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化英语

2024-05-15

麦当劳化英语(精选5篇)

麦当劳化英语 篇1

“麦当劳化” (McDonaldization) 是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 (George Ritzer) 提出的一个概念, 与之相关的理论也是他学术成就中最富盛名也最有影响力的部分。他所说的“麦当劳化”是指马克思·韦伯所定义的那种工具理性在全世界的蔓延, 所以麦当劳化与全球化也是息息相关的[1]。而全球化也是一个相当能引起争议的话题。我的讨论并不打算围绕着全球化、本土化或者全球本土化之类的概念进行, 我要表达的是一些关于社会空间“麦当劳化”的看法——这些看法包括从社会空间的麦当劳化看现代性, 并且讨论麦当劳化的社会空间为不同消费者带来的不同体验。这部分的内容显然受到了张莉在《Contesting Spatial Modernity in Late Socialist China》中所探讨的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及阎云翔对麦当劳空间研究的启发。同时, 我也想探讨这种社会空间的麦当劳化与Lyn Jeffery所写的《Placing practices:transnational network marketing in mainland China》一文中全球化带来的那种个人的失落感与定位困难感之间的关系。

一、麦当劳化在空间上的表现与现代性

首先对“麦当劳化”一词进行简要的介绍。瑞泽尔之所以用“麦当劳化”一词, 主要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及表现麦当劳在当今世界的巨大影响力。通过这个词语, 瑞泽尔表达了正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韦伯笔下的合理化过程。这种合理化主要是指目的合理化, 其是以工具理性为途径实现的。工具理性主要而指选择有效的手段去达到既定目标, 目标是可以精确计算和预测的[2]。如果用几个词语来形容麦当劳化, 那应该是高效率、统一化、自助化和可预测。无论是麦当劳餐厅的用餐流程, 还是对银行自动存取款机的使用, 抑或是超市的遍布, 它们都是这种麦当劳化的具体表现。

麦当劳化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理念、一种方式, 它必须通过具体的内容表现出来。就拿在麦当劳的就餐流程来说, 麦当劳化除了体现在其食物的制作供应流程上, 还体现在其空间布局上。在麦当劳之内的就餐是这样的, 快速地点餐, 取餐结账, 自己端着托盘找到座位坐下, 吃完东西再用托盘把垃圾倒入店内的垃圾箱里 (在中国, 自己倒掉托盘里的垃圾不能算得上是一种普遍性行为, 但是在快餐店中, 这样的行为至少是被鼓励的) , 一环扣一环。麦当劳提供的服务是十分自助化和去人性化的, 消费者仅在点餐时与柜台的服务员稍有接触。全中国各地的麦当劳都给人以类似的印象, 虽然在某些旅游景点, 麦当劳会根据周边建筑特色调整分店的外观。比如,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麦当劳和杭州河坊街的麦当劳, 其外部装饰都具有与周围建筑类似的风格, 但是其内部设施与其他地区的麦当劳仍是一致的, 点餐的柜台、座位的设置都不会有令人意外的部分。当然, 其供应的食物也是各地统一的。在中国, 每个麦当劳都给人统一的印象:干净、整洁。

不仅仅在麦当劳这样的快餐店, 现在中国很多的场所、设施都变得越来越麦当劳化。沃尔玛、家乐福等的大型连锁超市开遍了全国各地, 整齐的货架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工作人员, 就算有, 也只是一些整理货品的人员, 他们与你的购物活动没多大关系。显然, 这种购物空间与过去的小卖部是十分不同的。在过去的商店中, 消费者与商品之间隔着售货员, 消费者并不能直接摆弄并挑选商品, 而是需要服务员帮忙拿。超市在最初进入中国的时候被看作是十分“先进”的东西, 就如麦当劳一样, 因为超市构筑了一个与过去商店完全不同的购物空间, 除了结账以外, 购物的其他流程都可以完全自助进行。如今的人们对超市已经习以为常了, 除了沃尔玛这样的大型超市外, 在中国的小镇甚至农村也开出了很多小型甚至迷你型超市。现在十分流行的便利店也都是以超市的形式开设, 已很少见到用玻璃柜台将消费者和商品隔开的商店了。

