在各种角色之间。这不是扮演,而是一种享受。或许我们不能尽如人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但总是可以做到努力。最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给自己什么样的态度。我愿意一个女人终其一生去享受精神成长和外在角色的阶段性变化,并且把它们尽可能地平衡。

过去人常说:“牺牲是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坦白地讲我并不喜欢这个说法,所謂牺牲,是为了一个高尚的理由被剥夺生命,但我们选择职业、家庭和生活,这并不是牺牲,而是一种成长。女性一生的成长中有3条“命”:呱呱坠地是第一条命,这让你活着;学习、工作、恋爱后有了第二条命,那就是生命,让你生活得有品质;成为母亲,就有了第三条命——使命,让你更加辽阔。所以,女性一生的角色变化需要不断打破自我,从内在打破,破壳而出的就是生命,让自己学会从内在打破,这种精神成长,就能让我们这一辈子在不同阶段,尽量做一个好的自己。

(摘自《生命时报》)(责编 亦宣)

职业女性的精神需求及对策 篇4

1 职业女性的精神需求

人们为了满足精神需要, 往往要开展各种活动以满足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和享用, 这就是精神生活。当今社会之所以要大力开展文化建设, 其中重要目标就是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不断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职业女性的精神需求, 是因其主观欲望和需要而产生的, 是为了维持自我精神世界存在和发展方面的要求, 它表现为职业女性从事精神生产活动和追求精神享受, 是激发和调动职业女性努力工作的精神动力。因此, 社会应该对女性的精神需求给予合理的关注和重视, 只有这样, 她们的积极性和创作性才能得到有效调动。可以说, 关注职业女性的精神需求, 既是职业女性的主观愿望, 同时也是社会各行各业顺利开展工作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人的精神需求内容丰富, 主要体现在对人格平等、信息沟通、知识获取、休闲娱乐、社会地位和价值体现等方面的需求, 这些需求同样也是职业女性的精神需求, 而其中对于当代职业女性而言, 更为迫切的精神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职业女性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

拥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 职业女性往往能够引领时代潮流, 这固然是令人羡慕的一面。但同时她们要承受的压力并不比男性同事少。社会对她们的要求也较男性多, 既希望她们有男人一样果敢坚强的性格, 又希望她们保留女性温柔细致的一面。社会上许多用人单位就往往习惯于用事业、家庭双重标准来要求女性, 这显然是十分不公平的, 也是不现实的[2]。这种来自于工作、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过多的压力令她们身心俱损, 使她们在美丽的外表背后显得又有些脆弱, 近年来职业女性心理障碍、亚健康发生率普遍增高。职业女性要游刃有余地承受各种压力, 首先需要的精神需求便是健康的心理状态。拥有健康的心理状况的职业女性通常具备几点特征:即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积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人生态度。因此, 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职业女性必须学会调整心态和情绪。目前的社会是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 优胜劣汰是基本法则。女性必须敢于直接勇敢地面对, 及时化解不良情绪, 保持健康心态。唯有如此, 才能找到应有的位置, 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才能积极、自信地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之中。

其次, 职业女性需要充分体现人生价值。

充分地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是职业女性精神需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职业女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她如何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社会的发展使许多职业女性面临着工作与家庭的双重角色冲突。职业女性通常都受过高等教育, 学历、能力、心理素质等都相对较好。但她们在追求事业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 也不得不扮演“家庭主妇”角色。”[3]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女性由于生理和身体结构方面的原因, 在精力方面普遍要弱于男性。职业女性不仅要承担工作任务, 而且要处理繁重的家庭事务, 特别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绝大多数的家庭基本上由母亲来承担孩子的教育责任, 这必然使职业女性面临着工作与家庭的双重角色冲突。许多职业女性既不愿放弃自己的追求目标, 又不肯耽误家庭事务, 希望做到两者兼顾、两全其美。但这种追求, 在我国现有的社会条件下, 是需要极大的付出的。作为职业女性要扮演好职员、妈妈、妻子、儿媳、女儿等各种角色, 在精神需求方面就需要正确的角色定位。所谓正确的角色定位, 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竭尽全力, 量力而行。首先确保履行各方面的基本义务, 扮演好各种角色, 但不需要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 各方面都要做到优秀, 根据自己的特长, 在某些方面做到优秀就可以了。盲目自大或者妄自菲薄都不是可取的做法, 人们往往会因此丧失适合自我发展的机会。因此, 职业女性首先要学会自知, 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己, 尽可能真实的掌握自己的各种情况, 这样遇事时才能避免主观臆断。在对于自己的优缺点要在清楚明白认识的基础上, 要对自己的长处予以充分肯定。制定目标时力求从现实和自我的实际状况出发, 不可不切实际。要敢于承认差距, 正确定位, 扮演好各种角色。

2 满足职业女性精神需求的相应对策

满足职业女性的精神需求, 既需要职业女性自身的努力, 也需要用人单位和社会为职业女性提供良好的精神生活氛围, 以便更好地发挥职业女性的光与热,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就职业女性自身而言, 要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首先,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只有处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 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此外, 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缺乏周围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 人们遇到挫败时承受能力会大大下降, 甚至难以适应。所以, 作为一名职业女性, 尤其要注意借助周围人的力量, 在人际关系上用心经营, 争取与周围尽可能多的人建立互信。那么职场上人人之间就会充满更多的温馨和关怀。

其次, 勇于承担责任和善于学习。在工作中, 要勇于担起工作责任, 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拈轻怕重, 就易避难;要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 做好每一件小事, 逐渐树立信心和威信, 从而获得成就感;要自觉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承压能力;要保持坚强的信念, 承担事业和家庭中的各种责任;要克服过于感性的弱点, 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面对得失, 要理性地加以区分, 既不可轻易放弃, 更不可草率决定。因而, 职业女性要具备知识涵养和道德修养, 要求职业女性不断地学习, 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再次, 适度进行自我调节。职业女性要掌握自身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不宜长期进行紧张的工作。可时常参与体育运动, 不仅能增强体质, 而且还能调节情绪, 消除心理障碍, 这对消除心理疾病, 增进心理健康是很有帮助的。因此, 对职业女性而言, 加强体育锻炼, 是很有必要的。

就用人单位和社会而言, 可以在以下这些方面多做工作:

第一, 成立俱乐部, 为女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社会的进步伴随着更快的生活节奏和更重的社会压力, 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可以通过成立各种类型的俱乐部, 缓解职业女性的工作与生活压力。为她们提供培养健康心理状态的场所与机会, 通过俱乐部满足职业女性渴望获取知识、朋友和各种信息等方面的精神需求, 为女性职工广泛参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供方便。俱乐部可以带有一定的赢利性, 以便提高服务质量。俱乐部中可以开设各种培训班, 丰富职业女性的业余生活并缓解压力, 比如开设瑜伽班。瑜伽能够充分发挥女性阴柔之美, 从而把女性带入至美境地。同样, 这项运动也有双重功效:不仅可强身健体, 还能调节情绪, 缓解压力。此外, 要想不被烦恼所扰, 获得精神上的健康和解放, 保持积极乐观情绪, 休闲体育的方式也是职业女性可以采取的一种有效途径[4]。

第二, 定期召开女性论坛, 探讨女性在工作与家庭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并寻找相应的对策。

在职业女性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用人单位可以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 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的女性论坛, 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做专题讲座, 共同探讨职业女性所面临的问题, 也给职业女性提供各抒己见的场所与机会, 及时了解职业女性的精神需求, 关心她们的工作与家庭生活, 帮助她们解决一些重大难题, 排除她们的后顾之忧。“在读书、绘画、文学创作、科学研究等活动中, 女性通过自我兴趣的探索, 能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新知识, 并获得自我展示、自我认识的机会, 有利于自我的重新定位与评价, 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从而加速自我的发展。”[4]

第三, 为女性提供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

职业女性的精神需求应得到广泛关注, 政府方面, 可制定政策提高职业女性地位, 为女性创造好的政策环境;妇联则要充分发挥作用为她们创造好的舆论环境, 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职业保障, 使她们工作在充满爱、理解与尊重的环境中;用人单位则应提供平等、安定的环境, 充分考虑女性生理等特点, 适当减轻她们的劳动强度, 保障其基本权益, “要考虑到男女性别的差异, 尤其要考虑到女性在人类再生产中、在家庭生活中, 已经付出了比男性多得多的代价, 为妇女提供更加广阔的社会劳动环境, 提供适合妇女特点的社会劳动机会。”[5]用人单位要注意评估体系的合理性, 制定工作业绩指标时, 不可脱离实际, 管理上更不可不讲人性。职业女性精神需求的满足, 离不开社会的帮助与支持, 尤其是用人单位的支持与关心, 后者更能有效地缓解她们的心理压力, 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关注职业女性的精神需求, 职业女性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王志峰.职业女性心理压力及自我解压探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 (8) :111-114.

[2]罗亚莉.职业女性角色冲突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 (7) :27.

[3]唐银辉.现代知识女性面临的双重压力及其成因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5) :52.

[4]董笑妍, 吴莹.现代职业女性心理健康与休闲调适[J].现代交际, 2011 (1) :10.

