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园区

2024-10-19

办公园区(共6篇)

办公园区 篇1

1 概述

本项目为大同市城区园林管理处苗木科研生产办公用地项目。项目规划区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 用地北侧紧邻工农路, 东侧为大同市污水处理厂, 西侧、南侧为规划道路, 西南角紧邻一处新建一级助力加油站。规划地块呈不规则多边形, 用地面积为36 132.27 m2 (合54.2亩) , 城市代征绿地面积12 817.96 m2, 净用地面积23 314.31 m2。总建筑面积9 615 m2, 容积率0.41。

2 规划设计理念

1) 本规划方案主要是以“中国园林特色、绿色、生态、以人为本、节能”等理念为设计主题, 合理组织空间, 努力为使用者规划出一系列如沐春风的公共空间。

2) 总体布局力求满足各功能分区的使用要求, 处理好各功能分区的相互关系, 实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的和谐统一。

3) 尊重用地的自然特征, 系统分析, 合理取舍。

4) 建筑风格新颖、和谐, 现代设计手法与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反映园区的建筑特征。

5) 将自然环境融入建筑的室内外, 使整个建筑沐浴在充满阳光、绿树的生态环境中。

3 建筑方案构思

因建设单位性质为园林管理处, 此次规划方案力求体现“园林”特色。整体布局结合地形特点采用自由灵活式分组团布置, 功能分区明确, 交通流向组织顺畅。将建筑物置于大的环境当中, 通过建筑院落空间围合、办公楼柱廊灰空间的意向处理, 力求体现中国园林建筑意境的含蓄美, 并且借鉴古典园林步移景异、借景等的园林设计手法表现建筑与环境紧密结合的特色。加之围墙、绿化屋顶、建筑色彩对比运用使得建筑物成为环境的一分子, 融于自然和谐环境之中。

4 总体布局

1) 总平面布局。

区域内部由规划路网分隔为四个部分, 依次为北部办公区, 中部的苗木科研区, 南部的工程车辆停放、管理区, 以及场地东侧的绿化隔离带 (见图1) 。区域内的各个空间的开放性展现出一种传统园林风貌的气息, 与自然亲和, 形成一个“小区封闭, 大区开放”新型的科研、办公基地。

2) 功能、结构形式。

为了合理布置该区域且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因规划用地范围中部有一架220 k V高压线穿过及南部紧邻一座一级加油站, 故将主办公楼布置于该区域北侧, 层数为4层;办公楼东侧设置职工食堂, 层数为2层。区域中部因受高压走廊限制, 故设置供科研和生产使用且建筑高度较低的花房2栋;区域南部设置停车库1栋, 层数为1层, 以及供车辆停放、维修车间1栋, 层数2层, 供该单位车辆管理部门使用。整个规划流线合理, 分工明确。

3) 交通组织。

规划地块东、南、北侧均设置城市绿化带, 地块西侧规划为城市次干道, 区域的两个出入口均设置在地块西侧。办公区出入口设在西侧规划道路北部。为降低车辆在使用时对北部办公区域的影响, 另在西侧规划道路中段设一生产、科研区专用出入口。区内主要路设置为环形路, 道路在满足使用和消防的同时, 依据地形丰富道路及其形式, 增强区内景观意识。

区内停车场设置在北侧的办公区和南部的工程车辆管理区, 北侧为小型车辆停放处, 南部为绿化工程车辆停放处, 共设计停车位137个。

4) 建筑布局。

区域内建筑间距为满足其当地日照要求, 朝向为南偏东15°, 按其功能划分为三个片区, 且采用了北高南低的方式充分节约土地及空间, 提高区域的整体环境和经济效益。建筑虽以平行布置为主, 但通过高度错落组合与不同的围合方式, 丰富了区域内空间形式, 形成空间上的整体感并力图营造良好舒适的视觉空间。

建筑色彩以中国传统的暗红色为主, 建筑形式以现代大方为主, 通过简洁的线脚及细部来塑造庄重、雅致的建筑风格。建筑外观强调变化与和谐, 注重韵律感和层次感。用丰富的材质, 明快的色彩, 来凸显出现代建筑的风采。方案力求充分体现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水平, 以期形成以艺术、技术为特征, 体现时代特征和园林风格, 为园林景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运用高技术、渗入人情味的手段对空间和细部设计进行园林化和艺术化处理。