对现代性的感知就蕴含在这样的空间变化里。张莉在文章中探讨了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学术界对时间维度进行的研究不仅历史悠久, 而且还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但与空间有关的研究是近20年间才兴起的。实际上, 时间是虚无的, 就像没有皱纹就难以感受容颜的衰老一样, 我们的购物空间、饮食空间都在发生着改变。一个有着木头边玻璃柜台和售货员的小杂货店与大型的沃尔玛超市相比, 后者显然是“现代的”、“先进的”。有人说偏远地区的一个农村是“落后的”, 很可能是因为他看到了这样一个小卖部。在没有去过上海虹桥火车站前, 我曾向一个同学询问交通路线, 在跟我说完路线后, 她补充了一句:“那里很现代化、很先进, 就是有很多自动售票机, 你去看了就知道了”。的确, 虹桥火车站里有很多自动扶梯, 自助购票、取票的机器, 还有自助的饮水机, 整个火车站充满了金属感。张莉所描绘的那种政府所认为的“现代感”需要通过拆迁和旧城改造来实现, 实际上这样的理念在很多方面已经根植在普通民众的心中了。

二、换一个角度看社会空间的麦当劳化

许多学者 (包括瑞泽尔本人) 在提到“麦当劳化”或者“全球化”之类的概念时都是持批判态度的。阎云翔的文章《Of Hamburger and Social Space:Consuming McDonald’s in Beijing》中所描述的麦当劳的就餐空间当然也是自助化和去人性化的, 但是显然他所要探讨的不是这种“合理性”对与错, 他要说的一方面是空间如何塑造消费者的行为和社会关系, 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如何把快餐店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空间。诚然, 麦当劳的经营者在设计其店面的时候是以经济效益和管理便捷为主导的, 就连座位都设计成比较硬的, 以促使消费者吃完能赶快走人。

在阎云翔笔下, 麦当劳所提供的社会空间干净、卫生, 装修也比较精良, 定位却是快餐, 打破了中国餐饮界高档大酒店和简陋小饭馆之间森严的等级制。更重要的是麦当劳为中国人带来了这样一个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 那些原本只能在中餐馆里当做家里男人陪衬和附属的女性和青少年, 可以比较自由地就餐和聚会。麦当劳里的站立式点餐服务也给人以平等的感觉——不只是消费者和销售者之间的平等, 同时也是麦当劳对所有消费者都一视同仁的表现。所以, 麦当劳这样的空间不止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想象美国的环境, 也满足了他们对空间的许多“挪用” (Appropriation) 。如果不是这样自助化、标准化的服务模式, 也即麦当劳化, 中国的消费者是否还能如此利用麦当劳的空间?

现在很多中餐连锁店 (非快餐) 都有麦当劳化的表现。在杭州的“外婆家”连锁中餐馆, 消费者需要经历的也是一连串自助的过程, 客满时通过自助取号机取号等位, 叫号也是大屏幕显示和广播播出的;点餐的时候, 消费者拿到手的是一本详细的彩色菜单和一张简易的菜单, 这时服务员也走开了, 消费者要做的是自己勾选好想点的东西然后再交给服务员。在这个餐馆, 基本的茶水服务也是自助的, 消费者自己到茶水处去拿杯子倒水。当然这些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节约人力成本, 把消费者与服务员之间的接触降到最少, 毕竟现在餐饮业招工比较难。在就餐内容上, 这一连锁餐馆的所有分店也都提供一样的菜单, 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消费者在不同分店吃到的菜味道相同。

