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内化

2024-07-22

开发内化(精选8篇)

开发内化 篇1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人人具有智慧, 人人具有不同的优势智慧。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 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 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 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 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素质系统。可能力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 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有教育的悉心呵护而不断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开发就是开发学生的潜质、潜能、潜力, 成功素质教育开发每个学生的成功素质, 内化成功素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培养目的就是“三习”, 即预习、练习、复习,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通过内化学到真本事。就成功素质教育而言, 内化成功素质, 成功有三条件:环境、机遇、成功素质。

今年, 武昌理工学院在赵作斌校长的带领下, 学校从教学入手, 大刀阔斧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深化改革, 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指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教学而言, 教学本质即开发与内化, 开发学生内在潜质,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 启发学生, 与学生互动, 启发学生的心智和思维, 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关于开发内化教学法, 笔者认为它的目的与总体要求如下。

一、目的

(一) 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二) 促成学生独立思考, 创新思维, 研究式学习。 (三) 开发学生的潜质、潜能、潜力, 成功素质教育开发每个学生的成功素质, 内化成功素质。

二、要求

(一) 不搞形式主义, 务求实效。 (二) 体现不同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 (三) 教师是实施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主导, 学生是实施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 可创造性的推行。

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使用粉笔加黑板为主的传授方式, 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状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和经济国际化的时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把大量的知识、信息, 科学快速有效地传输给学生, 这是当今课堂教学对教师的一大挑战。“当今中国教育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 就是发展高质量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就是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亚太地区教师发展和管理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时说。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的重点。我们该如何提升教师的素质呢?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教学主导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对教学成果的成败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所以, 我认为学校要尊师重教, 大力的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学校要制定一系列的激励制度, 鼓励教师学习, 鼓励教师发展。现阶段, 很多学校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走入了一个误区, 学生的地位提高的同时错误地降低了教师的地位, 是教师的积极性大幅度的遭到了打击, 这是非常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 从而也导致了教学活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 学校也要非常重视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借助专家队伍的智力支撑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快速通道。最后, 教师应该积极学习, 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 积极思考, 开展各种教研活动, 不断的完善专业素质和对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理解。

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中,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模式, 而不是单一的提高学生的地位。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 教与学无法互动。其最终结果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大大扼杀, 对学习感到厌烦和不满, 创造性被泯灭,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便无从谈起。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中, 以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 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 开发学生潜质潜能, 引导和促成学生将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内化成为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中, 学生要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内化的关键, 自主学习程度的好坏, 关系到素质内化的成败。制定严格的学分制度, 将制度变成压力, 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境因素。因此, 学校要花大力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树立学习榜样, 让学生争先恐后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 大力推行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对学校, 教师及学生都有严格的要求, 务必使学校毕业的学生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摘要: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是当今世界大学普遍采取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就是在素质教育开发内化教学观的指导下, 以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 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 开发学生潜质潜能, 引导和促成学生将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内化成为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发就是开发学生的潜质、潜能、潜力, 成功素质教育开发每个学生的成功素质, 内化成功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能更加适应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

关键词:开发内化,知识,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感知·认同·内化·践行 篇2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课堂;价值选择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9-0033-04

思想政治课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中,哲学对于陶冶高中生求真、崇善、向美的任性,培养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企及的独特功能[1]。笔者尝试沿“感知——认同——内化——践行”之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生活与哲学》教学过程之中,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在合作探究中感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涵了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即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这是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推进。高中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已接近成熟,思维力正从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急剧转化,兼具独立性和逆反性两大心理特征。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感知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认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佐藤学曾说过:“‘同步教学’的风景在欧美各国正进入博物馆,‘合作学习’的课堂风景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世界上所有课堂的典范。”[2]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合作与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从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教学“求索真理的历程”时,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事先布置了小组合作探究作业,将全班分成6个学习小组,分别承担6个课题:

课题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课题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具体历程

课题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解读

课题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解读

课题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价值准则解读

课题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时代意义

每个小组除了完成本组课题研究外,可就其他课题提出书面质疑,并写进报告。完成合作探究学习后,每个小组以PPT的形式在全班进行成果展示,并结合其他组的书面提问予以解答。一个小组展示结束后,其他组还可即时口头提问,展示组再予以当场解答。当6个课题研究完成后,每一位同学都比较全面地感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龙去脉。

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与教材知识相结合,指出其哲学理论依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由此,在学生全面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升华。

这样的学习凸显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时,书面提问和口头提问环节要求学生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自身所研究的课题,并对其他课题有所涉猎。学生积极查阅相关网络媒体资料,有效拓展了视野,全面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为后续学习夯实了基础。