5) 景观规划。

城市绿化既是城市重要的公用设施之一, 又是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是防灾、救灾的重要措施。城市绿化事业覆盖城市社会的各个方面, 渗透城市各行各业, 关系城市千家万户和居民个人的身心健康, 关系到城市的全局和长远的建设事业。城市绿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技术的投入, 纳入城市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不言而喻的。

城市园林管理处的重要职能就是对社会绿化进行管理和督导, 因此基地规划建设首先体现出绿化景观的优势, 给绿化景观事业做出榜样。

在市区广泛倡导和开展庭院绿化、立体绿化、拆墙透绿工作, 加强对权属外绿化的社会指导、对城区绿地加强综合整治和绿化成果的保护。园林处基于实际, 确立了以管理为主导、以维护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辅的园林绿化发展战略, 积极实践和完善“绿色产业链”的概念。

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6 单体建筑设计

1) 建筑平面设计。

a.园林管理处办公楼。本工程位于建设场地最北部, 形状为“L”形, 该楼分为办公和食堂两部分。办公部分建筑层数为4层, 各楼层其内部中间设置走道, 两边布置办公室、卫生间、会议室。食堂部分为2层, 1层设置厨房餐厅, 2层为会议室和阅览室 (见图2, 图3) 。

b.花房。本工程位于建设场地中部, 共两幢, 形状均为矩形, 建筑层数为1层, 内部主要设置供该单位为从事科研、生产用的花卉培育温室以及提供花卉科研成果展示和员工使用的辅助用房。为满足花卉培育工程当中的采光要求, 屋顶设置采光天窗, 外墙使用玻璃幕墙结构 (见图4) 。

c.车库。本工程位于建设场地南部, 形状均为“一”字形。车库为地上1层, 共设置14个绿化工程车停车库。

d.车队。本工程位于建设场地南端, 形状大体呈“一”字形, 局部缺角。该建筑层数为2层, 1层设置车库和维修车间, 2层其内部中间设置走道, 两边布置办公室、卫生间、休息室。

2) 立面设计。

建筑造型遵循现代主义的主导风格, 色彩质朴、线条轻盈流利, 整体散发出浓厚的人文气息。本方案极力营造一种亲切平和的氛围, 力求使建筑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形体组合上利用楼幢的错落排列, 在区域内形成丰富的视觉层次, 极具韵律感和画面感。

在细部处理中运用阳台、门、窗、窗台与墙面等固有元素, 结合建筑的形体、结构、材质与色彩, 显现出建筑物立面中的虚实变化, 丰富了建筑立面。洞窗的设置使外窗具有一定的遮阳功能, 避免阳光直射入室内, 达到遮阳隔热效果。同时也为室外景观增添新元素。比例精确的立面分割显示出一种技术式的美感。细节处理明确、细致, 烘托形态精致的效果。

3) 顶部处理。

建筑屋顶均采用平屋顶, 局部设置种植屋面, 在加大区内绿化面积的同时, 又丰富了区内景观。

4) 空调机位。

空调机位与建筑的洞窗结合设置, 并在墙体中预埋冷凝水管, 避免将空调室外机暴露于建筑表面, 对建筑设备也进行一定维护, 防止“空调雨”现象的发生。

7 建筑节能设计

1) 合理规划节约土地。

本项目在规划设计中, 从建筑物分区、布局、方位朝向、体形、间距、冬季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外部空间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力求优化建筑的微气候环境, 利于节能, 充分重视和利用太阳能、冬季主导风向、地形和地貌、利用自然因素, 形成良好的使用条件和有利于节能的微气候环境。

规划总体布局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及高差关系, 合理利用土地。将建设用地分为南北三级台地, 每级高差约2 m。台地式布局既能很好的减少施工土方量, 又使整体布局清晰明确, 办公区、科研区、车辆管理区自然分隔开来。三者通过道路紧密联系, 组织形式又灵动活泼。建筑均为南北向布置, 满足日照和通风需求。

2) 建筑节能设计。

体型系数、窗墙比:控制各建筑物的体型系数不大于0.4, 建筑物的各朝向窗墙比不大于0.7。

3) 保温措施。

屋面采用岩棉板保温层;外墙采用酚醛防火保温板;外窗采用间隔层为12 mm空气层的中空玻璃塑钢窗 (外窗气密性等级4级, 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Ⅲ级) 。

摘要:介绍了苗木科研办公生产园区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建筑方案构思, 并从功能、结构形式、交通组织等方面对该园区的总体布局进行了阐述, 总结了单体建筑的设计要点, 以期实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规划设计,总体布局,指标,节能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 50222-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2001版) [S].