这种连锁中餐店虽然卖的是中餐, 但实际上其经营和管理的理念更像麦当劳。但这类餐厅在很多大都市获得了成功, 在用餐高峰期, 拿号等位可能需要等上两小时。如此好的经营状况不止是因为这类中餐馆的高性价比 (价格适中, 卫生状况较好) , 也与其提供的就餐环境密切相关。拿自助茶水来说, 虽然这种设计实际上是对服务的削减, 但是很多人喜欢这种方式, 因为餐馆的酒类和软饮料是收费的, 而茶水却是免费提供的。在其他餐馆需要茶水的人就必须向服务员“要”一杯茶, 喝完再添也需要麻烦服务员, 有时候服务员忘记了, 还需要消费者提醒。这样的过程不但麻烦, 还给消费者一种与服务员不平等的感觉。此外, 像“外婆家”这样的中餐馆提供了多种规格的座位, 从2人的小桌到10人以上的大圆桌都有, 也有类似酒吧吧台的那种座位, 这种类似麦当劳的座位安排也满足了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自助化的服务趋向并不总被认为是社会在走向堕落。香港中文大学的谭少薇副教授写过一篇题为《港式饮茶与香港人的身份认同》的文章, 文中的港式饮茶是一种融汇东西古今的餐饮形式, 其点单方式已从过去的服务员叫卖变为现在消费者用点心卡自助点单, 自助拿点心。作者认为“港式饮茶在香港表现出自助、自动和自由选拔的意识, 成为官方文化和普及文化一致接受的香港人身份认同的象征”[4]。麦当劳化的中餐厅多出现在大都市, 这种自助模式对自主意识的培养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坏事, 而且在餐饮环境中, 人们与服务员的接触是少了, 但是很多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恋爱、聚餐、聚会, 所以这样麦当劳化的空间去除的只是陌生人之间的交流而非熟人之间的。

三、麦当劳化带来的失落

对于许多人来说, 麦当劳、大超市、火车网上售票是方便快捷的代名词, 但是也有人视其为噩梦。老一辈人时常恐惧大型的超市, 他们对这种自助化的购物方式感到十分不适应。超市太大了, 可能使人有种迷路的感觉;商品太多了, 想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有点困难;商品上印刷的生产日期和成分标字太小看不清, 想找个人问问或者帮忙看看也不容易。在超市买菜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 超市的购物环境更好, 自己挑挑拣拣然后去称一下就可以了, 但也会有人嫌超市买菜不能还价, 因为价格是机器计算的。

对2012年买春运火车票的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来说, 电话或者网上购买火车票实在是件困难的事。过去采用提早排队、轮流排队等方式他们或许还能买上票, 今年却因为火车站和代售点售票比电话和网上出票晚几天而买不到票。在网上曾经流传有这样一个段子, 大意是说:各位坐火车回家的学生朋友们, 晚上看到躺在车厢地上的农民工, 请你们多一份宽容与理解, 因为网上抢票他们是比不过你们的。在火车站里能看到很多电子售票、取票的机器, 会使用的人很快就能买到或者取到票, 而那些不会使用的人却对这个方式备感迷惘, 他们宁可去人工售票窗口排更长时间的队。

Lyn Jeffery在《Placing practices:transnational network marketing in mainland China》中写道, 促使人们加入传销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 人们对政府未能将他们纳入这一进程的挫折感与愤怒[5]。这种挫折感与愤怒也正发生在逐渐麦当劳化的社会空间中。这种挫折感也是张莉在文章中总结的Appadurai、Mitchell、Miller、Soja等人所说的人们空间意识中深刻的断裂感 (a deep rupture) [6]。

四、结语

现阶段的中国在很多方面已经逐步走向韦伯所说的“合理化”。中国一直有“人情社会”的传统, 人情方便了自己却同时会造成不公平, 出于对“人情”不确定性的考虑, 中国人反而更向往合理化。在这种合理化当中, 我们所看到的也并非都是负面的影响, 人们并没有成为工具理性的奴隶, 而是在积极地利用这种合理化带来的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 这种合理化将许多人排除在了现代化的潮流之外, 使他们成为了这个社会失落的一群人。

参考文献

[1][美]乔治·瑞泽尔.麦当劳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6.3页

[2]翟玉晓, 刘书雁.理性中的非理性——瑞泽尔《麦当劳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评述, 经济研究导刊, 2011 (08)

[3]Yunxiang Yan.Of Hamburger and Social Space:Consuming McDonald's in Beijing In Deborah Davis (ed.) The Consumer Revolution in Urban China, 201-225页.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4]谭少薇.港式饮茶与香港人的身份认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04)

[5]Lyn Jeffery.2001.Placing practices:transnational network marketing in mainland China In Chen, Nancy N., et al eds.China urban:ethnographies of contemporary culture.Durham NC:Duke University Press

[6]Li Zhang.Contesting Spatial Modernity in Late Socialist China.Current Anthropology, 47 (03) .461-484页

