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技术论文(共12篇)
腹腔镜技术论文 篇1
自1991年Stoker等[1]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 , 胆总管结石治疗模式已发生了显著变化, 从开腹手术转向了微创治疗。LCBDE不但可达到微创取石目的, 而且可保全胆管口括约肌功能。与开腹取石和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 相比, LCBDE有明显优势, 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损伤小的治疗方法, 被认为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最佳方式[2,3]。尽管如此, LCBDE技术在我国并未广泛开展, 其主要受制于技术层面上的因素。鉴于此, 在本文中作者将对有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技术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
1 腹腔镜下胆管探查入路
胆管探查入路是胆道探查工具进入胆道的通道。建立途径有两种, 即经胆囊管入路和直接切开胆总管入路[4,5]。
经胆囊管入路:先切开胆囊管并用气囊将其扩张至胆道镜可经胆囊管插入胆总管。建立此种入路时要充分游离胆囊管, 在明确“三管”关系后再纵行切开胆囊管前壁约0.5 cm, 用钳或球囊扩张胆囊管螺旋瓣至汇入胆总管处。该探查入路无须切开胆总管, 不易造成胆道狭窄, 取石完毕后将胆囊管夹闭即可[6]。然而, 建立经该入路对胆囊管本身条件要求苛刻。若遇胆囊管细, 或明显扭曲、汇合变异, 则不适合选用该入路进行胆道探查;胆管内结石过大 (胆管直径>6 mm) 也很难通过胆囊管取出。球囊扩张和胆道探查的过程中也有撕裂胆囊管和损伤胆管的风险。直接切开胆总管入路:在显露胆总管后纵行或斜行切开胆总管远端前壁[1,7,8,9]。切口长度以便于插入胆道镜或其他取石器械为宜, 一般在0.8~1.0 cm。先在拟切开胆管壁处电凝预止血, 再剪开胆总管。
与经胆囊管入路相比, 直接切开胆总管入路方法更方便, 更具可操作性, 几乎适合于任何情况下的胆管探查。即使胆总管较细, 也可用斜行切口来避免胆管狭窄。
2 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
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常用的取石方法有取石网篮取石和取石钳取石。
取石网篮取石多在纤维胆道镜引导下进行, 亦可在胆道镜直视下用液电、等离子或激光等将结石粉碎后再用网篮取石[10], 还有人在多次胆管造影X线透视下采用取石网篮经胆囊管或切开胆总管取石 (该方式取石较盲目) , 并且反复的X线透视给术者及患者都造成伤害[7]。用取石网篮取石时应尽量避免十二指肠乳头机械损伤, 以免胆道压力升高或导致胰腺炎。
取石钳取石是在腹腔镜引导下用取石钳直接在胆管内取石。该方法对于多发胆总管结石和嵌顿结石较为方便, 可大幅缩短手术时间。由于取石钳受操作孔的支点限制, 取石行程轨迹以圆弧为主, 这决定了取石钳形状必须是特定的。作者用枪式取石钳进行直接取石操作效果良好[9]。用该方法取石时动作要轻柔, 若遇阻力切勿盲目钳夹, 以避免胆管黏膜损伤、水肿。
上述方法取石完毕后须用胆道镜核实有无结石残留。胆道镜不仅可引导取石网篮在直视下取石, 而且可观察肝内外胆管有无狭窄及肿瘤[11]。
3 胆道缝合与“T”管引流
腹腔镜下处理胆总管有两种方式, 即胆道放置“T”管引流和胆道一期缝合[12]。
胆道放置“T”管引流被认为是最安全和通行的方法, 放置方法与胆道开腹手术一致, 操作简单。“T”管引流可有效降低胆道压力, 充分引流胆汁, 降低术后胆漏的风险。在放置“T”管引流时也无须考虑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胆管内是否有明显的炎症和水肿。即使有胆道结石残留, 放置引流也为日后经“T”管瘘管胆道镜取出或粉碎残留结石提供直接人工通道[13]。
尽管如此, 放置“T”管引流也存在一些不足。手术后大量胆汁经“T”管流失, “T”管在手术10 d左右才能夹闭, 这大幅延长住院时间;“T”管在手术后数周后才能拔除, 这给患者生活造成不便;若“T”管周围瘘管壁强度不够, 在拔出“T”管时还有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的风险。
鉴于此, 国内外许多学者尝试不放置胆管引流, 行胆道一期缝合并取得成功。胆道一期缝合大幅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这更能体现微创理念[14]。切开胆总管时尽量保证切口整齐, 缝合时注意针距和边距均匀, 牵拉胆总管壁时应注意进出针的角度, 不要撕裂胆管壁, 确保缝合胆管壁的严密性和无医源性狭窄。一般选择可吸收缝线连续或间断缝合胆管, 以减轻术后胆道瘢痕的形成[15]。
胆道一期缝合已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关键是不放置胆管引流的条件必须充分。不放置胆管“T”管引流的必要条件包括胆道内无残留结石、胆道无狭窄和肿瘤可能、胆道无机械性损伤、胆总管下端通畅。手术者一方面需要具备良好的胆道镜操作技术, 还需要具备准确的病理判断能力。对有胆道扩张的病例则应着力判定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若怀疑胆总管下端有狭窄可能或发现有胆汁漏, 应及时放弃胆道一期缝合, 改行放置胆道“T”管引流。术后胆漏的发生与术中胆管缝合及胆道压力密切相关, 所以是否放置“T”管引流, 需严格遵循指征[14,16]。
4 再次胆道手术的腹腔镜技术
尽管有胆道手术史患者腹腔内往往存在广泛膜性和致密粘连、瘢痕, 甚至解剖结构不清, 对此类病人进行腹腔镜胆道探查目前已不再是禁忌。然而该手术需要具备建立气腹、分离粘连、解剖辨认胆管和切开胆总管等技术[17]。
由于手术切口瘢痕下腹壁多与肠管或网膜有粘连, 确定镜鞘穿刺孔位置时应考虑避开切口瘢痕, 以免损伤肠管导致致命的肠穿孔[18]。建立镜鞘穿刺孔宜用逐层切开方式进入腹腔, 用反复置入腔镜来观察穿刺孔前方和周围粘连情况, 并用手指进行钝性分离, 直至完全置入镜鞘。
置入镜鞘后建立气腹, 在无腹壁粘连处作第一个操作孔, 逐步分离粘连。用两步法分离粘连: (1) 先彻底分离腹壁粘连, 尤其是原手术切口瘢痕下的致密粘连, 直至能建立主操作孔和辅助操作孔。粘连组织内常为腹膜、网膜与肠管等, 用电钩、超声刀或电脑反馈控制双极电刀分离时要贴近腹壁[19]。 (2) 沿肝脏脏面进一步分离粘连直至肝门部, 此处粘连往往较致密, 分离时宜由外向内, 并注意避免热传导损伤横结肠[20]。
一般沿十二指肠即可解剖出胆总管后段。此处胆总管被十二指肠球部覆盖, 位置固定且多无粘连, 易于辨认。在解剖胆管时不宜从肝门处解剖。切开胆总管位置应根据取石方法来考虑, 以方便胆道镜和取石钳操作为前提。切开胆总管前需要充分暴露, 但同时应避免因损伤胰十二指肠后动脉弓血管导致麻烦的出血。
总之, 腹腔镜下再次胆道手术有较高的技术难度。手术者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开腹再次胆道手术经验, 而且需要具备较丰富的普通LCBDE手术技巧。
5 展望
传统腹腔镜系统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术者及助手操作过程中看到的是二维平面图像, 在操作空间及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1]; (2) 手术操作时难以在狭小空间完成精确、细小的操作, 器械的活动自由度小, 无法完成施行长时间复杂的手术; (3) 术中随着人手的颤动可能导致失误的发生等。
高分辨率的3D腹腔镜监视系统还原了真实的三维立体手术视野[22], 为胆道探查和缝合提供了较精细、精准的立体视觉定位。该系统仅仅是在视觉上得到了大幅改善, 并未进行手术操作器械的改进。术者手术时需要佩戴3D眼镜, 若术中视线从屏幕移开会有眼睛不适和疲劳感, 手术时间较长术者也难以坚持。
以达芬奇手术系统为代表的手术机器人克服了上述诸多不足, 使手术的精细度、精准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3]。该系统还设计了万向机械臂, 使手术时不同方向的分离、剪切、缝合等操作更为容易。然而, 由于购置、使用和维护成本相当昂贵, 术前准备相当繁琐, 对手术室的要求很高[24], 达芬奇手术系统难以普及。
可以预见, 借助上述3D和手术机器人技术, 腹腔镜胆道探查技术将变得更精细、更精准、更安全。
腹腔镜技术论文 篇2
【目的】
(1)抽取腹水化验检查,明确腹水性质(2)适量放腹水缓解压迫症状(3)腹腔内注射药物及腹水浓缩回输等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注意患者安全,做好环境准备,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及注意项并取得合作
【用物准备】基础治疗盘、腹腔穿刺包、量杯、腹带及中单、卷尺,按医嘱准备药物及2%利多卡因1支,治疗卡 第一部分专科护理授术操作瓣范 【操作步骤】
(1)若装整齐,进行查对,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向患商告知井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2)签署腹腔穿刺术知情同意书。瑶患者排尿(防考刺损伤膀胱),清洁局部皮肤
(3)铺中单,取半卧位或平卧位,腹水少量者取左侧位,艘背部铺好腹带,测腹、脉搏血压及腹部体征并记录。
(4)协助术者配合定位,选择适宜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孔巾,配合局部麻醉
(5)术者左手固定穿剩部位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穿过壁腹膜,即可抽取腹水。
(6)术中协助留取标本,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术中患者如出现面色苍自、心慌、头量,出汗血压下降,腹痛等症状,应停止放液,安静平卧,并遵医嘱给子输液,扩容等对症处理。如覆水为血性,留取标本后即技针
(7)放液:用消毒血管钳固定针头,与针座连接引流管,以输液夹子调整滴速;放液速度不宣过快,放液量不宜超过300oJm(8)术毕:木者取出穿刺针,用无菌布按压穿刺点数分钟,用控布固定。测围下连层
(9)按规定将用过的材料分类放入垃圾袋内,洗手
(10)记录水颜色,形状和量,放水后围同,避医嘱送检标本。【操作流程】着装→评估一备物→告知并解释一签暑知情同意书→穿刺抽液一观察→留取标本→送检标本一整理用物→洗手→测量一记录 【注意事项】
(1)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穿刺点位于上方,如不适应立即报告医师。
(2)腹带不宜过紧,以防造成呼吸困难。
(3)穿刺处如有腹水外渗,及时更换敷料及腹带,防止穿刺处感染。
(4)如放液流出不畅,可嘱患者椭微变换体位或将穿刺针稍做移动,以助液体流出通畅。
