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生存教育

2024-09-29

地理教学中的生存教育(精选12篇)

地理教学中的生存教育 篇1

一、地理教学中生存教育的现状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会生存”已然成为了全球教育的共同主题。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教材要求学生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的认识, 具有安全意识, 并能基本掌握自我保护的措施。从“生存教育”的大视野来看, 我们的地理教材还特别强调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体现了“珍爱生命”的精神。在地理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生存教育, 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生生存能力的提高, 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 更是地理学科提升其学科地位的契机。但是由于现实中的各方面原因, 地理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学校、老师、学生等等各方面的正确认识。在许多学校, 由于应试教育、中高考的指挥棒、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重理轻文思想等的影响, 为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升学率等, 地理学科依然被学校视为“豆芽菜”、“杂牌军”, 致使本来就比较少的地理课时更加少, 在众多学科中备受歧视。现实中的地理教学状况使得一些地理教师备受打击, 课程改革中生存教育的理念难以在其心中生根发芽, 以致于地理教师对教学的准备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反思及教学总结等各个环节都脱离了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教育理念, 失去了作为地理教师应有的激情。中学地理教学目前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生存教育的新鲜血液没有很好地渗入到中学地理教学的骨髓中。

二、开展生存教育的途径研究

青少年缺乏生活阅历, 他们对生存知识和生存能力重要性的理解既没有感性的生存体验, 也没有理性的知识教导,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去强化他们的生存意识, 提高其生存的能力。

1.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地理学科所具备的特性, 使其拥有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 比如说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名胜古迹, 等等。我们不仅要充分挖与掘教材相关的内容, 还应该充分地开发、利用其它地理课程资源, 比如推荐学生阅读与地理有关的读物、小说, 播放地理纪录片等,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 了解人类的伟大、生命的可贵, 从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树立正确的生存价值观。如在《我国农业分布》的教学当中, 可以把景观图和地图结合起来使用,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展示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景观图片, 例如南方的水田插秧和水稻收割、北方小麦的播种和收割的图片, 介绍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反映的事物, 但是不要注明地点。学生分组观察图片, 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讨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学生利用地图, 讨论图片上的农业生产景观可能出现在哪个地区。由学生利用相关图像向全班阐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讲评。

2. 教师要充实自我, 以身作则。

要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教师自己首先要充分地认识到生存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努力转变观念, 身体力行, 做好学生的榜样。不少老师自己本领不高, 终日躲在学校这一象牙塔中浑浑噩噩过日子, 躲避来自社会环境中的种种变化和磨难, 自身的生存意识与能力就不是很强, 如何教导学生?因此, 教师应该不断充实、提升自己的生存本领, 用自己的激情带动学生的激情。例如使用角色扮演这一授课方法, 当讲到高中选修中“自然灾害”一课时, 可以让学生扮演受泥石流侵袭村庄的居民, 在分析泥石流成因的基础上, 教授其逃生之法。

3. 创造实践机会,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实践活动有课内和课外之分, 现如今的地理教材, 不乏很多的活动板块, 教师可据此开展一些例如辩论会、演讲、话剧等活动, 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更重要的, 让学生学会了竞争, 学会了合作。而课外活动尤其是社会实践, 可以大大地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使学生能切身地体验并且感受到社会, 认识、理解当今社会中的各个问题和现象, 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和自主调控的本领, 让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锻炼、成长, 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能够更好地生存。如讲授高中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交通大队了解当地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交通事故状况、事故原因、事故后果等,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调查总结, 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从而增强防灾的意识。又如高中必修1《地球上的水》这一章的活动板块, 要求以北方缺水问题为例, 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士基于各自立场提出不同的对策, 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活动将学生分为不同的专家组 (如工程技术专家、经济专家、地理专家等) 开展辩论赛, 向学生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 积极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

生存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书本教育, 仅仅只需教师和学生即可, 它是一个集学校、家庭、社会、自我四位于一体的系统。因此想要顺利地实施生存教育, 仅有教育部门 (或学校或教师) 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积极调动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争取到全社会的配合与参加, 并且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以及家庭的资源, 从而形成生教的合力。例如高中必修2中第三章的问题研究环节, 针对题目“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 教师可以与当地的农业基地联系, 开放园区供学生参观学习, 甚至邀请学生家长陪同, 让家长与社会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

5. 唤醒学生的自我生存意识。

哲学上说,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 无论外界如何重视, 如何劝导, 都只能产生一段时期的影响。只有学生自己拥有生存自救意识, 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 或是寻求其他帮助。而目前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往往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天灾人祸永远是别人的事, 跟自己无关, 也正是如此, 造成了他们生存意识的淡薄。因此, 唤醒学生的自我生存意识, 使之实现自我生存教育尤为重要。例如, 必修2中第六章《绿色食品知多少》, 可以让学生事先从自家随机带零食、蔬菜, 在课堂上展示并分门别类, 教师在强调绿色食品有利于保护生态和环境的同时, 告诉学生绿色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好处, 并运用多媒体等展示食用非绿色食品导致身体不适甚至中毒的案例,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危险近在咫尺, 自己并不能置身事外, 使其从内心真正关注生存教育并认真对待它。

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生存理念, 从小处说, 可以强化学生个人的独立生存意识;而从宏观上来讲, 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生存的重要性以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必要性, 甚至不失为地理走出尴尬学科境地的一条新路。当然, 正如文中所说, 除了地理教师的转变, 社会以及的家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我相信, 只要各方力量都能重视生存教育, 并携手共建之, 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 且会生存得十分精彩。

参考文献

[1]曹利群.“适者生存”与素质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 2006, (5) .

[2]刘丽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J].天中学刊, 2005, (3) .

[3]张曙光.生存之维:经验视域与超验视域的分化与融合——关于建构生存哲学的思想史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 2000, (1) .

[4]崔新京.生存意识—日本民族的一个精神支柱[J].日本学刊, 1994, (4) .

[5]周王跃, 王斌.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意识的发展[J].天水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8, (3) .

[6]吴宁, 栗文华.论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意蕴[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

[7]王凯.新生存意识与生态环境运动[J].湖北社会科学, 2004, (8) .

[8]王俊秋.生存能力与个性意识: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原则[J].中国青年研究, 2000, (06) .

[9]李家成.回归生存—论“人之生存”语境下学校教育的价值[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地理教学中的生存教育 篇2

在“学会生存”这四个字中:我想到了生命,如果我们不懂安全知识,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失去生命;我想到了勇气,如果没有勇气,在困难时也不可能生存下来;我还想到了冷静,如果那时你惊慌失措,没有清醒的头脑,就不可能活下来。

在《智慧之花》这个文章里写到一个上五年级的维吾尔姑娘,叫玛利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五个邻班的男生在嬉闹。突然两个男生大叫一声后倒在地上。这时,另外三个男生相继冲上去,要扶他们起来,却同样惨叫后倒在地上。玛利亚愣住了,走进一瞧,五个男孩都不动了,每个人的表情都惊恐万分,好像拼命的在挣扎又难以逃脱。

后来,玛利亚发现男生们身边一根被风吹断了电线,在焦急中,隐约想起有关于电的基本知识,把自己身上的绝缘体——尼龙裙裹起来,使劲一拽,将致命的电线拉了出来。在这么危险的时候,玛利亚以自己的沉着冷静和勇敢,使五位男生得救了。就这样小小的生存知识,救了六个人的生命。如果那时玛利亚没有学过关于电的知识,那么她不但救不了他们,还会搭上自己的生命。

玛利亚的勇敢让人佩服,汶川的一所学校在灾难来临时的逃离让人吃惊。

汶川的桑枣中学,经常举行一些灾难的演练。在汶川大地震时,在三分钟内,全校二千多名学生全部撤离到操场。途中,一位女生因为恐慌,躲在楼梯的角落里,当班主任在点人数时发现少了一个人,便马上跑到教学楼寻找这位女生,这时大楼已经摇摇欲坠了。班主任把躲在角落里的女生拉了起来,带着她跑了出来。这时大楼塌了,多么惊人的一幕!如果再晚一步,他们俩就会被压在废墟下。

自然的灾难会导致人们丧失生命,比如说“5.12”大地震。在地震来临之时,应该要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果来不及逃跑,就躲在桌子底或墙角。但不能选择从高处往下跳。