二、在辩证交流中认同

辩证思维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宝贵思维武器。引领学生以哲学思维看待与分析社会及各种现象,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指导自身的行动。因此,哲学课堂可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注重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为学生创设思辨交流的平台,以触发学生的辩证思维意识,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这里的交流应是立体的、多维度的交流,可以涵盖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亲子交流,甚至是学生与自己心灵的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面对百舸争流的观点与思想,审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以辩证思维认清事物的本质,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在学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时,笔者围绕“意识的本质”和“真理是客观的”这一学习难点,组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趣谈活动,邀请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等走进哲学课堂。在探讨“文明”“诚信”时,语文老师的说文解字引发了师生和家长的热情,大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畅谈了对“文明”“诚信”的认识和理解。

有家长在谈到“诚信”时讲到:“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守信,但这种诚信应该是双方的,而不是单方面的,比如现实生活中,商家不能伪劣假冒、弄虚作假,同时消费者也不能恶意欺诈、投机钻空子。”有同学则是这样理解诚信的:“对好人,我们要诚信,但对坏人,则不能讲实话。”有老师补充道:“生活中也会需要一些“善意的欺骗”,比如当我们面对癌症病人时,就不能马上把所有的实情都讲。”……最后,笔者总结说:“诚信应该是做人的方向标,讲究的是大诚大信,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人,说适当的实话。”

从“文明”与“诚信”古往今来的含义与变迁中,学生深刻理解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认识”;“真理是客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自发组织大家朗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童谣:“我的梦,中国梦,距离我们不遥远/敬敬业业即爱国,诚信友善温暖人心/要想自由和平等,依法治理显公正/民主文明促和谐,国家富强指日待/上下大小一条心,实现你我中国梦。”这样的课堂灵动而丰盈,多视角的交流触发了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辩证解读和思考。由此,学生自然地理解并认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nlc202309040418

三、在价值选择中内化

在多元社会背景下,哲学课堂更要以哲学理性引领学生正确地看待社会,澄清价值,真正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安东尼·吉登斯提出的“自我认同”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理论认为,“自我认同是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自我”[3]。实现自我认同需要两个要件,一是通过个人经历建立内在参照系统,二是通过自我反思性,吸收外界新的信息不断完善已有的内在参照系,在不断自我认同以后实现自我。

当下,道德混乱甚或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冲击,还是现实生活带来的道德“两难选择”,都会使高中生通过个人经历建立的内在参照系产生价值多元化的摇摆。为此,哲学课堂应注重创设道德情境,激发学生的反思,从而及时及时修正已有内在参照系中不合理的部分,重塑价值,在不断自我认同后实现新的自我。

例如,在教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时,笔者选取了2014年春晚小品《扶与不扶》、“中国好大爷”王福顺、“最美考生”勇夺刀斗凶等素材,以三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就“扶与不扶”展开讨论。

“实话实说”。问题设计:(1)如果我是小品中的小伙子,路遇大妈摔倒,我扶不扶?为什么?(2)如果我是路人甲,我会怎么做?为什么?(3)如果我是路人乙,我会怎么做?为什么?这一环节侧重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坦诚自身的价值认识,而不急于做道德评判。

“价值判断”。问题设计:(1)对于大妈的行为你是如何看待的?(2)对于小伙子的行为你是如何评价的?(3)对于路人甲和乙的行为你认为可不可取?为什么?这一环节侧重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鼓励学生据理力争,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不急于分辨正确与错误。

“心灵拷问”。问题设计:这个社会既有被人扶起却反讹诈别人的老人,也有被撞倒后却说“我没事,我有医保”的老人,如果你遇到了老人摔倒的情况,扶还是不扶?为什么?这一环节侧重激发学生的自我反思。“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这句经典台词叩击着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在价值反思中不断产生“裂变”,在价值摇摆中重塑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走出“扶与不扶”的困境。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写道:“如果一个学生在完成教育时变成一个只会接受信息的内存,这位学生已经受骗了。优质教育会教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并能洞察别人所宣称的事情是否正确。”[4]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真实的道德两难选择,引发了学生的道德反思。经由价值反思——裂变——重塑——完成稳固的自我认同,诚信做人、友善待人,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等核心价值理念自然地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内化为其道德行为准则。