[3]GB 50352-200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

[4]DBJ 04-241-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5]JGJ 100-98,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S].

办公园区 篇2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气象局业务办公用房(以下简称“办公用房”)维修改造管理工作,根据《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维修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国气象局基本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办公用房,是指中国气象局在京办公业务用房(包含大院园区、南郊地块、卫星地面站范围内的办公业务用房)。

第三条 机关服务中心根据房屋建筑年代、使用年限、危旧老化损坏程度、使用功能调整等因素,结合经费预算安排情况,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办公用房维修项目,负责项目审批、计划编制安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等。

各使用单位根据办公用房的完好情况和实际需求,提出维修项目申请,参与或受机关服务中心委托组织项目设计、建设管理、竣工验收等。第二章

维修改造工程种类划分

第四条 根据损坏程度和修缮工作量的大小,办公用房维修分为大中型修和日常维修。

(一)日常维修。日常维修是指及时修复房屋或其设施的小损坏及时修复,以保持房屋原有的完损等级为目的的日常养护工程。其项目为:

1.屋面检漏与修补工程。

2.天沟、斜沟、泛水及落管的检修或防锈。3.门窗检修和油漆。4.内墙、顶棚粉刷。5.楼地面修补。

6.水、电、气、空调、电梯设施设备的检修和易损配件的更换。

7.上下水管道维修与疏通。

8.办公区道路、场地、围墙、路灯等局部整修。

(二)大中型维修。大中型维修是对主体结构大部严重损坏,无倒塌或有局部倒塌危险的房屋以及少量部位已损坏或已不符合建筑结构要求的房屋需进行的维修工程。其项目为: 1.房屋基础局部损坏,发生不均匀沉降,并有继续加剧的趋势,采取局部加固处理后可继续使用。2.房屋部分墙、柱裂缝、倾斜、鼓闪等损坏较严重并有继续加剧的趋势,但承重墙并未受严重损坏,经部分维修还能使用。

3.楼地面、顶棚、墙面等部位大面积损坏。

4.楼(屋)面大面积漏雨或屋顶结构严重损坏,部分屋面已塌陷并有加剧趋势,需进行大面积维修。

5.水、电、气、空调、电梯设备设施损坏严重、已影响正常使用,需进行大部分或全部更换。

6.消防器材的更新与维修。

第五条 办公用房维修改造一般分为检查鉴定、申报立项、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四个阶段。

第三章

维修改造工程实施流程

大中型维修

第六条 在项目申报前须由使用单位向机关服务中心提出检查鉴定申请,机关服务中心结合实际情况托专业机构进行详细检查或专项检查。

第六条

业务办公用房维修改造由使用单位提出维修改造申请,经计划财务司审批立项后、由机关服务中心组织建设实施。第七条

使用单位依据《中国气象局基本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编制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由机关服务中心组织专家论证。

第十条

由机关服务中心负责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并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资金管理及运行管理等负总责。

第十一条 维修改造完成,经设计、监理、施工及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专业验收后,由机关服务中心组织项目整体验收。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 负责解释。

商务办公园区植物景观设计解析 篇3

关键词:商务办公园区,植物景观,设计解析

1 商务办公园区中入口处的植物景观设计

入口的设计十分重要, 因为每个人都要经过入口才能进到园区中, 而且我国素有讲究门面的传统习惯。这里的入口指的是在商务办公园区中的所有主次入口, 以及出口与服务、办公建筑的入口, 以及周围环境。这是商务办公园区与外部环境或是内部环境间的联系与过渡的空间, 是具有秩序性的人造环境, 一般情况下由3个基本的空间单位构成, 为门内引渡的空间、门前集散空间以及门体空间, 构成要素一般还包括地形、植物、水体、山石、道路以及建筑等, 设置其层次、大小以及范围的时候要将人作为中心, 根据定位以及功能的不同, 设置不同入口、每个入口都要有自己的特色, 园区入口是建筑空间体系, 以及环境空间体系的开端, 是空间体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园区入口对物质空间从外部向内部的转换进行控制, 同样也使人们的心理空间的转换得到控制。在设计这部分时, 在主要入口处多数会布置园林小品、台阶以及假山石等, 烘托入口氛围。设计植物景观对营造园区的空间气氛十分有帮助, 使入口的亲和力增加, 让入口更加人性化。高大乔木的遮荫效果比较好, 还能形成园区入口景观框架, 营造良好的气氛, 而灌木比较亲切, 可以引导人流以及强调道路的线型, 藤木可以将入口的墙面美化。此外, 综合利用植物可以改善入口的气候, 集中人们视线, 而且使空间环境得以软化。园区的次要入口的设计要求方便出入, 这样设计就要使功能性的要求得以满足, 可以使用花朵较为鲜艳的植物使建筑物软化, 营造热情轻松的入口气氛。总而言之, 在设计商务办公园区的主要入口时, 应该结合周围的环境, 依据园区的性质规模, 充分的利用已有条件, 重视细节, 设计有特色以及尺度得体的入口景观[1]。