着火的时候,要把全身打湿毛巾把鼻子捂住,以最快的速度跑出门外,但别忘了大119哦!以免火势越来越大。

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生存教育 篇3

第一、明确生存教育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关系

1.生存教育与语文教育脱节的现状。

生活是一个极其深刻丰富的概念,教学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生活。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然而现状是:语文教学中为了追求升学率让学生不厌其烦、甚至要用一只手握四只笔同时抄书的技巧才能完成作业,而对书中做人的道理总是轻描淡写,使中学生在枯燥的重复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是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有学生因为过重的升学压力自杀者屡见不鲜,究其根源是由于放松了生存能力的培养,他们没法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对生活和前途丧失了信心,从而走上了不归路。世界因有人的生存而美好。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早就明确强调: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2.生存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共生性。

教育社会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他的社会化过程。注重孩子社会角色的培养,从个体角度说,必须教会学生学会为人处世之道;从社会角度说,必须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具备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语文教学的长久性,决定了生存教育的渗透性,生存教育包含在语文教学中,与语文教学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

3.生存教育对语文教育的依附性。

我们需要生存教育,而真正意义上的生存教育,不是某个游戏环节或训练项目,也不是书本上或高深莫测或深入浅出的理论,它来自于生存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学会生存,不仅仅是个教育话题,还关乎学生的成长、社会公民的发展,甚至关乎国家的进步与民族的振兴。语文教学的内容本身就包含有生存教育的内容,生存教育依附在语文教学中,只不过因为分数的压力被教师忽视或淡化了。如《三峡》《与朱元思书》描绘了祖国山河美景,告诉学生美丽的山河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优美的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和健康的基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家乡环境的热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了生存的忧患意识对人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在烈日和暴雨下》,让学生了解旧中国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人生命运,告诉学生要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春》让学生走进春天,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沐浴细细的春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运用这些课文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存教育内容,生存教育对语文教育存在依附性。

第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存教育

1.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进取向上的精神。

阅读能力是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从教学行为角度看,阅读应该是一种生命的平等对话。这种平等对话包括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双向互通的对话关系。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注重这三者间的平衡关系,重视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文本为基础、以教师为引导的对话关系的展开,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激扬自我,表达自我,在对话中实现生命精神的相遇相融。教师则应在学生和文本间起到纽带的作用,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深意,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的深处,实现学生对文本合理的二次创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手段辅助这种生命、生存、生活体验。文本仅仅以文字为载体,诉说生命、生存、生活的经历,传递生命、生存、生活的感动。体验能否深刻与每个学生的经历、阅读水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一些学生不熟悉的生活场景,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给学生进行体验提供一种适当的氛围。除用适当的手段来营造与文本相适应的阅读氛围外,在阅读中体验生命、生存、生活,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进入文本,让自己成为文本中的一员参加生命、生存、生活的历程。懂得阅读书籍,也就懂得了如何阅读社会,在阅读中获得做人的自豪和满足,体会生活的美好,培养团结合作,进取向上的精神。

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是课堂中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对话较多的课文能在朗读中让学生加深对角色本身的理解,进而理解全文。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则可通过学生以课文为蓝本为课文人物设计对话,加入肢体、表情等设计活动,在活动中体味生命。除此之外,阅读教学还可以加入辩论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生命的哲学思索。总之,无论运用哪种方式,教师都应该明确将生存教育渗透到语文阅读中,使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到人生的有限与短暂,体验生命的可贵,珍惜与尊重生命,肯定自己的生命价值,并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认识生存的不易、生活的艰难和生命的可贵,从而使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让生命焕发出无尽的光彩。

2.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口头表达能力,由于与应试关系不大,一直被忽视。表达能力能够刺激、引发、带动各种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就目前社会开放程度而言,表达能力还作为一种生存能力被赞赏。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多做口头训练。因为口头表达能力是外显的,表达好与不好极容易判断,一次无意的批评可能导致他一辈子不敢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更主要的是挫伤了他的自信心,有意抑制表达欲望,压抑思维的发展。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敢于说,这是练好口才的前提;其次要做到有话可说(知识面),这是练好口才的基础;再次是要善于谈话,这是练好口才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社会、驾驭社会的能力。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的培养,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的能力,以及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感。平时注意摄取生活中有意义的、生动的镜头,存入记忆的仓库。而且要自觉的扩大生活面,积极鼓励学生发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其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这样学生才能感到有东西可写,体会生活才是作文的真正源泉,逐步培养自己观察社会、驾驭社会的能力。

语文学科的确是一门知识课,但同时更是一门生存能力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决不可忽视生存教育。应当有意识地把生存教育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自觉担当起生存教育的义务,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最终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合乎社会需要的人才。

地理教学中的生存教育 篇4

一、生存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生存教育与社会和个人发展息息相关, 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对人类生存和文化发展有重要作用。语文不仅与人紧紧相连, 与社会历史文化也是紧紧相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性主要表现在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方面, 这个过程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要将生存教育作为重要内容, 决定语文教学必须与生存教育有紧密关联性。此外, 语文教材的内容比其他内容更具灵动和人情味,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存教育, 比单纯的生存教育形式更受学生欢迎, 效果更好。

生存教育的重要性表现为:

1.生存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新时代教育中, 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 以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继承与发扬的培养是重点。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意识及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此外, 新时代教育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 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并促进自身健康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形成。注意学生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使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具备良好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成为新时代所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新时期人才。从这些要求可以看出, 生存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点, 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

2.素质教育 要求生存教 育 :素质教育是对教育者诸方面素质进行提高的一种教育模式。它除了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重视外, 还重视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此外, 素质教育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人才观, 这种人才观要求学生在对现代科学技术掌握的同时, 对促进人一生发展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加以掌握, 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使学生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素质教育的这些要求呼吁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牢固科学发展观,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生存教育的有效开展是学生实现良好发展的保障。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存教育的策略

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看,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存教育理念。

1.将生存教学融 入高中语文阅读 版面的教学中 :生存教育必须与中学生实际生活和心理一致, 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和沟通, 还要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生存意识和能力的教育;二是对学生生活态度和健全人格的教育; 三是对学生理想信仰和真善美的教育;四是对学生科学艺术和创新的教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大量可以开展这四方面生存教育的素质与契机。首先, 抓住阅读教学的契机对学生开展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的教育。高中语文阅读内容大多为世界性好评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比如教学《囚绿记》, 这篇文章从自然界的植物写到人类, 强大的生命力量既生动又感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教导学生思考自然和人的生命及生存之道, 引导学生从动植物的生存意志学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勇敢面对现实。其次, 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阅读教育这一平台对学生展开生活态度与健全人格的教育。比如《记念刘和珍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人身上的美好品德及不妥协不屈服的生活态度与精神。再次, 教师可以多挖掘阅读教学的素材, 对学生展开理想信仰与真善美的教育。最后, 教师可以对阅读教学的内涵加以拓宽以开展科学艺术和创新教育, 引导学生学会推陈出新, 善于创新。

2.在综合性 学习活动 中融入生 存教育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中实践性较强的版块, 其中包含大量可以开展生存教育的素材。生存教育要达到更好的效果, 必须让学生了解并在生活中加以实践。这种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尊重的教育、良心的教育、意志的教育和人际关系的教育,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无疑很适合融入生存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对学生开展尊重教育, 比如“感受自然”、“让世界充满爱”等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活动探讨实践的基础上, 让学生学习尊重自然和他人, 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也可以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开展良心教育, 挖掘可以开展良心教育的素材, 比如“我爱我家”等综合性活动, 让学生在良心教育中学会感恩, 使其成为有良心的人。还可以挖掘培养学生意志方面的素材, 运用语文综合性活动对学生开展意志教育, 比如“成长的烦恼”等话题, 通过探讨教导学生理性对待成长中的困难,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此外,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 学生必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可以通过“走上辩论台”、“如何与人交际”等综合性话题对学生开展人际关系的教育, 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 处理好各方关系, 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和竞争环境奠定基础。

