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查机制

2024-10-02

评查机制(共6篇)

评查机制 篇1

一、案件评查方法的多元化

(一) 设立案件评查委员会

我院已经设置了专向部门进行评查工作, 并由纪检组长担任委员会主任, 再由监察科、研究室的负责人担任委员会委员, 主要工作就是对以往安检的处理结果进行评估, 同时还可抽调德才兼备的老同志加入委员会。其主要的作用就是检察院以往案列处理水平进行评估。当对于以往案件质量的评查结果在委员会的成员中无法形成较为一致的结论时, 或是在某个案件中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 则最终的纪检委可作出最终判决。

(二) 案件评查的方式

我院所建立的评查委员会可以有效的对我院日常检察工作进行监督, 该委员会在内部运作时可指定一系列工作流程, 比如评查方式、评查日期和评查结果的等级划分等。主要基于以往办理过的案件角度出发, 因目前存在案件整体较多, 不可能全部将以处理的案件进行评查, 因此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针对重案大案的处理过程进行评查。

二、案件评查标准要细化

(一) 受理案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由于检查人员每日所需要处理的案件众多, 不可能将每个案件处理的非常合理。因此评查人员对程序方面的评查应该极为细致, 对案件的受理情况是否不违反相关规定, 罪证与赃物的保管是否不违反相关规范, 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工作是否不违反有关规定, 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对证人和被害人的询问是不是符合相关规定及程序要求且文明礼貌, 讯问笔录的文书制作格式是否整洁、规范, 录音录像是否同步进行, 对案件的审批有没有违反相关法律程序, 有没有出现未经审批即逮捕或羁押的违法情形, 办案时限是否被严格遵循, 是否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对案件审查完毕。还有刑事诉讼简易程序以及普通程序有没有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换押。还有对于辩护人与代理人依法告知、依法接待工作是否落到实处。

(二) 是否全面查明案件事实

案件评查过程中, 必须对案件处理的每一过程进行详细的审查, 对于相关结果的书写是否做到了全面总结、清洗表达、结果明确、不存在异议, 相关判定结果是否是基于法律相关条款、恰当。对于案件要彻底讨论其不适当的处理条件, 讨论案件的记录是完整而准确的, 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必须遵循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对侦查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过程中, 有没有案件应当被发现, 并没有发现违法行为, 是否应予以逮捕和不逮捕。没有犯罪嫌疑人刑事程序有缺陷但后被捕, 逮捕犯罪嫌疑人程序有缺陷, 错案等违法情况的发生等。检察机关的诉讼程序的合法性, 材料是否是完整的。是否违反法庭司法活动的有关规定。赔偿的案件是否适用法定赔偿范围。未经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批准的未经调查的案件, 或者对违法行为的初步审查, 初步调查是否存在被调查对象的接触问题, 是否有强制措施对被调查人员在调查初期, 是否有查封、冻结或扣押的合法财产进行调查。

(三) 撰写案卷文书的规范问题

首先应解决的问题是文书的语言是否准确, 是否基于相关法律标准, 是否涵盖了整个案件, 文书的格式是否统一。内部文字是否正确, 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恰当, 整体的文字表达是否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案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相关的证据及相关材料是否完整。相关的文号是否符合标准, 整体文书是否能够反映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公平公正性。

三、评查奖惩机制科学化

(一) 明确质量问题, 区分差错责任。

对于被评查案件在法律文书、实体、程序等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 可按照差错程度给予责任划分, 并根据《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 由案件承办人员或相关责任人员承担与其差错相适应的责任。

(二) 是建立健全申辩制度, 确保处理结果公正。

对评查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并给予办案人员或相关责任人相关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并充分听取他们的申辩意见。案件承办人员需进行自查并提交书面形式的报告, 分析涉检上访或被投诉、被判无罪等案件的原因, 对案件质量问题是否具有过错和责任归属提出申辩意见。评查人员再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理性和综合分析, 及时纠正错误, 并不断总结经验, 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三) 案件评查制度应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

评查结果应当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错误办案责任的追究, 应当坚持以教育为主, 惩罚为铺;严肃认真, 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于部分存在较大办案质量缺陷, 极大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的案件, 要及时采取刑事诉讼法中的审判监督程序以纠正错误, 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黄亚珍.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机制改革之构想[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5.