2 商务办公园区中办公区的植物景观设计

商务办公园区主题景观就是办公建筑, 是没有生命的硬质性景观, 想要发挥景观的效果就需要配合植物, 植物是生命力顽强的景观因素, 比起其他元素更具亲和力以及表现力, 在这一区域中, 通过办公人员行动的特点决定了其艺术性小于功能性, 所以, 设计这里的植物景观必须要满足其功能性, 不能因为追求美观使建筑不能发挥出它的使用功能。办公区的植物景观往往会出现列植, 以及树镇等具有规则式特点的配置模式, 以此协调建筑物, 就会显得简洁大气。可以将一些具有特色的灌木修剪成特殊的形状, 使雕饰感得以增强。这里往往也会有喷泉等水景以及小品等, 植物多作为小品或者水景的背景, 主要造景目的就是突出主景。总而言之, 对办公区进行植物景观设计, 让植物配合其他造景元素从而成为景观[2]。

3 商务办公园区中休闲活动区的植物景观设计

在休闲活动区设计植物景观的时候, 要充分发挥植物造景中的特色, 为园区里休闲活动的人们提供健康良好的环境, 包含阳光草坪的活动区、园林建筑的空间、水景的空间以及广场等等。设计广场植物景观, 一般情况下会设计成为林荫广场, 较多使用规则式特点进行布置, 选择的植物多为棕榈科植物, 以及景观效果较强的庭荫树等。广场上还会设置小品、雕塑、水景和适当休闲娱乐的设施, 如休闲廊架与棋盘等, 也可以说成这里是综合了多种休闲的空间。

4 结语

在商务办公园区中, 好的植物景观的设计十分重要。商务办公园区中的植物设计, 不应当被美化以及绿化局限, 要充分考虑办公一族的使用以及心理需求, 注重结合个性化以及区域化、安全性以及可参与性、艺术性以及科学性和创设意境等, 这样进行的植物景观的设计, 不仅可以给办公一族打造和谐自然的生态办公的空间, 而且还能增加其工作情趣, 激发其活力与创意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娱.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0

办公园区 篇4

一、布置原则:

1、现场布置大气,隆重,气势磅礴,别开生面。

2、凸现讯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历史、快速的前进步伐和美好未来的宏伟蓝图。

3、体现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时间:2012年 6月23日(待定)

三、地点:丽水市括苍路绿谷信息产业园区3号地

四、内容:

1、空中放氢气球6只,下面悬挂祝贺条幅.2、大门口摆放气球拱门一只,上面悬挂欢迎条幅。现场四周插五彩刀旗渲染气氛。

3、会场舞台:搭主席台(9㎡)上面铺大红地毯,摆放音响1套(话筒及音控师)主席台背景(3.6米X4米)以喷绘背景装饰,主席台前排摆放鲜花、嘉宾花篮等烘托热烈隆重的喜庆气氛。

4、主席台到气球拱门之间以大红地毯铺设`。

6、礼仪小姐:人身穿统一旗袍迎宾。(人数待定)

7、礼炮:10门,渲染喜庆、欢乐气氛。

8、音响:1套

9、剪彩仪式:扎好彩球的红色缎带数米、新剪刀、托盘!