3.在高中作文教学中 开展生存教育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一种记载, 其中涉及的知识无比广阔, 其主题和素材选择的灵活性给生存教育带来很多契机和切入点, 中学生作文主题归纳来说基本就是四大类,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围绕四大类主题加入生存教育。第一类是成长励志类生存教育, 这种主题的作文可以让学生围绕成功需要培养的优秀品质如宽容、信任、坚持等进行写作, 并结合自身生活阅历及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做出思考与感悟, 对学生展开理想与信念、乐观与自信等方面的生存教育。第二类是情感道德类生存教育, 这种主题的作文可以让学生围绕爱、理解和奉献等主题, 以人应该具备的各种道德观念为主要方向进行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完成对学生的情感道德类生存教育。第三类是审美鉴赏类生存教育, 这种主题的作文可以让学生从对美好事物的赏析入手,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 提高学生鉴别美的能力。最后一类是方法和社会类生存教育, 通过写作对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生存能力进行训练, 给学生进入社会生存打好基础。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存教育理念是新时代培养人才的需求, 也是素质教育、国内外竞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师可以在语文阅读教学、综合性学习活动、作文教学中融入生存教学理念, 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提高。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存教育理念,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 而且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生存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关系及生存教育的重要性, 详细分析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存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生存教育理念,高中语文教学,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单先荣.在高中语文课中践行三生教育[J].中学语文 (下旬·大语文论坛) , 2013 (12) :79-80.

生存教育论文 篇5

摘要:游泳既一项技能,也是一项运动,掌握游泳技能,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有必要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开设游泳课程。

在我国游泳并没有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必修内容,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为了促进中小学游泳课程的必修化,该文将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从生存教育的视角,对开展游泳课程的目的;游泳课程的开展现状分析;促进游泳课程必修化的对策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存教育;中小学;游泳;必修化

生存教育是指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过程[1]。

生存教育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育。

生存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生存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游泳作为在水上靠自身漂浮,借自身肢体和躯体的动作在水中运动前进的技能,掌握游泳技能,不但能够强健学生的身体,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水上生存和救护能力,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因此从生存教育的视角出发,将游泳运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必修内容是我们课程改革中必须要重视的一项课题。

1开展游泳课程的目的

据中国卫生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57000人溺水死亡,相当于每天150人。

溺水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

伴随着近年来溺水事故的频繁发生,也引起了教育部门对于生存与安全教育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措施。

如xx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切实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要做好加强预防溺水安全教育。

[2]同月中国安全网在网上开展了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生预防溺水专题教育[3]8月教育部为了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还特别编写了中小学生预防溺水童谣。

[4]然而紧紧依靠加强安全教育的宣传和监督管理是不够的,要想从本质上防止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产生,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游泳技能的培养,只有学生掌握了游泳技能和救护的方法,才能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游泳作为一项运动,其游泳姿势分为蛙泳、蝶泳和仰泳、自游泳,游泳具有改善心血管系统;提高肺活量;加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减肥;健美形体;增强对温度的适应力等作用。

在中小学开展游泳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游泳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并让学生掌握水中救护的方法,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

2游泳课程的开展现状分析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儿童游泳运动的普及和提高,都把游泳作为提高学生生存技能的一种教育活动纳入中小学体育的必修课程,进行正规化教学与训练。

[5]然而在我国游泳运动在中小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与普及,受地域、气候、经济的影响,目前我国开设游泳课程的地区和学校也主要集中在杭州、南京、厦门、广州地区,其余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校没有开设游泳课程,究其内部原因而言,主要是对于“生存教育”的不够重视和未把游泳纳入中小学体育必修课程所致。

就外部原因而言,是因为游泳场地设施不健全、师资力量不充足等所导致的。

当前在我国中小学生游泳知识和技能获得的途径包括学校学习、校外培训以及家长教育。然而从学校获得游泳知识与技能的学生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学校的教学也不够系统和全面。因此大部分学生要想获得游泳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是以自费形式参加校外培训,而校外学习游泳的费用相对较高,大约一小时在100~200元钱左右,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以及农村学生和留守儿童来说是很大的问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游泳知识与技能学习。

3促进游泳课程必修化的对策

为了保障游泳课程的开展与实施,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国家教育部做出政策上的规定和要求。

如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把“游泳”课程纳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内容;利用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媒体等大力宣传和加强水上安全教育,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和家长做好监督与教育工作;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学校游泳场馆的修建;以点-线-面的形式逐步推动游泳运动在全国中小学的开展与普及。

其次,从政府方面而言,需要政府向学校提供资金、教学指导与教师培训支持。如给学校提供场馆修建和教材经费的支持;地方体育局游泳管理中心给予学校提供教学指导和教师培训,对于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提供场馆支持。

就社会而言,需用社会团体和专业人员提供资金、技术和场地的支持与帮助。

再次:就学校而言,需要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修建游泳场所,加强专业师资的引进与培训,同时为了保证游泳课程的实施,各学校还要特别注意游泳课程的设置。

如为了使中小学游泳课程得以更加合理有效开展,内容的设置建议从技能和理论两方面来进行,技能方面可以按照“亲近水、玩水;初步学习游泳;掌握游泳方法与技能;以及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泳方法”来进行。

理论可以从“与水有关的基本知识;安全教育;防溺水的知识和如何救护等方面来进行。

具体如下:

(1)技能学习的目标与内容。

1~2低年级: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于水的亲近感,会在水里玩耍、移动、潜水,掌握玩水的心得和水中呼吸,并懂得注意安全,在这个水平中可以叫“玩水课”。

3~4中年级:要让学生在学会玩水的基础上,能够进行伏卧、仰卧等全身放松的浮游,并能够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打腿、划水的动作,学会初步游泳。

学习方法可使用安全海绵垫之类的辅助工具,同时可采用“互助”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这个阶段可以称为“浮、游运动”。

5~6年级:作为小学高年级,应该从5~6年级开始系统教授学生游泳的方法,如自游泳和蛙泳两种游泳方法,并要求学生在掌握游泳技术的基础上,游泳距离能达到20~25m。

从这个阶段起称为“游泳课”.初中1~2年级:初中1~2年级要在小学5~6年级学习自游泳和蛙泳的基础上,学习仰泳和蝶泳。

初中3年级~高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各种游泳方法游泳,并能进行游泳接力,提高游泳的速度和增加游泳的距离。

要求自由游泳和蛙泳的目标距离为50~200m,仰泳和蝶泳为20-50m,接力为100~200m(每队)。

(2)理论学习。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游泳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了解水的基本知识。

如水的物理作用,水的生理作用。

第二,游泳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对策。

如判断天气,让学生明白在暴风雨等恶劣天气下不能进行游泳运动。

同时让学生明确游泳前的注意事项,并加以指导。

第三,强调准备活动、入水时间和休息时的注意事项,加强入水动作的指导。

第四,处理着装落水的情况。

现实中溺水事故多数是穿日常服装在湖泊、河流环境下身发生的,为了防范于未然,有必要让学生在泳池中体验验穿日常服装进行游泳,并让他们学会处理事故的办法。

第五,加强救护知识教育。

游泳救护的方法一般包括救溺水者的方法和恢复呼吸的方法(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等),向学生教授如何自救和如何实施救人的方法是游泳课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4结语

在生存教育的要求下,为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有必要让学生掌握游泳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必要将游泳纳入中小学体育的必修课程。

拓宽生存教育空间 篇6

“住校男生脏衣服寄回家洗,三年花上千元快递费”,“九成学生娃不会削苹果”,在校学生独立生存能力令人堪忧。某电视台推出的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变形计》,让城市和乡村的学生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分享了生存教育的宝贵经验。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明显退步,这给班主任敲响了警钟。

作为班主任的您,在教育实践中怎样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时您遇到哪些困惑,该如何解决?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时,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妙招?编辑部特邀天津市蓟县下营中学张国东老师担任本期《教育圆桌》栏目的主持人,现将互动讨论情况和部分精辟观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实战篇:生存教育大家谈

主持人:为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一些优秀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了生存教育的探索,为我们今后开展生存教育提供了思路,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成功做法吧!

