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

2024-08-27

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共12篇)

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 篇1

翻阅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们不断创新的历史。尤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是知识决定了经济实践活动得以在不断创新中超常规地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此重要,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这种能力呢?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建构创造性教学的动场,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教学氛围并不单指课堂气氛,应该是一种广义的“动场”。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

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学生。教育的内容、对象、手段与方法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老师仍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对待,就谈不上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创造性的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创新教育认为,除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等职业素养外,教师应成为复合型人才,既有基本的人文素养,又要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既懂先进的教育理论,又能进行教学设计、组织、评价、管理等教育实践;此外,还要求教师能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和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各种创造性教育。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个性

良好的创造个性也是发挥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从那些具有非凡创造力的人身上,我们往往能发现,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心,而且具有独立的个性、坚定的意志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这与创造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因为创造就是独出心裁,创造也必然伴随着坎坷、波折和失败。

三、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在管理中不仅要科学化,而且要民主化。所谓民主化,就是做到以人为本。美国教育家布拉弗德和李波特根据教师的能力和性格的多样化,将教师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强硬专制型、仁慈专制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研究表明,那些民主型教师教育的学生,喜欢同别人尤其同教师一起工作学习,学生能相互鼓励且能独自承担某些责任,不论教师是不是在课堂上,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创新动机和热情。民主化的管理,意味着教师要学会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学会理解,学会宽容, 学会赞赏,学会反思。

四、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各种新的教学模式

当前,对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颇多。主要有威廉姆斯建构的三维创造性教学模式、吉尔福特建构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奥斯本—帕内斯建构的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模式、泰勒建构的发展多种才能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等,国内还有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问题探索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情景体验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都可以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根据自己教学对象的特点,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我们一旦将某种模式固定化、程式化,还谈什么创造呢?不过,以上各种教学模式都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根本的东西我们还是应该抓住。

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 篇2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陈坪中心校: 火东仙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大家已达成共识。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个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创造性作为民族自主之本,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起到了灵魂的作用。而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最重要时期,能否使他们初步具有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型的人才至关重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极大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二者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两者互相依存,不可机械割裂。抽掉人文精神,只在词语和句式上兜圈子,语文教育就会失去灵魂,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排列组合”的文字游戏;脱离语言文字的具体表达与运用,抽象地去讲人文性,就会使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变成僵死的教条,无法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人文教育效果。

2.标准化考试窒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纵观语文学科的试卷,都把阅读作为一种独立的能力来考查,这种作法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进步。但是,阅读理解能力如何考查?目前采取的办法是提出五六个大问题,让学生依据材料把作者意图和表达方式表达出来。显然,要将这类题出得科学、准确、经得起推敲是很不容易的。另外,由于个人生活阅历不同,思考角度有别,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各异,很难都统一到唯一的标准答案中来。虽经多次品读推敲,但最终得出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大相径庭。

过分强调标准化考试,必然造成死记硬背,限制甚至窒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这句话写成一个成语,标准答案是“惟妙惟肖”,答案填“栩栩如生”就给判错——就是这类标准化考题存在严重弊端的典型例证。

3.过分强调写作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作文教学本来是应强调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并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语言把自己的思想真实、准确地表达出来。要鼓励说真话,鼓励写出真情实感,做到“文如其人”。但是,现在教师只强调写作技巧的训练:只要求文章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谨,能自圆其说、取得较好分数就可以了。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大家已达成共识。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操作,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发挥主体作用,仍然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1.注重学生个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来谈谈独立个性的培养问题。由于受封建伦理道德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师生关系上、教学方法上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上,目前在一些学校和教师身上仍旧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或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以课堂教学为例,有的教师仍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满足于教师讲和学生听,整个课堂缺乏民主和活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和论辩的机会,怎么能谈得上个性独立性的发展呢?钱梦龙、魏书生等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经验,就是都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发问和争辩,这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因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客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⑴加强课堂讨论。从课堂讨论入手,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学生都有一定的竞争欲和表现欲,在课堂讨论中,应该结合听说读写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比如创造性复述、质疑发问和互相答疑,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即席演讲、口头作文、作文互改和集体评改等,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从课外环境来说,像组织文学社、办班级日报和文学刊物、开展小记者活动、举办校园文学广播、开展语文智力竞赛等,也都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好形式。从课堂到课外,如果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创造环境,就会时时处处激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样的创造性活动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3.重点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因而这种思维我们应该作为重点加以培养。发散思维之所以能够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就是因为它可以使人在遇到问题时使思维迅速而灵活地朝着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发散开来,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得多个新颖性的答案。但是由于学生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和束缚,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思路狭窄,拓展不开,成为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首要障碍,因而在实际训练中对发散思维的训练应该给以特别的注意。

