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情感

2024-10-08

演奏情感(共11篇)

演奏情感 篇1

一、绪论

音乐为一门独特的情感艺术,往往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实现音乐的表现者及音乐的接受者间的情感共鸣和交流[1]。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重视情感体验,可加深对演奏作品的认识,同时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笔者认为,了解钢琴演奏情感体验所具有的特性很关键。

二、情感体验特性分析

只有全面把握情感体验所具有的特性,才可在钢琴演奏中获得情感体验。其具有的特性包括:

1. 选择性。

演奏者的思维差异取决了钢琴作品中情感体验的不一样,也就是艺术情感有选择性,其使钢琴作品整体形象寄托在演奏者的在演奏过程中的情感色彩,选择性实质上赋予了演奏作品的二度生命,并在二度体验中得到体现。

2. 理解性。

在演奏者通过在理解作品中所描写的对象中,理解作品的内在情感,进而展开深层次分析,直至理解整个作品,才可将作品的最佳情感尽情表现出来。

3. 整体性。

演奏者在演奏曲子时,是先从作品内容的形象入手,去表现整个作品的情感[2]。

三、在钢琴演奏中情感体验的获得方法

1. 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钢琴演奏者在演奏中获得情感体验的先决条件。审美感知是主体感觉以及心神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心理活动,其包含简单感觉及复杂直觉。要获得审美感知,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获得:

(1)赏析多种类的音像资料:职业钢琴家通过二度创作而录制的音像制品,多数都能很好诠释作者的情感内涵,艺术感染力强。在赏析各种音像资料时,特别是在赏析同曲目不同版本的音像资料时,可让演奏者对作品中的的速度、力度、呼吸、旋律、分句以及调性等表现作品情感的多种要素作出比较准确的心理反应。

(2)多倾听同行演奏,这是演奏者了解以及感受曲目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同行演奏和音像演奏最大的不同是其现场感极强,更加能将演奏者的情感充分体验出来,更能在倾听过程中步入联想的审美空间。

(3)把握作品的整体风格,钢琴作品最富创造性,其的风格和作曲家的个性金紧密联系。所以,钢琴演奏者需对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作者展开深入研究,认真分析作品创作的音乐习惯、音乐风格以及时代特征,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演奏者在演奏时更能切合作者的创作情感,利于演奏者形成情感体验。

(4)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通常钢琴作品主要有“标题音乐”以及“无标题音乐”这两种作品两种[3]。前者的标题多是提示了作品大体的内容,故演奏者要认真研读作品标题,以获取最直接的最原始的审美感知。例如《夕阳箫鼓》这个标题,从标题看,演奏者应感受到作者是描写我国黄昏时秀丽山川的美丽景色,是一首富有东方情调的曲子,所以在演奏时,应注意润色及渲染。

2. 分析及感悟乐曲

乐曲是作者抒发情感的最佳体现,演奏者更是要依靠乐曲来完成演奏,所以加强对乐曲的分析以及感悟,可以获得情感体验。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认真读谱。在乐谱中,每一个符号都有其特定的内涵。杨峻在《钢琴家的素质》中指出“乐谱上的全部记号及符号,均是修饰及完善作品的路标”,所以不但要了解在谱纸符号的意义,还要了解符号外以外的意义[4]。总之,要了解乐谱上各种符号的意义、力度以及速度等,以理解作曲家真正的写作意图,同时利于演奏者对作品的充分表达。

(2)认真分析曲式的结构。往往曲式结构中蕴含了音乐的美感以及内容。分析曲式的结构,主要是为了对比速度以及力度、对比各声部之间的层次、对比各音色的不同以及踏板的营养、转折点的处理、起点与高潮的设置等,更是为了了解作者整部乐曲的音乐构思、理解作品的音乐内涵以及表现的手法。只有掌握这些,钢琴演奏者才可以在演奏过程中更真切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意境。

(3)认真分析和声以及调性。在作品中,和声对情感的渲染及烘托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认真分析以及体会和声色彩,可快速进入无法言语的意境。在选用调式方面,作者也是从音乐所需的表现要求出发,确定音乐的情感性质。每个调式的调性,均具有其不一样的情感色彩,其的转换会改变情感色彩。

3. 充分发挥想象以及联想

联想指的就是以事物间的联系为根据,由某一个事物联想到其它相关事物的一个心理过程,是由此及彼的一个思维活动;想象主要是在已有感情上,创造一种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以及联想均是审美的主要载体以及展现的状态,同时也是基于审美感知之上的一种层次更深的心理活动。只有重视联想及想象,钢琴演奏者才可启开情感的大门,使演奏者与作者两者间互通的情感共同流于指端,并呈现给听众。在钢琴演奏中,情感体验是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演奏者要综合考虑乐曲节奏、旋律的快慢以及调式、声织体的选择等音乐要素,充分发挥联想以及想象,最后进入作品的情感意境,实现和作者情感的有机融合及心灵的有效沟通[5]。例如在演奏肖邦的作品《波兰舞曲》时,就需要充分发挥联想机想象,可以联想到气势磅礴以及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情绪,还可以联想到精力充沛以及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又或者是联想到我国民族在生死存亡时刻,爱国志士挺身而出誓死卫国的情景等等。

4. 钢琴演奏者需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修养

作为一个钢琴演奏者,自身修养如何对其的演奏质量又很大的影响,所以钢琴演奏者需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以使演奏乐曲更加契合原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演奏者需广泛拓展自身的音乐知识,能对音乐作品的产生年代、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也可以阅览文学、哲学以及美学等相关的知识。要重点对作曲家以及其的钢琴作品具体产生时代的美学潮流、风格特征以及文化氛围等等,做到将所演奏的乐曲放入到其产生的社会生活以及时代精神中来进一步认识,将演奏作品和审美观念有机结合起来。在演奏作品的过程中,演奏者应该重视把握作品的音乐形象,这点十分关键。不同年代及不同民族的人通过在上百上千年的审美实践以及音乐创作的探索中,积累了不一样的音乐艺术审美经验,且日益形成不同的旋律、曲式结构、调式以及节奏等音乐风格。例如日耳曼民族的音乐含蓄而且典雅,包含哲学思想;拉丁民族,其音乐华丽而又热情奔放等。总之,演奏者应把握好多种音乐风格的曲目,不断提高音乐艺术修养,为搭建优良的表演舞台奠定扎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在阐述情感体验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在钢琴演奏如何展开有效的情感体验,以期能提高同行的演奏水平。

参考文献

[1]吴肖静, 杨秦生.论钢琴演奏中艺术个性的体现[J].陕西教育 (高教版) .2010 (Z1) .

[2]马克实, 金开目.浅谈钢琴演奏中情感获得的方式[J].大舞台.2010 (08) .

[3]陈秋蓉.浅析钢琴演奏中的情感表现与触键技巧[J].大众文艺.2011 (09) .

[4]戴菲, 陈婷婷.钢琴演奏中的技能与情感[J].黄河之声.2011 (01) .

[5]王舒静.浅谈钢琴演奏者必要的修养与能力——音乐洞察力[J].咸宁学院学报.2010 (05) .

