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教学

2024-10-29

轻松教学(精选12篇)

轻松教学 篇1

在教学工作中,我感觉作文的批阅是老师们最头疼的事,也是最费时的工作。在习作批改过程中,是精批细改,还是多就少改,抑或是只批不改?批,怎样批?改,怎样改?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作文的能力。”针对这一理念,我作了轻松评改作文的探索。

一、让老师成为学生的欣赏者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创造。在学生看来,自己努力写出的作文,已达到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批改,指望有所肯定和指出,以便从中汲取力量与启示。这时,老师不妨做一个欣赏者,仔细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受到鼓舞,提高写作兴趣。

1. 借图画欣赏。

即用简笔画代替眉批。发现妙词在旁边画“红五星”,发现佳句则标示“小红旗”,对想象丰富的句段画“红叶”,对好的开头结尾送“飞燕”,在内容具体的段前画“小金鱼”,对构思新颖的习作在题目上画“小舟”。漂亮的简笔画会增强学生极大的写作兴趣,在同伴之间炫耀自己所得的奖励,并希望自己比别人有更多的简笔画。

2. 借榜样欣赏。

有一位作家说得好:“你能够看到一棵茂密的街树之中,那只绒帽般的鸟窝这并不算什么稀奇;如果你还能发现鸟窝是建筑在第几根树杈之中,并且还能看到不远处的那只鸟窝的主人,那你就很了不起了!”对于在作文中能写出精彩的句子的学生,我常及时引导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使他们养成对事物细微观察的习惯。

3. 借批语欣赏。

好话多说,即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字、词、句、段、章的一点一滴的可取之处,给予充分鼓励。坏话好说,即用旁敲侧击法婉转地指出作文的毛病与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让学生成为评改的主人

“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古人这句话,很通俗地说明了授予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在作文批改中,加大学生主体参与的力度,让学生成为评改的主人,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1. 认识自改的重要性,使学生想改。

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鲁迅是这样教导的:“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契可夫是这样指出的:“写作的技巧,其实井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知名人士的好作文也是修改出来的,学生在心中就开始产生了自改作文的念头,为自己当一位评改作文的主人打好了基础。

2. 告诉学生修改的方法,使学生懂改。

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错别字有几个,并加以订正;四看有没有病句,并予改正;五看标点符号有无明显错误,并加以修正。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的最低要求,让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掌握,在熟练掌握后,再过渡到高层次的要求: (1) 审查主题思想。这是最重要的修改。通过改,使主题鲜明。 (2) 审查所用材料。多余的、无关的删去;典型、生动的留住或补人。 (3) 审查结构。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全文能否构成有机的整体。 (4) 审查表达方法。记叙是否清楚,描写是否生动,抒情是否自然,议论是否辩证,说明是否准确。 (5) 审查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明白、通顺。总之,通过“增”、“删”、“调”、“改”来完成批改工作。

3. 交流评改作文,使生善改。

各组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在班内读评。互读互评并经过修改的文章在班内读评,肯定成绩和进步,允许“听众”各抒己见,还允许作者解释说明,使学生获得新的启示。最后是让学生参照老师和同学的评改意见,认真仔细地推敲和修改自己的文章。在学生自改后,教师仍要批改。注意多就少改,指点迷津;注意因材指导,有的放矢,如差的“改重于批”,好的“批重于改”;注意循序渐进,注意培养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批改作文。

4. 展示优秀习作,使生乐改。

为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我为学生创造了展示的机会,让每组的优秀习作与其他组的优秀习作进行展示、评比,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及奖品。我对同学们说:“你们可以群策群力,一起为本组的优秀习作再进行修改,争取在展示时让习作更加出色。”学生为了本组的共同目标,不断地充实着、完善着习作,沉醉在修改作文的活动中。看到他们争论的场面,我真是欣喜若狂,不由地发自内心地说:“同学们好样的,你们是小小评改家了!”

通过教师的欣赏评改、学生的自改,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大提高了,一改以往每每写作语句空洞的状貌,因为他们在评改中得到参考,写作的思路得以开拓,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从中受到怎样写好作文的启发,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作文与阅读.

[2]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轻松教学 篇2

单韵母教学比较轻松,基本上班级所有的学生在我教之前已经会读这六个单韵母了,只是他们的嘴形有的不太正确,发音不够准确,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了纠正发音上,并且带着孩子们一起读了关于发音的儿歌。在开火车的游戏中,一大组的孩子,只有一个读得不流利,其他孩子都读得非常标准。

接下来是指导他们写这六个单韵母。我自己先在纸上练了几遍,关于“a”的第二笔是否要出头的问题我还特地请教了几个老师,最后以教材为准,出了一点点头。板书指导完毕,看看学生们写的韵母,比我想象中好得多,不仅写得很好,而且速度很快。学习声母是小学语文学习汉语拼音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尝试着让学生快乐学声母,努力让课堂气氛轻松起来。

一、巧用游戏学拼音。生动、活泼的游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拼音和巩固已学的拼音有重要作用,让学生无意记忆变为有意记忆。

比如在教学字母时我设计了“摘苹果,猜猜看”的游戏,用硬纸片做许多红苹果,在字母后面粘上字母卡片,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然后把苹果挂在树上,让学生去摘苹果,翻过来看看后面是什么,把看到的字母读给大家听一听,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如果错了就再给其一次机会或由其他学生帮忙纠正。这个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记住了字母的发音,而且照顾到了全体学生。

二、引导学生巧记字母。

教学汉语拼音时我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把汉语拼音与具体事物结合起来,学生非常有兴趣,能够牢固记忆字母的音和形。