10、贵宾鲜花:若干支。

11、花篮:20对,烘托现场气氛。

五、参加人员:待定

六、流程安排:

活动前一天:彩虹门、背景板等确认完毕。

活动当天:

1、早9:00,礼炮、音响、鲜花、地毯等摆放完毕。

2、早10:00礼仪小姐迎宾。

七、仪程安排:(具体时间待定)

1、早10:40,来宾进入会场按座号入座。

2、早10:50,礼仪小姐引导主席台领导上台。

3、早10:58至11:30,开工仪式。

4、早10时58分,仪式开始:主持人宣布:绿谷信息产业园区新办公楼开工典礼正式开始:鸣炮、奏乐。(放礼花炮4门)

5、主持人介绍到会领导宣读祝贺单位名单。

6、请浙江讯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相关领导致词。

8、请有关领导为浙江讯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开工做剪彩仪式(由礼仪小姐引导领导到舞台。放礼花炮6门,)

10、主持人宣布开工仪式结束。

八、分工协调:

策划公司负责:

气球拱门、音响、主席台、背景板、礼炮、贵宾花、花篮、红地

毯等。

主办单位负责安排:

场地指挥1人、协调人员若干名,负责车辆停放指挥人员、负责交通秩序的维护人员。协调现场的电源,保证正常供电。

办公园区 篇5

在江南水乡营建优质办公园区有其便利之处。微微的地势起伏间,流水蜿蜒,加之气候温和湿润、自古人文荟萃,设计若能综合各种有利因素,坐落于其中的办公建筑群落自然能使员工时时浸润在美的氛围中。浙江广电集团东海影视创作园区的设计,即结合江南水乡的具体环境,营造质朴而富有诗意的办公空间,试图为未来园区中上演的“剧情”提供可塑的场所。

园区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西邻钱江八桥高架,南接沪杭甬高速公路,东依喜树路,北靠先锋河,周边有浙江省体育训练中心、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总用地面积27hm2,总建筑面积19.5万m2,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制作办公大楼、演播厅集群、影视会展与体验中心、影视独立制作楼、酒店、园区后勤管理及商业用房等,是一个综合度很高的新型办公园区。影视艺术创意产业是国家和地方文化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希望通过东海影视创作园区的建设,促进集团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基地重构

杭州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历代文人墨客汇集于此,借景赋诗,以景入画。设计以杭州的城市特质为切入点,力图建构一个以山带水、山水相依的诗意园区,为影视制作人才提供一个轻松、舒适、自然的办公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为影视文化产业注入生机与活力,同时体现出新时代办公园区的个性。基于地势平缓、北侧临河的基地条件,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充分发挥临河的优势,并利用地下层开挖的土方进行基地重构,从而建构出城市中的山水园林。

设计通过“理水、叠山、筑园”等系列重构步骤,使园区形成“广场—园—岛—院”串联的空间序列,组织由开放到私密的多层级空间,促进员工交流并形成园区环境的脉络。根据影视制作、演播、影视培训、商业及相关配套设施的不同功能要求,园区分为办公、后期制作、商业配套与后勤保障等三个功能区块:办公区块设于园区中心位置,包括办公主楼与演播厅集群;商业配套包括沿街商业用房、酒店等,位于基地东北侧,靠近城市干道;后期制作区位于基地西北侧,临湖亲水、宁静舒适。设计以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假山石和山水画中的山岳形象作为办公主楼建筑形态塑造的切入点,将演播厅集群如假山石般散置于主楼周围,形成完整的山石组群形象,同时也为基地“以山带水”的空间组织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钱塘江畔具有地标作用的地景建筑。设计尽量减少建筑占地面积,使园区有充分的用地来营造整体的空间序列。序列就是一系列连续的感知,可以是刻意营造的漫不经心,也可以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的高度条理化。园区中经过规划的序列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统领手段,能激发运动、引导方向、创造节奏、渲染情绪,诠释园区空间中的江南意蕴。

水墨江南

园区的发展核心是以多元化的空间体验、多样化的办公模式、优美和谐的环境感受,营造出宽松、舒适的影视文化创意人才的工作基地。基于这一认识,设计在注重室内功能性空间组织的同时,更关注园区整体空间的塑造,以丰富多样的园区空间提供休憩与交流的可能性,以切合实际使用的功能布局创造便捷、高效的协作流线,以和谐优美的环境氛围激发多彩的园区工作与生活情态。同时,如何在园区建设中体现杭州本土文化、创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办公园区,更是设计的关注点。