(5)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腹腔内感染
(6)如有肝性脑病先兆、包虫病、结核性腹膜炎、卵巢囊肿者禁忌穿刺。
肝穿刺术护理配合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1)肝疾病性质不明,需取活检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2)确定患者肝组织损伤程度,观察肝病的发展与转归。(3)为肝脓肿患者穿刺抽吸脓液和注射药物,达到治疗目的 【评估】
患者病情、心理状态、对肝穿刺意义的认知程度,注意患者安全,做好环境准备
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并取得合作 【用物准备】
基础治疗盘、无菌肝穿刺包、穿刺针、无菌手套、一次性注射器(10ml)2支、4%甲醛溶液标本瓶、,带、无菌敷料、治疗巾,遵医嘱准备治疗药物、局麻用药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治疗 【操作步强】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着装整齐,佩戴胸牌(2)核对床号、姓名、床头卡
(3)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意义、方法、操作配合及注意事项。(4)签署肝穿刺知情同意书。为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5)遵医嘱用药嘱患者排尿,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身体右侧靠近床沿,并将右手至于枕后,让患者保持固定的体位,训练其深呼吸和屏吸呼吸方法,以利于术中配合。
(6)协助术者定位,配合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孔巾,用2%利多卡因由皮肤至肝被膜进行局部麻醉。
(7)术者进针时嘱患者深吸气,然后呼气末屏气,将穿刺针迅速刺入肝内并立即抽出,总计穿刺深度不超过6cm。(8)穿刺过程中,观察患者面色、血压、脉搏的变化。(9)协助术者取下孔巾,用腹带束紧沙袋加压包扎4~6小时(10)遵医嘱将所抽肝组织放入4%甲醛固定液中或涂于载玻片上及时送检。
(11)按规定将用过的材料分类放入垃圾袋内。洗手(12)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穿刺结果。
【操作流程】着装→评估→核对→解释一签同意书→肝穿刺→束腹带观察→记录一留取标本送检→一体息→整理用物一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术后绝对卧床休息6~8小时,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开始4小时内每15分钟测1次,如发现头晕、脉搏细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出血征象时,应立即通知医师紧急处理。
(2)若穿刺部位疼痛明显,应仔细检查原因,如果是一般组织创伤性疼痛,可遵医嘱应用止痛药,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若发现气胸、胸膜休克胆汁性腹膜炎时,应及时处理。
(3)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如敷料有渗血,及时更换,防止穿刺部位感染。
(4)禁忌证:全身情况衰竭及严重贫血者,有出血倾向者,大量腹水、肝包虫病、肝血管瘤、肝外梗阻性黄疸者等。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护理配合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1)诊断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2)取异物、息肉摘除、胃镜下止血等。
【评估】患者病情,询问有无青光眼、高血压、心脏病及药物过敏史,做好环境准备,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并取得合作, 【用物准备】内镜,冷光源、吸引器、内镜台车、治疗者、基础治疗盘、一次性注射器(10m)1支、弯盘、牙垫、手套、纱布、纸巾、垫巾、管道清洁刷、活检钳、标本固定瓶、黏膜染色 剂、喷酒导管小毛巾、含酶洗漱剂、消毒液、治疗卡、镇静药、解癌药、去泡剂、咽喉麻醉药、盐水
(1)衣帽整洁,进行查对,向患者告知目的并解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
(3)检查前需禁食、禁水、禁药6小时,幽门梗阻者应先洗胃再检查。
(4)检查前取下活动义齿、跟镜,解开衣领、腰带。
(5)询问有无青光眼、高血压、心脏病及药物过敏史,如有以上情况应与检查医师取得联系
(6)备齐用物,于检查前10分钟进行咽喉麻醉
(7)帮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躺于检查床上,在患者颌下放一弯盘,嘱患者张口咬住牙垫(8)协助操作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患者反应,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进行处理。
(9)操作中留取活检或治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10)操作完毕,应用钞布将镜身外黏液擦掉,并嘱患者将口腔内容物吐出,用纸巾擦拭口
【操作流程】着装→评估→备物→签署同意书取卧位→嘱患者咬住牙垫→胃镜检查→擦拭患者口唇→·洗手→记录→→送检标本 【注意事项】
(1)检查后少数患者出现咽痛、咽喉部异物感,崛患者不要用力咳嗽,以免损伤咽喉部黏膜
(2)胃镜检查和治疗后注意有无腹痛、呕血或黑粪,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3)严重心、肺疾病,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生命体征不稳者、精神异常不能配合检查者、急性咽炎者明显主动脉瘤、腐蚀性食管炎性期、疑有胃肠穿孔者禁忌做胃镜检查。
胃肠减压技术护理操作规范
一、【目的】
1.缓解或解除肠梗阻所致的症状。
2.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3.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减轻腹胀,减少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伤口疼痛,促进
伤口愈合,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
4.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和协助诊断。
二、【评估】
1.查看并确认医嘱及治疗卡,了解患者目前状况。2.对清醒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配合要点,取得患者合作。
3.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清醒、嗜睡、昏迷)及自理能力:如了解患者既往有无插管经历、是否接受过类似治疗、是否紧张、是否懂得利用吞咽动作配合插管等。
4.评估患者有无假牙及鼻腔状况:包括鼻腔黏膜有无肿胀、炎症,鼻中隔弯曲、鼻息肉,既 往有无鼻腔疾病等。
三、【操作前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①铺好的无菌盘,内备:一个内盛温开水治疗碗,纱布2块、镊子、压舌板;
②治疗盘外备:治疗巾1块、棉签、弯盘、一次性手套1 副、20ml及50ml注射器各1个、石蜡油球罐(内盛石蜡油球)、胃管、胶布、水温计、橡皮圈或夹子1个、别针、松节油(拔
管用);③听诊器、手电筒;④必要时备医嘱执行单、笔;⑤负压吸引装置1个。
3.环境准备 清洁,无异味。
四、【操作步骤】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告知患者操作中配合方法。
2.有眼镜或义齿者,取下妥善保存。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适当卧位(半卧位、坐位或平卧位)。
3.掀开床头盖被,将治疗巾围于患者颌下,弯盘放于方便取用处。
4.用手电筒观察鼻腔以确定插入侧鼻孔,用棉签清洁鼻腔,准备胶布。
5.用注射器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戴一次性手套,测量胃管放置长度并做好标记(成人长度45—55cm)。用石蜡油球润滑胃管前端。6.再次核对患者,嘱患者头稍向后仰,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 选定侧鼻孔先向上,然后平行再向下缓慢插入。
7.插入至10—15cm会咽部时,①清醒患者嘱其作吞咽动作,顺势将胃管向前推进,直至预定长度(置管过程中患者如有呛咳、呼吸急促、发绀、可能是误入气管,需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再行插入;如患者有流泪、流鼻涕应及时擦净,并给予安慰)。如果插入不畅,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
②昏迷患者置管时,撤去患者枕头,将头后仰,当鼻胃管插入约15cm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缓缓插入胃管至预定长度。用注射器回抽有胃液后,用一条胶布初次固定胃管。
8.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有三种方法):
①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抽出胃液;
②置听诊器于患者胃区,快速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听到气过水声
③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
9.确定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耳垂部。
10.粘贴胃管的标识,记录置管的有效时间段,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11.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见有胃液抽出,先注入30ml温开水冲洗胃管。12.调整减压装置,将胃管与负压装置连接,妥善固定于床旁。
13.胃管冲洗。将胃管末端连接20ml注射器缓慢注入生理盐水20ml,再将生理盐水全部抽出至治疗盘内,确认胃管在胃内。
14.拔管时先将减压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屏气,先缓慢向外拉,估计胃管接近咽喉部时,迅速将胃管拔出,然后清洁鼻腔。拔管指征:病情好转,腹胀消失,肠鸣音 恢复,肛门排气。
