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便秘

2025-02-0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便秘(共10篇)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便秘 篇1

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较常见, 其发病率约占糖尿病患者的25%[1]。糖尿病并发广泛神经病变的患者便秘发生率约90%[2]。顽固性便秘不仅可引起患者腹痛、腹胀、烦躁焦虑, 还可以导致血压升高, 心律失常, 痔疮、肛裂, 增加肛周感染的机会。为了寻求治疗糖尿病顽固性便秘好的治疗方案, 我们医师、药师联合对45例糖尿病顽固性便秘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针对其便秘的原因及症状, 采取标本兼治, 结果表明该方案对糖尿病顽固性便秘效果明显。

1 对象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1) 全部患者无解大便5d以上; (2) 便质干结, 呈羊粪状, 便秘时间0.5~10年; (3) 经做相关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4) 所有患者以前均已使用过各种类型泻剂, 收效不明显。 (5) 全部患者确诊糖尿病1年后产生便秘。依入院先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男8例, 女13例, 年龄41~75岁, 平均年龄 (61.28±11.90) 岁。对照组:男9例, 女15例, 年龄42~78岁, 平均年龄 (62.2±13.89) 岁。两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在同等饮食疗法的基础上, 治疗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0.5mg ivgt qod, 维生素B1, 肌内注射, 100mg/日, 莫沙必利片5mg/次, 3次/日;口服石蜡油20m L, 每晚睡前1次;液状石蜡油200m L, 加生理盐水500m L混匀后加温至38℃, 2 h内分两次灌肠;对照组:莫沙必利片5mg/次, 3次/日, 口服石蜡油20m L, 每晚睡前1次;液状石蜡油200m L, 加生理盐水500m L混匀后加温至38℃, 2h内分两次灌肠。一周1个疗程, 住院观察2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1) 显效:便秘症状明显改善, 大便1次/日或1次/2日, 便质较软, 每次排便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 (2) 有救:排便间隔时间较前有缩短。便质干结情况有所改善; (3) 无效:服药后便秘症状无改善。通过1个疗程治疗后, 观察组中显效7例, 有效8例;对照组中显效5例, 有效7例, 两组间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 观察组中显效18例, 有效5例;对照组中显效9例, 有效12例, 两组间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两组显效率比较, P>0.05

注:两组显效率比较, P<0.05

3 讨论

糖尿病便秘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此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多数认为与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病变、肠系膜微血管病变和肠道激素生成异常等因素有关, 尤其与自主神经病变关系密切[3]。长期高血糖状态致使神经内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大, 基底膜增厚、血管变窄、血流变慢、微循环障碍使神经纤维缺血、缺氧, 从而出现胃动力低下, 胃排空时间延迟, 排便反射迟钝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病性表现;长期高血糖可致胃动素分泌减少, 胃收缩受影响, 引起胃肠动力低下, 排空时间延长;长期高血糖导致代谢紊乱, 蛋白质呈负平衡, 以致腹肌张力不足, 排便无力。便秘临床上通常采用容积性泻药、润滑性泻药、润湿性泻药、刺激性泻药等治疗, 这些药物仅属于对症治疗性药物, 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症状作用。只有针对便秘原因及症状进行治疗,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顽固性便秘, 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 能使延迟的神经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减少恢复正常, 提高神经纤维兴奋性, 促进植物神经功能恢复, 维生素B1参与糖代谢中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反应, 是糖类代谢促进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恢复, 莫沙必利片可增加肠蠕动, 从而增加患者排便频率;液状石蜡口服、灌肠联用, 可延长液状石蜡阻碍肠中水分的吸收作用时间, 液状石蜡临睡前服用, 有利于养成早晨起床排便的习惯。这几种药物对糖尿病合并顽固性便秘进行综合性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顽固性便秘患者治疗便秘的新方法。方法 4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21例采用莫沙必利片5mg/次, 3次/日, 口服石蜡油20mL, 每晚睡前1次;液状石蜡油200mL, 加生理盐水500mL混匀后加温至38℃, 2h内分两次灌肠的方法;观察组23例,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甲钴胺注射液0.5mg ivgtt qod, 维生素B1 100mg/日, 肌内注射。结果 经过两周治疗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给予甲钴胺、维生素B1等B族维生素联合其他对症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顽固性便秘, 疗效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便秘,甲钴胺,B族维生素

参考文献

[1]周鹰.健脾理肺法为主治疗糖尿病便秘50例疗效分析[J].北京中医, 2005, 24 (3) :l59-l60.