遗憾的是我们仍有不少教师无论什么情况都强调唯一性,都喜欢从一个已有的定论出发,雪化了只能变成“水”而不能变成“春天”,失去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好机会,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邮编:730060

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创造性思维 篇3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一种,它是思维主体突破头脑中原有的模式设计,创立新的模式的一种思维活动;亦是对主体知识经验和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地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的层次和联结点。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其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位教师在教授《孔乙己》时,这样开头的:“鲁迅先生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是怎样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孔乙己》这篇小说写的是悲剧人物。悲剧往往令人泪下,而《孔乙己》读后,眼泪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的刺痛。它究竟是怎样的悲剧呢?”在这里,教师一开始就连续提出三个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之处于“愤”、“悱”的状态;同时教师又把学生思路引向更深一个层次,为下步展开联想对比打下基础;最后,教师又以自己的切实感受点出作品的悲剧特色。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其二,锻炼创造想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一切创造劳动,都是从创造想象开始的,没有创造想象,便没有任何发明创造。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呢?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特点,培养学生想象,尤其是创造想象的能力,讲授文学作品时,教师不但要运用生动、形象和具体的语言描绘作品中的形象,使学生通过想象再现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和景物,进入画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更要使他们有创造想象的机会。爱因斯坦说过:“想象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自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创造想象,它要求人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创造性地、独立地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广阔无垠的思维天地里遨游。像讲《桃花源记》,可以把学生对虚无飘渺的“仙境”的向往中,因势利导地引到向往未来,树立可付诸实现的理想,指导学生写“××年以后,我的家乡”或“××年后的世界”。这样,既进行了写作练习,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长期坚持下去,就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锻炼。

其三,多角度的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

多角度思维也叫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能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它体现思维的灵活性。这种思维旨在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或旨在获取各种各样不同的正确答案,而不是只要一个方法或一个正确答案。学生可以在题目所蕴含的各种答案中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成分。如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时,可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思维内容。例如,同一个意思的句子,可用疑问句、陈述句、否定句、肯定句来表达。在阅读教学中,除分析讲解字词句段篇的运用外,还可以从反面来启发学生:如果不这样写,将会怎样?所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立意,鼓励反传统模式,发挥多种创造精神,更能有效地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四,讲究问答艺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社戏》时,可以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后来我‘吃了六一公公送来的豆,觉得却没有昨夜的豆子那么好吃?一样的豆子为什么味道不同了呢?”由此引发学生热烈地讨论起来。接着,就顺势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我”讨厌在鲁镇终日诵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禁锢生活,而十分喜欢同平桥村的小伙伴一起游戏的心情。这样,不但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满意的解决,而且对作者当时思想理解更为深刻了。所以,对学生的质疑、提问,一般不要直接把答案和盘托出,而是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依据青少年好胜心强,喜欢怀疑、争辩,敢于发表意见的特点,组织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语言与生活现象的联系,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联系发展锻炼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其他诸如逻辑性思维等。只有把创造性思维和其他形式的思维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培养出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务实精神的一代新人。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篇4

创造性思维也可以叫做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要求重新组织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还与发散性思维、灵感有关,因此也是发散思维与复合思维的统一。

基于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等得到解决。

(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思维的发散性表现为不急于归一,只要不离开主题,发散量越大越好。而后经过筛选,找到比较合理的结论。那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1.求产生更多、更新的答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用一个词从不同方面练习说话是训练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如用“爱”说话。

师:大家读一读课文中有“爱”这个词的句子。

生:我爱五星红旗。

师:想一想,句中的“我”可换一个怎样的新句子?