15.清洁患者口鼻、面部,擦去胶布痕迹,协助患者漱口,采取舒适卧位并整理床单位;对患者或家属的配合表示感谢。
16.洗手,记录并签名。
五、【注意事项】
1.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受压、脱出影响减压效果。
2.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
3.留置胃管期间应当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湿润及通畅。
4.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腹腔镜技术论文 篇3
【关键词】 泌尿系疾病;腹腔镜;经后腹腔;经腹腔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77-01
我科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行腹腔镜手术7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中,男53例,女25例,年龄17-65岁,平均42.3岁。肾囊肿去顶减压术56例(左肾囊肿36例,右肾囊肿20例。囊肿直径5.0-14.Ocm.平均8.66cm)。肾上腺手术2例(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例,无功能皮质腺瘤1例,肿瘤直径为2.5-3.8cm,平均3.15cm),多囊肾去顶减压术2例,无功能重度肾积水行单纯性肾切除术4例,肾萎缩2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12例。所有肾囊肿、肾上腺肿瘤患者均行CT检查,明确肾囊肿、肾上腺肿瘤的位置、大小。
1.2 手术方法 采用美国史塞克腹腔镜器械,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分经腹腔和经后腹腔两种径路。
1.2.1 后腹腔途径[1] 取患侧向上的侧卧位,头低脚低。于腋中线髂脊上2cm取点作1.5cm小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筋膜,用10mm Trocar直接刺人后腹膜间隙,待出现落空感后可以先取出穿刺针芯,经套管放人观察镜,见到黄色脂肪组织,证实穿刺成功,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使压力保持在10-15mmHg。另两孔分别取在肋缘下腋前线和腋后线。腋前线放人10mm Trocar,腋后线处放入5mm Trocar.后两穿刺点用于放人相应的腔内操作器械.观察镜摄像头方向应以术者的视角来定向,脚侧应保持在显示屏的下方.尽可能靠背侧腰大肌前方先切开肾周筋膜(这样可减少腹膜的损伤),游离肾脏腹侧及外侧。直视下寻找并游离肾、肾上腺、输尿管,进行相应手术。
1.2.2 腹腔途径行精索静脉曲张(12例)手术 患者全麻后取平卧位,于下腹中线脐下缘做13mm皮肤切口。置入第1个10mm Trocar,用腹腔镜观察腹腔内无粘连,则在麦氏点放置另一个Trocar(5mm),反麦氏点放置第3个Trocar(5mm)。距内环口2-3cm,精索外侧5mm左右切开后腹膜显露精索血管,游离精索静脉,4号丝线三重结扎。
1.2.3 手术技巧 肾囊肿去顶术:打开Gerota筋膜,游离囊肿周边,剪开囊肿,吸尽囊液.于距肾实质0.5cm处剪除囊壁。肾上腺手术:先辨认腰大肌,腰大肌是镜下最为重要的解剖标志,然后向上分离达膈肌角,在近膈肌脚处纵向剪开Gerota筋膜,充分暴露肾上极,肾上极内上方便为肾上腺部位,利用超声刀游离肾上腺及肿瘤,Hemo-lock处理肾上腺中央静脉。单纯肾切除术:巨大肾积水可初步游离肾脏后放水,扩大手术操作空间,肾周粘连严重者需谨慎小心游离,避免损伤后腹膜(后腹膜打开后,操作空间明显减小,手术难度明显增加)。
2 结 果
78例腹腔镜下手术成功完成了77例。1例脓肾行肾切除术因肾周严重粘连,游离困难及出血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精索静脉曲张,30-50min,平均35min;肾囊肿30-90min,平均58min;肾上腺手术120-180min,平均150min;肾切除140-210min,平均170min。术中出血10-250mL。术后4-14d出院,平均6.4d。肾囊肿术后3个月复查B超,囊肿无复发,肾上腺手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复发或转移。手术并发症:有3例术后出现局限性皮下气肿,未作特殊处理,在术后2-3d自行吸收。
3 讨 论
我科从2009年开展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单纯肾切除术、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以来,填补了我州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泌尿外科的空白。目前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已经可以用于几乎所有的泌尿系统疾病,过去泌尿外科许多传统开放性手术正逐步被腹腔镜手术替代,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直径小于5cm的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已成为该病治疗的金标准[2]。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有两种入路.经腹腔途径和经后腹膜腔途径。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初始阶段,宜从经腹腔途径起步.先经腹腔途径进行相对简单的手术,因经腹腔途径手术操作空间大,解剖标志清楚,便于操作。但经腹腔途径对腹腔干扰大,有污染腹腔、损伤腹内脏器可能,而泌尿系统的器官为腹膜后和腹膜外器官,作为泌尿外科医生,对腹膜后和腹膜外的解剖更为熟悉,经后腹膜腔途径更加符合泌尿外科医生日常手术习惯,经后腹膜腔途径能直接、迅速进入手术视野,已成为泌尿外科手术的主要途径[3-5]。但经后腹膜腔途径解剖标志相对较难辨认,且操作空间小,给手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故经后腹膜腔途径手术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6]。
遵循学习曲线,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操作技术熟练是关键。开展腹腔镜手术初期,要本着量力而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应避免急于求成。开始应选择合适的病例,随着技术的熟练,最终掌握腹腔镜技术。本组腹腔镜手术的开展,也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过程进行的。最初就是开展经后腹膜腔途径的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后拓展手术种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建立合适的操作通道。根据术前检查,如螺旋CT、MRI等明确病变位置与周围组织及重要脏器的解剖关系,肿瘤或囊肿的位置,据经腹腔途径和经后腹膜腔途径各自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手术人路。通道的建立要尽量靠近病变部位.通道间的距离应足够宽,便于手术操作,两个主操作通道间的角度在60°左右为宜。通道的多少应根据具体手术而定,不要强求通道的数量,要保证手术能顺利进行。准确把握中转开放时机。中转开放手术会更加安全,不应把中转理解为手术失败,更不应该等到出现重要脏器损伤或大出血时才考虑中转。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可以发生于气腹建立、术中和术后各个阶段。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难度的6类分级中[7],Kellogy等统计手术难度为困难及非常困难的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2%,Fahlenkamp等总结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4%,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难度呈正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取决于对解剖结构的熟悉程度、术中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正确的操作路径。
总之,腹腔镜治疗泌尿系疾病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刨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轻等诸多优点。随着泌尿外科医生操作经验的积累、操作技巧的熟练掌握和器械设备的改进,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会越来越少,手术成功率会越来越高,腹腔镜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手术适应证将不断扩展。
参考文献
[1] 王剑松,左毅刚,陈戬,等.曲卡直接穿刺法建立后腹膜腔气腹行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的体会[T].昆明医学院学报,2003,(3):89-91.
[2] Guazzoni G,CestariA,Montorsi F,et a1.Laparoscopictreatment of adrenal diseases[J].BJU Int,2004,93:221.
[3] 张旭,叶章群,宋晓东,等.腹腔镜和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与开放肾上腺手术的疗效比较(附93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332.
[4] 夏国伟,丁强,徐可,等.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15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21(5):363.
[5] 祖雄兵,张晓波,齐琳,等.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2):104.
[6] Janetschek G,Marberger M.Laparoscopie surgery in urology[J].Curr Opin Urol,2000,10:351.
