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

2024-10-12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共7篇)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 篇1

人工流产, 是目前用于补救避孕失败意外怀孕的主要措施[1,2,3]。人工流产手术操作简单, 技术成熟, 大多数怀孕者均能耐受[4,5,6], 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受术者由于扩张宫颈及吸引宫壁而出现疼痛、出血、昏厥等不良反应[7,8,9]。为了减轻患者疼痛、出血等手术并发症, 本院采用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研究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自愿要求人工流产且术前检查无禁忌证的300例女性为研究对象, 入组受术者年龄18~40岁, B超证实为宫内单个妊娠囊, 且妊娠时间<70 d, 按自愿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50例。排除以下受术者: (1) 早孕合并内科疾病; (2) 早孕合并子宫肌瘤或合并子宫肌腺症; (3) 双胎及多胎妊娠; (4) 半年内重复流产; (5) 瘢痕子宫一年内; (6) 畸形子宫; (7) 哺乳期子宫; (8) 宫颈发育不良; (9) 子宫极度倾屈[10,11]。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为 (26.1±2.1) 岁, 平均妊娠时间为 (41.2±5.3) d, 平均孕次 (1.1±0.3) 次, 平均产次 (0.7±0.4) 次;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 (25.6±2.8) 岁, 平均妊娠时间为 (42.9±4.8) d, 平均孕次 (1.3±0.4) 次, 平均产次 (0.6±0.7) 次。两组患者年龄、平均妊娠时间、平均孕次、平均产次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手动负压吸引器和一次性塑料流产吸管行人工流产手术, 上述器械均由英国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生产。具体手术方法:手动拉开吸引器针栓产生负压, 连接手动负压吸引器和流产吸引管, 将流产吸引管直接置于宫腔内, 通过负压作用将宫腔中的胚囊等组织吸净。取出吸引管, 吸引器, 手术完成。对照组患者采用电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 采用常规手术的方法, 使用探针探查宫腔, 将宫颈扩张, 从而将金属吸引管置入宫腔通过电动负压作用行人工流产手术。

1.3观察指标本研究选取流产效果、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疼痛、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其中, 流产效果分为完全流产:手术后经B超复查, 受术者胎囊消失, 未经干预, 受术者术后10 d内阴道出血现象消失;不完全流产:手术后经B超复查, 受术者宫腔内见少量胎囊, 受术者术后阴道出血时间超过15 d, 受术者须行清宫术治疗;流产失败:术中未能将胎囊成功吸出, 出现漏吸现象, 受术者B超检查后仍发现宫腔内存在孕囊, 需要再次行人工流产手术。疼痛分为4级:0级为无疼痛;Ⅰ级为轻度疼痛, 受术者可耐受;Ⅱ级为疼痛明显, 导致受术者出汗, 呼吸急促;Ⅲ级为疼痛剧烈, 受术者难以忍受, 并半因疼痛而致烦躁, 喊叫。人工流产综合征, 指受术者术中或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脸色苍白、冒冷汗、头晕、血压心率下降等症状。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受术者流产效果比较试验组受术者完全流产149例, 完全流产率为99.3%, 对照组受术者完全流产148例, 完全流产率为98.7%, 两组受术者完全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472, P>0.05) , 见表1。

2.2两组受术者疼痛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受术者Ⅱ级和Ⅲ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7%和0, 显著低于对照组受术者 (P<0.05) , 见表2。

2.3两组受术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受术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受术者 (P<0.05) , 试验组受术者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3。

3讨论

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 近年来女性人工流产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2,13]。减轻人工流产受术妇女的手术痛苦, 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对受术者造成的伤害, 是关爱人工流产女性身心健康的关键举措[14,15]。因此, 探讨对受术者产生的痛苦更小, 伤害更轻的手术方式, 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比较了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和电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 结果表明, 两组受术者的完全人工流产率分别为99.3%、98.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能够获得较高的人工流产成功率, 流产效果好, 与传统电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相当。