1、巧编顺口溜记住字母的形。

为了让学生迅速的记住字母的形,我就引导学生把每个字母都编一句儿歌,如:我讲到“g”的字形时,说“g像个9字加钩ggg”。学到声母“k”时,我问“你准备怎么记k的样子呀?”陈龙辉同学在书上图的启发下学着编了句“两只蝌蚪叼着一片草。”我听后大加表扬。后来的汉语拼音学习,基本上是学生自己编儿歌记字母,我只是稍加指点。这样不仅对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发展。

2、充分利用插图来记住字母的形。

在语文书的每一页上都有精美的插图,我在教学拼音时,从没有忽略过插图的意义。那是编者精心设计的结果,是让学生更好的记住音节的途径之一。如在教学z、c、s、zh、ch、sh时,我并没有浪费时间让学生再去编顺口溜,而是直接利用书上的插图引导学生记住字母的音和形,这样就能省出很多时间用在音节的拼读上,提高了学生的拼读能力。

在声母学习中根据以上的方法学习,效果极好。但是由于课堂上缺少时间练习书写,所以学生的字体还不够工整,出现书写不满格或超过格等现象。因此在书写方面还有待加强练习。在汉语拼音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韵母这一块是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的一个难点,为什么呢?因为韵母的类型较多,有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构成也相对复杂一些。

例如复韵母有9个,每一个复韵母由两个单韵母构成,谁在前谁在后,孩子们有时候易混淆。虽然在读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但是一旦听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有的小朋友会把复韵母的字母顺序弄错,有的小朋友会把声调标错,或者不记得标声调等等。虽然标调儿歌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但是小朋友们有时还是不能灵活运用。

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是韵母学习中的第二个难点,孩子们刚开始接触时很难分的清他们的发音区别,听不出老师说的音节词到底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于是我用对比的方法来实施教学活动,从发音和字形两个方面出发,让孩子在对比中找到他们的区别,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个方法是可行的。

当然,作为新教师来说,经验尚且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不易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易忽视我的讲授语言和速度是否适合一年级孩子的接受能力,但是我正在不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由于地方方言的影响,学生学习前后鼻音,特别困难,前鼻音不像前鼻音,后鼻音又不像后鼻音,导致前后鼻音根本分不开。

在教学前鼻音时,我特别关注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前段时间都是利用课文的插图来教学拼音,今天,我就换了一种方式,让学生根据韵母组成的字母来尝试发音。

如教学an:an是由a和n组成的,发音的时候由发a的音转向发n的音,a n

an学生由慢变快,最后滑向an的音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记注an的形和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直接教给学生读音效果要好的多。

在尝试成功后,我以此类推,让学生用以上方法学习en in un ün。由于事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所以许多学生非常兴奋,争着,抢着发给我听,当然有许多是不正确的,但一经提醒,学生还是能够发准的。

轻轻松松的,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老师轻松,学生们也学得轻松,而且学完后非常高兴,因为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当然这些知识还需要反复联系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于是我采用了下列方法来进行后鼻韵母的教学。

一、游戏故事,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到小学课堂中,35分钟学习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漫长的。根据学生爱玩的特性,我在教学中穿插了一些游戏,如“摘果子”“闯关”等,在课堂中引入了孙悟空,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童话般的情境中学习,活跃了课堂的气氛,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后鼻韵母的教学,关键在于“ng”的发音,我在教学中对本课难点进行准确的定位。首先出示“ng”,教师说清楚发音的方法,然后通过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利用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发音方法。在此基础上,教“ang、eng、ing、ong、ying”的发音,以点带面,面向全体。

三、引导激活,合作学习

在教这几个后鼻韵母时,我把指导思想定在“趣”字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最大限度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直观的活动情景,使一个个学生感到枯燥的拼音字母变成一个个孩子们喜欢的“朋友”,激活了他们的兴奋点,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采用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把枯燥的拼音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联系口语的语音,自主的学习所学内容,从中体会后鼻韵母ang、eng、ing的发音及四声的读法,最终达到能正确品读相关音节。这一设计,不仅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体现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创新等能力。促使学生想学、乐学。

四、关注学生,面向全体。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大面积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读等多种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都有和同学交流的时间。

五、学以致用,走向生活。

和谐课堂 轻松教学 篇3

一、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我们的教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性活动过程。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师生之间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我们就应做到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不再是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发现”性学习,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减少学生对老师的畏惧感、紧张感,使其思维能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由地驰骋,充分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生之间建立友好、团结、互助的关系也是教学氛围和谐的一个关键。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知道,班集体就如同一个小社会,大家要学会在这个社会中与人和睦相处。同时又教育学生,班集体更像一个大家庭。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姐妹,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摒弃自私的、保守的、瞧不起人的不良风气,形成奋发向上的学习气氛,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从而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阅读。阅读中理解词语可以运用工具书,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紧扣上下文;背诵积累时,或采用先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方法,或采用体会语句叙述的顺序的方法,或抓住关键的词语的方法;感悟语言时也还学生以自主权。如教学《林海》一文时,有的同学就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进行欣赏揣摩。这样,每个学生的阅读都是积极的、主动的,因而学生很快就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为了彻底解放学生,我还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组合,共同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我就鼓励学生说:“同学们,一棵大榕树为何有鸟的天堂的美称?它为何如此伟岸壮观呢?你想跟谁一起探究呀?大家可以选择好朋友,也可以选择老师一起探究。”这样,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阅读实践中。

三、教学生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课堂上要学生们思考,必须先教会学生质疑。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不断地质疑,从提简单的问题开始,并适时启发、引导。当学生提出疑难时,我们就启发学生主动讨论,组织学生认真剖析,去伪存真,抓住本质,把握重点,攻克难关。这样把质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只是听者、答者,而是自主学习者。