园区将传统造园的婉约含蓄与现代景观的简洁大气相融合,营造一个具有古典园林意蕴的创意园区,并以此体现地方特色。设计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建造方式传承传统智慧,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于传统文化的感动。园区拥有江南园林般的舒适形态,主体建筑呈不对称布局,营造出自由与奔放的氛围。中心景观为形态自由的水系,穿插设置亲水平台与环岛;基地西侧为阻隔噪音、减少干扰,设置连续的山坡与绿化。景观配置采用国画中常用的描绘对象—竹、水、石,以及园林中常用的元素—亭、台、轩、榭等,结合中心水体设计从北至南的涌泉、小溪、跌水、湖面,在园区中营造步移景异的观景效果。多层建筑屋顶的适度绿化、高层办公空间的空中花园,进一步增加了整体环境的空间丰富度。

园区建筑采用现代造型,着力体现水墨江南的神韵。立面主材采用灰色系石材,穿插玻璃、钢材等具有现代技术美感的构造细节。高层办公主楼打造一种从传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视觉意象,其丝绸般的表皮具有极强的现代感,在周边石材的衬托下显得既透又蔽,端庄而又轻灵,如江南文化一样轻柔。风景始终是一种对自然环境的解释,而非环境本身,因此它是一幅画卷、一种暗示感知行为和认知行为的精神体现,它需要能够清晰呈现景观的装置。绘画与摄影经常通过刻画和艺术表现,将自然景观清晰地再现出来,建筑也具有这样的能力,也能够作为表现风景的装置。建筑以基地为对象,通过景观条件、地理环境、历史故事以及建筑的可意象性和延续性,展现整体环境的魅力。

园区特性归纳

园区的设计就是通过园区的空间组织来营造一个适宜的办公建筑聚落,其特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空间环境的可感知性—园区在物质和心理上有着明确的边界和中心,使其中的个体能够清晰感知其所属的群体。所谓环境舒适感来自人们基于自身安全、自在而体现出的愉悦,是人们为满足某种需求,对特定空间范围及空间所有物的可控制、可把握的感觉。空间环境的可感知性是环境舒适感的前提。

可步行联系的适度规模—办公建筑聚落的适宜规模是使该群体中的多数人有可能相互交流。各功能区块之间控制在100~250m的距离,适合步行,从而促成彼此交往。适宜的规模能够使群体产生一种张力,引发人们的认同、共鸣,使群体空间成为人们共同认可的场所。较小的容积率(小于1)以及建筑单体的局部集聚,既营造了园区的通透感,也使人们愿意以步行的方式穿行于其中。

充分的对内共享和开放—园区内部有着共同的利益,群体内部物质和信息资源共享,并相互依赖,同时园区能够促成足够的交往机会,很多人因此成为朋友;人们在这样的园区空间中随意闲聊、不经意地邂逅,呈一种放松的状态,思维的创造性、灵感的火花由此引发。

相对的稳定性和排他性—核心办公区的成员相对稳定,从事影视艺术创作的成员常有更替。设计针对园区的空间层级组织进行了统筹安排,使园区中的新成员能够很快融入群体中,如同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不会改变机体的主要特征;群体也能够有效地察觉到陌生个体的进入,并自发产生提示,如此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更有安全感。

结语

建筑总会表达着与所在地方的特定关系。浙江广电集团东海影视创作园区的意韵不是金戈铁马般的大开大阖,也不是恍兮惚兮般的错综神秘,而是如杏花春雨般的清朗婉约。场所是容纳人的活动的具体空间,当空间单独存在,不与人的行为发生关系时,它只是一种功能的载体、行为的诱因、信息的刺激要素和事件的一种媒介,只有当人在一个具体的空间中感觉到自在、愿意活动于其中并产生某种联想时,空间才会变成场所。因此场所包含了两层属性,一是空间,二是行为事件。

存在于基地环境中的建筑,时刻与外界进行着能量、信息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建筑群组通过相应的空间组织、细部构造,有效地利用或阻挡外界的影响,帮助园区获得更为理想的舒适办公环境。设计只有通过空间的有效组织,让办公空间有一点质朴和诗意的氛围,身处其中的员工才会有灵性、气韵和创造力,人、活动和办公空间才能有机结合、相互影响。人创造活动,活动丰富了空间,空间又吸引人,从而构成了可演绎新故事的办公场所。