演奏情感 篇2

关键词 《一曲难忘》 钢琴 电影 情感表现

影片《一曲难忘》由Charles Vidor执导,影片描写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巴黎,寓居法国的肖邦为着事业和爱情、个人与祖国,经历了爱与恨、灵与肉的心灵冲突。尔后肖邦决心以巡回演出募捐筹资援助浴血奋战的爱国志士们。直至因劳累而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此片别出心裁动用了浓艳的色彩,富丽堂皇的布景、考究的画面和各种蒙太奇手法。被人誉之为“五彩缤纷的狂想曲”。该片中对肖邦的钢琴演奏的场景,着墨颇多,侧面反映了钢琴演奏着如何充分而有序地调动情感心理。激活情感效应,强化演奏者情感体验,提高音乐表现力。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初步探讨。

音乐是一种激发情感传播情感的艺术,情感体验也是音乐欣赏者欣赏音乐时必然存在的因素。假如在演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听众听他的音乐也只“见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深深的被打动。钢琴作为音乐表演的一种形式,演绎作品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演奏者发挥想象力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己情感与技术有机集合。表现力和逻辑思维结构相互关系、一直到与听众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演奏那个时期,那种风格的作品,首先演奏者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情感和意图。其次是要有完成这首作品的娴熟技术。满足了这三个基本要求。这个作品的雏形已经出现。那么怎样才能把情感通过音乐传达给听众呢?现实中每个人都有多种多样的情感体验,只有在这个人受到某种特定外界因素的刺激之后,才能激发。假如演奏者能够在演奏中把音乐内容变成一种情感催化剂,再把这种信息传播给不同层次的听众。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射,有了情感反射,就证明音乐作品被听众所接受。也就建立了情感传播的途径。

1821年。在帝俄的侵略与蹂躏下的波兰,凄风惨雨,沉重的脚镣声,马蹄声,枪声,不时响起。这一切深深地印在肖邦幼小的心灵里。青年时代的肖邦钢琴演奏和作曲水平已经相当出色,他积极投身波兰的革命运动,又以高超的琴艺活跃在音乐沙龙里。在一位公爵的家庭沙龙音乐会上,肖邦看到沙皇派到波兰的总督坐在下面,他的眼睛里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他一下子站起,走到总督面前,毅然宣布:“我不在沙皇的刽子手面前弹琴。”说完昂首阔步走出大门。

演奏作为二度创造,仅仅有理智的分析,具有对原作的忠实,显然还是不够的。在客观理性地研究作品的同时,我们必须与自身的创造个性相结合,注入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赋予音符以生命,才能圆满完成演奏的艺术使命。演奏者的创造,首先要求演奏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不能把音乐演奏变成一种毫无生气的机械显影,更不能对音乐作品采取消极冷漠的旁观态度。如果演奏者没有在演奏中投入情感意识和创造热情,那么他表现出来的作品必然缺乏个性。每个作品都是“自在之物”,演奏者应当按自己的心愿来处理它。演奏家要获得成功,必须有鲜明的个性,并且在他每处理一个作品时都应当有这种个性。因此演奏者必须把每一次音乐表演都作为一次再创造,投入自己的全部热情、智慧和才能。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二十七首练习曲。1831年创作的这首练习曲是其中流传得最广的一首。个人感觉是最难的一首。这首练习曲,是表现肖邦对华沙革命失败的内心感受。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1830年11月,正当肖邦离开祖国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爆发了震动波兰的华沙革命。肖邦得知起义的消息之后,心情非常激动。他恨不得马上起程回国。和祖国的人民一起参加战斗。正如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所说“……为什么我不能和你们在一起,为什么我不能当一名鼓手!”1831年9月,坚持了十个月的华沙革命,终于被沙俄军队血腥镇压。当时,肖邦正在赴西欧的途中。噩耗传来时,他几乎到疯狂的地步。他在日记中写道:“啊!上帝,你还在么?你存在,却不给他们以报应!莫斯科的罪行你认为还不够么?或者你自己就是一个莫斯科鬼子!……我在这里赤手空拳,丝毫不能出力,只是唉声叹气,在钢琴上吐露我的痛苦。”因此。这个练习曲又被人们命名为《华沙的陷落》。肖邦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灌注在音乐中,写出了这首著名的练习曲。这是一首单一形象的音乐作品。全曲自始至终贯穿在愤怒激越和悲痛欲绝的情绪之中。整个音乐形象是通过左手奔腾的音流和右手刚毅的曲调相结合体现出来的。这首作品虽然前后连贯,一气呵成。但它仍然有着许多细微的变化。练习曲从不协调的属九和弦开始。引出了一连串汹涌澎湃的十六分音符。音乐出现得十分突然。因此。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它好像是肖邦内心感情的总爆发,接着,左右手同时并进,两道音流奔腾不羁,犹如千军万马、好浩浩荡荡。突然间高音部出现了一个刚毅的曲调,它清澈、明亮,好像是冲锋陷阵的角号。这段音乐除了表现肖邦内心的愤慨和焦虑之外,还包含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它仿佛是愤怒中的抗争,痛苦中的挣扎。音乐在展开中,越来越趋向紧张。一系列的转调和变化音把全曲推向高潮。练习曲的高潮处是一个胜利凯旋的形象,它仿佛是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的片刻幻想,但又不是诗情画意的遐想,而是对华沙起义爆发一瞬间的回忆。在接近结尾的时候,音乐由强到弱,出现了一个悲伤的音调。它像哭泣。悲悲切切:又像诉说,发自肺腑。然而它的背景仍然是起伏汹涌的波涛。这肺腑是肖邦对整个命运的哀哭。乐曲的结尾又回复到自豪、刚毅的形象。音乐在很强的力度下,从高音向低音冲击。并且左、右手八度同奏,气势逼人。最后,在特强的力度下,奏出了大调的主和弦。它象征着肖邦内心的满腔仇恨和对革命胜利的信念。

浅析钢琴演奏中如何表达情感 篇3

关键词:钢琴演奏 表达情感 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205-01

在音乐表现中表达着人丰富的内在情感,钢琴演奏者通过乐谱解读作曲家的感情,于此产生共鸣,并要将此完整的在自己的演奏中诠释出来。音乐的创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音乐创作过程中,“情感”作为作曲家真实的存在,以“声音”为表现形式,以“乐谱”为载体,将作曲家真实的“情感”记录下来。因此,演奏者要将局限的音乐符号转化为生动真实的情感记录乐章,一定要掌握乐谱上的每一个乐符,切身的体会钢琴演奏者在创作时的情感,融入到乐曲中去,解读一个一个情感标记背后的含义和故事,将自己融为作曲家的一部分,做到“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在情感层次与作曲家形成共鸣,做到感情的自然流露,完美的表现在自己的钢琴演奏中。

1 对作品的作者以及作品本具有的感情思想进行深入的理解

(1)在钢琴演奏中,对作品的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剖析音乐的内在感情因素。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感情思想以及内在世界。任何一件音乐的创作,都离不开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感情艺术的积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作品的走向。演奏者可以从乐曲创作的年代,社会背景等方面进一步了解作曲者的心理世界,感受演奏曲目要表达的情感。

(2)乐曲的结构特点。

对乐曲的结构进行分析,以及音乐的各个部分的逻辑性与连贯性的结构形式,例如:乐段、乐句等不同的结构的构成。按照其结构的特点,根据特有的规律加以变化,是其做演奏中被赋予特定的音乐意义。演奏者要能够掌握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以及通过音乐特殊的多种手段将乐曲中的丰富音乐情感展现出来。这样做才能真正的演奏出预期的效果。

(3)通过想象理解创作时期的现实生活,体验乐曲被赋予的真是情感。

音乐本身是无法进行重现的,是抽象的。虽然各个时期利用特殊的方式或音乐符号进行记录,但是仍然无法完整的记录。这就要求演奏者拥有博大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个人感情世界。对音乐进行创作性的理解,体会音乐作品在创作时期所应包含的情感内涵,在演奏作品时通过具体的音乐符号,将于作品相关的内在感情世界打开进行想象,自身形成完整丰富的艺术表现模式,产生令人难忘的音乐感受,从而使演奏表现如身临其境,把音乐创作时期的感情和意境完美的融合自然的表达。在钢琴演奏的时候可以采用内心唱歌,在脑海中想象场景等方式丰富情感,反作用于乐谱等。可以利用积极的情感促进钢琴演奏,使演奏的作品更加富有情感,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2 合理使用与作品基础感情符合的表现手法、手段