有一次我在讲解短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时,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雄日为什么手捧空花盆?国王为什么选雄日当继承人?大部分学生通过读书讨论后很快找到了答案。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雄日捧的花盆不是空的。”“为什么?”我虽然不明白他要说什么,但仍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因为雄日诚实,所以他种的花是美丽的心灵之花,他的花比那些孩子的花美丽一百倍。”说的多好啊!这时又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说:“老师,我想说说我自己。”我微笑着点头。“有一次考试,我只考了78分,老师叫我们回去让家长签名,这是我考得最差的一次,我害怕爸爸骂我就请同学给我签,我也不诚实,以后我要象雄日一样,做个诚实的孩子。”我高兴地说:“你知错就改,也是诚实的孩子。”这时,一只又一只小手举起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谈论着,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愉快教学轻松作业 篇4

鉴于此, 我认为, 语文老师应该从烦琐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 改革一下教学方法, 既能提高课堂效率, 也能让自己心情轻松。

一、目标定向上, 愉快教学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 教学质量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堂的教学。要想课堂45分钟有一定的收效, 首先, 必须明确学习的目标, 因为有了学习目标, 才有学习的方向, 学习才不会盲从。学习目标确定的宗旨:根据教材内容, 结合新课标要求, 可将教材的学习目标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化多为少 (一节课1-2个目标即可) , 并于课前明确出示给学生。有了学习目标, 且目标简单易突破, 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要学生有了兴趣, 教学就轻松多了。

其次, 争取每节课有一个亮点。所谓“亮点”, 就是在课堂上,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碰撞出来的“火花”, 而那“火花”刚好就能突出一个重点, 突破一个难点。

再次, 课堂上重视对文本的阅读。大声读、默读, 精读、快速读, 领读、齐读、范读, 读正确, 读流畅, 读出感情, 从中领悟文章内容所要表达的含义。

第四, 讲练结合。通过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过关情况。老师边讲, 学生边做, 练习难度较小, 学生能在轻松中过关, 愉快中找自信。同时, 还可以减少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

第五, “动脑、动口、动手”三动结合, 不给学生留开小差的机会。说、读、思、练, 一堂课让他们在紧张中愉快的度过, 收获应该是不言而喻。

二、轻松作业中“过关斩将”

在教学过程中, 恰当地组织学生课内、外练习, 可以使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形成技能, 培养能力、技巧, 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逐步养成学生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 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 以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品格和作风。然而, 学生最烦的是作业, 作业过多更烦。怎么办?那就要求教师,

作业布置要讲求艺术。把握作业布置的宗旨:宜少不宜多, 宜精不宜繁, 在少而精中求达标;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 绝不放到课外;能在白天完成的作业, 绝不放到晚上。如此, 作业的布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讲练结合 (课内) ;2、变书面作业为口头作业, 让学生多背多积累 (或课内或课外) ;3、不必要的作业, 不做。比如, 抄写词语、课文、句子等, 做错的题改正在旁边即可, 没有必要叫学生抄写十几遍, 二十几遍以加深印象。有的老师可能会说, 有的课文, 要求默写的, 难道不让学生先抄写?应该!但更应该讲究方法。比如:《送东阳马生序》一文, 生字、新词较多, 叫学生抄写, 太枯燥了。我就变了一个花样, 让学生运用对比写一个小作文《我与宋濂》, 文章中的生字、新词不就用上去了吗?4、重视对作业质量的讲评。每一次作业, 挑选一些完成得好的书写工整美观的狠狠表扬, 对作业马虎的人批评也应到位, 这样, 有批评, 才有说服力;有榜样, 才有后来者。

记得有一位老师曾说过这样的话:“批改作业, 是老师与学生不见面的交流, 千万不能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我不想在作业本上打×, 生怕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一点阴影。”批改作业是与学生的一种交流。学生需要的是帮助、引导、鼓励与表扬, 老师也必须从作业堆中解脱, 那么, 我们可以尝试作业批改的灵活性。学生的作业, 一方面老师亲自批阅, 采用文字批阅式、等级批阅式、分数批阅式 (详见《重庆教育》2004年2期《作业批改中的分类指导》) , 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讲明批阅作业的要求后, 采用: (1) 学生互改互评。听写、默写、释词、造句、小作文、大作文等, 让学生互相交换批改, 并作出评价 (尽量多表扬, 委婉提出评改意见) 。学生可以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反馈自己的学习状况, 了解自己在掌握新知识方面的不足, 哪些是真懂了, 哪些是一知半解, 从而正确认识自己, 及时补救不足。“人都是要面子的, 谁也不想输给谁, 这一次没有搞赢, 下次不可小觑”, 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 采取激励机制, 作业批改的问题就解决了。 (2) 学生自改自评。自我检测、大 (小) 作文可采用此办法。严格要求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待自己, 可抑制学生的私欲, 培养学生自我剖析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必须适时指导, 总结点评, 监督到位, 不能放任自流, 漫无目的。

《符号输入也轻松》教学反思 篇5

二、学情分析

有了前两节课的学习基础,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指法规律,打字的姿势也能够保持端正。通过练习,打字时的正确率和速度都有所提高。这节课的符号输入练习加入了新的内容,难度增加了,要引导学生耐住性子,端正态度,认真练习。

三、教学反思

本课一开始出示了一组相同的句子,但由于加上了不同的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了,从而点明本课的主题是“符号”的输入及应用。

轻松识字教学浅谈 篇6

关键词:识字;经验;责任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识字是学生阅读的基础,有了较多的识字量,学生的阅读就会变得更加顺畅,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而,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呢?