姜从玲

一次生存教育主题班会课上,我给学生出了一道生存能力测试题:“你乘坐的飞机不幸在大沙漠的深处坠落,而你成为唯一的幸存者,如果要求你在以下物品中挑一件对你来说最有用的东西,你会选择:A.一小瓶水 B.棉衣 C.瑞士军刀 D.镜子 E.猎枪 F.面包。全班60名学生,80%的同学选择“一小瓶水”,一部分同学选择“棉衣、军刀、猎枪、面包”,只有两名学生选择了最佳答案“镜子”。当“镜子”这个选项被念出来时,全班哄堂大笑。我立即告诉他们,在此情景下重点不能放在“自救”上,因为一小瓶水、棉衣、猎枪、军刀和面包只能解决一时之急,而通过镜子反射阳光,为救援飞机指示方位才是最有效的求生手段,也就是说“求救”才是关键,学生们顿时恍然大悟。

——湖北省秭归县驻香港部队秭归希望小学

黄俊

我们学校生存教育从新生进校开始抓起。首先,内务整理。新生报到,不允许家长代替孩子整理内务,由班主任和生活老师指导新生自己铺床、叠被子,摆放生活用品。有些新生不会叠被子,老师要有耐心,指导他们一遍一遍地学,直到学会为止。其次,把学生编成四人小组,要求生活上既要互相帮助,又要互相督促,每天早晨学生自己去水房打水洗漱,吃完饭后自己洗刷碗筷,换洗的脏衣服自己清洗。再次,宿舍清洁轮流负责,谁当天没有做好,要接受批评,明天继续做,直到达标后才能轮到下一位学生。

——甘肃省华池县柔远初中

毕道玉

文杰的家在学校南面10公里外的一个村,为了上学方便,村里的家长们自发租了一辆中巴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有一天,文杰放学磨蹭了好一阵子,结果中巴车司机等了好久还没见人来,就误以为家长接回家了(这种情况经常遇见),所以没有继续等。误了车后,身无分文的文杰向路人借了5块钱,决定搭车回家。结果,从未单独坐车出门的他坐反了方向,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文杰一时慌了神,不知所措。最后,文杰遇到了好心人,几经周折把文杰送到他舅爷家。第二天,在班上我以文杰为例子,组织大家讨论,“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迷路了怎么办?”学生们积极讨论,归纳起来,有以下一些方法:打电话给家长或班主任,原地不动,叫人来接;到当地派出所寻求帮助;打的回家,先向司机说明情况,到家再让家长付钱;弄清方向,查看路标,朝家的方向走回去;向路边正规的商店店主人求助等。

——江苏省句容市天王中学

刘宗林

刚参加工作时,我被分配到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学校非常简陋。刚开始接触语文教学,只觉得能够提供给学生的素材太少,更多的是口舌之功。那时任教小学四年级语文,刚好学到《登山》这一课,如何让学生体会列宁与巴果茨基登山的困难?一个大胆的想法诞生了。那是夏天的一个下午,刚学完《登山》,我让全班46名学生搬着凳子,来到了学校教室后面。46个凳子全部顺墙角放倒,每两个凳子之间隔开一定距离,这就是大家要登的“山”。然后两人一组,开始登“山”。凳子放倒后,虽然是依靠着墙角,但并不是一条很平坦的路,凳子腿倒有些像梅花桩,隔开的两个凳子,有些像摸着石头过河。很多同学小心地登上去了,又一不小心掉了下来,然后大笑着再来一次。无论成功与否,大家都很开心,这种独特体验,锻炼了自己的平衡能力和手脚协调感。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中心小学

困惑篇:生存教育也有“拦路虎”

主持人: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时,班主任往往会遇到一些“拦路虎”,但这并没有阻挡住他们践行生存教育的步伐。他们遭遇到了哪些“拦路虎”,又是怎样打“虎”的?

徐莲香

学校开展“爱心一元钱”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收集废纸、酒瓶、塑料等可再回收物品,积攒一定数量后,学校收缴统一出售,所得款项捐给希望工程。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但遭到家长的强烈反对。学校也曾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如野炊、踏青、扫墓等,但随着活动中出现的不安全事故,各种有理无理的索赔事件,让教育增添了更多的无奈。在“安全”的大伞下,凡是有安全隐患的活动全部叫停。当下学校和家长关注的不是生存教育,而是升学率、及格率和优秀率,一切唯分数论。学校没有现成的生存教育教材和课程,更谈不到专业教师,是缺失;随着现代科技文明发展速度的加快,那些基本的生存能力丢失得越来越快,这也是缺失。这些现状让生存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存不仅仅是拼知识,更重要的是拼积淀,厚积薄发的“积”就是来源于生活。

——甘肃省酒泉市南苑小学

张连河

作为班主任的我和许多家长一样,视儿子为宝,事事不放心都帮着做好。家长会上我和妻子问儿子班主任段老师孩子的情况,段老师说孩子各科的学习成绩都很好,就是生活和交际能力有点欠缺。“我也发现了,怎么办才好呢?”妻子问。“多锻炼呗!不要总把孩子看成是小孩,事事不放心,要相信孩子,许多事情,只要你放手,孩子是能够做得很好的!”段老师的一席话醍醐灌顶——我和妻子不相信孩子的生活能力,“放手”不够!之后,上街买一些小的生活物品,我和妻子都在店外等候,让儿子自己去讨价还价,购买东西。在家务活上,我们也充分放手,儿子能自己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开始,儿子还真有点儿不适应,但经过我和妻子的循循善诱,儿子也渐渐习惯了诸如叠被子、扫地等家务活。慢慢地,儿子的性格变得开朗了,变得爱说话了,变得越来越愿意主动与人交往了!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第一完全小学

高杰

在学生众多的“重要他人”中,班主任因其自身工作的特性有更多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这意味着班主任有更多的机会向学生传授生存教育的相关知识。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这并不代表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仅仅是班主任的事——在这个问题上,班主任绝对不能“单打独斗”,因为生存本身就意味着家庭、社会、学校的共同施力。生存教育不是班主任的事,也不是学校一方的事,它的常态化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作为班主任,我想说的是,在孩子的生存教育问题上,班主任需要多花一点心思,但不能仅仅靠自己,发动家长和社会的力量共同投入其中,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里华中心小学

单云鑫

根据本地教育部门统一安排,区域内四、六年级学生分批次前往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为期三天。有家长提出能否让孩子住到县城的亲戚家,还有家长询问能否陪孩子一起去。对于家长的额外要求,学校一律不予同意。作为班主任的我和孩子们一起到了活动中心后,首先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训练。晚上到了住处,部分孩子在家从没自己倒过开水,不敢拎热水瓶,在我的鼓励和同学的互帮互助下,顺利倒好了开水。到了第二天晚上,洗漱这类事情就没再需要我们老师担忧,所有的学生都会自理了。每天早上各宿舍长主动牵头整理好内务,孩子们在比学赶超中个个都表现得很出色。活动结束的这一天,孩子们早早地整理好行李,有几个学生说都不想回去了。看来我们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独立生存和自我挑战能力,而是缺少独立生存、磨练的机会。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镇沈灶小学

智慧篇:生存教育明天会更好

主持人: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些优秀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会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方法,这是走近生存教育不可或缺的宝贵经验。走近生存教育,您有哪些可行性建议?