麦当劳化英语 篇2

本书大体分为10个章节,介绍社会麦当劳化的前身、现状、影响及反思。侧重点放在由麦当劳造成的问题和引起的危险上。作者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些建设社会的新见解,对由麦当劳化所造成的危险保持警觉,建议人们采取一些步骤来缓和一下已经出现的问题,以便使一个被麦当劳化了的社会更具有人性。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麦当化的先驱和特征;第二部分,具体介绍社会麦当劳化表现在人类社会的四个具体特征和影响;第三部分,分析社会麦当劳化的不合理性和趋势发展的不可避免性,引起人类反思,更加重视人性化发展而非社会的麦当劳化。

主讲人吕晓庆同学结合《社会的麦当劳化》以及医疗、教育、娱乐、体育等各行业的现实情况,讲社会麦当劳化的具体特征和影响。高效性,可计算性,可预测性,控制性。结合具体生活中的事例验证社会麦当劳化的渗透性以及发挥的积极方面,包括其生产模式和操作流程满足社会高效率、可复制的要求,利润的高回报率使其推广至各种行业模式。最后认为社会麦当劳化的不合理性和趋势发展的不可避免性,引起人类反思,更加重视人性化发展而非社会的麦当劳化。

试论高等教育的麦当劳化 篇3

麦当劳化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所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标志, 也是反全球化人士直指抨击的对象。[1]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是否也已麦当劳化?高等教育又如何走出麦当劳化的束缚。

1 麦当劳化的含义及其影响

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乔治·里茨尔 (George Ritzer) 在1992年的著作《社会的麦当劳化》 (The Mc Donaldization of Society: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hanging Character of Contemporary Social Life) 中, 通过分析“麦当劳”这个全球著名的餐饮连锁店的成功扩张, 提出用“麦当劳化”这个概念来说明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

麦当劳化是人类合理化追求的最高表现形式或过程, 是官僚制、科学管理和装配线等一系列发展的继续, 它所触及的不光是消费品味, 更影响到认知、思考和价值理念的形成与改造。高效性、可计算性、可预测性与可控制性被认为是麦当劳化的四个特征, 即理性化的典范。这四个理性化的特征具体含义分别为:

1.1 高效性

里茨尔在书中认为“在麦当劳化的四个特征中, 最常与表面上的快生活节奏相联系的是高效性。”[4]它提供了从一点到达另一点的最佳方法。生产过程的流水线化、简化产品、让顾客自己动手都是不断提高效率的办法。

1.2 可计算性

麦当劳强调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量的方面, 量成了质的对等物, 制造数量的幻觉, 让顾客认为自己做了一个非常理性的选择, 而事实却不是如此, 把产品和服务简化为数字。这种简化不仅是产品数量和规格的简化, 还包括生产产品和销售产品的速度。

1.3 可控制性

系统内部的员工或系统服务的对象, 都可能成为被控制的对象, 尽管这种控制会显得很微妙。排队、有限的菜谱、很少的选择, 这些都让来这里进餐的人不得不按照麦当劳的管理部门的设想去做————快吃、快走。

2 高等教育麦当劳化的表征

本文所探讨的高等教育麦当劳化, 意指高等教育受社会转型、西方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大众化阶段所呈现的市场化趋势。笔者认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消费符号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学习社会, 轻一代已经成为这个社会居于领先地位的有影响力的消费者群体, 要将其与这个时代的消费性与媒体性结合起来。年无论之于麦当劳, 还是之于高等教育。在中国, 麦当劳发挥了不同于美国的社会功能。美国人很少在麦当劳逗留, 而中国人则把它作为聚餐、学习甚至是约会的常去之所。显然, 不是因为麦当劳的食品本身, 在这里, 它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意义, 被作为一种符号来消费, 而是它的新奇、地位和象征意义, 是高质量产品、高层次追求、高品味生活的象征。

2.2 效率至上:高等教育的功利化

鉴于高等院校所在环境的竞争性与开放性, 许多高校在快出成果、缩小差距的强烈思想意识导引下, “讲求效率”成为首要的价值取向。这本身有利于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但是, 更多地隐藏着浮躁、肤浅、轻率心理。它是在追求“高效率”、“快”的背后隐藏的负面后果。专业、校区的开设, 院校的升格可谓如雨后春笋。一些大学争相开设影视编导、播音与主持等持续走热的专业, 效率高得离奇, 师资力量也弱得离奇。新校区地广人稀, 资源分配不均, 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如同麦当劳分店或连锁店一样:“所有的教职工和设备都是从老校区 (总店) 配送过去的。”[4]