生:可以换成“妈妈”、“同学们”、“小红”、“中国人民”、“台湾同胞们”……

师:想一想,“妈妈爱五星红旗”、“同学们爱五星红旗”中的“五星红旗”可以换成什么?

生:可以换成“看电视”、“看书”、“唱歌”……

师:在“爱”这个词前面除了可以加表示人的词外,还可以加表示什么的词?

生:可以加表示植物、动物的词。

师:说出用“爱”这个词可以组成的一些句子。

生:“花儿爱太阳”、“小牛爱吃青草”、“妹妹爱唱歌”。

在此类说话练习中,学生能够打破思维定式,从多方面灵活地运用词语说话,不仅扩展了思维,而且还训练了表达能力。

2.把事物的特点或现象列举出来,能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列举出事物的特点或现象。例如,学习《比尾巴》一课,可让学生列举出动物爪子的特点。学生通过列举,把所学的知识形成组块,便于记忆,并在列举中提高了发散思维能力,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用儿种方法证明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训练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做法。例如,学习了《秋天到了》一课,教师让每名学生用两种方法证明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的学生说,画一幅秋天的画或背诵这篇课文;有的学生说,背一首儿歌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培养。

4.让学生针对一件事提出几种不同的处理办法,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乌鸦嘴里的肉被狐狸骗走了,它接下去会怎样做呢?有的学生说,它只好再去给孩子找肉,或者去夺回被狐狸骗走的肉;有的学生说,它会很后悔,回到窝里怄气,或者想办法把肉骗回来。学生们想出了许多办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思维都得到了训练。

(二)注意在教学中发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直觉是一种无意识的思维,是一种不可言状的洞察力和概括力,尽管它不像逻辑思维那样,可以有意识地按照推理规则来进行,但它并不是非理性的,并不是来无影去无踪不可捉摸的,它只是无意识的内心思考的产物。创新活动是离不开直觉思维的。比如,在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老师对一个问题还没有解释完毕,或者刚出现题目,学生就说出结论、结果或答案,这种对问题的直接觉察和快速判断,就是直觉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直接思维的训练,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直觉思维,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兴趣,使他们养成直觉思维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1.直觉思维具有直接性、快速性的特点。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一组字中快速判断出写法正确的一个,是发展直觉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敏捷性的有效做法。例如,同时出示“拔、拨”,让学生看一眼,就马上判断出哪一个字音节读“bo”,学生需要凭直觉作出快速反应。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们的直觉判断会越来越准确。

也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5

也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也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邳州市八路镇小学吴荣刚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又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保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根据自己的尝试,以下也谈几点做法: 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习是一种体验过程,它通过学生的直接感受和亲自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喜悦。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富有创造性的问题,就可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教学中,教师可适时寻找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富有针对性、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同时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通过自我探究,陈述矛盾,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在体验学习中逐步解疑,在尝试获取知识过程中领略了自我解决问题的满足感。如指导学生探讨课文《火烧云》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以学者身份到课文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中,学生没有思想压力,纷纷打开思维闸门,萌发奇特的创造力。小组研读课文之后,有生质疑:“为什么马跪着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在肯定学生这一发现后,我适时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释疑途径,可查阅,可讨论,可走访,让学生时时以发现者姿态进行角色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学生纷纷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充分感受学习主人的自豪感之后,还体验了获取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 标新立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多思、善问,破除常规思维的心理障碍,避免思维定势影响,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甚至相反方向对传统观点进行大胆怀疑,进而推陈出新。对于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教师要立足实际,悉心梳理、筛选,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带着新问题反复辨析论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研读《跳水》一文时,有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救护孩子的多种方法,这时,教师可选取几种典型方法,组织学生反复比较讨论其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比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品尝了发现的愉悦,懂得船长的方法是救护孩子的最佳方法;比较,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集智取长――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知识的日新月异,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发显得突出和重要。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协作关系,集众人之智慧,取长补短,已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素养。新的语文教学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这无疑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提出了更多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认知、思维的差异,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组织学生互助释疑,留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让小组内的成员互助、互促、互相启发,最后达成共识,共同解决个体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如研读《烟台的海》时,我大胆实施此法:分三步组织实施教学,首先创设情境,以“开合作学习交流分”激发学生探究心理,相机提出学习要求,组织小组成员领取学习任务,然后分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达成共识,最后集体交流,师作效果评价。实践证明,探讨过程中,组员之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收到了生生、师生和谐互动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智取长的思维品质、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和提高。 启发想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丰富的想象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思维。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冲破知识经验的局限,引导学生深刻地探究教材,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的训练,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翅膀,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实现认知能力的飞跃。如学习故事