张楠

学校每月开展一次地震、火灾等安全逃生演习,在学校组织逃生演习的基础上,我加以强化。如在自习课上,我突然告诉学生地震了,看学生如何应对,培养学生应变能力。我还利用班会,结合《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组织一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生存技能,开展了“我是交通小明星”“面临坏人怎么办?”“小学生常备的安全小知识”等班会。班会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让学生自己事先找相关资料和视频,提前准备和练习。班会课上学生演示、模拟现场情境,其他学生说说该怎样做,而后进行正确的示范。学生们对这种主题班会兴趣很高,从中了解了很多安全常识和突发事件应对技巧,增强了自我防范意识。

——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双桥中心小学

陈志苹

我曾召开过一次名为《今天我在家》的班会,是这样组织的:假设一个情境,今天是星期天,可是早晨爸爸妈妈突然有事要出去,下午才能回来,让我一个人在家呆着。中间,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可是爸爸妈妈去了比较远的地方,不能很快回来,所以需要自己解决。那么,我遇到了哪些问题呢?我非常神秘地拿出五张纸条,不紧不慢地说:“我遇到的问题就藏在这些纸条上,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这样,同学们的好奇心被我调动起来了。原来,我们班一共有5个学习小组,我就设计了5个问题:1、有人敲门。2、中午了,我很饿。3、我有点儿头晕。4、有小朋友让我去外面玩儿。5、我家的水龙头突然坏了,一直漏水。我让各组派代表采用抽签的方式来获得一个问题,然后小组分角色合作演绎。

——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中心小学

刘 霄 王传福

我们提倡用表扬激励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存潜能。开学第一天,为避免家长为孩子整理床铺等包办一切,学校会事先写一封赞扬家长和学生的信,赞扬孩子在小学的表现,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告诉孩子,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是成长的需要,感恩的开始,进步的必须,告诉家长,自己的孩子会在劳动中获得生存的一些基本技能,更能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最后提出奖励性活动:看看哪位同学整理自己床位最快,最认真,动手能力最强。老师为了迎接新同学,认真打扫了教室,看看哪位同学主动打扫宿舍比老师还认真,完成后学校就进行评选,每一位同学和家长都是评委,优秀的进行表彰,并且把事迹和照片张贴在教室内。学校设计这种活动不是“做秀”,它给予学生的是一种经历,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财富,是一种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

山东淄博市沂源县南麻中学

范军

生存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适应群体生活、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智慧,但是,由于群体和社会的复杂特性,生存教育很容易走入误区。生存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训练和活动。要使生存教育入脑入心,成为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就必须将生存教育回归生活。生存能力本身就属于一种生活能力,将生存教育融入生活之中,才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把学生带入自然、生活场景,捕捉教育时机,施行无痕教育。生存教育不是单纯培养适应社会的人,因为适应社会的人不一定就是对社会有用之人,所以教师必须把道德教育置于生存教育之上。

地理教学中的生存教育 篇7

关键词:公共必修课,大学生认知心理,创新教育,评价标准

必修课是指任何专业或部分同类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掌握的课程,此类课程是保证培养专门人才基本素养的根本。如本、专科生都要学习的大学英语和师范生都要学习的教育学原理等课程。公共必修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学习工具和方法论的必不可少的课程。公共必修课通常是由某些专业院系承担全校院系的某一类课程,比如外国语学院承担全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教育科学学院承担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等。由于不是学生的所在院系开课,大学生对公共必修课既不像对专业必修课那样重视,又不像对选修课那样热爱。大学英语对建筑与材料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只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如果不想升硕读博,进行专业化研究,在国内就业的工科学生很少使用英语。同样的,音乐学专业的师范本科生也觉得学习教育学无甚必要,音乐教学法已经足够面对将来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功利思维在背后指挥着短目的选择。莘莘学子不知道教育部制订的各类课程教学要求都是在总结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技能方面的要求才提出的。例如教育部在2007年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又如,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中要求师范生认真学习教育学,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建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就能创造出许多新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可惜在社会需求和教学内容没有脱节的情况下,学生却因没有经历社会实践,导致无法认识学习目的。本文将通过分析大学生认知心理和大学生学习取向等因素,找出导致大学公共必修课尴尬境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接受各种教育,积极的心理活动促使主观能动地去接受教育,教学效果就好。同时,学习和成长,也是心理发展的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1)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教育学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借鉴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法国教育家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在其著名的教育著作《爱弥尔》中就是分婴儿期、幼儿期和青年期三个阶段来阐述对爱弥尔的教育方法的。这就是根据年龄阶段和心理认知能力采取阶段教育措施的写照。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在《教育漫话》中虽然是按照对教育现象作名词解释的方法布局全书,例如以“习惯”、“自我克制”、“礼貌”、“榜样”等标题为片断构筑全文,但是常常可以看到洛克对于儿童心理认知的关照,“婴儿”、“儿童”、“稍大一点的时候”、“孩子长到XX的年岁”等便是例证。因此研究和掌握大学生学习和认知心理对大学教学安排十分必要。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自主自立意识逐渐增强,有尝试新事物的强烈欲望,学习不再是唯一的追求,生活方式的建立和人际关系的开发也成为重要的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大学生们慢慢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阶段的青年有着活跃的思维,有着抽象理解能力和多元化开放的思路,在教育安排上可以将各种理论,不同思想理念和研究方法介绍给他们,并逐渐锻炼他们的判断、演绎和归纳能力。但大学的课程设置是建立在大学生的客观学习能力和主观自愿的基础上的。如果遇到懒散、不耐烦、自顾自作的青年,执行这样的课程设置就不得不充分考虑大学生认知心理和学习模式。通常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取向有以下两种形式:

(1)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主性是行为主体按自己意愿行事的动机、能力和特性。大学生的自主性会支配他选择是否学习和学习的内容。维护自主就获得了自由,捍卫自主就得到了权利。这一点从学生积极选择选修课可以看出,但凡是自己选择的,都会投入学习的热忱和坚持。如果不是自愿选择的学习内容,那么鼓励、斥责、强迫对他们将统统失了效果,唯独用重修学分这样烦扰的事情威胁他们,可以起点作用,但是学习的效果是值得怀疑的。

(2)大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大学校园是与社会半接轨的,大学的学习是面向社会的,生活是接近社会的。这样,社会中重视投入与产出效益的经济思想也不可避免的折射进大学生们的思想。“考试热”、“证书化”并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激情,相反,为了应试和标榜价值的初衷就与学习目的背道而驰。学生只在有价值的学习中投入精力,此价值不是知识的价值,而是作为工作岗位的敲门砖的价值。这样的短视与功利已经成为一种大学风气。系统的、深入的教育对大学生没有诱惑,随处可见速成的打工仔,培养大师的土壤失去养分。

针对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取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审视公共必修课的学习。

(1)公共必修课需要获得大学生的认同。大学生为什么要修习一门公共必修课,这门课的作用是什么,很多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都是源于自身没有发现学习的作用。教师应使大学生对教授的课程产生认同感,这种认同感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获得。首先是使学生心存高远的志向,摆脱急功近利的桎梏。比如音乐学师范专业的学生认为学习音乐教学法和专业课就可以对中小学生执教了,所以才不去花精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殊不知教育学是一级学科,它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它提纲挈领的为教学法等二级学科提供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理论,是教育孩子的最根本的学科。教学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并且需要教师不断的扩充知识、反思不足、提高素质,给音乐学师范生教学的时候要使其认识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是为了将来能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打下基础。从做教师的责任感和专业性这两方面对他们提出要求,逐渐建立他们高远志向的心理需求。其次,教学时要理论与实践螺旋交叉进行,教会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实践,在实践中理解理论,这样是从另一个方面巩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从激励理论的角度来说,认同感是考虑到人的内在因素,以思想意识、兴趣、价值和需要推动人们的行为,最终将消极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帮助学生实现认同感是提高公共必修课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

(2)公共必修课需要突出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现代大学生处在人文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社会氛围中,针对他们追求个性的要求,公共必修课的安排也需要突出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课程教学过程不应始终追随教材,要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把教材内容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属于特有班级的教学内容。这样做可以消解教学计划滞后,教学对象特殊,教学内容枯燥的囹圄。教学实施可具体从以下两个个方面着手:第一,课题教学,突出实践。教师在熟练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将各章节的知识点糅合成若干个结合实际的课题,通过介绍课题背景知识、研究成果、学习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投入思考和参与讨论。第二,综合评价代替应试评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高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2)改革人才评价标准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环节的规划和实施。正如一所高校在管理上应以就业人数决定招生人数,以招生人数决定教学投入,而教学投入对教育质量提供物质保证。这样学校就会重视市场需求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要求,从而找到教学重点。同理,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看重的实践能力,对于公共必修课的理论学习部分在考查时要综合考虑运用理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共必修课是大学教育课程设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质量的基础保障。唯有深入探析大学生心理认知和学习模式,推行创新教育和评价标准,公共必修课教学才能实现存在价值和实际功能。

参考文献

①叶奕亁,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生存教育 篇8

1. 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教学计划。

在制订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和计划时候, 必须考虑生存教育, 并把生存教育融入其中, 贯穿始终。在具体制订的时候, 必须遵循以下三点:

(1) 目标和计划要有助于学生树立生存意识。教师必须让学生牢牢树立生存意识, 因为生存意识是生存的基础, 是生存的前提。而生存意识又包括安全意识和健康意识。所以,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这两个方面的意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存意识。