[2]谢桂华, 孙风欣, 田微.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的饮食护理[l].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7, 13 (7) :9l7-918.

[3]陈佳.李小娟教授治疗糖尿病便秘经验.[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 23 (4) :14-15.

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 篇2

【关键词】糖尿病;冠心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14—02

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其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约80%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病人还易发肾脏、脑部及神经并发症,为降低心血管并死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使病人尽快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此时细致入微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8年—2012年共收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5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龄56-78岁,病程5-25年,其中心绞痛16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4例,其余15例患者均有缺血性胸痛或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其中,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经扩血管、营养心肌、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治疗后,血糖维持在理想水平。1例死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外,其余均好转出院。空腹血糖为7.6 mmoL/ L -21.2 mmoL/L,餐后血糖均>11.1 mmoL/L。

2护理

2.1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护理

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护士除做好心理护理外,应特别注意观察胸闷,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是否缓解等情况,同时还注意观察有无继发低血糖,以防因低血糖引起心动过速、心率失常、心肌供血重新分布,而造成更大面积的心肌梗死而加重心肌损害,此时血糖宜维持在11.0 mmoL/L左右,不宜降得太低,同时还要注意观察由于低血糖引起的自主神经损害,而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应及时查心肌酶谱,观察心电图的变化,为抢救治疗争取时间,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与护理

2.2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护理

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患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种类,护士除做好心电监护外,需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格控制探视。糖尿病患者输液用0.9%的氯化钠溶液,但血纳增高又可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理衰竭,加之输液过多、过少均可导致肾功能低下,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故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应严格调节输液滴数及时测血糖、血电解质、记录24小时尿量等。在应用强心药物时,要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毒性反应。

2.3低血糖的护理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严重低血糖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反复或者持续低血糖可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昏迷、死亡,故护士应随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心悸、出汗、饥饿感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或意识改变、抽搐、昏迷等应考虑低血糖,护士通知医生的同时,及时测血糖并给予含糖食物或者静脉注射葡萄液,迅速纠正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7.0 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8.0 mmoL/L左右,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检测血糖复查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处理。

2.4药物护理

护士应熟悉糖尿病和冠心病常用药物,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患者交代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使用方法和主要副作用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满足患者的治疗信息需求,从而主动配合服药,一旦出现副作用,应立即停药及时汇报医生,并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处理。(1)口服药物护理:指导患者应按时、按量、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以备急用,硝酸甘油见光易分解,放在棕色瓶内干燥保存,以确保疗效。再者由于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多种药物,对药物名称、剂量、服药时间记不清,导致误服或者漏服,护士一定要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在服用降糖药物过程中,及时监测血糖。(2)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护士在为患者注射胰岛素时,抽吸药量一定要准确,同时还要向患者讲解准确注射胰岛素的重要性、以及低血糖的症状及如何预防和处理低血糖。出院前,对自我注射胰岛素患者,护士应有计划的教会患者如何自测血糖、如何抽吸胰岛素及自我注射胰岛素。

2.5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控制体重、合理均衡的给予营养物质也是相当重要的。原则是清淡、易消化、低脂低盐、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食物,宜定时定量,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多食绿叶蔬菜、豆类、奶类、粗谷类等。在热量分配上按早、中、晚1/3、1/3、1/3或1/5、2/5、2/5的三餐分配比例,也可按1/7、2/7、2/7、2/7的四餐分配比例,如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进餐时间需与药物注射时间相结合,护士应通过口头宣教,书面宣教和观看宣传片等形式反复强化,提高患者自觉性,使之持之以恒地按饮食处方进餐。

2.6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终身性疾病,患者会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病情及生活习惯选择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心理护理贯穿于治疗的整个过程,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病人的心理状态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帮助病人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并指导家属参与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2.7运动护理

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他们进行康复运动,让患者知道适当运动是促进和维持健康的需要,根据病情和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运动要循序渐进,每次运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宜,避免剧烈运动、竞技性运动,若身体感觉不适,情绪不佳,气候异常时,不宜进行运动锻炼。

2.8健康指导

由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终身疾病,护士的任务不仅是在患者住院期间提供优质护理,更应教会患者有关预防疾病的知识,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内容包括:饮食治疗、合理运动、药物治疗方法,正确自测血糖,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使其充分了解糖尿病、冠心病以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提高对疾病的认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9加强家庭护理