女性精神 篇5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制作中心《央广健康》频道、甘肃卫视联合主办的“超级辣妈大型竞技真人秀”节目启动,该节目涉及美容、纤体、SPA、礼仪等项目,誓要给时尚辣妈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参与启动仪式的嘉宾对该节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央广张琼:《超级辣妈》示范当代女性精神

“中国梦是包括亿万女性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需要社会阶层、各行业的共同努力。《超级辣妈》栏目秉持关注女性发展、促进家庭的定位,努力打造成一档以广大妈妈群体为主角的大型精品真人秀节目。节目将通过丰富多彩、实际高效的节目环节安排,通过现代媒体的力量传递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从而使广大女性参与者和观众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让中国梦成为激发女性参与现代生活的精神力量,这也是《超级辣妈》节目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在10月16日下午举行的《超级辣妈》电视竞技真人秀新闻发布会和美容意见领袖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健康频道的的张琼女士从主流媒体的角度深度诠释了该活动的主题及意义。

她还分析了当代女性在社会及家庭中的现状。她说,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新一代年轻女性对于婚姻、家庭面临比以往更大的压力,也催生了不婚族、恐婚族等社会问题。《超级辣妈》栏目试图通过展现妈妈们的独特魅力和幸福生活,表现她们在解决爱情与婚姻之间的矛盾、平衡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冲突中,传递出婚姻生活的正能量,也通过栏目中辣妈们经验交流、精彩展示,为创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为实现当代女性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微博之力。

最后,她从媒体的角度,号召所有媒体人有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支持《超级辣妈》栏目,更希望节目能得到社会各届的支持与关注。

消费市场权威武高汉:力挺意见领袖活动

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有30多年消费市场管理、分析及维权经验,着有《学习消费》等作品。曾作新闻发言人的他口才也非常好,在此次《超级辣妈》电视竞技真人秀新闻发布会和和美容意见领袖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他侃侃而谈,从宏观及现实角度分析了目前美容、健康市场的发展空间,力赞此次活动,并激励和呼唤中国美容业出现更多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品牌和企业。

他总结说,中国的人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提高到后来的72岁,而美国的人均寿命是77岁,日本是83,摩洛哥是89,若以中国人每5年增加1岁来计算,追上美国需要5年,追上日本需要50年,追上摩洛哥需要75年的时间,而且前提是,这些国家的人均寿命原地不变。国家十二五计划里有一项很重要的就是保障人民的健康,增加1岁,这也是国家提出的目标之一,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作为提供美容和健康服务的美容业也责无旁贷。

“如今,美容业提供的不仅仅是美容服务,还能让人活得更有尊严、更有气质。我们看到,现在高档、大气、上档次的美容服务机构越来越多,在有效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美容业有很大优势。从消费者来说,如今经济发展迅猛,很多消费者进入享受型消费阶段,对健康、安全等更加重视,而我国健康产业有至少8000亿元的发展空间。如果美容行业可以抓住机会,培育市场,在意见领袖企业的带领下,将可能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武高汉表示。

同时,他也提到了国家打击非法销售、非法添加的话题。他说,生产者有义务确保产品的质量过关,有责任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他认为《超级辣妈》栏目出现得恰逢时机,一定能引起更多消费者的关注,会有很好的收视率,希望好的企业能多多支持这档节目。“关注《超级辣妈》栏目的意见领袖企业一定都是好企业,在合力推广此次活动的过程中,一批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品牌将呼之欲出。”

冯华:《超级辣妈》和意见领袖活动共同盘活美容产业链

从上世纪80年代就投身美容教育领域的国际着名美容教育家冯华博士,不仅有近30年的美容教育经验,其在经营美容会所和企业方面也有很深造诣。她和她的天妮见证了中国美容业最近30年的发展历程。

她对此次的《超级辣妈·年轻10岁》电视竞技真人秀栏目新闻发布会和美容意见领袖活动启动仪式非常重视和认可,专程从国外赶来参加此次会议,并对《超级辣妈·年轻10岁》栏目从美容产业链角度进行了自己的诠释和深度解读。

以下是冯华女士讲话摘要:

一个家庭的幸福感与女性是分不开的,辣,就是炫丽、时尚的意思,是超出传统意见的对“妈妈”这个角色的全新审美。其实,辣妈这个词是从国传过来的。20年前,在美容,每多母亲接孩子时就互相之间交流如何打扮得更漂亮等话题,都会精心打扮,好像在比谁的妈妈更漂亮,辣妈这个词应运而生。

而事实上很多女性在结婚生子后,变得对自己的形象不重视,而《超级辣妈》就是要呼唤女性如何更加精彩地度过一生。

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先生的关于国务院40号文件与健康产业新政的关系的演讲非常令人振奋,如今,国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每个女性都追求漂亮,男性也更加注重形象,营造出更大版块的保健、美容市场。而其实,我认真研读了这个文件,文件本身并没有出现“保健”“美容”等字眼,但武高汉先生以他多年在市场消费领域的研究经验敏锐地看到这个文件对美容业的利好之处,非常令人信服和敬佩。

我认为,《超级辣妈》和意见领袖活动将盘活整个美容产业链——时尚达人、专业人士加上媒体的力量,让信息传递得更快,这是个造星的过程,如同《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等等,有了超级辣妈的明星效应,活动的影响力将锐不可挡。

而专业人士对此次活动的态度,最大的受益者将是消费者,专业的知识、科学的信息、值得信赖的消费场所等都会在第一时间直观地传递给他们,从而提消费者对美容业的信任度,也会使整个社会“正眼看美业”!

中国美容业对社会的贡献其实本身就是有目共睹的。看看30年前中国人的照片,再看20年前、10年前、5年前,再到今天,中国人的容貌、发型、整体造型甚至保健意识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益的变化,这些都与美容行业工作者的付出密不可分。

从《珍妮姑娘》看女性的精神力量 篇6

关键词:西奥多·德莱塞 《珍妮姑娘》 女性的精神力量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生于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镇,父亲是贫苦的德国移民,他从小生活于贫穷与苦难之中,曾长期在社会底层劳动挣扎。德莱塞在公立学校接受了早期教育之后即进入印第安纳大学学习,毕业后进入报馆工作,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德莱塞的创作属于批判现实主义范畴,其代表作《嘉莉妹妹》(1900)、《珍妮姑娘》(1911)和揭露金融资产阶级的发家过程的《欲望三部曲》:《金融家》(1912),《巨人》(1914),《斯多葛》(1947)。创作于1911年的《珍妮姑娘》,全书以单纯善良的贫穷姑娘珍妮的坎坷经历为线索,在一个宽阔的大背景之下表现出女性的天生美德所具有的道德感染力量,也表现出了德莱塞对女性高尚情怀的尊重和由衷的赞美。

《珍妮姑娘》的故事是以德莱塞的一个姐姐为原型撰写的,姐姐玛丽因为在青年时期与上校西尔斯比交往所引起的性丑闻,使她保守的父亲受到羞辱,曾一度断绝了与女儿玛丽的来往。而在父亲晚年无人照料的时候,玛丽担当起了照料父亲的任务,照顾父亲直到离世。这一事实使西奥多感到了女性的隐忍和包容的力量,并产生了创作《珍妮姑娘》的冲动。德莱塞在他父亲去世不到两个星期,即1901年元月6日开始了《珍妮姑娘》的创作。这部叙述德裔贫民格哈特的大女儿珍妮的情感故事的小说,以美丽精致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不仅表现了上个世纪最真实的美国社会现状,更是一部对女性纯洁天性的颂歌,所以有评论家认为,它是“一部哀婉凄恻的情史,一曲悲天悯人的恸歌”。本文作者将《珍妮姑娘》放置于女性的视角之下,从小说中发现了女性的精神力量,并从如下三个方面论述之。

一 女性的美丽单纯抹平了地位的差异

《珍妮姑娘》中的珍妮是一位天生美丽、善良温和的姑娘,但不幸的是,珍妮出生在俄亥俄州的首府哥伦布市的一户过于贫寒的人家。在小说一开始,作者就给珍妮安排了一连串的家庭苦难:父亲格哈特失业,妹妹重病,家里还不起房贷和所欠的许多生活费用,母亲只能用“一锅加碱的玉米糁吃上整整一个星期”,“不过里面如果加上一点牛奶,那就算得上吃酒席了”。如此贫穷的境况使母亲不得不带着珍妮去当地的一家豪华大旅馆里当清扫工,“这个大旅馆是本州政界冠盖云集之处,有好几个州长,在他们任期内都把这里当成常驻的寓所,还有两个美国参议员,只要到哥伦布办事,少不了来这里开带有客厅的房间”,这才使得珍妮姑娘在这里相遇了“身材颀长、气度非凡”的中年绅士、美国参议员布兰德。

应当说这位参议员布兰德先生也是一位非常富有同情心的人,他在政界号称“平民议员”,以关注平民的生存状况著称。所以当他初遇珍妮母女的时候,就对这对惶惶不安的贫穷母女非常有礼貌,当这对母女请求为布兰德洗衣以赚取一点生活费用时,布兰德表现得极为亲切和蔼,他不但细致地询问了她们的生活境况,并慷慨地帮助了这对母女,使珍妮的家庭有了一点点起色。在这里,一个高高在上的参议员布兰德与一个赤贫的珍妮姑娘虽然有着强烈的地位上的差异,但他们之间并没有存在谁欺骗谁的心理,而是建立在一种同情的基础之上的真诚关怀。在与珍妮姑娘交往的过程中,珍妮那“天真坦率地向他投以一瞥,或是茫然不知所措地一笑”的神态,对布兰德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对于生活在尔虞我诈的险恶的政治环境里的布兰德来说,这正是他非常渴望的一种平常的心态和淡定的生活环境,因为布兰德此时正处在一种政治的风口浪尖上,“他那个党在州议会里的势力已经削弱了,他本人拥有足够的选票可以重新当选,不过还得极其谨慎地使出政治手腕,方能稳操胜券”,而已经五十二岁的他也时时感到“生命和名誉如同过眼烟云”,仍然过着单身生活的他会在政治的阴影里,时时感到“房间里空虚得出奇”而渴望有人真心相伴。所以表面上拥有权力和地位的布兰德内心里渴望的却是一种简单、宁静、真诚的生活。于是,当心灵清纯、面貌姣好的珍妮一出现在布兰德的视野里,布兰德感到的是“她那丰腴雅致的身段,洋溢着青春健美的气息,对于中年男子来说,那是一种充满乐观的希望”。

