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吸氧

2024-08-26

持续吸氧(精选7篇)

持续吸氧 篇1

脑卒中继发睡眠障碍的治疗与护理, 目前主要包括综合干预护理、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 这些治疗、护理手段对睡眠障碍患者也能有一定作用, 但因一些患者依从性较差, 或出现药物耐受性、依赖性而不能长期使用, 加之安眠、镇静药物大多存在宿醉现象干扰了正常作息规律, 因此不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我科使用入睡时段持续低流量未湿化吸氧对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治疗的72例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具有良好语言沟通能力的初次发病患者, 发病时间在72h以内;排除标准:语言障碍、昏迷不能有效配合评价患者。其中男49例, 女23例;年龄62~77 (62.7±5.26) 岁。按入院时间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综合干预护理和常规吸氧。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入睡时段持续低流量未湿化吸氧治疗, 双侧鼻导管吸氧, 氧流量2~3L/min, 时间是入睡前至次日6:00, 对吸氧流量及鼻塞固定情况加强护理。

1.3 评价方法

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 于患者入院第1d及治疗后第14天进行评估, PSQI评定内容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1]。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l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差异±s表示, 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天PSQI总评分为2.54±1.72分, 对照组为2.61±1.69分, 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4天PSQI总评分为6.43±2.72分, 对照组为8.07±3.12分,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SQI评分情况见附表。

3 讨论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的并发症或继发症, 发病率约占脑卒中患者的95%[2]。脑卒中发生后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使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 导致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障碍直接影响睡眠[3,4], 同时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 如多巴胺、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合成降低, 直接干扰睡眠-觉醒系统[5~7], 由睡眠障碍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加重脑耗氧量致脑细胞水肿而加重病情, 因此, 吸氧对减轻脑部缺氧损害有积极意义。由于担心吸氧对呼吸道黏膜刺激而影响患者夜间休息, 往往忽视了入睡时段吸氧治疗, 这是吸氧治疗的一个重要误区, 我们根据脑卒中的疾病特点, 采用包括入睡时段的持续低流量未湿化吸氧, 从病理、生理机制上改善了睡眠时段的脑缺氧形成, 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 缓解了因情绪不稳造成的脑缺氧损害, 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本组资料显示, 患者入院时的PSQI总评分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第14d PSQI总评分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入睡时段予以持续低流量未湿化吸氧, 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 提高睡眠质量。

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 <4L/min的鼻导管吸氧不必湿化, 接受湿化氧疗的患者出现鼻咽部干燥症状后改为未湿化吸氧其症状并无明显加重, 未湿化氧疗的患者出现鼻咽部干燥症状后改为湿化吸氧症状也无明显改善[8~10], 未湿化吸氧对预防和减少因长期湿化吸氧造成的呼吸道感染是有益的, 因此, 我们采用未湿化低流量吸氧, 过程中虽有少数患者出现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 其严重程度并未随着持续低流量吸氧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摘要: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 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氧, 观察组采用持续低流量未湿化吸氧。对比两组治疗第14d PSQI评分。治疗第14d, 观察组PSQI总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入睡时段予以持续低流量未湿化吸氧, 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 提高其睡眠质量, 有利于临床治疗和患者病情恢复,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吸氧,护理

参考文献

[1]王岚, 赵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睡眠质量及疲劳症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 2009, 23 (22) :1985-1987.

[2]张春梓, 张黎明.改善睡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和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0) :937-940.

[3]王延平, 徐桂兰, 杨少青, 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识别首次卒中后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作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0, 9 (5) :503-507.

[4]杨晓国, 林一均, 陈晓顶.氟西汀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7) :1127-1128.

[5]张朝辉, 宋景贵.卒中后抑郁单胺类递质与睡眠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 25 (2) :188-190.

[6]Xia J, Chen X, Song C, et a1.Postsynaptic excitation of prefrontal cortical pyramidal neurons by hypocretin-1/orexin A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potassium currents[J].J Neurosei Res, 2005, 82 (5) :729-736.