患者经医院系统治疗好转出院后,在家也要坚持服药、自测血糖,护士一定要指导家庭成员重视患者的主观感觉,认真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头晕、出汗、心悸、饥饿感等,可能为低血糖,应立即口服糖类,若出现食饮减退,恶心、呕吐、呼气中有烂苹果味,精神异常等,可能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立即送往医院,教会患者及家属在心绞痛发作时,應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疼痛无缓解或程度加重,应立即到医院治疗,护士还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监测血糖及使用胰岛素笔。

3小结

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需要有效控制血糖,严密观察病情进展,观察心电图的变化,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低血糖、心绞痛、降低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此病临床治疗复杂,时间长,有效的治疗、护理和健康指导对患者战胜疾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便秘 篇3

关键词:糖尿病,便秘,莫沙必利,聚乙二醇4000

便秘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合并症之一, 尤其病史较长者。目前便秘治疗主张使用胃肠动力药和渗透性缓泻药物[1]。本研究采用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糖尿病合并便秘,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10年我院糖尿病门诊收治的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112例, 其中男76例, 女36例;平均年龄 (59.0±8.8) 岁;平均糖尿病病程 (7.1±4.7) 年。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ADA 2011年新标准。便秘是指排便困难, 排便次数<2次/周。均排除有肛门直肠狭窄、脱垂、巨结肠等肠道器质性病变。

1.3 治疗方法

采用西医常规降糖治疗:合理饮食;口服磺脲类或者二甲双胍;口服药无效者改用胰岛素治疗。莫沙必利5mg, 3次/d+聚乙二醇4000 10g, 2次/d, 餐前30min服用。4周为1疗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泻药。治疗期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并分别于第2周和第4周观察患者排便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价

分别在服药第2周和第4周进行疗效评估。显效, 治疗后大便次数1~2次/d或者1次/2d, 成型软鞭或者糊状大便, 无排便困难;有效, 治疗后大便次数及形状未达到上述标准, 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无效, 大便次数及形状均无改善。

2 结果

服药后起效时间为2~5d, 平均3.2d。治疗第2周显效51例 (45.54%) , 有效 40例 (35.71%) , 无效21例 (18.75%) , 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第4周显效87例 (77.68%) , 有效22例 (19.64%) , 无效3例 (2.68%) , 总有效率为97.32%。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便秘是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是代谢性疾病累及肠道神经 (自主神经、胃肠肌间神经从) 和肌肉而引起, 是糖尿病合并症在胃肠道的表现。其病变可累及消化道的各个部位。结肠动力障碍就表现为便秘腹胀等。

治疗上以降糖治疗为基础, 运用促胃肠动力药物以及营养神经等。传统胃肠动力药吗丁啉等对胃动力影响大, 而全胃肠动力药西沙比利虽然对便秘有效, 但能导致Q-T间期延长、间断扭转型室速等不良反应使其应用受限制。秦丽杨等[2]证实莫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有效。莫沙必利是第三代促胃肠动力药, 是一种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 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 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功能。有证据表明莫沙必利能提高小鼠胃排空促进肠蠕动, 没有致使Q-T间期延长的不良反应, 对便秘治疗安全有效[3]。聚乙二醇4000是一种长链高分子渗透性缓泻剂, 既不含糖也不含多元醇, 可以用于糖尿病或需要无乳糖饮食的患者。因为相对分子质量超过3000, 且肠道内缺乏降解聚乙二醇4000的酶类, 故在肠腔内不能被吸收或者被细菌降解, 不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电解质的代谢, 口服后可以借助分子中氢键的作用固定水分, 使便秘患者肠道内粪便液体增多, 增加粪便体积及重量利于粪便在肠腔内的运转和排泄, 不会引起结肠黑变和结肠胀气。翟丽萍等利用聚乙二醇4000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取得良好疗效, 能有效缓解排便困难、腹胀等症状[4]。有证实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帕金森综合征便秘取得良好疗效[5]。本组利用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糖尿病患者便秘, 通过增加全胃肠蠕动, 增加肠道内液体保有量, 软化大便, 明显减少粪便在肠道内的转运时间。使用后起效时间较快, 治疗作用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增加, 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本研究证实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糖尿病患者便秘的近期疗效确切、安全, 但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J].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4 (1) :39.