珍妮身上既存在与布兰德的社会阶层所完全不同的清浅单纯的气息,也有着让布兰德动心的女性的妩媚和性感,珍妮身上的破衣烂衫让布兰德为自己的奢华生活感到羞愧,珍妮脸上的那真诚的羡慕的表情让布兰德“非常令人动怜”,珍妮真诚的话语更让布兰德大为动容。而在日后越来越多的接触之中,珍妮会天真地“把他额角上的头发捋到后面去”,“或者把他的表掏出来”,或者“搂着他的脖子,满怀感激之情地把自己的脸颊紧紧地贴在他的脸上”。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动作让在生活于政治疆域里经常“时而忧郁绝望,时而勃然大怒”的布兰德又惊又喜,“使他心中的烦恼不知不觉地飞走了”,“使他觉得一时也离不开她了”。应当说,高居于政治宝座上的布兰德是被贫家女子珍妮身上的天真烂漫和美丽妩媚气质所打动,珍妮成了布兰德紧张的政治生涯里的缓释剂,不仅放松了布兰德的身心,甚至抹平了布兰德与珍妮之间地位的鸿沟,就是在这样一种淡定的情怀之中,布兰德与珍妮之间才会产生私情,以及后来珍妮怀了布兰德的遗腹女的事实。

二 女性的温柔善良战胜了险恶的金钱

珍妮的第二段爱情生活开始于克利夫兰市的布雷斯布里奇夫人家中,在这里,珍妮遇到了车辆制造商的儿子、36岁的莱斯特·凯恩。莱斯特·凯恩第一次见到珍妮时,就被她那“特别温柔的性情和惊人的女性美所吸引”,而珍妮也感到莱斯特·凯恩身上有着一种“磁石一般的魅力”。在富有的莱斯特·凯恩眼里,这位贫穷的婢女却具有一切女性的美德,“她善解人意,禀性温柔,年青,貌美”,珍妮所具有的气质与莱斯特·凯恩常见的那些高贵而有教养的女性大相径庭,令他耳目一新又痴迷不已。而珍妮的真诚与温顺的天性也确实使她身上具有了一种雍容的气质,这天生的高贵丝毫也不因为珍妮的操劳和穷困而褪色。在很短的时间里,珍妮就以她的温柔和善良,使富有而一贯沾花惹草的莱斯特·凯恩意识到“这个女人很不寻常,决不是他消愁解闷的玩物”,而在随后的更多接触之中,莱斯特·凯恩更加感受到珍妮的天真纯洁的可贵,使他渐渐爱上了珍妮,而不是只想着去玩弄她。于是莱斯特·凯恩带珍妮来到纽约见世面,还妥当地为珍妮家人买了房子,安排了他们的生活,莱斯特·凯恩希望与珍妮结婚好过平静恬淡的生活,也希望同当时社会习俗进行一番较量。但是在莱斯特·凯恩的兄弟姐妹的阻拦和反对之下,特别是在美国社会的那种喜欢议论名人的绯闻的氛围里,“辛辛那提著名车辆制造商之子娶女仆为妻”的小道消息让凯恩一家难堪,于是父亲决定以剥夺莱斯特·凯恩的继承权而迫使他离开珍妮。最后,莱斯特·凯恩只好屈服于家族和金钱的压力,他借故离开了珍妮,与富有的洛蒂·贝丝结婚,重归于上流社会,成为百万遗产的合法继承人,于是“他的财富、权势、尊严又都得到了恢复”,却留下了肝肠寸断的珍妮。

故事发展到了这里,似乎是金钱占了上风,金钱又一次打败了爱情,但故事情节并没有就此打住。与莱斯特·凯恩分手后的珍妮孤独地渡过了中年,天性善良的她未再嫁人,还收养了两个孤儿,一直生活得很平静。而此时的莱斯特·凯恩虽然回归了他富有的家族里,却没有找到身心的幸福感,他在激烈残酷的商战里挣扎,与对手(包括他的亲人们)明争暗斗,甚至连他的亲哥哥都会为了金钱而对他暗下毒手,让他处处感到人情的冷漠。所以他与哥哥积怨很深,七年不曾相见,与妹妹妹夫们简直就是陌路,与妻子也经常有口舌之争而不愉快。婚后的莱斯特·凯恩唯有沉溺于酒宴上虚假的欢娱里,才能忘记眼前的不愉快,但这一切很快就摧毁了莱斯特·凯恩的健康,终于让他病重不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找到了珍妮向她吐露内心的爱意,承认只有珍妮“才是他一生真心爱过的女人,说实话,我们是永远不应当分开的”。最后的这一细节说明,金钱并没有真正拆散这一对有情人,珍妮以她自身独有的气质,将莱斯特·凯恩永远地留在了她的身边。

三 女性的牺牲精神击败了世俗的偏见

不幸的珍妮姑娘出生在贫穷人家,却天生就一副善良的心肠,她对父母及弟弟妹妹都有着无私的爱与奉献,她像一只蜜蜂那样终日辛勤地为全家人劳作,却从不怨天尤人:“从她的孩提时代起,她的一言一行都以仁慈为怀,……从刚学会走路时起,她就是母亲的好帮手,……虽然有时她会想到自己命苦,但从来没有人听她说过一句怨言。”参议员布兰德匆匆离世,给珍妮留下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也给珍妮全家带来了耻辱,信仰宗教的父亲将她赶出家门,让她饱受折磨。但是当全家人一次次地陷入生活窘境的时候,都是珍妮挺身而出,以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代价,换取了全家人的安宁。珍妮与布兰德的苟合是为了救出陷于牢狱中的哥哥,与阔公子莱斯特·凯恩的同居也是为了救助被烧伤的父亲和无法生活下去的全家人。珍妮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之下完成的,因为唯有珍妮个人的牺牲,才能保全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尽管珍妮每一次与男性的苟合都是为了家人的生存,但她却得不到笃信宗教的父亲的理解和原谅。父亲格哈特的心目中,他坚信的宗教原则是,一个女性就应当“有着正当的婚姻行为和婚前的纯洁,这是每一个基督徒安身立命的绝对条件”,“做女儿的要保持不了她的贞操,做父母的要是疏忽大意,纵容她去堕落的话,那就不要侈谈灵魂的最后拯救了”。所以当他得知女儿已失身于参议员布兰德时,他的羞辱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他要与女儿绝交的举动也是在情理之中。而对于父亲,生性宽厚的珍妮却一直抱着歉疚之情,她没有怨恨过父亲的刻薄,反而更加全心全意地救助自己的家庭。为了让父亲觉得心理压力小一点,珍妮谎称她已经结了婚,好让父亲能够接受莱斯特·凯恩的施舍;在父亲晚年的时候,其他的儿女都离开了家,甚至她的哥哥巴斯已视父亲为陌路人的时候,只有珍妮一直惦记着孤苦无依的老父亲,一直照料老父到最后,使得父亲终于在最后的日子里,表示要与珍妮彻底消除隔膜,并由衷地说出了:“过去我亏待过你,委屈过你,可现在,我已经是个老头子了,你原谅我好吗”的心里话,父女两人终于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重归于好,父亲也终于感受到了珍妮由衷的善良,这段时光虽然短暂,却也温馨感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珍妮姑娘》一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美国在资产阶级上升阶段所呈现出的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以及富人与上流社会人士的虚伪,但它更深刻的意义在于描绘出人性本身的光辉。善良的珍妮姑娘在经历了一连串的磨难之后,仍然保持着心灵的纯洁与质朴,仍然保留着对亲人、对爱人的真诚关怀,仍然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爱心,仅此一点,就说明《珍妮姑娘》的作者所关注的正是人性本身,正是人性所体现出的道德力量。作者德莱塞正是要通过珍妮这个贫家女子的命运来说明,只有保持着纯洁善良之心的女性,才会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世俗的一切,让整个世界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王科一:《德莱塞和他的“美国悲剧”》,潮锋出版社,1951年版。

[2] 毛信德:《德莱塞:1871—1945》,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 龙文佩:《德莱塞评论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4] 蒋道超:《德莱塞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 彭彩云:《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专题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女性精神 篇7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2006年6月至2007年3月的住院及门诊患者40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 (C C M D-3)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 (PANSS) 评分均>60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药物滥用及妊娠期妇女。

1.2 一般资料

40例平均年龄 (27.8±6.8) 岁;平均病程 (3.1±1.2) 年;体重4 2.5~7 6.6 k g, 平均 (5 1.0±13.2) kg;晨起空腹血糖4.1~5.2mol/L;月经周期为28~35d, 停经1例 (2.5%) 。