[7]Oliviero A, Leon AM, Holler I, et a1.Reduced sensorimotor inhibition in the ipsilesional motor cortex in a patient with chronic stroke of the para-median thalamus[J].Clin Neurophysiol, 2005, 116 (11) :2592-8.

[8]李珑, 王伟, 王根妹, 等.湿化与未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患者呼吸道症状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1) :31-32.

[9]Thomas J, Kallstrom.AAR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Oxygen therapy for adults in the acute care facility (2002 Revision and Update) [J].Respiratory Care, 2002, 47 (6) :717-20.

[10]E J, Campbell;M D, Baker;P, Crites-Silver.Subjective effects of humidif-ication of oxygen for delivery by nasal cannula.A prospective study[J].Chest, 1988, 93 (2) :289-93.

吸氧的护理常规 篇2

1 氧疗的健康宣教

1.1

给氧应该属于一种药物治疗, 但人们低估了氧气治疗低氧血症的能力, 如果给氧不当可致死亡。我们护士要懂得供氧的方法和患者吸氧的目的, 还要教会患者如何接受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 懂得用氧的基本常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 理解动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意义。加强氧疗的科普教育, 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氧疗护理全过程。

1.2 安全指导

要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氧气本身不会燃烧, 但它是助燃气体, 使用时注意防热、放火、防油、防震, 严禁在病区内吸烟。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 小于5 MPa时应换瓶, 以免充气时发生危险。

1.3 给氧的目的

针对呼吸困难的患者, 提供合适的氧疗非常重要。某些缺氧的患者如果接受了高浓度的氧可能会死亡,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 因为患者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 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能刺激呼吸中枢, 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可抑制呼吸中枢, 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甚至死亡。

1.4 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

长时间高浓度的吸氧会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有研究表明, 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 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2、3]。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 疗效越高, 但是每天24 h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 h, 可使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0 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4]。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 常发现患者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 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患者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 这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使患者理解, 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 给氧导管的选择

2.1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 (鼻塞式)

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 但它不容易固定, 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皮肤不适。

2.2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 (鼻勾式)

这种给氧导管弥补了上述缺点, 它利用软塑料卡住鼻翼, 使导管不容易脱落, 缺点是:单腔吸氧导管可使氧气气流集中冲击一侧鼻孔, 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 长期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 降低氧疗效果。

2.3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 (耳套式)

它有两个通气孔, 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 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 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患者的脸型长短, 调节长度, 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有研究表明:以上三种给氧方式后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 差别无显著性[5]。

2.4 一次性面罩吸氧导管 (松紧带式)

面罩给氧对患者气道黏膜无刺激、固定好、氧流量大、氧浓度可达较高水平, 缺点是清醒患者有憋气感[6], 妨碍交流, 咳嗽、咳痰不方便。

由此可以看出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是长期氧疗患者的首选。

3 减少吸氧带来的噪声

3.1 原理。

使通到氧气湿化瓶内的管子, 鼓出的大水泡变成多个小水泡, 而且开口对准瓶壁, 受重力的影响, 使小水泡撞击瓶壁的力量明显减少, 最终消除噪声。

3.2 方法。

先将开塞露空囊的颈部留取1 cm, 其余部分剪掉, 用7号针头在球囊上刺入小孔 (底部除外) , 大小要均匀, 间距2 cm, 消毒后备用。用长3 cm的压脉带将开塞露与湿化瓶内的通气管下端连接在一起, 其余按吸氧操作常规进行[7]。

3.3

李敏[8]等人也对氧气湿化瓶进行改进:取5.5 cm长截面直径为4 cm的圆柱形海绵, 其中央为长3.5 cm, 截面直径为1.5 cm的空心, 将其放入湿化瓶内使海绵柱的空心套在湿化瓶内的长管上。海绵每周清洗消毒1次, 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5 min, 再用蒸馏水洗净晾干后备用。他们对氧气湿化瓶改进前后不同流量吸氧时噪声均降低。