[2]秦丽杨, 张秀峰, 蒋挽澜.莫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 (2) :16.

[3]程艳玲, 宋海波, 杨珮琨, 等.盐酸莫沙比利主要药效学研究[J].齐鲁药事, 2004, 23 (2) :42.

[4]翟丽萍, 王晓伟.整肠生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疗效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4 (4) :58-59.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便秘 篇4

【关键词】糖尿病;冠心病;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21-01

糖尿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疾病,由于胰岛素、靶细胞等敏感性降低造成脂肪、糖、蛋白质、水电解质代谢混乱,严重影响脂质和蛋白质代谢[1]。糖尿病发生还很可能造成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并发,其发病率较早对于患者的患者应加强早期干预,从而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率[2]。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讨糖尿病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组之后,对照组41例,男性22例,年龄在4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8.7)岁,女性19例,年龄在41~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8±8.8)岁,病程为1~10年,平均年限为(5.1±0.5)年;观察组41例,男性21例,年龄在41~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8.9)岁,女性20例,年龄在42~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9±8.2)岁,病程为2~11年,平均年限为(5.3±0.7)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方法进行护理,实时开展血糖浓度检测、临床症状观察、降糖药物使用。观察组则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主要为: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

(1)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饮食食谱,加强对患者的日常饮食控制,饮食护理措施在患者的治疗各个阶段应分类密切配合。严格控制患者的进餐量、进餐时间等等。(2)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目前尚无快捷治疗方法,因此需要长时间治疗,此时需鼓励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信心,缓解其不良情绪。(3)健康宣教。积极组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糖尿病健康知识宣讲,为其提供糖尿病治疗方法讲解,使得患者掌握日常控制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方法。

1.3 判断指标

并发症的发生例数按照数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分组例数x100%。显效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糖逐渐趋于正常,康复效果良好;有效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消失,血糖较之治疗之前有所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消失,血糖未下降甚至升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或者[n(%)]表示,用x2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經本院的分组护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1例,发生率为2.4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为6例,发生率为14.63%,观察组护理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的护理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80%,则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当患者出现糖尿病之后,其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进一步增加,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生概率在2~4%左右[3]。糖尿病以及其并发症出现了逐年增加的趋势,必须加强对患者的血糖控制,尽量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对于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日常监测,注重对患者的血糖浓度监测,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控制措施[4]。

经本院的研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63%,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7.80%,则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针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加强一般护理的前提下,还要给予人性化护理,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提升护理总有效率,因此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过程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国艳,潘德龄,李爽.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人性化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3,21:213-214.

[2]马文霞. 65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人性化护理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2,22:106-107.

[3]徐亚莉,张红鸽,蒲云.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术的护理体会[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04:499-500.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疗效探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接收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58例,其中男24例,女34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7.5岁;冠心病病程2~18年;将其列为观察组。另外选取6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6.5岁;患病病程2.5~17年,将其列为对照组。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需进行血压检查, 并对其血液进行采集和检测,且在血液采集前12 h内需禁食禁水,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作为检测样本。先对所有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检查,之后采用磷钨酸镁沉淀法对所有患者血样进行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 醇 (LDL-C) 和高密度 脂蛋白胆 固醇(HDL-C)检测 ;采用自动高效液相法对所有患者血样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检测。

1.3 糖 尿病 诊断 标准

58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确诊 ,需根据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依据:1有明显糖尿病症状,且随机血糖检查水平≥11.1 mmol/L;2禁食8 h后空腹血糖值≥7.0 mmol/L;3糖耐量试验2 h血糖值≥11.1 mmol/L者,确定为糖尿病[2]。

1.4 统 计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 组血 压 、空腹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对 比

观察组平均收缩压为(139±22)mm Hg,舒张压为(82±15)mm Hg;空腹血糖为(7.3±2.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8±1.4)%。对照组平均收缩压为(130±19)mm Hg,舒张压为(76±13)mm Hg;空腹血糖为(4.3±0.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0±1.1)%。两组对比,观察组各项检查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血脂指标 对 比