参考文献

[1]董丹申,李宁.和而不同—办公建筑介入特定基地环境的分析.城市建筑,2008(8).28~30

办公园区 篇6

坐落于漕河泾高科技园区的“科技绿洲”项目于2001年6月22日正式启动。该项目占地60公顷,投资数亿美元,英国阿林顿园区发展有限公司和漕河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起参与了项目的开发建设。“绿洲”(Oasis)是中英双方共同对项目的取名,科技绿洲(High-tech Oasis in China)是中英双方共同确定的园区建设目标,即以艺术结合科学的营建手法,建造出具有一定的绿化面积和水域面积、低容积率的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聚集地。在国际领先的设计思路的指导下,建成后的科技绿洲绿化面积达40%以上,建筑容积率仅为1,还有相当面积的水域,风格各异的底层建筑错落有致,线条多样而流畅,一派将园林融入办公区的高科技园区景象。

1、创建独特的园区形象

1.1景观的秩序性

虽然在科技绿洲的规划设计中,营建自然的园林化办公环境是建设的宗旨。然而,科技园毕竟不能排除其办公场所的本质,相对于其他传统意义的“园”,它不能简单着眼于游憩休闲的功能,更要在环境营建中创造秩序化的形象,给人带来严谨、集中的工作氛围体验,从而凸显高科技企业高效向上的企业形象。

在科技绿洲中,非交流区以自然的种植营造随意的休闲环境,而像大型广场、建筑主入口等人群流动较大的空间,则以规则式的树阵种植限定出规整的空间,与“盒子形”的建筑相得益彰,并形成人们进入正式办公空间前的过渡。在植物的选择上,榉树以其独特的形态成为这些空间内的主干树种。它们枝干挺拔,有明显主干,树枝分叉点较高,且两者之间的夹角较小,因此总体呈现出向上的形态,加之矩形的排列和其下整形绿篱的承托,给人以明快奋发的视觉体验,有助于将员工带入高效率的工作状态。

绿地空间作为建筑的外部空间,若能在平面布置时与建筑产生直接联系,则能营造出整体化的效果,使景观体验更为强烈。在科技绿洲服务中心的环境设计中,建筑的主线成为绿化平面布置的依据。在主干道两侧的绿地中,所有的黄杨绿篱都位于从建筑轴线引出的直线上,且以不规则的间断打破了连续的线性排列,使整个景观严谨有序而不呆板;在没有绿篱的直线间隔处,则种植了香樟,卵圆形的树冠与矩形的绿篱搭配,在对比中产生有趣的节奏感。

1.2景观的文化性

虽然根据业主的要求,科技绿洲的建设目标是国际化的现代高科技园区,然而在规划设计中,设计师仍考虑了园区所在的地域文化特征,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园区的景观要素中,使科技绿洲这一脱胎于国外成功经验的高科技园区建设更多了一些本土化形象的思考。

1.2.1色彩设计

科技园不同于一般商务园,一般多采用冷色调的硬质景观和绿色为基调的软质景观,使整体视觉感觉明朗、宁静,以体现高科技理性化的产业特征。然而,红色作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色彩,成为了科技绿洲中的点睛之笔。

作为园区造景的主要手段,在绿化设计中,红色成为主要突出的色彩。红花美人蕉、南天竹、红花檵木、红叶石楠,这些以红色作为主要观赏点的植物被布置在园区的各个角落。设计师大量运用雪松、香樟、黄杨、海桐等常绿植物,作为整个园区绿化区域的色彩基调,而对于观花植物,如海棠、樱花、月季、栀子等,都选用了白花或花色淡雅的品种。大面积的绿色加之冷色调的硬质景观的承托,红色便成为园区中给人带来最强视觉体验的色彩。

企业标识最能体现一个企业的个性和生存理念,是科技园景观中具有强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科技绿洲的标识均以鲜红色为底,字体白色,尤其是入口标志,体量较大,在园区绿色环境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这对于园区访客来说能起到很好的方位指示作用,对过往车辆行人也能起到形象宣传的作用。园区内的其他大小标识均采用同样的红色,量化的使用突出了红色在园区景观环境中的地位,也使标识在履行其功能作用的同时,也成为了园区景观的组成部分。

红色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进入到科技绿洲的设计中,在与周围景观的映衬下成为了强势景观,形成了科技绿洲的独特景观形象。同时,红色是兴奋、激动、温暖、坚硬的色彩,使人产生热烈的激情,感到兴奋、健康和充满希望,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情,也给这一符号性的设计赋予了功能。

1.2.2空间布局

鲤鱼形的地形是科技绿洲造景的一大特色。设计师创造性的将江南园林中的锦鲤融入到地形设计中,在建筑间的狭长绿带中,一个个鱼形的小地形不规则线形排列,环绕于建筑周围,如一组组灵动的鲤鱼,穿行于园区内,使整个园区的平面布局显得生动起来。这样的排列可使景观面貌变得丰富,同时也以单位地形相似的形态,在随意中透出规则性。