(1)力度的掌握是决定钢琴演奏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力度的处理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掌握的难度也不尽相同。演奏者可以在对乐曲自我理解后根据乐曲的需求进行掌握,切记不可在同一力度平面上停留过久,可以说在演奏者演奏的时候,除了特殊需要力度表现外不做变化,一般演奏的力度受演奏者自身理解或自身因素的影响总是处于强弱变化之中。

(2)演奏对速度的处理和要求。

演奏速度的处理是加强音乐演奏效应的重要方式,每一首乐曲对速度的要求都是不同,要具有层次感,一般来说,由慢至快层层递进。演奏者在演奏时,速度的掌握重在“稳”,不稳乱也就是杂乱无章。在快的要做到清楚;而慢的时候要顺其自然。在演奏速度的处理同样要根据乐曲内容的变换需要,融合感情做到自然流露。

(3)在各种表现手法、手段中扎实的基础,是演奏成功的前提。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音乐表现中扎实的基础是演奏者的基础条件。例如: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在其演奏时对演奏者的要求:手指要具备灵活、稳健、快速等特点。这一技术需要扎实的基础和相应的技术训练。在音阶快速的跳动中,第一,手指位置要适中,不能抬的过高,利用手臂带动手腕的弹奏,在手指的快速跑动中,节奏的不稳定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可以进行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训练。

3 钢琴演奏的成功是个人文化艺术修养的沉淀,要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

(1)个人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音乐是一种意识形态,其活动表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一个思想境界影响在他的一举一动中得到延续。钢琴表演作为众多表演艺术中的一门综合性表演艺术,演奏者在对各个方面的知识理解,尤其是历史和美学。在对与钢琴演奏相关的艺术进行借鉴,例如:民族舞蹈、戏曲等方面,摄取艺术营养,从中提要钢琴演奏这对事物的观察和把握能力,从而拉近自身与作品创作者的距离,增强对作品的演示力度。

(2)生活的艺术积累。音乐作品往往离不开大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的印记,音乐源于生活是整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生活的缩影。所以,演奏者对于音乐的情感可以利用其自身的思想感情、生活轨迹等方面,与创作者找到共同点,获取音乐所应表达的艺术情感来提高自身感受,加深演奏者在演奏时对音乐作品的内在内涵的广度和深度。

(3)钢琴演奏技能。深刻的情感的变现最终还是要依靠钢琴演奏技术作为支撑,各项基础的综合能力是表现音乐作品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扎实的钢琴演奏技术,不论如何也无法完整贴切的演奏出乐曲的内容。

演奏者要想自然的演奏作品,在感情上与创作者达到心灵的交会,深刻的给演奏对象留言动人完美的音乐,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就一定要在平时下努力学习演奏技术,刻苦练习基础技艺,科学、长时间的练习,才能真正的达到预期的演出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民奇,周小静.西方审美与西方音乐[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 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达 篇4

演奏者无论通过任何乐器呈现给观众的演奏,都是其对音乐作品的一种“二次创作”。演奏者对作品本身的认知和情感将会通过演奏表达给观众,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假使音乐演奏没有了感情,那么联系人与音乐的情感纽带将不复存在,音乐给听众的感召力也就稍显薄弱,因此,在乐器演奏中,演奏者的情感要素也就变得尤为重要。音乐本质上是情感积累和释放的载体,作为一名音乐演奏者,在演奏作品前,首先应深切感悟出作品中所包含的感情因素,通过高超的演奏技巧将自己感悟到作品中的情感传达给观众,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还要准确的掌握每个过程的心理变化,如此才能声情并茂的将作品演奏出来,达到扣人心弦的效果。大提琴的演奏过程也是如此,大提琴演奏者通过演奏将作品呈现于观众面前,观众在自身所具备的艺术素养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优美的旋律进行想象并获得意象,让心灵和音乐进行沟通,扩展到音乐以外的领域,在欣赏中感受美和共鸣。由此可见,大提琴演奏作品演奏效果的呈现,不仅需要演奏具备高超的演奏技艺,其演奏者艺术修养积淀以及敏锐的情感把握都对演奏效果有着具有较大的影响。

二、大提琴演奏过程中情感表达的方法

1、深入理解创作者创作意图,把握作曲家内在的情感世界

演奏者在面对一首大提琴演奏曲子时,首先应在熟悉曲谱的基础上,了解乐曲被创作的政治、社会背景,以及作曲家的个人生活经历以及社会地位,然后通过理性客观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该曲子所要表达的感情倾向和情感种类,再从深度和广度上去细细总结出自己的感悟,最后结合自身高超的演奏技艺将曲子的主流情感以及自我感悟呈现于听众,引起听众的感同身受。如果演奏者无法理解作曲者的创作意图,不能深刻细致的把握住曲谱更为内在的情感走向,即使拥有飞沙走石般的华丽技艺,也不能演奏出动人的曲子,紧扣听众的心弦,更不能震慑音乐的灵魂。大提琴演奏者必须要用心体会作曲家的悲喜欢辛,让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与音乐紧密联系,领略每首曲子中的韵味,再加以理性的修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演奏出具有感染力的动人旋律。

2、深入探索作品中涵盖的各种情感因素

大提琴演奏者对乐曲的深入理解是音乐情感把握的前奏,大提琴的演奏过程实际上就是演奏者在现有的乐曲基础上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和技巧进行艺术的二次创作的过程,其创造才华的高低就表现在音乐情感的前奏把握上。在这个二次创作的过程中,演奏者的任务便是在了解了作曲家内心感受的基点上,结合自身的理解,加上自己的个性体验,对作曲家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曲子进行创造性的演奏。演奏者在演奏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实际上是其对乐曲本身情感的一种反映,当然,我们同时也应深刻的认识演奏者自身的差异而形成对作品情感感悟的差异,进而导致演奏者对情感把握也有呈现出一定的差别。

3、掌握作品的风格特点

乐曲风格的不同情感表达也存在不同,在大提琴的演奏中,千篇一律的表达方式并不能有效的演奏出乐曲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以世界大提琴名曲——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为例分析可知,柴可夫斯基作为俄罗斯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其音乐无一不透露出俄罗斯的深沉文化底蕴,以及活跃的民间抒情风格,乐观、大气和诗意是最直接的评价,但深究之下又不难发现其中隐藏着动人的悲伤和无奈。该大提琴协奏曲所表现的洛可可风格华丽无比,我们同样也在华丽的背后看到了柴可夫斯基赋予其无奈、悲伤、甜蜜、向往的情思。这一作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净、利落,因此在演奏时使用的演奏技巧应区别于其他的作品,如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滑音,另外在演奏这一作品的过程中弓压、弓速以及揉弦的使用也应掌握其与其他作品演奏的区别。不同风格的曲目有不同方式的表现力,在大提琴演奏时,演奏者必须要对作品的创作者创作年代、风格以及创作者本身的经历有相应的认识,借助自身掌握的高超演奏技艺,感作曲家所感,再结合自身体验表现出来。演奏者只有通过分析作品和自我感知而领悟到的演奏技巧,才能更为准确有效的表现出属于自己的二度创作作品。无论什么乐曲,只要赋予其合适的情感,就能很好的表现其音乐魅力。

4、重视肢体、表情等外在情感表现与内在情感的融合

除以上所述,在大提琴演奏中,外在情感表现和内在情感的有效融合也显得格外重要。情感的表现往往通过情绪来表现,而大提琴演奏者的情感表现,不但可以通过音乐本身,而且还可以通过与之相适应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使之更为饱满。有些肢体动作不光能够引人入胜,而且演奏者通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形成的演奏技巧,反而能够更好的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情感表达的窗户是人的表情,演奏者可以根据听众的表情来感知听众的内心倾向,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内心变化,从而对自己的演奏进行及时的调整,使自己更好的投入到二次创作中去,达到音形合一,听众与自己都能感同身受的目的。同时,演奏者自己也应该清晰认识到情感把握对自身多维度、全方位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多数时候对演奏者起着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但也不乏偶尔的失误,造成消极低迷的破坏作用,音乐情感的过度外泄,在没有有效控制和把握的条件下往往会给演奏者造成更为严重的失误和后果,因此,有分寸的把握乐曲情感,理性的音乐表现才是大提琴演奏发挥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张延春.论音乐的感知与审美[J].艺术研究.2008(03)

