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供应商

2024-05-30

机械供应商(共4篇)

机械供应商 篇1

开创玉米机收时代

2011年7月6日,记者到洛阳中收进行采访。与记者同时走进洛阳中收的,还有来自东北地区近100名参加培训的机手,进行玉米收获机械的使用、维修和保养等知识的培训。“三分机器,七分靠人”,来自辽宁机手左清如是说。机手培训,已经成为洛阳中收售后服务的一项重大内容,随着机器数量的不断增加,加强机手技能是有效提高机器使用效果的最佳方式。

“不光培训机手如何使用玉米收获机,还告诉他们如何选购玉米收获机。”洛阳中收副总经理李晓华告诉记者:“虽然他们不一定选择洛阳中收的机器。”

授人以渔,把使用技能和选购技巧告诉用户,这是洛阳中收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贡献之一。而洛阳中收对玉米机收更大的贡献是,开创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先河。

洛阳中收副总经理郝海清告诉记者,现在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技术,最早是1998年新疆中收以“国家经贸委大中型农机具重点开发项目”为契机发展而来的。到2006年,洛阳中收向市场投放66台“开拓者”玉米收获机,标志着玉米机械化收获时代的到来。

经过2008年和2009年的改进及提高,到2010年,洛阳中收向市场投放玉米收获机已经累计超过4 000台。

与此同时,业内许多企业也纷纷展开技术跟随,试制“中收型”玉米收获机。据统计,先后成立的玉米收获机企业超过100家,而2010年当年市场销售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超过了8 000台。“正是洛阳中收的引领,支撑了2010年玉米机收水平超过了25%。”一位农业部官员表示。

“更重要的是,洛阳中收让用户认识了玉米机械化收获,这为行业推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位行业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用技术和品质赢得市场

“2 0 1 1年的计划是超过2 0 0 0台。”此前, 洛阳中收总经理雷雨春在一次采访中告诉记者。此次, 记者从洛阳中收的几位高层得到了数字上的印证, 一致表示“各类玉米收获机械产量接近3 000台。”这对于洛阳中收来说, 无疑是一次从质量到数量的飞跃。

郝海青告诉记者,前几年,玉米收获机械的整机技术基本得到了解决,虽然目前机型的性能不是最先进的,但作业方式肯定是最合适的。但是,因为我国工业发展水平以及行业发展理念的原因,玉米收获机的整体可靠性一直不是很理想。

“所以,此前洛阳中收的推广力度并不是很大。”一位行业媒体人告诉记者。

随着4年前,雷雨春在一次经销商年会上宣布要投入8 000万元技改以来,洛阳中收的自制能力逐步得到提升。2009年建立的二期工程,把机械加工、冲压、焊接和涂装作为重点,进行了全面升级。

“洛阳中收的涂装线,可以说是国内一流的,即使和国际跨国巨头相比,也不逊色。”郝海清告诉记者。郝海清是知名的收获机械行业专家,曾先后在美国约翰迪尔和德国克拉斯等世界先进的收获机企业进行技术交流。

“随着技术和加工水平的提升,整机可靠性也有了较大改善。”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洪暹国如此评价洛阳中收的玉米收获机。

“技术先进,保证了洛阳中收历经被抄袭仍屹立行业前列;加工水平的提高, 将是用户选择洛阳中收最核心的促动力!”某收获机械企业负责人如是评价他的竞争对手。

提供优质的服务

2011年5月,本刊见证了洛阳中收一次服务的全过程。5月25日,洛阳中收的工程师冒着大雨,为江苏省海门市江心沙农场施成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施明维修收割机,事后施明向本刊记者打来电话,表示感谢洛阳中收的服务人员。

“施明表示,会再购买两台洛阳中收的收割机。”洛阳中收市场部李静毅告诉记者。

从营销学上来说,服务是产品销售的最后一环,也是关键,是赢取口碑的最有效手段,而口碑营销则是获取忠实用户的最佳方式。

我国的农机企业, 在服务环节向来“缺乏兴趣”, 这主要和企业的发展理念有关, 也和企业决策人的眼界有关。

洛阳中收的愿景是“做中国最强、最专业的收获机械供应商”, 为用户提供收获机械技术全方位解决方案, 具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 洛阳中收人为这一目标竭力前行。