观察组中总胆固醇含量为 (4.8±1.2)mmol/L,三酰甘油含 量为(2.8±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为(2.6±1.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为 (0.8±0.2)mmol/L。对照组中总胆固醇含量为(4.0±1.1)mmol/L,三酰甘油含量为(2.0±1.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为(1.9±0.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为(1.3±0.5)mmol/L。两者对比,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血液粘稠度增高,而引起的心脏排血量降低,因而导致冠状动脉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而血液粘稠度增高与红细胞聚集有关,红细胞聚集越多越易引起血液粘稠,从而导致患者血液流通受阻引起心肌缺血和缺氧。而有关学者认为[3],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与血液粘稠也有关系。糖尿病患者均易出现血液变化,从而导致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发生异常。当红细胞聚集增加时,运行速度减缓,易导致患者血液粘稠,从而发生微血管变化,随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血红蛋白逐渐升高,从而引起高血糖症状,因此糖尿病与冠心病是两种同时并发的疾病。而临床对糖尿病与冠心病的确诊,均进行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检查。该文则通过对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发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除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外,其他值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说明血液、血压检查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确诊有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各项检查指标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2013年3月接收的5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列为观察组,另取6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列为对照组,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压检查并进行血液采集和空腹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查,观察并对比其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查水平均异于单纯冠心病患者,说明血液、血压检查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确诊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进展 篇6

1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流行病学

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并发症 ,一般占到糖尿病总人数的40%~70%[1]。当前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不断下降,但是随着近年来营养提供的极大丰富, 该疾病的病发率又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迹象。从研究[2]数据上来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发率要比普通人罹患冠心病的机率高出2~4倍, 由于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因此患者罹患冠心病,且病发后的预后情况都在变差。

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对于患者自身的自主神经具有一定的破坏,因此,在临床上合并冠 心病的患者 其状况较一 般冠心病患者 不那么典型;患者病变的情况较为复杂且严重,支架搭建之后的再次发病率较高,且冠状动脉呈现出多支的损害;患者的治疗难度较一般糖尿病高,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病的主要表现,诱发的原因除了与一般的冠心病诱发因素一致之外, 还涵盖了由于患者糖代谢紊乱而在体内形成的各种糖化产物,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都会与动脉粥样硬化息息相关。

2.1 动 脉 粥 样 硬化 和 高血 糖

由于患者长期体内糖代谢紊乱, 容易在慢性条件下形成蛋白质和糖分形成不可逆转的糖基化合物, 这些稳定物质的累积非常容易造成患者动脉粥样的逐步硬化[3]。

2.2 动 脉 粥 样 硬化 和 胰岛 素 抵抗

脂质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所表现出的胰岛素高血症是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患者平滑肌细胞在高胰岛素血症的促使下会不断增殖,从而增加了凝血能力和血管的阻力,同时在胰岛素的抵抗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减少,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高[4],这些因素都是促进患者粥样动脉硬化的不利因素。

2.3 动 脉 粥 样 硬化 和 血 管 内 皮细胞 功能 紊乱

患者由于大部分都具有高胰岛素血症、高血脂和高血糖的症状,容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性的紊乱,使得血液在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作用下呈现出非常容易凝结的状态, 这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利因素。

3 护理模式

3.1 心理护理

由于病情的原因,患者非常容易恐慌、焦虑和悲观,并且由于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和冠心病两种症状, 这让患者在生活质量上大受冲击,直接加速了他们的负面情绪的增长。心理护理的重点应该是加强和患者的沟通, 积极鼓励他们对抗疾病, 主动治疗。同时抚慰他们的恐惧,强调通过良好的治疗是可以控制和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

3.2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重点护理内容。在食物的搭配上,既要满足患者机能的需求和营养,还需要考虑到对于患者病情的负面影响。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患者个体差异进行选择性配餐,并且给予足够的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既保证患者的按时定量补充营养, 也要避免由于营养的过剩给病情带来的负担。其主要的饮食要点是:低钠盐、低胆固醇、低糖、少量的优质蛋白质[5]、高纤维素等 , 并辅助以适当的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之内。

3.3 运动护理

运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餐后血糖。因此,应该在护理的措施中重视患者的运动护理内容,但是针对有急性心肌梗死潜在可能性的患者,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的运动。运动的原则应该是无缺血、无气短不适、无胸闷和自我感觉轻松良好。在形式上,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或者病情的情况,选择散步、有氧运动、太极拳和扇子舞等简单、运动量不大的运动形式, 这对于患者的恢复和病情控制有着非常好的改善作用。