腹腔镜技术治疗肾囊肿体会 篇4
关键词:肾囊肿,腹腔镜,去顶减压术
肾囊肿是一种成人常见的良性病变。过去治疗主要行穿刺治疗或行开放手术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我院2005年11月至2007年3月采用经腹膜后和经腹腹腔镜治疗肾囊肿12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 男7例, 女5例, 年龄34~72岁, 左侧5例, 右侧7例。囊肿位于肾上极4例, 肾下极7例, 肾门附近1例, 囊肿直径5.4~11.6cm。全部囊肿均经B超, CT检查明确定位及诊断。其中5例患侧腰部胀痛不适, 其余7例无临床症状。
1.2 治疗方法
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 (LC) 手术器械, 插管麻醉。经腹膜后腹腔镜, 患者采用健侧卧位;经腹腹腔镜, 采用平卧位, 患侧略高体位。经腹膜后腹腔镜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首先建立人工后腹腔, 于肋骨下腋后线垂直切开皮肤1.5cm, 用血管钳钝性分开肌层并穿破腰背筋膜, 并用示指分开一个间隙, 并将腹膜向前推开, 插入自制气囊尿管, 向气囊内注水约4 0 0~5 0 0 m L, 并保持3~5min, 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 抽吸出囊内液体, 拔出气囊尿管, 在手指引导下分别在髂嵴上2 c m, 肋骨下腋前线穿刺放置1 0 m m, 5mmTrocar, 直视观察腰大肌, 腹膜及肾周筋膜外的脂肪组织, 用操作钳分开肾周筋膜, 将周围脂肪组织推开, 沿肾脏表面游离肾脏至囊肿, 紧贴肾囊肿壁表面充分显露囊肿。沿囊肿边缘向外约0.5~1.0cm, 用超声刀切除囊壁, 吸尽囊液, 用碘伏涂擦囊壁, 放置橡皮引流管, 放出CO2, 拔出Trocar, 缝合伤口。
经腹腹腔镜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气腹建立后, 分别在脐上1cm, 患侧腹直肌外缘上, 下各做切口放置Trocar, 游离结肠与侧腹膜的粘连, 切开侧腹膜, 分离肾旁脂肪组织, 显露肾脏, 以下操作同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2 结果
本组12例均获得成功, 手术时间30~120min, 术后1~2d拔除引流管, 无出血, 皮下血肿及尿瘘, 术后1~2d下床活动, 7~9d出院。
3 讨论
单纯肾囊肿体积小对肾功无影响, 也无任何症状时, 无需治疗, 可定期随访观察[1]。直径>5cm的肾囊肿可压迫肾实质, 造成肾功能损害, 引起肾区疼痛或发生出血感染、高血压等需要治疗[2]。传统的经腰切口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或功率达100%, 但创伤大, 恢复慢, 影响劳动。
B超, C T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抽液后注入硬化剂治疗创伤小, 简单易行, 但单次囊肿穿刺成功率仅50%, 同时也易复发, 对较大囊肿, 其疗效更差, 同时注入硬化剂, 也诱发感染和肾性高血压, 故肾囊肿穿刺要慎重。
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 具有手术创伤小, 恢复快, 治疗确切的特点。术前应常规做肾脏C T平扫加强, 了解肾囊肿是否与集合系统相通, 若相通, 宜选用开放手术, 以防止术后尿瘘。术中切割囊壁, 勿紧靠正常肾组织, 以免出血。术后用钛夹夹闭囊壁, 以免囊肿复发。对于靠近肾门的肾内侧囊肿, 我们认为选用经腹途径, 较经腹膜后途径操作起来更简便安全。
参考文献
[1]白剑, 陈天明, 罗顺添, 等.经腹膜后间隙腹腔镜下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30例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 2002, 8 (1) :79~80.
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管理规范 篇5
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规范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临床医师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技术,是指通过全胸腔镜治疗肺部疾病,并进行肺叶切除。完全胸腔镜外科技术是使用现代摄像技术和相应的手术器械设备,通过胸壁小切口(孔型切口)完成肺裂分离、肺部大血管、气管等组织分离切断等胸内复杂手术的微创胸外科新技术。
一、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开展。
(三)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胸外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胸外科。
(1)开展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
23124
(二)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的手术应由熟知该项技术及临床应用能力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掌握胸腔镜检查和治疗手术临床能力的本院医师担任,术前讨论应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和防止发生并发症风险的预案,以及术后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三)由于胸腔镜治疗技术是一项高风险、高难度的微创手术项目,所以在实施胸腔镜检查和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应健全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手术的术前检查、术前讨论、术前准备及核对等制度,同时应建立术后的复查和随访制度。
(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质量标准应达到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如实记录各项指标。
(六)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准予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名单进行公示。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对已经获得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例选择、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死亡病例、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病人管理、平均住院日、病人生存质量、病人满意度、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等。评估不合格的医疗机构或医师,暂停相关技术临床应用资质并责令整改,整改期不少于3个月。整改后评估符合条件者方可继续开展相关技术临床应用;整
改不合格或连续2次评估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取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临床应用资质,并向社会公示。
四、培训
(一)培训基地。
由卫生行政部门认定,且具备下列条件:
1.三级甲等医院,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准予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
2.具备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每年独立完成胸腔镜肺叶切除病例至少100例。
3.胸外科病房床位数至少50张。
4.有至少4名具有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师,其中至少2名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有与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诊疗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6.相关专业学术水平居国内前列,且在当地有较强的影响力。
(二)培训工作基本要求。
1.使用经卫生部认可的培训教材和培训大纲。
2.拟定科学的培训计划,保证接受培训的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训。
3.按照培训要求,对接受培训的学员进行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操作水平进行测试、评估。培训结束后,对接受培训的医师
27128
一、手术适应证
1.非小细胞肺癌I期肺癌:肿瘤直径小于3cm,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者;
2.部分IIa期肺癌:肿瘤直径3-5cm,纤支镜提示无中央支气管侵犯,CT提示肺门淋巴结1-2枚、直径小于1.5cm;
3.肺转移癌需要肺叶切除者等。
二、手术禁忌证
1.胸腔内严重或致密粘连者;
2.IIb-IIIb期肺癌,肺癌从腔内侵及主支气管或侵及肺动脉主干、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有明显肿大者;
3.肺裂发育不全、肺叶间裂分裂较差者; 4.全身情况差难以耐受单肺通气者。
三、术前准备
1.心理治疗:术前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如实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消除患者的疑虑,患者对手术的风险性表示理解,取得友好合作等。
2.确定病变位臵:术前CT 定位,肿瘤穿刺、标记。3.拟定手术方案:根据病变确定手术范围。4.其他同一般胸科手术。
四、手术方法
(一)麻醉及手术体位
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单侧健肺通气。患者健侧90度卧位,腰桥抬高,术侧上肢悬吊在麻醉头架上。切除肺叶后再行患肺正压通气,使残肺充分膨胀,以免存在胸腔镜下难以辨认的局限性肺不张。
(二)手术切口
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切口,包括1个长1.5cm的胸腔镜套管切口,1-3个长1.5cm的操作套管切口,或(和)1个5-7cm长的胸壁辅助小切口。
1.胸腔镜切口:一般选择在第8肋间腋前、中线之间。切口位臵的选择因不同的患者和所切除的肺叶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2.操作套管切口:一般选用1-2个,必要时选用3个。其位臵可在胸腔镜探查胸腔后确定,以方便手术操作为原则。而牵引器操作孔一般选择在第7、8肋间腋后线附近。
3.胸壁小切口:小切口的位臵一般选择在第5肋间腋前、后线之间,另外可根据手术需要和切除不同的肺叶而选定。小切口选择一般应遵循距肺门近、胸壁损伤少、切口的瘢痕相对美观为原则。
(三)肺血管的处理
肺动脉、静脉的解剖分离是肺叶切除的关键步骤,分离肺动脉尤应小心。
腹腔镜技术论文 篇6
【摘要】随着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外科微创技术逐渐取代传统术式,在外科手术学日益追逐最小损伤,最小切口,最佳位置,最简单化的手术方法解决疾病和“整体治疗观念”的今天,外科微创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外科微创技术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度也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因此,人体解剖学在外科微创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外科微创技术、胆囊切除术、解剖学的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R5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59-01
1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1.1发展
外科微创技术(minimallyinvasivesurgery,MIS)由腔镜外科技术、内镜外科技术和介入外科治疗技术三大部分组成。内镜外科技术作为MIS的最早起源代表,自1795年德国人Bozzini将细铁管插入病人直肠以观察直肠病变,并于1805年提出了内镜的设想以来,从最初的仅仅对疾病的诊断到现在对疾病的治疗,迄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1]。MIS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外科手术摆脱了传统手术中切口大、出血多、组织损伤严重、患者恢复时间长和手术效果差的困境。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在原则和基本方法并不太大差异的前提下,只是通过改变了手术的径路,从而减轻了传统外科手术对患者的巨大生理和心理创伤[2]。临床医生在医疗器械设计师的密切配合下,也将目标从以前单一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向器械的高精尖和疾病的治愈。在这种情形下,医学界开辟了许多超乎常规想象的诊疗技术,从以前的“无孔不入”发展到现在的“无孔也入”[3],在当代追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临床医学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现状
然而,在当今条件下,MIS也有较多的缺点亟待解决。体表的完整性,危险性的增多,手术时间难以准确的估计,并发症有增高的趋势,癌手术的安全性何根治性尚待研究以及病人因疾病而导致的选择的局限性等,都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在以降低这些重要并发症的前提下,要在小切口,不能通过手直接接触病变部位的前提下,通过监视器的辅助,完成对病变的切除。这就要求手术医生必须要对病变部位的体表投影、周围所涉及的其它重要脏器、血管、神经和准确识别病变脏器及其所需切除的大小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因此,人体解剖学,尤其是腹部局部解剖学对腔镜外科技术的成功,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2腹腔外科微创技术的解剖学支持
以一例68岁胆囊结石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例,从解剖学的角度出发,来解决这一临床常见的疾病。在脐孔下作一纵向切口,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并找到肝脏及胆囊的具体位置。于胆囊体表投影处插入套管,使套管依次从外向内刺破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机-腹横肌-腹横筋膜-壁腹膜,进入腹腔,于胆囊窝内找到胆囊,找到并处理胆囊三角(Calot三角),剥离胆囊,取出胆囊,缝合皮肤和防止并发症。
在手术的五步操作中,腹部解剖学的重要性体现如下:
2.1熟悉肝脏的形态,分布和胆囊的体表投影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去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胆囊长约12-15cm,正常容积约50ml,位于肝脏的胆囊窝内,而胆囊结石则常滞留于胆囊颈的Hartmann袋处。胆囊的体表投影相当于右锁骨中线或右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的交点处。
2.2关于处理胆囊三角的处理
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和副右肝管常在Calot三角处穿过。在这一环节中,熟悉Calot三角的组成结构,内部所经过的血管,肝管以及切断胆囊动脉时的注意事项等,将会降低手术操作所致的肝管损伤,血管损伤及将胆囊动脉周围组织剥离太净所致的钛夹脱落而引起术中和术后的大出血等并发症。
2.3剥离胆囊
熟悉胆囊的形态,胆汁的流出途径和胆囊的大小将有利于判断胆囊中胆汁淤积量的多少和避免胆囊壁的损害所致的胆汁外漏导致的后期腹膜炎。
2.4取出胆囊
这一环节是切除胆囊的关键环节,掌握胆汁的流出途径,胆囊结石的好发部位以及胆囊周围的一些重要脏器和血管神经组织等,可以大大降低胆漏的发生以及对周围的一些重要脏器的损伤,将结石彻底取尽和避免伤口的感染,从而保证手术的成功。
2.5缝合皮肤和防止并发症
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术后查房注意患者是否有无巩膜黄染、检测生命体征、有无腹膜炎和腹泻现象。
3临床意义
3.1减少出血和降低并发症
术中和术后出血,对病变周围脏器的损伤,病变切除范围的准确程度等是所有的微创外科技术最易出现的问题。
3.2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
对人体解剖学掌握的熟练度,将直接影响外科医生在手术中寻找病变部位的具体位置,减少对周围的脏器的损伤,尽量不影响患者的解剖生理结构的前提下减轻患者痛苦,从而完成高质量的手术。而后者则所有的医疗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
3.3MIS对学习腹部解剖学的反作用
一直以来,解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学科,与临床手术操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以及各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使得解剖学出现了许多的分枝。而与MIS的结合将使解剖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前进方向,开辟出一条生机盎然的新道路,从而建立起更加完善和成熟的临床解剖学研究体系[4]。另一方面,臨床课程,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不但可以激发临床医学生对于解剖学学习的热情,还有益于他们了解当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培养医学生在以后临床工作中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8-185
[2]郑民华,马君俊.微创技术推动现代外科发展的现状[J].临床外科杂志,2013,21(1):9-10.