[1][2]

语文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思考 篇6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策略思考

凭着学校教科研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的契机,一线教师有了比较经常走进同仁课堂进行学习的机会。一般说同仁的课,都显得那样的裸抑或就是某些层面上的半裸,有可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许许多多暴露无遗的问题。仔细品味同仁的课自感颇有咬嚼,犹在引领学生创新创造上有许多值得我们予以探究的。现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及在同仁课堂的见闻,对语文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之策略谈谈思考,仅属一孔之见,热望广大同仁予以指教。

一、切实加强学生的文本阅读

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首先应当建立在学生对文本关系上,从平时教学看,如果学生对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本内容其关心就是那样的密切而又深厚,学生就会对文本产生比较深刻意义上的感悟,或者某些意义上的创新性感悟。反之,则不然。小学生阅读感悟的创新,应当是在阅读甚至就是认真阅读基础上所产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取的。学生之所以能够产生创造性的思维,除去自身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外,还是学生对教材文本之硬读功夫的建立。建立学生硬读的功夫,应当说无任何捷径可走,只能让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凡在近几十年阅读教学中极有建树的,都十分注意加强学生的文本阅读。上世纪末,于永正先生送教下乡,所执教的《全神贯注》可以说是引领学生老老实实读书的典范。著名教育大师钱梦龙先生尤其提倡让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它所执教的《愚公移山》,虽然是初中语文,但对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是不无启示的。应切实加强学生的文本阅读。因此,平时,多做实实在在让学生读文本的事儿,学生所获取的思维质量就不一样。学习《船长》,学生老老实实地读着,所读到的是船长的勇于担当,所读懂的是船长对弱势生命体的爱护和关怀,所读得更加深刻的是船长形象的伟大,船长生命的伟大。

二、切实加强学生的个性感悟

语文课程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要能够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产生个性化的感悟。小学生学习语文,一般都认为自己不可能具备个性化阅读感悟的能力,必须是老师去“嚼”着,然后去“喂”着。虽然我们将文本内容咀嚼到一点味道都没有了,但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是可以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因为对于在阅读感悟上比较饥饿的孩子来讲,即使咀嚼过的东西也是十分需要的。其实,这样的教学,小学生是根本不需要进行思维的,就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这样的教学对小学生的阅读感悟利益何在?应当说就是一种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这样的阅读感悟,虽然我们感到不要费神,但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于情于理的阅读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个性感悟。如教学《小草和大树》时,教材文本所呈现给小读者的是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的故事。学习时,让学生抓住比较关键的文字进行咀嚼。如让学生抓住第7自然段中的两个“硬是”进行思考,并让学生在回顾前文,在前后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学生便从这两个“硬是”上发觉夏洛蒂·勃朗特自己乃至姐妹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发觉他们精彩人生的实现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小学生阅读学习最需要的是自己去赏,只有学生自己赏出文字效果来,才会感到真正意义上的愉悦。如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到这样的道理: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实现人生的精彩。

三、切实加强学生的内心表达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学生去表达吗?也许有人不以此为然。总感到阅读感悟课堂,让学生阅读,给学生以感悟就可以了。如果在阅读感悟的课堂再让学生进行表达,那么将会耗费很多教学时光。因为小学生所进行的表达是极不理想的,小学生所表达的内容应当就是很不到位的。尤其是学生阅读感悟的内容与学生相关阅读感悟训练的填空题答案之距离甚远,与其让学生表达,毋宁由教师综合学生的意见,集中学生的思想,一次性地做出比较到位的集中性总结。这是课堂教学应该做的吗?完全不应该。语言的输入需要学生是主人,语言的输出应当保证学生是主人。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就是这样极力提倡,他所倡导的是将以学生为主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感悟以学生为主体,表达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表达无论正确与否,都可以在一定层面上生发精彩的课堂。如不少人就利用学生阅读感悟表达的诸多错误创造出课堂生成的诸多精彩。譬如探求《姥姥的剪纸》后,让学生进行表达,起先学生在表达时,多与姥姥的剪纸拴住着“我”小时候的心和姥姥的剪纸美丽为主,很少有学生表达出多少不同。学生在进行表达时,笔者稍微提醒学生,让学生思考姥姥后来的寄剪纸,其用意何在?学生们经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和相互之间的争辩,所表达的比起先的要理想得多,学生们开始这样说:姥姥寄剪纸,其实质意义是要拴住着“我”的一生,这时学生表达便显得极为完善,剪纸的姥姥的形象是那样丰满。学生表达出姥姥的剪纸,极其美丽意蕴深刻,姥姥的剪纸不仅是比较简单的艺术品,而且是“我”在生活道路上健康成长的精神资源。