以上方法可以消除吸氧带来的噪声, 保证长期氧疗患者夜间安静的休息环境。

4 注意氧气的加温、湿化

4.1 刁尚芝[9]等人对电子温控氧气湿化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疗效的影响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加热湿化的氧可湿化气道内分泌物顺利排出, 防止小气道阻塞及闭塞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或加重, 改善临床症状。经湿化的痰液纤毛易于推移, 痰液排出明显加快。湿化的黏膜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气道通畅度得以明显改善。

4.2 对于要长期氧疗的患者来说吸入的氧气以温度37℃, 湿度80%左右为宜, 在湿化瓶中盛50~70℃温水达瓶容积的1/3~1/2, 每日更换;也可用暖瓶塞上打两个小孔, 在瓶内盛4/5瓶50~70℃温开水, 按照吸氧装置的湿化瓶形式来安装暖水瓶, 使氧气通过后达到加温、湿化的效果, 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的氧气吸入。

5 说明长期氧疗的好处, 改善氧疗的依从性

5.1 好处: (1) 缓解神经疲劳, 放松身心, 保持旺盛精力, 提高工作效率。 (2) 改善大脑供氧状况, 调节脑神经系统功能, 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3) 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衰老, 增强新陈代谢。 (4) 减轻低氧血症, 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 (5) 缓解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减轻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血液黏稠度, 减轻右心室负担, 延缓肺心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 氧疗前肺动脉压平均每年增加1.2 mm Hg, 氧疗后几年里75%的患者的肺动脉压逐渐下降, 每年下降2.4 mm Hg[10]。 (6) 吸氧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 减轻呼吸困难, 改善通气功能障碍。 (7) 改善患者体质, 改善睡眠和大脑功能, 提高运动耐力和生命质量。 (8) 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延长生命。 (9) 减少住院次数, 节约医疗费用。

5.2 在长期的氧疗护理中发现, 氧疗知识缺乏的患者有不遵医行为, 具体原因有:舒适的改变、不愿长时间受约束、对吸氧产生恐惧心理、经济原因、认为吸氧作用不大、在吸氧流速上与临近患者攀比[11], 对以上原因护士要加强健康宣教力度, 勤巡视病房, 多观察, 使氧疗顺利进行。

6 评估长期氧疗的有效性

6.1 患者情况

在氧疗过程中要观察精神和意识的变化、紫绀和皮肤的变化、呼吸和心率的变化、血压和周围循环的变化、眼球结膜水肿情况、注意是否有喘憋和进行性呼吸困难。根据病情监测血气分析、动脉血氧饱和度, 可采用耳测氧计测定Sa O2、经皮测定氧和CO2分压、监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等。

6.2 氧气装置情况

检查氧气导管有无扭曲、阻塞、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氧气流量浮标是否到位准确。每日更换湿化瓶及湿化液,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7 出院指导

7.1 加强营养, 增强体质

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多数年老体弱, 护士要嘱咐患者平时注意保暖, 防止着凉感冒, 室内要定时通风换气。

7.2 务必戒烟

吸烟可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对肺功能损害轻重取决于吸入肺内的烟雾量及烟雾进入肺内的深度, 而咳痰症状的发生为烟雾微粒在气道沉积导致尼古丁大量摄入所致。戒烟能明显减低吸烟相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 减轻肺功能下降程度, 提高运动耐受性。戒烟后第1年内肺功能受损速度能有明显减慢, 以后逐年减慢, 戒烟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比不吸烟者延迟15年~20年[12]。

7.3 适当地练习呼吸体操

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 可以进行呼吸体操的锻炼, 增加肺功能的耐受性。

8 定期家庭访视

指导氧疗患者正确使用氧疗装置, 说明长期吸氧的重要性, 以提高用氧的依从性。指导氧疗装置的消毒。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 根据医疗条件嘱咐患者每月或3个月到门诊随诊1次, 观察症状、体征、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以及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等。在欧美等国家, 有指定的氧疗机构, 对氧疗的患者开氧疗处方, 氧疗过程中有医务人员进行随访, 同时重视医务人员的教育, 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调整吸氧流量和吸氧时间,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定期随访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等指标, 判断氧疗的效果, 并将血氧饱和度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 成为长期氧疗监测的主要指标之一, 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陈萍, 赵海涛, 氧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1, 21 (3) :137~138