3.4 健 康教育

健康教育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坚持合理饮食、合理运动、自我注射胰岛素、自我测量血糖、并发症的预防和紧急护理等内容,能够帮助患者提升自我保护和治疗的意识,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4 结语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60例护理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 男36例,女24例;年龄42~81岁,平均65岁;病程5~23年, 平均12年。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冠心病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动态心电图、酶学变化及心肌显像做出诊断。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 观察有无胸闷、胸痛、心慌、憋气等症状, 必要时行心电监护或心电图检查, 定期复查血糖、血脂等。特别要注意观察有无继发低血糖, 以防因低血糖引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脏供血的重新分布, 从而造成心肌大面积的梗死而加重心脏的损害。要定时监测血糖,餐前控制在6.4mmol/L,餐后2h控制在11.1mmol/L左右,一般可将血糖控制在7~9mmol/L。对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加强症状的观察, 低血糖反应通过快速血糖测定进行鉴别,一旦确诊为低血糖, 立即给予葡萄糖水, 严重者推注葡萄糖注射液。控制输液速度及严格掌握输入液体种类,以预防心力衰竭。当出现心律失常时进行心电监护, 嘱患者卧床休息,低流量持续吸氧, 防强心药毒性反应。

2.2 心理护理

长期患病,病情反复,患者都有不同程度心理压力, 如恐惧、焦虑、抑郁, 担心疾病的预后以及经济负担等。情绪紧张可以引起血糖不稳定, 同时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的常见诱因, 而持续剧烈的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冠心病病情加重[1]。所以,心理护理不单单是解决患者心理问题,也是对疾病的一种治疗措施。要关心病人,鼓励病人,使其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耐心讲解疾病特点、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方案,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解除心理负担,积极参与治疗。

2.3 饮食护理

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低碳水化合物、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食物。饮食设计应该个性化、多样化,合理分配三餐食物,饮食治疗长期进行,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提倡用较粗制的米、面和一定量杂粮, 提倡使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而不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猪油、奶油或其他动物油;忌食用单糖如蔗糖、蜜糖及各种糖果、甜蛋糕、甜饼干、冰激凌、软饮料等;少用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如动物内脏、全脂牛奶、蛋黄, 但蛋白质来源应至少有1/3来自动物蛋白质, 以保证必需氨基酸的需要;提倡食用绿色蔬菜[2]。饮酒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险, 并可干扰糖代谢, 所以要戒酒、戒烟。进餐时间要与胰岛素注射时间相配合, 防止低血糖发生。

2.4 运动护理

长期、适量、有规律的有氧运动, 有助于减轻体重, 改善心肺功能, 调节脂肪及糖代谢,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减少血栓形成, 防止骨质疏松, 还能产生降压和稳压的效果[3]。要让患者根据病情和自己的爱好, 选择运动方式。要循序渐进, 避免剧烈运动、竞技性运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若身体感觉不适, 情绪不佳, 气候异常时, 不宜进行运动锻炼。最好在餐后进行运动,经常测运动后血糖,以免运动后低血糖的发生。不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第1周应绝对卧床休息, 无并发症者第2周可在床上活动, 以后再根据病情和心电图情况适当活动。

2.5 健康教育

向患者宣教,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建立健康行为, 获得最佳心身状态。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治疗、休息、功能锻炼等知识,还有计算每天饮食量、自我注射胰岛素、自我监测血糖、尿糖、预防并发症的技能等, 健康教育应延续到患者出院后,要按时服药, 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时间、剂量, 调节情绪、注意饮食,适量活动等。

3 体会

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增高,发生冠心病后转归更差,要让患者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又要鼓起患者的治病信心。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既要对疾病进行临床护理,又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就会使治疗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周迎生, 迟家敏, 谭淑君, 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1, 17 (1) :34.

[2]胡崇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饮食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3) :78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9月确诊的2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29例,男68例,女61例;年龄33~79岁。观察组129例,男69例,女60例;年龄35~8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诊断,患者均知情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在对照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患者病程长且不能治愈,易出现恐惧、焦躁心理,护士要与患者多交流,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安慰,使患者树立信心。②饮食护理,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矿物质、低脂、低盐的食物为主,遵循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的原则,禁食辛辣刺激食物。③低血糖护理,一旦出现低血糖,应绝对卧床,轻者给予糖水或进甜食,重者给予葡萄糖静注或静滴,并适时监测血糖。④运动护理,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较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1.2.2 对照组

常规护理。①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血糖,有无胸前区疼痛、疼痛时间等。②用药护理,嘱咐患者药物服用方法、剂量、时间和副反应的症状,一经出现立即停药,及时向医生汇报。