记者获悉, 就在记者采访的档期, 雷雨春亲自带队, 在东北一线“战场”回访用户。东北是洛阳中收的第一站, 也是其最大的销售市场。

“在未来发展道路上, 我们将继续发扬‘为用户满意而勤奋工作’的企业精神, 坚持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 明天比今天做得更优, 努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这是公司总经理雷雨春向用户做出的承诺, 这也是洛阳中收向“最强”、“最专业”迈进的至理格言。

摘要:专业的收获机械供应商, 国内领先的研发、生产收获机械的企业洛阳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洛阳中收”) , 缔造了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神话, 开创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先河。在经过与国内另一收获机械企业中国一拖 (洛阳) 收获机械有限公司的重组后, 依托自己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持续创新能力, 继续书写着为中国农机化做贡献的新篇章。

机械供应商 篇2

全球化的经济转变的不仅仅是社会的体制结构, 同时还有人们的思想以及认识。在这样的冲击下企业的内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企业的外部环境更是变化多端。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多变性, 使得企业不得不面对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还要应对越来越短的产品生命周期, 这些都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因此企业不能再继续遵循传统的产品驱动模式, 而应当逐步的转变成顾客驱动模式, 这种新型管理中供应链管理便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模式。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 供应商管理要求将所有的供应商看做为市场中可以联盟的组织, 通过联合供应商去击败其他供应链联盟, 这便是这种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所以, 企业在选择合作供应商的是后需要站在长远的发展角度, 对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利益进行集成考虑。在这样的管理环境中, 企业通过利用供应商, 加快度对市场的响应, 只需紧紧把握最核心的产品方向以及市场便可。而生产, 只需要制造关键的零部件。对企业关联关系的管理以及创造对企业的发展以及在竞争中存活起到决定性作用。对于企业的经营战略, 供应商管理已经成为了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 跨国机械制造企业的供应商管理

2.1 企业特点

机械制造企业的结构也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了转变, 由大批量粗犷生产到柔性精品生产, 最终向着敏捷化的方向发展。现代机械制造企业基础要求便是集成化, 要求企业的工作过程并行化、技术敏捷化。这些要求企业所涉及的所有程序在合作、竞争以及多变的市场环境中, 更加默契、主动的加强配合, 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优质的方式最快的响应用户需求, 满足用户需要。跨国企业的发展背景即上述环境, 因此需要更加关注核心业务, 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 注重全球化的合作分工。跨国机械制造公司往往会充分利用全球性的资源, 将开发以及核心设计部门放在科技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而针对需要加工制造以及装配的业务放在劳动力、能源以及土地资源容易获取的地方。

文章以某跨国公司作为案例, 对其在中国设立的分支制造企业进行了简述。该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桥吊以及轮胎吊。这些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原器件以及材料都需要中国公司独立完场采购。并且物料的种类以及需要采购的数量庞大, 此外, 很多物料国内都没有, 需要进口。所以, 以集团公司一体化采购策略为基础, 中国公司对外采取灵活多变的供应商管理策略, 在物料能够保质保量按时交货的基础上, 最大程度的降低采购的总成本。上述要求便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对供应链管理环境条件下, 企业该如何把握公司同供应链中各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加强合作, 以最小的投入为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2.2 管理方法的确定

2.2.1 战略性物料供应商

某公司的战略性物料主要是钢材, 一年的需用量为两万五千吨左右, 其中百分之八十需进口.某公司2001年钢材价格低谷时通过市场调研预计2002年钢材价格会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了买期货和签订框架合同的方式进行采购.而这时候如果签订2002年全年的钢材采购合同, 对供应商与某公司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具体地说就是以2002年全年钢材需求量并按2001年的钢材市场价格签订了框架购买协议.通过签订框架合同和买期货, 某公司避免了2002年全球钢铁市场大幅涨价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 有效地控制了采购成本。