[2]周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1995, 7 (3) :114~116

[3]邢丽娜, 孙滨, 刘丹.家庭氧疗初步探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1994, 28 (16) :484~486

[4]张岚, 杭小华, 贾东梅.COPD患者缓解期长期家庭氧疗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2) :25~27

[5]金奕, 孟宝珍, 曹文眉, 等.三种吸氧方式对心肺疾患患者氧疗效果的临床研究[J].天津护理, 1999, 7 (2) :1~2

[6]石敏, 刘景.氧气吸入疗法的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3) :137~139

[7]朱萍.消除吸氧噪音方法[N].健康报, 2002年10月16日

[8]李敏, 莫桦, 许晨.氧气湿化瓶改进及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8, 27 (1) :106~107

[9]刁尚芝, 赵洪全, 高瑞英, 等.介绍一种医用电子温控氧气湿化器[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4) :262

[10]顾月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长期氧疗[J].医师进修杂志, 2000, 23 (4) :53~55

[11]葛敏.氧气疗法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4) :247~248

持续吸氧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0例, 其中男63例, 女17例。80例患者中, 多发脑挫裂伤21例, 脑干挫裂伤21例, 急性硬膜外血肿并脑疝形成19例, 急性硬膜下血肿并脑疝形成4例, 脑挫裂伤合并硬膜外、硬膜下及脑内血肿15例, 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入院时昏迷, 格拉斯评分7~8分, 存在误吸、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难而行气管切开术, 入院48 h后发热、痰多, 带管时间>7天, 持续吸氧时间96 h以上, 氧流量4~5 L/min, 均严格按照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做好气道湿化, 超声雾化吸入3次/日, 无菌吸痰, 口腔护理, 翻身拍背, 加强生活护理, 正确功能锻练。观察组使用YYX型一次性吸氧管吸氧, 对照组使用传统湿化瓶及湿化液吸氧,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氧气来源、吸氧流量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采样方法

在患者出现发热24 h内, 采集患者痰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同时取同源湿化液做细菌培养。痰液标本用一次性无菌集痰器经气管套管吸取, 湿化液标本用一次性注射器以无菌操作方法抽取1 ml, 均立即送检。37℃温箱中培养72 h, 观察有无菌落, 并鉴定细菌菌种。采样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4.0统计分析软件, 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1) 对照组40份传统湿化液标本中有21份培养出细菌, 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2.5%;观察组40份YYX型一次性吸氧管湿化液标本均未培养出细菌, 细菌培养阳性率为0.0%,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见表1。

(2) 对照组传统湿化液中共培养出4种23株细菌, 其细菌分布及构成比见表2。

(3) 对照组痰液标本中共培养出3种49株细菌, 其细菌分布及构成比见表3。其中46株为G-杆菌, 其菌株分布及构成比见表4。

(4) 观察组痰液标本中共培养出1种43株细菌, 为G-杆菌, 其细菌分布及构成比见表5。

3 结果分析

对照组痰液中分离出的细菌中有3种细菌 (G+球菌、G-杆菌、真菌) 与传统湿化液中的污染菌基本相同, 从构成比看, 两组标本中种类和数量较多的细菌为G-杆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 其次为G-杆菌中的鲍曼不动杆菌, G-球菌中的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粘质沙雷菌。可以看出, 使用传统湿化瓶及湿化液吸氧的患者其痰液中细菌种类与同源湿化液中细菌种类及构成比具有一致性。而且, 对照组痰液分离出的G-杆菌与同源传统湿化液中分离出的G-杆菌的菌株、数量和构成比均具有一致性, 说明湿化液细菌污染是引起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引起使用传统湿化液吸氧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而铜绿假单胞菌既是引起湿化液细菌污染的最主要病原菌, 也是引起使用传统湿化瓶及湿化液吸氧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原菌。