在疼痛发生情况方面, 试验组受术者0级、Ⅰ级疼痛 (即无疼痛、轻度疼痛) 发生率分别为49.3%、42.0%,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受术者 (P<0.05) ;而Ⅱ级、Ⅲ级疼痛 (较为严重的疼痛) 发生率分别为8.7%、0,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受术者 (P<0.05) , 提示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较传统电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 能够显著改善受术者的疼痛状况。分析其中原因可能在于, 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中负压吸引器的负压约为80 mm Hg, 显著低于传统电动负压吸引器的400~500 mm Hg, 使得受术者宫腔内负压更低, 负压越低, 对受术者组织的刺激和损伤作用越小。此外, 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无需进行扩张宫颈, 从而消除了由于扩张宫颈对受术者造成的疼痛和损伤[16,17]。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受术者平均手术时间 (3.7±1.1) min, 显著短于对照组受术者 (P<0.05) 。表明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操作时间比传统电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操作时间更短, 可能原因在于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对受术者无须扩张宫颈, 对于宫颈扩张程度没有要求, 从而减少了术中医生扩张宫颈的时间, 缩短了手术时间。此外, 由于受术者手术过程中痛苦较轻, 使得手术过程中受术者更愿意配合医生手术, 手术医生更容易操作, 有利于缩短手术的时间[18]。

试验组受术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受术者,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安全性更高, 手术引起的不良反应更小。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采用的手术器械均为塑料材质, 质地较传统电动负压吸引术的刚性材料软, 管腔更细, 更加柔和, 有弹性, 对于受术者组织的刺激和损伤都更小。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使用的吸管为双吸孔吸管, 较传统吸管具有不易堵塞, 无需多次反复进出宫腔, 从而避免了术中感染的发生。塑料材质的手术器械另一优点在于, 手术过程中不会产生金属碰击的声音, 缓解了受术者手术过程中的紧张情绪[19,20]。

综上所述, 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流产效果好, 能够显著减轻受术者的疼痛状况, 对组织刺激和损伤小, 手术并发症少,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 篇2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84例妊娠6~10周非意愿妊娠等原因要求终止妊娠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2例, 对照组42例, 两组病例均为:停经>30 d且≤50 d (妊娠6~10周) , 尿妊娠试验阳性, B超检查证实宫内妊娠, 胚囊内径<3.5 cm, 无心、肝、肾疾病的身体健康早孕妇女, 年龄最小20岁, 最大43岁, 停经≤50 d, 未婚先孕18例, 初产妇34例, 经产妇32例两组在实施流产前常规B超检查, 测量胚囊的大小并记录, 排除宫外妊娠, 并了解子宫、附件形态大小情况等是否正常;流产后均进行严格随访跟踪。

1.2 方法 观察组:符合药物流产条件对象口服上海华联制药公司及美国西尔药厂生产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第1 d空腹口服3片 (75 mg) 米非司酮片, 24 h后再服3片 (75 mg) , 第3 d (即72 h后) 服米索前列醇片3片 (200 μg/片, 600 μg) , 每次服药前后禁食2 h。对照组:采用负压吸引术流产。

1.3 随访 登记孕妇的地址和联系电话, 流产后交代患者注意事项:两组流产后均口服抗生素3~7 d, 7 d后来院复查及随访登记, 并做B超检查, 观察胚囊排出及子宫复原情况及有无宫内残留物等。如阴道流血超过14 d, 量超过月经, 立即就诊, 复诊时行清宫术, 禁性生活1个月。

1.4 流产后随访的结果采用χ2检验, 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见附表。

注:χ2 =P<0.01

上表显示:观察组42例药物流产后只有12例需清宫的, 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少, 两组经χ2检验, 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P<0.01) 。

3讨论

3.1 米非司酮是抗孕激素药物, 与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高5倍, 可与孕酮受体结合, 使孕酮游离而失去其自身调节功能, 使妊娠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 胚胎发育中止[1];米索前列醇具有软化子宫颈、增强子宫张力和宫内压作用, 与米非司酮合用后可明显诱发早孕子宫的收缩和宫颈软化, 终止妊娠[2]。两种药合用, 可起到协同作用, 提高终止妊娠的效果[3]。