2.3 迷信量化:高等教育的数量化

在追求科学化的过程中, 追求确定性、可计算性、可比较性和可衡量性, 工具理性、形式理性已渗透到高等教育事业中, 成为科学考评教育的要素。学校教职员工的工作及学生的学习活动被还原为一系列的数字。对学生而言, 他们被编以不同的学号, 从学号中可以推测出其所在的院系、专业甚至录取名次, 并进行排名比较。对教师而言, “不发表即淘汰”的科研压力导致学者们的注意力只是集中在发表学术论著的数量上, 学生的学习成绩, 最后只是归结为诸如平均分等几个数字, 各高校均制定了相应的考核量化细则, 对高等学校而言, 它们在量化系统内部人员的同时, 也在被外在的机构量化, 如教育部的评估、专业机构的排名等。

3 对高等教育麦当劳化的思考

3.1 共性取代个性

追求效益的动机往往导致高等教育走向雷同。同样的培养目标、模式、过程, 使得当下大学生不善思维, 个性衰微, 少年老成, 随波逐流。这与我们这个时代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相悖的。

3.2 质量的滑坡

当前高等教育在突破数量的同时, 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在人才培养上忽略了教师资源相对不足下的教学质量危机, 由于规模化带来的对数量的强调, 研究生水平本科化, 本科生水平专科化, 以及当前用人单位的聘任要求的升级均反映了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对下降。而在高校科研上, 更是带来了不幸的后果, 有些教师在论著或思想尚未成熟之前就急着发表, 以致产生出大批平庸与重复的作品。

3.3 人文的失落

由于电脑化的指导和教学机器的大量运用, 教师与学生的主体间交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而麦当劳的消费观念, 教师在精神熏陶和人格感染上的作用也越来越弱, 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日益减少, 而麦当劳的消费观念, 使得从教师到学生, 人文关怀较少, 集体主义观念淡漠, 从教师到学生, 许多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摘要:麦当劳文化席卷全球, 麦当劳企业机制日益渗透于社会的组织机制中。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麦当劳化表征, 包括它的含义及影响, 对现代社会带来的进步意义, 分析各种消极意义, 进一步探讨了高等教育麦当劳化的负面影响, 希望能引起高校工作者的警惕。避免它给我国高校工作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麻烦, 为广大学生的成长开辟一条健康的成长道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麦当劳化,表征,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乔治.里茨尔著, 顾建光译.社会的麦当劳化—对变化中的当代社会生活特征的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2]姚本先, 刘世清.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困境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 2004年02期.

[3]刘春山.论当今教育研究的“麦当劳化”[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

麦当劳化英语 篇4

从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以来,知识的实用价值就一直被强调。而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则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在西方社会中,理性化已经植入西方文明中,在某种程度上促使西方社会不断向理性化的方向前行。工具理性的核心是对效率的追求,通过对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工具理性深深地影响着当代教育的发展,教育不断朝着标准化、职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教育在工具理性的影响下沦为了社会快速化发展的一个工具,当前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工具理性的追求是十分严重的。比如,现在的高职院校在评估的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数量、规模,等等;学校的面积、学生的数量、教师的学历、科研文章的发表数量,等等,这些都和排名息息相关。排名靠后,在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将来得到的办学资源就会相对减少,这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发展。所以,追求高效率是达到既定目标的最佳手段,高职院校的“麦当劳化”一个显著特征由此可见。

2.2高职院校的自身独立性缺乏

高职院校的发展,除了借鉴别人的方式方法之外,更应该具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方向。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的发展,教育的产业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更加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高职院校,应该拥有自己的独立性,要与社会保持适当的距离,而目前的高职院校自身独立性缺乏,功利性和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管理的过度麦当劳化。