从使用传统湿化瓶及湿化液吸氧的患者痰液中分离出的G+球菌、真菌, 在使用YYX型一次性吸氧管吸氧的患者痰液中未分离出。虽然在对照组痰液分离出的粘质沙雷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构成比较小, 而且这些细菌大多是人体常居菌, 毒力弱或无致病性, 但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 成为院内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污染隐患。YYX型一次性吸氧管湿化液中含有的ε-聚赖氨酸能有效杀灭湿化液中的G+球菌、真菌、粘质沙雷菌, 消除由湿化液细菌污染而导致的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隐患。

对照组痰液中分离出的细菌均为G-杆菌, 从构成比看, 菌株种类和数量占前3位的细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引起两组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奇异变形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从构成比看, 两组中占前4位的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在两组患者痰液分离株G-杆菌中的构成比变化很小或没有变化, 而铜绿假单胞菌在对照组痰液分离株G-杆菌中的构成比为28.26%, 在观察组痰液分离株G-杆菌中的构成比为16.28%,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痰液分离株G-杆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数量和构成比均明显下降。说明YYX型一次性吸氧管湿化液中含有的ε-聚赖氨酸对铜绿假单胞菌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能够有效控制由铜绿假单胞菌引发的院内呼吸道感染。YYX型一次性吸氧管湿化液中含有的ε-聚赖氨酸是由微生物白色链霉菌发酵合成的一种赖氨酸单体, 通过β-酰胺键形成的多肽, 可直接吸附到细胞膜上, 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或抑制细菌的呼吸作用, 并通过抑制蛋白和酶的合成, 从而达到杀菌目的[3]。

4 讨论

本组研究对象均为气管切开患者, 基础疾病严重, 免疫功能低下, 加上抗菌药物、激素的反复使用, 是引起医院内呼吸道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8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11例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从细菌培养的结果来看,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以G-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奇异变形菌、产酸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粘质沙雷菌, 这些细菌大多是多重耐药菌株, 给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控制增加了难度。单从控制吸氧环节的细菌污染还不能完全消除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但本组资料显示, 从使用YYX型一次性吸氧管吸氧患者的痰液中分离出的细菌种类及细菌数量较使用传统吸氧装置吸氧患者少, 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数量和构成比明显下降, 说明这种新型的吸氧装置可以消除吸氧治疗过程中的细菌污染, 降低由吸氧湿化装置、输氧物细菌污染而引起的院内呼吸道感染。

有效控制院内呼吸道感染可从多个环节入手: (1) 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 (2)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科学选用抗菌药物, 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及无菌操作, 避免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和耐药菌株的传播; (4) 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质量控制, 以便更有效地降低院内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石兰萍, 田琳琳, 杨冬艳, 等.氧气湿化液的污染状况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5, 19 (5) :765-766.

[2]Fagon Jean-Yves, Chastre Jean, Hance Allan J, et al.Nosocomial pneu-monia in ventilated patients:Use of a protected specimen brush andquantitative culture techniques in 147 patient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1988 (138) :110-116.

介绍一种延长吸氧管的方法 篇4

材料:一次性输液器、无菌剪刀。

方法:根据患者需要, 将输液器茂菲氏滴管三通接头上端部分剪下, 取吸氧管分为吸氧主管和吸氧鼻塞端。吸氧主管与茂菲氏滴管三通接头连接, 鼻塞端与输液器管的另一端相连即可 (根据实际所需剪取相应长度) 。使用时吸氧主管端连接在氧气流量表上即可。

讨论:输液器和吸氧管都属于乳性管连接紧密无漏气, 又不易滑脱。输液器的长度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灵活掌握。使用材料无菌, 可随用随取, 此方法制作简单, 使用方便。

参考文献

[1]李国庆, 钱剑杨, 林意群.医用直线加速器结构原理及应用[R].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影像技术室, 1999:90.

介绍一种去除吸氧管异味的方法 篇5

1 方法

准备吸氧用物时, 将试氧气管是否通畅的清水换成热水冲泡的具有清新气味的橘皮水,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取出一次性吸氧管, 将管的两端浸入热橘皮水中数秒, 取出后抖去水分, 一端连接氧气流量表, 另一端试通畅并调节氧气流量后置入患者鼻孔。

2 优点

(1) 有橘皮的热水能去除塑料异味, 能软化塑料鼻塞, 减轻对鼻孔的刺激, 增加患者舒适度; (2) 橘皮热水可软化氧气管接口, 使连接容易、快捷, 又不易脱落, 提高工作效率; (3) 保证了临床的治疗; (4) 取材容易, 方法简便。

参考文献

[1]孟伟, 席建宁.浅谈CT图像伪影[J].医疗设备信息, 2002, 17 (12) .