3.2 本研究中出血大多是哺乳期早期妊娠负压吸引手术者, 可能因哺乳期子宫柔软, 胎盘剥离面子宫内膜容易损伤, 子宫血窦开放和收缩欠佳, 引起出血增多。

3.3 未婚未育妇女, 子宫妊娠后, 由于宫颈口圆小, 且患者精神极度紧张, 耐受差, 药物流产可扩张子宫颈, 但并非产生宫缩痛, 解除患者对疼痛的顾虑, 使胚囊易于排出, 即使行清宫时, 患者都能耐受。

3.4 药物流产成功率高, 可避免吸引术流产的机械刺激, 减轻孕妇的痛苦, 减少生殖道感染的机会, 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临床终止早孕应用中有重要意义[4]。

摘要:目的探讨减少流产并发症的有效流产方法。方法对84例妊娠6~10周非意愿妊娠等原因要求终止妊娠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 采用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流产;对照组42例, 采用负压吸引术流产。两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28例, 不完全流产需清宫的12例, 出现并发症6例, 占流产的14·3%;对照组出现并发症24例, 占流产的57·1%, 两组经χ2检验, 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P<0·01) 。结论药物流产比负压吸引术流产安全, 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是妊娠6~10周终止妊娠较理想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吸引术,流产,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34.

[2]杨国卿.B超对130例药物流产观察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8, 14 (9) :46.

[3]黄紫蓉, 王巧凤.低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腺醇终止早孕的探讨.生殖与避孕, 2001, 21 (6) :341.

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手术的体会 篇3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人工流产手术已成为终止意外妊娠的一种主要手段, 是避孕失败后有效的补救方法。因为它是一种简便、安全的终止妊娠的方法, 具有手术时间短, 出血较少, 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使用。但因为在临床手术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如术中出现人流综合征、出血、少数人出现空吸、漏吸、吸宫不全、子宫穿孔、羊水栓塞等, 术后可出现宫腔粘连、感染、月经紊乱和继发不孕等情况, 笔者于2004年至2009年共做人工流产手术864例, 其中负压吸引术721例, 钳刮术143例。其中正常子宫人工流产662例, 瘢痕子宫人工流产153例, 哺乳期人工流产47例, 纵隔子宫人工流产2例。为了减少术中危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笔者就非无痛人工流产中的负压吸引术手术操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1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妊娠6~10周内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者;患有心脏病、心力衰竭、慢性肾炎等不宜继续妊娠者。禁忌证:生殖道炎症、盆腔炎、各种急性疾病或急性传染病、心力衰竭、高血压伴自觉症状、结核病急性期、高热、严重贫血等手术当日2次测体温在37.5℃以上者均不宜手术[1]。

2 仔细做好术前准备

详细询问病史, 常规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心脏及肺部听诊检查;认真做好妇科检查, 了解子宫位置、大小、宫颈情况, 取白带作常规化验, 了解阴道清洁度, 有无滴虫、真菌及革兰氏阴性双球菌等, 若阴道有炎症者, 应冲洗阴道上药3~7d后再进行手术;做好辅助检查:①术前查血常规、血型、出血和凝血时间, 以确定患者有无出血倾向。②做尿HCG测定和B超检查孕囊是否在宫腔内以及孕囊的大小, 若孕囊直径<10mm者, 患者等待7~10d再行人流手术, 以避免漏吸的发生。③将手术过程及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风险告诉患者, 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签手术同意书, 如需无痛人流者需签麻醉同意书, 手术前需排空膀胱, 手术前后禁止性生活, 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3 手术时要胆大心细