2.2.2 一般物料供应商

该公司在生产中的消耗品即一般物料, 对于该类物料供应商, 可以通过寄货采购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 用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说来, 是在同公司进行该类物料交易供货的供应商中对其物料成本、交货周期等予以综合性的评价, 选择最佳的合作方。让该供应商在该跨国公司的中国公司处设仓库, 公司需要物料则直接从供应商处获取, 物料清单则在月底根据实际做出。如此一来不但是对该公司的采购成本能够有效地降低, 同时由于供应商仓库的设立, 使得该类物料的交货更加及时, 同时也节省了供货商的运输成本, 其库存可以根据该公司的习惯有规律的进行调整, 实现双赢。

2.2.3 重要物料供应商

由于市场供应较为充足, 因此重要物料的货源较多, 但是由于其本身的价值使得重要物料价格较为昂贵, 过多的库存会使得企业资金占用过多。所以, 针对该问题应当采用相应的供应商管理方式, 使得企业投入成本降至最低。随着市场的发展, 全球化的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面对体制发生的变化, 国外厂商已经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市场前景十分广大, 很多跨国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由于各地市场的差异, 因此供应商采取的营销手段也不同, 同一种产品价格会因为空间的差异而有所差异。有的产品在中国销售的价格可能高于其他市场价格, 也有可能低于其他市场价格, 因此, 在进行重要物料供应商的管理过程中, 需要根据采购的具体要求对比价格, 降低成本。

2.3 框架协议的运用

所谓的框架协议是指:当很多小的重复交易建立了长期合同, 就需要一个特殊的合同机制涵盖这种关系和单个交易的需求。这被称为框架协议 (framework agree-ment) :合同在一定时期内, 为每笔单个交易作为一个框架进行运作。框架协议提供了一种规则, 双方在同一合作的前提下发展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深入合作, 相互支撑服务。

对于标准元件, 如一些长期需购买的标准产品, 可以考虑运用框架协议减少采购管理成本。框架协议的主要原则是对一些经常购买的标准产品, 将一年或一段时间的购买量集合起来, 与供应商谈一个全年的价格。对采购方来说, 避免多次重复询价和谈判, 从而减少了采购管理成本;对供应方来说, 避免库存量过大引起成本增大, 也避免了库存量过小无法按时供货的局面。

3 结束语

根据上述分析, 针对供应链中对供应商基本的管理思路以及在跨国制造机械企业中, 日常的采购过程中, 针对物料供应商, 可以采取的战略管理方式为框架协议的签订、买期货等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 在制造企业同供应商之间建立起一个稳定的伙伴关系, 用以加强合作;而针对一般的供应商, 在管理方式上则采取寄货采购法, 用以降低供应库存以及采购成本, 而库存的降低、采购管理成本的减少使得企业在紧急采购情况的应变中, 灵活性更大。通过全球比价的方式对重要物料的供应商进行管理, 主要用以降低总成本。另外将非核心业务采用外包的方式, 从核心提高公司竞争力, 利用第三方, 将自身的投资成本予以有效降低。

参考文献

[1]郑黎明.供应链管理在开隆公司的运用[D].西南交通大学, 2004.

[2]黄剑峰.订单驱动下的混合型制造企业供应商关系及评价与选择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机械供应商 篇3

鉴于此, 本文针对机械加工企业在供应链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的按时交付订单率低下、库存管理成本较高的问题, 提出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以期增强企业库存管理的综合服务能力,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领域的关注焦点之一,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经验支持和研究资料。

1 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都做出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并得到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从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国外关于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国内关于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以及研究评述四个部分, 分别系统地介绍当前的研究现状。

1.1 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绩效评价是指通过对任务发生之前的管控与指导、发生之后的考核与度量来判断组织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完成的效率以及付出的代价。随着供应链管理在机械加工企业管理体系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库存管理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 而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可以有效检验企业库存管理的整体效率水平和服务质量。换句话说, 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既是提高机械加工企业库存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 同时也是反映企业整个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由于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特殊性, 供应链库存管理并非所有供应链下游企业的库存绩效总和, 需要着眼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方法, 做出更为科学的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1.2 国内外关于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的理论创新