1.3 观察项目

比较护理后患者血糖、血脂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1.4 疗效评定标准

满意度评定标准:满意(85~100分)、基本满意(70~85分)和不满意(<70分)。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4.0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

2 结果

2.1 血糖、血脂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血糖、甘油三酯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9%(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终身代谢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以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多见。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为心血管疾病,而并发的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冠心病、心肌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多见,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据统计,7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因冠心病导致死亡的糖尿病患者约为60%~70%。长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影响冠状动脉的血供,使心肌的电活动发生紊乱出现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反过来影响心肌收缩,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使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症状。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冠心病,控制血糖,可以大大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和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后果,使患者充分认识病情,消除悲观忧郁的不良情绪,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饮食护理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利于治疗;低血糖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防止低血糖诱发的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运动护理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餐后血糖,长期锻炼可以减低胆固醇和血压,改善心肺功能,对患者的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从医院的研究发现,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血糖为(5.1±0.7)mmol/L、甘油三酯为(1.5±0.9)mmol/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秦鲁宁报道的患者满意度为100%结果相似。可见,护理干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满意,有效降低了血糖和血脂,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苗琳.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4,2(7):4.

[2]田湘萍.糖尿病肺损害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5,7(20):9.

[3]彭淑华.糖尿病护理品管圈运行方式与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2(11):7.

[4]杜美芳.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3(5):8.

[5]陆胡荣.社区糖尿病护理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2(7):8.

[6]张小霞.2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4,2(7):2.

[7]赵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2(3):7.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便秘 篇9

2.1 糖类:在热量不变的前提下,宜采用高糖类饮食,一般占总热量的60%~65%以上为宜 ,不仅能改善葡萄糖耐量,而且也不增加胰島素的需要量。高糖类饮食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尤其对有内源或外源性胰岛素的病人更是如此。 影响血糖升高的因素主要在于总热能的摄入。糖类所占的热卡比例取决于对蛋白质,特别是对脂肪限制的要求,需要较严格限制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的病人,糖类的热卡比例较高,反之则低,并不设定明确限制范围。

冠心病病人应以植物蛋白质为主,可以降低病死率。植物性食物中含纤维素多,有利于降低血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有利。动物蛋白质每日摄取量应占总量的1/3,以保证机体内必需氨基酸的供给。高蛋白质饮食引起肾小球滤过压增高,易发生糖尿病肾病。 2.2 脂肪: 提倡食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对胰岛素的利用,降低餐后血糖;能改善糖尿病病人的脂质代谢,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降低血脂和脂蛋白,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以及降低血压等特性。 植物油多含有较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如豆油、花生油、橄榄油等。

3 其他营养素的补充也有助于血糖和血脂的控制

3.1 无机盐 :

无机盐是存在于体内和食物中的矿物质营养素,它们影响机体的代谢及生长发育,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都有密切相关。钠的主要食物来源是食盐,糖尿病病人在饮食中应注意控制食盐的摄入,限制在每天6 g以内。

3.2 微量元素: 铬是体内必需微量元素,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参与葡萄糖耐量因子组成和胰岛素的作用,缺乏时可造成糖和脂肪代谢异常,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大众普遍缺铬的重要原因是长期食用精制食物,如精制大米、精制面粉等,含铬丰富的食物有啤酒酵母、牛肉、肝、粗粮、蘑菇等。锌有利于脂质代谢,缺乏时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锌铜比值高的地区(即膳食中锌含量高,铜不足),冠心病的发病率亦高。锌的来源广泛,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动物性食品是锌的可靠来源,特别是精瘦肉。

3.3 维生素 :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他们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虽然需要量很小,但必须由食物供给。尤其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它们有保护血管壁的完整性、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对糖尿病病人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它们主要来源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4 膳食纤维 : 膳食纤维可使胃排空延缓、糖的吸收减慢,避免血糖峰值过快过高,还可产生饱腹感,增加耐饥力, 经常吃水果、蔬菜的人摄入较多的膳食纤维,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明显减少。

3.5 水 : 饮水要充足,每天饮用2 000 mL可稀释血液,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4 饮食护理是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的重要手段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12月到2012年12月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35人;另一组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35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有男20人,女15人,年龄在36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56±3.2)岁,糖尿病史(11±5.6)年,体重指数为(24.6±2.2)kg/m2;单纯2型糖尿病组男18人,女17人,年龄在33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56±3.3)岁,糖尿病史(10±5.5)年,体重指数(23.4±2.3)kg/m2。用统计学的方法比较,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没有差异(P>0.05),其结果可比。