一、借助生动的形象,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识字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规律,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丰富的想象力都离不开具体的形象表象。那么,在识字教学中,老师要牢牢抓住这一特点,运用讲故事、编口诀、唱儿歌等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在自主活动中识记生字。如,学习“拔”字:小朋友握着绳子拔河,“友”上边的点是同学们齐心协力出力时冒出的汗珠。這样,学生就容易记住这个字了。再如,学习“春”时,可以编写一段谜语:“三人一起看日落”;学习“金”时,编出顺口溜:“有一个人,他姓王,两边兜里装块糖”……

二、借助认识的字,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活动中识字

识字过程中,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如何克服呢?教学中,我采用了利用学生熟字加减偏旁、字的对比等方式,让学生在平时课堂练习活动中掌握新的汉字。如,“提”和“堤”、“服”和“报”等类型的汉字,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不仅能较快地掌握新的汉字,而且还能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汉字,可谓一举两得。

三、根据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亲身感知中识字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直观性较强,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在教学中,我主动出击,充分发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识字。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自家房前屋后都有哪些标语,哪些字认识?哪些字可以试着认识?哪些不认识?这样就能增强学生识字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动性,养成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如,教学“喝”和“渴”两个字时,就要牵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容易掌握。教学时,引导学生,平时是什么原因让你口渴呢?(缺水,所以“渴”字有三点水)口渴了怎么办呢?(喝水,所以“喝”字有口字旁)这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识字,容易记得住,记得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语文实践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见,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容忽视,尤其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段,采用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进行有趣的识字活动体验。

让识字教学变轻松 篇7

一、创设识字情境,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而识字教学由于本身很枯燥无味, 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 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教学需要出发, 依据识字内容, 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并促进学生识字。

1. 多采用直观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 教师可遵循直观性原则, 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 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 笔者在教学时常将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2. 多采用游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 能否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根据小学生顽皮、活泼、好动的特点, 在识字教学中引入游戏是不错的选择。把游戏引进课堂, 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 寓教于乐, 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 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引导学生轻松识字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求方法, 识字教学也不例外, 在激发起学生的识字兴趣后, 教师就要教给学生各种识字的方法, 并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 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1. 形象记忆法: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识字情境, 使学生将汉字与具体的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 能有效提高识字效率。如, 教“哭”字时, 学生很容易写漏一“点”, 教师就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正在哭的图画, 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 教师再做适当的讲解:“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 一“点”是哭时流出来的眼泪。这样, 学生写“哭”字时, 就会想到这滴眼泪而不会漏写这一“点”了。

2. 猜字谜识字法:

把生字编成谜语, 让学生在猜字谜中学习生字, 既使学生识记了字音、字形, 又理解了字义, 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如, 学“碧”字时, 笔者就编了这样一个谜语:王子和白雪公主坐在石头上说悄悄话。这个谜语巧妙地利用了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 学生自然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生字。

3. 近、反义词识字法:

近、反义词识记生字不但使学生记住了生字, 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如, 教学“前———后”时, 笔者制作了这两个字的卡片。讲“前”时, 做向前走的动作, 然后让学生说出“前”的反义词, 同时出示卡片“后”, 并边读边向后退, 学生不但学会了生字, 还很好地理解了词义。

4. 顺口溜、口诀、儿歌识字法:

这种识字方法幽默风趣, 寓教于乐, 而且朗朗上口, 易学好记, 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如, “美”字的口诀是:羊字没尾巴, 大字在底下;“金”字的口诀则是:一个人, 他姓王, 口袋装着两块糖。

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 如比较法、拆字法、熟字改笔画法等,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 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三、及时巩固, 防止学生识字回生

小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在于学得快, 忘得也快, 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但是教师要想方设法将遗忘降到最低的程度。因此, 教师要适当控制识字教学的速度, 不可过分地贪多求快, 尽量避免低度学习和过度学习, 并在学后及时进行复习巩固。

轻松教学, 收获英语的快乐 篇8

一、让学生不再恐惧英语学习

要想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 首先就要消除他们对英语的恐惧心理, 让他们觉得英语很亲切, 很“好玩”。我一般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 儿歌chant激发兴趣

儿歌对于小学生有其他教学形式所不具备的吸引力, 这种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的chant, 期初学生羞于说、唱, 笔者就先引导他们唱一唱简单的字母歌, 再学习新的chant。这样, 在很自然的情景中, 学生就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同时还对就知识有了一个复习回顾。有些内容教材中没有给出儿歌, 笔者就通过网络搜索或者自己编写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如学习食物时, 笔者就自己为学生遍了一首儿歌:

Cake蛋糕甜又香, noodle面条细又长。

Sandwich最爱三明治, 米饭rice粒粒香。

Bread面包肥又胖, fish鱼肉有营养。

果汁juice来解渴, 牛奶milk来助长。

在学生记牢后, 笔者让他们上来表演, 并自由发挥配上相应的动作。他们边唱边做, 还创造了很多新奇的动作, 使笔者也忍不住加入其中, 和他们一起唱、跳。在这样的课堂中, 学生没有学习的吃力感, 只有做游戏的快乐, 他们仿佛是在唱歌、跳舞、做游戏, 对英语的恐惧感荡然一空, 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 创设快乐教学情境

小学英语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生动、有趣的, 那种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是不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为了给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 笔者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些愉快的教学情境, 让他们能够在玩乐中进行学习, 在学习中收获欢乐。如学习现在进行时, 笔者就通过《熊出没》这个学生都喜欢的动画片创设情境:明天就要过年了, 森林里的动物们都为新年晚会做着准备。猴子在跑、松鼠在跳、猫头鹰在飞、熊兄弟却在树洞里睡大觉。然后笔者将准备好的面具发给学生, 让他们戴上面具进行表演。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 都想戴上面具表演, 他们的参与意识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都准备好之后, 笔者扮演成记者, 挨个采访他们:“What are you doing?”“小动物”们夸张地做着动作回答:I am jumping.I am run-ning.I am dancing.I am flying.We aresleeping.在欢笑中, 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句型, 这种来自生活的真实感受让他们完成了语言训练, 也让他们对学习英语有了更好的个人体验。