2 方法

2.1 治疗

齐拉西酮起始剂量为20~4 0 m g/d, 最大剂量为160mg/d, 平均 (120±32) mg/d, 分两次口服。根据实际情况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和有入睡困难, 可酌情使用苯海索和苯二氮艹卓类药。

2.2 疗效标准评定

治疗8周采用P A N S S减分率进行评定。痊愈:减分率≥75%;显著进步:减分率≥50%;进步:减分率≥2 5%;无效:减分率<2 5%。阳性、阴性的量表每项分值有1~7分, 分数越高表示病情越重。治疗结束后进行血糖、体重、心电图、肝功能等检查。

3 结果

3.1 4 0例治疗前后P A N S 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

(分, )

由表1可以看出, 本组病例治疗后PANSS评分中总分、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及精神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3.2 疗效

40例中痊愈7例 (17.5%) , 显著进步19例 (47.5%) , 进步8例 (20.0%) , 无效6例 (15.0%) 。3.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晕4例 (10.0%) , 锥体外系反应3例 (7.5%) , 嗜睡2例 (5.0%) , 心电图异常 (Q-T延长) 1例 (2.5%) 。体重:治疗后为41.2~75.5kg, 平均 (50.1±12.3) kg, 与治疗前比较差别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2, P>0.05) 。空腹血糖:治疗后4.2~5.1 m m o l/L, 与治疗前比较, 差别亦不大。月经情况:除1例治疗前已停经外, 余无1例出现月经失调或闭经。实验室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异常结果, 未发现有血糖升高病例。

4 讨论

齐拉西酮是二环类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对5-羟色胺2A (5-HT2A) 受体及多巴胺2受体均有拮抗作用, 是一种新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 国内外已广泛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本研究报告提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明显, 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1]。

传统抗精神病药可致体重、血糖增加, 催乳素升高致月经异常 (经期延长, 甚至闭经) , 这可能与其阻断了结节漏斗通路的多巴胺受体有关[2]。本研究结果提示齐拉西酮对女性患者的体重、血糖及月经均未见明显影响;笔者分析, 这可能与齐拉西酮具有阻断5-H T2A、5-H T2cα1受体、激动5-HT2A受体, 引起多巴胺脱抑性释放, 以及阻断5-H T和去甲肾上腺素 (N E) 回收[3]作用有关。

齐拉西酮对女性体重和月经的影响明显小于传统精神病药, 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从而减少了复发率, 减轻了多次住院的经济负担, 适合女性患者使用。

参考文献

[1]唐步新, 陆志新, 周振和.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5, 11 (4) :303-304.

[2]喻东山, 高振忠.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61-162.

女性精神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CCMD-Ⅲ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病程在2年之内, 2002年-2006年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85例。年龄15岁~50岁, 平均年龄34.79岁;文化程度:大学25例, 高中54例, 初中82例, 小学24例;职业:工人50例, 农民55例, 学生18例, 干部26例, 个体6例, 无业30例;婚姻状况:已婚75例, 未婚55例, 离异55例。

1.2 测查方法

评估工具采用宋维真修订的《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 (MMPI) 。测试按《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查表使用指导书》规定进行, 全部受试完成MMPI前200题, 采用邹义壮编制的计算机自动分析软件得出原始分和量表分 (T分) , 以T=60分为界, 与宋维真等所报告的中国常模相对照[1,2]。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相关分析。

2结果

以研究组各量表T分均数为判别指标与中国版通用式MMPI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T=60分为界) , 研究组诈病分数 (F) 、精神衰弱 (Pt) 、精神分裂症 (Sc) 的3个量表T分高出常模组, 剖析图所示曲线在62.64~68.47之间, 超出常模界值;精神病态 (Pd) 、妄想狂 (Pa) 、轻躁狂 (Ma) 、社会内向 (Si) 临床量表接近界值60分, 剖析曲线在57.54~58.42之间。用研究组的基本量表原始分与中国常模组的基本量表原始分比较 (见表1) , 说谎分数 (L) 、校正分数 (K) 、抑郁 (D) 、男子 (女子) 气 (Mf) 量表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研究组的F、疑病 (Hs) 、癔病 (Hy) 、Pd、Pa、Pt、Sc、Ma、Si量表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01) 。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阐明的精神疾病, 多起病于青壮年, 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多不典型, 起病形式不一, 可呈慢性、亚急性或急性。缓慢起病者占70%以上, 大多数患者 (73%) 很长时期的前驱症状是非特异性的或是阴性症状[3], 临床精神病诊断主要是依据病史、精神状态检查, 一般缺少客观的、确切的物理和实验室指标。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早期的诊断是非常困难的。MMPI在精神疾病领域的广泛使用和不断探讨, 对精神分裂症的测查探讨较多, 已阐明其两点模式为F, 68/86, 84/48, 87/78, 82/28, 89/98, 可认为精神分裂症典型的特征是8+F[4];1982年全国协作组的资料则几乎全部临床量表高于常人[5]。本研究显示两点模式为F, 78;研究组的基本量表原始分与中国常模组的基本量表原始分比较 (见表1) , L、K、D、Mf量表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F、Hs、Hy、Pd、Pa、Pt、Sc、Ma、Si量表分研究组明显高于中国常模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01) , 与以上结果相似。可见, MMPI-200题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确切的诊断参考价值。出现研究组只有F、Pt、Sc的3个量表T分高出常模组界值, 可能与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在2年之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或采用MMPI-200题测查方法有关;其与MMPI-399题、MMPI-566题之参考价值异同有待进一步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MMPI (200题) 特点。方法选择185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病程在2年以下, 采用宋维真修订的《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 (MMPI) 》。测试按《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查表使用指导书》规定进行, 全部受试完成MMPI-200题, 采用邹义壮编制的计算机自动分析软件得出原始分和量表分 (T分) 。以T=60分为界, 与宋维真等所报告的中国常模相对照, 用统计学t检验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以研究组各量表T分均数为判别指标与中国版通用式MMPI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研究组F、Pt、Sc的3个量表T分高出常模组, 所示曲线在62.64~68.47之间, 超出常模界值;Pd、Pa、Ma、Si接近界值, 剖析曲线在57.54~58.42之间。用研究组的基本量表原始分与中国常模组进行比较, L、K、D、Mf量表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研究组的F、Hs、Hy、Pd、Pa、Pt、Sc、Ma、Si量表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01) 。结论MMPI-200题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确切的诊断参考价值。出现研究组只有F、Pt、Sc的3个量表T分高出常模组界值, 可能与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在2年之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或采用MMPI-200题测查方法有关;其与MMPI-399题、MMPI-566题之异同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MMPI,分析

参考文献

[1]宋维真, 等.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查表的结果分析[J].心理学报, 1985, 30 (4) :346

[2]宋维真, 等.心理测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251~265

[3]沈渔邨, 等.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01~402

[4]汪斌.心理障碍的检测诊疗技术[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352~353

女性精神 篇9

一、清醒的孤独:《渴望》

“今晚所有的光只为你照亮

今晚你是一小块殖民地

久久停留, 忧郁从你身体内

渗出, 带着细腻的水滴

月亮像一团光洁芬芳的肉体

酣睡, 发出诱人的气息

两个白昼夹着一个夜晚

在它们之间, 你黑色眼圈

保持着欣喜

怎样的喧嚣堆积成我的身体

无法安慰, 感到有某种物体将形成

梦中的墙壁发黑

使你看见三角形泛滥的影子

全身每个毛孔都张开

不可捉摸的意义

星星在夜空毫无人性地闪耀

而你的眼睛装满

来自远古的悲哀和快意

带着心满意足的创痛

你优美的注视中, 有着恶魔的力量

使这一刻, 成为无法抹掉的记忆”

——《渴望》3

渴望着摆脱这一切, 在创痛之后无法拒绝记忆碎片的侵袭, 仍然期待每次会面之后都有离别的相逢。这份清醒的孤独, 无法安慰。在嘈杂的时代声响中, 翟永明超乎寻常的冷静的创作积累和不疾不徐甚为清醒的生活态度更显独特。物理研究所的工作和出走美国的经历, 更让她清醒的意识到, 写诗是脱离漂泊无定的上佳选择。孤独的心态在其诗歌中牢牢扎根生长。不能逃避, 莫若面对。“世界就隐而不露地躲在这些词的后面诱惑你的灵魂。你开始接受词语的指引, 但它没有把你指引向物的世界, 而是把你引向了相反的方向。你的生命将朝那个方向走去。”4面对世界的时刻, 翟永明无疑是勇敢、独立、清醒又倔强的回应着。柔和的抗争与抽茧剥丝式的分析, 完完全全地重塑了女性这一意象。新时期的女性意识, 初露端倪。打破传统规则, 狂飙式的突进, 叛逆到极点, 追求物化的不羁生活, 这些在有着良好家庭教育和个人修养的翟永明身上, 并未引燃不安定因子。反而令其更加清醒的作出选择。从部级单位辞职, 游历美国, 回国再度写诗, 每一人生阶段的转向更间接体现了翟永明作为女性主义诗人领军人物的伦理精神旨归。