(2) 目标和计划要有助于学生掌握生存技能。生存技能主要指生活能力、劳动能力、紧急情况下自救救人能力。生活能力主要指人出生后, 在不断成长中形成的认识能力、感悟能力、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劳动能力主要指人们在后天通过技术学习和技能培训, 在实践中不断形成的生产生活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救人能力主要指人们通过知识的积累和沉淀, 及时发现灾难来临前的征兆以及灾难来临后如何沉着冷静的开展自救救人的能力。所以, 必须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这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当然, 学校体育教学对这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有限的, 必须发挥其最大的功能性, 来培养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能力。

(3) 目标和计划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长远。现在终生学习已成为一种共识, 学校体育教学中也要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和终生生存意识。而且, 我们现在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危机, 如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就业危机等, 这些都要求教师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必须立足现实, 又要着眼长远。

2. 生存教育内容的选定要紧扣生活实际。

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这也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所以, 在选定生存教育内容时, 必须要具备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要和生活紧密相连, 具体可以考虑和注意以下几点:

(1) 各种自然灾害发生前的征兆和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结合自然科学知识, 向学生介绍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泥石流、雪崩、龙卷风等发生前的征兆, 并让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去全面了解这些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 从而让学生对这些自然灾害建立全方位的感性认识。当对这些灾害有了充分了解和认识后, 在灾难来临前, 可以提前发现和作出预判, 及时预防, 即使在灾难发生后, 也可以从容面对, 冷静处理, 开展自救救人, 从而提高生存能力。

(2) 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 科学锻炼,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避免运动损伤和预防疾病发生。要通过理论课向学生介绍人体的生理结构和机能,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 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 达到健身的目的。还要向学生介绍如何避免各种运动损伤和各种疾病的预防, 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预判性。

(3)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自救能力、自我防范能力等基本生存技能。现在的学生自主能力都比较差,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下大力气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因为自主能力是一个人的生存基础, 同时也是其获得其他各种能力的保障。在课堂教学中, 还要通过情景、游戏等方法, 加强对学生的自救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进行培养。

3. 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

(1) 巧设情景, 把生存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 把具体的生存教育内容贯穿其中。比如, 在做“过马路”的游戏时候, 让学生了解一些交通常识, 牢记“一慢、二看、三通过”的原则。这样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也高, 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 而且还很轻松的掌握了交通常识。

(2) 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进行生存教育。比如, 在游泳教学中,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游泳, 还要让学生掌握救人的技巧, 因为如果不知道救人的技巧, 不仅人救不上来, 而且容易把自己的性命搭上。

(3) 野外生存训练。野外登山活动是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生存技能培养的一项活动, 涉及安全、急救、包扎、攀爬等一些生存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野外登山活动中学会这些技能,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这也体现了体育教学的特色——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乐、乐中求发展。同时, 通过这种生存技能的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4) 通过家校合作, 加强学生自主、自理能力的培养。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 决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学生在学前的教育主要是家庭的教育,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正确言传身教在孩子早期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使孩子上学以后, 家庭教育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定期的家长会上, 学校必须让家长明白, 学校教育的重点是文化教育、思想教育、身体教育、心理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等。而家庭教育的重点是生活能力 (包括自主能力和自理能力) 教育和基本生存技能教育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相同的地方, 也有不同的地方, 两者必须紧密结合, 互为补充, 才能实现教育目标最大化。

(5) 通过校外合作, 增强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救救人的能力。比如, 请一些医院专家给学生讲疾病预防方面知识, 请警察给学生作安全防范方面的报告, 请交通警察给学生讲解交通规则, 请消防警察给学生讲解消防方面的知识等。

(6) 定期举办生存教育宣传活动, 增强学生的生存教育意识。要经常举办各种以生存教育为主题的知识比赛和应急演练, 让学生知道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疏散、自救、他救等, 并通过这些来强化他们的生存教育意识。

4. 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校体育教学要和生存教育紧密结合, 互为融入, 切实把生存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好, 落实到位。还必须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具体的评价体系必须遵循以下三个方面:

(1) 评价体系内容的制定要有助于教学方案的实施。

(2) 评价体系内容的制定要有助于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

(3) 评价体系内容的制定要具体实际, 切忌盲目空洞。

5. 认真总结和反思, 不断改进和完善。

现在社会飞速发展, 生活节奏在加快, 竞争也日益激烈, 生存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加凸现。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 我们责无旁贷, 必须大力在体育课堂中开展生存教育, 同时, 必须认真总结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 不断进行反思、改进和完善, 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生存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全愈.生存教育在美国[M].南宁:接力出版社, 2002.

[2]孙瑞龙.将生存教育作为达成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切入点——在学校体育中实施生存教育的构想[J].体育教学, 2007, (1) .

地理教学中的生存教育 篇9

关键词:大学体育,生存能力,生存教育

有教育学家指出,教育活动应当关注人的现实生存状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要培养和提高人的生存能力,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并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大学体育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我国教育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期,大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还应当具备坚实的生存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迎接未来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环境。因此,大学教育要高度关注学生的生存能力,把大学体育教学融入到生存教育中,这是大学体育教学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 生存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

生存教育指的是有组织、有计划地持有一定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体验和实践活动。生存教育主要以人的生活实践为主要手段,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感知能力、身体技能、心理素质以及生存技能的一种教育。生存教育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社会的理解和认知,而且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协调性、社会性以及掌握闲暇体育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大学体育教育与生存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生存教育把传统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中的竞技性较强的跑、跳、投等知识扩展到社会生活中,改变了体育教学长期形成的封闭格局,在引导学生融入自然和参与社会生活中的体验式学习中提高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协调性、创造力以及忍耐力,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 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生存教育的必要性

体育竞技活动是人类文明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推动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大学体育教育适应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身体,而且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独立的工作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1 开展生存教育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大学体育教育要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开展具体的、有组织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和社会的兴趣。同时,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现实生活所需要生存技能。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生存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实用,也更加贴近生活,因此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积极思考思考和独立完成的能力。而且,在生存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频繁,通过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沟通,推动传统大学体育教育有教师单向传导向师生共同合作转变,适应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2.2 开展生存教育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趋势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传统的竞技性运动项目,包括田径、体操以及球类项目等。虽然近年来,我国部分高等体育课程已经在逐步进行改革,并对部分运动项目进行了改造,但依然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入推进,努力培养学生喜爱和参与体育竞技活动的兴趣,积极开发学生智力,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而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把社会实践、户外拓展与运动训练等内容纳入到大学体育课程之中,使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同自然接触的过程中,加深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培养学生在艰苦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这种教育适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了大学生生存教育的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提高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不仅完善和拓展了大学体育课程内容,而且充分发挥了大学体育课程健身育人的重要功能。

2.3 开展生存教育丰富和完善大学的体育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传统的体育价值观相比,当前大学生的体育观念发生了重要转变。当前大学生不仅重视体育竞技活动的强身健体以及推动德育发展等的功能,而且更加重视体育运动项目在运动娱乐、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交往以及锻炼社交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生存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修正了大学生过去对于社会生活的片面认识,尤其是通过对特殊环境的体验以及解决面临的难题,这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们的视野,获得前所未有的人生经历,大大丰富了他们学习的生活,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们更加真实全面地认识自我,唤起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不仅如此,生存教育与大学体育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自身与他人、社会与自然等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主性、协调性以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 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生存教育的基本思路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不仅劳动者要具备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而且要求劳动者要掌握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熟练的劳动技能。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改革传统的办学模式,把大学体育教育与生存教育融合起来,为社会培养创新性人才。

3.1 改革教学思路,建立生存教育教学模式

在当前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中,过于强调增强大学生体质的要求,而要把大学体育教学融入到生存教育中,就必须强调体育“育人”的功能。一方面在教育方式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有意识引导和培养学生参与健身、攀爬以及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另一方面,在教学课程设置上,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要有意识让学生经历失败和挫折,还要有意识增加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注重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3.2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把大学体育教学融入生存教育之中,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产生出持续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引导学生产生出参与运动项目的兴趣,而且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运动技术和生存技能,在反复练习锻炼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生存质量和创造意识。因此大学体育要重视生存教育,注重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和运动素质的拓展训练,教师要对学生在实际运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应当及时给与指导,预防运动损伤,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3.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教学评价方面的内容,所以导致大学体育的教学重视部分运动项目,而忽视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一方面要建立对体育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考核体系;另一方面也要考察体育教学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及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倾向等。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考核与评价,引导和推动学生热爱体育运动,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学生个性心理的进行评估,通过生存教育的多种形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忍耐力、意志力以及高尚品格,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展生存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大学体育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高等教育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当把大学体育教学与生存教育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兵.论体育教学与生存教育[J].湖南社会科学,2004(4).