[2]石京学.建立科学的案件管理机制[N].检察日报, 2005-4-30.

评查机制 篇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阿勒泰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加强案件管理,提高案件质量、注重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我院通过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案件评查机制:

一是常规检查,每月将物理案卷和电子案卷结合起来按规定标准评查两次,在评查完成后召开庭务会,集体讨论发现的问题,对问题分类汇总,制作评查报告,及时补正出现的问题。

二是重点评查,每一季度对上级法院发回重审及改判案件,进行统计并予以公布核对,并在三日内将案件退回承办庭室;由承办法官自查,庭室讨论后,提出自查材料提交评查组,经集体讨论提出评查意见向审委会汇报。

三是督察评查,成立由纪检监察、政工科、审管办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督察组,每季度对案件进一次评查,发现问题报院联席会议评查处罚。

四是专项评查,督察组依据院党组和审判委员会的要求,针对一定时期审判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不定期进行专门内容的评查。如案件归档、审限跟踪、电子案卷录入、诉讼费用收退。清理执行积案等多项专项评查。五是上诉前的案件审查,上诉状送达当事人后,审监庭认真审查如发现可更改的错误,能够适用裁定补正的,及时补正;不能补正的,交主管院长,由院长认真审查完后,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是否决定再审,经审监庭审查、主管院长审阅无误后,将案件寄交上诉法院。

评查机制 篇3

关键词:案件质量;动态监控;质量评查

案件质量是司法公正的生命线,事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当事人利益,更关系法律权威和公平正义的实现。案件质量评查是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重要环节,是检察机关组织评查人员对已办结的自侦、控申、批捕、民行、未检、公诉案件从案件流程、实体处理、文书质量、卷宗装订、办案纪律、办案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检验。实现对案件的动态监控、过程管理、质量评价,以达到提高案件质量、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的目的。当前,统一、完整而科学的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尚未形成。本文试分析检察机关质量评查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查机制的对策。

一、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查机制的存在的问题

(一)案件质量管理评查机制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评查体系

案件评查的主体不确定,由部门负责人、上级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案件管理部门等多主体的进行分散监督管理,会造成案件质量评查多头管理,各主体之间相互制约,侧重于个案的管理评价,容易造成质量评查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执法行为不规范及其他办案安全隐患。

(二)是案件质量评查标准不确定,缺乏统一的、可操作性的案件质量标准

除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案件质量标准(试行)》和《人民检察院办理不起诉案件质量标准(试行)》两个与案件评查标准相关的规定外,均未制定明确统一的案件质量评查标准。这种状况导致各地各级检察院纷纷出台各类的案件质量评查标准,且评查标准的制定水平参差不齐,在操作过程中经常根据实践情况不断变化、修改。而抽象、空洞、不易操作的评查标准容易出现理解上的错误,执行上的偏差,容易造成误解;评查标准缺乏统一性、权威性和说服力;评查标准的不具有确定性影响了评查效果,造成评查效率低下。

(三)案件质量评查过程重结果轻程序

检察业务的目标既要追求实体公正又要兼顾程序公正,因此对案件评查既要进行结果评价,又要注重行为过程评价。在实践中,仅看重结果准确性的认定,而忽略了对办案过程的监督和案件整体质量的评查是不可取的。对程序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和力度,无法做到案件质量的全面评查,亦无法保证评查的正确性。

(四)案件质量评查标准不科学

虽然当前大部分地区的案件质量评查已从注重指标的数字化开始向注重办案质量的社会效果转变,亦开始对案件存在的差错程度进行了量化、细化。但由于每个案件疑难繁简的程度不同,就会出现“办案越多,差错的机会就越大”的现象。并且质量评查只能对现有案件卷宗材料的静态行为进行评定,但案件办理是个动态的过程,初各阶段要求不同,对案件质量和办案工作的评价标准也应有所不同。而当前的考评只注重对案件最后结果的考评而无法对办案各个环节的进行动态的评定,容易导致办案人员仅注重案件处理结果,而办案过程中的工作细节和法律文书制作的瑕疵常被忽略。