[3]钟世镇,丁自海.发展微创外科解剖学基础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3):181-181.
腹腔镜技术论文 篇7
1 诊断设备
腹腔镜主机采用上海世音医疗公司生产的1080P型全高清摄像系统;镜头采用辽宁沈大内窥镜有限公司生产的10 mm全高清0度镜头;气腹机,杭州桐庐精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显示器使用SO-NY 24寸医用监视器,分辨率为1 920×1 200;其他腹腔镜器械如分离钳等,自备。
2 病例介绍
患病犬品种为雪纳瑞,13岁,雄性,体重14.7 kg,因最近10 d食欲变差前来就诊。体格检查发现该犬精神沉郁,不愿趴卧,眼屎较多,心率130次/min。触诊腹部发现腹部内有坚硬肿物。血常规及血清生化指标检查结果见表1和表2。X射线检查发现腹腔内脾脏部位有一个10 cm×10 cm大小的圆形肿物,疑似发生脾脏占位性病变,见图1。由于现有检查手段无法确定病因,因此与主人沟通后决定利用腹腔镜进行腹腔探查。
3 麻醉及监护
术前给以阿托品、右美托咪啶;使用阿法沙龙诱导麻醉,使用异氟烷维持麻醉。术中对血氧饱合度、心率、呼气二氧化碳进行监测。
4 腹腔探查
待患犬麻醉稳定后,首先制作气腹,将气腹针自右上腹部刺入腹腔,二氧化碳输入压力设定为933 Pa,流速设定为10 L/min。随后将10 mm穿刺器自脐孔下方穿透腹壁,插入直径为10 mm的0度腹腔镜头,再将一个5 mm穿刺器自左腹中部穿透腹壁,插入直径为5 mm的分离钳进行探查。探查中发现腹部内有大量血液及凝血块,见293页彩图2。继续探查,发现脾脏前尖端有一巨大肿物,表面不光滑,并且已经发生破裂,见293页彩图3。继续探查其他脏器,未发现明显异常。考虑到脾脏肿物破裂并且导致出血,决定立即开腹切除脾脏。
5 治疗
常规打开腹腔后将整个脾脏移出腹腔外。发现脾脏前尖端肿物的破裂处仍在出血,见293页彩图4。随即使用可吸收缝线双重结扎脾门处的所有血管,并将脾脏及其上面的肿物切除。摘除脾脏后使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检查有无血液及出血点,常规闭合腹腔。
6 结果
术后常规消炎3 d,7 d后拆线。拆线时该犬精神恢复正常,进食正常,未出现其他异常。一年后电话随访,该犬一切正常。
7 讨论
1)动物发生脾脏破裂后,由于症状不典型,采用传统的检测方法如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B超及X射线检查,有时不易被发现,并可因脾脏不断出血而导致动物在短时间内死亡。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微创腹腔探查,可以清晰地观察腹部各个器官的情况,对疾病进行确诊,并且由于腹腔镜技术对于动物具有微创、出血少等特点[1],因此使用安全性较高,可保证危重情况下动物的生命不受影响。在国外,利用腹腔镜进行动物腹腔探查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手段,但在我国宠物临床中则刚刚开展应用,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技术必将在宠物临床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2)脾脏破裂多因外伤而导致,但有时也会因脾脏上的肿瘤破裂所致。对于本病例,患犬脾头侧长有一个巨大的肿物,由于主人未对该犬进行定期体检,致使肿物破溃,因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后才来就诊。由于多种原因,未对该脾脏肿物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因此无法确定该肿物的性质,但根据肿物的外观及患犬的预后,初步判断为脾脏血管瘤。脾脏破裂可导致严重的大出血,从而使动物出现一系列症状,如精神沉郁、厌食等,随时可危及动物生命。因此,一旦出现脾脏破裂,需要立即进行脾脏摘除术。此外,对于因胃扩张而导致的脾脏扭转,也应进行脾脏摘除术。
3)脾脏最常见的肿瘤为血管肉瘤,其次为血管瘤。此外,脾脏上的非肿瘤性病变还包括结节性增生和血肿[2]。上述疾病均可导致脾脏破裂出血,因此在临床检查中应特别予以注意。
4)正常脾脏存贮一定量的红细胞,并且具有造血能力及吞噬功能,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摘除脾脏后可影响上述功能,因此术后应定期对动物进行检查。
5)可通过微创手术对脾脏进行切除,F.Collard等[3]对一只患有脾脏血管肉瘤的犬进行了腹腔镜部分脾脏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本病例中,由于肿物较大并且需要将脾脏全部切除,无法通过腹腔镜进行,因而通过传统的手术方法切除。但F.Collard等[3]的研究提示基于腹腔镜的微创手术可用来治疗腹腔肿瘤,这值得进一步探索微创外科在小动物临床上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洪斌.微创外科与兽医学[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3):1-7.
[2]THERESA W F,CURTIS W D,CAROLINE V H,et al.Small animal surgery[M].4th.Philadelphia:Elsevier,2013.