女人根植于女性世界, 在了解这一世界和社会本体上比男人有着更细腻的视角和优势。就《女人》组诗而言, 笔者将其看作是一个女人的生命过程。而《渴望》就像这个女人的青春期。她清醒的感知到了自己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欲求。每个毛孔都张开去吸收你的青春当中必将迎来的那份孤独, 可以惶惑不安, 可以忧郁, 但是却不能抹掉这份记忆。“Freud describes three lines of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for a girl: renunciation of sexualityaltogether, a masculinity complex, or normal femininity where she takes her father as the love object. Translated into literary development these alternatives are: aesthetic frigidity, andthe inability to write, as articulated by Rumens; assuming amasculine identity and writing as a man; or identifying herself as feminine. (“弗洛伊德描述了作为一个女孩的三种性心理发展类型:完全放弃性别, 复杂的阳刚之气, 把自己父亲作为理想的恋爱对象的常态女人本性。将这些转译成可供替代选择的文学化发展概念就是:审美性冷淡, 譬如拥有组织严密思路清晰的腹稿却缺乏将其阐述并书面呈现出来的能力;假定持有一个男性化身份, 并作为一个男人来进行写作;抑或作为女性来确信自我。”) 5处在青春期的女性, 有着最美好的年纪与样貌, 在人生最好的时光里, 也怀抱着对感情既渴望又惧怕的期待。渴望, 以为是最美;惧怕, 唯恐是最伤。也正是因生命这“不可捉摸的意义”, 才会给了女性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开始:“渴望”。语言的背后, 狡猾的人类总是藏起了太多秘密。宗教信仰、世俗常情, 无一不是感官体验为基础的历史。诗人肯坦白讲出的世界, 也是受众自己的世界。二者有着约定俗成的契约关系。诗人充当着先知和引路人的角色, 受众翻检自己的生活原则, 道德观念, 事无巨细, 一一比照。诗情渲染, 语言的符咒作用不可小觑。而诗歌这一形式也是语言本质得以完整体现的重要因素。

词与词之间的隐喻空间是在二者形成一个磁力作用场的觉醒过程中形成的。而诗歌的形式与意趣之间的化学反应也不是孤立无依的, 将词与词之间的召唤形成有实体的可靠的结构, 意境上也暗合了中国古典主义美学的“圆融畅达”。女性诗歌中伦理精神的首点要义, 在于将其最基础的女性话语权特质与社会伦理道德的整体架构连接起来。在这一点上, 翟永明的《女人》组诗身先士卒, 作出了大胆尝试。

二、爱到决绝的希望:《独白》

“我, 一个狂想, 充满深渊的魅力

偶然被你诞生。泥土和天空

二者合一, 你把我叫作女人

并强化了我的身体

我是软得像水的白色羽毛体

你把我捧在手上, 我就容纳这个世界

穿着肉体凡胎, 在阳光下

我是如此眩目, 是你难以置信

我是最温柔最懂事的女人

看穿一切却愿分担一切

渴望一个冬天, 一个巨大的黑夜

以心为界, 我想握住你的手

但在你的面前我的姿态就是一种惨败

当你走时, 我的痛苦

要把我的心从口中呕出

用爱杀死你, 这是谁的禁忌?

太阳为全世界升起!我只为了你

以最仇恨的柔情蜜意贯注你全身

从脚至顶, 我有我的方式

一片呼救声, 灵魂也能伸出手?

大海作为我的血液就能把我

高举到落日脚下, 有谁记得我?

但我所记得的, 绝不仅仅是一生”

——《独白》6

这是“看穿一切却愿分担一切”的女人对爱情的倾诉, 呼救反而显得有几分清冷的觉悟。爱的背面即是离别与伤痛。徐志摩以为“在主的跟前, 爱是唯一的荣光” 7, 而这荣光一夕过于耀眼, 蚀骨般的刺痛, 哀怨的情人眼泪, 这记忆无法不刻骨。“The female affiliation complex is discernible over and over again when women write about one another.” (女性复杂的从属关系很显而易见地始于女人们一遍又一遍去重复地描绘彼此。) 8翟永明“以心为界”, 想将最仇恨与最柔情蜜意的过往都倾注于告别。这是“狂想”如深渊的魅力, 以爱的名义行杀戮之事, 无论告别时刻是否是惨败之姿态, 行走这一程, 所记得的绝非一生的时间供凭衡量。词语是诗歌节奏的知己, 而节奏的强弱急缓是诗歌表意达情的忠实护卫。在此中介体的基础上, 通过比较媒介手段的外倾性与文字表意的内倾性, 形成一个普世意义上的语义程式。以物物之间的时空虚实与“本我”类别的某种相似构成一个喻指系统。

诗歌中所出现意象的象征意义, 虽表现方式不同, 但是因与生存环境的密切关联, 不同的生存者亦很有可能面临相同的处境。回暖诗人在创作诗歌时所预留的“空白”, 将由在诗歌与读者之间的对话来填补, 至此完整的召唤结构成形。

《独白》是一封女人写给自己的情书, 体味了相逢初识的青涩与甜蜜, 热爱中的温柔似水与体谅, 分离时的爱恨交织, 痛定思痛后的觉醒。“诗人的意图是:打破语言与意指之间的固定联结, 使语言恢复其独立的本体的意义, 从而借以形成新的意义作用和精神结构。” 9恩格斯曾试图把男女之间的对立归结为阶级冲突, 而事实上这个论点是不成立的。对于坠入爱河的男女而言, 他们渴望平等的对待彼此。爱情中的男女之间存在着一种性与社会模式的永恒关系, 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似性在特定环境中会展现出相近的重要特征, 但并未形成严格的普遍性。而象征, 与其说是神秘的潜意识的先验性感知, 不如说是一种对世界有意义的物化的模仿。当男人捧女人在手心的时候, 女人可以容纳这个世界;当痛苦来袭, 女人从脚至顶, 以自己的方式完成对自我的救赎。“Making connections between poets does not limit poetry by women to only one reading position;good poems will be read interms of gender and also in terms of their cultural contexts and other identities.” (诗人与诗人之间形成连接时并没有将女性诗歌限制在一个仅供阅读的位置;好的诗歌将不只是依据性别方面被读取, 也包括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其他身份等方面。) 10鲜明而独立的《女人》组诗, 使翟永明成为了当代诗坛最夺人眼球的独特个体。性别不再是一种限制, 透过好的诗歌创作可以读取的蕴涵大于诗歌这一本体。翟永明的女性意识剥离了先锋女性的激烈与锋芒, 代之以女性的温润本色, 内在却更见不卑不亢, 为新时代女性伦理精神的蕴涵增添几许亮色:在提倡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复归的同时, 不能遮蔽女性主义存在的特殊性, 新时代女性的伦理精神诉求不容忽视。

三、源自伤口的倔强:《生命》

“你要尽量保持平静

一阵呕吐似的情节

把它的弧形光悬在空中

而我一无所求

身体波澜般起伏

仿佛抵抗整个世界的侵入

把它交给你

这样富有危机的生命、不肯放松的生命

对每天的屠杀视而不见

可怕地从哪一颗星球移来?

液体在陆地放纵, 不肯消失

什么样的气流吸进了天空?

这样膨胀的礼物, 这么小的宇宙

驻扎着阴沉的力量

一切正在消失, 一切透明

但我最秘密的血液被公开

是谁威胁我?

黑夜更有力地总结人们

在我身体内隐藏着的永恒之物?

热烘烘的夜飞翔着泪珠

毫无人性的器皿使空气变冷

死亡盖着我

死亡也经不起贯穿一切的疼痛

但不要打搅那张毫无生气的脸

又害怕, 又着迷, 而房间正在变黑

白昼曾是我身上的一部分, 现在被取走

橙红灯在我头顶向我凝视

它正凝视这世上最恐怖的内容”

——《生命》11

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倡“寓教于乐” 12, 既劝谏读者, 又能使他喜爱, 要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齐头并进。他还强调作家必须有生活体验, 写诗要写力所胜任的题目。如果是自己陌生的题材, 没有过类似的体验, 只靠天才, 是创作不出足以打动人心的作品的。《生命》这首诗所涉及的题材范畴不同之前, 她将笔触投向了女性极脆弱和“黑夜”的领域。将情感体验的毫不避忌、竭力保持平静的心弦绷张、惧怕中又令人着迷的理性意识熔于一炉, 诗人是“黑夜”最恐怖行为的对抗者, 透过伤口洞穿居心叵测的世界。“富有危机”的生命体, “不肯妥协”的生命体, “膨胀”的力量难以抵抗“阴沉”世界的邪恶入侵。“白昼”被破坏, 象征着独立的女性意识在和外部环境的角力中遭受屠戮, 让“诗意的栖居”13转生“他人即地狱” 14的质感。“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魅力, 必须能按作者愿望左右读者的心灵。”15就此而言, 翟永明的诗歌除却女性主义的光环, 依然魅力不减, 是有着她强大而独立的内心为养料, 冷峻而清醒的思考作支撑。

显然, 这不同于传统的女性伦理精神。翟永明独立, 清醒, 理智但又不乏柔情细腻, 体现在她的诗作中有承继传统的部分, 也多有独创性, 但保持了自相一致。

四、看透尘世的从容:《母亲》

“无力到达的地方太多了, 脚在疼痛, 母亲, 你没有

教会我在贪婪的朝霞中染上古老的哀愁。我的心只像你

你是我的母亲, 我甚至是你的血液在黎明流出的

血泊中使你惊讶地看到你自己, 你使我醒来

听到这世界的声音, 你让我生下来, 你让我与不幸构成

这世界的可怕的双胞胎。多年来, 我已记不得今夜的哭声那使你受孕的光芒, 来得多么遥远, 多么可疑, 站在生与死之间, 你的眼睛拥有黑暗而进入脚底的阴影何等沉重

在你怀抱之中, 我曾露出谜底似的笑容, 有谁知道

你让我以童贞方式领悟一切, 但我却无动于衷

我把这世界当作处女, 难道我对着你发出的

爽朗的笑声没有燃烧起足够的夏季吗?没有?