(五)缺乏案件质量评查结果反馈机制

案件质量考评工作结束以后,如何有效利用案件质量考评结果,这是案件质量考评工作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但当前案件质量评查机制仍缺乏完善的结果反馈机制。一方面检察机关普遍存在重查轻评现象,多注重查找问题,对于如何提高案件质量,总结经验等方面做得不够。另一方面当前检察机关的案件评查工作,仅仅是针对案件质量的考核评价,案件质量评查结果的运用不确定,考评结果与办案人业绩脱节,不利于办案人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检察机关尚不存在一套系统、科学规范、与办案有效衔接的、专门性突出的案件质量评查机制。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就必须改变案件质量评查现状,寻求行之有效、健全的案件质量评查机制的对策。

二、完善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查机制的对策

(一)明确案件质量评查主体

明确案件质量评查主体是构建案件质量评查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案件质量评查主体是指对案件质量进行评查的组织者和相关评查人员。其中案件管理部门应担负起评查组织者与评查人员的双重职责:一方面,案件管理部门应切实履行起案件管理职责,在案件管理部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对案件质量进行全程流程管理。另一方面,案件管理部门组织协调成立案件质量评查小组,对办结案件进行评查监督。由案件管理部门负责对案件质量评查的日常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评查小组成员负责对案卷的评查工作,对评查的案卷进行评分定级,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二)完善案件质量评查方式

案件质量评查应采取日常监督、定期抽查、重点评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开展进行,以保证案件质量评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1.日常监督

是指案件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严格监控各业务部门的案件流程,对案件办理过程实时监督。由案件管理部门通过案件管理系统软件,实现对案件流程的全过程管理监督。

2.定期抽查

指对办案部门在一定时间内办理终结的案件进行抽查。科学确定抽查的对象、比例和时间间隔,确保抽查的案件具有代表性。

3.重点评查

是指针对各业务部门不同情形的特定案件进行逐案评查。一是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检信访案件;二是自侦案件、扣押款物案件;三是刑事案件中的撤销案件、不批捕、不起诉、判无罪、撤诉的案件;四是提出抗诉或者建议提请抗诉的案件。

4.专项评查

是指针对某一类型案件或者问题进行的评查。通过对类案的专项评查,避免评查出现“仅对某几类案件而言,不能涵盖所有案件,具有片面性,容易使干警将精力只集中在评查的案件而忽略其他案件”①的现象,同时可以发现不同办案人员办理案件的差异,寻求原因,总结规律,提供指导。

nlc202309041213

(三)统一案件评查的标准

案件评查标准在案件质量评查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直接影响评查的综合效果。检察机关案件评查的案件范围包括自侦案件、控申案件、民行案件、未成年刑事检察案件、侦查监督案件和公诉案件,其评查范围的多样性决定了必须建立科学、合理、客观的评查标准。案件质量评查的标准必须应覆盖案件办理的整个过程,并做到细化、量化。才可能做到全面、全方位地发现问题,客观、准确地评价案件质量。

建议高检院在全面总结全国各级各地检察机关案件评查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全国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查指导意见和质量管理制度。各级各地检察机关结合实际,参照制定具体评查标准和细则,统一制定符合检察业务实际、有可操作性的案件质量评定标准。

(四)案件质量评查结果反馈机制

有效的结果反馈机制是案件质量评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可促进案件质量评查结果的成果转化。

1.建立案件质量内部通报机制

在每季度案件质量评查后,由案管部门将案件质量评查情况通报各办案部门,这“既是对于个体问题的事后追责,也是对于同类问题的事前预防”②可督促各办案部门采取补救措施的应当即时予以补正,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对优秀案件、优秀文书进行通报,提高法律文书的规范化,充分调动干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案件评查小组和业务部门的工作衔接机制

定期召开案件评查自查小组与业务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对评查案件质量进行讲评分析,将案件质量评查通报情况及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分析总结,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和承办人员,意在督促承办人员总结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增强检察人员的质量意识。同时针对案件质量评查工作中发现的典型错误和主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规律性、倾向性的问题、原因和对策,形成有分析、有建议的案件质量专题调研报告,然后提炼成符合本院检察工作实际的执法意见或者操作规程,形成长期有效的制度。

3.建立干警执法奖惩制度

将案件质量评查结果记入干警执法档案,并同绩效考核挂钩。将办案质量作为检察人员评先评优、调整岗位、晋职晋级和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这项制度在于强化干警的责任意识,激发干警争先创优的热情,促使干警全面提升办案能力和执法水平。对于存在问题案件的承办人给予相应的追究,对造成错案的办案人员进行错案责任追究。