(三) 以比赛激励学习动机

从心理学上来说, 竞争是能够满足人们自尊需要的一种方法, 也是能够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引入比赛机制, 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 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如学习英文数字时, 笔者先在小球上写上阿拉伯数字, 并把这些小球放在纸箱子里, 让学生分成两个组, 每次每组出一个人从纸箱子里抽取小球, 并用英文读出该数字。正确的顺利过关, 错误的被淘汰, 几轮下来, 人数多的组获胜。这样, 学生紧张而又期待中上完了一节课, 虽然承受了一点心理压力, 但是牢固地掌握了知识, 也更期待下次比赛了。

需要注意的是, 比赛不宜过多, 形式要适当, 要多为学生设置一些获胜的栏目和机会, 尽量让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否则, 学生会因为失败而气馁, 丧失学习的信心。并且, 在进行比赛前和比赛中都要注意学生的思想, 多开导他们, 教育他们看淡成败, 避免优秀的学生产生优越感或是稍差一点的学生产生自卑感。

二、改变作业形式

小学生的精力有限, 如果设置大量内容枯燥的作业, 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 手里握着笔不断地写着, 嘴里却在不停抱怨, 这样的作业一点意义都没有。为了消除这种现象, 体现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和先进性, 我对学生作业进行了全新的改革:首先是作业形式, 口语方面, 我让学生回家录音, 或者是用英语给老师打电话, 或是看一些教师推荐的英语小短片;写作方面, 就让学生给家里的物品贴上英文标签, 制作英语连环画或小卡片。其次是作业评语的改变, 以往笔者都是用Good、well等单调的评语为学生批改作业, 现在笔者将评语改为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有激励性的形式, 如你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你能继续努力;你能积极回答问题, 老师很喜欢, 如果你能认真完成作业, 老师会更喜欢你, 诸如此类的评语。笔者用英语为学生写评语, 虽然有的单词他们可能看不认识, 但是也促使他们学着查字典、问家长, 多学一些新的单词。作业改革进行后, 学生对于作业的兴趣越来越大了, 他们的作业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 笔者注重把学英语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课内与课外结合, 学校与家庭结合, 持之以恒, 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有一位三年级的学生家长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孩子回到家特别高兴, 进门就跟我说:妈妈, 我会说英语了。家长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启发, 于是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不管什么时间, 也不管什么地点, 只要见到你会用英语说的东西就要用英语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学生的听说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浓了。

让拼音教学轻松变身 篇9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开始学拼音了, 我设计了一个《拼音王国欢迎您》的课件。课始, 我播放了儿歌《汉语拼音儿歌》, 由于有学生有了一些拼音基础, 听了儿歌后很是兴奋, 带动了课堂学习的氛围, 两遍歌听下来, 所有学生都露出了笑脸。于是我趁热打铁, 出示所有学生的名字, 问学生:“你们的名字怎么会在电脑上的啊?”小朋友们又来劲头了, 都说是用拼音打上去的, 我示范演示了三个学生名字的出现过程, 这让所有小学生很好奇, 也就打消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畏难情绪。

二、利用多媒体学习拼音的准确发音

由于学前教育的不断深化, 多数孩子在幼儿园大班时就接触了拼音字母, 但是在教学中, 我发现他们发音的口型普遍不到位, 例如读“o”时嘴巴过圆, 读“ai”时嘴巴没有张大读成了“ei”, “ou”读成“e”, 由于方言特点, 后鼻韵母“eng”“ing”发音和前鼻音发音没有区别等等, 纠正后依然读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所以在遇到这些难点时, 我首先引导学生看图, 接着听音, 让学生自己去比较体会, 孩子在疑惑中发现, 在发现中提高。单韵母的口形是不一样的, 学生看发音口形图, 边看边听, 初步产生印象后, 让孩子根据口形猜单韵母, 精美的图, 准确响亮的发音, 欢快的音乐, 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会读的孩子下课后还要我把动画再放给他们看。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兴趣上来了, 想学什么都很容易。学习后鼻韵母“ing”时, 我出示一张展翅飞翔的老鹰图, 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 孩子们说:“lao yin”, “想听听小喇叭是怎么读的吗?”小朋友们很期待, 结果一听发现读得不标准, 于是都争相读起来。接着我出示“水瓶”“苹果”“亭子”等图片, 让学生认读, 学生很积极踊跃。经过一天的训练, 现在学生读后鼻音已经很标准了。

三、利用多媒体辨别易混淆的拼音

拼音王国里的成员虽然不多, 千变万化离不开6个单韵母和23个声母, 但字母间的组合纷繁复杂, 是最令学生头疼的。“ie”和“ei”是最难辨别的, “ui”和“iu”在读音和书写以及加声调都让学生混淆不清, “e”和“ou”因方言的影响始终读不准。还有“b”“p”“d”“q”, 也是拼音学习的拦路虎。

于是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 运用多媒体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 通过PPT课件中生动形象的画面、效果声响, 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惊奇感、回味感、满足感, 激起学生对所学拼音的“兴奋点”, 达到“课伊始, 趣亦生;课进行, 趣渐浓;课结束, 趣犹存”的境界。在区别“b”“p”“d”“q”时, 我首先展示了这四个字母的表音表形图, 让学生依次回忆口诀, 并根据口诀编写儿歌, 有学生编出的口诀很有趣:“大肚一挺bbb, 口吹泡泡ppp, 屁股一撅ddd, 头戴帽子qqq。”他们还用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的调子边唱边演示出来, 这么生动有趣的画面加深了孩子们对这四个声母的印象, 我把这个学生的表演摄下来, 用多媒体反复播放, 孩子们很快就会唱这首字母歌了, 多年来一直困扰我的难题解决了。