[2]梁晓刚,项英,岳绍勇.学校体育生存教育的理论研究[J].体育学刊,2004(2).

[3]林立新.学校体育的生存教育[J].红河学院学报,2005(2).

地理教学中的生存教育 篇10

一、在体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

目前大多数学生由于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及父母的呵护, 造成其生活上求安逸, 欠缺吃苦精神, 自理能力差, 对家长的依赖性强, 缺乏防范意识等现象。他们对生存能力的重要性, 既无感性体验, 又无理性认识。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和科学素养教育的主渠道, 人文素养教育和科学素养教育从根本上讲, 就是培养生存意识、生存习惯和能力的教育, 所以, 课堂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主阵地, 因此, 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技巧, 培养其对生存意义的认识。例如, “抬杠”游戏, 让学生体验要对他人负责, 他人的生命健康与你直接相关, 不要因为你的失误而成千古遗憾;被抬的同学要注意, 不管碰到什么情况, 都不能松手, 只要手不松, 头就不会先着地, 明白脑袋是生命中枢的道理。

二、在体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新时代人才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 “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是新世纪的新特点。生存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够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能力。孩子生存适应能力的强弱, 虽然有先天遗传的影响, 但后天的锻炼则显得更为重要。

生存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存意识、生存环境、生存能力教育, 培养学生从小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 是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学习阶段的具体化。学会生存是当代社会及未来世界对人的要求。因此, 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例如, 利用体育课进行一次“野外生存挑战赛”———即野外登山活动。这是体育课程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生存技能培养的一项活动。它将会接触到安全、急救、包扎、攀爬等一些生存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野外登山活动中, 学到生存技能, 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求发展的体育教学理念;使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能以良好的心态主动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同时, 也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 应急状态下能自我保护, 逆境下能自我心理调节。

到目前为止, 尚未建立有效的生存训练机制, 学生对生存训练内容的掌握更是微乎其微, 由此导致的校园群死群伤的事件屡见不鲜。在人多拥挤的地方, 走楼梯不慎摔倒;火灾发生后, 慌乱逃生导致互相踩踏;面对意外伤害者, 绝大多数的人只能求助于专业救护机构, 结果白白丧失抢救的时机……因此, 体育教师将生存技能的培训融入我们的体育教学, 不仅可以弥补国内生存教育的空白, 更是对新时期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全新诠释。例如, 利用体育课进行一次“森林探险”———即野外探险活动。这是体育课程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生存技能培养的一项活动。它将会使学生接触到安全、营救、攀爬等一些生存技能,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野外探险活动中, 学到生存技能, 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 通过这种生存技能的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得到了增强。

三、在体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断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的理性教育, 使他们明白, 一个有较强生存能力的人, 至少应该具有自强、自信、自立、自护、自救、自防等多方面能力, 有了这“六自”, 在人格上能高洁儒雅, 在心理上能坦荡磊落, 在品德上能傲岸独立, 在体魄上能康健强壮。

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使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并在无拘无束的自主环境中磨炼个性。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多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让他们吃点苦, 受点累, 受点难,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可以提高他们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 也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例如, 体育教师在进行耐力跑教学的时候, 可以组织学生在做好准备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耐力跑比赛。这个项目不仅可以提高耐力跑成绩, 发展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自强自制的个性心理品质,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能力, 为适应以后日益竞争的社会环境打下了扎实的身体基础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基础, 实现了学校体育进行生存教育的必要性。而参加团体项目运动有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机智勇敢、团结协作、勇于拼搏和永不服输的个性心理品质, 从而使学生在性格、气质、能力上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体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仅是运动的教育, 而是把运动作为一种载体, 其教导生活的承载力、其对生存教育的意义将是其他任何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钮则诚.生命教育——学理与体验[M].广州:高宝国际有限公司出版社, 2004 (1) .[1]钮则诚.生命教育——学理与体验[M].广州:高宝国际有限公司出版社, 2004 (1) .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04)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04) .

[3]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 (10) .[3]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 (10) .

生存教育的鲜活范本 篇11

对教材的处理可以百花齐放,但是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如果忽视对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那就忽视了编者把此文编在九年级最后一学期的良苦用心,因为或许他们在考虑知识体系和学生认知的同时还想告诉每一个马上走向社会或将来也必须走向社会的学子一个道理:语文学习不仅要学习字词句章、写作技巧、思想感情,更要学习文学作品中鲜活的文学形象身上的闪光点,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这也正契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我个人觉得休伯特·勒罗身上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应该能给学生以生存教育的榜样力量,给他们的终身发展带来教益。

一、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

文中写到休伯特·勒罗在此前的七八年前刚被剧院解聘时,生活是贫困潦倒的:“问我借了半克朗钱”,“老是穿件仿毛皮的外衣”,“胡子拉碴”,“瘦长下巴”。作者没写他失业后的七八年是怎样捱过去的(或许受制于篇幅,或受制于中心),但可以想见他一定是坚强地面对现实,其间可能有过犹豫彷徨,有过曲折失望,但从他现在“身体发福”“壮实”“神采奕奕”“服装堪称华贵高雅”可以看出,勒罗已从失业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完成了破茧成蝶的华丽转身。他的成功一定“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他的这种坚韧、顽强,难道不值得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们学习?现在许多人择业时眼高手低、拈轻怕重,如果能读读《送行》,也许会有所收获。

二、精于把控时机的机敏

歌德说:“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勒罗就是这样。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把控时机的机敏,这主要体现在:

1.抓住了英美社交处的机会,成功应聘,成为雇员。这是他后来取得成就的前提。

2.敏锐觉察社会需求,利用做过演员的优势,广收门徒,获取立足社会的经济基础。

文中的“我”是一个戏剧评论家,也是勒罗的旧时相识,也要时不时地被叫去为朋友送行。但是每次去火车站为出远门的朋友送行成了“我”认为最难“解脱”的“笨拙”“可怜”的滑稽戏。因为有人没话找话,有人“强作笑颜”“点点头”“打个哈哈”,还有人用“一阵咳嗽”来“捱点时间”,车开动时,也有对朋友的牵挂和关怀,但是“就洒不出一滴眼泪来证明你是感动了”;而车不开动,送行的和被送行的人都不能解脱。而同在月台上送行的勒罗对朋友却表现得情真意切,甚至“泪水盈眶”。这让“我”羡慕不已。当“我”对勒罗说“教教我吧”,他若有所思后说“送行的季节差不多过了。好,我将给你上课。我现在已经有不少学生”,同时向“我”这个评论家和曾经借钱给他的旧相识索取了相当贵的学费。

也许有人认为他是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从他身上恰恰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是如果设身处地为身处社会最底层的勒罗想想,如果他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又怎能生存?更不用说立足社会了。如果我们要求一个生活没有稳固保障的人去做慈善,那是另外一種不道德。

勒罗的形象也许显示出了比尔博姆式的夸张,他爱财,他说:“……我嘛,唉,不是处长,否则一定成个真正的富翁!……”不过他凭自己的劳动和技艺获取报酬无可厚非,这恰恰体现了供求双方各取所需的良性互动,也体现了整个社会对人、对劳动、对知识技艺的尊重,这是真正的文明之举。