四、在行动亲历中践行

哲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不是哲学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要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不以认识世界为终极使命,而是为了指导人们更好地改造世界。这也是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思维方法。哲学课堂要要回归生活,走向社会,拓展教学的开放性,让学生在行动亲历中践行,掌握大智慧,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堂承载的教育是有限的,而亲身践行获得的领悟则是无限的。例如,学校由政治教研组牵头,开展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在启动仪式上,特级教师胡兴松老师创造性地提出了“雷锋式的幸福”这一新概念[5],号召学生像作为普通人的雷锋一样,在平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并外化为自己的的行为,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与享受幸福。由此,学生开始用自己的行动,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二女生李嘉琪赴尼泊尔做义工而成为“义工达人”,让她一下子成为深圳校园的明星。回国后,当同学和朋友羡慕的同时,表达了要做志愿者的愿望。于是,李嘉琪发起并成立了“琪心公益”,在深圳中心书城开展了尼泊尔慈善助学义卖活动……“琪心公益”引发了学校的公益热潮,学生还参加了由壹基金、大福基金联合推出,深圳市希望社工服务中心主办的“蓝色行动·关注自闭症儿童”大型倡导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徒步宣传、体验“今天不说话”等方式,与市民互动,倡导百万人爱心接力,共同关注自闭症儿童,共同营造和谐社会。学校借此还开展了“信仰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手拍”活动、“杜鹃”爱心慈善活动、微公益“快闪”行动……

在丰富多彩的践行活动中,学生们真正领悟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以正确的价值观作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学生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力求做到知行合一,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在价值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无须抱怨世风日下,也无须羡慕纸醉金迷,只须在心中充满哲学的智慧,以此来引导和激励每一位同学自觉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构筑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德支撑。

参考文献:

[1]陈光全.智慧的哲学与哲学教学的智慧[J].中小学德育,

2014(5).

[2]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

[4]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胡兴松.雷锋式幸福[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广东深圳 518054)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之我见 篇3

(一) 开发内化教学法的特点

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真本事、成功素质的抢手人才为目的, 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 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 开发学生潜质潜能, 引导和促成学生将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内化为成功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是当今世界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具有领先水平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具有以下两点特征:一是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重与学生的平等交流, 使学生通过自学、自问及教师的释疑, 活跃思维, 增强获取知识的能力。二是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与运用,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 与学生互动, 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

(二) 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环节

该模式的五个教学环节如下: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包括参考资料和阅读书目、思考题、作业和练习等。其中文科类、外语类每次课程阅读量一般在2小时左右, 学生用于思考题的准备时间一般在2小时左右, 练习要求全批全改。2.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教师在第一环节布置的任务。3.检查检验:可通过提问、展示等形式进行, 每次课不少于3个问题;36学时及以上的理论课每人回答问题不少于3次。4.随堂小测验或课堂讨论:每学期2次/学分, 一次15分钟左右。5.讲授与答疑:讲知识点、重点、难点和方法, 讲授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 一次课答疑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此外, 为促进学生快速接纳新教学模式, 还提出加减分方法。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发言和有相关的创新性成果的, 任课教师可酌情加分;如有旷课, 迟到或早退的, 可酌情减分。雷同作业的视为抄袭, 课程成绩记0分。

二、开发内化教学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 观点导向不一致

部分大学生觉得该种教学模式的压力过大, 好不容易熬过了高中那种紧张的生活, 原本以为到了大学会轻松许多, 结果却发现大学的学习压力不亚于高中, 实际的大学生活与想像中的大相径庭。

(二) 学生投入时间的制约

由上述教学环节可以看出, 在一次课 (90分钟) 中, 学生为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如果所有的课程都按照此要求进行, 学生没有办法保证时间的投入。这样就会使该模式只停留于形式, 不能保证实际效果。

(三) 班级人数过多带来的制约

该教学模式要求关注每位学生, 通过良好的互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当前我校一般班级的人数都在60人左右, 如此背景下推行该模式, 教师无法迅速洞悉每位学生的要求, 这便与该模式的初衷相违背。

(四) 目标不明晰带来的困扰

在学生不了解自己的目标时, 就只能按要求花时间在每门课程上, 客观而言, 每个学生的兴趣不一样对每门课投入的时间肯定有差异;并且同样的课程对不同的专业学生要求不一样, 如果每门课程都按该模式进行, 会使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时间投入相应减少, 从而影响专业知识的足量获取。

(五) 资源获取的难度

在该教学模式下, 每门课程都会指定相应的参考书目, 每堂课会布置相应的课后阅读资料。而这些资料大多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取, 如果靠学生自费购买成本太高也不现实。

三、对该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大学绝对不是吃喝玩乐的天堂, 而是为走向社会进行知识与能力的积累阶段的场所。只有在大学期间付出加倍的努力, 才能为踏入社会储存足够的知识与能力, 从而在未来谋求一份更好的工作, 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 建立灵活的选课制度

国外很多大学实行的是自由选课制度。每个学生在入校后可以在学校网页上下载4年的课程安排, 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 必修课程必选, 选修课程达到相应的学分即可。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基于学习兴趣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三) 实行小班教学

如果班级人数过多, 教师无法快速熟悉每位学生的姓名, 即使课堂中洞悉学生的疑惑, 也无法立即释疑, 学生便会产生失落感, 良好的互动也就无从谈起。为保证教学效果, 应实行小班教学, 从而为每堂课每位学生的参与提供条件。

(四) 学校提供资源支撑和制度保障

一是进行课程网站的建设, 将课程要求等明晰化, 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并方便课程资料的下载;二是学校图书馆应为各专业购置一定数量的指定参考书及阅读书目, 方便学生获取相应的资源, 为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周天梅.论知识内化教学.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8.