[2]杨双勇.小提琴的演奏技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4)

浅析二胡演奏中的情感体现 篇5

关键词:音色;技巧;情感;表达

一、二胡演奏中的情感因素的作用

1.二胡演奏技艺中情感的重要性

(1)心里因素的自我控制。黑格尔在《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认为只有情感才是音乐所要据为己有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音乐扩充到能表达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感情。”由此可见,音乐与人的感情生活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音乐离开了情感表现,那就脱离了音乐与人的感情生活联系的纽带,抛弃了音乐所据为己有的特殊的功能。

二胡演奏是一种主观地的创造过程。演奏者必须把理智因素带来的深思熟虑的自我控制与感情因素产生的火热的创作热情结合在一起,在对音乐原作进行忠实再现的同时,一定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高度的创作热情,要体现出表演者的创造性,输入自己的情感、思想、智慧和才能使每一次音乐表演都成为一次创造,赋予音符以生命。

(2)对音色的把握。在音色的感觉和发力的动作中,为了获得良好的触弦感,作为直接作用于琴弦的手指有一种“指感”,使意识感觉中的音乐“潜能”转化为动作表现中的“技能”。这种转化过程在音、情、感觉与技巧组合中不断的调整并且完善,使动作意识心理和音乐思维心理达到高度的和谐,并体现为完美的演奏感觉。这种演奏的感觉在整体的动作意识的组合中,不仅体现为动作感觉的“一体化”,而且在音、情的反复更新演奏中,形成新的技巧演奏组合。这样就是情、气、力、韵、彩、技等音乐表现因素形成综合感觉系统。以开放式的技巧结构替代了程式化的技术技巧模式。

2.二胡演奏中的音乐情绪反应。音乐情绪反应是个体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确切地说,音乐心理的情绪反应是指个体处理音乐情绪状态时生理上发生的各种变化。感之于心,不免形之于外。比如在欣赏或表演音乐时手舞足蹈,喜笑颜开,心跳加快或者眉头深锁、泪水盈眶等叠在下犷。随着音乐情绪的体验,个体生理内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比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肌肉系统、内外分泌系统等活动都相应发生变化。在音乐活动中,随着个体音乐情绪体验的变化,呼吸或快或慢,心跳或强或弱,汗腺消化和泪腺分泌或多或少,脑电反射或快或慢,肌肉运动或张或弛。这些明显的生理变化,可以用仪器和观察发现。由于个体差异,每一个人的音乐情绪反应和生理变化,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些演奏中的表情动作与机体内部的一系列生理变化有直接的联系。它是人对音乐反应的生理变化的外显,是情不自禁的流露。

二、提升情感的有效的基础方法

1.加强听乐和视唱练耳的学习

(1)视唱练耳对二胡演奏的重要性。二胡的发音优雅、柔美,如泉流畅,极具中国民族特色。二胡的音域宽广,按五声音定弦,演奏起来十分醉人。但是二胡的音准十分难把握,因此对音准的要求极高。二胡演奏者水平的高低,直接受音准的影响。所以,良好的听觉条件、准确的辨音能力,是二胡演奏者必须要具备的素质。

(2)训练方法。二胡演奏是通过演奏者的热情演出,把乐曲的内容展现给听众,是听众对其演奏的曲目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通过欣赏,使听众在精神上得到享受,进而在人们赏心悦目时,受到直接或问接的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感染和熏陶。二胡是视听艺术,它用声音來表现音乐形象。二胡音高准确性的把握直接影响其舞台的发挥。演奏是一种舞台艺术,演赛者要靠音准、节奏、旋律,以及强弱快慢、抑扬顿挫的变化,把丰富的情感融入到乐曲当中。每一位从事二胡演奏的人,都要具备准确的音高概念和敏锐的分辨音推的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科学地运用视唱练耳中的训练方法,避免认识上的误区,全面地掌握与音准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并将其系统、规范地融入到二胡演奏和练习中,为有表现力的二胡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音乐记忆和情感想象的训练

(1)记忆的内涵。心理学上给记忆的定义是指大脑对所经历过的事情产生的反映。遭那么音乐的记忆就是过去的音乐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大脑的机能之一,是人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动过程中大脑的相应部位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和它所留下的痕迹,在某种刺激下这种联系及痕迹会得到恢复。记忆是反复感知的过程,包括识一记、保持、回忆(再现)和再认(认知)等活动。记忆的内容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退,以至不能回忆起来,这便是遗忘。说到音乐的记忆力,很多人都会简单的以为就是把乐谱记下来,在演奏时不用看谱。其实乐谱的记忆远比这要复杂。一般的演奏者记忆乐谱,用的方法就是重复,不断的重复,但是这种无变化的机械重复会使人的才智变得迟钝,使演奏者对乐曲的热情逐渐冷却。作为一个认真的演奏员,他会以一种从容不迫的、耐心的、有洞察力的态度去完成这个任务。科学的记忆模式应该是发现一一研究一一吸收。这是确保记忆牢固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顺序。

(2)加强记忆训练的方法。发现是记忆的第一步,花一定的时间去加强一种耳、心、眼、手的协调训练,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进行的视奏的练习,这是记忆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发现除了对旋律的认识,还有对指法、弓法的确定和掌握。接下来的研究工作是要对乐曲的结构进行分析,寻找调性之间的关系,寻找乐曲的内在感情、表现意图等等。吸收是记忆的最后一步,主要是通过内心的练习和慢速地在弦上练习来消化所研究得来的内容。一个记忆过程完结了之后,再重复这个过程,重复是记忆的有效保证。直到完全掌握、完全熟练,能准确无误地演奏为止。这时的你生活在音乐中,音乐生活在你之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二胡音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取材于民间音乐。民间音乐中有许多的音响效果是难于少目一谱面准确标记的。比如陈军作曲并演奏的二胡独奏曲《椰岛风情》,它的引子部分标一记简单,而所要求的实际演奏音响效果却非常独特,单依据谱而标记,很难演奏出那种效果。

三、结语

演奏情感 篇6

一、器乐演奏中的情感概述

通常来说, 器乐演奏是一种主观性的创造过程, 作为擅长“演奏”的一门艺术, 音乐的主要内容就是感情。由此可见, 音乐与人们的感情生活紧紧相依连, 二者之间的联系不可分割, 如果没有情感, 音乐将枯燥无味, 同时也脱离了音乐与人类情感生活相联系的基本纽带, 最终将使音乐丧失其固有的特殊功能。从心理素素方面进行分析, 情感是器乐表演者的最重要的影响要素, 即要想让自身表演打动听众, 以便将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淋淋尽致地表现出来, 一位优用的音乐表演者需要积极调动自己的情感, 能够完全投入到表演之中。毫无疑问, 这种情感可以把现实的、个人的、具体的情感逐渐升华为普遍的、可供人们感受的形式, 进而在听众和音乐作品之间发生共鸣。因此, 音乐表演者要有能力感受音乐作品中深刻的情感因素, 再将其化为己有的情感体验, 最后通过艺术方式进行表达, 可以使演奏者的音乐表演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二、情感的特点

1. 情感具有复杂性

在音乐方面, 其演员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 同时乐曲情感的复杂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演奏者的情绪体验, 比如说:对于同一首乐曲, 让不同的演奏者进行表演, 他们的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具体地讲, 数百年来, 不同时代的不同民族, 在音乐创作和审美实践中不断积累了不同音乐的审美视角, 而且也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音阶、调式、旋律、节奏和曲式, 其音乐艺术作品自然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内容, 比如, 拉丁民族的音乐, 不但热情华丽, 而且略显轻浮;中华民族的音乐, 不但曲调淡雅, 而且意境深远等。