国外学者Vesna Bosilj—Vuksic提出了从组织方式的角度对供应链库存管理进行研究, 并得出了组织绩效评价的原则和指导方针;G.Vardangalos则从客户满意度的角度, 全面分析了客户与供应链库存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 提出了组织与个人相结合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与此同时, , Ramaa.A.则站在微观流程的角度, 全面研究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的流程及其与之相对应的责任分担。

1.2.2 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的方法研究

国内学者骆品亮将委托代理理论与供应链库存管理相结合, 提出主观绩效评价与客观绩效评价相互结合的绩效评价方法, 对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天宝则运用不确定测度模型对传统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进行了改进。

1.2.3 绩效评价工具在供应链库存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创新

周红通过运用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解决了供应链成员之间库存管理协同的问题, 提高了整个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率水平。楚金华则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电子商务在机械加工企业库存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具体应用。

1.3 研究评述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仍然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一是未能将机械加工企业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特点与绩效评价体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无法解决供应链库存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导致库存管理效率持续低下。二是未能建立起更为完善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以往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无法解决供应链全局利益与供应链成员局部利益的冲突问题, 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日益严重。

2 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库存管理成本过高

由于机械加工企业的生产环节复杂, 生产周期过长,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确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加上, 机械加工企业很容易受到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影响, 库存管理更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 库存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而且常常因为商品滞留、材料短缺等原因, 对机械加工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2.2库存管理结构不合理

由于库存结构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 机械加工企业在库存结构管理上也具有很大的弊端。一方面, 库存商品的所占比例上升, 则会导致库存销售不太理想, 直接反映出商品滞留的问题;另一方面, 生产材料挤压过多, 占库存总量的比重提高, 则会导致大量的生产资金被积压, 影响资金的利用效率。

2.3 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

影响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又一重要原因就是库存管理的信息共享因素。只有实现信息共享、维护信息传递渠道的通畅, 才能促使库存管理资源在整个供应链中得以有效整合和利用。然而, 中国的机械加工企业在信息工程建设方面的意识不足, 信息共享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 使得企业承担了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快速地发展。

3 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要解决机械加工企业在供应链库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建议有必要建立一套针对性较强、适用性较高、结构简便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本文将着重研究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目标与方法以及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步骤三个方面展开。

3.1 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有效解决实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有利于提高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执行效率。

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以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提高库存管理效率。

3.1.2 有利于全面了解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实际情况。

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以通过计量方法, 准确评价和衡量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质量水平, 为决策者提供第一手的可靠信息。

3.1.3 有利于促进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信息共享。

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有效解决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使得各个企业的库存管理信息得以共享, 降低供应链的经营风险。

3.2 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与方法

3.2.1 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

本文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在于:①全面了解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实际状况。通过建立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机械企业就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自身的库存管理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为以后的库存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②反映机械加工企业库存管理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可否认, 信息共享已成为衡量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重点针对信息共享的现状, 提出更为合理的改善意见。

3.2.2 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

本文采用平衡记分卡的方法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记分卡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绩效评价方法, 能够将企业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 分别从财务的角度和非财务的角度, 综合评价和分析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现状。因此, 本文认为, 平衡计分卡方法合适于本文的研究重点。

3.3 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平衡记分卡方法分别从顾客、财务、业务流程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考核和评价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质量。本文将从以上四个方面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在顾客层面, 本文采用准时交货率、订单完成时间、库存交货准确率三个指标来评价。在财务层面, 本文采用库存周转率和库存成本来评价衡量。在业务流程层面, 本文采用库存物资供应率、收发正确率和仓库利用率三个指标来评价衡量。在创新能力层面, 本文采用信息共享质量、信息共享速度和企业合作年数三个指标来评价衡量。

本文设计的机械工业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如图1-1所示:

摘要:机械加工企业的生产特点决定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复杂性。本文全面分析了当前中国的机械加工企业在供应链库存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 并提出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以期提高库存管理效率和质量。本文采用平衡记分卡方法, 分别从顾客、财务、业务流程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 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实用性强的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为决策者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持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机械加工企业,库存管理,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

参考文献

[1]黄高余.供应链管理的库存控制策略初探[J].中国市场, 2010, 32:115-117.