腹腔镜技术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PPC患者中男3例, 女2例, 平均年龄 (38.5±8.1) 岁, 既往均有急性重症胰腺炎发作病史, 经保守治疗后胰腺炎控制, 患者均以腹胀、进食后饱胀感入院, 并经B超和CT (图1) 或MRCP等证实。5例PPC都位于胰体尾部, 最大者8 cm×6 cm×5 cm。5例患者自胰腺炎发病以来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体重下降最多达15 kg。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根据病史、查体, 结合各种辅助检查, 如B超、CT、MRCP或ERCP等明确病变性质以及与毗邻组织的关系。 常规行ERCP检查, 了解主胰管与囊肿的关系, 按D′Egidio分型均为Ⅰ型[7], 其中3 例合并有胆囊结石, 需同时行胆囊切除术。 术前血常规、血生化、血糖、凝血功能等无明显异常, 所有患者确认无手术禁忌证后, 术前均按消化道手术准备。
1.2.2 手术步骤患者取仰卧位, 左侧季肋部稍垫高, 约30°, 取头低脚高位, 术者站于患者右侧, 第一助手站于患者左侧, 持镜者站于患者左侧, 脐部上缘做一1.2 cm切口为观察孔, 建立二氧化碳气腹, 气腹压力为12~15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插入相应大小的Trocar, 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盆腔及病变部位, 在观察Trocar旁边使用5 mm Trocar针芯穿刺后置入腹腔镜下操作钳 (相当于“一处二孔”) , 可减少一处穿刺孔, 其他Trocar的具体位置根据囊肿的大小及部位选择。 由于本组的囊肿均为胰体尾部, 故将Trocar分别置于右锁骨中线脐上4 cm左右 (此处为主操作孔) , 剑突下稍偏左水平, 左上腹腋前线水平。 使用超声刀解剖, 细小的血管予电凝处理, 直径超过7 mm的血管予Hem-o-lock夹夹闭后离断, 将胃结肠韧带打开, 显露胰腺囊肿 (图2) , 使用电凝刀将胰腺囊肿予横行切开4~5 cm, 清除囊内坏死组织 (图3) 。同时, 切取小块囊壁组织送快速病理检查 (证实假性囊肿) , 将与囊肿切开处相对应的为胃后壁同样电凝切开同样长度, 切开胃壁过程中注意止血, 使用可吸收缝线行囊肿胃壁吻合术 (图4) 。 吻合完成后将大网膜覆盖吻合口, 需要加行胆囊切除者, 将剑突下Trocar改为主操作孔, 在此前所做“一处二孔”处腹腔镜操作钳帮助下行胆囊切除术, 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 放置左隔下, 右肝下引流管1 根, 引流管从原左侧腹及主操作孔戳孔处引出, 停止气腹, 缝合切口。
2 结果
5 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了完全腹腔镜下胰腺囊肿-胃吻合术, 其中3 例合并胆囊切除术, 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20~200 min, 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200 m L, 平均100 m L;术后2.5 d患者恢复肛门排气;术后5 d恢复流质饮食;术后6 d拔除引流管;平均住院时间为8 d;5 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 无并发症发生。 术后随访时间为1 年, 无胰腺炎、糖尿病和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 囊肿无复发, 复查CT均提示囊肿消失 (图5) 。
3 讨论
PPC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有引流术和切除术。 由于胰腺囊肿的患者往往上腹部有一定的粘连, 且囊肿往往和脾脏关系紧密, 囊肿切除过程中, 往往需要行脾脏切除。 由于脾脏外科理论发展和脾脏功能更加受到重视, 切除脾脏会引起发热、血小板增多引起的血栓形成和严重感染, 目前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手术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保留脾脏, 近年来类似的报道越来越多[8,9,10,11,12]。 在年轻患者尤其如此, 目前大多数学者不主张行脾脏切除术。 同时, 行囊肿切除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会切除部分胰体尾组织, 而胰岛细胞在胰腺体尾部的数量是最多的, 很多患者术后容易并发糖尿病, 必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尤其是年轻患者更甚。 外引流术虽然操作比较简单、引流更加通畅, 但仅仅适用于全身情况差、难以耐受外科手术、急性PPC囊壁未成熟及囊肿快速增大有破裂导致急性腹膜炎的患者。 外引流时胰液丢失多, 严重影响患者对脂类营养物质的吸收, 同时外带引流活动不便,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尤其当囊肿和主胰管相通时, 会形成经久不愈的胰皮瘘, 严重腐蚀皮肤, 患者往往感觉痛苦不堪。 同时, 外引流术可并发肠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13,14,15,16]。 因此, 外引流现已很少使用, 而胰腺囊肿的内引流显得尤为重要, 内引流一般包括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囊肿-空肠吻合术和囊肿-胃吻合术。
近年, 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兴起和器械设备的不断改进, 腹腔镜手术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康复快、美观等优点, 逐渐用于治疗PPC。 国外Way等[17]和Gagner[18]于1994 年首先报道了腹腔镜技术治疗PPC的经验, 国内梁中骁等[19]报道国内首例腹腔镜下胰腺囊肿胃吻合术, 此后国内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多[2,3,4,5,6]。 研究表明, 腹腔镜下囊肿内引流术是安全可行的, 而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 Aljarabah等[20]总结报道的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达95%。 在国内, 目前最常用是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吻合术, 该手术相对来说, 操作步骤多, 需要离断空肠, 行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 手术有两个吻合口, 增加手术的难度和手术时间和费用, 手术对消化道进行了重建, 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微创外科的含义不仅仅是追求体表切口微创化, 更应该追求手术本身的微创化, 对人体生理心理的创伤最小化, 胰腺囊肿一般位于胃后, 采用囊肿-胃吻合术, 更符合生理, 对人体的创伤可以达到最小化, 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讨论了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胃吻合术, 该术式在国外备受推崇, 是PPC最常选用的术式之一[13], 但在国内开展并不多。 本组病例所采用的均是囊肿-胃后壁吻合, 是将囊肿先显露出来后予切开, 将囊肿内液体及坏死组织清理干净后, 将胃后壁予切开, 使用可吸收缝线行前后壁的连续缝合, 吻合口大小为4~5 cm。该手术中, 不使用腹腔镜下切割闭合器行吻合, 可以节省较多的手术器械费用,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本组患者, 术后随访囊肿均消失, 手术效果好。由于进食对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影响大, 笔者建议术后应保持持续胃肠减压3~5 d, 进食时间以术后5 d以上为宜, 本组患者术后禁食时间为5 d。术后常规使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 可减少消化液的分泌, 对吻合口的愈合有一定的帮助。笔者在手术过程中体会到, 在胰腺囊肿形成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患者, 上腹部的粘连一般不太严重, 解剖胃结肠韧带相对容易, 显露胰腺囊肿并不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这和将胰腺囊肿切除术需要对上腹部进行较广泛的解剖相比, 手术操作更加容易, 费时更少。同时, 可以将吻合口做4~5 cm, 这比常规的吻合器的吻合口大, 可有效避免吻合口的狭窄。本研究使用的是可吸收线缝合吻合口, 不需要使用直线型切割闭合器, 费用更低。很多胰腺囊肿患者都有急性胰腺炎病史, 花费了高额的医疗费用, 本组为3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 一次手术解决两个问题, 节省了医疗费用。本组患者, 术中均使用常规的腹腔镜操作器械, 尤其值得在基层医院及贫困地区开展。
摘要: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囊肿-胃吻合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实施完全腹腔镜下囊肿-胃吻合术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资料, 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 记录随访结果。结果 5例手术均腹腔镜下完成, 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20200 min, 平均150 min, 出血量50200 mL, 平均100 mL, 2.5 d肛门排气,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 d。5例患者均顺利恢复, 无并发症发生, 随访1年, 无胰腺炎、糖尿病和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 囊肿无复发。结论 完全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胃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值得推广。
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 篇9
关键词:腹腔镜技术,泌尿外科
辉南县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 共完成腹腔镜和后腹腔镜手术61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1例, 其中男性38例, 女性15例;年龄37~70岁, 平均42岁。肾上腺肿物5例 (左侧3例, 右侧2例, 其中嗜铬细胞瘤1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例, 肿瘤均为单侧, 大小为2.1~4.5cm, 平均3.3cm) , 左肾无功能性萎缩3例, 肾囊肿21例 (左侧11例, 右侧8例, 双侧多发囊肿2例, 囊肿直径5.5~13.5cm, 平均7.2cm) , 肾周脓肿1例,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8例, 输尿管结石4例 (上段结石1例, 中段结石3例;结石大小0.7cm×1.2cm~1.1cm×2.3cm;左侧2例, 右侧2例) , 精索静脉曲张19例 (左侧15例, 双侧4例) 。肾上腺肿物5例经实验室检查、B超、CT及MRI明确定位诊断, 左肾无功能性萎缩3例经B超、IVP、CT、ECT分肾功能确诊。肾囊肿21例、肾周脓肿1例、输尿管结石4例经B超、CT、IVP确诊,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8例经逆行肾盂造影确诊, 精索静脉曲张19例经彩超确诊并排除继发性病变。
1.2 手术方法
肾上腺肿物5例采用全麻, 余57例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根据手术部位采取仰卧或侧卧位, 经腹腔路径21例 (精索静脉曲张19例, 双侧多发囊肿2例) , 腹膜后路径40例。两种术式均以二氧化碳为气腹撑起操作空间, 压力控制在13~15mmHg。 (1) 经腹腔镜途径患者取患侧抬高70°卧位, 头低位。脐下作弧形切口约1cm, 布巾钳提拉切口, 置入气腹针, 建立CO2人工气腹, 压力至15mmHg后拔出气腹针, 穿入10mm Trocar, 置30°腹腔镜, 双肾囊肿患者于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及患侧锁骨中线平脐上两横指处各置入5mm Trocar, 沿肾实质边缘0.2~0.5cm切除囊壁, 将囊壁从Trocar中取出, 留置肾周引流管2根, 术后1~2d拔除。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于麦氏点及下腹正中分别穿入5mm Trocar (如为双侧则于双侧下腹部分别穿入5mm Trocar) 作为操作通道, 游离出精索静脉血管, 以两道或三道7号丝线结扎精索静脉, 剪断结扎线间的血管。 (2) 经后腹腔镜途径患者取健侧侧卧位, 腰部抬高。腰下三角顶点处切开2cm直至后腹腔, 置入简易扩张器注空气600~800mL约10min, 该处置入10mm Trocar后密闭切口, 腋前线及腋后线平肋缘下各置入5mm Trocar, 然后置手术器械进行操作。肾上腺肿瘤充分暴露后, 用钛夹夹肿瘤血管后, 完整切下肿瘤, 置入自制器官袋后取出。单纯性肾切除打开gerota筋膜, 分离解剖肾脏, 显露肾动静脉主干后用中、大号钛夹钳将动静脉一并结扎切断, 然后再在肾下极水平找到输尿管, 钛夹夹闭后切断。将肾脏切下, 扩大髂前上嵴上方的切口将标本取出。肾囊肿沿肾实质边缘0.2~0.5cm切除囊壁, 将囊壁从Trocar中取出。肾周脓肿清除脓肿并放置引流。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暴露切除狭窄处及多余肾盂组织, 于肾盂最高点体外皮肤对应处皮针引入7号丝线牵引固定, 使肾盂断端形成张力, 缝合肾盂和输尿管组织并置入双“J”管。输尿管结石于结石段中上1/2向近端切开输尿管, 取出结石并置入双“J”管, 间断缝合输尿管致无尿漏。所有经后腹腔镜途径患者后腹腔置引流管1根, 术后1~2d拔除。留置双“J”管患者术后1个月膀胱镜下拔除。