2. 情感具有稳定性

在器乐演奏过程中, 演奏者的情感不同于情绪, 情绪是人们对事物低级的、简单的一种态度体验, 常常伴随着情境性和表浅性, 受情景变化的影响较大;在强度上, 情绪比情感要强一些, 同时具有鲜明的不稳定性。

三、器乐演奏过程中情感的作用探析

1. 情感体验是认知活动的内在驱力

经过心理学专家研究, 发现广义认知和认识属于同一种概念, 主要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及其联系, 从而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一种心理活动。对于器乐演奏过程而言, 在这种内驱力的作用下, 不但可以使认知活动更加丰富、生动, 而且可以消除知觉过程的疲劳。进一步分析, 只有使演奏者能够体验到生动和强烈情感的东西, 都能有效地使他们进行识忆、保存和再现, 反之亦然;如果丰富了演奏者的情感体验, 也就活跃了他们的想象力, 从而充调动其积极能动性, 反之会产生消极的不良影响。因此, 演奏者内心的情感情感是其认知活动的内在驱力, 并和认知活动有效地交织在一起。

2. 情感可以增强听众的音乐感受力

在乐曲创作的过程中, 演奏者的一切活动都源于现实生活, 即作曲家个人生活中的体验、感受和情感, 都需要被概括成深化了的感情形态, 然后再用乐谱符号体系的形式准确、详尽地将之记录成音乐作品。通常情况下, 对于音乐作品而言, 它在表面上展现给听众的只是器乐演奏技巧的“美”, 但是优秀的演奏人员也会给欣赏者带来更加美妙的音响效果。比如, 在器乐演奏过程中, 只要演奏者能够全身心投入, 重视音乐的审美感知, 并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和分析, 同时合理地运用各种技能与技巧, 最后在情感体验的作用下, 一位优秀的演奏者也能将死板、枯燥的乐谱转化为动人心弦的音响波动, 听众随之会感觉到一个活生生的形象。因此, 情感体验可以增强听众的音乐感受力。

3. 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教化作用

器乐演奏过程中, 演奏者的是整个表演活动的主体, 其情感表达的好坏决定着演奏质量, 即一个出自内心、准确无误的情感表达, 不但能给人们还来美的感觉, 而且还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化作用。关于这种教化作用, 它属于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 在整个表演活动中, 是听众结合自身的审美情趣, 同时结合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美的形态, 使其深深地潜入心灵, 并能持久性地发挥作用;在陶醉的同时, 也使听众逐渐明白善、恶、美、丑的人生真谛。除此以外, 通过情感表达, 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陶冶听众的爱国主义情操、集体主义观念、积极的生活态度等等。比如:二胡曲《红梅随想曲》, 通过演奏者的丰满演奏, 听众可以深刻感受老一辈革命者艰难的生活历程, 自然会深深地感悟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 并对目前生活能够有着新的定位, 即爱党、爱国的情感也就油然而生。

4. 情感体验能够体现乐曲的风格特色

由于乐曲的种类较多, 所以不同乐曲所体现的情感内容也不尽相同, 这就对器乐演奏人员有了较高要求。如果演奏人员能够准确、有效地表达乐曲中的思想感情, 则对该乐曲风格特色的体现起着事半功倍作用;反之则枯燥无味, 更无特色可言。比如:演奏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乐曲时, 如果演奏者的情感体验表达不适, 就会给听众还来不伦不类, 甚至滑稽可笑的的不良感觉。因此, 通过情感体验, 听众可以感受不同乐曲中的哀怨、愤恨、绝望、无助等各种各样的风格特色, 即情感在器乐演奏过程中还具有体现乐曲风格特色的作用。

总而言之, 情感体验贯穿于整个器乐演奏过程的始终, 演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 而且是演员文化水平的显示, 是可以全方位反映生活的一门表演艺术。进一步讲, 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演唱者的气质,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情感。因此, 在器乐演奏期间, 演奏人员需要重要视发挥情感的作用, 特别要将情感体验调控至最佳状态, 努力提高个人的音乐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只有这样, 演奏者才能以良好的情绪状态进行演奏活动, 即不断提高器乐演奏过程中情感的作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罗旭.浅述器乐演奏中情感的作用[J].陕西教育·高教.2012 (6) .

演奏情感 篇7

1)传统古筝左手技法最基础的可以概括为“颤、按、揉、滑”四大手法,左手的“颤音”技法是古筝艺术“以韵补声”一个最具特色的重要技法。“颤音”又很多种类,大体分为:轻颤音(又称轻颤音或小颤音)、重颤音(又称大颤音)、持续颤音、节奏颤音等等。

按弦,又称按音,其演奏技法是经过左手食、中、名三指按压筝弦,控制张力的变化以控制音的音高及音准。按音还包括了滑音,也分为很多种类,常用的主要有上滑音、下滑音、连线滑音、上回滑音、下回滑音。滑音的运用,极大丰富了古筝的韵律,使之声韵并重。另外,除了常用的食、中、名三指按音外,在陕西筝曲中还有一种大指按音,其记号是在需要大指按音的上方标记“大”,如《秦桑曲》

揉弦是古筝富有特色的一种演奏技法,大致可分为慢揉、快揉、轻揉、重揉等。慢揉和快揉是揉弦速度上的变化,轻揉和重揉是揉弦力度上的变化,其独特的手法是通过左手一上一下均匀的揉动,改变发音弦段的弦长,使弦的张力发生改变,使琴音优美柔和而流畅。

2)右手的传统技法以取音为主要目的,主要以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四指的“托、劈、抹、挑、勾、剔、打、摘”八种基本技法为基础,并由这些单音单

指技法组合成“花、撮、轮、摇、扫、琶、刮、拍”等多音综合技法,不同地方风格特点的曲目侧重也有所不同,一般也都是各流派所在地区的曲艺、戏曲唱腔音乐为特点,如山东筝派《高山流水》连续托劈的使用。

二、左手技法的创新与发展——双手演奏

建国以来,筝以及演奏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古筝演奏人才,同时筝曲的创作也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沈阳音乐学院的赵玉斋先生参考了钢琴的演奏手法,将左手的演奏任务从只负责在琴码左侧按、滑、揉弦,发展到也可以在琴码右侧与右手同时弹奏,开创了双手弹筝的先河。在他的代表作品《庆丰年》中,改变了古筝右手弹、左手按的传统弹奏模式,大量使用双手弹筝技术,大大丰富了的古筝的演奏技巧,扩张了古筝的表现力,改变了过去古筝只演奏地方曲艺、戏曲曲牌音乐的单一模式,极大地强化了古筝的和声功能。

三、情感的延续性——摇指的出现

20世纪50年代,上海音乐学院的王巽之先生首创了小指扎桩摇,由于此类摇指技术使耐力、速度及力度均有很大提高,从而使摇指片段发展到长摇,另外,扫摇技术也是王巽之先生借用琵琶夹扫技法移植发展而来的,大大丰富了古筝的演奏技法,弥补了古筝缠绵有余、激烈不足的缺点,为古筝营造气势宏大、场面激烈的音乐场景奠定了基础。由他改编的作品《将军令》、《林冲夜奔》、《高山流水》、《月儿高》等作品中均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后期王昌元的作品《战台风》将其技法发挥到极致,并通过《战台风》的传播影响全国。