受术者取膀胱截石位, 用碘伏按顺序消毒外阴及阴道, 铺消毒洞巾, 再次行双合诊检查子宫位置、大小及附件等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用窥阴器扩开阴道消毒阴道及宫颈, 消毒一定要彻底, 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将细菌带入宫腔。消毒完毕后用宫劲钳夹持宫颈前唇中部, 用探针顺子宫方向探测宫腔深度, 以执笔式用扩宫棒扩张子宫颈口, 扩张时用力要均匀、缓慢, 忌用暴力, 遇宫颈口较紧时, 一定要按顺序使用扩宫棒, 不要跳号, 以防宫颈损伤和子宫穿孔。应将扩宫棒保留在宫颈口1~2min, 使宫颈口充分扩张, 一般临床上扩张宫颈口比所用吸管大半号即可, 如需用6号金属吸管吸刮, 扩张宫颈口的扩宫棒应用到6号半有利于吸宫腔内容物时的手术操作。宫颈口扩张后, 将金属吸管的末端与已消毒橡皮管相连, 并连接到人工流产吸引器的橡皮管前端的接头上, 将金属吸管的头部顺着子宫方向缓慢轻柔送入子宫底部, 遇到阻力时稍向后退, 此时, 踩人工流产机器使负压上升到400mmHg转动吸管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在子宫底与子宫颈内口之间子宫腔内上下移动, 当橡皮管有振动时, 表示吸出胚胎和胎盘组织, 在此处反复吸刮几次, 当子宫腔内容物被吸尽时金属吸管被子宫壁包紧, 宫壁粗糙, 此时可将橡皮管折叠消除负压金属吸管轻轻退出宫腔。必要时用金属小吸管低负压再吸刮宫腔一圈或用小刮匙轻轻搔刮子宫底部及两侧子宫角, 检查宫腔是否吸干净, 当宫颈管内口有血性泡沫出现时, 表示宫腔内容物已经吸刮干净, 用探针探测宫腔深度, 取下宫颈钳, 用棉球檫试阴道及宫颈血迹。子宫收缩欠佳时可用缩宫素10U肌注或宫颈注射, 再次消毒宫颈和阴道, 观察正常后取下扩阴器, 手术完毕将患者送入观察室。

4 术手中注意事项

手术过程中金属吸管进出宫腔不能带负压, 这样可以避免子宫颈损伤;进行吸刮宫腔内容物操作时一定要稳、准、轻、柔;吸管吸刮时不能抵住子宫底部吸取宫腔内容物, 这样可以避免子宫穿孔发生。

5 吸出物的检查

术后将吸引瓶内吸出的内容物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污物盆中, 再放入清水进行漂浮。仔细检查吸出物中有无绒毛及胚胎组织, 其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 并将结果告知患者并嘱患者回访。如无绒毛组织, 应将组织物送病检, 分别测量血液和组织量, 仔细填写手术记录。

6 术后观察

患者术后在观察室内休息无异常后方可回家休息, 并给予抗感染, 促宫缩的药物, 嘱患者回家后有腹痛、出血等情况, 尽快回院复查。

人工流产作为一种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 它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但它对广大妇女身体的损害也不容忽视, 最常见的是术后月经紊乱, 很多人术后需用药物使月经恢复正常。因此我们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在工作中广泛宣传避孕、节育知识, 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 使广大妇女懂得如何避孕、采取何种避孕方法效果最佳, 尽量减少人工流产的发生, 以保护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牙源性囊肿患者32例。男18例, 女16例。年龄8~81岁, 平均42.4岁。曲面断层片显示囊肿直径为3.2~12.3cm。32例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第一期行负压吸引术, 对照组第一期行减压术, 术后2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均行第二期囊肿刮治术。两组均16例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囊肿所累及的牙齿做根管充填处理, 局麻下在囊肿唇颊侧行梯形或角形切口达囊腔, 彻底刮除囊壁, 冲洗囊腔囊观察组腔内放置负压引流管, 切口缝合并固定负压引流管, 粘骨膜瓣复位、缝合。术后3d, 观察组患者将吸引管与负压吸引球连接, 减压术组患者不接负压吸引球。术后2个月和6个月时, 两组患者均采用囊肿刮治治疗术。彻底刮除囊肿部位, 彻底冲洗骨腔, 严密缝合粘骨膜瓣。记录负压吸引术或减压术临床症状消失和改善面形花费的时间, 观察囊腔的大小及内容物。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压组与减压组在术后2个月, 明显颌面部畸形患者分别有13例和10例。但是术后6个月, 负压组仅有1例面部畸形者。而减压组则有9例, 负压组效果明显好于减压组, P<0.05 (见表1) 。