四、利用多媒体陶冶学生情操、增加阅读量

多媒体技术在具有促进智力功能的同时具有审美功能, 为陶冶学生情感提供客观的可能。枯燥的拼音形体很难直接产生活生生的事物形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声同步的教材, 变生硬死板的文字形象为活灵活现的实体形象, 会产生激励、愉悦的审美效果,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积极。学习书29页下图中的拼音时, 我带着孩子们先分开看图读拼音, 接着把图结合起来, 学生一下子感觉到这是一个家庭, 此时我引导孩子用刚才的拼音说一句或一小段话, 在不断地交流中学生发现这是周末的早晨, 大家起床后做些什么事, 感觉好幸福快乐, 看着学生开心的脸庞, 我深深地觉得教材表象的知识给与学生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这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 去深入浅出的引导。

如今移动多媒体已经普及进了学生的课堂, 教师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应用效率, 巧妙地根据教材设计课件, 或自己设计, 或拍摄录像, 或从网络上下载, 或同行借鉴, 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运用多媒体, 优化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 增强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农村小学拼音教学不容乐观, 需要我们教师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移动多媒体, 能把枯燥、单调的拼音难关, 变成学生易学、爱学的知识,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攻克读音不准的难题, 巧妙辨别易混淆的拼音, 既能陶冶学生情操, 又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优化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 增强教学效果, 对学生终生受益。

轻松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篇10

下面笔者简要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抓“支点”, 促进学生课堂高效阅读的点滴心得或反思。

一.抓文本的关键的词句段, 带动全篇内容的理解

通过多年的阅读教学的实践, 笔者觉得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关键的词、句、段为“支点”, 展开与全篇的联系中积极的思维活动, 以“支点”辐射至文本内容的具体理解, 可快速清晰地获得对文本全面整体的把握。学生凭借“支点” (阅读内容的某个部分) “翘起”整节课的阅读材料时, 他们对文本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认识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 抓关键词。有些课文作者总是精心选择一两个关键的词语, 用来提出观点, 揭示中心, 或提示行文线索或结构思路等。文章的中心词语是全文的重心所在, 即我们所需要寻找的“支点”, 学生可以通过它“收见微而知著”。以文章的关键词为“支点”, 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并以此为主线展开优美语言的感染和语文能力的训练, 引领学生走进了理解、分析、鉴赏的阅读思维状态。如学习何其芳的《秋天》一诗时, 只要抓住三个关键词, 即“栖息、游戏、梦寐”, 师生就可以顺着这个“支点”高效学习, 达成“读懂诗歌内涵, 理解诗歌的意韵, 掌握抓关键词阅读诗歌的方法”的目标, 在课堂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 抓关键句。很多文章都有关键句, 如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等, 这些句子不仅能概括主要内容, 还体现课文结构, 反映中心思想,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学习《紫藤罗瀑布》一文时, 笔者先请同学们齐读开头和结尾的句子:“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让学生在心中产生悬念, 然后去寻找答案, 从而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这样的课文教材中还不少, 比如《珍珠鸟》可找结尾“信赖, 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境界”这个句子作为“支点”来展开整节语文课的教学;《孔乙己》可用结尾句“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为“支点”回溯全篇内容的理解。

(三) 抓关键段。文章关键的段落, 或者总领全文, 突出中心;或者照应前文, 揭示主题;或者承上启下, 概括主要内容;或者余味无穷, 发人深思。教学中, 对有典型的段落的课文, 我们要准确抓住这些段落, 并以此为“支点”, 展开辐射状或回溯型的阅读教学。如《夏感》中最后一段:“大概, 春日融融, 秋波澹澹, 而夏呢, 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 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学生从“苦涩的汗水”中找到了“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感受农民夏天劳作的辛苦;又找到“紧张的旋律”回应开头“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学生“轻而易举”理解了整课的内容, 品味了语言的美, 悟出了作者赞美之情。

二.以文章的关键的人和物为支点, 加深文本的理解

在语文教材中, 有很多的文章都是以人或物为中心来安排的, 如果抓住关键的人或物为“支点”来教学, 也不失为理解课文的一个方法。

(一) 以关键的人为“支点”。在具体的文章中, 关键人物所起的作用不同, 有的是引起事件, 有的是穿针引线, 有的是扭转局势……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找准关键人物, 理清人物之间的联系,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如教学《最后一课》时, 选择以小弗朗士为“支点”, 学生就与他有共同语言, 对他感兴趣, 小弗朗士的逃学、上学, 学生感同身受, 通过他的行踪, 学生了解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兵的操练, 镇公所的布告牌, 小镇里的学校。通过他的思想、言行和心理的描写的讨论, 明确小弗朗士还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阿尔萨斯人成了亡国奴, 不但没有了祖国, 更要失去了朝夕使用的母语。选择小弗朗士这样一个不爱学习法语的调皮的孩子, 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悲痛。故事情节在学生的讨论中达到高潮, 小说也在这里戛然而止, 余意无穷, 耐人寻味。学生跨越时空, 心灵被强烈地震撼, 领悟到作品深刻思想, 课堂气氛也就异常感人。

(二) 以关键的物为“支点”。人们在阅读名篇佳作时, 有时常常忽略作家赋予作品的某些隐性的因素, 不能从新的角度去挖掘, 从而错过了作品本身所蕴藏着的艺术意味。

朱自清的名作《背影》, 笔者和我校的金玲辉老师共同开了一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笔者遵循“背影——眼泪——感受父爱”的模式来教学。把审美的双眸固守在“背影”这个物象之中;金老师认为“背影”物象的生成, 离不开“泪水”物象的浸透。一方面从文章字面上看, 《背影》一文中的“背影”“泪水”两个物象总是相伴而生的。她以“眼泪”这个物象为“支点”, “泪水”之后说“背影”。