四、进一步充实演奏中情感表达——快速指序

上世纪70年代,著名古筝教育家、理论家赵曼琴先生创立了由几十种基本指序组合为基础构成的“快速指序技法体系”,从而打破传统的八度对称弹奏模式,运用惯性与对称的相互转换结合,使古筝不须改变定弦即可单手弹奏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及变化音阶的快速旋律,为古筝由色彩乐器进入旋律乐器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技法改变了过去的只用三个手指对称弹奏的单一样式,采用四个手指进行顺序、循环弹奏,使古筝的指法组合形式呈几何数的增长,扩大了古筝的演奏领域,并且通过手指运动规律、演奏方法的研究,提高了手指的灵活性,使古筝能够自由地演奏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和变化音阶的快速旋律。在快速指序技法体系中有两种高难度的技巧,那就是“弹轮”和“弹摇”。这两种技巧的出现丰富了乐曲的织体及和声,大大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其代表作品有《井冈山上太阳红》、《打虎上山》、《霍拉舞曲》等。

后来,该技法不断的被推广与运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当代古筝演奏与创作家——王中山先生。王中山作为赵曼琴的得意门生,他系统熟练地掌握了该体系的演奏技巧和精华,将赵曼琴改编的众多脍炙人口的古筝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

五、结语

古筝这一古老的五声音阶乐器,至今流传两千多年而不被淘汰,其独特的演奏技法在无数前辈的共同努力下,演奏技法由简单到复杂,演奏形式由单一到多样化,当今社会,习筝之人越来越多,筝不仅仅是演奏乐器,它更多的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心灵伴侣,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罗曼罗兰.《名人传》[J].傅雷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琵琶演奏中的情感表现与培养研究 篇8

关键词:琵琶演奏,情感表现,培养研究

琵琶作为我国乐器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力。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琵琶行》中描绘过琵琶的演奏。琵琶既能演奏出令人肝肠寸断的文曲,又能演奏出惊天动地的武曲。琵琶利用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能够将音乐的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琵琶的演奏难度较大,演奏者必须在演奏技巧与演奏素养方面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将乐曲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琵琶演奏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意义

学生在学习琵琶的过程中,尽管能够熟练地掌握音准与节奏,在演奏时却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情感表现力。众所周知,音乐既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同时又是一门情感艺术。如若我们在练习时,只是在音准、节奏方面达到了要求,却没有充分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那么演奏出来的曲目必然是不能引起观众共鸣的。而对于琵琶演奏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情感的体验和表现,它与演奏的成败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练习演奏技巧的同时,还要深刻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并通过演奏将这种情感传达给观众,进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琵琶演奏中情感表现的培养方法

在平时的琵琶练习中,要加强对演奏者情感表现力的训练,只有演奏者的外在表现与内心体验达到统一,才能将乐曲的情感表现出来。以下将就琵琶的演奏技巧和演奏素养进行探讨。

(一)演奏技巧

要想正确地体会作品的情感内涵,首先要认真分析作品。任何一首乐曲都与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有关,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也必然与作者的生活体验、艺术经验息息相关。如:以秦腔牌子曲《永寺庵》为素材创作的《渭水情》,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三秦故人的思念之情,演奏者应把握住这一感情基调,在演奏时做到哀怨婉转;而《十面埋伏》则是一首写实性的武曲,既描写了战争场面的宏大、残酷,又展现了霸王自刎乌江的感人画面,因此,演奏者在演奏该曲时应把握双重的情感体验与表达。此外,由于音乐感动听众的主要方法在于引起人们的想象,而观众的想象离不开演奏者的想象,因此演奏者在演奏时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管每个人对于作品的理解不完全一样,但是只要演奏者所演奏的音乐基调与观众的想象相辅相成,就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十面埋伏》是通过音乐来描绘情景的典型作品,演奏者在演奏该曲时,应当先在脑海中浮现乐曲所描述的画面,即项羽困于垓下,夜里楚军听到夹杂着呜咽的箫声,都留下了伤心的泪水,不战而败;霸王无奈,只能感叹“大势已去”,别过虞姬后自刎乌江。演奏者通过将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演奏出哀怨婉转的曲目,将曲目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演奏出来,就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演奏素养

每一个演奏者都有着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无论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还是在音乐文化知识中获得的,只要将作品所蕴含的意义与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都能够提升自己的乐曲表现力。演奏者的艺术情感体验随着其生活经验与知识的丰富程度而变化,演奏者在演奏曲目时,将所需要表现的情感信息于“情感的库存”中取出,并根据乐曲的内涵稍作改变,进而就可以将作品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只有当音乐演奏者对人生有深刻体会时,才能演奏出真正打动人的曲目。琵琶演奏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演奏者只有从各方面汲取知识完善自己,特别是要多研究美学与文学,进而使得自己在生活、科学、社会、艺术等方面的修养得到提升,才能使演奏者观察、洞悉事物的能力与理解事物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演奏者还要及时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通过听、看等途径丰富自己的音乐细胞,开拓自己的想象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演奏者具备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敏锐的音乐感觉,才能真正地使其艺术修养得到提升。对于琵琶演奏者来说,既要对各派、各家、各类的音乐有所了解与掌握,博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进而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还要学习和研究其他艺术领域,如绘画、诗词、建筑、书法、歌舞等。

试论古筝演奏中的情感与技术 篇9

一、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古筝艺术在视觉、听觉上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最明显的就是在听觉上让人感受美,而好的音色则是产生美不可或缺的要素。好的音色能让听众与演奏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但是寡淡无味的音色会让人感觉不适。所以解决区分音色的好坏问题成了当务之急。一般来说,音色的好坏由两个方面来体现,第一是古筝本身的音色,第二是演奏者弹奏古筝的音色。不同的古筝构造决定了音色的独特之处,众所周知,古筝的高音区轻快明亮、中音区柔和婉转、低音区低沉有力。大师梅纽因曾说过,技巧、情感和运动器官三者之间相互的协调,音乐情感才能被我们自己所构造的整体表达出来。当我们拥有音乐方面相应的技巧和理解力之后,演奏中关于运动感知的情感就需要我们多加注意。运动器官对音乐情绪敏感、调动快,就像那一道道分水岭,它能够把情感活力引向更加鲜明的方向,藏在内心的那些悲伤与失望、欢乐与喜悦等,全部通过演奏表现出来,运动表情和音乐的交融在节拍中达到高度统一。肩、臂、腕、指是参与古筝演奏的主要部位,调整自身的状态在是必要的。因此,在演奏时,身体放松是最重要的。只有身体是放松的,情感才是自然真实的,才能在乐曲情感中投入更多的注意力。

二、技术

古筝是中国古老乐器中的一员。因为各地的地理环境,风俗文化不尽相同,古筝在其传播与传承的过程中,会与当地民间音乐进行交流与融合,这种产物恰恰具备浓郁的地方色彩。在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古筝的传统演奏技是以左手按,右手弹为特点。右手弹是指右手以大指“托”、“劈”;食指“挑”、“抹”;中指“剔”、“勾”;无名指“打”、“摘”的指法,但节奏和音符的强弱变化也必须进行控制,不容忽视。左手按是指左手以按弦为主,并不直接参与弹奏筝弦。而如果是要对右手弹奏的音乐达到润色作用,可以考虑进行“揉、按、吟、注、颤”的手法的组合,但是右手弹奏音符的节奏及强弱是不能被改变的。倘使我们想将情感体验在演奏中往更深层次推进,可从两点入手。

首先认真研究乐谱,了解乐谱的制作脉络,例如它产生的社会背景,作品中含有的理想,描绘的模糊的意象或者是具体情景,以及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情感等。水到渠成,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在上述前提之下自然就形成了。没有筝手这种对作品添枝加叶、削删润色,作品难以发展。正是由于作品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那些原本简单的素材才有可能完成到从一般作品到优秀作品的转变,最终得以展现在世人的面前。综上所述,演奏者在获得新鲜的情感体验后,如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所得的成果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度创作。如著名艺术家何占豪大师改编《满江红》所得的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临安遗恨》这首乐曲表现的内容就是民族英雄岳飞为秦桧所害,被囚禁临安狱中,最后从容赴死的时候,他内心满怀对国家面临危难的忧虑,以及对远方家人的挂念,对奸臣横行的满腔愤恨,最重要的是自己想精忠报国却无处可伸的无奈,继而所引发的感慨,所以演奏者有必要在进行二度创作之前仔细研读岳飞的《满江红》。