我被遗弃在世上, 只身一人, 太阳的光线悲哀地

笼罩着我, 当你俯身世界时是否知道你遗落了什么?

岁月把我放在磨子里, 让我亲眼看见自己被碾碎

呵, 母亲, 当我终于变得沉默, 你是否为之欣喜

没有人知道我是怎样不着边际地爱你, 这秘密

来自你的一部分, 我的眼睛像两个伤口痛苦地望着你活着为了活着, 我自取灭亡, 以对抗亘古已久的爱

一块石头被抛弃, 直到像骨髓一样风干, 这世界

有了孤儿, 使一切祝福暴露无遗, 然而谁最清楚

凡在母亲手上站过的人, 终会因诞生而死去”

——《母亲》16

“任何忧伤, 都抵不过世界的美丽。”女性伦理学、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波伏娃曾经写下这样柔软的诗句。这不同于她《第二性》中由女性处境、生存之辩到走向解放, 以引导并成为一个独立的女人为己任的大女人之姿态。“母亲”这一意象象征着成熟、冷峻、智慧, 走在语言这条能够通达理解之境的道路上, 翟永明将女人成熟以后的坚毅和从容表述地质朴得体。“抽象的权利不足以限定女人的现实具体处境;这种处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经济作用;而且, 抽象的自由和具体的权力往往呈反比例变化。”17人生这条路纵然荒凉只要你慢慢去走, 欣赏每处存在的个体意义, “恶之花”的盛放姿态一样靓绝。

“岁月把我放在磨子里/让我亲眼看见自己被碾碎”, 面对时光, 人显得无比渺小。“母亲”让“我”的降生与不幸共同构成世界的悲剧的一幕。这是“超我”与“本我”的对抗。“真正的社会主义伦理原则所关心的是, 既要主持正义, 又不能压制自由;既要让个人承担义务, 又不能取消个性。而根据这一原则将会发现, 妇女状况提出的问题使它面临十分难堪的境地。完全将妊娠等同于一项任务, 一件工作, 或服兵役之类的服务, 这是不可能的。要求女人生育给女人生活所带来的干扰, 比调整公民职业所带来的干扰更严重——还不曾有哪个国家敢建立义务性交制度。性行为和母性义务所涉及到的不仅是女人的时间和体力, 而且还有她的基本价值。由于不可能把性本能置于典章制度的规范之下, 理性的唯物主义徒劳地想对性的这个戏剧化方面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的确, 如弗洛伊德所说的, 在性本能当中未必不含有满足性本能的否定因素。可以肯定, 性本能不允许自身同社会融为一体, 因为在性冲动当中存在着瞬间对时间的反抗, 存在着个性对共性的反抗。”18面对“母亲”让我用“儿童的眼光”去认识世界的举动, “我”无动于衷, 在现实的砥砺中将纯粹的爱意和思想同质异构成了“两个伤口”。伤口是生命个体与生存之间拉力所造成的裂隙, 在经历撕裂的痛苦之后获得凛冽的成长。面对自我的性别真实, 诗行中像是行走着一个罹患被害妄想症与孤独症的敏感小男孩, 而这与诗人自身形成了一种冲突感。而这孩子的社会属性是自发成了“孤儿”, 在痛苦中为活着自取灭亡, 对抗着亘古已久却因之死去的爱。“黑夜意识”带来的沉重思考, 让诗人意识到“白昼”像站在母亲手上的孩子一样, 需要面对不幸, 需要走近沉重的黑影, 不可能简单粗暴地割裂开来。

“黑夜”与“白昼”共存共生, 传统的伦理精神与新时代的女性伦理精神也是如此。要想获得新的发展, 必须立足于有扬弃的承继传统, 时刻保持对自身清醒的认知, 独立的去思考, 才能有创造性的突破。翟永明的《女人》组诗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很关键的一点便是, 她的诗歌创作从来不是单纯的对题材、意象、创作手法的拈来就用, 而是结合了她个人的独特生活经验, 对女性主义这一母题的理性与情感兼具的思考, 并能够将其一以贯之。

女性精神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2~2007年四川惠诚精神医学司法鉴定所49例要求性自我防卫能力评定的性侵害案例为调查对象, 被性侵害者均为女性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诊断标准。

1.2 研究方法

所有案例均由3位鉴定医师共同完成 (至少2名副主任医师) , 以性侵害时被鉴定人的年龄、婚否、接受教育程度、所患疾病种类、性自我防卫能力等级、犯罪嫌疑人与被鉴定人的关系等因素编制调查表, 将其结果输入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

[例 (%) ]

注:χ2=7.171, P=0.028<0.05

[例 (%) ]

注:χ2=2.348, P=0.125>0.05, 无统计学意义

[例 (%) ]

注:χ2=24.335, P<0.001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被鉴定人均为女性, 年龄11~40岁, 其中<18岁25例 (51.02%) , 18~20岁11例 (22.45%) ;农民45例 (91.84%) ;婚姻状况:已婚15例 (30.61%) , 未婚34例 (69.39%) ;文化程度:文盲42例 (85.71%) , 小学5例 (10.20%) , 初中2例 (4.08%) , 其中3例为在校学生 (6.12%) ;家庭情况:父母为近亲结婚3例 (6.12%) , 家人智力低下3例 (6.12%) , 有精神病家族史1例 (2.04%) ;患病情况:幼时脑膜炎病史4例 (8.16%) , 出生时缺氧3例 (6.12%) , 聋哑、小儿麻痹、中毒、用药不当各1例 (各2.04%) ;伴脑电图异常5例 (10.20%) 。多次被性侵害的18例 (36.74%) 。

2.2 犯罪学资料

犯罪嫌疑人与被鉴定人同村的32例 (65.31%) , 其中2例 (4.08%) 为被鉴定人的亲属;采取食物、钱财引诱手段11例 (22.45%) ;强奸未遂1例 (2.04%) , 猥亵1例 (2.04%) ;被拐卖2例 (4.08%) , 收取财物3例 (6.12%) , 案发后要求赔偿3例 (6.12%) ;均未主动报案。

2.3 司法精神鉴定结果

诊断为轻度MR13例 (26.53%) , 中度MR18例 (36.74%) , 中-重度MR4例 (8.16%) , 重度MR13例 (26.53%) , 极重度MR1例 (2.04%) 。无性自我防卫能力36例 (73.47%) , 性自我防卫能力削弱13例 (26.53%) 。

2.4 是否成年与MR分级、性自我防卫能力关系

未成年组轻度和中度MR (80%) , 中度MR为多;成年组中度以上MR为多。未成年组性自我防卫能力削弱所占比例 (36%) 高于成年组。 (表1, 2)

2.5 MR分级与性自我防卫能力关系

中度以上MR患者全部为无性自我防卫能力, 中度MR患者, 以无性自我防卫能力为多, 轻度MR患者以性自我防卫能力削弱为多。 (表3)

3 讨论

49例司法精神鉴定中, 被鉴定人年龄在11~40岁, 其中11~20岁的女性MR患者36例, 占73.47%, 其中未成年占25例, 占50.02%, 与丁万涛等的报道基本一致[3], 表明青少年女性MR患者特别是未成年患者容易成为性侵犯对象, 可能是这个年龄段女性正值青春期萌动期, 多数闲散在家而家长监护不当, 又缺乏基本的两性知识且自我保护能力因疾病不同程度削弱的缘故。

司法精神鉴定中, 鉴定医师主要靠被鉴定人智力水平和对性行为的辨别、控制能力来判定其性自卫能力[4]。被鉴定人的性自我防卫能力与MR的严重程度相关。有文献报道MR患者性防卫能力鉴定中以轻度、中度为多, 轻度MR者以无性防卫能力的比例最高[5]。本调查中, 轻度和重度MR患者均占26.53%, MR中度患者所占比例相对高, 为36.74%。中度以上MR患者全部为无性自我防卫能力。中度MR患者, 以无性自我防卫能力为多 (83.33%) ;轻度MR患者以性自我防卫能力削弱为多 (76.92%) 。未成年组以轻度和中度MR为主, 占80%, 较成年组病情轻, 且性自我防卫能力削弱者所占比例达36%, 此类未成年MR患者若经过良好的两性教育, 极有可能避免遭遇性侵害。

被鉴定人与犯罪嫌疑人认识或熟悉占65.31%, 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6], 表明嫌疑人对被鉴定人比较了解, 知道有机可乘, 本调查多次被性侵害者占36.74%, 这就要求家属或监护人加强对女性MR患者的监护, 着手预防性侵害案件发生, 避免给女性MR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再次伤害。未成年人所占比例较大, 曾有人提出建立以“家庭为中心, 学校配合, 社区协助”等多方参与的预防机制, 其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亲情关系, 决定了其对未成年女性被害预防教育的中心地位和义不容辞的职责[7]。本次调查中, 有的犯罪嫌疑人为被鉴定人堂兄、甚至父亲, 诸如此类亲属性侵犯女性MR患者案件屡有发生, 且近年有增加趋势, 因此单纯以家庭为中心的预防机制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社区或社会机构乃至国家机构的介入应及早, 以便更好地保护女性MR患者的人身权利以及性权利。与此同时受侵害后的援助工作进一步开展也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郑瞻培, 胡珍玉, 马宁祥.性自我防卫能力评定在司法精神鉴定中的限制[J].上海精神医学, 2005, 17 (6) :375.