[2]张晓东, 韩福荣.因子分析在卓越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7.33 (10) :1117-1120.

[3]骆品亮.主观绩效评价与客观绩效评价的优化组合[J].系统工程学报, 2001, 16 (2) :100-105.

[4]文利, 高天宝.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朱确知测度模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0.32 (5) :983-987.

[5]纪鹏程, 宋士吉, 吴澄, 邓军.钢铁企业复杂库存环境下的精确库存成本建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0, 16 (2) :293-298.

机械供应商 篇4

在我国,与其他行业一样,当前机械制造行业同样面临着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同步上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户需求不断提高,企业利润逐渐下滑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机械制造业大的发展趋势是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着力促进以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为契机实现转型升级。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整个行业在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柔性制造系统得到了重视。

在机械制造行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其供应链与物流系统面临哪些新的问题和瓶颈?如何进行改善优化?需要采用哪些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这些都是需要机械制造企业和相关技术、服务提供商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制造业物流特点分析

机械制造业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因此,要总结出整个行业供应链和物流的发展规律并不容易。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该行业物流的整体状况,这里简单选取了部分专家的一些观点。

沈飞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的下属企业,以物流管控软件系统为基础业务,以数字化物流拣选配送为主营业务,在机械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建设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该公司总经理梅林认为,机械制造行业供应链和物流有以下特点:

1.物料品种多,供应链体系复杂。

机械制造行业中既有简单的机械部件的生产,也包括很多精密仪器和大型设备的生产。很多大型机械设备的生产制造根本不可能由一家公司独立完成,而是需要把部分生产外包给其他供应商。特别是大型设备的零部件甚至能达到上万个,零部件供应商遍布全球,整个供应链体系十分复杂。

2.企业内部物流和生产计划紧密相关。

为了提高整个生产线效率,机械制造企业的内部物流必须结合生产计划的时间节拍,合理高效地将原材料、零部件、加工检验工具等按照计划要求输送到加工单元,对于不同类型的物料执行不同的配送策略。由于过程复杂要求严格,一般无法委托第三方物流完成,大多由机械制造企业自己主导这一活动。

3.对企业物流规划需要在系统的层次上予以设计。

由于物料管理对象在尺度、属性等方面的差异性,物料需求节拍的多样性,物流规划和运作非常复杂。这个部分的管理和集成水平体现了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

4.信息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和物流管理中愈发重要。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在工业领域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它们对制造业物流的促进主要表现在: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ERP、WMS、TMS等)为客户和企业建立了沟通的平台和渠道,使得供应商、生产者、分销商、客户通过供应链紧密集成,促进物料不间断流动,达到降低库存,最大限度减少经营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实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行业发展促进物流升级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与欧美、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离“制造强国”的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分析其中原因,除了我国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业核心技术掌握不多外,另一个关键制约因素是现代物流体系和供应链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制造业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制造业物流的升级发展对于支撑我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对于支撑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都是十分关键的。

对于行业物流的发展变化,处于市场一线的企业专家更有切身的感受。据梅林介绍,近2~3年,沈飞电子公司业务量不断上升,而且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行业。该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个:一是客户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要求越来越高,并且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大型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而小型制造企业较差;二是服务性思维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不仅体现在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协作,而且企业各部门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对应的在系统建设阶段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细。

观察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还需要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角度去理解。美国史丹利是一家具有160多年历史的世界著名的工具产品制造商,同时也是知名的工业存储设备制造商,长期服务于机械制造行业使其对这一行业的发展变化有充分理解。史丹利五金工具(上海)有限公司的专家认为:这几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处于转型期,传统的制造业正在进入缓慢增长期,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调整业务和产品结构,将会面临困境。现在国内的制造企业越来越注重物流,因为物流是制造行业的能耗大户,如果企业不能及时优化物流流程,将会大大增加生产制造成本。目前在制造行业中,零库存、1小时供应圈也正是基于优化物流的目的而产生的新名词。因为通过减少库存,企业可以大大增加流动资金。