其次要用自己的语言将乐谱中的标记内化为个人的内心情感。处理乐曲时,演奏者应尽可能表现得全面,即表现出乐谱上所有的表情记号,同时表情的安排和高潮的力度必不可少。正式演奏之前,谱面的每一个标记我们都应当熟记熟背,并根据演奏前所做的功课,将脑中储存好的记忆通过自己的发散思维于脑中把将要形成的音响效果进行加工。因此,仔细地研究乐谱和细致的分析对演奏者要求较高,大的方面,曲式结构、乐句的划分,小的方面,发展动机,哪怕是细小的音符,处理都必须细心地斟酌一番。举个例子来说,音强的渐强、渐弱都是研读乐谱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即便是关于力度的极细微的表情记号,都可以成为作曲者传递情感信息的媒介。不管是怎样的独特风格,紧抓好这些细小的因素,创作出的乐曲才会动人。

一个比较成熟的演奏者,他所具备的技法与一般层次的的演奏者并无太大差别,如果加入属于自己的深刻理解,重组乐曲的意境和内涵,才能算是真正的优秀筝者。

摘要:在古筝演奏中,饱满的情感与纯熟的演奏技法都是整体音乐表现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方法,而对音乐独特的理解以及纯熟的技巧会形成专属于自己的演奏风格。本文从情感理解和技巧等方面论述了古筝演奏的创作,借此为古筝演奏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演奏情感 篇10

关键词:钢琴演奏教学 情感表达 重要性

钢琴是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乐器,钢琴演奏让音乐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与感染力,具备情感的钢琴演奏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品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说,钢琴演奏教学中的情感使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钢琴演奏水平,还能够让学生的人格、品质更加完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为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本文从情感共鸣、乐曲各部分的情感连接、音乐社会功能的实现与演奏者提高自我修养等四个方面探究情感传达对钢琴演奏教学的重要性。

一、情感传达是实现曲作者、演奏者与观众情感共鸣的桥梁

钢琴演奏时情绪与情感的高度统一,是每个学习者表达自我音乐情感的必须途径,学习音乐表演的学生,之后将感情与音乐相融合,才能提高自我的音乐理解,实现正确的情感传达。鋼琴演奏教学不仅是音乐技巧训练,它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相关的知识理论,以此展开相关的知识学习,这是体会情感的重要基础。这些知识内容可以通过各种资料查询获得,如钢琴艺术史、钢琴文献,与钢琴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作品介绍,钢琴演奏家的录音录像材料,各种乐谱相关的版本材料等。这些知识的学习便为情感表达提供了重要前提。每一个乐曲作品都有着自己的情感构思,在对这些作品演奏时,需要演奏者对创作乐曲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等有着深入体会,在遵守作曲家创作情感动机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演奏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与感受,将自我的情感体验做出有效传达。这种演唱过程中的“二度创作”,有利于情感共鸣的实现。如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观众们经常被钢琴演奏者所传达的情感内容所震撼,犹如暴风骤雨般击打着我们的心灵,或潜移默化中令人感动而潸然泪下。此时钢琴演奏者就是对乐曲内容的“二度创作”,在弹奏中传达着作曲家的真实情感,在欣赏中感受钢琴演奏者所给予乐曲作品的生命力,观众的情感从而被调动起来,让内心涟漪四起,感受到音乐中的特有美感,体会到音乐的本质。这就是情感表达的作用,这是单纯的乐谱音符所无法实现的。演奏此类钢琴作品时,只有遵循乐曲家的创作意图,同时加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才能让演奏更具有生命力与趣味性,带给观众真切的情感体验,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我国古代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便提到音乐中的情感,“凡音之起,由人心生”。这就说出了不同的声音是不同的心情所决定的,如喜怒哀乐等心情,这些情感是音乐产生的前提,又具有情感的声音,才能是值得评鉴的音乐。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其经典著作《美学》中,也提出了音乐能够表现各种不同的情感内容,灵魂深处一切的欢悦、喜乐、谐趣、轻浮、任性、兴高采烈或焦躁、烦恼、哀伤、忧郁、惆怅,甚至敬畏、爱与崇拜等,都是可以用音乐来表现。可见,情感传达能够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它区别于语言或画面的情感表达,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是其他的艺术门类所不具备的特有品质,它以独有的方式传达给听众,让听众体会到乐曲的价值。可以说,钢琴演奏教学中的情感让学生更容易的体会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更容易体会到乐曲的意境美,感受到音乐存在的价值,在情感上实现互通有无般的沟通。

二、情感传达是连接钢琴演奏各乐段的关键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对乐曲的整体情感进行把握,另一方面还需要对乐句与乐句之间、乐段与乐段之间的情感进行掌握,这种情感是需要前面的乐句与乐段所唤醒的。从钢琴弹奏一开始,就需要演奏者处于饱满的情绪状态,让音乐成为唯一的情感宣泄途径。具体到每一个乐曲来说,都是由乐句、段落等部分构成,有些语句在结构中统领全曲或过渡性的连接前后内容,那么此时的情感转折状态或保持句子时间的连贯性就需要情感的参与支撑。在情感逻辑上符合作曲家表达自我情感的需要。具体到钢琴演奏过程中,每个单独的音阶本身并不存在任何情感,但是当它与前后内容相联系,便可以给听众以一种特有的情景氛围,引起大家的情感思绪变化。因此,对于乐谱上的情感内容,需要我们用自身的情感存储去唤醒乐曲的情感内容,这样才可以实现最佳的钢琴演奏。这就实现了演奏者对歌曲内容与情感的全身心的体验,在乐曲感情基调的带领下去感受其中的欢喜或哀伤。这就说明了情感使用可以提高钢琴弹奏技巧,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这就是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为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需要学生对音乐史、音乐欣赏课程等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如此可以促进他们对和声、曲式结构等理论的学习,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感悟人生内容。具体到每个歌曲的钢琴演奏,就是在弹奏之前,都需要对乐曲内容有个概念预设,在了解了作品的整体情感基调之后,再注意一些情感上的细节处理,此时的演奏者和歌唱者一样,都需要对每个乐句、乐段之间的情感联系进行体会,让这种情感贯穿到整个乐曲之中。如此,全曲的感情基调得到了调动与表现,演奏活动也会取得巨大成功。倘若乐句、乐段之间的感情处理不到位,高兴或悲伤时的弹奏点不具有情感性,给人的感觉便不具备整体性与审美性,这说明了情感表达对钢琴演奏的作品不可忽视。