2.3高职院校的评价方式单一

麦当劳化英语 篇5

一、幼儿美术教育“麦当劳化”的弊端

所谓“麦当劳化”是指社会经历着一种速食餐厅特色发展的过程, 崇尚效率性、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和非人性化控制等理念。这种现象初始时主要集中在商业领域, 随后渐渐融入到生活中的更多方面, 即使是教育行业也在劫难逃。当前的幼儿美术教育, 就充斥着浓郁的麦当劳化气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 关注幼儿美术教育的量, 忽视了质, 以灌输式的方式开展教学, 一味要求幼儿强化训练, 使用模式化内容开展教学。其二, 美术教育倡导可计算性, 即倾向于成人化的评价标准。殊不知, 使用成人化的、完全客观化的标准衡量儿童内心的主观情感表达, 是不合理的, 对儿童思维会造成很大的固化作用。其三, 美术教育过程中体现出可预测性。无论儿童怎样画, 最终得出的美术作品都是千篇一律的, 这就是在教师单一化引导下出现的教育怪圈。其四, 强调非人性化的控制模式。一味要求幼儿掌握绘画技巧, 并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基础上进行绘画操作, 这无疑会给幼儿的实际绘画造成很大的束缚。

二、避免幼儿美术教育“麦当劳化”的措施

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的麦当劳化, 教育工作者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要深入领会新课程的要求, 不仅要避免幼儿美术教育的麦当劳化, 而且在教学中要有所超越。只有这样, 才能拯救当前的幼儿美术教育, 才能打造全新的幼儿美术教育格局。

(1) 转变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方式。灌输式美术教育教学方式, 不是幼儿教育的长久之道。在促进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 教师要懂得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实现教学新格局的打造, 由此使得教育活动能够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以绘画“小鱼”课程为例, 教师可以以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开展, 找到不同颜色的鱼, 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让学生在实际参照的基础上进行绘画, 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或者以多媒体教学法来开展, 以观看鱼类动画片或纪录片的方式, 使幼儿对于鱼类形成一定印象, 进而保证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能够切实地、形象地绘画出来。

(2) 改变传统幼儿美术教育评价机制。在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 往往倾向于以成人视角来判定, 这样量化的评价会给幼儿的创作热情造成负面影响, 不利于幼儿绘画兴趣及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 应该积极改变传统幼儿美术教育评价的运行机制。应做好以下工作:其一, 要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幼儿的绘画作品, 对于能够展现幼儿革新思想、突出儿童思维特点的作品, 都应该给予鼓励;其二, 引导幼儿对同伴的绘画作品进行科学评价, 实现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学习机制, 可以使幼儿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善。

(3) 构建基于幼儿学习兴趣的课程体系。美术教育的内容没有必要一定跟随教材内容来进行, 完全可以依照实际教学的情况, 在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解的基础上, 实现全新课堂体系的创设。在创设全新课程体系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其一, 最好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样可以方便幼儿去辨识和绘画;其二, 最好能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 是他们的兴趣点所在。比如, 很多幼儿喜欢看动漫《大熊二熊》, 教师就可以以此为背景, 引导幼儿绘画动漫中的人物, 比如光头强、大熊、二熊。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4) 融入审美教育理念。完整的幼儿美术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绘画技巧, 还需要实现幼儿审美教育理念的融入, 由此使得美术教育活动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对此, 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是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将审美教育理念融入到美术教育中, 这也是规避美术教育速食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具体来讲, 在儿童绘画出一幅成人难以理解的作品时, 教师要先聆听一下幼儿的心声, 看看他是如何表达的, 进而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 实现幼儿艺术情操的熏陶和锻炼, 是在美术教育中融入审美教育理念的重要契机。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美术教育过程中, 要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去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 继而避免幼儿美术教育的麦当劳化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幼儿美术教育的麦当劳化现象, 如果持续发展下去, 就会成为阻碍美术启蒙教育发展的重要制约性因素。在对麦当劳化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详细探究之后, 找到对应的解决措施, 才能够引导幼儿美术教育朝着更加理想和美好的方向发展。

摘要:针对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麦当劳化”现象进行分析, 指出其弊端, 提出避免幼儿美术教育“麦当劳化”现象的对应措施。认为要转变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方式, 改变传统美术教育评价机制, 构建基于幼儿学习兴趣的课程体系, 并融入审美教育理念。

关键词:幼儿美术,麦当劳化,评价机制,课程体系,审美理念

参考文献

[1]田友谊, 梁歆韵.幼儿美术教育的“麦当劳化”及其超越[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12 (02) .

[2]张亚静.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11 (02) .

上一篇:心理阶段下一篇:受众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