注释:

①~②孟慧敏,蒋东伟.《案件质量评查应注意四个问题》,《检察日报》第三版,2011年11月29日

参考文献:

[1]林莉.《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2]姚石京、周娅.《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管理的制度设计》,《人民检察》,2007年第10期

[3]黄亚珍.《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机制改革之构想》,《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作者简介:

陈芳,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检察员。

从评查案件反思信访问题 篇4

一、从评查案件看信访特点

(一) 信访人多数为犯罪嫌疑人的亲属

两年共评查33宗案件, 其中24件案件的信访人为犯罪嫌疑人的家属, 占72%, 8名信访人为被害人的家属, 占24%, 另有1名信访人属匿名信访。

(二) 信访案由集中于侵犯人身、财产损失案件

被信访的案件集中于故意伤害、抢劫、敲诈勒索等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案件, 该类犯罪共22宗, 占抽查案件的66.7%, 其中12宗案件为故意伤害案, 占抽查案件的36.3%。

(三) 多数信访诉求具有相对合理性

抽查的评查案件中, 最多的诉求可以归类为被害人一方要求严惩嫌疑人, 或嫌疑人一方要求从轻处罚, 这类的诉求约占本次抽查案件的50%。

排第二位的诉求是对司法机关作出的案件处理决定不服或者不满的, 这类信访案件共9件, 占抽查案件的27.2%。在抽查的案件中, 并未发现司法机关在案件处理上存在的问题, 这类诉求往往源于信访人对法律或司法程序缺乏了解。这类案件信访, 只要案件质量过硬, 加强接访解释工作, 通常能够圆满解决。

只有极个别缠访、闹访的案件, 由于信访人对法律和事实的认识存在偏差或错误, 仅凭自己的主观想象, 不能客观、正确地对待案件事实。如抽查的张双江等三人涉嫌非法经营案。该案嫌疑人刘庆春在羁押期间死亡。经法医鉴定死者系正常死亡, 体表及头颅、胸腹各脏器无外力损伤痕迹, 但该案嫌疑人家属委托的代理人张学恒, 在2007年至2009年间, 多次来访, 要求对刘庆春进行死亡鉴定;称相关工作人员渎职, 但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支持。对本院及多个部门依法处理不服, 重复上访。

二、检察机关信访案件产生的原因

为降低和减少涉检信访案件的发生, 继而采取有效对策处理涉检信访案件, 我们对涉检信访案件产生原因进行理性分析:

一是检察工作上的原因。检察官对案件的处理无违法不当之处, 但因为工作态度马虎、草率甚至粗暴, 其言行使当事人产生误解。另外, 对法律宣传不到位, 思想工作不够细致, 以及法律文书说理不透彻, 使当事人误以为办案人员偏袒一方, 处理不公。

二是当事人自身的原因。由于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意识提高, 维权意识增强;有事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此为积极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社会转型时期, 各种利益格局发生变化, 必然带来人民内部利益纠纷和矛盾增多, 并不断以诉讼形式反映到司法机关, 形成信访。但是有些案件当事人从自身利益出发, 偏听偏信, 无端怀疑办案人员违法办案, 损害了自己的权益, 因而缠诉缠访, 甚至无端取闹, 为扩大影响, 向有关部门施加压力而进京访。

三、检察机关解决信访工作的途径

(一) 从内部源头入手, 规范执法办案工作机制, 防止因执法不当引发涉检信访

1. 建立信息收集、交流、反馈、分流机制

一是建立涉检上访信息收集机制。通过定期不定期地排查矛盾、接待来信来访、其他机关和部门分流转交、上级交办信件等多种渠道, 对倾向性、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和已发生的涉检上访信息进行广泛地收集整理, 使有关部门提前开展工作, 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在处理涉检上访案件时能够迅速反应、占据主动。

二是建立内部信息互通交流机制。控申部门应定期到各业务科室进行一次信访隐患排查, 就各部门办理的案件及检察人员的执法行为是否可能引发上访进行摸底, 对有上访苗头的进行登记备案, 密切关注, 实现内部信访信息的实时共享。