三、情感表达是实现音乐社会功能的基础

不管作曲家有着什么样的创作初衷,在作品成型之后,就具有了社会性特征,在舞台上或各种社会活动中的演奏中,便有了一种传播性功能。良好的音乐内容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有所调节与补充,在经历了一天劳作之后,听取或弹奏一首歌曲,我们内心的高度紧张便会得到舒缓;在人生中遇到大起大落、内心情感得不到抒发的时候,一首适宜的歌曲会让心灵得到安慰或振奋。如弹奏肖邦的《夜曲》,在弹奏之前便有全片的情感预设,在进入到具体弹奏过程中,情感找到了适合的宣泄渠道,听众的情感体验也会得到积极调动,乐曲内容中优美华丽的音乐意境也会让听众内心感到舒适放松,实现乐曲的社会功能。再如贝多芬的奏鸣曲《热情》,演奏者在具体演奏过程中,如果有着情感的投入与传达,就可以将整部作品火热般地激情表达出来,听众的内心也会受到鼓舞。具体到钢琴演奏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经常会因为处于不同的情绪中而感觉到内心变化,外界的因素会使我们受到干扰。学生的情感在练习中就会受到影响,这些习惯性的精神和感情状态使我们无法注意到这种痛苦、悲伤以及让人难以忍受的脆弱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在演奏时所需要的。音乐时而愉快,时而痛苦。学生在体验愉悦的时候,体内的激素就会释放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之中,使我们对情感的接纳力增强。这样,随着感觉能力不断增强,我们的情感容量也就会不断扩大。肖邦的作品中有时听到华丽激动的段落,我们会感到一股暖流在体内延展。可以说,音乐带给人一种其他文学或哲学作品所没有的独立的特有启示,它在放松心情的同时,还将各种充满哲学思考的内容进行传达,有着高度的情感性与思想性。这也是许多音乐大师们追求的目标,如贝多芬后期的奏鸣曲便具有这样的哲学意味。可见,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这些社会功能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投入,才能切实传达作品的情感内容。任何一个音乐作品,在具备情感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让音符的悦耳动听得到表现,听众欣赏之后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优美,放松心情或受到情感上的支撑与精神上的鼓励。这些音乐奥秘的体现与音乐本质不谋而合,都说明了音乐存在的巨大意义。

nlc202309090406

四、情感表达是演奏者音乐素养获得提高的重要途径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构成音乐材质的声音需要人的听觉去感受,这就是音乐美的发现。音乐美首先是音乐中声音的旋律节奏美,在音乐的具体演奏过程中,音高、音强、音色、旋律变化等共同构成了乐曲的情感变化,虽然音高、音强、音色、旋律变化等音乐要素并不具备情感内容与色彩性,但是在欣赏音乐时,我们的脑海中总会出现一些音乐情景,这种幻想本质上是大脑的一种幻觉,不同的人所产生的音乐幻觉各不相同,這是由于他们的音乐修养有所区别,音乐修养低的人不会产生过多的音乐联想,大多是感受到音乐的悦耳悦意,但音乐修养高的人,便会被歌曲的情感内容所陶醉。当钢琴演奏者也有着较高音乐素养的时候,他的音乐感觉与音乐幻想也会更加美妙,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自我的音乐修养也会提高。这个音乐幻想发生、发展与情感升华的过程,便是音乐存储经验不断丰富的过程。

钢琴演奏的技能与教学有很大的关系,技能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所拥有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其他的必要的知识。广泛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钢琴表演技能教学理论的一条路径,提供了崭新的内容和手段,使学生的思维能有所提高。心理学描述了学习活动的一般过程和技能形成的基本模式;教育学告诉我们简单的机械性重复不等于有效的练习。可见,钢琴的教学会在心理上有所影响,进而在情感上也会有所体现等。展示演奏钢琴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的技巧与练习的方法,尤其是对情感的把握,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就教到位。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理解每首作品的情感,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钢琴表演技能,教学中老师所提出的演奏技巧以及情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实践练习的过程,而且需要耐心将情感学习到并且能表达出来。钢琴演奏者在每次演奏过程中都有着情感预设与情感传达的话,都可以将自我的真实情感与乐曲的情感内容相融合,演奏效果也会更加美妙。在刚接触到新乐曲时,弹奏的感觉可能不是太多,但是充分熟悉之后,就可以透过情感进行一次次的揣摩,一次次的体会也会使乐曲的感觉逐步提升,对应的音乐故事或音乐形象在脑海中也会更加明朗,这就是演奏者自我修养的逐步提高。

五、结语

良好的情感传达是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关键,它直接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态度、情感信念等,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所裨益。钢琴演奏教学中情感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情感体验的不断深化,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朝刚.器乐表演技能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版社,2009.

[2]李贵武.器乐艺术[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

[3]邹彦伍维曦译.练琴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4]吴国翥,高晓光,吴琼.钢琴艺术博览[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2000.

[5]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论二胡演奏中技术与情感的表达 篇11

一、娴熟过硬的演奏技术是完成二胡艺术演奏的前提

(一)娴熟的演奏技术是成功完成作品演奏的基础

要想拥有一个优秀的二胡表演,表演者必须熟练地掌握揉弦、音准以及演奏技巧等,二胡的演奏技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多种技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刻地表现出作品的内涵。像《病中吟》《闲居吟》《光明行》等乐曲中都运用了大量的演奏技巧,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掌控好各种技巧运用的尺度和分寸,把握好颤音、滑音等,即使是同一个技巧,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也要有不一样的体现,要根据实际的音乐作品选择合适的技巧和合适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把作品的内涵真切地表现出来。

(二)先进的演奏技术是提升二胡艺术表现力的前提

现代二胡学派的创始人刘天华先生十分重视二胡演奏技术的创新,这在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在当今的时代下,二胡表演的技巧非常匮乏,表现力也不强,所以创新无疑为当时的二胡表演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而且对当代的二胡表演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自建国之后,二胡表演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刘文金创作的《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和陈耀星创作的《战马奔腾》等作品中运用了很多技巧的创新,大大提高了二胡的表演力,使得二胡的表演魅力四射。

(三)多变的演奏手法是提高二胡艺术感染力的保障

拿弓法举个例子,在实际的二胡表演中,表演者可以把弓法进行适当的转化,即使是一些细微的变化,也可以把不一样的旋律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像在《二泉映月》的演奏中,运用颤弓可以把当时的意境深刻地表现出来,而且把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也深刻地刻画了出来,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在最初运用的颤动幅度非常小,频率非常快,这样的演奏可以把细腻的音色表现出来。随着旋律的加强,运弓的范围也逐渐扩大,然后再与适当的旋律相配合,这样就可以把环境以及人物和表现手法统一表现出来,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在二胡表演曲《三门峡畅想曲》中,运用颤弓可以把激昂的情绪表现出来,所以最初的运弓幅度要大,频率要快,这样才能够把音乐的艺术表现出来。

二、真切到位的情感意境是提升二胡艺术魅力的保障

(一)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情感主题

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在风格还是内容上都会带有时代的特色,具有不同的情感主题。如刘天华的十大二胡名曲表现的是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情感;而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作品反映的则是社会最底层穷苦百姓的呐喊;建国后的很多二胡演奏都表现出了人们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江南春色》《一枝花》《长城随想》等作品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些作品反映出了人们思想上的进步,与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解放思想是密切相连的。由此观之,音乐作品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深刻地反映出了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

(二)不同主题的音乐作品含有不同的情感内涵

按照表现的内容,可以把音乐作品分成不同的主题,包括写景、叙事、抒情等。例如,《江南春色》是一个写景的艺术作品,在这个乐曲中,描绘了三月的江南水乡,春色盎然,微风拂面,杨柳依依,俨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兰花花叙事曲》则描绘了主人公勇于反抗封建势力的故事;《红梅随想曲》也赞扬了江姐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虽然这些作品的演奏技术并不是很高,但是这些作品的情感却表达得恰到好处。

(三)不同地域的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音乐风格,而且也有着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二胡演奏曲《秦腔主题随想曲》是北方的作品,我们在演奏时要抓住北方粗犷高亢的特点;《一枝花》是山东的二胡演奏曲,所以在表演时要表现出豪爽的山东气息;一些南方的演奏曲,则要表现出江南细腻温婉的特质。现在文化交流越来越亲密,二胡的演奏风格也逐渐融为一体。作为一名优秀的二胡演奏者,必须牢牢把握各个地域的音乐风格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

二胡作为我国的民间艺术,带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名优秀的二胡表演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术技巧,同时还要有强烈的情感体会和表达。只有这样,二胡的表演才能凸显魅力,发扬光大。

摘要:二胡的演奏是把“音”和“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技术和情感缺一不可。只有熟练掌握二胡演奏技巧,同时深刻体会其中的情感,才能把二胡的魅力充分展示出来。

上一篇:油田施工企业下一篇:英汉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