三、臻于与人沟通的技巧

勒罗的成功还在于他拥有娴熟的与人沟通的技巧。首先他的气质魅力让人由衷佩服:“他总是那么诱人,能借什么东西给他,似乎是件很荣幸的事。”很多年不见后突然在月台遇到“我”,“还是挺高兴”,“他问我这些年来躲到哪儿去了”,“他挽住我的胳臂,顺月台慢慢走着”,这一“躲”一“挽”就不着痕迹地把七八年的时光隔阂轻轻抹去了,并且“一面告诉我,每星期六他是何等欣喜地读我写的戏剧评论”。没有比赞美别人的工作成就更让人怦然心动的了,更何况是“何等欣喜”!“何等欣喜”是从“我”这个专业戏剧评论家的眼中看出来的,他作为演员可能这其中有夸张表演的成分,也可能有虚与委蛇的成分,但这却让多年不见的“我”一下子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的惊喜,这比用多少“思念”“想念”等词语都要来得自然熨帖。当“我”对他在月台上的出现表示疑问时,“他递给我一支雪茄烟,帮我点上火”之后才娓娓道来。这短短的时间内,勒罗无论用肢体语言还是用口头语言,无论是出于表演还是出于礼貌,他都做得那样彬彬有礼、恰到好处,让人觉得亲切温暖。

勒罗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体现在与熟人的交往上,还体现在他的工作中。文中所写的他的送行片段中显示他的送行对象是一位年轻的小姐,“今天早上,不到半小时以前,我跟她才在这儿第一次见面”,但是他送行时却让人“猜想他是她的父亲”,“断定他正给予最好的忠告”。火车就要开了,当车站管理人员请大家往后站时,“勒罗没朝后站,双手仍紧抓着那个年轻的美国人”,当车站管理人员再一次请他往后站时,“他听从了,但马上又冲上前去,小声地最后再叮咛几句”,以至于“我觉得小姐眼中仿佛含着泪水”,而他也“确实泪水盈眶”!这样的沟通堪称快速高效,令人心生敬佩!

勒罗是个职业送行人,面对的是不同的对象: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性格有内向的有活泼的,如何能够在不到半小时的接触时间内因人而异并且得体地进行话别和送行,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没有对被送行对象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现状等的大概了解,没有对各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等的深入揣摩,毫无疑问是无法很好地完成这一工作的。勒罗无疑是这方面的高手,他自己评价自己“我也混得不错”“你不感到我干得很出色吗?”我想勒罗高超的沟通能力和娴熟的送行技巧,一方面在于他有优秀演员的底子,另一方面是他对待这份工作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认真准备,从这个角度来看,勒罗又是敬业的典范。

像他这样善于与人交流,能根据不同对象用不同方式走进别人心灵的人,谁会不喜欢呢?用三毛的话来说就是“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心折”。

四、基于道德底线的朴实

勒罗尽管是个演员,但是他性格中本色的品德也展露无遗,令人钦敬。文中写道他在问候我之后,首先“把半克朗钱还给我”。半克朗钱微不足道,而且还是七八年之前借的,但他还记得还我,可见他做人是很认真很用心的,也是很实在的。

勒罗与“我”见面时不打诳语。他告诉“我”,如今他不在舞台上演戏了,而在“这个月台”扮演送行者,是英美社交处的“送行员之一”,他连每次送行所得费用的标准都一五一十地告诉“我”。“我”和他已经有七八年没见面了,现在首次相见,他完全可以不告诉“我”这些的,可见他为人很诚实。

当“我”被他看出送行的窘相后,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你就洒不出一滴眼泪来证明你是感动了。你不会表达你的感情,换句话说,你不会演戏。”“至少不会在火车站演戏”——他也很直率。

当“我”要他教教“我”时,他首先说了句“送行的季节差不多过了”,然后才答应每星期二和星期五挤出一个小时时间给我上课,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收下再说,由此可见勒罗是很有职业道德的。

生存是每一个生命必须面对的问题。生存即生命的存续与发展,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生命的存续,意味着人必须具备相当的保存生命的意识和能力;二是生命的持续发展,意味着人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保持平衡与协调,实现自身潜能的充分发展,从而彰显生命的价值。从这点说,勒罗堪称生存教育的范本。他的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精于把控时机的机敏、臻于与人沟通的技巧、基于道德底线的朴实带给每一个为生存而挣扎的人们以触手可及的榜样力量。

地理教学中的生存教育 篇12

关键词:体育教育,生存教育,学校教育

前言: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无论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类面临着诸多不利于人体健康发展的生存环境, 这导致了现代人们生存能力的下降。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合格人才的学校体育就应该担负起一定的职责, 体育教育中的生存教育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1、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潍坊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200名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 数据统计法

2、体育教育专业开展生存教育教学的背景

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到“玉树地震”以及发生在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校门口的凶杀案、广东湛江雷州校园砍人事件等多起特大杀人命案, 在面临自然灾害和校园突发事件面前, 显示出了学生在应对生存问题时的软弱性。他们对熟悉的现实生活状况不够了解, 锻炼机会被剥夺, 基本生活常识淡漠, 生存意识和基本的生活能力严重弱化, 在生活自理、自控、自救、自我防范等方面就显得极端无能。令人担忧的现状、严酷的现实, 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学生的生存教育教学, 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迫在眉睫。

通过对潍坊市内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抽样调查中, 当问到“是否接受过安全教育?”时, 回答家庭“偶尔”“从未进行过教育”占72.3%, 回答学生班级从未开展以“生存教育”为主题教育活动的占93.5%, 很少或从未看过有关野外生存和安全教育的书籍的学生90.1%。在回答学校是否有必要开设与安全教育有关的课程和开展自救演习时竟有61.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没必要”这一方面说明了潍坊市对生存教育问题的缺失, 另一方面反映了在校学生对生存问题的不重视。

本文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 运用现有的文献作为基础分析与探讨关于潍坊市内体育教育专业对开展生存教育教学的必要性问题。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搜索生存教育, 搜寻到有关生存教育的论文有20多篇, 这些文章大多在生存教育的模式和体育教学中渗透着生存教育的研究。而体育教师的生存教育培养, 及如何在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中开展生存教育的教学文献根本没有。

3、体育教育专业开展生存教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 人的知识、能力、创新精神、生存环境以及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在对学生的生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 也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不仅要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才培养职能, 而且要承担起学生能够善待生命、学会生存、健康生活的社会职能。因此, 体育教育专业开展生存教育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从教育的本质方面看, 生存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和对生存教育的研究现状来看, 暂时不可能将生存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展, 只能将生存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体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生其他方面的充分发展中具有重要责任和意义。就体育教学而言, 其本质就是教会学生学会生存的基本能力,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这与生存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在体育教学中, 培学生生存能力的身体机能和健康素质训练, 适应生存压力的自我行动能力训练, 以及应对生存险境的自我保护能力训练等, 这些都属于生存教育的具体形式。通过体育教育手段就成为开展生存教育有效的实施途径。

当前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已经转向以就业竞争为现实的生存教育, 面对学习、生活、就业压力以及家庭与社会责任, 面对扑朔迷离的前途和命运, 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 很多学生迷失了生命方向。学校要诠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就必须解决学生的生存观念和生存能力问题, 培养出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应变能力, 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所以, 体育教育专业开展生存教育教学是学校诠释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需要。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学队伍是我国推行生存教育的基本保证。体育教师是生存教育的最终实施者, “授人一滴水, 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 所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只有加强学习, 透彻理解生存教育的内涵,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就业以后才能有效地实施生存教育。在对潍坊市内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抽样调查中, 充分显示出了在校学生对生存教育知识的匮乏。潍坊市内的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山东省内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因此,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实施生存教育的培养对提高全省中小学学生生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4、结论

生存教育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是学校人才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将生存教育的理念及教学内容传授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 对提高学生自身生存能力和学会实施生存教育教学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把学生训练成为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以此来填补我国在生存教育教师方面存在的空白, 培养我国中小学学生的生存能力。

5、建议

加强国际间学校体育的交流与合作, 国外成功的生存教育的发展, 为我国提供了众多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和生动案例。我们可以取长补短, 结合本国国情的实际, 在教学模式, 教学思路与理念以及教学课程上进行学习;国家或学校应尽早将生存教育纳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 要积极培训和引进专门的师资人才, 并且组织有关专家撰写专门的教材和组织教学培训, 建立完善的生存教育教学机制;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 不断改善生存教育教学, 实现评价内容的现实性与学生发展的长远性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凌皓.《学会生存》教育思想评述.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2002, 16

[2]季浏, 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

[3]毛建清。生存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J]。基础教育参考, 2005 (7) :36-38

上一篇:西风东渐下一篇:回归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