2.2 两组患者进行囊肿减小的平均百分率的比较

术后2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 负压组效果均好于对照组P<0.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01

3 讨论

OKC为颌骨良性病变, 早期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其生长具有某些肿瘤特征缺乏自限性, 所以发病时病情一般较严重患者病变累及范围覆盖面较大, 甚至侵入颊、舌侧软组织, 传统的囊肿刮治术对患者病变区的牙齿、下牙槽血管神经束、周围软组织的影响极大, 而且术后复发率高达25%~60%[2], 负压吸引术是通过负压形成装置消除囊内流体静压, 形成囊腔内负压产生持续的应力以对囊肿被膜-骨界面产生作用, 同时可及时引流腔内渗液。负压吸引术为减压术的改良手术, 能快速缩小病变范围、加速骨改建, 有效的缩短治疗周期[3]。本文在总体疗效及囊肿清除率比较上, 负压术较减压术效果有显著性意义。

囊肿增大或复发在下颌骨体的长轴方向, 临床未见下颌骨下缘连续性中断或膨大致牙齿直接脱落, 说明囊肿总是破坏骨松质而对骨密质则无影响。囊肿的增大一般由三个主要因素决定:骨吸收因子性增大、流体静压性增大和壁性增大。保守性的开窗减压治疗因改变了囊内环境, 使囊内压及囊壁骨吸收性物质消除或减少, 囊肿衬里上皮的改变可使囊肿缩小, 导致骨质重建的效果。负压引流可持续清除囊腔松质骨内残余渗出液及微细炎性物质, 使炎性反应明显减轻, 促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同时刺激其分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EF) 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4]。负压吸引术和减压术均能缩小囊腔, 促进囊肿周围的新骨逐渐形成。而负压吸引术由于能迅速地缩小囊肿, 消除患者颌面部膨隆畸形, 有利于保存邻近的结构, 因而有比减压术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负压吸引术和减压术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第一期行负压吸引术, 对照组第一期行减压术, 术后2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均行第二期囊肿刮治术。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效果和囊肿减小的平均百分率的比较。结果 负压组术后2个月和6个月临床效果和囊肿减小的平均百分率均好于减压术, 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结论 负压吸引术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临床疗效速度比减压术更快, 消除面部畸形和恢复正常形态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负压吸引术,减压术,牙源性角化囊肿

参考文献

[1]Zhao YF, Wei JX, Wang SP.Treatment of odontogenic keratocysts:A follow-up of 225 Chinese patients[J].Oral Surg Oral Med OralPathol Oral Radiol Endod, 2002, 94 (2) :151-156.

[2]李思毅, 胡永杰.开窗减压术在颌骨巨大囊性病变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4, 31 (6) :462.