参考文献

[1]张齐华.教育,怎一个“蹲”字了得?[J].江苏教育研究,2004.06.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篇7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各方面的知识接触较多,眼界比小学开阔,对什么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摇篮,作为农村初中来说,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往往只局限于课本,相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知识面窄得多,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让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

对于农村的孩子,课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大家知道,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浓厚人文性和思维性的学科,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尤其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参上明确指出本文是寓言,主要表现愚公大智若愚的精神。但学生可能认为愚公搬家更省事,现代移民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如果学生有这种认识又未尝不可呢?再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只要理由恰当就可以了,何必追求一致呢?一般来说,对于学生的不同理解,只要基本符合事理,教师都应加以肯定,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让学生保存心中那熠熠生辉的创新火花,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利用农村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农村学生的生活体验也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上有许多涉及农村题材的文章,我们要善于抓住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没有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可以说一切创造都起源于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例如,我们在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想想自己小时候有没有与鲁迅类似的经历,有没有与鲁迅类似的体验。也可大胆想象,如果自己是当时的鲁迅,会怎样做?再如,我们教学《孤独之旅》时,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体会小主人公失学放鸭的经历,大胆想象小主人公今后的人生会怎样。当然,对于其他文学名著,我们仍然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与大胆想象。通过这样的发散与想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然就会培养起来。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真正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学以致用,真正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是要能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得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可以开展创作座右铭、校园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校园广播等活动,这些活动简单易行,也适合农村初中开展。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以便让学生真正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点滴思考 篇8

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要让学生建立活化的语文基础

活化的语文基础是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习得的语文知识是活性知识。是经过学生认知结构应用过的语言基础是在听、说、读、写等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中建立的, 是学生进行思维的基础。

课外阅读是丰富学生表象储备的方法之一是培养想象的最有力的手段。几千年的文明历史, 使人类积累了大量的人文科学知识等精神财富, 都体现在教材中那一篇篇文字优美的课文之中。它大量使用形象思维创作而成, 更具有感情色彩, 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通过生动鲜明的优美语言, 给学生提供有关真实世界的知识, 为他们打开了广阔的人类精神世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区分哪些是基础的要求, 哪些是发展的要求, 掌握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不是夸夸其谈, 而是融会贯通。为了使学生能开始新的思考, 必须使他们掌握基本认识工具, 掌握人类已经形成的语义系统和思想系统, 从而运用这些系统去认识世界, 实现新的发展与创造。

二、利用课堂提问,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学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这是一种视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题的教学方法, 强调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教给学生如何“学”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 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引导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营造民主氛围, 适时启发引导。

课堂实践告诉我们, 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 往往是师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的时候。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思维呢?

(一) 设想性提问

创造学鼓励人们要有更多的设想, 并且认为:设想提出得越多, 则证明一个人的创造力开发得越好, 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越强。针对课文所学内容作某些有意义的设想,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设想性提问的实质是促使学生展开独创、新奇和合理想象和联想。经常提出一些“假如”让学生进行设想,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不仅十分有效, 也十分有趣。