三是建立外部信息通报机制。控申部门依托接访下访这一平台, 定期到基层收集有关涉检上访的信息, 尽可能提前发现和预防集体上访;加大与区纪委、区政法委和信访局的沟通联系, 及时掌握有关涉检信访和重点人员动向的信息;随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在“指导———应用———汇报———反馈”中及时找准症结所在, 有效解决涉检信访问题。

四是建立案件分流机制。控申部门对于应由其他机关和部门管辖的来信来访问题, 要及时报请检察长批准后向有关机关和部门移交和反馈, 防止出现漏管失控, 并定期到相关部门, 及时了解掌握信访动向, 做到信息共享。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信访案件及时向有关机关和部门进行移交和分流, 不积案、不压案, 并及时对信访群众进行反馈。

2. 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要强化刑事案件信访风险意识, 通过整合各业务部门力量成立综合管理机构, 在办理重大复杂案件和作出不批捕、不起诉、不立案、不赔偿、不抗诉、撤案等决定时, 要科学制订预案, 努力做到“五个到位”, 即查找风险点到位、风险等级确定到位、预警防范措施到位、执法办案责任到位、绩效考核到位。在执法办案中应及时针对一切可能存在涉检上访的风险点予以查找并准确定位, 及时建立当事人的档案资料, 一案一档, 形成档案资料,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警示级别分为红、黄、蓝三色, 即进京 (红色) 、赴省 (黄色) 、到市 (蓝色) , 及早做好预判, 以便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3. 健全案件质量考评制度

执法不规范、不文明, 办案质量不高, 是引发涉检信访的根本原因。检察机关业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案件质量意识, 严把事实关、证据关和法律适用关, 规范办案, 文明执法, 提高案件质量, 这是减少涉检信访的治本之策。控申检察部门要对典型申诉、赔偿案件进行深入解剖, 认真分析执法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为完善办案质量考评体系提供参考, 促使执法人员规范执法行为, 提高办案质量, 从源头上堵塞造成错案、引发赔偿的漏洞。

4. 完善和落实涉检信访责任追究制度

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 为信访责任追究制度提供有力的保障。一是完善首办责任制和挂账督办制。将群众信访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 同时对久访不息、久拖不决的上访案件, 采取党组成员挂账、控申部门督办、业务部门负责的方法, 由党组成员任第一责任人督导解决。二是对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等行为, 建立部门直接追究、领导及时督查的双层追究机制, 防止和减少责任追究的盲点、漏点, 进而保证涉检信访责任追究制度得以严格执行。

(二) 从外部源头入手, 发挥化解矛盾职能作用, 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1. 全面落实首办责任制, 切实提高初访的办结率

首办责任制要求控告申诉部门按照“分级负责, 归口管理”的原则, 把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控告、申诉分送有关检察院和本院有关部门办理。全面落实首办责任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大对首办责任制的落实, 完善具体的工作机制。要根据高检院制定的首办责任制以及处理来信来访的分工等内容, 结合工作实际和区域特点, 制定符合自身工作实际, 具有针对性的机制。二是要树立全院一盘棋的大首办观念。控告申诉首办责任制不仅是控告申诉部门的首办责任制, 也是检察机关的首办责任制, 检察机关内部相关的部门都可能成为首办责任部门, 对属于其办理的控告申诉案件承担首办责任。三是要加强对首办责任制的督促检查, 确定首办责任制的督察部门。由监察部门依据首办责任制实施细则来对首办案件进行监督检查, 重点检查案件的息诉情况, 防止部门间的扯皮、推诿现象。作为检察机关, 在接访工作中做好解释安抚工作, 真正让信访人建立对检察机关的信任感, 可以取得良好的息访效果。