[2]胡鹏志, 周向明.CT伪影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 2002, 19 (4) :317-318.

[3]翁传政.CT图像常见伪影成因及解决方法[J].医疗卫生装备, 2006, 27 (12) :49-51.

开放式吸氧面罩的改良设计与应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编吸氧面罩临床使用频率与问题调查表, 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黄河医院、安徽省第一人民医院的100名医护人员及60名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100名医护人员中有40%的医护人员认为现正在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吸氧面罩在给病人进食水时存在困难, 而每日病人需要进食量普遍在800mL~1 200mL, 进水量在1 200mL~1 600mL。在对病人调查中仅有29.99%的病人表示可以适应吸氧面罩, 而70.01%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针对氧疗同时进食水的问题, 有5%的病人表示几乎不能进食水, 38.34%的病人表示有一定影响。根据调查情况显示开放式吸氧面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氧疗同时无法进食水;面罩罩体与面部贴合处过硬或贴合效果不好;束带长度不合理等。

1.2 改进方法

1.2.1 材料与结构

面罩主体部分材料采用医用高分子无毒无害塑料PET制作而成, 包括罩体、气垫。长3cm、宽1cm的不锈钢金属加强片;长75cm、宽4cm的棉质长布条、布条上两端配有排扣;长3cm、宽4cm的目字扣、长100cm、直径为0.9cm的一次性塑料管。开放式吸氧面罩结构见图1。

1.2.2 设计原理

通过气流的流动将氧气输送入面罩, 利用面罩本身的物理性状将氧气局限于病人口鼻处, 用透气性好、质地柔软的纯棉布条将面罩固定在病人头部。

1.2.3 吸氧面罩罩体部分的改进

在罩体顶部设置一个边长为2.5cm的正方形开口, 开口右下角留出一个直径为0.6cm的鼻饲管孔, 将鼻饲管伸出, 使原本平铺的设计结构变成立体结构, 开口边缘利用宽度为0.1mm的梯形结构保持面罩的密闭性。

1.2.4 束带的改进

束带为长75cm, 宽4cm, 厚0.3cm的纯棉布条, 按左侧55cm, 右侧20cm的长度分布。在此纯棉布条的一端离边缘处1cm处添加三个排扣;在靠近排扣3cm处设置一个长5cm, 宽4cm, 厚0.5cm的目字扣。利用纯棉布伸缩性差的特性制作, 纯棉布的面积大, 吸水性好, 稳定性好, 透气效果好, 不会给病人面部造成压痕。用排扣将束带固定于病人面部[3,4];使用挂钩旁的目字扣按设定好的长度进行调整, 避免排扣直接放于枕后。

1—铝合金圈;2—纯棉布束带;3—目字扣;4—排扣;5—鼻饲管孔;6—罩体顶端开口;7—梯形结构;8—气垫

1.2.5 气垫的改进

在面罩与病人面部贴合的部位增加充气气垫, 充气量为气垫容量的75%, 避免过度充盈导致气垫过硬与面部皮肤摩擦, 减少磨损等情况的发生。

2小结

2.1优点

改革后的开放式吸氧面罩不仅保留了原来面罩给氧效果好、简单易行的优点, 而且增设翻盖有效地避免了因鼻导管受压导致的面部破损或因面罩与鼻导管的重力而使面部有受压红痕的表现, 并且在鼻饲、吸痰、口护、处理病人呕吐物等操作时不会影响病人吸氧的状态[5]。75%充气气垫的设计可以使面罩与病人面部更加贴合。束带变宽、采用围扣可使头枕部受压感减弱。调整长度的扣子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头围而定, 以增加病人的舒适感。但对于开放式面罩罩体、气垫、束带的设计仅考虑到其功能上的不足, 在制作材料及外观设计上仍需改进。

参考文献

[1]李珺.吸氧面罩在急诊科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4) :382-383.