(二) 发散性提问

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针对某一问题提出多种解答思路, 然后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去进行发散性思考和理解, 以另辟蹊径, 求取新解释。如:学习《小河与青草》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小河流的更欢了, 小草也长的更绿了。我问他们:“读了这一句话, 你明白什么?”学生们答案精彩纷呈。有的说:“小河有了小草的帮助, 变得更清了;小草有了小河的帮助, 也长得更好了。”有的说:“它们都认为自己帮助了别人, 给别人带来了欢乐, 它们都很高兴。”还有的说:“我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小河与青草就像我们人一样, 在生活中要互相帮助, 谁也离不开谁。”孩子们从不同角度说出了自己独具个性的体验。

发散性提问的目的是训练思维的流畅性、丰富性和灵活性。提问的方式往往是“开而弗达”、“导而弗牵”地提供各种思考角度, 其思维形式主要是“发散思维”, 其思维结果往往是既丰富多彩, 又新颖奇特。

(三) 质疑性提问

质疑性提问是教师就挖掘教材时发现的可资质疑之处, 精心设疑, 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也可以是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质疑问难, 让它们大胆提出自己的困惑, 以激起认识的冲突, 使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不论是哪种提问方法, 都要问得巧妙, 要问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的“热点”上, 要问在学生内在情感的触发点上。“问”时要能创设“愤”、“诽”的情境, 以高效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三、利用讨论的教学方式, 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讨论的教学方式, 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核心是为学生发展营造一种氛围。实践证明, 讨论的方式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彻底扭转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状况的有益方式。集体讨论, 也被语文教育专家称为“创造性集体思维法”, 它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 开拓思路, 引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例如, 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 在学完课文后问学生:“你喜欢课文中的小松树吗?”学生有的说喜欢, 有的说不喜欢。这时我让他们展开讨论, 说出各自的道理。学生讨论后, 有的说:“小松树太骄傲了, 看不起别人, 我不喜欢它。”有的说:“小松树原来很骄傲, 现在它不骄傲了, 知道自己错了, 因为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所以我喜欢小松树。”这些同学说的都有道理, 后者看问题更深刻些, 顺着学生的思路, 我便让他们想象:“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 会怎么对大松树说呢?学生展开想象, 众说纷纭, 接着我就引导学生向小松树学习, 做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传统教学的误区

在传统教学中, 多数时间是老师讲, 学生听, 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较多。 提倡教改后, 先是提出讲练结合;后来, 便是提倡课堂精讲多练, 这无可厚非。 但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却忽视了。 以语文教学为例, 大多是采取介绍背景、作者, 然后老师讲析课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 学生很少对老师的讲课发表意见, 更不用说自己评析、欣赏某一篇作品。 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往往以是否与自己的思路想法一致为标准, 这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这种做法又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把学生引向一个单一思维的模式, 极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僵化, 缺乏灵活性, 也抑制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思维的潜能。

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过去的科举考试, 往往是命题作文, 考生只要抓住各种文体的特征, 不脱离主体, 谈古论今, 或评述、或抒情, 只要符合评卷者的心意即可得高分;考一个人的才学, 往往是看他吟诗作赋水平的高低。

现代社会的发展, 不仅要求人们能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信息, 把握信息, 而且要分析、处理这些信息, 将人们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到了新高度。 因此, 近年来的高考题, 命题也发生了变化, 在考查考生作文能力的同时, 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高考试题, 阅读理解题有80分, 也有90分, 甚至有超过90分的。 从题材上说, 有诗歌、有说明文、有议论文 (或散文) 、记叙文;从内容上说, 有社会科学、也有自然科学;从语言形式看, 有现代文、也有文言文。 内容之广泛、丰富。 阅读这些文章, 学生必须思路开阔, 才思敏捷, 同时要有相当的思维能力。 作文的写作要求更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 2016年的高考语文作文从全国卷到地方卷, 一般是给材料作文。 作文也不同以往限制某一体裁, 而是几乎各种体裁均可使用 (除有些省市限制诗歌) , 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学生可以用不同体裁、不同的题材。 本年度作文高分又以文章构思新颖与独特居多。 这就对学生的智力开发, 特别是求异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 作文题目是:

根据以下材料, 选取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除诗歌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 一种能力, 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 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这是一道关于悟性、灵感、灵性、才华的蕴含哲理意味的命题。 一位

考生拟题为《维也纳的智慧》, 智慧的内涵究竟何如? 谁能解得个中味?