识字、悟词、内化、积累 篇4

一、汉字在游戏般的情境中跳动

我们的汉字有着其自身的特性,比如她是“音、形、义”三位一体;她以象形文字为基础,个性突出,形象鲜明;她形态各异,存在大量的多音字、同音字、一字多义等情况。依据这些特点,我在学生识字的环节中,设计了许许多多的游戏情节,想方设法让生字跳动起来,了然无痕地悄悄地钻进孩子们的小脑瓜里,免去枯燥无味的结构分析和讲解。比如引导学生给生字编顺口溜,边编边猜,边编边琢磨,边编边想象,无形中,孩子们将汉字的音形意都联系起来了。在学习“浇、烧、绕”时,为了克服右上角多一点的错误写法,我引导学生编出几句这样的顺口溜:“浇字多一点,就将花浇枯萎,烧字多一点,火就烧不着了,绕字多一点,就会往水里绕”。

还可以从字形构造入手,编一些字谜,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记忆字形:大王下令。(玲)会说话的羊。(详)千言万语。(够)一条毛巾掉到一口田里。(幅)这样带有童话色彩的情境,学生兴趣最浓,效果较佳。

古人讲究推敲字词,这一点便是依据汉字的多义性、情感因素,在用词造句时也更能体现汉字符号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特殊性。低年级的字词教学中,有时细细地品“字”,能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能让孩子们学习汉字的热情高涨起来,也能让学生们学会如何感悟语言文字背后丰富内涵,从而喜欢触摸文字,喜欢语文。

二、词语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含情

当语文课堂上缺少了情境,语言中缺少了情感,教学也就会失去生趣。因而在词语教学中,不能孤立地学习它,应该在具体的语境中去品味琢磨。这不仅能品出词语本身的信息,即字典、词典中对词语的解释,而且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内化并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让学生形成敏锐的语感是我们老师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怎样从一个字、一个词入手,引导他们去反复推敲斟酌,逐渐领略精髓,悟其真味呢?我还是从造景、造境方面设计,试图将孩子们引入多彩沸腾的生活,在感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天真的同时,收获“一词入口,百味皆生”的快乐。

《父亲和鸟》是一篇非常感人的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课文。文中鸟儿们的快活跳跃情景与父亲爱鸟、懂鸟、护鸟是分不开的。孩子们在感受鸟儿们快活的同时,也体验了一次心理历程。在学到“快活”一词时,我先让学生想象鸟儿快活的样子,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中快乐情景,试着用“快活”一词说一两句话。学生们先是说鸟儿们很自由、很舒服、很轻松、非常开心等,找到了快活的感觉,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一幅幅地呈现出来:

生: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小白兔快活地采起蘑菇来。(富有童话色彩的生活情境)

生:当我们认真听课时,老师心里一定很快活。(善解人意的课堂生活情境)

生:“六一”儿童节那天,我们快活地唱起歌,跳起舞。(还具有真实情感体验的集体生活情境)

生:我爸爸回来了,我们一家人都很快活。(温馨的家庭生活中亲情体验)

生:我帮妈妈做家务活,我俩心里很快活。(找到了幸福的感觉)

孩子们在这里再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情景,调动了他们的生活体验、情感积累。由这个词品味出每个人的幸福快乐人生。

执教《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逢三八妇女节,许多学生送我鲜花。上课时,我灵机一动,拿着一支鲜红的玫瑰花走上讲台,逐个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板书“玫瑰”二字。识记字形后,我再次举起手中的玫瑰花说:“你觉得这朵花怎么样?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生:玫瑰花很红。

生:这朵玫瑰花很漂亮。

生:玫瑰花散发着香味。

生:这朵玫瑰花开得很鲜艳。

生:玫瑰花显得很娇嫩的样子,很新鲜,是刚采下来的。

看样子,玫瑰花的美好形象已深入孩子们的心了,相机导入新课,并且为后面体会“惋惜”的心理活动埋下伏笔。

《笋芽儿》是一篇美丽的童话。为了引导学生感受笋芽儿成长过程中的坚定、美好、收获,抓住“终于”、“自豪”二词,仔细揣摩:从“终于”一词中你知道笋芽儿钻出地面前经历了些什么。学生从很长时间向上钻、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自己很弱小、周围漆黑一片、它很累)、很勇敢,坚持不放弃几个方面理解。从“自豪”一词中,学生们也感受到笋芽儿努力地长大了,很了不起!它冲出黑暗,真勇敢!能感受到笋芽儿心里的兴奋、喜悦。孩子们在童话情境中、在生动的形象感染下,知道要像笋芽儿那样积极努力地健康成长。