[3]蒋自强, 赵怡芳.负压吸引术和减压术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对比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2, 20 (4) :265-267.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病例均为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年龄18~56岁, 平均 (41.78±10.73) 岁;其中18例患者为单发, 10例患者为多发, 共有42处病灶;肿瘤最大直径0.8~2.9cm, 平均 (1.78±0.62) cm, 横径0.4~1.6cm, 平均 (0.81±0.23) cm。对照组:年龄18~57岁, 平均 (40.93±11.28) 岁;其中19例患者为单发, 9例患者为多发, 共有41处病灶;肿瘤最大直径0.8~2.8cm, 平均 (1.75±0.53) cm, 横径0.4~1.7cm, 平均 (0.76±0.31) cm。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肿瘤大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均使用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引旋切术进行治疗。使用Siemens Acuson Sequoia 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 探头选择8~15MHz的可变频线阵探头;同时选择SenoRx 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进行手术。术前使用超声对双侧乳腺以及腋下淋巴结进行检查, 并使用CDFI对患者肿瘤病灶的血液情况进行观察, 以确定患者的手术体位, 确定准确的进针部位、进针方向以及多发患者的旋切针进针路径。常规消毒输巾后, 在超声引导下, 使用负压吸引旋切术将患者的肿瘤病灶彻底清除, 术后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 术后送常规病理, 并进行常规复查。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均使用传统的乳腺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情况、瘢痕形成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全部数据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2~56min, 平均 (34.45±10.24) min;术中出血量15~33mL, 平均 (23.42±8.64) mL;42处病灶均完全切除, 肿瘤切除率为100.00%;术后所有患者均无瘢痕形成, 瘢痕形成率为0.00%;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复发, 术后复发率为0.00%。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6~28min, 平均 (22.53±10.56) min;术中出血量185~310mL, 平均 (245.35±12.37) mL;41处病灶切除38处, 肿瘤切除率为92.68%;术后所有患者均瘢痕形成瘢痕, 瘢痕形成率为100.00%;术后2例患者复发, 术后复发率为6.90%。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肿瘤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术中出血量、瘢痕形成率以及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见表1。

3 讨论

乳腺旋切术最初被应用于乳腺肿瘤的活检, 之后应用于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结节患者的治疗当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触诊阴性的患者, 多数患者为良性肿瘤, 而传统的乳腺肿瘤切除术存在微小肿瘤漏切的情况[2]。而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引旋切术可以准确的对微小的病灶进行彻底的切除。对于多发的小病灶患者, 也可以通过一次穿刺完成所有病灶的切除。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引旋切术通过负压吸引, 可以将切除的组织完全吸收, 并且切取标本的病理检查更加准确, 患者术中转移以及术后复发均较低[3]。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肿瘤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瘢痕形成率以及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 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引旋切术治疗乳腺肿瘤具有肿瘤切除率高、术后复发率小、术后美观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引旋切术治疗乳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5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均使用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引旋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均使用传统的乳腺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肿瘤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术中出血量、瘢痕形成率以及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引旋切术治疗乳腺肿瘤具有肿瘤切除率高、术后复发率小、术后美观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负压吸引旋切术

参考文献

[1]王婧, 陈鑫.传统切除术与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对比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0, 12 (10) :700-702.

[2]张艳君, 李捷, 王建东, 等.超声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多发乳腺肿物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 10 (11) :1003-1005.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8年12月至今共收治因为外伤导致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 伤口手术中难以闭合12例, 骶尾部直径4~6cm褥疮3例, 总共15例。其中, 足部4例, 小腿中下段8例, 创伤导致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大18×7cm2, 最小5×4cm2伤口深度均达肌层;3例骶尾部褥疮患者中2例是因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卧床1月余, 1例是截瘫卧床患者, 创面均深及骶骨, 分泌物较多。

材料:改良VSD在原VSD技术原理基础上对VSD材料及配套设备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 首先将医用PVA泡沫材料替换为普通手术刷手海绵 (吸附材料海绵) , 其次原VSD手术密封贴膜是专用贴膜, 它是单向透气的半透明膜, 有利于皮肤代谢, 但价格昂贵, 仅限临床使用, 改良VSD用普通手术切口贴膜进行创面密封, 同样达到了预期的疗效, 再次VSD技术有专用负压吸引器, 改良VSD技术采用的是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接口为负压源, 进行分期负压吸引, 同样取得预期目的, 同时节省了购置专业负压吸引器所需的资金。