笔者设计沿着传统的思路, 教师问背影, 学生答父爱, 以背影引发, 流泪为辅, 情感为重点, 中规中举。课堂就在不温不火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可总觉得有些遗憾。金老师的课, 以“四次流泪”为“支点”教学的效果就是课堂上老师问得少了, 学生体悟多了——从新的角度解读出“四次流泪”, 背后是丰富真挚的感情, 质朴动人的语言。学生在‘泪花”中看到人间最美的最动人最诚挚的感情和纯真的心了。学生与作者感情同在“泪水”中共鸣。而藏于文字背后, 在流泪背后空白处留下巨大的审美空间更给了学生思维无限的想象。

三.以作者的情感为支点, 引起心灵的共鸣

在初中语文教材当中, 有相当一部分的文章能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对于这一类文章, 作者总是激情洋溢, 或声泪俱下地倾诉情感故事。以作者的情感为“支点”, 对于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情感是学生思维的源泉, 没有情感就没有思维活动。情感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深理解内容、与作者产生共鸣。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写作者离开藤野先生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从惜别, 不舍之情, 回忆亦可见师生情深。丢讲义的自责, 寻讲义的诚恳更从独到的角度含蓄地表现了鲁迅对恩师无言的感激与思念。“惜别先生——回忆先生——感激先生”, 以此情感为线, 学生通过浅显的惜别内容, 比较直白的情感流露的理解, 进而到“丢”与“找”经过比较分析后, 学生则明白“找”是重点, 也是生对师情深的间接表现, 最后让学生逐事细究, 使学生不仅明白课文的内容, 也理解了作者这样写的真正目的——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一片无法言表的真情。

四.以学生的疑问为支点, 激发学生的求知

“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古人的理论和实践都给我们启示, 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多元解读。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 进而自己解决问题, 达到领悟文意的目的。以课文的疑点为“支点”是引导学生向纵深推进理解课文的突破口。

《皇帝的新装》一文, 在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一段导向性的话:“读完这童话, 我们首先会嘲笑那个愚蠢皇帝, 不过, 如果注意到上自皇帝下至百姓, 几乎人人都违心地说假话这一现象, 我们的思考也许能更深入一层。”课后的“研讨与练习”里提出:“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前, 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 这是为什么?”有了这个提示与提问, 教学本课时, 笔者就重点鼓励学生读这篇童话要有自己的思考。有学生在预习中就设计了一个问题:这篇课文的情节围绕一个“骗”字展开, 请同学们说说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是谁揭穿了这个骗局?笔者抓住学生的疑问作为“支点”, 及时展开教学, 通过讨论, 学生对“骗”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皇帝本应以国事为重, 但他虚荣昏庸愚蠢, 所以有了被骗的基础。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这些情节。骗的结果是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看似荒谬, 实则骗局的成功实施, 离不开人性的弱点——虚伪, 学生明白了文章批判的新意义, 加深了对小说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研发“三度”,让教学轻松增效 篇11

一、强化课前预习的深度

所谓预习的深度,是指引导学生潜心会文,用整段时间走进课文,主动去认知、探究、质疑、释疑、练习、收获,达到读得透、写得准、有所疑、有所求的较深程度。

1.预习的内容。为了引导学生自主走进课文,一般预习要完成这样几项内容:(1)释疑,即把生字读准,把生词弄明白,把难句琢磨琢磨等;(2)操练,即把课文读顺,把生字词写写,把课后练习做一做;(3)质疑,指读文后产生哪些疑问。这样,带着疑问走进课堂,上课就是打“有准备之仗”了。

2.预习的策略。

(1)标划法。对于重要内容可用符号圈标画点,以示提醒。如,可在生字上标音节或调号,可在生词下划短横线,可在长句子中标“/”。让自己读得准,停得当。

(2)注解法。对疑问处可标“?”,并鼓励学生自主解疑、释疑,将解释写在词语旁边。实在弄不明白的“?”,再到课堂上讨论。

(3)朗读法。尽管我们重视朗读,但由于难以实施统一的考试“杠杆”来评价,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还是没有真正去落实、去把关。因此,预习时要鼓励学生反复读,读得流畅、自然,读出感染力。

二、提升课内教学的速度

我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预习后,采用“1+l”的时数安排方式,即每篇课文的教学由原来的两课时缩短为一课时。即将原来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内容提前得到预习中落实,课内教学就可以直奔“主题”进行相关训练了。以苏教版第八册《永远的白衣战士》为例,整改后的一课时教学程序大致分为四步:

第一步:情境导人。可以播放非典时期的一些画面,结合教师语言深情描述,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第二步:根据成语,概括大意。如“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舍己为人、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等,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任选几个成语说一句话。

第三步:围绕人物,品味语言。抓住“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從死神手中夺了回来”中心句展开品读,分别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能够感悟到叶欣从事的是一项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的词句展开讨论,感受高大、圣洁、无畏的白衣战士形象。

第四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叶欣的纪念。

三、拓展课外实践的广度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基于此,我引领学生不断增加实践机会。提升综合能力。

1.把目光投向阅读。我通过“共性+个性”这一形式进行。共性指的是“班级共读”,即每月每班共同读一本书,读后再进行集中汇报:个性指的是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爱好自主读书。读后可写书评、推介等展示读书成果。