总之,小学生的语感培养,一方面靠他们自己大量的阅读和实践,另一方面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对词语进行有效学习及语感分析,学会内化语言文字,积淀语感。

开发内化 篇5

《西方经济学》是高校经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经济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运用较多的数学语言及公式讲述经济现象, 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目前, 大多高校仍沿用的是“黑板经济学”教学模式, 即以教材和灌输为中心, 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 按照书本从理论到理论, 这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缺乏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 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知识较难掌握变得越来越缺乏兴趣, 课前不能主动预习, 课上被动接受知识, 课后不能主动复习, 自主学习能力弱, 因此,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提问式和案例教学法, 与之相辅的还有因果式、启发式、动态式、推论式和对比式等方法[1~2]。

一、开发内化教学法解析

素质理论认为, 内化是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内化教育观的含义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将教学内容内化为素质[3]。素质内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学生主体性, 即学生运用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通过听、看、触、做、想 (包括感觉、体验、体会) 等, 把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融入自己的心灵, 变成“忘不掉后剩下的东西”, 这就成了被内化的素质了。因而, 教师教学只能为主体素质的内化创造条件, 引导或促使其内化而不能代替其内化, 不能把素质直接传递给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更重要的是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触摸学生的心灵, 激发学生的欲望, 引导学生的思维, 开启学生的智慧, 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 开发学生的优秀潜质, 最大限度地为自主“内化”创造条件, 从而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延伸, 能力得到拓展, 方法得到开启, 情操得到陶冶, 观念得到深化。开发内化教学不再是灌输式、被动式、接收式的, 而是一种创造各种条件,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尤其是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共同作用的主动式、互动式、内化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开启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力和创造力, 开发学生的潜质、潜能、潜力, 给学生更多自主时间, 让学生更自信、自由, 最终通过内化学到真本事。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与运用是开发内化教学法的两大优点[4]。

二、开发内化教学法的实施

开发内化教学法将教学基本环节分为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检查检验、随堂小测验或课堂讨论及讲授与答疑等基本环节。

1.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主要包括参考资料和阅读书目、思考题、作业、练习等, 布置任务一般在每次课最后5分钟内进行。首先, 每次课给学生推荐国内外经典的阅读书目、报刊、杂志等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资料;其次, 针对教课内容和阅读材料给出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综合性、启发性的预习性思考题和复习性思考题, 以便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最后, 针对讲授后内容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 以便下次课前检查。《西方经济学》比较经典的教材如曼昆、萨缪尔森、高鸿业、尹伯成等编著的书籍可以推荐给学生, 建议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及国内外时政要闻阅读参考消息等期刊杂志。

2.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参考资料和阅读书目并预习教材;认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复习;针对教师布置的思考题进行独立思考, 力争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和练习。以上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事实表明, 国内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为学生课程压力大没有时间课外自主学习或者根本不愿意去自主学习, 加之从事课外活动占用一些学生的大量时间以致无力落实, 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不够, 于是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就成为当务之急。另外,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数理知识, 而经管类的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薄弱又不能很好讲数学知识与经济学内容进行有机糅合, 所以使得自主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逐渐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质疑问难和探索求解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使探索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协同性学习得以体现, 从而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检查检验。

教师检查检验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形式不限, 可提问、检查作业、演示、展示等多种方式, 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活跃课堂气氛。《西方经济学》课堂提问经常出现老师提出问题后, 全班同学面面相觑, 无人应答的情况, 因此, 教师必须精心准备所提的问题 (要么是上次课布置的作业, 要么是对预习内容的延伸, 这样即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积极的竞争导向) , 力争使教师扮演一个归纳、总结和评价的角色使问题贯穿起来, 这就迫切需要取得学生的配合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和探索。当学生哪怕有一点点进步或他们的思维方式被认为很独特时, 教师就应真诚地给予鼓励和表扬,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好的独立学习习惯及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并及时批阅, 鉴于国内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大的特点可以借鉴国外的教学助理 (可以是高年级的学生, 或研究生等) 制, 以便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帮助教师批改作业, 减轻教师的负担, 最终使作业能迅速批改并反馈给学生分数。课堂演示或展示主要是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下搜集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准备课堂汇演并在课堂上派代表进行陈述总结发言, 之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互相提问, 逐渐消除疑惑, 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而且插播有相关广告片、宣传片的幻灯片也可增加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

4. 随堂小测验或课堂讨论。

随堂小测验的方式可以提前告知学生, 也可以随机进行, 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章节的知识点掌握情况, 同时据此对学生出勤进行考评。随机的讨论或固定时间及主题的讨论都需要学生和老师认真准备、积极参与, 教师对课堂讨论的结果应安排学生课后进行归纳整理, 并进一步查阅资料, 以便下次课分小组发言。《西方经济学》的很多内容都是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的, 因此可以根据身边的现实问题或者最近发生时政要闻安排时效性强的课堂讨论甚至辩论, 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