1.2 方法

对两组的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包括血脂血糖,尿酸,胰岛素浓度,糖化血红蛋白等。在检查时尽量空腹检查,采集的血样要快速送到化验室,避免样品污染,影响化验结果。对每位患者调查是否有家族疾病,患病时间,每天进行两次的血压测量,计算得出血压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处理,另外计量资料有关数据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比较结果用t检验,另外计数资料选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的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3]。冠心病诊断标准:(1)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2)心电图判断;(3)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4)心肌酶学检查

2 结果

2.1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对比可发现,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各项体征,除血压外如体重、血清总胆固醇等各项数值通过比较没有太明显的差异(P>0.05),FBG、TG、HLD、LDL、Hb Alc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 对比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的SBP、病死数,其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更清楚地看到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害性,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病死率高于2型糖尿病组的病死数,且P<0.05。两病并存时,患者的心脏负担加重,血压血脂极易出于不正常水平,易诱发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在2型糖尿病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合并症,即使经过治疗也较难恢复,是糖尿病患者中的隐形杀手,常常会对患者产生生命危险,或令患者致残,所以引起了医学工作者的研究[4]。

有关资料显示[5],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同代谢有着密切关系。其引起血脂代谢紊乱的主要表现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进入大于排出。原理是:当需要胰岛素发挥作用时,糖尿病患者则会产生胰岛素的抑制作用,致使血浆中游离脂肪酸浓度上升,而过多的游离脂肪酸则进入到肝脏中,通过反应合成VLDL。但脂蛋白酶的下降又会使对VLDL的速率降低,从而导致VLDL的浓度和血液中的甘油三脂含量增加,最终出现高甘油三脂血症。从以往的研究得出[6],高浓度的甘油三脂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高甘油三酯血症,LDL增加,HDL-C降低,是高度致粥样硬化的脂质紊乱。乳糜粒及VLDL被LPL水解其TG后,转变为乳糜粒残粒及VLDL残粒,脂质交换加剧时,生成的残粒富含胆固醇脂,这种残粒有很强的致粥样硬化作用,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空腹血糖较高、血中糖化血红蛋白较高是糖尿病和并冠心病患者的一大特征。糖化血红蛋白的糖基化产物可以使血管平滑肌合成胶原减少,降解纤维帽内的结缔组织基质,从而削弱斑块纤维帽,促进粥样斑块破裂。此外,还可增加血小板与受体的结合,增加血栓的形成。

由此,在临床治疗中,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尽早确定是否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高危人群,诸如血压高、血脂高的糖尿病患者。假如是的话要做到尽早防治,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预防这类病患出现高血脂症、高甘油三脂血症[7]。

血液中尿酸的含量与冠心病也有密切联系,尿酸能够大量促进体内氧自由基的形成,增加循环中氧自由基,而后者可促进脂质氧化,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体内炎症反应、一氧化氮生成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致病因素有血压和体内的甘油三脂高,还有高低密度脂蛋白、低高密度脂蛋白等,都可能成为引起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但最主要的致病原因还是脂代谢的紊乱。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应做好防治脂代谢紊乱的工作,同时加强对冠心病的控制以防止恶化。时刻关注患者血压和血脂的变化,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致死致残率。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日常护理,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因情绪起伏使病情加重。

摘要: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重点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途径。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三年来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35人;另一组为单纯的2型糖尿病组,35人。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体征等与分析有关的数据,除血压外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各项体征,除血压外如体重、血清总胆固醇等各项数值通过比较没有太明显的差异(P>0.05),FBG、TG、HLD、LDL、HbAlc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因很多,所以,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从血压血脂的控制、血尿酸的检查进行入手。

关键词: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郑秀娟.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相关因素临床分析(附40例报告)[J].医学信息,2011,12(3):251-252.

[2]佟雨红.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21(3):71.

[3]陈彤,宋一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18(4):41,48.

[4]王竟靖,丁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22(4):35-37.

[5]汪小萍,王青.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J].临床医学,2009,17(4):107-108.

[6]王曙光,张爱元,王翠花.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09,17(9):69-70.

上一篇:体育资源配置下一篇:引导学生进入音乐