1.2 方法

创面清创时彻底清除变性坏死组织以及异物, 原则上尽量一期闭合创面, 对以下情况均采取改良VSD术治疗: (1) 组织缺损较大或创面污染较重不适宜一期缝合的创面; (2) 对部分伤口一期缝合后因伤口皮肤坏死, 行二期扩创所形成的较大创面; (3) 大面积皮肤损伤创面皮肤坏死伴痂下感染, 二期切痂清创所形成的创面; (4) 一次性难以彻底清创创面, 创面渗液较多而且无条件做转移皮瓣的感染创面;例如:褥疮创面。

2 结果

8例中小腿皮肤缺损的患者有3例创面明显缩小, 经过换药3d后创面消失;5例患者创面缩小50%, 肉芽新鲜经二期植皮创面痊愈。4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因足部汗腺分泌旺盛导致贴膜失去密闭而行二次VSD术一例, 其他患者均在一次手术7d后植皮修复创面痊愈。3例骶尾部直径4~6cm褥疮患者, 在使用2次改良后VSD手术, 14d创面缩小55%, 创面新生新鲜肉芽, 在局部植皮, 手术创面痊愈。

3 护理

3.1 使用改良VSD术后护理人员需严格观察以下内容:

3.1.1 观察负压源的负压是否在-0.017Mpa~-0.06Mpa (125 mmHg-450 mmHg) 的范围内;

3.1.2 观察改良VSD护创材料是否塌陷;

3.1.3 观察膜下引流管管形是否存在;

3.1.4 观察有无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

3.1.5 如以上四项都正常, 无需特殊处理;

3.1.6.VSD负压维持的时间: (1) 一次负压密封引流可维持有效引流5~7d, 一般在7d后拔出或更换; (2) 对于大面积骨外露、肌腱外露、内植物外露, 考虑到周围肉芽爬行速度, 一般行维斯第法3~4次时间达15~30d左右; (3) 对组织末梢供血较差, 面积大的创口, 如手足部行VSD法1~2次, 时间7~15d。

3.2 应用改良VSD护理特点

3.2.1 术前心理干预

由于创伤所导致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如, 修复时间长且经久不愈, 住院时间较长增加患者费用, 患者及家属常常产生烦躁, 焦虑情绪, 对预后缺乏信心。针对患者此种心理, 我们护理人员耐心细致介绍VSD的方法和优点,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VSD治疗。

3.2.2

术前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防止术后产生尿潴留、便秘。

3.2.3 对污染, 感染的创面。

如:褥疮、糖尿病病足, 在应用VSD术针对创面湿性堵塞的问题, 护理上可以看到VSD材料失去有效吸引的形态, 贴膜下有液体漏出创面, 吸附海绵变软, 此时应更换吸附海绵, 并将负压调节在-0.04~-0.06Mpa之间。

3.2.4

对于新鲜创伤的创面, 清创后使用VSD术着重观察干性堵塞, 清创后以渗液渗血为主无坏死组织, 吸附作用, 但因负压吸引作用, 在贴膜外导管出现所谓干性堵塞, 护理上观察到VSD敷料未失去吸引有效形态, 体外导管内出现血性干痂样堵塞, 此时, 应采取挤压或由接头处注入生理盐水措施解决堵塞, 同时也表明需调整负压吸引力在-0.02Mpa~-0.04Mpa范围。

3.2.5

易受压的部位, 如背部、骶尾部等处, 采用垫圈, 1-2h更换体位一次, 抬高患肢使其悬空, 防止VSD护创材料的引流管被压迫或折叠, 影响负压源。

3.2.6 应选用透明的透明的吸引瓶, 并经常更换。

在更换吸引瓶时, 为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到VSD护创材料内, 先钳夹住引流管, 关闭负压源, 然后更换吸引瓶。

4 应用改良VSD的效果评价

4.1 使用改良VSD在材料上给患者减轻经济负担。

4.2 使用改良VSD用中心负压吸引降低了吸引时噪音。

4.3 使用改良VSD其装置密封创面无异味散出, 病房空气新鲜, 患者舒适感增加。

4.4 使用改良VSD减轻了原护理人员需随时更换污染床单位的工作量。同时保持床单干净, 为护士节省时间。

4.5 使用改良VSD减少护理人员的翻身次数, 方便患者的移动。同时减轻了患者翻动时疼痛。

5 结论

通过15例创伤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改良VSD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赢得了患者的认可, 取得的较好的社会信誉, 现将成熟护理经验介绍给同行以便更好的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 篇7