飞利浦园区是科技绿洲的组成部分。园区的景观融合了荷兰和中国的景观特色:倾斜的植于挡土墙中的草坪表现了荷兰国内常见的堤坝;而处于种植区内开敞草坪上线形排列的灌木带,象征农田中成排种植的作物,表达了一种农业景观的意向,体现了中国的农耕文化。科技绿洲所处的漕河泾地区,在未开发前大多为农田,这一设计手法也是对地域文化的延续。堤坝、农业,这两个中荷两国朴素的文化符号,在科技园以一种隐蔽、抽象的景观语言存在,虽不易察觉,却是造景的精神所在。

2、自然造景和科学维护并举,创建绿色园区办公环境

2.1植物造景在园区各个空间中的应用

见缝插绿或是简单的绿色平铺已在科技绿洲的规划设计中得以摈弃,疏林草地和灌丛群落是园区内两个主要的植物造景表达形式。它们更关注绿化区域的层次构建,并使之系统化,在美化视觉效果的同时,也更具有生态价值。

疏林草地主要以树冠较大而成伞状的乔木为主景,如雪松、榉树和玉兰等。它们大多以单主干,大枝轮生的方式生长,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利于能量流的流通。在平面布置中,它们主要位于主干道两侧,给道路两侧形成整齐规则的空间环境,或与灌丛地被等结合形成更为有效的屏障,起到消声减噪的作用,缓解交通对园区内部环境的影响。此外,疏林草地还因其较强的可塑性,与建筑和景观小品等硬质景观相契合,使景观环境不再只是建筑的附属物,而是与之共同构成园区的整体风貌。

边界定义了园区的内与外,私与公。高科技企业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因素,常常配备严密的保安措施。一条有形的边界和一个无形的电子监控系统定义了一个高科技企业的领地。然而,常规的高墙和绿篱在这里并不适用,科技园边界的设计需要有新的考虑和原则。

草坡绿带和成排种植的香樟构成了科技绿洲的园区边界。树向上,它们的高度起到了屏蔽作用,定义了科技园的场所领域性;同时,这条绿带也兼具了城市道路绿地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通透性,使整个园区绿化融入到城市景观中。在研发办公楼前,采用枝叶繁多,生长旺盛的乔灌群落,起到遮挡作用,保证了园区人员工作私密性的要求。此外,植物舒展自然的形态也弱化了建筑边界和自然界面交接时产生的不和谐感,在建筑理性规则的立面处理和感性多变的自然环境间形成了过度,促进了两者之间的融合。

在科技绿洲中,植物造景成为整个园区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各种色彩和形态的植物通过竖向层次的搭配,使整个植物造景尽可能体现出自然的风貌;并通过在水平格局上达到规模和面积的伸展,使绿色能在空间上的占有率得到最大化,达到“建筑掩映在绿荫中”的园林化办公面貌。

2.2科学的日常维护

在园区建设完成后,需要定时的养护使园区的景观面貌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在设计前期融入对维护措施的考虑,可节省养护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也使养护措施更为高效,从经济及生态角度均达到效益最大化。

喷灌系统是科技绿洲的设计亮点之一。它以当地气候资料为基础,通过程序设定,在内部形成了一个自有的“气象站”,可根据天气情况对喷灌时间和用水量进行调节,使灌溉养护发挥最大的效果,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也达到了节水的目的,使园区的运行不过多占用有限的城市水资源,实现了与城市和谐发展的目的。

人工水景的水质保洁常常是令人困扰的问题。科技绿洲园区的水池设置了水质净化装置,能够给微生物提供寄居场所,产生的微细气泡会长时间保留在水中,能够有效地给水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提高了水处理中所需的溶解氧。相对于常用的水泵循环处理措施,这种净化措施更具有生态效益且几乎不占用额外的资源,符合生态化园区的建设标准。

喷灌系统和水处理装置是科技绿洲园区科学养护的代表措施。它们的应用,体现了园区不仅在建设过程中,在建成后的管理中也始终贯彻生态化的理念,使园区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两种技术措施分别运用了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是高新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这是科技融入景观的实例,同时也是具有“高科技特质”的景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著.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韩君.高科技工业园景观规划建设研究.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上一篇:小学数学复习下一篇:效应室靶控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