2 结果
手术成功58例;在初期开展工作时, 中转开放手术3例, 其原因分别为:手术部位显露不满意1例, 术中切除肾囊壁过于接近肾实质出现继发性出血1例,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术中缝合操作困难1例。肾上腺手术时间60~180min, 平均80min术中出血2~30mL;单纯性肾切除术手术时间30~100min, 平均90min, 术中出血10~30mL;肾周脓肿清除手术时间40min, 术中出血10mL;肾囊肿手术时间30~60min/侧, 平均45min, 术中出血5~20mL;精索静脉曲张手术平均时间20~60min, 平均30min, 术中出血1~5mL;术后住院2~8d, 平均4.6d。经后腹腔镜途径患者术后6h开始进食, 经腹腔镜途径患者术后1d开始进食, 引流管于术后1~2d拔除, 并下床活动。有2例患者发生轻度皮下气肿, 未进行特殊处置自愈。1例输尿管切开取石, 术后出现尿瘘, 经引流后治愈。其余未发生皮下气肿、淤血及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5例肾上腺肿物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与术前诊断相符。随访3~24个月, 5例肾上腺肿物、21例肾囊肿患者无复发。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仍须服用药物控制血压, 余4例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压恢复正常;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6例积水消失, 1例减少1/2, 1例术前肾脏重度积水自己要求保留肾脏, 3个月后复查仍然重度积水, IVU肾功能不良, 行腹腔镜肾脏切除术, 术后标本显示肾盂输尿管通畅;4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患者B超、IVU证实患侧肾积水改善, 肾功能好转, 无输尿管切开处狭窄;19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彩色B超提示无1例复发及睾丸萎缩。
3 讨论
腹腔镜技术最先于1976年被Cortessi应用于泌尿外科临床, 施行了第1例双侧隐睾腹腔镜探查术, 但由于泌尿器官和男性内生殖器官多位于腹膜后和盆腔深部, 应用腹腔镜进行泌尿外科手术难度较大。因此, 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 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直到1990年由Clayman首次经腹腔途径施行了腹腔镜肾切除术之后, 这一技术才有了较大的发展[1]。越来越多的泌尿外科医师开始应用腹腔镜进行手术。
泌尿外科的许多脏器在腹膜后, 因此, 从腹膜后径路手术更加符合泌尿系统的特点, 也更能为泌尿外科医师所接受。有的术者认为, 经腹腔入路较腹膜后径路对患者更具侵袭性[2], 经后腹腔径路可迅速进入手术野, 分离组织少, 损伤轻, 二氧化碳吸收少, 对腹腔干扰少, 且可避免感染、肠黏连和肿瘤种植, 尤其是引流物如血液、尿液局限于后腹腔是其特有的优势。但腹膜后径路组织间隙少, 空间小, 解剖标志不明确, 在寻找手术部位时往往费时长, 损伤大。所以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如何寻找相应手术部位是决定整个手术时间长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体会, 腹腔镜手术途径的选择需要从病理情况下的解剖、减少创伤、便于操作、患者耐受程度和术者操作习惯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双侧病变拟一次同时处理、精索静脉曲张、腹膜后手术史患者腹腔径路应为首选。本组经腹腔路径21例 (精索静脉曲张19例, 双侧多发囊肿2例) 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损伤。对于肾脏、肾上腺, 输尿管单侧病变选择后腹腔径路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手术前行IVP和CT检查进行病变部位体表定位, 明确与周围器官、血管、手术野的位置关系, 术中通过寻找肾周脂肪囊、腰大肌、侧腹膜、膈肌角等解剖标志, 有助与迅速找到相应的手术部位。另外, 术前插管也是帮助腹腔镜下寻找输尿管的一种方法[3]。
平面视觉下的缝合打结技术是腹腔镜重建性手术的关键技术。本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19例术者双手控制器械的两个Trocar位于观察镜Trocar的两侧并且与观察镜Trocar构成等边三角形, 利于后续打结操作。丝线结扎精索静脉疗效确切, 避免了钛夹滑脱血管出血的可能, 预后良好, 减少体内异物存留, 消除了患者因进行X线检查体内有异物的精神紧张, 同时可提高术者腔内操作的技术水平, 为高难度腔内手术作好技术准备。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术中采用“经皮牵引缝合法”, 缝合肾盂、输尿管时缝合肾盂最高点经皮引出做为牵引线, 于皮肤外牵引打结固定, 使肾盂断端形成张力, 便于缝合是有效、可行的, 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腹腔镜技术是泌尿外科微创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 它的开展使泌尿外科在治疗方法上又迈进了一步, 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康复快、疤痕小等优点, 已成为泌尿外科手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开展仅有10多年时间, 已应用于大部分泌尿外科手术中, 虽然有部分术式的适应证仍存在争议, 但随着技术成熟、经验积累和设备改进, 相信其适用范围会进一步扩大。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 熟悉腔镜下解剖标志以及熟练掌握器械操作技巧, 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叶章群, 张旭, 陈忠.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1, 16 (3) :99-100.
[2]Rassweiler J, Frede T, Henkel TO, et al.Nephrectomy: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transperitoneal and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vers the open approach[J].Eur Urol, 1998, 33 (5) :489-496.
腹腔镜技术论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郑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创伤性小肠破裂患者74例, 均符合创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7例。观察组中男21例, 女16例;年龄23~52岁, 平均 (34.7±2.4) 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8h, 平均 (3.8±1.1) h。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5例;年龄22~52岁, 平均 (34.7±2.4) 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9h, 平均 (3.9±1.2)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 患者腹部有明显的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 伴随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及呕吐, 大部分患者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现象。 (2) 查体有腹部压痛, 部分患者存在反跳痛, 少数患者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 移动性浊音呈阳性, 可能有血淀粉酶水平升高现象。 (3) CT检查示腹腔肠系膜水肿、小肠间游离气体影、肝周积液等。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就诊时间成正比, 根据上述诊断标准可判断患者是否有腹腔空腔脏器破裂。
1.3 方法
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技术治疗, 即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沿脐部边缘做一切口, 切口直径约1cm, 后用气腹针穿刺建立CO2气腹[压力:10~12mm Hg (1mm Hg=0.133k Pa) ], 置入腹腔镜;后于患者脐部建立操作孔 (约3个) , 进行多角度、多位置的镜头探查, 了解腹腔内损伤情况, 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手术治疗, 即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于腹部正中做一切口, 逐层入腹, 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后实施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临床效果判定标准[3]
显效:术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无疼痛;有效:术后患者病情得到一定控制,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存在轻微疼痛;无效:术后患者病情未得到控制甚至出现恶化, 临床症状未改善, 存在剧烈疼痛。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临床效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技术应运而生, 其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受到医患的欢迎[4,5]。腹腔镜具有清晰度较高的特点, 探查脏器病变时可清晰地观察到细微病变情况, 对减少漏诊、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小肠是一个活动幅度较大的部位, 视觉盲区与死角较多, 利用腹腔镜可清晰地探查肠管挫伤部位有无内容物溢出;腹腔镜下冲洗较为彻底, 肠内容物向上腹部流动时可行局部清洗并缝合, 将腹腔内其他肠内容物、脓液吸收干净后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 有效清除小肠间隙、盆腔积液等肠内容物;腹腔镜肠修补术具有患者术后康复速度较快、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符合人性化理念且可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术中创伤;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患者6h内可下床进行小幅度走动, 肠胃功能在术后1~2d逐渐恢复, 待肛门成功排气后可食用流质食物, 疼痛较轻微, 无需依靠镇痛泵镇痛[6,7]。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 其可避免由于脓液、肠液污染切口造成的切口感染, 且术中肠管未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 降低了术中患者的应激反应, 降低了肠管间脓肿及肠粘连的可能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技术治疗创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效果显著, 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 减轻患者术中痛苦, 且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海东, 魏茂提, 穆霄燕, 等.经腹腔镜治疗创伤性小肠破裂的初步探索[J].中国医药, 2013, 8 (6) :813-814.
[2] 欧阳明, 皮钢, 刘丽.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36 (11) :512-513.
[3] 张伟耀.腹腔镜探查与治疗在腹部损伤中的应用要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 (23) :2740-2743.
[4] 刘凌云, 何沙, 卢永刚.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诊治单纯性腹部锐器伤[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 22 (5) :522-523.
[5] 宋明照.对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使用腹腔镜进行诊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9) :232-233.
[6] 张黎明.闭合性腹部刨伤后早期隐匿性小肠破裂的CT排查[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22) :106-107.