5. 教师授课与答疑。

《西方经济学》的第一堂课一定要运用现实案例结合机会成本、资源稀缺性及资源优化配置等内容讲清楚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意义, 以便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列出相关的参考书目, 说明考试成绩规定及有关上课、听课要求;把课程教学大纲 (包括课程描述、课程要求、教学进度表、成绩评定、阅读小知识、作业等) 转发给学生, 这就为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课前预习提供便利。《西方经济学》的正常课堂讲授要精讲, 主要讲知识点、重点、难点、方法、观点、学术前沿动态等;关于具体知识点的理解, 教师讲解较少, 主要给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教师对知识点的教学是点到即止, 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我表达能力, 以及独立精神。因此, 在课堂活动中,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同时也是积极发起者。这就使得学生独立主动地探索、思考学习, 而不仅是记住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和规定的学习材料。教师尽量利用教学主题、精选的教学事例, 经由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和良好互动来实现教学价值观的对象化, 以此达成教学目标。开发内化教学对教师安排多少时间对学生辅导答疑也有相应的要求。主要有课堂答疑: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点, 每次课前给10~20分钟大力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办公室答疑:教师第一节课会把自己有效的办公室时间公布给学生, 以便学生能随时找老师解答问题。网络答疑:为了弥补课堂答疑时间的不足, 教师也可以采用课下网络辅导答疑的方式, 比如利用网络邮件、QQ、师生交流互动平台等。

6. 考试与测验。

考试是检测教育成效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通过考试可以达到评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水平和标准, 可以检测学生知识、能力等的掌握程度, 以供老师调整和改进教学。国外大学的考试方法相对灵活, 主要有小型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课外考试等。而开发内化教学对考试也进行一定的形式创新, 即考核学生是由平时成绩 (50%) 和期末考试成绩 (50%) 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分为课堂提问、作业、随堂测验、到课情况、课堂分组讨论和课堂提问及互动等。期末考试内容要涵盖教材及所列参考书目的一定内容。为促进学生快速接纳该教学模式, 课程成绩也适度采取加减分策略, 即对于积极主动发言, 敢于质疑, 有批判精神、创新思维的学生, 教师可酌情加分并做好加分理由的记载;开课学期内, 有与课程相关的创新性成果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高级别专业证书、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等) 的, 课程成绩可直接适当加分。对于旷课、迟到或早退的及课堂上不作答或作业抄袭的学生进行适当扣分。

结语

开发内化教法是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为主要目标, 注重适应学生认知需要, 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开发内化教学法,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助于突破重难点、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提升用经济理论去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开发内化教学的效果, 教师要在勤师、严师、名师上下工夫, 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 认真落实开发内化教学的基本环节。鉴于实行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可以借鉴美国高校采用的教学助理制度。同时, 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关注每位学生, 通过良好的互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因此, 非常有必要推行小班教学制度, 目前四川大学已进行的“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探索性试点值得借鉴。

摘要:《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理论性与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开发内化教学法, 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使经济学知识得以内化为学生的成功素质。

关键词:开发内化,《西方经济学》,成功素质

参考文献

[1]崔木花《.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探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 :160-161.

[2]左正强.浅议案例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4) :232-233.

[3]赵作斌.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127-130.

开发内化 篇6

在武昌理工学院全面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大潮中,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首次提出的“开发内化教育模式”为各个专业、各门课程的改革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认为教学本质不是灌输, 而是激发;教育活动中最有价值的不在知识本身, 而在获取知识的方法。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有着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2 传统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中的常见问题

“听”、“说”、“读”、“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四个基本环节。其中听又是摆在第一位的。所以听力教学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但我们的有效课时是非常有限的。此外, 将听力训练仅仅放在课堂进行, 也远远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怎样在有限的英语课堂时间里让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得到一个很大幅度的提升呢?这是我们英语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内容。

3“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听力教学的优势与特点

“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习潜力, 从而帮助学生内化所学, 该模式着重强调了“三习”, 即预习、练习、复习的重要性。

(1) 以任务为教学主线

以任务为主线就是在课前布置我们的教学任务, 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定我们的教学任务。然后落实到学生之中。学生依据教学任务来展开我们的听力学习。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学习方式不在乎学习的手段, 而重视英语听力的学习结果, 这样能更高效利用课堂时间。