2. 健全涉检信访救济制度, 化解涉检信访矛盾

程序上终结涉检信访并不意味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息诉罢访,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信访人的实际问题, 才能从根源上化解涉检信访矛盾, 真正做到息诉罢访。因此, 建立涉检信访受害人救济制度, 是符合涉检信访工作的本质要求, 可以有效解决涉检信访工作难题, 真正实现息诉罢访。受害人救济机制应当对被救济人员的范围、救济程序、救济资金的来源和管理进行明确规定。笔者认为, 下列涉检信访被害人应视情况得到适当救助:一是遭受侵害, 但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检察机关决定终结诉讼程序, 经复查维持原决定, 被害人无法通过附带民事诉讼等法律途径获得赔偿, 造成严重生活困难, 确需救助的;犯罪嫌疑人死亡或与赔偿义务人不是同一主体, 当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时, 被害人得不到赔偿, 造成严重生活困难, 确需救助的。二是举报人、证人等向检察机关举报、作证, 遭受打击报复, 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获得赔偿, 导致严重生活困难, 确需救助的。三是由于检察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的过错行为给当事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 但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 当事人无法取得国家赔偿, 生活严重困难, 确需救助的等。应在实践中探索建立涉检信访被害人救助制度, 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参考文献

[1]夏志坚.新形势下基层检察机关涉检信访工作难点及对策.法学教育, 2010, (11) .

评查简报 篇5

2012年,温宿县人民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深入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会议精神和地委政法委关于开展案件评查活动文件精神,结合检察业务工作开展了案件评查活动,使检察人员的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办案质量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我院案件评查活动开展之初,院院党组非常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安排布署,成立了案件评查活动领导小组和案件评查小组,研究制定了《温宿县人民检察院案件评查实施方案》、《温宿县人民检察院开展案件评查活动实施细则》,建立了案件评查制度,保证了案件评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案件评查中,我们统一评查标准,根据工作要求,细化评查指标、按照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确定的评查案件逐项打分,认真填写《案件评查表》、《案件评查通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要求,限期整改。

检察机关如何开展好案件评查工作 篇6

一、案件评查制度的法理基础和现实依据

要做好案件评查工作首先要理解案件评查制度的法理基础和现实依据。案件评查制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合法性与合理性:一是权力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检察权必然要受到监督和制约。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权具有法律监督功能, 此种功能具有外向性, 如何针对检察机关对外法律监督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呢?案件评查则是一种有效的内部监督形式。二是现代司法理念批判性的特征决定了司法活动要在批判和反思中发展。现代司法理念的批判特征不仅要求检察官对案件审理的客观事实和法律适用作出独立的判断, 而且意味着对司法活动自身也要进行经常性地批判和反思。案件评查正是检察机关自身对检察权行使的自我批判, 其目的不是否定, 而是通过自我评判和反思使得司法活动维持一种勃勃向上的动力, 实现自我超越和不断发展。三是司法程序化的内在特征决定案件监督管理必须科学化、规范化。司法程序化是司法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其核心在于司法权的行使必须依赖严格的程序设置和制度构架, 案件评查制度正是以程序化的评查作为监督依据, 符合现代司法理念要求。案件评查制度的现实依据司法公正是相对的, 绝对的公正永远无法实现, 不能把刑事案件审查与司法公正相对立、相割裂, 案件评查制度正是尝试建立一个相对公正的制度, 保证有一个公正的起点。

二、当前案件评查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 评查人员的临时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件评查的质量。

由于每一次案件评查时的评查人员均是从各业务部门临时抽调。使个别评查人员在案件评查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案件评查标准, 存在临时观点, 怕得罪人, 评查敷衍了事, 对评查的案件确实存在问题, 也不敢提出来, 或该问题应扣较多的分, 即少扣分, 影响了案件的评查质量。

(二) 案件的评查表设置不科学。

评查表的设置过于笼统, 部分评查项目偏大, 不利于准确地对案件质量进行评查。一是评查表单一, 没有体现不同程序的特点。如:刑、民、自侦案件的区别, 起诉程序、不起诉程序与简易程序的不同特点的区别。二是评查表的评查项目偏大, 没有细化, 使评查出的问题过于笼统。

(三) 评查结果未建立个人案件评查档案, 没有与单位的评先评优挂钩。

由于每次评查的案件中都能够发现部分承办人在办理案件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而发现问题后办案人员并没有对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 不能从案件评查中根本纠正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的问题每次评查都存在, 再者从人事管理的角度看, 没有办案件评查与个人评先评优挂钩, 不利于对办案人员的量化管理与考核。

(四) 未能设立评查人评查不当的制约机制。

评查案件的是为了确保司法公正, 促使办案人员依法及时公正地办理案件。因此, 要求案件的评查人员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地对案件进行评查。但由于未能设立评查人评查不当的制约机制, 对故意隐瞒错案不报的评查人追究评查不当的责任, 导致有的评查人员对案件评查责任心不强, 案件评查应付了事, 不能有效地保证案件评查的质量。