腹腔镜小儿疝临床分析 篇11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疝;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17-01
小儿腹股沟疝气是小儿常见病之一,此种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对小儿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在国际上对于小儿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方式有很多,但是使用最广泛的方式是手术,也就是说,国际上最常用的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微创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尤其是腹腔镜手术的治疗在小儿腹股沟疝气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被认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是因为这种治疗方式不但不会导致大量出血情况的发生,而且快捷、安全,同时还具有美容的功效,所以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普遍认可。
一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主要是我院从2007年6月到2014年6月间收取23例的小儿腹股沟疝气患者,其中2例为女性,其余的都为男性,年龄在一岁半到五岁半之间,平均年龄为3岁,住院时间为5~7天,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并且所有的患者在经过良好的护理后都治愈了。
二护理措施
1、入院教育
患者在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尤其是医院等一些紧张的氛围中,一般都会产生消极抵抗或者紧张的情绪,尤其是对于幼儿来说,受到认识能力的局限,有些幼儿在进入到医院以后,甚至会产生情绪激烈,大吵大闹的现象。所以,当患者住院后,医护人员应该主动与家属及患者进行交流,患者医患之间紧张的关系,同时向家属传授腹腔镜的专业知识,降低家属对于腹腔镜手术的不安全性担忧。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可以组织病人家属与同类病人家属见面,举办研讨会,让已治愈的病人家属向患者家属讲述自己的经历与治愈的结果,增加患者家属对腹腔镜手术的认可度与信任感。
2、术前护理
对于手术前的護理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心理治疗上。在手术进行之前,医护人员应该再次对患儿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使患儿放松紧张的情绪,增加对手术的信心。二是手术区皮肤的清洁上。在进行手术前,护士应该帮助患儿彻底的清洗整个腹部以及脐部,尤其是要注重对脐部清洁,因为脐部是一个容易藏污纳垢的部位。清洗的方式可以先用肥皂水涂抹于脐部五到十分钟,然后用清水将肥皂水洗净,最后再用碘伏进行杀菌消毒。三是饮食方面的控制。在进行手术前的六个小时内应该禁止患儿食用任何食物,而在四个小时前,应该禁止患儿饮用任何的流质物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肠胀气。四是降低腹内压。由于腹内压的增高会严重的影响到手术的治疗,所以,在进行腹腔镜手术前,应该先对患儿患有的可能造成腹内压增高的其他疾病进行先前治疗,直到这些可能造成影响的疾病被治愈之后,才能进行腹腔镜手术。例如患有便秘的患者,应该在进行手术前,先治疗好或者改善患儿便秘的情况。除此之外,肺部感染对患儿进行腹腔镜手术也存在很大的关系。所以,患儿在手术前的一段时间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去到公共场所,一是怕着凉,而是怕造成肺部感染。
3、术后护理
手术进行时应该给患儿进行全身麻醉,所以在手术结束后,患儿一般还处于昏迷状态,这时候,当送患儿回到病房时,应该让患儿的头偏向一侧,并在肩膀下面垫一个软枕,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患儿的呕吐物进入到呼吸道系统,从而造成患儿窒息。手术后患儿感到疼痛是正常的,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患儿的鼓励,在给他们注射一定剂量的镇痛剂的前提下,多给予他们鼓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该告诉家属不可以过度的溺爱孩子,如果因为孩子感到疼痛就中止治疗或者不配合后期的护理的话,就会造成患儿治疗康复的延迟。专科护理是手术后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注意的护理点,因为这决定着整个手术治疗的结果是否成功。手术后,护士应该留意患儿的手术切口是否有出现红肿、疼痛的现象,有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如果有的话,一定要及时的做好各种处理工作。因为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切口小,所以出血量也较少,而且小儿腹股沟疝气在术后第一天下床活动是治疗此病的最佳方式,所以应该鼓励患儿在手术后的第一天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同时促进血液循环。手术后的患儿在饮食方面也是特别需要注意,应该多食用一些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多吃果蔬等食物,防止边摸。
三、小结
与其他的治疗方式相比,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气尤其是双腹股沟疝气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时还有创面小,出血少的特点。并且通过良好的术后护理,患儿一般不会出现结痂的后遗症,这也被称为手术的美容作用,所以腹腔镜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气最好的选择。在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应该主动并且具有专业性的为家属降解腹腔镜的作用与功效,包括其安全性问题,让患者家属充分的了解腹腔镜手术的优点,积极的配合手术的治疗,同时给予患儿心理上的帮助与鼓励。
参考文献
[1]刘杨桦; 冯泽荣:腹腔镜小儿疝术后腹股沟伤口并发症临床分析[J],2014(2)
[2]荆忠妹; 祁红杰: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的护理体会[J],西藏医药杂志,2013(4)
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诊治中的体会 篇12
关键词:腹腔镜术,急腹症,应用效果
外科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和腹部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须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急性腹部疾病[1]。随着临床手术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腹腔镜手术凭借其创伤小、疼痛轻、无并发症等优势,在急腹症急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传统急腹症症状分析及诊治面临的难度,选用腹腔镜辅助诊断与治疗工作,充分体现了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急腹症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急腹症患者50例。本次50例均为腹腔镜手术,年龄16~55岁,平均(47±2.2)岁;其中,男30例,平均年龄(49±3.2)岁,女20例,平均年龄(43±1.8)岁。本组研究对象中,急性阑尾炎20例,急性胆囊炎1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0例,化脓性盆腔炎2例。
手术方式:本次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选用德国STORZ腹腔镜器械,手术方式:先对患者进行全麻,脐部穿刺,建立气腹,经过脐部穿刺实施腹腔镜探查,确定病灶位置、病变情况,结合使用第二穿刺孔使用抓钳再次检查;借助腹腔镜完成手术治疗。
效果评估:术后1个月进行回访调查,记录50例患者治疗情况,对并发症、治疗有效率等进一步统计。结合普外科手术治疗标准,具体疗效:①治愈:腹痛、感染、肠梗阻、腹膜刺激征等完全消失;②显效:腹痛、感染、肠梗阻、腹膜刺激征等基本消失;③有效:腹痛、感染、肠梗阻、腹膜刺激征等明显消失;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结果
本次急腹症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100%,治愈45例,显效4例,有效1例;术后无并发症,患者腹痛症状得到有效控制;2例患者由于腹腔炎症粘连较重、渗血较多,转为开腹手术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本组50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均能顺利完成手术,2例患者由于腹腔炎症粘连较重、渗血较多,转为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后期通过调理与功能康复,症状完全消除,患者可正常进食饮水,术后3~5 d观察引流管无液体流出,正常拔管;5~7 d即可正常下床活动,本组50例急腹症患者术后未出现消化道瘘、胃肠道出血、副损伤等并发症,均在7~10 d后出院,可正常生活、工作。
讨论
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中的价值:急腹症是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以腹部为主要症状和体征,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的急腹症包括急性阑尾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泌尿系结石及异位妊娠子宫破裂等[2]。随着腹腔镜技术日趋完善,腹腔镜在腹部外科急腹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对急腹症提供广阔的视野,可在短时间内确定患者病况,节约临床诊断时间;同时,腹腔镜技术也是一种微创手术,在不破坏病变位置及周边组织的前提下,及时诊断与分析急腹症的具体病况,进一步提高急腹症治疗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腹腔镜手术治疗优势:从本次50例治疗情况来看,腹腔镜下手术均能完成,且术后无异常并发症,仅有少数患者由于病况特殊,如粘连重、渗血多等,因治疗要求变为开腹手术处理。腹腔镜手术后期通过调理与功能康复,症状完全消除,患者可正常饮食饮水,术后3~5 d观察引流管无液体流出,正常拔管;5~7 d即可正常下床活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出血少:腹腔镜手术对腹腔内脏器扰乱小,避免了空气和空气中尘埃细菌对腹腔的刺激和污染。术中以电切、电凝操作为主,对血管先凝后断,止血彻底,出血极少,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3]。②视野广:腹腔镜有放大效应,使得手术视野清楚,对急腹症中的一些小病灶能清楚显示,如微小的消化道穿孔等,避免遗漏病变;对整个腹腔能清楚探查,使得腹腔冲洗彻底,最大程度减少腹腔感染及脓肿的形成;手术后的腹腔消化液、脓液等不接触手术切口,使得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③创伤小:腹腔镜手术是真正微创手术的代表,创伤大为减小,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轻松,痛苦少。术后可早期下床,睡眠姿势相对随意,大大减轻了家属陪伴护理的强度。腹壁戳孔小(3~10 mm)、分散而隐蔽,愈合后不影响美观,受到了大部分患者的认可。现阶段,腹腔镜用于急腹症诊治中;戳孔感染远比传统开刀的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少[4]。同时,该组患者腹腔镜术后未出现消化道瘘、胃肠道出血、副损伤等并发症,均在7~10 d后出院,可正常生活、工作,这也是传统开腹手术不具备的。
总之,对腹腔镜术在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可从多个角度认知腹腔镜手术的功能优势,为急腹症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本组50例急腹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术均达到治疗目标,仅有2例病况特殊,转为开腹手术治疗,说明了腹腔镜在急腹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Townsend CM,Beauchamp RD,Evers BM,et al.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M].Philadelphia:Saunders Elsevier,2012.
[2]卢星榕,池畔.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切除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治[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3(1):169.
[3]许建平,范德标,徐伟,等.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附219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4(6):253.
【腹腔镜技术论文】推荐阅读:
电子腹腔镜论文08-30
宫腹腔镜监测论文05-26
腹腔镜下手术论文08-02
老年患者腹腔镜论文09-02
腹腔镜外科手术基本技术07-02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论文09-17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论文07-31
腹腔镜腹腔注药08-27
全腹腔镜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