(2) 以教师为教学主导

该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教师中心论”, 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知识的灌输者和讲授者, 而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安排和设计任务, 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 (即“三习”) 的过程中体会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3)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学习是主动的过程, 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和知识的过程。学生必须主动地在课前完成预习任务, 下一步的教学才能进行;同理, 学生也必须对课堂所学进行仔细复习, 才能融会贯通, 加深理解。所以, 该模式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和独立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 “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在听力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将“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听力教学, 学生能完成多出课堂训练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听力材料, 保证足够的训练量, 从而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同时, 学生在完成听力任务的过程中, 在教师的适时帮助和指导下, 能总结听力技巧和方法, 积累语言知识和技能, 有效提高了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效果。

笔者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指导下, 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 对英语专业本科大二年级的听力教学主要进行了教学环节上的改革与转变。

传统听力课堂的教学环节比较单一, 基本就是90分钟的课堂, 以几篇不同的听力材料进行时间上的自然切分, 重复着“学生听录音—教师提问题—学生做回答—教师讲答案”的教学环节。

(5) 改革的听力课堂是“四环节”紧紧相扣, 相辅相成

“任务检测”环节对学生课后完成的大量任务进行抽查和检测, 既能督促学生课后自学, 也能帮助教师在讲课前了解学生的复习预习情况, 以便后面的环节针对性更强、重难点更突出。

“学习训练”环节要完成的是传统听力课堂的全部内容, 由于上一环节使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 学生的“练”与教师的“讲”就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形成了目前的“大量训练—精要评讲”的形式, 这样一来, 通常只用一半的时间就能完成两倍以上以前课堂的训练量, 这也符合听力水平提高的规律。

“答疑总结”环节更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将传统“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转变为“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勤于思考, 引导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提问。这样, 学生就能在“思考—提问—求解—反思”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内化。

“任务布置”环节虽是最后一步, 但至关重要, 直接影响下次课的教学效果。在该环节, 教师统一布置听力的复习和预习任务, 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由于下次课会对这些材料进行检测, 学生自然不会怠慢;同时也弥补了课堂时间有限而训练量不足的缺憾, 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训练量,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4 结语

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所以在实际的英语听力教学之中采用开发内化的教学模式, 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实现教学目标。

摘要:英语听力是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听力训练是英语学习之中最基本的训练。综合考虑英语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听力水平提高的途径, 笔者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指导下, 对英语听力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与相关探索。

情感润泽内化品德 篇7

一、巧用文本, 以情激情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编排了“美文赏读”“诗歌诵读”。这些文本不但文质兼美, 更重要的是蕴涵着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人生价值观的熏陶。小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和活泼好动的天性决定了产生情感效应的主导作用是教师。品德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和激情的人, 这是引发学生情感的前提。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巧妙地利用文本中激情的语言传送给学生情感的信息。我们的品德教育伴随着情感进行, 道德行为将会更持久。《爸爸妈妈, 我想对您说》一课中的诗歌《寻求一窗灯火》, 语言清新自然, 情感真挚感人, 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孩子对父母的热爱, 感激之情。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学生理解、关心、体谅父母的难处, 从而更热爱父母的教学效果, 课堂中, 在同学们交流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后, 伴随着优美、舒缓的乐曲, 我深情并茂地朗诵了诗歌《寻求一窗灯火》, 学生深深地陶醉于诗歌的意境中。“文章不是无情物”, 巧用文本, 以文本的情激发学生的情感, 潜移默化中为养成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和积极健康的人格夯实基础。

二、巧设问题情景, 以情导行

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 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 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从而内化为能力和觉悟。在教学五下《李奶奶身上的伤痕》这一主题时, 学生们观看南京大屠杀的声像资料时, 个个满脸愤怒, 有的边看边握紧了拳头, 有的女生在恐怖愤怒时流泪, 也有的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索性站了起来……观看完毕, 组织学生讨论时, 学生辉就义愤填膺地说:“侵略中国的日本人太可恨了, 等我长大了, 我一定要打到日本去, 为死去的同胞报仇!”“对!杀了日本人!”“拒绝和日本人交往, 把日本人从我国赶出去。”……教室里一片沸腾。突然, 班长润站起来说:“不!我们不能这么做!”“为什么?”一时教室里争论不休。我忙抓住契机, 将持相同观点的同学分成一组, 就这一问题, 提出自己的观点。同学们经过长时间的激烈的辩论, 观点渐渐地明朗了。最后由班长润为代表的胜方总结陈词:“作为中国人, 我们不能忘记昨天的耻辱, 不能忘记今天的和平繁华之地曾是昔日日本侵略军的杀戮之地。我们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古训。我们的心中都有一种愿望, 但愿天下不再有战争、不再有恐怖。我们要为世界和平而努力。”听着同学们的肺腑之言, 我很感动。这不是教师灌输的理念, 是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交流、探索而获取的知识, 形成的道德观点。像这样具体生动的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 学生会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进入情境, 从而更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更利于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三、多方位体验, 以情移情