作为一个小小的古老城邦, 何以在历史进程中能一次次华丽地蜕变, 直至“创造出永恒”? 作者用说理散文, 逐层回答了智慧的内涵在灵动不呆板, 包容不封闭, 创新不守旧, 圆融不固化, 阐释智慧的深意。 评卷者给了考生满分。 另一位同学拟题为《智慧三境》, 从佛家的人生三重界入手, 类比导出智慧的三境界———山、海、天。 用比拟手法具象地演绎三境界的内涵与特征, 山, 是经验累积, 不能变通;海, 水无常形, 融会贯通;天, 笼罩万物, 无形无象。 评卷者给了69分。 这样两位考生且不说他们文章的结构, 行文。 单从文体、题材的选择就大不相同, 但评卷者同样都给了高分。 2002年的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 有位考生写了《潘金莲的选择》, 这篇文章从潘金莲自身角度, 分析了在武大郎和西门庆之间选择的种种利弊, 文笔流畅、行文优美、引经据典, 自有一番道理。 但因为其落脚点定在选择西门庆上, 与传统观点格格不入, 最初在评卷老师那里只得了20多分 (满分60分) 。 但经过评议, 最终给了考生满分。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 评卷者对于求异性的鼓励与包容。

三、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体, 学生总是被动接受老师传递的信息, 很少主动思考问题, 更谈不上推翻老师的意见。 针对这样的情况, 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 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讨论作品中有争议的人物或者改写作品的某个部分, 或者让学生找出的不足, 等等。 对于学生的意见, 只要言之有理, 哪怕有悖于 “标准答案”, 都要加以鼓励,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 提高自信力, 积极参与教学, 活跃思维, 开阔眼界, 那么学生无论是作文还是分析问题, 角度就会多样化, 看问题会更全面。 让学生强化主体意识。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

(二) 注重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按“智力三维结构说”, 人的智能活动包含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求同思维是利用已知的全部信息得出一个正确结论; 求异思维则是从某一中心出发, 运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联想寻求多种答案。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求异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通常采用求同思维。 其实, 时间长了, 学生的思维就变得狭窄, 更谈不上创造性。 我出过这样一道作文题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 多数同学的观点是做事应该遵守一定的规矩, 才能达到目的。 可有位同学的观点是, 规矩常常限制人的创造能力, 造成思想僵化。 我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了肯定, 并组织了一个辩论会, 选择一组题目, 让同学们积极寻找资料, 然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上台发言, 在以后的作文中, 同学们便能大胆阐述不同观点。 事实上,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阅卷已经充分肯定了求异思维。 前面已经论述过。

(三) 处理好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10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

创造性思维贵在创新,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认识新领域、开创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让这种思维不断发展、渐趋成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让学生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思考,去寻找不同的答案,不受现有知识与方法的束缚。这就需要学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打破各种限制学生思维的条条框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活课内资源,同时增加课外资源,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各种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赏析,提高组织语言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具有个性的方式解读作品,获得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促使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发展。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对陈旧僵化的语文教学方式提出新的挑战。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发展,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模式、个性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和谐平等,改变机械呆板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容易让学生展现个性、优点和潜力。教师需要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加以强化。同时,教师除了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还应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只有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更好地熏陶学生,引导学生。

(2)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创新思维来源于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准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多思考事情的不同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要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从多个方面想象,并鼓励学生将想象的事物用语言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分享自己的想象方式,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注重质疑与求异。创造性思维注重的是个性的、求异的思维方法,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个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要培养这样的思维方式,就要让学生不拘一格,针对问题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大胆探究,勇于质疑。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把心中的疑问大胆表达出来。要鼓励学生多方面、有个性地考虑问题,教师则以多方面、深层次的视角解答学生的质疑,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之后,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和探究,多方面寻求解决思路,以较快的速度使得创造力得到提高。

(4)注重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结合情境多多思考。教师应该精心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设置一些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利用已经设计好的问题,促使学生融入情境,勤于思考,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束语

总之,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注重质疑与求异,注重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耿红卫.对中学语文教学“泛人文性”的批评[J].教育探索,2011(02).

[2]王卫丽.中学语文课堂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管窥[J].教学与管理,2013(03).