[2]张宝华, 张文兵, 张伟.158例性防卫能力司法鉴定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7, 22 (1) :53~54.

[3]丁万涛, 郭辉.精神发育迟滞397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资料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 2005, l7 (4) :203~205.

[4]李方敏.司法鉴定171例精神发育迟滞的资料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 2005, 18 (3) :176.

[5]王俊杰, 曹莉萍, 郭扬波, 等.广州地区女性精神障碍者被性侵害案鉴定特点分析[J].广州医药, 2008, 39 (1) :17~20.

[6]甄莉丽, 易峰, 刘晓伟.92例妇女性侵害司法鉴定调查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5, 5 (3) :218~219.

女性精神 篇11

关键词 知识女性 价值阅读 母性阅读 经典阅读 专业阅读 专业主义精神

分类号 G252.0

Intellectual Women’s Role of Reading and Professional Spirit

Wang Shan, Wang Mei

Abstract Reading is the basic way to inherit civilization, update knowledge and improve national quality. In intellectual women character of reading and reading role positioning, worth reading reflects intellectual women’s reading recogni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Maternal reading reflects intellectual women'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amily support; Classic reading reflects that intellectual women reading must choose good books and read good books; While professional reading reflects intellectual women develop professional spirit to build the wisdom life of them.

Keywords Intellectual women. Worth reading. Maternal reading. Classic reading. Professional reading. Professional spirit.

阅读是传承文明、更新知识、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国民阅读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尤其是“女性阅读直接关涉民族未来”[1]。早“在唐宋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女性阅读现象”。在中国,女性阅读已经成了一个“美好倾向”[2]。那么,知识女性如何看待阅读,选择阅读,在生活与工作中怎样发挥阅读的力量与作用来改进人生,是属于知识女性的阅读角色定位问题。笔者在这里所指的知识女性,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从狭义上来讲这个概念应该是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的综合;从广义上来讲,笔者认为只要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读懂相应的文本、有自己的精神追求的现代女性,都可以说是知识女性。

阅读及其角色定位,对知识女性来说很重要。因为知识女性通过阅读与学习,掌握了知识、获得了智慧、提高了技能、丰富了心灵,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达到专业水准,成为具有专业主义特征的新型女性。而这需要刻苦努力与执着奋斗,需要发扬专业主义精神。只有这样知识女性才有可能走向成才,才能对自身和社会产生促进作用。知识女性如何适应自身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实现从“生活型女性”“工作型女性”“娱乐型女性”“学习型女性”兼具乃至向“研究型女性”和“专业型女性”的转变与提升?

本文立足于知识女性要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从其所应具有的阅读品格和阅读角色定位方面分析,从价值阅读、母亲阅读、经典阅读和专业阅读介入,探讨知识女性的阅读与专业主义精神的关系,进而使阅读成为激发知识女性为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的手段与机制。

1 价值阅读——知识女性的阅读认识及其重要性

阅读对自我、对他人和对社会是有重要价值的,知识女性首先要确定自己的阅读价值观。从古至今,读书对人的滋养作用是难以替代的。读书能锻造出符合社会规范和需要的人:明是非知廉耻。读书能使人达到修身养性的至高境界,读书能使人克服自私自利、替他人着想的自觉程度提高。孔子对此也早有省察,并留有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于女性阅读的美,人们早有描述和议论,如:“在美术中,除了风景,最美的就是我们人类中的女性之美。关于女性的美,有三种表现形式,一个是哺乳着的少妇,一个是恋爱中的少女,还有读书的女性。西方美术史上有若干幅著名的世界名画,都是各阶层的女性在读书,你会发现当女人和书在一起的时候,就是美上加美。”[3]的确,阅读的女性是美上加美的。居里夫人曾说:“17岁时你不漂亮,可以怪罪于母亲没有遗传好的容貌;但是30岁了依然不漂亮,就只能怪自己,因为在那么漫长的日子里,你没有往生命里注入新的东西。”女性往自己的生命里注入的新的东西——知识和修养,其实就是阅读。

因此对女性来说,有这样一句话可以形象的概括:她在阅读,无需扮美。女性真正的美不单单在容貌,更在于她的知识、修养与自信。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池莉也说:“阅读就是生活本身。女性要想让自己持久美丽,持久魅力,持久聪明,就得阅读。”[4]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女性的精神世界离不开阅读,阅读就是女性生活本身,对女性内在的美与持续的人生美的维护来说,不断地阅读适合自己的书籍是保持女性人生畅通与美好的必然途径。

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读书可以改变人生。“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5]女性阅读除了关涉到一个民族的素质与未来外,还能够在提高女性的生存能力、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nlc202309040929

应该说知识女性在所受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和知识水平方面,使她们具有相应的阅读能力。她们对阅读的价值理解到位,对阅读的重要性充分重视,从“要我阅读”到“我要阅读”,对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都有所提高,而且更加明确了“我要阅读”的内涵、作用、价值、意义。知识女性对阅读的诸多现象与重要性的认识与把握,关乎她们自身的阅读与重要性的认识与把握。反过来说,价值阅读成为知识女性的价值品味与价值追求,成为知识女性的首要阅读角色定位。

2 母性阅读——知识女性的社会担当与家庭支撑

母亲、母性与儿童、家庭,这应该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性和责任感的重要话题。福禄贝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控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6]有研究者从女性阅读角色重要性的角度指出:“正因为家庭的和谐与否和母亲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不能不关注女性阅读。如果每个家庭的女性都能进入最佳的阅读状态,必定能在全社会掀起读书的热潮,继而推动全民阅读。这样一来一个飘满书香的社会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构想中,一个学习型社会阅读环境的形成也就指日可待[7]。而中国图书馆学会原秘书长汤更生把“母亲阅读”看作是走向“阅读社会”的第一步。她强调说,如果我们积极关注母亲阅读,关注母亲影响下的孩子和未来的母亲,那么“三代人”之后,“阅读社会”就有希望了[8]。

女性阅读不仅是在提升自身的素养,不仅对自身的生存有必要性,还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起到阅读指导、阅读传递和阅读中介、阅读纠正的作用,尤其是对下一代的阅读修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进而对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的发展来说所蕴含的潜在的能量与影响不可忽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儿童的第一课堂,儿童的人生起步是从家庭开始,母亲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和孩子接触的时间一般比男性多,母性阅读是家庭阅读和亲子阅读的基础,母性阅读在某种程度和一定的意义上决定了儿童阅读乃至未来社会成员的质量与水平。

“可以试想一个家庭,有一个热爱阅读的妻子,一个热爱阅读的母亲,家庭的文化氛围会是什么样子,应该是一个阅读氛围浓厚,亲子阅读和谐的家庭。女性阅读在整个阅读活动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阅读从娃娃抓起’,首先要让家长自己学会阅读,成为终身的读者,继而成为家庭阅读中孩子信赖的、有经验的阅读示范和指导者。最终实现全民阅读的目标,建立全民阅读社会。”[9]因此说,母性阅读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

而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中,知识女性都是重要成员。她们是家庭和社会的半边天,是儿童——未来社会成员的辅导者与导航者。从知识女性的社会担当与家庭支撑上讲,尤其是后者知识女性一个非常重要的阅读角色就是母性阅读,它的主要含义就是在完善自身阅读的前提下指导儿童阅读。有了小家庭的安宁与和谐,才有社会大家庭的安宁与和谐。

阅读不仅是知识女性生活与工作的调味品,还能给工作和家务都繁重的知识女性带来心灵上的平静和快乐,滋养心灵的同时,在精神上有所寄托,专业上有所立足,事业上有所发展,而且更是知识女性对社会、家庭同时肩负的一种担当与支撑,这其实是知识女性的阅读责任与阅读角色,尤其是母性阅读的角色定位,是从阅读上体现对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与对家庭、儿童的重视与引导。

3 经典阅读——知识女性的阅读在于善读书与读善书

对知识女性来说,价值阅读和母性阅读固然重要,但选择适合而有效的阅读内容、方式方法的经典阅读则更为重要。如果说知识女性的价值阅读和母性阅读是价值观,是各种观点与看法,那么知识女性的经典阅读则是方法论,是对阅读的趋向与选择。

知识女性认识到价值阅读的重要性,并在母性阅读中选择正确的、有意义的阅读内容,最终都是要通过有必要选择经典阅读来实现。除此之外,知识女性在自身的专业需要与专业进展的阅读中,对此类繁多的“书”也需要选择,也需要选择其中的经典好书来阅读。

知识女性与经典好书有缘,与经典好书相伴,与经典好书同行,因经典好书而立业成才。知识女性要选择自己最为需要的经典好书,例如与自己的兴趣、与母亲的需要和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经典好书,进行必要而充实的阅读、写作、辅导与传播。因为知识女性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内在素质总的来说就在于——知书、懂书、爱书、读书、谈书、写书等等。知识女性在经典阅读方面的认知与实践,对经典好书的选择,应该比一般女性更懂得、自觉而深入。所以知识女性的又一个阅读角色定位,概括地说就是方法论意义上的经典阅读。