[2]唐志敏.吸氧方法与氧疗效果及检测[J].医学文选, 2001, 2 (1) :101-103.

[3]王凤, 王丽丽, 徐桂珍, 等.胃肠减压病人不同吸氧方法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06, 20 (1A) :60-62.

[4]董新寨, 李跟娥, 侯冉.临床吸氧方法与氧疗效果的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7, 8 (25) :776-778.

持续吸氧 篇7

1 密切部署安排,充分调研论证,始终保持大事大抓的强劲态势

军区首长机关把抓好“吸氧工程”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为边防部队办实事好事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大了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的力度。

1.1 实施坚强的组织领导

军区成立了“吸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司令、政委亲自挂帅,分工2名副职首长具体负责,后勤部领导和机关相关部门抓好落实,在卫生处成立了工程建设办公室,提出了“保质量、赶进度、讲安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并将其列入2008、2009年度军区“重点工程项目”,筹措上千万元用于工程建设。军区首长定期听取工程建设的情况汇报,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审定修改实施方案,协调理顺各种关系,及时解决矛盾问题,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1.2 进行严格的考察论证

2007年底,军区后勤部派专人参观学习青藏兵站部3家单位的高原制氧吸氧工作情况,并考察了天津和陕西两地3种型号高原制氧机的工作状况,提出了解决我区边防官兵吸氧问题的初步构想。2008年初,后勤部再次组织机关人员专程赴河北、山东、天津制氧机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经过对设备性能(适应高原环境[2])、出厂价格、售后服务等主要指标反复比较,并经军区首长机关多次研究论证,决定购买天津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生产的制氧设备。

1.3 坚持超常的工作指导

卫生处坚持每天收集一次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后勤部坚持每周研究一次工程建设形势,军区结合首长办公会坚持每月讲评一次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使“吸氧工程”始终按照军区的目标要求有序推进。卫生处长和主管助理员先后6次深入边防一线,解决了用人、用车、用房、用电、附属材料等40多个具体问题。军区首长和后勤部领导把“吸氧工程”作为检查指导边防部队工作的重要内容,多方征求边防官兵的意见和建议,果断调整建设方案,在建好“吸氧室”的同时,将吸氧终端延伸至连队活动用房和战士床头,让官兵吸氧更加便捷。

2 聚合军地精兵,不惧高寒缺氧,始终追求工程建设的高标准、快速度

为高原边防一线安装制氧设备,工作点位多、时间跨度长、环境条件差、技术要求高。为此,我们紧紧抓住质量和进度这2个关键问题不放松,调集军地精兵强将,高标准组织工程建设。

2.1 调集军地专业人员搞安装

协调天津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派出15名工程技术专家,在石梅生教授的带领下,负责边防部队每个点位制氧机的安装调试,为制氧设备的顺利安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设备安装期间,研究所的主官领导专程来到施工现场看望边防部队官兵,慰问工程技术人员,指导设备安装调试,制氧站的技术骨干配合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全程安装,使技术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2.2 运送设备器材保安装

面对边防一线连队路途遥远、路况较差、点位分散、用车较多、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实际,卫生处按照《军区“吸氧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规定的时间步骤和方法要求,仔细掌握边防连队的营房现状,提前设计施工草图,准确敲定设备安装的具体位置和所需材料,每天电话联系上级业务部门和设备生产厂家,催促设备生产,保证按时发货。并购置车辆装载、固定器材和制氧设备附属材料,协同运输部门进行安全行车教育和车辆安全检查,将制氧设备安全准时地运送到了边防一线,确保了任务的按时完成。

2.3 用边防部队力量促安装

在军区机关的具体指导和有力协调下,边防官兵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边防部队领导坐镇边防连指挥制氧设备的安装,及时解决各种困难,有的单位自身运输车辆紧张,不等不靠,承租地方车辆运送设备器材;边防连队在巡逻执勤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抽调部分人员搬运制氧设备,整理工作用房,埋设各种管线,从而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得力助手;各单位热情接待设备安装人员,使内地来的工程技术专家深受感动,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促进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3 加大培训力度,保留技术骨干,为部队打造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