三、如何做好案件评查工作

(一) 建立健全专门的案件评查机构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办公室设置以来, 由于检察系统工作人员的紧缺, 导致案管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挂靠于其他科室, 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 对工作开展的常态化、规范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 要想使案件评查工作真正发挥实效, 首先要设立专门的案件管理工作机构, 并至少配备二至三名品行良好、业务精通的资深检察官专门对案件管理和评查工作负责。对本院所办理的案件从实体、程序、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等多方面综合进行评判, 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深度和广度, 形成规范化、长期化的评查工作流程和机制。同时, 要对评查人员提供必要学习培训机会, 确保他们掌握最新最全面的业务知识, 提高专业素养, 为评查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二) 设置合理的案件评查标准和方法一是突出质量评查的灵活性

案件管理部门对案件质量负有监督职责, 但不宜过度介入办案过程, 干扰办案人独立行使检察权, 因此一般是对已审结的案件进行检查和评议, 是一种事后监督。为便于监督管理, 突出质量评查的灵活性, 除固定的大规模全案评查外, 可以灵活、随时抽查社会影响较为重大的已审结案件, 也可以只针对单一诉讼环节已审结的案件开展质量评查, 例如已审结的审查逮捕案件, 而非得等法院判决之后再进行。

二是细化评查细则和标准。制定的案件评查标准不但要具有针对性, 同时还应全面周密、包括检察执法的全过程;既要符合法律规定, 又要有可操作性;既包含实体, 又要兼顾程序。只有细化各项评查内容和项目, 才能使评查结果更为客观、真实、全面。应将评查分为程序操作、实体处理、文书卷宗三个部分, 每部分下分为若干项, 并逐项评分。

三是构建“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评查”为一体的质量评查机制。即受理案件时对移送法律文书、卷宗严格审查, 案件办理过程中对办案期限、羁押期限等程序性问题进行监督, 案件办结后对全案进行质量评查。将案件办理的整个流程均纳入监督范围, 规范执法办案程序, 全方位、立体式对案件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提高案件办理质量, 促进检察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三) 建立的“案件评查征询外部意见机制”

检察机关可以主动邀请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及群众代表, 通过召开意见听取会、公开示证、发放调查表、走访等方式, 征询他们对案件办理的意见, 对各方提出的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 对执法是否规范、廉洁同步进行调查, 并及时反馈给承办部门, 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四) 建立科学的案件评查奖惩机制

一是明确质量问题, 区分差错责任。对于案件在程序、实体、法律文书等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 按照差错程度的不同进行责任划分, 并根据《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 由案件承办人员或相关责任人员承担与其差错相适应的责任。比如, 程序性或法律文书等方面的差错责任, 除执行检委会或者领导意见导致的之外, 应由案件承办人承担;法律文书在校对、排版等方面的差错, 打印人员承担主要责任。二是建立健全申辩制度, 确保处理结果公正。对评查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并给办案人员或相关责任人员以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案件承办人员需进行自查并提交书面报告, 对被判无罪、涉检上访或被投诉等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对案件质量是否有差错及责任归属提出申辩意见。之后, 评查人员再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理性和综合分析, 及时纠正错误, 并不断总结经验, 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三是从惩罚性案件质量评查向激励性案件质量评查转变。惩戒虽然也是督促案件承办人提高办案质量的一种方式, 但需知案件质量评查不同于错案追究, 其根本目的在于加强监督管理, 提高案件质量, 而不是为了追究错案责任。因此, 在发现问题的同时, 也应注重评选优秀案件, 对优秀案件予以肯定和表扬, 以激励检察干警的办案积极性。

摘要:案件评查是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 保证案件质量, 提高办案公信力的措施。当前通过案件评查来加强对检察权运行的监督制约是非常必要的。案件评查最重要的现实依据在于现代司法的价值目标与现行的司法体制、司法权力的运作机制现状之间存在的深刻矛盾与张力。

关键词:案件评查,检察机关,内部监督

参考文献

[1]翟洪江.对检察机关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工作的探索[J].法制与社会, 2014 (31) .

上一篇:现代理性下一篇:影像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