关键词:负压吸引式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复杂性肾结石,护理

复杂性肾结石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 传统开放手术不仅损伤大, 出血多, 结石也不易取净。负压吸引式经皮肾镜取石术为这些患者带来了福音, 其特点是创伤小, 恢复快, 处理较大结石效果好, 速度快, 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1 临床资料

2008年10月—2010年7月我科为8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实施了负压吸引式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手术。其中多发性肾结石52例, 鹿角形结石15例, 马蹄形结石3例, 合并感染12例, 其中男52例, 女3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手术时间55 ~240min, 术中无大出血, 平均出血量约60~100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0d, 平均住院时间为9d。术后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对于负压吸引式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我们主要采取循证护理的护理方法。遵循的证据是科研结果、临床经验及患者的要求三者的有机结合体[1]。

2 护理

2.1 术后常规

生命体征的观察。每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平稳后2h测一次, 如有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采取正确的卧位。术后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通畅。嘱咐患者绝对卧床3d。严禁用力翻身。

2.2 术后并发症护理

2.2.1 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出血是负压吸引式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最常见的并发症, 大出血的发生率在0.71%~0.73%[2], 大出血可造成肾周血肿。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术后6h内应每小时测量1次生命体征, 同时应注意保持肾造瘘管引流通畅。密切观察肾造瘘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如短时间内引流出大量鲜红色液体且有血凝块, 应及时通知医生夹闭或间断夹闭肾造瘘管, 观察肾造瘘管周围是否有肿胀, 询问患者肾周是否胀痛及疼痛的程度, 必要时可在无菌操作下行肾盂冲洗, 冲洗速度根据引流液颜色调整。嘱咐患者卧床休息, 必要时运用止血药或输血, 本组患者有2例出现大出血经积极处理均好转。

2.2.2 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注意有无寒战、发热表现。严重感染是负压吸引式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最棘手的并发症, 如处理不当就有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如发现患者血压下降, 脉搏快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术前30min常规静脉注射抗生素, 留置尿管期间每日两次尿道口护理, 嘱咐多饮水, 2000ml/d, 分次均服。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时尿袋不能高于耻骨联合水平。本组1例术前结石合并感染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经处理好转。

2.2.3 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疼痛的原因有麻醉消失引起伤口疼痛或结石残留引起的肾绞痛。协助患者进行X线检查, 确认是否残留结石及残留结石的大小、位置, 为医生选择残留结石处理方法提供依据。本组患者伤口疼痛的有10人, 遵医嘱给予止痛处理后好转。3例患者经2期手术后痊愈。

2.2.4 肾贯通伤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主动询问医生患者术中情况, 观察患者术后腰部有无肿胀, 造瘘口敷料有无渗湿。患者肛门排气后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 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腹压过高。避免剧烈运动, 以防双J管及肾造瘘管脱落、移位。本组无1例肾贯通伤患者。

2.2.5 水中毒的观察与护理

因术中冲洗液大量吸收引起血容量过多和稀释性低血钠[3]。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的变化, 每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 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的表现。按医嘱正确给予利尿剂, 补充高渗盐水。本组无1例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随着微创手术在泌尿外科的广泛应用, 有效而完善的护理是负压吸引式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本组82例患者中, 经术后及时准确而周到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手术效果满意。总之, 负压吸引式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术后对患者的观察护理尤为重要, 需提高护士临床循证及观察新事物的能力, 工作中细致谨慎, 发现意外时及时采取措施, 可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及时治疗并发症, 使患者能够预期康复。

参考文献

[1]宋锦平.循环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4) :293.

[2]吕月琴.B超引导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16) :1489.

上一篇:西方道德文化下一篇:体育教学多媒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