[3]郭铭辉.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语文月刊,2012(06).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篇11

一、加强词语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加强词语教学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经对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概念,提高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词语教学,领略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才有领略词语丰富的意蕴和情感。如教学《李时珍》一课,学习“李时珍决心重编药物书”时,我首先请学生默读这段课文,考虑李时珍为重编药物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路上都克服了哪些困难?学生边读边圈、画重点词语,然后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最后汇报自学情况;有的说我抓住“积累经验”这个词,也有的说我抓“不怕山高路远,严寒酷暑”,“走遍、好几天不下山”,“走上万里路,亲口品尝”等词。同学父各抒已见,随意畅谈自己口味,自我消化,真正了解李时珍行医的艰辛,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细读品味,能引起学生的深思,也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二、通过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想象是指运用旧有的表象加上改选,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有时头脑里呈现某些美好的憧憬,有时也会出现过去生活的景象,甚至有些离奇的想法,这些都是想象的结果。通过想象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这生如身临其境之感觉,从而领会课文的真正含义。如学习《荷花》一课,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看放大的荷花图,此时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的好梦。“那么除了蜻蜓和小鱼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我们呢?”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打开了,尽情地想象,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小喜鹊也会飞来,对荷花说:‘荷花姐姐,你真漂亮啊,我给你唱支歌吧。’一只小蜜蜂也飞来对荷花说:‘荷花姐姐你真香啊,我跟你一起跳舞吧……,”同学们的思维活跃了,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随风起舞,师生共同陶醉于梦幻般的情境之中,感到其乐无穷。这样丰富了学生的想像力,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在听课或读书时,只是眼到、口到、耳听而思维达不到,上课走神,听而未闻。其主要原因是学而不思,没有可“疑”,因此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他们的创造思维随之也会开发。如《大森林的主人》一课的第二段,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以互相提问、互相回答的形式自学,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设疑,其他同学和老师为他们解答,直到提问的满意为止。其中一名同学质疑:“‘我’和猎人进入森林,遇到困难他们的做法为什么不相同?”学生们很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学生回答:“猎人遇到困难他不慌不忙,因为他有野外生存的经验,无论情况怎样恶劣,他都能解决。”有的同学争着回答:“猎人打猎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解决。”其他同学也互相质疑,课堂气氛活跃,问题丰富多彩。如此通过学生质疑,师生解疑,使学生深深體会到:我们了解大自然,遇事多动脑筋,真正熟悉大自然,就会真正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从而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 篇12

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在讲课中培养

中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知识、教思想, 而且要教学习方法;不仅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观念, 而且要讲究教法, 在“讲深讲透”的前提下留下青橄榄的“余味”, 一张纸的“空白”, 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填补”。否则, 学生就不需要再动脑筋思索问题了。这不仅要使学生“学会”, 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教其知, 授其法, 以法求知。讲课不仅要使学生有所“知”, 更要学生有所“思”。

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在课堂提问中培养

中学教师在讲课时, 不仅要讲得实、讲得活、讲得生动有趣, 而且要善于提问。在课堂中提问的内容和方法应是具有启发性和思索性,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根据自己几年来教学的实践经验证明, 根据教学内容, 进行多种提问,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阔学生视野,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在课堂讨论中培养

课堂讨论和课堂讲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 能使学生从传统观念、因循守旧、盲目迷信权威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教师在组织讨论时要善于激发学生好问、好说;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发表不同的议论, 如果是“师云亦云”, 不涉入实际的大讨论, 那是培养不出有丰富想象和开拓精神的人才的;要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权威”的定论, 从而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主张;要允许学生说错做错, 更允许同教师争辩, 这样可以达到“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清”的效果;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问, 根据不同角度发问, 从而发现新问题, 提出新问题, 然后讨论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开展讨论, 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而且也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

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在辅导中培养

教师在答疑时, 有问即答、不问自答与问一答二都是无益的。教师在辅导中的责任应是启发思路, 指点方法, 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机会。要多设渠道, 因材施教。对能力差的学生应多开“小灶”, 注意思维的基本训练和培养;对能力强的学生则应加大强度, 多设“障碍”, 注意培养其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鼓励他们“冒尖”。

上一篇:旋喷注浆加固技术下一篇:不规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