史丹利从自身的业务发展中感受到制造行业物流向高端发展,向整体优化发展的趋势。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机械制造行业对自动化物流技术设备的需求将会进入井喷期,同时需要为其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志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谈到:对于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升级,应在了解企业具体需求的前提下,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去做好分析和规划。因为很多制造企业在调整物流系统的时候,最直接的想法多是如何减少人员,如何节省土地面积等等,都是从成本考虑的。但如果仅仅按照企业最初的这些想法去做项目,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真正的需求,反而会让这些客户失望。以他们公司承接的济南玖德铸造公司的物流系统改造项目为例,由于铸造企业的工作大多又脏又累,该企业招聘不到足额的一线员工,这使得他们需要用物流自动化的设备来替代一部分一线生产中的物料搬运工作。合肥井松不是单纯满足为企业上马一些物流自动化装备去代替人工,而是帮助企业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深度改造,把暂存中间件的仓储中心规划成整个生产线的中心环节,生产工艺紧密围绕仓储来进行布局。其实这正是合肥井松针对传动制造企业如何实现自动化物流提出的“工厂数字化”概念:整个工厂是以自动化仓库为中心进行规划设计,从工艺上来说,从原料进货,到半成品加工,再到成品下线,所有的货物流转都是通过自动化仓储中心来完成。这样不仅仅是把做这些繁重工作的人员减少,把传统的搬运工具(叉车)省掉,更使得工人工作舒适程度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这样,传统制造企业转变为一座现代化、数字化的新工厂。

“两业联动”和“工业4.0”

“两业联动”是近几年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针;“工业4.0”是今年制造业最火热的新概念。从这两个概念中,我们能够一窥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物流的发展状况。

在2009年国家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推动“两业联动”,完全符合制造业物流的发展特点,因为制造业的物流建设与制造业本身有着紧密的结合,有专家称之为“嵌入产业链的物流”。目前,全球制造业在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等各个领域,均与“现代服务业”中的物流产业密不可分,现代物流业正朝着供应链一体化方向发展,在现代制造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两业联动,物流外包,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后,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实现更好的发展。

从各个企业的经营策略上明显感受到:制造企业已经从单纯出售产品获得利润向通过服务营销获得利润的方式发展,很多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制造业服务化”。这种经营思潮最初是由互联网企业发展并发扬光大的,简单来说就是免费产品+有偿服务。如电信运营商推出的免费手机+通讯服务收费模式,极大改变了手机制造企业的销售模式。其实在制造企业同样存在这种经营思潮,其本质就是把产业链做长,增大用户的粘度。很多制造企业,包括一些物流装备制造企业,都已经不通过简单的一次性销售获得利润,而是通过装备租赁、产品全寿命周期服务、按照服务次数等多种服务模式来获得利润。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先进的机械制造企业已经在供应链管理一体化上取得丰富的经验和成就,值得借鉴。如美国波音公司在物流信息化方面与时俱进。波音通过制造流程再造和供应商JIT管理,降低延迟到货量和工人制造成套工具、零件的时间,实现产量翻番。“波音一体化系统”实现定制软件与硬件系统的一体化,并管理、跟踪美国40家制造网络的耗品,物流信息技术帮助波音应对资产成本高、库存控制难等挑战,使波音能够通过“波音一体化系统”运作全球的资源和货物。

最近制造业还有一个很热的名词,即德国提出的“工业4.0”,这被看做是制造业一次新的革命。“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工业4.0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随机变化。未来,无论是系统还是产品,一定都是模块化的,一定都有更高的自主性,工业4.0将带来更高水平的生产效率。这就要求在物流运作方面,也需要按照新的产业革命的要求进行改造。

上一篇:安徽大学下一篇:物理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