虽然经典好书阅读对个体的心灵成长至关重要,尤其对于知识女性更是如此,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最大问题,不是说你读得越多越好,而是你要真正能够和真正地书、伟大的书对话。所以我们组织了上百位专家来研究中国人应该读什么书。因为开卷有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择卷有益的时代已经来临,真正地读最好的书才是信息爆炸时代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选择”[10]。对知识女性来说,书不可不读,而且,书不可不选。所以知识女性要善读书、读善书,因为书太多,好书也太多,尤其是知识女性,家庭与事业兼备,时间与精力更是有限。因此对知识女性来说,无论在其价值阅读和母性阅读方面,还是在其自身专业需要与专业进展的阅读中都需要选择其中的经典好书,通过经典阅读来实现自身价值。

4 专业阅读——发扬专业主义精神打造知识女性智慧人生

享有“全球管理大师”“日本战略之父”之誉的大前研一在其专著中曾指出:“你是一流的商务人士,还是平凡的上班族?差别就在这里!专业——21世纪你唯一的生存之道!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专业。你够专业吗?真正的专家必须具备四种能力: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11]对知识女性的阅读来说,作者所谈及的人才的专业认识和专业能力,无不是通过知识女性所有的积极经典阅读所获得——包括知识女性的专业阅读和围绕专业并为专业所需而展开的非专业经典阅读。因此由知识女性的经典阅读出发,进一步奠定了知识女性的专业基础,确定了知识女性的成才之路。因为,知识女性的立身、强身之本在于其专业进展。

nlc202309040929

笔者在这里所指的专业阅读是针对知识女性而言的。而就知识女性的专业阅读来说,并不仅仅定位于知识女性的职业所需和职业发展——即知识女性的专业,而是指知识女性围绕自身职业,包括职业在内的所有阅读所需的总和,主体的阅读是专业所需和专业必备,其他的拓展阅读可能是兴趣与爱好,可能是学习与借鉴,也可能是专业之外的阅读,等等,都是可以包含在知识女性的专业阅读里。既然通过经典阅读,知识女性的立身、强身之本在于其专业进展,而知识女性的专业阅读并不是一潭死水,因此,知识女性要发扬一种专业主义精神。

专业主义精神,意味着超越世俗和功利的价值和信念。专业,对一个知识女性而言,绝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而是一项神圣事业。它要求任何一个从业者有一种为之献身的勇气和决心,表现出对自身工作的极其热爱和投入,把自身工作视为天职;知识女性的专业主义精神是一种专注、敬业的精神——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是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知识女性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持续性创新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超越一般的行业水准,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差异化优势;知识女性的专业主义精神更意味着团队整体能力的有效搭配和整合,一个团队并非每一个个人的简单叠加。人与人之间需要分享、相互依存,单个人无法包揽一切,只有协作才能实现组织的正常运转。

“一个组织要想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需要一大批职业化的员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据统计,中国已经有了1800多种职业且逐年增加,社会化大分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多地需要专而精的人才,需要对专业钻得深钻得透,而非蜻蜓点水式的‘万金油’。受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与职业化教育滞后的影响,一方面高学历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又特别缺乏技术工人之类的专才。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树立岗位的专业品牌,每一个部门都能树立部门的专业品牌,就能缔造一个组织的专业形象。”[12]行政职务的空间是有限的,行政职务可能会被长期封在一个“涨停板”上;专业化的空间却是广阔的,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专业化素质能帮人永远找到新的饭碗。对知识女性来说,如果要达到专业化和专业主义精神,并形成自己的专业品牌,知识女性需要并强化自己的专业阅读——系统而专业的、深入而持久的品牌专业阅读。

5 结语

在知识女性的阅读角色定位中,价值阅读体现的是知识女性的阅读认识及其重要性;母性阅读体现的知识女性的社会担当与家庭支撑;经典阅读体现的是知识女性的善读书与读善书;而专业阅读则体现的是知识女性发扬专业主义精神打造知识女性的智慧人生。知识女性毕竟要通过专业素质与能力和专业精神来体现人生智慧与人生价值,而这需要知识女性积极的专业阅读才能实现。笔者认为专业阅读是知识女性最为重要的阅读角色定位,因为它最终体现和加强的是知识女性的智慧人生,专业价值及其发挥到位才是知识女性智慧人生的牢靠根基,而深入而持久的专业阅读则是知识女性发扬专业主义精神走向智慧人生的必经之路。因此知识女性要格外重视自身的专业阅读角色定位。

“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作家林清玄曾这样评价女性的化妆[13]。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自爱而自尊的女人即使不化妆也美丽,永远与生命相伴的容颜和气质需要内心的滋养,一本好书中的智慧能够给予女人清幽淡雅的书香。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需多,也许只要几本好书就能改变很多。总之,知识女性阅读的专业主义和专业主义精神,能使知识女性进一步完善自身,对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意义更大。知识女性的时代特征应该是重视阅读,明确自身的阅读角色定位,选择经典进行阅读,最终突出专业阅读,因此要始终坚持“终身阅读与学习”的理念不动摇。知识女性的人生是丰富的,是深刻的,是智慧的,因为,知识女性终生有精彩的阅读相伴。

参考文献:

[ 1 ] 谢迪南.女性阅读渐成一种社会现象[N].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刊,2009-03-10(3).

[ 2 ] 西马.女性阅读:中国的一个美好倾向[EB/OL].[2010-01-15].http://www.Gmw.cn/01ds/2007-03/07/content_

565712.Htm.

[ 3 ] 梁晓声.阅读的好处[N].图书馆报,2013-08-09(B07).

[ 4 ] 风中耳火,天然去雕饰:访著名女作家池莉[EB/OL].[2011-07-15].http://www.rongshuxia.com/book/58742

02.html.

[ 5 ] 赵丽宏:一个不崇尚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N].人民政协报,2010-03-11(5).

[ 6 ] 福禄贝尔.教育首先从母亲开始[EB/OL].[2010-03-24].http://www.fumu.com/2007/0823/39321.htm1.

[ 7 ] 曹漫枝.女性阅读与图书馆应对.图书馆建设,2010(10):69-72.

[ 8 ] 汤更生.女性阅读:市场崛起关怀失位[EB/OL].[2010-01-15].http://www.ehnban.cc/gj/tpxw/200804/t200804

01-34843.htm1.

[ 9 ] 邹桂香.图书馆服务中的女性阅读研究.图书与情报,2010(2):14-17.

[10] 朱永新.阅读推广要让人感受到阅读的力量[N].图书馆报,2013-08-09(B03).

[11] 大前研一.专业主义[M].裴立杰,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34.

[12] 陈鸿桥.专业主义精神时代[J].前沿论丛,2013(5):23-26.

[13] 郦红.读林清玄的《心的菩提》有感.三味书社[EB/OL].[2010-01-15].http://www.luxiao.com/swss/mlsb/dsgs/200908/22289.html.

王 杉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山东淄博,255049。

王 梅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山东淄博,255049。

(收稿日期:2014-08-25 编校:刘 明)

女性精神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均为绥化市精神病防治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住院女性患者, 共39例, 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年龄19~46岁, 病程2~5年。以首次发作为主,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60分, 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疾病, 内分泌紊乱, 以及慢性躯体疾病、癫痫药物及酒精滥用史等。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对原来在门诊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入院后予以1周清洗期, 再治疗8周。口服阿立哌唑, 起始剂量5mg/d, 2周内加至20mg/d, 最高剂量25mg/d;疗程均为8周。治疗期间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 如临床出现严重副反应酌情使用抗胆碱药物, 以及明显睡眠障碍予以苯二氮类药物。

1.2.2 疗效评定及评定工具

PANSS减分率>75%为基本痊愈, 50%~75%为显效, 25%~49%为有效, <25%为无效。入组前及治疗后第4周、第8周各检查1次血常规、血糖、肝功能、心电图、体质量, 以及每月1次月经情况调查。

1.2.3 统计学方法

资料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治疗8周后阿立哌唑治疗痊愈19例 (48.7%) , 显著进步11例 (28.2%) , 好转5例 (12.8%) , 无效4例 (10.3%) ;显效率76.9%, 有效率89.7%。

2.2 量表PANSS评分分析, 见表1。

治疗2周后PANSS总分有下降, 表明药物在起效。治疗8周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有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 表明该药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

2.3 不良反应 (TESS) 分析

结果显示, 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有锥体外系症状 (4例) 发生率为10.3%、心动过速 (3例) 发生率为7.7%, 头昏和头晕 (3例) 发生率为7.7%, 失眠 (2例) 发生率为5.1%, 口干、便秘 (2例) 发生率为5.1%, 胃肠道反应 (1例) 发生率为2.6%。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 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体质量增加及月经改变、闭经的发生。

2.4 实验室指标分析

治疗后3例患者心电图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血常规、血糖、肝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阿立哌唑是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通过对D2和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作用及对5-HT2A受体的拮抗作用来产生抗精神分裂症作用。况且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及内分泌不良反应 (如催乳素增高、闭经) 比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或以前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都小, 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等特点, 尤其适合年轻女性患者的治疗[2]。

摘要:目的观察阿立哌唑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9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阿立哌唑治疗8周的临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应用量表 (PANSS) 评定疗效, 不良反应量表 (TESS) , 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定患者的体质量, 以及每月1次的月经调查情况评定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4周后PANSS总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②治疗8周后显效率76.9%, 有效率89.7%;③治疗后体质量测定无明显增加;④月经周期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未出现闭经。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不良反应小, 依从性好, 尤其适合年轻女性患者的治疗。

关键词: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疗效

参考文献

[1]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6:172-175.

上一篇:生态博物馆下一篇:土地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