移情是儿童对他人情绪、情感做出的相同或相似的情绪性反应和理解, 是一种对道德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的社会性情感。移情可以帮助儿童学会或者“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换位体验为学生的移情奠定了基础, 是学生移情的切入点。在学习“关爱残疾人”主题时, 在一系列的体验残疾人生活的活动之后,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 并适时抛出“此时, 如果有人嘲笑、挖苦你, 你会怎么想?你的心情如何?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的问题让学生站在残疾人的角度去思考。通过换位思考, 学生明白与他人交往中不仅要推己及人, 还要为他人着想, 才能善待他人。在学习《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这主题时, 设计练习:期中考试结束了, 你的成绩不理想, 请站在爸爸妈妈的角度, 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当你向爸爸妈妈提出无理的要求, 遭到拒绝后大发雷霆时, 他们的心情如何?通过学生的角色表演, 学生体会了父母的唠叨基于爱, 感受与父母相处的甜酸苦辣, 学会欣赏、理解、谅解父母, 进而更加热爱、尊重父母。在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的方式, 让学生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 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 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

根据教材的特点, 课堂中我们有意识地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 安排辩论、小品表演、情感面对面等形式, 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 引导学生从他人的角度出发, 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让学生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得到体验和升华。有效地引导学生向课程的教学目标发展。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发展或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授给人, 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 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获得。”

体验成功,内化兴趣 篇8

一、利用实物,培养学生识记单词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兴趣还不稳定,对于抽象、模糊的概念难以理解。因此小学英语教师更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让小学生乐于接受。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所教的知识内容,注意利用新颖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7 On the farm这一单元所学习的单词都是与农场上的动植物有关的,如:pig, cow, chicken, duck, apple, pear, orange等。学生应做到能够对这些单词熟记、认读、拼写。在学习这些单词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把动物玩具或者水果带到教室。当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找到对应的事物,让抽象的单词与食物建立起联系,学生识记起来就会轻松很多。当识记单词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玩具进行分类处理,在进行分类处理时,会让学生明白:很多apple 在一起就会成为apples,很多pig在一起就会成为pigs,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知道英语中名词会有复数形式。

这一案例中,学生的动物玩具或者水果能给学生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感觉,让学生亲眼目睹这些实物,并通过单词卡与之建立联系,更能加深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识记程度,记忆效果会更好。

二、善用鼓励,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曾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每个人都渴望被赞美,对于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发现,一旦学生能够得到老师的夸奖或鼓励,学生就会充满自信,学习兴趣就会高涨。所以教师应该善用鼓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8 Dolls 这一单元围绕dolls展开,让孩子们学习一些反义词如small和big, tall 和short,fat和thin等。在这一单元的 “Listen draw and say” 教学活动时,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按照指令画雪人来考察学生是否熟记单词。教师可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去“画雪人”。老师或者学生依次说出“The snowman is tall.”、“His mouse is big”、“His eyes is small.”“His nose is big and red.”到最后师生共同检查,看是不是每位同学都按照指令画出了正确的雪人。对于那些完成得非常好的同学,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Yes! Well done! 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虽然,学生有可能听不懂其中的含义,但可以通过老师的面部表情知晓一二。对于那些出了差错的学生,也不应过分批评,而是通过一些和善的话语或者鼓励的眼神,鼓励他下次做得更好。

鼓励有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就像这个案例中,学生有可能听不懂老师话语的“直接表扬”,但教师一个温暖的眼神,一次竖起的拇指,都让学生尝到了被肯定和赞扬的喜悦,也收获了学习上的自信。

三、合作表演,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就要做到“学以致用”,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在学完英语后,能够开口说话,不做“哑巴英语”的学习者。在学习完课文以后,小组合作表演可以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学生在编排剧本时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制作,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合作表演可以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知识,又能在笑声中收获友谊,获得进步。

在学习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时,当讲完课文以后,教师可鼓励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Say and act”把这个小故事表演出来。每组选出一名选手读旁白“Long long ago, there was a king. He liked new clothes. ” 然后扮演King的小伙伴说: “I like new clothes. Who can make new clothes for me? I will give him a lot of things. ”旁白继续读“One day, two men visited the king.”这时两位骗子上场Man 1:“ My king, we can make new clothes for you. ” The king was happy,所以下令 “Make the clothes for me.”The two men showed the king his new clothes. Man 2: “My king, please try on these magic clothes. Clever people can see them. Foolish people cant see them.”当这两位骗子给国王穿上“衣服”时,还要假惺惺地问句“Do they fit? ”King: Oh yes. They fit well.当国王穿上新衣服上街时, 曲意逢迎的人们shouted:“What beautiful clothes!”只有一个诚实的孩子说“Ha! Ha! 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

这一故事较长,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掌握长句的能力。学生为了能够表演得更好,会在排练时抓紧时间背诵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熟练掌握课文知识。

上一篇: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论文下一篇:公用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