2.把目光投向媒体。现代是信息化社会、多元化发展。因此,适当让学生看电视栏目便于开阔视野,网络世界更是一个世界级的图书馆,想要查阅什么资料,只要“百度一下,便知道”。当然,媒体是个双刃剑。家长要在适合范围内让孩子观看、使用。

3.把目光投向生活。生活就是一所学校,多彩的生活让孩子能得到历练。家庭聚会、邻居小伙伴的交往以及随父母朋友的聚会等等,都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4.把目光投向社会。社会是个大舞台,纷繁复杂又多姿多彩。各行各业、各种活动、社会百态、新奇事物。都要让孩子们见识见识,让孩子们直接感受社会的真实状态,要引导家长带孩子走进社会,孩子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

5.把目光投向自然。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我们要鼓励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认识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让孩子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并从大自然这本书中去汲取无限的营养。更好地促进自身成长。

通过以上“三度”研发策略,我的语文教学逐渐变得轻松、高效、愉悦、充盈,学生能主动地学语文、立体地学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快乐、轻松、有效的数学教学 篇12

身影已经少见。因此, 教师在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品格的同时向课堂40分钟要教学质量, 为小学生营造快乐轻松有效的学习课堂, 是新时代合格教师应具有的教学能力。要营造师生轻松快乐有效的数学教学,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教学的几个环节去实施。

一、建立心悦的师生关系, 营建学生乐学的氛围

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交流过程。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调查表明, “学生不喜欢学校的第一位因素不是课程的压力, 而是师生关系, 学生需要老师的信任、公平、鼓励和表扬。”因为任何一个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这个潜在的和谐环节才能得以实现。所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扮演好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角色。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常常用亲切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 如:“谁想说说……”“请你说说……”“谁愿意说说……”等。课后, 也常常和学生一起交流、探讨或进行其他活动等。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才能焕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 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效率。

二、精辟独特地备课, 引导新知简明有效

备好课不仅是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和教案的认真书写, 最主要的是对教材内容的重难点结合自己学生的认知接受水平设计最快速轻松的突破方案。教师备课不只是想着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明白,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怎样学数学, 所以备课的目标是能在课堂中做到:

1.简洁精辟地引导

当前的学生不再像以前的学生循规蹈矩, 那么有耐心地听老师引导几十分钟。因此, 课堂中教师要力求在20分钟内跟学生一起解决困惑问题, 让学生领会学习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方法。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资源。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 教师应该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归类重组、活化例题等, 再创造地使用教材。

3.巧妙设计练习和评价方案

一节成功的课不仅是教师引导的明白, 还在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充分的自我练习和得到及时有效的评价。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备有随时应变的练习题, 设计充分的练习与及时评价方案。

三、全面有层次地练习, 针对性地巩固知识

学生是在实践中发现知识、认识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这个过程的教学就是问题的出现、问题的探讨、认知的练习。无论是解决应用题还是计算题, 第一次每种题型布置一道练习作业题, 及时评价后针对错题进行剖析, 第二次练习加深难度或者只做没掌握的题型, 第三次练习类似。一次次、一层层针对性少而精的练习让师生在巩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轻松而有效。

四、及时有效的评价, 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除了对学生堂上回答问题的评价外, 主要是对学生书面练习作业的批改评价, 如果教师只是给学生布置练习, 而没有对每个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有效的批改评价, 对于还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形成自觉学习的小学生来说, 就会偷懒不做练习或对练习失去兴趣而应付了事。教师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评价, 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作业的全批全改很难做到及时, 我们可以灵活采用多种作业批改形式, 让批改作业成为一种轻松、有效、快乐、快速的事情。

1.师生面批

这种批改作业的方式可以根据练习量和题型采取不同的方式。

(1) 在分层次练习题量比较少时, 教师在5分钟~8分钟内逐一面批学生练习, 同时一边布置学生做下一层次的练习。因为每一名学生都希望当面得到老师的那笔墨一挥的红勾, 所以面对全体学生面批练习还可以增加师生的亲和力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择优、快生面批。在课堂练习中, 教师只批改每组中做得最快、正确率较高的学生的练习, 再让这些学生批改同组其他同学的练习。这在减轻教师工作量的同时, 也给了学生一种竞争学习的氛围。

2.生生面批

教师让学生参与对学生练习的评价, 可以令教学评价更及时而充满竞争和乐趣。教师可以让学生竞争本组做得最快且全对的优胜者。由优胜者逐个批改本组其他同学的练习, 这时教室里往往是热闹的:学生就解题方法对错“争吵”。全班听每组批改的同学汇报本组同学的练习情况。教师可以对已经掌握所学知识的学生不布置或少布置课外作业, 对于个别的接受能力比较慢、练习不过关的学生则要布置课外作业, 加强练习。

3.学生交换批改

这种作业的批改方式目的在于: (1) 让学生相互交流同学作业书写、解题的不同方法。 (2) 让学生更专心听讲评, 否则他就可能改错同学的作业。把学生的作业分组按座位顺序交换, 让每个学生都知道是谁批改他的作业。教师一边讲评一边了解全班做题情况。课后把作业交换到学生本人后相互检查做题和批改是否有问题, 这给学生营造了课后讨论的气氛。

五、巧用教材资料, 做好练习储备

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发现认识和巩固认知是一个反复的学习练习过程, 这就需要有一定量的练习题, 而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解决问题的题型, 更是要多次练习。课本习题或学生拥有的教辅练习是很有限的, 如果教室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师利用课本习题或教辅资料对某些题可以让学生只看题目另外写在作业本上, 不抄原题只写明出处, 原题下一直保持空白, 这样教师过后就随时可以再从中挑选题或在原题稍变化让学生再练习, 这样既节省时间, 又减轻师生的教学负担, 让教师从“找题”“编题”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上一篇:文献评述下一篇:艺术投资与艺术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