针对制氧供氧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并有一定安全风险的实际情况,各级采取多种方式抓好制氧员的培训与保留,保证其有专门人员操作使用,满足了边防部队的需要。

3.1 坚持设备安装与人员培训相结合

在制氧设备安装过程中,卫生处协调每个单位选派战士参与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让工程技术专家面对面、手把手地讲解知识、传授技术。安排专家教授开设规范制氧、合理用氧的专题讲座,为边防官兵讲解制氧用氧科学知识,从而使设备安装服务队成了一所流动于高原边防的职业学校,100多名战士接受了技术培训,上千名官兵聆听了讲座,保证了制氧设备一安装到位,边防连队就有人会操作、会管理、会维护,官兵就能正常制氧吸氧。

3.2 坚持集中培训与岗位实践相结合

在边安装设备边进行培训的基础上,卫生处投入15万元编印培训教材、制作制氧设备维护保养光盘、集中举办了2批制氧员培训班、特邀2名教授授课辅导,来自边防连队、制氧站、驻军医院等单位的官兵参加了系统培训并获得了上级颁发的制氧员资格证书。各部队及时为经过培训的制氧员提供“舞台”,让他们在制氧岗位上充分施展才能,提高了制氧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3.3 坚持选训骨干与保留骨干相结合

制氧员在参加培训之初,卫生处指导部队进行了认真筛选,选拔出来的战士责任心强、热爱制氧工作、文化程度较高、兵龄相对较短。老兵复员前,卫生处专门给部队发通知,建议将经过培训、获得证书的制氧员选套为士官,确有困难时报军区机关协调解决。各部队选套士官主动向制氧员倾斜,想方设法保留技术骨干,近90%的受训战士被保留了下来,大大激发了制氧员搞好制氧供氧、服务边防官兵的工作热情。

4 讲求建管一体,注重建章立制,始终着眼发挥设施设备的长远效益

为了让制氧设备真正成为边防官兵的“生命守护神”,发挥其最大使用效益,从设备安装使用之初,卫生处就加紧建章立制工作,全面规范了设施设备的管理与使用。

4.1 规章制度建齐全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卫生处研究制定了《高原制氧站管理规定》、《制氧设备操作使用管理规定》、《制氧设备维护保养规定》、《高原官兵用氧管理规定》和《制氧员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将制氧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管理轨道;并会同天津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第18医院高山病研究所联合编印下发《高原官兵健康吸氧手册》,引导官兵合理用氧、科学吸氧。

4.2 设备管理定到人

实行严格的管理责任制,明确边防连1名副职主管制氧设备的管理使用,建立完善的技术档案,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制氧员具体负责制氧主机、空气压缩机、冷干机、专用发电机的操作、保管和维护,是设施设备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安装在连队宿舍、活动用房的吸氧终端,分别由连部通信员、文书和各班长负责,主要责任是细心管护和正确使用吸氧终端,通过签订责任书、明确奖惩措施,营造了管理重担大家挑的良好氛围。

4.3 技术服务做到位

各单位与天津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开通电话热线,互联网进军营的单位发挥网络通信优势,请专家答疑释难,及时解决制氧设备管理使用中的问题。卫生处每3年协调一次设备生产厂家的工程技术专家专程上高原维修保养设施设备、补充易损配件、发放学习资料,特殊情况下可随时邀请工程技术专家上门服务;每2年组织一期制氧员培训班,不断地为部队输送合格的制氧员;每年组织各方向制氧站的技术骨干对边防连队的制氧设备进行巡回维修保养,确保制氧供氧设施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持续为广大边防官兵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同方,张西洲.高原疾病防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

【持续吸氧】推荐阅读:

持续临床07-22

持续和谐10-20

持续上涨05-09

持续有效06-13

持续发展06-15

持续更新06-18

持续经营06-22

持续镇痛06-30

持续推注07-12

持续质量08-20

上一篇:在线学习平台下一篇:矿业权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